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教材概述

语文教材概述

语文教材概述
语文教材概述

●第二讲二十世纪以来语文教材概述

●孔凡成

●一、清末民初的语文课程

●清朝末年,清政府相继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和《奏定学堂章程》,正式开启

了中国的现代教育。我国独立开设的具有现代意义的语文课程,也就从这个时候开始了。

●《钦定学堂章程》颁布于1902年。这个章程中规定,在小学有“读经”“作

文”和“习字”三科,中学有“词章”科。1904年元月,清政府又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以替代并未真正实行的《钦定学堂章程》。

●1912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这个课程标准将此前的

“中国文字”和“中国文学”科均改为“国文”科。“国文”科的宗旨,在小学是:“使儿童学习普通语言文字,养成发表思想之能力,兼以启发智德”。

●这个章程中,在初等小学有和“中国文字”科,高等小学和中学有“中国文

学”科。“中国文字”科主要教学识字、读文、作文。“中国文学”科的内容,包括读文、作文、习字、以及“中国古今文章流别、文风盛衰之要略,及文章于政事身世关系”等。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1907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林纾编《中学国文读本》和

1908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吴曾祺编《中学国文教科书》。以林编本为例,它有三个方面的改进:

●一是分册编写,每学期一册。这种编法便于按教学计划安排教学进度,循序而

进,克服以往使用教材的随意性。

●二是选文的编排不再依传统按时代先后由远而近编列,而是以时代逆序,由近

及远,由清文上溯至周秦文。这种编法符合学生学习由浅入深的规律。

●三是凡选文中有佳妙之处,就添加连圈,并在顶部加批,启发学生自己体会。

吴编本其体例略同于此,也以时代逆序编排,只是在“史”的划分上,线索更为清楚;另外,选文方面突出了实用,除同样有连圈和顶批外,各篇之后还增加了总评。

●辛亥以后,各地陆续编出新的国文教材。其中,以1915年中华书局出版、谢

无量编《新制国文教本评注》最有代表性。谢编本全套四册,每年一册,供四年制中学使用。选文编排不以时代先后为序,而以文字深浅为序,同时每册按体裁分编。如第一册共五编,第一编论著之属(18篇),第二编序录之属(14

篇),第三编书牍之属(13篇),第四编传志之属(14篇),第五编杂记之属(30篇)。既以文字深浅为序,又分类集中编排各体范文,这就为读写结合提供了有利条件。

●这是对旧式文选的一种突破。另外,本书沿用传统评点方法,但也有一定的突

破。每篇选文有题解、作者简介、夹评夹注、节释(段落大意)、黑白圈点、眉批和总批等。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一些非文选型的语文知识教科书,如《文字源流》《文法要略》等,这也是现代语文教材的一种新样式。

●二、“五四”时期至新中国成立之前的语文课程

●在“五四”时期广泛要求“言文一致”“国语统一”的大背景下,1920年1

月,北洋政府教育部明令改“国文”为“国语”。1923年制定的新学制课程纲要,无论小学、初中或高中,都一律称“国语”。

● 1929年,中学停止实行分科制和选科制,一律改行普通科制。国民党政府教

育部重新制定并颁布了《中小学课程暂行标准》。其中的语文课程标准,大致沿袭了1923年的《纲要》,但也反映出时代发展的某些痕迹。这时,中学的“国语”科又改称“国文”。

●“五四”以后,语文教材的最大变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白话文进入语文教

材。大体分三种情况:(1)文言文和白话文合编。(2)文言文和白话文分编。(3)专选现代白话文的语文教科书。二是选文的思想内容大大改观,许多反映新时代、新文化、新思想的优秀作品,被选入语文教科书,如鲁迅的白话小说,郭沫若的新体诗歌,周作人的散文小品,以及李大钊、陈独秀、胡适、蔡元培的富有时代气息的议论文、讲演等;还有一些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如都德的《最后一课》等也都首次进入语文教材。另外,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专选应用文、记事文的语文教材,如张来鸿编,北平文化学社1926年出版的《初级中学应用文》等。

●到了30年代,语文教材的编写又有了新的发展,其主要表现是对单元组合方

式的探索。较早开始这一探索的是孙俍工和傅东华。孙编初、高中《国文教科书》(上海神州国光社1932年版)和傅编复兴初、高中《国文》(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

●最有代表性的,则是夏丏尊和叶圣陶合编的《开明国文百八课》。此教材1935

年出版,全套计划编六册(实际编出四册),每册18课,合计“百八课”。

该教材的“编辑大意”里说:“本书每课为一单元,有一定的目标,内含文话、文选、文法或修辞、习问四项,各项打成一片。文话以一般文章理法为题材,按程度配置;次选列古今文章两篇为范例,再次列文法或修辞,就文选中

取例,一方面仍求保持其固有的系统;最后附列习问,根据着文选,对于本课的文话、文法或修辞提举复习考验的事项。”这种单元编排方式的探索,对后来语文教材的编写,具有重要影响。

●建国初至“汉语”、“文学”分科时期的语文课程

●在一个崭新国家,语文教材要体现出新的国家意志和需要。在1949年9月

29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被赋予了“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的主要任务。共同纲领规定,为了实现这一任务,“人民政府应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革旧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

●建国初的语文课程,将此前小学的“国语”和中学的“国文”。均改为“语

文”,叶圣陶解释说:“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这一时期的语文课,从课程目标到内容,都突出了思想教育,也强调听说读写全面教学。

●1955年到1957年,我国的中学语文课程进行了重大改革,即将原来的“语

文”科改为在初中设汉语和文学两科,高中只设文学科。初中汉语科的教学任务是:教给学生有关汉语的基本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理解汉语和运用汉语的能力。汉语教学的内容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修辞、文字、标点符号等。

●初中文学教学的任务包括教养任务和教育任务。教养任务是:(1)指导学生

学习更多的文学作品,领会这些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2)结合文学作品的教学,讲授某些必要的文学理论常识和文学史常识;(3)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知识。初中文学的教学内容,包括文学作品及结合文学作品讲授的文学理论常识和文学史常识。文学作品包括我国民间口头文学、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和以苏联文学为主的外国文学作品;体裁包括寓言、童话、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

●高中文学的教养任务,是指导学生依据文学史系统学习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

品,指导学生学习外国的某些重要作家的作品;指导学生学习经典性的文学论文;指导学生熟悉文学作品的语言。教学内容包括中国文学作品、中国文学史基本知识、外国文学作品、文学理论基本知识,体裁与初中大致相同。

