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物学复习

文物学复习

文物学复习
文物学复习

一、填空or选择

1、起源:

“文物”一词,一般认为,最早出现于战国文献《左传》中,但周代文献即有很多关于“文物”的记载,系指礼乐器物或祭器等。

“文物”一词在唐朝及其前时代,主要是指代有关礼乐典章制度的礼器和祭器,并非今天所谓的“文物”。其后至宋代,对“金石”文物的研究成为一种重要的学问。

文物收藏的萌芽,以中国为最早,其年代可追溯到春秋时期。

2.文物,依存在形态一般划分为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的文物两大类。其中可移动的文物系以器物占据多数,不可移动的文物则以史迹占据多数

3、古文献学是文物学的重要分支,其中出土的甲骨文、金文、帛书、简牍和纸草文书,以及传世的古写本、古刻本、古印本等珍贵文献(亦称善本古籍),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4、文物管理手段,主要包含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科技手段。

5.中国金石学约萌芽于东周时期,自此以降渐有相关着作出现,如司马迁为写《史记》亲自去各地探查文物古迹,许慎《说文解字》注意收录郡国山川所出鼎彝等青铜器的铭文。

6.宋代史学家刘敞被视为金石学的开创者,其代表作为《先秦古器图碑》(已佚)和《先秦古器记》,后者被视为中国古代最早的金石学着作。刘氏不仅拓制了许多鼎铭,还提出了古器的研究方法,即“礼家明其制度,小学正其文字,谱牒次其世谥”

7.曾巩着有《金石录》(已佚)一书,最早使用文物意义上的“金石”一词。至20世纪30年代,现代内涵的“文物”一词已在严格地使用了。

8.遗迹,又称史迹,泛指保存在地下、水下、地上不可移动或不宜移动的物质文化遗迹、遗址、墓葬、建筑(包括古建筑、纪念性建筑物)、作坊、战场等遗存或遗迹。

9.法书的外在形式主要有字帖(书法)、碑刻、题书、匾额、尺牍和手札等,可统称为朱书或墨书类文物

10.通常所说的距今年代,按国际通例统一以公元1950年为起点。

11.简牍发现的历史过程:近代出土简牍,始于1900年,主要是先后在新疆楼兰遗址、民丰尼雅遗址和汉代居延烽燧遗址中相继发现了汉晋简牍。其中,以敦煌汉简和1930年发现的10000余支居延汉简最为重要

12.中国人自己创办的博物馆,最早的为张之洞创办,1884年。

中国近代第一个公共博物馆,1905年张謇创办的南通博物苑。

13.古绘画(简称古画)定名:作者名、作品名、绘画形制三个内容组成。需要说明的是,绘画形制主要有卷、轴、册等。

古法书定名:作者名、作品名、法书形制三个内容,其形制主要有卷、轴、册、页等。

古织物的定名:地色、图案、技术特征、用途、类别等。

14.中国文物采用质地分类法,其源可追溯至北宋时期。吕大临(1040-1092)《考古图》即先是按质地对所录器物进行分类,而后再依类进行书籍编撰的,被视为“已知现存世界上年代最早的试按质地分类撰就的,以及比较系统的古器物图录”。

15.对文物藏品价值的评估,即对石器、玉器、陶器、漆器、青铜器、金器、银器、铁器、瓷器、书画等价值的评估,经鉴定,依其价值高低分为一般文物和珍贵文物,其中珍贵文物又具分为一级文物、二级文物、三级文物等三级。

16.文物应是具有历史、艺术、科学和纪念价值的遗物、遗迹。

17.为国家提供向国家捐献文物者的物质奖励标准。因物质奖励的数量,是根据鉴定捐献文物的价值而定的。如香港着名收藏家杨永德先生慷惊捐赠给国家的稀世珍品——“天顺年”款青花筒炉和“永历年制”款褐釉炉。

18.中国对文物的保护与管理,制定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并提出“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指导思想。

19.南澳I号”是我国迄今为止唯一经过正式考古调查和发掘的明代沉船,是我国首次在28米的深度开展大规模水下考古发掘,

20.就中国而言,中央设有直属国务院(也曾直属文化部)领导的国家文物局,各省、市、县设有属文化厅(局)

领导的文物局(处)或称文物管理委员会等。

21.中国还建立了一个由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及有关专家学者组成的文物保护管理委员会,以协助政

府领导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督促、推动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贯彻执行文物法规,协调解决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22.在文物管理方面,中国采取分级管理为其原则和主要方式。

23.依照分级管理原则,中国把文物按价值的高低进行等级分类,文物藏品和文物保护单位均划分为三个等级。

24.一级文物的管理权归属国家掌握,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一级政权机构,对管辖下的行政区域的文物负有直接的保护管理职责。

25.明成祖于永乐五年(1407年)颁发保护清净寺的《上谕》,实为保护当时泉州伊斯兰教的官方文书,现存于福建泉州清净寺内一通石碑。

26.1930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公布了《古物保存法》。

27.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了《禁止珍贵文物图书出口暂行办法》、《古文化遗址及古墓之调查发掘暂行办法》、《关于征集革命文物的命令》、《关于保护古文化建筑的指示》等。

28.其中于1950年5月24日颁布的《禁止珍贵文物图书出口暂行办法》,是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个文物法规。

30.文物保护单位公布原则,坚持“四有”(划定保护范围、树立标志、建立记录档案、设立保管机构),划出建设控制地带,把文物保护单位纳入城乡建设规划之中。

31.修缮工程审批:“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方针。

32.文物藏品要进行登记,要登记藏品总账与分类账。收藏文物的单位,负有对文物的整理研究,对文物价值进行鉴定,进行文物分类,加强对文物藏品的保护管理,确保文物藏品安全,举办展览和提供使用,以充分发挥文物藏品作用的责任。

33.文物藏品的保管工作要求

34.鉴定准确,编目详明,账目清楚,制度健全,保管科学,查用方便。

35.经鉴定允许销售的文物,在出售时必须开具专用发票,并在出售的文物本体附上标识,如中国出售的文物,系以盖火漆印章为标志。

36.中国《文物保护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具有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除经国务院批准运往国外展览的以外,一律禁止出境。

37.文化名城伊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从1982年由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以降,现已公布了62个历史文化名城。

38.文物保护技术分三类:传统技术、现代技术和专门技术。

39.文物保护和维修的原则是保持现状或核复原状。

40.进入氏族社会以后,人工洞穴取代了天然洞穴,且形式日渐多样,更加适合人类的活动,主要分布在北方黄河流域。随着原始人营建经验的不断积累和技术提高,穴居从竖穴逐步发展到半穴居,最后又被地面建筑所代替。

41.从春秋战国开始,中国就有了建筑环境整体经营的观念。《管子·乘马》主张,“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

42.中国古代建筑之历史,(南方)最早见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主要表现为榫棒和干栏式建筑,架空分层是其主要特征。

43.中古建筑依朝代顺序划分为:春秋战国、秦代、汉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辽金元、明清和民国时期的建筑。

44.现在知道最早的关于建筑具体的结构形式的记录,是宋代李诫《营造法式》中的殿堂结构、厅堂结构、簇角梁结构三种。

45.依据建筑木构结构可分抬梁式构架(亦称梁柱式)、穿斗式构架(亦称穿逗式)、混合式构架(指叠梁式与穿斗式混合使用的构架)、井干式构架(又称木楞房,即不用立柱和大梁的房屋结构形式)、干栏式建筑。

46.浙江宁波北郊灵山保国寺中的大雄宝殿,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是江南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

47.斗拱的造型结构、形体大小、所用朵数所起的功能的变化,是鉴定中国古代建筑年代的重要根据之一。

48.乌杨石阙发现于重庆市忠县乌杨镇,2001年,在三峡文物保护抢救工作中发掘出土,是我国目前幸存的、大多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的30余处汉阙中,唯一通过考古发掘复原,并发现了相关的阙址、神道、墓葬的阙。

49.汉阙,是汉代的一种纪念性建筑,有石质“汉书”之称,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汉代石阙,是我

国现存的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地表建筑,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堪称国宝级文物。

50.黄琉璃瓦牌楼档次最高。

二、名词解释

1、文物

○1现今则将过去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的东西称为文物。○2文物是人类创造的物质文化遗存和精神文化遗存的总称。○3概括地看,一切文物都是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产物,故它又是凝固的历史,除了其固有的审美和艺术价值外,它还蕴合着丰富多彩的历史信息、科技信息、文明信息

2、晚清四大藏书楼

清末四大藏书家,又名“晚清四大私人藏书楼”,是清朝末年蔚然壮观的藏书习惯形成的最为着名的四大书籍收藏家及其藏书楼。具体指“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山东杨氏海源阁、归安陆氏皕宋楼、钱塘丁氏八千卷楼”,史称“清末私人藏书四大家”。

3、《宣和博古图》P83

宋代金石着作。该书着录了宋代皇室在宣和殿收藏的自商代至唐代的青铜器839 件,集中了宋代所藏青铜器的精华。分为鼎、尊、罍、彝、舟、卣、瓶、壶、爵、觯、敦、簋、簠、鬲、鍑及盘、匜、钟磬錞于、杂器、镜鉴等共20类。它把始于商迄于唐的上述各种器物,按种类着录就说明每一种器具有相同的功用,尽管不同时代当然具体形制不同,并不影响把它归于一类。

4、文物价值(课件1-7)

文物价值,系指文物的用途及其所起的积极作用,而以价格为表现形式的商品价值,仅仅是文物价值的一种外在评估和体现,会受到很多外在因素的影响概括地看,文物应是具有历史、艺术、科学和纪念价值的遗物、遗迹。

5、中山三器(书120)

中山王三器是20世纪70年代在河北平山发掘出的古中山国的三件文物,分别是铜鼎、方壶及嗣王所制的铜圆壶。但是有关中山国的历史,史书中无详细记载,中山王墓的出土在很大程度上补足了这一缺陷。

6、侯马盟书P187

一九六五年山西侯马晋国遗址出土了大量盟誓辞文玉石片,称为“侯马盟书”,又称“载书。侯马盟书是用毛笔将盟辞书写在玉石片上,字迹一般为朱红色,少数为黑色。玉石片一般都呈圭形,大小不一。这是第一次经科学发掘出土的古代盟誓文书。时代为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为晋国卿大夫举行盟誓时记载誓辞的文书。内容:①宗盟类。②委质类③纳室类④诅咒类⑤卜筮类。书对研究中国古代盟誓制度、古文字及晋国历史有重要意义。

7、《文物保护法》P253(课件2-1)

1982年11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5次会议通过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一般简称《文物保护法》)。《文物保护法》是在总结建国以来文物工作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对1961年国务院颁布的《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进行较大修改和补充后制定而成的。这部《文物保护法》的内容全面、系统、完善、可操作性强。是中国文物保护事业的根本大法,是保护和继承祖国历史文化遗产,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有力措施《文物保护法》的颁布与实施,是中国文物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的标志。.

8、法书(课件1-2)

古人将书写于缣、楮、纸、帛等书写材料之上,且有法度的书法作品称“法书”,甚或简称为“书”。今人将所有书法作品均称之为法书,含有对书写者的尊重之意。法书的外在形式主要有字帖(书法)、碑刻、题书、匾额、尺牍和手札等,可统称为朱书或墨书类文物。唐·张彦远编录有《法书要录》一书,明清两朝更是收集了历代书法作品,诸如《佩文斋书画谱》和《石渠宝笈》(三编)等。

9、文物过往性出境P297

指属于境外文物携运入境,经过一定期限后复运出境。主要有:根据协定经国家批准携运境外文物来华展览、参加学术活动后复运出境的文物;外国驻华机构人员、专家、记者和境外其他团体、个人来华时携带入境的文物;国外和境外的团体或个人携运文物入境进行鉴定、修复、装裱后复运出境的文物。过往性出境的文物其所有权虽然不属于中国,但在中国境内停留期间,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使文物的外观、质量和数量发生改变,出境时必须严格核查

10、古代文化史迹(课件1-2)

古代文化史迹(即不可移动文物),是指保存在地上、地下、水下的不可整体移动或不宜整体迁移的文物,特别是不能将其与周围环境一起移动的文化遗存。古代文化史迹主要分为古建筑、历史纪念建筑、石窟寺、石刻(崖刻、壁画)、古遗址、古墓葬,以及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等。

11、南瞿北杨(课件1-4,书P28)

清朝道光年间,江苏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山东聊城杨氏海源阁,皆藏书丰富,世称南瞿北杨。

12、甲骨四堂(课件1-4)

指中国近代四位着名地研究甲骨文的学者:郭沫若(字鼎堂)、董作宾(字彦堂)、罗振玉(号雪堂)和王国维(号观堂)。着名学者复旦大学陈子展教授,在评价早期的甲骨学家的时候曾写下“甲骨四堂,郭董罗王”的名句,这一概括已为学界所广泛接受。唐兰曾评价他们的殷墟卜辞研究“自雪堂导夫先路,观堂继以考史,彦堂区其时代,鼎堂发其辞例,固已极一时之盛。”

13、艮岳(课件3-2)

艮岳,是中国宋代的着名宫苑。初名万岁山,后名艮岳、寿岳,或连称寿山艮岳,因园林正门为华阳门亦名华阳宫。是北宋时期一座位于京城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里城(汴京城有三围,从内到外依次是宫城、里城、罗城)东北部的大型人工山水皇家园林。

