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服装打板文件

服装打板文件

服装打板文件
服装打板文件

https://www.doczj.com/doc/d110802356.html, https://www.doczj.com/doc/d110802356.html,/f?kz=942429032

派特服装样板培训

(服装打板培训)比例裁剪公式的取值

派特服装样板培训 https://www.doczj.com/doc/d110802356.html,/patt 2009-05-04 16:25:03

比例裁剪最主要的是公式的取值及公式的合理性。没有一个较为标准的公式来定位,也给工业制板造成一定的难度,为了便于掌握公式的运用技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公式与年龄、体型的分析

在正常体型下,按年龄分为青年体、中年体、老年体。在设置公式时要根据不同年龄来设置。青年人体型差异小,围度的变化幅度也小,但因身高有一定的差异在运用公式上增档值略大一些,如袖笼深、袖开深、肩高、立裆等。中年体的体型差异较大,围度的变化幅度也较大则增裆值应小一些,而老年人围度变化大,体型差异更大,增裆值应更小些,增裆值是指一个公式用2/10的围度来计算的话,那么围度每增加lcm时深度增加0.2cm;运用1.5/10围度增加lcm 时深度增加0.15cm;运用1/10围度则增加0.1cm,由些可见,青年人围度的变化幅度较小,运用2/10B+定数来计算袖笼深较为合适。而中年人变化幅度较大运用1.8/10B+定数或1.5/lOB围度+定数。老年人围度变化幅度特别大。就胸围而言胸围最小的在95cm左右,大的在120cm左右甚至更大些,这样的变化幅度,如运用2/10B定数来计算,胸围每增加lcm袖笼深增加0.2cm;每增加2.5cm,袖笼深就增加5cm。如此计算,袖笼深的增裆速度太快,不适合老年体,因此应该运用1.5/l0B胸围+定数或运用1/10B加定数才行。一般情况下号码越少,增裆速度越快,号码越多,则适应面越广,增裆速度也慢。

公式的制定分析

目前的公式是多样的,有用定值的、有用公式的、也有用公式加定值的,这些也会给制板中的推板造成一定的弊端,因为衣片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以一定的比例来推定出来,才使得推裆出的板大号与小号成比例;在运用和寻求公式中,首先选择最小号尺寸,再来定最大号的尺寸,从中再推出差值。如小号的胸围为90cm,袋口应为13cm左右,大号的胸围为100cm,袋口应为14cm左右,即可知公式为1/10B+4cm。如裤子的脚口,若西裤的臀围为90cm,脚口定为18cm,用公式1/10+9=18cm、1.5/10H+4.5=18cm或2/10H=18cm;那么当臀围在llOcm,则1/10H+9=11+9=20cm、1.5/10H+4.5=2lcm、2/10H=92cm,从中跟据增裆值的大小选则出适合于当时流行的脚口大,也就能推断出公式。

公式配套分析

在设定公式关系到工业制板、推板最终的效果,不能随意搭配;如胸宽与肩宽、袖笼深与袖开深、袖笼宽与袖肥大,都应密切结合,否则按照一定的比例公式推出的板,结果最大的号就很难配套成功。

l、脚宽与肩宽

前胸宽、肩宽在设定公式时增裆值要同步:例前胸宽1.5/10B+3cm,那么胸围每增加4cm,总肩宽增1.2cm其1/2增0.6cm与前胸宽增值同步,放出的号不会变型,前胸宽按1.8/10B计算,那么胸围每增4cm,前胸宽则增0.72cm

而肩增0.72cm也有些太大,如果增0.6cm的话会使放出的号在一定的时候,胸宽和肩宽所构成的袖笼弧线成为一条直线。再一个用1.5/10B计算时,刚好前胸围大和后胸围大都是按1/4B也就是2.5/10B,用9.5/10B—1.5/10B 实际袖笼宽则是1/10B,前后加在一起是2/10B增值,那么一般袖肥大也就是2/10B定数,两者相互配套,板型也不会变。

2、袖笼深与袖开深

袖笼深一般按2/10B计算,也有按1.5/10B计算,若袖笼深是从上平线向下量那么实际袖笼深,则2/10B+定数-0.5/10B(肩斜)实际袖笼深是1.5/10B+定数,正好袖开深按1.5/10B计算最好,使得增裆值相符;如果按1.5/10B+定数计算笼深,而实际袖笼深是1.5/10B+定数—0.5/10B则实际袖笼深是B/10+定数计算,袖开深也得按B/10+定数才行(定数取值不可能是相同的)如果采用净袖笼深计算,那么袖笼深使用什么样的公式,袖开深也必须按此比例推算,这样增裆值才会配套。

派特服装样板培训

(服装样板培训)服装个体裁剪与工业裁剪样板

派特服装样板培训 https://www.doczj.com/doc/d110802356.html,/patt 2009-04-20 14:30:22

服装的个体裁剪:

一般的服装店采用单量、单裁的办法解决个体定做服装的裁剪问题。操作时要设置各个部位的松量,然后根据成品规格进行具体衣片的尺寸处理。这种性质的裁剪对服装的合体性考虑较多,测量的人体部位也较多。

从原理上讲,测量人体的部位越多,根据这些部位进行裁剪的服装合体程度越高。过去我国民间采用的短寸裁剪法法就是本着这个指导思想来从事操作的。但是,人们不可能通过测量得到人体所有部位的尺寸,除了少数几个起主要控制作用的关键部位(即主控部位)需要通过测量得到其实际尺寸数据以外,其他部位可以通过数学模型推算得到。这些主控部位就是前面介绍的人体主要测量部位。

主控部位的选取数量要视人体体态的特殊程度而定。对于非常普通的人体来说,只需要3~4个控制部位就可以进行裁剪制图了,即使采用一个控制部位尺寸(如胸围或身高)也可以轻松进行裁剪制图。

由于生活中的人体较标准体存在一定的偏离,因此很少采用三个以下的主控部位来进行裁剪制图,一般都采用5~7个甚至更多的主控部位。可以说,个体裁剪最大限度地保持了个体之间的体态差异性。

(二)服装的工业裁剪样板:

服装的工业裁剪是建立在批量测量人体并加以归纳总结得到的系列数据基础上的裁剪方法。该类型的裁剪最大限度地保持了群体体态的共同性与差异性的对立统一。

服装工业化生产通常都是批量生产,从经济角度考虑,厂家自然希望用最少的规格覆盖最多的人体。但是,规格过少意味着抹杀群体的差异性,因而要设置较多数量的规格,制成规格表。值得指出的是:规格表当中的大部分规格都是归纳过的,是针对群体而设的,并不能很理想地适合单个个体,只可以一定程度地符合个体。

在服装企业生产过程中,每个规格的衣片要靠一套标准样板来作为裁剪的依据。这些成系列的标准样板就是工业裁剪样板。

(三)工业化成衣的包容性:

说到包容性,首先要重新认识“合体”的概念。

“合体”这个概念具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可以说,尽管这两个字人们说了上千年,到如今似乎也只能和“得体”、“舒服”、“雅观”、“好看”等字眼相当。

实际上,工业生产的大部分服装其合体只是“基本合体”,所谓基本的意思是说大体上、差不多、不严格。很难想象一件紧箍在身上的服装会给人带来美感,也就是说,几乎所有的非针织类服装与人体之间都存在着间隙,这样的服装才会穿着舒适,并且方便人们的运动。穿着舒适是因为间隙可以为人体创造一个小的体外环境,营造一个小气候,方便运动说的是非针织类面料的伸缩性能有限,只能靠足够的宽松量来满足人体运动造成的体表变形。

从以上意义来说,片面地强调合体显然是不妥的。

服装厂商的商业活动使得合体概念更是增加了扑朔迷离的色彩。许多促销人员都在讲自己经营的服装怎样怎样合体,唯一的根据是大多数人试穿了他的服装都“比较合体”。其实,他在有意无意之中偷换了合体的概念:对消费者宣传时讲的“合体”是貌似严谨的概念,而试穿时人们看到的的“合体”却是非确定性的概念。这种偷梁换柱式使用概念的习惯,不仅仅容易使消费者陷入困惑,同时也容易导致服装厂商本身在技术上不思进取,满足现状。

试想,如果真的是大多数人试穿了他的服装都严格地合体,那只有一种可能的前提——他的服装有无数多个规格。因为人体是有高矮胖瘦的区别的。事实上服装企业不可能对任何一种类型的服装制定无数个规格。所有服装企业在制定服装规格上的出发点几乎没有什么分别,都是“用尽可能少的规格,覆盖尽可能多的人体”。有限的服装规格,预计覆盖的人体越多,对合体要求的标准越低。

经常有这样的情况,两个体形有很大区别的女孩子先后分别试穿同一件衣裙,摊柜的业主都会极力地渲染说:“太合体了,简直就象给你量身定做的一样!”是业主的商人本性使得他在搞欺诈吗?不是,而是服装本身具有一种以往不被人们注意的属性——包容性。

什么是包容性呢?就是某一件服装能够适合的人体体型变化范围大小(包括高矮胖瘦)。换句话说就是:一件服装能够适合多少不同体型的人来穿着。

服装的包容性是因服装种类的不同而异的。例如,一件防寒大衣的包容性一般比较大,可以被对应身高段各种体态和胖瘦的人穿用,甚至连身高也有一定的跨度;而一件曲线旗袍的包容性就比较小,只可以被身高、三围、体态很接近的女子穿用。这就是防寒大衣只设很少几个规格,且每个规格可以大量生产,而曲线旗袍要设许多规格,每个规格却只能少量或单件生产的原因。

服装的包容性主要是由服装的放松量大小决定的,可以近似地认为是与放松量的大小成正比。可见,前面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合体”概念,其实就是指包容。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亲身体验:二年前自己比较瘦削的时候,周围的人都讲自己穿的西服合体,而二年后自己已经明显发福,周围的人仍然称身上的同一件西服合体。有更多的人购买或者定做了服装,一穿就是多年,尽管自己的体形在不断地变化,一直没有感觉不合体。这说明服装还表现在对同一人体在时间上的包容。

建立了服装包容性的概念,就意味着服装可以不用苛刻地追求合体。是不是这样一来,人们就可以随意地设定服装规格了呢?也不是。有另一方面的东西是我们要严格追求的,那就是塑形,即塑造人的形体,这也是对服装型体的追求。本意是通过对服装型体的欣赏,产生对理想化人体的美的想象。这实际上是在弥补大部分人体的或多或少的缺陷。

派特服装样板培训

(服装打板培训)打板三要两不要

派特服装样板培训 https://www.doczj.com/doc/d110802356.html,/patt 2009-04-20 14:28:08 先学会缝制服装

裁缝!裁缝!固名思义,会裁、会缝。不能只会裁不会缝,若是样板有了问题,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所以学制板以前要先学会制作服装,学习制作服装最好学会制作一套有里子、有衬的男式或者女式的西服套装,不可男、女装同时学,因为男装的工艺处理上使服装有着阳刚的健美效果,女装有着柔和秀丽的效果,用裁缝的话说“做出的活男装要硬、女装要软”。在学制衣时尤其要学会裤子的拔档和上衣的推归拔烫,它们的变型对将来制板时对各部位线条的收束与扩展的

处理,会有很大的帮助。

不要陷入数字迷途

我国在二十世纪50年代以前服装裁剪和制板使用的都是加减法,也就是对常用的中间号型、各部位都有个固定的尺寸,在裁衣和制板时各个部位大号加一个数值,小号减一个数值,它的数值是在中式服装裁剪法的基础上经过几代师傅的总结而得出的,它是很科学的。到了50年代之后为了出书和教学,当时的一个业余技术研究小组,借用了日本胸围裁剪法的分数法和加减法的数值,创造出比例分本法。后来出书的人多了,为了区别于别人便出现了三分法、六分法、八分法、十分法、百分法等等,不论哪种方法,都是在凑加减法的数值。80年代之后纺织、艺术院校相继建立了服装专业之后,大学要区别于中级技校,于是便出现了勾股定理裁肩斜,微积分裁袖子等等高等数学的方法,目前国际上出版的服装裁剪书籍越来越少,但是方法越来越简单,比例分配法学起来很复杂实际它只是为了求领口、肩斜和袖窿深和宽这三个部位的数值,这几个数值在几十年中变化是很小的,如求袖窿宽的方法,在早期英国出版的裁剪书籍中即采用了胸宽和背宽各占3/8,袖窿宽占1/4,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目前的袖窿宽还是占l/4,只是胸、背宽略有调整而已,即连样板缩放时的坐标平移,xv数值也是加减法。用简单的方法即可取得的数值,何必要搞复杂化?在你学习开始时,无论老师教的是哪种方法,最后都是回归到加减法上去,所以在学习中不必用数学的方法去找答案,它会使人走人数字迷途,答案应该在人体胸架上面。

