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7.口腔额面部的应用解剖及生理

7.口腔额面部的应用解剖及生理

7.口腔额面部的应用解剖及生理
7.口腔额面部的应用解剖及生理

广西融水民族卫生学校教案(首页)

1

广西融水民族卫生学校教案(续页)

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

时间

(分钟)

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内容将分为3部分讲述:

?口腔的应用解剖生理(熟悉)

?牙体及牙周组织的应用解剖生理(掌握)

?颌面部的应用解剖生理(了解)

【口腔颌面部范围】

?口腔颌面部(maxillofacial region):

?上起额部发际,下至舌骨水平

?左右达颞骨乳突垂直线之间

?包括口腔及上下牙列

?不包括眼、耳、鼻、喉等器官

第1节口腔应用解剖生理

口腔(oral cavity):

?消化道的开端

?包括:牙齿、颌骨及唇、颊、腭、舌、口底、涎腺等组织器官

以牙列为界,分为:1. 口腔前庭 2. 固有口腔

一、口腔前庭

?口腔前庭为位于唇、颊与牙列、牙龈及牙槽黏膜之间的蹄

铁形潜在腔隙。

?具有临床意义的解剖结构和标志有:

唇、颊、口腔前庭沟、系带、腮腺导管口等

?(一)唇(lips)

有上唇和下唇,联合处构成口角

唇部皮肤:丰富的汗腺、皮脂腺和毛囊,为疖痈好发部位

唇部黏膜:多小粘液腺

唇部肌肉:口轮匝肌

唇动脉:可在内侧口角区压迫此血管可以止血

?(二)颊(cheek)

由皮肤、浅层表情肌、颊脂垫、颊肌和黏膜构成

4分钟

20分钟

多媒演示授课

多媒体授课、

详细讲解

2

广西融水民族卫生学校教案(续页)

颌面部应用解剖与生理

颌面部应用解剖与生理 一、颌骨 颌骨通常指上颌骨与下颌骨。 (一)上颌骨 上颌骨位于颜面中部,是面中部最大的骨骼,左右各一,相互对称,其解剖形态极不规则,由一体(上颌骨体)和四突(额突、颧突、牙槽突和腭突)构成。上颌骨与鼻骨、额骨、筛骨、泪骨、犁骨等邻近骨器官相连构成眼眶、鼻底和口腔顶部。 1.上颌骨体分为四面一腔即前、后、上、内四面和上颌窦腔。 (1)前外面:又称脸面。上界与眶下缘相连,下界为牙槽突底部,内界为鼻切迹,外界为颧牙槽嵴。在眶下缘中点下方0.5-1cm处有椭圆形的眶下孔,眶下神经、血管从此通过。眶下孔的下方,尖牙与双尖牙的上方骨面有一深窝,称为尖牙窝。此处骨质菲薄,常经此凿骨进入上颌窦内施行手术。 图为上颌骨(左图为外侧面观,右图为内侧面观) (2)后面:又称颞下面。一般以颧牙槽嵴作为前壁与后壁的分界线,参与颞下窝及翼、腭窝前壁的构成,在其后方骨质微凸呈结节状,称上颌结节。上颌结节上方有2-3个小骨孔,有上牙槽后神经血管通过。颧牙槽嵴和上颌结节是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的重要标志。 (3)上面:又称眶面,构成眼眶下壁,呈三角形。眶下沟向下延伸成眶下管并开口于眶下孔。上牙槽前,中神经由眶下管内分出,经上颌窦前壁和外侧壁分布到前牙和前磨牙。 (4)内面:又称鼻面,构成鼻腔外侧壁。在中鼻道中上颌窦开口通向鼻腔。施行上颌窦根治术和上颌窦囊肿摘除时,可在鼻道开窗引流。 (5)上颌窦:呈锥形空腔,底向内,尖向外,伸入颧突,底部有上颌窦开口。上颌窦壁即骨体的四壁的骨质皆薄,内面衬以上颌窦黏膜。 上颌窦底与上颌后牙根紧密相连,有时反隔以上颌窦黏膜,故当上颌前磨牙及磨牙根尖感染时,易于穿破上颌窦黏膜,导致牙源性上颌窦炎;在拨除上颌前磨牙和磨牙断根时,应注意勿将根推入上颌窦内。 2.上颌骨突包括额突、颧突、牙槽突和腭突。 (1)额突:为一坚韧骨片,与额骨、鼻骨、泪骨相连。位于上颌骨体的内上方。 (2)颧突:呈锥体形,与颧骨相连,向下至第一磨牙形成颧牙槽嵴。位于上颌骨体的外上方。 (3)牙槽突:位于上颌骨体的下方,与上颌窦前、后壁紧密相连,左右两侧在正中线相连形成弓形,是上颌骨包在牙根周围的突起部分,每侧牙槽突上有7-8个牙槽窝容纳牙根。前牙有前磨牙区牙槽突的唇、颊侧骨板薄而多孔,此结构有利于麻醉药物渗入骨松质内,达到局部浸润麻醉目的。 (4)腭突:牙槽突内侧伸出的水平骨板,后与腭骨的水平板相接,两侧在正中线相连接组成硬腭,将鼻腔与口腔隔开,硬腭前份有切牙孔(腭前孔),后份有腭大孔(腭后孔),有神经、血管通过。 上颌骨存在骨质疏密厚薄不一,连接骨缝多等因素,构成解剖结构上的一些薄弱环节,易发生横断性骨折。主要有下述三条薄弱线:第一薄弱线是从梨状孔下部平行牙槽突底经上颌结节至蝶骨翼状突,即上颌骨Le Fort I 型骨折线;第二薄弱线是通过鼻骨、泪骨,颧骨下方至蝶骨翼状突,即上颌骨Le Fort

