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投入产出核算

投入产出核算

投入产出核算
投入产出核算

第四章投入产出核算

一、思考题

1.投入产出核算对部门分类有什么特殊要求, 它与现实经济管理中的部门分类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2.试比较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完全需求系数及中间消耗系数的定义及其所反映的经济内容。

3.试述投入产出表各象限所反映的内容。

4.什么是部门工艺假定?采用部门工艺假定会出现什么问题?

5.什么是产品工艺假定?采用产品工艺假定会出现什么问题?

6.使用表是由哪几个象限构成的?每个象限各反映什么内容?

7.投入产出表的主要应用领域有哪些?

二、单项选择题.

1.投入产出分析法是经济学家()于1936年提出来的

A、列昂惕夫

B、科普兰

C、瓦尔拉

D、斯通

2.我国第一张表全国规模的价值型投入产出表于()开始编制的。.

A、1973

B、1983

C、1981

D、1988

3.就全国来说,下列命题不正确的是()

A、总投入等于总产出

B、中间投入等于中间产出

C、总产出即全部物品的产出

D、最终使用在价值上于最终产品相等

4.描述货物和服务从它们的最初生产者到它们的使用者过程的账户是()。.

A、货物和服务账户

B、生产账户

C、收入形成账户

D、收入使用账户

5.投入产出核算中采用产品部门分类,是因为()。.

A、产品部门分类比较简单

B、按产业部门分类的投入产出表无意义

C、产品部门更能够揭示产品部门之间的生产技术联系

D、产业部门分类只适合于行政管理

6.在投入产出表的第一象限中,每一个数据都有双重的经济意义,即一方面表示投入,另一方面表示产出,这正符合复式记帐的原理。这种说法是()。

A、完全正确的

B、完全错误的

C、可能不正确的

D、毫无道理的

7.编制投入产出表最合适的估价形式是()。

A、生产价格

B、购买价格

C、基本价格

D、现行价格

8.投入产出核算和收入分配核算账户之间有联系,表现在()。

A、部门分类是相同的

B、研究的目的是相同的

C、投入产出表的第三象限和收入初次分配账户的项目设置和核算总量是接近的

D、投入产出表的第二象限和收入二次分配账户的项目设置和核算总量是接近的

9.指出正确的命题().

A、供给和使用表采用了不同的格式

B、供给和使用表也是一种投入产出表

C、供给和使用表的行表示产业,列表示产品

D、在列中,产品是按照《主产品分类》的规定进行分类的。

10.在基本统计和对称型投入产出表之间有个纽带,即()。

A、供给表

B、使用表

C、供给和使用表

D、生产账户

三、多项选择题

1.投入产出分析可用于下列领域()。

A、生产分析

B、价格和成本分析

C、投资和资本分析

D、需求结构和出口率分析

E、灵敏度分析

2.出来用于分析目的外,投入产出表和投入产出概念还可以满足各种统计上的需要,即()。 A、作为基础数据编制的框架 B、作为指数的权数和指数编制的框架 C、作为对质量和完整性进行评估的框架 D、作为建立价格和物量测算之间相互联系的框架 E、作为一致性检验的框架

3.对称型投入产出表具有相同的维数,包括()。

A、产品×产品表

B、产品×部门表

C、部门×部门表

D、企业×部门表

E、产品×企业表

4.投入产出表第一象限().

A、是中间使用象限

B、是最终使用象限

C、其行表示的是产品

D、其列表示的是同质活动

E、其行于列表示的都是产品

5.在投入产出中,当转移产品和相关的投入时,使用的数学方法是两种技术假定,即()。

A、产业技术假定

B、产品技术假定

C、生产技术假定

D、产出技术假定

E、无差别假定

6.在1993年的SNA中,所论及的投入产出表实际上有两种形式,即()。

A、对称型投入产出表

B、供给和使用表

C、投入矩阵

D、产出矩阵

E、商业和运输费用矩阵

7.SNA中的使用表由四个象限构成,即()。

A、第一象限中是中间使用象限

B、第二象限中是中间使用象限

C、第二象限中是最终使用象限

D、第三象限中是增加值构成象限

E、第四象限是最终使用象限

8.对于一个产业×产品格式的投入产出表而言()。

A、行代表产业(部门)

B、行代表产品

C、行数大于列数

D、列数大于行数

E、行数和列数相等

9.为了得到有较好分析性能的投入产出表,下列做法是合适的()。

A、按基本价格进行估价

B、按购买者价格进行估价

C、将购买者价格分解为基本价格、税金、补贴、商业和运输费用等

D、将进口产品的使用和国内产品的使用分开

E、对列和行进行相同的分类

10.投入产出表中的主要平衡关系有( )。

A 、总投入等于总产出

B 、中间投入列总计等于中间产品行总计

C 、第二象限总计等于第三象限总计

D 、每种产品(部门)行总计等于相应的列总计

E 、中间只用加增加值等于总产出

四、计算题

1.已知直接消耗系数矩阵A 和完全消耗系数矩阵B

0.150.170.200.100.200.050.250.13a A ????=??????,0.2650.2990.3160.3180.2620.3520.3800.269B b ??

??=??

????

,求矩阵中的a 和b 。

2.根据下表计算和分析

(1)直接消耗系数及其含义 (2)完全消耗系数及其含义

(3)完全需求系数(逆矩阵系数)及其含义 (4)分析表中几种主要平衡关系

(5)假设甲产品最终需求增加10亿元,其他产品最终需求不变,问这种变动对各种产品的总产出及三种产品总产出有何影响?

