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校本课程_22课词曲两首(一)鹊桥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校本课程_22课词曲两首(一)鹊桥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校本课程_22课词曲两首(一)鹊桥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校本课程_22课词曲两首(一)鹊桥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鹊桥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读宋词,能把握好词独有的节奏,从而欣赏词的韵律美。会欣赏词的意境,体会它的美感,激发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过程与方法:朗读、背诵宋词《鹊桥仙》,激发学生对诗词的热爱。有能力跟着节奏试着唱一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词的热爱,培养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兴趣和欣赏能力,能从词的意境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重点:会读宋词,能把握好词独有的节奏,从而体会词的韵律美,会欣赏词的意境,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难点:欣赏词意境美,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教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等。

教具:多媒体课件

课型:新授

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题

1.(导入语)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在我们中华大地上可谓是家喻户晓,写他们的爱情故事的诗词数不胜数,今天我就给大家一块学习非常有名气,非常优美的宋词《鹊桥仙》(1分钟)

设计意图:通过激情导入给学生创设一个情景。本文是写牛郎织女的七夕相会,难分难离的场面,从而发出只要:“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感叹。所以我从动听的传说开始导入课题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作者简介:

秦观,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北宋著名词人,是“苏门四学士”之一,秦观词善于表现爱情,大多真挚而高雅。(1分钟)《鹊桥仙》是一个词牌名,因为描写牛郎织女七夕相会而广泛流传,关于词的知识你知道多少?(2分钟)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介绍作者及词的相关知识。一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二来锻炼学生的收集资料、选取资料的能力。

二、读宋词,读出韵律美

大家了解词的知识那么多,赶快先读为快吧!

1. 以2人小组为单位,你读我听,我读你听,看看我们能不能读通顺。看谁读得好听,有韵律感。(3分钟)

2. 检查朗读2-3人,大家评议。(2分钟)

3. 指导读出节奏。(2分钟)

4. 教师范读:配乐读欣赏宋词的韵律美。

(闭眼想词中描写画面)(1分钟)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互读,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互相帮助的习惯。也激发同位之间的竞争力。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一是要词读熟练,二是学生在逐步深入朗读中体会到词的韵律美。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喜爱。

三、品读欣赏宋词的意境美

1.说说你从老师朗读的这首中看到了怎样画面?教师从学生回

答梳理并板书:(2分钟)

鹊桥相会鹊桥惜别

2.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为什么每年只能一次呢,这里面有个动人的传说。哪个小组的代表简单介绍一下这个民间故事,主要介绍他们是怎么被分开的。

设计意图:插入牛郎织女的故事,了解故事梗概,知道他们原本是甜蜜的一对夫妻,

过着幸福的日子,是被王母娘娘硬生生地分开的。学生了解完故事情节就给他们在情感做

了铺垫。

3.牛郎织女相见时如何“柔情似水”又是怎样的场景呢?让我们再来走进《鹊桥仙》,细细品味词中优美的词句吧。

要求:以4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共同欣赏词句感人的地方,说说自己从中知道了什么?哪个词令你回味无穷。组长带头发言,其他同学也

要积极补充发言。

学生按照要求4人合作探究学习。(5分钟)

设计意图:要深入欣赏词的意境之美。这也是这一课合作探究的主要问题,应该发挥

以人为主,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找到学习的快乐。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领悟中华传统文化的美。

小组交流:说说哪句话感动了你,哪个词令你回味无穷。交流的时候各小组要积极发言,最好从开头我们一句一句地欣赏。10分钟学生交流预设:

①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哪个小组给大家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预设学生要谈到句子:

纤云弄巧:纤薄的云彩变化多端,呈现出许多细巧的花样。此处借喻织女织造云锦手艺的精巧。暗示这一天为织女渡河的七夕乞巧节。

一个“巧”字既写出了织女的织云锦的手巧,又点明牛郎织女见面的时间,可谓作者也是巧手妙笔。

飞星传恨:飞星即流星。流星闪过银河带去牛郎对织女的思念。这儿的“恨”是相见恨晚的恨,是浓浓的思念。

银汉迢迢暗渡:迢迢指银河的宽阔,也是反映出牛郎织女见面的路途

遥远,不容易。

那我们能不能读出牛郎织女的思念,读出他们见面的不容易。指导读这句话。

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哪个小组给大家谈谈从这句话知道了什么?

预设学生要谈到句子:

(在这金风玉露时节的一刻相逢,就胜过人间无数次相见)这是情节的发展,写鹊桥相逢。

这个句子中的“一”与“无数”两个数字的对比,欣赏牛郎织女的感情相知相爱之深。

传说中牛郎织女每年只有在七月七日的晚上才能相见一面,见上一面就能胜过人间那些无数整日耳鬓厮磨的夫妻吗?为什么这儿没有写,设置了阅读的悬念。请往下读。

设计意图:宋词中的简练之美,对比之美是出名的。因为词牌一确定,词的调子、字数都基本确定了,所以表达出来词的意境之美,还要有韵律美,可谓难上加难。而本文一个“一”和“无数”的对比就突出了牛郎织女的感情恩爱至深。

③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这是怎样一种场面呢?时间那么短会说些呢?

