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毛概选择题有答案

毛概选择题有答案

选择题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一、单项选择题

1、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报告时向全党正式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该报告题目为( B )。

A.《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B.《论新阶段》

C.《改造我们的学习》

D.《反对本本主义》

2、毛泽东同志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科学命题的会议是( C )。

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D.中共六届七中全会

3、第一次全面与系统地提出和阐释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的会议是(C )。

A.中共五大 B.中共六大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4、下面是有关中国共产党某次代表大会的描写:主席台上方“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的横幅和会场后面“同心同德”四个大字交相辉映,会场两侧张贴着“坚持真理”和“修正错误”的标语,四周24面党旗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走过的24个春秋。该会议应是( C)。

A.中共二大 B.中共三大 C.中共七大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5、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 A )。

A.指导思想 B.方针政策 C.旗帜 D.纲领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的三个历史时期①革命、②改造、③建设、④改革,即(B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 D.②③④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 C )。

A.将马克思主义照搬到中国 B.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

C.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D.精通马克思主义

8、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首要问题( B )。

A.经济问题 B.道路问题 C.接班人问题 D.教育问题

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创出了两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下面内容中: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④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其中正确的是

( C )。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1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 A )。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

C.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1、中国共产党能够在新时期开创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时代背景是( A )。

A.对国际形势和时代特性的科学把握

B.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继承

C.对国内外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经验的科学总结

D.对我国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生动实践和最广大人民共同愿望的科学认识

12、20世纪上半叶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这个时代主题是( A )。

A.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

B.反帝反封浪潮汹涌澎湃

C.共产主义运动席卷全球

D.资本主义统治和无产阶级造反势不两立

13、毛泽东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是( A )。

A.马克思列宁主义

B.布尔斯维克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经验主义

14、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物质基础是( B )。

A.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入与传播

B.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

D.20世纪前中期世界和中国的政局

15、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是( B )。

A.实事求是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C.国际形势和时代特性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16、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于( B )。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7、毛泽东思想趋于成熟的时期是( C )。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井冈山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8、解放战争时期和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毛泽东思想( D )。

A.开始萌芽 B.初步形成 C.达到成熟 D.继续发展

19、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有:①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②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③关于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④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⑤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⑥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答案是( C )。

A.①②

B.①②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

20、以下( C )属于毛泽东思想范畴:①“工农武装割据思想”、②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③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④发动“文化大革命”运动。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1、毛泽东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作用主要表现在( B)。

A.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B.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C.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

D.进行了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22、邓小平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是在( B )。

A.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 1982年党的十二大

C. 1987年党的十三大

D. 1992年南方谈话

23、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是( B )。

A.坚持与时俱进 B.坚持党的先进性

C.坚持执政为民 D.坚持廉洁奉公

2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 C)。

A. 先进生产力

B. 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C. 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D. 综合国力

25、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的核心问题是( D )。

A.什么是人民利益、怎样维护人民利益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D.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26、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个明确地提出解决思想路线这个问题的领导人是( A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朱德 D.周恩来

27、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是( A )。

A.实事求是 B.独立自主 C.艰苦奋斗 D.群众路线

28、初步界定了中国共产党人思想路线基本含义的代表作是( A)。

A.《反对本本主义》 B.《改造我们的学习》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 D.《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29、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是( B )。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 B.中国共产党的七大

C.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国共产党的十二大

30、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标志是( A )。

A.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B.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C.2001年7月,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D.2003年7月,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

31、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是( B)。

A.解放与发展我国的先进生产力

B.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

C.确立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

D.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32、党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C )。

A.团结一致向前看

B.独立自主

C.必须尊重群众的利益和愿望

D.实事求是

33、实事求是的基本涵义是( A )。

A.从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中,去研究事物的发展规律

B.找出事物的因果联系 C.发现事物本质与现象的区别

D.找出事物的必然与偶然的关系

34、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是(D )。

A.必须尊重群众的利益和愿望

B.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C.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人

D.一切从实际出发

35、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是( B )。

A.团结一致向前看 B.理论联系实际

C.尊重群众的利益和愿望 D.不断创新与发展

36、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是( D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尊重群众的利益和愿望

C.改革开放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3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是( D )。

