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1届高三语文复习学案 (2)

2011届高三语文复习学案 (2)

2011届高三语文复习学案 (2)
2011届高三语文复习学案 (2)

2011届高三语文复习学案:

古诗鉴赏快速解题与规范答题技巧点拨

学习目标: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

2.把握古诗鉴赏快速解题方法与规范答题技巧。

学习重点:如何确定诗词写了什么内容;鉴赏诗词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学习形式:识记、练习

学习设想:多结合例句加强感悟,尽量把补充练习中的例句对位到知识点中。

学习时间:两课时

考点解析:我们通常所说的古诗鉴赏,据《考试说明》规定,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鉴赏;二是评价。鉴赏又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鉴赏其形象;2、鉴赏其语言;3、鉴赏其表达技巧。那么评价的又是什么呢?是诗歌的思想(感情)内容。

学情分析:经过我们平时的训练,学生对诗歌主观题的命题形式基本了解,但在真正读懂诗歌的思想内容,把相关的表达技巧与具体的诗句联系分析,准确、规范地解答主观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教学过程

一、古代诗歌鉴赏的快速解题

(一)诗歌主题的快速把握

1.看背景

了解了诗人的思想性格,了解了诗人生活的时代背景,就不难把握诗歌的主题。

2.看体裁

如果是抒情诗要注意把握诗人在诗歌中传达出来的情感。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其目的就是抒发情感,该诗的主题是:壮志未酬的华发之叹。

如果是叙事诗,则可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进而概括诗歌的主题。

如果是哲理诗,概括主题时则应揭示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3.看技法

从诗歌的技法入手,有时也能迅速地把握诗歌的主题。例如:

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此诗采用的写法,一为用典,“朱雀桥”“乌衣巷”为东晋的繁华之地,“王谢”为东晋权贵豪门。一为借景抒情,“野草花”“夕阳斜”,这些景物让人联想到萧条衰败;旧时的堂前燕,目睹了王谢家族的富贵荣华,现在只能飞入寻常百姓家。从技法入手,可以在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昔盛今衰的王朝悲歌。在这首诗中,诗人很可能就在感叹唐王朝的衰败。

4.看意象

意象:作品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的主观情意。如“梅”就带上了清芳高洁、傲雪凌霜的意趣。

诗歌的阅读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学生在古诗鉴赏备考中,应熟知一些常见意象的寓意。

5.看关键语言(标题、结句、诗眼)

古诗中的关键语言,例如,标题、结句和其他一些表明诗眼的词句,往往直接透露出诗歌主题的信息。

(二)诗歌技法的快速把握

1.要牢固、准确地掌握古代诗歌常用的技法。如,词法,句法,修辞手段,表现手法。

下面,侧重谈谈古代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如烘托、虚实(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用典等,有助于披文入情。

其他如“比兴”“拟人”“夸张”“排比”“反复”等手法,都应了解,以便在鉴赏时得心应手。

⑴托物言志:托,寄托,借助;物,客观事物;言,表达;志,志向,志愿,思想,情感,哲理,等等。简单

地说,托物言志,就是借助具体外物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⑵用典:古典诗歌中常常引用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来表达思想情感,这就叫作用典。

⑶借景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是否情景交融,是判断古典诗歌有无意境的重要标志。借景抒情,是古典诗歌常用的手法。比如马致远的《秋思》,句句是写景,句句又是抒情,情和景高度的统一起来。

⑷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就是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通过对某些事物、某个问题等的叙述、描写或议论,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就是间接抒情。

⑸衬托

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反衬。

⑹虚写和实写

虚写,不是写眼前的实景,而是写想象中的景象。实写,恰好与之相反。

⑺对比: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运用对比,或使对立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如高适《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以战士死在沙场与将帅纵情声色进行对比,形象鲜明,揭露深刻。

(8)风格流派

“风格”是指由于作者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风格。比如李白的清新飘逸洒脱,杜甫之诗沉郁顿挫,陶渊明之诗冲淡平和,王维之诗诗中有画,如苏轼、辛弃疾之词豪迈奔放,柳永、李清照之词婉约含蓄。

(9)语言特色

1)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2)平淡,也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3)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4)明快。其特点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5)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此而意他,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6)简洁。就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2.通过强化训练,提高把握诗歌技法的准确性与熟练程度。

