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理学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物理学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物理学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物理学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物理学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早在1000多年前,马克思就把科学首先看成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看成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其中,物理学研究提高了我们对自然界的基本认识,产生了对人类有深远意义的知识。它所孕育出的新技术扎根于我们的文化中。因此,物理学的每一次革命都会推动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一、日心说的建立——科学战胜神学

古希腊曾创造过灿烂的科学文化。从公元5世纪起,西方进入了黑暗的中世纪。此后,“科学只是教会恭顺的婢女”。地心说的思想博大精深并计算精确,基督教将它与神学融为一体,形成了封建神权

的思想基础。由于神学的桎梏,在此后1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西方科学停滞不前。中世纪末,先进的思想家们发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同时宗教界也兴起了改革。这二者的结合,为科学和文艺的复兴鸣锣开道。科学,从此开始了艰难的革命。

1543年,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日心说与地心说比较,最大的区别就是把宇宙的中心由地球换成了太阳。也将宇宙的中心放在一个“象征性的太阳”上在计算精度方面,哥白尼的星表“并不远比那些被它们所代替的表好”。另外,日心说还存在两个无法解答的问题:如果地球在运动,第一,为什么看不到恒星的视差?第二,竖直上抛的物体为什么会落回原处所以直到临终前,哥白尼才出版了《天体运行论》。但日心说在客观上产生了向宗教神学挑战的效果。

对地心说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的是开普勒。他从弟谷·布拉赫大量的精确有天文观测资料中,总结出了行星运动三定律。其第一定律指出: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从而确立了太阳在宇宙中真正的中心地位这样一来,开普勒引起了教会的极度不满。他虽然被任命为“皇家数学家”,但长期领不到薪俸,只能靠为皇室贵族算命维持生计。开普勒说:“如果‘占星术’女儿不争来两份面包,那么‘天文学’母亲就准会饿死。”1630年1 1月,开普勒因贫病交加而死。

伽利略为捍卫、发展和传播哥白尼学说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首先,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进行天文观测,有力地证实了地球在宇宙中并不比其他星球特殊。1610年,他发行了《星界信使》,公开了自己的观测成果。1632年,他又出版了《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对亚里士多德进行了批判,在书中,他为日心说的两大困难做了辩护:指出没发现恒星视差是因为恒星离地球太远;他用惯性原理对上抛物体落回原处作出了解释。由于该书是用意大利语写成,又是以对话的形式出现,通俗易懂,使哥白尼学说广为传播。

在1615年,伽利略受到过教会的警告。《对话》发表后的第二年,教会传讯了他并对他刑讯逼供最后伽利略被判为监禁终身,《对话》也列为禁书。相传伽利略被迫公开认错之后,还自语道:“可是,地球是在运动。”在监禁之中,他又完成了《两门新科学的对话》——这是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标志性著作。

日心说与地心说进行了残酷的较量,直到1687年,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才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原理》建立了经典力学的理论体系提出了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行星绕太阳运动的根本原因,完成了物理学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大综合。于是,传统的地上与天上世界的分隔自然与超自然的划分都被抛弃或者动摇了。牛顿的《原理》不仅仅是在知识体系上继承和发展了“巨人”们的成果,在研究方法上也是一样。因此,达朗贝尔认为牛顿将数学、实验以及观察统一起来,创造了一门真正的新科学。牛顿的《原理》

被分认为科学史上最伟大的著作。

这场革命对人类的整个思想文化都产生了历史性的影响。

“牛顿思想影响是巨大的;不管这些思想是否被正确理解,整个启蒙运动的纲领(尤其是在法国)是自觉建立在牛顿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的,并且从牛顿的辉煌成就派生出启蒙运动的信心及其广泛的影响。这在后来转变为西方现代文化。道德、政治、技术、历史、社会等等的某些中心概念和发展方向,没有哪一个思想和生活领域能够逃脱这种文化的影响。”无怪乎后来的一两百年中,不仅仅是自然科学界,连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工作者都企图用力学或准力学的方式来解决他们所研究的问题。

二、力学热学与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刚取得统治地位的英国资产阶级进行的一次生产方式的革命。它

开始于17世纪,高潮在18世纪,发展在19世纪。这场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的使用。

17世纪,英国的资本主义大发展遇到了三大难题。第一是采矿;随着采矿量的急剧上升,矿井越挖越深,排水、空气供给和矿物的提升阻挠了采矿业的进一步发展。第二是武器的研制;资本主义的特点是虐夺,虐夺就要打仗;要想打胜仗就得提高枪炮的射击精度和打击力量。第三是航海;要对外扩张,就得远航;航海首先是对船只定位,其次是提高船速,另外还要增加船的强度。

于是英国皇家学会、国王和贵族们号召人们研究“有用的东西”。当时,物理学家都涌跃地参与了相关的发明创造,有效地解决上述难题,其中最著名的有牛顿、哈雷、惠更斯、胡克、雷恩、波义耳、马略特、托利拆利等。

但无论是采矿、战争,还是航海都涉及一个动力机问题。从17世纪初起就有很多人着手这方面的工作,直到18世纪初,英国的纽可门才发明了第一台蒸汽推动活塞工作的抽水机。这是蒸汽机发展史上的转折点。

1765年,瓦特把蒸汽的冷凝过程安排在汽缸外进行,这是对原始蒸汽机的关键改革。1781年,瓦特设计了把活塞的直线运动转变成旋转运动的多种方法。1782年,他又将单向作用汽缸变为双向作用,并设置飞轮,使其转动更平稳。蒸汽机成熟了。物理学(力学和

热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理论基础和工作指南。牛顿力学是机械设计和制造的理论基础。对蒸汽机的研制更是以力学和热学为理论依据。那时,对温度计、量热学(比热、潜热)、热传导及热的本质的研究等都取得了重大发展。瓦特在改革蒸汽机的过程中,就得到布莱克的理论指导,而布莱克是对量热学的研究有卓越贡献的科学家。因此那时的工厂“……不再被交给无知的工作者;相反,在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中,有非常有知识的人,有受到良好教育的物理学家们,为了促进有用技艺的进步,我们必须指望他们。”

第一次工业革命延伸了人的肢体功能。从此,人类进入机械化时代。首先,它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瓦特的成功使蒸汽机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蒸汽机作为织机的动力机,使工作效率提高40倍。1807年,富尔顿造出了第一艘轮船“克莱蒙脱号”。1814年,斯蒂芬逊造出了第一台实用型蒸汽机车;后来经改进使其载重量达9”吨,时速提高到24公里。总之,蒸汽机在100年使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其次,第一次工业革命深刻地改变了社会形态。西方一些历史学家是这样评价的:“一场史无前例的影响深远的革命改变了英国的面貌。从那以后,世界也变了样。……没有一场革命具有像工业革命那样显著的革命性——也许除新石器时代的革命之外。……新石器时代的革命使人类从狩猎的原始部落分散的聚居状态,进入了在不同程度上相互依存的农业社会。……而工业革命使人类从农夫、牧羊人变成

了由非生命的能量驱驶的机器的驾驭者。”

第三,第一次工业革命也促进了科学(物理学)的发展。

人类要生存,首先要解决衣食住行,这就得生产;要生产就必须利用能源和制造工具,于是产生了技术;怎样才能充分利用已知能源和开发新能源,怎样改进劳动工具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就得去探索自然规律,于是产生了科学。这种关系我们可以概括成:生产→技术→科学。

的确,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为提高蒸汽机和金属冶炼的热效率,为解决工业、交通和军事上的若干技术问题,有力地推动了物理学的研究:1788年,拉格朗日的《分析力学》出版,发展了牛顿力学。特别是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因此完成了形成)发展)成熟的全过程。1798年,仑福特提出热的运动说。1824年,卡诺设计了理想热机并提出卡诺定理。1842~1847年,迈耳、焦耳和赫姆霍兹等提出能量守恒定律。1848年,W·汤姆生创立热力学温标,提出绝对零度是温度下限的论点。1850~1865年,克劳修斯和W·汤姆生提出热力学第二定律。对统计物理作出重大贡献的有麦克斯韦、吉布斯和玻尔兹曼等。