14、斗拱(课件3-3)

斗栱是中国汉族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是在柱子上部、屋檐之下用若干方形小斗和若干弓形拱层纵横穿插的组合构建。斗栱既有结构上的作用,用以承托伸出的屋檐,将屋顶的重量直接或间接转移到木柱上;同时还具有装饰作用。斗拱为中国木构建筑体系中所独创,多用于大型木构建筑中。斗拱的造型结构、形体大小、所用朵数所起的功能的变化,是鉴定中国古代建筑年代的重要根据之一。

15、影壁(照壁课件3-3)

照壁,设立在一组建筑院落大门的里面或者外面的一组墙壁,它面对大门,起到屏障或衬托的作用。不论是在门内或者门外的照壁,都是和进出大门的人打照面的,所以照壁又称影壁或者照墙。在旧时,人们认为自己宅中不断有鬼来访,修上一堵墙,以断鬼的来路。因为据说小鬼只走直线,不会转弯。另一说法为照壁是中国受风水意识影响而产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建筑形式,称“影壁”或“屏风墙”。

3、研究近现代文物

所谓近现代文物,主要为与近现代历史有关的文化史迹和遗物。近现代文化史迹,包括遗址或旧址故居或旧居、墓葬、纪念性建筑、民族风格建筑、外国风格建筑或中外结合风格建筑。

近现代遗物物,则包括社会生产或生活用具、与当时政治、经济和文化有关的物品。近现代文物,主要是少数民族文物和民俗文物。研究史迹主要是有关有近现代史迹的年代、形式、内容和价值等,而研究近现代文物则在于揭示其时代内涵和文化价值等。

三、简答

⒈简述文物的基本特性(6个)P6-9

·文物的物质性

无论是可移动文物或不可移动文物,都是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建造、制作的。文物的物质性又以一定的形态(形制、形式)存在。

·文物的时代性(历史性)

任何文物都是一定时代(或年代)的产物。文物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当时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宗教信仰、风情习俗等。

·不可再生性

文物的时代特征决定了文物不能再生产、制作、建设。它的产生它的时代的地位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不可替代性

文物是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定时代的产物,每一件文物或每一处文物,都有它自己的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都具有自己所处时代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彼此不能替代。人们制作的复制品也不能替代,也不可能有其他代替品。

·文物价值的客观性

文物是历史文化遗产,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包含着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丰富

内涵,博大精深。

·文物作用的永续性

文物对史学的研究,特别是对重建上古史有着特殊重要的价值和作用。文物对研究者和人民群众,对一代又一代人,对民族和国家以至人类,对以往的历史和未来,都将发挥永续的作用。

概括地看,一切文物都是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产物,故它又是凝固的历史,除了其固有的审美和艺术价值外,它还蕴合着丰富多彩的历史信息、科技信息、文明信息。

⒉文物学的研究领域主要有哪些?(10个,课件1-2)

一、研究文物的价值

物价值具有客观性,是文物本身所固有的。我们要确定人类创造的文化遗存中哪些是属于文物,就要依其所具有的价值而定

二、研究文物的作用物的作用,有大小之分,而这又是受文物价值高低所制约。

文物的作用与文物的价值关系十分密切,两者不只是表现在对具体文物的研究。

文物除了具有提供史料的作用外,还起着教育和借鉴的作用。

三、研究文物的分类

文物的分类,可以说是文物研究的重要前提之一。

关于文物分类的研究,主要是探讨文物分类的原则与方法。

四、研究器物与遗迹

文物,依存在形态一般划分为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的文物两大类。其中可移动的文物系以器物占据多数,不可移动的文物则以史迹占据多数

五、研究文物鉴定

文物鉴定,是研究文物的又一重要手段和方法。在文物鉴定研究中,探讨文物鉴定的原则、方法和文物鉴定的内容(辨别真伪、断定年代、价值评估)是其主要任务。

六研究文物保护

保护文物的目的是通过文物保护使文物不受损坏或延长其“寿命”,以达到永久地保存或延长保存时间,使之长久地发挥作用。七、研究文物管理

文物管理的研究,与文物保护的关系极为密切。建立完善的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制定文物事业发展规划和执行措施,制订文物保护法规及文物管理手段是其研究的主要课题。

八、研究队伍建设

文物队伍的建设也是文物学研究不可忽视的课题。文物保护、管理需要有一支精明能干的高素质的文物干部队伍,目前我国文物研究队伍建设较为滞后。

九、研究文物收藏

文物收藏,以性质可划分为公藏和私藏。公藏是由私藏发展而来。公藏又分由中央和地方收藏两种,且公藏占据主导地位,也即大部分或绝大部分文物归国家所有。

十、研究文物旅游

旅游部门设置的旅游线路必有文物点,文物、考古单位也在开发旅游,博物单位更是吸引旅游者的地方,如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历史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台湾故宫博物院、陕西西安半坡博物馆、秦佣博物馆等等。

⒊简述文物学研究的主要任务P9-16(P9-1711个,课件1-2)

文物学的总体任务P9:调查、研究、保护和宣传文物,通过对文物的研究,从不同侧面对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艺和科技等的发展状况进行研究,阐述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过程和规律,向民众进行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的教育,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批判地继承历史文化遗产,创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新文化。

(一)研究文物的基本要素P10

文物的基本要素:文物的定名、时代或年代、质地(材料)、制作工艺(或建造技术)、形制(或类型)、功用(功能)。

(二)研究文物的分类P10-11

文物分类的研究,主要是研究文物的分类原则和方法,并对丰富庞杂的文物进行科学分类,以便对文物从个体到群体,从微观到宏观,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探讨它的发展规律,认识它的价值,充分发挥它的作用。文物分类的基本方法:(1)根据文物的物质属性进行分类。文物是历史文化的物质遗存,具有物质属性;(2)

根据文物产生的时代进行分类。文物是一定历史时代的产物,具有时间属性。

(三)研究文物的鉴定P11

文物鉴定,是研究文物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之一。文物鉴定的首要任务,是研究和辨识文物的真伪、年代和价值。

文物鉴定者,应掌握不同种类的文物的属性、制作方法和工艺、时代风格与特点,了解某件文物产生的历史时代的内涵,进行综合考察辨析。

(四)研究文物的价值和作用P12

文物的判定原则,凡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化遗存,即可判定为文物。

文物的价值有大小之分,需放在文物产生的历史环境中,对其所处的历史时代、制作工艺和所承载的历史内涵进行比较分析。一般而言,文物所携带的信息越多,其价值就越大。

文物的价值和作用是密不可分的。价值大的文物,其所能发挥的作用

(五)研究古器物P12

古器物是古代文化遗物,在文物中所占比例较大。

古器物研究,主要是(1)对不同种类器物的产生、发展、演变(消亡)的规律进行研究,(2)研究古器物的产地(出土地)、质地、花纹、制作方法和技艺、形制、功用,(3)历史内涵及价值和作用。

研究古器物因结合不同的方法,综合研究。

(六)研究古书画P13

古书画可分为古法书和古绘画两部分。

(七)研究古文献

古文献学是文物学的重要分支,其中出土的甲骨文、金文、帛书、简牍和纸草文书,以及传世的古写本、古刻本、古印本等珍贵文献(亦称善本古籍),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八)研究古代文化史迹

古代文化史迹(即不可移动文物),是指保存在地上、地下、水下的不可整体移动或不宜整体迁移的文物,特别是不能将其与周围环境一起移动的文化遗存。

古代文化史迹主要分为古建筑、历史纪念建筑、石窟寺、石刻(崖刻、壁画)、古遗址、古墓葬,以及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等。

(九)研究近现代文物

所谓近现代文物,主要为与近现代历史有关的文化史迹和遗物。

1、近现代文化史迹,包括遗址或旧址故居或旧居、墓葬、纪念性建筑、民族风格建筑、外国风格建筑或中外结合风格建筑。

2、近现代遗物物,则包括社会生产或生活用具、与当时政治、经济和文化有关的物品。

3、近现代文物,主要是少数民族文物和民俗文物。

研究史迹主要是有关有近现代史迹的年代、形式、内容和价值等,而研究近现代文物则在于揭示其时代内涵和文化价值等。

(十)研究文物保护管理

文物管理研究的任务,(1)了解我国文物的基本状况和特点,(2)制定保护文物和管理文物的法规,(3)培养文物保护和管理人才,(4)向社会民众普及文物保护的知识和文物的宣传与教育,(5)建立健全文物的出入境的管理标准和机制等。

文物管理手段,主要包含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科技手段。

(十一)研究文物保护技术

文物保护技术分为传统技术和现代科学技术两种。

研究文物保护技术的目的,在于利用科学合理的技术措施,有效地保护和修复受损文物,并尽可能地阻止或减缓文物的损坏,已达到延长文物“寿命”或永久保存的意图。

4.简述文物的基本要素P10

文物的基本要素:文物的定名、时代或年代、质地(材料)、制作工艺(或建造技术)、形制(或类型)、功用(功能)。

1.文物定名任何一处文物都应有自己的名称。通过对其进行研究,规范它们的名称,对文物研究、保护、宣传、信息储存与交流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文物的时代或年代任何一处文物都产生于一定的时代或年代,没有时代或年代的文物是不存在的。

3.文物质地或材料文物是物质文化遗产,任何一处或一件文物都是由某种或某些物质材料制作、建造的。对其质地或材质进行研究,以究明材料属性、来源,从而了解当时社会经济、贸易等情况。

4.文物制作工艺或建造技术任何一处或一件文物建造或制作,都有其技术或工艺。对其进行研究,以究明当时工艺技能或技术发展水平。

5.文物形制或类型文物作为物质文化遗产,都是有形的,都有其一定的形制。研究其空间存在的形制,可进行比较研究,究明不同类型文物的形制特点和规律,以及与其功能的关系。

6.文物装饰不可移动文物的装饰如彩画、雕刻等,可移动文物的装饰如花纹、图案、纹饰等,对其进行研究,以究明内涵、时代风格与作用等。

7.文物功用或功能任何一处或一件文物,建造、制作时都有其目的,都有其用途,对其进行研究,以究明它们各自的功能,及在社会生产、生活,或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艺术、宗教等方面的作用,进而研究如何保护与合理利用。

5.简述文物管理的基本手段(p15)

文物管理的手段,概括地说,主要有: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科技手段和教育手段。运用这些手段,使文物处于一个良好的社会与自然环境之中。

1.法律法规手段依法保护管理文物,就是根据法律法规的规范从各个方面管理文物和文物事业。以法律法规为准绳,调整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中的各种关系。

2.行政手段。它是通过行政干预保护管理文物,在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中经常的、大量的使用。

3.经济手段

4.技术手段利用科技手段做好文物保护是文物部门的重要任务。科技手段的任务是防止自然力对文物的破坏,同时对损坏的文物进行科技保护维修。

5.教育手段它是文物管理不可缺少的手段,主要包括人才培养、在职干部教育和对公众宣传教育等方面。

6.简述文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P17-19

1)分类法、(2)排比法、(3)历史分析法、(4)逻辑分析法、(5)年代测定法。

1、调查法调查法运用于文物学研究,主要是进行田野考古调查、流散文物和革命文物的调查与研究。此外,对保存在野外的不可移动的文物,还要不断调查其保护情况,对文物市场也要进行调查和管理研究。

2、分析与综合法文物学研究文物,需先对各类文物进行多方面的分析研究。尔后,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深入的综合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对所研究的文物有全面的认识,达到研究的目的。

3、分类法对文物进行分类,是研究文物的首要前提和基本方法,其方法多种多样,计有存在形态分类法、时代分类法、区域分类法、功用分类法、属性(性质)分类法、来源分类法、质地(载体)分类法等。但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需要遵守一个统一的划分标准。采取何种标准分类,则以保管、保护、展览、研究或其他需要而定。但在同一种分类中,不能同时运用两个分类标准,以避免造成逻辑上的混乱。

4、区、系划分法

系指把文物放在一定的文化区域、文化体系中加以研究,从而探讨某种文化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首先被创造出来,并呈辐射状向边缘地区传播,进而探讨同周边地区某种文化所具有的文化特征,系属过去哪一个文化中心传播至此,该属哪个文化系统。这一方法的应用是基于文化起源是多元的,而不是一元的。

5、类比法(排比法)

即运用近代考古学的理论和方法之一的类型学(亦称“标型学”或“形制学”)方法研究文物。此法系根据考古发现的器物中依种类(即同一种类)进行排队、比较,从造型、纹饰、工艺寻找其产生、发展、消亡的演变发展规律,从而找出所属文化、所属时代、所属地区的标准器,并经地层的检验确定。一旦有标准器供断代,那么无地层的出土物、采集品或传世品可与标准器进行比较.予以断代。

6、历史分析法

系指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研究文物,这是基于文物都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故对它进行研究时,必须把文物置于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分析,探析其产生的历史条件、产生的必然性及其发展演变过程,进而从不同侧面揭示和认识历史的发展过程。文物蕴含着产生它的历史时期方方面面的信息,可以通过文物研究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商贸、宗教、文化、教育、科技、医学、法律、外交等相关问题,这对认识社会发展过程及其规律大有稗益。

7、逻辑分析法

系指通过对文物的类比研究,形成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并通过概念、判断、推理,揭示文物的本质和规律,使丰富纷繁的文物材料,上升为理论的认识,从而构成一种文物研究逻辑体系。

7.简述测定文物年代(文物断代)的主要方法

用于文物的年代测定和断代

(1)古地磁断代。

文物古地磁断代,系指对新石器时代以来窑、炉、灶、砖、瓦、陶器、瓷器的年代测定。测出粘土制品中的热剩磁性,与古地磁强度随年代变化的实验曲线对照,便可推出烧制时的年代,但数据的误差较大。

(2)放射性碳素断代(又称C14断代)。

该文物断代法,是利用考古测年技术对文化层的断代,该文化层的出土文物也即得以断代。只要测出有机物中C14放射性减少的程度,便可推知其死亡年代。但因大气中C14浓度实际是起伏变化的,所测年代与真实年代会有差距,故需经树轮年代对比校正方可使用。

(3)钾、氩法断代

钾、氩法断代,是根据岩石中放射性元素氩与放射性元素钾的比值测年的技术,即测出岩石中氩40的含量及与钾40的比值,就可推知岩石的形成年代。这主要运用于测定被埋在火山灰中或与火山岩层相关的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年代,旧石器时代遗址年代一确定,该遗址出土的文物年代也即可以断代。

(4)黑曜岩水合法断代

是利用表面水合层厚度测定黑曜石工具制作年代的技术。黑曜石是一种火山玻璃,其表面常吸附一薄层水,并向内部扩散形成水合层,时间越长水合层越厚。用显微镜测出水合层厚度,便可计算出工具的制作年代。(5)裂变径迹法断代

裂变径迹法断代,系利用铀-238自发裂变所产生径迹的数目测年的技术。故据样品中的铀含量和裂迹径迹数.便可推算出样品经受最后一次高温的年代。将样品用化学试剂侵蚀后,在光学显微镜下即可进行观察。古代陶瓷、玻璃等高温制品均可用这一方法测定年代,并可与钾一员断代相互核校

(6)热释光法

利用这种热释光效应进行铀矿普查的方法叫热释光法。热释光的强弱取决于累积辐射剂量和辐射强度。依其辐射作用的不同可分为两种:天然热释光法,人工热释光法.