3.设国民经济由A 、B 、C 三个部门组成,下面是这三个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表,根据表中资料,计算并完成下面投入产出表的编制。

4.假设国民经济分为A、B、C三个部门,下面是根据某年投入产出表计算的直接消耗矩阵表和完全消耗系数矩阵

如果计划期内,A、B、C三个部门需分别生产社会最终产品200单位、300单位和100单位,试求:

(1)各部门应生产的总产品数量

(2)各部门相互提供和相互消耗的中间产品数量

(3)各部门应创造的增加值数量。

5.根据上题提供的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试求:

(1)假定计划年度某一新建大型企业投产,预计生产新产品D 80单位,如果该产品对A、B、C三种产品的直接消耗系数分别为0.2、0.4和0.5,求A、B、C三个

部门在计划期内应增加多少总产品的生产。

(2)如果基年A、B、C三部门的劳动报酬率分别为0.3、0.25和0.2,假定计划期内A、B、C三部门的劳动报酬率分别提高10%、20%和15%,求在其它条件不

变的情况下,三个部门产品价格的增长幅度。

6.设国民经济有农业、工业和其它三个企业部门。已知某年度的生产情况如下:

(1)农业企业部门生产的总产品为200单位,其中农业产品170单位,工业产品20单位,其它产品10单位。生产中消耗本部门产品15单位,工业产品35单位,其它产品15单位。

(2)工业企业部门生产的总产品为400单位,其中农业产品30单位,工业产品350单位,其它产品20单位。生产中消耗本部门产品185单位,农业产品25单位,其它产品30单位。

(3)其它企业部门生产的总产品为160单位,其中农业产品10单位,工业产品10单位,

其它产品140单位。生产中消耗本部门产品16单位,农业产品8单位,工业产品40单位。

要求:(a)根据给定的资料,编制SNA式投入产出UV表,并计算部门消耗系数,生产构成系数和市场份额系数。

(b)根据产品工艺假定和部门工艺假定推算出“产品×产品表”。

投入产出表的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投入产出表的主要系数 投入产出系数是进行投入产出分析的重要工具。投入产出系数包括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感应度系数、影响力系数和各种诱发系数。由于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是最基本的投入产出系数,这里只介绍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1、直接消耗系数 直接消耗系数,也称为投入系数,记为a ij(i,j=1,2,…,n),它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第j产品(或产业)部门的单位总产出所直接消耗的第i产品部门货物或服务的价值量,将各产品(或产业)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用表的形式表现就是直接消耗系数表或直接消耗系数矩阵,通常用字母A表示。 直接消耗系数的计算方法为:用第j产品(或产业)部门的总投入X j去除该产品部门(或产业)生产经营中所直接消耗的第i产品部门的货物或服务的价值量x ij,用公式表示为: a ij=x ij/X j (i,j=1,2,…,n) 直接消耗系数体现了列昂惕夫模型中生产结构的基本特征,是计算完全消耗系数的基础。它充分揭示了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即部门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关系的强弱,并为构造投入产出模型提供了重要的经济参数。

从直接消耗系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可以看出,直接消耗系数的取值范围在0≦a ij <1之间,a ij 越大,说明第j 部门对第i 部门的直接依赖性越强;a ij 越小,说明第j 部门对第i 部门的直接依赖性越弱;a ij =0则说明第j 部门对第i 部门没有直接的依赖关系。 2、完全消耗系数 完全消耗系数是指第j 产品部门每提供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第i 产品部门货物或服务的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之和。将各产品部门的完全消耗系数用表的形式表现出来,就是完全消耗系数表或完全消耗系数矩阵,通常用字母B表示。 完全消耗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 111111++++=∑∑∑∑∑∑======kj sk ts n t n s n k it kj sk n s n k is kj n k ik ij ij a a a a a a a a a a b (i,j=1,2,…,n) 式中的第一项ij a 表示第j 产品部门对第i 产品部门的直接消耗量;式中的第二项kj n k ik a a ∑=1表示第j 产品部门对第i 产品部门的第一轮间接消耗量;式中的第三项kj sk n s n k is a a a ∑∑==11 为第二轮间接消耗量;式中的第四项kj sk ts n t n s n k it a a a a ∑∑∑===111为第三轮间接消耗量;依此类推,第n+1项为第n 轮间接消耗量。按照公式所示,将直接消耗量和各轮间接消耗量相加就是完全消耗系

【财务管理】投入产出核算

第4章投入产出核算 §4.1产业关联与投入产出表 一、投入产出法及其产生和发展 (一)产业关联性与投入产出核算 生产过程从产出看,各部门相互提供产品; 生产过程从投入看,各部门相互消耗产品。 由此形成部门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它受客观条件制约,具有一定的数量界限和规律,需要制订和运用专门的投入产出方法来加以研究。 投入产出核算:以适当的国民经济产品部门分类为基础,通过专门的平衡表和消耗系数描述各部门之间错综复杂的投入产出数量关系,并利用数学方法建立经济模型,进行相应的经济分析和预测。——“投入产出法”、“产业关联分析法”或“部门联系平衡法” (二)投入产出法的产生和发展 法国重农学者魁奈:“经济表”; 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两大部类比例关系; 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模型”,多部门间的比例关系; 1920年代,前苏中央统计局:社会产品棋盘式平衡表; 1930年代,瓦西里?列昂节夫:投入产出表和经济数学模型; 二战后,投入产出法广泛应用于经济管理实践,形成现代经济分析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 SNA和MPS:投入产出核算均构成其重要部分。 中国:1974~1976年试编投入产出表,1982年正式编制;新国民核算制度规定:每隔五年(逢二或七的年份)采用全面调查方法编表,其间通过局部修订编制“延长表”。 二、投入产出法的部门分类

(一)产品部门及其特征 基本特征: 1.产出的同质性:一个部门只能生产同一种类的产品。 如果一个部门除了主要产品之外,还生产其他次要产品,就必须把后者的产出划归到将其作为主要产品来生产的相应部门。例如:林场生产林木、木材和木制家具。 2.投入的同质性:一个部门只能以相同或相似的投入结构和生产工艺生产同一种类的产品。 如果在生产同类产品的过程中使用了两种不同的投入结构或生产工艺,也应该把有关生产活动分别划归到不同产品部门。例如:火力发电和水力发电。 (二)产品部门与产业部门的关系 产品部门与产业部门的相似之处:都是从生产的角度进行的部门分类,都要适当考虑各部门在投入和产出两方面的同质性,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分析目的和分析要求。 不同之处:产业部门并非完全满足同质性要求的“纯部门”;只有产品部门才是真正的纯部门。 国民核算需要将产品部门、产业部门和机构部门等分类有机结合,分别应用于不同研究领域。 (三)产品部门划分的方式 产品部门分类也可参照“产业部门”分类标准中有关部门的名称来确定产品部门,并根据分析需要和核算条件来确定产品部门划分的粗细程度。 但仍应注意到,“产品部门”与“产业部门”是两种既相似、又不同的部门分类方法。 注意 ①对于投入结构和生产工艺的区分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例如,电力生产部门:水