●这一时期,为适应“汉语”、“文学”分科教学的需要,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分

别编辑出版了初中《汉语》课本和初、高中《文学》课本。初中《汉语》课本共6册,依据现代汉语的知识系统分为7个部分,按照“绪论——语音——文

字——词汇——语法——标点符号——修辞”的序列编排。这是建国以后唯一一套国家统编的知识型中学语文教科书。

●初中文学课本包括文学作品及结合文学作品讲授的文学理论常识和文学史常

识。高中文学课本的编排以文学史为纲,大致是第一册选入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作品,第二册选入唐宋作品,第三册选入元明清作品,第四册选入现代作品。第五、六册未来得及编辑出版,这次分科实验就夭折了。

●四、“大跃进”至“文革”时期的语文课程

●“大跃进”时期,我国的语文教育受到了“左”倾错误思潮的严重影响。1957

年下半年,“汉语”、“文学”分科在全国各地陆续叫停,又恢复了“语文”

科。受当时政治运动的影响,此时的语文课程指导思想混乱,内容单薄,且充满了假、大、空的东西。

●60年代初期,在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大背景下,语文

课程终于走出了低谷,有了新的起色。

●1963年,教育部分别制定并颁布了《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和

《全日制(十二年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将我国的语文教学引向健康发展的道路。以中学语文课程为例,新的语文教学大纲第一次明确指出,语文学科的性质“是学好各门知识和从事各种工作的基本工具”。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教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语文课程的内容,概括地讲,就是语文基础知识和语文基本技能。当时有人把这些内容概括为八个字,即“字、词、句、篇、语、修、逻、文”。

●196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据新的教学大纲编写出版了一套供全国使用的中学

语文教材。这是五、六十年代编得最好的一套语文教材。该教材选材广泛,既包括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也包括文学作品和普通文章。普通文章既包括记叙、说明、议论以及各类应用文,也包括特写、通讯、传记、游记、回忆录、杂文、科学小品以及故事、寓言等各种样式的文章。

●教学内容的安排,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顺序为主要线索,组成由

浅入深、循序渐进的体系,即从阅读内容比较单纯、篇幅比较短的文章到阅读内容比较复杂、篇幅比较长的文章。按由易到难的原则在各年级安排了不同的教学重点,组成从记叙、说明到议论的教学体系。每册课本组成若干单元,并围绕着每个年级的教学重点安排几个重点单元。另外,这套教材还加强了读写基本训练和课外阅读与写作的指导。

●建国初期的语文课本

●五、改革开放以来的语文课程

●在走出“十年浩劫”的阴影之后,始终高扬改革大旗。1986年以前,改革的主

旋律是探索语文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1986年以后,根据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语文课程改革的重点转向对素质教育的探索。在语文课程目标的确定上,1986年大纲增加了培养“听说能力”和“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等内容。

●1996年大纲又增加了培养“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发展个性和特长”,

“培养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等内容;2000年修订的义务教育大纲中,改“听说能力”为“口语交际能力”,并提出了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等内容。可以看出,1996年以后,在素质教育方面,更为强调的是人文素养的培养。另外,1992年的义务教育大纲首次将“语文课外活动”列入课程内容。

●1987年,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教材实行审定制以来,我国的中小学语文教材呈

现非常繁荣的局面。据不完全统计,自1978年至世纪之交的新课程改革前,全国及各省市出版使用的中学语文教材,至少有30种以上。这些教材各具特色。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除编有几套综合型语文教材外,还编写了颇具新意的初中《阅读》《作文?汉语》分编实验教材和高中《文言读本》《文学读本》《文化读本》分编实验教材。江苏版初中语文教材(洪宗礼主编)在综合型语文教材编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建立了“一本书,一串珠、一条线”的“单元合成,整体训练”语文教材编排体系。

●特点

●(1)加强了语文能力的训练。主要体现在训练项目比较具体,要求比较明

确,并且注重分解段分步骤地训练。

●(2)重视教学的序列。比如在教材中确定“知识点”和“训练点”,突出教

学内容的系统性。

●(3)分类编排课文。比如将课文分成精讲型、略讲型、自读型、课外阅读

型,等等。

●(4)重视助读材料的编写。比如在课文之前或之后编写自学提示、学习重

点、预习提纲、自学参考材料。

●新世纪课程改革

●教材大多是人文主题单元

●教材一纲多本局面形成

●苏教版

●人教版

●语文版

●沪教版

●北师大版

●问题

●1、人文主导,语文味不足

●2、材料编排缺乏梯度

●3、忽视知识学习

●作业

●阅读洪宗礼先生主编的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

(完整版)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赵恒伯教授 讲学内容: 一、职业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概况 二、我国当代职业教育现状 三、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趋势 一、职业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概况 职业教育又称职业技术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施以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一种教育类型。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四大教育类型地位平行。 职业教育是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远古时代,人类生存所需要的衣、食、住、行、制造和使用工具等知识,主要以言传身教代代传授。如果把人类的此类活动称为教育的话,那么它就是职业教育,可以称之为职业教育的发端。手工业经济时代,以手工技艺为主要内容的职业教育在劳动现场开展,父子相继、世代“薪火相传”。农业经济时代,有技术的能工巧匠通过设学授徒等方式在工作中传授技艺,是一种学徒教育形式,其职业教学内容与生产内容高度一致,教具即生产用具,教师即师傅。16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兴起后,出现了形式各异的讲习所和讲座等,通过讲习所和讲座向工人传授自然科学知识、劳动技能和机器工作原理,它们可以看作是学徒教育转向学校职业教育的过渡形式。18世纪初,俄、德、英、法等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开办了现代意义的职业学校,在我国,也于19世纪后半叶创建了福建船政学堂,并逐渐发展为农业、工业、商业和商船四大类实业学堂。这标志着学校职业教育的正式形成。 由言传身教、父子相继、师徒相授、讲座传授发展到学校形式的职业教育呈现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的形式与规模在逐步拓展,由单一教育形式向集体传递形式演变,为适应工厂对大量技术性专门人才的需求,学校职业教育改变了千百年来的传统教学形式,采取夸美纽斯

