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司(局)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司(局)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司(局)函

质检监函〔2006〕34号

关于印发纪正昆司长在全国工业产品

生产许可工作座谈会上讲话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审查部、发证检验机构,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审查中心:

2006年9月21日,国家质检总局产品质量监督司在安徽合肥召开了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工作座谈会。纪正昆司长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现将纪正昆司长的讲话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产品质量监督司

二○○六年九月二十六日

深化改革扎实工作深入贯彻落实条例

全面开创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工作新局面

---在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纪正昆

(2006年9月21日)

同志们:

近年来,党中央提出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战略部署,国务院提出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制度创新,努力建立法制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和效能政府,国家质检总局今年又提出要在?十一五?期问建立完善我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工作要求。在这样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下,今天,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工作座谈会召开了,这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颁布实施一年后,召开的一次重要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总结总局成立五年来和《条例》实施一年来的生产许可工作,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部署?十一五?期间各项工作任务,动员全国从事生产许可工作的广大干部职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开拓创新、奋发进取的精神,深化改革,扎实工作,在?十一五?新的历史起点上创新推进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事业,全面开创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工作新局面。

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改革创新,统一管理,生产许可工作为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保证我国工业产品质量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制度是国家实施的一项重要的行政许可制度。1983年,国务院在向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对重要工业产品实行生产许可管理。1984年4月7日,国务院颁布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试行条例》,正式建立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制度。22年的发展过程中,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制度历经风风雨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断地进行着改革和创新,共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即1984年至1998年,是部门发证阶段。各个行业的生产许可工作根据行业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由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具体实施和管理。第二个阶段,即1998年至2001年,是统一管理阶段。国务院明确由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统一负责工业产品生产许可管理工作,其他有关部门不再承担原有的生产许可管理职能。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经过三年的努力,初步实现了对生产许可证的统一管理。第三个阶段,即2001年至今,是完善创新阶段。国家质检总局成立后,生产许可工作实现了快速发展,健全了组织机构,培养了工作队伍,夯实了法制基础,形成了有效的管理体系,生产许可工作实现了?五统一?。特别是经过不懈努力,国务院于2005年6月2 9日第9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温家宝总理于7月9日签署国务院第440号令发布了该条例,并决定自2005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至此,一个崭新的、科学的生产许可制度被再一次庄严确立了,生产许可工作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发展轨道。

回顾生产许可制度22年来不平凡的历程,作为我国一项重要的行政许可项目,生产许可制度在我国的不同发展阶段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国家质检总局成立的5年来,我有切身的体会,全国从事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工作的广大干部职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总局党组的要求,始终坚持从源头抓质量,把服务经济、促进发展作为中心任务,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精神,以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的实际行动,为确保重要工业产品质量安全,优化产业结构,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做出了积极贡献,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一)总局成立5年来,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心任务,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制度进行了不断地改革、规范和完善,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1、理顺管理体制,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形成了健全有效的管理体系

2001年国家质检总局成立后,逐步理顺了生产许可管理体制,真正实现了对生产许可工作的统一管理,具体体现为?五个统一?,即统一规章制度和规范性文件,统一发证产品类别目录,统一企业生产条件审查要求,统一证书式样,统一监督管理。5年来,国家质检总局重新组建了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负责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的统一管理工作;组建成立了生产许可审查中心,在全许办的领导下,承担有关生产许可的日常事务和研究工作;批准设立了73个产品审查部,负责起草、宣贯各类产品实施细则,组织企业生产条件审查;审查指定了446个检验机构,承担发证检验任务。全国

31个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除西藏外,均设立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具体负责辖区内生产许可证的申请受理、工厂审查和证后监管。在国家质检总局的领导下,生产许可工作逐步形成了?统一管理,分工协作,突出重点,程序规范?的管理体制,即总局统一管理,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依法负责组织实施,同时,充分发挥有关行业部门、协会和专业机构的技术优势,积极参与开展相关工作,形成了健全有效的生产许可管理体系。

2、贯彻落实国家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神,积极调整发证产品范围

多年来,生产许可发证产品范围始终紧紧围绕经济建设的中心任务,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以及国家产业政策的不断变化,不断地进行着调整。1998年,发证目录从487类产品调整到138类产品。2003年,总局贯彻落实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神,取消了54类619种产品的生产许可管理,包括低压电器、轮胎等17类产品划转实行强制性认证制度管理,塔式起重机、电梯、阀门、大型游艺机、医用高压氧舱、电力用高压管件和中频弯管、中小型起重运输设备7类产品划转实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管理,饲料、民用爆破器材等15类产品转由法规规定的其他部门管理,自行车、电熨斗等1 5类产品转为依法日常监督管理。2004年,根据国务院有关文件要求,增加了税控收款机、棉花加工机械等2类产品实施生产许可管理。经过不断地动态调整,目前经国务院行政审批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查确认后,总局将生产许可发证产品范围进一步调整

到涉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影响国计民生、环境保护和公共安全的86类产品。

3、坚持依法行政,切实加强基础建设,不断改革、规范和完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制度

——5年来,完善了法制体系。国家质检总局制修定了200多个生产许可审查实施细则,发布了500多个规范性文件和生产许可证公告,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生产许可技术法规体系。特别是2005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遵循科学公正、公开透明、程序合法、便民高效的原则,对生产许可的申请受理、审查决定、证书标志、监督检查和法律责任等作出了明确规定。随后依据《条例》的规定,又修改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系统地规范了生产许可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可以说,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工作目前已经建立了由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技术法规组成的层次分明、规范完整的法制体系。这是生产许可事业最为重要的法制基础。

——5年来,加强了队伍建设。从事生产许可工作的队伍,包括由8000名审查员组成的审查人员队伍,由近万名检验人员组成的发证检验和日常监督检验队伍,由近5000名行政工作人员组成的管珲队伍。总局成立5年来,高度重视对这支队伍的建设。全国共举办春类工业产品生产许可业务学习班、培训班共计187期次,培训人数达8441人。生产许可审查工作全面实现了考核注册、持证上岗,行政管理人员和检验人员的素质也大幅度提高。通过不断地组织各类学习

和培训,生产许可工作已经形成了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素质高的队伍。这是生产许可事业发展壮大最为重要的保障。

——5年来,建立了监督制约机制。总局在实施生产许可管理过程中,实现了?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约和监督。在执行的过程中,又实行了七个工作环节的相分离,即受理申请、条件审查、产品检验、材料初审、材料审核、批准发证和证后监管等七个环节分别由不同的部门和不同的人负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监督,相互制约。5年的工作过程中,总局始终坚持要求整个行政许可过程中不能由一个人或一个单位说了算,工作流程分开,并且接受监督,不能一竿子插到底。这是生产许可工作保持科学、公正、廉洁的关键。

——5年来,加快了信息化进程。当前正处于信息化时代,信息工作非常重要。通过同志们的艰苦努力,生产许可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一是通过信息网站建设,实现了生产许可法律法规、有关规定、获证企业名录、产品实施细则等内容的及时上网,使生产许可工作更加公开、透明。二是通过补充和完善审查员、审查部、检验机构数据库以及日常监督、企业年审、委托加工等各类基础数据库,为全面的信息管理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使生产许可工作信息更加科学、规范。三是积极开展网上审批试点工作。通过加强和逐步完善总局网上审批生产许可模块的建设,选择部分省局和审查部反复测试,为全面实现生产许可工作的网上审批,提高工作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生产许可工作与时俱进的重要体现。