学生可能会说:牛郎织女会抱头痛苦,也可能嘘寒问暖地问对方过得怎么样?也可能谈论两个孩子怎样可爱。

词意(温柔的情意,如流水般缠绵;美好的相聚,似梦境般短暂。怎忍心去回顾孤独的鹊桥归路。)

我们从“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八个字可以看出为什么“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④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一句是千古绝唱。“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尽管相会的时间极其短暂,但只要彼此诚挚地相知相爱,心心相印。即使常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处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

这句话更是呼应了“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指导学生读出感情。

设计意图:学生抓住词中的重点句子、重点字词领悟词意境美,进一步领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美。体会全词的经典语句,先让学生说出词意,再谈对“朝朝暮暮”与虽然不在一块却“心心相印”的感情的对比。让学生知道相知相爱的珍贵。

四、欣赏宋词《鹊桥仙》理韵之美(5分钟)

秦观词倡导的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心灵之爱。此爱圣洁无比,是心心相印的爱:因为深爱,所以选择坚守;因为坚守,所以爱得深刻。而其他诗词大多表现牛郎织女的聚少离多之苦。下面我们对比一下这首诗。

古诗十九首?之一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从这首诗可以看出织女的愁苦和眼泪,以及对未来的茫然。而《鹊桥仙》就表现的甜甜蜜蜜,只要心心相印相知,可能比整天耳鬓厮磨在一块却心猿意马,整天打架过日子的夫妻好的多。

设计意图:为了提升学生对本课经典词句的理解,对其中蕴含情感之美欣赏出来,我

又把古诗十九首·之一《迢迢牵牛星》拿出来让学生对比读,“一愁一喜,一茫然一憧憬”可以看出作者秦观这首《鹊桥仙》格调之高,理性之美达到了爱情诗的顶峰。

五、宋词是唱出来的,我们听一听吧。视频唱《鹊桥仙》 (5分钟)

1.听视频唱《鹊桥仙》。

2.学生试一试唱《鹊桥仙》。

3.学生展示唱《鹊桥仙》。

设计意图:设计学生试着吟唱《鹊桥仙》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对古诗词感兴趣,回归它本来的原汁原味。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

六、背诵宋词《鹊桥仙》(3分钟)

1.小组练习背诵。

2.小组展示背诵成果。

设计意图:宋词十分优美,展示着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让学生当堂背诵,把“美”牢牢地记在心里。

七、测评练习。(5分钟)

填空

1. 《鹊桥仙》的作者是朝代的。

2. 《鹊桥仙》描写的是和的爱情传说。词中的最后一句

3. 《鹊桥仙》这首词的词牌是你还知道哪些词牌

选择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词句中所提倡的感情是哪一种?

(选择1种)

⑴心相印、相知相爱

⑵成天厮守

⑶朝欢暮乐

八、作业(1分钟)

1.了解中国四大爱情民间传说。

2.收集关于描写爱情的诗词。

3.查一查词与曲这两种题材的不同,预习《摸鱼儿雁丘辞》

小结

4.回家有条件的同学可以朗诵或者唱一唱《鹊桥仙》用QQ、微信或者乐教乐学把音频视频传给老师。

设计意图:作业主要是拓展一下同学们知识范围再者查找资料词与曲的区别,为下节课学习做准备。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小学生处在少年的懵懂期,对未来充满了无尽的向往,在学习唐诗宋词中已经有了一定基础,我国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从小儿咿呀学语,就跟着父母背诵短小唐诗宋词,所以对宋词并不陌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只是欣赏词的意境有些难度。我将本着读读说说唱唱的方式,尽量删繁就简,让学生欣赏到词的优美。

效果分析

当堂达标练习设计主要考查词基本知识,及本课的一些重点。这首词难度不大,主要目的是留下回味。传统文化主要是传承和发扬一种正确的价值观,体会传统文化中优秀文化的魅力。

这堂课学生的表现十分出色,尤其白如雪的唱给课堂锦上添花,她不仅动作大方,唱得韵律很美。龚紫寒讲牛郎织女的故事也是十分从容,给学生理解词的意境做好了铺垫。学生大多能积极参与回答问题,积极参与讨论。

我在课堂上也想着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发挥小组合作精神,让学生采取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讨词中含义。小组汇报也是精彩纷呈,大家能积极发言,各抒己见。课堂上我让学生以读为主,最后把好的词句背诵下来,积累优秀的传统文化,效果较好。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五年级第六单元一组以“爱情”为主题的诗词,作为学生既感兴趣又不是很了解,还有点羞涩。教师在对学生引导的时候,要注意给学生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应该是以我国儒家提倡的修身、爱家的基础上爱情观,虽然心心相印,也要遵守规则,也要从正确的方面维护爱情的纯洁和持久。要展示给学生一个开阔的,充满爱的世界。

测评练习

填空

1. 《鹊桥仙》的作者是朝代的。

2. 《鹊桥仙》描写的是和的爱情传说。词中的最后

一句

3. 《鹊桥仙》这首词的词牌是你还知道哪些词牌

选择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词句中所提倡的感情是哪一种?

(选择1种)

⑴心相印、相知相爱

⑵成天厮守

⑶朝欢暮乐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最大的感受是学生的表现让我惊讶,学生讲故事、唱宋词,他们的从容表现仍然给其他同学创造了美的享受,给课堂增添了色彩。本堂课的宋词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读宋词、背宋词,喜爱中华传统文化,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学本课我尽量以学生为主体,采取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当堂达标的教学策略,尽量让学生多种形式地读、背、唱。尽量让课堂生动有趣,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会合作,会交流,会汇报。在课堂上我尽量分清层次,比如在读的设计上:先读通顺,再读出节奏,最后读出感情和意境。在读的基础上背诵,在唱的基础上背诵,这样背诵就水到渠成。在教学中我引进竞争机制,一是小组

之间比,二是同位之间比。小组之间比汇报,比背诵等,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每次汇报完及时评价,激励着小组每一个成员学习积极性。这堂课我认为不足之处,老师在教学中如何灵活地运用小组教学,在教学与及时评价上没有让课堂融合的更流畅,有时只顾教学流程,忘记对某个学生评价肯定。在自我素质上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比如这首词是唱出来更美,如果我能唱的优美动听,必然令学生刮目相看,也会给课堂添彩。

课标分析

根据《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确定的基本基本精神: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中的展现。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积累的文明成果,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它博大精深,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

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我教学的这节课是一组以爱情为主题的诗词诵读单元。我教学的这首词是秦观写的《鹊桥仙》,以我们中华民族熟悉“七夕相会”为题材,格调高雅,别具一格。所以这首词传承人们对爱情的忠贞不一,传承着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文化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应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教学本课我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自主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主题地位,学生充分讨论后,也是自主发言。

