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陶瓷色釉

陶瓷色釉

1.不同历史时期陶瓷色料的发展特点:商周时期出现原始陶瓷;秦汉时期出现彩陶、砖、瓦;南北朝的白瓷;隋唐时期出现青瓷,白瓷进入成熟阶段,中国从唐代进入真正的瓷器时代;宋代时期五大名窑官、哥、汝、定、钧;元朝的青花瓷在白瓷上用钴料画成图案烧制而成,釉里红;明清时期的彩瓷。

2.着色剂:使陶瓷色料,颜料,彩料呈现颜色的物质统称陶瓷色剂或着色剂。是制备陶瓷色料、颜料和彩料的基础原料载色母体:是构成陶瓷色料的结构骨架,保证色料的稳定性和其他性质。

3.哪些物质可作为着色剂或载色母体:着色剂:大多属于过渡元素,还有少数稀土元素和三个主族元素:砷(As)、锑(Sb)、硒(Se)载色母体:通常为无色氧化物,盐类,较纯的天然矿物或固溶体。

4.陶瓷色料的命名:(1)以“呈色”命名(2)“呈色”前冠以着色元素命名(3)“呈色”前冠以着色元素命名和主要载色母体命名(4)“呈色”前冠以着色元素命名和主要载色母体命名和矿物名称命名

5.陶瓷色料按组成分类:(1)氧化物型:刚玉型、氧化锆型、方镁石型(2)复合氧化物型:尖晶石型、烧绿石型(3)硅酸盐型:锆英石型、橄榄石型、硅铍石型、红柱石型(4)硼酸盐(5)磷酸盐(6)镉酸盐

6.陶瓷色料按颜色分类:黑色、灰色、黄色、棕色、绿色、蓝色、红色

7.传统色料与新型色料的

区别:(1)最古老的色料如

锑黄,在铅釉中加入锑的氧

化物或硫化物,会呈现出深

黄色。(2)二战后新型色料

被开发出来,是通过过渡元

素的化合物来着色的(3)

维多利亚绿在含ZnO的釉中

会分解,但新型绿色色料使

用的条件宽松而且相互间

可以调和(4)传统的黄色

色料只有锑黄,该色料只能

用在铅含量高的低温釉中,

而多种新型黄色色料可在

高温下使用,并可用来混合

8.氧化铬在色料中的作用:

(1)氧化铬在陶瓷色料的

组成上占极其重要的位置,

Cr3+是阳离子中6配位选择

性最强的离子(2)铬是陶

瓷色料中最主要的成分之

一,铬固溶形成的色料占陶

瓷色料总数的一半以上(3)

Cr3+是硅酸盐玻璃中最难

溶入的阳离子

氧化锌在色料中的作用:(1)

在棕色绿色蓝色桃红色的

尖晶石型色料中,氧化锌是

不可缺少的成分(2)氧化

锌对维多利亚绿铬锡红等

色料的呈色起副作用而不

能和它们一起用在釉中

9.色料和阳离子的配位:

Zn2+在所有的阳离子中,4

配位选择性最强,而Cr3+

则在所有的阳离子中6配位

选择性最强,根据阳离子的

配位选择性顺序规律,最易

形成的尖晶石是锌铬尖晶

石,因而它也是所有尖晶石

型中最稳定的,含Cr2O3的

一些色料不适合用在含ZnO

的釉中。

10.维多利亚绿和石灰-锌

釉:若将维多利亚绿

(Ca-Cr-Si)色料用在石灰

-锌釉中,会导致鲜明的黄

绿色消失,变为暗淡的灰绿

7.各种颜色的获得与所用

色料的说明:(1)黑色黑

色色料中除(Cr,Fe)O3外均

为尖晶石系色料,Mn有益于

黑色的呈色,CoO是鲜明的

红色不可缺少的成分。黑色

尖晶石类色料的共同点是

他们的组成中均不含ZnO(2)

棕色ZnO是尖晶石型棕色

色料的主要成分之一(3)

蓝色将以CoO·Al2O3尖晶

石作为主晶相的色料称为

钴蓝,对含ZnO的这类色料

则专名为海碧,Zr-Si-V(锆

钒蓝)是蓝色的主流,它与

钴系蓝相比呈色偏绿(4)

锑锡灰是在SnO2中固溶了

锑,故呈现灰色。

8.颜色的表示方法:孟赛尔

表色系统和国际照明委员

会表色系统

9.颜色在坐标中的位置:

P69页色度图

第三章锆基色料专论

8.锆基三基色:红、黄、蓝

9.色料广泛应用的两个基

本条件:一是呈色的稳定性

要好,二是呈色能力要强

10.(56页)锆钒蓝的化学

组成:ZrO2 质量百分比

35%~80% SiO2 10%~55%

V203 3%~17% 该色料基本

上由锆硅和钒的氧化物组

成,其呈色为蓝绿(2)形成

条件和机理:该色料的主要

矿物组成为锆英石,呈色离

子V5+进入ZrSiO4的晶格

中,该色料的基本合成反应

方程式为:

ZrO2+SiO2→ZrSiO4 在有矿化剂存在的条件下该反应的温度范围为850~1100在没有矿化剂的条件下也能形成色料,反应的温度明显提高,使用优良的矿化剂可开发呈色能力强的蓝色色料,碱金属的氟化物最好,硫的含氧酸盐及一些有机矿化剂效果较好。

11.钒锆黄色料(ZrO2-V2O5)的组成及形成:(1)钒锆黄色料是以斜锆石为基体的色料(2)色料中V2O5的最佳含量为5%,最佳合成温度是1250℃,合成温度越高颜色越深

12.钒锆黄色料的制备和研究:(1)钒锆黄色料的形成机理没有取得定论,采用溶胶凝胶法(CG)和聚合凝胶法(PG)制备钒锆黄色料,并与用传统的固相粉体烧结法(CE)制得的色料进行对比(2)研究结论:①溶胶试样中V2O5的存在,导致四方相ZrO2出现的温度升高,造成四方相转变为单斜相的相变范围变窄②当ZrO2相变完成后,ZrV2O7开始生成,但在由聚合凝胶法制备的含V2O5很低的试样中,不含ZrV2O7晶相③用溶胶凝胶法和聚合凝胶法制得的试样比用传统固相粉体烧结法制得的试样颜色要黄,在清洗液中钒离子浓度很低,钒的表面分布密度也很低,表明这种色料是以包裹体形式存在的13.锆铁红色料难合成的原因:将含氧化铁的原料粉和矿化剂混合在惰性标记物

质的两边,加热反应后锆铁

红只在ZrO2一边的界面上

形成,这表明SiF4挥发了,

但铁却没有挥发,这说明铁

是难以扩散移动的,为使锆

铁红色料得以形成,氧化铁

必须在ZrSiO4形成之前就

存在于反应点

14.改善锆铁红制备难度的

研究:(1)锆铁红色料配方

试样的制备方法有预球磨

和预烧(2)改善氧化铁和

ZrO2的反应活性是核心(3)

以适当的温度预烧ZrO2和

氧化铁;采用干法对ZrO2

和氧化铁进行预磨处理;选

择活性较高的氧化铁

15.对锆铁红色料研究得到

的结论:(1)DTA表明锆铁红

配合料在300 ℃、

410 ℃、570 ℃、700 ℃

处发生了反应,采取在

570 ℃处预烧ZrO2和氧化

铁然后再配入SiO2和矿化

剂的方法可得到改良的锆

铁红色料。

(2)通过在配制色料前将氧

化铁和ZrO2干法预球磨混

合的工艺也可得到改良的

锆铁红色料。而将所有原料

预混合球磨的方法得不到

上述作用。(3)用黄色氧化

铁比用红色氧化铁制得的

锆铁红色料红色度值高。氧

化铁的粒径越细合成色料

的红度值越高。

16.ZrSiO4∕Cd(S,Se)包裹

色料的形成:控制Cd(S,Se)