《语文教材分析》心得体会

《语文教材分析》心得体会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学习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语文教材分析》心得体会朝阳小学王磊本学期吴忠市教育局提出对我市中小学教师进行教材教法培训达标考试,我校也响应教委的号召,掀起了学习课标,学习教材和教法的热潮.在这段时间的学习中,我受益非浅.学习语文课程标准,使我们能够准确把握各个学段的教学目标,学习教材,让我们对教材的编排及构成等有了深入的了解,对把握教材,吃透教材帮助很大.学习教法,使我们学到了大量的教学策略,为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面对如何教好学生,如何胜任这份使命?我深感责任之重大。“摸着石头过河”“前进中摸索,摸索中前进”,通过这几天的集中学习,我觉得,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而要备好课,不能光依赖于“教参”,要让学生学好一篇课文,教师先要反复研读课文,摸清课文的思路、抓住重点词语、弄清重点词语与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其次就是设计好教学环节。我认为,在制定教学环节时,教师要像导演一样,精心设计出层次性清、操作性强、实效性高的引导学生自我实践的课堂活动程序。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住教学必须突出的重点和需要解决的难点,围绕一个“读”字,做到以问促读、读必所思,以议细读、读能明理。把学生的自读、

教师的范读、师生的齐读等形式有机地安排在初读、细读、精读等各个教学环节之中。要精心设计课堂设问,每次让学生读书时,都必须带着问题去读。杜绝“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读法。课堂设问要有思维的容量、思考的价值、恰当的深度,着眼点要放在文章的关键处、作者的精心构思处、事物的联系处、学生的不意处、情感的发展处以及内容的矛盾处。相信,如果能做到这些,将会是一节不错的课。反思一下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到底应该以怎样的热情去备战,我们经常看到“教学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不断的创新。”是的,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不同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是不一样的,所提出的问题更是千奇百怪的,因而教师的行业是很具有挑战性的,我们一定要以学无止境的心态去面对,活到老学到老。总之,通过这次的教材分析学习,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学习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的关键。心得体会》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电视新闻概述

电视新闻概述 一、电视新闻界定 二、电视新闻节目分类 三、电视新闻的发展 四、电视新闻共性规律 五、电视新闻个性特征 一、电视新闻界定 ―电视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1990年) 电视新闻采摄制方式 ?ENG(electronic news gathering) ?——电子新闻采集 ?EFP (electronic field producion) ?——电子现场制作 ?SNG(satellite news gathering) ?——卫星新闻采集 ?DNG (digital news gathering) ?——数字化新闻采集 二、电视新闻节目分类 1、消息类新闻节目 (《新闻联播》《新闻30分》 《经济信息联播》《中国新闻》) *时政新闻#播新闻式 *财经资讯#说新闻式 *民生新闻 2、专题类新闻节目 深度报道类节目 (《新闻调查》《面对面》) 3、评论类新闻节目 不仅摆事实,更要发议论、讲道理 可以是一个完整节目,也可以消息类新闻节目、专题类新闻节目的组成部分出现, 可以由评论员、主持人直接出面评论,也可以请特约评论员、节目嘉宾、观众表达观点意见 其他交叉融合节目类型 1、连续报道与系列报道 2、电视新闻杂志节目 3、电视新闻纪录片 4、特别节目 东方时空 三、电视新闻的发展 形式发展 1、口播新闻 2、影片新闻 3、电子摄录新闻 4、卫星新闻 我国电视新闻发展 起步阶段80年代快速发展90年代以后变革中趋于成熟

央视《新闻频道》设立—— 2003年5月 (新特征体现:栏目多样化,连线日常化,直播常规化) 新闻理念发展 快速详尽现场深度个性 四、电视新闻共性规律 时效性真实性客观性社会性 五、电视新闻个性特征 1、立体信息传播 2、直观形象思维 3、现场纪实再现 4、观众多层次参与 5、表现多元素综合 6、报道多工种配合 1、立体信息传播:重视同期声重视非语言符号 2、直观形象思维:抓拍典型情节、细节蒙太奇思维 3、现场纪实再现:现场的视角纪实的手法 4、观众多层次参与:间接参与直接参与思想参与参与再传播 5、表现多元素综合:视觉——现场纪实影像情景再现照片文字动画 听觉——同期声画外音解说现场声音乐音效 6、报道多工种配合:前期采摄——―采摄合一‖到―采摄分家‖ 后期制作——剪辑配音包装 第三章电视新闻采访 ?第一节采访共性 ?第二节电视新闻采访个性特征 ?第三节电视新闻采访的准备 ?第四节电视新闻现场采访 第一节采访共性 ?一、采访的含义 什么是采访? ?采访是新闻工作者根据新闻线索或已发生的新闻事件,对新闻事实通过调查研究或是亲身体验等方式,亲历亲为的一种实践活动。 ?二、采访的特性:(一)新闻性(二)时效性(三)广泛性(四)无止性(五)灵变性(突发性) ?三、采访的目的和作用 ?新闻采访的目的就是核实已有的新闻线索是否真实,同时抓出新闻点,收集到有价值的新闻事实,迅速地报道出去。 ?传播信息交流信息沟通社会 要求新闻工作者首先善于发现新闻线索,善于在采访中核实其真假虚实,同时善于顺藤摸瓜挖掘新闻事实,在采访中了解新闻产生的原因、相关的背景和发展趋势,在采访中做到点面结合。 要求记者在采访活动中善于抓此个新闻中主要或重要事实的收集,同时,要善于掌握全面概括性的材料,也善于抓典型和细节,力争做到对新闻事实全面、客观、立体化报道。

职业教育分级制度概述

职业教育分级制度概述 2011-09-19 08:19 职业教育分级制度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一种制度设计和改 革探索。在综合考虑我国职业资格制度、学校教育制度、企业培训制度和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经验与趋势的基础上,按照“从职业出发”和“服务人们终身职业发展”的理念,提出了以初中后教育分流为起点、以5级架构为主体并能够纵向发展的职业教育分级模型,建立了职业教育分级标准、不同层级之间的内在联系机制和同其它类型教育的沟通转换机制,形成面向职业需求和求学需求的教育管理制度和运行规则,用于指导职业教育机构开展教育活动、受教育者接受职业教育、企业或社会组织参与职业教育,以及职业教育的管理。 现代化建设对于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层次性、专业性和发展性,构成了职业教育分级的客观基础。从分级标准可以反映出社会分工的复杂性和用人结构的层次性对职业人才应当具备的职业素养、技能水平和文化知识的具体要求。职业教育一般从1级到5+级,分六个级别。 职业教育的1级和2级,属“基础性职业教育”,培养具有一定技能水平的初、中级劳动者。职业教育1级主要为义务教育阶段之后的职业准备教育,目的是帮助社会新增劳动力达到基本的职业资格准入条件,培养具有必要的职业素养和基本技能的初级劳动者,可以从事非技术类岗位或简单技能型岗位工作。职业教育2级相当于现行制度下的中等职业教育,主要为生产、服务一线培养具有一定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的中级劳动者,可以从事一般技能型岗位工作。 职业教育3级和4级,属“提高性职业教育”,培养实用型、应用性高素质技能人才。职业教育3级属于高中后的职业准备教育,培养具有较好职业素养和一定管理能力的技能型劳动者,可以从事一般复杂程度的技能型岗位和辅助管理岗位。职业教育4级相当于现行制度下的高等职业教育,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技能型专门人才,可以从事比较复杂的技能及管理岗位工作。 职业教育5级和5+级,属“发展性职业教育”。职业教育5级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质、文化素质和能力素质的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可以从事复杂的技术及重要管理岗位工作。职业教育5+级培养具有职业精神、开拓意识、领导能力、创新能力,能够解决重大生产任务、重大工程项目关键技术问题的拔尖人才,可以从事设计研发、工程技术及高级管理岗位工作。其中,5+级别为开放级别,对某些专业,随着科学技术发展,