(二)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通过传统文化课程内容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在这节课上,我尽量引导学生有稳定的爱情观,符合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忠于爱情,为了理想,坚贞不二,心心相印。

(三)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

通过活动性学习,使学生在诵读、感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这节课我充分让学生读宋词,唱宋词,讲民间故事,充分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小学科学校本课程教案

小学科学校本课程教案 【篇一:小学科学实验校本课程计划】 2015年春晋江市第五实验小学校本课程科学实验教学计划 一、概述: 二、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 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 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他们终生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我校的校本课程特开设了 科学实验。 三、主要任务、目标 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以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为核心,以培养学 生的科学兴趣及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为目的,我们力争通过开展科 学实验的校本课程,来加强对学生观察和实验、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搜集证据、表达交流等方面的训练, 引导学生去亲历科学,在亲自操作、动手实验、自行探究的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对科学的积极态度。 四、教学内容 三年级学生对科学活动感兴趣,爱动脑、爱动手,因此我们科学实 验的课程内容内容贴近三年级小学生的生活,采用符合小学生年龄 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本学期主要以“系列科技小实验、小游戏”、“观看科教片”、“科技小发明”和“科技实践”等方式开展活动。通过 这些活动,让学生了解科技知识,启发创造性思维,增强创新意识,提高科学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科普知识,包括自然知识、科学常识、科技知识。 2.科技小实验小游戏。 3.科技小制作。 4.基本仪器的使用。 【篇二:小学校本课程教案】 二年级校本课程教案 第1课时安全 教学目标: 1、了解学校安全现状。

教育学生注意安全。 教学过程: 一、提问 1、在学校、回家路上、活动中那些是不安全的? 2、小组交流。 3、小组汇报。 二、学习儿歌 1、出示儿歌:安全防范很重要, 千万不要忽视了。 卫生活动与行路, 安全第一保健康。 2、指导学生读。 3、学生齐读。 4、点名读。 5、背诵儿歌。 6、教师讲解。 思考与练习: 1、让学生说说在校内外的日常生活、日常活动、上学、放学路上应该注意哪些安全? 2、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说说你见到的不安全现象。 第2课看谁做得快 一、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拖拖的故事,使学生明白时间的重要性,做时间的主人。 二、学习重点: 让学生明白拖拖的做法是不对的,并且明白为什么不对。 三、学习难点: 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一课,学会自己合理安排时间,会实际应用在生活中。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使同学们时间的重要性,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 在科学课上其中一些需要速度快的实验,动作也要迅速。 五、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图说话的能力。 六、学习过程: (1)档案馆:

2020中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2020中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20xx中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一) 一、指导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诵读内容:《弟子规》 三、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1、总体目标:通过班级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弟子规》,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 (1)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在吟诵表演中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利用13岁以前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4)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四、活动安排和措施: 利用每天语文晨读10分钟、课前展示2分钟,组织学生诵读,并做到全程参与,学生全员参与。 1、每日晨读、课前诵读形成常规,选一名普通话好的学生做带读的小老师,分组背、个别背、接龙背、默背 2、每周一节课,进行经典吟诵,完成《弟子规》里的内容,并开展一定的读书交流活动。 3、利用黑板报、手抄报等多形式,展示经典佳句,营造诵读的氛围,使学生走进经典,耳濡目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 4、设立经典诵读评价卡。评价卡分别由教师、小组、自评三部分组成,形成评价体系,使经典诵读持久、有效地进行。 5、每两周举行一次诵读擂台赛,评选班级诵读大王、诵读能手或每月一星,以此激发学生们的诵读热情。 6、利用家长会向家长介绍诵读的目的、意义以及目前

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小学古诗文诵读校本课程方案 课程名称:古诗文诵读 课程意义:学校开展古诗文诵读,在于宏杨和继承中华传统民族文化,强化民族精神教育,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夯实师生的文化底蕴,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课程背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温家宝总理在重要演讲中谈到:“中华文明以其顽强的凝聚力和隽永的魅力,历经沧桑而完整地延续下来,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家庭、社会和教育起到了巨大的维系与调节作用。”2009年,全国两会众多代表和委员纷纷指出:国学进入课堂势在必行,抛弃传统文化是逆潮流的,应该在全社会大力弘杨“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美德。这是时代和社会的需要。 中华民族悠远的传统文化中,传承着崇高的精神和优良美德。其中“天下为公”的理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无为而无不为”的智慧;“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意志;“见贤思齐”的人生哲理等,对于少儿道德信念、精神价值、人格熏陶、习惯养成、文化基础的培养都可以起到不可估量作用。这是人才培养的需要。 在基础教育改革的进程中,道德教育、素质教育、校园文化建设长期缺乏有效途径和方法。以古诗文诵读,走进中华经典文化为载体,以丰富活泼的主题教育活动和课堂教学的渗透为阵地,让少年儿童快乐地学习、科学地传承、健康地成长,将在潜移默化中、身体力行中,