微晶的成核,使晶核数目多

且生长速度慢,使ZrSiO4

微晶的生长速度快时,可得

到包裹率高、呈色强度高、

呈色鲜艳的包裹色料

17.ZrSiO4∕Cd(S,Se)包裹

色料的性质:(1)呈色性基

本组成之一Cd(Sx,Se1-x)

根据X值的不同,呈色由大

红、橙、黄过渡,Se取代S

的百分率在Se为19.5%时

为橘黄色,硫化镉:硒化镉

=1.7:1-1.3时为红色(2)

高温稳定性(3)化学稳定

18.ZrSiO4-Cd(Sx,Se1-x)

包裹型色料生产方法:(1)

干法在干法生产时均匀混

合各组分后进行煅烧①在

450℃~650℃下加热CdS和

Se粉混合物②在500℃下加

热CdO、S和Se粉③将

CdCO3、S和Se粉在450℃

~650℃下加热(2)湿法通

常采用碱性硫硒化物和镉

盐通过共沉淀法制备

Cd(Sx,Se1-x)

19.对ZrSiO4形成过程的探

讨:ZrSiO4是由SiO2和

ZrO2在矿化剂的作用下形

成的,用LiF作矿化剂时

3SiO2+4LiF→SiF4↑

+2LiSiO3 .Si以固相扩散

SiF4以气体形式移动并分

解SiF4→Si4++e-+2F2↑

Si4++4e-+ZrO2+O2→

ZrSiO4 SiF4和O2通过生

成物的孔隙在 ZrO2表面继

续反应

20.ZrSiO4-Cd(Sx,Se1-x)

包裹型色料的形成过程:

(1)初始阶段包括ZrSiO4

的形成、液相出现和

Cd(Sx,Se1-x)的形成。

ZrSiO4由ZrO2、SiO2和矿

化剂反应获得,该阶段形成

少量晶体,同时六方

Cd(Sx,Se1-x)微晶形成

(2)主要形成阶段在该阶

段Cd(Sx,Se1-x)被ZrSiO4夹在中间

21.ZrSiO4-Cd(Sx,Se1-x)包裹型色料研究结论:(1)ZrSiO4-Cd(Sx,Se1-x)色料是由以ZrSiO4和六方Cd(Sx,Se1-x)为主的多种微晶组成的(2)ZrSiO4-Cd(Sx,Se1-x)的形成可分成初始阶段和主要反应阶段(3)液相的存在导致ZrSiO4重新排列,通过溶解沉淀作用附着在Cd(Sx,Se1-x)表面形成包裹相。要使Cd(Sx,Se1-x)微晶完全被包裹,其离子必须充分细小

21.釉的概念与结构:(1)釉是指覆盖在陶瓷坯体表面上的一层薄薄的玻璃状物质(2)釉是一种硅酸盐玻璃,这种特殊的玻璃结构可以认为是微粒无序的、呈非几何状的排列,加入碱性氧化物可降低氧化硅熔点22.釉的性质:(1)釉性质的加和性(2)釉的析晶能力釉层的析晶能力决定了釉层的玻璃态或熔融态玻璃质与乳浊度的关系。釉析晶多时乳浊度大(3)釉的高温粘度①碱金属氧化物降低釉的粘度:当釉中O∕Si比值很高时,粘度是Li2O>Na2O>K2O;当釉中O∕Si比值很小时,粘度是Li2O 〈Na2O〈K2O ②碱土金属氧化物对粘度的影响较复杂由于RO极化能力强,使氧离子变形,导致大型四面体解聚从而降低体系的粘度,主要体现在高温下;由于碱土金属离子为二价,离子半径不大,键力较碱金属离子大,可能将小型四面体群的氧离子吸引到自己周围,使粘度增大,主要在低温下呈现③三价及高价氧化物会提高釉的粘度(4)釉的表面张力(5)釉的机械强度碱金属氧化物及氧化钙对釉面机械强度有消极影响(6)釉的热学性能坯的热膨胀系数大于釉的时,会导致釉面剥落(7)釉的抗化学腐蚀性通常釉层耐酸能力比耐碱能力强。碱和氢氟酸使硅的网络结构破坏,形成可溶性成分(8)釉的光学性能在釉料中增加SiO2、Al2O3、CaO、ZnO的含量,乳浊度将提高

23.釉用化工原料:B2O3、Na2O、K2O、Li2O、PbO和Pb3O4、CaO、MgO、BaO、SrO、ZnO、BeO、Bi2O3、Al2O3、硅酸钠

24.釉用矿物原料:长石、霞石正长盐、火山灰、火山岩、含锂矿物、含硼矿物、硅灰石、碎玻璃、瓷土、粘土

25.乳浊剂:SnO2、ZrO2、ZrSiO4最便宜的乳浊剂、Sb2O3、TiO2、冰晶石

26.釉用原料选择遵循的原则:(1)使用可溶性原料(2)使用含有釉所需要的两种或多种氧化物的天然原料(3)Al2O3必须从长石或瓷土中引入(4)只有SiO2 需要在加入长石和瓷土后,再加入石英或燧石

27.釉的主要种类:铅釉、硼釉、碱釉、碱土釉、锌釉、

陶瓷色釉料论文

锆基色料的研究与发展 Zr-based pigmen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全小军学号:20080052 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0805班 【摘要】本文对锆基色料的发展和生产做了一个简单介绍,并对锆基色料的特性、合成工艺、形成机理等进行了综述。由于锆基色料呈色稳定性好、呈色力强、混溶性好、色泽纯正,因而锆基色料在陶瓷色釉料中的用量增加。今后,锆的应用领域将不断拓宽,因此需求量也会迅速增长,应用前景十分看好。 Abstract In this paper, Zr-based development and production of pigment made a brief introduction, and zirconium-based pigment properties, synthesis, formation mechanism, etc are reviewed. As the stability of Zr-based pigment coloring, coloring and strong, good miscibility, pure color, which zirconium-based ceramic glaze pigment compound in the amount of increase. In the future, zirconium applications will continue to expand, so will the demand for rapid growth, the application is very promising. 【关键词】锆基色料制备现状 Keywords Zr-based pigment Preparation status quo 前言 陶瓷的研究发展历史源远流长,作为陶瓷坯、釉重要装饰材料,陶瓷色料的研究应用与发展过程也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远在古代,我国劳动人民就己成功地运用含有着色离子的天然矿物作为着色剂制作彩色陶瓷制品。而后,随着更多种类的传统色料的运用,涌现了大量的名贵彩陶及彩瓷品种,如“唐三彩”、“钧红”、“朗窑红”、“天青”等名贵色釉品种,极大地丰富了陶瓷制品的装饰。 陶瓷制品离不开装饰,好的装饰使制品身价百倍,装饰材料是装饰的物质基础,陶瓷色料是最重要的陶瓷装饰材料[1],由此可见陶瓷色料在陶瓷装饰中的地位。 自20世纪以来,陶瓷釉用色料总体研究进展不大,但有一个例外,即锆基色料的研究、开发及应用,几乎席卷了除黑色色料以外的所有颜色领域,其影响之深是过去的传统色料所远远不及的。 由于锆英石基色料的优异性能,自它诞生之时,就备受关注,其研究开发和应用对陶

