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年《宏微观经济学》考试复习资料归纳(整理)

2021年《宏微观经济学》考试复习资料归纳(整理)

2021年《宏微观经济学》考试复习资料归纳(整理)
2021年《宏微观经济学》考试复习资料归纳(整理)

一、配伍题

1、均衡价格:是指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交点所对应的价格。即必须同时满足供给量等于需求量、供给价格等于需求价格这两个条件,二者缺一不可。

2、消费者均衡:是指在一定收入约束的条件下,消费者得到的最大的效用满足。其条件是:商品的边际效用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

3、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所得到的效用满足超过实际支付的部分。其实际是消费者的一种心理感受。在图形上表现为均衡价格以上、需求曲线以下的部分。

4、收入消费曲线:是指消费者均衡点的连线,即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切点的连线。

5、恩格尔曲线:是指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描述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消费者收入之间的关系的曲线。据其形状可以判断商品的类别。

6、需求曲线:需求曲线既是商品的价格曲线,又是商品的边际效用曲线。

7、蛛网理论:是指描绘周期性商品在价格和产量偏离均衡点时的移动轨迹。有收敛型、发散型、封闭型三种形状。

8、收入弹性:是指商品需求量变动对收入变动的敏感程度,即收入每变化百分之一,需求量会变化百分之多少。收入弹性大于1的是奢侈品,0和1之间的是必需品,小于1的是低档商品。

9、交叉弹性:是指一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即第一种商品价格变化百分之一,第二种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之多少。交叉弹性小于0的,两种商品为互补品,大于0的为替代品,等于0的为独立品。

10、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产出保持不变的条件下,用一种投入替代另一种投入的比率。边际技术替代率为负,并且呈递减趋势。

11、生产扩展路线:是指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把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的切点联结起来,就形成生产扩展路线。它表明生产规模扩大、产出最优的轨迹。

12、长期平均成本曲线:长期成本曲线是在各种不同产出水平上的短期成本曲线较低的“包络线”,在这条包络线上的某一点,对于任何一定数量的不变成本来说,除了个别场合例外,一般不是最低成本的产出,也不是各条短期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13、贡献利润:是指销售总收益与变动总成本之差,是决定企业是否继续生产的标准。

14、寡头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又称寡头,其原意是指为数不多的销售者。寡头垄断就是指少数几家厂商垄断了某一行业的市场,控制了这一行业的供给。

15、一级价格差别:是指产品销售按照单位进行,单位产品价格按照边际效用分别定价。一级差别价格消费者剩余最小。16、二级价格差别:是指根据购买数量进行定价。不同的需求量给予不同的价格。

17、自然垄断:是一种合理的垄断,它说明整个市场需求只要

有一个企业就能得到满足,而不需要两个或更多企业参与生

产。尽管这种参与在技术上可行,但在成本上肯定不经济。

18、MM定理: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企业无论是以负债筹资还

是以股权资本筹资都不影响企业的市场总价值。即企业以不同

方式筹资只是改变了企业的总价值在股权者和债权者之间分

割的比例,而不改变企业价值的总额。

19、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偿债的风险。

20、投资风险:投资风险是指资产在运作过程中所遇到的市场

风险和经营风险。

21、市场经济:是一种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社会资源高效配置的

经济制度。

22、直接投资:股权资本代表所有者权益,是股东的直接投资。

23、引致投资:是指政府通过优惠利率、优惠税率和特殊价格

管理等措施,引导非政府机构按照政府意愿进行投资。

24、直接调控:是指政府利用手中掌握的资源,用行政办法对

经济运行进行直接的调节和控制,以达到政府期望的目标。

25、间接调控:是指政府通过市场参数本身来影响市场的运行

和发展。

26、总需求:是指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下,一个经济中的总需求

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策需求和来自国外的需求构成。通

常总需求量与价格总水平成反向变动。

27、总供给:是指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下,社会的总供给是一定

时期内可供使用的消费品和投资品。社会总供给由消费、储蓄

和税收三部分组成。通常总供给量与价格水平同向变化。

28、总需求曲线:是表明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

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

29、总供给曲线:是表明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

总供给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它反映了在每一既定的价

格水平时,所有厂商愿意提供的产品与劳务的总和。

30、国民消费曲线:是表示收入和消费之间关系的曲线。它与

45度线的交点决定均衡的国民收入,它的斜率大小则关系到它

与45度线的交点位置,进而影响均衡的国民收入。

31、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会导致公众消费或企业投资减少,

使得总需求增加有限,甚至没有增加的情况。挤出效应的大小

取决于整个经济是否存在大量的闲置生产能力。

32、相对优势原理:一个国家应当生产并出口自己商品中具有

成本优势的商品和服务。

33、进口替代战略:用本国产品来替代进口品,或者说通过限

制工业制成品进口促进本国工业化的战略。

34、汇率:是指一个国家货币与另一个国家货币交换的比率,

也是以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

35、发展出口战略:是指把外贸重点方放在产品出口上,大力

开拓出口产品,扬长避短,尽可能扩大本国出口份额,以出口

带动进口的战略。

36、外贸乘数:在开放经济中,出口每增加1个单位,国民收

入增加的数量。其数值上等于1/1-b+j(不考虑税收)。

37、乘数原理:指消费、投资和出口等因素的变化,带动国民

收入同方向的倍数变化。

38、加速原理:国民收入的增加(减少)会反作用于投资,使

投资的增长(减少)快于国民收入的增长(下降),这就是加

速原理。

39、财政政策:政府为了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而对政府支出、

税收和借债水平作出的选择,或对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所做出

的决策。

40、拉弗曲线:描述税率与税收收入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在一

定范围内提高税率能增加税收;但如果税率超过一定比例,提

高税率反而会使税收收入减少。

41、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从而影响利率,

影响投资并最终影响国民收入的宏观经济政策。

42、LM曲线:是指表示使得货币市场处于均衡的利息率与均衡

国民收入的不同组合描述出来的曲线。在LM曲线上,每一点

表示的利息与国民收入的组合恰好使得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

给。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43、IS曲线:是指表示使得产品市场处于均衡利息率与均衡国

民收入的不同组合描述出来的曲线。在IS曲线上,每一点表

示的利息与国民收入的组合恰好使得投资等于储蓄。IS曲线向

右下方倾斜。

44、洛伦斯曲线:用来衡量社会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

45、基尼系数:根据洛伦斯曲线计算出来的反映收入分配平等

程序的指标。

46、(阿罗)不可能定理:是指在任何情况下,试图依据个人

偏好次序得出社会偏好次序是不可能的。

47、科斯定理:通过产权制度的调整,将商品有害的外部性内

部化,从而将有害的外部性降到最低。

二、判断题

1.均衡价格就是供给等于需求时的价格。×

2.均衡价格就是供给量等于需求量时的价格。×

3.均衡价格就是供给价格等于需求价格时的价格。×

4.消费者均衡就是供给价格等于需求价格时的价格。×

5.因为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所以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

斜。√

6.货币的边际效用随着货币数量的增加而递减。√

7.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从商品的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

8.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的所得超过其边际成本的部分。√

9.低档商品就是其需求量随着消费者收入的增加而减少的商

品。√

10.无谓损失就是消费者剩余的减少部分。×

11.价格下降时,任何商品的替代效应都是正数。√

12.价格上升时,低档商品的收入效应是负数。×

13.价格下降时,吉芬商品的需求量反而下降。√

14.如果商品的价格高于均衡价格,那该价格一定会下跌并

向均衡价格靠拢。×

15.如果某商品的需求曲线的斜率绝对值小于供给曲线的斜

率绝对值,则蛛网的形状是发散型的。×

16.如果某商品的需求曲线的斜率绝对值大于供给曲线的斜

率绝对值,则蛛网的形状是收敛型的。×

17.如果某商品的需求曲线的斜率绝对值等于供给曲线的斜

率绝对值,则蛛网的形状是封闭型的。√

18.如果商品的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则销售税主要由生

产者负担。√

19.如果商品的需求弹性小于供给弹性,则销售税主要由消

费者负担。√

20.如果商品的需求弹性等于供给弹性,则销售税主要由生

产者和消费者均等地负担。√

21.对香烟征收销售税时,其税收主要由生产者负担。×

22.对小汽车征收销售税时,其税收主要由消费者负担。×

23.已知某商品的收入弹性大于1,则这种商品是低档商品。

×

24.已知某商品的收入弹性小于1,则这种商品是奢侈品。

×

25.已知某商品的收入弹性小于零,则这种商品是一般的正

常商品。×

26.已知某两种商品的交叉弹性小于零,则这两种商品是替

代品。×

27.已知某两种商品的交叉弹性大于1,则这两种商品是补

充品。×

28.边际技术替代率是负的,并且呈递减趋势。√

29.生产扩展路线是在不同生产规模下,生产者均衡点的集

合。√

30.当企业增加产出主要是依赖生产要素Y而非X时,其扩

展路线是下凹型的。×

31.当企业的生产规模扩大时,所需劳动力增加50%,资本

增进2倍。则该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

32.当生产处于规模经济的递增阶段时,长期平均成本曲线

切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右端。×

33.企业规模的选择应当以能达到最低平均成本的规模为

最佳。×

34.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一定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的

连接。×

35.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生产目的是实现规模经济。

×

36.私有制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占有权的排他性。√

37.任何企业都要经历发育、繁荣和衰老三个阶段。√

38.只有当产权明晰以后,国有企业才能实现“两权分离”。

39.任何企业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土地、劳动力和资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 我国企业大体上可分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制和私人制。√

41. 公司治理结构由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和工会组成。√ 42. 在短期内如果企业没有经济利润,就不应当生产。× 43. 不管市场结构如何,企业的边际收益线都向右下方倾斜。×

44. 贡献利润就是总收益与总成本之差。×

45. 在短期内当企业存在贡献利润时,企业就应该投产,并且盈利。×

46. 在任何时候,只要商品价格高于平均变动成本,企业就应继续生产。×

47. 短期中的供给曲线就是整条MC 线。×

48. 长期供应曲线是长期边际成本线的一部分,并且比短期供应曲线平坦。√

49. 对于任何企业来说,如果边际成本降低,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该企业应当降价销售。×

50. 完全垄断企业是价格的制定者,所以它能随心所欲地决定价格。×

51. 完全垄断都是不合理的。×

52. 任何行业都应该引进竞争机制。×

53. 三级价格差别所获得的生产者剩余比一级价格差别的大。×

54. 垄断竞争企业所面临的竞争比寡头垄断企业激烈。× 55. 如果企业使用的生产要素从完全竞争市场上购入,生产的商品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出售,则其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都是常数。√

56. 不管企业的生产要素和商品属于何种市场,企业生产决策的原则都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57. 相同的收益必定收益率也相同,相同的收益率必定风险也相同。×

58. 任何债券都是领取固定利息的,所以是没有风险的。× 59. 资产组合的目的是尽可能取得最大的收益,并使风险降为最小。×

60. 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都是可以消除的。×

61. 如果某项目的β系数大于1,说明该项目的风险收益大于整个市场的风险收益。√

62. 如果投资者要求的报酬率为10%,而某项目的无风险报酬率为5%,风险报酬率为6%,那投资者一定会投资。× 63. 信息的有效性是指资本市场可以迅速、充分地反映出有关价格等可利用的信息。√