投入产出分析题附答案

单选: 1.抽入产出分析是由经济学家( B )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一种经济数量 分析方法。 A.瓦尔拉斯 B.列昂惕夫 C.萨缪尔森 D.索洛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投入是指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各种消耗及其来源 B产出是指经济活动的成果及其使用去向 C投入产出表按照计量单位的不同分为价值型和实物型 D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式:中间产品+中间投入=总产品 3 .下面哪个不是投入产出的基本假定( D ) A同质性假定 B比例性假定 C相加性假定 D消耗系数绝对稳定性假定4. 投入产出按资料范围可分为宏观模型和微观模型两大类,下列不属于宏观模 型的是( C ) A国家模型 B地区模型 C 企业模型 D部门模型 5. 下列不属于经济要素的是( A ) A企业 B原料 C价格 D劳动力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马克思把国民生产划分为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量大部类的再生产理论B费兰索。魁奈提出“全部均衡理论”,把各部门的投入和产出联系起来考察C物质生产部门指那些能创造物质产品以及直接实现产品价值的部门。 D投入产出模型是指用数学形式体现投入产出表所反映的经济内容的线性代数方程组 7.利用投入产出表,可以精确地计算出整个社会产品中,两大部类各自的总量及其价值构成。其具体计算过程分为四个步骤:(B ) (a)计算第二部类产品的价值构成 (b)计算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的总量 (c)计算各部门的部门消耗系数.劳动报酬系数和社会纯收入系数 (d)计算第一部类产品的价值构成 它们的正确排序为: A.abcd B.bcad C.cbad D.abdc 8.下列哪个选项不是投入产出模型在宏观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D ) A.分析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的比例关系 B.分析两大部类的比例关系 C.分析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 D.分析国民经济大型项目建设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 9.投入产出模型在制定国民经济计划中的作用为:( B ) (a)为从社会最终产品出制定国民经济计划,提供了一种科学方法 (b)能够成为加强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重要工具 A.(a) B.(a)(b) C.(b) D.一个都不是 n n n 10.∑(vj+mj)/∑∑Xij是分析:( A ) j=1 i=1 j=1 A. 国民收入与物资消耗的比例 B. 社会总产品与社会化成本的比例

国民经济统计学第3章中间消耗与投入产出核算

第三章中间消耗与投入产出核算 学习目标 1.理解中间消耗与投入产出核算的基本原理; 2.掌握直接消耗、间接消耗和完全消耗的计算方法; 3.了解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 4.掌握投入产出表的应用分析方法。 投入产出核算是国民经济生产总量核算的延伸和发展,它侧重于中间产品的核算,能提供更为丰富、详细的信息,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实物流量核算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方法。本章主要阐述中间消耗与投入产出核算的基本原理,直接消耗、间接消耗和完全消耗系数的计算方法、投入产出表的编制原理和基本方法及其应用分析。 第一节中间消耗与投入产出核算的基本原理 一、中间消耗和投入产出的含义 中间消耗反映各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在我国以前沿用的物质生产的MPS体系中,只计算物质生产,中间消耗只限于物质消耗。但现在所采用的SNA体系,不仅包括物质生产还包括了服务生产,从而中间消耗也得到了拓展,既包括了物质消耗,又包括了生产中的各种劳务消耗。 所谓中间消耗由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构成,其中不包括固定资产。这些货物和服务在生产过程中不是被完全用掉了就是被改变了形式。有些物质投入在生产过程中其物质形式被改变并形成产出之后又会重新出现在新的生产过程中,如:铁矿石在生产中被炼成钢铁之后,又会进入新的生产过程,比如汽车制造。 投入分初始投入,即增加值投入,和中间投入,即中间消耗。因此,投入具体指生产中投入的各种原材料、燃料、劳务,以及固定资产。产出指的是生产活动中所生产的产品——货物和服务。 投入产出核算就是应用投入产出方法编制投入产出表,建立投入产出模型来分析国民经济中各部门之间经济和技术关系的宏观数量方法。它是美国经济学家W.列昂惕夫在1931年开始提出的,1936年,他撰写了《美国经济制度中投入产出数量关系》一文,由此创立了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并因此获得了1973年的第五届诺贝尔经济学奖。整个投入产出核算包括投入产出调查、编制投入产出表、建立投入产出模型和投入产出的分析应用。其中,投入产出调查是基础,它是编制投入产出表的重要资料来源;编制科学的投入产出表是关键,它决定了能否正确揭示国民经济各部门间相互依存的内在经济技术联系;建立投入产出模型为投入产出分析提供了有效的数理工具,通过投入产出分析可以为宏观经济调控和决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在微观上的投入产出分析也可以为企业的管理和预算提供重要依据。 部门分类是编制投入产出表,建立投入产出模型首先要遇到的问题。以前经济体制中的各种部门都是以企业为基本单元进行划分的,部门是企业的组合。但因为企业一般不止从事单一的生产活动,生产的产品不是单一的,既生产能归属到此部门的产品,又生产能归属到另一个部门的产品,显然这样的分类不能够分析出社会生产中各类产品和生产的消耗比例结构和技术关系。投入产出核算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投入产出表分析部门之间的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要求分类能够满足分析过程中的消耗结构和技术分析的需要。因此,一般不按行政管