要有一套顺手的好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顺手的好工具,是很难制成好样板的。制定服装样板时白屯要有一个平整的工作台,若是使用办公桌,必须将桌上的物品拿走,将整张纸放平整,要有一个50cm的三角板和一根100cm长的有机板的直尺以及弯尺及曲线板和20一30cm的小尺,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标准的胸架以便打完的样板之后在上面比一下是否合体。没有这些工具,只用一根竹尺虽然也能制板,用它制出的样板是较为粗糙的。

不要脱离时代的步伐

电子计算机制板、缩放板、排料、裁剪技术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在国外企业中已开始应用,由于各种因素,我国服装制造业在这方面的普及落后了几十年,目前一些大、中型企业已开始使用它,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以及软件的开发,它会像无纸办公一样,在服装制板领域中普及开来,为了就业,你必需掌握和学会使用它。

要勤奋

服装制板是门手工技艺(使用电子计算机除外),它不是记住各部位的数值与方法就会制板了,它需要有一个熟练的过程,我国有句谚语是“熟能生巧,巧能生妙,妙能生绝”,绝招都是在相当熟练之后产生的,你若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板师,从一开始应该和练习书法一样,反反复复、不厌其烦地绘制样板图,直到胸有成竹,手到样成,制成的样板不但尺寸准确、线条流畅、板面整洁、而且称身合体,到那时你会自然进入服装制板的领域,也就是在服装制板的领域中,从必然王国迈进了自由王国。

派特服装样板培训

(服装打板培训)如何减小服装打板中的误差

派特服装样板培训 https://www.doczj.com/doc/d110802356.html,/patt 2009-04-10 17:44:01 为了保证制图打板乃至推板的精度,满足客户的要求以及工艺的要求,技术人员不得不反反复复检查和修改图线以及样板,其工作量之大,非专业人员所能想象。这是我们都不希望看到的情况。

那么,怎样尽可能在操作的过程中减小制图误差,使得操作结果的误差能够尽可能小,最后免除繁杂细碎的检验工作,同时又能保持制图或样板的较高质量呢?这里就减小框架直线以及续画直线的误差的话题进行讨论。

在服装结构制图过程中,需要很多纵横交错的辅助线,这些辅助线虽然不是最终我们需要的线条,但它们对于完成整个制图工作来说是必须的。这些辅助线就是服装结构的框架,框架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制图和样板的准确性。这些框架一般是直线,直线的最主要特征就是“直”。我们在制板制图的过程中,往往会根据需要,把某些辅助线进行延长,而这个延长直线的操作就大有学问。普通的操作方法是用直尺直接延长,至于延长的部分能否沿着原来的方向就很难把握了。实际上,相当一部分制图或样板出现变形就是框架辅助线出现偏斜以及变向直接导致的。那么,怎样保证我们画出来的框架直线以及续画直线不至于发生大的歪斜呢?

其实诀窍很简单,那就是我们要深谙“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道理。不论是直接画直线还是续画直线,都涉及到把握制图基准线的问题,如果画线的时候不考虑基准线,所画出或续画出的直线势必发生歪斜。一般来说,画第一条直线的时候,基准线就是样板纸或制图纸的边缘,由于纸的横边与纵边一般是比较标准的垂直关系,因此是比较可靠的原始基准线。无论是画与纸边平行的直线还是画与纸边垂直的直线,都要注意与纸边的实际位置关系。操作人员一般使用的制图用尺都是比较规范的度量衡工具,直尺与三角板都能很好地完成平行线和垂直线的绘制操作,但遗憾的是,很多操作的人员依旧把握不住平行与垂直,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原因在于误差。这大概是由于他们对误差的形成原理不太了解的缘故。我们知道,两点决定一条直线,画直线的时候只需要找到两个关键点,而这两个关键点并不在所要画的直线上,而是在基准参考线上。误差的大小与关键点的距离有关系。我们只需要记住:在基准参考线上的两个关键点之间的距离越大,最后以此为依据画出的直线方向误差越小。记住了这个常识,我们在今后的制图和打板过程中就很容易减小辅助性直线的方向性误差了。在画平行或垂直于纸边的直线时,我们要且只要找到两个关键点,在制图尺所允许的长度内,让这两个关键点的距离尽可能长就可以有效地减小误差了。

值得指出的是,在制图的过程中,我们不是一直拿纸的边缘作为基准线的。在图面内部画的很多直线都是以附近的直线作为基准的。我们的原则是在这些基准直线上取尽可能远距离的两个点作为关键点。另外,我们要尽可能避免选取土较短的直线段作为基准线。如果有可能,最好还是以原始的基准线——纸的边缘来作为基准线,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小制图直线的累计误差。

续画直线的道理也是一样的。续画一段直线,这个操作的基准线就是这条直线本身。那么我们在这条直线上选取的两个关键点就要尽可能长才可以。如果用

一把直尺来续画这条直线,我们就要让这把直尺的相当长的部分与这条直线重合,这样续画出来的直线才尽可能理想地维持原来直线的方向。许多操作人员忽视了这个细节,结果把直线画成了“折线”,这是我们必须要注意的。

服装样板推放是服装技术人员经常要做的工作,保证推放的精确度是对这项工作的基本要求。目前我们经常采用的推板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点放码方法、摞推方法、拖板推放法、总图推放法和相似形推放法等等。

点放码方法一般是在专门的放码纸上逐档绘画结构线,最后形成一个推档总图。由于在操作的时候可以先推出最大号或最小号,然后中间采取等分的办法找到其它各档,等分意味着误差有减小的趋势,因此说这种推板方法可以很好地减小误差。