64. 弱式市场效率是指现今的证券价格能充分反映其过去的所有信息。√

65. 在半强式效率市场中,没有一个投资者可以运用公司的年度报告、证券交易所电传的股票行情信息、出版的投资建议报告等这些公开可得的信息,赚取超额利润。√

66. 在有效市场中,不存在尚未被利用的信息。√

67. 漏出就是进入或者增加对企业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即期消费;注入就是退出或者减少对企业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即期消费。×

68. 税收是注入,政府支出是漏出。× 69. 进口是注入,出口是漏出。×

70. 企业投资是注入,居民储蓄是漏出。√

71. 国民经济均衡时一定要求做到预算平衡、存货平衡和外汇收支平衡。×

72. 只要国民经济处于均衡状态,生产能力就会得到充分利用,失业问题就能基本解决,国民经济结构就比较合理。× 73. 只要物价水平不断上升,商品供给总量就会不断增加。×

74. 在一般情况下,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国民边际消费倾向变得越来越小。√

75. 长期国民消费曲线的斜率比短期国民消费曲线的斜率更大更陡直。√

76. 要发展经济就要坚持节约。×

77. 投资边际效率曲线是指在资本商品价格不变的前提下,利率与投资水平的关系。×

78. 利率的变化会引起投资边际效率曲线的移动。×

79. 当投资需求扩张时,投资边际效率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80. 如果利率不变,而风险增强,企业投资量就会减少,投资边际效率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81. 当企业资金来源渠道狭窄时,即使利率下降,投资规模也难以扩大,投资边际效率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82. 投资边际效率曲线与资本边际效率曲线是同一条曲线。×

83.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投资减少10亿元,国民收入一定减少10亿元。×

84. 如果不征税时的边际储蓄倾向为0.2,开征20%的税后,乘数为1.67。×

85. 如果财政支出的增加来自向中央银行的借款,中央银行因此增发货币,那么财政支出的增加不会引起消费和投资的减少,挤出效应也不存在。√

86. 如果财政支出的增加来自商业银行的认购公债,那么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就会缩小,挤出效应也会存在。√ 87. 政府借债一定会产生挤出效应。×

88. 挤出效应是否存在取决于整个经济是否存在着大量的闲置生产能力。√

89. 政府为了遏制通货膨胀而抽紧银根时,挤出效应一定存在。×

90. 货币贬值一定会使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好转。×

91. 根据乘数原理,只要增加投资和消费,国民收入就会增加。×

92. 当国民边际消费倾向为0时,乘数也为0。×

93. 乘数的大小与边际消费倾向的大小同方向变动。√ 94. 乘数发挥作用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95. 倘若在某一轮次上生产已经达到极限,无法进一步扩大以满足社会的新增需求,那么乘数作用就不能充分表现出来√ 96. 对贫穷的经济增长比较缓慢的国家来说,因为乘数作用不明显,故不能过于偏重扩大消费、增加投资,增加国民收入√

97. 在开发经济中,国民收入因为边际出口倾向的存在而变小了,而且进口倾向越大,乘数就越小。√

98. 加速原理与乘数原理一样,存在一些局限。√

99. 乘数与加速原理的互为因果,互为前提造成了国民经济由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的周期性波动。√

100. 货币供给量增加时,LM 曲线就向右平行移动。√

101. 可采取减少政府购买的办法来实施扩张型的财政政策。×

102. 中央银行可采取卖出国债的政策来实施扩张型货币政策。×

103. 补偿性财政政策就是用繁荣时期的预算盈余,弥补萧条时期留下的预算赤字,以实现经济周期中的政府收支平衡。√ 104. 提高税率就能增加税收。×

105. 如果物价水平普遍下降,则LM 曲线会朝右下方移动。√

106. 内债与外债都是债务,在本质上无任何差别。×

107. 在LM 曲线左上方和IS 曲线左上方的区域表明储蓄小于投资。×

108. 在LM 曲线左上方和IS 曲线右下方的区域表明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

109. 在LM 曲线右下方和IS 曲线右上方的区域表明储蓄大于投资。√

110. 在LM 曲线右下方和IS 曲线左下方的区域表明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

111. 在LM 曲线不变的情况下,IS 曲线的弹性大,采取财政政策的效果好。×

112. 在LM 曲线不变的情况下,IS 曲线的弹性小,采取财政政策的效果好。√

113. 在IS 曲线不变的情况下,LM 曲线的弹性大,采取货币政策的效果好。×

114. 在IS 曲线不变的情况下,LM 曲线的弹性大,采取货币政策的效果好。×

115. 只要一方的景况达到了最大化,就实现了消费者福利的最优。×

116. 只要一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最大,就实现了生产者效率的最优。×

117. 产品替代最优条件就是同时满足生产者和消费者最优的条件。√

118. 公共物品的生产决策与私人物品的生产决策一样由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决定。×

119. 市场经济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充分有效地发挥资源的配置作用。×

120. 如果人们因经济条件有限而较少或甚至不消费和使用有益品,政府可以补贴或强制性的免费提供的办法引导人们去消费和使用。√

121. 有益外部性说明商品的生产成本低于它应当支付的社会成本。×

122. 有益外部性说明商品的生产收益高于它应当得到的社会收益。×

123. 商品有益的外部性会导致商品供应的不足。√

124. 商品有害外部性是指在商品生产的社会的边际成本大于企业的边际成本,或者社会得到的边际收益小于企业得到的边际收益。√

125. 供应曲线都向右上方倾斜。×

126. 外部经济会使行业供应曲线较为陡直;而外部不经济则将造成行业供应曲线较为平坦。×

127. 对有害外部性的商品生产都应禁止。× 128. 无谓损失是指消费者剩余的减少部分。× 三、选择题 1. 需求曲线是一条向(A.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2. 供给曲线是一条向(B.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3. 如果货币效用要大于消费者所购入的商品的效用,则他

不会(B.继续购买)。

4. 已知一元钱的边际效用为3个单位,一支钢笔的边际效

用为36个单位,则消费者愿意用(B.12元)来购买这支钢笔。

5. 如果生产者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生产者应该(B.

扩大生产)。

6. 无谓损失就是(C.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得不到的部分)。

7. 商品的价格不变而消费者的收入增加,消费可能线(B.

向右上方移动)。

8. 若消费者的收入不变,但其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则

消费可能线(D.绕着某一点转动)。

9. 收入消费曲线与恩格尔曲线(C.所表达的经济意义完全

不相同)。

10. 当消费者的收入增加80%时,某商品的需求量增加40%。

则该商品极可能是(A.必需品)。

11. 已知消费可能线的方程为2X+5Y=10,则该消费可能线是

()。

12. 当X 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替

代效应X 1X *=+5,收入效应X * X 2=+3。则该商品是(A.正常商品)。

13.已知某一般抵挡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收入效应X1X2=+2,

则替代效应X2X3=(D.+1)。

14.当X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替代效应X1X2=+4,收入效应

X2X3=-3,则该商品是(B.一般低档商品)。

15.已知某一般低档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收入效应X*X2=-2,

则替代效应X1X*=(D.+3)。

16.当X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替代效应X1X*=+3,收入效应

X*X2=-5。则该商品是(C.吉芬商品)。

17.在下列价格弹性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需求量变动对

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18.蛛网理论主要是针对(B.周期性商品)。

19.已知某商品的需求弹性等于1.5,其供给弹性等于1.5,

则蛛网的形状是(C.封闭型)。

20.已知某商品的需求弹性等于0.5,其供给弹性等于1.8,

则蛛网的形状是(B.发散型)。

21.已知某商品的需求弹性等于1.5,其供给弹性等于0.8,

则蛛网的形状是(A.收敛型)。

22.香烟的蛛网形状是(B.发散型)。

23.农产品的蛛网形状是(B.发散型)。

24.目前我国私家车的蛛网形状是(A.收敛型)。

25.如果商品的需求弹性等于0.8,供给弹性等于0.5,则

其销售税(B.主要由生产者承担)。

26.如果商品的需求弹性等于1.2,供给弹性等于1.5,则

其销售税(A.主要由消费者承担)。

27.如果商品的需求弹性等于0.8,供给弹性等于0.8,则

其销售税(C.由生产者和消费者均等地负担)。

28.对香烟征收销售税时,其税收(A.主要由消费者承担)。

29.对小汽车征收销售税时,其税收(B.主要由生产者负

担)。

30.已知某商品的收入弹性等于1.2,则这种商品是(C.奢

侈品)。

31.已知某商品的收入弹性等于0.6,则这种商品是(B.必

需品)。

32.已知某商品的收入弹性等于-0.8,则这种商品是(A.低

档商品)。

33.已知某两种商品的交叉弹性等于-0.4,则这两种商品是

(C.补充品)。

34.已知某两种商品的交叉弹性等于1.8,则这两种商品是

(B.替代品)。

35.当企业增加产出主要是依赖生产要素Y而非X是,其扩

展路线是(A.上凹型)。

36.当企业增加产出主要是依赖生产要素X而非Y是,其扩

展路线是(B.下凹型)。

37.某企业的生产规模扩大100%,所需劳动力增加150%,

资本增加60%,则该企业属于的行业是(B.劳动密集型)。

38.某企业有三种规模选择,当产量为1000时,第一种规

模的平均成本为30,第二种规模的平均成本为35,第

三种规模的平均成本为25,则企业应该选择(C. 第三

种企业规模)。

39.若企业生产处于规模经济的递增,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切

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A.左端)。

40.若企业生产处于规模经济的递减,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切

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B.右端)。

41.若企业生产处于规模经济的常数阶段,长期平均成本曲

线切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C.最低点)。

42.在以下关于单位贡献利润的表述中,正确的是(C.单位

贡献利润是指商品价格减平均可变成本)。

43.已知某企业生产的商品价格为15元,平均成本12元,

平均可变成本10元,则该企业在短期内(B.继续生产

且有利润)。

44.面临突点需求曲线的寡头垄断企业,其生产成本稍有下

降时,则最可能的结果是(D.继续增加)。

45.当某行业由一家垄断时,商品的平均成本为15元;由

两家企业垄断时,商品的平均成本为10元;由三家企

业垄断时,商品的平均成本为12元,则该行业最好由

(B.两家企业)组成。

46.完全垄断企业定价的原则是(A.利润最大化)。

47.要想达到消费者剩余最小,采取(A.一级价格差别)。

48.某旅游景点,对一般参观者门票为50元,对学生门票

为25元,这种价格策略是(C.三级价格差别)。

49.已知企业销售10个产品的总收益为100元,销售11个

产品的总收益为108元,则第十一个产品的边际收益是

(B.8元)。

50.已知某时期国库券的收益率为5%,通货膨胀为3%,

投资者投资要求的报酬率为14%,则其期生的风险报酬

率为(A.6%)。

51.如果β系数大于1,则说明(A.该项目的风险收益大于

整个市场的风险收益)。

52.在下列因素中,(C.企业投资)是国民经济的注入因素。

53.在下列因素中,(B.税收)是国民经济的漏出因素。

54.国民经济应当争取实现(B.第二种均衡)。

55.当国民经济中的生产能力过剩时,最好采取的政策是(A.

扩大总需求)。

56.在短期中,调节国民经济均衡的是(D.物价水平)。

57.已知国民消费曲线是C=50+0.8Y,处于超支的点是(A.Y

=200)。

58.认为当前收入决定当前消费的消费理论是(A.绝对收入

假说)。

59.认为人们根据其预期寿命来安排收入用于消费和储蓄

的比例的是(C.生命周期假说)。

60.认为消费者的消费取决于持久性收入的是(B.持久收入

假说)。

61.假设银行利率为6%,A类投资的平均资本收益率最高

的是2%,B类投资的平均资本收益率最高的是5%,C

类投资的平均资本收益率最高的是8%,则投资者应该

选择(C.C类投资)。

62.在国民边际消费倾向为0.9的情况下,出现50亿元的

通货膨胀缺口时,国民收入减少量为(C.500亿元)。

63.若不征税时的边际消费倾向为0.8,开征10%的税,乘

数为(B.3.6).