(7)树木年轮法

树木年轮,在树木茎干的韧皮部里,有一圈形成层。在一年中,形成层细胞分裂活动的快慢是随着季节变化而不断变动的。不同季节的深浅结合起来成一圆环,这就是树木一年所形成的木材,就是年轮。年轮图案同气温、气压、降水量有一定的关系。

8简述文物定名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5个,课件1-6)

文物定名的原则:

(1)有自名(本名、学名)的器物,要依自名定名。指带有铭文的器物中,若已有自名铭,就得依自名定其名,而不再另取新名。

(2)根据约定俗成定名。即指某器物已在史籍若录中定过名,一般不再另取新名,以免与旧称混淆不清。

(3)对史籍着录所定器名,需对历代着录是否沿用,并结合实物作一番考证,若有误需纠正,予以重新定名。

(4)对没有自名,也未见史籍着录者,可根据其造型、用途予以定名。

(5)对某一器物进行定名时,要各方专家共同研究,协商一致,力求定名准确无误,且能取得学术界认可。文物定名的主要方法。

文物定名的方法有多种,根据上述定名原则,实际工作中对文物定名的方法主要方法归纳如下:(1)依自名定名。(2)沿用大家认可的着录已有的器名来定名。

(3)根据器物的造型、纹饰或用途等定名。

(4)参考人类学和民族学等材料进行定名。

(5)采用约定俗成的方法定名,即指采用拟定的器名,也可用己长期被沿用的器名

9.简述文物分类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4个,课件1-6)

文物分类的基本原则

1、“层次”原则,即以文物的内涵、价值、工艺和数量等对文物划分等级。例如以价值高低为标准划分文物,就要以文物定级的标准作为标尺,把各类文物划分为若干等级。

2、“类聚”原则,即按一定标准把同类文物划归为一类,是文物分类的又一重要原则。这一原则可以指导我

们选取某一分类标准,把各种各样的文物划归为几个不同的大类,尔后在某一大类中再进一步细分为诸种小类。

3、“双一”原则,即一种分类方法只能依据(参照)一个标准。文物分类要根据研究或管理需要,制定多种标准和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分类。事例:陶鼎、玉鼎、铜鼎、铁鼎。

4、“约定”原则,即“约定成俗”的简称,主要是指对复合体文物进行分类时,取以约定俗成的分类方法为为分类原则。以器物的主要质地和复合材料中某种材料对器物功能所起决定作用,作为划分的科学根据。

文物分类的主要方法(十个)

1、时代分类法,系指以文物制作的时代为标准,对文物进行分类的方法。所有的文物均是时代的产物,即具有历史属性,它蕴合该时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科学等重要信息,这是文物依据时代分类的依据。同时为更好地通过研究各时代文物的差异和演变等,达到进一步研究相关年代的历史为目的,时代分类法成为文物分类的重要方法之一。

2、区域分类法,是以文物所在地点为标准,对文物进行分类的方法,即以文物(生产、出土、收藏、保存)所在区域为依据进行分类。

3、存在形态分类法,是以文物存在的地方自体是否可以移动为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即将文物分为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的方法。

4、质地分类法,是以文物载体的质地(材料)为标准,对文物进行分类的方法。这一方法系以文物作为人类选用某一种物质材料制作而成的物质文化遗存为依据,又以方便收藏、保管、陈列、教学和对各种质材的文物的深入研究为目的而采用的。这一方法主要运用于古器物的分类,世界各国博物馆和文博单位对馆藏文物的分类即用此法。

5、功能分类法,是以文物的用途为标准,对文物进行分类的方法。文物是人类为应生产、生活之需而创造和制作的物质文化遗存,因而每一种、每一件文物都是人们为达到某种功利目的而创造和制作的,所以每一种每一件都有它的用途。

6、属性分类法(亦称性质分类法),是以文物的社会属性、科学文化属性为标准,对文物进行分类的方法,也即系以文物的性质为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实质是以文物系属于人类有意识、有功能目的社会活动的产物为依据。

7、来源分类法,以文物藏品来源为标准,对文物进行分类的方法。此法仅适用于博物馆、纪念馆等文物保管机构和研究机构等文物收藏单位对文物藏品的分类。

8、价值分类法,是以文物价值为标准,对文物进行分类的方法,即以文物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纪念价值为标尺进行分类。

9、综合分类法,系指以两种以上标准对文物进行分类,如以文物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类。

10、综合概括分类法,系指从旅游和鉴赏角度来研究文物而进行的一种分类法

10.简述古书画鉴定的基本要素(p101)

(1)在古书画鉴定中,辨别真伪是第一关,而后评价作品的艺术高低。对书画的鉴定,分主要依据和辅助依据。主要依据应该看书画的时代风格和书画家的个人风格;辅助依据,方面很多,最长涉及到的是:印章、纸绢、题跋、收藏印、着录、装潢等

(2)从时代的物质条件与风格的关系分析。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生活的物质条件不同,对书画的时代风格有明显的影响。

(3)从政治因素与时代风格关系分析。自古以来,书画都不同脱离政治,书画中避讳的字就是一例。

(4)从作品内容所表现的事物与时代风格关系分析。

(5)从某种画种绘画方法产生的时代分析

(6)从作者的生卒年分析

(7)与此同时,还要结合对印章、纸绢、题跋、收藏印、着录、装潢等辅助依据进行观察、比较分析。11.简述古器物的基本要素(p134-136 7个)

(1)年代。任何古器物都是在一定的年代制作的。,所以从根本上讲,没有年代的古器物是不存在的。(2)物质材料。古器物都是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制作而成,并且该种材料即成为此类器物的质地。

(3)形状或造型。古器物以不同形状或造型出现,古器物作为有形的物体,显示了它具体、形象的特点。(4)纹饰或装饰。古器物的表面大都有纹饰或装饰,不同质地的器物,它们的纹饰或装饰也有区别。这种纹饰或装饰,因时代、地域、族属、习俗等不同亦有区别。

(5)制作技术与工艺。不同种类或同种种类,产生于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古器物,制作技术与工艺都不尽相同。古器物的制作技术与工艺,有的是直观的,有的是内含的,均需采用科学方法进行研究,了解其所属时代的技术水平与工艺水平。

(6)用途或功用。各种生产工具,生活用器等,都是不同时代的人们为了用才制作的。古器物的种类不同,它们的用途或功用也有区别。

(7)文字。尤其是器物上的文字。

12简述文化史迹的分类(P28+P191)

文化史迹是人类社会活动遗留下来的遗迹,可以反映当时人类社会活动的状况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指不可整体移动或不宜整体移动的历史遗迹,或成为古迹。古代文化史迹分为六大类,古遗迹、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古石刻、其他。

①古遗址。一般分为洞穴址,聚落址、城址、窑址,以及其他。

②古墓葬。古代各个时期的各类墓葬,包括单体墓和墓群。

③古建筑。指现存于地上的古代建筑,包括砖石结构、木结构建筑等。

④石窟寺及石刻。石窟寺是在河畔山崖开凿的佛教寺院,其中一部分窟内为壁画、塑像,一部分为壁画、雕像;还有一部分只开凿摩崖

⑤历史文化名城

13简述古代绘画的基本种类P156

以不同标准可分为不同的种类,

如以质地为标准,可分为绢本和纸本;

以时代为标准,可分为魏晋绘画、隋唐绘画、五代宋辽绘画、元代绘画和明清绘画;

以形态为标准,可分为卷、轴、册、页;

以绘画对象为标准,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

此外,还有风俗画、历史画、文人画、院体画等分类。

14简述近现代可移动文物的主要内容P241

a.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和着名人物有关的,或者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和史料价值的纪念物,

以及有关实物;

b.近代现代史上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等;

c.与重大历史事件有关的重要文献资料,包括重要的革命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

图书资料、音像制品等

d.反映近代现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

e.近代现代其他重要实物

上述代表性和典型性实物即文物,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宗教信仰、民俗民情等各个领域。

15简述文物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P246-251(课件2-1)

基本内容

1、法规管理

运用文物法规保护管理文物,是文物保护与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文物管理走向法制管理的必由之路。它主要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法律、省级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文物法规、各级政府和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保护管理文物的法规,以及文化(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重要规章、制度。

2、计划管理

它包括制定文物保护与管理的各项计划,如文物事业发展计划和近期与长远规划、文物调查计划(普查或单项调查)、古建筑的保护与维修计划、配合基本建设或带着课题进行考古发掘计划、文物宣传计划、文物保护技术发展计划、文物人才培养计划等。

3、技术管理

它包括制定文物保护技术方针、政策,确定文物保护技术发展方向,组织文物保护技术力量(机构、人员)和国内外文物保护技术合作与交流等。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检测、维修和保护文物,也是防止文物免遭自然因素损坏,延长文物“寿命”的重要管理手段之一。

4、专项管理

系指对大的类别的文物,实施有计划的系统管理。如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考古调查与发掘、文物藏品、流散文物、文物市场等各个单位的管理。

5、人才管理

文物是靠人管理和保护的,因而文物人才的管理也应是文物管理的内容之一。它包括文物专门人才的组织管理和明确职员。专门人才的培养与在职人员的再教育,以提高人才的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充分调动和发挥文物工作者的积极性,搞好本职工作。

主要手段

1、行政措施

在文物保护管理中,采用行政干预是其重要措施之—。诸如研究制定文物保护政策、计划及检查员彻落实情况;运用行政权力审批、公布文物保护单位及其保护范围,提出保护要求;审批、公布历史文化名城,审批保护规划;审批考古发掘单位和领队资格;审批文物建筑维修设计单位和主持人资格:审批考古发掘计划、文物建筑维修方案与设计,统筹安排文物经费等。

2、教育措施

一般采用的措施主要有:利用书报、刊物、布告、电影、电视、幻灯片、广播、展览、讲座等多种宣传方式,向公众宣传文物法规、文物知识、文物保护知识、保护文物的意义,提高公民的文物保护意识;在高等学校及科研部门培养文物专门人才;在中小学教材中增加文物常识的内容,对各级文物管理部门的在职干部进行继续再教育,以不断地提高他们的素质等。

3、经济奖惩

这一措施的具体实施是:一方面对考古发掘所获重大发现(如中国从1990年开始每年评出十大考古新发现)和重点维修项目及重大科研成果、重要文物收购、有识之土捐赠文物的物质奖励,另一方面是对破坏文物、损坏文物的单位或个人的经济制裁。对破坏文物、损坏文物者,依情节轻重予以警告、罚款,或令其赔偿等惩罚。

4、法制措施

这是强化文物管理的重要手段,即以法制管理文物。依法对严重破坏文物、损坏文物的单位或个人进行法办。如对贪污文物、盗窃文物、文物走私、盗掘古遗址和古墓葬、故意破坏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等违法犯罪行为追究其刑事责任,依情节轻重予以判刑,轻者判有期徒刑,重者判极刑。

5、技术措施

把现代科学技术运用于文物保护是文物管理的重要任务。这方面工作,既要充分推广文物保护技术的应用,又要严格控制违背保持文物原状的新材料和新工艺的使用。同时要及时推广卓有成效的文物保护技术成果和管理经验,积极开展国际问文物保护技术的交流和合作等。如柬埔寨吴哥石窟的保护与维修,就包括了中国在内的多国文物保护专家参加。