浅论中国古陶瓷发展历程

浅论中国古陶瓷发展历程 人类对未知世界,对自己的过去和历史,有着天生的好奇心。千百年来,“我从哪里来”困扰着每一个人。追寻世间的万物“本原”,是人类思维的本质特征之一,也是现代人内心的需要。中华史前的文明,比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可能要更为久远和更加辉煌。陶瓷器的出现,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划时代的文化标志,它的产生和发展始终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创造的审美价值超越了时空,是人类文明进程的见证。 西方哲学认为,美感是灵魂处在迷狂状态中对于美的理念的回忆,回忆即是一种心灵的体验,一种愉悦的鉴赏。我们寻觅品赏中国陶瓷发展历史,宛如读一部无字的诗与书。我所见到的中国传统陶瓷史都是按编年来撰写的,其好处是每个时代的线索清晰,特点鲜明,容易把握,但觉得似乎过于繁芜冗杂。 几年来,许多学者和专家在全国各地作田野考察,寻访古窑遗址,对古代陶瓷器有了独特感受,试图用人文审美的理念对中国陶瓷发展历程进行新的探索,把近万年的中国陶瓷史划分为蒙昧、萌芽、建制、高峰、独秀等五个不同时期,并加以述说。 五帝、夏、商、周、秦、汉(西东汉)、三国、晋(西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北南宋)、辽、金、元、明、清、晚清和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陶瓷的蒙昧时期(约1万年前—约公元前13世纪) 陶器的诞生最直接的原因是火的使用。大约在170万年至70万年前的元谋人时代就开始用火了,被焙烧的土地或粘土会变得坚硬,这给了原始先民以灵感,由此而发现了陶器。马克思在《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中认为,制陶术的发明“在某种程度上控制了食物的来源,从而开始过定居生活”。据传在炎帝神农氏时代,人们还发明了制陶技术。《周书》记载:“神农耕而作陶。”陶器的发明,揭开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与自然作斗争的崭新的一页,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一项技术革命。虽然远古陶器原料粗糙、造型简单、烧成温度偏低,但这毕竟是人类利用化学变化制造器物的尝试,它的发明,大大地改进了原始先人的生活质量。 在漫长的中国陶瓷发展历程上,这时的陶器制造还处于一个蒙昧时期,尽管它是那样的五光十色,那样的绚丽多姿,但相对精美的瓷器制造工艺而言,一直处于懵懵懂懂的初级阶段。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我国考古发现了大量早期制陶遗迹, 如距今约10000年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江西万年县仙人洞陶罐、广西桂林甑皮岩残灰陶片、

陶瓷色釉料.

色剂类型一、示例 , 简单、着色氧化物及其氢氧氧着色碳酸盐硝酸盐铬酸盐、阅 , , , , 化合物类化物、、? , 铬酸铅红碱性中 , 铬酸德黄氯化物物、、锑黄铀酸钠红锡黄 , , 西红柿红色锑酸盐盐铀酸盐锅硒红翻。按与、的不同比例可得由红到深红一系列色调黄、硫化物刚玉型金红石型铬铝红锰铝桃红 , 二、固溶体、单一氧化物类三尖晶、、铬锡紫少量的、。固溶于中中、萤石型完全尖晶石型不完全尖晶石型型型类尖晶石型型复合尖晶石型钒错黄 少量的固溶于茶色阅、石类、钻蓝、钦锌黄 , ?、 , 孔雀蓝四钙钦、、锡灰石型型灰钦石型铬锡红钒钦黄黄绿钙铬硅绿黄又称维多利亚绿 , 矿类五硅酸、、型拓榴石型、盐类檐石型错英石型铬钦茶色谱黄谱离子固溶于错英石结构的〔氏」中两种以上晶型色料的混合物如尖晶石与 , 、六混合异晶类型、混晶色调为其混合拓榴石的色 , 。变化力强和化学稳定性好等特点高温而生成稳定的尖晶石晶体 , 、。。因金属氧化 , 石型如错离子固溶于 , 结构的 , 。立方物其中包括着色氧化物在矿化剂作用下经此有色晶体一。体中则形成错错黄 , 。硅酸盐类型的色剂比较稳定特别是错英石 型色剂因其化学稳定性和耐高温性能良好 , 经生成后便不易被分解而

产生变化一些着色氧化物与钙钦矿母体固溶时、 , 得到迅速发展、。 便形成钙钦矿类型。或、色 , 混合异晶类型色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 , , , 料如少量氧化铬与钙锡矿母体固溶时就形成钙钦矿型的铬锡红色料、。上的晶型色料混合而得到的异晶型如尖晶石硅酸盐类型色料有拓榴石型 , ?与拓榴石的混晶其矿物结构式可表示为篆里〔〔〕其中为二价元素?。 , ?器如其中、为或 , 、为则生成黄绿、 , 为三价元素。未完待续色檐石型 , 如当本文编辑王德基少量的铬分散于钦檐石中则成铬钦茶色错英

中国古代陶瓷鉴赏

中外陶瓷艺术鉴赏 院系:滨江学院外语系 专业:英语 班级:13级英语(2)班 姓名:刘粉芳 学号:20132310058

中国古代陶瓷鉴赏 在国际社会中,China既有中国的意思,又有陶瓷的意思,这就清楚地表明了中国就是"陶瓷的故乡",陶瓷就是中国的象征。的确,一部中国陶瓷史,就是一部形象的中国历史,一部形象的中国民族文化史,而西方人了解中国,正是从了解陶瓷、茶叶和丝绸开始的。中国人在很久以前就有点瓷器的制作。到宋代社会安定的时候陶瓷工艺达到顶峰,中间有唐朝著名的唐三彩,后有元明清的青花,中国的陶瓷就成了一个独有的陶瓷文化。 一、陶瓷的发展 夏、商、周朝时期,商朝殷虚的遗址中挖出的陶片、陶罐包括很多种款式,有灰陶、黑陶、红陶、彩陶、白陶,以及带釉的硬陶,青器的成本高,只能为贵族享用,广大民众的各种生活器皿只能采用陶器。陶器在此时已经不在局限于盛物器皿,应用范围较广,大略可分为日用品类、建筑类、殉葬类、祭祀礼器类。 秦汉时期,汉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各地发现的秦汉时期的陶俑,如西安的兵马俑,以完美的艺术形式,生动逼真的神态,深刻地揭示了各种人物的内心世界,体现了我国雕塑艺术现实主义传统久远和雕塑艺术的高度发展。 隋唐时期,隋的朝代虽短,但在瓷器烧制上,却有了新的突破,不但有青瓷烧造,白瓷也有很好的发展。 唐朝时期,到了唐代,瓷器制作可为以蜕变到成熟的境界,而跨入真正的瓷器时代。因为陶与瓷的分野,在乎质白坚硬或半透明,而最大的关键在于火烧温度。唐代最著名的窑为越窑和刑窑。 宋朝时期,中国的陶瓷制作工艺在宋朝的繁荣下达到鼎盛时期。宋代的稳定和文墨气息是各项技艺发展的基础。宋代制陶手艺卓越,比较突出的瓷窑有定窑、汝窑、官窑、哥窑以及钧窑,这五大瓷窑代表了宋代乃至于中国历史上的最高水平,后世便有仿制也达不到宋时的高度。 元朝时期,元代制瓷工艺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景德镇在制瓷工艺上有了新的突破。元代景德镇窑取得的成就,为明、清两代该地制瓷工艺的高度发奠定了基础,景德镇因此在日后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赢得了瓷都的桂冠。 明朝时期,”明代开始,窑址都趋于集中在景德镇,无论官窑或民窑都偏向于彩绘瓷器,宋瓷前都以单色釉为主,而明代后走入了彩绘世界,瓷胎也趋向薄、细、白的求,在坯身上记住款式也从此开始,年代、堂号、人名都有,使研究考据有更确实的辨认。 清朝时期,至清代中国陶瓷已经有了数千年的经验,加上景德镇的天然原料,督陶官的管理,清朝初年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因政治安定,经济繁荣,

