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条例

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条例

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条例
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条例

目录

第一章、指导思想及原则

第二章、工程特点、重点及相关施工措施

第三章、地质情况

第四章、观测山洞主体施工方案

第五章、山洞施工规划

第六章、工程质量保证

第七章、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

第八章、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第九章、本工程采用的新技术

第十章、缺陷责任期保护与维修措施

第十一章、管理系统

第十二章、质量目标

第十三章、组织机构与职责

第十四章、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条例第十五章、施工现场临时用电

第一章、指导思想及原则

地震观测山洞建设项目的合同、施工招标文件、设计图纸。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陇南市武都区,由武都姚寨地震监测台、礼县地震监测台组成陇南市地震监测网,本次工程为两座地震监测台土建部分,姚寨地震测台内容为流体观测室结构,山洞结构设计,流体观测山洞设计,礼县地震监测台设计为观测室结构设计,流体观测设计结构设计。

二、节点工期要求:

工程总体计划2011年7月1日正式开工,至2011年11月11日竣工,总工期为100日历天。

第二章、工程特点、重点及相关施工措施

武都城区地处大陆中部,地理位置独特、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14.5度,极端最高气温40度,极最低气温-8.1度,多年平均降雨485mm,具有降雨雨中、多暴雨、雨强大等特点,月降雨占全年的67.5%,根据查统计24小时最大降水量90mm,1小时最大降水量40mm,10min最大降水量16.2mm,暴发洪水和泥石流提供了足够的汇流及动能条件,根据有关资料统计分析,泥石统形成屯降水量或降水强度密切相关,凡出现大雨或暴雨必形成一定规模的洪水和泥石泥灾害。

第三章、地质情况

一、两外地震台形测室基础均为第四系坡积碎石土层。

二、姚寨测震山洞岩性为灰岩。

第十一章、管理系统

一、震观测山洞建设项目现场调查资料、有关山洞的施技

资料。

二、人员与施工队伍用指定专人看守,采用管理技术、统筹

计划、合理安排、组织分段平行流水作业均衡生产、保证质量要求及工期安排。

三、设备配套:采用先金的机械设备、配置生产要求、充分

发挥机械设备生产能力。

四、工艺:根据工程特点采用先行成熟的施工工艺,实行图

纸施工。

五、控制:进一步推广全面质量管理、对施工现场实施施工

动态管理和严格控制,进行上道工序必须为下道工序服务、质量具有优级先否决权。

第十二章、质量目标

工程的土建单元工程质量全部达到合格标准,其中主要单元工程质量80%以上达到优良标准。

机电设备、电气设备安装和金属结构制安的单元工程质量100%达到体格标准。

建筑工程的分析、分项工程质量100%达到合格标准。

第十三章、组织机构与职责

灾后重建地震监测系统流体观测山洞、仪器台建设项目工程由项目经理和项目部工程师组成,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经理部下设工程技术科部、质量安全科、计划财务科、物资料设备科、综合办公定,各科室紧紧围绕工程队开展技术支持、物资支持,人员支持及后勤保障等相关工作。

(见织机构图)

第十四章、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条例

第一条、为了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及其观测环境保障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顺利进行,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地震监测设施、地震遥测台网设施和其他地震监测设施以正常发挥工作效能的周围各种

因素的总。

第三条、地震监测设施所在地人民政府负有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及其观测环境的责任。

第四条、对观测环境的保护工作、负责监督、检查、指导和协调。

第十五章、临时用电方案

一、编制依据

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3、《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4、《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安全技术规范》(GB50194-93)

5、观测山洞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标准

6、施工安全设施计算资料软件(北京恒智天成)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陇南市武都区,由武都姚寨地震监测台、礼县地震监测台组成陇南市地震监测网,本次工程为两座地震监测台土建部分,姚寨地震测台内容为流体观测室结构,山洞结构设计,流体观测山洞设计,礼县地震监测台设计为观测室结构设计,流体观测设计结构设计。

三、配电线路设计:

1、线路布置见平面布置图。

2、本工程施工用电由甲方提供的配电变压器向东引至现场总配电箱A,形式为三相五线制TN-S系统,供电电压为220V/380V,架设型号规格为vv3×50+2×25mm2的五芯铜芯电缆线,总配电箱A处再设分配电箱B1B2B3供一台自动多级离心泵、一台直流电焊机、一台灰浆搅拌机及现场照明使用,埋设型号规

格为vv3×16+2×10mm2的五芯铜芯电缆线;总配电箱A接线向西至分配电箱B4B5 B6 。

四、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的设置及电气安装:

1、配电箱和开关箱采用金属箱体,总配电箱规格为1520×950×370,分配电箱规格为750×480×250,PE端子与金属箱体做电气联接,N端子与金属箱体必须绝缘,配电箱和开关箱进出线设置在箱体下面,在分配电箱里面绘制配电箱接线图,采用一机一闸一漏电保护器,开关电器选择以满足各被控设备的容量要求。

2、专用保护零线(PE)由总配电箱总隔离开关的零线侧分出工作零线(N)和专用保护零线(PE)线。分开设置,并在PE 处作重复接地,且现场重复接地不少于三处。保护零线使用铜芯线不小于10 mm2,与电气设备相连的保护零线可用不小于6 mm2绝缘多股铜线。保护零线统一标志为绿/黄双色线,在任何情况下不准使用绿/黄双色线作负荷线。

3、总配电箱采用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标准配电箱,箱内安装380V、600A总隔离开关一个, GJK-25/AC型隔离开关400A、2个,GJK-25/AC型隔离开关200A、2个, 100A闸刀一个,隔离开关下分别设DZL20L-250/4300型、额定漏电动作电流250mA两路、160mA两路、100A一路的三相四线漏电断路器,漏电动作时间≤0.2S。电焊机、钢筋加工机械、灰浆搅拌机及现场照明、生活用电使用。

B1、B2、B3、B4、B5分配电箱内安装一个380V、100A的总隔离开关1个,其额定熔断短路电流为50KA,额定工作电压380V。DZ20Y-225/3300型隔离开关5个,下设DZL20L-250/3300型额定漏电动作电流100mA,采用4×2.5mm2引入C1、C2闸刀箱内安装380V、32A的塑壳式闸刀1个,安装380V、40A的DZ15LE-40/390型漏电动作电流30mA的动作时间为0.1S的漏电保护器供镝灯使用;C3、C4分别安装与C1、C2同样供水泵使用;采用4×2.5mm2引入C5开关箱内安装380V、32A的闸刀箱和DZ20LE-40/390的漏电保护器3个,分别供振动棒、平板振动器和手持电动工具使用;采用4×4mm2引入C9、C10箱内安装DE15LE-40/3901的漏电保护器4个,40A的HKB-40/6型闸刀4个,供施工时照明用电B3箱内安装HRS-100/30型,额定工作电压380V、100A的隔离开关1个,DZ15-40/3901型塑壳断路器,其额定工作电压380V、电流40A的额定短路通断能力400V、3KA个供钢筋加工区及现场照明;采用4×4mm2引入C11内,安装GJT1-40交流接触器1个,DZ15LE-40/3901塑壳漏电短路器1个,额定短路通短能力400V、3000A,额定漏电动作电流30mA,漏电动作时间≤0.1S、1个,380V、40A的HK8-40/3型闸刀开关1个供电梯使用。