国家统计局核算司编印的投入产出分析方法

四、投入产出分析应用方法1 (一)投入产出表的特点和分析框架 投入产出表是一张全面反映一个经济体中各生产部门或产品的投入与产出关系的平衡表。下面以最常用的价值型投入产出表为例,说明投入产出表的结构和特点。投入产出表由三个象限构成。第I 象限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主要反映国民经济中各部门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技术经济联系;第II 象限,又称最终使用象限,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成果的使用去向;第III 象限,又称增加值象限,主要反映国民经济中各部门增加值分配或最初投入的构成情况。若把上述三个象限综合起来考察,可以清楚地看出,投入产出表事实上是由两张大表构成,即把第I 、II 象限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横表,反映各部门的产品分配和使用去向;把第I 、III 象限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纵表,反映各部门在生产中的投入和来源,也反映生产过程的价值形成。 投入产出表有以下几个基本的重要平衡关系,这些平衡关系是投入产出分析的基础。从横向看: X Y AX =+ Y A I X 1)(--= 其中,X 为产出列向量,Y 为最终使用列向量,I 为单位矩阵,A 为直接消耗系数矩阵。上述公式说明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之和等于总产出。需要指出的是,直接消耗系数矩阵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也是投入产出分析的基础。影响它的主要因素有生产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部门结构变化等。 从纵向看: X M T V D FX =++++ 其中,F 为A 矩阵的列和作成的对角矩阵,D 为固定资产折旧列向量,V 为劳动者报酬列向量,T 为生产税净额列向量,M 为营业盈余列向量。上述公式的实质是中间投入与最初投入之和等于总投入。若定义N=D+V+T+M ,则上式可变为 N F I X 1)(--= 1 引自国家统计局核算司编《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产业经济学投入产出表分析

产业结构与产业关联 -------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分析摘要本文利用某地区投入产出表计来分析该地区的产业关联效应,计算并运用影响力系数、感应系数、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等指标来描述来分析该地区产业关联和产业结构,在此基础上得出各产业关系及各产业的优势劣势。 关键词:产业关联,产业结构,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感应系数 引言:地区经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存在着既广泛又密切的技术经济联系,因而某一个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的任何变化,都将通过产业关联关系对其他产业部门产生一定的波及作用。利用投入产出的分析方法,可以定量地分析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直接和间接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技术经济联系。 产业关联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直接和间接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经济联系。它是国民经济中一个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关联度是对关联关系的量化,指一个产业投入产出关系的变动对其它产业投入产出水平的波及程度和影响程度。 一产业关联的分析基本工具

投入产出表和投入产出模型是产业关联分析的基本工具,包括实物型和价值型两种类型,使用最广泛地是价值型分析工具。如下两张表: 本文基于的投入产出表为附表1

表行向表示该产业的分配或者是去向,即产出部门的产品或者是服务提供给投入部门的作为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的量。列向表示产品的价值组成,即在投入过程中消耗的产出部门的产品或者服务的量。 在投入产出表中,总投入等于总产出。中间投入等于中间使用,从而最初投入部分等于最终需求部分, 按照上述分类,投入产出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纵横交错,构成相互联系投入产出的相关理论的三个部分:中间需求部分、最终需求部分和增加值部分。中间需求部分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部分,它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几个经济系统在生产过程中各个部门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横向的数据表示某一产业向包括本部门在内的所有部门提供其产出的中间产品的状况,纵向的数据表示某一部门在生产中所有部门购进中间产品的状况。最终需求部分反映了各个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的流向;增加值部分反映了各个部门增加值的数额及其构成。价值型投入产出表涉及以下三个方面的平衡 水平方向:中间需求+最终需求=总产出 即 i X Y i ij X =+∑ 垂直方向:中间投入+最初投入=总投入 即 j j ij X Y X =+∑ 1、直接消耗系数:其经济意义是某部门j 生产单位产品对i 部门的直接消耗。其计算方法是根据投入产出表中各产业部门所消耗的各种投入要素分量除以其总产品,计算公式为:

第四章 投入产出核算练习题

第四章投入产出核算 一、简答题 1.试述投入产出表中四个象限各自所包含的内容。 2. 在投入产出表中,如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三种计算方法?投入产出表的优势体现在哪里? 3.直接消耗系数与完全消耗系数的经济含义是什么?二者有何区别? 二、单项选择题 1.投入产出表中,第三产业行与第一产业列交叉项的数值,从横向上看表示( ),从列向上看表示( )。 A. 第三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第一产业部门的产品数量 B. 第三产业部门的产品提供给第一产业部门作为生产消耗使用的数量 C. 第一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第三产业部门的产品数量 D. 第一产业部门的产品提供给第三产业部门作为生产消耗使用的数量 2.一家企业主要生产钢铁,同时从事小规模的煤炭开采和炼焦,则在编制投入产出表时该企业创造的总产出应该计入( )。 A. 钢铁业 B. 炼焦业 C. 煤炭开采业 D. 分别计入以上三个产业部门 3.在一个三产业投入产出表中,直接消耗系数a21的数值为0.2864,则它所代表的含义是( )。 A. 第一产业生产1 单位总产出对第二产业的消耗量 B. 第二产业生产1 单位总产出对第一产业的消耗量 C. 第一产业产品分配给第二产业使用部分所占的比例 D. 第二产业产品分配给第一产业使用部分所占的比例 4.投入产出表的第一象限()。 A.反映最终产品的实物构成和最终使用B.反映各部门之间的物质技术联系 C.反映各产品部门增加值的形成过程和构成情况 D.反映最终产值通过分配再分配形成的最终使用情况 5.下列系数中,哪一个可能是直接消耗系数的取值()。 A.-2.31 B.2.31 C.1.01 D.0.89 三、多项选择题 1.投入产出表的基本平衡关系有( )。 A. 中间投入+最初投入=总投入 B. 中间使用+最终使用-进口=总产出 C. 中间使用+最终使用= 总产出 D. 总投入=总产出+进口 E. 总投入=总产出 2. 在居民最终使用部分,被称为虚拟消费支出的是( )。 A. 所在单位提供的实物报酬 B. 实物转移 C. 自有住房服务 D. 金融保险服务 E. 自产自用的货物

投入产出核算

?行、列各部门的关系如下: ①总供给=总产出+进口 =中间使用合计+最终使用合计=总需求 ②总产出=中间使用合计+最终使用合计-进口=中间投入合计+增加值合计=总投入 ③中间投入合计=中间使用合计 ④增加值合计=最终使用合计-进口 ?①和②成立的条件是每行或每列;③和④成立的条件是全部产业部门的合计或者说是总量平衡关系。 一般来说,分析用投入产出表不仅包括基本流量表,同时也包括直接消耗系数矩阵表和列昂惕夫逆矩阵。 ①基本流量表 基本流量表是以价值的形态记录各部门之间货物和服务交易的情况. ②直接消耗系数和列昂惕夫逆矩阵 直接消耗系数表和列昂惕夫逆矩阵,都是由基本流量表派生出来的,也是重要的经济参数,在投入产出分析应用中具有重要作用。

