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民币汇率之争

人民币汇率之争

人民币汇率之争
人民币汇率之争

人民币汇率之争

——美国强制人民币升值背后的意图

一、人民币升值国际背景

随着国家之间开放度的扩大,由于国家之间经常出现的贸易不平衡、债权债务不平衡、国际收支不平衡、投资不平衡等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个国家的货币是升值还是贬值会面临异常复杂的选择。一国的货币与别国货币的汇率不仅面临新的变动,而且变动的方向还会受到来自外部的压力。

比如,近几年来欧美以及日本不断施加影响和压力,希望人民币升值。主要理由是中国贸易的顺差较大,外汇储备较多,以及中国出口对这些国家就业的影响。但是,以上因素能否成为人民币升值的充分理由?我持怀疑态度。就顺差而言,由于中国国际贸易的顺差主要是外商投资企业所创造(占近60%),如果外资企业将利润汇回国内,这种顺差对中国并无多大的实际意义。我认为,通过促使人民币升值来平衡国际贸易差额即减少中国的顺差,不见得是好办法。至于中国出口对美国就业的影响,这在一定意义上其实是由国际产业分工变化的趋势造成的,是外国资本看中了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主动将一些传统产业和加工工业转移到中国来,实际上,到中国来投资的产业基本上是低端产业,与美国的中高端产业不构成真正的竞争。还有,对于过多的外汇储备,也要作具体的分析。其实,在过多的外汇储备中,顺差所占的比重并不大。在外汇增加额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国外资本的净流入,其中包括一些热钱进入我国。这些,都花费了大量的人民币。在这样的情况下,借口外汇储备增加,就要求人民币升值,同样没有多少充分的理由。

虽然汇改六年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累计升值超过30%,但在美国济增长放缓、失业率高企和国内政治压力增大之际,人民币汇率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

10月11日,美国会参议院不顾中方坚决反对,程序性通过了《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立项预案。主要内容是要求美国政府对所谓“汇率被低估”的主要贸易伙伴征收惩罚性关税。外界普遍认为,此举主要针对中国,旨在逼迫人民币加速升值。

二、中美经贸关系的演变

自2002年以来,人民币汇率一直是中美经贸关系中的热点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应先分析中美经贸关系在中美关系中的地位演变以及人民币汇率在中美经贸关系中的地位。

1.中美经贸关系已成为中美关系中的主角

二战后,中美经贸关系经历了曲折的发展。不过,从2006年以来,出现了“经贸关系政治化、经济政治密不可分”的情况。06年中国外汇储备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首超日本成为全球外汇储备第一大国。此时,中美经贸关系成为中美关系中的主角,经贸关系开始政治化,许多政治问题实质是中美经贸关系问题。

2.人民币汇率问题是中美经贸关系政治化的集中体现

人民币汇率问题是自2000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美国贸易逆差最大来源国后开始逐渐政治化的,随美国经常项目赤字逐渐增大而不断升级。美方除了把中美贸易失衡归因于中国市场不够开放、不够完善和缺乏人权等外,还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中国政府保持人民币市值低估而造成的,此时美方是在刻意把人民币汇率问题政治化。

产生中美贸易逆差的原因很多,最关键的是结构性因素,中美两国在国际分工格局里面的地位和作用不同。中国的国际竞争力集中在低附加值的产品和技术

等方面,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居多,必然对美产生很大的贸易顺差。人民币汇率一定程度的低估是外贸顺差累积和资本项目管制的结果,并不是产生外贸顺差的主要原因。中国累积的巨额外汇储备确实反映了外国对人民币的需求大于供给,从这点看,人民币汇率存在一定程度的低估。但是,由于中国对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管制仍然较为严格,因而中国对外汇的需求很可能受到较大程度的压制,也就是说,如果完全放开资本管制,中国对外汇的需求可能会大幅增加,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民币汇率低估的程度也可能不大。中国绝大部分外汇储备是2000年以后通过外面顺差累积的。由此看来,人民币汇率有所低估是由于中国劳动力比较优势所形成的外贸顺差的累积和资本项目的管制所致。

正因如此,人民币汇率升值不仅不可能解决美国对华贸易逆差问题,也不可能大幅促进美国就业增长。

三、美国的阴谋

美国一直叫嚷的逼迫人民币升值背后的阴谋,戳穿了就是“我国曾经8块钱买的东西,现在逼迫我国以6块、5块、4块或者更低的价格再卖给它”。这就是所谓的人民币升值的全部内容。

2005年前后,8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是1:8,现在是6.3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是1:6.3,这样,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就升值了1.7元,约是17%。就是说在2005年前后,我们拿8元人民币买到1美元,现在只需拿6.3元人民币就可买到1美元。若单纯从购买美元来讲,人民币确实更值钱了。但是,人民币对其它国家的货币如欧元、日元等未必升值,就不意味人民币真正升值。

美元是美国的货币,其实质就是美国给打的白条,无非是这些美国的白条也被其他国家所认可,可以在美国或其他国家流通(又称硬通货),所以其影响比较大。对我们来讲,如果我们卖给美国很多货物挣到一些美元,然后用这些从美国或其他国家进口货物,劳动生产的价值就得到了实现。但是,如果我们挣到一些美元,没有用这些美元从美国或其他国家进口货物,而是把这些美元留到了手里,这些美元对我们来说实质上就成了白条。

四、人民币升值的后果

1.人民币升值将打击中国的出口企业,即民间制造业。中国是人口大国,就业竞争激烈,这样就造成了廉价劳动力市场,很多出口企业都是依靠廉价的劳动力来维持,人民币一升值,中国的货币优势就荡然无存。原本中国100元人民币的商品,卖到美国去只要12美元多一点点,现在同样的一件商品卖到美国去就要将近13美元。显然人民币的升值对我国的出口贸易很不利。而且汇率一旦上升,我国的民间制造业成本也就上升了。另一方面,人民币的升值也使得中国失去了对外资在大陆投资建厂的吸引力,因为生产成本提高了。同样是付给中国工人工资,原来只要100美元的,现在就要108美元了。

2.促进中国国内通胀,最近,国内的经济形式是不容乐观的。按理说,人民币升值了,也就是说钱值钱了,应该是以前1块钱的东西现在只要9毛甚至是8毛就可以买到了;可是现在的国内形式,除了工资没有涨外其余的都涨了。

3.当前中国失业问题极其严重,大量本国商品库存积压极其严重(由于未来出口困难积压将更严重)。一旦人民币大幅升值,则意味着开放低价外国商品,任其大批涌进冲击中国国内市场——那么未来的中国制造业基本将全线崩垮。