在进行摞推的操作时,各档样板是呈规律性排布的。这些规律性排布的各档之间安排档差的时候,最好是计算好最大一档和最小一档之间的档差数据,先控制好这两档之间的距离关系。其它各个档只需要按等分的原则进行排布就可以了。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小误差。

拖板推放法一般认为是相对简易快捷的方法。但从减小误差的角度来看。该方法是不足取的。原因是该方法一般只适于逐档推放,而且在推放的过程中由于母板很容易发生歪斜,这就必然造成比较大的累计误差和偏离误差。从这个意义来说,拖板推放法并不是什么情况下都适用的。一般来说,结构相对简单(以直线为主)的款式以及档数比较少的情况才可以采用拖板推放法。

总图推放法基本原理是先画出最小号的样板和最大号的样板,然后把各个关键对应点连成直线段进行距离等分,得到其他各档的样板。由于这种操作需要两套母板,一般很少被人们采用。但如果单纯地考虑推放的精度,总图推放还是可取的。

相似形推板法的原理是依据精确的档比进行样板的标准放大和缩小,操作相对简单快捷,从理论上说是绝对不改变样板的形状。但因为该推板方法需要专门的工具,所以也不太可能在短时间内普及。不过,从严格的意义来说,该推板方法的精度是最高的。

减小推板过程中曲线的误差

在服装推板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曲线。随着这些样板的推放,这些曲线的长度在发生着变化,但曲度本身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这就是我们在进行推板处理曲线部位的要诀。这些曲线除了设计师设计的成本之外,绝大多数是依据人体进行设置的,这就提示我们在推板的时候把握住人体的基本特征,该处凸的部分要保持外凸属性,该内凹的部分要保持内凹属性。这种定性的问题把握住了,画出来的图线看起来就不会有什么不舒服了。还有在描绘各档对应曲线的时候,曲线的始发段一般要保持平行,这是推板操作在曲线部位尤其要注意的细节。在点放码推析过程中,很多部位的对应曲线之间的间距很不容易把握,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采用一个更为巧妙的方法来解决,那就是从坐标原点引射线贯穿这段对应曲线,然后把对应交点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就可以了。

在手工描绘样板的过程中,许多操作者习惯使用曲线尺来进行描绘。其实这也是造成曲线部位误差的根源之一。要知道曲线部位是逐档放大的,而曲线尺是不能逐档放大的。这样,很多部位的曲线只能近似描绘,这势必造成较大的误差。这里笔者推荐大家使用直尺画曲线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推板在曲线部位的误差,不失为一种好的制图技能。但这种技能需要花一定的时间进行基本功训练。目前,我们派特服装学校的学员进行的直尺画曲线训练,就是经

过充分论证之后采取的有效的教学措施。

利用服装CAD作为基本制图工具

最好的减小操作误差的方法还是采用服装CAD为基本工具的方法。在手工操作中,有时推板过程即是打板过程。同一款式如需五个号尺寸,就要打五个号的板,反复计算且易出错;或者在基础板上推出五个号,要逐点依次放缩,繁复又易产生误差。可见,人工推板不仅工作量大、周期长,而且其技术含量也较大。再者,服装产品属多工序作业,所以样板经过推板后,其造型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这就要求推板后的各号型纸样与基本纸样不仅根据规模档差的规定,而且纸样的保形要求也比较高。而在服装CAD中,只要完成了基本号型的制板作业,便可根据号型的多少,准确而迅速地完成推板。服装CAD推板充分发挥了操作者和计算机的优势,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保障了设计精度、降低了操作难度和劳动强度。目前国内外CAD系统很多,技术上较成熟,且近年来有较大的发展,除了相当技术的发展(即与计算机制板系统或排料系统的集成)外,其本身在软件功能上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制图打板和放缩方式不断增加、功能设置逐渐实用、合理,操作也更加简单易学。

派特服装样板培训

小文胸,大学问!

派特服装样板培训 https://www.doczj.com/doc/d110802356.html,/patt 2009-04-07 17:26:12

小小胸罩,曾几何时,已由“小商品”演绎成“服装精品”,但是,一件胸罩究竟是怎样制做成的,却在业外鲜为人知。

1.设计

设计是制做的灵魂。胸罩因其着装后需紧抱身体、又要做到动作时不变态、不脱落、运动后透气好。设计时要综合考虑人体美学、人体力学、人体功学的各种知识,以及各种原辅材料的纱向、弹力、功能的互相吻合,集艺术性与功能性于一身。一般情况下,胸罩分欧码和亚洲码两类版型,每类备分六型,每型约分十个号码。使任何体型与胸型的女士在这60个型和号中都能买到最适合自己的一款。在确定型号之后,设计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创造表面效果的美丽灵感与温馨气质。

2.组料

胸罩的组料相当繁杂。一般情况下,一件胸罩需主面料、花边(蕾丝)、网眼和有光拉架布、无纺布、全棉针织或细布、肩带、松紧带、钢丝、背钩、调整环、斜条(绸带、捆条)、装饰花、缝线等十三种以上的材料。根据设计师的创意,首先测算出每种材料的单件用量,再考虑每种纺织或无纺布的功能、弹力、纱向之间的配合程度。虽然目前国内的原辅料贸易公司如雨后春笋,但符合高品质的生产厂为数不多。因此,组料渠道涉及国内、外许多国家和地区。例如,有时为一件设计新品组件,要选用英国贝宁公司的主面料;法国诺阳花边公司的蕾丝;巴西的弹力拉架;日本清水公司或东洋纺的缝线;上海浩晟公司的松紧带、肩带;大连的钢丝;广东的背钩、斜条等等。因大部分材料供应商都有最低起订量,组料在试销时尤为困难。定量过低,就要提高价格,增加成本。因此,组料