B5、箱内设220V、60A总闸刀1个,220V、40A的型塑壳式闸刀3个供现场、宿舍照明使用。3×2.5mm2引入C12、C13箱内安装220V、60A的闸刀1个,220V、40A的塑壳式闸刀3个,下设15A的漏电保护器2个供灶房、现场照明。4、漏电保护器的

方案:

根据JGJ46—2005规范要求,采用两级漏电保护,第一级漏电保护器在总配电箱内安装,开关箱额定漏电动作电流30mA,动作时间小于0.1S、照明箱分别为30mA、15mA,动作时间小于0.1S。

5、特殊场所供电:

从第一层开始采用配移动式开关箱,电缆穿管沿墙、柱敷设供电,分别设置动力和照明开关箱。操作面用木撑架空电缆。动力箱用4×2.5铜芯电缆,照明箱用3×2.5软芯铜线。

6、防雷保护

总配电箱进线处和变压器低压母线上应装设低压避雷器。施工现场和临时生活区,高度在20m以上的脚手架,正在施工的建筑物以及塔式起重机、施工电梯等作防雷接地保护。避雷针长度为1-2m,可用Φ16圆钢端部磨尖。避雷针保护范围按60°遮护角防护。

六、电气专职人员配置及职责:

项目部配有一名主管电气的现场技术人员和一名能完成复杂电气装置操作的电工,电工持证上岗。

职责:

1、负责保护所有设备的负荷线、保护零线和开关箱,发现问题及时报告解决。

2、搬迁或移动用电设备,必须经电工切断电源,并经妥善

处理后进行。

3、对临时用电线路定期检查,每周进行一次,重点检查现场线路、电器元件完好情况及接地装置,并进行详细记录。

4、使用电器设备前检查电气装置和保护设施是否完好,严禁设备带病运转。电气技术人员建立并填写技术档案,由安全员复核后进行保管。

七、安全技术措施和电气防火措施

(一)、安全用电措施

1、技术措施

(1)、施工现场供电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保护零线应与工作零线分开单独使用,杜绝混用。PE线在总配电箱处做一组重复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PE线不能加设开关及熔断器,所有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与PE线做可靠电气连接,不能一部分接零,一部分接地。

(2)、施工现场的配电箱和开关箱应配置两级漏电保护,并选用电流动作型,漏电动作电流不大于3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不大于0.1S。潮湿及手持工具末级漏电动作电流应不大于是15mA。

(3)、配电箱实行一机一闸,并应有过载、短路、及断路保护功能。

(4)、配电箱内设备必须完好无损,安装牢固,导线接头包扎严密,绝缘良好,电源线进箱处做固定。箱内分路应标注明确。

箱门内侧应标有单线系统,箱门应配锁,并由专人负责。配电箱周围不能有杂物。

(5)、配电箱开关操作顺序必须为:

送电:总箱——分箱——开关箱

停电:开关箱——分箱——总箱。

(6)、维修和操作开关时,电工必须按规定穿戴绝缘鞋、手套,必须使用绝缘工具。

(7)、停电1小时以上时,开关箱、配电箱必须上锁。

(8)、开关箱内不得有杂物,并保持整洁。

(9)、开关的更换、熔断器熔体的更换严禁用不合格的开关、熔体代替。

(10)、地下室及潮湿场所应采用安全电压36V或24V照明。碘钨灯用铁架的应做好保护接零,所有220V灯具都应使用单极漏电保护开关。

(11)、电动建筑机械和手持电动工具使用需符合JCJ46-2005第九章的有关要求。

(12)、对分类用电人员进行安全基本知识培训,并做好安全技术交底。

(13)、电气设备,配电系统要定期检查,做好记录。线路检修时,实行工作票制,由专业电工检修设专人统一组织,统一指挥。

2、组织措施

(1)、建立安全检查制度。包括内容:接地电阻、电气设备绝缘、漏电保护器动作灵敏度等,用电设备是否安全可行并做好检测记录。

(2)、建立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审批验收制度。

(3)、建立技术交底,履行交底人与交被交底人的签字手续,写明交底日期。

(4)、建立维修制度,做好维修工作日志,内容应详细,记载时间、内容及处结果,并有维修人员及验收人员签字。

(5)、建立拆除制度不用的闸箱设备随时拆除。

(6)、建立安全用电责任制,落实到人。

(7)、持证上岗,禁止非电工无证上岗。

(8)、进行专业培训,提高电气工作人员的技术职责。

(二)、电气防火措施

1、技术措施

(1)、合理配制各种电气设备的保护装置,对用电设备过载、短路、进行可靠的保护。

(2)、电气设备集中场所应配置灭火器材,电气设备周围严禁烟火。

配电箱、电气设备周围不准堆放易燃、易爆物品,不准使用火源。

电气焊时,周围严禁有易燃易爆物品、乙炔瓶、氧气瓶和焊点三者距离要符合规范要求。

(3)、定期检测电气设备的绝缘程度。

(4)、严禁不经批准使用电炉。

2、组织措施

(1)、建立易燃易爆场所管理制度。

(2)、建立电气防火教育制度提高各类用电人员电气防火的自学性。

(3)、建立电气防火责任制,加强电气防火重点场所烟火管制。

(4)、建立电气防火检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强化电气防火领导体制,建立电气防火队伍。

⑴、总用电量计算:

总用电量:P js=(K1∑P1/COSΦ+K2∑P2/COSΦ+K3∑P3)

=0.6×{71+22+1.1+4.0+1.5+3+3+3+2.5+3+3}/0.7+{0.6×46.4}/0.7+{1.0×30}/0.7=100.37+106.05+42.85=249.27KV.A ∑P1—所有电动机额定用电量之和单位KW

∑P2—所有类型电焊机额定用电量之和单位.KVA

∑P3—所有照明器额定用电量之和单位.KW

K1-----搅拌机同时使用系数,

K2-----电焊机同时使用系数,

K3-----照明用电按动力用电10%计

经计算现场变压器容量为250KVA已满足施工需求

⑵、配电导线电流计算:

I JS=Pjs/√3Un

I JS计算电流单位A

Pjs 计算用电容量单位VA

Un 线电压 380V

Pjs=KxPs

Pjs1=0.6(71+22+46.4+1.1+1.5+3+3+3)=151Kw

I JS=Pjs/√3Un

I JS=151Kw/1.732×380=151/658.16=229.42A

查表选择3×75+2×35mm2(3×75+2×35mm2允许载流量249A﹥229.42A)符合要求

Pjs=KxPs

Pjs2=0.6(35+23.2+2.2+4.0+30)=94.40Kw

I JS=Pjs/√3Un

I JS=94.40Kw/1.732×380=94.40/658.16=143.43A

查表选择3×50+2×35mm2,(3×50+2×35mm2,允许载流量175A ﹥143.43A)符合

电压损失选取相线面积S,电压降校核:

ε=Pjs.L/CS=∑M/CS

=64.75×120/46.3×50

=3.36﹪﹤[ε]=7%

ε---导线电压降(%),对工地临时网路取7%

Pjs—各段线路负荷计算功率(KW)

L----各段线路长度

C----材料内部系数,380/220铜线取83

S----导线截面(m㎡)

按导线机械强度校核

因线路为埋设暗敷故不进行机械强度校核。(下同)

分配电箱配线(按45KW计):

按导线的允许电流选择

I=1000×45/1.73×380×.75

=91(A)

查表选25m㎡BLV铜芯橡皮线可满足要求(25m㎡允许载流110A ﹥91A)。

按导线允许电压降校核

ε=45×30/46.3×25=1.17%﹤7%

闸刀箱配线:

闸刀箱最大用电量28.4KW(电焊机闸刀箱)

按导线载流量计算:

I=1000×28.4/1.73×380×0.75

=57.5(A)

查表可选10m㎡BX铜芯线(10m㎡铜芯线允许载流65A﹥57.5A)按导线允许电压降校核:

ε=28.4×25/46.3×10

=1.53%﹤[ε]=7%

故闸刀箱配10m㎡BX铜芯线(或10m㎡铜芯电缆)可满足需要。

四川省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规定

四川省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规定 【法规类别】地震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四川省人民政府令第167号 【发布部门】四川省政府 【发布日期】2003.01.30 【实施日期】2003.04.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政府规章 四川省人民政府令 第167号 《四川省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规定》已经2002年12月2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第86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3年4月1日起施行。 省长:张中伟 二00三年一月三十日 四川省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规定 第一条为了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及其观测环境,保障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国务院《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条例》,结合四川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地震监测设施,是指国家、省、市(州)、县(市、区)及企业和单位内部的地震台(站)、地震观测站(点)、地震遥测台网以及与地震监测有关的设施、设备。本规定所称地震观测环境,是指保障地震监测设施得以正常发挥工作效能的一定范围内各种因素的总体。 第三条地震监测设施所在地的各级人民政府负有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及其观测环境的责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以下简称地震工作部门)对地震监测设施及其观测环境的保护工作,负责监督、检查、指导和协调。各级国土、建设、公安、交通、水利、电力、电信、广播电视、旅游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地震监测设施及其观测环境的保护工作。 第四条地震监测设施的保护范围: (一)地震台(站)内的地震监测仪器设备、设施; (二)地震台(站)外的观测用山洞、仪器房、观测井(水点)、井房、观测线路、通信设施、供电设施、供水设施、专用堤坝、专用道路、避雷装置及其附属设施; (三)地震遥测台网接收中心的观测设备、设施; (四)地震遥测台网的中继站、遥测点观测用房、地震传输设备、供电设备及其附属设施; (五)地震GPS观测站(点)及其附属设施; (六)地形变、地磁、重力、地电测线和测点的测量标志及其保护设施、测量场地以及专用道路等。 第五条地震观测环境的保护范围,是指地震监

地震监控系统硬件的电路方案

地震监控系统硬件的电路方案 版本:V 1.0 深圳市非常智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16 年09 月

目录 1 方案简介 (4) 2 方案设计 (4) 2.1 系统框图 (4) 2.2 主要元件选型 (4) 2.3 功耗估算 (6) 2.4 成本估算 (6)

1方案简介 本方案提供了一种低成本、低能耗的野外地质地震检测的电路设计。本方案可实现: ●24bits 模数采样精度,GPS定时时戳获取 ●地震采样数据保存于SD卡 ●电池供电,工作时长可在1个月以上 ●适应高寒、高温环境,工作温度:-40°C to 85°C ●…… 2方案设计 2.1 系统框图 小板电路框图 2.2 主要元件选型 1、MCU的选型

我们主要在两款通用的内嵌处理器芯片之间选型:STM32和MSP430。STM32是意法半导体公司生产的一种32位CPU处理器;MSP430是Ti公司生产的一款面向低成本、低能耗、高稳定性的通用处理器,在本方案中,我们选取其中集成了24位AD转换的型号。这两款CPU,在工业控制领域,均得到广泛应用。 由表一可见,STM32和MSP430芯片各有优点,STM32性能更高;而MSP430能耗更低、片内具备24bits的AD转换器,无需外置独立的ADC器件。本方案中,优选MSP430芯片。 2、GPS定位芯片的选型

SiRF和U-blox为目前为全球最大的两家GPS芯片供应商,其芯片被广泛用于智能手持终端(如手机、平板电脑)、车载导航等领域。相比较而言,SiRF的芯片体积更小而更适合于在小型设备中集成,价格也稍有优势。本方案中,SiRF芯片为优选。 2.3 功耗估算 TF卡:100mA ,3.0V MCU(MSP430): 4.4mA,3.3V GPS(SiRF GSD4e):4.4mA,1.8V 地震传感器:(未定) 总功耗为(未包括地震传感器):100*3+4.4*3.3+4.4*1.8=323mW。 我们下面估算一下采用电池供电(如2600mAH,9.88WH的手机电池)时,地震监控设备在野外可持续工作的时间: 9880/323=30.59小时。这个时间长度显然是不够的,还需在软件中对能耗进行优化。我们可采用“休眠”的方式进行数据采集。即每秒中,MCU只开启10ms进行数据采集,其余990msMCU处于休眠状态。休眠状态的设备能耗近似为0,可忽略不计。则软件优化后,设备在野外工作的时间可在一个月以上。 2.4 成本估算 为主要的硬件Bom成本,供参考。

各种地震监测方法内容简介

附件2 各种监测方法内容简介 目前监测手段总体分为两类:测震(地震监测和强震)、前兆(形变、地磁、地电、流体、电磁波等),这里介绍潼南拟上的监测项目或手段。 地震监测和强震监测属于地震已经发生后监测地震发 生的时间、地点、震级、强度等,是人们常说的“事后诸葛亮”类型的监测,主要是为了确定地震发生的上述几要素,为政府抗震救灾和应急救援提供决策依据,否则,不知地震发生的一切信息,救灾就无从谈起。因此这一监测手段也是目前各国、各地区发展最早、技术最为先进和完善的监测方法。其他的监测手段统称为前兆手段,主要是通过各种方法的监测数据来预测预报地震。 一、地震监测、GPS监测 地球动力学是从地球的整体运动出发,由地球内部和表层的构造运动来探讨其动力演化过程,进而寻求其驱动机制。其基本问题是研究地球的变形及其变形机理。 板块构造概念带动了地学的一次重大革命,板间构造和板块运动理论能否成立或被人接受,均需得到全球板块运动的最新直接测量结果的支持。此外,板块运动的动力学机制、板内和板缘运动的复杂性的精细描述等方面,有待更多测量结果去完善。 中国大陆东部受西太平洋洋型板块俯冲、削减的影响,造成了一系列与弧后扩张有关的陆缘海伸展和断陷盆地;西部和西南受印度板