三、电磁理论与电气化

历史上第一个对电磁现象进行系统研究的是英国的吉尔伯特。他于1600年出版了《磁铁》一书,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其结论是:电和磁是两种不同的东西。此后100多年,电磁研究进展甚微。到了18世纪,工业革命进入高潮时,电磁研究复苏了。80年代,富兰克林以著名的风筝实验证明了天上的雷电与地上的电荷相同。他定义了正负电荷,提出了电荷守恒定律。1784年,库仑发明了扭秤。次年,他用扭秤实验得出了静电作用的平方反比定律。

1820年,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首次揭开了磁电统一的神秘面纱。接下来,安培对此作了深入研究,提出了电流间相互作用的安培定律,为电动力学的创立作了开创性的工作。电能生磁,磁能否生电?物理学家对此进行了艰苦的探索。经10年的努力,法拉第终于在1831年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找到了磁生电的规律。

为了解释电磁现象,法拉第还提出了力线,即“场”的概念。从1861年起,麦克斯韦对法拉第的“力线”进行数学比,于1873年建立了经典电磁理论——麦克斯韦方程组。其中,麦克斯韦提出了“涡旋电场”和“位移电流”假说,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并从理论上证明了光是一种电磁波。10年后,德国的赫兹用实验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还证明了电磁波具有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等现象,实现了物理学的第三次大综合,即电、磁、光的综合(第二次大综合是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电磁学理论使人的肢体功能再次延伸,又一次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第一,电磁理论使人类社会从机械化跃进为电气化。

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实现了机械能、热能、光能(后来还有原子能)和电能间的相互转化,形成了二次能源。由于电能的转换和使用方便快捷,人类对能源的利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远距离输电技术的问世,使能源的使用地可远离它的产生地。对此恩格斯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这一发明使工业几乎彻底摆脱地方条件所规定的一切界限,并且使极遥远的水力的利用成为可能,如果最初它只对城市有利,那么到最后它终将成为消除城乡对立的最强有力的杠杆。”

1879年,爱迪生发明了电灯,使夜晚变成白昼,延长了人们的

生产生活时间。1895年,电影问世;1898年,发明了磁带录音和放音机。这些发明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同时,电能清洁卫生无污染,大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第二,这场革命把生产、技术和科学三者间的关系倒置过来。

电磁学的最初研究并没有为生产服务的目的,而是出于科学家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和事业心,更有甚者是为宫庭中达官贵人们消遣。比如莱顿瓶发明后,法国的诺特莱就为路易十五作过用莱顿瓶放电让700名修道士同时被电击的表演。又如法拉第发现电流磁效应后,到宫庭里去演示他的实验。演示完毕,一位贵夫人问法拉第:“先生,你的表演有什么用?”法拉第回答:”请问夫人,婴儿有什么用?”法拉第的反问石破天惊。

不久,在电磁理论的基础上各种电器、电机相继发明,有力地促进了技术的进步,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关系的倒置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发生这种变化是因为电磁现象已不再像力、热、光那样可被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只能靠科学家通过科学实验来感觉它、认识它、掌握它,最终让它为人类服务。此前,物理学家自身的结构主要是:物理学家+数学家+哲学家;电气化时代,出现了物理学家+工程师+企业家这类新型科学家。其中最著名的有爱迪生、贝尔和西门子。这是科学领先技术和生产的必然结果。

第三,电磁理论扩展了人类认识自然的范围。我们知道,牛顿发

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后来库仑又发现了静电作用的平方反比定律。那物体与物体之间,电荷与电荷之间到底是怎样发生作用的呢?自牛顿以来,科学界存在一种超距作用的观点,认为这种作用的传递既不需要物质也不需要花时间。法拉第提出了力线即“场”概念,指出静电作用和磁作用是通过场来传递的;麦克斯韦由法拉第的思想计算出光的传播速度,也就是电磁作用的传播速度,从而否定了超距作用的观点。后来,科学家们又把这一思想扩大到引力,提出了引力场的概念,加深了对引力的认识。由此,人们认识到“场”和实物是物质存在的两种形式,从而大大改变了牛顿自然科学的框架。

第四,有线和无线通讯是人类迈向信息化时代的第一步。

1835年,美国出现了第一台实用电报机。1849年,西门子敷设了第一条长距离大陆电报线。1854年,W·汤姆生发明潜水电报,并提出了海底电缆信号传递衰减的理论,解决了敷设海底电缆的重大理论问题。

1876年,贝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部电话。1881年,特斯拉发明电话增音机。从此,电话成为人们重要的信息传递工具。

1895年,俄国的波波夫发明了无线电收发报机,但受到冷遇。同年,意大利的马可尼成功地进行了电磁波通讯试验,并获无线电报专利。1901年,他首先在大西洋两岸实现远距离无线电信号的传送。

1904年,弗莱明在“爱迪生效应”基础上发明了二极管。1906

年,三极管问世。同年,美国应用调制技术,实现了无线电有声广播。1908年,英国的肯培尔等提出电子扫描原理,奠定了现代电视技术的基础。从此,无线电技术在通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人类传递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大大增强。

四、相对论量子力学与现代社会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已进入信息时代、核能时代、新材料时代和太空时代,也就是说进入了高科技时代。而这一切的基础是20世纪物理学革命的产物——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19世纪,经典物理学的成就到达了顶峰。可是,世纪末的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和黑体辐射实验形成了物理学万里晴空中的“两朵乌云”;而电子、X射线和放射性等新发现,使经典物理学遇到了极大

的困难。有的物理学家呼唤:“我们仍然在期待着第二个牛顿。”需要巨人的时代造就了巨人。这第二个牛顿便是爱因斯坦。

1905年,爱因斯坦以“同时”的相对性为突破口,提出了“光速不变原理”和物理规律在惯性系中不变的“相对性原理”,导出了洛仑兹变换,从而驱散了第一朵“乌云”。这就是狭义相对论。在此基础上,他又得到的质能相当的推论E=mc2,预示了原子能利用的可能。

1913~1916年,爱因斯坦从引力场中一切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得到启发,提出了“加速参照系与引力场等效”和物理规律在非惯性系中不变的“相对性原理”,从而得到了引力场方程。这就是广义相对论。他预言,光线从太阳旁边通边时会发生弯曲。1919年,英国天文学家爱丁顿以全日蚀观测证实了这一预言,从而开创了现代天文学的新纪元。爱因斯坦也因此名噪全球。

1900年,普朗克为驱散第二朵“乌云”,提出了“能量子”假设,量子论诞生了。1905年,爱因斯坦在此基础上提出“光量子”假说,用光的波粒二象性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变”。同年,他把量子概念用点阵振动来解释固体比热。1912年,爱因斯坦又由量子概念提出了光化学当量定律。1916年,他由玻尔的原子理论提出了自发发射和受激发射的概念,孕育了激光技术。此后,对量子力学的建立作出重要贡献的著名物理学家还有:1923年提出实物粒子也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德布罗意,1925年建立量子力学的矩阵力学体系的玻

恩和海森伯等,1926年建立量子力学的波动方程的薛定谔。同年,玻恩给出了波函数的统计诠释,海森伯提出反映微观世界特性的“不确定度关系”。

量子力学揭示了微观世界的基本规律,为原子物理学、固体物理学、核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它是20世纪物理学革命的高潮。

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建立使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固体物理已有几个世纪的历史,直到20世纪初,由于X射线衍射的发现以及金属的自由电子论和能带理论的提出才使其成熟了。30年代后,量子力学使它成为一门研究固体多种物理性质、微观结构及其内部运