A.坚持和发展生产力 B.坚持四基本原则

C.“三个代表”标准 D.实事求是

38、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是( C )。

A.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坚持理论创新 D.坚持执政为民

39、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曾流行过一个口号:“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当时,有的国家领导人认为,中国将很快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党的十三大提出,我国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出现这种认识变化主要是由于( C )。

A.吸取了“大跃进”运动的教训

B.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C.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D.总结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40、2013年1月5日,习近平在新进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党的十八大精神,说一千道一万,归结为一点就是( A )。

A.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D.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道路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中国的社会制度是( C)。

A.奴隶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

C.封建社会 D.新民主主义社会

2、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 A )。

A.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仍然是落后的自给自足的经济体

C.正在发生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D.逐步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

3、近代中国社会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 A)。

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C.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4、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 C )。

A.无产阶级革命 B.旧民主主义革命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社会主义革命

5、下列不属于近代中国革命根本任务的是( A )。

A.建立人民民主专政 B.推翻帝国主义

C.推翻官僚资本主义 D.推翻封建主义

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属于( B )。

A.资产阶级革命 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社会主义革命 D.完全独立的革命

7、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是在( D )。

A.1924年 B.1915年 C.1916年 D.1917年

8、近代中国革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或标志是( B)。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抗日战争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9、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是在(B )。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国民革命 D.土地革命

10、在全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明确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是(B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v C.国民党一大 D.中共四大

11、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思想是( C )。

A. 党的一大

B.党的二大

C. 党的三大

D. 党的七大

12、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是( D )。

A. 党的一大

B.党的二大

C. 党的三大

D. 党的四大

13、毛泽东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是在( C )。

A. 党的上海会议

B. 党的广州会议

C. 党的八七会议

D. 党的遵义会议

14、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是在(B )。

A.1919年前后 B.1926年前后 C.1936年前后 D.1946年前后

15、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达到成熟是在(D )。

A.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土地革命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16、毛泽东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与总路线的基本内容的著作是( D )。

A.《新民主主义论》 B.《〈共产党人〉发刊词》

C.《中国革命与中国人民》 D.《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17.毛泽东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内容的代表著作是( C )。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新阶段》

C.《在晋绥干部会议上地讲话》 D.《矛盾论》

18、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 A )。

A.无产阶级的领导 B.人民大众的参与

C.反帝 D.反封建

19、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完整提出是在( A )。

A、抗日战争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

C、土地革命时期

D、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0、中国人民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是( A )。

A.帝国主义 B.国民党反动派 C.封建主义 D.资本主义

21、在近代中国社会里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社会基础是( D )。

A.殖民制度 B.殖民主义 C.奴隶制度 D.封建地主阶级

22、新民主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是( B )。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23、不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对象的是( C )。

A.帝国主义 B.封建主义 C.民族资产阶级 D.官僚资产阶级

2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目标是( D )。

A.建立资产阶级专政 B.建立社会主义的共和国

C.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D.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25、中国革命最基本的问题是( B )。

A.军队问题 B.农民问题 C.统一战线问题 D.党的领导权问题

2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 B )。

A.无产阶级革命 B.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C.实质上是农民革命 D.社会主义革命

27、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体是( D )。

A.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B.无产阶级领导

C.工农联盟 D.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8、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 B )。

A. 又联合又斗争

B. 保护民族工商业”

C.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D. 没收官僚资本

29、中国共产党在成立初期,首先把工作的重心放在( A )。

A.城市 B.农村 C.国共合作 D.农民运动

30、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开始于( A )。

A.秋收起义 B.南昌起义 C.广州起义 D.百色起义

31、“毛泽东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革命实际结合起来,领导党和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毛泽东找到“正确道路”是在( D )。

A.大革命时期 B.红军长征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

32、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是( C)。

A.武装斗争 B.统一战线

C.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D.无产阶级专政

33、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回答了( B )。

A.人民军队的宗旨

B.“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

C.根据地建设是红色政权的战略依托

D.党的工作中心是由“乡村向城市的转移”

34、毛泽东认为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原因和条件是( D )。

A.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

B.全国革命形势汹涌澎湃.