4.中国现在的热钱很多,不少热钱来中国的目的就是炒人民币的。中国被热钱的渗透不是单一的现象,世界很多发展中国家都是如此,这背后存在着严密的组织活动,而且这种组

织势力非常庞大,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怀疑这是一股美国在背后操控的势力,他们将大量的热钱输入到新兴经济体,投资它们的货币,一旦该国货币升值,他们的投资目的就达到,然后抽血而去,给新兴经济体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乃至政治动荡,然后美国又回头再装好人,假惺惺地伸出救援之手,借所谓援助强迫索要种种利益,所以美国急迫打击人民币汇率的举措就是想要掩护这些热钱从中国市场上获利并撤退。目前由于人民币不升值,这些热钱就无法获利退出,因此美国对人民币汇率问题从指手画脚变得声嘶力竭。与此同时他们也想借助中国房地产目前的泡沫化趋势撤出热钱来打击中国,正可谓一举多得。中国目前房地产价格增长过快明显呈现泡沫化趋势,一旦在这样的时候大幅度撤资,对中国经济的破坏性就比较大,房地产泡沫一旦破裂,中国经济将会面临很大的下滑风险,中国如果想挽救经济下滑就又要加大货币供应量,这样就容易产生通胀,那么我们就将看到中国经济将面临国内国外两种通胀的压力,中国经济所面临的复杂程度就可想而知了。可是中国在热钱退潮前如果控制住了房地产价格,那么美国人打击中国的如意算盘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他们就会失去战机,也就无法做到打击中国的目的,因此人民币现在升不升值就等于给不给美国打击中国的机会,这个问题就是这么严重。

五、短期应对策略

中国方面不希望汇率上升,但由于外界的压力过大,目前人民币兑美元整体呈现稳步升值的态势,甚至在某段时间出现小幅加速态势。在短期人民币升值预期仍很强烈的情况下,具体的人民币升值策略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主动升值比被动升值要好,二是渐进升值比一次性升值要佳,三是小幅升值比大幅升值要好,四是有升有贬比单边升值要好,五是不断扩大浮动空间比长期维持固定空间要好。中长期内,中美双方应密切关注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发展,有必要制定预案,防止人民币汇率的剧烈波动给中美经济和世界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汇率决定理论的新近发展

汇率决定理论的新近发展:文献综述 2007-08-14 11:00:42| 分类:默认分类|字号订阅 传统的汇率决定理论主要从宏观基本因素,如相对货币供应量、利率、物价水平、经济增长、内外资产的替代性和均衡价格的调整速度等,来解释汇率的决定和波动。在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形成了以商品贸易为主的流量模型和以资产交换为主的存量模型,前者如早期的购买力平价说、汇率决定的国际收支说,后者如20世纪70年代中期兴起的资产市场分析法,包括弹性价格的货币模型、粘性价格货币模型、货币替代模型和资产组合平衡模型等。然而现实经济中,却很难运用这些传统理论来预测国际金融市场汇率的走势,大量的实证检验结果也表明,传统汇率理论的解释能力十分低下,尤其对短期内的汇率变化,预测能力甚至连简单的随机游走模型都不如。面对这一困惑,20世纪80年代以来很多学者不断寻求对传统理论的突破,将汇率决定理论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本文将对这一新的阶段汇率决定理论的发展作一较为全面的梳理。 一、外汇市场有效性的质疑:理论突破的起点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是汇率决定的资产市场分析法盛行的时期。在这一阶段,经济学家们除了致力于建立和扩展各种汇率决定的资产市场模型,同时也在致力于从计量经济学的角度对这些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然而,大量实证研究的结果却表明,这些宏观结构的模型对浮动汇率条件下的汇率解释能力非常地弱。特别是在Meese & Rogoff(1983)[1]使用样本外预测分析的研究中,他们发现资产市场汇率模型的预测能力并不明显胜过随机游走模型。这一惊人的结论对汇率决定的资产市场分析法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虽然后来一些学者(如Salemi,1984)的研究发现在一个相对长的预测间距水平上,资产市场汇率模型的预测能力还是要比随机游走模型的预测能力强,并且这一结论逐渐得到多数人的认同,但是在短期的预测水平上,Meese & Rogoff的结论还从未被有说服力的证据推翻。 Meese & Rogoff的结论结束了汇率决定的资产市场分析法的黄金时代,这一用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构筑起来并得到不断发展的汇率理论陷入一种难以自圆其说的危机。面对这一困惑,人们开始重新审视汇率决定宏观结构模型的

论文:人民币均衡实际有效汇率及其失调问题的重新研究

论文:人民币均衡实际有效汇率及其失调问题的重新研究 ——基于结构突变的视角 摘要:尽管一系列宏观经济冲击、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特别是2005年7月开始的“汇改”。使得人民币汇率的数据生成过程(dgp)很可能会发生结构性突变,但至今为止,绝大部分均衡实际汇率及其失调问题研究均没有考虑到结构突变的问题,极少数注意到了结构突变问题的研究也大多主观设定结构突变点。有鉴于此,本文应用bai-perron提出的内生多结构突变点检验方法,针对2000.01-2008.02的月度数据重新对均衡实际汇率及其失调问题进行了估计,实证结果显示:1.样本期间的人民币汇率的确发生了结构突变,但仍为单位根过程,进一步地对比研究更发现,在不考虑实际有效汇率结构突变的情况下,财政政策(政府支出)、开放度以及贸易条件与人民币均衡汇率存在显著的长期均衡关系,但是在考虑结构突变时贸易条件变量则并不影响均衡汇率;2.外汇储备不论是在考虑结构突变还是未考虑结构突变情况下,统计上均不显著,均不能影响均衡汇率;3.分别估计出不考虑结构突变和考虑结构突变情况下的均衡汇率,得出考虑结构突变情况下估计出来的均衡汇率与实际有效汇率指数的动态变化更加接近,误差更小;4.始自2005年7月开始的汇率制度改革引起的汇率持续上升,导致2007年开始出现汇率高估趋势,这说明汇率不能盲目的持续上升,应适当加以控制。关键词:均衡实际汇率;实际有效汇率;结构突变;汇率失调 abstract: in spite of the fact that the affection caused by macro economy, structural reform, adjustment of policy, and especially the exchange rate reform started in july 2005 makes it possible that the dgp of rmb exchange rate will take structural changes. but up to now, the majority of research on equilibrium real exchange rate and its misalignment is carried out disregarding structural change. quite a few noticing structural changes research mainly pre-establishes the structural change point. therefore,with the test method of endogenesis multi-structural change put forward by bai-perron, this thesis re-estimates the equilibrium real exchange rate and the problems caused by its misalignment which based on the monthly data collected from january 2000 to february 2008. the demonstrations from the re-estimation are as followed. firstly 。 的是年度数据,为了增加样本的长度,他们采用了1990以前的数据,甚至把样本的起点提前到上世纪50年代,从而样本包含了各种各样的汇率体制,而1980年以前的价格(包括名义汇率)在本质上只是政府计划的一个工具,并不真正反映市场供求,所以,对利用这些数据计算出来的结果,其可信度值得商榷。此外,张晓朴(1999)、zhang(2001)和林伯强(2002)所使用的数据是2000年以前的,这样,他们的研究结果只能提供东亚货币危机期间人民币是否高估的信息,而对近10年来人民币是否低估的情况特别是2005年7月“汇改”后人民币均衡汇率失调状况不能给出回答。除此之外,现有文献对人民币的均衡汇率和汇率失调的情况及其背后的经济原因并没有进行充分的分析,如zhang(2001)实际上只讨论了人民币汇率当前失调的情况。而在数据方面,上述绝大多数数据均是年度或者至多是季度数据,数据的频率和程度均值得进一步的拓展。 极少数研究也注意到了汇率的结构突变问题,譬如,王少平和李子奈(2003)考虑人民币汇率数据生成过程是结构突变的单位根过程还是结构突变的趋势平稳过程,运用主观设定结构突变点和cu sum sq方法对中国汇率的结构突变进行了研究,得到中国的汇率数据生成过程是结构突变的单位根过程;类似的,刘传哲和王春平(2007)同样也在主观设定1988年和