动规律的学科。近年来,固体物理的研究对象由晶体扩展到非晶体和物体的表面,故更名为凝聚态物理学。半导体材料、磁性材料、纳米材料等是它研究的主要对象,这为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奠定了科学和技术基础。

信息革命始于20世纪40年代,以计算机问世为标志,目前方兴未艾。从1904年发明二极管起,到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研制成功止,是信息技术史上的“电子管时期”。1947年随着半导体晶体管问世,信息技术史进入了“晶体管时期”。此后,集成电路的发明,打破了电路与元件分离的传统观念,使电子设备微形化。经过大规模集成电路阶段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又在迅猛发展。而计算机就是由这些物理元件组成的信息处理工具。

以激光器发明为标志的光电子技术,使信息技术上了一个新台阶。因为采用光子作为信息载体,其响应速度比电子快三个数量级,也不存在电磁串扰等。待到光子集成电路问世后,计算机的发展将更迅速,应用前景将更广阔。

前两次工业革命延伸的是人的肢体功能,这次革命拓展的是人的大脑功能。因此,信息革命是更深刻的革命。近年来的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第二,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建立把化学和生物学推向了新的高峰。19世纪末,化学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遇到了巨大的困难。

其主要原因是“原子不可分,元素不能变”的观念根深蒂固。20世纪物理学的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并使之获得了很多新的研究方法。由物理学家开创的化学键理论,X射线衍射法的运用,推动了结构化学的发展。20世纪后的化学,主要是通过研究电子在分了和原子中的分布和运动,由此更深刻地揭示物质的性质和化学变化规律。所以,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李远哲说:化学规律是量子力学。

分子生物学创立于20世纪50年代,物理学对其形成和发展产生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X射线衍射方法的运用使生物大分子晶体结构分析成为可能。特别是薛定谔于1944年出版的《生命是什么》一书“从思想上唤起生物学革命”。该书用量子力学的观点论证基因的稳定性和突变发生的可能性。他预言,必定有一种由同分异构的连续体构成非周期性晶体,其中含有巨大数量的排列组合,构成遗传密码稿本。德尔布吕克接受了薛定谔“生物学的核心问题……是信息问题”的思想,利用病毒噬菌体发现了基因自我复制的奥秘,揭示了遗传的物质性并开创了分子生物学的先河。该书在运用统计物理的概念分析生命现象后指出,生命物质的运动必然服从已知的物理学定律。这启发了人们用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去探讨生命物质运动的规律。

第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大大丰富现代哲学思想。

狭义相对论的核心是时间与空间的统一性;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的联系;物质的能量和质量的相当性。狭义相对论还实现了能量和

动量的统一,从而使与之相关的两条守恒律结合成能量-动量守恒定律。广义相对论揭示了四维时空与物质的统一关系,指出空间和时间不能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时空结构的性质取决于物质的分布。这是物理学发展史上的第四次大统一。

量子力学的建立实现了波和粒子、宏观和微观因果论和概率论的统一。这是物理学发展史上的第五次大统一。它向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关于自然界的描述方法和思考方法。量子力学的一系列基本概念,如波粒二象性、物理量的不可对易性、不确定度关系、互补原理等,都同传统的概念框架格格不入。

这些成就是对牛顿绝对时空观的否定,也为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提供了新的科学内容,在哲学界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第四,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发展了科学研究的方法。

对称性原理对物理学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爱因斯坦最善于应用这一原理。整个相对论都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特别是在建立广义相对论的过程中,爱因斯坦还对原理作了创造性的发展。过去是从实验→方程→对称性;他说:“这个链很有趣,如果从洛仑兹对称性以外的对称性出发推导出方程再利用它进行实验不更好吗。”爱因斯坦成功地实现了这个关系的倒置。他所说的这种新的对称性就是引力场方程在非欧几里德空间的协变。

在量子力学建立和发展过程中,玻尔提出了互补原理,即在描述

自然时,必须将互斥而又互补的概念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对现象的完备描述。1923年,玻尔还提出了对应原理,即物理学的任何一种新理论,必定包含与它相对应的已牢固确立的的经典理论。这些,既是对物理学也是对整个科学界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的丰富和发展。

第五,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与原子能的利用。原子能是在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基础上发现的新能源。

二战后期,为了反法西斯的战争的胜利,罗斯福接受了爱因斯坦的建议,搞起了“曼哈顿工程”开始研制原子弹。1945年7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不久,美国在日本投下了两颗原子弹,使近24万人伤亡,从而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从纯科学的角度讲,这是狭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第一次成功转化为现实战斗力(生产力)。二战后,原子能的利用成为国际政治斗争主要焦点之一。苏联、英国和法国相继造出了原子弹。

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保卫国家安全、提高国际地位,1964年10月,我国的原子弹也成功爆炸。

当时,陈毅元帅兴奋地说:“这下我这个外交部长可好当罗!”

当今,核能除用在军事上外,更多的是用于发电,核动力发电站几乎遍及全世界,核电已占到了总发电量的30%。

可见,历史上从来没有哪项科学成就像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这样,对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和思想都产生如此全面、深刻的影响。

物理与生活

谈到物理,人们很自然地会想到牛顿的三个运动定律,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银河系和黑洞,先进的“纳米科技”,我国已成功发射和回收的“神舟六号”,还有能源、辐射、超导体、温室效应等等。科技对现代人类的生活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而物理是与现代人息息相关的科学知识,是一切科技的基础。20世纪现代物理的全面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物理已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甚至可以说:生活离不开物理,物理来源于生活。

一、力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力学的现象无处不在,不少活动都可以说是一次力学的实验。例如,走钢丝是我国杂技节目之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必背知识

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必背知识 一、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一)、辨证否定观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原理: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特征:辨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辨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辨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方法论意义:辨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既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 A 尊重书本知识,但不迷信;名言:尽信书不如无书 B 尊重权威,但不迷信;名言: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 C 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现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创新 (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1.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原因)理论依据: 世界永远处在不停地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 (1)任何事物对它发生的那个时代和那些条件来说,都有它存在的理由; (2)但是对它自己内部逐渐发展起来的新的、更高的条件来说,它就变成过时的和没有存在的理由; (3)它不得不让位于更高的阶段,而这个更高的阶段也要走向衰亡和灭亡。 ●内涵: ①辩证法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 ②辩证法对每一种既存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 ③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

新的。 本质: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知识拓展】任何事物都存在着肯定与否定方面。肯定方面是事物维持其存在的方面;否定方面是事物中促进其灭亡的方面。两者是对立统一关系,当肯定方面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时,事物维持其原有性质和自身的存在。当否定方面上升为主要方面,事物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旧事物变成了新事物。 2.革命批判精神(要求具有)创新意识关系: 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①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和实践的突破②要创新就必须要有批判和发展 3.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思维的方法论要求 (1)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破旧) (2)注意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立新) 这是我们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 二、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的作用) 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依靠科技创新) 创新更新了生产工具,促进了生产技术的进步,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开辟出更广阔的劳动对象,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政治)(依靠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 ⑴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⑵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3、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文化)(依靠实践创新)(1)创新推动着人类思维的变革 ①思维方式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由人的实践方式决定的 ②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使得人类思维的性质和水平不断更新和提高。 (2)创新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 4、创新的意义: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创新。谁在创新

物理学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物理学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早在1000多年前,马克思就把科学首先看成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看成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其中,物理学研究提高了我们对自然界的基本认识,产生了对人类有深远意义的知识。它所孕育出的新技术扎根于我们的文化中。因此,物理学的每一次革命都会推动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一、日心说的建立——科学战胜神学 古希腊曾创造过灿烂的科学文化。从公元5世纪起,西方进入了黑暗的中世纪。此后,“科学只是教会恭顺的婢女”。地心说的思想博大精深并计算精确,基督教将它与神学融为一体,形成了封建神权的思想基础。由于神学的桎梏,在此后1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西方科学停滞不前。中世纪末,先进的思想家们发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同时宗教界也兴起了改革。这二者的结合,为科学和文艺的复兴鸣锣开道。科学,从此开始了艰难的革命。 1543年,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日心说与地心说比较,最大的区别就是把宇宙的中心由地球换成了太阳。也将宇宙的中心放在一个“象征性的太阳”上在计算精度方面,哥白尼的星表“并不远比那些被它们所代替的表好”。另外,日心说还存在两个无法解答的问题:如果地球在运动,第一,为什么看不到恒星的视差?第二,竖直上抛的物体为什么会落回原处所以直到临终前,哥白尼才出版了《天体运行论》。但日心说在客观上产生了向宗教神学挑战的效果。