4、有效实施生产许可制度,确保重要工业产品的质量安全,促

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

——5年来,生产许可发证工作稳步推进。通过全面清理修订有关生产许可发证实施细则,大力推进了危险化学品、人造板、眼镜、税控收款机、食品添加剂等产品的换发证工作,在确保工作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工作进度,提高工作效率。?十五?期间,共对86类工业产品72592家企业,发放了974 57张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书。其中,2001年发证13443张,2002年发证13839张,2003年发证24283张,2004年发证2208 5张,2005年发证18877张。通过稳步推进发证工作,有力地配合了国家经济工作方针政策的实施。

——5年来,从源头严把产品质量安全关,很好地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200年,针对食品安全存在的严重问题,按照国务院的要求,总局在全国创建并实施了以生产许可为核心内容的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通过生产许可、强制检验、市场准入标志等措施,有力地强化了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2004年通过对米、面、油、酱油、醋5类食品专项抽查表明,平均抽样合格率达到91.4 %,比实施市场准入前提高了31.5个百分点,特别是原来质量问题突出的小麦粉和酱油的合格率有了大幅提升,分别提高了57.4和42.6个百分点。5年来的实践证明,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有效推动了食品产业结构调整,大大提高了食品质量安全保障程度。这是生产许可制度为保障人身健康安全,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发挥显著作用,取得巨大成就的典范。

2004年9月,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相关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职责,将原来卫生部门承担的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卫生监管职责划归质检部门。2005年11月,中编办批准国家质检总局成立食品生产监管司,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质量安全卫生监管工作。截止到2006年8月底,总局已经将国家标准规定的28大类、421种食品纳入到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管理,占食品类别总数的80%,共发放了72000张食品生产许可证。总局还在已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按照国务院办公厅《2006年食品放心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食品司还启动了食品相关产品的市场准入工作。2006年7月,总局在专家论证会的基础上,颁布了3类39种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和工具等制品生产许可发证实施通则和审查细则,正式启动了食品相关产品的市场准入工作。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化妆品的生产许可管理。食品相关产品和化妆品的生产许可工作由总局食品生产监管司负责。在总局的统一领导和各级质检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为从源头严把质量安全关,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年来,积极贯彻国家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经济建设中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盲目投资、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的问题,总局积极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充分发挥了生产许可的政府强制手段,设定了科学合理的生产技术要求,大力支持推广节能、降耗、节

水、环保的先进技术设备和产品,强制淘汰热轧带肋钢筋、水泥、铝型材等行业中能耗高、污染大、质量差的落后生产能力和工艺,努力提高行业的整体生产力水平,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地发展。例如,2 001年水泥产品换发证工作开始前,全国有水泥企业78 00个,年产量5.9亿吨,企业平均规模不到1 O万吨。生产许可换发证工作结束后,约有2500个产品质量差、能耗高、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小企业因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未能取证而被淘汰,新获证的水泥企业平均生产规模提高到1 5万吨,并大都采用国家鼓励的新型干法生产工艺,基本遏止了水泥生产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取得了既保障产品质量安全,又调整产业结构,既规范生产秩序,又确保市场需求的明显成效。

(二)《条例》颁布实施一年来,围绕宣贯实施条例这一中心任务,全面强化了工作力度,生产许可管理工作呈现出了新气象《条例》的颁布实施,是全国从事生产许可工作的同志们长期努力、不懈奋斗的结果,是生产许可制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条例》实施一年来,全系统上下高度重视,在总局的统一部署下,围绕着以学习、宣传和贯彻《条例》精神为中心任务,全面贯彻落实《条例》的新要求和新规定,以深化改革、开拓创新为动力,进一步完善了有关制度,加强了后续监管,有力地推动了生产许可各项工作向纵深发展。

1、《条例》实施一年来,以深入贯彻实施((条例》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了基础建设

——完善了生产许可法规体系。为贯彻落实《条例》的新精神和新规定,总局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总结了以往生产许可工作中好的经验、做法,颁布实施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制定出台了10多个与《条例》和《实施办法》相配套的管理规定,对从事生产许可工作的人员、机构、职责、程序进行了重新完善和梳理。在此基础上,总局还组织修订了所有109个生产许可发证实施细则,进一步细化了办证程序和法律文书。通过全面加强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了生产许可法规体系。

——进一步完善了生产许可工作机制。为适应新形势下生产许可工作人员转变观念、提高素质的要求,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条例》和《条例实施办法》的规定,总局组织编写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条文释义》、《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实用问答》,修订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教程》等一系列宣贯教材。按照《条例》的新要求,对生产许可工作的工作原则、发证程序、法律责任进行了科学的论述,阐明了实地核查与产品检验的一般要求、工作程序、方法技巧,在全国基本形成了统一、规范的生产许可工作机制。

——进一步加强学习培训,基本实现了队伍专业化。《条例》实施后,总局于2005年10月在广东汕头组织了省级生产许可证办公室业务骨干培训班,同年11月在北京组织了各产品审查部业务骨干培训班,2 006年6月在南戴河举办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审查员师资培训班。一年来,总局组织各省局举办了52期各类学习、培训班,通过培训和学习,从事生产许可工作的业务骨干学习领会了新的精神,

新的政策以及各个工作环节新的要求。总局还组织审查部举办了各类产品实施细则的宣贯会,向企业、各省许可证工作人员、检验机构广泛宣传了修订后细则的有关要求。总局通过统一教材、统一师资培训、统一考试,严格生产许可证审查员的资格管理和持证上岗,并逐步推广到检验人员,目前生产许可工作已经基本实现了审查和检验队伍的专业化。

2、《条例》实施一年来,切实采取有力措施,强化了生产许可后续监管力度

——加强了对获证企业的证后监管工作。按照《行政许可法》和《条例》的有关规定,全许办及各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强化了证后监督,为着力解决好?发证严、保证难、查处慢?的突出问题,将实行生产许可管理的产品作为国家监督抽查和省级监督抽查的重点产品,加大了对获证产品和企业的监督力度,督促企业持续稳定生产合格产品。为加强获证企业的后续监管,针对2005年4季度和2006年2季度对复混肥料、汽油机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中反映出的严重质量问题和无证生产问题,今年7月份,总局组织检查组对4个省11家国抽不合格已获证生产企业,进行了专项突击检查。一查企业保证产品质量必备生产条件,二查产品实物质量。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总局决定对复查产品质量仍不合格的4家企业,依法进行严肃处理,吊销生产许可证。对其余生产条件不合格的7家企业,责成有关省局监督企业停业整改。整改三个月后,由省局组织复查,复查仍不合格的,坚决吊销生产许可证。为保证获证产品质量,

根据这次突击检查的情况,总局举一反三,研究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获证企业后续监管工作的实施意见》,并在这次座谈会上讨论,广泛听取同志们的意见,会后总局将修改后下发全国执行,指导各地对获证企业强化后续监管工作。

——强化了对审查、检验机构的监督管理。工厂条件审查和产品质量检验是生产许可工作的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发证的科学和公正。为此,一年来,总局采取了有效措施,着力强化了对审查、检验机构的监督管理。一是以贯彻落实总局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为契机,进一步规范了生产许可现场审查与检验工作。全许办于今年四月份下发文件,要求所有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审查机构和检验机构深刻认识总局开展治理商业贿赂的重大意义,要求各个单位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全面进行调查、摸底,弄清本单位在工作中可能违反商业道德和市场规则,影响公平竞争的手段和表现形式,认真查找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破坏市场秩序的突出问题,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研究制定整改措施,认真、全面地进行整改。同时,全许办还要求各单位在自查自纠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总结,进一步加强思想和道德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内控自律机制,进一步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目前,这项工作开展情况良好,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精神,有力地提高了生产许可审查与检验工作质量。二是以人为本,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按照总局的部署,扎实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结合生产许可工作实际,全许办提出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工作?十要,十不得?,对受理、审查、检验、监督、