人员不仅要懂工艺,懂各种材料的性能,还要懂财务成本。否则,就会造成浪费,公司亏本。如果提高价格,消费者将增加支出负担。

3.工艺与生产

胸罩的生产是群体性集合作业方式。需许多人同时工作才能完成。首先由工艺技术部制定出工艺流程。标准型胸罩的制做时间是每件600秒以上。随款式的简易或繁杂有所增减。市场上流行的柔珠、水袋等功能性胸罩工艺比较复杂,有的每件需2000秒以上。在每件600秒的胸罩工艺中,分为20一30道工序,使用十几种针迹功能的特型缝制机器。每人操作一道工序,由20人至30人组成一条流水生产线。由罩杯芯(无纺布)的合成、上罩面、合缝蕾丝、两罩杯与中心连结、缝制左右护翼(俗称大片、左右、伸片等)、上胸围松紧带缝制、下胸围松紧带缝制、钉缝肩带、包背钩绊、钉装饰花朵、缝制商标、吊牌、结合处打结等等。每道工序都有严格的针迹规范:缝制用线指标、操作手势、工时秒数等工艺指标。从首序到尾序,所有缝制工人,要做到动作均衡,工时协调,速度相等。在制做的同时,还要做好品质的自检、互检和巡检。这样,才能保证每条流水线每天的额定产量和品质指标的完成。

产品生产过程完成后,要送往经过专业培训的检验室,由专检人员进行全方位品质复验和验针。防止在制做过程中有断针微粒潜入产品中,伤害到消费者。经检验室验收合格包装入库的生产成品,在出厂前还需经出口商品检验员和品质管理部再行开箱抽验,并据此法定产品品质的保证和出厂权。

经过以上程序,一件胸罩才能完成制做旅程,送到流通领域与消费者见面。

派特服装样板培训

(服装样板培训)缝纫技术 | 不同面料的跳针问题处理

派特服装样板培训 https://www.doczj.com/doc/d110802356.html,/patt 2009-03-23 09:31:05 不同面料出现跳针情况,进行处理各有技巧:

一、缝制羽绒面料在缝制特厚处跳针的处理方法

羽绒面料加上真空棉、羽绒缝制而形成O.7-1.1 cm的特厚层,机针与缝线在这种状态下,不易形成良好的线环,而导致跳针。根据这种特厚层的情况,首先解决送料问题,把送布牙换成厚料型送布牙。针板的容针孔应大些,送布凸轮也相应调整,调节标准:牙齿到最高处,机针的针尖应在针板容针孔内:针杆高度也要大幅度的调整,针杆高度应在针杆下死点时,下到针杆刻度第三根线再要下O.1 cm这样,利用加大针杆行程的原理,来完成勾线:机针与勾线时间也有变化,针杆自下死点上升到刻度第一根线时调节角度,角度调节数值和上述一致;加大压脚压力:因特厚料,机针易产生磨擦发热,有可能还会使线环难以形成,必要时需用加注硅油在过线处的办法来解决。

二、缝制砂洗前的真丝绸在缝纫时因两层面料而出现的跳针的处理方法

真丝绸面料在未经砂洗前,面料缝制中很涩又很硬,这样,就导致机针和缝线在缝料中不能产生良好的线环,而形成跳针。检查针杆是否磨损有间隙:检查旋梭尖是否良好和标准,因为旋梭尖是勾线的关键部件,千万不能有毛刺,秃尖等毛病,如发现,应及时用金刚锉或油石金相砂纸修磨达到标准,而后再进行角度调整;检查针杆高度,针杆高度标准为:针杆在下死点时,针杆刻度线应在第二根线上。这样,在针杆上升到第一根线时,调整机针与旋梭尖的角度为最佳。调整角度先应注意:如针杆稍有间隙,就要用左手将针杆向左稍推一点,再进行调整。调节机针与旋梭的角度标准为:针杆从下死点上升到第一刻度线时,旋梭尖应在机针孔上1.1-1.5cm,而旋梭尖与机针侧向间隙为O.02-0.05cm;送布机构也是关键,首先检查一下送布凸轮是否标;佳,因为缝制薄料,牙齿应低些,应适当调节送布凸轮。

三、缝制砂洗后的真丝绸在缝制高低层时跳针

砂洗后的真丝绸面料软,所以机针与缝线经过缝料时线环就难以形成,但对面料与底边搭界高低处,就更加会导致高低处的压脚下方有空隙,不能正常形成线环,从而出现跳针现象。此时,应检查针杆是否有间隙;检查旋梭尖是否有行刺、秃尖:检查针杆高度。因为是高低层,可归属中厚料型。修理时要冷静思考后再着手对针杆高度的高低作适当调整,根据这种类型的情况,将针杆高度确定在针杆到下死点刻度第三线为基准来调节,具体调节方法,就是调整角度应在刻度第三线上升到第一根线时进行各项标准调节:检查一下针板容针孔是否标准:压脚如是使用中速平缝机压脚,应将压脚后方磨去些,形成送布时,压脚与高低层缝料一下顺利下来压着缝料。

四、缝制皮革时送布不良产生跳针

缝制皮革时,面料涩针并导致送料不畅,所以产生跳针。可按上述特厚料的办法去修理,但是解决送料问题上有差异,应用尼龙压脚来处理送料不畅,也可以对皮革缝制物处用抹硅油的方法来处理。

五、缝制牛仔布时,用粗线产生断线、轧线、跳针

牛仔布加粗线缝制,导致线环难以形成,并使粗线无法从旋梭定位钩脱出线环产生断线、轧线、跳针。除了用上述的厚料型方法修理外,对此有不同之处,因主要用粗线,这样,在维修时还要对旋梭定位钩进行加工修磨,使粗线爽快地从定位钩出来。并最好选择磨损不太大的旋梭。

派特服装样板培训

(服装打板培训)服装制图中原型法与比例法的综合运用

派特服装样板培训 https://www.doczj.com/doc/d110802356.html,/patt 2009-03-17 17:10:03

在国际上,大部分先进国家的服装裁剪都是用原型法,但由于,原型在使用上不能直接裁剪,而且胸围放松量与袖笼深分两步确定,与我国传统习惯不符,因此,原型法不能全盘照搬,而且比例裁剪法在我国运用多年,也有不可抛弃的精华,对于一些传统款式,如西裙、西裤、衬衫、西装,套用公式,简单正确,并可以在布料上直接裁剪,方便快捷。因些,只有在传统的比例裁剪基础上,运用原型法的结构方法,才能将两者的优点结合,开拓一种裁剪的新路。下面以女装基本衣片为例。

一、测量部位:

原型裁剪法的测量部位是:常见的日本文化式只需测量胸围、背长、袖长三个尺寸,领围与肩宽的确定不够准确,登丽美式测量的部位则过多,程序复杂,不利于使用。比例裁剪法的测量部位中没有背长,腰节线的确定不够科学。通过比较得出:选择领围、胸围、肩宽、背长、袖长这五个部位测量较为合适。二、尺寸加放:

原型法裁剪的尺寸加放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先考虑人体基本合体松量加放10cm,第二步再根据款式继续加放。比例裁剪法习惯胸围净尺寸,直接裁剪,更为方便。通过比较得出:将胸围净尺寸,加放后得到成品尺寸,再进行制图。具体可参考如下:无吊带上装,胸围加放为 0;紧身衬衣为4.8cm;普通衬衣为8-10cm;宽松衬衣12-20cm;西装8-10cm;大衣为15- 20cm。制图方法:

1、衣片:

(1)、胸围是成品尺寸。

(2)、领口:

领围的框架有两种方法确定,一种用胸围计算,一种用颈围计算,后者适合做立领衬衫和旗袍领,更为科学。因此,选用1/5领围计算。

(3)、肩斜:

肩斜量可以用定量法、公式法或角度法确定,三者的结果相差甚微,而采用定量法可省去计算的麻烦。故采用定量法确定肩斜:普通衬衣前肩斜5cm,后肩斜4.5cm;有垫肩的外衣前肩斜4cm,后肩斜3.5cm。

(4)、肩宽:

根据从人体测量得出的总肩宽,按比例裁剪法的1/2肩宽,计算出前后衣片的肩宽。

(5)、袖笼深:

袖笼深的计算有两种方法:一种计算上平线到胸围线的距离,包括肩斜量;另一种计算肩斜点到胸围线的距离,不包括肩斜量。前一种方便,后一种精确,本文采用后一种。袖笼深随款式不同而变化,夏天单衣为B/6+1;春秋上衣为B/6+3;冬季大衣为B/6+5 。

(6)、胸高点:

在比例裁剪法中,确定胸高点的方法是:以胸围线和胸宽线为依据,确立

相对的位置,但是,由于胸围线和胸宽线随款式而变化,所以这样并不准确。在原型裁剪法中,胸高点由乳高和乳距确定,以人体为本,既科学又准确。乳高是指从侧颈点到胸高点的距离,乳距是指左右胸高点的距离,根据体型的不同,可从下列数据中找出对应的胸高、乳距,然后确定胸高点。

身高为155、160、165、170、175的分别对应乳高为23、24、25、26、27;净胸围为80、84 、88、92的分别对应乳距为17、18、19、20(cm)。(7)、胸省:

胸省的大小通常根据人体确定:一般人的胸省量为2.5cm-3.5cm,取3cm 较为合适。胸省量还可以按款式变化作出调整。胸省量与服装胸部造型的关系为:当胸省量为3cm时,胸部造型立体感较强;当其为2cm时,立体感一般;当其为1cm时,立体感较差;当其为0时,则无立体感。胸省的位置设计在侧缝腋下处,运用省道转移,增加腰省时更加方便。

2、一片袖:

(1) 袖山高的确定有三种方法:AH/4+(2.5-3cm)、前后袖笼深的平均值-(4.5-5cm)和前袖笼深-(3.5-4.5cm),本文采用后者:前袖笼深-(3.5-4.5cm),因为它在使用时较方便。

(2) 袖肥由袖山斜线确定:前袖山斜线=前AH,后袖山斜线=后AH,按图示画出袖山弧线。由于弧线长于直线的原理,此袖山已经包含了1cm的吃势,若要增加吃势,则可以在前后袖山斜线上直接平均加放。

3、两片袖:

(1) 以胸围线为袖山底线,袖山高=衣片袖笼弧/3+1。

(2) A点到袖山底线的距离=袖山高的1/4。

(3) 从A点作水平线,与前袖笼弧线相交于F点;在袖山高的1/3处,作水平线与后袖笼弧线相交于J点。

(4) 线段AB=弧线FG+1,线段BC=弧线HJ,直线段ED=弧线EJ。

(5)从胸围线向上0.8-2cm作水平线,与袖笼弧线相交,可以调节前袖偏量"○"。

(6) 衣片腰线即为袖肘线。

这样画出的袖山弧线比衣片袖笼刚好有2.5-3cm的吃势。

上述基本外形确定以后,既可以直接裁剪,成为一件式样简单的外衣,也可以运用省道转移、分割变化,随心所欲地进行款式设计。在教学中相应作以下处理:

(1)、将服装结构制图的教学分成四大类型:裤装、裙装、男上装、女上装。

(2)、在裤装与裙装的教学中,先用比例裁剪法,分别讲述普通西裤、西裙的结构制图,再用西裤和西裙作为原型,讲述裤装和裙装的款式结构变化,包括长度变化、腰线变化与外形变化等。

(3)、在女上装的教学中,先用上面介绍的方法讲述基本衣片的结构,再以此基本衣片为原型,分类讲述省道转移和分割线、外形、领子、袖子等变化。

(4)、在男上装的教学中,先用比例裁剪法讲述男衬衫与男西装,再以男衬衫为原型讲述男上装四开身的款式结构变化,以男西装为原型讲述男上装三开身的变化。

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既掌握传统西裤、西裙、男衬衫、男西装、女上装基

本衣片的比例裁剪法,在款式不变时能直接裁剪,款式变化时又能以此为原型进行相应结构改变。实践证明,比例法与原型法的有机结合,在教学上能够使课堂内容紧凑丰富,用基本款式为原型讲述结构变化时,相同部位的不同变化清晰明了,学生易学易用,有较强的实用性,值得推广。

派特服装样板培训

(服装打板培训)服装样板的十种打法

派特服装样板培训 https://www.doczj.com/doc/d110802356.html,/patt 2009-06-12 10:02:28

服装制造业使用的服装制板方法,大体可划分为加减、比例分配、立体、原型、胸度,短寸、基础样板、D式、框架、试穿、电脑等十多种方法。下面分别地简述其由来、现状与发展。