对地心说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的是开普勒。他从弟谷·布拉赫大量的精确有天文观测资料中,总结出了行星运动三定律。其第一定律指出: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从而确立了太阳在宇宙中真正的中心地位这样一来,开普勒引起了教会的极度不满。他虽然被任命为“皇家数学家”,但长期领不到薪俸,只能靠为皇室贵族算命维持生计。开普勒说:“如果‘占星术’女儿不争来两份面包,那么‘天文学’母亲就准会饿死。”1630年11月,开普勒因贫病交加而死。 伽利略为捍卫、发展和传播哥白尼学说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首先,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进行天文观测,有力地证实了地球在宇宙中并不比其他星球特殊。1610年,他发行了《星界信使》,公开了自己的观测成果。1632年,他又出版了《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对亚里士多德进行了批判,在书中,他为日心说的两大困难做了辩护:指出没发现恒星视差是因为恒星离地球太远;他用惯性原理对上抛物体落回原处作出了解释。由于该书是用意大利语写成,又是以对话的形式出现,通俗易懂,使哥白尼学说广为传播。 在1615年,伽利略受到过教会的警告。《对话》发表后的第二年,教会传讯了他并对他刑讯逼供最后伽利略被判为监禁终身,《对话》也列为禁书。相传伽利略被迫公开认错之后,还自语道:“可是,地球是在运动。”在监禁之中,他又完成了《两门新科学的对话》——这是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标志性著作。 日心说与地心说进行了残酷的较量,直到1687年,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才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原理》建立了经典力学的理论体系提出了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行星绕太阳运动的根本原因,完成了物理学发展史上的第一次

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

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 摘要: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盲目的科技进步也给人类的发展带来种种弊端。推动社会发展应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合理运用科学技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科学技术、人类社会发展、可持续发展 社会发展是一个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过程,而科学技术一直贯穿于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在人类发展的整个过程中,科技在各个不同的层次、程度上影响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 一、科技的进步标志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程度 (一)科技进步改变了生产力要素,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科技进步提高了劳动者的知识水平和素质。劳动者通过学习和教育的方式掌握科技,转化为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从而能够使其更好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生产职能。我作为一名人力资源工作者,工作内容全部基于hr系统,这使得员工信息更加完善、系统化;办公流程的信息化让工作更加规范,责任到人,有据可查,提高效率。 2.科技进步创新了生产工具。生产工具的状况是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最重要的客观尺度,而这也是科学技术的产物。17、18世纪力学和机械技术的发展,带动了一系列工具机和蒸汽机的发明,实现了机械化生产;19世纪电磁学和电气技术的发展,促使了发电机和电机的发明,奠定了电气化基础;20世纪的电子学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直接带动了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机等的发明,推动了生产过程自动化的进程。 3.科技进步扩大了劳动对象的范围。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们可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开发新能源,创造出自然界本来不存在的东西,突破了传统的劳动对象的束缚。 (二)科技进步促进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了社会革命力量的发展。 纵观社会发展史,科学技术的重大发展使社会经济关系的相应变化,甚至产生新的社会形态。马克思指出:“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也就是说,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生产关系的变革创造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三)科技进步提升了人类的认知能力,推动人类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 自然科学是人类思想解放和进步的强大精神武器,影响人类的社会生活,促进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科学使人类思维方式科学化,文化观念革命化、精神文化现代化。

物理学对人类的影响

魅力科学论文 题目物理学对人类的影响 姓名吴赐恩 专业交通运输 学号 201334012 指导教师张志强 郑州科技学院车辆与交通工程系 二O一六年六月

摘要:从亚里士多德时代的自然哲学,到牛顿时代的经典力学,直至现代物理 中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都是物理学家科学素质、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思维的有形体现。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关键词:渗入;各个领域;科学意识;科学学习方法 一、物理学对生活的影响 物理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自然学科。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物理学存在于物理学家的身边;物理学也存在于我们身边;在学习中,我们要应树立科学意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经历观察、思考、实践、创新等活动,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训练科学的思维方式。 科学思维方式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物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从亚里士多德时代的自然哲学,到牛顿时代的经典力学,直至现代物理中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都是物理学家科学素质、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思维的有形体现。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例如,日常生活中的雨衣。下雨天,外出的人们不是打伞,就是穿雨衣。雨衣为什么不透水呢?奥妙就在制作材料上。就拿布制雨衣来说吧,它是用防雨布(经过防水剂处理的普通棉布)制成的。防水剂是一种含有铝盐的石蜡乳化浆。石蜡乳化以后,变成细小的粒子,均匀地分布在棉布的纤维上。石蜡和水是合不来的、水碰见石蜡,就形成椭圆形水珠,在石蜡上面滚来滚去。可见,是石蜡起了防雨的作用。物理学上把这种不透水的现象,叫做“不浸润现象”。而水一旦遇到普通棉布,就通过纤维间的毛细管渗透进去,这就叫做“浸润现象” 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同一种物质的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叫做内聚力;而不同物质的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叫做附着力。在内聚力小于附着力的情况下,就会产生“浸润现象”;反之,则会出现“不浸润现象”。雨衣不透水,正是由于水的内聚力大于水对雨衣的附着力的缘故。 再如下面一个例子:五香茶鸡蛋是人们爱吃的,尤其是趁热吃味道更美。细心的人会发现,鸡蛋刚从滚开的卤汁里取出来的时候,如果你急于剥壳吃蛋,就难免连壳带“肉”一起剥下来。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一个诀窍,就是把刚出锅的鸡蛋先放在凉水中浸一会,然后再剥,蛋壳就容易剥下来。 一般的物质(少数几种例外),都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可是,不同的物质受热或冷却的时候,伸缩的速度和幅度各不相同。一般说来,密度小的物质,要比密度大的物质容易发生伸缩,伸缩的幅度也大,传热快的物质,要比传热慢的物质容易伸缩。鸡蛋是硬的蛋壳和软的蛋白、蛋黄组成的,它们的伸缩情况是不一样的。在温度变化不大,或变化比较缓慢均匀的情况下,还显不出什么;一旦温度剧烈变化,蛋壳和蛋白的伸缩步调就不一致了。把煮得滚烫的鸡蛋立即浸入冷水里,蛋壳温度降低,很快收缩,而蛋白仍然是原来的温度,还没有收缩,这时就有一小部分蛋白被蛋壳压挤到蛋的空头处。随后蛋白又因为温度降低而逐渐收

垃圾分类与资源利用

《垃圾分类与资源利用》 引言 人类进步与社会发展同时伴随着人类向大自然不断索取资源。然而,地球上的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地球上环境容量十分有限,它本身也是一种紧缺资源,这一观点近年来被许多人所认同。现代社会文明的到来,人类进入了高消费的生活时代。人类在消耗了大量自然资源的同时产生大量生活垃圾。年复一年,生活垃圾已严重影响了人类自己的生存环境,人们开始思索正确的资源消费观。地球资源,如矿山、石油、煤炭和原始森林都是经过上百年甚至数亿年的演化而形成,它们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人们逐渐认识到,为了保存自己的生存环境质量,也为了给子孙后代留有享受地球资源的权力,人们开始从垃圾中寻找再生资源。特别是70年代西方能源危机以来,许多发达国家更加重视城市垃圾的资源化、能源化利用,大力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发展了垃圾焚烧发电、填埋气体回收利用等先进技术,形成了垃圾的资源化产业,此种产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作为人均自然资源占有十分有限的国家之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求重视再生资源的利用,社会进步要求人类生存有一个绿色的生态环境。然而,我国生活垃圾资源的再生利用起步较晚,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化尚未形成规模,城市居民中绝大多数人仍保持传统地生活垃圾处理习惯,生活垃圾中的大量资源浪费在继续,……。我们试图通过这本小册子唤醒同学对生活垃圾重新认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进行生活垃圾分类。 第一讲重新认识生活垃圾 1、垃圾是什么? 这里所说的城镇生活垃圾主要是指由居民生活垃圾、商业、服务业垃圾和少量建筑垃圾等废弃物所构成的混合物。 然而,随着文章内容的展开和对生活垃圾的剖析,上述定义似乎并不确切或不周延,让我们共同进行下面的探讨。 2、发了财的小伙子带来什么启示?