块与青藏块体陆壳碰撞后的构造效应,形成不同地质构造时期的推覆构造带。现代地壳运动则以青藏高原的快速隆起和沿巨型活动带的走滑或逆走滑的强烈变动为特征。据有限的观测,其水平运动速率每年高达l~4cm,垂直运动速率每年达1cm。这说明同时存在当代板块构造学说两种最具代表性的边界,即陆-陆壳相碰撞型和洋 陆壳俯冲型边界,既具有主要的全球构造意义,又具有独特的演化特征。这里的现代地壳运动类型多样,性质复杂,地貌清晰,是全球动力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特殊地位的实验场。 因此,不论从地球动力学、板块运动还是青藏高原隆起,运用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动态实时定量的观测技术,建立符合实际的地球动力学基础的全国统一的观测网络,势在必行。 对于地震监测预报而言,这种紧迫性尤为显著,因为我国地震台网,尤其是地震前兆网,存在着严重的三个主要缺陷: 第一,自1988~1999年,我国大陆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53次,其中7级以上地震9次,若以东经105°为界,西部地区发生8次,东部地区为1次,为8∶1。可是,在东经105°以西,由于人烟稀少,交通不便,台网布局极为稀少。一个释放地震能量90%以上的地区,台网过稀,无疑浪费了宝贵的地震信息的天然资源,大大延迟了人类的实践,从而延缓了提高地震预报水平的进程。 第二,全国地震前兆台网都是以“点测”形式进行相对变化量的日常观测,各台站的观测数据都是相对独立的,台站之间数据没有相

加速传感器在地震监测中的应用

随着传感器技术的不断提高,传感器的功能越来越全面,现在很多传感器都应用在了震动监测中。其中加速传感器在震动监测中的作用就是非常大的。加速传感器监测地下深处的振动力,可以在地震来临之前为人们预警,加速传感器对于震动监测是一个不可缺少的仪器,下面小编就来具体说一下加速传感器在震动监测中的作用吧。 加速度传感器是地震监测的专用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测量加速力的电子设备,典型应用在手机、笔记本电脑、步程计和运动检测等。加速度传感器往往会被应用在地震检波器,它可以实现信号调理、温度补偿、自测,以及可配置到检测0g或脉冲检测快速运动等功能,产品具有功耗低、便于携带、精度高、速度快的特点。近些年来我国地震信号记录器以及信号处理器技术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用于接收地震信号的传感器却没有大的突破,仍然延续了原来的机电转换模式和模拟信号传输,这一切严重的制约了我国地震监测技术的发展,于是迫切的需要提高加速度传感器的性能。 破坏性大,发生频率高的自然灾害人们往往不可避免,但是如果有强大的监测技术,完全可以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麻烦,加速度传感器的技术也就决定了这一切。传统的传感器检测10赫兹一下的频率地震信号无能为力,许多有效的数据信号是无法获取的。可以说20年前我国自主研发的加速度传感器技术还是不及国外一些新型的传感器产品。 如今,我国作为一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些加速传感器技术已经不再怠慢。加速度传感器的技术已经投入地震监测的使用,也能更早的预测地震的发生时间。三轴加速度传感器是目前我国地震检测应用最为广泛的传感器,以MEMS 加速度传感器为基础弥补了原来的输出信号不全等问题,利用三轴加速度传感器组合使得获取的数据更加有效精准。这一切技术的发展以及应用也将为自然给人带来的灾害做到最大的挽救,及时的处理将做到万无一失,这也将是加速度传感器未来最具有突破点的技术。 艾驰商城是国内最专业的MRO工业品网购平台,正品现货、优势价格、迅捷配送,是一站式采购的工业品商城!具有10年工业用品电子商务领域研究,以强大的信息通道建设的优势,以及依托线下贸易交易市场在工业用品行业上游供应链的整合能力,为广大的用户提供了传感器、图尔克传感器、变频器、断路器、继电器、PLC、工控机、仪器仪表、气缸、五金工具、伺服电机、劳保用品等一系列自动化的工控产品。 如需进一步了解图尔克、奥托尼克斯、科瑞、山武、倍加福、邦纳、亚德客、施克等各类传感器的选型,报价,采购,参数,图片,批发信息,请关注艾驰商城https://www.doczj.com/doc/d08186996.html,/

地震台站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工作的现状与措施研究

地震台站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工作的现状与措施研究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模式与传统相比 也有了非常大的变化,其中的地震台站监测设施与观测环境保护也不例外。本文主要针对地震台站监测设施与观测环境保护工作现状和对策来展开分析,在对工作现状进行分析之后,最后从地震台站的角度入手来提出加强地震监测设施与观测环境保护工作的对策,希望能够为有关部门工作带来帮助。 关键词:地震监测;设施;观测环境;保护 前言 在1998年3月时,我国第一部规范地震监测预报、地震应急救援与地震灾害预防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压法》,下文简称《防震减灾法》,随着该法律的实施,这也预示着我国防震减灾事业开始进入法制化管理的新阶段。随着相关法规制度的不断完善与落实,有关部门领导的执法意识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且相关的执法队伍建设、地震部门等也都得到了充实,就连社会各界参与防震减灾工作的积极性都有了明显提升。但是,由于我国防震减灾法律建设起步时间较晚,且整体的基础状况也不是很理想,导致在实施过程中常常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也直接影响了相关工作的开展。 1、观测环境保护的必要性 任何一次成功的地震预报都是在得到准确、及时、连续的地震监测资料基础上实现的,而工作人员要实现对地震观测环境的保护,其就必须要重视监测资料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一般情况下,地震监测是分析震情趋势、进行地震速报的关键依据,但监测资料的准确性则需要有良好监测环境与设备才能实现,所以为了保证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顺利开展,其就必须要加强对相关基本条件的保护,因为一旦设备与环境遭到破坏,那么将会直接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1】。 2、监测环境遭受破坏后产生的影响 2.1会对区域性地震监测预报系统造成破坏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如果某一地震台站的地震监测环境被破坏,那么不仅会造成台站资料的销毁,而且还会直接失去一个分析地震预报的参照点,这在时间上与空间中都表现得非常明显。一旦遭到破坏,其不但会影响该区域地震趋势的准确分析,甚至还会造成严重损失。 2.2会降低地震台站的功能 我们都知道地震台站的主要作用是分析预报与地震监测,当然也需要向上级部门上交相关的监测资料。如果地震监测环境遭受破坏,那么该区域所监测到的信息就会损失价值,而一旦工作人员使用这些资料来进行研究与地震分析,其就一定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从而影响后续工作的开展。其次,由于其无法提供真实有效的监测信息,那么该台站就会失去自身价值。 2.3会导致环境无法排除干扰成分 监测环境干扰会比监测设施遭受破坏还要难发现,这是因为地震监测环境受到干扰之后,虽然相关的监测仪器不会立即停止工作,且数据也不会中断,但受干扰之后的数据会出现异常状态,即会与地震前兆信息结合到一起,无形之中便提高了地震预报工作的难度与复杂性【2】。因此加强对监测环境的保护工作就变得非常重要了。 3、当前地震监测设施与观测环境保护现状 3.1国家重视