口腔颌面颈部系统解剖考点大全

口腔颌面颈部系统解剖复习资料 1.上颌骨位置毗邻 位于颜面中部,左右各一,相互对称,是除下颌骨外最大的口腔颌面部骨,形成整个上颌部,与颧骨,额骨,蝶骨、鼻骨、犁骨、泪骨、腭骨等邻接。构成眼眶底部、口腔顶的大部分、鼻腔外侧壁和底部、部分颞下窝和翼腭窝、翼上颌裂及眶下裂。 2.腭大孔骨性标志和粘膜标志 上颌牙槽突与腭骨水平部共同构成腭大孔,有腭前神经通过。该孔一般为位于上颌第三磨牙腭侧牙槽嵴顶至腭中缝连接线的中点。在覆盖黏骨膜的硬腭上,腭大孔的表面标志位于上颌第三磨牙腭侧牙龈缘至腭中缝连线的中外1\3的交点上,距硬腭后缘约0.5cm处。 3.上颌窦与各牙关系 上颌窦的下壁由前向后盖过上颌第二前磨牙到上颌第三磨牙的根尖,与上述牙根尖之间以较薄的骨板相隔,甚至无骨板而紧覆以黏膜其中以上颌第一磨牙根尖距上颌窦下壁最近,上颌第二磨牙次之,第二前磨牙与第三磨牙次之。 4.上颌骨薄弱部位 a.从梨状孔下部平行牙槽突底部经上颌结节至蝶骨翼突,临床上的上颌骨Le Fort I型骨折线。 b.通过鼻骨、泪骨、颧骨下方至蝶骨翼突,即上颌骨Le Fort II型骨折线 c. 通过鼻骨、泪骨、眶底、颧骨上方至蝶骨翼突,即上颌骨Le Fort III型骨折线。 5.上颌骨血供 上颌骨血液供应极为丰富,即接受骨内上牙槽动脉的血供,又接受来自牙槽后动脉、眶下动脉、腭降动脉以及蝶腭动脉等分布于颊、唇、腭侧黏骨膜等软组织血供。这一多源性血供的特点,为正颌外科提供了解剖学依据。由于上颌骨血供丰富,故其抗感染能力强,骨折愈合亦迅速,但手术或外伤后出血较多 6.下颌管走形及规律 走形:在下颌支内,该管行向前下,至下颌体内几乎水平向前,在经过下颌诸牙槽窝下方时,发出小管到各牙槽窝,最后向前经颏管与颏孔相连接,通过神经、血管。 规律: a下颌管距骨内板较外板为近,下颌骨内板常构成下颌管的内壁,而下颌管的上下外壁往往与骨松质邻接。 B下颌管距下颌支前缘较后缘为近 c下颌管距下颌体下缘较牙槽缘为近。 7.下颌骨的薄弱部位 A正中联合(是胚胎发育时两侧下颌突的连接处,位置最为突出。) B颏孔区(此处有颏孔,又有下颌前磨牙的牙槽窝) C下颌角(骨质较薄且有下颌第三磨牙牙槽窝位于其间,如下颌第三磨牙阻生,则骨质更薄)D髁突颈部(比较细小,其上下均较为粗大) 8.面神经管走行 起自内耳道底上部的面神经管口,初呈水平位行向前外,再以直角转向后外,而后垂直下行,止于茎乳孔,管内有面神经通过。 9.颞下颌关节由颞骨关节窝和关节结节,下颌骨髁突,居于两者之间的关节盘,及外侧包绕的关节囊和囊内外韧带构成 韧带A颞下颌韧带可防止髁突向外侧脱位,并与下颌后退运动关系密切 B蝶下颌韧带悬吊下颌,防止张口过大的作用 C茎突下颌韧带限制下颌过度前伸 血供颞浅动脉和上动脉(颈动脉分支)