汇率目标区理论

汇率目标区理论 目录 ?什么是汇率目标区理论 ?汇率目标区理论的主要内容 ?汇率目标区理论的关键问题 汇率目标区理论(Exchange Rate Target Zone Theory) 什么是汇率目标区理论 汇率目标区理论的提出要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为战后世界经济繁荣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世界进入了以浮动汇率为主的混合体制时期。浮动汇率制给全世界的贸易、投资、国际经济政策协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各主要货币之间的汇率经历了频繁而剧烈的动荡,呈现大起大落之势。从那以后,世界上许多学者和政府官员为寻求一种更合理的汇率制度而提出了许多汇制改革举措,“汇率目标区”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举措之一。 最早提出“汇率目标区”这一汇制改革举措的是荷兰财政大臣杜森贝里(Duilsenbery)。 他在1976年曾提出过建立欧洲共同体六国货币汇价变动的目标区计划。1985年,美国著名学者约翰·威廉姆森(John·Williamson)和伯格斯坦(Bergsen)共同又提出了详细的汇率目标区设想及行动计划。1987年2月,七国集团中的六国财长在巴黎会议上将汇率目标区思想写入会后发表的《卢浮宫协议》。1991年克鲁格曼基(Krugman)于1985年威廉姆森始倡的汇率目标区方案,创立了汇率目标区的第一个规范理论模型一克鲁格曼的基本目标区理论及模型(克鲁格曼汇率目标区理论),并引起了学术界对汇率目标区问题的浓厚兴趣。 汇率目标区理论的基本指导思想,是用在世界贸易中占最大比重的工业国家的货币来建立一个汇率目标区,在这个“区”内有一个中心汇率(基本汇率),并在中心汇率附近确定一个汇率波动的范围,实际汇率对中心汇率的偏离幅度要确定下来,有关国家正力求使汇率的变动不超过这个区域。 汇率目标区理论的主要内容 1、首先建议在美、英、日、德、法五个工业发达国家的货币之间,建立一种相对均衡 的汇率及其浮动幅度,作为“汇率目标区”的汇率和浮动幅度。 2、其他国家的货币汇率则钉住“目标区”的汇率和浮动幅度。 3、“汇率目标区”体系需要研讨后才能确定的问题是: 1)目标区的规模问题。 2)目标区汇率变动的频率和幅度问题。 3)目标区对外公开的程度问题。 4)对目标区汇率的承诺或保证程度的问题。 根据汇率目标区的内容可将汇率目标区分为“硬目标区”和“软目标区”。“硬目标区” 的特点是:汇率波动幅度小,不常修订,目标区的内容对外公开,一般是通过货币政策将汇率维持在目标区。而“软目标区”则是波动幅度大,常修订,目标区的内容不对外公开,不必要求通过货币政策加以维持。

一篇真正让你读懂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好文

一篇真正让你读懂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好文 自从美国指控中国政府操控汇率并威胁要对中国进行贸易制裁以来,两国有关汇率的口水仗激战犹酣。汇率问题不仅成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的热点,也成了街头巷尾寻常百姓的话题。一个个专家学者粉墨登场慷慨激昂之后,一个个百姓早已被撩拨得热血沸腾义愤填膺。 不过,尽管百姓们对老美愤慨无比,其实他们对汇率知识的了解仍然还是片言只语凤毛麟角,有的压根就根本没有听明白,他们只是习惯性逢美必反而已。当然,没听明白也不是老百姓的错,因为专家学者们所说的道理大都牛头马嘴破绽百出,本身就不合逻辑的理论说起来当然叫人如坠云里雾中。大部分人之所以人云亦云地反对人民币升值,其观点大致有如下三种: 一是人民币升值,中国的出口的东西就很贵,出口企业就会倒闭,届时将百姓失业经济萧条;二是我们切身地感受到人民币已经在不断地贬值,美国人却在叫我们升值,这不是阴谋是什么;三是美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凡是美国人让我们做的,肯定没安什么好心! 让人民币升值真的是美国人的阴谋吗?我奉劝广大同胞,弄清事实真相之前,切勿剑拔弩张横眉冷对。笔者不才,愿意试着用最浅显的语言把汇率的知识系统地讲述一遍,坚信各位读者即便没有任何经济学知识,也能使您对汇率问题重新认识,使您对上述疑问拨云见日,至少不会再轻易迷信那些在媒体上隔三差五抛头露面的所谓经济学家。 一、为什么需要对外贸易? 有一个故事不得不反复提起,虽然故事的内容早已老得掉牙了无新意,但对于没有经济学知识的老百姓来说,学习它对理解汇率原理至关重要。 说是人类尚处在以物易物的蒙昧时代,某甲制造了两柄犀利的斧头,某乙射死了两只肥壮的野羊,甲只需其中的一柄便足够自己砍伐树木,另一柄只是闲置;乙一时半会也吃不了两只羊,另一只放长了时间就会腐烂变质。于是,两人便自发地将多余的东西进行交换,尽管斧头还是斧头,野羊仍是野羊,他们的数量与质量并未发生任何变化,但是双方的境况却因为交换而得到了改善,因为双方都用自己多余的物质换回了对自己有用的财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平等自愿的交换使各种资源更加合理有效地得到分配,能使交换的双方增长财富。从这个故事推广开去,要想使一国一地的百姓更加富有,就必须通过合理的政策来促进更加广泛的交换,交换越多,百姓致富的步伐就越快。当然,人类早已进入了使用货币的文明时代,但是以物易物的交换本质并未发生任何改变,货币只是充当了交换的媒介而已。