语文教材分析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材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八个专题,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 本册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二组“祖国在我心中”和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其中,“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28篇,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各14篇。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每组4篇课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两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安排“阅读链接”两次。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趣味语文”穿插安排,其中,“趣味语文”“成语故事”“课外书屋”各安排了两次,“展示台”安排了一次。 本册要求会写120个字。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教材后附生字表。为便于复习检测生字和积累词语,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 (一)突出落实语文教学目标,让目标引领教学。 没有目标教学就没有方向,教材突出了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了贯彻这个基本理念,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样三个维度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这是我们把握教学目标的依据。 (二)、教材既按专题分组编写,又注意加强整合。每一个专题从导语到课后思考题,从口语交际、习作到回顾、拓展,各个部分都力求从内容和形式上凸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前面有布置,中间有练习、应用,后面有总结、拓展,整组教材乃至于全册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三)强化导学功能,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材在编写时既考虑有利于教师的教,又考虑有利于学生的学,努力使教科书既成为教师的“教本”,又成为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本”。 (四)“口语交际、习作”的编排,加强指导,明确要求。 继承五年级教材的编写思路,本册中口语交际,习作依然单列。编排形式亦比较灵活,有先说后写的,有先写后说的,有把两部分内容合在一起的,也有分开的。教材中的提示性文字,注意提供多个角度,拓宽话题范围,增加选择性,为学生回归常态进行口语交际、自主进行习作,留有较大的创造空间。 (五)“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教材安排两次“综合性学习”,一次是在“祖国在我心中”专题中,与课文的学习同步进行,要求学生开展调查访问、搜集资料等活动,交流收获和展示成果。另一次安排在第六组,是一次大的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 (六)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语文学习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材注意把语文学习引向生活,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就在自己的身边。本着这样的思想,教材编写注意把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拓宽语文学习的途径。 三、教学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

RH436-1数据管理、存储及集群技术概述

数据管理、存储及集群技术概述 一、数据 1.数据的分类 1.1.用户数据:用户数据的保护比系统数据更具有挑战性,用户数据的丢失或泄露则是致命的,比如银行业务λ 1.2.系统数据:系统数据丢失了并不会造成企业真正的损失λ 1.3.应用数据:应用数据在企业中是最不能轻视的,大量攻击都是通过系统上应用的漏洞来开展的λ 2.数据可用性 2.1.哪些数据必需保证高可用λ 2.2.注意数据的生命周期:分类存储(打包归档还是直接存储)λ 2.3.数据的访问方法和频率:是只读的还是可读写的?是应用程序的数据,还是可以直接访问的数据?是一个网络配置文件,还是为为了安全的配置?λ 2.4.应用程序的“data starved”数据饥饿:不应该是数据跟不上来,而应该是程序跟不上λ 2.5.所有的一切都要防止单点故障(SPOF:single points of failur)λ 3.规划设计 3.1. 数据越少要求越小λ 3.2. 减小复杂性λ 3.3. 增加灵活性λ 3.4. 保证数据的完整性λ 二、集群 集群是有一组计算机来共同完成一件比较复杂的事情。 1.集群的目标 1.1. HPC(High Performance):高性能集群,追求性能,大型的运算,λ 1.2. HA(High Availability):高可用,追求稳定,主要是为了防止单点故障,为了实现的是24小时不间断的工作,并不要求有多快λ 1.3. LBC(Load Balancing):负载均衡集群,基本不用(现大多数利用硬件LBC设备)λ 2.redhat的cluster products 2.1. RHCS(Redhat cluster suite):红帽集群套件,在RHEL5的AP版自带的λ 2.2. GFS(Global File system):全局文件系统,GFS支持并发写入。是一个集群级的文件系统。λ 2.3. CLVM (Clusterd logical volume manager):集群级的逻辑卷,的LVM 只是单机版的逻辑卷,在一个节点做了LVM,只能在这个节点看到。若果使用的是CLVM,做的LVM则可以在整个集群中看到。λ 2.4. Piranha:LVS 基础上设计的一套负载均衡高可用解决方案,LVS是基于IP 的负载均衡技术,由负载调度器和服务访问节点组成。λ 3.集群的基本拓扑