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

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 大家好!从今天开始我将与大家一起学习一门新的课程----《口腔疾病与保健》。口腔,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每个人天天都跟口腔打交道,说话、进食、喜怒哀乐的表达等等,日常生活离不了口腔。口腔与大家关系如此密切,即使大家今后也许不以口腔医学为职业,那么多多了解一些口腔知识也是大有好处的,既可自己受用,也可施善于人。 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学(Oral anatomy and physiology)是一门重要的口腔医学基础课程,它是一门以研究口腔、颌面、颈部诸部位的正常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临床应用为主要内容的学科。 首先我们来了解口腔及颌面部的区域划分和几个概念 顔面部上从发际,下至下颌骨下缘或达舌骨水平,两侧至下颌支后缘或颞骨乳突之间的区域通常称为顔面部。以经过眉间点、鼻下点的二水平线为界,可将顔面部进行3等分,即上1/3、中1/3和下1/3。 颌面部(maxillofacial region) 顔面部的中1/3和下1/3两部分组成的区域称为颌面部。 颅面部顔面部的上1/3区域称为颅面部,即颌面部是以颌骨为主要骨性支撑所在的区域,而颅面部是以颅骨(额骨)为主要骨性支撑所在的表面区域。 口腔(oral cavity) 位于颌面部区域内,是指由牙、颌骨及唇、颊、腭、舌、口底、唾液腺等组织器官组成的功能性器官。 口腔颌面部(oral and maxillofacial region)即是口腔与颌面部的统称。口腔颌面部的组织器官具有摄食、咀嚼、感受味觉、吞咽、表情及辅助语言和呼吸等功能。 现代口腔医学,尤其是口腔颌面外科学的发展已扩展到上至颅底,下至颈部的区域,但不涉及区内的眼、耳、鼻、咽等组织器官。颌面部为人体最显露、最具特征的部位,是人体形态美与表情最重要的形体表达区域,也是与眼科、耳鼻咽喉科、头颈外科学科等相交叉的部位。口腔颌面部部位的特殊性及解剖特点赋予其特别的临床意义。 ①位置显露。口腔颌面部位置外露,容易遭受外伤是其缺点,但罹患疾病后,容易早期发现,获得及时治疗则是其优点。 ②血供丰富。口腔颌面部血管丰富,使其组织器官具有较强的抗感染能力,外伤或手术后伤口愈合也较快,但是因其血供丰富,组织疏松,受伤后出血较多,局部组织肿胀较明显。 颌面部血液供应特别丰富,主要来自颈外动脉的分支,有舌动脉、面动脉、上颌动脉和颞浅动脉等。各分支间和两侧动脉间,均通过末梢血管网而彼此吻合,故伤后出血多。压迫止血时,还必须压迫供应动脉的近心端,才能起到暂时止血的作用。 ③解剖结构复杂。口腔颌面部解剖结构复杂,有面神经、三叉神经、唾液腺及其导管等组织器官,这些组织器官损伤后则可能导致面瘫、麻木及涎瘘等并发症的发生。 ④自然皮肤皮纹。颌面部皮肤向不同方向形成自然的皮肤皱纹,简称皮纹。皮纹的方向随年龄增加而有所变化。颌面部手术切口设计应沿相应皮纹方向,并选择较隐蔽的区域作切口,如此伤口愈合后瘢痕相对不明显。 ⑤颌面部疾患影响形态及功能。口腔颌面部常因先天性或后天性的疾患,如唇、腭裂或烧伤后瘢痕,导致颌面部形态异常,乃致顔面畸形和功能障碍。 ⑥疾患易波及毗邻部位。口腔颌面部与颅脑及咽喉毗邻,当发生炎症、外伤、肿瘤等疾患时,容易波及颅内和咽喉部,以及相邻的眼、耳、鼻器官。 口腔(oral cavity) 位于颌面部区域内的功能性器官,由牙、颌骨及唇、颊、腭、舌、口