第一加减法:加减法在二十世纪50年代以前大多数裁缝都在使用它,加减法是受中式服装裁剪方法的影响而形成的。加减法是对各种服装的中心号型的各部位都有个固定的尺寸,然后胸围加一寸或减一寸时,各各部位再加、减一个数值。这种方法目前在另活加工门市部好多人都在使用它。这种方法大都是师傅代徒弟教出来的,简单、快速、易学。它对以后的比例分配法起着很大的影响。

第二比例分配法:比例分配法是目前我国服装制造业制板与裁剪时,使用最多的一种方法,它是在二十世纪50年代初期形成的,50年代以前老百姓穿的都是中式服装,西装和军装制板和裁剪时使用的大都是加减法,50年代以后老百姓脱下了长袍、短褂大都换上了制服为了推广和普及裁剪的技艺,和出版资料,老一辈的服装技术人员便凑在一起,研究服装裁剪时各部位的比例关系,当时参加的人大都是男装师傅,有的师傅当时使用的是日本的胸度法,大家感到很适用,但是它是以人体的实际胸围为基数的,这和我国服装业使用的加减法以成衣胸围为基数的习惯又不相吻合,最后便参考了日本的胸度法,并以加减法的成衣实际胸围为基数而创造了我国的服装裁剪方法,大家都称它为“服装裁剪法”,1982年本书著者在4期〈现代服装>?杂志上撰写的“浅谈五种裁剪法”时称它为“比例分配法”这个称叫以后便传流开来。五十多年来出版的服装裁剪、制板书籍、刊物以及教学时使用这种方法的占多数,?开始时为了区分于胸度法,采用的是半胸围的1/3称它为三分法,后来出书的人多了,为了自己与别人不同,而出现了六分法、八分法、百分法和十分法等等,不论那种方法都需在后面复加一个数值,所以有人称它为凑数法。由于十分法好计算,如100cm的1/10是10cm,2/10是20cm,所以使用十分法的人逐渐多了起来。

第三立体法:立体法大都称它为立体裁剪,它是欧州和美州多数人裁剪女装时使用的方法之一,多数人认为这项技艺是改革开放后,日本教师来华讲课而传入的。其实不然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天津、北京和哈尔滨好多女装师付都在使用它,当时上海把这项技艺称作为在衣架上捞花样,如果有位师付用立体法裁了一件衣服,若问他怎么裁的,上海人说是在架子上捞出来的。哈尔滨人说是在架子上剪出来的,北京和天津人则说是在架子上绷出来的,当时缝制的服装都是来料加工,而且材料也昂贵,有时先把牛皮纸用手揉软,先试绷一次,

以免失误。立裁必需有衣架,当时的衣架上海是竹子捆绑成人体,外面糊纸,北方使用的架子和现在的差不多,不过里边不是玻璃钢,而是用废纸在模型上一层层糊上的,外边糊的大多是花纸。由于50年代之后,妇女穿丝绸悬垂式的礼服很少了,只有特需服装店为外国使馆夫人裁制一些,但数量很少,所以这种技艺逐渐地失传了。北京80年代初期评定职称时有些师付曾显示过这一技艺,很受得人们欣赏。他们当时说立体裁衣并不难,要熟练地掌握好提波、吊浪、抬环、抽花,四项基本技艺,什麽款式都能裁了。我国第一次请外教讲立体裁剪课是80年代初期由原中央工艺美院服装系请了一位日本女教师,由此以后全国各地的服装院校逐渐地也都请外教讲这一课程,大多为日本教师,也有少数欧、美教师。加之回国的留学生,经过了20多年的请进来、送出去、再培养,目前这一技艺,在我国服装业中以很普及,各服装院校也都设立了这一课程。.

第四胸度短寸法:胸度和短寸法是日本裁缝、裁制男子西装时常用的方法,它是日本裁缝在明治维新之后由欧州学习回来的,所以他们把它称作为“洋裁”而把本民族的和服称作为“和裁”胸度法和我过的比例分配法近似,但是它是以人体的实际胸围为基数来分配各部位的尺寸的,(所以有人使用胸度法编了一本书,叫作号型裁剪法)。100多年前欧州有长寸法和短寸法之分,由于使用长寸法制板太复杂,所以逐渐被淘汰了。短寸法也称为实寸法或肩寸法它是在人体的胸部以上部位测量多个部位,然后按照这些尺寸来制板的。胸度和短寸两种方法由二十世纪30年代开始随着日本裁缝到我国开店、办厂,以及书籍等进行着传播,但是进展缓慢,在我国目前有些人,还在使用它,但范围不广。

第五原型法:原型法是日本裁缝和妇女量体裁衣时裁制女装时使用最多的方法,他们是由欧州取来的,但是有了很大的发展,流派也很多,一种是量体时在人体上用软布绷剪出一个原型,以这个原型来裁制各式服装,另一种是用胸度法或短寸法裁制一件原型,以这件原型来裁制各式服装,后者被人们称为学院派,学院派有文化式和登丽美式等,文化式使用的是胸度法,而登丽美使用的是实寸法。由于日本的文化服装学院来华讲学的教师较多,他的教材我国也出版多部,所以我国使用的大都为文化式。原型法由二十世纪30年代由日本裁缝在东北即向我国传播,80年代之后我们每年都聘请日本教师来华讲课,但是传播的速度不快,主要是日本的原型是以人体的实际胸围为基数,来分配各部比例关系的,由于传统的行业技术习惯不同,所以传播的较为缓慢。近年来随着院、校毕业生、参加制板工作的人员在增多,使用原型制板法的人逐渐地多了起来。

第六基础样板法:基础样板法也称为中国原型法,它是在二十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运用的,当时服装厂的技术室承制内、外销样衣的任务特别重,?由其是童装、有时一个月就需几百个品种,有些技师则采取制定两、三件基础样板,用这些样板来变化所有的样衣样板,速度和准确性比用比例分配法要快速的多了,当时人们把这一方法叫作改头换面。80年代初期本书著者把这种方法加以总结,把比例分配法和原型法相互结合,而创造了基础样板法。由于样板是以成衣的胸围为基数,符合我国服装制板的传统习惯,,由于简便、快速、准确,所以逐渐地被人们所采用。; r/ m9 \9 t: e. q/ f0 x