3.鉴赏技法时,如果没有规定角度,应选择作品最为突出、自己最有把握的角度切入。

采取此项解题策略,既能提高解题的速度,又能提高解题的准确性。

二、古代诗歌的规范答题

可概括为: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

(一)答题的要求

1.符合题目的要求:按要求回答,重点明确

题目要求你回答什么,你就回答什么,要求你分析意境、环境描写、语言特点、修辞运用,等等,一定要看清,看清了,表达才能有的放矢,重点明确。

2.符合诗歌鉴赏的要求

诗歌鉴赏虽说是开放型试题,但也要求符合诗歌鉴赏的要求。诗歌鉴赏要抓住诗眼,描绘意境,准确有条理的分析。诗歌鉴赏,应结合原诗的语言,不能架空分析,要有具体的分析过程。

(二)答题的角度

1.题目开口面小的,按规定的角度切入。

2.题目开口面大,可自选角度切入。

解答此类题目,不要面面俱到,围绕一点写即可。例如从内容、形象、线索、语言风格等等方面均可。

(三)答题的格式

1.先观点后理由:解题时先表明观点,再陈述理由。

2.先分后总式:答题时,先分说后总说。

3.先总后分式:答题时,先总说后分说。

4.分点作答式:答题时,分成几点,列出答案。

(四)答题的表达

1.表达的过程要完整

一种感悟、一份情感,它的表达,一定有一个过程。我们在表达这种感悟、情感时,一定要把过程讲清楚。诗

歌赏析的一般的步骤是叙析评。“叙”即概括地引述原句;“析”就是作过程的简析;“评”就是旗帜鲜明的亮出观点。

2.表达的语句要流畅

表达流畅,一是指文句通畅,二是指先后有序,三是反映用语准确、表达到位。只要真正地理解了,表达流畅应该是能做到的。

三、训练平台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答案:

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菩萨蛮·塞上秋望——(清)冯云骧

龙沙落日山衔水,登台怅望寒云里。猎骑返城西,秋风大将旗。

飞蓬迷鸟路,白雁哀鸣去。绝塞易黄昏,孤城早闭门。

(1)词的上阕通过哪些意象呼应了词题?这些意象的描写有何作用?(3分)

(2)一般说来,词的下阕应抒发情感,可文中却看不到直抒胸臆的句子,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下阕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

3.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除夜作高适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两首诗均写到节日、馆舍、灯,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用意是什么?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3分)(2)“故乡今夜思千里”与“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在写法上的共同点是什么?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哪两个诗句也用了这样的写法?高适的《除夜作》末句表达了什么情感?(5分)

答案:

4.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问题。(8分)

月上瓜洲-南徐多景楼作[南宋]张辑

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

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

[注]南徐,古州名,治所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多景楼,为南徐胜迹,在镇江北固山上。

(1)请结合词的上阕,简要分析“几多愁”中词人“愁”的具体原因。

(2)词的下阕中“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一句,通过塑造“渔翁”这一形象寄托了词人怎样的情怀。请作简要分析。答案:

人教版课时练Book6 Unit2Period1

Unit 2 Warming-up & Reading 命题人: 班级:姓名: 1.The carpenter wanted to cut off the branches and t____________ of the tree to make a bed. 2.The poverty line is the m_______________ income that people need for an acceptable standard of living. 3.The students put the books on the library desk, and the l______________ checked them in. 4.Greatly to her ____________(悲伤), more than ten of her relatives lost their lives in the disaster. 5.These _________(诗) fully express the author's love for the ordinary people and hatred for the ruling class. II.选出与句子中划线部分意思相近或相同的答案。 1.Smoking is likely to damage your health permanently. A. forever B. temporary C. apparently D. considerably 2. She couldn’t forget the dreadful night when a murder had taken place just before her very eyes. A.unpleasant B. fearful C. delightful D. sad 3. No such young man likes to be made fun of. A. laughed B. amused C.ignored D. teased 4. Stand up where you fall down, and I'm sure you'll succeed in time. A.meantime B. timely C. eventually D. later 5. In only 20 years the country has been transformed into an advanced industrial power. A.performed B. informed C. changed D. exchanged 6. When I returned home, I tried to convey the wonder of this machine to my husband. A.contact B. express C. survey D. provide 7.The flexible time for classes and interesting lessons are the attraction of the English training classes. A.reliable B. changeable C. fixed D. mixed 8.We are faced with two apparently contradictory statements.A.different B. conflicting C. convincing D. similar III.单句填空。(在空白处填入适当的内容(1个单词)或括号内单词的正确形式。) 1.The dog may bite you if you keep ____________ (tease) him. 2.If Jack _____________(score) that goal, we would have won that football match. 3.Do whatever it takes _____________(convey) your ideas to readers in your writing. . 4.He wrote a lot of novels, only both of which ______________ (translate) into a foreign language. 5.The water in the Dead Sea is so__________(salt) that you can’t sink when you are in the water. 6.___________(finish) his morning work, the manager stood up behind his chair, stretching himself. 7.Nowadays teenagers seem to spend ___________(end) hours on smart phones, computers and tablets. 8.With so many different forms of poetry__(choose) from, students may have a try of writing poems of their own. 9.With10 years’ experience, I provide high quality _____ (translate) that are tailored to meet your specific needs. 10.It is with a heavy and broken heart that I brought this ________(sorrow) news to everyone today that my best friend committed suicide. 1.All the supplies _______________ after the battle. 2.--I’m sorry I m ade a mistake! ---______________. Nobody is perfect! 3.Prisoners were kept in a very tiny room with ___________________ furniture. 4.She is keen on writing poetry, and on English romantic poems _____________. 5.We can ___________ electric energy __________ light energy as well as into heat energy. 6.At first, the earth’s surface layer ______________________ huge blocks of hard, solid rocks. 7.The nightclub, opened last month, __________________ the college students near it. 8.The book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hirty languages since it came on the market in 1973. 9.With pressure from life and work increasing ________, there should be something for people to have fun with. 10.I think it ______________ to set aside some of your money each month just in case, since nobody knows what will happen in the future. - 1 - Attitude determines altitude. 态度决定高度