第三章口腔颌面应用解剖实验教程

口腔颌面颈部应用解剖实验教程 实验一上、下颌骨及相关的颅骨 实验二颌面部浅层肌、血管及神经层次结构;腮腺及面神经 实验三颌面部深层肌、血管及神经层次结构,面侧深区及颌面诸间隙实验四口腔内结构、下颌下三角区及颞下颌关节 实验五颈部诸结构 实验六气管颈段、头皮、顶骨、肋骨及髂骨 附:口腔颌面颈部应用解剖实验报告样本

口腔颌面颈部应用解剖实验教程 口腔颌面颈部应用解剖是研究口腔、颌、面、颈诸部位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其临床应用为主要内容的口腔专业基础学科。实验课是按口腔、颌面、颈等区域分别进行学习,应以实际解剖操作为主,结合标本、图片及教科书,建立感性的解剖认识,从而为学习口腔颌面外科学打下一定的基础。 解剖实验课是一门很形象化的教学课程。必须让学生在学习之后有一个具体鲜明的解剖形象的感性认识,而不仅仅是文字叙述。要在有目的、有指导下进行操作实践,真正看到解剖的实际,又能通过实际所见,总结成系统的知识。因此,建议解剖实验课按下列步骤和要求进行: 1、每次解剖实验前必须做好预习,了解每次解剖内容、目的和要求。仔细阅读教科书中与本次实验相关的内容部分,作为实验的理论指南。 2、每次实验课开始先由具体教师讲解本次内容重点及难点,具体安排和注意事项。 3、在教师的辅导下同学依据实验指导、教材、图谱、标本,分组进行操作和观察。操作时要按外科基本技术操作的方法,正确地进行层次解剖。另一人当助手。第三人宣读实习指导或教材或拿图片及标本来对照。第四人负责按所见的画图。当完成一个区域解剖后,轮换各自的角色任务。 4、做完后同学各组之间进行重要内容的相互示教,由操作者讲解该区的重要解剖结构及临床意义,大家可以讨论复习,最后教师小结。 5、同学要画出本次实验中重要内容的解剖草图,训练其画图表达能力,交教师批阅。 6、注意事项: (1)解剖对象虽然是尸体,但仍应按临床病人那样,以严肃的态度,严格遵照操作规程,聚精会神地进行解剖,避免破坏需要保留观察的重要结构。不要随意做不必要的切口。 (2)要组织好。每4~6人一小组,小组长负责领取解剖用器械、图片和尸体标本,结束时清点及送还。 (3)遵守实习室规章制度。 (4)因各院校的实际条件都各有不同,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本教程的内容、安排、方法等进行修订。 7、没有尸体条件的院校,可利用标本,进行相关内容的观察,要求目的与操作相同。

第七章 口腔颌面部的应用解剖

《五官科护理》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年月日教案完成时间:年月日

第七章口腔颌面部的应用解剖 概述口腔颌面部的界限、组成和主要功能,导入本次课 第一节口腔的应用解剖 一、口腔前庭 (一)界限 口腔前庭是位于唇、颊与牙列、牙龈及牙槽骨之间的马蹄形潜在腔隙。 (二)组成 1.唇 (1)解剖标志:口裂、口角、唇红、唇红缘、唇弓、唇峰、人中、唇系带等。 (2)生理特点:皮肤厚,腺体丰富,好发疖、痈,“危险三角区”。 2.颊 (1)解剖标志:颊部表情肌、颊粘膜、颊脂垫、腮腺乳头、颊系带等。 (2)生理特点:皮下组织疏松而富有弹性。 3.牙弓 详件第二节。 二、固有口腔 (一)界限 上由硬腭和软腭构成顶壁,与鼻腔相隔,下为舌和口底,前界与两侧为上下牙弓,后经咽峡与口咽相通。 (二)组成 1.腭 (1)解剖标志:硬腭(牙乳头、腭中缝、腭皱襞、腭大孔等);软腭、腭垂、腭舌弓、腭咽弓、腭扁桃体等。 (2)生理特点:软腭粘膜下层结构疏松,炎症时易发生水肿。软腭与咽部肌肉彼此协调运动,完成腭咽闭合,具有语言和吞咽功能。 2.舌 (1)解剖标志:舌体、舌根、舌背、舌侧缘、舌乳头、舌腹、舌系带、舌肌、舌扁桃体等。 (2)生理特点:舌体活动度较大,舌根活动度小;舌乳头上的味蕾产生味觉;