陶瓷及其釉料

1.陶瓷的发展史及其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 中国的科技发展史上,除了“四大发明”,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陶瓷了。中国的英文名称,就由此而来。但大多数并不了解陶瓷。在他们眼里,陶瓷一体,事实上,陶和瓷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器物。陶产生在先,用粘土制坯;瓷产生在后,用瓷土制坯,而且两者烧制的窑温度也不相同。古代陶瓷的发展早在新时期时期,我们的祖先就拉开了陶瓷发展史的序幕。一开始,陶瓷只是一般的生活用品,作为容器或餐具。后来陶瓷制造逐渐脱离了实用主义,出现了只作为装饰功用的产品。殷商初期,随着烧制温度的不断提高,瓷器初具雏形。历史上最先出现的瓷器是青瓷。与比陶相比,瓷器质地细腻致密,坚固耐用,而且表面涂上了一层釉,防漏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算是进步。但在早期,经常出现露胎流釉的现象。这是由于在制坯时,瓷胎涂满釉质。在烧制过程中釉质受热熔化,变为液体,流到地面上,冷却后又变回固态,把瓷器与地面粘连起来。当时这种现象十分普遍。遇到这样的情况,师傅们只能用小榔头敲击瓷器底部,以把它同地面分开。这是个投鼠忌器的过程,力道的把握非常困难,劲小了,根本敲不下来;劲大了,又会使瓷器上产生裂纹,影响品质,甚至会把瓷器打碎,那前面的所做一切就前功尽弃了。后来有人发明了“半釉”法,成功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方法就是在制胎时只把釉质涂在器物的上半部分,并且稍微涂得厚一点。烧造时釉质受热后向下流,流到器物最底下刚好流完,而不会滴到地面上,这样冷却后就不会和地面发生粘连,很容易的就可以拿起来了。东汉时,浙江的越窑的青瓷逐渐成熟起来。随着技术的进步,直至魏晋南北朝,青瓷已经独霸中国的瓷器市场。此时,白瓷在北方悄然兴起,并在青瓷的强大统治下顽强地生根发芽。经过岁月的洗礼,唐朝时已经和青瓷分庭抗礼。两者各领风骚,有“南青北白”之说。唐朝的彩陶艺术也有了很大发展,最大的成就是人们后来所熟知的“唐三彩”。唐三彩主要由黄、绿、白三色的釉彩涂于胎身,因此得名。其造型丰富多样,有各种人物、动物、花鸟等,其中最出名的,要属唐三彩的马。随着唐王朝的土崩瓦解,中国瓷器市场格局重新洗牌。到了宋朝,瓷器产品打上了地方风格的烙印,形成一个个“瓷器割据”。总体上可概括为“五大名窑”,就是人们常说的官、哥、汝、定、钧。经过近千年的发展,中国陶瓷到明清时期更加灿烂辉煌。瓷器不再单调乏味,而是五光十色,丰富多彩:有蓝釉、祭红釉、郎窑红釉、豆红釉、黄釉、孔雀绿釉、黑釉等,其中黑釉是用来描边的。明代宣德的瓷器在落款上极为讲究——真品上的落款中,“德”字右半部分“心”字之上的一横是省略的,但是宣德炉除外。因为宣德炉是皇家使用的,所以不能残缺。德化窑的产品质地极脆,制作小型瓷器尚可,大型器物则容易变形,但非常适合佛像,传世的德化窑佛像价值很高。清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但陶瓷制造却迎来了又一个黄金时代,景德镇依然稳居陶瓷生产的重要中心。清朝瓷器质量以“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为最高。清朝的统治者非常关心陶瓷业的发展,曾多次颁布特别御令,直接指导官窑的生产活动,对每一件瓷器的器形、样式、尺寸、纹路等都有明确的批示。这个时期,普遍实行“官搭民烧”制度。所谓“官搭民烧”,就是朝廷把一些御用瓷器的制造工作外包给民窑。由专门的机构设计好瓷器的样子,同时计算好所需银两的数目,一并交给民窑。民窑拿着银两去购买原料,按要求进行烧制。如果烧出来的瓷器不合规定,或者制作过程中出现事故,导致原料无法使用,损失必须由民窑自己掏钱承担。无论返工多少

我国陶瓷色釉料行业发展现状详细解析.

我国陶瓷色釉料行业发展现状详细解析 时间:2011-11-28 10:14 来源:中国建材网 【中国建材网】业内人士都知道, 陶瓷色釉料是每一件陶瓷产品所不可或缺的材料, 除了表面有明显上釉痕迹的陶瓷产品之外, 没有上釉的陶瓷产品也普遍使用了坯体色料, 色釉料对于一件陶瓷产品来说,虽然没有像空气对于人那样重要,但其重要性已经是举足轻重的了, 已经是陶瓷产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一直以来, 人们对我国陶瓷色釉料的发展现状存在认知和评估的一些误差, 对此, 我们通过近年来对整体行业陶瓷产品产能的考察及对色料行业的考察, 做出以下关于陶瓷色釉料行业发展现状的解析, 以期对业内人士的决策给出一定的参考。 陶瓷色釉料产量产值分析 陶瓷矿物原料年消耗为 2.5亿吨 卫生陶瓷、日用陶瓷、琉璃瓦西瓦产品几乎都是百分之百的上釉产品, 陶瓷砖产品至少三分之二也是上釉产品, 而三分之一没有上釉的产品普遍大量使用坯体色料, 可以说陶瓷色釉料几乎使用在每一件陶瓷产品中。 根据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相关统计数据表明, 2010年我国建筑陶瓷砖的产量为 75.7566亿平方米;卫生陶瓷产量为 1.7784亿件;日用陶瓷年产量达 270亿件,其中艺术陶瓷产量 50多亿件。建筑陶瓷、卫生陶瓷、日用陶瓷都是世界第一生产制造大国。陶瓷砖产品平均以每平方米消耗 25公斤原材料计, 2010年 75.76亿平方米的陶瓷砖将需要 1.9亿吨陶瓷原材料。计上 1.78亿件卫生陶瓷、 270亿件日用陶瓷 (包括工艺美术陶瓷以及没有计入的琉璃瓦、西瓦等陶瓷产品,估计目前我国传统陶瓷行业每年消耗各种陶瓷矿物原料约 2.5亿吨。 陶瓷色釉料年产值约 300亿元 近几年随着仿古砖产品的流行, 仿古砖产品的产量越来越大, 陶瓷砖产品中上釉产品的比例逐年增加, 陶瓷色釉料的品种、用量都在不断增长。最近全抛釉产

西班牙的陶瓷色釉料产业

西班牙的陶瓷色釉料产业 1、行业概况 在西班牙,陶瓷熔块和色釉料行业是在约50年前从传统的陶瓷产业中分离出来的一个新兴特色行业。目前它拥有27家公司,年总营业额约10.33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13.63亿元,以下均以欧元表示,不再换算成人民币),熔块和色釉料的年产量约150万吨,有约4000名员工。这些厂家主要集中在位于西班牙卡斯特隆(CASTELLON)中部的陶瓷产区内,聚集在4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该地的产量占到全行业产量的90%,这些厂家的距离不大于25公里。企业的平均规模为员工约148名,年平均营业额约3500万欧元,这一行业的不同企业规模大小不一,有的经营品种单一,规模小,年营业额仅为100万欧元;有的经营品种多,加上为客户提供一榄子服务。从产品设计、网版设计到上线、调试等,并在国外有多家工厂和分公司,营业额可以达到甚至超边2亿欧元。这一行业的组织机构相当精简,员工达到或超过100名的企业有14家,占到52%,整个行业中,生产工人占到企业总人数的86%,近年来这一架构相对比较稳定。 整个西班牙色釉料行业的总资产为12.81亿欧元,占到整个陶瓷行业的23%。其中,固定资产通常占到4 6~49%,流动资产占51~54%,整个熔块企业净资产为5.91亿欧元。在西班牙的色釉料企业中,有52%的企业,即14家,它们的总营业额占到全行业营业额的87%,其雇用的工人占到全行业的84%,资产占到全行业资产的88%。 整个欧州熔块和色釉料厂家约有42家,意大利有8家加上西班牙27家,只有5家分布在其它地区。 下表列出了上述27家中的20家生产并销售熔块、色料和釉料公司的一些数据以供参考。 这一行业位于陶瓷产区中,配套的还包括选矿、矿物加工、喷雾干燥、批发商与分销商、陶瓷添加剂制造商等。 该行业的著名集团公司中,外资的有美国的FERRO(福禄)集团公司。该公司最初在北美专业生产和经销金属涂料,随后抓住机会通过收购几家公司,进入意大利和西班牙的陶瓷熔块和色釉料行业。除了FERRO 外还有意大利的COLOROBBIA(卡罗比亚)集团公司;本地的有TORRECID(陶丽西)集团和ESMALLGLA SS(爱斯玛格拉斯)集团。 他们提出的口号和宗旨是:创新、质量、服务。 2、行业的发展和优势 行业将创新、质量和服务视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保证。他们将熔块、色釉料的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用于陶瓷生产企业,不断为企业开发新产品和相关技术以满足陶瓷生产企业的需求;同时行业也提高了自身的生存能力和发展空间。行业还与研究单位和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陶瓷行业的进步作出了很大贡献。如针对重金属铅、硒、锑等对人体的危害,研制开发了系列无铅熔块和无铅釉,无镉硒大红釉;再如陶瓷喷墨印刷技术及耗材的研发和产业化;再如,开发了精陶一次烧成技术降低了釉面的重金属熔出,研制开发了新型喷雾干燥技术和余热发电技术降低了能耗。行业通过为陶瓷生产企业提供新产品设计和全面技术支持,大大提高了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另一方面,为从科研和创新的投入中获取利润,企业领导者制定了有效的企业增长策略。其一,是通过整合,全方位的扩大企业规模,涉足矿物原料和原材料行业并为客户增加有价值的服务;其二是不断增加产品品种以满足不同陶瓷厂家的不同需求。生产各种熔块、色料和成釉可满足建筑卫生陶瓷企业,日用陶瓷和工艺美术陶瓷企业和不同生产工艺,如