物理学对人类社会的贡献

物理学对人类社会的贡献 物理学是一门探究一切物质的组成及运动规律揭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各种运动之间的关系的广博而丰富的学问。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基础科学,物理学历来是人类物质文明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同时作为人类追求真理、探索未知世界奥秘的有力工具,物理学又是一种哲学观和方法论。在人类文明漫长的岁月中,这种古老而又生机勃勃的学科为我们造就了一个又一个光辉的里程碑。 物理学的进展密切联系着工业,农业等的发展,也同人类社会的进步息息相关。从电话的发明到当代互联网络实现的实时通信;从蒸汽机车的制造成功到磁悬浮列车的投入运行;从晶体管的发明到高速计算机技术的成熟等等。这些无不体现着物理学对社会进步与人类文明的贡献。当今时代,物理学前沿领域的重大成就又将会引领着人类文明进入一片新天地。 物理学对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起着最直接地推动作用,几次工业革命便是最好的验证。其都是由于物理学深刻地揭示了自然规律,构成了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巨大力量,为科技发展提供了方法和技能。近一个世纪以来,物理学又有了崭新的进展,带来相应的新技术革命。 蒸汽机的发明和牛顿力学的建立,导致了第一次工业革命。17世纪,牛顿完成了划时代的伟大巨著《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其奠定了整个经典物理学的基础,并对其他自然科学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牛顿力学的建立,是自然科学从自然哲学中分化出来的第一

重大事件,实现了自然科学的第一次大综合,使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跨进了划时代的一大步。经典物理学的思想方法、定量规律及实验基础,使科学技术的发展摆脱了当时多少还带有经验式的、工匠式的、思辨色彩的落后状态,加快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步伐,为第一次工业革命大规模发明和使用机械打下了基础。 蒸汽技术革命引起了社会的全面变革,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极大飞跃,使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机械制造业和加工业取代了农牧业而成为产业结构中核心支柱产业。 电磁理论的发现和建立, 使人类进入了电气化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在十九世纪下半叶,它以电磁理论的建立和发展,电气技术开发和应用为基础,极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生产结构的巨大变革。同时,电磁场理论的发展拓展了科学研究领域,带动了一些新兴学科和相关交叉学科的发展。 在电力革命的过程中,电磁场理论规定着革命的方向,指导着电力系统技术体系的建立。事实再一次证实了科学包括物理学对生产力发展的先导作用。 电子和信息技术具有物理基础。信息革命始于20世纪40年代,以计算机问世为标志,目前方兴未艾。从1904年发明二极管起,到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研制成功止,是信息技术史上的“电子管时期”。1947年随着半导体晶体管问世,信息技术史进入了“晶体管时期”。此后,集成电路的发明,打破了电路与元件分离的传统观念,使电子设备微形化。经过大规模集成电路阶段后,超大规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的不断进步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的不断进步,使得人类对精神追求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满足于对空气温度、湿度的限制,还对其居住环境有了进一步的关注。因而从舒适空调迈向健康空调将是空调工程面临的重要任务。在本次课题设计中,该建筑物内空气的温、湿度及清洁程度,有着一定的标准,比如在展览厅中,为妥善保存物品不受霉潮侵害,得以长期保存,必须加以相应的控制;在接待室、办公室、包间等,应及时排除污浊空气,创造舒适的室内环境和卫生要求,提高人类的身体健康,以有利于人们工作、休息,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所以,空气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水平。 目前,太阳能空调能显著减低建筑能耗,实现太阳能利用装置与建筑一体化,还具有季节匹配性好及环保的优点。实现太阳能空调制冷具有多种技术方式,将太阳能辐射转化为较高温度的热能再转化为冷量是其中最有前途的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利用方式。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多个科研院所追踪发展太阳能制冷技术,吸收式太阳能空调领域研究比较成功的有广州能源所、北京太阳能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及香港大学等科研单位;企业方面,北京天普、山东皇明、长沙远大和珠海兴业等企业都建立了太阳能空调示范系统,开始产业化尝试。其中长沙远大为槽式聚光系统;目前珠海兴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珠海总部和湖南分公司分别新建了70kW和500kW的智能太阳能空调系统,该系统由真空热管式集热器,热水吸收式制冷机组,蓄能系统,空调终端和控制电路组成,系统调试成功后,已经连续可靠的运行18个月,为目前国内运行最为成功的太阳能空调工程之一,除此之外兴业公司还努力开发光热幕墙等设备及相变蓄能材料,以期更好地与建筑一体化结合及提高太阳能空调的效率。低碳建筑已逐渐成为国际建筑界的主流趋势。我国节能建筑尚处于起步阶段,建筑耗能持续增长并占社会总耗能的30%左右,采暖、热水及电空调耗能又占建筑耗能的50%以上[1]。传统电空调多以氟氯碳化物为冷媒,而氟碳类物质被公认为是破坏臭氧层和造成温室效应的重要原因;而且电能主要是通过燃烧化石能源达成发电过程,排放的酸性气体严重污染环境,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损害。太阳能空调的优点是:直接且容易使用;利用可再生能源且在附加储能系统时具有连续性;维持相同的舒适性品质;安全;运行成本低,无技术专属性;绿色环保;电网削峰功能;良好的季节适应性,供热供冷一体化。因此,太阳能空调被认为是降低建筑能耗和减少温室效应的最佳方案。综上所述,国外太阳能空调研究已经是低碳建筑技术的重要开发方向其研究内容如下: 1.根据设计地点和设计要求进行设计参数的选择 2. 各层冷负荷、热负荷、湿负荷的计算 冷负荷包括建筑围护结构传热负荷、太阳辐射负荷、工艺设备及照明设备散热负荷、人体散热负荷。逐时相加最大值为夏季所需的冷负荷 热负荷可采用《空气调节工程》第二版公式(3.24)。逐时相加最大值为冬季所需的热负荷 湿负荷包括人体散湿和工艺设备散湿。人体散湿根据单位人体散湿量,室内人数,群集系数决定;工艺设备散湿根据其功率决定 3.空气处理方案的选择 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功能,冷热负荷的要求及新风量的要求,合理的选择设计方案。