古代诗歌鉴赏导学案

古代诗歌鉴赏导学案 陕西省兴平市南郊高级中学刘碧海 一,学习目标: 1、掌握考纲要求 2、明确考题方向和规律 3、掌握诗歌鉴赏方法之看懂题目 二、教学重点: 1、掌握诗歌鉴赏考纲要求 2、掌握是个鉴赏方法之看懂题目 三、预习: 1、品析:朱庆余诗歌《近试上张水部》 2、赏析朱熹的《观书有感》 3、赏析唐代诗人杨巨源《城东早春》 4、赏析孟浩然《春晓》 5、赏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6、赏析刘辰翁的《忆秦娥》 7、赏析郑域的《昭君怨》 四、教学过程: 考纲要求 1、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2、鉴赏评价 ⑴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⑵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高考怎么考 研透全国卷,明确方向,少走弯路 1、研读P95 第1---6题2013----2015全国卷 2、讨论探究: (1)、都问什么?涉及什么考点? (2)、考什么体裁? (3)考什么题材? (4)、命题形式有何特点? 诗歌怎么研读赏析? 《一》、看题目 1、题目内容似乎无关联,不看题目,猜不出诗歌内容: 试读品析:诗歌赏析,从一首诗开始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朱庆余诗歌《近试上张水部》是唐代诗人朱庆馀在应进士科举前所作的呈现给张籍的行卷诗。 朱庆馀呈献的这首诗获得了张籍明确的回答《酬朱庆馀》:猜猜他告诉朱庆馀什么信息?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2、试赏析朱熹的《观书有感》------由题目入手 《观书有感》朱熹(南宋)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méng chōng)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是写景的吗?这两首诗是描绘其“观书”的感受,借助生动的形象揭示深刻的哲理,是借助形象喻理的诗。 朱熹在这两首诗中是讲读书的方法,但似乎没怎么写读书,他是用比喻的方法,很通俗告诉了人们怎样读书。 2、题目能反映诗歌情感内容 (1)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赤壁因什么出名?怀古怀的是谁?什么事情? (2)、赏析唐代诗人杨巨源《城东早春》猜猜看,题目内涵。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3)、赏析孟浩然《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赏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3、题目无法看出内容情感—看内容 (1)、以《无题》为名的: 例如李商隐的系列《无题》诗。 其一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其二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烛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2)、只有词牌名的-怎么办? 格式:词牌名·题目无题目时,只有词牌名。 例1、去年期中考试题:刘辰翁的《忆秦娥》 烧灯节,朝京道上风和雪。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 百年短短兴亡别,与君犹对当时月。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发。 例2、今年期中考试题:郑域的《昭君怨》 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五、作业 用本节所学方法,试着鉴赏P95 第1---6题(2013----2015全国卷)