舌肌可使舌完成各种运动。 3.口底 (1)解剖标志:舌系带、舌下阜、舌下腺等。 (2)生理特点:口底组织疏松,有多个潜在间隙存在,发生外伤或感染时,易形成较大的血肿、脓肿或水肿。 4.咽峡 第二节牙及牙周组织的应用解剖 一、牙 (一)数目和萌出顺序 (二)表示方法 (三)组成 1.牙冠由牙釉质覆盖的部分,是发挥咀嚼功能的主要部分,可分为解剖冠和临床冠。 2.牙根由牙骨质覆盖的部分,是牙体的支持部分。包括根尖,根尖孔、根分叉等。 3.牙颈牙冠与牙根之间的交界处呈一弧形曲线。 每个牙齿均由五个面组成。 (四)组织结构 1.牙釉质是一种位于牙冠表面的乳白色、半透明、有光泽的硬组织,无血管和神经,不能再生。是牙体组织中矿化程度最高的部分,也是人体中最硬的一种组织。前牙切缘和后牙牙尖处最厚,牙颈部最薄。 2.牙本质是牙齿的主体,硬度较釉质低,由许多细微的小管组成,内有神经末梢,受到外界刺激时反应敏感,具有再生能力。 3.牙骨质是覆盖于牙根表面的硬组织,色黄,近牙颈部较薄,根尖和根分叉处较厚。硬度最差,没有血管和神经,其营养来源于牙周组织中的血运供应。 4.牙髓髓腔中的疏松结缔组织。内含丰富的细胞、血管、淋巴和神经,具有敏锐的感觉功能,对牙体硬组织的代谢起着重要的作用。 (五)分类及功能 二、牙周组织 (一)组成

第一章口腔颌面部应用解剖1

承德医学院教案(首页) 课程:口腔科学授课教师:邵春燕职称:医师学期: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3 授 课 章 节 教 学 目 任 务 一、颌面部骨(15分钟) 1、上颌骨:一体四突 2、下颌骨:下颌体、下颌支 二、颌面部肌肉(15分钟) 教 学 主 要 内

容1、咀嚼肌:咬肌、颞肌、翼内肌、翼外肌 2、表情肌 三、颌面部血管(25分钟) 1、动脉:舌动脉、面动脉、上颌动脉、颞浅动脉 2、静脉:深、浅静脉网 四、颌面部神经(25分钟) 1、三叉神经: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 2、面神经 五、讨论(10分钟)教学步骤、时间分配掌握:颌面部骨、颌面部肌肉、颌面部血管、颌面部神经的解剖结构。 的熟悉:淋巴组织的解剖 口腔颌面部解 剖授课方式 实习课()社会实践课() 第二周第2 次课时间2013年9月4日第2单元 理论课(是)实验课() 教学时数2学时临床专业(专科)12级6 10班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教具

教学前沿 参考资料 教学过程中 存在的主要 问题上颌骨、下颌骨、狭义咀嚼肌、面动脉、上颌动脉、三叉神经、面神经 三叉神经、面神经的纤维成分、走行分布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启发式 多媒体教室,教学用模型 为什么下颌下腺导管易形成结石 面神经解剖分离术 眼耳鼻喉口腔科学王斌全人民卫生出版社 教具不足,学生对三维空间理解不够 教案 第一章口腔颌面部应用解剖及生理 目的要求 一、掌握颌面部骨、颌面部肌肉、颌面部血管、颌面部神经的解剖结构。 二、熟悉淋巴组织的解剖 时间分配 一、颌面部骨(15)

1、上颌骨体:前面、后面、上面、内面 2、上颌骨四突:额突、颧突、牙槽突、腭突 (二)下颌骨 1、下颌体 2、下颌支 3、下颌角 4、髁突颈部 二、颌面部肌肉(15) (一)狭义咀嚼肌 l、咬肌 2、颞肌 3、翼内肌 4、翼外肌 (二)表情肌 三、颌面部血管(25) (一)动脉 1、舌动脉 2、面动脉 3、上颌动脉 4、颞浅动脉