64.如果通过向个人和企业征税来增加政府开支,而这税款

中的一部分本来为个人和企业用于消费和投资,一部分

用于储蓄,那么挤出效应(A.部分存在)。

65.如果通过向个人和企业征税来增加政府开支,而该税款

本来为个人和企业全部用于消费和投资,那么挤出效应

(C.全部存在)。

66.如果通过向个人和企业征税来增加政府开支,而该税款

本来为个人和企业全部用于储蓄,那么挤出效应(B.不

存在)。

67.当(A.│ex+em│>1)时,货币贬值使该国国际收支状

况好转。

68.当(C.│ex+em│<1)时,货币贬值使该国国际收支状

况恶化。

69.在下列各种情况下,(A.封闭型国家的边际消费倾向=

0.6 C.开放型国家的边际消费倾向=0.8,边际进口倾

向=0.2)的乘数最大。

70.已知国民消费函数为C=80+0.8Y,如果消费增加100亿

元,则国民收入(C.增加500亿元)。

71.已知国民消费函数为C=100+0.9Y,进口函数为

M=10+0.1Y。如果出口增加50亿元,则国民收入(C.增

加250亿元)。

72.当货币供给量增加时,LM曲线(B.向右平行移动)。

73.当消费增加时,IS曲线(B.向右平行移动)。

74.要实施扩张型的财政政策,可采取的措施是(C.增加财

政转移支付 D.增加政府购买)。

75.要实施扩张型的财政政策,中央银行可采取的措施有(C.

降低再贴现率 D.买入国债)。

76.在LM曲线左上方和IS曲线右上方的区域内,(B.储蓄

大于投资 D.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

77.在LM曲线右下方和IS曲线右上方的区域内(B.储蓄大

于投资 C.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

78.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IS曲线的弹性大,则(B.货

币政策的效果好)。

79.在IS曲线不变的情况下,LM曲线的弹性大,则(A.财

政政策的效果好)。

80.当货币供给量增加时,LM曲线(B.右下方移动)。

81.假定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消费增加的结果是(B.均

衡收入增加,均衡利率升高)。

82.关于洛伦斯曲线和基尼系数的正确说法是(A.

线弯曲程度越大,基尼系数越大)。

83.按照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原则分类,财政支出分为两大

类:(A.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

四、问答题

1.用图像说明价格下降时,吉芬商品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答:如图所示,商品X价

格下降(Y商品价格不变)

后,消费可能线由AM1旋

转到AM2,作一条与AM2平

行的消费可能线(虚线)

BM﹡与U1相切。O1与O﹡

同在U1这条无差异曲线

上,效用水平相等,但X

的消费量增加到X﹡,因此X1X﹡是价格下降的替代效应;BM3

平行移动到AM2,说明收入增加,引起的X消费量变化为X﹡X2

(负),收入效应为X﹡X2,总效应为X1X2(负)(注意其他商品

的变化)。

2.用图象说明价格上升时,一般低档商品的收入效应、替代效

应?

如图所示,商品X价格上升(Y商品价格不变)后,消费可能

线由AM1旋转到AM2,作一

条与AM2平行的消费可能

线(虚线)BM*与U1相切。

O1与O*两个均衡点同在U1

这条无差异曲线上,效用

水平相等,但消费结构发

生了变化,由于X商品的

价格上升了,因此消费量

减少了,而Y商品的消费

量增加了,因此X1X*是价

格上升时的替代效应(负);同时涨价造成消费者的实际收入

减少,表现为消费可能线由BM*平行移动到AM2,说明收入减少,

引起的X的消费量变化为X*X2,者就是收入效应,总效应为X1X2

(注意其他商品的变化)。

3.说明收入弹性的宏观和微观意义。

收入弹性是指收入变动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程度,或者是需求

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灵敏程度。从宏观来讲,研究收入弹

性是为制定国民经济发展战略服务;二是协调各种水平发展的

合理比例;三是分析国民经济各部门人员的收入现状。从微观

来讲,研究收入弹性有利于企业进行正确的销售决策,降低甚

至避免经济周期影响带来的损失。

商品X

商品

吉芬商品

商品

一般低档商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图说明农产品的蛛网形状。

答:一般来说,农产品的供给弹性要大于需求弹性,因为农产品的生产周期比较短,只要价格上升,农产品的供给就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而农产品的价格变动对需求的影响较小,所以农产品的蛛网往往是发散的。如下图所示,顺着箭头,可以看到农产品价格波动的蛛网是发散的。

4.简述交叉弹性对企业经营决策的作用。

答:交叉弹性是一个商品的价格变动对另一个商品需求量的影响程度,或者是此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对彼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它是此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彼商品价格变动百分比的比值。如果该比值大于零,表明此商品与彼商品是替代商品,因为此商品价格上升,此商品需求量减少,致使彼商品需求量增加。如果该比值小于零,表明此商品与彼商品是互补商品,因为此商品价格上升,此商品需求量减少,彼商品的需求量也减少,此商品与彼商品共同消费才能满足人们的欲望。如果该比值等于或趋向于零,表明此商品与彼商品之间没有什么关系。对企业来说,如果它的商品与别的企业的商品的交叉弹性小于零,表明它的商品与别的企业的商品是互补商品,它们可以联合起来走共同发展的道路。如果这个企业的商品与别的企业的商品的交叉弹性大于零,表明这两个商品是替代商品,这两个企业将面临激烈的竞争,该企业要警惕别的企业抢占它的商品的市场份额。

5.简述征收销售税的负担。

供给和需求弹性的大小不仅影响蛛网的收敛或发散,而且决定政府征收的销售税究竟由谁来负担。一般来说,需求弹性小于供给弹性的商品,销售税主要由消费者承担;而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的商品,销售税主要由生产者来负担。

6.垄断性竞争企业如何定价?

答:所谓垄断竞争市场是指那些存在着商品产品差异的市场。在这些市场中的个别企业既能决定自己的产量,又能决定自己商品的价格。

如图所示,垄断竞争企业的价格决策是个不断调整的“试错” 过程。如一个垄断性竞争企业估计目前的市场需求曲线为D-AR1,它的边际成本曲线为MR1,根据MR1=MC的原则,其产品的价格应为P1,期望的销售量为Q1﹡,但实际的销售量却只有Q1,因为实际的市场需求曲线只是D-AR2,所以在P1的价格水平上,遇到D-AR2曲线回落,需求量只停留在Q1。该企业只能将估计的需求曲线调整至D一AR2,否则就会因为产出过多而亏损。根据D一AR2

的曲线,得出的MR2与

MC相交,可以制定利润

最大化的价格为P2,期

望的商品销售量为Q2

﹡。但是,由于其它因

素影响,实际需求萎缩致使需求曲线低于D-AR2的水平,所以该企业的实际销售量也

没有达到Q2﹡,而只停留在Q2。这又迫使管理者再次调整对需

求曲线的估计。此调整可以不断进行,直至估计正确为止。如

果,该企业第三次根据P2和Q2交点所处的需求曲线,判断D-AR3

为正确的需求曲线,然后据以做出MR3与MC相交,这就把价格

——产出的决策定在P3和Q3上,此时只有一个Q3,而没有Q3

﹡,没有实际商品需求量与期望的需求量的背离,需求估计和

价格一产出调整过程就到此为止。所以,在垄断性竞争的市场

中,企业有某种程度的价格制定权,但是他们不能随心所欲地

使用这种权力。企业要取得利润极大值,必须小心注意市场对

该产品的需求变化情况,并及时调整价格~产出决策。

7.某旅游景点规定:普通旅客的门票价格为50元,而学生的

门票价格为25元。请用三级价格差别原理说明这种价格决策

的好处。

答:三级差别价格是指企业根据不同的市场不同的需求弹性制

定不同的价格,以获得利润极大化。只要是不同的市场,其价

格弹性就有差异,企业就可以制定不同的价格来获得较多的利

润。三级差别价格如图所示:

旅游景点面对两个不同价格弹性的市场普通旅客A和学生B,

其实现利润极大化的价格步骤是:首先,对市场A和B进行调

研,找出这两个市场的需求(平均收益)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

然后,将两个市场的需求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水平相加,得出

两个市场之和的需求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为确定MR=MC做

好准备。再求出企业的MC与两个市场(企业A加企业B)的边

际收益曲线的交点,如图(c)X点所示;最后,企业将进行利

润极大化的价格一产出决策。它有两种选择:一是在两个不同

市场上都制订PT的价格,这种统一的价格可得到的销售收入

为图(c)中的阴影区域;二是按X点作水平线引伸至市场A

和B中去,分别与市场A和B的边际收益曲线MRA和MRB相交,

从而分别进行这两个市场的价格一产出决策:在市场A为QA

产出销售量和PA价格;在市场B为QB产出销售量和PB价格。

由于PA>PB,所以它们的价格明显不同。显然,第二种选择比

第一种选择的销售收入大,因为图(a)和图(b)两块阴影区

相加比(c)的阴影区大,在边际成本MCT没有变化的情况下,

后一种选择的利润比前一种选择也更大。

所以,旅游景点规定普通旅客的门票价格为50元,而学生的

门票价格为25元,能够增加其销售收入。

8.自然垄断的形成及其规避

自然完全垄断是一种合理的垄断,它说明整个市场需求只要有

一个企业就能得到满足,而不需要两个或更多企业参与生产。

对自然垄断企业的管理:

第一,防止新企业的盲目进入。就是要将价格降低到新进入的

企业无利可得,甚至亏损,其效果比任何行政命令好得多。如

图5-14所示。所有企业的生产成本为ATC,E1为大企业的边

际收益,E2为新进入企业的边际收益,若价格为P1。那么大企

业和新进入企业都有利可得,因为平均成本线低于它们的边际

收益线,当然大企业的收入要高于新进入的企业。但如果价格

定在P2上,此时新进入的企业一定会亏损,因为它的需求曲线

是D3,低于ATC,更不用说这里没有画出来的MR了。

第二,限制自然垄断企业的虚假利润,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要

从消费者剩余角度展开。如图5-15所示,由MR=MC所决定

的垄断价格高于市场的均衡价格,这高出部份是生产者的所

得,也是消费者的所失,同时形成的三角形A就是无谓的损失。

垄断利润越高无谓损失就越大,所以要采取措施限制垄断利

润,才能维护社会的利益。

第三,防止垄断企业生产的外部不经济。根据不同的外部性采

取不同的措施,对于会产生给外部不经济的自然垄断企业,则

要采取措施限制引导它的生产。

9.三级价格差别原理。

如图5-1所示,(1)分别作出两个具有不同需求弹性的市场

的需求曲线ARA、ARB和边际收益线MRA、MRB。

(2)根据ART=ARA+ARB,MRT=MRA+MRB,作出整个市场的

需求曲线和边际收益线。

如图5-2所示,(1)企业的边际成本线MCT与整个市场的边

际收益线MRT相交于点X,再由点X确定相应的价格与数量,

从而得出销售收入(图C中的阴影部份面积)。

(2)由点X引一条水平线,与边际收益线MRA、MRB分别相交

于点X1、X2,在作出相应的销售收入(图A、B中的阴影部份面

积)。

通过数学证明可知,图A、B中的两块阴影部份面积之和大于

图C中的阴影部份面积,即分别定价所得的销售收益之和大于

统一定价所得的销售收益。

10.企业理财要考虑的问题?