大学语文文史概述

先秦文学概述作业 一、填空 1.中国文学的自觉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时期。但这并不等于说此前没有文学,只是此前一般称“文”或“诗”,而不称“文”之“学”。 2.中国古代哲人认为,“道”是文学的本原。 3.西方文学的源头一般被追溯到希腊神话,中国文学的源头则是先秦文学。中国文学的萌芽还可更向前追溯到三种形式:神话传说、原始歌谣和散文的雏形。 4.先秦文学的“主流”包括《诗经》、《楚辞》和先秦散文。 5.远古神话大致可分两大类型:第一种类型是开天辟地的神话。第二种类型是种族和文明起源的传说。 6.中国上古时期的诗歌是合乐的,诗、乐、舞三位一体。 7.儒家的原始经典“六艺”指的是:《诗》、《书》、《礼》、《乐》、《易》、《春秋》。 秦汉文学概述 一、填空 1.秦代文学的代表作家是李斯,其代表作品是《谏逐客书》。 2.汉代大赋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家是司马相如,他的代表作是《子虚赋》和《上林赋》承袭枚乘《七发》建立的汉大赋体制。这两篇作品不写于同时,但内容连贯,构思一贯,结体谨严,实为一篇完整作品的上下章。 3.司马迁修史的宗旨是:“究天人之际,__通古今之变__________,成一家之言。 4.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 5.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甘泉赋》《长杨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 6.以乐府诗为代表的民歌创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汉乐府继承了《诗经》开创的文学传统,“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7.班固撰修了我国封建王朝历史上的第一部杰出的纪传体断代史《汉书》。 8.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孔子 9.郭茂倩——《乐府诗集》 二、名词解释及答案: 1、散体赋:也叫大赋,汉初形成,汉武帝至东汉中期最盛。它是汉赋的主要代表,居于主流地位。以写帝王贵族生活为主,既讽且劝,曲终奏雅,客主首引,韵、散结合。奠基之作为《七发》、成熟之作为《天子游猎赋》。 2、汉赋四大家:指汉代以创作大赋出名的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前二人为西汉赋家,后二人是东汉赋家。 3、乐府:本是古代掌握音乐的官署机构,秦代已有之。六朝时,人们把合乐的歌辞、袭用乐府旧题或模仿乐府体裁写成的诗歌统称为“乐府”,于是乐府演变成为一种诗体名称。沿用到后世,涵义进一步扩大,如宋人把词,元、明人把散曲也称作乐府。(原指管理诗歌的机构,后来把乐府机构收集的歌辞称为乐府诗。)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部分)作业 一、填空题 1、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是《观沧海》,第一个以山水诗著名的诗人是谢灵运,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是《燕歌行》,第一个大量创作七言律诗的诗人是杜甫。 2、建安七子是指孔融、王粲、陈琳、阮瑀、应瑒、徐干、刘桢 ,以诗文著名于世。“三曹”指曹操、曹丕、曹植。 3、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既是散文杰作,也是最著名的书法作品。 4.东晋时期诞生了伟大的诗人陶渊明,并开创了田园文学这一文学潮流。 5、我国第一位把田园劳动作为审美对象的大诗人是陶渊明。 6、抒情长诗《西洲曲》和长篇叙事诗《木兰辞》,分别代表南北朝诗歌的最高成就。 7.南北朝民歌的特点:清丽流转。

美国职业教育概况和特点

美国职业教育概况和特点 美国职业教育概况 美国长期实行自由开放的市场经济,所以对人才的需求也带有明显的市场竞争的特点。职工教育的积极性来自职工本人与企业(公司)两个方面。为适应经济与科学技术发展需要及本人追求升职、提薪、良好的工作环境,许多在职人员利用业余时间,自赞参加专业学校、企业或社会举办的各种专业、文化技术培训,以适应和提高自身在人才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另一方面,企业为职工组织的培训形式多种多样,完全是从提高职工岗位技能,满足本企业总目标需要,为提高竞争能力而进行。美国高速的经济发展和极少的人力闲置,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美国发展职业教育非常得力。 美国职业教育特点 一、职业教育讲究实效 无论是专业学校还是企业办的职业技术培训,其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都紧密结合本专业的生产和工作实际,针对性强,学习和应用结合,吸引力大,效果好。 各种职业技术培训的教学内容都是先进的实用性技术,立足于基本技能和应变能力的培养。教学环节实践性强,采用现场教学、实物教学、模拟训练、电化教学等。总之,在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上,特别注重理论密切联系实际,重点是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着重技能的培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和动手实践的能力。技术工人上岗前通过培训,必须掌握本岗位必备的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到工作现场参加专门技能的研修培训。通过一系列基础教育、培训并通过考核,使其成为真正合格的本企业职工。又如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首先接受如何做人及管理人的训练,以增强管理企业的责任感。其次抓组织能力的训练,再抓专门技术培训,如经营核算能力、安全生产能力、质量意识、决策能力等。又如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相当于我国的“继续教育”),除掌握尖端技术的应用外,还要求可以从事信息搜集处理、电子器件的研制、设备制造方面的工作。低层次岗位培训重视操作能力,而高层次岗位培训更重视综合决策、管理和创新能力。 二、面向市场办学,引进竞争机制 在美国,无论是专业学校还是企业办学,都特别重视市场需求,面向市场办学,根据生产发展需要确走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成人教育突出市场急需的高新技术培训,如精密机械和工具制造技术、自动化工程技术、光学工程技术、电子与电脑等。美国社会和企业用人充满竞争,人才选拔聘用也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所以常把培训、实践、考核、晋升一体化。培训效果的考核,对技术和管理人员主要从其实际工作能力与业绩进行考核,对工人则以实际操作技能、完成产品的质量数量为主要考核内容。培训、考核、晋升一体化的目的是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适应岗位工作的需要。经过培训后工作能力提高、完成工作出色,经考核后晋升是很自然的结果。同时,高、中、低级别的技工和技术管理人员,工薪的级差也较大,通过物质利益来激励职工的学习热情。为了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增加工薪收入,职工都自觉参加业务、技术培训。 美国的职工教育还十分重视职业道德教育特别是强调职工的工作态度,认为训练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比训练技能更重要。企业特别注意教育职工树立为顾客服务的思想,认为这是市场竞争的需要,并贯彻于人才选拔的竞争机制中。 三、普教、职教、成教相互渗透贯通 美国的普通中学都开设职业技术课程,职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大规模向普教渗透。培养中学生具有初步的专业技能,以利分流。学历性质的工艺院校,又是成人职业技

新闻实务写作概述

第一章消息与通讯写作 一、本章知识框架图 消息分类动态消息 评述消息 综合消息 标题的类型多行标题 双行标题 单行标题消息写作 消息头主要有“讯”和“电” 消息的结构写作方法导语导语的类型叙述型导语 描写型导语 议论型导语 消息躯干 消息结尾结尾方式自然结尾法 拾遗补阙法 卒章见义法 背景类型烘托性背景 说明性背景 揭示性背景 消息与消息的叙事策略时间顺序式结构 通讯写作悬念式结构 并列式结构 正确处理写作中的几组关系尊重事实与精选角度 语言精准和语言生动的关系 用事实说话与发议论的关系 各类消息作品个案评析对动态消息个案的分析 对述评消息个案的分析 特点内容的延展性 手法的多样性 效果的多层性 通讯写作分类按报道对象分 按表达方式分 按报道方式分 通讯主题的确立和提炼确立和提炼主题的重要性 通讯文体主题的确立 通讯文体主题的提炼 通讯文体的表达方式 通讯作品的文本结构结构的多样性 叙事记述型通讯的结构 调查分析型通讯的结构