小学校本课程趣味数学教学方案计划教案

教学内容:数学趣味题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解题,使学生了解到数学是具有趣味性的。 2、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出示趣味题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有趣的问题,希望大家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1、小卫到文具店买文具,他买毛笔用去了所带钱的一半,买铅笔用去了 剩下钱的一半,最后用去剩下的8分,问小卫原有( )钱? 2、苹苹做加法,把一个加数22错写成12,算出结果是48,问正确结果是( )。 3、小明做减法,把减数30写成20,这样他算出的得数比正确得数多 ( ),如果小明算出的结果是10,正确结果是( )。 4、同学们种树,要把9棵树分3行种,每一行都是4棵,你能想出几种 办法来用△表示。 5、把一段布5米,一次剪下1米,全部剪下要( )次。 6、李小松有10本本子,送给小刚2本后,两人本子数同样多,小刚原来 有()本本子。 二、小组讨论 三、指名讲解 四、评价 1、同学互评 2、老师点评 五、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教学内容:数学趣味题二 教学目标: 1、通过解题,使学生了解到数学是具有趣味性的。 2、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 教学过程: 二、出示趣味题 1、小明在小红左边5米,小冬在小红左边8米,问小明和小冬之间有 ( )米。 2、河中有几只鸭子在游泳。游在最前面的一只鸭子后面有2只鸭子, 游在最后面的一只鸭子的前面也有2只鸭子,游在中间的一只鸭 子的前面和后面各有一只鸭子,河中共有( )只鸭子在游泳。 3、一支铅笔二个头,二支半铅笔( )个头。 4、走上一层楼梯要走10级,从一楼走到四楼要走( )级楼梯。 5、解放军叔叔做了一个靶子,靶子分6格,小王射了几枪,每次都 打中了,总分为100分,问小王打了( )枪?打中了哪几 格?( ) 二、分析 教师带领全班,整体分析。 三、小组讨论 四、交流汇报 五、小结 通过这两次的课程,你有哪些收获?

试论小学国学经典类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实践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0852276.html, 试论小学国学经典类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实践作者:唐素珍 来源:《小学生作文辅导·中旬刊》2018年第08期 【摘要】在现阶段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的过程当中,国学经典类课程是其中非常重要 的一方面内容。我们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当前小学课本教程开发和实践的具体需求和情况,引入更多国学经典特色文化内容,更好地打造一个传统文化的应用氛围,促使学生自身成长环境的有效构建。 【关键词】小学语文;国学经典;校本课程;开发;实践 一、小学国学经典类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意义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学生们自身记忆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一时期,我们能够有效地对传统文化进行渗透和融合,那么学生们就可以对国学经典类课程内容进行更好的体会,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蕴,促进学生自身人格的全面发展。从当前校本课程开发构建的角度来说,国学经典内容的应用本身可以更好地促进民族文化弘扬需求的实现,并且满足当前教育中德育方面的需求,促使学生自身人文素养的有效提升和发展。 国学经典类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实现对优秀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承,促使学生全面提升自身语文素养,这也是当前语文学科教学活动开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和思路。国学经典类课程本身蕴含了深刻的民族文化的思想精髓,其中也涵盖了很多人文教育方面的内容和理念,例如《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都是古代圣贤智慧的结晶,闪耀着文化的光辉。国学经典的传承也是对民族财富进行传承的重要举措。与此同时,当前小学阶段学生都具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他们的个性很强,如果没有经过有效的引导,那么他们的道德品质的发展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在当前教学活动开展中,对于学生的人文关怀方面的引导相对有限。而通过国学经典类校本课程的开发,我们可以让学生的礼仪和行为规范得到更好的引导,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从而达到促使学生受到有效德育的目的。另外,从人文素养的培养角度来说,国学经典类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当中,相关国学经典涵盖了历史、自然、文化、社会、教育、道德、礼仪等多方面的内容,涵盖了大量的历史故事。很多格言、典故都朗朗上口,仔細品味的过程中,让学生得到语感方面的提升和语言知识的积累,并且让他们的语文审美得到更好地提升。可以说,国学经典类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十分关键的,同时也是当前小学阶段教学活动开展的一个重要探究方向。 二、小学国学经典类校本课程实践的思考 第一,在校园内部构建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空间。对于国学经典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来说,我们要想真正提升课程的效果,就必须从校园文化建设的角度构建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空间,融入更加深刻的国学传统文化经典内涵,让国学经典成为当前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

新--2020中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doc

2020中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时代不同,社会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但是传统文化应该得到继承,开设"国学"校本课程,引导学生接触历史经典,学习传统文化,加强思想修养,感受五千年文明智慧的熏陶,能促进学生养成教育的进一步升华。下面是我带来关于20xx中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的内容,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20xx中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一) 一、指导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诵读内容:《弟子规》 三、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1、总体目标:通过班级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弟子规》,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 (1)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在吟诵表演中让学生更

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利用13岁以前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4)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四、活动安排和措施: 利用每天语文晨读10分钟、课前展示2分钟,组织学生诵读,并做到全程参与,学生全员参与。 1、每日晨读、课前诵读形成常规,选一名普通话好的学生做带读的小老师,分组背、个别背、接龙背、默背...... 2、每周一节课,进行经典吟诵,完成《弟子规》里的内容,并开展一定的读书交流活动。 3、利用黑板报、手抄报等多形式,展示经典佳句,营造诵读的氛围,使学生走进经典,耳濡目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

【2019年整理】小学校本课程写字教案

` 二年级校本课程写字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撇的写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各种撇的写法,做到用笔正确。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 3、教育学生做人谦虚礼让、宽容待人、团结合作。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各种撇的写法。 难点:斜撇和弧撇及“假、秧”的写法。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书法欣赏作品、格言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名家名作,陶冶情操,激发学生爱写字的兴趣。 ^ 二、引导、点拨难点,突出重点。 1、撇的种类:弧撇、斜撇、竖撇、平撇 2、一边范写一边讲解写法。 斜撇:起笔重,边行笔边抬笔,收笔呈尖状。 弧撇:起笔较重,行笔先竖后撇,撇出部分较长,弧度较大。行笔“宜缓不宜疾”并要力送到底。古人讲,“书撇如篦发”是说写撇像篦子书发一样,要慢,要力送到底。还有人把撇喻为象牙,形力俱佳。 竖撇:老师边写,边让学生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审美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提示写法基本相同,但行笔方向不同。让学生来说竖撇的写法。(起笔稍重,行笔先竖后撇,撇出的部分较短。) 平撇:老师边写边提示学生观察,请学生自己看会写法。(起笔较重,行笔方向较平。) 3、把撇放到各种字中练习。 > 老师范写“假”并做讲解:单人旁的撇是斜撇,竖要写的有力度,有精神,中间的第一横在横中线上。右边的部分要写的修长一些。我们的中国字讲究包容精神,做人也要宽以待人。字要写的方方正正,做人也要堂堂正正。字要写在田字格的中间。左中右要紧凑,因为它们是一家人,要团结在一起,这也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字的左右上下要对齐,这是讲究对称美,但中间这部分却很小,这是讲究错落美,所以说中国字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 4、老师范写“秧”字,请你根据我们学过的写法和结构安排方法仔细观察这个字。看看“假”和“秧”的异同处。(“假”字的左边又细又长,“秧”字的禾字旁上边是平撇,“秧”字的禾字旁“捺”要变成“点”,因为,中国字讲究谦让精神,要给右边的字让地方。)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教案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教案 教材共三章:“布粘画”“沙粘画”和“立体画”,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养成多留心、要精心、有耐心、有爱心、怀有一颗感恩心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陶冶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热爱祖国的情操。具体内容安排如下: 教材内容课时安排总课时数教学进度评价办法总学分备注第一章布粘画 《美丽的植物》1课时线条优美 《活泼的动物乐园》1课时制作精巧 《生活用品》1课时符合要求 《漂亮的建筑》1课时突出制作特点 《多彩的人物》1课时表现事物特征 第二章沙粘画 《校园一角》1分甲—10分 《美丽的田野》1乙—8分 《我爱我家》1丙—5分 《我的理想》1丁—5分以下 第三章立体画 《迷人的花卉》1 《动物王国》1 《卡通人物》1