企业理财要考虑两个基本问题:一是筹资成本,也就是用尽可

能低的资本成本取得尽可能多的利润;二是风险问题,如果企

业负债过多,则标志着企业风险增加。正因为筹资成本与风险

问题并存,迫使企业在风险和收益之间做艰难的选择。

11.结合图形说明要素市场完全竞争、产品市场完全竞争情况

下的要素投入。(图见P28)

企业要素投入决策的原则是要素的边际成本等于要素的边际

销售收入。在完全竞争的要素市场,要素的价格即要素的边

际成本为常数。要素的边际销售收入等于要素的边际产量乘以

产品价格。要素的边际产量程递减规律,在不完全竞争的产品

市场,产品价格随销售量增加而减少。如图所示,边际销售收

入(MRP)和要素边际成本(MRC)交点所对应的X1最优投入量。

12.什么是MM定理?在现实中,MM定理存在吗?为什么?

答:MM定理就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企业无论以负债筹资还是

以权益资本筹资都不影响企业的市场总价值。企业如果偏好债

务筹资,债务比例相应上升,企业的风险随之增大,进而反映

到股票的价格上,股票价格就会下降。也就是说,企业从债务

筹资上得到的好处会被股票价格的下跌所抹掉,从而导致企业

的总价值(股票加上债务)保持不变。企业以不同的方式筹资

只是改变了企业的总价值在股权者和债权者之间分割的比例,

而不改变企业价值的总额。

MM定理是在高度抽象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难免会遇

到来自现实生活的挑战。因为税收的列支的先后、破产的可能

性、对经理行为的制约、维持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控制权等

五个方面的因素表明:股权资本筹资和债券筹资对企业收益的

影响不同,进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企业市场的总价值。

13.国民经济均衡的条件是什么?答:国民经济均衡是指三对

漏出和注入因素总和的平衡,即政府税收、储蓄、进口的总和

等于政府购买、投资、出口的总和。而不一定同时要求做到预

算平衡(政府税收=政府购买)、存贷平衡(储蓄=投资)和外

汇收支平衡(进口=出口)。(注入回刺激国民经济的发展;漏

出回抑制国民经济的发展)。

14.国民经济均衡的形式有哪几种?哪一种形式最佳?为什

么?

答:国民经济均衡的形式有以下三种:

(1)低水平的均衡。这种均衡状态表现为社会产出水平低、

生产能力利用不足,失业人数众多,国民经济很不景气,这种

不均衡状态为总需求不足所造成。

(2)高水平的均衡。高水平均衡状态表现为产出水平高、生

产能力得到充分利用,失业问题基本解决,国民经济结构比较

合理,呈现经济繁荣但不过度的局面。

(3)超能力的均衡。这种均衡状态仅仅表现为货币的均衡,

实际上是货币供给过多,可供物资太少,此时总需求与总供给

的均衡是通过物价的上涨来实现的,所以通货膨胀严重。

一国应当争取实现第二种均衡,尽量避免第一种和第三种均

衡。因为:第一种均衡是国民经济萎缩的均衡;第三种均衡是

总供给小于总需求,国民经济过度膨胀的均衡。

15.当国民经济中的生产能力过剩时,最好采取什么政策?请

作图说明理由。

答:如图所示,总需

求曲线ad1与总供

给曲线as交于as

的平坦部分,说明国

民经济中的生产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力过剩,这时刺激和扩大总需求可以有效地增加国民收入。总需求曲线从ad1向右上方移动到ad2,价格水平上升不快,但产出却可以较快地从y1增加到y2。

16.简要说明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之间的关系。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之和等于总收入,即Y=C+I;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之和等于1,即APC+APS=1;MPC+MPS=1;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1。

17.简述绝对收入假说的主要观点。

答:绝对收入假说是由凯恩斯提出来的。他认为,在短期中,收入与消费是相关的,即消费取决于收入,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消费倾向。其主要观点如下:

①实际消费支出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

②收入是指现期绝对实际收入水平。

③边际消费倾向是正值,但小于1。

④边际消费倾向随收入增加而递减。

⑤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

概括起来,绝对收入假说的中心是消费取决于绝对收入水平,以及边际消费的倾向递减。

18.影响挤出效应的因素有哪些?

答:因为挤出效应是指财政支出增加导致消费和投资减少,从而使得总需求增加有限的现象。财政资金来自税收,则会形成消费和投资的减少、经济繁荣时期的挤出效应小,衰退时期挤出效应大,宏观政策松时挤出效应小,紧缩时挤出效应大。19.简述财政收支的“自动稳定器”作用。

答:财政收支的“自动稳定器”作用是指在经济繁荣的时候,财政自动增加税收,减少支出,遏制社会总需求;而在经济萧条的时候,财政又会自动减少税收,增加支出,刺激社会总需求,从而使得过热的经济降温,过冷的经济升温,国民经济因此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具有自动稳定器功能的财政工具主要有累进所得税和转移支付,但是它们的作用是有限的,所以仍然需要其它财政政策手段。

20.简述持久收入假说的主要观点。

答:持久收入假说是由弗里德曼提出的,他认为一个人的收入可分为持久性收入和暂时性收入。持久性的收入是稳定的、正常的收入,暂时性收入则是不稳定的、意外的收入。

弗里德曼所以认为,决定人们消费支出是他们持久的、长期的收入,而不是短期的可支配收入。因为短期可支配收入是受许多偶然因素影响的经常变动的量,而人们的消费却不会随这种收入的波动而变动。人们的消费同短期的经常变动的收入没有稳定的函数关系。为了实现效用最大化,人们实际上是根据他们在长期中能保持的收入水平来进行消费。一时的经常性的短期收入变动只有在影响持久收入水平时,才会影响消费水平。

21.简述生命周期假说的主要观点。

答:生命周期假说是由莫迪利安尼等人提出的。他们依据微观经济学中的消费者行为理论,从对个人消费行为的研究出发:首先假定消费者是理性的,能以合理的方式使用自己的收入,

进行消费;其次,消费者行为的唯一目标是实现效用最大化。

这样,理性的消费者将根据效用最大化的原则使用一生的收

入,安排一生的消费与储蓄,使一生中的收入等于消费。

因此,消费就不是取决于现期收入,而是取于一生的收入。人

们是根据其预期寿命来安排收入用于消费和储蓄的比例的:即

每个人都根据他一生的全部预期收入来安排他的消费支出,也

就是说,家庭在每一时点上的消费和储蓄决策反映了家庭在其

生命周期内谋求达到消费理想分布的努力,而家庭的消费要受

制于该家庭在其整个生命期间内所获得的总收入。

22.分析净出口的决定因素。

决定净出口的因素主要有:(1)消费者的偏好的变化。(2)一

国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化。一般来说,国民收入的提高将增加居

民对外国商品的需求,边际进口倾向相应提高,结果在出口不

变的情况下,国民收入会相应下降。可用下图说明:净出口随

进口的增加而减少,同时使国民收入也减少。横轴是国民收入,

纵轴是净出口,净出口曲线(X-M)是一条向右下倾斜的曲线。

由于边际消费倾向的提高,净出口曲线从X-M1下移到X-M2,X-M2

比X-M1更陡直,表明边际进口倾向比前者更大,国民收入的下

降速度比前者也更快。(3)相对收入水平的变化。一国对外国

相对收入水平提高,对外国商品的需求也会增加,在出口不变

的情况下,净出口的情况也可能恶化;反之则可能改善。(4)

价格水平的变化。一国价格水平上升,就是外国商品价格相对

便宜,该国对外国商品的需求就会增加,在出口不变的情况下,

其净出口的形势也会恶化;反之则可能改善。

23.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对经济有哪些影响?

国际收支不平衡,即收大于支的顺差,或支大于收的逆差,如

果数额大,时间长,就会引起国民经济失衡。一国国际收支的

顺差过多,表现为商品出口和外汇收入的增加,它在促进一国

经济发展,增加就业的同时,也使该国受到通货膨胀的压力。

因为该国的商品外流,货币供给却大大地增加了。

一国国际收支逆差过多,可能是前期引进外资过多,使用不当,

本期发生了债务危机;也可能是进口过多,出口有限,总需求

下降,失业增加,国民经济增长缓慢甚至负增长。

24.国民经济周期性波动的主要原因

由于加速原理和乘数原理同时发生作用,所以消费或投资的增

长会导致国民收入乘数扩张,而国民收入的扩张又使投资加速

增长,此过程持续进行下去,直至消费下降;而消费的下降将

导致国民收入减少投资以更大幅度下降,国民收入将进一步倍

数收缩,到设备更新的开始,投资增加,国民收入从低谷回升。

这就是国民经济周期性波动的主要原因。

25.LM曲线的由来及其变动。

LM曲线表明这样一条曲线,在它上面的每一点,利率与国民收

入的组合是不同的,但是货币供给都等于货币需求。也就是LM

曲线是由其他三个图像的已知条件求出来的。LM曲线因此是利

率与国民收入的不同组合条件下,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的轨

迹,它是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表明只有在国民收入和利率

呈正比关系时,才能实现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相等。如果货

币供给量增加,或货币的投机需求减弱,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

反之则向左上方移动。如图13-3所示。(P38)

偏离LM曲线的点都要向LM曲线移动,这是因为在不是LM曲

线上的利率和国民收入的组合都会导致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

求,或者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从而形成向LM曲线回归的

压力。如图13-4所示。(P39)

26.IS曲线的由来及移动

IS曲线,就是在利率和国民收入不同组合条件下,投资与储蓄

相等的曲线。也就是根据其他三个图像的已知条件,描图做出

IS曲线。若投资的边际效率提高,国民边际消费倾向缩小,IS

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反之向左上方移动。进一步讨论,所有影

响投资边际效率和国民边际消费倾向背后的因素都影响IS曲

线的位置。如图13-5所示。(P39)

偏离IS曲线的点都要向IS曲线移动,这是因为偏离IS曲线

的点,其利率和国民收入的组合将导致投资大于储蓄,或者投

资小于储蓄,从而形成IS曲线回归的压力。如图13-6所示。

(P40)

27.货币市场和产品市场的同时均衡。

把图13-3和图13-5合并在一起,就可得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

场同时均衡的图形,如图13-7所示。(P40)因为,

所以,在LM曲线以上的区域,因为货币的交易需求已经为国

民收入锁定,利率偏高致使货币的投机需求减少,所以货币需

求小于货币供给;而在LM曲线以下的区域,同样在货币的交

易需求为国民收入锁定的情况下,利率偏低致使货币的投资需

求增强,所以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在IS曲线以上区域,

因为利率偏高,而储蓄已经为国民收入锁定的情况下投资就小

于储蓄;在IS曲线以下曲线以下区域,利率偏低,同样在储

蓄已为国民收入锁定的情况下,投资大于储蓄;如图13-7所

示。

28.IS与LM曲线的移动导致均衡利率和均衡国民收入的变化。

货币供给增加、物价水平下降,货币的投机需求增强都将导致

LM曲线向右平行移动,利率下降,国民收入增加;这些变量的

反向变动,则会使LM曲线向左平行移动,利率上升,国民收

入减少。投资、消费增加,储蓄减少都会导致IS曲线向右平

行移动,利率上升,国民收入增加;这些变量的反向变动,利

率下降,国民收入减少。如图13-8所示。(P41)