谈话实录型通讯的结构 通讯文体各部分的写作导语的写作 核心段落及其展开 结尾的写作 通讯文体的语言运用 各种类型的通讯写作叙事记述型通讯的写作 大型人物通讯的写作 调查分析型通讯的写作 谈话实录型通讯的写作 二、本章考点与解析 新闻体裁,一般指新闻媒体所传播的新闻作品的各类载体形式,是新闻内容与表现形式相统一的报道样式的通称。新闻体裁又被俗称为新闻写作中的“十八般武艺”。 (一)消息写作★★★★ 1、消息 (1)含义:消息,即指新闻体裁的名称,是新闻报道中最基本、最常用、最重要的体裁。它用最快的速度、最直接的方式、最简洁的文字向受众传播最大量的信息,历来是新闻报道的正宗。 (2)起源:世界上最早的消息雏形是公元前59年的罗马执政官恺撒下令抄发的《每日纪闻》(又称《罗马公报》)上的文告性消息。该体裁的成形化是在西方资本主义报纸正式问世之后。在中国,“消息”一词始见于《易经·消息卦》。 (3)分类 ①动态消息:最常见的消息,是就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所作的最具有时效性的消息。应当抓住动态进行报道,让受众获知最新发展动向——一是关注事实从无到有;二是关注事实的从有到变。 ②评述消息:是一种兼有新闻评论与消息两者特点的报道形式,关键在于促成“述”和“评”的有机结合。 ③综合消息:带有综合性的报道,对某一现象或问题,在比较广阔的空间范围进行采访基础上的综合。 2、消息的结构与写作方法 (1)标题 ①含义:就是新闻的题目,用以揭示、概括新闻内容,吸引读者阅读新闻,常常还起美化版面作用。 ②标题的类型: A多行标题由引题、正题、副题组成 胡锦涛出席美国友好团体午餐会并发表讲话(引题) 经贸合作是中美关系发展重要支柱(正题)

大学语文试题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大学语文”课程重考试卷 提示:答案文档直接在学生平台提交 一、简答题 1、阅读《论语·先进》“侍坐”章,然后回答问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0分) (1)《侍坐》章记录了孔子亲自主持的一次小型主题班会的情况。请问这次主题班会的讨论题是什么? 答:各人的志向。 (2)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皙分别是怎么发言的? 答: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冉有:“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公西华:“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曾皙:“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3)四位学生的发言分别体现了各自怎样的性格和志趣? 答:子路想治理一个小国家,使它强盛。? 冉有也想治国,使人民富足,但比子路谦逊得多。?公西华想做礼观,传礼。? 曾皙想做一个隐士与志同道合者享受人生。? 2、阅读《岳阳楼记》中的下列文段:“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後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请把这段话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说说由这段话可知范仲淹的忧乐观是怎样的? 答: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跟上面说的两种思想感情的表现不同,为什么呢?他们不因为环境好而高兴,也不因为自己遭遇坏而悲伤;在朝庭里做高官就担忧他的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担忧他的君王.这就是进入朝延做官也担忧,辞官隐居也担忧.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们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的忧愁之先就忧愁,在天下人的快乐之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忧乐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最后简述您从《岳阳楼记》中得到哪些人生启迪?(10分) 答: 人生启迪: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舍己为人的精神,忧国忧民、兼济天下的精神. 3、鲁迅《秋夜》中的象征体系是怎样的? 答:通过这些形象,作品传达了对黑暗、暴虐的统治势力的憎恶和愤怒,对被压迫被摧残者

部编三下语文教材分析

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2019年,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吸收了语文课程建设和课堂改革的重大成果,借鉴了各地课堂教学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注重拓展知识的宽度,提高能力的梯度,增强素养的厚度,强化情感的温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教材特点 1.注重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养成高尚道德情操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本册教科书通过寓言故事、古典诗词、童话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传递热爱祖国,实事求是,勤劳勇敢等正能量。 2.注重夯实基础。 重视识字写字,重视阅读,重视习作,重视口语交际,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使学生真正在课堂上享受学语文的过程,而不是学课文的过程。 3.注意以生为本。 中年级学段的语文学习呈现一种过渡性,本册教科书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方向,充分认识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采用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享受学语文的乐趣。 4.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在打好基础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多种多样的活动为平台,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进一步将自己的学习收获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 5.关注大量阅读。 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仅设计了资料袋供学生参考,还专门设计了“快乐读书吧”作为读书专题活动,学生既能将习得的学习方法运用到阅读中,又能从阅读中获得新知识。 6.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积累有效的学习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学习过程中,变被动接受为主自动获取。

Excel数据管理与图表分析 公式概述

Excel 数据管理与图表分析 公式概述 在Excel 中,公式是一种可以自动完成计算的工具。通常情况下,公式由常数、变量、函数、名称以及运算符组成的一个表达式。 1.公式的结构 公式的结构主要有两种,一种为以等号开头,即在一个空白单元格中输入一个等号,Excel 就默认为用户输入了一个公式(公式一般都是以等号“=”开头)。在等号之后需要输入计算元素(操作数)。其中,各操作数之间均以运算符进行分隔,如图2-1所示为一个典型公式的语法结构: 图2-1 公式的结构 提 示 该公式的含义为:首先计算B1至E5单元格区域中的数据之和,即B1+C1+D1+E 1+B2+C2+D2+E2+B3+C3+D3+E3+B4+C4+D4+E4+B5+C5+D5+E5;然后,将B1单元格中的数值加上12;最后,将第一次计算的结果除以第二次计算的结果。 另一种方法是尊重Excel 以前Lotus 1-2-3 的用户操作习惯,允许用户使用以@符号作为公式的起始符号,然后,后面紧跟函数,其语法结构如图2-2所示。 图2-2 公式结构 提 示 Lotus 1-2-3是1983年Lotus 公司(该公司现已被IBM 公司收购)推出的1-2-3电 子表格系统,可以称得上是个人计算机软件的杰出代表。 这两个公式在结构上,除了开头的符号不同外,另外以@符号开头的公式必须后面紧随函数,而前一种结构则无此要求。下面来介绍一下这两种结构中的各元素的功能: ● 等号或@符号 为了区分公式与字符型的常数,Excel 规定公式的最前面必须加一个“=”等号或者“@”符号,然后再输入计算的各元素。 ● 单元格引用 通过指定单元格地址,来引用某个单元格或者单元格区域中的数据进行计算。 ● 运算符 包括一些符号,例如“+”加号和“*”乘号。 数字常量 等号 单元格引用 加法运算符 函数 除法运算符 @符号 函数