第一章布粘画 【教材说明】 本美术校本课程教案章包括六部分内容,由《美丽的植物》《活泼的《生活用品》《漂亮的建筑》《多彩的人物》《风景如此美妙》组成。 布粘的教学这部分内容,要结合学生周围事物,生活实际,对其讲 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布粘技巧的教学,了解布粘艺术的形象美,立体美及动感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取多方面的知识。 【培养目标】 1.在学与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 【教学建议】 建议本章教学用6课时。 【课堂教学设计】

《活泼的动物乐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通过画图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在剪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要求:1.画图形象,让人易辨动物。 2.裁剪时注意安全,正确使用剪刀。 3.裁剪线条要匀称,根据图画线条要相应对称。 教学重点、难点:1.裁剪的动物要形象。 2.粘贴时有先后主次之分。 教学准备:剪刀、胶水、碎布料等。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我们周围有许多活泼可爱的小动物,你最喜欢什么动物?(学生踊跃发言)今天我们就用布粘画的形式 把它们呈现在纸上,展示以前学生作品,传递欣赏,(学生啧啧称赞)我们也能像他们一样做的很好,心 动不如行动,我们下面开始吧! 二、绘图、裁布。 1、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动物,教师巡视指导。 2、把你画的小动物从纸上剪下。 3、按照图画用布裁出动物的轮廓、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四肢、尾巴等。

《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一般项目 课程名称:国学经典诵读 主讲教师:各年级国学科老师 教学材料:经典《弟子规》《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等内容为主;辅以名言、对联、谚语、古诗词名句、歇后语等内容。 授课时间:每周一课时,每学期16课时。 授课对象:一——六年级全体学生 具体方案 一、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让学生打好传统文化的根基。关注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文化资源,鼓励学生进行体验性、探究性和创造性的学习,丰富学生生活,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道德情操。探索出传承经典与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方法,能在一定范围内得到推广。使学生获得健康的审美情趣,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掌握校本课程内涵,突出学校特色。 具体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领略到读书的价值与意义,激励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引导同学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掌握经典诵读资料,培养阅读、表达、作文能力。

3、教师师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中,发展教研和科研水平。过程与方法: 1、全体学生能背诵弟子规,唱弟子规歌,培养学生诵读能力和感受语言的能力,积淀文化底蕴。 2、用《弟子规》的要求来规范自已的言行,践行弟子规,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道德情操。 3、在欣赏朗读经历中掌握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感悟阅读学习的方法。 4、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在阅读经历中,让学生喜欢阅读、品味经典、提成阅读感悟。 5、让学生在朗读音韵和谐、朗朗上口的文本中获得语感,获得内心成长的能量。 6、营造“经典诵读“的氛围,促进学校“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特色的形成,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办学品位,打造办学品牌。 情感与价值观: 1、积极营造学习氛围,兴起爱书、读书热潮,培养学习情趣,提高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 2、让学生在“兴趣教学”、“特色活动”中,陶冶情操,学会学习;感悟到读书的乐趣。

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小学古诗文诵读校本课程方案 课程名称:古诗文诵读 课程意义:学校开展古诗文诵读,在于宏杨和继承中华传统民族文化,强化民族精神教育,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夯实师生的文化底蕴,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课程背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温家宝总理在重要演讲中谈到:“中华文明以其顽强的凝聚力和隽永的魅力,历经沧桑而完整地延续下来,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家庭、社会和教育起到了巨大的维系与调节作用。”2009年,全国两会众多代表和委员纷纷指出:国学进入课堂势在必行,抛弃传统文化是逆潮流的,应该在全社会大力弘杨“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美德。这是时代和社会的需要。 中华民族悠远的传统文化中,传承着崇高的精神和优良美德。其中“天下为公”的理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无为而无不为”的智慧;“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意志;“见贤思齐”的人生哲理等,对于少儿道德信念、精神价值、人格熏陶、习惯养成、文化基础的培养都可以起到不可估量作用。这是人才培养的需要。 在基础教育改革的进程中,道德教育、素质教育、校园文化建设长期缺乏有效途径和方法。以古诗文诵读,走进中华经典文化为载体,以丰富活泼的主题教育活动和课堂教学的渗透为阵地,让少年儿童快乐地学习、科学地传承、健康地成长,将在潜移默化中、身体力行中,