关于汇率的基本理论

关于汇率的基本理论 10080920113 夏晓婕 10080920117 金丹 10080920119 陈倩珺一、主要汇率理论 Ⅰ、国际收支理论(又称国际借贷说,外汇供求说) ①基本内容 国际收支理论由英国的葛逊于1861年提出。 该理论认为汇率是由外汇的供给和需求决定的,而外汇的供给和需求是由国际借贷所产生的,因此国际借贷关系是影响汇率变化的主要因素。这里所讲的国际借贷关系不仅包括贸易往来,还包括资本的输出和输入。 此模式认为外汇汇率必须处于其平衡水准--即能产生稳定经常帐户余额的汇率。出现贸易赤字的国家,其外汇储备将会减少,并最终使其本国货币币值降低(贬值)。便宜的货币使该国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具价格优势,同时也使进口产品变得更加昂贵。在一段调整期后,进口量被迫下降,出口量上升,从而使贸易余额和货币向平衡状态稳定。 国际借贷分为固定借贷和流动借贷,前者指借贷关系已经形成但尚未进入实际支付阶段的借贷;后者指已经进入支付阶段的借贷。 ②内容评价 葛逊的国际借贷理论第一次较为系统地从国际收支的角度解释外汇供求的变化,分析汇率波动的原因,因此他的理论又称这一理论盛行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金本位货币制度时期。 从目前的角度看,国际收支仍然是影响汇率变化最直接最重要的基本因素之一。但从另一方面看,国际借贷说存在其历史的局限性,它并没有说明汇率决定的基础和其他一些重要的影响因素。 该学说在金本位制度下是成立的。此理论对汇率变动原因的解释(由外汇供求关系亦即流动借贷引发),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事实证明,国际收支失衡是导致汇率变动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它并没有回答汇率由何决定这个问题,也无法解释在纸币流通制度下由通货数量增减而引起的汇率变动等问题。 具体要点如下: 第一,汇率变动取决于外汇的供求状况,而外汇供求发生的原因是国家之间存在的借贷关系。第二,国家借贷关系起因于国际商品的输入、提供劳务的收支以及资本的流动。 第三,国际借贷分为固定借贷和流动借贷两种形式,前者指尚未进入实际支付阶段的借贷;后者指已进入支付阶段的借款,只有它的变化才对外汇供求产生影响。 第四,汇率变动取决于流动借贷是否相等。如果流动债权大于流动债务,则外汇供给量大于外汇需求量,汇率下跌,即本币升值;反之,则本币贬值。 需要指出的是:国际借贷说只适用于具有比较发达的外汇市场的国家,如果外汇市场不发达,外汇供求关系的真实情况就会被掩盖。外汇市场如果受到国家的干预,外汇供求决定汇率理论的作用就会有很大折扣。该这理论的适用性,还要受到两国经济发展阶段必须大体相同的

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报告

国际收支平衡分析报告 ——基于2000-2011年数据分析 国贸09-2 男生275寝室组 成员:牛通通朱济强赵若鹏 曹存猛霍文豪朱龙飞

经常项目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经常项目的差额状况一般与货物项目相一致。 服务项目是指一个国家对外提供服务或接受服务所发的收支,包括运输、旅游、通讯、建筑、保险、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使用费和特许费、各种商业服务、个人文化娱乐以及政府服务的收支状况。从上面的图表中可以看出,我国的服务项目一直处于逆差状态,年均达到了103.9亿美元。这说明我国的服务项目近年来,基本上是进口大于出口。如图表所示,服务项目对经常想和睦差额起到的是反向冲减的作用,部分货物贸易顺差被服务贸易的逆差所抵消。但是服务项目的差额与货物项目的差额相比较小,因此服务项目差额不会改变经常项目差额的方向。有图表可知,历年来服务项目的差额呈现出递增的趋势,2008年突破100亿美元的大关,2009年更是达到了294亿美元的高峰,这说明我国目前的服务贸易的竞争力依然不强,与发达国家相比,还表现出相对下降的势头。

经常账户大贷方,从2000年到2008年总体保持稳定,08-09年下降,10年有回升,借方与贷方大体相同,虽然08-09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减少,但是由于进口也相对减少,所以总体并为导致经常账户的逆差,使得从2000年以来,保持顺差。 二资本金融账户分析(负责人:朱龙飞曹存猛) 证券投资净流入有升有降。2006年处于低谷,2008年证券投资净流入最高,之后呈下降趋势。我国对外证券投资下降。境外对我国证券投资下降。2011年,证券投资项下净流入196亿美元,较2000年的负增长现象有较大改观。其中,我国对外证券投资净回流62亿美元,较2000年回升幅度较大;境外对我国证券投资净流入134亿美元,较2000年有所减少。 其他投资净流入总趋势为升-降-升-降。其中,2004年其他投资净流入一度达到196亿美元,为历史最高。2008年达到最低。从2010年到2011年净流入资产大幅下降。2011年,其他投资项下净流入255亿美元,较2010年下降65%。其中,我国企业和银行对外赊账或存 放款,导致其他投资项下对外资产净增加1668亿美元,增长43%;境外对我国企业和银行赊账或存放款,导致其他投资项下对外负债净增加1923亿美元,增长2%。

汇率是当前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现实选择(一)