列昂惕夫逆矩阵的经济含义增加某一部 门单位最终需求 时,需要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提供的生产额是多少?反映的是对各部门直接和间接的诱发效果.之所以称为列昂惕夫逆矩阵,他是投入产出法的创始人.列和反映对整个国民经济生产诱发额的合计. 假设对A部门增加一个单位的最终需求,为了满足这一最终需求,A部门必须增加一个单位的生产,要进行这一个单位的生产活动,就需要增加0.1A部门和0.2B部门原材料的投入(这就是第一次的生产波及效果),之后,为了增加0.1A部门和0.2B部门的生产,又引起对投入原材料的需求(第二次波及),这样的波及效果会不断地继续下去,直至第N次的波及效果为零。 直接增加的生产额A部门:1 第一次生产波及:对A部门:1*0.1=0. 1;对B 部门:1*0.2=0. 2. 第二次生产波及:对A部门:0. 1*0.1=0.01, 0.2*0.3=0.06;对B 部门:0.1*0.2=0.02,0.2*0.5=0.1 第三次生产波及:对A部门:0.01*0.1=0.001,0.02*0.3=0.006,0.06*0.1=0.006, 0.1*0.3=0.03 对A部门的合计=1+0.1+(0.01+0.06)+(0.001+0.006+0.006+0.03)+‥=1.282 直接和间接生产额诱发为154(=120*1.282),对 B 部门的直接和间接生产额诱发为62(=120*0.513);同样B 部门的最终使用为190,对A部门的直接和间接生产额诱发为146 (=190*0.769),对B 部门的直接和间接生产额诱发为438(=190*2.308). 对A部门的生产额诱发合计154+146=300 对B部门的生产额诱发合计62+438=500 二.基本的数学知识(代数知识) (1)矩阵和向量的概念 ?将若干个数据按一定的顺序排列成长方形 就是矩阵。当矩阵的行和列的数目一致时称其为方阵。当矩阵行数或列数为1时,前者称为行向量,后者称为列向量。另外,构成矩阵的每个数字称为元素,一般用符号表示i行j列的元素。 ?单位矩阵,对角线(从左上到右下)的元素均为1,非对角线上的元素均为零的方阵称为单位矩阵,通常用符号I表示。 ?逆矩阵,假设有一个n*n方阵A,无论是在它的后面还是在它的前面乘上与它阶数相同的方阵B,它们的乘积之和都是单位矩阵时,称方阵B为A 的逆矩阵,记作 (1)主要经济参数 ①影响力系数 -反映国民经济某一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

第4章投入产出核算

第4章投入产出核算 §4.1 产业关联与投入产出表 一、投入产出法及其产生和进展 (一)产业关联性与投入产出核算 生产过程从产出看,各部门相互提供产品; 生产过程从投入看,各部门相互消耗产品。 由此形成部门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它受客观条件制约,具有一定的数量界限和规律,需要制订和运用专门的投入产出方法来加以研究。 投入产出核算:以适当的国民经济产品部门分类为基础,通过专门的平稳表和消耗系数描述各部门之间错综复杂的投入产出数量关系,并利用数学方法建立经济模型,进行相应的经济分析和推测。——“投入产出法”、“产业关联分析法”或“部门联系平稳法” (二)投入产出法的产生和进展 法国重农学者魁奈:“经济表”; 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两大部类比例关系; 瓦尔拉斯:“一样均衡理论模型”,多部门间的比例关系; 1920年代,前苏中央统计局:社会产品棋盘式平稳表; 1930年代,瓦西里?列昂节夫:投入产出表和经济数学模型; 二战后,投入产出法广泛应用于经济治理实践,形成现代经济分析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 SNA和MPS:投入产出核算均构成其重要部分。 中国:1974~1976年试编投入产出表,1982年正式编制;新国民核算制度规定:每隔五年(逢二或七的年份)采纳全面调查方法编表,其间通过局部修订编制“延长表”。 二、投入产出法的部门分类 (一)产品部门及其特点 差不多特点: 1.产出的同质性:一个部门只能生产同一种类的产品。 假如一个部门除了要紧产品之外,还生产其他次要产品,就必须把后者的产出划归到将其作为要紧产品来生产的相应部门。例如:林场生产林木、木材和木制家具。 2.投入的同质性:一个部门只能以相同或相似的投入结构和生产工艺生产同一种类的产品。 假如在生产同类产品的过程中使用了两种不同的投入结构或生产工艺,也应该把有关生产活动分别划归到不同产品部门。例如:火力发电和水力发电。 (二)产品部门与产业部门的关系 产品部门与产业部门的相似之处:差不多上从生产的角度进行的部门分类,都要适当考虑各部门在投入和产出两方面的同质性,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分析目的和分析要求。 不同之处:产业部门并非完全满足同质性要求的“纯部门”;只有产品部门才是真正的纯部门。 国民核算需要将产品部门、产业部门和机构部门等分类有机结合,分别应用于不同研究领域。 (三)产品部门划分的方式 产品部门分类也可参照“产业部门”分类标准中有关部门的名称来确定产品部门,并依照分析需要和核算条件来确定产品部门划分的粗细程度。 但仍应注意到,“产品部门”与“产业部门”是两种既相似、又不同的部门分类方法。 注意