16、简述文物的调查形式P258-259

1)日常调查。它是对本区域内文物的经常性调查,目的是不断了解、认识本区域内文物状况及其分布,逐步

积累系统的资料。

2)区域调查。是对某个区域的文物有计划的调查、了解和研究。根据不同的调查目的和要求,分为行政区域

和自然区域的文物考古调查。

3)专题调查。它是围绕学术研究课题或某一类文物进行的文物考古调查,一般不受行政区域的限制。

4)重点勘查。是对文物调查中新发现的或已知的古遗址、古城址进行重点勘察,进一步了解其文化面貌和保

存情况。

5)配合工程调查。是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和文物机构会同建设部门,在建设工程范围内对文物进行的调查。

6)文物复查。是对已经调查登记的现存的不可移动文物的进一步调查了解和研究,分期复查和不定期复查

7)试掘。是在调查中进一步了解古遗址文化内涵的一种方法。

8)文物普查。文物调查的一种形式,规模大,涉及内容多。目的是发现以前未知的文物,复查已调查登记的

文物,为科学保护、科学研究与发挥文物的作用提供全面、系统的科学资料

17简述文物保护单位的主要工作P261-269(课件2-2)

(1)公布文物保护单位。在公布文物保护单位之前,应对本行政区域内的不可移动文物的存在和分布情况进行调查或文物普查,又要了解中国历史和全国文物概况,以及当地文物在全省、全国所占的位置,这样,才能比较文物的价值和重要性,提出它相应的文物保护单位级别的建议。

(2)划定保护范围。根据文物保护单位形成的历史以及类别、规模、地理位置、周围环境等情况,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而划定。一般分为重点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

(3)树立保护标志和说明牌

(4)建立记录档案

(5)设立保管机构

(6)划出建设控制地带

(7)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

(8)文物保护单位分级管理

18如何规划和管理历史文化名城P277-278(课件2-2)

(1)处理好生产发展与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关系。生产的发展,必将促进整个城市的发展,而城市的合理规划,则又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规范,二者是协调一致的。

(2)处理好城市现代化建设和保护历史文化名城风貌的关系

中国的《文物保护法》明确规定文物保护单位要求,其中关于在建设控制地带修建新建筑和构筑物,不得破坏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风貌和环境等,同样适用于历史文化名城内的文物保护单位,在城市建设中应遵守这一法律规定。

(3)处理好发展旅游事业与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关系

在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时,应把旅游设施的建设,纳入城市的统一规划,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条件

(4)密切配合,加强保护管理

各部门应在人民政府领导下,密切合作,做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全体市民的责任,应做好广泛的宣传教育工作,动员各方面力量和人民群众,共同努力,保护好历史文化名城

(5)制定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专项法规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涉及面广,难度大,应制定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专项法规,对重要问题作出明确规定,依法进行保护管理,把历史文化名城管理纳入法制轨道。

19民间文物收藏的来源有哪些P292

20什么是文物的原状P303(课件2-3)

(1)2002年《文物保护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修缮、保养、迁移,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

(2)文物的原状是制作(或建造)时、或历史形成的原状。

(3)所谓原状,系相对而言,有的确实堪称原状,有的则是产生后历史地形成的现状。文物原状主要包括:

①文物构成的材料与文物形式、内容及工艺。

②文物规模(或范围)、布局(或分布)及其相互关系。

③建筑结构、形式和营造法。

④文物周围的地形、地貌及自然环境等

(4)保持文物原状是相对的

21简述古建筑保护与维修的原则与类型P309-311

古建筑保护应以预防为主,维修为辅。这是文物保护的一个重要原则。

古建筑保护与维修工程,根据建筑残坏程度和利用要求,进行不同程度的修理,一般可分为五种类型:

1)经常性的保养工程(简称保养工程)。指不改变建筑物原来结构而进行的小型维护工程。在不改变建筑物原结构前提下,对古建筑进行保养维护。

2)抢救性的加固工程(简称抢救工程)。系指建筑物的梁架、墙壁、岩壁、壁画、造像等发生严重危险而危及建筑物安全时,所采取的抢救性工程。

3)修理工程(或称修缮工程)。是对古建筑、石窟寺等进行较大的修缮,一般来说,是对一座建筑物全面的修理,或落架重修,或局部恢复。

4)复原工程(又称修复工程)。是对地面建筑残缺不全,或仅存基础、地面建筑物不复存在的古建筑、纪念建筑物的复原工程。

5)迁建工程。由于基本建设工程特殊需要,古建筑、纪念建筑物等无法实施原址保护、需迁往他处异地保护,进行重建的工程。

此外,还有保护性建筑和构筑物工程。为保护碑碣、雕刻、金属铸造物等文物安全所增建的设施。

22简介木构古建筑的维修技术P311-316

1)瓦顶保养与维修技术。根据其瓦顶损坏程度分为拔草、构抹和揭瓦维修

2)梁架维修技术。根据建筑物梁架损坏程度,可分别采用偷梁换柱、打牮(jian)拨正和落架重修等不同方法进行。

3)梁架抢救加固技术。

4)斗拱维修技术。维修斗拱应从单构件开始,然后归整朵斗拱。

5)油饰彩画维修技术。在维修时,应先考虑保护木质构件。

23古书画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课件1-2,3个)

古书画研究主要是,(1)对古书画的产生、发展、演变和繁荣的规律进行研究,其重点是研究古书画作品的时代背景、文化风格和艺术魅力等,(2)研究古书画的师承关系、画风、画派或书派,以及古书画作品的文化内涵和技艺水平,(3)研究古书画作品的辗转、流传、鉴藏、装潢、印记、材质、着录和保护情况,以及古书画作品的价值和作用。

24依据建筑的用途和性质,中国古代建筑有哪些类?(课件3-2)

依据建筑的用途和性质,中国古代建筑主要分为:宫殿、府邸、官署;坛、祠庙、民居、楼阁(亭榭)、寺观(塔)、石窟寺、园林、桥梁、牌坊、石阙、会馆、作坊、驿站、书院、戏台、长城等。

桥梁:中国是桥的故乡,自古就有“桥的国度”之称,发展于隋,兴盛于宋。

牌坊:官方用语,民间称之为牌楼,实则牌坊没有斗拱和屋顶。用语表彰、装饰和导向的一种特殊建筑物,多建于宫苑、陵墓、寺庙、衙署和村街路口。

石阙:即石筑的阙,多立于宫庙陵墓之前,作铭记官爵、功绩或装饰用。

25.中国古代建筑的鉴研要求有哪些?(课件3-2)

1、要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形式、结构、材料、技术、用途、特点、年代、装饰和文字等内容。

2、要了解各个时代建筑构件,构件所在部位的称谓及其术语。如果、檩、橼、枋、柱、斗拱等均有多种称谓。时代不同、位置不同、称谓也不同,术语也有异。

3、要了解各类建筑部位的名称和造型特征。

4、要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种类及各类建筑的建造、装修与装饰的时代特征和演变发展情况。

5、要了解中国古代建筑所表现的时代特点和发展过程,所表现的沿袭性和阶段性,大致可划分为新石器时代建筑、三代(夏商周)建筑、春秋战国建筑、秦汉建筑、三国两晋南北朝建筑、隋唐五代建筑、宋代建筑、辽金元建筑、明代建筑、清代建筑等不同时代。

四、论述

1.试论述金石学的发展进程及主要成就。P22-24(课件1-4,略)

(1):汉代金石学——限于对部分金石的鉴定、断代、着录、文字考释和互证等。许慎《说文解字》,“先代之古文”。

(2):魏至唐时期——订史正俗、撰述引用、着录石经等。郦道元《水经注》,“引汉碑百,魏碑二十,晋及宋魏称是”。杨衒之《洛阳珈蓝记》,“引寺中所有碑志,约二十条”。唐代出土过石鼓文石刻。(3):宋代——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兴盛时期。对宋代金石学有开创之功的---刘敞,开私人收藏着录之先例,把家藏的十一件古器物使人摹其铭文,绘其图像,刻之于石,名为《先秦古器图碑》

(4):元明——低谷时期。

(5):清代——,乾隆以后发展很快,达到鼎盛时期。

(6):清末民国——衰落时期。

2.试论文物的复杂性和可分性(课件1-6)

文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的表现:

1、时代或年代不同,文物种类既有不同也有相同,而相同种类的文物,其功用也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不同文物表现了鲜明的时代性,相同文物则表现出技艺和文化的连续性。

2、地域不同,时代相同,文物则不一定相同,不同者表现出地域文化特色,相同者表现的是历史时代的特征。

3、质地各异,种类繁杂,同类器物的质地也不相同。文物依质地可分石、玉、骨、牙、蚌、木、竹及钢、金、银、铁器等种类。其中,既有单一质地的(如石斧、玉锛等),又有复合质地的(如商代所见的铁刃青铜钺)。而同属工具类的斧,又有石斧、玉斧、铜斧、铁斧之别。

4、功能不同,器类就有多种,且同类文物中又可分若干种。如生产工具类又可分为农耕用具、渔猎工具、手

工工具等。其中农具又有翻土工具(镢、铲、锄)、耕地用具(犁、耙)、播种用具(耧)、收割用具(刀、镰)等类。

5、审美情趣、工艺、习俗、风格不同,文物所承载的文化即不相同。

可分性的表现:

3.试论文物鉴定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课件1-8)

文物鉴定的主要内容(5个)

(1)质地鉴定。

文物载体本身具有多样性,对文物进行质地鉴定,能为文物藏品的分类保管提供比较科学的鉴定资料。(2)真伪辨别。

a 一般来说,史前发掘出的文物都是真品,不存在辨伪问题。

b 伪造无利可图的文物,一般不会有伪造品,也不存在辨伪问题。伪造可牟取暴利的文物,就需要辩伪。特别是珍贵文物,在传世品、流散文物中往往混有赝品,有些作伪技术甚高,可达到以假乱真,以至有些甚至被收藏、收购。所以在研究、保管、展览、收购时,需认真鉴别真伪,以防以讹传讹,或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c 另外文物藏品中,往往还混入一些仿制品,虽非以牟利而仿制,但也属于赝品之列。

d 此外,有些不可移动的文物,也需进行真伪鉴定。

(3)文物断代。

凡属文物,均有它自身产生的年代,并是产生它的那个时代的见证物。因而判明其产生年代,方可将其置于当时的时空环境中进行研究,才能揭示其真正的文化背景和内涵。所以文物断代是文物研究的前提。

文物断代除了一些赝品造成一些文物年代混乱需鉴定辨别外,主要是大量文物本身无纪年、无文献记载可考,而需经鉴定,予以判明年代。另对文物史迹中无文字记载的古遗址、古墓葬,也要经过调查或试掘,对其年代作出初步判断。

(4)评估文物价值。

文物,是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纪念价值的物质文化遗存,对文物进行是否具有文物价值的评估,以确定是不是属于文物。一旦确定属于文物,才可进一步研究其价值酌高低。

(5)评定文物等级。

文物价值有高低,因而应根据其价值高低进一步将文物划分出等级。如中国把文物藏品划分为一、二、三级文物;把文物史迹划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市、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这都需经鉴定,并推荐经各级人民政府核定、公布。

文物鉴定的具体要求(8个)

1、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指导文物鉴定工作,对文物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实事求是地、科学地给文物作出正确的鉴定。

2、要以严肃的科学态度进行文物鉴定,力求准确地辩识文物的真伪,判明其年代,阐明其作用。

3、要认真细致地观察分析,揭示文物的形式与内涵,力求对文物价值的高低作出正确的评估,为文物等级的划分奠定科学的基础。

4、要求文物鉴定者具有广博的历史知识、文物知识、文物鉴定知识、自然科学知识、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了解文物作伪的手段,掌握传统的文物鉴定方法和了解现代科学技术分析鉴定方法,力求对文物作出正确性强的鉴定。

5、要求文物鉴定者要实事求是地对待文物鉴定工作,一丝不苟地完成好交给自己的鉴定任务,不能马虎或感情用事。如在海关负责文物出口把关,不能马马虎虎地把真品当作赝品放行。特别要警惕不法分子的行贿而导致感情用事,让国家的珍贵文物流失境外。

6、要求文物鉴定者,具有高度的法制观念,树立对国家文化财产高度负责的崇高品德。

7、要求认真做好文物鉴定的各项资料工作,写出正确的鉴定意见书。

8、要求不断深造自己.逐步提高自己的鉴定水平。

4.试论文物的价值与作用(108-129)

文物价值,

系指文物的用途及其所起的积极作用,而以价格为表现形式的商品价值,仅仅是文物价值的一种外在评估和体现,会受到很多外在因素的影响。概括地看,文物应是具有历史、艺术、科学和纪念价值的遗物、遗迹。1)历史价值。文物是人类创造的物质文化遗存(物质属性);文物蕴含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各种信息(功用属性);文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承载着其时代的历史信息(时代属性)。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科学、宗教和习俗等。

