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不可再生资源的最优利用

不可再生资源的最优利用

不可再生资源的最优利用
不可再生资源的最优利用

不可再生资源的最优利用

摘要

关键字

一、问题重述

选择一种必不可少的、不可再生的或会枯竭的资源,比如水、矿物、石油等等,查找世界范围内有关其天赋资源、已知蕴藏量、年消耗量、价格等历史数据,并通过建模完成以下任务:

1.利用天赋资源、发现、年消耗量等历史数据,运用资源建模的原则,建这种不可再生资源在长时间中逐渐耗尽或退化的数学模型。

2.考虑未来的经济、人口统计学、政治和环境等因素来调整上述数学模型。务必展示你们模型的细节,提供模型结果直观形象的表示,并指出模型的局限性。

3.创建一种公平、合理的“开采/管理”策略,其中要包括经济上的激励和抑制措施,从而确保资源的长期可用性,而且能避免这种资源的极度混乱的消耗、退化或迅速枯竭。

二、问题分析

不可再生资源的管理问题,是随着不可再生资源的减少而逐渐凸显的问题。这个问题也是经济学家和环境学家一直在研究的问题。

在一个完全博弈的社会里,通过停止开采以达到保护不可再生资源是不可行的。社会在进步,各个国家都处在竞争的关系中,在这种条件下不会有人率先放弃发展。然而在资源利用上人们都在寻求利益最大化,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我们便可通过很多途径对资源管理进行一系列优化从而得到社会效益最大,这一博弈中最理想的结果。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在西方对同样的问题在研究的过程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结果。最初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优化利用分析是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进行的。近年来理论研究则是大量地集中在市场不完全条件下如何优化利用的分析上。如某些不可再生资源具有公共财产的属性,每一个开采者都力图在成本允许的条件下最大限度的耗竭共有的自然资源,从而偏离霍特林所确定的社会最优利用原则。相反,斯蒂格里兹认为在排他性所有权条件下,不可再生资源的开采率可以达到最优。斯格普特和黑尔得到在排他所有权条件下,任何最优开采率的偏离都将会导致过度保护而不是过度开采。

本文的模型的基础更倾向于后者。旨在通过建立模型根据相关经济资源学理论分析资源的藏量、年消耗量、和历史价格等相关量的内部练习,做出年消耗量、资源藏量的随时间变化的函数。

本文的一个重要经济学理论基础,霍特林原则:在最优条件下,不可再生资源的价格减开采成本之差,将按照与其他资产盈利率相同的速率增长。甚至开采成本下降,租金上涨时,市场价格也会不可避免地上升,需求数量将开始下降。在最优耗竭模型下,资源将被耗竭需求量持续的将至到零,并且生产将完全停止。

两个由经济学家确立的最优耗竭率的基本条件:

一、不可再生资源资源的价格等于边际成本与机会成本之和。

二、不同时点的特许权收益的折现值必须相等。

三、模型假设

由于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问题是一个涉及到政治、经济、伦理、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问题。为了尽量简化模型,我们首先只建立一个基于经济规律的简单模型,即只考虑资源配置的最优,和社会得到的福利最优。然后将假设条件逐步放

宽使模型更接近真是情况。

做出如下假设:

1. 假设这个社会是一个纯功利社会,不考虑资源对后代的影响等伦理因素;

2. 不考虑政治经济、地理环境等因素带来的影响;

3. 不计来自资源开采和消费以外的不利因素,如使用不可再生资源后产生的负面影响;

4. 效用贴现率和市场利率不随时间变化;

5. 存在固定的,规模未知的,不可再生资源存量;

6. 需求曲线在每一点都相同;

7. 开采或利用资源不必上税,也得不到补贴;

8. 边际开采成本不变;

9. 没有技术变化;

四、 符号表示

i :社会效用的贴现率(反映社会时间的优先选择);

t NSB :全部社会净利;

W :社会福利函数;

S :资源初始存储量;

()P R :对资源的需求函数;

P :不可再生资源的净价格;

t S :自然资源残留的存量;

i :市场利率;

五、 模型建立

模型一、一个不可再生资源的两时段模型

在一个平面内,将区域分为两个时段,0时段和1时段。则可列出在单位时间内对该资源的需求方程为:

t t P a bR =- (1) 消费者在t 时间内消耗资源t R 后得到的总利润量化为公式(2)

20()()2

t R t t t b B R a bR dR aR R =-=-? (2) 然而,由消费者获得的总利润不等同于社会利润,因为开发包括了来自社会的投资。为了开发量为t R 单位的总开采成本t C 为:

t t C cR = (3)

由开采t R 所得的全部社会净利为:

t t t NSB B C =- (4)

由公式(1)(2)(3)(4)可得出社会净利的表达式:

20()()2

t R t t t t t b B R a b R d R c R a R R c R =--=--? (5) 本模型旨在讨论开采项目能获得最大的社会福利。若使得社会最优要满足两个条件:(1)社会福利函数(1),他是社会目标的具体实施。(2)是技术上可能性和有效的制约。通过查阅资料一般两个时段的社会福利函数可以表达为:

01(,)W W U U =

特定形式为: 101U W U ρ

=++ (6) 将社会净利带入(6)式,可得到:100,1

max 1R R NSB W NSB ρ=++; 考虑技术制约,在这个简单的模型中只有一中情况,即这些不可再生资源的初始储存量S ,假设社会不希望这些资源存量保持在第二个时段,因此满足以下制约:

01R R S += (7)

于是在以上分析下便了确立优化模型:

100,1max 1R R NSB W NSB ρ

=++ 服从(7)式。

对这种受限制的优化问题,我们使用拉格朗日乘法。确立拉格朗日函数L :

012111200001()

2()[]()21L W S R R b aR R cR b aR R cR S R R λλρ

=-----=--+---+ 达到社会福利优化的值,且满足必须条件:

0011001L a b R c R a b R c L R λλρ

?=--+=?--?=+=?+ (8) 将(8)式化简后把(1)式带入后可得:

101P c P c ρ

--=+ (9) 这里0P 和1P 都为毛价格,1P

c -和0P c -为净价格。一种资源的净价格通常认

为是给资源的租用价或所有权价值。因此该式子可以表述为:

1111

()()t t t t t t P c P c P c ρ-------=- (10) 通过公式(10)可知:左边是社会使用贴现率,他具体告诉我们将来对资源的使用在当前的价值。公式右边为资源净价格的增长率。要使社会福利达到最大,只需找回经济中一些资源的固定存储量在这两个时间段被完全开发的资料,便可知道社会福利的最大值。

模型二、不可再生资源的多时段模型

根据上面两时段简单模型的研究,我们讨论一种更为复杂的多时段模型。根据开采率和使用连续时间区域上某一时间特定点,将不连续的时间结构方便的转换为连续的时间结构。

其中P 表示的净价格,即减去开采成本后的价格。则在某一时间点上的社会效用函数可定义为:

0()()R

U R P R dR =? (11) 由模型一(6)式进行扩展使用到模型二中:

10...1(1)t t

U U W U ρρ=++++ (12) 将(12)式近似表达成积分的形式: 0

()T t t t W U R e d ρ-=? (13) 可定义资源残留的存量t S

0t

t t t S S R d =-? (14) 即使没有采用正式的优化技术,直觉认为,如果令(13)式取得最大值,必有一个条件得到满足,那就是选择的t R 必须使得每一个时间上的边际效益贴现相同,即:

t U e R

ρ-?=?常数 因为如果每时段的贴现不相等,总福利W 将因为一些开采将边际效益贴现从相对较低时段向较高时段的转移而升高。以这样方式安排开采途径,将抬升福利。因此,只有边际效益贴现在每个时段都相等时才能得到福利最大。

六、 模型求解

根据以上的分析和模型建立,具体通过查阅相关经济学资料结合市场结构种类进行对问题一的模型建立求解。

一、 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不可再生资源的开采

如果决策者并非是理性的掌握各种情况的社会计划者,而且是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这一情况,我们作如下假设:

假设市场中有m 个互相竞争的公司。用角标j 表示这m 个公司。现在因为所

有公司处于同一个竞争市场,在所有时间都面临相同固定的售价,而市场资源所有权价值,对于各公司也是相同的。假设市场资源所有价值为t P ,每个公司都选择一定量的开采和售价,j t R 以便获得最大利润。

也就是满足

,01[]m T j t j R dt S ==∑?

求,

,0max T

it j t P R e dt -??? 作为一个整体在整个时间水平线上,企业不可能开采到超过固定初始存量的资源。当每个公司选择了开采率,j t R ,使得他在贴现边际利润在任一时间和他相

等。

公司j 的边际函数为:,,j t it it t j t

PR e Pe R --?=?为常数时,可以获得开采利润最大化,如果公司j 的边际函数随时间变化的贴现边际利润不等于开采率,可以通过调节不同时间的开采率,来增加总利润。贴现利润高时,开采率要高一些,反之则低一些。

求解目标函数,可得出如下内容:

耗尽时间:T =

初始矿区使用费:0(P Ke =,

开采量:0(),(t i R T t R a

=-= 使用费有变化:0()t P Pe it =

二、 垄断市场中的资源开采

明显可以看出,垄断的目标是使时间变化的贴现利润最大化。因此,垄断企业选择净价格t P 和产量t R ,当

0T

t t S R d =? 时,使

,0max ()T

it t j t P R R e dt -?? 有最大值。和完全环境竞争,基于同样的原理,确定产量t R ,当贴现边际利润在各时刻相等时,就可以获得利润最大化的方案。

对模型分析可知:在竞争市场中边际成本等于价格。但在一个垄断市场中,

价格是变化的,他依赖于公司的产量。

对该模型求解,得到最优值时,可得到:

耗尽时间:T =

初始矿区使用费:0(P Ke =

使用量:0(),(t i R T t R ah

=-= 使用费有的变化:0(/)t P P e it h =

三、 自由竞争模式和垄断模式的比较

通过对以上两个模型的的分析和求解得到一些结论:

1、 在确定状态下,完全竞争市场与社会福利优化结果相同。如果所有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并且市场利率等于社会消耗贴现率,那么资源消耗的利润最大化过程将与社会优化过程相同。[1]

2、 完全竞争市场与垄断市场不等价;两种资源市场的利润最大化的开采过程将不相同。以上模型表明,垄断肯定是亚优化。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垄断公司完全耗尽不可再生资源的时间将是完全竞争市场的几倍。在这一模型中,垄断将保护天然不可再生资源,因为他延缓了资源耗尽。

七、 模型扩展

以上的模型无疑是理想和远离现实情况的,于是我们放宽假设条件考虑一些其他因素对不可再生资源开采的影响。

1.利率的增长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可以了解利率的增长可以影响矿区的使用费。但利率变动并不影响开采数量,所以资源矿区的使用费t P 以比率i 增加。初始价格将低于基础价格,但价格上涨很快,导致价格瓶颈提前到来。这说明,初使价较低,最终价就会高一些。前者导致开采数量较高,后者导致开采数量降低。初始矿区使用费不得不降低,以使需求增加,这样使得资源在短时间内将被耗尽。

2.已探明的资源存量的增加

通过BP 的数据发现石油的总量是在连年上升的,其原因在于这些不可再生能源的储备规模估计一直在变动。已探明的储备是指已知存在的可用现在的价格和成本回收且未开发的储备。[1]