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

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

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 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陶瓷是一种独特而重要的载体,它们保存了千百万年,记录下古代社会的诸多信息。中国陶瓷在历史上曾经享誉世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传统.成就卓著,本文从纵向阐述了各个时代陶瓷的发展和特征。 关键词:陶瓷发展、白瓷、青瓷 前言:陶瓷是中国对人类文化文明的重大贡献之一,在国际上久享盛誉,在历史上,中国有瓷国之称,陶瓷几乎贯穿了中国历史各个时期。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到现代,没有间断过,因而它能够记载所有时期的历史信息,这是其他一些器物所无法比拟的。而且在中国传统的手工业中,陶瓷艺术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门类。 1.中国陶瓷文化的发展历程 1.1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早期,即距今7000-8000年,我国的先民就已经开始制作陶器。由于当时人类的社会生产力很低下,社会的物质文明程度不高,因而导致了新石器时代陶器的粗糙、古朴几制作不精良的特点。根据以往的研究,最初的制陶方法可能是在篮子表面涂上粘土,经火烧后,篮子被烧去了,篮子外的粘土烧成后变

得坚硬,这样陶器就烧成了[1]。最新的的考古资料表明,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陶器遗存是位于江西省万年县内的仙人洞遗址、广东英德青塘、灵山滑岩石洞、广西桂林甑皮皮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十几个文化遗址[2]的挖掘中,出土了大量的陶瓷,其主要品种有灰陶、彩陶、黑陶和几何印纹陶等。原始彩陶器大致分有壶、罐、盆、罐瓶、勺等。彩绘纹饰又多以几何形出现,手法粗糙,构图新颖流畅,表现了当时中国制陶的技艺水平。龙山文化的黑陶少有装饰,却整体浑圆端正,器壁薄而均匀,表现出惊人的技巧[3]。 1.2夏至两晋时期 商朝陶器,总体上继承了新石器时代的样式,在种类上并没有多大的发展。因此陶器仍以灰陶为主,但当时已有专门烧制泥质灰陶和专门烧制泥质夹砂灰陶的不同作坊。到后期,白陶和印纹硬陶有很大发展,尤以白陶最为精美,纹饰采用青铜器的艺术特点,装饰华丽,弥足珍贵。同时,还出现了用高岭土作胎施青色釉的原始瓷器(河南郑州的十四座陶器)[3]。殷商时代用千度高温烧制的白陶,手工精细。同时,这一时期出现了上釉陶器,从无釉陶器到敷釉陶器,在技术上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应县精品陶瓷展销会解说词 2

应县精品陶瓷展销会 解说词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欢迎大家光临——应县工艺化日用陶瓷展销会! 说到应县,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被誉为世界四大奇塔(比萨斜塔、埃菲尔铁塔、埃及金宁塔)的应县木塔,举世无双、精美绝伦,那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希世珍宝。其实,应县的陶瓷同样是历史悠久,瓷器,是我们这个善于创造,并深赋美感的民族,在水与火的灵动下,在先辈心灵与精神的升华中,凝练出的神奇器皿,千年回转,应县陶瓷正成为我们的骄傲和自豪,更成就了应县——中国工艺化日用陶瓷生产基地的荣耀。 一、(传承历史) 应县有着生产陶瓷的悠久历史,优质瓷矿石储量丰富,现己探明有20多亿吨,应州陶瓷兴盛于辽宋时期,当年的“黄花岭古窑”见证着应州陶瓷的传承和发展,这些照片就是应州黄花岭古窑遗存的陶瓷器皿,(这是——这是——这是黄花岭古窑)斗转星移、时光更叠,一件件陶瓷产品在讲述着它的悠悠历史。 1970年应县政府筹资建起第一家陶瓷厂——应县地方国营陶瓷厂,年生产能力达到30万件。并研制生产出具有民族特色的“二龙戏珠”豆青碗,获得国家“科研成果”奖、“青年科研进步”奖。“二龙

戏珠”豆青碗被评为省优质产品,畅销国内15个省、市。(这是当时生产的产品——,这是奖杯和证书,)这些都是应县陶瓷发展的历史见证。 1982年,应县地方国营陶瓷厂受国家轻工部表彰,并获得全省“先进集体”光荣称号,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日用陶瓷行业的领航者。(奖牌)创业的脚步在不断前行,探索的领域在日异延仲,他们是山西建陶史上创造辉煌的一代人。 传承千年陶艺,融入现代理念,近年来,应县的陶瓷产业借转型发展的东风,高扬打造中国工艺化日用陶瓷生产基地的风帆,普写了一曲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篇章。 二、发展定位 20l2年,应县提出以打造中国工艺化日用陶瓷生产基地为目标,以提升产品质量和增加品种为核心,以人才培养和品牌建设为抓手,以陶瓷园区为平台,实施以企业自主创新和政府引领相结合的推进机制,建立了以行业协会和陶研所为纽带的行业规范和技术推广体系。全面推进陶瓷人才培育、文化挖掘、技术创新、品牌塑造、市场开拓的陶瓷产业大格局。正在走出一条融产、学、研于一体,文化与产业交融的内涵式发展新路子。 三、发展现状 在园区引领上。应县以省级科技创新示范园——朔州新型产业科技创新园为载体,大手笔规划,大动作建设新型陶瓷工业园区,形成区域化、专业化、集群化发展的格局。2012年引资6亿元,集中开工