C.有较好的群众基础

D.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

35、“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是( A )。

A.开展土地革命 B.坚持武装斗争

C.进行政权建设 D.建立农村根据地

36、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基本内容是( D )。

A.武装斗争 B.建设农村革命根据地

C.政权建设 D.土地革命

37、毛泽东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思想包括三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是( C )。

A.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 B.土地革命、群众路线、根据地建设

C.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D.游击战争、红色政权、党的领导

38、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表现在( B )。

A.主张“农村中心论” B.主张“城市中心论”

C.主张“二次革命论” D.主张“一次革命论”

39、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 A )。

A.武装斗争 B.党的建设 C.统一战线 D.非武装斗争

40、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政权问题上的基本主张是( D )。

A.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 B.建立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

C.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D.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41、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所反对的主要错误倾向是( B )。

A.宗派主义 B.经验主义 C.教条主义 D.冒险主义

42、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是( A )。

A.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B.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C.统一战线、土地革命、武装斗争

D.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43、革命统一战线的最根本的问题是( A )。

A.领导权问题 B.工农武装问题

C.政策策略问题 D.革命目标问题

44、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基础和依靠是( B)。

A.工人和小资产阶级的联盟 B.工人和农民的联盟

C.工人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D.工人和大资产阶级的联盟

45、毛泽东强调在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中放在首位的是( A )。

A.党的思想建设 B.党的作风建设

C.党的组织建设 D.党的制度建设

46、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论述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他指出:“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这两个革命阶段能够有机连接的原因是( D)。

A.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B.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提供了经验

C.民主革命包含了社会主义因素 D.中国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提出把中国“稳步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思想是在( B )。

A.中共七大 B.七届二中全会 C.七届三中全会 D.中共八大

2、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社会的性质是( A )。

A.新民主主义社会

B.社会主义社会

C.共产主义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3、国民经济恢复是在( C )。

A.1949-1950年 B.194-1951年 C.1949-1952年 D.1949-1953年

4、土地改革完成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D )。

A.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D.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

5、1953年到1956年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B )。

A.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对派残余的矛盾

B.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6、下列几种经济成分,不存在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有( D )。

A.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B.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

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D.地主土地私有制经济

7、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B )。

A.私营经济 B.国营经济 C.合作社经济 D.公私合营经济

8、下列几种阶级中不存在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有( D )。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官僚资产阶级

9、新民主主义社会是( B )。

A.固定不变的社会 B.过渡性的社会

C.独立的社会形态 D.从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社会

10、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所指的过渡时期是( C )。

A.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国民经济恢复

B.从国民经济恢复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1.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D )。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12、毛泽东正式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是在( C )。

A.1951年 B.1952年 C.1953年 D.1954年

13、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B )。

A.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B.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

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14、过渡时期总路线中的“一化”是指( A )。

A.工业化 B.现代化 C.城市化 D.集体化

15、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是(A )。

A.社会主义工业化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D.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16、在如何引导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上,毛泽东认为严重的问题是如何( C )。A.推翻封建主义剥削的问题 B.处理富农的土地问题

C.教育农民的问题 D.处理中农的土地问题

17、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是(D )。

A.先机械化,后合作化 B.先合作化,后机械化

C.依靠贫农,团结中农 D.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18、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过渡形式是(D )。

A、初级社、互助组、高级社

B、高级社、初级社、互助组

C、互助组、高级社、初级社

D、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19、我国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性质是( C )。

A.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B.完全社会主义性质

C.半社会主义性质

D.新民主主义性质

20、我国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建立的互助组的性质是( A )。

A.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B. 完全社会主义性质

C.半社会主义性质

D. 新民主主义性质

21、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是( B )。

A.农业互助组 B.农业初级社 C.农业高级社 D.人民公社

22、我国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建立的高级社的性质是(B )。

A.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B.完全社会主义性质

C.半社会主义性质

D.新民主主义性质

23、手工业供销小组的性质是(D )。

A.新民主主义性质

B.完全社会主义性质

C.半社会主义性质

D.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24、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 B )过渡形式。

A.和平赎买

B.国家资本主义

C.暴力革命

D.集体没收

25、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和平赎买”的对象是(C )。

A.个体农业 B.个体手工业

C.资本主义工商业 D.公私合营企业

26、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是(B )。

A、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B、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C、合作化的最初表现形式