2015高三语文文言文教学案15

新丰中学201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学案 文言文阅读(十五) 编写:施信忠 【文言虚词】 六、且 (一)连词 1 ?递进关系,可译为“而且”“并且”。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 2 ?递进关系,可译为“况且”“再说”。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陈涉世家》) 3 ?让步关系,可译为“尚且”“还”。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4 ?并列关系,可译为“又”“又……又……” “一面……一面…… 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副词 1 ?将,将要。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 2 ?暂且,姑且。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七、若 (一)动词 译为“像”“好像” 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促织》) (二)代词 1.表人称,相当于“你”“你们”。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鸿门宴》) 2 ?表近指,相当于“这” “这样”“如此”。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齐桓晋文之事》) (三)连词 1 ?表假设,相当于“如果”。 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赤壁之战》) 2 ?表选择,相当于“或”“或者”。 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汉书?高帝纪》) 3 .至,至于。

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齐桓晋文之事》) 八、所 (一)名词 表处所、地方。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二)助词 1 ?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 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促织》) 2 ?“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指南录〉后序》) 九、为 (一)动词 1 .做,作为,当成,成为。 (1)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 (2)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过秦论》) (3)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列传》) 2 .以为,认为。 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 3 .判断词,是。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二)介词 1.表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 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2 .介绍原因或目的,译为“为了”“因为”。 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孔雀东南飞》) 3 .介绍涉及的对象,译为“给”“替”。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 4 .对,向。 如姬为公子泣。(《信陵君窃符救赵》)

高二英语同步学案第14讲选修6unit2上

广州卓越教育机构一对一 高二英语同步学案(1期) 第十四讲【上半讲unit 2,Book 6(上)】 一.入门一测(Quiz) (一)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I don’t have much money. If I _______________(do), I _________________(buy) a house of my own. 2.I wish I ________________(can) fly one day. 3.It is requested that Professor Li ______________(give) us a speech. 4.Mother has ordered that no one ______________(leave) the house without her permission. 5.--I would rather that you ________________(tell) him my secret. --I’m really sorry. (二)完成句子 6.这个英语晚会的主要目的是要为学生提供用英语交流的平台。 The __________ aim of the English evening is _________________(provide) a platform for the students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7.我坚信只有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建设和谐社会。 I am fully ________________ that only with combined efforts _______ _________ build a harmonious society. 8.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______________ and _______________ is primary productive force. 9.那天我碰巧忘记带雨伞。 That day, I forgot to bring my umbrella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0.要获得幸福,我们应当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艰难。 To get happiness, we are supposed to __________ a positive ___________ ________. 二.词汇银行(V ocabulary Bank)

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成语)教学案(教师版)

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成语)教学案(教师版) 语言运用 2014-08-08 09:43 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成语)教学案(教师版) 第一课时 一、考点讲解: 成语使用主要有三种常见类型:一是判断成语使用恰当与否,二是辨析近义成语,三是根据语境选择相应的成语高考强调在动态语境中考查,因此,既要考虑成语的基本义,也要结合上下文考虑它的感情色彩范围大小词义轻重和搭二、备考对策: 1、立足教材,积累成语 2、留心课外,广识成语 3、分析误用类型,全面考虑 三、结合资料,掌握方法: 解答成语题学会八看:一看成语词义;二看使用语境;三看适用对象;四看感情色彩;五看语法位置;六看语气态度;七看特定用法;八看轻重程度 四、教学重点: 提高辨析成语和运用成语的能力 教学难点:辨析成语的意义、结构和色彩等,训练归纳,形成知识和能力体 系 五、教学流程: (一)高考真题 1、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B) ⑴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 ⑵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⑶多年前,集团首席执行官就感觉自己,在集团迅猛发展、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的今天,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 A.南辕北辙异曲同工如临深渊 B.买椟还珠殊途同归如履薄冰 C.南辕北辙殊途同归如履薄冰 D.买椟还珠异曲同工如临深渊 【答案】B 【解析】南辕北辙:到南方的楚国去却向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买椟还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那些没有眼光,取舍不当,只重外表,不重实质的人;又讽刺那些不了解事物本质,舍本逐末、弃主求次的人第⑴句共有两个转折句,每一转折句的前句都言的是作品的表面,后句都言的是作品的实质,选择“买椟还珠”最为恰当 异曲同工: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指做法不相同而效果一样好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二者都有“用不同的方法,得到同样的结果”的意思,但“异曲同工”偏重于效果极好,“殊途同归”偏于中性,并且二者还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异曲同工”针对的是不同的对象——“异曲”,“殊途同归”针对的是采取不同方法、途径——“殊途”很明显,第⑵句中“不管我们在……哪一条路上”指的是“殊途”,而不是“异曲” 如临深渊:如同处于深渊边缘一般,比喻存有戒心,行事极为谨慎如履薄冰:象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二者合为“临深履薄”一词,意义上并没有什么区别,意即二词都可选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邻里之间的是非大多是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屑小事引起的,不必寻根究底,你们还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吧 B.深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力壮的青年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 C.这位代表说的虽不是什么崇论宏议,但他说的话发自肺腑,句句实在,没有套话和假话,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 D.今年有四到六成的作品流拍,成交总额同比减少一半,这说明以往超过底价数十倍成交的火爆场面已明日黄花 【答案】B【解析】A.寻根究底:寻找根源,追究底细,弄清来龙去脉B.春秋鼎盛:春秋,指年龄;鼎盛,正当旺盛之时比喻正当壮年应用对象应该是人,不能用于修饰“时代”等,这里用错对象 C.崇论宏议:崇,高;宏,大指高明宏大的议论或见解D.明日黄花:明日,指重阳节后;黄花,菊花原指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教学案_8636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教学案 教学园地 02-20 1312 : 第二节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 一、考点解析 1、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风格豪放悲慨。 2、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比如,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在他们的诗,尤其是边塞诗,虽有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深切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因而格调高亢,情绪激荡。而宋代则大不相同,积贫积弱、国力衰微的大宋朝,已没有了大唐的气象,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 3、许多古代诗词的前面都有一个不长的“序”,有的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视。 4、大多数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单一的,其中可能交织着许许多多非常复杂的情感,这一点要特别注意,当然,读者有时也可以在原作的基础之上发挥想象,进行二度创作。另外,一个作家的整体创作趣向和风格要般是固定的,但也不排除个别作品的特例存在。如李清照、辛弃疾等,都有其固有风格之外的创作。 二、鉴赏示例 例1: 离思五首(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注]本诗为元稹悼念亡妻之作。取次:任意,随便。