查处等各项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禁止的行为。三是今年7月份,全许办组织10个检查组,对全国承担水泥、人造板发证检验任务的95家检验机构进行了专项检查。根据检查中发现的不同程度的问题,总局作出决定,取消6家存在严重问题的检验机构的发证检验资格,责令15家存在较多问题的机构限期整改并进行复查,要求57家存在轻微问题的机构落实整改措施。通过总结一年来对审查、检验机构监管情况,总局还组织起草了《关于建立长效监管机制,进一步规范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工作的实施意见》,并提交这次座谈会上讨论,广泛听取同志们的意见,会后总局将修改后下发全国执行,指导各地对审查、检验机构的监管工作。

3、《条例》实施一年来,深化了行政审批改革,加快了信息化建设步伐

——按照《条例》和《实施办法》规定,启动了省级发证工作。经过认真研究,广泛征求意见,总局决定将建筑外窗、验配眼镜两类产品的生产许可下放到省局。选择这两类产品启动省级发证工作,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第一,这两类产品量大面广,有两万多家生产企业,占发证企业总数的四分之一强,并且遍布各个省,适合于省局实施生产许可。第二,与安全的相关性相对较低,审查、检验技术难度相对较小。第三,各省均有承担发证检验工作的检验机构。省级发证工作刚刚启动,对省许可证办公室来讲这是一项重要工作,权力大了,责任也大了。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总局制定下发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省级发证工作规范》,以指导各省局按照《条例》的规定,制

定适合各省实际情况的省级发证各项规定,切实组织好、实施好省级发证工作。

——改变了部分产品的管理方式。为大力支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按照总局领导的指示,总局决定,将锅炉压力容器用钢管、锅炉压力容器用钢板、石油天然气工业用焊接钢管、港口起重机械和压缩、液化气体分装的危险化学品等产品由工业产品生产许可管理转化为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和气体充装许可证管理。为大力支持计量管理工作,总局决定,对甲烷检测报警仪、防爆电磁流量计等计量产品不再实施生产许可管理。

——全力推进生产许可网上审批工作。结合生产许可工作的实际,在完善生产许可管理的基础上,建立了审批流程图、岗位责任图、后续监管图,同时以登报、上网、公告等方式向社会公布生产许可项目名称、依据、申请条件、数量、审查单位、程序、期限、审批结果等信息,热情为企业和公众服务。在部分产品试点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包括省局受理,审查部审查,总局审批等网上申报、审查和审批系统的建设,进一步加快审批速度,提高工作效率。目前生产许可网上审批的框架构建基本完成,正处于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中,按照总局网上审批的进度要求,力争在2007年底前实现生产许可工作的全面网上审批。

同志们,回顾总局成立五年来和《条例》实施一年来的生产许可工作实践,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和总局党组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得益于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

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协调配合,更得益于各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从事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工作的广大干部职工的不懈奋斗和扎实工作。这些成绩的取得,极大地增强了我们进一步做好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也为?十一五?期间生产许可工作实现高水平、高层次、持续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此,我代表总局监督司,代表全国生产许可证办公室,向所有从事生产许可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总结二十多年生产许可工作的实践,我们可以概括总结出以下四条基本经验,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坚持和发扬。

一是必须始终坚持生产许可工作紧紧围绕国民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严格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牢固树立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指导思想。这是生产许可工作的根本宗旨和出发点。

二是必须始终坚持依法行政,牢固树立科学、公正、廉洁、高效的行业形象。这是生产许可工作的生命之所在。

三是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并以此推进各项工作不断地改革、规范和提高,使生产许可证工作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永葆生机和活力。这是生产许可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

四是必须始终坚持强化后续监管,将事先保证和事后监督机制形成一个闭环,统一为一个整体,许可准入与证后监管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是生产许可工作的重要工作方法。

在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同志们要清醒地看到,目前生产许可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现有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

制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有证生产不合格产品以及无证生产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后续监管工作的任务还相当艰巨;工作队伍的素质还有待于提高,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培训。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生产许可工作就不能适应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就不能落实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制度创新的新任务,就不能切实担负从源头抓质量的重任。因此,必须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新时期生产许可工作既有难得的发展机遇,又有严峻的挑战,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生产许可工作乘胜而为、继承创新、深入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分析生产许可工作面临的环境,可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同志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战略部署和总局党组的重要决策,分析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不足,应对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实现新发展,切实增强做好生产许可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

1、新时期生产许可工作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首先是形势好。从党和国家大局的层面上讲,去年7月9日,《条例》以国务院令的形式颁布实施,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制度的认可,也是对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制度20多年实践取得成绩的充分肯定,更是对广大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工作者的希望和信任。从社会这个层面上讲,经过5年的努力,以生产许可为主要内容

的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成功实施,一方面解决了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另一方面也使生产许可制度得到广大百姓、生产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广泛认可和高度重视,提高了生产许可制度的权威性和知名度,生产许可工作面临难得的发展环境。

其次是基础牢。生产许可制度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生产许可工作有着坚实的法制基础,已经形成了由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技术法规组成的层次分明、规范完整的法规体系;有着健全的组织机构,包括30个省许办,73个审查部,446个发证检验机构;有着完善的工作机制,基本上形成了事先保证和事后监督的闭环管理;有着精良的装备,5年来总局对检验机构投入大量经费,购买了大量仪器设备用于发证检验;有着高素质的队伍,包括8000多名持证上岗的审查员和技术专家队伍,1万多名从事发证检验人员和管理人员队伍等。可以说,生产许可管理工作已经基本形成了完善、科学、高效的工作体系,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2、新时期生产许可工作也面临许多严峻挑战

今年是?十一五?计划的开局之年,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已经全面进入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大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实现?十一五?期间质量监督工作的总体目标,进一步规范生产许可工作,生产许可工作要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作为:——在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战略部署方面,生产许可工作要有所作为

第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区域、统筹城乡、统筹经济社会、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生产许可工作要全面提升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工作层次,努力为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健康和协调发展作贡献。

第二,贯彻落实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和宏伟蓝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生产许可工作加强对涉及‘‘三农’’的重点产品监管力度,扎实做好服务?三农?、全面提高农村产品质量安全整体水平,真正为农民生活提供安全可靠、质优价廉的放心产品,为农业生产的优质、高产和高效提供质量安全保障,为农村社会和谐进步奠定扎实基础。

第三,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生产许可工作将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若干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尤其是要切实提高涉及儿童、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等社会弱势群体使用产品的质量安全,使广大群众明显感到质量安全水平的整体提升,真正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

第四,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符合环境保护、不符合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产品,要求生产许可工作严把许可准入关和质量安全关,着力将生产许可制度建设成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一项重要手段,着力加大对能源、原材料和节能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将节能降耗作为重点审查许可项目,促进节能节水节材产业加快发展。

——在实现?十一五?期间质量监督工作的总体目标方面,生

产许可工作要有所作为

?十一五?期间质量监督工作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创新推进以质取胜战略,全面建立我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为适应?十一五?期间质量监督工作的总体目标,生产许可工作要在以下四个方面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第一,发证目录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调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总体框架的重点是抓住重点产品、完善监管制度、提升检验能力、建立长效机制等?四项内容?。抓住重点产品,统一指导全国工作,要求生产许可工作紧扣从源头抓质量的核心任务,牢牢抓住涉及食品安全、人身财产安全、生产安全、劳动安全、公共安全、金融安全、通信安全等涉及?七个安全’’的重点产品,切实加大监管力度,保障质量安全,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第二,对获证企业的监管需要进一步强化。完善的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内容之一就是形成事前保证与事后监督相结合的闭环监管机制。生产许可工作在做好企业条件审查、产品质量发证检验,严把发证质量关的同时,要加大对获证企业的监管力度,确保获证企业持续稳定生产合格产品。