29.论述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在经济萧条时期,货币政策应

如何操作?结合IS-LM曲线说明。

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决定了均衡的国民收入和均衡的利息

率,所有引起IS曲线和LM曲线变动的因素都会引起均衡收入

的均衡利息率的变动。

影响IS曲线移动的因素有:投资、政府购买、储蓄(消费)、

税收。如果投资增加、政府购买增加、储蓄减少(从而消费增

加)、税收减少,则IS曲线向左上方移动,若LM曲线位置不

变,均衡国民收入增加,均衡利息率提高。相反,如果投资减

少、政府购买减少、储蓄增加(从而消费减少)、税收增加,

则IS曲线向左上方移动,若LM曲线位置不变,均衡国民收入

量减少,均衡利息率升高。

影响LM曲线移动的因素有:货币需求、货币供给。如果货币

需求减少,货币供给增加,则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假定IS

曲线的位置不变,均衡国民收入增加,均衡利息率下降。反之,

如果货币需求增加、货币供给减少,则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在IS曲线位置不变条件下,均衡国民收入减少,均衡利息率

升高。

此外,IS曲线和LM曲线同时变动也会使得均衡国民收入和均

衡利息率发生变动。均衡国民收入和均衡利息率变动的结果要

取决于IS曲线和LM曲线变动的方向和幅度。

30.解释帕累托最优化的三个条件。

答:帕累托最优化由消费者、企业和社会效益最优化条件三方

面的内容构成。其中:

消费者福利最优化的条件是:消费者的各自商品组合达到这样

一种状态,任何一种改变都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好或

不变,而不使另一个人的境况变坏。如图所示,当两条无差异

曲线ic乙2与ic甲2相切于点e时,它们的边际替代率相等。

把所有这些无差异曲线的切点相连,可得到一条甲和乙消费最

优条件的得契约曲线,也就是满足消费者福利最优化的点的组

合。

生产效率最优条件就是两条等产量曲线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

等,再作任何一种变动都不可能使任何一个生产者得到更多的

产出或者保持相同的产出,而不使另一个生产者减少产出。

产品替代的最优条件是要求生产x和y的最优比率恰好等于消

费x和y的最优比率,也就是说生产产品x和y的边际技术替

代率要恰好等于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这样的资源利用将同时

使生产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消费者获得最大的满足程度。

31.不可能定理在建立社会福利函数方面有何意义?

答:阿罗不可能定理是指,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从个人偏好

次序推导出社会的偏好次序。根据阿罗不可能定理:正如国家

活动所表现的那样,社会选择总是包含着国家权力的影响,社

会福利并不是人们自由选择的结果。所以,政府在制定政策时

关心得更多的是增长问题,而不是福利最优化的问题。确实兼

顾所有人的愿望,而不带有政府的影响的社会福利函数几乎是

无法建立起来的。

五、计算题

1、某公司对其产品与消费者收入的关系估计如下:Q=2000+

0.2I,Q为需求数量,I为平均家庭收入,请分别求出I=5000

元,15000元,30000元的收入弹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产品的需求函数为P+3Q =10,求P=1时的需求弹性。若厂家要扩大销售收入,应该采取提价还是降价的策略?

解:Q =(-1/3)P + 10/3 ,

P=1,Q =(-1/3)×1+10/3 = 3

ep = -dQp/dpQ = -(-1/3)1/3 = 1/9

因为弹性系数小于1,提价才能扩大销售收入。

3、已知某产品的价格下降4%,致使别一种商品销售量从800下降到500,问这两种商品是什么关系?交叉弹性是多少?解:eyx

=(△Qy/Qy)/△Px/Px)={(500-800)/[(500+800)/2]}/-4% = 150/13

4、已知成本函数为TC=3000+15Q-3Q2+Q3,Q为产出数量:

(1)产出为500单位时,AFC是多少?

(2)产出为1000单位时,AFC是多少?

(3)产出为300单位时,AVC是多少?

(4)在产出多少单位时,可变投入开始发生边际收益递减?

(5)在产出多少单位时,可变投入开始发生平均收益递减?

(6)指出相对应的生产阶段。

解:(1)产出为500单位时,AFC=3000/500=6

(2)产出为1000单位时,AFC=3000/1000=3

(3)产出为300单位时,AVC =(15Q-3Q2+Q3)= 89115 (4)MC = dTC/dQ = 15-6Q+3Q2

MC求导,并令其等于0,即 -6+6Q=0 Q=1

(5)在边际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相交前,平均可变成本递减,即平均收益递增,到了AVC = MC后,平均可变成本递增,即平均收益递减,所以这里要求AVC = MC时的Q值,即

15-3Q+ Q2=15-6Q+3Q2 Q=1.5

(6)在Q=1.5前属于产出递增的阶段,在Q=1.5后属于产出增减的阶段。

5、已知某企业的生产函数为:Q=5L+10K-2L2-K2

劳动的价格PL=3,资本的价格PK=6,总成本TC=54,试求该企业的最优要素组合。

解:由企业的生产函数Q=5L+12K-2L2-K2

可得:MRL=5-4L,MPK=12-2K

按生产要素最优组合条件:MPL/MPK=rL/rK

(5-4L)/(12-2K)=3/6

TC=3L+6K=54

L=2,K=8 6、已知一垄断企业成本函数为:TC=5Q2+20Q+10,产品的需求

函数为:Q=140-P,求利润最大化的总产量、价格和利润。

解:垄断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MR=MC,由Q=140-P得:

AR=P=140-Q

TR=140Q-Q2

MR=140-2Q

MC=10Q=10Q+20

Q=10

P140-10=130

TR-TC=140Q-Q2-(5Q2+20Q+10)=1010

7、X和Y公司是生产相同产品的企业,两家各占市场份额一半,

故两家公司的需求曲线均为P=2400-0.1Q,但X公司的成本函

数为TC=400000+600Qx+0.1Qx,Y公司的成本函数为

TC=600000+300Qy+0.2Qy,试计算:

(1)x和y公司的利润极大化的价格和产出。

(2)两个企业之间是否存在价格冲突?

(3)你是X公司的经理,你将对Y公司的定价采取什么对策?

解:(1)X公司:TR=2400Qx - 0.1Qx2

对TR求Q的导数,得MR=2400-0.2Qx

对TC=400000+600Qx+0.1Qx2 求Q的导数,得MC=600+0.2Qx

令MR=MC,得:2400-0.2Qx=600+0.2Qx

Qx=4500,再将4500代入P=2400-0.1Qx

得:P=2400-0.1×4500=1950

Y公司:对TR=2400QY2-0.1QY2对Q求导,

得:MR=2400-0.2QY

对TC=600000+300Qy+0.2QY2求Q的导数,得:MC=300+0.4QY

令MR=MC,得:300+0.4QY =2400-0.2QY

QY=3500,再将3500代入P=2400-0.1Q中,

得PY =2050

(2)两公司之间存在价格冲突。

(3)这两个企业定价不同,所以确实存着价格冲突。如果仅

从价格上看,X公司处于优势。但在实际中,企业竞争不仅仅

是价格竞争,而要涉及到企业整体方方面面的考虑。所以,X

公司对Y公司的定价反应还要考虑其它因素,不能仅考虑价格

差异。

8、一个厂商在劳动市场上处于完全竞争,而在产出市场上处

于垄断。已知它所面临的市场需求曲线为P=200-Q,当厂商

产量为60时获得最大利润。若市场工资率为1200时,最后一

位工人的边际产量是多少?

解:厂商面临的市场需求曲线即为平均收益曲线,即:AR=P

=200-Q

因此,总收益曲线为:TR=AR×Q=200Q-Q2

边际收益曲线为:MR=200-2Q由于劳动市场完全竞争,产出

市场垄断,因此厂商使用劳动的利润最大化原则为:

MRP=MR×MP=R

(200-2Q)×MP=1200,

利润最大化时,Q=60代入,MR=15。

9、完成下列表,这个表说明企业只使用一种投入:问:利润

极大化的投入W的使用数量为多少?

解:从表中可以看出利润极大化的投入为4个单位,此时MPRX

为60,而MPCX为55,二者最接近,所得销售收入为340元,

所负担成本为220元,利润为120元。

10、设有下列经济模型:Y=C+I+G,I=20+0.15Y,C=40

+0.65Y,G=60。

试求:(1)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2)均衡的Y,C,

I。

解:(1)边际消费倾向B=0.65,边际储蓄倾向=1-0.65=0.35

(2)Y=C+I+G=40+0.65Y+20+0.15Y+60

Y=600

C=40+0.65Y=430

I=20+0.15Y=110

11、假如社会总需求由消费和投资两部分组成,国民经济均衡

要求国民收入等于社会总需求,如果在初始年份两者是相等

的,都是1500亿元,现在:(1)每期投资额增加100亿元,

国民边际消费倾向为0.9,试问国民收入要达到多少亿元才能

使国民经济恢复均衡?(2)如果不是每期投资额都增加100

亿元,而是每期消费额增加100亿元,上述答案是否会变?如

果每期消费额增加150亿元呢?

解:(1)国民收入增加额=100×1/(1-0.9)=1000元

国民收入要达到2500元才能恢复国民经济均衡。

(2)如果每期消费额增加100亿元,上述答案不会变。如果

每期消费额增加150亿元则:

国民收入增加额=150×1/(1-0.9)=1500元

国民收入要达到3000元才能恢复国民经济均衡。

12、如果国民边际储蓄倾向为0.25,求:

(1)该经济的投资乘数;

(2)当投资增加100时,国民收入、消费和储蓄的增加量。

解:(1)投资乘数K=1/0.25=4

(2)收入增加量ΔY=K×ΔI=4×100=400

消费增加量ΔC=ΔY×B=400×(1-0.25)=300

储蓄增加量ΔS=ΔY×(1-B)=400×0.25=100

13、已知:C=100+0.7(Y-T),I=900-25R,G=100,T

=100,Md/P=0.2Y+100-50r,Ms=500,P=1,求均衡的Y

和利率r。P44

解:产品市场均衡的条件为:

Y=C+I+G=100+0.7(Y-100)+900-25r+100

得:0.3Y+25r=1030 ①

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为:0.2Y+100-50r=500 ②

由于①②求得均衡收入Y为3075,均衡利率r为4.3。

14、已知货币供给量M=220,货币需求方程为L=0.4Y+1.2

/r,投资函数为i=195-2000r,储蓄函数为S=-50+0.25Y。

设价格水平P=1,求均衡的收入水平和利率水平。

解:产品市场均衡的条件为:I=S

195-2000r=-50+0.25Y

0.25Y+2000r=245 ①

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为:L=M/P

0.4Y+1.2/r+200 ②

由于①②得:Y=500,r=0.0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编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版_40

一:名词解释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他以自己特有的研究对象与其他学科区别开来。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个人所经历过的事物通过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以表象和词语等形式将个体经验积累和保存在头脑中,在一定条件下重新重复出来的心理过程。 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这是一种高级的复杂的认识活动。 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持久且有弥漫性的情绪状态,也叫心情。 动机:由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在动力。 意志: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支配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人格:是指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性格: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而又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能力:是人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 二:选择、填空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心理是大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反映。离开大脑,离开社会现实,离开社会实践,人的心理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 2、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机能,可是人脑本身并不能产生心理,必须要在外界客观事物作用之下才能产生心理。 3、脑是心理的器官,心里是脑的机能。 4、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5、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也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6、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需要,及时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的特性。 7、根据知觉对象的特性可将知觉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 物体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空间知觉是反映物体的形状、大小、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 8、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绝对感觉阈限。 9、绝对感受性是觉察出最小刺激的能力。 10、刚刚能察觉出差异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别量就是差别感觉阈限。