高三语文作文学案

高三语文作文学案(3) 整理:续俊峰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两只鹰饥肠辘辘。它们在空中久久地盘旋着,想找到一只兔子或一只山鸡。但是,它们什么也没有找到,连一只老鼠的影子都没有。 一只山鹰忍耐不住了,落到山岩上,缩着脖子打瞌睡。另一只山鹰则继续盘旋着,一圈又一圈,终于,它发现了隐藏在草丛中的一只肥肥的兔子。 当它叼着战利品落到伙伴身边时,伙伴羡慕地说:“你的运气真好!” 捉到兔子的山鹰若有所思地说:“也许是吧,不过我发现,运气好像比较喜欢不辞辛劳、有耐心的人。”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审题立意 (一)抓关键词句 1、找对象 这则寓言类材料中涉及的对象有三个,一只山鹰、另一只山鹰、肥肥的兔子。其中主要对象是另一只山鹰。 2、抓关键词句 本材料的关键词句是另一只山鹰的语言“也许是吧,不过我发现,运气好像比较喜欢不辞辛劳、有耐心的人。”句子中的关键词是“不辞辛苦”、“有耐心”。 3、分析含义 材料中的另一只山鹰因为不辞辛苦,有耐心的寻找,最终得到了肥肥的兔子,赞扬了另一只山鹰不辞辛苦,坚持不懈,有耐心的精神;从而告诉人们要想有所成就(或收获),并非靠的是运气,而是要耐心的准备,有不辞辛劳、坚持不懈的精神。 4、巧立意 根据材料的含义可以有以下立意:要有不辞辛劳的精神,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要做到耐心的准备。 (二)由果溯因 1、找对象 这则寓言类材料中涉及的对象有三个,一只山鹰、另一只山鹰、肥肥的兔子。其中主要对象是另一只山鹰。 2、明结果 两只山鹰寻找食物的结果是另一只山鹰获得了一只肥肥的兔子。 3、分析原因 另一只山鹰获得兔子的原因是它不辞辛劳、有耐心。 4、巧立意

Book7Unit2导学案

六年级英语导学案(教师版) 送评单位:恩城一小六年级英语组 一、课题:Unit 2 I usually look for cookies. (第一课时) 二、课型:口语交际课(Vocabulary,Target , Practice2)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本单元所有单词。 2、能正确拼读本单元重点词汇。 3、能运用句型谈论交通工具和交通方式。 4、能在语境中正确运用本单元重点词汇和词组。 注: 重点词汇:never, sometimes ,usually, always, subway, bus, taxi, bike 重点句型: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I usually take the bus. Do you ever take a taxi to school? No! I never take a taxi to school. 四、学与教的方式: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教师讲解相结合。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学习内容及程序: (一)课内学习内容及程序 1、语音练习:音标操 2、知识回顾: Activity1: 你还记得这些单词吗? 汽车飞机火车摩托车 自行车公共汽车船走路 3、学习V ocabulary Activity2: 你能根据音标写出以下的单词吗? 1.[a:] f m f mer(农民)nt (姨妈) 2.[?] b g f t(胖)t xi (出租车)