第三,发证检验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发证检验能力既是生产许可工作的技术支撑,也是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重要保障。为在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中发挥作用,今后各发证检验机构要结合发证目录的调整,加强学习,增加投入,提高发证检验能力,为生产许可工作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国家旅游局质量规范与管理司关于进一步规范《国际旅行社业务经营

国家旅游局质量规范与管理司关于进一步规范《国际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换发及变更的通知 【法规类别】旅游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旅管理函[2008]16号 【发布部门】国家旅游局 【发布日期】2008.02.02 【实施日期】2008.02.02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国家旅游局质量规范与管理司关于进一步规范《国际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换发及变 更的通知 (旅管理函〔2008〕1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局(委): 为了进一步规范《国际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的换发和变更,现根据《旅行社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国际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有效期为三年,国际旅行社应当在《国际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到期之日前的三个月内,持许可证到原颁证机关(国家旅游局)换发。 二、《国际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在有效期内需要变更许可证载明事项内容的,应当在完成工商部门的变更登记之日起的相关规定期限内,持相关材料和许可证到原颁证机

关申请换发。 三、《国际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损坏的,应当在相关规定期限内将损坏《国际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正、副本上交颁证机关申请换发。 四、《国际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遗失的,应当在遗失之日起的相关规定期限内在当地公开发行的报纸上刊登启事,并提供报纸原件向颁证机关申请换发。 五、《国际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涉及变更事项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局须认真审验相关材料,并在《国际旅行社变更事项备案登记表》内签章。 附件:1、《国际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变更事项所需提供材料的具体规定 2、国际旅行社变更事项备案登记表 国家旅游局质量规范与管理司 2008年2月2日附件1: 《国际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变更事项 所需提供材料的具体规定

国家质检总局137号令质量技术监督行政处罚程序规定

质量技术监督行政处罚程序规定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令第137号 《质量技术监督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已经2011年1月13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局长 二〇一一年三月二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质量技术监督行政处罚程序,保障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有效实施行政管理,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办理行政处罚案件,适用本规定。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三条办理行政处罚案件,应当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程序合法,法律、法规、规章适用准确,处罚合理、公正,执法文书使用正确、规范。 第四条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加强系统内部门之间办案协作。 办理行政处罚案件时,需要其他部门协助的,可以提出协查请求;接到协查请求的,应当予以协助和配合。发现违法行为需要由其他部门进一步处理的,应当及时通报。 第五条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加强对本级案件承办机构和下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办理行政处罚 案件的监督检查。 上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下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办理的重大行政处罚案件,可以进行督办。 第六条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办理行政处罚案件实行回避制度。案件承办人员、审理人员和听证人员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当事人或者前款规定人员本人申请回避,应当在行政处罚决定作出之前提出,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主要负责人作出是否回避的决定。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主要负责人是否回避由上一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决定。 第二章管辖 第七条行政处罚案件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管辖。 有管辖权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本行政区域之外开展调查取证等活动的,应当通报相关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必要时逐级报请共同的上一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做好协调工作。相关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予以协助和配合。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大幅度调整特种设备作业人员作业种类与项目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大幅度调整特种设备作业人员作业种类与项目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大幅度调整特种设备作 业人员作业种类与项目 为落实简政放权政策,适应改革发展要求,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突出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市场监管总局对2011年6月30日下发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作业种类与项目》进行了较大幅度的精简整合,于2019年1月16日下发了新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认定分类与项目》,自2019年6月1日起实施。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作业种类与项目 (2011年6月30日质检总局公告/已废止)

注:1. 特种设备焊接作业(金属焊接操作和非金属焊接操作)人员代号按照《特种设备焊接操作人员考核细则》的规定执行。 2. 表中A1、A2、A6、A7、G6、D2、D3、S1、S2、S3、S4、Y1、 F1、F2项目和金属焊接操作项目中的长输管道、非金属焊接操作项目的考试机构由总局指定,其它项目的考试机构由省局指定。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认定分类与项目 (2019年1月16日市场监管总局公告/现行最新)

注1:资格认定范围为300MW以下(不含300MW)的电站锅炉司炉人员,300MW电站锅炉司炉人员由使用单位按照电力行业规范自行进行技能培训。 注2:电梯修理作业项目包括修理和维护保养作业。 注3:可根据报考人员的申请需求进行范围限制,具体明确限制为桥式起重机司机、门式起重机司机、塔式起重机司机、门座式起重机司机、缆索式起重机司机、流动式起重机司机、升降机司机。如“起重机司机(限桥门式起重机)”等。 注4:特种设备焊接作业人员代号按照《特种设备焊接操作人员考核规则》的规定执行。

全国进境食用水生动物指定口岸名单

全国进境食用水生动物指定口岸名单 序号 省 (市/区) 口岸名称口岸查验点 口岸 类别 允许进境类别 1 北京市首都机场口岸首都机场查验点 A 鱼类、甲壳类、软体类 2 辽宁省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口岸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口岸查验点 A 鱼类、甲壳类、软体类大连国际机场口岸大连国际机场口岸查验点 A 鱼类、甲壳类、软体类辽宁丹东港口岸辽宁丹东港口岸查验点 B 鱼类、甲壳类、软体类辽宁旅顺新港口岸辽宁旅顺新港口岸查验点 B 鱼类、甲壳类、软体类 辽宁大连港口岸 1.辽宁大连港杂货码头查验点 2.辽宁大连湾新港查验点 3.辽宁大连港老港区查验点 B 鱼类、甲壳类、软体类 3 吉林省吉林珲春口岸吉林珲春口岸查验点 C 鱼类、甲壳类、软体类吉林珲春圈河口岸吉林珲春圈河口岸查验点

序号 省 (市/区) 口岸名称口岸查验点 口岸 类别 允许进境类别吉林长白口岸吉林长白口岸查验点 吉林图们公路口岸吉林图们公路口岸查验点 4 黑龙江省东宁口岸东宁口岸查验点 C 鱼类、甲壳类、软体类绥芬河公路口岸绥芬河公路口岸查验点C 抚远口岸抚远口岸莽吉塔港查验点 B 5 上海市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口岸 1.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检验检疫查 验点 2.上海西郊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 查验点 A 鱼类、甲壳类、软体类上海港口岸 长兴岛作业区横沙渔港 查验点 B 鱼类、甲壳类、软体类 6 江苏省苏南硕放国际机场口岸苏南硕放国际机场查验点 A 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口岸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查验点 A 徐州观音国际机场口岸徐州观音国际机场查验点 A

序号 省 (市/区) 口岸名称口岸查验点 口岸 类别 允许进境类别连云港口岸连云港查验点 B 江苏常州奔牛机场口岸 江苏常州奔牛机场口岸 查验点 A 江苏太仓港口岸江苏苏州太仓港查验点 B 7 浙江省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查验点 A 鱼类、甲壳类、软体类温州龙湾国际机场温州龙湾国际机场查验点 A 8 宁波市宁波航空口岸宁波栎社机场查验点 A 鱼类、甲壳类、软体类宁波港口岸石浦港区新港码头查验点 B 9 安徽省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口岸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查验点 A 鱼类、甲壳类、软体类 10 福建省福州长乐国际机场口岸福州长乐国际机场查验点 A 鱼类、甲壳类、软体类平潭口岸澳前港区平潭口岸澳前港区查验点 B 福建漳州港口岸东山港区福建东山口岸查验点 B 福建泉州晋江国际机场口岸晋江国际机场查验点 A