投入产出核算考核办法及流程

SYXS 投入产出核算考核 办法及流程 编号:Q/SY6042-SD- 020915 版本号:1 修改码:0 页数:2 一、考核办法 1、原材料经过检验合格后入库,由采购员填写入库单,内容包括:材料批号、材料名称、生产厂家、规格型号、入库数量、价格、金额。一式三份,采购员、保管员各一份,随发票送交财务部一份。采购员和保管员同时签字,责任落实采购员,若有一项填写不清楚影响成本核算工作,扣罚采购员50元工资。 2、采购员与保管员及时核对、统计当月估价入库材料,并于月底及时办理退库手续,财务部发现不及时办理退库手续的罚款50元。 3、材料按定额储备,若超过最高或低于最低储备定额,保管员要填写信息返馈给采购员,以便平衡库存,责任落实到保管员,若因没有及时传递信息而影响生产,扣罚保管员50元工资。 4、原材料与外协件出库,领料部门填写《领料单》;由保管员按照《领料单》填写《出库单》,领料人与保管员双方在《出库单》上签字,一式三份,保管员一份、财务部一份、统计员一份,《领料单》与《出库单》需填写原材料(外协件)批号、材料(外协件)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单价、金额、用途,责任由双方承担,若出现问题,影响生产或影响成本核算扣罚每名责任者20元-50元工资。 5、胶片入库由炼胶班班长填写《运行单》,一式三份,统计员一份、胶片库管员一份、班长一份,运行单填写胶片批号、胶号、数量、单价、金额,由班长员与保管员双方签字,确认后由记录工填写半成品胶《入库单》,一式三份,保管员一份、记录工一份、统计员一份。责任由班长、保管员、记录工三方承担,若出现问题影响生产或影响成本核算扣罚每名责任者20元-50元工资。 6、半成品胶片由保管员按照班长填写的《综合记录单》上的数量、胶号出库并填写出库单,出库单上填清批号、单价、品种、数量、操作者。出库单一式三份,保管员一份、班长一份、统计员一份,责任落实到胶片保管员和硫化及挤出班班长,若出现问题影响生产或影响成本核算扣罚每名责任者20元-50元工资。 7、如果出现需要返回胶片的情况,返回的胶片要称重,班长填写《返库单》,一定用红字,标明操作者、胶号、重量返回原因,而且放在指定的存放区域。《返库单》一式两份,保管员一份,统计员一份。

投入产出核算报告

学生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名称GDP核算实验 实验室机房一 所属课程名称国民经济核算原理 实验类型综合型 实验日期2012年4月28日 班级 学号 姓名赵玉超 成绩 实验概述: 【实验目的及要求】 实验目的

1.熟悉对称型投入产出表的表式,掌握对称型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 2.熟悉非对称型投入产出表的表式,掌握非对称型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 3.理解产品部门(“纯”部门)分类,掌握简化对称型投入产出表部门的方法。 【实验原理】 一.对称型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 记:xij 为第j 种产品在生产中消耗的第i 种产品的数量 yi 为第i 种产品的最终产品数量 Xj 为第j 种产品的总产出 d1j 、vj 、mj 分别为生产第j 种产品投入的固定资产折旧、劳动报酬和社会纯收入。 Nj 为第j 种产品的增加值,即Nj = d1j + vj + mj 平衡关系: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总产出 中间投入+增加值=总投入 同一部门:总产出=总投入,Xi =Xj (当 i=j 时) 全社会总产出=全社会总投入,∑Xi =∑Xj i i n j ij X y x =+∑=1 j j n i ij X N x =+∑ =1

全社会最终产品=全社会增加值, ∑yi =∑(d1j + vj + mj) 二.非对称型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 对供给表: 记:sij为第j个部门生产的第i种产品的数量 qi为全社会第i种产品的生产数量 gj为第j个部门生产的各种产品的总量即总产出 平衡关系:一种产品全社会供给总量=∑各部门生产的该产品 一个部门的总产出=∑该部门生产的各种产品总产出 对使用表: 记:uij为第j个部门生产中消耗的第i种产品的数量 yi为第i种产品的最终产品数量 qi为全社会第i种产品的使用总量 zj为第j部门的增加值 gj为第j个部门生产的各种产品的总量即总产出 平衡关系: 一种产品全社会使用总量=∑各部门用作中间产品的该产品+ 全社会作最终产品的该产品, 一个部门的总产出=∑该部门生产中消耗的中间产品+ 该部门增加值,

2020年(财务知识)第章投入产出核算

(财务知识)第章投入产出核算

第4章投入产出核算 §4.1产业关联和投入产出表 壹、投入产出法及其产生和发展 (壹)产业关联性和投入产出核算 生产过程从产出见,各部门相互提供产品; 生产过程从投入见,各部门相互消耗产品。 由此形成部门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它受客观条件制约,具有壹定的数量界限和规律,需要制订和运用专门的投入产出方法来加以研究。 投入产出核算:以适当的国民经济产品部门分类为基础,通过专门的平衡表和消耗系数描述各部门之间错综复杂的投入产出数量关系,且利用数学方法建立经济模型,进行相应的经济分析和预测。——“投入产出法”、“产业关联分析法”或“部门联系平衡法” (二)投入产出法的产生和发展 法国重农学者魁奈:“经济表”; 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俩大部类比例关系; 瓦尔拉斯:“壹般均衡理论模型”,多部门间的比例关系; 1920年代,前苏中央统计局:社会产品棋盘式平衡表; 1930年代,瓦西里?列昂节夫:投入产出表和经济数学模型; 二战后,投入产出法广泛应用于经济管理实践,形成现代经济分析技术的壹个重要分支。 SNA和MPS:投入产出核算均构成其重要部分。 中国:1974~1976年试编投入产出表,1982年正式编制;新国民核算制度规定:每隔五年(逢二或七的年份)采用全面调查方法编表,其间通过局部修订编制“延长表”。 二、投入产出法的部门分类

(壹)产品部门及其特征 基本特征: 1.产出的同质性:壹个部门只能生产同壹种类的产品。 如果壹个部门除了主要产品之外,仍生产其他次要产品,就必须把后者的产出划归到将其作为主要产品来生产的相应部门。例如:林场生产林木、木材和木制家具。 2.投入的同质性:壹个部门只能以相同或相似的投入结构和生产工艺生产同壹种类的产品。 如果于生产同类产品的过程中使用了俩种不同的投入结构或生产工艺,也应该把有关生产活动分别划归到不同产品部门。例如:火力发电和水力发电。 (二)产品部门和产业部门的关系 产品部门和产业部门的相似之处:均是从生产的角度进行的部门分类,均要适当考虑各部门于投入和产出俩方面的同质性,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分析目的和分析要求。 不同之处:产业部门且非完全满足同质性要求的“纯部门”;只有产品部门才是真正的纯部门。 国民核算需要将产品部门、产业部门和机构部门等分类有机结合,分别应用于不同研究领域。 (三)产品部门划分的方式 产品部门分类也可参照“产业部门”分类标准中有关部门的名称来确定产品部门,且根据分析需要和核算条件来确定产品部门划分的粗细程度。 但仍应注意到,“产品部门”和“产业部门”是俩种既相似、又不同的部门分类方法。 注意 ①对于投入结构和生产工艺的区分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例如,电力生产部门:水