第二章 人类社会发展与资源

第二章人类社会发展与资源 一、本章的重点与难点 本章的主要内容涉及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问题,了解资源的内涵、外延、分布、分类,了解社会发展对资源的依赖、影响,了解我国资源的现状,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必要性,以及我们的对策。本章的重点应掌握资源的含义、分布,我国资源的概况,当代人类社会发展所存在的资源问题。本章的难点是社会发展与自然资源的关系,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本章主要内容提要 人类社会如何持续发展是当前人们十分关心的大事,本章将就“人类社会发展与资源”这一主题,提出十个问题进行探讨。 1、什么是资源? 以往,人们常说:中国是个地大物博的国家。但是,考虑到人口众多的因素,面对现状,我们就会得出:我国是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严重的国家。在发展经济同时,面临保护资源的一个重要任务。所谓资源,一般地说,是指人类生存发展和享受所需要的一切物质的和非物质的要素,即指“资财的来源”。换句话说,自然界及人类社会中,一切有用之物就是资源,无用之物就不是资源。比如,我国的水能居世界第一位,太阳能居世界第二位,煤炭资源居世界第三位,但是人均耕地面积却居世界第120位。广义地说,资源应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还包括无形的资财,如信息、知识和技术,以及人类本身的体力和智力。狭义的资源仅指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的总称 作为资源需有下列两个重要的特征:一是社会效应性,即应对人类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维持、改善起保证和促进作用。二是稀缺性,即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并不能完全满足人类的需要,它是有限的。 2、为什么说资源的外延是不断扩展的? 从资源是指人类生存发展和享受所需要的一切要素这一内涵出发,资源的外延就是不断拓展的。就自然资源说,它是以人类利用为标准的,因此,它的本质是以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相互作用作为价值与评价判断标准。这就是说,随着人们知识的增加、技术的改善、人类需求的变化和文化的发展,资源就可随着时间的变动而有所变化,很多原来不认识的物品就可能成为新的资源。从总体上说,地球的自然本质上是固定的,但资源却是动态的,并没有固定的极限。历史上每一次技术革新,都会导致自然资源外延的拓展;而新资源的利用又为下一次技术革命提供了物质条件,它又可能是一种新的资源。从社会资源发展的角度来认识,资源也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的外延也是在不断拓展的。比如,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新能源和新材料一系列新兴技术得到迅猛发展,就会导致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发生深刻的变化。它们的发展要依赖自然资源的供给,需要劳力资源支撑,更多地还要依赖智力、信息、技术、管理和组织等社会资源和人才的能力。而这些社会资源的外延同样是不断扩展的。从可持续发展的道理上说,它的根本思想就是要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同时要提高管理水平。其立足点仍然是对自然资源范围的不断拓展和对社会资源潜力的不断发挥。 3、资源是怎样分类的?

物理学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物理学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中国民间有句俗话称“时势造英雄”,这虽然过份夸大了客观因素的作用,而忽视了个人的智慧和创造力,但也从另一侧面提示了客观历史背景对事物发展的积极推进作用。 一、物理学发展的一些历史背景 在古代,人类自身因为生存的需要而不得不有效地利用畜力、风力、水力和人力,因此发明了许多机械,促进了物理知识的不断积累。经典力学的诞生,也是当时人们在先人已积累的知识体系中遇到了矛盾,为解决矛盾而对实践进行充分的检验,从此促进物理学新体系的形成:首先是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运动理论的检验和批判为起点,对阿基米德静力学理论进行了继承和发展,以1632年出版的《关于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和1638年出版的《关于力学和局部运动两门新科学的谈话和数学证明》两本书为标志;其次是牛顿的的经典力学,他概括了伽利略、笛卡儿、开普勒、惠更斯、胡克等人的研究成果以及他自己的创造,在1687年著名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首次创立了一个地面力学和天体力学统一的严密体系,成为经典力学的基础,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大综合。二次大战中核武器的应用,加速了人们对核物理世界的认识,使人们对物质的认识越来越细微和深入。同样,为解决物理学晴朗的天空中漂浮着的两朵令

人不安的“乌云”,狭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便因运而生,为当代物理学的发展叩开了大门。在物理学发展的历史上,诸如此类的突破不胜枚举,充分说明人类在探索自然过程中,一方面是自身知识积累的必然——从量变到质变;另一面,客观的历史背景给予我们足够的推动力。换言之,物理学发展的背后蕴涵着人类社会进步的历史动力。 二、物理学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价值 一部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改造自然的历史,每一次大的技术变革乃至社会变革都有其物理方面的成因,物理在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物理学作为一门最基本的自然哲学,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带头学科,其具有的价值也是多方面的。 1、美学价值 物理学研究的是物质世界最基本最普遍的规律,回答的是人类对于物质世界中原始而又最深刻的问题,面对的是客体世界对人类的主观世界平台上的投影——物理模型世界。物质世界在最原始的层面上是按美学原理构筑的,所以庄子说:“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在西方古代,毕达哥拉斯学派把对自然奥秘的探索与对自然美的追求统一起来,自那时起,寻求自然界的和谐成为推动天文学发展的基本路标。20世纪以来,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代表的现代物理学革命的兴起在更大的程度上推动

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姓名:王青芬班级:11级会计学号:114A1140 科技的发展能加快社会的进步,社会进步同时引起科技改革。两者相辅相成。 从古到今,人类历史进过了石器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每一次科技发展也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不论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它们都是科技发展的体现。我们应当深入探讨科学技术的发展逻辑,认真反思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正确认识和预测科技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有必要在社会发展中改变传统发展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达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科技的发展不仅沿着自己的历史轨道在前进,而且也造成了人类历史发生重大的变化。恩格斯指出:“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1]马克思认为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是历史的有力杠杆,并且他还认为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义,而蒸汽磨产生的却是资本主义,这就很明确地表明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会导致人类社会的整体性变迁。 一、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当今社会的先进文明是以科学为中心的文明,西方国家的物质生活,即物质资料的生产和流通以及人的消费生活和社会对它的服务,都是依靠科学和根据科学原理而形成的技术取得飞速进步的。东亚国家在取得政治上的独立和解放后,之所以能创造经济奇迹,成为崛起的国家,科学技术是一个重要原因。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贡献体现在:

第一,科学技术极大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劳动者的智力水平,并且通过促进生产力的向前发展,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丰足的物质前提。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应用大大地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奠定了基础。生产劳动是人类的体力和智力同时消耗的过程,人的体力发展是非常缓慢的,可是人的智力发展却是迅速的。其次,科学技术能够促使劳动工具更新的速度加快,从根本上去改变生产的面貌。 第二,科学技术发展引发新的社会革命。科学技术能够不断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从而引起社会生活发生相应的改变,并且迟早能够引起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和变革。人们用什么样的工具进行生产,就标志着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而生产力的发展总是要求一定的生产关系与它相适应。由此说来,一种社会经济形态的产生,追根溯源还是由于生产工具发生变革的结果。 第三,科学技术促进了人类思想文化的发展进程。科技革命可以说是思想解放的先导,它能够促进人的头脑革命化。由于科学技术能够帮助人们养成重视实践,追求实事求是以及真理等好的风尚,所以新的思想、新的观念和新的习惯就会不断产生,伦理道德观念也必然会发生升华。另外,科学发展还能不断改变教育的内容、手段和方式,决定教育改革的方向。持之以恒、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探索中所体现的理性思维方式等,通过增强人们的素质,加快精神文明建设,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二、社会发展为科技进步创造条件 科学技术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源泉,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强大推动力。可是,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单向的,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且是相互影响的。一定的经济社会制度的范围内,经济制度的性质和经济发展水平往往决定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以及规模与效率的主要因素与前提条件。所以,研究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既要研究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同时又要研究制约科学技术发展的各种社会条件。