3.[?]s n ncle(叔叔)s bway (地铁) 4.[I ] sixt wind (有风的)usuall (通常) (学法指导:要求学生根据音标,填上所缺字母→教师点拨语音难点→学生齐读→打开课本第10页,听录音跟读→学生齐读→小组内自由读→检查个别学生朗读情况) 4、学习Target Activity3: 听录音,填上所缺的单词。 Gogo: How do you get to ? Jenny: I usually a taxi to________. Gogo: How does Ben go to ? Tony: He always subway. (学法指导:听录音,学生自主完成Activity3的练习→小组交流答案→打开课本第10页,小组内自由朗读Target→教师检查个别小组朗读情况→教师带读,正确读音→全班学生齐读→检查个别学生朗读情况) 5、学习Practice2 (学法指导:教师与个别学生示范对话→学生小组内自由对话,完成课本第11页的表格→检查个别学生对话情况) 6、练习与提高 A、根据句子意思,填入正确的单词。 1)My uncle’s school is near his home so he __________to school. 2)My mother went to Canada by __________. 3) I __________ take a taxi to school.. 4) Lisa’s sister __________a car to work every day. 5) He is a doctor. He works in a __________. B、在句子的错处下画一横线,在后面的横线上把正确的答案写出来。 1. Tony takes the bus to school yesterda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I will got a bag of chips at the store tonight.

语文:高三诗歌鉴赏..教学设计

新修订高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高三诗歌鉴赏..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Appreciation of high school poetry ..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高三诗歌鉴赏.. 作者:不详 一.高考要求: 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复习内容: 诗歌鉴赏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也要从字词句篇入手。所谓的字,在诗歌鉴赏中地位特别重要,因为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练的,所以必须弄清每一个字词的含义;同时,因为诗歌形式上的一些特点,有时候字词的运用涉及到上下文之间的对应,比如对仗等,意思有相反或者相对的关系,还有,诗歌语言因为是高度凝练的,所以经常会利用一些熟悉的意象来表达相对固定的意思,比如月亮,梅花等。诗歌的句不但是相对固定的,比如律诗中的起承转合,比如词中的过片,上下片之间内容上的分工等,都有一定的规范,为我们准确地理解诗歌提供了钥匙。任何一篇诗歌的鉴赏必须从具体的字词句入手。

在理解诗歌字词句的基础上,就要进一步鉴赏诗歌中的形象,表达技巧,以及思想内容。这些内容以下会详细讲解。 第一、二课时鉴赏诗歌语言 关于诗歌的基本知识,我指的是体裁方面的知识,因为很少考及而且以前讲过,此地处不再涉及。 一.鉴赏用词之妙 (一)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进行诗歌鉴赏,首先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征,即要懂得“诗家语”,懂得诗歌对语言的变形。这是诗词鉴赏的基础。同时,也是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歌当然也是语言的艺术。诗歌艺术分析的依据首先就是语言。严羽说“诗有别材”,其实,诗也有“别语”。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中国诗歌多半是短小的抒情诗,一首诗里面的词语数量并不多,蕴含的意象却非常丰富。要借助非常俭省的语言外壳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还要符合音韵的需要,诗歌非对语言作出变形不可。实际上,很少有人用平常说话的语言来做诗,如果有的话,也是可笑的打油诗。(静夜思是个例外吧!)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等,主要目的是建立格律以造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而这些