(2)艺术价值。主要具有审美欣赏、愉悦功能、借鉴作用和美学、美术史、技术史的资料价值。

(3)科学价值

文物的作用

(1)史料作用

*证史作用

*正史作用

*补史作用

(2)借鉴作用

*借鉴与发展的见证

*借鉴与促进文化艺术发展

*借鉴与发展科学技术

(3)教育作用

五、辨识

器物识别、器物绘图、名称注音

1、青铜类

鼎相当于现在的锅,煮或盛放鱼肉用。大多是圆腹、两耳、三足,也有四足的方鼎。尊盛酒器。形似觚,中部较粗,口径较小,也有方形的。

罍(lei 雷)盛酒或盛水器。有方形和圆形两种形式。方形罍宽肩、两耳,有盖;圆形罍大腹、圈足、两耳。两种形状的罍一般在一侧的下部都有一个穿系用的鼻。

彝盛酒器。高方身,有盖,盖形似屋顶,且有钮。有的方彝上还带有觚棱。腹有曲的,有直的,有的在腹旁还有两耳。

匜(yí)《左传》有“奉匜沃盥”,沃的意思是浇水,盥的意思是洗手洗脸,说明是古代盥洗时浇水的用具。形椭圆,三足或四足,前有流,后有鋬,有的带盖。

壶盛酒或盛水器。如《诗经》上说:“清酒百壶”,《孟子》上说:“簟食壶浆”。壶有圆形、方形、扁形和瓠形等多种形状。

爵,饮酒器。相当于后世的酒杯。圆腹前有倾酒用的流,后有尾,旁有鋬(把手),

口有两柱,下有三个尖高足。

斝(jiǎ)温酒器。形状像爵,有三足,两柱,一鋬。

觯(zhì)饮酒器。圆腹、侈口、圈足、形似小瓶,大多数有盖。

敦(duì) 盛黍、稷、稻、粱用。三短足、圆腹、二环耳、有盖。也有球形的敦。

簠(fǔ) 长方形,口外侈,四短足。有盖,盖、器大小相同,合上成为一器,打开则为相同的两器,在古器物学上又称为“却立”或“却置”。簠器在经籍中称为“胡”或“瑚”。

簋(guǐ)铜器铭文作“毁”,相当于现在的大碗,盛饭用。一般为圆腹、侈口、圈足、有二耳。

鬲(li,音历) 煮饭用:一般为侈口、三空足。

鍑fu 铺

盘盛水或承接水。多是圆形、浅腹,有圈足或三足,有的还有流。

杂器(杂器)

(1).指日用器具。《魏书·高祖纪下》:“其御府衣服、金银、珠玉、绫罗、锦绣,太官杂器,太仆乘具,内库弓矢,出其太半。”《新唐书·百官志三》:“﹝中校署﹞掌供舟车、兵械、杂器。”古代青铜器主要分为礼乐器、兵器和杂器,其中礼乐器最多,制作最精美。

(2).指为日用器物写的铭文。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铭箴》:“至如敬通杂器,准矱戒铭,而事非其物,繁略违中。

镜鉴

甗(yan,音演) 相当于现在的蒸锅。全器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为甑,置食物;下部为鬲,置水。甑与鬲之间有一铜片,叫做箅。上有通蒸气的十字孔或直线孔。

盨(xǔ) 盛黍,稷,稻,粱用。椭圆形,敛口,二耳,圈足,有盖。

豆盛肉酱一类食物用的。上有盘,下有长握,有圈足,多有盖。

角饮酒器。形似爵,前后都有尾,无两柱。有的有盖。

觚(gū)饮酒器。长身、侈口、口和底均呈喇叭状。觚的形制为一具圈足的喇叭形容器,觚身下腹部常有一段凸起,于近圈足处用两段扉棱作为装饰。商早中期器形较矮,圈足有“十字孔”。商晚期至西周早期造型修长,外撇的口、足线条非常优美,纹饰繁复而华贵。

兕觥(sìgōng)盛酒或饮酒器。椭圆形腹或方形腹,圈足或四足,有流和鋬,盖作成兽头或象头形。

卣(yǒu)盛酒器(是盛酒器中的主要一种)。一般形状为椭圆口、深腹、圈足,有盖和提梁,腹或圆或椭或方,也有作圆筒形、鸱鸮形或虎食人形。

盉(hé)盛酒器,或古人调和酒水的器具。一般是深圆口、有盖、前有流、后有鋬,下有三足或四足,盖与鋬之间有链相连接。

勺取酒器。一般作短圆筒形,旁有柄。

水器

瓿(bù),盛酒器和盛水器,亦用于盛酱。流行于商代至战国。器型似尊,但较尊矮小。圆体,敛口,广肩,大腹,圈足,带盖,有带耳与不带耳两种,亦有方形瓿。器身常装饰饕餮、乳钉、云雷等纹饰,两耳多做成兽头状。

盂盛水或盛饭的器皿。侈口、深腹、圈足,有附耳,很像有附耳的簋,但比簋大。

乐器

编铙商朝时军队盛行乐器。呈圆片形,形制与钹基本相同。

编钟打击乐器(宫廷雅乐)。面较大而薄,多为弧形,根部凹进,边部稍作翘起。

编镈打击乐器(宫廷雅乐)。镈体趋向浑圆,形制与编钟相似,但口部平齐。

兵器

钺本是王者贵族用于劈砍的兵器,也是象征权力的刑器和礼器。形状像板斧、斧头而较大

2、建筑类:牌坊、石阙、斗拱、歇山顶、悬山顶

牌坊

系指建于里坊入口处旌表孝、义、节的一种表

彰或纪念性建筑物。“功德牌坊”、“状元牌

坊”、“孝子牌坊”、“贞节牌坊”、祭坛牌

坊、山门牌坊、街道牌坊等。

牌坊外形,如天安门表柱连成的大门(即“乌头

门”),约始出现于汉代,当时称“表揭”、“阀

阅”等,后来也有称“表闾”者。

阙,又称阙门、观,系指古代宫殿、祠庙、陵

寝等建筑群前面左右对称的高大建筑物,其形

体由阙基、阙身与屋顶构成。依造型可分单体

缺和子母阙两类,作为记官爵、功绩和装饰之。

石阙为古代宫殿、祠庙或陵墓前具表征意义的楼观,常左右

成对。复原后的乌杨石阙为重檐庑殿顶双子母石阙,具有

顶盖出檐宽、阙体收分大、构造简洁的特点,因而显得造

型格外挺拔、巍峨,具有鲜明的重庆地方特征和时代风格,

其建造时间大致在东汉末至魏晋时期。

斗拱

斗栱是中国汉族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是在柱子上部、屋

檐之下用若干方形小斗和若干弓形拱层纵横穿插的组合构

建。斗栱既有结构上的作用,用以承托伸出的屋檐,将屋

顶的重量直接或间接转移到木柱上;同时还具有装饰作用。

斗栱是中国建筑学会的会徽

歇山顶

歇山顶的等级仅次于庑殿顶。它由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组成,故称九脊殿。其特点是把庑殿式屋顶两侧侧面的上半部突然直立起来,形成一个悬山式的墙面。歇山顶常用于宫殿中的次要建筑和住宅园林中,也有单檐、重檐的形式。如北京故宫的保和殿就是重檐歇山顶。

悬山顶

悬山顶是两坡出水的五脊二坡式,一般由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构成,但也有无正脊的卷棚悬山式。和硬山顶不同,悬山顶建筑两侧的山墙凹进屋顶,屋顶的檩伸出墙外,加博风板保护。由于此类建筑的屋顶悬伸外挑于山墙之外,故名悬山顶或挑山顶。

悬山顶是两面坡屋顶的早期样式,但在唐朝以前并未用于重要建筑。和硬山顶相比,悬山顶有利于防雨,而硬山顶有利于防风火,因此南方民居多用悬山,北方则多硬山。

3、玉器类:玉琮、玉环、玉璧、玉圭、玉璋、玉璜

玉琮(cong)琮是用于祭地的玉器。玉琮的外型状似笔筒,外型方内洞圆。玉琮为中国古代重要礼器之一;造型最大、制作最精、纹饰最美的史前玉琮,有“玉琮王”之称。

玉环

玉璧玉璧,是一种中央有穿孔的扁平状圆形玉器。穿孔称作“好”,边缘器体称作“肉”。《尔雅·释器》“肉倍好谓之壁,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一般把体形扁平、周边圆形、中央有孔且边大孔小的器物称为壁。

玉圭古玉器名。古代帝王、诸侯朝聘、祭祀、丧葬时所用的玉制。为之物。长条形,上尖下方,也作“珪”。形制大小,因爵位及用途不同而异

玉璋璋呈扁平长方体状,一端斜刃,另一端有穿孔。西周的玉璋比较少见,器形与商代相近,器身窄长,尺寸较小,中略内凹,三角形端刃一尖长,一尖短,长方柄,扉牙之间亦饰平行阴线。春秋玉璋形状较多,或呈扁平条形,素面无纹;或端刃内凹,作弧形;或首端呈斜角;或上、下端皆微作斜角,身两侧一边微弧,一边似斜刃。战国以后,出土玉璋几乎不见。

玉璜玉璜的形体可分两种,一种是半圆形片状,圆心处略缺形似半璧;另一种是较窄的弧形。一般玉璜在两端打孔,以便系绳佩戴

①中心孔径小于边宽的,叫做璧。

②中心孔径大于边宽的,叫做瑗。

③中心孔径与边宽相等的,叫做环。

④凡是周边有一个小缺口的环,叫做玦。

古之圆玉,有璧、瑗、环、玦四种,这四种圆玉,在人事处理上作用不同。璧已如上述,瑗,主要用以召人。天子召见诸侯,诸侯召见、士的时候,都要命人拿着瑗,以为。环,主要用以君免臣罪,许回复任;玦则表示君臣关系已经断绝,返回无望。《荀子·大略》注:“古者,臣有罪,待放于境(边境,或远离京都的地方),三年不敢去(离开),与之环则还,与之玦则绝。

文物保护学大纲

《文物保护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文物保护学概论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Relics Preservation Science 课程代码:04402011 一、课程基本情况 1.学分: 4 学时: 64 (理论学时: 64 实验学时: 0 ) 2.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必修课 3.适用专业:历史学(文物保护方向) 4.适用对象:本科 5.先修课程:文物学概论 6.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文物保护学》,王惠贞编著,文物出版社,2009年。 参考书:《文物与化学》,宋迪生等编著,四川教育出版社,1992年;《文物保护环境概论》,郭宏编著,科学出版社,2001年。 二、课程介绍 文物的发掘、鉴定、保护,是文物工作者的历史责任。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考古发掘了大批遗址,出土了大量文物,如不及时对遗址、遗物加以抢救保护,文物自身特有的历史信息将愈来愈少,不仅失去研究、展示的价值,也无法给子孙后代留下这份珍贵遗产,使之长久为人类发展服务。所以文物保护已成为当前文物工作的迫切任务。这门课程,也是文物保护专业学生必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系统全面地逐步介绍文物保护学基础知识、陶瓷砖瓦类文物保护、金属类文物保护、石质文物保护、纸质文物保护、漆木竹器类文物保护、纺织品文物保护、壁画文物保护、古建筑保护、博物馆与环境等内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文物保护材料学和有关文物保护实践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和一定的操作实践,使学生不仅掌握住文物保护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而且具有初步的操作实践能力。 三、课程内容、学时分配及教学基本要求

档案法规知识基础测试答案

试卷提交时间:2018-03-06 17:52:04.09 试卷得分:97.0 1、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行政规章分为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人民政府规章两种。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2、题型:判断题分值:1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同法律、行政法规不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本市的地方性档案法规。 正确 错误 答案错误 3、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可以由双方当事人相互约定。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4、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行政法律关系中双方当事人的地位对等。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5、题型:判断题分值:1 涉及国家机密和特殊利益以及其他到期不宜开放的档案向社会开放的期限,可以多于30年。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6、题型:判断题分值:1 行政自由裁量权是指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具体情况自行判断并决定实施行政行为的权力。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7、题型:判断题分值:1 规范性档案行政文件在人民法院司法活动中具有依据作用。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8、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法规是档案政策的具体化和固定化。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9、题型:判断题分值: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和组织,持有介绍信或者工作证、身份证等合法证明,可以利用已开放的档案。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0、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行政规章是指由有制定权的人民政府根据法律、法规,依照一定的法定程序,制定的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关于档案和档案工作的行政规范性文件。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1、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是档案行政法律关系必须的当事人。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2、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政策对档案法规来说,具有监督性和指导性的作用。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3、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原则,维护档案完整与安全,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4、题型:判断题分值:1 《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自2006年9月19日起施行。 正确

古玩基本知识

古玩基本知识 古玩分类 主要四大类:瓷器玉器书画杂项 (一)文物类,包括历史文物、(古人类、生物)化石、古代建筑物实物资料、字画、碑贴、拓本、雕塑、铭刻、舆服、器具、民间艺术品、文具、文娱用品、戏曲道具品、工艺美术品、革命文物及外国文物等。 (二)珠宝、名石和观赏石类,包括珠宝翠钻,各种砚石、印石,以及奇石与观赏石三类,均以自然未经人工雕凿者为主。 (三)钱币类,包括历代古钱币及现代世界各国货币。 (四)邮票类,包括世界各国邮票及与集邮相关的其它收藏品。 (五)文献类,包括书籍、报刊、档案、照片及影剧说明书、海报等各种文字资料。 (六)票券类,包括印花税票、奖券、门券、商品票券、交通票证、月票花等。 (七)商标类,包括火花、烟标、酒标、糖纸等。 (八)徽章类,包括纪念章、奖章、证章及其他各种徽章。 (九)标本类,包括动物标本、植物标本和矿物标本等。