D、合作化的最高表现形式

27、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二步骤是( C )。

A. 国家在私营工业中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

B. 对工农业产品实行统购包销,经销代销

C. 实行个别企业公私合营

D. 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28、我国之所以能顺利地开展对资本主义的和平赎买,其中重要的原因是( A )。A.国家对粮食和工业原料的统购统销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农民私有土地制的建立 D.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29、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时,党和政府把与资本家矛盾作为( B )。

A.敌我矛盾 B.人民内部矛盾 C.对抗性矛盾 D.综合性矛盾

30、我国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对资本家实行(C )。

A.利用、限制、改造的方针 B.斗争、限制、改造的方针

C.团结、教育、改造的方针 D.团结、教育、利用的方针

31、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 C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初级农业合作社的建立

C.高级农业合作社的建立 D.人民公社的建立

32、1956年三大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 B )。

A.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 B.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C.第二个五年计划的胜利完成 D.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开始

3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是(C )。

A. 1949年9月

B. 1950年4月

C. 1954年9月

D. 1956年9月

34、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及颁布施行(C )。

A.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B.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结束

C.标志着为我国各族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提供了条件和保证

D.标志着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正式提出

35、20世纪中叶中国划时代的历史巨变是指( D )。

A.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 B.土地改革任务的完成

C.工业革命的完成 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36、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腾讯网发起了“大国脚印·网友票选60年最具影响力的历史事件”评

选活动。其中,1953年当选的历史事件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实施。网友选此事件的主要原因是“一五”计划( C ):①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起步、②有力地配合了“三大改造”的进行、③“一五”计划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起步、④激发了人们的生产劳动热情。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37、1954年,同仁堂实行公私合营后,工人们干劲十足。他们的感受是:“以前再怎么样也是给东家干

活儿,公私合营后,我们就是给自己干活儿了。”这是因为公私合营( A )。

A.变私有制为公有制 B.排除资本家的管理

C.提高了生产效率 D.变资本家所有为工人所有

38、1953年毛泽东批示“中国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一种特殊的

资本主义经济”。对“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采取的改造方式是( C )。

A.强行没收,建立国营企业 B.建立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C.公私合营 D.发展公有制领导下的私营经济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一、单项选择题

1、毛泽东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观点

的文稿是( A )。

A.《论十大关系》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D.《革命的转变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2、中国共产党开始在实践中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标志是( B)。

A.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B.中共“八大”的召开

C.在全国范围进行土地改革 D.进行三大改造

3、中共八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因为( A ),①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②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③提出尽快使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任务;④提出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4、中共“八大”为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八大”作出正确决策的基础是( A )。

A.对国内主要矛盾的分析 B.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很高

C.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 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订

5、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同点是 ( C )。

A.都肯定了实事求是是马克思思想路线

B.都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C.都把发展生产作为党和国家的重点

D.都结束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

6、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提出了知识分子( B )。

A.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B.绝大多数已经是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

C.绝大多数已经是领导阶级的知识分子 D.绝大多数已经是党的同路人

7、20世纪50年代,陈云提出了( C )。

A.“两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B.“三个主体,两个补充”的思想

C.“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D.“两个主体,两个补充”的思想

8、在党的八大会议上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构想的是(B )。

A.刘少奇 B.陈云 C.毛泽东 D.邓小平

9、20世纪50年代,邓小平提出了( D )。

A.关于发展工业企业,改善和加强员工管理,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等观点

B.关于整顿工业企业,改善和加强员工管理,实行职工民主自治等观点

C.关于整顿工业企业,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实行职工民主自治等观点

D.关于整顿工业企业,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等观点

10、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 )。

A.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经济发展同人口众多、资金短缺、资源贫乏的矛盾

D.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1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B )。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促进效率与体现社会公平之间的矛盾

D.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12、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规范的表述:“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

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B )。

A.1987年党的十三大《政治报告》

B.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1992年党的十四大《政治报告》

D.1986年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13、实现(C )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必要要求,也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要条件。

A.合作化 B.机械化 C.工业化 D.集体化

14、“一五”计划的完成,奠定了我国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这主要是指 ( C )。

A.加强西部地区交通建设

B.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C.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D.实现了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15、据《剑桥中国史》记载: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

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每年分别约为3.8%和18.7%。这反映出“一五计划”(C )。

A.建立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B.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C.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D.经济工作中存在严重冒进倾向

16、1956年全国高考的作文试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下列事件不可能发生在这个幸福年代里