质量技术监督局职能配置和内设机构

质量技术监督局职能配置和内设机构 质量技术监督局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直属行政机构。在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辖区的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工作;领导所辖县、分局和直属技术机构开展工作。 截至目前,市质监局内设办公室、计划财务室、人事劳资科、法制宣传科、质量监督科、食品监督科、特种设备监察科、标准计量科、稽查大队、监察室、10个职能科室,辖管\县局、分局(筹建中)、分局,拥有直属技术机构2个,即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所、特种设备检验所。其主要职责是:(一)办公室 组织协调处理局机关日常政务;起草综合性文件;负责组织制订机关办公室规章制度;负责会议组织、机关文秘、文电处理、文书档案、信访、保密、政务信息、后勤管理工作,负责局机关和直属单位、派出单位、挂靠单位有关行政事务协调等日常事务工作;负责协调内外关系和有关公务接待工作。 (二)计划财务室 组织编制全市本系统经费收支预算、决算;管理本局财务及本系统的财务、国有资产、社会保险、基本建设、内部审计、信息和统计工作;管理本系统物价工作和规费收缴工作;负责本系统发展规划、技术改造和科技进步工作;组织本系统技术开发、成果推广、科研项目、信息服务、发明专利、科技成果评审、防伪技术管理和实施政府采购等有关工作。

(三)法制宣传科 宣传和组织实施质量技术监督法律法规;组织实施行政执法的监督检查;办理行政复议和协调大要案件的行政应诉工作;负责与质量技术监督相关的民事、行政、经济等法律法规事宜及其与执法部门的衔接与协调工作;协助省局管理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审查和考核发证有关工作;组织有关质量技术监督政策的调查研究;管理和组织法制宣传和新闻发布、报道工作;编制和实施质量技术监督的法制教育培训计划。 (四)质量监督科 对全市质量管理工作进行宏观指导;组织实施国家、省、市质量振兴的政策措施;组织研究和拟定提高本市质量水平的计划和意见,推广先进质量管理经验和方法;组织实施国家、省和本市质量奖励制度,推进名牌战略;负责组织产品质量事故调查并提出整改意见;对生产领域的产品质量实施监督检查;管理工业产品许可证工作,指导查处无证产品。 (五)标准计量科 组织实施标准化法律法规;组织制订发布市级农业标准规范,指导企业制订标准;管理企业产品标准备案;宣传贯彻、组织实施强制性和基础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并监督检查实施情况;开展和指导农业标准化、工业标准化及其他领域的标准化工作;推行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受省局委托组织新产品、进口设备、引进技术项目的标准化审查;推进电子监管码商品条码、机构代码和信息管理工作;指导和协调行业、部门和企业的标准化工作。 组织实施计量法律法规;拟定并组织实施全市计量工作规划;推行国家

(犬、猫)的检疫监管工作

附件1 中华人民共和国携带入境宠物检疫要求 一、总体要求 (一)携带入境的宠物(犬、猫)必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接受海关检疫监管。 (二)中国海关对携带入境的宠物按照指定国家或地区、非指定国家或地区实施分类管理。 (三)1名携带人每次入境仅限携带1只宠物。 (四)携带入境的宠物应当在入境口岸海关接受现场检疫。海关依据现场检疫、隔离检疫结果,对宠物作放行、限期退回或销毁处理。 (五)需实施隔离检疫的宠物须从建设有隔离检疫设施的口岸入境,并在海关指定的隔离检疫场隔离检疫30天。 (六)作限期退回处理的宠物,携带人应当在规定期限内持海关签发的截留凭证,领取并携带宠物出境;逾期不领取的或无法限期退回的,视为自动放弃,作销毁处理。 (七)为全面、准确掌握旅客携带宠物进境的情况,携带人在现场应填写《携带入境宠物(犬、猫)信息登记表》。 二、来自于指定国家或地区的宠物

(一)指定国家或地区包括新西兰、澳大利亚、斐济、法属波利尼西亚、美国夏威夷、美国关岛、牙买加、冰岛、英国、爱尔兰、列支敦士登、塞浦路斯、葡萄牙、瑞典、瑞士、日本、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澳门。 (二)来自上述国家或地区携带入境的宠物,应提供有效的输出国家或地区官方出具的检疫证书和疫苗接种证书,并植入有效电子芯片,经现场检疫合格后,予以放行。 (三)无需隔离检疫的宠物可通过任何口岸入境。需要隔离检疫的宠物仅在具备隔离检疫条件的口岸允许携带入境。需要隔离检疫的宠物从不具备隔离检疫条件的非指定口岸携带入境的宠物,作限期退回或销毁处理。 (四)对于无法提供官方检疫证书或疫苗接种证书的宠物,作限期退回或销毁处理。 对于仅未植入芯片的宠物,作隔离检疫30天处理。 (五)宠物植入的芯片须符合国际标准ISO 11784和11785。15位微芯片代码只包含数字,并确保可被读写器读取。 如芯片不符合上述标准,应自备可以读取所植入芯片的读写器。 (六)宠物须在抵境之前14日内,接受输出国家或地区官方机构进行的动物卫生临床检查,确保没有感染《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动物检疫疫病名录》中所列包括狂犬病在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中英文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中英文介绍时间:2009-10-07 20:08来源:口译网作者:口译网点击:4883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简称"国家旅游局"),是国务院主管旅游工作的直属机构。 China National Tourism Administration (CNTA in short) is an agency in charge of tourism directly affiliated to the State Council. 主要职能: Main responsibilities: (一)统筹协调旅游业发展,制定发展政策、规划和标准,起草相关法律法规草案和规章并监督实施,指导地方旅游工作。 1. Plan and coordina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prepare development policies, programs and standards, draft up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supervise the implementation, as well as guide regional tourism. (二)制定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的市场开发战略并组织实施,组织国家旅游整体形象的对外宣传和重大推广活动。指导我国驻外旅游办事机构的工作。 2. Establish and organize the implementation of market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or domestic tourist, inbound tourism and outbound tourism, organize external publicity and significant promotional activities on the overall image of China's tourism. Guide the work of China's tourist institutions stationed abroad. (三)组织旅游资源的普查、规划、开发和相关保护工作。指导重点旅游区域、旅游目的地和旅游线路的规划开发,引导休闲度假。监测旅游经济运行,负责旅游统计及行业信息发布。协调和指导假日旅游和红色旅游工作。 3. Organize the survey, planning,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Instruct the layout and development of key tourist regions, tourism destinations and tourist routes and guide the leisure vocation industry. Supervise the operation of tourist economy and take charge of tourist statistics and release of trade information. Coordinate and instruct the Holiday Tourism and the Red Tourism.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组织做好2010年质检总局科技计划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组织做好2010年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认证认可部分)申报工作的通知 【法规类别】认证认可综合规定 【发布部门】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发布日期】2009.05.06 【实施日期】2009.05.06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E0303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组织做好2010年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认证认可部 分)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直属检验检疫局、认监委各部室及下属单位: 日前,质检总局印发了《关于组织做好2010年度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检验检疫部分)申报工作的通知》(质检科函[2009]10号),认证认可作为质检总局科技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提升认证认可的科技支撑能力,及时解决认证认可所面临的科技问题,更好地为质检业务工作服务,请各有关单位积极组织申报。现将具体申报要求通知如下: 一、申报范围 1、本次申报范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在征求认监委各业务部门意见和“十二五”需求的基础上,筛选出来的项目,详见《2010年度总局科技计划项目(认证认可)申报指