于是假设发现了一处新的是石油存量。其他因素都不改变,如果矿区使用途径在初始水平

八、 优缺点分析与改进

参考文献附录

《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教案3

《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教案3 教学目的: 1.结合实例,说明世界、中国淡水紧缺的解决对策。 2.结合实例,说明耕地的利用和保护措施。 3.结合实例,说明土地退化的防治措施。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世界、中国淡水紧缺的解决对策。 2.耕地的利用和保护措施。 3.土地退化的防治措施。 难点: 植林和毁林对土地侵蚀的影响。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 太阳能有哪些优缺点? 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那些国家? 一、可再生资源: 1.概念: 在被开发利用后能通过天然作用或人工经营再生,并继续被人类利用的资源。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 2.科学地开发利用与保护可再生资源的必要性 虽然可再生资源可以循环再生,但是如果人类对其开发利用的强度超过其自我更新的能力,它就会退化、解体。所以对可再生资源(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等)的合理开发利用非常重要。 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一)世界淡水紧缺解决对策 复习提问: 世界淡水紧缺原因? 1.世界淡水紧缺原因:世界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对水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2.解决对策 (1)开源 ①修筑水库、开渠引水

②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 ③废水处理再利用 ④海水淡化 ⑤人工降雨等 案3例海水淡化 通过案例阅读能够分析、归纳目前海水淡化的方法和局限性。 1.海水淡化的方法 蒸馏法:用各种能源将海水蒸发,冷凝后取得淡水留下盐分。 反渗析法:在一定压力下使海水通过半透膜,淡水可以通过而盐分被留下。 2.海水淡化的现状:中东一些产油国家建立了实用性海水淡化厂。如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以色列等、我国天津等地区。 3.局限性:由于海水淡化成本较高,目前运用的还不是很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淡化成本将有望降低。 ⑵节流 ①农业——改进灌溉技术,采取喷灌、滴灌的方式降低灌水定额。 ②工业——提高用水效率,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水资源化等。 (二)中国水资源供需平衡对策 复习提问 中国北方缺水的原因 水南多北少 地南少北多 →加剧缺水 1.预测:21世纪中叶,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那时人均水资源量将降低到l 700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线以下,形势更趋严峻。 2.已做工作: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已经从1980年的3158立方米,减至2002年的537立方米;从1998年起,已对200多个大型灌区进行节水改造,形成110亿立方米的节水能力。 3.措施: ⑴开发水源科学地修坝蓄水,修渠调水,在保持地下水位不下降的前提下,合理开发与利用地下水。 ⑵进行生态环境建设为恢复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提高环境对水的涵蓄能力,要因地制宜地退田还湖、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全面改变江河断流、湖泊萎缩、湿地干涸的现象。 ⑶采取全面节水措施推行生态农业,提高灌溉效率;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 1 章总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项目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可行性研究的工作范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项目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 2 章市场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国际市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国内市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价格预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市场竞争力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 3 章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拟建规模和产品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建设规模选定的合理性说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产品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 4 章厂址选择与建厂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厂址选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建厂条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 5 章生产工艺与设备选型.......................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生产纲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工艺技术与设备选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生产工艺流程及平面布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生产工艺简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5岗位定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6主要技术指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7主要设备清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最新人教版选修6《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教案

最新人教版选修6《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的: 1.结合实例,理解非可再生资源的特点。 2.知道主要化石燃料的分布概况。 3.结合实例,理解化石燃料在开发与利用中的环境问题。 4.结合实例,说明合理开发与利用化石燃料的主要措施。 5.了解发展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的重要意义,以及主要可再生能源的优势和不足。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解化石燃料在开发与利用中的环境问题。 2.合理开发与利用化石燃料的主要措施。 3.主要可再生能源的优势和不足。 难点: 发展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的重要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探究教学法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漫画导入:图中的能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有那些? 非可再生资源(如化石燃料、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等)是在一定条件下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用一点,少一点,目前人类正面临一些非可再生资源濒临耗竭的问题,对于化石燃料的合理开发利用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如何才能解决其开发与消费中所产生的多种环境问题呢? 一、化石燃料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一)化石燃料的基本概念 主要指煤炭、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矿物燃料。它们是重要的非可再生资源,也是人类目前主要利用的能源。石油是地质时期的低等生物(如浮游生物)大量沉积在湖泊或海洋中变成有机质,通过复杂的地质作用(如地壳变动等)富集起来的 煤炭是千百万年来植物在地面上堆积而成的一层极厚的黑色的腐植质,由于地壳的变动不断地埋入地下,长期与空气隔绝,并在高温高压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等因素, 天然气系古生物遗骸长期沉积地下,经慢慢转化及变质裂解而产生之气态碳氢化合物,具可燃性,多在油田开采原油时伴随而出 有一种石头叫油页岩,它同石油一样,是由生物的残体混同泥沙变成的,所以可以用来炼 ,是一国发展的最重要战略资源之一。 2.能源工业对于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民生保障都极为重要。保障能源供应、确保经济安全以及解决能源消费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已受到世界各国的共同关注。 3.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和第三大能源生产国,能源问题是我国21世纪进行现代化建设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二)化石燃料的分布

稀贵金属再生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

稀贵金属再生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咨国联出品

目录 第一章总论 (9) 1.1项目概要 (9) 1.1.1项目名称 (9) 1.1.2项目建设单位 (9) 1.1.3项目建设性质 (9) 1.1.4项目建设地点 (9) 1.1.5项目负责人 (9) 1.1.6项目投资规模 (10) 1.1.7项目建设规模 (10) 1.1.8项目资金来源 (12) 1.1.9项目建设期限 (12) 1.2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12) 1.3编制依据 (12) 1.4编制原则 (13) 1.5研究范围 (14) 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4) 1.7综合评价 (16)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18) 2.1项目提出背景 (18) 2.2本次建设项目发起缘由 (20) 2.3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20) 2.3.1促进我国稀贵金属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21) 2.3.2加快当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21) 2.3.3满足我国的工业发展需求的需要 (22) 2.3.4符合现行产业政策及清洁生产要求 (22) 2.3.5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有助于企业长远战略发展的需要 (22) 2.3.6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需要 (23) 2.3.7促进项目建设地经济发展进程的的需要 (23) 2.4项目可行性分析 (24) 2.4.1政策可行性 (24) 2.4.2市场可行性 (24) 2.4.3技术可行性 (24) 2.4.4管理可行性 (25) 2.4.5财务可行性 (25) 2.5稀贵金属再生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发展概况 (25) 2.5.1已进行的调查研究项目及其成果 (26) 2.5.2试验试制工作情况 (26) 2.5.3厂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 (26)