[实用参考]小学三年级校本课程教案

优质参考文档 小学三年级校本课程教案 1珍惜劳动成果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珍惜劳动成果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一切用品都是劳动成果,它们来之不易。 2.懂得珍惜劳动成果是一种美德,是尊重劳动人民的表现。 情感: 1.以珍惜劳动成果为荣,以浪费劳动成果为耻。 2.尊敬珍惜劳动成果的人,愿意向他们学习。 行为: 1.珍惜日常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不损坏,不浪费。 2.见到同学不珍惜劳动成果,加以劝阻。 教学重点:使学生懂得“劳动成果来之不易,社会财富,都要爱惜的道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养成珍惜劳动成果,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好习惯。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一个聪聪寻宝的旅程世界。 同学们,今天我要跟着聪聪去寻宝,聪聪你们知道是谁吗?他就是一位生活条件很优越,不懂得珍惜物品的一位小精灵。这一天,他要出去寻宝,但是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和麻烦,你们愿不愿意帮助他?如果愿意,我们就一起出发吧! 二、演示图片1:聪聪飞过白云,飞过大地,来到了他向往已久的快乐城--北京。 师问:同学们,你们猜猜,聪聪最先到了哪里? 学生回答:故宫,长城。 师答:不是,原来他先来到了小学食堂里,他一定是饿了,已经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出示把面包吃一半扔一半的图片。

学生提问:老师,他怎么没吃完就扔掉了,这样太可惜了。 师答:你们也这样觉得吗?聪聪真是太浪费了。那你们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帮他。老师这里有一些资料,你们过来找一找,看看哪些可以帮他。 学生回答:老师,我找到了,这个动画《儿童营养面包的由来》,我想让聪聪看看,让他知道一下这面包来得多不容易。 演示动画:《儿童营养面包的由来》 学生回答:老师,我也找到一个。古诗《锄禾》,我想聪聪读了这个,一定就知道这粮食来得有多不易啦! 师问:同学们,谁能告诉我,刚才大家看的《儿童营养面包的由来》一共经过了多少道工序? 学生回答:11道工序。 师问:那你们想想要用多少人力和物力呢? 学生回答:很多很多。很不容易。 教师提问:那聪聪和董必武的女儿谁做得对呢? 学生回答:董必武的女儿谁做得对,因为她把掉在桌上的米饭都捡起来吃了,她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教师小结:同学们说的很对,我们吃的米饭、面包、糖果等等都是经过好多道工序制成的,许许多多的工人、农民为此付出了劳动。不爱惜这些东西,就是不尊重他们的劳动。我想现在聪聪也应该知道不应浪费粮食和食品了吧! 板书:粮食来之不易,勿浪费 三、同学们,聪聪又遇到了一个问题,请同学们帮他分析一下,他做得对不对?为什么? 出示问题1:当聪聪看到我们的申奥口号:“新北京、新奥运”时,北京小朋友向他提问:“请你说说用过的东西应该怎么办?” 此时,聪聪武断地说:“扔掉。” 师问:聪聪这样做对吗?你是怎样做的,尤其是班上北京的同学好好谈一谈。 学生回答:有的说对,有的说不对。因此产生辩论。

2020中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 学校工作计划)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W-JH-053654 2020中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Implementation plan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in primary and

2020中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20xx中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一) 一、指导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诵读内容:《弟子规》 三、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1、总体目标:通过班级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弟子规》,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 (1)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在吟诵表演中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

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利用13岁以前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4)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四、活动安排和措施: 利用每天语文晨读10分钟、课前展示2分钟,组织学生诵读,并做到全程参与,学生全员参与。 1、每日晨读、课前诵读形成常规,选一名普通话好的学生做带读的小老师,分组背、个别背、接龙背、默背…… 2、每周一节课,进行经典吟诵,完成《弟子规》里的内容,并开展一定的读书交流活动。 3、利用黑板报、手抄报等多形式,展示经典佳句,营造诵读的氛围,使学生走进经典,耳濡目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 4、设立经典诵读评价卡。评价卡分别由“教师、小组、自评”三部分组成,形成评价体系,使经典诵读持久、有效地进行。 5、每两周举行一次诵读擂台赛,评选班级“诵读大王”、“诵读能手”或“每

小学三年级数学校本课程优秀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校本课程教案 第一单元速算与巧算 教案目标: 1.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补数。 2.掌握巧算方法,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好习惯 第一课时:加法中的巧算 1.什么叫“补数”? 两个数相加,若能恰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整万…,就把其中的一个数叫做另一个数的“补数”。 如:1+9=10,3+7=10, 2+8=10,4+6=10, 5+5=10。 又如:11+89=100,33+67=100, 22+78=100,44+56=100, 55+45=100, 在上面算式中,1叫9的“补数”;89叫11的“补数”,11也叫89的“补数”.也就是说两个数互为“补数”。 对于一个较大的数,如何能很快地算出它的“补数”来呢?一般来说,可以这样“凑”数:从最高位凑起,使各位数字相加得9,到最后个位数字相加得10。 如:?87655→12345,?46802→53198, 87362→12638,…

下面讲利用“补数”巧算加法,通常称为“凑整法”。 2.互补数先加。 例1巧算下面各题: ①36+87+64 解:①式=(36+64)+87 =100+87=187 3.拆出补数来先加。 例2①188+873解:①式=(188+12)+(873-12)(熟练之后,此步可略) =200+861=1061 4、练习 (1) 99+136+101 (2) 1361+972+639+28 (3) 548+996 (4) 9898+203 5、小结 第二课时减法中的巧算 1.把几个互为“补数”的减数先加起来,再从被减数中减去。 例1 、300-73-27 解:式=?300-(73+27) =300-100=200 2.先减去那些与被减数有相同尾数的减数。

中国传统文化校本课程

中国传统文化之一 传统节日文化读本 齐村乡北雅握小学

目录 序言 前言 认识传统文化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 (2)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5) 春节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5) 清明节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9) 端午节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26) 中秋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32) 重阳节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42) 其它传统节日少年羁络青纹玉游女花簪紫蒂桃 乌鹊桥头双扇开年年一度过河来 (49) 附录 (64)