12年投入产出分析系数计算

2012年投入产出表分析 ---投入产出系数上的差异 摘要:产业结构变动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对投入产出关联的剖析,是深刻展示产业结构变动内在机理的重要途径,一般可用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直接分配系数、影响力系数等指标来描述。本文试图利用2012年投入产出表,运用投入产出的经济分析方法,主要计算出我国三个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两个指标,从而分析我国产业结构及各产业间的关联。 关键词:投入产出表;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产业结构分析 投入结构是指投入产出表的纵列的费用结构。它以中间产品的投入形式反映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生产技术上的联系,其联系是用“投入系数”,即“直接消耗系 a)来衡量的。 数”( ij 直接消耗系数体现了列昂惕夫逆矩阵中生产结构的基本特征,它充分揭示了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也为现存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结构比例是否合理提供了判别准则,为这一结构比例的合理调整提供了重要依据。由表1可知,第二产业部门生产得到1元第二产业部门的产品,需要直接消耗本部门0.6134元的产品,第三部门0.1119元的产品。 但由于各产业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除了与相关产业有直接联系外,还存在着一定的间接联系,因此各产业产品在生产中除了有直接消耗外,还有间接消耗,即用 b)表示,该系数不仅反映了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直接的技“完全消耗系数”( ij 术经济联系,还反映了各部门之间间接的技术经济联系,并通过线性关系,将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总产出与最终使用联系在一起,矩阵公式为 1 () =- B I A- 由表2数据可知,第二产业部门每提供1元的最终使用时,需要直接和间接消耗2.9078元的本部门产品,0.4480元的第三部门产品。与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得出的

利用投入产出表和相关数据进行实际的案例计算并给出分析评价

利用投入产出表和相关数据进行实际的案例计算并给出分析评价 一、 投入产出的产业分析模型 1. 投入产出法的应用的应用领域 (1)通过建立投入产出表进行经济分析 由于投入产出分析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纷纷研究投入产出分析,编制和应用投入产出表,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编制了投入产出表,并且开展相应的研究,许多国家的学者发展了里昂惕夫的成果,使投入产出分析研究内容越来越丰富和深入。中国也是国际上投入产出研究和应用比较发达的国家之一。我国每五年编制依次全国性的投入产出表,最近的两次分别为2002和2007年。 (2) 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进行经济预测 经济预测是投入产出分析应用最为广泛的一个方面。当编制了若干年份的投入产出表以后,就可以对它们进行动态分析,掌握各种经济数据的变化规律,从而对整个国民经济或地区、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做出预测,并以此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如,美国曾经利用投入产出分析研究过工资提高10%后,生活费用将上升3.9%,工人所得到的真正益处为6%左右。南斯拉夫曾经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来处理外汇分配问题。 (3)利用投入产出分析研究一些专门的社会问题 利用投入产出分析可以研究污染、能耗平衡等多种社会问题。这些都是投入产出分析的一些新的应用领域。如利用投入产出分析可以确定在生产增长的同时,各部门所产生的污染物的数量,需要处理的各种污染物的数量,以及由于从事消除污染的活动,社会需要付出的代价。 (4)在国际经济中的应用 为了研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我们不得不把研究背景扩大到全球范围。创建国际联系的投入产出表就是一种研究方向,另外,分析环境影响对世界各国相互间的联系问题也很有意义。 经济活动过程中, 各产业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复杂的和密切的技术经济联系, 这种技术经济联系称为产业关联。利用投入产出表,可以分析产业关联有直接关联和间接关联, 直接关联通过中间产品需求系数和中间产品投入系数(赫希曼系数) 进行考察, 间接关联主要通过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即拉斯姆森系数) 进行考察。 2. 产业直接关联模型 直接联系是指两个产业部门之间存在着直接的提供产品, 提供技术的联系。 (1)前向直接关联 前向直接关联由中间产品需求系数考察, 其计算公式为: 1 1,2,...,n ij j i i x w i n q == =∑ (1.1)

解读投入产出表

一、基本结构和主要概念 (一)基本表式和结构 投入产出表,也称部门联系平衡表或产业关联表,它以矩阵形式描述国民经济各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生产活动的投入来源和产出使用去向,揭示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数量关系,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2007年投入产出表由三部分组成,称为第Ⅰ、Ⅱ、Ⅲ象限。基本表式如下:

中国2007年投入产出表 (按当年生产者价格计算) 计量单位:万元

1.第Ⅰ象限 第Ⅰ象限是由名称相同、排列次序相同、数目一致的若干产品部门纵横交叉而成的中间产品矩阵,其主栏为中间投入,宾栏为中间使用。矩阵中的每个数字都具有双重意义:沿行方向看,反映某产品部门生产的货物或服务提供给各产品部门使用的价值量,被称为中间使用;沿列方向看,反映某产品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各产品部门生产的货物或服务的价值量,被称为中间投入。 第Ⅰ象限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它充分揭示了国民经济各产品部门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技术经济联系,反映了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提供劳动对象供生产和消耗的过程。 2.第Ⅱ象限 第Ⅱ象限是第Ⅰ象限在水平方向上的延伸,主栏的部门分组与第Ⅰ象限相同;宾栏由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出口等最终使用项目组成。沿行方向看,反映某产品部门生产的货物或服务用于各种最终使用的价值量;沿列方向看,反映各项最终使用的规模及其构成。 第Ⅰ象限和第Ⅱ象限连接组成的横表,反映国民经济各产品部门生产的货物或服务的使用去向,即各产品部门的中间使用和最终使用数量。 3.第Ⅲ象限 第Ⅲ象限是第Ⅰ象限在垂直方向的延伸,主栏由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等各种增加值项目组成;宾栏的部门分组与第Ⅰ象限相同。第Ⅲ象限反映各产品部门的增加值及其构成情况。 第Ⅰ象限和第Ⅲ象限连接组成的竖表,反映国民经济各产品部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投入来源及产品价值构成,即各产品部门总投入及其所包含的中间投入和增加值的数量。 投入产出表三大部分相互连接,从总量和结构上全面、系统地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从生产到最终使用这一完整的实物运动过程中的相互联系。投入产出表有以下几个基本平衡关系: (1)行平衡关系 中间使用+最终使用-进口+其他=总产出 (2)列平衡关系 中间投入+增加值=总投入 (3)总量平衡关系