(十)陶瓷类,包括陶器、瓷器、紫砂陶等。 (十一)玉器类,包括玉礼器、玉兵器、玉器具陈设等。 (十二)绘画类,包括国画、油画、水彩画、水粉画等 陶瓷的分类 一按照新旧来分。 瓷器可笼统的划分为古董瓷器(又称古瓷收藏品,古玩的一种)、现代瓷器。 二、按照具体的烧制时间来分。 三、这里可以区分为两种,按照“朝”和按照“代”。 例如:宋瓷、明瓷、清瓷等。 三、按照产地划分。 如景德镇瓷器、醴陵瓷器、唐山瓷器、德化瓷器、龙泉瓷器、潮州瓷器、淄博瓷器等。 四、按照材质划分。 如:白瓷、高白瓷、高白玉瓷、玉瓷、骨瓷、炻瓷等。 五、按照工艺划分。 如:釉下彩、釉上彩、唐三彩、金彩、粉彩、金丝铁线、釉面开片、冰裂纹、浮 雕、刻画、雕塑、结晶釉、窑变色、素面、漆线雕、绞胎瓷、镶锲工艺、单色釉、 深冷加工等。很多瓷器选用了多种工艺,用工艺划分瓷器种类不常用。 六按照特征划分。 可分为:原始瓷器、原始青瓷、青瓷、缥瓷、白瓷、清白瓷、黑瓷、素瓷、彩瓷、

文物学基础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明器、类比法、玉衣制度、遗迹、瓷器、《金石索》、青铜器、文物、复合体文物、列鼎制度、打制石器、考古学文化、俑、磨制石器 二、单项选择题。 1、《考古图》就是___宋代所著。 A、赵佶 B、欧阳修 C、吕大临 D、王厚之C 2、中国文物管理得原则与方式就是____ A、采取分级管理 B、采取多级管理 C、采取阶梯性管理 D、采取两端管A 3、以下属于不可移动文物得就是:_____ A、石器 B、玉器 C、古建筑 D、铜器 C 4、以下属于黄河上游得考古学文化就是____ A、大汶口文化(黄河下游) B、龙山文化(黄河中下游) C、仰韶文化(黄河上游) D、良渚文化(长江上游)C 5、原始瓷已知始见于____。 A、周代 B、秦 C、 D、商代D 6、瓷器已知始见于__。 A、西汉 B、东汉 C、三国 D、两晋B 7、以下不属于仰韶文化类型得就是____。 A、半坡类型 B、史家类型 C、马家窑 D、庙底沟类型C 8、以下属于遗物得就是_____ A、二里头宫殿遗址 B、郑州商城 C、窑址 D、河姆渡文化骨耜D 9、以下不属于文物教育得场所得就是_____。 A、博物馆 B、纪念馆 C、动物园 D、不可移动得文物单位C 10、著名得素纱禅衣与T型帛画就是在___墓中出土得。 A、马王堆汉墓 B、刘胜墓 C、南越王墓 D、妇好墓A 11、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属于_____。 A、文化市场 B、文物管理机构 C、稽查大队 D、收藏机构B 12、以下不属于马家窑文化得类型为:____ A、石岭下 B、半山 C、半坡 D、马厂C

13、以下不属于文物管理得内容为:_____ A、法规管理 B、资源管理 C、计划管理 D、技术管理B 14、九鼎七簋反映了列鼎制度中严格得等级关系,它就是指_____等级得人得陪葬级别。 A、诸侯 B、天子 C、大夫 D、士B 15、下列属于良渚文化遗迹得就是_____ A、玉琮 B、玉璧 C、锥形器 D、贵族墓地D 16、由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及文物与考古研究机构收藏得文物就是_____。 A、馆藏文物 B、流散文物 C、复合体文物 D、单体文物A 17、抢救性考古发掘管理方面,要认真贯彻_____ 得方针。 A、发掘为主 B、抢救为主 C、保护为主 D、保护为主,抢救第一D 18、九鼎七簋反映了列鼎制度中严格得等级关系,它就是指_____等级得人得陪葬级别。 A、诸侯 B、天子 C、大夫 D、士B 19、以下器物中属于礼器得就是_____。 A、剑 B、鼎 C、戈 D、簇B 20、宋代吕大临所著____就是现存年代最早且有系统得古器物图录。 A、《考古图》 B、《宣与博古图》 C、《钟鼎款识》 D、《金石录》A 21、以下不属于文物鉴定得内容就是____。 A、辨别真伪、 B、考察艺术性 C、断代年代 D、价值评估B_ 22、文物依存在形态一般可以分为_____两大类。 A、公藏文物与庋藏文物 B、宗教文物与科技文物 C、生活用品与生产工具 D、可移动文物与不可移动文物D 23、以下不属于____黄河上游得考古学文化。 A、仰韶文化 B、、马家窑文化 C、红山文化 D、齐家文化C 24、云梦睡虎地出土得就是_____简。 A、秦 B、汉 C、三国 D、战国A 25、现代名人故居、墓葬及遗物等文物得价值以_____为主。 A、科学性 B、历史性 C、纪念性 D、艺术系C 26、商周时期青铜器上常常以_____纹饰作为主要装饰。 A、谷纹 B、蒲纹 C、山字纹 D、饕餮纹D

文博知识

博物馆基本知识 1、什么是博物馆: 博物馆是一个不追求营利的、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永久性机构。为研究、教育和欣赏的目的。对人类和人类环境的见证物进行搜集、保存、研究、传播和展览。 博物馆的社会职能: 1.收集、保藏文物标本和其它实物资料 2.传播科学文化知识 3.进行爱国主义思想道德教育 4.科学研究 5.丰富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生活 博物馆的特征 以实物为基础,组织形象的陈列,进行直观的宣传教育。实物性、直观性同学术性的相互结合构成博物馆的显著特征。 博物馆的类型(共分为5大类): 历史博物馆、纪念博物馆、文化艺术博物馆、自然科学博物馆、综合性博物馆 2、从某种角度上说,了解一个地方的过去和现在是从博物馆开始的。一座博物馆就是一部物化的发展史,人们通过文物与历史对话,穿过时空的阻隔,俯瞰历史的风风雨雨。从小里说,这是源远流长的地方历史的重要见证;从大里说,这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博物馆不单纯是一个市民文化补习的地方,更重要的,它应该成为市民休闲的主要场所之一,获得多少知识是次要的,享受一下难得的静谧、幽雅气氛,并在这个气氛中放松在工作、学习中绷紧的心弦成为来博物馆的主要目的。博物馆的文物是靠陈列、

展出、宣传、服务等,达到历史与现在人的对话,它已成为城市文化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对人类文化遗存、自然遗存管理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历史发展】 博物馆现象最初萌发于人们的收藏意识。在4000多年前,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统治者就注意寻找保藏珍品奇物。 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在建立地跨欧亚非大帝国的军事行动中,把搜集和掠夺来的许多珍贵的艺术品和稀有古物交给他的教师亚里士多德整理研究,亚里士多德曾利用这些文化遗产进行教学,传播知识。亚历山大去世后,他的部下托勒密·索托建立了新的王朝,继续南征北战,收集来更多的艺术品。公元前三世纪托勒密·索托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创建了一座专门收藏文化珍品的缪斯神庙。这座“缪斯神庙”,被公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博物馆一词,也就由希腊文的“缪斯”演变而来。 与我们今天见到的博物馆不同,缪斯神庙其实是一个专门的研究机构,里面设大厅研究室,陈列天文、医学和文化艺术藏品,学者们聚集在这里,从事研究工作。传说在洗澡时发现了浮力定律的著名物理学家阿基米德以及著名数学家欧几里德都是在这里从事研究工作的。 缪斯神庙这座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在公元5世纪时被毁于战乱。 现代意义的博物馆在17世纪后期出现。在18世纪,英国有一位内科医生汉斯·斯隆,是个兴趣广泛的收藏家。为了让自己的收藏品能够永远“维持其整体性、不可分散”,他决定把自己将近八万件的藏品捐献给英国王室。王室由此决定成立一座国家博物馆。1753年,大英博物馆建立,它成为全世界第一个对公众开放的大型博物馆。 1946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在法国巴黎成立。1974年协会对博物馆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公益性成为它的首要职责。 从1977年开始,国际博物馆协会把每年的5月18日确定为“国际博物馆日”,并且每年都会确定一个主题。今年是第22个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是“博物馆——沟通文化的桥梁”。

文物学基础复习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一、名词解释。(每题3 分,共15 分) 明器、类比法、玉衣制度、遗迹、瓷器、《金石索》、青铜器、文物、复合体文物、 列鼎制度、打制石器、考古学文化、俑、磨制石器 二、单项选择题。 1、《考古图》是宋代所著。 A、赵佶 B、欧阳修 C、吕大临 D、王厚之C 2、中国文物管理的原则与方式是 A、采取分级管理 B、采取多级管理 C、采取阶梯性管理 D、采取两端管A 3、以下属于不可移动文物的是: A、石器 B、玉器 C、古建筑 D、铜器 C 4、以下属于黄河上游的考古学文化是 A、大汶口文化(黄河下游) B、龙ft文化(黄河中下游) C、仰韶文化(黄河上游) D、良渚文化(长江上游)C 5、原始瓷已知始见于。 A、周代 B、秦 C、 D、商代 D 6、瓷器已知始见于。 A、西汉 B、东汉 C、三国 D、两晋 B 7、以下不属于仰韶文化类型的是。 A、半坡类型 B、史家类型 C、马家窑 D、庙底沟类型 C 8、以下属于遗物的是 A、二里头宫殿遗址 B、郑州商城 C、窑址 D、河姆渡文化骨耜 D 9、以下不属于文物教育的场所的是。 A、博物馆 B、纪念馆 C、动物园 D、不可移动的文物单位 C 10、著名的素纱禅衣和T 型帛画是在墓中出土的。 A、马王堆汉墓 B、刘胜墓 C、南越王墓 D、妇好墓 A 11、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属于。 A、文化市场 B、文物管理机构 C、稽查大队 D、收藏机构 B

12、以下不属于马家窑文化的类型为: A、石岭下 B、半ft C、半坡 D、马厂 C 13、以下不属于文物管理的内容为: A、法规管理 B、资源管理 C、计划管理 D、技术管理 B 14、九鼎七簋反映了列鼎制度中严格的等级关系,它是指等级的人的陪葬级别。 A、诸侯 B、天子 C、大夫 D、士 B 15、下列属于良渚文化遗迹的是 A、玉琮 B、玉璧 C、锥形器 D、贵族墓地 D 16、由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及文物与考古研究机构收藏的文物是。 A、馆藏文物 B、流散文物 C、复合体文物 D、单体文物 A 17、抢救性考古发掘管理方面,要认真贯彻的方针。 A、发掘为主 B、抢救为主 C、保护为主 D、保护为主,抢救第一 D 18、九鼎七簋反映了列鼎制度中严格的等级关系,它是指等级的人的陪葬级别。 A、诸侯 B、天子 C、大夫 D、士 B 19、以下器物中属于礼器的是。 A、剑 B、鼎 C、戈 D、簇 B 20、宋代吕大临所著是现存年代最早且有系统的古器物图录。 A、《考古图》 B、《宣和博古图》 C、《钟鼎款识》 D、《金石录》A 21、以下不属于文物鉴定的内容是。 A、辨别真伪、 B、考察艺术性 C、断代年代 D、价值评估B_ 22、文物依存在形态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 A、公藏文物和庋藏文物 B、宗教文物和科技文物 C、生活用品和生产工具 D、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 D 23、以下不属于黄河上游的考古学文化。 A、仰韶文化 B、、马家窑文化 C、红ft文化 D、齐家文化 C 24、云梦睡虎地出土的是简。 A、秦 B、汉 C、三国 D、战国 A 25、现代名人故居、墓葬及遗物等文物的价值以为主。

初级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专业基础知识真题精选

初级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专业基础知识真题精选 一、单选题(共计30题) 1. 【2011年】关于著作权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作者有权在自己的作品上署笔名 B.著作权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 C.著作权中的"财产权"不包括发行权 D.著作权中的"财产权"也称"经济权利" 答案:C 2. 【2014年】图书编校质量"合格"的标准线是差错率未超过( )。 A.1/10000 B.2/10000 C.3/10000 D.5/10000 答案:A 3. 【2009年】裁口是指书刊的( )。 A.上切口 B.下切口 C.外切口 D.内切口 答案:C 4. 【2014年】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别字的是( )。 A.输赢走头无路画龙点睛 B.和蔼怨天尤人声名狼藉 C.睿智成群结党一触既发 D.恣睢兴高采烈相形见拙 答案:B 5. 【2015年】著作权是知识产权的一种,具有无形性.专有性.地域性和( )特征。 A.差别性 B.时间性 C.多维性 D.有序性 答案:B 6. 【2011年】"三省六部"中的三省不包括( )。 A.尚书省 B.中书省 C.秘书省 D.门下省 答案:C 7. 【2009年】国际标准书号的标志符是( )。 A.ISDS B.ISSN C.ISBN