《卫生统计学》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卫生统计学》复习资料 08生物技术曾洋and林阳第一章绪论 名词解释 统计学:就是一门通过收集、整理与分析数据来认识社会与自然现象数量特征得方法论科学。其目得就是通过研究随机事件得局部外在数量特征与数量关系, 从而探索事件得总体内在规律性,而随机性得数量化,就是通过概率表现出来。 总体:总体就是根据研究目得确定得同质得观察单位得全体,更确切得说,就是同质得所有观察单位某种观察值(变量值)得集合。总体可分为有限总体与无限总体。总体中得所有单位都能够标识者为有限总体,反之为无限总体。 样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部分观察单位,其测量结果得集合称为样本(sample)。样本应具有代表性。所谓有代表性得样本,就是指用随机抽样方法获得得样本。 抽样:从研究总体中抽取少量有代表性得个体,称为抽样。 概率:概率(probability)又称几率,就是度量某一随机事件A发生可能性大小得一个数值,记为P(A),P(A)越大,说明A事件发生得可能性越大。0﹤P(A)﹤1。 频率:在相同得条件下,独立重复做n次试验,事件A出现了m次,则比值m/n称为随机事件A 在n次试验中出现得频率(freqency)。当试验重复很多次时P(A)= m/n。 变量:表现出个体变异性得任何特征或属性。 随机变量:随机变量(random variable)就是指取指不能事先确定得观察结果。随机变量得具体内容虽然就是各式各样得,但共同得特点就是不能用一个常数来表示,而且,理论上讲,每个变量得取值服从特定得概率分布。 系统误差: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就是指由于仪器未校正、测量者感官得某种偏差、医生掌握疗效标准偏高或偏低等原因,使观察值不就是分散在真值得两侧,而就是有方向性、系统性或周期性地偏离真值。系统误差可以通过实验设计与完善技术措施来消除或使之减少。随机误差:随机误差(random error)又称偶然误差,就是指排除了系统误差后尚存得误差。它受多种因素得影响,使观察值不按方向性与系统性而随机得变化。误差变量一般服从正态分布。随机误差可以通过统计处理来估计。 变异:在自然状态下,个体间测量结果得差异称为变异(variation)。变异就是生物医学研究领域普遍存在得现象。严格得说,在自然状态下,任何两个患者或研究群体间都存在差异,其表现为各种生理测量值得参差不齐。 抽样误差:(消除了系统误差,并将随机测量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由于个体变异得存在,在抽样过程中产生得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得差异。 分布:随机现象得规律性通过概率来刻画,而随机事件得所有结局及对应概率得排列称为分布。 第二章定量资料得统计描述 名词解释 算术均数:描述一组数据在数量上得平均水平。总体均数用μ表示,样本均数用X表示。 几何均数:用以描述对数正态分布或数据呈倍数变化资料得水平。记为G。 中位数:将一组观察值由小到大排列,n为奇数时取位次居中得变量值;为偶数时,取位次居中得两个变量得平均值。

卫生统计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卫生统计学试题及答案(一) 1.用某地6~16岁学生近视情况的调查资料制作统计图,以反映患者的年龄分布,可用图形种类为______. A.普通线图 B.半对数线图 C.直方图 D.直条图 E.复式直条图 【答案】C(6——16岁为连续变量,得到的是连续变量的频数分布) 直方图(适用于数值变量,连续性资料的频数表变量) 直条图(适用于彼此独立的资料) 2.为了反映某地区五年期间鼻咽癌死亡病例的年龄分布,可采用______. A.直方图 B.普通线图 C.半对数线图 D.直条图 E.复式直条图(一个检测指标,两个分组变量) 【答案】E 3.为了反映某地区2000~1974年男性肺癌年龄别死亡率的变化情况,可采用______. A.直方图 B.普通线图(适用于随时间变化的连续性资料,用线段的升降表示某事物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趋势) C.半对数线图(适用于随时间变化的连续性资料,尤其比较数值相差悬殊的多组资料时采用,线段的升降用来表示某事物的发展速度) D.直条图 E.复式直条图 【答案】E 4.调查某疫苗在儿童中接种后的预防效果,在某地全部1000名易感儿童中进行接种,经一定时间后从中随机抽取300名儿童做效果测定,得阳性人数228名。若要研究该疫苗在该地儿童中的接种效果,则______. A.该研究的样本是1000名易感儿童 B.该研究的样本是228名阳性儿童 C.该研究的总体是300名易感儿童 D.该研究的总体是1000名易感儿童 E.该研究的总体是228名阳性儿童 【答案】D 5.若要通过样本作统计推断,样本应是__________. A.总体中典型的一部分 B.总体中任一部分 C.总体中随机抽取的一部分 D.总体中选取的有意义的一部分 E.总体中信息明确的一部分 【答案】C 6.下面关于均数的正确的说法是______.

实验心理学重点名词及解释课稿

实验心理学重点名词及解释 注:完全自己总结 如果你4月份要参加实验的考试 那么 下一份,打印出来吧 平时多看几眼,总会有些帮助的 是吧? 本人希望与更多的心理学朋友多交流 lxguai@https://www.doczj.com/doc/d06569130.html, 第一章实验方法 1.主试: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人,发了刺激给被试,通过实验收集心理学的资料 2.被试:实验对象,接受主试发出的刺激并作出反应 3.自变量:即刺激变量,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 4.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 5.信度:即因变量的可靠性,一致性,同一被试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应该得到相近结果 6.效度:即因变量的有效性,当自变量的确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而不是其他因素造成 7.高限效应: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好的结果, 并没有什么差别时,而实验出现高限效应 8.自变量的混淆: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未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 控制变量就是潜在的自变量 9.组间设计:把数目相同的被试分配到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或不同的自变量上,即把被试分 组,各组间结果对比 10.组内设计:使每个被试轮流分配到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或不同自变量上,即被试不变,先 后做不同几组测试,然后对比前后的结果,上组对下组有影响 11.匹配被试:对全部被试进行预备测验,测验的性质与正式实验的性质是类似的,或是说 相关的,然后按测验成绩均匀地形成组 12.完全平衡法:把所有可能的顺序都排出来进行实验 13.拉丁方方法:保证每个自变量都同等地出现在实验顺序的每一个位置 14.实验者效应:在实验过程中,若主试对被试的正确反应流露出赞许的神情或是对错误的 反应表示不快,这些主试的态度,是对实验的负面影响,要防止实验者效应 15.因素设计:关于两个或多个变量的一种实验设计,将实验中每一变量的各个水平都结合 起来进行实验 16.自然观察法:在自然情影中对行为所作的仔细观察,观察者必须为局外人不得干预实验 17.调查法:为确定人们对甘一特殊问题的感受,作用是澄清事实,招除充行的不实传闻 18.相关方法:可能为正可能为负,相关并不必然是原因 19.个案法:又称个案历史技术,对某一特殊人物的深入研究,强调个别差别 20.档案法:使用现有的资料去验证新的假设 第二章心理物理学方法

教育心理学复习章节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1、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习:就是个体由于与外界环境的互动经验而产生的行为表现或心理的持久变化。 3、学习理论就是教育心理学最核心的研究内容。 4、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就是当前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两种基本范式。 5、几种具体的研究方法:问卷法,实验法,观察法,访谈法,微观发生法。 6、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 第四章 1、学习:就是指基于经验而导致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相对一致变化的过程 2、学习的作用:(1)学习就是有机体与环境取得平衡的条件。(2)学习可以影响成熟。(3)学习能激发人脑潜能。 3、按学习主体分类:动物学习与人类学习 4、加涅的学习水平分类:(1)信号学习。(2)刺激-反应学习。(3)连锁学习。(4)言语联想学习。(5)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7)规则的学习。(8)解决问题的学习。

5、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1)言语信息。(2)智力技能。(3)认知策略。 (4)态度。(5)动作技能。 6、学习性质与形式分类:(1)据学习方式分为接受的与发现的。(2)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分为机械的与有意义的。 7、学习的意识水平分类:(1)内隐学习:个体不知不觉的获得经验,并引起相应行为变化的学习。(2)外显学习:指有意识的、需要付出心理努力并需按照规则做出反应的学习。 8、(1)外显记忆:长时记忆中能够在意识水平上加以回想与思考的知识。(2)内隐记忆:无法在意识水平上加以回想,但不知不觉地影响着行为与思维的学习。 9、学习的相关概念:(1)终身学习。(2)远程学习。(3)机器学习。(4)学习科学。 10、学习理论的发展:(1)两种倾向学习理论体系的建立与初步发展:行为主义学派与德国的格式塔学派。(2)行为、认知倾向学习理论的相互吸收。(3)认知学习理论的发展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出现。(4)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兴起。 11、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记忆遵循三条联想律:相似律、相对律与邻近律。 12、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1)无条件刺激:本来就能引起某种固定反应的刺激。(2)无条件反应:指由无条件刺激原本就可以引起的固定反应。(3)中性刺激:给狗呈现刺激如铃声,狗不会产生唾液分泌的反应,铃声被称为中性刺激。(4)条件刺激:原来的中性刺激,它并不能引起无条件反应,但与无条件刺激多次在时间上

卫生统计学考试重点总结复习

一、绪论 1.总体: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确切的说是同质的所有观察单位某种变量值的集合。 2.样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部分观察单位所组成的集合。 3.参数:用样本的指标来推算或估计出来的,用来说明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 4.统计量:根据观察值计算出来的量,是用来描述和分析样本的统计指标。 5.变量的类型及其转换: ①定性变量:a.分类变量(计数资料)i.二分类变量 ii.多项无序分类 b.有序变量(等级资料) ②定量变量:a.连续型变量 b.离散型变量 变量只能由“高级”向“低级”转化:定量→有序→分类→二值。 6.概率:是描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些的数值。 7.卫生统计学的内容包括:统计学是一门处理数据中变异性的科学与艺术,内容包括收集、分析、解释和表达数据,目的是求得可靠的结果。 8.卫生统计学: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并结合医学实践来研究医学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与推断的一门学科。 9.卫生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有变异的事物。 10.统计工作的一般步骤:设计资料、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11.同质:指同一总体中个体的性质、影响条件、背景相同或非常相近。 12.变异:同一总体内的个体间存在差异又是绝对的,这种现象称为变异。 13.误差可分为:系统误差、随机测量误差、抽样误差。 14.抽样误差: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从某一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样本,所得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可能存在差异,这种差异称为抽样误差。 二、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1.频率分布表的编制步骤: ①计算极差R、②确定组段数与组距(一般为8-15组)、③确定各组段的上下限、④列表。 2.频率分布表的用途: ①揭示频数分布的分布特点和分布类型,文献中常将频数表作为陈述资料的形式。 ②便于进一步计算统计指标和进行统计分布处理。 ③便于发现某些特大和特小的可疑值。 ④当样本含量比较大时,可用各组段的频率作为概率的估计值。 3.中位数:指将原始观察值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序后,位次居中的那个数。 4.四分位数间距:表示百分位数P75和百分位数P25之差,定义为Q=P75-P25,恰好包括总体中50%的个体观察值,用来描述偏态分布资料的离散趋势的指标。 5.标准差:即方差的算术平方根,是衡量对称分布资料的离散程度的指标,标准差大,则离散度大,标准差小,则离散度小。 6.变异系数:变异的大小S相对于其平均水平X的百分比,主要用于量纲不同的变量间,或均数差别较大的变量间变异程度的比较。 三、定性资料的统计描述 1.构成比:说明一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比重或分布,常用百分数表示。 =某一组成部分的观察单位数/同一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的观察单位总数×100% 2.相对数的类型:

卫生统计学试题6含答案

. 统计试题题库 1. 下列那个是对标化后总死亡率的正确描述? A A.仅仅作为比较的基础,它反映了一种相对水平 B.它反映了实际水平 C.它不随标准选择的变化而变化 D.它反映了事物实际发生的强度 E.以上都不对 2. 两样本作均数差别的t检验,要求资料分布近似正态,还要求: D A.两样本均数相近,方差相等 B.两样本均数相近 C.两样本方差相等 D.两样本总体方差相等 E.两样本例数相等 3. 四格表资料的卡方检验时无需校正,应满足的条件是: D A.总例数大于40 B.理论数大于5 C.实际数均大于l D.总例数大于40且理论数均大于或等于5 E.总例数小于40 4. 总体应该是由: D

. A.研究对象组成 B.研究变量组成 C.研究目的而定 D.同质个体组成 E.任意个体组成 5. 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中,结果为P<0.05,有统计意义。P愈小则: E A.说明两样本均数差别愈大 B.说明两总体均数差别愈大 C.说明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差别愈大 D.愈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不同 E.愈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 6. 抽样误差是指: D A.总体参数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异 B.个体值与样本统计量间的差异 C.总体参数间的差异 D.样本统计量与总体统计量间的差异 E.以上都不对 7. 抽签的方法属于下列那种抽样: D A.分层抽样 B.系统抽样 C.整群抽样 D.单纯随机抽样 E.分级抽样

8. 以舒张压≥12.7KPa为高血压,测量1000人,结果有990名非高血压患者,有10名高血压患者,该资料属下列那类资料: B A.计算 B.计数 C.计量 D.等级 E.都对 9. 实验设计中要求严格遵守四个基本原则,其目的是为了: D A.便于统计处理 B.严格控制随机误差的影响 C.便于进行试验 D.减少和抵消非实验因素的干扰 E.以上都不对 10. 两个样本作t检验,除样本都应呈正态分布以外,还应具备的条件是: B A.两样本均数接近 B.两S2数值接近 C.两样本均数相差较大 D.两S2相差较大 E.以上都不对 11. 同一总体的两个样本中,以下哪种指标值小的其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更可靠?A A.Sx B.S C.X D.CV

实验心理学重点

实验心理学重点 实验设计是重点 1.实验的含义 从观察发展的历史看来,实验实质上就是一种观察。只不过和自然观察不同,它是一种人为操纵和控制现象发生条件下的观察,能说明因果性关系。所以一般将广义的观察包括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而狭义的观察特指自然观察。 实验研究(操纵和控制) 非实验研究(自变量,因变量,额外变量的定义) 2.自变量的操纵 (1)如何操纵自变量的变化? 在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依次取一些不同的点,然后观察在这些不同值的条件下,相应的因变量的值有没有差异。如果有差异就说明因变量是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即它们之间有因果关系。如果没有差异就说明自变量的变化对因变量没有影响。当然前提是对其它有关变量进行控制。 上述在自变量取值范围内的一些不同的点就是自变量的不同水平。实验研究中在确定自变量之后,就应该进一步确定自变量的水平了。 (2)自变量水平的确定问题 自变量的水平可以是性质上的差别,也可以是数量程度上的差别。自变量至少有两个水平,以便研究者操纵自变量的变化。 如果实验者因特定的目的而选取自变量的几个特定的水平,这时候称之为固定水平。如果实验者因一般的目的而随机抽取自变量的一些水平,这时候称之为随机水平。心理学研究中大部分是前者。即使探讨自变量和因变量一般关系的时候,心理学家也通常采用固定水平的方法。所以实际上心理学研究中,水平的选取基本上都是由实验者特定选取。 自变量的水平选取一般都是参考前人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研究目的来确定。如果没有资料,还应该通过预实验来确定。 (3)自变量的操作性定义 有些研究中自变量的定义是比较具体的,可以直接观察和测量,比如一些刺激变量。但有些研究中自变量的定义却是比较抽象的,不能直接观察和测量。对于前者,我们可以方便的确定自变量的不同水平,对于后者则比较困难。所以有必要对后者进行操作性定义。 操作性定义就是将抽象的定义转化为可直接观察、测量的特征的过程。 因变量的观测 (1)因变量指标的确定 实验研究探讨自变量不同水平下,因变量观测值之间是否有差异。因此,和自变量一样,对于某些比较抽象的因变量,也需要进行操作性定义,即用可观察和测量的行为特征来界定因变量。而因变量的这种操作性的定义也就是因变量的指标。 a指标的可靠性 因变量的指标应该是可靠的,即在不同场合和时间重复测试的条件下,观测值能够比较稳定和一致。如果同一被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有时在因变量指标上得分高,有时得分低,那么这个指标就是不可靠的。 b指标的有效性 如果所选取的指标能够较好的反映该因变量的理论内涵或构想,那么就称该指标是有效的。这一点是与操作性定义的过程密切相关。 c指标的敏感性 因变量的指标不能太难或太容易,否则就会对自变量的变化不敏感。 天花板效应(ceiling effect)

基础心理学 期末考复习重点

基础心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 一、调查法:是在自然条件下,对所要研究的对象的状况进行实际 了解,从而收集有关资料的一种方法 二、访谈法;是研究者与研究对象(被研究者)的交谈来收集有关 资料的一种方法 三、问卷法;是将严格设计的问题或白哦个以书面的形式发给研究 对象,请求如实回答,进而收集资料和数据的额一种方法 四、刺激分化;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对条件刺 激和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作出不同反应的一种条件作用过 程。 五、刺激泛化指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 件反应后,其他用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起反应条件 六、接近学习律:刺激的某一组合,如果某种有动作伴随他出现, 则当这一刺激组合再次出现时,那种动作也会随之发生。学习室一次性完成的,要么完全学会,要么完全学不会 七、惩罚:当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不愉快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刺激反应的过程。 八、消退:有机体作出以前曾被强化过个反应,如果在这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这一反应在今后发生的概率便会降低。

九、意义学习:奥苏泊尔认为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十、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就是人对自我发挥和完成的欲望,也就是一种使他的潜力得以实现的倾向。 十一、(罗斯杰)有意义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是一种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是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 十二、内化:把存在于社会中的文化变成自己的一部分,从而有意识的知音自己的各种心理活动。 十三、支架式教学:通过支架(教师或有能力的同伴的帮助)的协助,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儿童自己,最后撤去支架 十四、最近发展区:现实的发展水平即个体独立活动所能达到的水平,而潜在的发展水平则是指个体在成人或比他成熟的个体的帮助下所能达到的活动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即“最近发展区” 十五、认知学徒制:通过允许学生获取、开发和利用真实领域的活动工具的方法,来支持学生在某一领域学习的模式它强调经验活动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强调把学习和实践联系起来。 选择填空 1.教育心理学是19世纪政治,经济,教育与心理科学发展的产 物。。 2.教育心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一、19世纪政治、经济和教育的发展

卫生统计学试题6含答案

统计试题题库 1. 下列那个是对标化后总死亡率的正确描述? A A.仅仅作为比较的基础,它反映了一种相对水平 B.它反映了实际水平 C.它不随标准选择的变化而变化 D.它反映了事物实际发生的强度 E.以上都不对 2. 两样本作均数差别的t检验,要求资料分布近似正态,还要求: D A.两样本均数相近,方差相等 B.两样本均数相近 C.两样本方差相等 D.两样本总体方差相等 E.两样本例数相等 3. 四格表资料的卡方检验时无需校正,应满足的条件是: D A.总例数大于40 B.理论数大于5 C.实际数均大于l D.总例数大于40且理论数均大于或等于5 E.总例数小于40 4. 总体应该是由: D

A.研究对象组成 B.研究变量组成 C.研究目的而定 D.同质个体组成 E.任意个体组成 5. 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中,结果为P<0.05,有统计意义。P愈小则: E A.说明两样本均数差别愈大 B.说明两总体均数差别愈大 C.说明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差别愈大 D.愈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不同 E.愈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 6. 抽样误差是指: D A.总体参数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异 B.个体值与样本统计量间的差异 C.总体参数间的差异 D.样本统计量与总体统计量间的差异 E.以上都不对 7. 抽签的方法属于下列那种抽样: D A.分层抽样 B.系统抽样 C.整群抽样 D.单纯随机抽样 E.分级抽样

8. 以舒张压≥12.7KPa为高血压,测量1000人,结果有990名非高血压患者,有10名高血压患者,该资料属下列那类资料: B A.计算 B.计数 C.计量 D.等级 E.都对 9. 实验设计中要求严格遵守四个基本原则,其目的是为了: D A.便于统计处理 B.严格控制随机误差的影响 C.便于进行试验 D.减少和抵消非实验因素的干扰 E.以上都不对 10. 两个样本作t检验,除样本都应呈正态分布以外,还应具备的条件是: B A.两样本均数接近 B.两S2数值接近 C.两样本均数相差较大 D.两S2相差较大 E.以上都不对 11. 同一总体的两个样本中,以下哪种指标值小的其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更可靠?A A.Sx B.S C.X D.CV

卫生统计学试题

卫生统计学习题 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1. 1985年某省农村30例6-7岁正常男童胸围(cm)测量结果如下:51.654. 154.056.9 57.755. 558.355. 453.857. 751.353. 857.354. 852.155. 354.854.7 53.457. 153.155. 951.454. 656.161. 859.356. 859.853.9 (1)试编制以上数据的频数表,绘制直方图,概括其分布特征。(2)用合适的统计量描述其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 (3)对样本进行正态性检验

第三章定性资料的统计描述 1.某地通过卫生服务的基线调查得到如下资料,试作如下分析:(1)计算全人口的性别比; (2)计算育龄妇女(15~49岁)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3)计算总负担系数; (4)计算老年人口系数 某地人口构成情况 年龄组(岁)男(%)女(%)年龄组(岁)男(%)女(%)0~ 4.24.045~ 2.42.7 5~ 3.23.150~ 2.12.4 10~ 4.44.255~ 1.2 2.2 15~ 5.55.360~ 1.3 2.4 20~

5.15.265~ 1.11.4 25~ 6.06.170~ 0.81.2 30~ 4.34.575~ 0.50.9 35~ 3.23.380~ 0.20.5 40~ 2.32.585~ 0.10.2 第四章常用概率分布 1.假定虚症患者中,气虚型占30%。现随机抽查30名虚症患者,求其中没有1名气虚型的概率、有4名气虚型的概率。 2.某溶液平均1毫升中含有大肠杆菌3个。摇均后,随机抽取1毫升该溶液,内含大肠杆菌2个和低于2个的概率各是多少? 3.某人群中12岁男童身高的分布近似正态分布,均数为 144.00cm,标准差为 5.77cm,试估计