《投入产出分析》习题集及解答-陈正伟

《投入产出分析》习题及解答 陈正伟2010-05-26 第一章投入产出法概论 1、投入产出法: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来说,是研究经济体系(国民经济、地区经济、部门经济、公司或企业经济单位)中各个部分之间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数量分析方法。-名词解释、填空 2、国民经济:是指由一系列纵横交错的各种经济活动组成的有机整体。本处研究的投入产出表实际上就是国民经济投入产出表。-名词解释、填空 3、投入: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消耗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固定资产折旧、劳动力和支付的各种费用及利润、税金等项目的总和。-名词解释 4、下列属于投入产出分析中的投入有() A 原材料 B 固定资产折旧 C 贷款利息支出 D 劳动者报酬 E 生产税 5、下列属于投入产出分析中的投入有() A 原材料 B 固定资产折旧 C 国家给予职工的物价补贴 D 劳动者报酬 E 生产税 | 6、下列属于投入产出分析中的投入有() A 获得的捐赠物质 B 国家的奖金 C 国家给予职工的物价补贴 D 劳动者报酬 E 生产补贴 7、产出:是指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的总成果及其分配使用去向。-名词解释 8、某地区总投入为3000亿元,中间投入为2000亿元,则各地区总产出为()亿元。 A 3000 B 2000 C 1000 D 5000 9、在投入产出分析中下列关系成立()。 A 总投入=总产出 B 总产出=中间使用+最终使用 C 总投入=中间投入+最初投入 D 总投入=中间投入+增加值 E 各个部门增加值总和=全社会最终使用总和 10、在投入产出分析中下列关系成立()。 A 总投入=总产出 B 总产出=中间使用 C 总投入=增加值+最初投入 [ D 总投入=中间投入+最终使用 E 各个部门增加值总和=全社会总产出的总和 11、投入产出法的基本内容:编制投入产出表、建立相应的线性代数方程体系,综合分析和确定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分析重要的宏观经济比例关系及产业结构等基本问题。简答 12、投入产出表;是指反映各种产品生产投入来源和使用去向的一种(矩阵)棋盘式表格。名词解释 13、投入产出表是反映各种产品生产的()。 A 投入来源 B 使用去向 C 棋盘式表 D T型结构表 E 上下结构表 14、投入产出模型:是指用数学形式体现投入产出表所反映的经济内容的线性代数方程组。-名词解释、填空 15、投入产出法的基本作用:通过编制投入产出表和模型,能够清晰地揭示国民经济各部门、产业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够反映国民经济中各部门、各产业之间在生产过程中的直接与间接联系;能够反映各部门、各产业生产与分配使用、生产与消耗之间的平衡(均衡)关系。正因为如此,投入产出法又称为部门联系平衡法。-简答 16、投入产出表的两个基本平衡关系式:中间使用+最终使用=总产品;中间消耗+最初投入=总投入。 17、价值性投入产出表的基本平衡关系是()。 A 中间使用+最终产品=总产品(实物) B 中间消耗+最初投入=总投入 ` C 增加值=最终使用 D 总产出=增加值 E 中间投入=中间消耗 18、投入产出法的基本特点如下:-简答 1)它从国民经济是一个有机整体的观点出发,综合研究各个具体部门之间的数量关系(技术经济联系)。整体性是投入产出法最重要的特点。整体性。 2)投入产出表从生产消耗和分配使用两个方面同时反映产品在部门之间的运动过程,也就是同时反映产品的价值形成过程和使用价值的运动过程。-同时反映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形成与运动 3)从方法的角度,它通过各系数,一方面反映在一定技术和生产组织条件下,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技术经济联系;另一方面用以测定和体现社会总产品与中间产品、社会总产品与最终产品之间的数量联系。其中两个最重要的系数是:直耗系数、完耗系数。-系统反映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 4)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技术的结合。-数学与计算技术的有机结合。

投入产出核算

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投入产出核算的基本原理,掌握投入产出表的结构、平衡关系,掌握直接消耗系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完全消耗系数的概念。 考核范围: 1、投入产出核算的基本原理 2、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 考试知识点和要求: 1、投入产出帐户与投入产出表 识记:投入的概念。中间投入。最初投入。中间产出。最终产出。 2、投入产出表的结构 识记:第I象限的含义。第Ⅱ象限的含义。第Ⅲ象限的含义。 3、识记:投入产出表的基本平衡关系式 4、直接消耗系数 识记:直接消耗系数的概念。 理解:制约直接消耗系数的因素。 简单应用:直接消耗系数计算。 5、完全消耗系数 识记:完全消耗系数的概念。 理解:完全消耗系数与完全需求系数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简单应用:完全需求系数的计算。 教学内容: 一、投入产出核算的基本原理 (一)投入产出核算的几个基本概念 1、投入产出核算。又称投入产出分析,是指主要利用投入产出表来反映部门间生产中的技术经济联系和重要比例关系。 2、投入、最初投入、中间投入和总投入。 投入是生产某种产品过程中所必须的生产消费,包括最初投入和中间投入。最初投入是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包括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中间投入是生产过程中消耗的货物和服务,也称为中间消耗。总投入为最初投入与中间投入之和。 3、中间产出(品)、最终产出和总产出。中间产出就是中间产品,它与中间投入相对应,当某种产品被用作中间投入时,它也就是中间产品;最终产出就是最终产品,是用作最终使用的产品,包括消费品、投资品和净出口。总产出是中间产出和最终产出之和。 (二)投入产出核算帐户 1、某种产品的投入产出帐户 帐户的表式结构:左方记录中间投入、最初投入和总投入;右方记录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和总产出。 1、产业部门投入产出帐户。 3、矩阵形式的投入产出表。见教材71页表3-3。如果该投入产出表采用实物计量单位, 它就是一张实物型投入产出表;如果采用货币计量单位,就是价值型投入产出表。 二、投入产出表的结构 投入产出表由四个象限构成。这四个象限的内容各不相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