D.ISRC 答案:C 8. 【2016年】关于数字期刊,说法错误的是( )。 A.数字期刊能以单本期刊为单位发布 B.数字期刊能以数据库方式存储 C.数字期刊能以单篇文章为单位发布 D.数字期刊能加入音频元素,但不能加入视频元素 答案:D 9. 【2016年】从2007年起,中国标准书号的编号位数是( )。 A.10位 B.11位 C.13位 D.15位 答案:C 10. 【2016年】下列句子中,语言表达不得体的是( )。 A.大作中几处疑问,特致函垂询 B.阁下光临寒舍,真是蓬荜生辉 C.奉上拙作,敬请斧正 D.请足下留步,就此别过 答案:A 11. 【2016年】数字出版的业务活动平台化特征不包括( )。 A.内容编辑加工的平台化 B.产品及服务发布的平台化 C.分销的平台化 D.资本运作的平台化 答案:D 12. 【2015年】关于数字出版对出版流程中编辑环节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 )。 A.数字化提高了相关信息采集的速度和质量 B.数字化改变了传统出版的编审校流程 C.数字化可以让编辑承担作者的工作 D.数字化提高了编辑出版工作的效率 答案:C 13. 【2016年】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是( )。 A.纵横捭.阖(bǎi) B.调.控(diào) C.绰.绰有余(chuò) D.赝.品(yàn) 答案:B 14. 【2009年】有些客体,如( ),不适用著作权法保护。 A.计算机软件 B.时事新闻 C.摄影作品 D.电影作品 答案:B

山东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348-文博综合

348-文博综合 一、考试性质 《文博综合》(代码348)是2011年文物与博物馆硕士(M.C.H.M)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科目之一。《文博综合》考试要力求反映文博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利于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文博事业建设培养具有现代文博事业理念和工作能力,能胜任较高水平文博业务或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于文物学、博物馆学、考古学、文物保护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但由于这四个学科领域之间的差异性很大,各招生单位可根据自身的具体培养能力和特点制定相应的考试内容(例如:只有考古学人才培养能力的单位可偏重在《考古学概论》方面出题,余类推)。 三、考试内容 一、文物学概论 1.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文物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2)理解文物学教学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 3)能运用文物学的基本理论来分析和解决文物领域的各类问题,以指导文物研究、文物工作和文物事业地发展、充分发挥文物的作用。 2.考查内容 1)文物学概述 1.1)文物学的对象和任务 文物学的研究对象是产生于对文物的研究,反之,文物学科的建立又促进了文物研究的提高和发展。文物学的任务是揭示文物研究的规律,探讨文物的价值和艺术,指导文物的实践工作。 1.2)文物学的重点和聚集 主要关注和了解文物学的萌芽、文物学的发展、文物学的理论深化等阶段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流派、代表性专家、主要学术著作、研究方法和系统理论。 2)文物学研究的主要领域 2.1)研究文物的价值 总的来说,文物主要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文物可以补史的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文物反映了当时人类的各种活动,而且还反映了这些活动之间的社会关系和 1

地方志基本知识及资料采集要点

地方志基本知识及资料采集要点 流渡中学严庄坤 一、地方志的概念(什么是地方志) 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载一定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各方面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包括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 地方志作为地方资料汇集,成为各部门、各学科获取原始资料的重要来源。无论是追忆先贤,记述沿革、探寻风物,还是利用方志蕴藏的宝贵资料开展科学研究,为现实服务,地方志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二、地方志的种类 从行政区划的角度看,现在主要是省志、市志、县志(包括旗志、盟志)三级志书,以及乡(镇)、村志。 三、地方志的特征 1、地域性。这是地方志的首要特征。地方志自古以来都是特定的地理区域为记载范围的,即便是一些山水志、寺庙志、行业志、企业志也是以特定区域为记载范围的。 2、资料性。地方志之所以历经两千多年而经久不衰,根本原因就在于它保存大量珍贵的资料。编纂地方志主要目的是客观、详实地记录一个地方自然和社会发展变化的状况,让人们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和研究,去探寻和发现事物的规律性。地方志的资料主要来源于政府文献、馆藏档案、图书报刊、金石碑刻、实地采访、口碑调查、测绘勘探等方面,资料包罗万象、丰富详实。 3、广泛性。地方志综合记载一个地方自然和社会发展变化的基本面貌,其内容上自天文,下至地理,覆盖了各个行业、各个学科、各个部门,范围之广是其他任何著作不能替代的。 4、时代性。时代性主要是说地方志的内容与形式具有时代烙印、时代特征、时代差异。地方志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地方志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和存在,就在于它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变更其形式、充实其内容,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中国文化概论考试知识点

中国文化概论 一.文化的含义: 一.“文”,指各色交错的纹理。引申义包括(1)语言文字内的各种象征符号,进而具体化为文物典籍,礼乐制度。(2)由伦理之说导出彩画,装饰,人为修养之义。(3)美,善,德行之义 “化”,本义为改易,生化,造化。引申义:教行迁善之义 二.1.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社会组织构成的制度文化层,包括社会经济制度,婚姻制度,家族制度,政治法律制度;家族,民族,国家;经济,政治,宗教社团;教育,科技,艺术组织。 2.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行定势构成的行为文化层。 3.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絪蕴化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的心态文化层(文化的核心部分) 第二章 1.秦汉实行郡县制; 2.在少数民族或边疆地区,历代还设置过各种特殊的政区或机构,如汉,唐的 都护府,元朝的宣政院辖区,清朝的将军,大臣辖区。 3.农耕经济的持续性对中国文化的影响:造就了中国文化的持续性。传统农业 的持续发展保证了中华文明的绵延不断,使其具有极大的承受力,愈合力和凝聚力。 第三章 1.西周宗法制度的创立者是周公; 2.商朝主要实行兄终弟及制; 3.宗法制度的本质就是家族制度的政治化; 4.中国封建时代,统治和束缚人民的有四权:政权,神权,族权,夫权; 5.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其主要标志是皇帝个人专权,相权被废止,明代成立内阁,清朝设军机处(雍正皇帝设),都是皇帝自己的办事机构。 第四章 1.中华先民原始宗教崇拜的对象非常广泛,大致分为自然崇拜,生殖—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三大类; 2.传说中的五帝:皇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3.中华民族的远祖可分为华夏,东夷,苗蛮三大文化集团; 4.春秋战国是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 5.孔子儒家学派的核心是仁; 6.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又增加《孝经》《论语》,合成七经; 7.董仲舒以《春秋公羊传》起家,在《春秋繁露》中,阐述了“天人感应”; 8.玄学是由老庄哲学发展而来,其宗旨是“贵无”; 9.唐代“画圣”吴道子; 10.宋代文化最重要的标志是理学的建构; 11.元帝国对欧亚大陆的征服,使中国西部和北部的边界实际上处于开放状态,阿拉伯,波斯和中亚的穆斯林大规模迁居中国,造成“回回遍天下”的态势,一个信仰伊斯兰教,使用汉语而汉语又浸润阿拉伯和波斯文化传统的回回民族渐趋形成;(回族在元帝国形成) 12.《永乐大典》—世界上最早,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康熙字典》是世界上最早的字数最多的字典;《四库全书》是至今为止世界上页数最多的丛书; 13.李时珍《本草纲目》,在药物和植物分类方面达到了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潘季驯的《河防一览》总结了我国历代治河经验;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我国古代最完备的一部农学著作;宋星的《天工开物》—誉称海外的工艺学百科全书;

文物学基础知识word精品

文物学基础知识 文物学是一门以研究、整理和保护文物为目的的学科。这一课程主要培养大家对文物的理性认识,还可以为将来到文物、博物馆等部门从事文物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本课程讲授本学科的学术史、理论与方法、文物基础知识、文物法律法规、文物管理与保护、文物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文物鉴定等方面的知识,使大家通过此课程的学习, 掌握对文物的分类、定名、整理和评价文物的历史与艺术价值、利用文物进行最基本的研究。 在讲文物学的性质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文物,我国把文化遗存,称为文物。这是我国有别于其他国家对文化遗产的独特称呼,也是中国文化传统的特色。关于文物的定义和内涵后面还要专门叙述,这里不作多讲。下面言归正传,讲什么是文物学。 什么是文物学呢?文物学是以文物为研究对象的专门学科。即对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文化遗物、遗迹作系统的研究。 大家知道,各类文物蕴含着各个历史时期人类社会活动、社会关系、意识形态以及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当时生态环境的信息。我们通过对文物的研究,从不同的侧面对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宗教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探讨,恢复历史,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从而促进当代和未来社会的发展。 文物学属人文科学,同时又属历史学的组成部分。它与考古学、博物馆学关系十分密切,又涉及到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医学等领域的多种学科。 文物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因为它具有自己的学科特点:首先,文物学研究的对象跨越的时间长。 其年代上限与人类在地球上诞生同时,即从人类制作第一把生产工具开始。其年代下限,各国不尽相同,在国际上起初曾定为1830 年,起源于1930年美国的关税条例。该条例规定凡1830 年以前制作的艺术品可以免税。尔后,在国际上,不少国家把这一年定为文物年代的下限。后来,美国又在1966 年通过了新的关税条例,重新规定“自免税进口报单提出之日起,凡100 年以前制作的文物”概予以免税进口,因而目前按国际上一般惯例,文物是指100年以前制作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实物。但是有的国家也根据国情而自行规定,如希腊就把1450年作为文物年代的下限。而中国从80 年代初开始,其年代下限已放宽直达现代。如福建厦门集美鳌园被列入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就是一

文物学概论

文物学概论 第一章文物学是什么 第一节文物学概述 一、文物学的基本概念 定义:通过多学科的融合进行新的整合而成,是人们对文物认识和利用的学问,是关于文物运行与信息传播规律的学问。 二、文物学的研究对象 文物——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文化遗物。 包含古代地上的、出土的和传世的及近代乃至当代的文物(含可移动和不可移动的文物)都属文物学研究的范畴。 文物的特性: 1.物质性 2.时代性 3.不可再生性 4.不可替代性 5.客观性 6.永续性 三、文物学的研究方法 1.分类法 2.排比法 3.历史分析法 4.逻辑分析法 5.年代测定法 四、文物学的研究目的 (一)研究如何保管、保护好文物,使文物世世代代相传,因为保管和保护好文物是文物学研究的前提。 (二)通过对文物的研究,评估文物的价值,阐述各类文物的演变发展过程,进而进行专题或专门史研究,获取各类文物所蕴含的各种信息,诊释历史问题,揭示历史规律。 (三)探讨如何做好宣传工作,使文物更好地发挥教育作用。 第二节、文物学发展简史 一、文物学的萌芽 文物学的萌芽以中国为最早,其年代可追溯到春秋时期。至11 世纪,中国宋代即兴起金石学研究之风。金石学家吕大临于11世纪初即撰《考古图》。凡收录者,每件都摹绘图形和款识,记录尺寸、重量和容量,且加以考证,凡出处和收藏处可考者,均予以证明 二、文物学的产生 作为正规历史古物学是16 世纪在英国开的。16 世纪晚期,英国对古物学的兴趣进一步增长,1572 年成立一个保护国家古物协会是其标志。18世纪,在英国,可以说收藏家们开始步入黄金时代,而学者们也开始兴起古物研究之风。文物学最晚在18世纪即已产生,并使考古学从古物学中脱颖而出。 三、文物学的发展 文物学以其研究的对象特点及研究的理论、方法,逐步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第三节文物学研究的基本领域 文物学研究内容除对文物本身进行全面的如实的研究和形象的描述外,还要对文物的鉴定、保护、管理、宣传、教育等进行研究。 主要的领域有十点: 一、研究文物的价值 文物价值具有客观性,是文物本身所固有的。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纪念价

文物钻探基础知识学习

一、为什么要进行文物钻探? 文物钻探是考古工作的侦察兵。通过探铲能够深入地下,了解地下的文物分布情况。为文 物保护、考古发掘、科学研究、基本建设提供可靠的地下资料。 二、什么叫遗址,什么是遗物,什么叫文化层? 遗址是古代人类生活和居住活动并保留下来的基址叫遗址。保留的东西叫遗物。按照时间先 后堆积形成的地层叫文化层。下层的年代早于上层。 三、什么叫文物? 人类活动有关的物质文化遗存,是古代人类在生产劳动中使用的工具和生活用品。它是人类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见证,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按价值可分为一 、二、三级。 四、在钻探中发现问题怎样做标志? 遇到石头、砖、礓石的探孔在地面上用铲画来表示。瓦片、炭迹、烧土和一般问题用 表示。五花土和重要现象表示。悬空、生土钻活用⊙表示。 五、对探工的要求是什么? 1、孔要垂直。 2、对着阳光探三下看两次,将探出的土柱按层次放置孔边。 3、按技术员的 要求探到一定深度。做到不漏探、不虚探。4、不能放大尺寸和跳跃钻探、偷工省力。5、发

现问题要正确铲标记。 六、卡边定型应注意事项? 1、十字方法卡范围,三角形方法卡边。先卡边,后卡角,边线交叉内打孔,外两角打孔。2 、卡前对发现的问题,先考虑一下做到心中有数,估计可能是哪一类问题。3、对遗址要 注意范围,土质情况,来龙去脉进行分析,除有代表性的孔探到底外,大 部分孔不许戳穿,防止人为毁坏。4、卡墓注意墓型、范围、深度、墓道、墓室情况,正确 断代。5、卡边孔和转角处的孔应注意探孔深度,与墓底相符,防止卡不完整和塌陷现象, 注 意底层证据。6、卡井注意边孔和主井孔深度相符,防止部分帮塌方和井底部有崖。7、卡坑 应注意范围和坡度,注意土质变化和坑里套墓及其它问题。8、卡大型沟、河道,要注意来 龙去脉,边沿坡度,防止沟边有窑和土质变化。卡问题时布孔要准确,做到探孔外死土、里 活土,证据充分,误差不超过20公分。探工无权放弃问题。 七、钻探有哪些资料怎样标明? 1、平面图。座标、比例应准确,问题说明要详细,长、宽、深要标明,地下问题和图纸应 吻合。2、发现问题要记录。行数、孔数、层次、深度、要写明。3、探孔分布图要详细(正 方向布孔)。4、剖面图要准确。5、成果报告要写清。位置、地貌、工作经过、地层分析、