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教案

第三节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的: 1.结合实例,说明世界、中国淡水紧缺的解决对策。 2.结合实例,说明耕地的利用和保护措施。 3.结合实例,说明土地退化的防治措施。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世界、中国淡水紧缺的解决对策。 2.耕地的利用和保护措施。 3.土地退化的防治措施。 难点:植林和毁林对土地侵蚀的影响。 教具准备:多媒体图片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探究教学法等 教学过程: 一、可再生资源: 1.概念: 在被开发利用后能通过天然作用或人工经营再生,并继续被人类利用的资源。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 2.科学地开发利用与保护可再生资源的必要性 虽然可再生资源可以循环再生,但是如果人类对其开发利用的强度超过其自我更新的能力,它就会退化、解体。所以对可再生资源(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等)的合理开发利用非常重要。 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一)世界淡水紧缺解决对策 1.世界淡水紧缺原因:世界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对水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2.解决对策 (1)开源 ①修筑水库、开渠引水②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③废水处理再利用④海水淡化 ⑤人工降雨等 海水淡化 通过案例阅读能够分析、归纳目前海水淡化的方法和局限性。

1.海水淡化的方法 蒸馏法:用各种能源将海水蒸发,冷凝后取得淡水留下盐分。 反渗析法:在一定压力下使海水通过半透膜,淡水可以通过而盐分被留下。 2.海水淡化的现状:中东一些产油国家建立了实用性海水淡化厂。如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以色列等、我国天津等地区。 3.局限性:由于海水淡化成本较高,目前运用的还不是很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淡化成本将有望降低。 ⑵节流 ①农业——改进灌溉技术,采取喷灌、滴灌的方式降低灌水定额。 ②工业——提高用水效率,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水资源化等。 (二)中国水资源供需平衡对策 1.预测:21世纪中叶,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那时人均水资源量将降低到l 700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线以下,形势更趋严峻。 2.已做工作: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已经从1980年的3158立方米,减至2002年的537立方米;从1998年起,已对200多个大型灌区进行节水改造,形成110亿立方米的节水能力。 3.措施: ⑴开发水源科学地修坝蓄水,修渠调水,在保持地下水位不下降的前提下,合理开发与利用地下水。 ⑵进行生态环境建设为恢复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提高环境对水的涵蓄能力,要因地制宜地退田还湖、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全面改变江河断流、湖泊萎缩、湿地干涸的现象。 ⑶采取全面节水措施推行生态农业,提高灌溉效率; ⑷推行清洁生产,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用水效率;

北京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项目可行性报告

北京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北京市华京源再生资源回收市场有限公司 2010年2

1总论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北京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项目 1.1.2项目法人单位:北京市华京源再生资源回收市场有限公司 1.1.3建设地点:北京市丰台区永合庄村9号 1.1.4总占地面积与建设内容 北京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项目占地4.4万平方米,分两期建设:第一期建设规模14000平方米,重点建设改造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完善再生资源仓储中心的功能;第二期建设规模12000平方米,重点扩建再生资源分拣加工处理中心,对分拣加工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建设电子信息管理平台。 1.1.5建设规模 本项目拟建设规模为交易分拣加工废塑料10万t/a、废钢铁45万t/a、废纸25万t/a;其它15t/a。 产出塑料工业基础原料9.3万t/a、再生钢铁工业基础原料44.775万t/a、再生纸工业基础原料24.875万t/a1。其它原料14.925t/a。 1.1.6建设总投资 本项目总投资估算为7558万元,其中建设投资万元,建设期利息万元,流动资金万元。 1注:在回收分拣过程中损失1.125万吨/年,其中水分损失2.98万吨/年,含少量废塑料等的泥土固体废弃物0.48万吨/年。产生含废纸的泥土0.05万吨/年。产生含泥土铁粉和铁锈0.16万吨/年。

1.1.7建设期 本项目建设期1年(不含前期工作)。 1.1.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资源循环与利用水平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T275-2006,颁布静脉产业类(资源再生利用产业)生态工业基地标准(试行)。 北京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项目——完全达到标准要求。 表1.1-1国家环保行业标准及本项目达标情况 (2)国家发布和实施《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措施》,国土资发[2008]24号 1)土地等别划分 本项目位于北京市丰台区永合庄村9号,该区土地已列入北京市再生资源分拣中心规划用地。 2)投资强度控制措施 (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表1.1-2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表

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及趋势

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及趋势 能源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世界范围内的能源短缺,以及各国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开发和研究可再生能源来代替被过度开采和使用的不可再生能源,已是各国政府在资源利用方面共同的发展方向。 世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上世纪7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思想逐步成为各国共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许多国家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作为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纷纷提出明确的发展目标,制定颁布了相关政策与法律法规,使可持续能源产业在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如光伏发电、风能、太阳能等技术的开发应用已成为各类能源中发展最为快速的热点领域。 美国是能源消耗大国,也是全球人均温室气体排放水平最高的国家。为降低对其他国家的能源依赖以及寻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美国近年来不断出台多项能源政策,以立法和财政补贴的形式扶持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美国国会议员表示将推动税法改革,促进可再生能源项目享受到与石油项目一样的税收政策。税法改革提案的发起者认为,可再生能源发展势头强劲,应该允许