物理学的发展对现代通信的影响

物理学对通信技术的影响 摘要:在过去的200年里,世界的通信技术以及手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和物理学上的一些列发明创造是分不开的,物理学上的电磁感应、卫星通信、光纤维、网络的诞生、电的产生等等都推动并加快了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在日常生活的沟通交流变得更加便捷、随意,并渗透到生活的没一个角落。更多物理学上的发明创造应用到通信技术上,让我们的日常更加方便,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优越。 关键词:物理学通信技术移动通信发展应用 一、物理学的影响 近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候得到创新和发展。电的发现、电磁感应现象、蒸汽机的发明等等一系列物理学上的发展推动并加快了近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电话、电报的发明为通信技术的发展开启了新的一页。电话的发明是很曲折的,最初,贝尔用电磁开关来形成一开一闭的脉冲信号,但是这对于声波这样高的频率,这个方法显然是行不通的。最后的成功源于一个偶然的发现,1875年6月2日,在一次试验中,他把金属片连接在电磁开关上,没想到在这种状态下,声音奇妙地变成了电流。分析原理,原来是由于金属片因声音而振动,在其相连的电磁开关线圈中感生了电流。现在看来,这原理就是一个学过初中物理的学生也知道,但是那个时候这对于贝尔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发现。而电报的发明也是和物理学上的一个突破密切相关的(摘自《传播科技纵横》第四章)莫尔斯于1836年发明了继电器,这个装置是利用接收机收到的微弱电流通过电池电源,由电池电源向接收机供给新的强电流。1937年,莫尔斯在纽约大学的会议室里,架设了518米长的导线,获得通报实验成功,电报机由此诞生。 除此之外,在现代的物理发展史上,网络、卫星的发明及探索使通信技术得到了跳跃式的发展,在以下内容会有详细介绍。 二、移动通信手段的发展 随着物理学在通信技术方面的发展,移动通信手段也随之向前推进。从最原始时候的古代非移动通信说起,从烽火台到两千多年前的邮译通信再到民信局和侨批局。而通信的发展在近代工业革命的时候达到高潮,近代通信最重要的发明是电报和电话。电报(包括有线电报和无线电报)的发明使人类第一次借助科技的翅膀实现了远距离通信。电话的发明则使信息即时的双向交流得以实现。今天,电报的作用已微乎其微,但电话的作用非但没有减弱,反而得到更广泛地应用,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堪称史无前例。而在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得到了空前飞跃的发展。从固定电话到寻呼机,从移动的手提电话再到手机,一步步的演变让人们的通信变得越来月便捷。网络的发展也让通信更加方便,QQ、MSN、电子邮件等等,除此之外,还有卫星通信、光纤通信、数字通信等等。 21世纪是信息的世纪,而大量的信息传输必然需要进行大量的通信手段,因此移动通信的发展成为了必然的趋势。移动通信的种类按工作场合和实用要求不同可以分为:1)集群移动通信,也称大区制移动通信。2)蜂房移动通信,也称小区制移动通信。3)卫星移动通信。利用卫星转发信号也可以实现移动通信对于车载移动通信可采用迟到固定卫星,而对手持终端,采用中低轨道的多颗星座卫星较为有利。4)无绳电话。对于室内外慢速移动的手持终端的通信,则采用小功率、通信距离近的、轻便的无绳电话机。(摘自《浅析移动通信技术应用与发展》刘志远)。 除此之外,光纤通信由于其具有的一系列特点,使其在运输平台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虽然目前移动通信,甚至卫星移动通信的热浪再现高潮,但光光纤通信仍然是最重要的传输手段。在北美,信息量的80%以上是通过光钎网来传输的。在我国光钎通信也得到广泛的应用,全国通信王的传输光纤化比例已高达82%。光钎通信技术的应用基本已达到国际同

矿产资源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绪论矿产资源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人类的文明进化史,就是矿产资源开发史 人类的发展与进步是与矿产的利用分不开的。人类历史,就是矿产资源开发史。 在原始社会,人类为了生存,开始使用粗陋的石器防御和捕猎野兽。这种石器是用石块互相敲击而打制出来的,叫做旧石器。使用这种石器的时代叫做“旧石器时代”。 大约距今1万年前,先人们根据生产生活需要,开始磨制和使用各种各样的石器工具。人类迈入到“新石器时代”。 在公元前8千年到5千年,世界很多地区的人们开始烧制和使用陶器,被称为“陶器时代”。 青铜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它是红铜和锡、铅的合金,也是金属治铸史上最早的合金。距今大约6到7千年前,西亚、南亚及北非居民掌握了炼铜技术。距今4500~4000年的龙山时代,是中国青铜器的鼎盛期。人们把这一时代称为“青铜器时代”。 距今约3400年,赫梯王国(今土耳其境内)最早开始冶铁和制造、使用铁器。中国冶铁业出现在距今约3000年,时间虽晚于西亚和欧洲等地,但发展迅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处于世界冶金技术的前列。铁器的使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奴隶制社会的瓦解,被称为“铁器时代”。铁器时代是人类发展史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时代。

17世纪以来,随着钢铁冶炼技术的进步,煤炭的开发利用,促进了蒸汽机的发明使用,导致了工业革命,掀开了世界近代史的序幕。钢铁成了国力强弱的标志,又被称为“钢铁时代”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近百年来,人类大量开发和快速消耗能源,为争夺石油资源而引发大规模的全球或局部战争。人们把这个时代称为“石油时代”。 当今世界,以硅为基础的半导体工业,则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人们又把现今利用高新技术开发非金属的时代,称为“硅时代”。 二、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与保障 当今世界92%以上的一次性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材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都取自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地球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是兴邦安民的重要条件,是国计民生的根本依托,是国家安全的战略保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制约因素。矿产资源对人类社会具有永恒的重要价值。 矿业是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产业。矿业资源是人类生存、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基础。人类物质财富的创造积累过程,都是以自然资源,特别是矿产资源的索取为始端,不断地对其进行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加工过程,进而创造更多的财富。所以,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矿产资源种类和数量决定着它的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教案(3)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一、目标导航: 1.辩证否定的含义及实质 2.坚持辩证的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 3.创新的社会作用 4.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二、问题导学: 1.辩证的否定观: (1)辩证的否定观含义及方法论要求 (2)辩证法否定的特点是什么? (3)辩证否定的实质是什么? 2.辩证法的本质及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的要求 3.创新的作用有哪些? 4.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哪些方面? 三、合作探究: 1.辩证否定观和形而上学否定观的比较 辩证否定观形而上学否定观 否定的动力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双方斗争的结果, 是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进行的自我否定。否定是外力强加给事物的,是外力作用的结果,是主观任意的否定。 否定与肯定的关系辩证否定是“扬弃”,是既“克服”又“保 留”,否定中包含着肯定,肯定中包含着 否定。 把否定与肯定绝对的割裂,主张 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 否定同发展和联 系的关系 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否定是发展和联系的中断 2.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分歧唯物辩证法形而上学 分歧一联系的观点孤立的观点 分歧二发展的观点静止的观点 分歧三全面的观点片面的观点 根本分歧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3.想一想:有哪些哲学原理要求具有创新精神? 四、误区警示: 1.发展是新事物全盘否定旧事物 2.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抛弃 3.辩证的否定的实质就是创新。 4.创新就是否定一切。 5.凡新出现的事物都是人们创新的结果。

6.只要创新就能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7..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最根本分歧,就在于是否承认的事物发展。 五、疑难解析: 七、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人民公园是天津市仅存的清代私家园林。该公园改造方案曾计划拆除砖砌围墙,引起社会各界热议,市民纷纷建言献策,网友踊跃发帖讨论。有关部门认真听取意见,汲取合理建议,决定遵循中式园林习制,不拆围墙,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重塑昔日江南园林景观。人民公园改造方案的制定过程是( A ) A 肯定与否定的统一 B 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C 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D 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2.下列对辩证否定的理解,错误的是 ( D ) A辩证的否定是“扬弃” B辩证的否定是既克服又保留 C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D辩证的否定是“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 3.种子发育成为植物是( B ) A事物量变的过程 B事物自身否定的结果 C外力作用的结果 D新事物与旧事物一刀两断 4.下列说法符合辩证否定原理的是(C ) A把写好的字又涂掉 B看到洗澡水脏了,就把它连同盆中的小孩一起倒掉 C改革是自我完善和发展 D青少年学生要成长为共产主义者,就必须和旧的东西彻底决裂 5.哲学家别林斯基说过:“没有否定,人类历史就会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坑。”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C )A人类历史有可能变成不动的臭水坑 B只要敢于否定一切,人类历史就会向前发展 C要敢于否定,树立创新意识,推动人类历史发展 D要敢于蔑视权威,抛弃书本,就能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 6.郑板桥有诗剧:“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来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其中的寓意是( C )A新事物曲折中前进的原理 B量变质变的关系原理 C新事物在旧事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D对立统一的原理 7.江泽民同志强调:“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这句话说明了(A ) ①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就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②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