高三语文导学案

高三语文文言文翻译导学案 教学目标1、分析近年来文言文高考考查内容,特别是文言句子翻译题的变化 2、理解文言文句子翻译的重点:实词、虚词、句式和用法 3、明确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4﹑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句子翻译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和技巧 课前预习 阅读下列短文,翻译划线的句子。 晏子使楚。以晏子短,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bīn)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子何为使乎?”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使使贤主,不肖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1、以晏子短,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5分) 2、王曰:“然则子何为使乎?(3分) 3、其贤使使贤主,不肖使使不肖主。(4分) 课中导学考纲要求:阅读浅易的古代文章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文言句子翻译应恪守的原则: 1、采用直译的方式,做到字字落实。 2、将古汉语的单音节实词译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实词。 3、关照省略句,该补出来的必须补出来,该明确的必须明确。 4、古汉语的句式、用法在翻译时,必须转换成现代汉语的句式和用法。 点击高考: 阅读下列文章,翻译画线句子。 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侍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馆,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孔子闻而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也。”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令返而御。吴子曰:“侍公而食。”故人至墓不来,起不食侍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民。故人来,方与之食。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学案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总复习讲解 第四部分(1)古代诗歌鉴赏 [考点讲析] “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体味作品的艺术魅力,这是中学语文教学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张伟明语)自1994年起,考查诗歌鉴赏。起初只考一首古代诗歌鉴赏,3分,后来又增加现代诗歌鉴赏,题量也从一题增至三题,9分。2002年,2020年,只考古诗鉴赏,题型也由选择题改为简答题,6分。主观性命题是“考虑到鉴赏问题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即使是同一首作品,由于阅历不同、感受能力差异等因素,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完全一致的理解”(张伟明语)。命题形式不断变化,高考对诗歌鉴赏的要求逐步提高,试题难度逐步加大。 古代诗歌鉴赏要求考生依据试题鉴赏作品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其思想内容,从近两年来看,重点考查了作品的语言,尤其是作者炼字炼句的着力点。要读懂并且会鉴赏古代诗歌,首先要抓标题,了解写作重点,“春夜洛城闻笛”交代了时间、地点、事情;其次要抓形象,以理解作品的内容自然形象还是人物形象,自然形象常常是为了表现人物形象,谁在吹笛,谁在闻笛,“何人”看似设问,其实是融入了诗人自己;再次,还要寻求中心词句,以把握作品思想内容的核心,“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闻玉笛之声,闻折柳之音,起故园之情。另外,还要积累一些古代诗歌的知识,适当注意答题的方法。 关于古代诗歌方面的知识 1、思想内容 诗歌中的形象和意象,是作者精选出来的素材,具有典型性和暗示性,易引起读者的联想。它们是诗人情意的载体,是其情感的物化。 意境是沟通作者思想情感与鉴赏者思想情感的桥梁,作品形象鲜明,情景交融,就易使鉴赏者如身临其境,产生共鸣。领会诗歌的意境,要以语言为媒介,发挥想象和联想,进入作者创设的境界中去。把握意象,深入意境,有助于深刻体会诗歌的主旨。 对诗歌主旨把握的正误浅深,不仅在于是否读懂,还在于能否在广义语境中充分挖掘。应充分利用诗题中的关键字眼或小序的提示,联系诗人的际遇、补充的注释及有关的时代背景等等,综合驾驭,忌讳割裂时代,架空分析,人为拔高。 2、艺术风格 古代诗歌风格纷呈:雄浑、细腻、淡雅、宁静、朴素、平实、华妙、庄严等。李白诗清新飘逸,杜甫诗沉郁顿挫,元轻白俗,郊寒岛瘦,苏辛豪放,柳李婉约,诗作个性鲜明。鉴赏时要反复诵读,仔细玩味。 3、创作手法 情景交融是古人写景咏物诗的最大特点,或寓情于景,或寓情于物,或借古咏怀,赋、比、兴,对比烘托、象征寄托、直抒胸臆、侧面渲染要注意区分,不能混同。 4、诗歌语言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清新、绚丽、明快、含蓄、平易、简洁,丰富多彩。古人写诗,重“炼字”,欣赏古诗要善于发现并领会那些经过精“炼”而传神、富有深意的词语。 另外了解诗歌中的一些典故、佳话、用语、风尚,也有助于解读诗意。 具体答题时,要读清要求,不要答非所问,隔靴搔痒;要结合相关的诗句作简要分析,不能架空分析。如有“是否”(或“能否”)的问法,先作判断,再回答理由。虽说可以见仁见智,但更多的时候是有相对唯一的答案的,想标新立异,反不能自圆其说。 [高考题例]