的是 ( A )。

A.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D.一五计划即将完成

17、1958年,中央政治局北戴河会议通过决议:1958年钢产量要达到1070万吨,为此,

开展了大跃进运动,主要造成了( C )。

A.自然资源的严重破坏

B.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

C.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D.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18、1958年10月,山东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民进入新乐园,吃穿喝用不要钱,......人民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这一现象产生的影响是 ( D )。

A. 提高了生产力

B.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C.出现了农村城镇化趋势

D.破坏了农村生产力

19、20世纪60年代山东,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帐,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晃晃。为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措施是( D )。

A.人民公社

B.大跃进

C.农业合作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1958年,中共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主要教训是 ( D )。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经济建设的速度一定要快速发展

C.社会主义阶段要实行按劳分配

D.经济指导方针要符合经济规律

21、余华的小说《活着》中有一段描写20世纪50年代末的事情:有个小孩拿着父亲的铁皮箱交街道干

部炼钢。这段描写反映的历史现象应该是在( C )。

A.土地改革运动中

B.三大改造中

C.大跃进运动中

D.人民公社运动中

22、2011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代表们围绕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话题展开热烈讨论。有代

表强调,我们一定要吸取历史的教训,警惕新农村建设刮起“大拆大建风”。其中“历史的教训”主要

指下列哪一事件( C )。

A.新中国的成立 B.三大改造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23、以下史实违背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这一客观规律的是(C )。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B.全国领土基本解放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大跃进运动

24、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出现了严重的“左”的错误,其主要标志是(C ):①高指标;②瞎指挥;

③打倒一切,全面内战;④浮夸风;⑤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⑥“共产”风。

A.①②③④⑥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⑥ D.①②③④⑤

25、“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在下列哪篇文章中

提出的(C )。

A.《不要四面出击》 B.《论人民民主专政》

C.《论十大关系》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一、单项选择题

1、毛泽东认为,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是认清(A )。

A.中国的国情 B.中国社会所处的国际环境

C.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朋友 D.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2、认识国情,最重要的是要搞清楚现实社会的( D )。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C.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D.社会性质和发展阶段

3、决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性质的最主要因素是( A )。

A.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B.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C.公有制经济在社会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D.生产力水平低,经济文化落后

4、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是( A )。

A.还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C.人口多,底子薄

D.社会生产力水平低

5、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认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个阶段可能比前一个阶

段需要更长的时间。”提出者是( B )。

A.周恩来 B.毛泽东 C.邓小平 D.陈云

6、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实际是( D )。

A.生产力水平低,商品经济不发达 B.人口多,劳动者素质不高

C.生态环境恶化,资源相对短缺 D.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7、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未来社会要经历( B )。

A.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的革命转变时期

B.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

C.从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

D.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

8、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最早提出“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概念的是( B )。

A.马克思 B.列宁 C.毛泽东 D.邓小平

9、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是(A )。

A.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政治报告》

C.1986年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D.1987年党的十三大《政治报告》

10、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跨度是指( B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实现发达的社会主义

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 B )。

A.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必然经历的起始阶段

B.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阶段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

D.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

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D )。

A.人民群众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的矛盾

B.人口、资源、环境同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

C.先进的生产关系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D.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3、明确指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基本特征,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是( B )。

A.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 B.1987年党的十三大

C.1992年9月党的十四大 D.1997年党的十五大

14、我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依据是( A )。

A.我国社会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

C.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

1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C ),规定和支配着我国社会发展的基本状况和趋势。

A.基本国情 B.主要矛盾 C.生产力发展水平 D.生产关系状况

1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B )。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促进效率与体现社会公平之间的矛盾

D.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17、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规范的表述:“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 B)。

A.1987年党的十三大《政治报告》

B.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1986年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D.1992年党的十四大《政治报告》

18、党在一定历史时期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而制定的行动纲领,总揽全局的根本指导方针是( B )。A.党的思想路线 B.党的基本路线

C.党的基本纲领 D.党的组织路线

19、正式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是( C )。

A.1982党的十二大 B.1986年十二届六中全会

C.1987年党的十三大 D.1992年党的十四大

20、党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两个基本点是指( B )。

A.坚持公有制和共同富裕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

C.持发展生产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D.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21、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是( D )。A.2002年党的十六大通过的党章 B.2007年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