风能、太阳能、生物燃料等可再生能源项目以“业主有限合伙制企业”的性质征税。这种形式的税收结构允许企业从股票市场募集资金,并使企业可以避免缴纳收入所得税。 欧盟是世界上可再生能源发展最为迅速的地区。目前欧盟能源的进口依存度达50%。随着经济不断发展,这一数字将不断增加,欧盟能源安全令人担忧。为此,欧盟制定了相关策略,积极开发可再生能源。欧盟1997年颁布可再生能源发展白皮书,提出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在整个欧盟国家的能源构成中要达到50%。白皮书中提到的计划包括欧盟内部的市场手段,进一步鼓励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政策,以及各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中的投资及信息共享,对此欧盟各国纷纷采取对应措施来响应。 以德国为例,2011年9月,德国经济部、环境部和科技部等部门曾联合颁布了德国第6个能源研究计划,重点集中在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提高能源效率、能源存储技术和电网技术改进等方面。德国联邦经济部、环保部等部门联合制定了长期能源转型战略,规划了未来40年德国能源转型的主要目标。 德国在2004年、2008年曾两次修订《可再生能源法》,明确提出要在考虑规模效应、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影响后,逐年减少对可再生能源新建项目的上网电价补贴,促进可再生能源市场竞

高中地理 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6

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的: 1.结合实例,理解非可再生资源的特点。 2.知道主要化石燃料的分布概况。 3.结合实例,理解化石燃料在开发与利用中的环境问题。 4.结合实例,说明合理开发与利用化石燃料的主要措施。 5.了解发展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的重要意义,以及主要可再生能源的优势和不足。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解化石燃料在开发与利用中的环境问题。 2.合理开发与利用化石燃料的主要措施。 3.主要可再生能源的优势和不足。 难点: 发展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的重要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探究教学法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漫画导入:图中的能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有那些? 非可再生资源(如化石燃料、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等)是在一定条件下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用一点,少一点,目前人类正面临一些非可再生资源濒临耗竭的问题,对于化石燃料的合理开发利用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如何才能解决其开发与消费中所产生的多种环境问题呢? 一、化石燃料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一)化石燃料的基本概念 主要指煤炭、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矿物燃料。它们是重要的非可再生资源,也是人类目前主要利用的能源。石油是地质时期的低等生物(如浮游生物)大量沉积在湖泊或海洋中变成有机质,通过复杂的地质作用(如地壳变动等)富集起来的 煤炭是千百万年来植物在地面上堆积而成的一层极厚的黑色的腐植质,由于地壳的变动不断地埋入地下,长期与空气隔绝,并在高温高压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等因素, 天然气系古生物遗骸长期沉积地下,经慢慢转化及变质裂解而产生之气态碳氢化合物,具可燃性,多在油田开采原油时伴随而出 有一种石头叫油页岩,它同石油一样,是由生物的残体混同泥沙变成的,所以可以用来炼油。 阅读能源资源的重要性 通过本阅读材料,能够让学生了解以下内容: 1.能源是近代社会发展的最基本物质基础。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因素,是一国发展的最重要战略资源之一。 2.能源工业对于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民生保障都极为重要。保障能源供应、确保经济安全以及解决能源消费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已受到世界各国的共同关注。 3.中国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和第三大能源生产国,能源问题是我国21世纪进行现代化建设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二)化石燃料的分布 总特征:各种化石燃料在地球上分布很不均衡。

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教案(高二地理)

第二节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的: 1.结合实例,理解非可再生资源的特点。 2.知道主要化石燃料的分布概况。 3.结合实例,理解化石燃料在开发与利用中的环境问题。 4.结合实例,说明合理开发与利用化石燃料的主要措施。 5.了解发展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的重要意义,以及主要可再生能源的优势和不足。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解化石燃料在开发与利用中的环境问题。 2.合理开发与利用化石燃料的主要措施。 3.主要可再生能源的优势和不足。 难点:发展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的重要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图片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探究教学法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化石燃料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导入: 非可再生资源(如化石燃料、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等)是在一定条件下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用一点,少一点,目前人类正面临一些非可再生资源濒临耗竭的问题,对于化石燃料的合理开发利用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如何才能解决其开发与消费中所产生的多种环境问题呢? 一、化石燃料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一)化石燃料的基本概念 主要指煤炭、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矿物燃料。它们是重要的非可再生资

源,也是人类目前主要利用的能源。 通过本阅读材料,能够让学生了解以下内容: 1.能源是近代社会发展的最基本物质基础。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因素,是一国发展的最重要战略资源之一。 2.能源工业对于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民生保障都极为重要。保障能源供应、确保经济安全以及解决能源消费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已受到世界各国的共同关注。 3.中国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和第三大能源生产国,能源问题是我国21世纪进行现代化建设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二)化石燃料的分布 总特征:各种化石燃料在地球上分布很不均衡。 1.煤炭分布 中国煤炭分 阅读

(经典)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三章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第三节 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练习 新人教

第三节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一)教材第49页图3.17 图表分析:农业是用水较大的产业,节约农业灌溉用水潜力较大。从图中文字表述可以看出,三种灌溉系统的效率由高到低依次是:滴灌、旋转式喷灌、重力流动式灌溉,所以从节流角度看,滴灌、旋转式喷灌是农业灌溉的发展方向。 (二)教材第50页活动 活动提示:该活动是一个实践活动,结论也无对错之分,关键是通过调查学校用水现状,了解学校日常生活中有无浪费水的现象,并对这些现象提出合理化的节约用水的建议和方案。同时培养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的行为习惯和帮助周围人群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 (三)教材第52页案例 案例分析:首先找到贵州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具体位置,再结合云贵高原、两广丘陵上喀斯特地貌、地表土层很薄、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特点,进一步分析人类不合理利用当地的资源,如过度砍伐树林,过度开垦荒山、荒坡、陡坡等,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而使基岩暴露地面,导致石漠化。 (四)教材第53页思考 本题首先要了解土地退化的类型,即土壤侵蚀、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不合理灌溉引起的土壤盐渍化和涝渍、污染造成土地质量下降等。不同的地区土地退化的类型不同。例如,半干旱、干旱的草原,土地退化以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为主;降水集中,土质疏松的地区以土壤侵蚀为主;半干旱农耕区,以土壤次生盐渍化为主,因此,不同地区的学生可结合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分析问题。防治土地退化的措施有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农牧业措施;除此之外,应注意土地退化与贫困问题间的关系,把防治工作和消除贫困结合起来;还有法律法规政策的健全是这一系列措施的法律保证。