Book6-unit-2-语言点讲解和练习

Book6 unit 2 导学案和练习 一、重要单词自测 1.vt. 传达;运送2.adj. 具体的 3.adj.引起矛盾的;好反驳的4.n. 模式;式样;图案5.vi.&vt. 取笑;招惹;戏弄6.n. 枝条;支流;部门7.adv. 最后;终于8.n. 负担;负荷物(尤指沉重的) 9.___ adj. 适当的;正当的→___________adv.适当地,相称地→____________adj. 不适当的,不相称的 10. n. 交换;交流;互换vt.&vi. 调换;交换 11.n. 赞助人;主办者;倡议者vt. 发起;举办;倡议 12.adj.灵活的;可弯曲的;柔顺的→(反义词) adj. 僵化的;死板的;不能弯曲的 13.vi.&vt.转化;转换;改造;变换→n.转化;转换;变换14.n.悲伤;悲痛;懊悔→adj.悲伤的;悲痛的 15.n. 结束,结局→adj. 无休止的;无止境的 →n. 结尾;结局 16.v. 口译;翻译→n. 口译员→n. 翻译;译文17.championship n .______________ 18.___________ n. 奖学金;学问 19.librarian n.______________ 20.pianist n. ______________21.diploma n. ______________ 22.__________ adj. 黑暗的;昏暗的→___________ n. 黑暗;漆黑 23. _________ n. 盐→__________ adj. 含盐的;咸的 二、活学活用——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The whole country mourned the death in Zhouqu mudslide in great .It was unbearable to see the eyes of the mourning people. (sorrow) 2.In order to bring in advanced theories from foreign countries, he decided to be a ___________and has hundreds of books from English into Chinese so far. His _____________of some great works is popular among teachers. (translation) 3.— How did the film you saw yesterday? —Oh, it had a happy .The boy killed the monster and saved all his family in the . (endless) 4.— Is now a(n) time to call on Professor Simpson? — I think so. But jeans and T-shirt are quite ____________ for such a visit and I suggest you put on something formal. (appropriate) 5.E-mail ______________(transform) the way people communicate in the past few years. 6. Love is an act of _________ (end) forgiveness. 7. Your skirt is _____________ (appropriate) for a formal party. It?s too short. Try to dress _____________(appropriate) for the formal occasion. 8. After three weeks we noticed a total_______________ (transform) in his behaviour. 9. The room which was so dark stood firmly in the _________ (dark) when the earthquake happened. 10. Eating too _____ (salt) food is bad for our health. 11. The _________ became famous after he _________ the novel into French. (translate)

高三语文总复习学案·诗歌鉴赏专题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学案 学习内容: 掌握考纲考点 学习过程: 一、导入 “轻风细柳”“淡月梅花” 二、考纲要求: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三、高考题型 (一)高考选材特点 (二)高考命题趋势 (三)高考题型 1、简答题型 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广西、海南、西藏、陕西、内蒙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 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评价题型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江汉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扰壮,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 l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 2 )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3、比较评价题型 这种题型命题者往往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示例〗比较阅读下列诗词曲,回答问题 【越调】天净沙·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双调】沉醉东风·景 挂绝壁松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四围不尽山,一望无穷水。散西风满天意。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 如果从作品的意境及作者表现的情感角度出发,你更喜欢这两首中的哪一首?为什么? 4、综合表述型 综合表述型就是命题者在问题设置上比较笼统,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来分析评价诗歌。这是一种全开放性的鉴赏题型,学生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作答结果看,答案相当于一篇100~200字的小论文。 (2004高考上海卷)阅读下面的诗和对联,完成第16—18题。 赤壁杜庠① 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②。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③眼里已无吴, 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矾鸥鸟满烟芜。 [注]①杜庠:明朝诗人,曾任知县,不久罢归;不得志,放情诗酒。②舳舻;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

启东市中学20XX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课题:特殊句式二——倒装句 教学目标:1、说出文言倒装句式的特点、判断倒装句的类型 2、能将含有倒装句式的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教学重点与难点:1、判断文言倒装句的类型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善哉,祁黄羊之论也! 2、有人于此,指其过而告之则喜,何如? 3、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4、命召公主入营,立之阶下,不之视。 二、课堂演练 1、宾语前置 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沛公安在? 《鸿门宴》 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 曹刿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不然,籍何以至此? 《鸿门宴》 大王来何操? 《鸿门宴》 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何陋之有《陋室铭》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 唯利是图唯贤是用唯才是举

总结宾语前置的特点: 2、状语后置 无礼于晋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战于长勺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得双石于潭上。 何不试之以足 总结状语后置的特点: 3、定语后置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促织》)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赤壁之战》)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苏轼《石钟山记》)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核舟记》) 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过秦论》) 总结定语后置的特点: 4、主谓倒装 甚矣,汝之不惠。 美哉,我少年中国。 总结主谓倒装句的特点: 三、当堂反馈 不仁哉!梁惠王也。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 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 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