口腔颌面局部解剖学重点

精心整理 口腔颌面部解剖学 名词解释: 1、翼点:由顶骨、额骨、颞骨、蝶骨大翼四骨结合形成的“H ”形的缝结构。临床意义:其内面由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当颞骨骨折时可将其撕裂而出血,形成硬脑膜外血肿。 2、翼腭窝:位于眶尖的下方,略呈椎体形,主要由上颌骨、腭骨和蝶骨翼突围成。向前经眶下裂通眼眶;向后上经圆孔通颅中窝;向内经蝶腭孔通鼻腔;向后经翼管通破裂孔;向外经翼上颌裂通颞下窝。向下经翼腭管出腭大孔通口腔。因而翼腭窝是通向眼眶、鼻腔、口腔、颅中窝、颅底及颞 3、颧弓45 67、翼丛(上颌窦。 89口歪。 101112、神经点: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为颈神经丛皮支的浅出点,颈神经丛皮支阻滞麻醉即由此点刺入,故称此点位“神经点”。 13、气管前间隙:位于气管前方,由颈脏器筋膜脏、壁两层所围成,间隙中主要含有甲状腺奇静脉丛、甲状腺下静脉,有时还有甲状腺最下动脉。作低位气管切开术时,应注意此关系。气管前间隙因与前纵隔相通,故其感染可蔓延至前纵隔;该纵隔的气肿亦可上行扩散至颈部。气管前间隙还与内脏旁间隙相交通。 14、颈动脉鞘(颈鞘):为包绕颈部大血管和迷走神经的筋膜鞘。颈动脉鞘内上部有颈内动脉、下部有颈总动脉,颈内静脉位于动脉的外侧,迷走神经位于两者之间的后方。 15、咽淋巴环:咽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腭扁桃体和位于舌根的舌扁桃体,在消化道和呼吸道入口处,共同围成咽淋巴内环。咽淋巴内环向外与咽淋巴外环(由咽后淋巴结、下颌角淋巴结、下颌

下淋巴结及颏下淋巴结共同组成)密切交通。咽淋巴内环向外与咽淋巴外环统称咽淋巴环,该淋巴环在咽部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定,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问答题: 1、简述上颌骨的三大支柱。 (1)尖牙支柱(鼻额支柱):主要承受尖牙区的咀嚼压力,起于上颌尖牙区的牙槽突,上行经眶内缘至耳鼓; (2)颧突支柱:主要承受第一磨牙区的咀嚼压力,起于上颌第一磨牙区的牙槽突,沿颧牙槽嵴上行达颧骨分两支:一支经眶外缘至额骨,另一支经颧弓达颅底; (3)翼突支柱:主要承受磨牙区的咀嚼压力,由蝶骨翼突构成,翼突与上颌骨牙槽突的后端相连,将咀嚼压力传至颅底。 特点:①腮腺鞘由颈部深筋膜浅层包裹腮腺而成。②在颅底与上、下颌骨之间,是散在于 骨、肌肉与筋膜之间的间隙彼此相通。③咬肌间隙:位于咬肌深部与下颌支上部之间。此间隙前邻第3磨牙,如牙周炎,牙槽脓肿和下颌骨骨髓炎均可扩散到此间隙。④翼下颌间隙:位于翼内肌与下颌支之间,与咬肌间隙仅隔以下颌支,两间隙经下颌切迹相通。内有舌神经、下牙槽神经和动脉、静脉通过。 临床意义:发生由急性病毒感染所致的流行性腮腺炎时,一方面腺体肿胀,另一方面包绕其外的致密腺鞘又不易向外膨胀减压,由此压力感受器受到激惹,造成剧烈疼痛。同样道理,当发生腮腺急性化脓炎症时,可在腺体内形成多个孤立分散的小肿胀,临床检查时,不会扪及一般小肿胀所具有的波动感。行肿胀切开引流时,须将小肿胀间隔全部打开,才能达到充分引流的目的。 5、面静脉的走行及收纳血供 走行:内眦静脉→循面动脉后方斜向后外下方→咬肌前下角→颧大肌、笑肌、颈阔肌的深面及颊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