南》(附件1),满足要求的单位均可以申报;另一部分是自由申报项目,各单位可以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组织专家论证、提出迫切需要解决的科技问题,组织申报。 2、由于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的补助经费一般较少,因此,在起草项目建议书时,应充分考虑实际情况,项目的研究范围不宜太大太泛,考核目标应明确、具体。 3、成果的推广应用价值是立项评审时的一个重要条件,因此,在项目建议书中应对项目成果的推广应用前景进行阐述。 二、项目主持人要求 请各单位注重青年人才的培养,安排一定数量的优秀青年人才担任项目主持人。 至申报之日,属以下情况的人员不宜作为2010年度项目主持人: 1、承担在研的国家科研计划课题或质检公益性行业科研项目的; 2、主持2个及以上在研总局科研计划项目的; 3、主持在研项目超期一年以上(含一年)但未得到延期批准的; 4、主持在研项目延期两次及以上的; 5、无法保证主持项目所必需科研时间的(在任行政领导原则上不担任项目主持人)。 三、申报方式与要求 各单位按照申报指南及自行立项准备上报的项目,填写项目汇总表(见附件2)电子版发送至我部,待我部审核推荐,通知项目申报人后方可执行以下操作: 1、申报方式:本次申报采用网络申报方式申报。 2、截止时间:2009年5月22日前截止。 3、经费预算将作为一项重要评审内容。请各单位对经费预算额度按年度仔细核算,认真填写计算根据及理由。 4、请各单位填写项目建议汇总表,将加盖单位章后的纸质版和电子版同时报送科技标准部。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2018年第2批休闲服装等27种产品质量国家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2018年第2批休闲服装等27种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情况的通报 【法规类别】产品质量监督 【发文字号】国市监质监函[2018]2号 【发布部门】60426 【发布日期】2018.04.01 【实施日期】2018.04.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E0303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2018年第2批休闲服装等27种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情况 的通报 (国市监质监函〔2018〕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场监督管理部门):2018年第1季度,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组织开展了休闲服装等27种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涉及日用及纺织品、电子电器、轻工产品、农业生产资料、机械及安防、电工及材料等6类产品。现将抽查情况通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本次共抽查2023批次产品(不涉及出口产品),其中有17批次产品涉嫌假冒或无CCC证书,已移送相关部门处理。对2000家企业生产的2006批次产品进行了检验,

有1636批次合格,产品抽查合格率为81.6%;检出370批次不合格,不合格产品检出率为18.4%。抽查产品中,水表的不合格产品检出率低于5%;内衣(针织内衣)、玩具、农用薄膜3种产品的不合格产品检出率介于5%至10%之间;休闲服装、西服大衣、床上用品、旅行箱包、背提包、吸油烟机、电烤箱及烘烤器具、电压力锅、室内加热器、电磁灶、电冰箱、家用电动洗衣机、电源适配器、液晶显示器、移动电话用锂离子电池、手持式信息处理设备、皮肤及毛发护理器具、厨房机械、衣料用液体洗涤剂、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滴灌带、砂轮、阀门23种产品的不合格产品检出率高于10%。 (二)按照抽查产品类别划分,日用及纺织品抽查检验了856家企业生产的856批次产品,包括休闲服装、内衣(针织内衣)、西服大衣、床上用品、旅行箱包、背提包、玩具7种产品,不合格产品检出率为17.2%;电子电器抽查检验了632家企业生产的637批次产品,包括吸油烟机、电烤箱及烘烤器具、电压力锅、室内加热器、电磁灶、电冰箱、家用电动洗衣机、电源适配器、液晶显示器、移动电话用锂离子电池、手持式信息处理设备、皮肤及毛发护理器具、厨房机械13种产品,不合格产品检出率为20.1%;轻工产品抽查检验了98家企业生产的99批次产品,包括衣料用液体洗涤剂和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2种产品,不合格产品检出率为13.1%;农业生产资料抽查检验了143家企业生产的143批次产品,包括农用薄膜和滴灌带2种产品,不合格产品检出率为25.9%;机械及安防抽查检验了90家企业生产的90批次水表产品,不合格产品检出率为4.4%;电工及材料产品抽查检验了181家企业生产的181批次产品,包括砂轮和阀门2种产品,不合格产品检出率为22.7%。 (三)本次抽查的主要特点。本次监督抽查工作,实行抽检分离、招标入围、市场买样和过程监控等多项改革举措,有效落实监督抽查制度改革要求。一是全面实施抽检分离,抽查与检验两个环节由不同主体实施。二是地方质监部门科学组织实施,统筹调配本省抽样力量,基层监管人员全程参与抽样,有效保证了抽样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力推

【法规标题】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法规标题】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类别】质量管理和监督/质量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质技监局政发[2001]43号 【批准日期】 【发布部门】中央其他机构/其他/各局(其他)/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日期】2001.03.15 【实施日期】2001.03.1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唯一标志】35934 【全文】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2001年3月15日质技监局政发〔2001〕43号) (相关资料: 案例1篇裁判文书1篇相关论文1篇)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新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以下简称《产品质量法》)自2000年9月1日起实施。该法对于加强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水平、明确产品质量责任、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保证法律的正确贯彻实施,解决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行政执法中带有普遍性的具体问题,做好质量监督和行政执法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请各地认真贯彻执行。 一、关于产品质量监督检查 1.按照《产品质量法》的规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所需样品应当在市场上或者企业成品仓库内的待销产品中随机抽取;抽样数量应当按照检验的合理需要确定。因此,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实施监督抽查,样品由被检查者无偿提供。检验合格的样品除因检验造成破坏或损耗之外,在检验工作结束且无异议后一个季度内必须返还。同时通知被检查单位解封作备样的封存样品。 2.按照《产品质量法》第十五条第三款规定,生产者、销售者对抽查检验的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向实施监督抽查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或者其上一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出复检申请。复检合格的,不再收取检验费;复检不合格的,应当缴纳检验费。 3.《产品质量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监督抽查的产品有严重质量问题的,依据本法第五章的有关规定处罚。”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实施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后处理工作时,要正确把握一般质量问题和严重质量问题的界限。有严重质量问题是指:(1)产品质量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2)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3)属于国家明令淘汰产品的。(4)失效、变质的。(5)伪造产品产地的,伪造或者冒用他人厂名厂址的;伪造或者冒用生产

旅游315专题在线旅游服务商调查汇报.doc

旅游315专题在线旅游服务商调查报告 旅游315专题在线旅游服务商调查报告 ?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在线旅游服务商越来越多,相应的问题也会层出不穷。旅游315专题,特意对在线旅游服务商对投诉处理情况做了一个调查报告。??据人民网旅游3·15投诉平台的数据,有关人员对2012年在线旅游服务商投诉回复情况进行了统计,其中投诉比例最高的为去哪儿网,达到30.1%,紧跟其后的是携程旅行网,达到24.73%,同程网排名第三,达到11.83%,成为在线旅游服务商投诉最多的前三名。此外,根据排行榜中的数据显示,同程网和携程旅行网的投诉回复率较高,而同程网回复率达100%。?在所有的网友投诉案例中,针对机票产品的投诉最多,占总投诉量的34.41%,其次是旅游产品的投诉,占31.18%。在线旅游服务商集中被投诉的问题也不同,去哪儿网主要集中在订票退款服务上,占所有投诉的28.57%;涉及携程旅行网的投诉主要为旅游产品的问题,占到39.13%;同程网的投诉问题为其旗下来订吧现金券,占45.45%。?此前,国家旅游局监督管理司副司长蔡家成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透露,旅游部门或将逐步就互联网旅游服务出台规范。蔡家成提到,目前对于在线旅游的监管并非真空地带。“大众现在觉得网络旅游的监管好像是个空白,实际上从法规的角度来说,国务院的《旅行社条例》,以及出境游管理办法和《导游人员管理条例》都规定,无论采取什么手段经营旅游业务,都必须接受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的约束。”蔡家成认为,由于网络是新生事物,并深入整个国民的生产生活各个方面,