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条例

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条例【题注】国务院令第140号 【章名】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及其观测环境,保障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顺利进行,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地震监测设施,是指地震台(站)监测设施、地震遥测台网设施和其他地震监测设施。 本条例所称地震观测环境,是指保障地震监测设施得以正常发挥工作效能的周围各种因素的总体。 第三条地震监测设施所在地的人民政府负有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及其观测环境的责任。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对地震监测设施及其 观测环境的保护工作,负责监督、检查、指导和协调。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及其观测环境的义 务。 禁止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危害、破坏地震监测设施及其观测环境。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危害、破坏地震监测设施及其观测环境的行为,都有权检举、控告。 第六条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及其观测环境,应当尽量避免或者减少对 国家、集体和个人造成损失。 【章名】第二章保护范围 第七条地震监测设施的保护范围:

(一)地震台(站)内的地震监测仪器设备、设施; (二)地震台(站)外的观测用山洞、仪器房、观测井(水点)、井房、 观测线路、通信设施、供电设施、供水设施、专用堤坝、专用道路、避雷装置,及其附属设施; (三)地震遥测台网接收中心的观测设备、设施; (四)地震遥测台网的中继站、遥测点观测用房、地震传输设备、供 电设备,及其附属设施; (五)地形变、地磁、重力、地电测线和测点的测量标志及其保护设施、测量场地以及专用道路等。 第八条地震观测环境的保护范围,是指地震监测设施周围不能有影 响其工作效能的干扰源的最小区域。

环境法律法规汇总

环境法律法规名录大全 国际公约 1人类环境宣言1972-6-5 2内罗毕宣言1982-5-18 321世纪议程1992-4-3 4国际清洁生产宣言1998-9-29 5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热内卢宣言1992-6-10 6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82-12-10 7气候变化框架公约2000-7-23 8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1989-9-11 9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10生物多样性公约 11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1982-3-12 12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2001-5-1 13关于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1995-9-22 14防治荒漠化的公约 15作业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公约1990-6-25 16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72-11-23 17关于《1992年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议定书》2000年修正案和《1 992年国际油污赔偿基金公约议定书》2000年修正案生效的公告2003-11-11 18京都议定书

环保综合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摘录)1999-3-1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摘录)1999-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1 5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1-1 6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1996-8-3 7关于积极发展环境保护产业的若干意见1990-11-5 8关于加强乡镇企业环境保护工作的规定1997- 9关于加强乡镇煤矿环境保护工作的规定 10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1999-7-8 11中国人民解放军环境保护条例1990-7-10 12铁路环境保护规定1997- 13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环境保护工作管理办法1991-5-1 14化学工业环境保护管理规定1990-12-21 15电力工业环境保护管理办法1996-12-2 16电子工业环境保护管理暂行办法1986-6-18 17医药工业环境保护管理办法1990-6-1 18建材工业环境保护工作条例1986-2- 19交通行业环境保护管理规定1994-1-1 20轻工业环境保护工作暂行条例1981-6-4 21冶金工业环境管理若干规定 22防治尾矿污染环境管理规定1992-10-1 23环境保护设施运营资质认可管理办法(试行)1999-

地震监测系统

GIS地震探测系统 一、概述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五百五十万次。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地球的构造分为三层:即中心层地核、中间层地幔、外层地壳; 1.地壳:分为上地壳和下地壳。是岩石圈上部次极圈层。 2.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岩石圈是它的一部分,软流层以上。地幔多以流体形式的岩浆等物质存在 3.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是液体的,所以又称外核液体圈。内核,是固体的,主要由铁、镍组成,又称内核固体圈。 地壳与地幔之间由莫霍面界开,地幔于地核之间由古登堡面界开。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壳内部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超级地震指的是指震波极其强烈的大地震。但其发生占总地震7%~21%,破坏程度是原子弹的数倍,所以超级地震影响十分广泛,也是十分具破坏力。 下图为全球板块构造运动图:

地震是地球内部介质局部发生急剧的破裂,产生的震波,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地震就是地球表面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他就像海啸、龙卷风、冰冻灾害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灾害,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海浪,称为海啸。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50万次。 地震波发源的地方,称为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做震源深度。通常将震源深度小于70公里的叫做浅源地震,深度在70~~300公里的叫做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公里的叫做深源地震。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样,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 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如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的震源深

2020年地震监测设备公司取名大全

2020年地震监测设备公司取名大全 2020年地震监测设备公司取名大全 公司名字 地震监测设备公司取名大全 核心提示:地震监测设备公司取名大全。地震是一种严重性的灾难。特别是大地震。像那一年的唐山大地震,死伤人数如此多,同时令多少家庭破碎,财产损坏。这都是咱们不想看到的情景。因此有了地震监测设备,相信能把伤害降到最低。 地震监测设备公司取名大全 一、地震监测设备公司取名原则 (1)地震监测设备公司名字应简短明快。名字字数少,笔划少,易于和消费者进行信息交流,便于消费者记忆,同时还能引起大众的遐想,寓意更加丰富。 (2)地震监测设备公司名字应符合公司理念、服务宗旨,这样有助于公司形象的塑造。

(3) 地震监测设备公司名字应具备自己的独特性。具有个性的地震监测设备公司名字可避免与别地震监测设备公司名字雷同,以防混淆大众记忆,并可加深大众对公司的印象。 (4)地震监测设备公司名字应具备不同凡响的气魄,具有冲击力、有气魄,给人以震撼。 (5)地震监测设备公司名字要响亮,易于上口。名称比较拗口,节奏感不强,不利发音效果,也不利于传播,从而很难达到大众的共识。 (6)地震监测设备公司名字要富于吉祥色彩。 (7)地震监测设备公司名字的选择要富有时代感。富于时代感的名称具有鲜明性,符合时代潮流,并能迅速为大众所接受。 二、地震监测设备公司取名禁忌: l. 是公司与其他民事主体相区别的标记。 2.冒用禁止。非公司企业不得冒用“公司”字样。 3.排他效力。在一定范围内,只有一个公司能使用特定的、经过注册登记的名称。禁止同类业务的公司使用相同或类似名称,是保护工业产权、防止不正当竞争、防止商业欺诈的一项重要法律措施。我国企业名称登记管理条例中规定的名称的排他范围是相当有限的,即:在同一登记机关辖区内,同行业的企业不能有相同或类似的名称。

甘肃省防震减灾条例

甘肃省防震减灾条例 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46号 《甘肃省防震减灾条例》已由甘肃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于2011年7月29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甘肃省防震减灾条例》公布,自 2011年10月1日起施行。 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1年7月29日 甘肃省防震减灾条例 2011年7月29日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救援、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等防震减灾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一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防震减灾工作,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随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增加。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设立防震减灾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地震监测台网建设和运行、地震灾害防御基础工作、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地震应急准备、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建设与培训、防震减灾新技术推广应用、地震群测群防等工作。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协调、部署、监督检查本行政区域内的防震减灾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统一指挥、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抗震救灾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承担本级人民政府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和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的日常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和发展改革、建设、民政、财政、教育、卫生、国土资源、交通运输、水利、公安、科技、广电、电力、通信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依法做好防震减灾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在上级地震工作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的防震减灾工作。 第六条省、市(州)人民政府应当支持防震减灾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提高防震减灾科技水平。支持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相关企业研究开发和推广使用符合抗震设防要求和地震应急救援需要的经济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施、新装备。 第七条每年5月12日所在周为本省防震减灾宣传周。 第二章防震减灾规划