海棠没有在夜色里绽放林中也没有梅花或雪莲 守望了千年的沉默 依旧是绿色的无言 那么这路上徘徊的寻梦者可否拥有梦里忧伤的自由可否有拣尽寒枝的自守 呵护夜的安宁 守望绿色的风

2005年10月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一度沸沸扬扬的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告终,留给中国人的是一连串关于保护传统文化的反思。在一次关于“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华夏文明----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调查中可以看到当代中国青年学生对传统的认知不足。“从问卷的统计中可以看到,当代青年对传统文化大都给了一个中性的回答,对中国古典文献、艺术和习俗也很模糊。“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骆玉明说,”传统文化中不需要被消解的是否都被消解了?站在全球化的立场,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否已经牢靠?还是有很多疑问的。前卫的、新潮的新新人类,纷纷过起了洋节!面对这些光怪陆离、异彩纷呈的社会众生相,一些有识之士禁不住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怎么了?善良智慧的中国人民怎么了?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怎么了? 当《论语》被称为东方人的“圣经”,被尊为日本工商界的“圣经”,《菜根谭》这种普及读物被日本借鉴为商业经典,日本、韩国的中药占领了世界市场的主要份额,世界许多国家的军校都要开设孙子兵法课,“四大发明”,古代的许多科技发明,早已被外国人接过去发扬光大时我们怎么想?当优秀的汉学家出现在日本,甚至西方国家时我们怎么想?当大陆学者专家慨叹我们的学问做得不如日本学者、台湾学者时我们怎么想?出大师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吗?胡适19岁考公费留学,20岁出国去。到了27岁,在哥伦比亚大学拿哲学博士。28岁回来,在北京当北大教授。不到30岁全国闻名,凭什么?凭13岁之前受的国学教育基础! 胡适之——读古书长大的!徐志摩、朱自清,白话文不是写得很好吗?——读古书长大的!钱钟书、沈从文——读古书长大的!

小学国学启蒙校本课程家长开放日方案

仅供参考【整理】小学“国学启蒙校本课程家长开放日”方案:思想一、指导 家长开放活动以“我们尽心,家长放心,孩子开心;我们诚意,家 长满意,孩子受益”为主题,展现校园风貌,彰显学校国学启蒙教育 理念,展示师生风采,创设和谐育人氛围;让家长亲身经历子女在校 的学习和生活,走进教室,关注教育;走近孩子,倾听心声;走进学 校,参与评价,增进家长对学校管理、教师教育教学质量以及自己孩 子在校学习生活和能力表现的了解,增进家校联系。二、活动目的: 1、利用“开放日”这一载体,传播学校、教师的教育观、教学观、 管理观。加强沟通,调动家长参与学校、参与班级建设的积极性,吸 纳家长的合理化建议,进一步改进学校的管理。 2、让家长亲身经 历子女在校的学习和生活,走进教室,关注教育;走近孩子,倾听 心声;走进学校,提升理念。、成立校级家长委员会,为学校的规 划和发展出谋划策。 3 三、活动内容及安排: 本次家长开放日活动共分为“风采课堂、班级特色、阳光之约”版 块。习字一刻钟第一版块——“风采课堂”班级)1一(国 学课程内容(执教者) 仅供参考【整理】 )一(z 2 《中国戏曲欣赏》)一(3 《怀素写字》z )二(1《快乐端午节》z )二(2 《多姿多彩的偏旁》z

)1《有趣的纸》 z 三( )2《京剧欣赏》z 三( )1z 四(《声律启蒙诵读》 )2z 四(《生活中的古诗》)四(3《春联趣谈》 z )五(1 《古诗书写》z )2《国画》 z 五( )3z 五(《对联趣谈》 )六(1《中国剪纸》 z )2《结构中的对比关系》 z 六( z《祖冲之与圆周率》 第二版块——“班级特色” 教室的布置,旨在充分展示各位同学在学校的学习的点滴进步、生活中的兴趣爱好,体现和谐的班集体、温馨个性的教室环境。在班级张贴学生的特色作业。. 仅供参考【整理】 第三板块——“阳光之约” 通过家长课后填写的问卷调查,请家长留下宝贵的意见,以供学校和教师的工作不断地改进。同时并成立池墨小学校级家长委员会,共同商讨学校发展大计。四、活动时间: 分点4020日下午120xx 年5月五、参加人员: 全校师生、全体家长 :六、家长开放日活动过程具体安排 负责人内容地点时间

小学三年级校本课程教案

小学三年级校本课程教案 1 珍惜劳动成果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一切用品都是劳动成果,它们来之不易。 2.懂得珍惜劳动成果是一种美德,是尊重劳动人民的表现。 情感: 1.以珍惜劳动成果为荣,以浪费劳动成果为耻。 2.尊敬珍惜劳动成果的人,愿意向他们学习。 行为: 1.珍惜日常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不损坏,不浪费。 2.见到同学不珍惜劳动成果,加以劝阻。 教学重点:使学生懂得“劳动成果来之不易,社会财富,都要爱惜的道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养成珍惜劳动成果,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好习惯。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一个聪聪寻宝的旅程世界。 二、演示图片1:聪聪飞过白云,飞过大地,来到了他向往已久的快乐城--北京。 师问:同学们,你们猜猜,聪聪最先到了哪里? 学生回答:故宫,长城。 师答:不是,原来他先来到了小学食堂里,他一定是饿了,已经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出示把面包吃一半扔一半的图片。 学生提问:老师,他怎么没吃完就扔掉了,这样太可惜了。 演示动画:《儿童营养面包的由来》 学生回答:老师,我也找到一个。古诗《锄禾》,我想聪聪读了这个,一定就知道这粮食来得有多不易啦! 师问:同学们,谁能告诉我,刚才大家看的《儿童营养面包的由来》一共经过了多少道工序? 学生回答:11道工序。 师问:那你们想想要用多少人力和物力呢? 学生回答:很多很多。很不容易。 教师提问:那聪聪和董必武的女儿谁做得对呢? 学生回答:董必武的女儿谁做得对,因为她把掉在桌上的米饭都捡起来吃了,她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教师小结:同学们说的很对,我们吃的米饭、面包、糖果等等都是经过好多道工序制成的,许许多多的工人、农民为此付出了劳动。不爱惜这