学业达标 水资源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用水量与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比率。国际上一般认为,一条河流合理开发的上限是水资源利用率为40%。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及世界平均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比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所示我国部分地区水资源利用存在的共同问题有( ) ①水资源更新速度快②利用率过高③水污染严重④土壤盐渍化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2.河西走廊水资源缺乏的主要人为原因有( ) ①河流径流量较小②城市密集,生活用水量大③灌溉用水量大④水资源统筹管理程度低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第1题,由题干可知,河流合理开发的上限是水资源利用率为40%,而我国图示地区水资源利用率均在40%以上,甚至高达90%,因此存在过度利用的问题,再加上图示地区蒸发旺盛,易引起土壤盐渍化。第2题,河西走廊水资源缺乏的人为原因与农业灌溉用水量大、河流上中游地区水资源统筹管理程度低有关。 答案:1.C 2.D 20世纪50年代,在塔里木河下游修建了大西海子水库,水库建成后,对库区周边的气候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到90年代,塔里木河下游水量锐减,现已断流320千米,大西海子水库作为储水的载体已不复存在。据此完成3~5题。 3.造成塔里木河下游断流的主要原因是( ) A.下游大量引水灌溉B.上游过度引水灌溉 C.气候越来越干旱D.下游缺少植被的保护 解析:造成塔里木河下游断流是由于上游过度引水灌溉造成。 答案:B

再生资源回收与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报告

再生资源回收与综合利用项 目 可 行 性 报 告

泓域咨询丨WORD格式可编辑

第一章项目绪论 一、项目名称及投资主体 (一)项目名称 再生资源回收与综合利用项目 (二)项目投资主体 某某有限公司 二、项目拟建地址及用地指标 (一)项目拟建地址 该项目选址在丽水市xxxx工业园区。 (二)项目用地性质及用地规模 1、该项目计划在丽水市xxxx工业园区建设,用地性质为工业用地。 2、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属于工业项目建设占地规划区,建设区总用地面积76667.1 平方米(折合约115.0 亩),代征地面积690.0 平方米,净用地面积75977.1 平方米(折合约114.0 亩),土地综合利用率100.0%;项目建设遵循“合理和集约用地”的原则,按照再生资源回收与综合利用行业生产规范和要求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布局,符合再生资源回收与综合利用制造和经营的规划

建设需要。 (三)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1、该项目实际用地面积75977.1 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52120.4 平方米,计容建筑面积85778.2 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生产车间69746.9 平方米,仓储设施面积9573.2 平方米(其中:原辅材料库房5774.3 平方米,成品仓库3798.9 平方米),办公用房3343.0 平方米,职工宿舍1899.4 平方米,其他建筑面积(含部分公用工程和辅助工程)1215.7 平方米;绿化面积5014.5 平方米,场区道路及场地占地面积18842.3 平方米,土地综合利用面积75977.2 平方米;土地综合利用率100.0%。 2、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68.6%,建筑容积率1.1 ,绿化覆盖率6.6%,办公及生活用地所占比重5.2%,固定资产投资强度3433.5 万元/公顷,场区土地综合利用率100.0%;根据测算,该项目建设完全符合《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号)文件规定的具体要求。 三、项目建设的理由 近现代以来,制造业始终是一国经济发展并走向强盛的基础。美、德、日等发达国家的强国之路,均基于规模雄厚、结构优化、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的现状与意义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的现状与 意义 1

2

再生资源是指社会生产和生活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已不具有原来使用价值,经过回收、加工可重新获得新的使用价值的各种废旧物资,又称为”二次资源”。本<规划>所属再生资源范畴是以固体废物为主的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纸、废橡胶、废玻璃、废电器电子产品及报废机动车等。随着重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再生资源日益增多。加强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其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是非常显著的。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建设循环经济的理念,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要求,按照我市加快循环经济发展和节约型社会建设的统一部署,特制定<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专项规划>。 一、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的现状 (一)我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取得的成就 ”十一五”以前我市废旧物资回收利用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逐步形成了以供销社系统的各级物资回收公司为主体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个体经营和私营企业的介入,活跃了再生资源市场。到当前,我市已有各类废旧物资回收企业450多家,回收网点7000多个,从业人员约6万人。直辖九年来,全市再生资源回收总量达到770多万吨,其中回收利用废钢铁400万吨,废有色金属62万吨,废塑料77万吨,废纸216万吨, 回收总值超过30亿 3

元。这对我市综合利用资源、促进资源循环、减轻污染、增加就业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二)体系建设面临的形势 ”十五”期间国家对再生资源行业发展做出了专项规划,提出要”加强回收网络建设,加快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市场化、规模化进程”,促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健康、有序发展。在党和政府的推动下,中国再生资源行业得到蓬勃发展,全国已有再生资源回收企业5000多家,回收网点16万个,回收加工厂3000多个,从业人员140万人,年再生资源回收量5000万吨以上,年回收总值超过500亿元。这为 中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协调做出了积极贡献。 许多省份和城市在政府的支持下积极探索和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北京、天津和上海等城市为打造绿色环保国际大都市,由政府相关部门联合发出建设社区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实施办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北京、天津、上海等城市在主城区已分别建立”六统一”的再生资源回收站各多个,并在近郊建立了数十个专业性废旧物资市场,充分发挥了美化城市、保护环境、便民利民的市场功能。江苏、浙江、天津等省市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将再生资源回收、粗加工、深加工、精加工融为一体,正在建立再生资源工业园和环保工业园,这种新型业态的诞生为再生资源获得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统一开辟了崭新的道路,也反映了再生资源行业规范化、产业化发展趋势。 4