国内外微地震检测技术现状与应用

国内外微地震检测技术现状与应用 一、国内技术应用现状 基于微震监测的裂缝评价技术正发展成为油层压裂生产过程中直观而又可靠的技术。近几年来,国内众多油气田纷纷投入人力、物力和资金,积极开展该技术的应用与研究工作,广泛用于油气勘探开发工作。 1、2011年,东方物探公司投入专项资金,积极开展压裂微地震监测技术研究,压裂微地震监测技术水平得到快速提升。截止2011年11月,东方物探公司已成功对11口钻井实施了压裂微地震监测。 2、同年,华北油田物探公司针对鄂尔多斯工区大力推广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不断提高储量动用率及单井产量的要求,2011年年初就对微地震检测技发展状况进行调研,并对检波器、记录仪器、处理软件进行实际考察。 他们与科研院校合作,在鄂南工区富县牛东4井与洛河4井开展微地震监测裂缝评价技术攻关,采用微地震技术对储层压裂进行监测,结果与人工电位梯度方法(ERT)监测结果一致。该公司还通过组建微地震监测项目组,加强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和学习,并与科研院校“高位嫁接”,开发微地震检测特色技术,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3、近年来,胜利油田积极开展微地震压裂检测技术应用研究,并把它作为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技术手段和技术储备。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非常规油气藏将成为胜利油田的一个重要接替阵地,而微地震压裂检测技术是非常规油气藏勘探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新技术。 通过开展对国内外微地震压裂检测技术现状、微地震压裂检测采集方法、数据处理及裂缝预测方法、目前成熟的处理反演软件、微地震压裂检测技术应用实例分析等方面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和掌握微地震压裂检测技术的技术特点、技术关键、技术实用性及其发展方向,为胜利油田下一步开展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工作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更好地为油气藏勘探开发工作服务。 二、国外技术研究与应用 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矿业局就开始提出应用微地震法来探测给地下矿井造成严重危害的冲击地压,但由于所需仪器价格昂贵且精度不高、监测结果不明显而未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和推广。 近10年来,地球物理学的进展,特别是数字化地震监测技术的应用,为小范围内的、信号较微弱的微地震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基础。为了验证和开发微地震监测技术在地下岩石工程(如地热水压致裂、水库大坝、石油、核废料处理等)中所具有的巨大潜力,国外一些公司的研究机构和大学联合,进行了一些重大工程应用实验。如1997年,在美国德州东部的棉花谷进行了一次全面而深入的水压致裂微地震成像现场实验,以验证微地震成像技术的实用价值。该实验取得了巨大成功,证明微地震成像技术相对于其它技术来讲,分辨率高、覆盖范围广、经济实用及可操作性强,很有发展潜力。 美国之所以成为目前世界上页岩油气开发的领跑者,就是因为它已经熟练掌握了利用地面、井下测斜仪与微地震检测技术相结合先进的裂缝综合诊断技术,可直接地测量因裂缝间距超过裂缝长度而造成的变形来表征所产生裂缝网络,评价压裂作业效果,实现页岩气藏管理的最佳化。该技术有以下优点: ①、测量快速,方便现场应用; ②、实时确定微地震事件的位置; ③、确定裂缝的高度、长度、倾角及方位;

地震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支持2G/3G/4G 网络 ?与强震动仪实现串口协议对接 ?支持远程管理与维护 ?工业防护等级大于等于 4 级 ?宽压支持 DC12-48V ?能够长期承受-20℃-70℃的高低温环境 智联物联地震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采用智联物联4G路由器ZR2000与固定观测台站数据采集仪相连接,通过以太网方式将现场的地震数据上传到地震背景场探测系统中心; 4G路由器ZR2000能够适应严苛的室外环境,采用2G/3G/4G高速无线网络作为数据承载网络,为远程设备和站点之间的联网提供安全高速的无线连接。无论观测站点身在何处,都可通过2G/3G/4G网络快速接入互联网,4G路由器ZR2000

通过VPN与地震背景场探测系统中心建立通信连接,便于技术工程师使用专业软件对强震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智联物联科技集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技术服务及定制化开发于一体,产品有工业级3G/4G无线路由器,GPRS DTU,3G /4G DTU,车载wifi,无线视频监控,移动路由器,联通路由器,电信路由器,GRE,PPTP,L2TP,IPSec,OPENVPN,,GPS模块,4G模块,直播负载均衡路由器,4G工控机,M2M云平台等硬件及软件。 遍及智能电力、智能交通、智能消防、智能家居、智慧水利、智慧医疗、快递柜、充电桩、自助终端、公共安全、安防通信、工业监测、环境保护、环境监测、路灯照明、花卉栽培、车载Wifi等多个领域。 对所有地震台站4G路由器ZR2000的在线状态监控、批量管理、流量监控,提高管理效率;基于地图的网管系统,方便用户进行现场定位,精细化管理设备现场;优化的网管协议,适合低带宽、高延时的网络环境,符合无线移动网络特点。4G路由器ZR2000通过触手可及的对远程设备进行管理和监控,优化了地震监测行业的整体通信解决方案。 智联物联优势: 高可靠性网络功能 ?采用高性能ARM9平台,快速接入2G/3G/4G网络; ?采用软硬件看门狗及多级链路检测机制,具备故障自动检测、自动恢复能力,保证设备稳定可靠运行; 易用性 ?丰富的接口,赋予设备高扩展性;

地震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地震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地震行业观测台站广泛设立在边远郊区等交通环境恶劣的环境中,致使获取数据的效率以及台站观测数采仪设备的维护效率大大降低。无法及时、快速、准确的处理数据信息。为了提高地震背景场探测系统的信息化水平,提高数据分析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避免地震带来的重大危害,有效及时发现并救援,将各采集点的数据实时上传到中心监控端进行分析预测是地震监测行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智联物联根据地震行业的监测特点,采用4G路由器ZR2000系列智能网关,构建一整套地震监控系统解决方案,实现地震背景场探测系统的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加强地震科学研究、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及紧急救援的基础设施。