中国古代陶瓷鉴赏论文

精心整理 中国古代陶瓷鉴赏 自动化姓名:**学号:*** 摘要:在国际社会中,China既有中国的意思,又有陶瓷的意思,这就清楚地表明了中国就是"陶瓷的故乡",陶瓷就是中国的象征。的确,一部中国陶瓷史,就是一部形象的中国历史,一部形象的中国民族文化史。然而,在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中,风流总被风吹雨打去;大浪淘沙,沉淀下来的各个时代的文明遗物,成为人类最宝贵的文化遗产,永世相传。今天不少古窑遗址已得到了保护,但大部分仍处于自然状态,破坏十分严重,令人担忧。陶瓷,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核心文化之一,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加以重视并予以弘扬,让我们子孙后代知道“china”来自哪里。 论文关键词:陶瓷发展史发展前景 一:陶瓷简介 陶瓷,众所周知,即陶器与瓷器的总称。。中国人早在约公元前8000-2000年(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陶器。陶瓷材料大多是氧化物、氮化物、硼化物和碳化物等。常见的陶瓷材料有粘土、氧化铝、高岭土等。陶瓷材料一般硬度较高,但可塑性较差。除了在食器、装饰的使用上,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亦扮演重要角色。 陶瓷,是人类在生存空间中最早出现的几种艺术形式之一。从初始的以实用为目的,渐渐随着技术的进步而增加了美学的功能,使其成为集实用和欣赏为一体的工艺美术品,最终,陶瓷又摆脱了实用的初衷,成为完全意义上的欣赏品。 二:陶瓷的发展史 陶瓷的产生和发展,实际上是同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实践紧密相连的。大约在70万年以前的原始时代,人们就发现,将泥巴晾干后加火一烧就变得坚硬起来,而且可以做成各种形状用来盛水,放食物等等,这便是陶器产生的初始。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进程,它揭开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与自然做斗争的新的一页,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是人类生产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下面具体分析陶瓷的发展史。 1、夏、商、周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商朝殷虚的遗址中挖出的陶片、陶罐包括很多种款式,有灰陶、黑陶、红陶、彩陶、白陶,以及带釉的硬陶,这些陶器上的纹饰、符号、文字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和青器有密切的关系。青器的成本高只能为贵族享用,广大民众的各种生活器皿只能采用陶器。因此可以了解商代制陶工艺也得到普遍的发展,带釉的硬陶在这个时期已经出现了,釉色青绿而带褐黄,胎质比较硬,呈灰白色。??? 陶器在此时已经不在局限於盛物器皿,应用范围较广,大略可分为日用品类、建筑类、殉葬类、祭祀礼器类。朝廷对於制陶工作也很重视。 2、秦汉时期陶瓷文化 秦汉-古代的建筑多采用木料来架构,不易久存,所以一些伟大的建筑,如秦代的阿房宫和汉代的未央宫,都无法完整保存下来,但仍可在残存的废墟中发现瓦当及汉砖等遗物,藉以略窥古代建筑的规模。 3、隋唐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西元五百八十九年,杨坚篡北周并南陈,统一中原,改国号为隋,隋的朝代虽短,但在瓷器烧制上,却有了新突破,不但有青瓷烧造,白瓷也有很好的发展,另外此时在装饰手法上也有了创新,如在器物上另外的泥片—贴花,就是一例。 4、唐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到了唐代,瓷器制作可为以蜕变到成熟的境界,而跨入真正的瓷器时代。因为陶与瓷的分野,在乎质白坚硬或半透明,而最大的关键在于火烧温度。汉代虽有瓷器,但温度不高,质地脆弱只能算是原瓷,而发展到唐代,不但釉药发展成熟,火烧温度能达到摄氏一千度以上,所以我们说唐代是真正进入瓷器的时代。唐代最着名的窑为越窑与邢窑。

中国古陶瓷概论

中国古陶瓷概论(景泰蓝) 姓名:XX 学号:XXXXXXXXXX 院系:XXXXXXXXXXXXXXX 年级:XXXX

简介: 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最具民族特色的北京手工艺品之一,它采用金银铜及多种天然矿物质为原材料,集美术、工艺、雕刻、镶嵌、玻璃熔炼、冶金等专业技术为一体。古朴典雅,精美华贵,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深刻文化内涵,被称为国宝“京”粹,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适用于鉴赏收藏、商务礼品、日常用品、室内外建筑工程装饰等。 明清时期的景泰蓝制品,大都是供皇宫御用,直到清朝后期才作为商品出现在市场上。 历史: 关于景泰蓝的起源,考古界至今没有统一的答案。一种观点认为景泰蓝诞生于唐代;另一种说法是元代忽必烈西征时,从西亚、阿拉伯一带传进中国,先在云南一带流行,后得到京城人士喜爱,才传入中原。但有一点是学术界公认:明代宣德年间是中国景泰蓝制作工艺优点,并达到了一个新的顶峰时期,“景泰蓝”一词也从此诞生。釉色均肥,丝工粗犷,饰纹丰富。 北京是中国景泰蓝的发祥地,也是最为重要的产地。北京景泰蓝以典雅雄浑的造型、繁富的纹样、清丽庄重的色彩著称,给人以圆润坚实、细腻工整、金碧辉煌、繁花似锦的艺术感受,成为驰名世界的传统手工艺品。景泰蓝工艺的艺术特点可用形、纹、色、光四字来概括。一件精美的景泰蓝器皿,首先要有良好的造型,这取决于制胎;还要有优美的装饰花纹,这决定于掐丝;华丽的色彩决定于蓝料的配制;辉煌的光泽完成于打磨和镀金。所以,它是集美术、工艺、雕刻、镶嵌、玻璃熔炼、冶金等专业技术为一体,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深刻文化内涵,是最具北京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之一。 大体上说,明代的胎的铜质较好,多为紫铜胎,体略显厚重,故造型仿古的多,主要仿青铜所用的彩釉均为天然矿物质料,色彩深沉而逼真,红像宝石红,绿像松石绿。此时的丝掐得较粗,镀金部分金水厚。彩釉上大多有砂眼。款有“大明景泰年制”或“景泰年制”,底款、边款均有。 清代的景泰蓝工艺比明代有提高,胎薄,掐丝细,彩釉也比明代要鲜艳,并且无砂眼,花纹图案繁复多样,但不及明代的文饰生动,镀金部分金水较薄,但金色很漂亮。 民国时期景泰蓝总体水平不及前代,胎体薄,色彩鲜艳有浮感,做工较粗。这时只有“老天利”,“德兴成”,制作的景泰蓝工细,质量好。造型多仿古铜器,或仿乾隆时的精品款,已都是刻款了。景泰蓝的陈设品多,不做实用品。 随着的景泰蓝工艺大有提高,造型多样,纹饰品种繁多,价格上

中国陶瓷说明文精品

中国陶瓷说明文精品 中国陶瓷说明文1 中华传统文化种类繁多,有剪纸、国画、陶瓷等,其中陶瓷在生活中处处可见。 古人大约在公元前八千至两千年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陶瓷。陶瓷大多数是用氧化物、氮化物、硼化物和碳化物等材料制成的。陶瓷烧至七百度可以装水,烧至1200度可以完全不吸水而且耐高温、耐腐蚀。生产陶瓷的工艺过程是淘泥、摞泥、拉坯、印坯、修坯、捺水、画坯、上釉、烧窑。 说到陶瓷,我家也有许多瓷器,比如花盆、碗、洗面盆……我家的花盆是圆形的,外壁上面的图案有植物红色的茎,其他全是黑色的。洗面盆是圆形的,外壁上印有一首诗,诗的名字是《春夜喜雨》,内容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旁边刻着“景德镇”三个字,说明这个洗脸盆是景德镇制造的。 在我搜集的陶资图片里,我最喜欢利用唐三彩工艺制作的那匹骏马,它低着头,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镶嵌在头上,一双毛茸茸的耳朵屹立在头顶上,一副五颜六色的马鞍套在马背上,我想:这匹骏马大概是陶瓷中的精品吧! 啊,中华传统文化可真像一座巨大无比的宝库,以后我要了解更多的中华传统文化。 中国陶瓷说明文2 中国陶瓷,一个很熟悉的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但是,如果你认为陶瓷只是将粘土放入火中的一个用具的话,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今天,我将让大家真正地了解陶瓷。 陶瓷,陶瓷和瓷器的总称。中国人早在约公元前8000-2000年陶瓷年(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瓷器。陶瓷的主要成分是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钾、氧化钠、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铁、氧化钛等。常见的陶瓷原料有粘土、石英、钾钠长石等。陶瓷的传统概念是指所有以粘土等无机非金属矿物为原料的人工工业产品。它包括由粘土或含有粘土的混合物经混炼,成形,锻炼而制成的各种制品。由最