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报告

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项目 可 行 性 报 告 泓域咨询丨WORD格式可编辑

第一章项目绪论 一、项目名称及投资主体 (一)项目名称 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项目 (二)项目投资主体 某某有限公司 二、项目拟建地址及用地指标 (一)项目拟建地址 该项目选址在烟台市xxxx工业园区。 (二)项目用地性质及用地规模 1、该项目计划在烟台市xxxx工业园区建设,用地性质为工业用地。 2、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属于工业项目建设占地规划区,建设区总用地面积90000.5 平方米(折合约135.0 亩),代征地面积810.0 平方米,净用地面积89190.5 平方米(折合约133.8 亩),土地综合利用率100.0%;项目建设遵循“合理和集约用地”的原则,按照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行业生产规范和要求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布局,符合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制造和经营的规划建设需要。

(三)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1、该项目实际用地面积89190.5 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61184.8 平方米,计容建筑面积100696.2 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生产车间81876.9 平方米,仓储设施面积11237.9 平方米(其中:原辅材料库房6778.4 平方米,成品仓库4459.5 平方米),办公用房3924.4 平方米,职工宿舍2229.8 平方米,其他建筑面积(含部分公用工程和辅助工程)1427.2 平方米;绿化面积5886.6 平方米,场区道路及场地占地面积22119.2 平方米,土地综合利用面积89190.6 平方米;土地综合利用率100.0%。 2、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68.6%,建筑容积率1.1 ,绿化覆盖率6.6%,办公及生活用地所占比重5.2%,固定资产投资强度3390.0 万元/公顷,场区土地综合利用率100.0%;根据测算,该项目建设完全符合《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号)文件规定的具体要求。 三、项目建设的理由 《中国制造2025》实施3年来,取得明显成效。各方面、各地对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制造业的智能化、绿色化进程迈出了可喜的步伐,制造业创新体系的建设

中国有色金属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现状及前景展望

中国有色金属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现状及前景展望 一、中国有色金属再生资源利用现状 随着我国有色金属生产和消费水平的提高,社会上可用的废杂金属的积蓄量也不断增加,利用好这些再生资源,不仅可以提高有色金属资源利用率,而且能够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宝贵的金属资源,对创建社会文明和进步起到积极作用。另外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用一点就少一点,而且我国又是有色金属资源短缺的国家,节约和合理使用资源显得特别重要。 世界工业发达国家对再生资源利用相当重视,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实现循环经济的重要举措。近10年来世界再生铜产量已占原生铜产量的40- 55%,其中美国约占60%,日本约占45%,德国约占80%。世界再生铝产量也占原生铝产量的35- 50%,其中美国约占50%,日本约占90%,德国约占45%。世界再生铅产量也占原生铅产量的40- 60%,其中美国约占75%,日本约占60%,德国约占55%。锌、镍、镁、锡、锑等再生资源也得到不同程度利用。 有色金属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废石和尾矿,数量巨大,不加妥善处理,对周围环境将造成严重危害。有色金属冶炼厂排放烟气,不仅量大,而且危害严重,目前已引起各国政府高度重视,二氧化硫烟气普遍用于制造硫酸,先进国家回收利用率已达到95%以上,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世界各国循环利用工业废水有严格要求,工业化国家废水利用率已达到90-95%,还注意把数量巨大的废石、尾矿、难利用矿石变废为宝,使其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近几年再生有色金属的回收网遍布全国,还从国外大量进口废杂金属,废杂金属回收利用产业蓬勃发展,涌现出再生金属企业5000多家,收集、回收、加工、经营形成了以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的再生金属利用中心。 1.再生铜 废杂铜回收一般包括两部分:一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边角废料,由于铜加工企业成材率比较低,一般综合成品率只有60- 70%,废料量很大,这部分废料在中国普遍返回生产系统循环使用,而工业发达国家却打包出售,自己处理较少。二是社会积蓄的废杂铜,这部分是国内回收的重点。目前全国再生铜企业约有3000多家,主要是中小型企业,以民营为主体,生产经营范围包括废杂铜收集、拆解、分类、冶炼、加工和销售。最近几年,再生铜产业发展迅猛,废杂铜进口量巨增,企业规模也有不断扩大趋势。目前再生铜产业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这些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也是铜资源最紧缺区域,但却是我国铜需求和铜加工业最发达的地区,目前全国80%的铜加工厂集中在这里,每年回收利用了全国75%的废杂铜,并已形成了从回收、进口拆解、拣选分类、加工利用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并形成广东南海、清远,浙江台州、宁波、永康,天津静海等地,以进口废杂铜为主的加工利用地区,及山东临沂、湖南汩罗、河南长葛、辽宁大石桥等地,以回收国内废杂铜为主的集散地20多处。 目前国内废杂铜回收量没有统计数据,我们按国际上一般回收水平估算(按当年精炼铜产量40%计算)。 近几年利用废杂铜原料生产精炼铜企业逐渐增多。首推江西铜业集团公司的贵溪冶炼厂,2004年该厂生产41.5万吨电解铜中就包括再生铜15.8万吨,大量使用进口紫杂铜作原料,处理工艺简单,不需扩建投资大、工艺复杂的熔炼系统,这是多快好省的举措。其次利用废杂铜生产电解铜2万吨以上企业还有6家,依次是宁波金田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大昌铜业有限公司、天津大通铜业有限公司、广州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云南铜业集团有限公司和山东金升有色集团公司。中小型再生铜冶炼厂也不少,约占全国再生铜产量60%左右,但这些企业规模小,生产工艺和装备水平差,产品质量和金属回收率不高,环境污染

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集群规划

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集群规划 一、产业理解 1、政策导向 2005 年9 月,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2006 年1 月,国家环保总局出台了《电子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2006 年2 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国家环保总局出台了《汽车产品回收利用技术政策》等等。 表1 近年来有关再生资源产业的政策、法规(部分)