新 闻 写 作 概 述

新闻写作概述 一、新闻是什么? “新闻,就是最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陆定一) “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范长江) “新闻就是新近变动的事实传布”(王中) 广义的新闻指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重要事件或生活现象的各种文章,是消息、通讯、评论等体裁的统称。 狭义新闻专指对国家内外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人和事实的简要而迅速的报道。 二、新闻的特点 1、真实性 新闻报道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主要表现在时间(when)地点(where)人物(who)事件(what)原因(why) 2、新鲜性 西方有句名言“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此处的人咬狗正是新闻新鲜性的具体表现 3、及时性 在第一时间与采访对象接触 4、公开性 新闻事实的公开报道 5开放性 新闻是不受空间限制的一种宣传形式,因而具有冲破封闭隔绝现象的开放性。 6、多变性 新闻来源与生活中发生具有新闻意义和新闻特点的事实。 三、新闻的语言 1、客观 (1)如实描述事实原貌,不能随意添减。 (2)表达情感,尽量不用或少用油感情色彩的词语。 (3)用平静语气陈述事件过程 2、确切 确切就是准确、贴切。注意词义的差别,明确词语的含义,推敲词语的感情色彩。 3、清晰 新闻语言要具体形象,简洁明了,还要通俗易懂。 四、新闻语言三忌 1、忌空洞,套话连篇,类似于流水账。缺乏具体信息和实际内容 2、忌堆砌 材料缺乏整理。语言缺少概括与提炼。 3、忌语病 语言不通顺,词语重复。 五、新闻写作特点 “真、短、新、活、深”

通讯稿 通讯的概念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2.通讯的特点 一般来说,通讯有四大特点: (1)严格的真实性。 (2)报道的客观性。 (3)较强的时间性。 (4)描写的形象性。 3.通讯的种类 (1)按内容分,通讯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 (2)按形式分,通讯分为一般记事通讯、访问记(专访、人物专访)、小故事、集纳、巡礼、纪实、见闻、特写、速写、侧记、散记、采访札记。 4.通讯的写作 第一,主题要明确。有了明确的主题,取舍材料才有标准,起笔、过渡、高潮、结尾才有依据。 第二,材料要精当。按照主题思想的要求,去掂量材料、选取材料;把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和最有吸引力的材料写进去。 第三,写人离不开事,写事为了写人。写人物通讯固然要写人,就是写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也不能忘记写人。当然,写人离不开写事。离开事例、细节、情节去写人,势必写得空空洞洞。 第四,角度要新颖。写作方法要灵活多样,除叙述外,可以描写、议论,也可以穿插人物对话、自叙和作者的体会、感受,既可以用第三人称的报道形式,也可以写成第一人称的访问记、印象记或书信体、日记体等。通讯所报道的新闻事实,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反映,诸如正面、反面、侧面、鸟瞰、平视、仰望、远眺、近看、俯首、细察……角度不同,印象各异。若能精心选取最佳角度去写,往往能使稿件陡然增添新意,写得别具一格,引人入胜。 激情创业——赢在未来 旅游学院成功举办首届大学生创业大赛 5月18日下午三点半,旅游学院首届大学生创业大赛决赛在学术中心第二报告厅拉开帷幕。学院院长刘江栋、就业办主任单晓梅、副主任石洪凡、肖军老师以及旅游学院全体老师出席大赛并担任了本次赛事的评委嘉宾。 此次,经过层层筛选,共有8队参赛选手进入决赛,他们分别是:

职业教育概论试卷

一、填空(每题2分,共10分) 1.从办学形式看,职业教育分为有学历()和非学历的各层次各类型的()。 2.()年国务院批准成立天津技工师范学院等四所专门培养职教师资的高等学校。()年我国颁布《职业教育法》。 3.“壬子癸丑学制”它把实业教育分为三级:初级称作(),中级称作(),高级称作“专门学校”。 4.制约课程的因素包括()因素、()因素、教师和教育机构因素。 5.教学过程的构成三因素说认为,构成教学过程的三个基本要素是()、()和教材。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学生中心等主张的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 B.陶行知 C.黄炎培 D.约翰?杜威 2.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重视教授实用知识技术,开我国科技教育的先河的教育家是()A.孔子 B.墨子 C.荀子 D.韩非子 3.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教学经验和对教学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是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必须遵循的()。 A.根本要求 B.基本要求 C.教学思想 D.教学规律 4.古代把教师同天、地、君、亲并列在一起学者是() A.孔子 B.墨子 C.荀子 D.韩非子 5.生产实习教学通常包括教学准备、课日教学、课题考查及课题教学总结评价四个步骤,中心环节是()。 A.教学准备 B.课日教学 C.课题考查 D.课题教学总结评价 三、问答题(每题8分,共48分) 1.教育科学研究的过程一般有哪些步骤?

2.邓小平关于职业教育功能的主要观点3.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基本区别是什么?4.职业教育中的教学任务是什么?

5.技能的全面性、熟练性和实效性相统一的原则的涵义6.班级上课制的优点有哪些? 四、论述题(每题11分,共22分) 1.你认为什么样的教师才有威信,怎样树立教师威信?

(人教版)初中全部语文教材分析

初中语文教材分析 初中语文教学总体要求把握:以新课程改革的四大理念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听说读写能力为终极目标,以具体课文为例子,引入教学,举一反三,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引导、促使学生领悟、学会学习语文(读写)的基本方法和能力。 三个年级、六册课文围绕总体目标,各有侧重点,层层深入(具体见下各册各单元分表)。 分析课文,不要纠缠在一些细微末节,重点: 1、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线索和脉络,从字——词——句——节——段——篇,学会从具体内容中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学习掌握更多的词汇(读、写的基础)。 3、读懂、理解、分析课文的内容(从表层义——深层义——比喻义——象征义)及作者如何表达的基本方法。 七年级上册 本册重点提示:本册教材针对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这是人生一个重要转折点),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把握好本册语文的教学重点:引发兴趣,关注语文(大语文),立好规矩,打好基础。 针对初一新生,要发扬继承好小学中学语文的一些传统(如认真书写、教师指导细致等),又要引导学生逐渐掌握自学、自我分析的能力。基础能力培养的重点一是阅读能力(重点是记叙文),二是书写能力(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写得一笔好字),三是写作能力(逐步了解和掌握五种表达方式,重点是记叙文),四学习语文的一些良好习惯和基本方法。 写作五种表达方式: 叙述记载人的行为经历,叙述事情的经过变化。太阳从东方升起来了。 描写写景状物,描摹景的氛围,形容物的形态。一轮圆圆的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来了。 说明剖析事物构造,解释概念含义(析理释义)。太阳是从东方升起来的。 议论讲道理,明观点,论是非。太阳从东方升起的道理谁都知道。 抒情抒发感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啊,太阳从东方升起来了! 七年级(上)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一)