汇率是当前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现实选择(一)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目的是为货币政策操作工具确定一个与最终目标相关的、可控的、可测的具体指标(体系)。货币政策作用的有效发挥,与中介目标的合理选择和运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中介目标的选择与作用方式不可能一成不变,而应当根据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和传导途径的变化、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国内外市场环境及金融环境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我国自1996年开始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主要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然而随着经济、金融环境的不断变化,以此为中介目标的弊端逐渐显现,重新选择我国现阶段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一、货币供应量效力弱化,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重要性降低 1996年以来,我国先后对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进行了几次统计口径上的调整,但从其与国民经济的相关性、可控性及可测性要求来看,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效力弱化,作为我国主要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重要性降低。 (一)货币供应量与国民经济的相关性减弱。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只有与最终目标保持直接、稳定的关系,才能成为判断最终目标变化及其趋势的依据。而从我国中介目标与最终目标的关系来看,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物价水平和就业的相关性不强,尤其是2000年以来相关性下降的趋势愈加明显。通过对1996年到2005年的季度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1996年到1999年,M1、M2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6和0.19,2000年后均下降到0.1以下,个别年份甚至出现了负相关。1996年到1999年,M1、M2增长率与物价增长率的相关系数分别高达0.98和0.99,但2000年后急剧下降到0.2以下,表明2000年以来货币供应量与物价水平之间的直接关系正在逐步偏离。货币供应量与就业率的相关度也存在相同的变化趋势。货币供应量总体上不能有效反映并影响国民经济的变动,即使货币供应量目标得以实现,也无法有效作用于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二)货币供应量可控性差。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必须能在短时间内接受操作工具的影响,并按货币政策设定的方向和力度发生变化。然而,从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实践来看,由于货币供应量存在内生性,中央银行对其进行控制的效力较弱,而且近几年受政策导向、公众预期及金融创新等因素的影响,公众的持币意愿发生了较大波动,货币乘数很不稳定,操作工具难以在短时间内对其进行有效的调整。 (三)货币供应量的可测性存在问题。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应有比较明确的内涵和外延,并能迅速给中央银行提供准确的资料数据。就我国而言,一方面金融创新使货币供应量的内涵和外延日趋模糊。如某些理财产品既具有活期存款的流动性,又具有定期存款的收益性,若不将其计入货币供应量不合理,因为它确实改变了整个社会的流动性;若将其计入货币供应量,则既可计入狭义货币M1,又可计入广义货币M2,这种不确定性加大了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准确测定的难度。另一方面由于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因素众多且不易控制,造成局部货币供应量规模测度困难,中央银行分支行难以掌握辖区内的货币供应量,无法通过货币供应量了解货币政策在辖区内的实施情况,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在局部范围内失效。 由于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的相关性、可控性和可测性均出现了问题,导致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调控效力弱化,货币供应量的实际增长率与每年年初制定的目标增长率出现较大偏差。1996年到2004年9年间,M1、M2的实际值与目标值的偏离度各有3年达到20%以上,其中1998年M1的偏离度达到了30%,2002年M2的偏离度达到29.23%.由此可见,货币供应量效力弱化,已不适合作为我国现阶段最主要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二、目前我国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效力弱化的理论根源探析 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基于货币学派的货币数量论。货币学派提出货币数量论时,做过几个重要的前提假设。但现阶段的经济发展状况决定了我国不具备这些前提,这是货币供应量效力弱化的根本原因。

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研究

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研究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李金玲 [内容提要] 影响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有多种因素,本文对传统汇率制度和市场汇率制度稍加以分析,引出中国关于人民币汇率政策制度的选择和人民币升值背后所隐藏的一些问题;并通过对人民币的升值战略思考来预测未来的人民币汇率。文章强调分析汇率问题应该从本国乃至全球的经济影响来评价人民币汇率的问题。 关键字:今昔对比经济政策未来发展 目录:引言 正文 一、范式转换:传统汇率分析--市场汇率分析 二、人民币汇率政策及汇率制度选择 三、外汇管制条件下的人民币汇率波动问题 四、人民币升值战略思考 五、人民币未来汇率预测 六、总结 七、参考文献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币的升值行情被越来越多的中国的经济领域专家关乃至全球很多国家的经济学专家所高度关注。近来人民币汇率创下自汇率改革以来新高,1美元兑换人民币报7.7977元突破7.8元整数关口。当下,很多中国的普通老百姓也开始关注起理财问题,人民币汇率自然也成为了热门话题之一。

首先来感受一下当今人民币与其他国家货币汇率的中间价图:人民币元/1美元人民币元/1欧元人民币元/100日元 人民币元/1港元 人民币元/1英镑 从此表中我们不难发现人民币的价值确实是在不断提升,特别是对美元、日元、港元来说就更为明显。就一个简单例子而言:原本一个中国学生去美国留学的花,须美元折换成人民币,共计需要34万元左右。但是随着人民币的升值,原本34万元的人民币费用而如今只需要32万元人民币就可以解决了。于是,我们都惊喜的说“人民币更值钱了”! 正文 一、范式转换:传统汇率分析--市场汇率分析 传统汇率分析范式具有的一个特征是:强调某一项因素后而构建出理论模型,然后根据这种模式测算均衡、合理的汇率水平,最后围绕这种汇率水平来制订汇率政策。而实际汇率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经济现象,绝不能简单用模型来测算汇率。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全球外汇市场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真正实现了全天候的交易,外汇市场相对其他商品市场而言,是最接近完全市场模型的一种市场。一般认为,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引起汇率变动的基本因素大致有:通货膨胀率、经济增长率、利率、中央银行干预和市场预期等差异,是由不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的差异决定的。所以,对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和经济发展经验的分析对于深入认识汇率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汇率理论与制度的发展历史

汇率理论与制度的发展历史 汇率理论与汇率制度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特点:在金本位和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主要发达国家主要实行固定汇率制度。随着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前后的英镑贬值以及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发达国家纷纷转而实行浮动汇率制。 与之相对应,汇率理论也分为固定汇率制下的汇率理论以及浮动汇率制下的汇率理论。下面按照固定与浮动汇率制度的分类,介绍主要的汇率理论对固定汇率制下的汇率理论的研究 一、金本位制度下的汇率理论 铸币平价说和国际供贷说是金本位货币制度下的主要汇率理论。铸币平价说认为:两国货币的价值量之比表现为含金量之比即铸币平价,这是汇率决定的基础。只要黄金可以自由输入输出,并且买卖不受限制,就不会出现银行券的发行超过黄金储备导致过量发行,银行券就不会贬值,汇率也就会在黄金输送点之间波动。 国际借贷说亦称外汇供求说或国际收支说。1861年英国的戈森在《外汇供求》一书中阐述了国际借贷说。这是最早出现的较成体系的汇率学说。戈森认为:虽然物价涨落、黄

金存量、信用状况和利率等都会引起汇率变动,但国际借贷是影响汇率变动的最重要的因素。只有国际借贷的到期收付差额,才会引起汇率变动。这是应用古典学派的价格理论及供求法则来诠释汇率变动的原因。在这一时期,铸币平价成为两国货币兑换的客观标准,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汇率波动主要是由于外汇供求变动,所以国际借贷说在形成后的二、三十年间在汇率理论中占据主导地位。 在金本位制时期,马克思认为两种货币的兑换以其各自所代表的价值量为基础。引起汇率变动的一般原因:一是对外的现金支付差额(不管造成差额的是何原因);二是一国货币(金属货币抑或纸币)的贬值;三是两国分别以金和银作为货币,这两种金属价值出现相对变动即两国铸币平价变动。马克思还分析了利率与汇率的相互关系以及民众心理对汇率影响等问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由于发生经济危机和黄金大量外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放弃了金币本位制,而改行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风暴的摧毁下,金本位制土崩瓦解,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取而代之,各国货币汇率跌宕起伏。面对这种新情况,许多经济学者探讨汇率的决定和变动的问题并取得了新的理论成果。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在这一时期的汇率理论中,传统的购买力平价说、汇兑心理说和利率平