绘本悦读国学阅读校本课程教学设计备课方案

“悦读”(绘本故事)备课方案 课程背景: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让低年级孩子“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要让他们能够“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低年级两年的时间内应该让学生养成阅读兴趣,广泛阅读达到5万字的课外阅读量。由于低年级语文教材的浅显性、局限性,语文教师应该注重教材的重组、教材的开拓,以实现这些教学目标。 二年级孩子识字量少,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自控能力和忍耐力都较差,但是他们对像图画这样的直接感官刺激的物体感兴趣,形象性思维占主导地位,联想丰富,喜欢表达。这正好与“小人书”的特点贴切地吻合,夸张的构思、精妙的图画、童趣的语言,在孩子们的眼里十分富有吸引力!藉此途径开启孩子的想象,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最为合宜! 绘本是指以手绘图画来讲故事的儿童读物。绘本以画为主,字少而画面丰富,以画传达故事情节,很符合儿童早期阅读的特点和内涵,图与画之间呈现独特的叙事关系,表达绘本的整体意境,能带给孩子美好的熏陶和教育。 在小学二年级开设“悦读”校本课程,即在二年级倡导读写绘结合,用阅读图画书、讲故事、用图画表达与创造相整合的办法,来让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力与创造力得到自由地发挥。 课程目标: 1、通过师生共同阅读适合一年级学生早期阅读特点和认知心理特点的绘本,把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阅读上来,培养孩子养成阅读兴趣和习惯,让孩子爱读书,快乐地读书。 2、通过让孩子朗诵、讲述、表演绘本中生动的故事,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让学生根据绘本的整体意境和画面中的一些细枝末节,对故事情节展开丰富的联想,设计书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对故事进行自我扩充、延伸,提高其思维能力。 4、通过将阅读内容延伸到家庭,组织家长和孩子一起进行读写绘的互动活动,培养学生基本的综合素养。 课程内容:

小学校本课程教案

小学校本课程教案 (三年级上学期) 第一章认识周围的世界 【教材说明】 本章包括两部分内容,分别是我们的家乡和我们的学校。教学这部分内容,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进行生动形象的讲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组织他们讨论、交流,在轻松的气氛中获得知识。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的家乡和学校。 2.使学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的教育。 【教学建议】 建议本章教学用4课时。 【课堂教学设计】 《我们的学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每天在学校学习、活动,你对我们的学校了解多少呢?(学生自由发言,讲自己对学校的了解) 二、组织课堂活动 1、认识学校的位置以及自己家与学校之间的位置关系。 2、了解学校的具体情况。 三、组织课堂活动 四、想一想,自己每天在学校做哪些事情? 五、布置课外活动,了解更多有关学校的情况。 六、安排时间活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学校。

第二章在大家庭中生活 【教材说明】 本章包括三部分内容,分别是热爱集体、尊敬师长和怎样与同龄人交往。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班集体,知道应该尊敬老师、孝敬父母,懂得应该与同龄人友好相处。 2.使学生受到集体主义教育,知道孝敬父母、尊敬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热爱集体生活。 【教学建议】 教学本章内容可用5课时。 【课堂教学设计】 《热爱集体》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班集体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大家庭,我们都要热爱这个集体。 二、看图讨论 教师出示图片,学生看图讨论。 三、组织课堂活动 你认为热爱集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讨论后教师可让几名学生发言) 四、想一想 1.你做过那些有意集体的事情? 2.见到有损集体的现象应该怎么做? 五、课堂小结

2020中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精选】

时代不同,社会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但是传统文化应该得到继承,开设“国学”校本课程,引导学生接触历史经典,学习传统文化,加强思想修养,感受五千年文明智慧的熏陶,能促进学生养成教育的进一步升华。下面是带来关于20xx中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的内容,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一、指导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诵读内容:《弟子规》 三、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1、总体目标:通过班级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弟子规》,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 (1)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在吟诵表演中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利用13岁以前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4)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四、活动安排和措施: 利用每天语文晨读10分钟、课前展示2分钟,组织学生诵读,并做到全程参与,学生全员参与。 1、每日晨读、课前诵读形成常规,选一名普通话好的学生做带读的小老师,分组背、个

三年级小学校本课程教案

小学校本课程教案 第一章认识周围的世界 【教材说明】 本章包括两部分内容,分别是我们的家乡和我们的学校。教学这部分内容,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进行生动形象的讲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组织他们讨论、交流,在轻松的气氛中获得知识。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的家乡和学校。 2.使学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的教育。 【教学建议】 建议本章教学用4课时。 【课堂教学设计】 《我们的学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每天在学校学习、活动,你对我们的学校了解多少呢?(学生自由发言,讲自己对学校的了解) 二、组织课堂活动 1、认识学校的位置以及自己家与学校之间的位置关系。 2、了解学校的具体情况。 三、组织课堂活动 四、想一想,自己每天在学校做哪些事情? 五、布置课外活动,了解更多有关学校的情况。 六、安排时间活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学校。

第二章在大家庭中生活 【教材说明】 本章包括三部分内容,分别是热爱集体、尊敬师长和怎样与同龄人交往。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班集体,知道应该尊敬老师、孝敬父母,懂得应该与同龄人友好相处。 2.使学生受到集体主义教育,知道孝敬父母、尊敬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热爱集体生活。 【教学建议】 教学本章内容可用5课时。 【课堂教学设计】 《热爱集体》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班集体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大家庭,我们都要热爱这个集体。 二、看图讨论 教师出示图片,学生看图讨论。 三、组织课堂活动 你认为热爱集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讨论后教师可让几名学生发言) 四、想一想 1.你做过那些有意集体的事情? 2.见到有损集体的现象应该怎么做? 五、课堂小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