陶瓷色釉料研究发展现状论文

陶瓷色釉料研究发展现 状论文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陶瓷色釉料研究发展现状论 文 学校:清远职业技术学院 班级:11材料 姓名:蔡健勋 学号: 文献检索课程论文 1.四类砖釉料的研究发展现状与知名企业简介 (仿古砖、釉面砖、抛釉砖、微晶砖) 我们都知道陶瓷色釉料具体分为两部分色料和釉料,简单来说色料就是一些着色物质,他与陶瓷釉料混合作用于陶瓷产品表面主要起到着色装饰作用,釉料是覆盖在陶瓷坯体表面的一层玻璃体物质;色釉料对各种陶瓷产品的工艺和使用性能起到了关键作用,也可以这样说陶瓷制品特别是建陶墙地砖的某方面工艺性能和装饰效果(如:机械强度、表面耐磨耐蚀抗污性能、光滑度等)都是由表面覆盖的这层色釉料提供的,所以说色釉料行业也是一个有发展前景的重要行业。 标题所提到的四类砖釉料具体指哪些釉料呢,为了更好的进一步探究有关题目要求和明确四类砖用釉的性能特点,所以首先必须对四类砖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从四类砖产品特征和工艺性能入手来对它们使用的釉料进行比较探讨。 简单的了解一下这四类砖的一些基本概念,釉面砖就是砖的表面经过烧釉处理的砖,广义的来说后面提及的仿古砖、抛釉砖、微晶砖从某种程度都属于釉面砖的范凑。 仿古砖是从演化而来,实质上是上釉的。与普通的相比,其差别主要表现在釉料的色彩上面,仿古砖属于普通,与磁片基本是相同的,所谓仿古,指的是砖的效果,应该叫仿古效果的瓷砖,仿古砖并不难清洁。 抛釉砖是在表面上釉的基础上在进行抛光的地砖,它集合了抛光砖、仿古砖、瓷片三种产品的优势,产品完全释放了釉面砖哑色暗光的含蓄性,解决了普通釉面砖易藏污的缺陷,具备了抛光砖的光泽度、瓷质硬度,同时也拥有仿古砖的釉面效果,以及瓷片釉面丰富的印刷效果。 微晶砖,是和二次烧制成,表面硬度相对较差,一般不做地砖,大多用于墙面装饰,或替代石材。 四类砖都互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的区别在于使用的釉料和施釉工艺有所不同,而导致最终的性能不同。 现在我们对四类砖的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就结合色釉料的研究发展现状来探讨施加在这四类砖上的有那些釉料,以及行业内的一些发展情况。

《中国古陶瓷》课程简介

《中国古陶瓷》课程简介 一、课程号:04122650 二、课程名称:中国古陶瓷(A History of Chinese Ceramics) 三、周学时:3-0 学分:3 四、预修课程:中国古代史 五、教学内容简介: 《中国陶瓷史》是历史系文博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本课程以考古获得的陶瓷实物资料为依据,辅以文献资料和陶瓷传世品资料,从历史、科技、艺术、经济等诸方面对中国古代陶瓷的起源、发展和成就进行系统讲授。 六、推荐教材或参考书 《中国古陶瓷》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古陶瓷(A History of Chinese Ceramics) 一、课程号:04122650 二、周学时:3-0 学分:3 三、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中国陶瓷史》是历史系文博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本课程以考古获得的陶瓷实物资料为依据,辅以文献资料和陶瓷传世品资料,从历史、科技、艺术、经济等诸方面对中国古代陶瓷的起源、发展和成就进行系统讲授。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三方面的基本内容: 1.能用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制陶术的起源,并了解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古陶分布、主要型制和特征。 2.从科技、经济等诸项条件着眼,掌握原始瓷器、成熟瓷器出现时期研究中的一系列主要观点和瓷器发展的基本线索。 3.通过对代表性窑场及其品种的介绍,了解各个朝代的名窑名瓷,在此基础上,能初步鉴别一些典型器物的年代及窑口归属。 四、课程内容和课时分配 绪论:(3学时) 第一节陶瓷史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陶瓷史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制陶术的起源和中国制陶工艺的成就(9学时) 第一节制陶术的起源 第二节新石器时代制陶概况 第三节白陶和印纹硬陶 第四节古代制陶术的科学总结 一. 制陶原料 二. 成型技术

中国陶瓷色釉料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陶瓷色釉料行业发展现状 陶瓷色釉料是每一件陶瓷产品所不可或缺的材料,除了表面有明显上釉痕迹的陶瓷产品之外,没有上釉的陶瓷产品也普遍使用了坯体色料,色釉料对于一件陶瓷产品来说,虽然没有像空气对于人那样重要,但其重要性已经是举足轻重的了,已经是陶瓷产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一直以来,人们对我国陶瓷色釉料的发展现状存在认知和评估的一些误差,对此,我们通过近年来对整体行业陶瓷产品产能的考察及对色料行业的考察,做出以下关于陶瓷色釉料行业发展现状的解析,以期对业内人士的决策给出一定的参考。 一、陶瓷色釉料产量产值分析 1、陶瓷矿物原料年消耗为2.5亿吨 卫生陶瓷、日用陶瓷、琉璃瓦西瓦产品几乎都是百分之百的上釉产品,陶瓷砖产品至少三分之二也是上釉产品,而三分之一没有上釉的产品普遍大量使用坯体色料,可以说陶瓷色釉料几乎使用在每一件陶瓷产品中。 根据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相关统计数据表明,2010 年我国建筑陶瓷砖的产量为75.7566 亿平方米;卫生陶瓷产量为 1.7784 亿件;日用陶瓷年产量达270亿件,其中艺术陶瓷产量50多亿件。建

筑陶瓷、卫生陶瓷、日用陶瓷都是世界第一生产制造大国。陶瓷砖产品平均以每平方米消耗25公斤原材料计,2010年75.76亿平方米的陶瓷砖将需要1.9亿吨陶瓷原材料。计上1.78亿件卫生陶瓷、270亿件日用陶瓷(包括工艺美术陶瓷)以及没有计入的琉璃瓦、西瓦等陶瓷产品,估计目前我国传统陶瓷行业每年消耗各种陶瓷矿物原料约2.5亿吨。 2、陶瓷色釉料年产值约300亿元 近几年随着仿古砖产品的流行,仿古砖产品的产量越来越大,陶瓷砖产品中上釉产品的比例逐年增加,陶瓷色釉料的品种、用量都在不断增长。最近全抛釉产品、微晶产品及喷墨印花的流行,不仅增加了新的色釉料品种,也大大提升了色釉料的用量。宏观上来看,中国75.76亿平方米陶瓷砖的产值约2500亿元,色釉料约占总产值的8~10%,粗略估算我国陶瓷砖方面色釉料的产值约为200~250亿元,如果涵盖卫生陶瓷、日用陶瓷,我国陶瓷色釉料的市场总量约300亿元。 3、2010年陶瓷色釉料年产量536.37万吨 由于中国陶瓷早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生产与消费大国,陶瓷色釉料产品也是世界最大的生产与消费大国,而且也是全球最大的色釉料出口大国。目前我国拥有各种色釉料生产制造企业20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的企业约500多家,主要分布在广东的佛山、潮州与山东的淄博。广东、山东两省的色釉料企业占全国色釉料企业总数的60%以上。 2010年瓷砖产量为75.76亿平方米,在75.76亿平方米陶瓷砖中:30%的抛光砖(陶瓷砖总量25%的抛光砖使用3%的坯用色料);40%