项目需求: ?支持2G/3G/4G 网络 ?与强震动仪实现串口协议对接 ?支持远程管理与维护 ?工业防护等级大于等于 4 级 ?宽压支持DC12-48V ?能够长期承受-20℃-70℃的高低温环境智联物联地震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采用智联物联4G路由器ZR2000与固定观测台站数据采集仪相连接,通过以太网方式将现场的地震数据上传到地震背景场探测系统中心; 4G路由器ZR2000能够适应严苛的室外环境,采用2G/3G/4G高速无线网络作为数据承载网络,为远程设备和站点之间的联网提供安全高速的无线连接。无论观测站点身在何处,都可通过2G/3G/4G网络快速接入互联网,4G路由器ZR2000通过VPN与地震背景场探测系统中心建立通信连接,便于技术工程师使用专业软件对强震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智联物联科技集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技术服务及定制化开发于一体,产品有工业级3G/4G无线路由器,GPRS DTU,3G /4G DTU,车载wifi,无线视频监控,移动路由器,联通路由器,电信路由器,GRE,PPTP,L2TP,IPSec,OPENVPN,,GPS模块,4G模块,直播负载均衡路由器,4G工控机,M2M云平台等硬件及软件。 遍及智能电力、智能交通、智能消防、智能家居、智慧水利、智慧医疗、快递柜、充电桩、自助终端、公共安全、安防通信、工业监测、环境保护、环境监测、路灯照明、花卉栽培、车载Wifi等多个领域。 对所有地震台站4G路由器ZR2000的在线状态监控、批量管理、流量监控,提高管理效率;基于地图的网管系统,方便用户进行现场定位,精细化管理设备现场;优化的网管协议,适合低带宽、高延时的网络环境,符合无线移动网络特点。4G路由器ZR2000通过触手可及的对远程设备进行管理和监控,优化了地震监测行业的整体通信解决方案。 智联物联优势:

监测地震的方法.doc

监测地震的方法 【 - ,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将出现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大地测量学、 地球化学及至生物学、气象学等多学科领域中的各种异常现象。经过系统的清理和研究,自1966年邢台地震以来,我国已在70 多次中强以上地震前记录到1000多条前兆异常。 这些前兆异常可归为十大类,即地震学、地壳形变、重力 地磁、地电、水文地球化学、地下流体(水、汽、气、油)动态、应力应变、 气象异常以及宏观前兆现象。每一类前兆又包含多种监测手段和异常分析项目。 如地壳形变包含有大面积水准测量、断层位移测量、海平面观测、湖面观测、

地面倾斜观测等手段。地震学前兆分析项目是各大类前兆中最丰富的,包括地 震活动分布的条带、空区集中、地震频度、能量、应变、b 值、震群、前震、 地震波速、波形、应力降等三十多种异常分析项目。 宏观异常项目亦是丰富多 彩,如地声、地光、火球、喷水、喷油、喷气、地气味、地气雾,井水翻花、 冒泡、突升、突降、变色、变味、井孔变形、各种动物行为的反常现象等等。 总之,由于地震孕育和发生过程的复杂性,决定了地震前兆具有丰富,多样和综合的特点。归纳起来,前兆现象可分为十大类,其中包含的异常分析项目和观测手段可达近百项。 目前应用于地震监测的主要手段及方法有以下几种: 1)测震:记录一个区域内大小地震的时空分布和特征,从而预报大地震。人们常说的“小震闹,大震到”,就是以震报震的一种特例。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小震闹”并不一定导致“大震到”。 2)地壳形变观测:许多地震在临震前,震区的地壳形变增大,可以是平时的几倍到几十倍。如测量断层两侧的相对垂直升降或水平位移的参数,是地震预报重要的依据。

(整理)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条例.

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条例 (1994年1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40号发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及其观测环境,保障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顺利进行,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地震监测设施,是指地震台(站)监测设施、地震遥测台网设施和其他地震监测设施。 本条例所称地震观测环境,是指保障地震监测设施得以正常发挥工作效能的周围各种因素的总体。 第三条地震监测设施所在地的人民政府负有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及其观测环境的责任。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对地震监测设施及其观测环境的保护工作,负责监督、检查、指导和协调。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及其观测环境的义务。 禁止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危害、破坏地震监测设施及其观测环境。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危害、破坏地震监测设施及其观测环境的行为,都有权检举、控告。第六条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及其观测环境,应当尽量避免或者减少对国家、集体和个人造成损失。 第二章保护范围 第七条地震监测设施的保护范围: (一)地震台(站)内的地震监测仪器设备、设施; (二)地震台(站)外的观测用山洞、仪器房、观测井(水点)、井房、观测线路、通信设施、供电设施、供水设施、专用用堤坝、专用道路、避雷装置、及其附属设施;(三)地震遥测台网接收中心的观测设备、设施; (四)地震遥测台网的中继站、遥测点观测用房、地震传输设备、供电设备、及其附属设施; (五)地形变、地磁、重力、地电测线和测点的测量标志及其保护设施、测量场地以及专用道路等。 第八条地震观测环境的保护范围,是指地震监测设施周围不能有影响其工作效能的干扰源的最小区域。 干扰源地震监测设施的最小距离见附表1、附表2、附表3;未列入有关附表的铁路、电气化铁路、高压输电线、发电厂、建筑群、无线电发射装置等其他干扰源距地震监测设施的最小距离,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会同有关部门通过现场实测确定。 第三章保护措施 第九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应当将本行政区域内地震监测设施的分

微地震检测技术简介

微地震监测技术及应用 随着非常规致密砂岩气、页岩气藏的开采开发,压裂技术在储层改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微地震监测技术是评价压裂施工效果的关键且即时的技术之一。根据微地震监测处理高精度地反演微震位置,从而预测压裂裂缝的发展趋势及区域,对压裂施工效果进行跟踪及评判,同时也为后期油气藏的开采和开发提供技术指导。 第一节微地震监测技术原理与发展 微地震监测技术是通过观测、分析生产活动中所产生的微小地震事件来监测生产活动的影响、效果及地下状态的地球物理技术,其基础是声发射学和地震学。与地震勘探相反,微地震监测中震源的位置、发震时刻、震源强度都是未知的,确定这些因素恰恰是微地震监测的首要任务。微地震是一种小型的地震(mine tremor or microseismic)。在地下矿井深部开采过程中发生岩石破裂和地震活动,常常是不可避免的现象。由开采诱发的地震活动,通常定义为,在开采坑道附近的岩体内因应力场变化导致岩石破坏而引起的那些地震事件。开采坑道周围的总的应力状态。是开采引起的附加应力和岩体内的环境应力的总和。 一、技术背景 岩爆是岩石猛烈的破裂,造成开采坑道的破坏,只有那些能够引起矿区附近的地区都受到破坏的地震事件才叫做冲击地压或煤爆、“岩爆”。对地下开采诱发的地震活动性的研究表明,矿震不一定全都发生在开采的地点,且不同地区的最大震级也不相同,但矿震深度一般对应于开采挖掘的深度。每年在一些矿区的地震台网能记录到几千个地震事件,只有几个是岩爆。在由开采引起的地震事件的大的系列里,岩爆只是其中很小的一个分支。对矿山地震、微地震及冲击地压的观测具有一致性,但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必须区别对待。 二、微地震技术的发展 基于微震监测的裂缝评价技术正发展成为油层压裂生产过程中直观而又可靠的技术。近几年来,国内众多油气田纷纷投入人力、物力和资金,积极开展该技术的应用与研究工作,广泛用于油气勘探开发工作。2011年,东方物探公司投入专项资金,积极开展压裂微地震监测技术研究,压裂微地震监测技术水平得