传播类文书新闻概述及范本

传播类文书——新闻概述及范本 一、新闻的概念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是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大量使用的一种文体。它包括信息、通讯、新闻特写、速写等体裁。 消息是新闻报道中最重要的体裁,它从现实生活中选择最新鲜的事实及时加以报道,是新闻报道的主要形式。 二、新闻的特点 新闻具有真、快、短、新等特点。 三、新闻的写法 1、标题 新闻的标题要简明、一目了然、画龙点睛、一语破的。力争用最洗练的语言表达文章的核心意图,使标题也成为新闻,即“标题新闻”。标题一定要让读者一看就知道新闻的主要内容。当今,网络新闻已成为人们了解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标题写得好,有吸引力,点击率就会高。 新闻的标题有两种写法。一种是引题加主题,引题一般写得虚一些,主题则要明确表达内容。另一种是只用主题。标题的写作可以用一些成语、流行语或名言,也可以用数字、对比、疑问、幽默等方式。 例如: “秤砣虽小压千‘金’”(引题) “中国体操小丫收获亚运女团金牌”(主题) “莫使‘名片’变‘明骗’” 正文 新闻尤其是消息的写作,一般包括导语和主体两部分。 1.导语 导语是消息的开头部分,也是新闻的核心点,它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精辟的议论组成。导语的写作要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入题。常见的导语写作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叙述是导语:通过摘要或概括的方法,简明扼要地反映出新闻

中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给读者一个总的印象。 ②描写式导语:对新闻报道中的主要事实或新闻中某个有意义的侧面进行简练的描写,给读者提供一个生动具体的印象,增强新闻的影响力。 ③议论式标语: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引出新闻事实。 2.主体 新闻主体的写作是多样化的。在内容上要注意体现新闻的“六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原因、结果;在结构上多采用“倒金字塔”结构,即把最重要、最新鲜、读者最感兴趣的内容放在前面,以后依次递减。 四、范本 红棉路广发英雄帖——武术大赛报名现场本站讯2010年04月11日至12日,广州大学武术协会在红棉路为首次武术大赛进行宣传,为参赛者提供了现场报名的机会。 本次的比武大赛是广州大学武术协会举办的首次武术大赛,目的是为各路爱好武术者提供了展现自己武艺的平台,进一步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武术文化,本次武术大赛设置多个项目,包括长拳、南拳、初级剑术、刀术、棍术等,还加入了集体项目。 武术大赛受到了广大同学的欢迎和一致好评。这两天,报名人数络绎不绝。大家参赛的积极踊跃,更加坚定了武术协会举办这次大赛的信心。我们相信,这为进一步宣传广州大学武术协会和发扬武术的精神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这两天的报名情况令人振奋,也为武术大赛的成功举行奠定了基础,相信在大家共同团结的努力下,这次的武术大赛会圆满成功! 武术协会 2011年4月16日

大学语文考试重点答案教学文稿

大学语文考试重点答 案

一、考试题型 1、简答(每题10分,任选3题,共30分) 2、论述题(每题15分,任选2题,共30分) 3、作文(40分) *复习关键字: 鲁迅《伤逝》白居易《长恨歌》 曹禺《雷雨》(蘩漪)王朔《动物凶猛》 余华《活着》莫言《红高粱》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海明威《老人与海》 《等待戈多》《安娜卡列尼娜》《诗经》 荷马史诗徐志摩诗集张爱玲 ,朦胧诗派新月派, 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中国式的“生死观”西方式的“生死观” 二、考试重点 1、小说《伤逝》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部爱情题材小说,了解其故事情节。 答:《伤逝》写的是涓生与子君对恋爱与婚姻自由的追求,这追求最初已经获得成功,但终于还是失败了,其根本原因是由于社会的迫害。但《伤逝》这篇作品着重的并不在于写出社会是在怎样地迫害涓生与子君,而是在于写出涓生与子君怎样去面对社会施加给他们的迫害。它是以涓生与子君作为分析和解剖的直接对象的。归根结底他们爱情的破裂,原因只能从他们自身上寻找,因为社会的迫害顶多只能剥夺他们的生存权利,却无法剥夺他们的爱情。明眼人都看出涓生对子君的爱情只是缘于她的果敢、她的思想进步和与众不同,并不甚实质,恐怕难以维系;而子君对涓生的爱虽然是那样的专注深至,但其内容也十分空洞虚幻、不切实际,只是“盲目的爱”。那么,最后必然是要归于幻灭的。 2、《伤逝》的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 答:关键词:爱情失败的原因社会的沉滞涓生和子君的性格弱点经济困顿 3、以徐志摩为代表的“新月派”的诗歌主张。

4、徐志摩诗集包括哪几部? 答:1.《志摩的诗》 2.《翡冷翠的一夜》 3.《猛虎》 4.《云游》共这四集 5、曹禺的“生命三部曲”指的是那三部作品? 答:《原野》《雷雨》《日出》 6、结合情节谈谈话剧《雷雨》真正的主角是谁。 答:雷雨。她是线索。她的愤激之语往往便是剧本的破题之处。 “雷雨”是最核心的主人公,剧中所有人物无不以它为生命形式的中心,剧中任何一个角色都不敢和它“抢戏”,也没有办法和它“抢戏”。“雷雨”是跳动的,不安的,焦灼的,剧中的每一个人物出场几乎都在说“闷”,这便是主人公的“暗箱操作”。而这主人公最偏爱繁漪,使这“雷雨”性格在她身上体现得最为充分。……种种人生企盼,最终都在“雷雨”(雷雨式性格,和自然界的雷雨)中作了归结。一切源于“雷雨”,一切又都结束于“雷雨”。 7、《雷雨》蘩漪形象分析。 答:蘩漪是《雷雨》最有特色、个性最鲜明的人物。她是五四以来追求妇女解放,争取独立、自由的新女性代表。她敢爱敢恨,周家作为一个束缚人、压迫人的笼子,是蘩漪反抗的对象,对周家人人都怕的周朴园,也不放在眼里。但长期的大家庭生活在她身上留下了极为深刻的烙印,使她的反抗带有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