所以对于网络旅游服务的监管处于不断变化和调整阶段,旅游部门或将逐步就互联网旅游服务出台一些规范或者制度建设。蔡家成说,“公众通过互联网所反映的无论是网络层面的旅游服务,还是线上或线下的旅游服务存在的问题,旅游部门和政府有关部门首先有责任和义务去解决,同时要针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逐步采取措施,使各种问题越来越少,使居民出游或者休闲的质量越来越高,满意度越来越高。”??中国旅游研究院产业所副研究员杨彦锋曾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返现”的做法能能起到一系列的后续效应,一方面吸引更多消费者注册为会员;另一方面增强消费者粘性,培养消费者连续消费的习惯,是旅游行业向电商学习的营销手段之一,已经成为业界常态,但在在线旅游领域,不可能实现大幅度让利。杨彦锋指出,一旦做出一定程度的 ?? 让利,消费者获利,OTA也能赚人气,将会形成双赢。????? 旅游办领导班子工作总结-班子述职报告旅游办领导班子工作总结 2018年12月 2018年以来,旅游办认真落实全市旅游发展大会、招商大会、重点项目现场推介会确定的全市旅游跨越发展的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按照“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效

科技部资源配置与管理司、质检总局科技司、国家标准委综合业务管

科技部资源配置与管理司、质检总局科技司、国家标准委综合业务管理部关于征集《“十三五”技术标准专项规划》编 制建议的通知 【法规类别】科技综合规定与体改 【发文字号】国科资函[2015]8号 【发布部门】科学技术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日期】2015.04.22 【实施日期】2015.04.22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E0303 科技部资源配置与管理司、质检总局科技司、国家标准委综合业务管理部关于征集《“十三五”技术标准专项规划》编制建议的通知 (国科资函[2015]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质量技术监督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各直属检验检疫局,国务院各有关部委、行业协会、集团公司,质检总局直属挂靠单位,各直属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技术标准战略,进一步深化科技与标准互动支撑,促进科技与经济更加紧密结合,经研究,科技部、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拟启动编制《“十三五”技术标准专项规划》(以下简称标准专项规划)有关工作。为做好规划

编制,现面向各有关单位征集规划编制建议,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报送《“十二五”技术标准科技发展专项规划》实施情况 请各有关单位对《“十二五”技术标准科技发展专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包括为落实规划制定的政策或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存在的问题等,字数控制在1500字以内。如未开展相关工作则无需报送总结。 二、提出《“十三五”技术标准专项规划》编制建议 (一)加强标准化与科技互动支撑的政策措施建议。请各单位结合本单位(系统)科技创新与标准化工作实际,着眼于打破体制机制障碍、完善国家创新体系,从有利于促进科技与标准更加紧密结合、有利于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形成技术标准、有利于提升技术标准水平等角度,提出拟纳入标准专项规划的政策措施内容表述,并简要说明必要性(重要性、依据或理由等)。 (二)技术标准研制与应用重点任务方向建议。请各单位围绕落实“十三五”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科技计划体制改革相关要求,在支撑和引领走出去、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及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凝练提出体现关键、共性重要技术标准研制与应用的重点任务方向建议(不宜细化到具体标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 第75号(2005)《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2005)《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了保护消费者和生产者、销售者的合法权益,规范定量包装商品的计量监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并参照国际通行规则,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销售定量包装商品,以及对定量包装商品实施计量监督管理,应当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定量包装商品是指以销售为目的,在一定量限范围内具有统一的质量、体积、长度、面积、计数标注等标识内容的预包装商品。 第三条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对全国定量包装商品的计量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定量包装商品的计量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条定量包装商品的生产者、销售者应当加强计量管理,配备与其生产定量包装商品相适应的计量检测设备,保证生产、销售的定量包装商品符合本办法的规定。 第五条定量包装商品的生产者、销售者应当在其商品包装的显著位置正确、清晰地标注定量包装商品的净含量。 净含量的标注由“净含量”(中文)、数字和法定计量单位(或者用中文表示的计数单位)三个部分组成。法定计量单位的选择应当符合本办法附表1的规定。

以长度、面积、计数单位标注净含量的定量包装商品,可以免于标注“净含量”三个中文字,只标注数字和法定计量单位(或者用中文表示的计数单位)。 第六条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标注字符的最小高度应当符合本办法附表2的规定。 第七条同一包装内含有多件同种定量包装商品的,应当标注单件定量包装商品的净含量和总件数,或者标注总净含量。 同一包装内含有多件不同种定量包装商品的,应当标注各种不同种定量包装商品的单件净含量和各种不同种定量包装商品的件数,或者分别标注各种不同种定量包装商品的总净含量。 第八条单件定量包装商品的实际含量应当准确反映其标注净含量,标注净含量与实际含量之差不得大于本办法附表3规定的允许短缺量。 第九条批量定量包装商品的平均实际含量应当大于或者等于其标注净含量。 用抽样的方法评定一个检验批的定量包装商品,应当按照本办法附表4中的规定进行抽样检验和计算。样本中单件定量包装商品的标注净含量与其实际含量之差大于允许短缺量的件数以及样本的平均实际含量应当符合本办法附表4的规定。 第十条强制性国家标准、强制性行业标准对定量包装商品的允许短缺量以及法定计量单位的选择已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没有规定的按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一条对因水份变化等因素引起净含量变化较大的定量包装商品,生产者应当采取措施保证在规定条件下商品净含量的准确。 第十二条县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对生产、销售的定量包装商品进行计量监督检查。

国家旅游局设全国旅游星级饭店评定委员会

国家旅游局设全国旅游星级饭店评定委员会(以下简称为“全国星评委”)全国星评委是负责全国星评工作的最高机构 一、组成人员:全国星评委由中国旅游协会领导、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领导、国 家旅游局监督管理司领导、政策法规司领导、监察局领导、中国旅游协会和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秘书处相关负责人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星级饭店评定委员会主任组成。 二、办事机构:全国星评委下设办公室,作为全国星评委的办事机构,设在中国 旅游饭店业协会秘书处。 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局设省级旅游星级饭店评定委员会(简称“省级 星评委”)。省级星评委报全国星评委备案后,根据全国星评委的授权 开展星评和复核工作。 1、组成人员:省级星评委的组建,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确定,由地方旅游行业管 理部门负责人和旅游饭店协会负责人等组成。 2、办事机构:省级星评委下设办公室为办事机构,可设在当地旅游局行业管理 处或旅游饭店协会。 3、饭店星级评定职责和权限 省级星评委依照全国星评委的授权开展以下工作: 1.贯彻执行并保证质量完成全国星评委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 2.负责并督导本省内各级旅游饭店星级评定机构的工作; 3.对本省副省级城市、地级市(地区、州、盟)及下一级星级评定机构违反规定所评定的结果拥有否决权; 4.实施或组织实施本省四星级饭店的星级评定和复核工作;