348文博综合

《文博综合》考试大纲 一、文物学概论 文物学的对象、任务。 文物学研究的主要领域。 文物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文物学的发展简史。 文物的性质。 文物的定名原则与方法。 文物管理的内容、文物保护管理措施、文物管理机构、文物的管理。 文物保护技术。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管理。 文物工作人员的管理。 文物保护的科研与文物保护科技的应用。 文物保护方针。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二、博物馆学概论 博物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内容。 博物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方法。 博物馆学简史。 博物馆的概念、特征、功能、类型。 博物馆发展史。 博物馆藏品的定义、搜集、鉴定的主要任务。 博物馆藏品管理的目的、要求。 博物馆藏品数字化管理的概念、原理和意义。 博物馆陈列与展览的定义与区别。陈列的基本原则。陈列工作的基本程序。博物馆观众。“目标观众群”。观众调查研究方法。博物馆之友。 博物馆的科学研究。 博物馆管理体制与法规。博物馆人事管理和博物馆经费管理。

数字博物馆的概念、功能、意义、要素、分类和特点。 三、考古学概论 考古学的对象和任务。考古学的诞生和发展。 考古学分支与种类。考古的年代学。考古发掘。遗址的类型。考古材料的整理。考古学的阐释。 中国考古学知识:人类起源和旧石器文化,各时期重要的古人类化石,旧石器早、中晚期代表性文化。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各时期的主要考古学文化,各考古学文化的年代范围、地理分布,主要的文化特征如陶器、石器、玉器、经济形态、聚落分布和葬俗等。夏商周三代主要考古学文化及其时空框架,主要文化的特点如陶器、铜器、玉器,主要城址和墓葬。秦汉至宋元时期的城址和重要墓葬特点,玉器、铁器、金银器,陶瓷考古,佛教考古,建筑考古等。 打制石器的技术和主要类型,旧石器技术的发展。磨制石器的发展和主要类型及功能。两种石器技术原料、加工、和分析研究的特点。陶器加工的特点,技术的变迁,原料处理、形制特征、加工技术与用途的关系,手工、慢轮和快轮的区别与意义。铜器和铁器的生产、种类、用途。 重建历史:重建史前生计与社会。探索古代人类的思想。 考古发掘、保护与利用。 四、文物保护学概论 博物馆环境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环境对于器物毁坏的影响。 文物的现代科技断代的主要方法。 文物材质和结构常用的现代分析方法。 国际通用的文物保护和修复的原则。 运用文物保护学的基本知识和保护原则来分析和解决一些保护的现实问题。

文物钻探基础知识学习说课讲解

文物钻探基础知识学 习

一、为什么要进行文物钻探? 文物钻探是考古工作的侦察兵。通过探铲能够深入地下,了解地下的文物分布情况。为文 物保护、考古发掘、科学研究、基本建设提供可靠的地下资料。 二、什么叫遗址,什么是遗物,什么叫文化层? 遗址是古代人类生活和居住活动并保留下来的基址叫遗址。保留的东西叫遗物。按照时间先 后堆积形成的地层叫文化层。下层的年代早于上层。 三、什么叫文物? 人类活动有关的物质文化遗存,是古代人类在生产劳动中使用的工具和生活用品。它是人类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见证,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按价值可分为一 、二、三级。 四、在钻探中发现问题怎样做标志? 遇到石头、砖、礓石的探孔在地面上用铲画来表示。瓦片、炭迹、烧土和一般问题用

表示。五花土和重要现象表示。悬空、生土钻活用⊙表示。 五、对探工的要求是什么? 1、孔要垂直。 2、对着阳光探三下看两次,将探出的土柱按层次放置孔边。 3、按技术员的 要求探到一定深度。做到不漏探、不虚探。4、不能放大尺寸和跳跃钻探、偷工省力。5、发 现问题要正确铲标记。 六、卡边定型应注意事项? 1、十字方法卡范围,三角形方法卡边。先卡边,后卡角,边线交叉内打孔,外两角打孔。2 、卡前对发现的问题,先考虑一下做到心中有数,估计可能是哪一类问题。3、对遗址要 注意范围,土质情况,来龙去脉进行分析,除有代表性的孔探到底外,大 部分孔不许戳穿,防止人为毁坏。4、卡墓注意墓型、范围、深度、墓道、墓室情况,正确 断代。5、卡边孔和转角处的孔应注意探孔深度,与墓底相符,防止卡不完整和塌陷现象,

注 意底层证据。6、卡井注意边孔和主井孔深度相符,防止部分帮塌方和井底部有崖。7、卡坑 应注意范围和坡度,注意土质变化和坑里套墓及其它问题。8、卡大型沟、河道,要注意来 龙去脉,边沿坡度,防止沟边有窑和土质变化。卡问题时布孔要准确,做到探孔外死土、里 活土,证据充分,误差不超过20公分。探工无权放弃问题。 七、钻探有哪些资料?怎样标明? 1、平面图。座标、比例应准确,问题说明要详细,长、宽、深要标明,地下问题和图纸应 吻合。2、发现问题要记录。行数、孔数、层次、深度、要写明。3、探孔分布图要详细(正 方向布孔)。4、剖面图要准确。5、成果报告要写清。位置、地貌、工作经过、地层分析、 主要收获、初步认识、问题和建议等,处理意见要适当。6、钻探日记、探孔记录、墓葬、

文物学

1、*充分理解文物的定义、并了解其内涵 我国将文化遗产称为文物。 文物一词在我国源远流长,最早见于战国初期成书的《左传》。但当时主要是指礼乐典章制度的礼器和祭器。与现今所说的文物虽有联系但基本属于两种不同概念。 民国时期,“古物”一词指古物与考古学历史学古生物学及其他文化有关之一切古物而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继续使用“文物”一词,其内容非常广泛,并用法律把“文物”一词及其所包含的内容固定下来。但是对于什么是文物,专家们至今都没有给出一个准确、完整的定义。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的《现代汉语词典》中称文物是:历史遗留下来的文化发展史上有价值的东西,如建筑、碑刻、工具、武器、生活器皿和各种艺术品。 2、文物学具有哪些特点 研究对象跨越时间最长 研究内容非常丰富 研究对象以物为基础 研究方法多种多样 研究既独立又跨学科 有其自身的研究目的:如何保管保护文物,使其世代相传 通过研究评估文物价值,讲述其发展演变进程,形成专题 研究 探讨其再宣传教育方面的作用 3、文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研究文物价值与作用 研究文物的分类 研究古器物与遗迹 研究文物鉴定 研究文物的保护及其保护技术 研究文物的收藏与管理 4、*文物学研究中需要把握的基本理论,为什么强调要以“双唯” 为指导 基本理论: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主义: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 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识为转 移,发展以社会内部矛盾相互作用为动力,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经济决定社会 生活 文化进化论:文化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变化前进 定位论、系统论:定位论,用于史前的聚落建筑遗迹的研究、考古之 上;系统论,对文物进行整体的、有机结合的研究,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硕士

文物与博物馆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大纲 (科目:文博综合) 一、考查目标 攻读文博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科目考试内容包括文物学概论、博物馆学概论、考古学概论和文物保护学概论四门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文博工作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考古学概论约80分 博物馆学概论约80分 文物学概论约80分 文物保护学概论约6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简答题: 4小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 分析论述题:4小题,每小题 40分,共160分 三、考查范围 文物学概论 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文物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2、理解文物学教学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 3、能运用文物学的基本理论来分析和解决文物领域的各类问题,以指导文物研究、文物工作和文物事业地发展、充分发挥文物的作用。 二)考查内容

1、文物学概述 1)文物学的对象和任务 文物学的研究对象是产生于对文物的研究,反之,文物学科的建立又促进了文物研究的提高和发展。文物学的任务是揭示文物研究的规律,探讨文物的价值和艺术,指导文物的实践工作。 2)文物学的重点和聚集 主要关注和了解文物学的萌芽、文物学的发展、文物学的理论深化等阶段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流派、代表性专家、主要学术著作、研究方法和系统理论。2、文物学研究的主要领域 1)研究文物的价值 总的来说,文物主要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文物可以补史的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文物反映了当时人类的各种活动,而且还反映了这些活动之间的社会关系和产生的社会效果。 2)研究文物的作用 文物的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文物的史料作用和教育作用。 文物的史料作用主要研究以下内容: n 证史作用 n 正史作用 n 补史作用 n 史料作用 文物的教育作用主要探讨以下内容: n 文物教育的特点 n 文物教育的场所 n 文物教育的形式 n 文物的教育功能 3)研究文物的分类 分类是根据不同标准,对文物的同与异集合成类的过程。文物的分类方法较多,主要有时代分类法、区域分类法、存在形态分类法、质地分类法、功用分类法、属性(性质)分类法、来源、价值分类法等等。此外还包括4)研究器物与遗迹、5)研究文物鉴定、6)研究文物保护、7)研究文物管理、8)研究队伍建设、9)研究文物收藏、10)研究文物旅游等内容。文物分类有利于文物保管,有利于文物的宣传,有利于文物的研究。 3、文物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1)文物学研究的理论 n 辩证唯物论 n 历史唯物论

文物学复习

一、填空or选择 1、起源: “文物”一词,一般认为,最早出现于战国文献《左传》中,但周代文献即有很多关于“文物”的记载,系指礼乐器物或祭器等。 “文物”一词在唐朝及其前时代,主要就是指代有关礼乐典章制度的礼器与祭器,并非今天所谓的“文物”。其后至宋代,对“金石”文物的研究成为一种重要的学问。 文物收藏的萌芽,以中国为最早,其年代可追溯到春秋时期。 2、文物,依存在形态一般划分为可移动文物与不可移动的文物两大类。其中可移动的文物系以器物占据多数,不可移动的文物则以史迹占据多数 3、古文献学就是文物学的重要分支,其中出土的甲骨文、金文、帛书、简牍与纸草文书,以及传世的古写本、古刻本、古印本等珍贵文献(亦称善本古籍),就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4、文物管理手段,主要包含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与科技手段。 5、中国金石学约萌芽于东周时期,自此以降渐有相关著作出现,如司马迁为写《史记》亲自去各地探查文物古迹,许慎《说文解字》注意收录郡国山川所出鼎彝等青铜器的铭文。 6、宋代史学家刘敞被视为金石学的开创者,其代表作为《先秦古器图碑》(已佚)与《先秦古器记》,后者被视为中国古代最早的金石学著作。刘氏不仅拓制了许多鼎铭,还提出了古器的研究方法,即“礼家明其制度,小学正其文字,谱牒次其世谥” 7、曾巩著有《金石录》(已佚)一书,最早使用文物意义上的“金石”一词。至20世纪30年代,现代内涵的“文物”一词已在严格地使用了。 8、遗迹,又称史迹,泛指保存在地下、水下、地上不可移动或不宜移动的物质文化遗迹、遗址、墓葬、建筑(包括古建筑、纪念性建筑物)、作坊、战场等遗存或遗迹。 9、法书的外在形式主要有字帖(书法)、碑刻、题书、匾额、尺牍与手札等,可统称为朱书或墨书类文物 10、通常所说的距今年代,按国际通例统一以公元1950年为起点。 11、简牍发现的历史过程:近代出土简牍,始于1900年,主要就是先后在新疆楼兰遗址、民丰尼雅遗址与汉代居延烽燧遗址中相继发现了汉晋简牍。其中,以敦煌汉简与1930年发现的10000余支居延汉简最为重要 12、中国人自己创办的博物馆,最早的为张之洞创办,1884年。 中国近代第一个公共博物馆,1905年张謇创办的南通博物苑。 13、古绘画(简称古画)定名:作者名、作品名、绘画形制三个内容组成。需要说明的就是,绘画形制主要有卷、轴、册等。 古法书定名:作者名、作品名、法书形制三个内容,其形制主要有卷、轴、册、页等。 古织物的定名:地色、图案、技术特征、用途、类别等。 14.中国文物采用质地分类法,其源可追溯至北宋时期。吕大临(1040-1092)《考古图》即先就是按质地对所录器物进行分类,而后再依类进行书籍编撰的,被视为“已知现存世界上年代最早的试按质地分类撰就的,以及比较系统的古器物图录”。 15.对文物藏品价值的评估,即对石器、玉器、陶器、漆器、青铜器、金器、银器、铁器、瓷器、书画等价值的评估,经鉴定,依其价值高低分为一般文物与珍贵文物,其中珍贵文物又具分为一级文物、二级文物、三级文物等三级。 16.文物应就是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与纪念价值的遗物、遗迹。 17.为国家提供向国家捐献文物者的物质奖励标准。因物质奖励的数量,就是根据鉴定捐献文物的价值而定的。如香港著名收藏家杨永德先生慷惊捐赠给国家的稀世珍品——“天顺年”款青花筒炉与“永历年制”款褐釉炉。 18.中国对文物的保护与管理,制定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并提出“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指导思想。 19.南澳I号”就是我国迄今为止唯一经过正式考古调查与发掘的明代沉船,就是我国首次在28米的深度开展大规模水下考古发掘, 20.就中国而言,中央设有直属国务院(也曾直属文化部)领导的国家文物局,各省、市、县设有属文化厅(局)领导的文物局(处)或称文物管理委员会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