汇率制度选择理论的最新研究综述.doc

汇率制度选择理论的最新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对近几年国内外汇率制度选择的最新研究进行了综述,学者们对不同类型的国家进行了细分,挑战了传统理论,并且通过实证检验来寻找最有效的汇率制度,为不同类型国家的汇率制度选择提供了理论指导。 关键词:汇率制度选择新兴市场国家经济绩效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到全球范围内的市场竞争之中,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更加频繁,使得汇率成为了一个被更多人关注的重要经济变量。 汇率制度的选择需要契合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状况。在主流观点中,判断一种汇率制度是否适合一般依照两种标准:宏观经济绩效标准和微观主体福利标准。本文综述了最近几年与汇

率制度选择理论有关的最新文献,可以发现,最新的文献大多进行实证研究,研究主体不断拓展,有些学者集中研究某一个国家,而有些通过多国的分析比较得出结论。 二、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近年,国外学者的视角逐渐从发达国家转移到新兴市场国家,甚至涉及到一些经济欠发达的非洲国家。许多文献通过一国或者多国的数据对传统国际金融理论进行检验,得出了不完全一致的结果,并结合经济实际对结果进行了解释。 Coulibaly Davis (2013) 研究了非洲法郎金融共同体的作用,结果表明这种金融共同体对通胀有帮助,但是对经济增长没有明显作用。证据表明,在南撒哈拉沙漠国家,盯住汇率政策有利于财政政策的实施,但是对货币政策不利。当一个国家实行固定汇率制时,经济体受益于更好的财政收支平衡。但由于盯住汇率政策似乎对经济增长有负面作用,应当选择一个没有锚定特定通货的货币联盟或者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Hiroyuki Yamada (2012) 研究了新兴和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和通胀目标制对于通胀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胀目标制在降低通胀率方面优于固定汇率制,至少和固定汇率制效果一样好,而中间汇率制度和灵活的汇率制度下的通胀率在大多数情形下更高一些。

汇率风险案例(1)

汇率波动风险防范意识淡漠导致巨额损失 【概要】 我某外贸公司代理国内某客户从比利时进口设备一台,计价货币为比利时法郎。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对方提出延期交货,我方用户表示默认,未做书面合同修改文件。后因比利时法郎升值,我进出口公司不得不比订约时多支出了31万美元。 【案情】 1993年10月,我某进出口公司代理客户进口比利时纺织机械设备一台,合同约定:总价为99,248,比利时法郎;价格条件为FOB 安物卫普;支付方式为100%信用证;最迟装运期为1994年4月25日。 1994年元月,我方开出100%合同金额的不可撤销信用证,信用证有效期为1994年5月5日。(开证日汇率美元对比利时法郎为1:36)。 1994年3月初,卖方提出延期交货请求,我方用户口头同意卖方请求,延期31天交货。我进出口公司对此默认,但未作书面合同修改文件。 3月底,我进出口公司根据用户要求对信用证作了相应修改:最迟装运期改为5月26日,信用证有效期展至1994年6月21日。 时至4月下旬,比利时法郎汇率发生波动,4月25日为1:35(USD/BFR),随后一路上扬。 5月21日货物装运,5月26日卖方交单议付,同日汇率涨为1:32(USD/BFR)。在此期间,我进出口公司多次建议用户作套期保值,并与银行联系做好了相应准备。但用户却一直抱侥幸心理,期望比利时法郎能够下跌。故未接受进出口公司的建议。 卖方交单后,经我方审核无误,单证严格相符,无拒付理由,于是我进出口公司于6 月3日通知银行承付并告用户准备接货,用户却通知银行止付。因该笔货款是开证行贷款,开证时作为押金划入用户的外汇押金帐户。故我进出口公司承付不能兑现。 后议付行及卖方不断向我方催付。7月中旬,卖方派员与我方洽谈。经反复协商我方不得不同意承付了信用证金额,支出美金310余万元。同时我进出口公司根据合同向卖方提出延迟交货罚金要求BFRl,984,(按每7天罚金%合同额计),约合62,000. 00美元(汇率为1:32)。最终卖方仅同意提供价值3万美元的零配件作为补偿。此合同我方直接经济损失约31万美元,我银行及进出口公司的信誉也受到严重损害。 【分析】

汇率理论的新发展

汇率理论的新发展 近年来,汇率理论不再仅只专注于均衡汇率水平的决定,而是对汇率决定的过程进行更为细致的分析。这些新理论不仅传统理论的前提假定提出了质疑或修正,而且还引进了新的变量,并使用了新的分析工具。 第一节理性预期汇率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货币主义汇率理论及资产组合汇率理论以物价水平,利率,不同种类资产之间的相互替代决定汇率,实际上肯定了经济变量的不确定性。 理性预期(Rational expectation hypothesis)的汇率理论认为,汇率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而外汇市场的供求又是由微观经济主体的理性预期决定的,因此,理性预期必然是决定汇率的主导因素。理性预期理论认为,每一个外汇市场参与者都是具有理性预期的经济人,该经济人在买入或卖出外汇时,必然会尽可能最有效地利用现在的所有可以被利用的信息,必然会以自己对即期汇率未来水平的看法—汇率的主观预期为指南。 在这里,汇率的波动是人们对市场预期的反应,而不是对当前市场状况的反应。 一有效市场假说 所谓“有效市场”是指市场价格能够及时、准确和全面地反映所有公开的信息,且所有的信息都能被市场参与者迅速领悟并能立刻反映到市场价格中去,所有的市场参与者都能够根据所获得的信息对未来市场走势进行预测,以期使自己的收益最大化。“有效市场”也意味着所有的获利机会都已被市场充分利用,市场参与者不可能根据公开信息持续获得超过市场平均水平的收益。 有效市场的最初概念是由Fama提出的,它描述这样一个市场,即“对未来证券价值进行预测的是大量理性的、彼此竞争的利润最大化者;市场参与者必须能够自由地获得当时重要的信息。”如果资产的价格是资源分配的信号,它们必须能够成功地传播将来市场发展的所有相关信息给需求者和供给者,如对外汇市场有效性来说,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能够反映所在相关的市场信息,投资者不可能赚取超额利润,因此均衡价格是在所有可得到的信息条件下形成的价格。市场是所有信息的敏感器,调节着价格变动。 有效市场假说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弱式有效市场假说(the Weak Form of the Efficiency Market Hypothesis)。该假说认为,现行的市场价格仅充分反映了包含在过去价格中的所有信息,因而投机者不可能通过分析过去的价格信息得到额外的收益。第二种是半强式有效市场假说(the Semi-Strong Form of the Efficiency Market Hypothesis)。该假说认为,现行的市场价格不仅反映了包含在过去价格中的全部信息,而且反映了现在的所有公开信息,因而投资者不可能通过分析当前和过去的所有信息获得额外的收益。第三种是强式有效市场假说(the Strong Form of the Efficiency Market Hypothesis)。该假说认为现行的市场价格不仅反映了过去和现在的所有公开信息,而且还包含了未公开的内部信息和对将来的预期信息,因而任何人都不能通过对信息的垄断而获得额外的收益。 有效市场假说是以发育完善的资本市场为前提的,如果市场价格没有包含一切可得到的全部信息,就必然存在着尚未被利用的赢利机会,从而导致大规模的套利过程发生,最终消除市场上潜在的赢利机会,投资者得到正常收益。因此,在有效市场上,不存在资金流动障碍,交易成本可以忽略,投机需求的利率弹性为无穷大(即使很小的赢利机会也会引起大