第七D式法:D式法是上海戴永甫先生创造的一种裁剪方法,他是改变了比例分配法的传统,以袖窿为基础来求各部位的数值,使得袖窿与袖子大小洽好同

步,很适宜量体裁衣使用,这种方法大多流行于我国南方江、浙一些省份。

第八试穿法:试穿法也有人称它为套穿法是70年代由日本国兴起的,当时东京、大坂等城市的房租、地价是寸土千金,工厂大都迁到远离城市的地方,而门店必需还在闹市区,两地如何联系,于是便按照标准与自己商社的惯例,制定成全号型样板,并缝制成样衣,把样衣和原料都进行编号。顾客选好原料之后,便进行试穿样衣,并把需修改的部位记录下来,如用28号原料使用175/96A型样板,后背加长2cm,袖子加长2cm,其他部位不变,把这一定单用电传到工厂,缝制成衣之后,再将成衣送往门店,当时采用这一方法的多为男子西装。80年代初期北京红都时装公司到日本参观,把这一方法带回在门店使用,以后逐渐展开,由其是集体的职业服装,目前大都采取这一方法。1

第九电子计算机制板:电子计算机制板和放缩样板与排料,早在二十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休斯公司和日商岩井公司通过纺织品进出口总公司,便向我国发放有关电子计算机制板和缩放样板以及排料、裁剪的有关商业技术资料。当时计算机在服装业还是个高不可攀的神密的电子机械,所以没有引起人们注意。到了70年代后期,外商在各种展销会上大力进行宣传,一些大的工厂便开始引进,以后航天部和一些院校等部门也开始制作自己的软件,当前一些大的企业都开始使用电子计算机制板,使用的单位逐渐地在增多。

十种制板方法归钠起来只有两种,也就是立体和平面,那麽那种方法最好哪??我们应该说,平面是来自于立体,但是各有所长、各有所取、互相借用、常期共存。若是裁制丝绸性软料,帔挂、悬垂、篷松式的夜礼服、舞台服,用立体法是最好不过的了。一般小的量体裁衣门市部,使用加减法不但简单、而且快速、很是方便。制定男式上衣、大衣、裤子样板时,使用比例分配法是很快速和准确的。使用原型法制定女子样衣的样板时还是很方便的。基础样板法在变化女装的省道和花样时是较为简便和快捷。集体的职业服装使用试穿法不但快速而且准确。短寸和胸度法是男子西装裁剪的原始方法,如同我国戏剧中的昆曲一样,是服装制板技艺中的阳春白雪,高档次的男装量体裁衣时少数人会使用它。电子计算机制板,是服装制板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软件的开发和制图机的小型化,价格下降之后,它会向目前的写文章和办公一样,在服装制板领域中普遍的应用它。十种方法是相互借用的,有时用比例分配法制定一件女装样板,为了转换一个省道而拓出前身肩的一部分,这不是借助于原型了吗!是不是合体,需要在架子上别一下,这又进入了立体。用立体法裁制一件原型,拿下之后进行调整样板时又需换上另一种方法,所以说它们是相互借用的。所以说使用任何一种裁剪法,都不能说这种方法是最好的,他会影响你技艺的提高,应该是扩展眼界,多面了解取其精化,补己所短、相互借用,形成你自己的一套方法,才能使你在服装制板的领域中,从必然王国而走向自由王国

(服装CAD打板培训)ET服装CAD软件中智能笔的用法

派特服装样板培训 https://www.doczj.com/doc/d110802356.html,/patt 2009-06-13 12:35:01

ET软件的智能笔的用法,如果大家有学习盘的话,可以练练,感受自由打版的流畅.

布易智能笔使用方法

作图类(先鼠标点选)

1 任意直线(左键单击一下,拉出一条直线,再单击左键,右键结束)

2 矩形(输入长度和高度,左键点一下,拉出一个矩形,再点左键确定;画任意矩形时,按Shift 不放,左键点一下,拉出矩形,再点一下左键确定)

3 画曲线(左键单击三下以上,右键结束)

4 丁字尺(左键单击,拉出一条任意直线,按一下Ctrl键就可以切换到丁字尺状态,再按一下Ctrl就会切换到任意直线状态)

5 左省道(输入长度和宽度,左键拖动要修改的点,右键结束)

修改曲线类(先右键点选)

1 调整曲线(右键点选曲线,左键拖动要修改的点,右键结束)

2 点追加(如果在调整曲线时发现曲线点不够时,可以按住Ctrl键,在需要加点的位置单击左键)

3 点删除(如果在调整曲线时发现曲线点太多时,可以按住Shift键,在需要删除点的位置单击左键)

4 两端固定修曲线(右键点选要修改的曲线,输入指定长度,左键点住要调整的曲线点拖动)

5 点群修正(按住Ctrl键,右键点选要调整的曲线,左键点住某个点拖动)

6 直线变曲线(右键点选直线,中间自动加入一个曲线点)

7 定义曲线点数(右键点选曲线,输入指定的点数,右键确定,指定的点数包含两个端点)

8 多功能修改(Shift+右键点选,可以调整线长度、属性文字、任意文字、刀口、缝边、线型等)

修改类(先框选)

1 线长调整(框选调整端,在长度或调整量中输入数值,右键确定)

2 单边修正(框选调整端,左键点选修正后的新位置的直线,右键确定)

3 双边修正(框选要修正的线,点选两条休整后的位置线,右键结束)

4 连接角(框选需要构成角的两条线端,右键结束)

5 删除(框选要删除的要素,按Delete键删除或按住Ctrl+右键删除)

6 省折线(框选要做省折线的四条要素,右键指示倒向侧)

7 转省(框选需要转省的一部分线,左键依次点选闭合前、闭合后、新省线、右键结束)

8 平行线(框选参照要素,按住Shift+右键指示平行方向,如果在长度输入数值,可做指定平行距)

9 要素打断(框选要打断的要素,点选“通过延伸方向将线打断的那条要素”按住Ctrl+右键)

10 端移动(框选移动端,在框选未送开左键时按住Ctrl键,先松开左键再放开Ctrl键,右键点选新端点)

11 要素合并(框选要合并的要素,按“+”号)

派特服装样板培训

(服装打板培训服装样板培训)ET服装CAD打板工具功能介

派特服装样板培训 https://www.doczj.com/doc/d110802356.html,/patt 2009-07-14 15:56:5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