近几年来,我国就再生资源循环利用问题出台的多项政策法规,对我国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给予了方向上的指导。 除了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外,全国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出台了一系列相关地方性法规。总之加强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加强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将我国生态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2、技术解读 2006 年12 月,国家发改委在《“ 十一五” 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中,将再生资源解释为“ 生产、流通、消费等过程中产生的不再具有使用价值而以各种形态赋存,但可以通过不同的加工途径而使其获得使用价值的各种物料的总称” 。2007 年5 月1 日起施行的《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将再生资源定义为,“ 在社会生产和生活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已经失去原有全部或部分使用价值,经过回收、加工处理,能够使其重新获得使用价值的各种废弃物” 。 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再生资源覆盖了商品和资源在生产和生活环节流通的全过程。从开采和生产过程的尾矿、伴生矿、工业废渣等,到流通环节的包装、运输,再到终端消费环节产生的各种废弃物。从类型来看,再生资源主要包括三大类:金属类再生资源、非金属类再生资源和废旧电子电气机械设备(见表6-2 )。 表2 再生资源分类表 再生资源产业是专门或主要从事再生资源流通(即收购与销售作为各种再生资源赋存形式的物品)与加工利用(即以再生资源为原料

可再生资源利用的现状

可再生资源利用的现状 关键词:资源;回收 利用引言众所周知,资源是人类在地球上赖以生存的必要保证。人类为了满足目益高涨的生活需求,不断地加强对资源开发利用的强度,甚至采用了掠夺式的开发手段。资源的枯竭已经使人类的生存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如何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已经是人类必须认真对待的一个重要而迫切的问题。 进入21世纪,人类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中国目前正在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计划,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的新阶段,向2l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迈进,但面对我国严峻的资源现状,如何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确保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的关键。因此,如何选择一种更加合理、健康、节能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用尽量少的资源消耗去获得更为丰富多样的社会需求满足,并且从体制建设上保障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已经成为一个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可再生资源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废弃物资源,其基本定义是:在社会的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产生的不再具有原使用价值并以各种形态存在,但可以通过某些回收加工途径使其重新获得使用价值的各种废弃物的总称(包括工业生产中的废水、废气、废渣、粉尘等,农业生产的副产品,如农作物秸秆等以及生产生活中的废弃物如废钢铁、废纸、废塑料等)。这里的再生,实际上是指废弃物资源的再生利用。 废弃物资源在物质性能上的可再生性,是其可再生利用的根本。利用循环再生原料是人类社会工业技术进步的结果,也是保证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持资源循环利用的必要手段和发展循环经济的内在要求。循环经济理念是在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思想指导下,为促进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而发展起来的,其核心就是资源的循环利用。 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有关组织提出可持续发展原则时,就把资源的永续利用作为其基本原则之一,是指对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超过其自身的再生和更新能力,保障资源总量的稳定;对不可再生资源主要是循环利用,以实现降低资利用成本、能耗,保护环境的目的。由于非再生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社会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是不断增加的,这就必然产生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自然资源的旺盛需求与自然资源逐渐减少和不足的矛盾,解决的办法一是通过技术开发和研究,提高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率,减少对资源的消耗,或者开发新的替代资源,以满足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资源的需求。二是积极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即:工业生产的废弃物、农牧业生产的副产品以及人们生活中产生的废弃物和城市垃圾。通过开发利用这些可再生资源,不仅可以减少社会发展对自然资源需求的压力,还可以产生相当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对生态环境保护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而且从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的角度来看,积极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建立了遍及城乡的废旧物资回收系统,但我国目前废旧物资回收市场比较混乱,废物收购环节多、价格低,再加上生活水平提高,老百姓收集并出卖废旧物品的积极性不如从前,导致大量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废旧物资作为垃圾被抛弃了,这又反过来增加了城市生活垃圾的产量,因而也增加了国家在城市垃圾处理方面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人。1.1 已形成再生资源循环加工体系多年以来,在国家一系列优惠政策的支持下,我国再生资源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已初步形成遍布全国的网络纵横的再生资源循环加工体系,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1.2 再生资源处理能力高,回收量成倍增长近些年我国很多城市开始采用不同颜色的垃圾桶收集不同类型的垃圾,并分别把生活垃圾转换成家畜饲料、有机肥料或燃料电池用燃料,先进的“垃圾发电”也已经被采用,有色金属和贵金属的循环和提纯能力也大大提高,再生资源处理能力日益科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项目方案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 1.2项目概况 (4) 1.3结论和建议 (7)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10) 2.1项目背景 (10) 2.2项目建设必要性 (13) 第三章市场需求分析 (22) 3.1再生资源行业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 (22) 3.2再生资源行业前景广阔 (23) 3.3项目建设的优势分析 (26)

第四章建设条件 (29) 4.1场址所在地位置现状 (29) 4.2场址建设条件 (29) 第五章项目建设总体规划方案 (32) 5.1项目建设总体规划思路与目标 (32) 5.2规划依据及原则 (33) 5.3项目总体规划方案 (34) 第六章环境保护 (48) 6.1环境保护标准 (48) 6.2环境现状 (48) 6.3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 (49) 6.4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51) 第七章资源节约 (52) 7.1国家节能的相关法律及设计规 (52) 7.2项目的能源消耗情况 (52)

7.3项目的节能降耗措施 (52) 7.4资源循环利用效果分析 (54) 第八章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55) 8.1劳动安全卫生 (55) 8.2消防设施 (56) 第九章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58) 9.1项目实施进度安排的依据 (58) 9.2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58) 9.3工程招标 (60) 第十章项目组织管理与运作模式 (61) 10.1项目组织管理 (61) 10.2项目运作模式 (63) 10.3项目宣传和招商引资 (65) 10.4人力资源配置 (65) 10.5员工招聘和培训 (66)

第十一章项目总投资估算 (67) 11.1项目总投资估算的依据 (67) 11.2编制围及方法 (67) 11.3项目总投资估算的原则 (67) 11.4项目总投资估算 (67) 11.5项目资金来源与筹措 (74) 11.6资金使用和管理 (74) 第十二章项目财务评价 (75) 12.1项目评价的依据 (75) 12.2项目经营与收入预测 (75) 12.3项目经营成本预测 (76) 12.4流动资金 (77) 12.5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78) 12.6清偿能力分析 (78) 12.7不确定性分析 (7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