5.向全国星评委推荐五星级饭店并严格把关; 6.按照《饭店星评员章程》要求聘任省级星评员; 7.负责副省级城市、地级市(地区、州、盟)星评员的培训工作。 四、副省级城市、地级市(地区、州、盟)旅游局设地区旅游星级饭店评定委员 会(简称“地区星评委”)。地区星评委在省级星评委的指导下,参照 省级星评委的模式组建。 1、组成人员:地区星评委可由地方旅游行业管理部门负责人和旅游饭店协会负责人等组成。 2、办事机构:地区星评委的办事机构可设在当地旅游局行业管理处(科)或旅游饭店协会。 五、地区星评委依照省级星评委的授权开展以下工作: 1.贯彻执行并保证质量完成全国星评委和省级星评委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 2.负责本地区星级评定机构的工作; 3.按照《饭店星评员章程》要求聘任地市级星评员,实施或组织实施本地区三星级及以下饭店的星级评定和复核工作; 4.向省级星评委推荐四、五星级饭店。 白金五星级 1、具有两年以上五星级饭店资格。 2 、地理位置处于城市中心商务区或繁华地带,交通极其便利。 3 、建筑主题鲜明,外观造型独具一格,有助于所在地建立旅游目的地形象。 4 、内部功能布局及装修装饰能与所在地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相结合,恰到好 处地表现和烘托其主题氛围。 5、除有富丽堂皇的门廊及入口外,饭店整体氛围极其豪华气派。

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令第 13 号)

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令 第13 号 《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已于2000年6月27日经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局务会议通过,现予以发布,自2000年10月1日起施行。 局长:李传卿 二000年六月二十九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工作,确保特种设备的产品质量和安全使用,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根据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及国务院赋予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职责,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特种设备是指由国家认定的,因设备本身和外在因素的影响容易发生事故,并且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人身伤亡及重大经济损失的危险性较大的设备。 本规定所称"特种设备"包括电梯、起重机械、厂内机动车辆、客运索道、游艺机和游乐设施、防爆电气设备等。执行本规定具体的特种设备目录,由国家质量监督局根据特种设备危险性程度提出,征求有关方面意见后确定,并公布实施。 防爆电气设备的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另行制定。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维修保养和改造。 第四条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统一负责全国特种设备的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工作;地方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特种设备的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工作;各级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以下简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实施特种设备的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 各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在实施特种设备的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时,应当发挥行业部门、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 第五条从事特种设备监督检验工作的技术机构(以下简称监督检验机构),应当具备相应的条件,经省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资格认可并授权后,方可以开展授权项目的特种设备监督检验工作。 第二章通用规定第一节设计与制造 第六条设计单位及其设计人员对所设计的特种设备的质量和安全技术性能负责。 设计必须符合相应的标准和安全技术要求。未制定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必须符合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第七条制造单位对制造的特种设备的质量和安全技术性能负责。 对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特种设备,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统一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对未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特种设备,实行安全认可证制度。未取得相应产品生产许可证或者

《市场监督管理投诉举报处理暂行办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0号

《市场监督管理投诉举报处理暂行办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0号 第一条为规范市场监督管理投诉举报处理工作,保护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处理投诉举报,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投诉,是指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与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请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解决该争议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的举报,是指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反映经营者涉嫌违反市场监督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线索的行为。 第四条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主管全国投诉举报处理工作,指导地方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投诉举报处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投诉举报处理工作。 第五条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处理投诉举报,应当遵循公正、高效的原则,做到适用依据正确、程序合法。 第六条鼓励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对涉嫌违反市场监督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依法进行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 鼓励消费者通过在线消费纠纷解决机制、消费维权服务站、消费维权绿色通道、第三方争议解决机制等方式与经营者协商解决消费者权益争议。 第七条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同时提出投诉和举报,或者提供的材料同时包含投诉和举报内容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的程序对投诉和举报予以分别处理。 第八条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提出投诉举报的,应当通过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公布的接收投诉举报的互联网、电话、传真、邮寄地址、窗口等渠道进行。 第九条投诉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一)投诉人的姓名、电话号码、通讯地址; (二)被投诉人的名称(姓名)、地址; (三)具体的投诉请求以及消费者权益争议事实。 投诉人采取非书面方式进行投诉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应当记录前款规定信息。 第十条委托他人代为投诉的,除提供本办法第九条第一款规定的材料外,还应当提供授

农业部、科学技术部关于做好实验动物检疫监管工作的通知

农业部、科学技术部关于做好实验动物检疫监管工作的通知 【法规类别】卫生防疫检疫 【发文字号】农医发[2017]36号 【发布部门】农业部科学技术部 【发布日期】2017.12.28 【实施日期】2017.12.2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E0303 农业部、科学技术部关于做好实验动物检疫监管工作的通知 (农医发〔2017〕3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畜牧兽医(农牧、农业)、科技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科技局: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动物防疫法、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范实验动物检疫监管,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明确实验动物检疫范围 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饲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实验动物的检疫范围包括列入实验动物品种及质量等级名录(见附件,以下简称“名录”)的所有实验动

物。未列入名录中的动物不属于实验动物,不得按照实验动物检疫要求进行检疫。二、切实做好实验动物检疫 (一)跨省出售、运输实验动物的,实验动物生产单位应当向所在地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如实填写检疫申报单并提交下列材料: 1.实验动物生产单位的《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复印件); 2.实验动物使用单位的《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复印件); 3.实验动物质量合格证(复印件),并附符合该实验动物微生物学等级标准最近3个月内(无菌动物为最近1年内)的实验动物质量检测报告(复印件); 4.实验动物免疫情况(作为生物制品原料的、用于特定病原研究和生物制品质量评价的以及按照标准规定不能免疫的实验动物除外)。 (二)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受理检疫申报后,应当派出官方兽医到现场实施检疫。对于符合下列条件的,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对不符合的,按相关规定处理。 1.实验动物来自非封锁区、实验动物养殖场半年内未发生相关动物疫情; 2.实验动物按照动物防疫法及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要求对动物进行预防接种,且在有效保护期内(有特殊要求的实验动物除外); 3.《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实验动物质量合格证以及实验动物质量检测报告提交的复印件与原件一致,且原件合法有效; 4.临床检查健康(有特殊要求的实验动物除外)。 (三)省内出售、运输实验动物的,凭加盖实验动物生产单位印章的《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复印件)及附具的质量检测报告(复印件)出售、运输。 三、加强实验动物管理 各地科技主管部门要加强实验动物生产、使用环节的监管,督促实验动物生产单位定期对实验动物进行质量检测。实验动物品种品系有调整的,应及时报科学技术部对名录进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令第13号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令第13号 (2000年6月29日,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令第13号发布) --------------------------------------------------------------------------------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工作,确保特种设备的产品质量和安全使用,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根据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及国务院赋予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职责,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特种设备是指由国家认定的,因设备本身和外在因素的影响容易发生事故,并且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人身伤亡及重大经济损失危险性较大的设备。 本规定所称“特种设备”包括电梯、起重机械、厂内机动车辆、客运索道、游艺机和游乐没施、防爆电气设备等。执行本规定具体的特种设备目录,由国本质量技术监督局根据特种设备危险性程度提出,征求有关方面意见后确定,并公布实施。 防爆电气设备的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另行制定。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维修保养和改造。 第四条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司统一负责全国特种设备的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工作;地方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特种设备的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工作;各级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以下简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实施特种设备的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 各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在实施特种设备的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时,应当发挥行业部门、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 第五条从事特种设备监督检验工作的技术机构(以下简称监督检验机构)应当具备相应的条件,经省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资格认可并授权后,方可以开展授权项目的特种设备监督检验工作。 第二章通用规定 第一节设计与制造 第六条设计单位及其设计人员对所设计的特种设备的质量和安全技术性能负责。 设计必须符合相应的标准和安全技术要求。未制定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必须符合保障人体健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