C.1992年9月党的十四大通过的党章 D.1997年党的十五大通过的党章

2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最主要的内容就是( D )。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创业

C.坚持两个基本点 D.“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23、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是( B )。

A.坚持改革开放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4、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下列命题中不属于四项基本原则的是(D )。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C.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D.坚持改革开放

25、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 B )。

A.强国之路 B.立国之本

C.政治制度和组织建设的保证 D.制度建设和思想建设的保证

26、必须在改革开放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A)。

A.以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B.以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快速发展

C.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D.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提供文化支持和智力支持

27、党的十五大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要求,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题目,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B )。

A.基本路线 B.基本纲领 C.基本方针 D.基本政策

2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具体规定了( B )。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

C.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D.“三步走”的战略

29、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目标是( D )。

A.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B.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

C.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

D.在中共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0、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C )。

A.发展生产力 B.提高综合国力 C.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D.实现现代化

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一、单项选择题

1、党在指导思想上逐渐发生了“左”的偏差,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逐渐偏离了正确方向,出现了曲折,开始于( B )。

A.1956下半年 B.1957下半年 C.1958上半年 D.1959上半年

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D )。

A.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3、邓小平指出,建国以后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改革开放过程遇到的一些疑虑和困扰,归根到底就在于没有完全搞清楚(C )。

A.阶级斗争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B.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4、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是科学认识( D )。

A.社会主义基本特征 B.社会主义根本目的

C.社会主义根本任务 D.社会主义本质

5、1980年5月,邓小平说: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 A )。

A.社会主义的本质 B.社会主义的特征

C.社会主义的目标 D.社会主义的原则

6、邓小平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本质”一词是在(A )。

A.1980年 B.1982年 C.1978年 D.1992年

7、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论断( D )。

A.概括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 B.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C.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D.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8、邓小平在回答美国记者关于“致富光荣的口号同社会主义的关系”时说:社会主义原则( C )。A.第一是共同致富,第二是人民当家作主 B.第一是党的领导,第二是共同致富

C.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 D.第一是经济现代化,第二是政治民主化

9、1990年12月,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 B )。

A.发展生产 B.共同富裕

C.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D.人民当家作主

10、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新的理论概括,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C )。

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B.人民当家作主

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D.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

11、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和结果是( D )。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消灭剥削

C.消除两极分化 D.实现共同富裕

1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B )。

A.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13、先进生产力是指( D )。

A.以先进的生产工具为标志的生产力 B.以先进的劳动者为标志的生产力

C.以先进的劳动对象为标志的生产力 D.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标志的生产力

14、邓小平根据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对生产力的巨大推动作用,明确提出了( C )。

A.“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B.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科学技术是综合国力的根本”

15、党的十八大强调,( B )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A.市场机制

B. 科技创新

C.依法治国

D.人才强国战略

1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最终取决于(D )。

A.社会主义公有制程度的不断提高 B.按劳分配水平的不断提高

C.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D.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17、发展是硬道理,其关键是( C )。

A.发展民主政治 B.发展先进文化

C.发展经济 D.在改革发展中保持稳定

18、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并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党的会议是( A )。

A.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

B.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

C.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

D.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19、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C )。

A.科教兴国 B.统筹兼顾 C.发展 D.以人为本

20、邓小平总结80年代以来,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不少发展中国家发生的严重困难等情况,认为根本原因是( C )。

A.没有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B.没有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C.没有解决好发展的问题 D.没有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

21、( D )第一次使用了“小康”概念,还提出“小康社会”的概念。

A.毛泽东

B.周恩来

C.胡锦涛

D.邓小平

22、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在20世纪内,分两步把我国建设成为“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构想,并设想用100年时间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正确的是( B )。

A.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防体系

B.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

C.建立一个独立完整的重工业体系

D.基本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

23、2013年3月1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在讲话中,系统阐述了( A )。

A.“中国梦”思想 B.反腐败的重要性

C.环境治理问题 D.经济建设问题

24、2013年1月5日,习近平在新进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改的第一位的问题是( C )。

A.制度问题 B.理论问题 C.道路问题 D.体制问题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的改革开放是( C )。

A.对原有经济体制细枝末节的修补 B.对原有经济体制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C.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

2、改革是下列那一项的必然结果( B )。

A.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运动 B.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C.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主要方面运动 D.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次要方面运动