复旦国际金融新编笔记-第五章

第五章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的中长期调节 增长条件下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的中期调节:短期内我们假设总需求和总供给不变动,中期内,供给低于潜在产出的情况下,总供给随着总需求的增加而增加(这个是由商品市场需要出清决定的),但总供给的变动来源于闲置的生产要素,其增长受到潜在产出水平的限制,到达潜在产出的上限以后,需求的增加只会引起物价水平的提高。中期 内需求增加引起,价格上升,供给增加,重新达到平衡(假设需求上升,本国价格 水平不变,汇率水平的下降使得本国出口品的国际价格上升供给增加,总供给增 加),内部均衡曲线右移。再看外部平衡曲线,国内需求上升,引起进口增加,为 了达到外部平衡,必须使本币贬值增加出口减少进口(或者下调本国价格减少进 。新的均衡点表现为本币贬值,价格增加。而对比弹性货币分析法, 口增加出口) ,本国产出的增加,会导致本币的升值, 这是因为弹性货币分析法是基于购买力平价理论,并且没有考虑价格水平的变动和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在E-P模型下,产出和价格都增加,意味着货币供给也增加。,,产出变动只是初始变量中的一个,假如同时考虑到货币供给和价格因素,弹性货币分析法会得到和相同的结论。(可以进一步分析,内部均衡的变动路径,价格一次性大幅增加,带来商品供给增加,然后价格小幅下调,产生新的内部均衡) 经济的外延增长:通过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的增加而带来的经济增长。包括资本K和劳动L,其中K包括:经常账户收入的转化K CA,(贬值导致其增加),资本账户收入的转化K f,(贬值导致其增加),储蓄的转化K d(本币贬值,本币供给增加。收入效应和货币供给效应导致居民减少储蓄,其转化为资本,所以增加);本币贬 值,总需求增加,扩大生产,对劳动L的需求增加。随着本币贬值,劳动和资本供给都会增加 从而带来产出增加,此即为外延经济增长。正向的供给冲击使曲线右移,相同的汇率下,劳动和 资本投入增加。反之左移。由需求增加导致的中期的内外均衡就是长期的外延增长,它们都和 汇率e正相关。都源于生产要素的投入而不是生产效率的提高。其不同在于,中期的增长源于需求增加(比价属性),长期的外延增长由供给分析得到(杠杆属性)。 经济的内涵增长:通过要素生产率提高而带来的经济增长。汇率e减小,币值高估,资本流入减 少。为了总体上保持生产供给,劳动生产率必须提高。其次,只有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实现和原 来相同的利润率。随着本币升值,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出增加,此即为内涵经济增长。外生的进 步技术冲击使曲线右移,相同的汇率下,内涵经济贡献增加。反之左移。 外延经济增长和内涵经济增长曲线的交点表示,外延经济增长和内涵经济增长达到适当的 比例。这个合适的比例并不一定是1:1的关系,只是为了表示方便,将两个图形重合到一 起,图形交点表示外延经济增长和内涵经济增长的(基于国情的)均衡。 Y外0+a1e=α(y内0+a2e) 这个比例取决于α,内涵增长曲线随着α的变动而旋转 附加值:将产品价格构成中物质资源投入和简单劳动的成本近视地认为时要素投入,其余部分就是附加值,它近视地代表了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如果在产品的价格构成中附加值比例较高,就意味着经济增长以内涵增长为主。 汇率失调的要素规模缺口:在内涵经济相对较快增长时,根据汇率决定 的杠杆属性和汇率变动与外延经济增长的关系,本国货币应该贬值以促 进外延经济的平衡增长。若本币汇率不变或甚至本币升值,就会出现内 涵经济增长过快的失调。此时,名义汇率与可持续增长条件下的内部均 衡所要求的汇率存在差距,这个差距称作汇率失调要素规模缺口。存在 要素规模缺口时,m点不一定位于b点的正下方,但m点对应的汇率水平一定低于b点对应的汇率水平。生产要素投入不足,资本外流投入国际市场,失业增加,产业空洞化。 汇率失调的技术进步缺口:在外延经济相对快速增长时,根据汇率决定的杠杆属性和汇率变动与内涵经济增长的关系,本国货币应该升值以促进内涵经济平衡增长。若本币汇率不变甚至本币贬值,就会出现外延经济增长过快的失

汇率是当前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现实选择

汇率是当前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现实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目的是为货币政策操作工具确定一个与最终目标相关的、可控的、可测的具体指标(体系)。货币政策作用的有效发挥,与中介目标的合理选择和运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中介目标的选择与作用方式不可能一成不变,而应当根据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和传导途径的变化、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国内外市场环境及金融环境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我国自1996年开始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主要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然而随着经济、金融环境的不断变化, 以此为中介目标的弊端逐渐显现,重新选择我国现阶段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一、货币供应量效力弱化,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重要性降低1996年以来,我国先后对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进行了几次统计口径上的调整,但从其与国民经济的相关性、可控性及可测性要求来看, 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效力弱化,作为我国主要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重要性降低。 (一)货币供应量与国民经济的相关性减弱。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只有与最终目标保持直接、稳定的关系,才能成为判断最终目标变化及其趋势的依据。而从我国中介目标与最终目标的关系来看,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物价水平和就业的相关性不强,尤其是2000年以来相关性下降的趋势愈加明显。通过对1996年到2005年的季度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1996年到1999年,Ml、M2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 16和0. 19, 2000年后均下降到0.1以下,个别年份甚至出现了负相关。1996年到1999年,Ml、M2增长率与物价增长率的相关系数