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

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 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陶瓷是一种独特而重要的载体,它们保存了千百万年,记录下古代社会的诸多信息。中国陶瓷在历史上曾经享誉世界,具有悠久 的历史和优秀的传统.成就卓著,本文从纵向阐述了各个时代陶瓷的发展和特征。 关键词:陶瓷发展、白瓷、青瓷 前言:陶瓷是中国对人类文化文明的重大贡献之一,在国际上久享盛誉, 在历史上,中国有瓷国之称,陶瓷几乎贯穿了中国历史各个时期。从新石器时 代一直到现代,没有间断过,因而它能够记载所有时期的历史信息,这是其他 一些器物所无法比拟的。而且在中国传统的手工业中,陶瓷艺术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门类。 1.中国陶瓷文化的发展历程 1.1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早期,即距今7000-8000年,我国的先民就已经开始制作陶器。 由于当时人类的社会生产力很低下,社会的物质文明程度不高,因而导致了新 石器时代陶器的粗糙、古朴几制作不精良的特点。根据以往的研究,最初的制陶 方法可能是在篮子表面涂上粘土,经火烧后,篮子被烧去了,篮子外的粘土烧成后

变得坚硬,这样陶器就烧成了[1]。最新的的考古资料表明,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 最早的陶器遗存是位于江西省万年县内的仙人洞遗址、广东英德青塘、灵山滑 岩石洞、广西桂林甑皮皮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河 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十几个文化遗址[2]的挖掘中,出土了大量 的陶瓷,其主要品种有灰陶、彩陶、黑陶和几何印纹陶等。原始彩陶器大致分 有壶、罐、盆、罐瓶、勺等。彩绘纹饰又多以几何形出现,手法粗糙,构图新颖流畅,表现了当时中国制陶的技艺水平。龙山文化的黑陶少有装饰,却整体浑圆端正,器壁薄而均匀,表现出惊人的技巧[3]。 1.2夏至两晋时期 商朝陶器,总体上继承了新石器时代的样式,在种类上并没有多大的发展。因此陶器仍以灰陶为主,但当时已有专门烧制泥质灰陶和专门烧制泥质夹砂灰 陶的不同作坊。到后期,白陶和印纹硬陶有很大发展,尤以白陶最为精美,纹 饰采用青铜器的艺术特点,装饰华丽,弥足珍贵。同时,还出现了用高岭土作 胎施青色釉的原始瓷器(河南郑州的十四座陶器)[3]。殷商时代用千度高温烧 制的白陶,手工精细。同时,这一时期出现了上釉陶器,从无釉陶器到敷釉陶器,在 技术上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陶瓷怎么做

陶瓷怎么做? 陶瓷工艺流程 一、淘泥高岭土是烧制瓷器的最佳原料,千百年来,多少精品陶瓷都是从这些不起眼的瓷土演变而来,制瓷的第一道工序:淘泥,就是把瓷土淘成可用的瓷泥。 二、摞泥淘好的瓷泥并不能立即使用,要将其分割开来,摞成柱状,以便于储存和拉坯用。 三、拉坯将摞好的瓷泥放入大转盘内,通过旋转转盘,用手和拉坯工具,将瓷泥拉成瓷坯。 四、印坯拉好的瓷坯只是一个雏形,还需要根据要做的形状选取不同的印模将瓷坯印成各种不同的形状。 五、修坯刚印好的毛坯厚薄不均,需要通过修坯这一工序将印好的坯修刮整齐和匀称。 六、捺水捺水是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即用清水洗去坯上的尘土,为接下来的画坯、上釉等工序做好准备工作。 七、画坯在坯上作画是陶瓷艺术的一大特色,画坯有好多种,有写意的、有贴好画纸勾画的,无论怎样画坯都是陶瓷工序的点睛之笔。 八、上釉画好的瓷坯,粗糙而又呆涩,上好釉后则全然不同,光滑而又明亮:不同的上釉手法,又有全然不同的效果。 九、烧窑千年窑火,延绵不息,经过数十道工具精雕细的瓷坯,在窑内经受千度高温的烧炼,就像一只丑小鸭行将达化一只美天鹅。 十、成瓷经过几天的烧炼,窑内的瓷坯已变成了件件精美的瓷器,从打开的窑门中迫不及待地脱颖而出。 陶瓷生产工艺流程 可型成形注浆成形 ---→坯料----------→ 精制|坯装 陶瓷原料|—--→--→ |内.外施釉体坯 ---→釉料----------→

烧自选釉烤彩包入 -→ -→ 胎-→ -→ -→ -→ -→ -→ 成瓷瓷绘花选装库 1 坯料制配工艺 A、搅拌工艺:单一陶瓷原料按配方过磅投放——搅拌池搅拌均匀——抽浆高位池——过筛(2次)——除铁(2次)——沉浆池——抽浆榨泥——粗练——陈腐(15天)——精练(2次)——送成形配用。 B、球磨工艺:单一陶瓷原料按配方过磅投放——球磨机中——按比例加水——球麻定时抽浆检测细度——放浆沉浆池——过筛(2次)——除铁(2次)——沉浆池——抽浆榨泥——粗练(2次)——陈腐(15天)——精练(2次)——送成形配用。 2 釉料制配工艺 A、釉用单一原料按配方过磅投放——球磨机中——按比例加水——球磨定时抽浆检测细度——放浆——过筛(2次)——除铁(3次)——存浆池陈腐备用。 3 日用陶瓷成形工艺流程 A、机压成形工艺流程 泥料——切泥片——压坯——带模干燥——脱模——坯体干燥——磨坯——捺水施内釉——捺外水沾外釉——取釉——扫灰检验——装匣——烧成。 B、注浆成开工艺流程 泥料化浆——高位浆桶——注浆——添浆——倒出余浆——带模干燥——起坯——利假口——坯体干燥——汤釉——接把嘴——补外水——沾釉——扫灰检验——装匣——烧成。

中国古陶瓷鉴定现状

中国古陶瓷鉴定现状 19世纪青花人物碗 一、古陶瓷鉴定的基本情况: 古玩收藏,自古皆血液要到中博物进行有,但多以文化鉴赏为论出样中物得对古陶瓷主要宗旨。收市场,也造成了博物手段对器藏浪

潮推延至今,藏浪潮推华中爸爸的经济投资成了主要动力。人们不卖家、拍华中们借用到文再仅仅局限于对古董的古陶瓷商华、元素成分赏玩,而更注重它威鉴定中博矛盾与纠纷们的长远商业价值。据有关部门是A、B、C。再华中果也常常是统计,2000年和烧成后的时物此只需全国的收藏人口近7000代高科技鉴中华基于古陶瓷研万,从这一庞大的数字中我门的大华博可见,目们可以看出,古玩收藏已成匠”,一直到博物代方法,目前国为人们的一种普遍目的(如同博物题还在于人材的行为,而古文物的价格也随眼学鉴定中物践。但是着这一浪潮的瓷鉴定的,物博际上主要采涌进一路飙升手段对器博物定结果不。作为古代艺术收展,一些相关物中学徒出藏品的翘楚--古陶瓷,其都不相同,如博中来比对呢价格升势更是科技检测人博事实上也就没惊人,如晚明青花瓷器至少到目前为博中品的真价格近十年来平均上涨就近延至今中了鉴定依20倍。古陶的证据而予以采物华习古陶瓷商业价值进一步刺Ji着古陶瓷无序状态限制博华样品是否为真品收藏群体,在机构。即使是中物现在,这一相Ji相涨的关系影响之,以便取博中数据。据实验室下,古陶瓷的赝品也应市而生,定”与现代科学华几百年,冲击着整个古陶瓷射能,中华不同,它们吸交易市场。有的赝品的仿真定该件物华会委员赵自强技术可谓炉火纯青,因文物的价博便不断地吸而屡屡发生买家以大价钱购面地衡量博物代高科技鉴赝品的事件。赝品的大当其道扰集齐全,本身中华--古陶瓷,其乱了交易市场,也定的依据是博可断代,所以造成了买家、卖家器物的真伪博物目前较为统一的、拍卖行、准收藏家多方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