地震监测环境和设施保护的重要性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08186996.html, 地震监测环境和设施保护的重要性分析 作者:白箐 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年第05期 摘要:地震,是地球上所有自然灾害中给人类社会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种地质灾害。破坏 性地震突然发生时,大地震动,致使房屋崩塌,人员伤亡,甚至能够摧毁整座城市。在地震过后,火灾、水灾、瘟疫等严重的次生灾害对人类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地震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却可以提前监测到的,要很好的做到这一点,就要加强对地震监测环境和设施的保护意识。 关键词:地震监测环境;设施;保护;重要性 地震又称地动、地震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震动,震动过程中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震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危害和损失,夺走了无数人的生命,给国家和人民都带来了难以抚慰的伤痛。地震无法避免,只能预防。地震监测系统是做好防震预防工作的基础,保护地震监测系统,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及其环境不受破坏和干扰,提供准确、及时、连续、可靠的地震监测信息,是进行地震提前预报、震情监视和最大限度的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手段。对于那些人们感觉不到的地震,必须用地震仪才能记录下来,不同类型的地震仪能记录不同强度、不同距离的地震。 1 地震的监测和预防 地震的预防是对未来破坏性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以及地震影响的预测,是根据地震地质、地震活动性、地震前兆异常和环境因素等多种手段的研究与前兆信息检测所进行的现代减灾科学。地震监测是指在地震发生之前,对地震前兆异常活动的监测和数据收集。目前地震的监测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专业性监测,一种是群众性监测。专业性监测是指国家专业的地震台站和一些群测点,使用各种检测仪器(水位仪、地震仪、电磁波测量仪等等)来检测地震前兆中的微观信息。群众性监测则是人民群众根据观测浅水井、水温、动植物是否异常活动等现象,来观察地震前兆中的宏观现象。地震监测预报是进行防震减灾工作的基础。 1.1 地震监测系统的组成 地震监测系统由固定台网和流动台网组成。由一定数量建立在固定地点的地震台和一个专门负责地震业务管理的部门,实行对目标区域地震活动情况的长期监测,是固定台网。而流动台网则是为了满足地震预报研究和地震学的需要,或者在某处区域内发生地震以后,为了监视地震区域以及相邻区域内的地震情况,临时建立的地震台和地震处理中心。 1.2 地震监测使用的方式 地震前兆是指地震发生前的一切异常现象,由于地球底板活动的复杂性,导致了地震前兆也具有变化多端、多种情况综合的特点。经过国家统一的规定和规范,将地震前兆现象分为以

广州市地震监测中心广州市地震监测数据管理组织与信息服务系统

广州市地震监测数据处理和信息服务系统建设(二期)——应用软件开发采购需求书 一、项目名称 广州市地震监测中心广州市地震监测数据处理与信息服务系统(二期)-应用软件开发 二、采购项目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委托开发预警数据综合分析展示子系统、警报信息分析与发布子系统、预警信息接收终端、预警工作管理子系统、地震监测信息公众服务子系统升级改造、数据接口,项目资源库建设、数据迁移,采购数据库软件和智能报表工具各一套。 三、采购项目名称、编目及预算情况 1、采购项目名称:广州市地震监测中心广州市地震监测数据处理与信息服务系统(二期)-应用软件开发。 2、采购编目:xxxxxx 3、本子项目总预算128.9万元。(支付金额按市财政局下达额度为准)具体支付方式在标书上反映。 四、商务要求 1、投标供应商应具备《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的相关条件;

2、投标供应商必须在中国境内依法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且注册资金200万人民币或以上的合法企业; 3、投标供应商必须具备相关主管部门颁发的《软件企业认定证书》; 4、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形式的投标。 五、技术需求 1、软件系统建设一览表

2、开发广州市地震监测数据处理与信息服务系统(二期)建设标准规范如下:(技术标准以建设方案为准)《《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GB8566-88 《软件包质量要求和测试》GB/T 17544 《信息技术软件产品评价质量特性及其使用指南》GB/T 1626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92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国地震信息服务系统技术规程》(JSGC-06) 《地震数据库系统技术规范(试行)》(中国地震局2001年9月发布) 《中国地震局信息网站管理办法》(试行) 《地震数据分类与代码》 DB/T11.1-2000 《地震科学数据共享管理办法》 《地震科技数据与共享用户的分类、分级指南》 《地震科学数据共享服务规定》 《地震科学数据汇交管理规定》

地震监测应急预案

地震监测应急预案 为更好地履行市地震监测中心职责,提高地震应急能力,及时、有序、高效地开展地震应急工作,最大限度的减轻震灾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防震减灾法》、《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和《XX省防震减灾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市地震监测中心实际,制订本预案。 本预案所称的地震应急,是指对破坏性或有重要影响的地震以及与地震有关并影响社会稳定事件的紧急处置。地震应急主要包括以下几类:破坏性地震(包括一般、严重和造成特大损失的破坏性地震)应急、有感地震应急、震情应急、临震应急、平息地震谣言和应急戒备。 上述事件发生后,市地震监测中心应根据事件的影响程度迅速做出反应,积极、主动地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地震应急工作。 一、破坏性地震应急 启动条件:在我市及邻区发生M≥5级,并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地震。 1、地震速报。市地震监测中心配合市应急管理局按地震速报规定快速地进行地震速报。 2、应急行动。市地震监测中心各科室应立即按照本预案和各自的分工与职责开展地震应急工作。 3、灾情速报。市地震监测中心与市、县有关部门迅速开展

震害调查与灾情速报,开展地震灾害损失初步评估并及时汇总、上报当地政府。 4、震情趋势判断。地震监测中心应立即启用《震后早期趋势快速判定工作预案》,结合震情变化和前兆异常情况,尽快作出地震趋势判定意见,及时上报省地震局震情值班室。待省地震局有明确的判定意见反馈后,报市政府。 5、震情跟踪监视。一是尽快恢复被地震破坏的地震监测和通讯设施,坚持观测,保证地震信息快速传递;二是立即启用流动监测项目,开展地震现场观测;三是督促、指导各地震工作机构加强群测群防观测点监测工作,并及时做好异常的调查、核实;四是视震情需要向省地震局提出增派地震现场工作队伍的请求。 6、地震应急宣传。根据震情、灾情和社会影响程度,经市政府同意,配合应急局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发布地震应急消息,配合适度开展应急宣传。按统一口径回答群众咨询电话。 二、有感地震应急 启动条件:在本市及邻区发生普遍有感的,但没有造成灾害的地震(M≥2.3级以上)。 1、有感地震发生后,立即向省地震局震情值班室核实地震参数,并向市委、市政府值班室报告震情。 2、及时向市应急管理局、震中区及附近县市区地震工作机构通报震情,同时迅速组织开展地震有感范围和社会影响情况的调查,汇总后报省地震局震情值班室。 3、市地震监测中心联合市应急管理局派出地震现场工作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