物理学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上课讲义

精品文档 物理学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中国民间有句俗话称“时势造英雄”,这虽然过份夸大了客观因素的作用,而忽视了个人的智慧和创造力,但也从另一侧面提示了客观历史背景对事物发展的积极推进作用。 一、物理学发展的一些历史背景 在古代,人类自身因为生存的需要而不得不有效地利用畜力、风力、水力和人力,因此发明了许多机械,促进了物理知识的不断积累。经典力学的诞生,也是当时人们在先人已积累的知识体系中遇到了矛盾,为解决矛盾而对实践进行充分的检验,从此促进物理学新体系的形成:首先是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运动理论的检验和批判为起点,对阿基米德静力学理论进行了继承和发展,以1632年出版的《关于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和1638年出版的《关于力学和局部运动两门新科学的谈话和数学证明》两本书为标志;其次是牛顿的的经典力学,他概括了伽利略、笛卡儿、开普勒、惠更斯、胡克等人的研究成果以及他自己的创造,在1687年著名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首次创立了一个地面力学和天体力学统一的严密体系,成为经典力学的基础,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大综合。二次大战中核武器的应用,加速了人们对核物理世界的认识,使人们对物质的认识越来越细微

和深入。同样,为解决物理学晴朗的天空中漂浮着的两朵令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人不安的“乌云”,狭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便因运而生,为 当代物理学的发展叩开了大门。在物理学发展的历史上,诸如此类的突破不胜枚举,充分说明人类在探索自然过程中,一方面是自身知识积累的必然——从量变到质变;另一面,客观的历史背景给予我们足够的推动力。换言之,物理学发展的背后蕴涵着人类社会进步的历史动力。 二、物理学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价值 一部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改造自然的历史,每一次大的技术变革乃至社会变革都有其物理方面的成因,物理在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物理学作为一门最基本的自然哲学,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带头学科,其具有的价值也是多方面的。 1、美学价值 物理学研究的是物质世界最基本最普遍的规律,回答的是人类对于物质世界中原始而又最深刻的问题,面对的是客体世界对人类的主观世界平台上的投影——物理模型世界。物质世界在最原始的层面上是按美学原理构筑的,所以庄子说:“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在西方古代,毕达哥拉斯学派把对自然奥秘的探索与对自然美的追求统一起来,自那时起,寻求自然界的和谐成为推

资源有效利用与产业发展研究

资源有效利用与产业发展研究 资源有效利用与产业升级是经济转型的关键,也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必由之路,与发达国家数百年传统工业化过程相比,我国厘定了信息化、工业化与现代化三步并作一步走的跨越式发展战略。因此,研究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条件下的经济转型,应突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特征,其核心是资源有效利用与产业发展。本研究从基本概念和现状入手,运用系统工程及其相关经济管理理论;借鉴国内外经济转型的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分析了我国新型工业化过程中的资源有效利用与产业发展的各种问题,经过国内外资源利用效率分析和产业发展模式的比较、并结合我国国情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了相关理论的创新与方法。 研究表明,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需要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低产出的现状,要依靠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生产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以及产业、科技、资源与创新机制协同带动转变。本论文主要研究资源有效利用与产业发展及其协调促进系统的相互关系。研究主要成果与创新:1.通过国外资源有效利用和产业发展战略及政策分析,首次总结了国外如何结合资源禀赋形成优势产业,运用技术进步与创新以及市场运行机制等促进资源有效利用与产业升级的经验,率先提出了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是资源有效利用和产业发展。 2.深入分析了我国产业发展的阶段化、区域化等内容,创新性的提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经济应该与资源禀赋、产业优势协调发展:实现产业区域空间布局,多范围、多层次相关循环的创新理论与思路。 3.剖析了我国新型工业化过程中资源利用效率低与产业发展层次不高的问 题及原因;论证了我国资源有效利用与产业发展的关系、原则和路径;探讨了我国转变发展方式及科学发展中的基本问题。4.重点论述了调整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在我国转变发展方式中的意义,并对我国经济转型中的资源利用、产业发展的结构、问题、历史原因和改革方向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5.阐明了建设创新型国家对促进资源有效利用与产业发展的作用与意义,论述了我国资源有效利用与产业发展的战略及政策选择。6.本文主要采用了历史分析、比较研究;预测分析、交叉研究、实地调查等研究方法;并从跨学科的角度,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证研究、以及国内与国外对比研究、定性与定量分析的较好结合。

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

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可以这样说,没有科学技术,就没有人类的现代文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强烈冲击着社会的各个角落,改变着社会生态环境。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改变着人类生活的条件、状况和环境,有利于社会生态的发展;另一方面,某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使用又导致生态环境污染和巨大灾难,危害社会生态的发展。为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使用对社会生态的这种二重性影响,并加以调控、限制和消除。这样,我们才可能在21世纪的现代文明时代,建造更加美好的生态环境。1科技发展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社会生态既包括自然因素构成的生态环境,也包括人类活动形成的生态环境。而人类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程度,突出体现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上。因此,重视科学技术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毫无疑问是需要引起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 1.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马克思把科学技术纳入生产力范畴,他认为科学技术在知识形态上是一般社会生产力,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一旦科学并入生产过程,这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就会转化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邓小平同志总结历史,结合时代的发展,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他认为,实现人类的希望靠科学,第三世界摆脱贫困靠科学,维护世界和平靠科学。中国要发展,离开科学也是不行的。科学技术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中最主要的驱动力,而且,它作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基础之一。人类只有依靠科技能力、科学精神和理性才能确保全球、全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每一个领域都有对科学技术的要求。在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中,科学技术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1. 2科技发展与人类生态环境的质量变化的关系 当今世界,尤为引人注目的变化是,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社会生产力的大大提高,经济规模的空前扩大。只有科技的发展和普及,才能使单位生产量的能耗、物耗大幅度下降,才能不断地开拓新的能源和材料,才能实现既减少投入,又能增加产出的理想发展模式,进而使发展越来越减少对资源、能源的依赖性,并相应减轻对环境的污染。人类通过采用有效的技术手段开发自然资源,使资源范围从深度和广度两维拓展,低科技水平下的非资源变成高科技时代的资源,诸如核能技术的进步,使原子潜能变为有效的能源。高科技的投入也使环境系统发生变化,太空技术的发展,使外空环境改变;另一方面,科技进步也使环境的有效保护更加先进、合理。改善生态环境的质量,防治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同样也需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严重,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绿色的森林不断消失,臭氧层出现巨大空洞,全球气候异常,都是人类活动不符合自然界发展规律带来的恶果,已经给人类敲响了警钟。许多国家的经验表明,技术应用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最终还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来解决。例如,解决汽车尾气污染问题,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科学技术都是关键因素。人类对气候变化、资源消耗增长率、人口动态和环境退化等领域的了解,正在通过科学研究不断深入。制定长期发展战略,需要考虑这些领域及其相关领域的变化情况,更好地了解地球生态系统的陆地、海洋、大气以及与之相联系的水、养分和生物地球化学循坏和能量流动,以便更精确地了解地球的负荷能力及其如何对人类活动施加的压力进行反应。依靠科学可以健全和完善环境与发展管理政策。只有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下,人类才能解决人口激增与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才能协调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当前,一些发达国家就是依靠先进的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已经消除和控制了其主要的工业污染,同时加强了对自然生态的保护,环境质量显著改善,使当地居民生活在蓝天碧水的环境之中。 总之,科学技术发展是改变人类社会生态环境的根本因素,而人类社会生态环 境得到改善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最终结果。 2科技发展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正如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一样,任何科学技术的使用都会导致生态平衡的失调。一方面,科学技术应用过程所取得的任何成果都是因为改变了自然状态下物质循环过程,造成某个点上的失调而取得的;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成果与破坏是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