3、新时期社会主义改革的开端是( A )。

A.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乡镇企业的诞生

C.城市企业承包制 D.设立经济特区

4、20世纪70年代中国改革在农村拉开序幕,农村改革的第一步是( A )。

A.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新型集体所有制

B.建立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新型集体所有制

C.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以集体承包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新型集体所有制

D.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以家庭联产承包、分散经营为主的新型集体所有制

5、“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 C)。

A.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说的

B.对社会各个方面要进行根本性变革的意义上说的

C.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意义上说的

D.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政治体制意义上说的

6、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 D )。

A.改革 B.开放 C.现代化 D.改革开放

7、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明确地提出了评价和判断改革的成败与是非得失的标准是(A )。A.坚持“三个有利于”为标准 B.坚持“一大二公”为标准

C.坚持维护人民利益为标准 D.坚持是否有利于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为标准

8、下列不属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是(D )。

A.人民生活标准 B.综合国力标准

C.生产力标准 D.实践标准

9、“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最根本的是(C )。

A.人民生活标准 B.综合国力标准

C.生产力标准 D.实践标准

10、我国改革的重点是( C)。

A.政治体制 B.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C.经济体制 D.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制

11、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把( B )。

A.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作为改革的目标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C.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制度作为改革的目标

D.建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为改革的目标

12、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 A)。

A.改革 B.开放 C.民主 D.矛盾

13、发展是社会主义的(C )。

A.结果 B.直接动 C.目的 D.前提

14、稳定是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 D )。

A.目的和直接动力 B.目的 C.直接动力 D.前提

15、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是( A)。

A.不断改善人民生活,维护好、实现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B.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社会稳定与和谐奠定物质基础

C.不断增强发展协调性,使现代化建设的各个环节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D.不断扩大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权益以及公平正义的实现

16、对外开放是( B )。

A.我国的基本原则 B.我国的基本国策

C.我国的基本路线 D.我国的核心利益

17、毛泽东在对外开放方面的主要问题是( A )。

A.有开放思想,但是条件不具备 B.条件具备,没有开放思想C.条件不具备,也没有开放思想 D.条件也具备,也有开放思想

18、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的最重要的依据是(D )。

A.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B.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C.经济格局全球化、政治格局多极化

D.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和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19、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立足点是( D )。

A.以我为主 B.以外向经济为主

C.保证国家安全 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20、把实行对外开放定为基本国策的是( B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二届三中全会

C.十三届三中全会 D.十四届三中全会

21、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B )。

A.分步骤、有层次、由点到面、逐步推进、全面展开的开放格局

B.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

C.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有步骤的开放格局

D.有计划、有步骤、由沿海到内地的开放格局

22、中国正式成为WTO的成员国是( A )。

A.2001年12月 B.2002年12月 C.2003年12月 D.2004年12月

23、进入新世纪,我国对外开放的一个里程碑事件是(D )。

A.加入八国集团对话 B.加入中美经济战略对话

C.加入金砖四国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4、《春天的故事》里有这样几句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市”。老人1979年画的这个圈是指( C )。

A.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 B.建立长江三角区经济特区

C.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经济特区 D.开辟香港、澳门为经济特区

25、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从根本上说是由于( C )。

A.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我国生产力不发达,经济、科技落后

C.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D.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

26、对外开放和自力更生的关系( D )。

A.对外开放就不讲自力更生 B.自力更生就不必要对外开放

C.对外开放是自力更生的基础 D.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27、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战略是(C )。

A.“引进来” B.“走出去”

C.“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D.创新利用外资方式

28、春联是我国独创的一种文学形式,贴春联常用以抒发人们对生活的赞美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1979年安徽玉明一公社社员写到:“借新帐还旧帐帐帐不清,吃一斤买一斤斤斤不断,横批:已经过去。”这幅对联说明了 ( D )。

A.人民公社运动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祝愿在新的一年里能丰衣足食

B.旧中国农民悲伤的生活状况已经过去

C.改革开放的春风催绿了神州大地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效果

二、多项选择题

1、近代中国发生的三次伟大革命是( BCD)。

A.洋务运动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改革开放

C.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2、我国的改革开放是( ABXD )。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

B.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C.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D.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改革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因为改革开放( ACD )。

A.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