分别高达0. 98和0. 99,但2000年后急剧下降到0. 2 以下,表明2000年以来货币供应量与物价水平之间的直接关系正在逐步偏离。货币供应量与就业率的相关度也存在相同的变化趋势。货币供应量总体上不能有效反映并影响国民经济的变动,即使货币供应量目标得以实现,也无法有效作用于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二)货币供应量可控性差。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必须能在短时间内接受操作工具的影响,并按货币政策设定的方向和力度发生变化。然而,从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实践来看,由于货币供应量存在内生性, 中央银行对其进行控制的效力较弱,而且近几年受政策导向、公众预期及金融创新等因素的影响,公众的持币意愿发生了较大波动,货币乘数很不稳定,操作工具难以在短时间内对其进行有效的调整。 (三)货币供应量的可测性存在问题。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应有比较明确的内涵和外延,并能迅速给中央银行提供准确的资料数据。就我国而言,一方面金融创新使货币供应量的内涵和外延日趋模糊。如某些理财产品既具有活期存款的流动性,又具有定期存款的收益性, 若不将其计入货币供应量不合理,因为它确实改变了整个社会的流动性;若将其计入货币供应量,则既可计入狭义货币Ml,又可计入广义货币M2,这种不确定性加大了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准确测定的难度。另一方面由于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因素众多且不易控制,造成局部货币供应量规模测度困难,中央银行分支行难以掌握辖区内的货币供应量,无法通过货币供应量了解货币政策在辖区内的实施情况,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在局部范围内失效。

简析中美汇率之争

1中美汇率之争解析 1.1中美汇率之争的背景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一个国家的汇率政策越来越多地成为经济外交的核心问题之一。近年来,随着中美贸易总量的持续扩大,汇率问题就逐渐成为影响中美关系的重要问题:自克林顿政府以来,美国不断以“中国政府操纵汇率,导致中美贸易中美方出现大量赤字”为名,向中国政府施加压力,要求实施浮动汇率制度,要求人民币升值;而中国政府则坚持根据既定目标循序渐进且自主地推行市场化取向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其实美国针对人民币汇率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起已经初见端倪。早在1994年, 美国国会就曾企图将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名单,目的是阻止给予中国贸易最惠国待遇。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尤其是对外贸易的飞速发展, 积累了对美国大量的贸易顺差,于是在2003年2005年间, 美国国会再次针对人民币汇率问题挑起争端, 指责人民币汇率长期低估是造成美国对中国大量贸易逆差的原因。此后,我国央行于2005年7月21 日宣布人民币兑美元比价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一次性升值2%,自此,我国开启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时代。自此次汇改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幅度已累计高达近22% ,但是中美之间的贸易顺差却未见明显缓解。随着2007 年8月美国爆发次级债危机并迅速演近年来,中美两国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的争锋不断升级,以至于成为影响两国关系的最敏感话题之一。对此中国政府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决策的战略考量是相当复杂和周密的。美国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采取咄咄逼人策略的真正原因,是美国人认为人民币“被人为的”低估从而造成了美国巨额的贸易赤字和国内就业岗位被中国挤掉。人民币汇率在中美关系中会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人民币汇率改革与中美关系的互动和演变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两国关系的未来走向。 1.2中美汇率之争的深层原因分析 目前,中美汇率交锋的分歧在于人民币币值的确定上,面对美国和其他地方的许多决策者和经济学家宣称,中国人为地将其货币对美元汇率保持在低水平,使得出口商品更廉价并使中国在全球市场获得竞争优势。由于中国拒绝了要求其重估货币的呼声,并宣称任何向其施压的努力都将适得其反,进而使这一问题变得更为错综复杂。因此,以下将从五个角度剖析中美汇率交锋的深层原因:

一篇真正让你读懂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好文章

自从美国指控中国**操控汇率并威胁要对中国进行贸易制裁以来,两国有关汇率的口水仗激战犹酣。汇率问题不仅成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的热点,也成了街头巷尾寻常百姓的话题。一个个专家学者粉墨登场慷慨激昂之后,一个个百姓早已被撩拨得热血沸腾义愤填膺。 不过,尽管百姓们对老美愤慨无比,其实他们对汇率知识的了解仍然还是片言只语凤毛麟角,有的压根就根本没有听明白,他们只是习惯性逢美必反而已。当然,没听明白也不是老百姓的错,因为专家学者们所说的道理大都牛头马嘴破绽百出,本身就不合逻辑的理论说起来当然叫人如坠云里雾中。大部分人之所以人云亦云地反对人民币升值,其观点大致有如下三种: 一是人民币升值,中国的出口的东西就很贵,出口企业就会倒闭,届时将百姓失业经济萧条;二是我们切身地感受到人民币已经在不断地贬值,美国人却在叫我们升值,这不是阴谋是什么;三是美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凡是美国人让我们做的,肯定没安什么好心! 让人民币升值真的是美国人的阴谋吗?我奉劝广大同胞,弄清事实真相之前,切勿剑拔弩张横眉冷对。笔者不才,愿意试着用最浅显的语言把汇率的知识系统地讲述一遍,坚信各位读者即便没有任何经济学知识,也能使您对汇率问题重新认识,使您对上述疑问拨云见日,至少不会再轻易迷信那些在媒体上隔三差五抛头露面的所谓经济学家。 一、为什么需要对外贸易? 有一个故事不得不反复提起,虽然故事的内容早已老得掉牙了无新意,但对于没有经济学知识的老百姓来说,学习它对理解汇率原理至关重要。

说是人类尚处在以物易物的蒙昧时代,某甲制造了两柄犀利的斧头,某乙射死了两只肥壮的野羊,甲只需其中的一柄便足够自己砍伐树木,另一柄只是闲置;乙一时半会也吃不了两只羊,另一只放长了时间就会腐烂变质。于是,两人便自发地将多余的东西进行交换,尽管斧头还是斧头,野羊仍是野羊,他们的数量与质量并未发生任何变化,但是双方的境况却因为交换而得到了改善,因为双方都用自己多余的物质换回了对自己有用的财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平等自愿的交换使各种资源更加合理有效地得到分配,能使交换的双方增长财富。从这个故事推广开去,要想使一国一地的百姓更加富有,就必须通过合理的政策来促进更加广泛的交换,交换越多,百姓致富的步伐就越快。当然,人类早已进入了使用货币的文明时代,但是以物易物的交换本质并未发生任何改变,货币只是充当了交换的媒介而已。 对外贸易与国内百姓之间的交换并无本质上的不同,同样也能促进交换双方的财富增长,这就是为什么各国政要都把捍卫贸易自由作为口号吊在嘴上的原因。但对外贸易与国内也有不同,因为各自的产品在计价时使用的计价单位并不一样,美国人用的是美元,中国人用的是人民币,用多少元人民币的中国产品才能换回一美元的美国产品,这是一个难题,于是汇率的问题应运而生。 二、汇率是由什么决定的? 前面已经说过,交换的本质是以物易物,假如甲国什么资源产品都有,而乙国资源产品匮乏,此时甲国的钞票就更值钱,因为乙国迫切需要甲国的产品资源,它情愿用更多的产品来换取甲国的钞票以购买甲国的资源,否则甲国就不会与你交换。 但是,这种情况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假如乙国原先迫切需要甲国的石油资源,后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