实验心理学上

0273《实验心理学(上)》2013年12月期末考试指导一、考试说明 本课程闭卷考试,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试题型有: 1、正误判断 2、简答题 二、重点复习内容 1、实验心理学概论 (1)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非实验、准实验、真实验。 (2)科学证据的标准 1)以事实为依据的(empirical) 2)客观的(objective) 3)系统的(systematic) 4)经过控制的 (controlled) 2、心理实验的基本过程及评价 (1)心理学实验的基本概念: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 自变量:又称独立变量,是由研究者选定并在实验中加以操纵、变化,以影响被试行为的因素,或因素组合。 因变量:又称依从变量,是被试的反应或输出,是被试被观测的方面,即实验中研究者要观测的变量。 控制变量:又称为无关变量或额外变量、参变量,是研究者在实验中要努力控制的,否则,它就可能混淆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2)在心理学研究中,为什么要给变量建立操作定义。 1)经常有一些含混不清的变量,必须操作定义化后,才能进行实验。 2)知道所用的定义,人们更容易重复结果。 3)再定义,看结果是否改变。 (3)心理学实验的评价:心理学实验的评价一般是从信度和效度两个方面加以考虑的。 信度是指实验研究中因变量的可靠性,或者说,用同一测验对同一组被试多次测量结果的一致性。信度可细分为不同类别,如复本信度、重测信度等。 效度是指实验研究中因变量的有效性。当的确是自变量而不是其他各种因素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时,我们说这种因变量是有效的。效度分为内部效度、外部效度、构想效度、统计结论效度等。 (4)在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时,内部效度与外部效度有何不同。 内部效度是指实验数据偏离真值的程度,或指系统误差的大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关系的明确程度。 外部效度实验结果的有效性,或推论、应用之范围的准确性。也就是实验研究结果能被概括到实验条件以外的程度。 3、变量的类型与设计 (1)在心理学实验研究中,因变量有哪些种类。 1)反应的准确性 2)反应的速度

基础心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基础心理学期末复习 第一章:绪论 人的心理现象有: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言语、情绪情感、注意、意志、需要、动机、能力、气质等。 我们把人的心理划分为有意识现象与无意识现象。 无意识现象是指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心理学科的学科特点:(1)心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 (2)心理学是认知科学的主干学科。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心理学研究的新技术(反应时法、信号检测论、间接测量法) 科学心理学的诞生:1879年,德国哲学家、生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心理学的主要学派:(1)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 (2)机能注意心理学,詹姆士 (3)行为注意心理学,华生 (4)格式塔心理学,惠特海默 (5)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 (6)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 (7)认知心理学,奈赛尔 (8)皮亚杰学派,皮亚杰 第二章:心理和脑 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中枢神经系统实现,对内、外环境中一定动因所做的规律性反应。 无条件反射又称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反射。 条件反射是高等动物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后天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形成的三个阶段: 铃声不能引起狗分泌唾液,对于分泌唾液来说铃声是无关刺激物。 铃声这种无关刺激物就转变成为条件刺激无,即成为了无条件刺激物(食物)的信号而引起狗分泌唾液,于是形成了条件反射。 两种信号系统:第一信号指的是具体事物或具体事物的属性。第二信号指的是语言、词汇组成的刺激物。 兴奋过程是指与有机体的某些活动的发动或加强相联系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 抑制过程是指与有机体的某些活动的停止或减弱相联系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 由抑制引起或加强兴奋过程称为正诱导,由兴奋引起或加强抑制过程称为负诱导。 第三章:感觉 感觉是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高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是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指的是刚刚能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绝对感受阈限指的是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9住院医师规培考试 卫生统计学方法与应用(下)

1、某地进行甲型病毒性肝炎的调查中,共发现病人231例。其中男性158例占68.40%,女性73例占31.60%,提示()* ? A.男性因在外就餐机会多发病机会就高 ? B.男性病人比例高于女性病人 ? C.男性发病率高 ? D.男性患病率高 ? E.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2、甲乙两地某病的死亡率进行标准化计算时,其标准选择()* ? A.不能用甲地数据 ? B.不能用乙地数据 ? C.不能用甲地和乙地的合并数据 ? D.可能用甲地或乙地的数据 ? E.以上都不对 3、若已知该省成年男性血红蛋白平均水平,欲了解某县正常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含量是否高于该省正常水平,应采用()* ? A.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比较的t检验 ? B.配对t检验 ? C.成组t检验 ? D.配对设计差值的符号秩和检验 ? E.成组设计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 4、对于一组服从双变量正态分布的资料,经直线相关分析得相关系数r=0.9,对该资料拟合回归直线,则其回归系数b值()*

? A.b>0 ? B.b=0 ? C.b<0 ? D.b=1 ? E.不能确定正负 5、对原始统计资料的要求是()* ? A.及时收集完整、准确的资料 ? B.综合资料 ? C.方差分析时要求个样本所在总体的方差相等 ? D.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时,组内均方就是误差均方 ? E.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时,F=MS组间/MS组内 6、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 A.随机化、对照、盲法 ? B.随机化、盲法、配对 ? C.随机化、重复、配对 ? D.随机化、齐同、均衡 ? E.随机化、对照、重复 7、作符号秩和检验时,统计量T为较小的秩和,则正确的是()* ? A.T值越大越有理由拒绝HO ? B.T值越大越有理由拒绝HO ? C.P值与T值毫无关系

《实验心理学(上)》考试指导

0273《实验心理学(上)》2012年12月期末考试指导一、考试说明 本课程闭卷考试,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试题型有: 1、名词解释 2、简答题 二、重点复习内容 1、实验心理学概论 (1)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非实验、准实验、真实验。 (2)科学证据的标准 1)以事实为依据的(empirical) 2)客观的(objective) 3)系统的(systematic) 4)经过控制的 (controlled) 2、心理实验的基本过程及评价 (1)心理学实验的基本概念: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 自变量:又称独立变量,是由研究者选定并在实验中加以操纵、变化,以影响被试行为的因素,或因素组合。 因变量:又称依从变量,是被试的反应或输出,是被试被观测的方面,即实验中研究者要观测的变量。 控制变量:又称为无关变量或额外变量、参变量,是研究者在实验中要努力控制的,否则,它就可能混淆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2)在心理学研究中,为什么要给变量建立操作定义。 1)经常有一些含混不清的变量,必须操作定义化后,才能进行实验。 2)知道所用的定义,人们更容易重复结果。 3)再定义,看结果是否改变。 (3)心理学实验的评价:心理学实验的评价一般是从信度和效度两个方面加以考虑的。 信度是指实验研究中因变量的可靠性,或者说,用同一测验对同一组被试多次测量结果的一致性。信度可细分为不同类别,如复本信度、重测信度等。 效度是指实验研究中因变量的有效性。当的确是自变量而不是其他各种因素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时,我们说这种因变量是有效的。效度分为内部效度、外部效度、构想效度、统计结论效度等。 (4)在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时,内部效度与外部效度有何不同。 内部效度是指实验数据偏离真值的程度,或指系统误差的大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关系的明确程度。 外部效度实验结果的有效性,或推论、应用之范围的准确性。也就是实验研究结果能被概括到实验条件以外的程度。 3、变量的类型与设计 (1)在心理学实验研究中,因变量有哪些种类。 1)反应的准确性

大学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

绪论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 心理过程(认知、情感、意志) 2. 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3. 感觉: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4. 知觉: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的整体认识。(特征:整体性、意义性) 5. 情感过程(情绪、情感) 6. 意志过程 二、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和方法 基本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自然实验和实验室实验(3)问卷法(4)测试法(5)谈话法(6)个案法(7)教育经验总结法 三、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心理学一词源于“灵魂的学说”,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古老是因为人类探索心理现象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中就论述了人类的各种心理现象,年轻是因为直到1879年德国哲学家,生理学家威廉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把自然科学中所使用的方法应用于心理学的研究,心理学才开始脱离哲学而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不是偶然的,它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四、心理学的流派 1. 构造心理学 代表人物:特,铁钦纳(学生) 容:人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可以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 方法:实验省份 缺陷:忽视个体差异,不考虑应用。 2. 机能心理学 代表人物:詹姆士,杜威,安吉尔,卡尔 容:意识流,强调意识在有机体适应环境中的作用和功能。 3. 行为主义心理学(第一势力) 代表人物:华生 容:反对研究意识,主研究行为 方法:客观实验 4. 格式塔心理学 代表人物:韦特默,考夫卡,苛勒 容:反对把意识分析为要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组织的意义,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 .专业 . .

卫生统计学知识点总结

卫生统计学知识点总结-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卫生统计学 统计工作基本步骤:统计设计(调查设计和实验设计)、资料分析{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统计推断:是利用样本所提供的信息来推断总体特征,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a参数估计是指利用样本信息来估计总体参数,主要有点估计(把样本统计量直接作为总体参数估计值)和区间估计【按预先设定的可信度(1-α),来确定总体均数的所在范围】。b假设检验:是以小概率反证法的逻辑推理来判断总体参数间是否有质的区别。 变量资料可分为定性变量、定量变量。不同类型的变量可以进行转化,通常是由高级向低级转化。 资料按性质可分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和等级资料。 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1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图是描述计量资料分布类型及分布特征的方法。离散型定量变量的频率分布图可用直条图表达。 2频率分布表(图)的用途:①描述资料的分布类型;②描述分布的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③便于发现一些特大和特小的可疑值;④便于进一步的统计分析和处理;⑤当样本含量足够大时,以频率作为概率的估计值。 ★3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是定量资料中总体分布的两个重要指标。 (1)描述集中趋势的统计指标:平均数(算术均数、几何均数和中位数)、百分位数(是一种位置参数,用于确定医学参考值范围,P50就是中位数)、众数。算术均数:适用于对称分布资料,特别是正态分布资料或近似正态分布资料;几何均数:对数正态分布资料(频率图一般呈正偏峰分布)、等比数列;中位数:适用于各种分布的资料,特别是偏峰分布资料,也可用于分布末端无确定值得资料。 (2)描述离散趋势的指标:极差、四分位数间距、方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四分位数间距:适用于各种分布的资料,特别是偏峰分布资料,常把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结合起来描述资料的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方差和标准差:都适用于对称分布资料,特别对正态分布资料或近似正态分布资料,常把均数和标准差结合起来描述资料的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变异系数:主要用于量纲不同时,或均数相差较大时变量间变异程度的比较。 标准差的应用:①表示变量分布的离散程度;②结合均数计算变异系数、描述对称分布资料;③结合样本含量计算标准误。 定性资料的统计描述 1定性资料的基础数据是绝对数。描述一组定性资料的数据特征,通常需要计算相对数。定性变量可以通过频率分布表描述其分布特征。 2 指标频率型指标强度型指标相对比型指标 概念近似反映某一时间出现概率单位时间内某现象的发生 率 两个有关联的指标A和B之比 计算 公式 A/B 有无 量纲 无有可有、可无 取值 范围 【0,1】可大于1无限制 本质大样本时作为概率近似值分子式分母的一部分频率强度,即概率强度的 似 值 表示相对于B的一个单位,A有多少 位 A和B可以是绝对数、相对数和平均

卫生统计学考试题及答案要点

《卫生统计学》 一、名词解释 1.计量资料 2.计数资料 3.等级资料 4.总体 5.样本 6.抽样误差 7.频数表 8.算术均数 9.中位数 10.极差 11.方差 12.标准差 13.变异系数 14.正态分布 15.标准正态分布 16.统计推断 17.抽样误差 18.标准误 19.可信区间 20.参数估计 P的含义假设检验中21. 型错误II I型和22. 检验效能23. 24.检验水准方差分析25. 26.随机区组设计27.相对数- 1 - 28.标准化法 29.二项分布 30.Yates校正 31.非参数统计 32.直线回归 33.直线相关 34.相关系数 35.回归系数 36.人口总数 37.老年人口系数 38.围产儿死亡率 39.新生儿死亡率 40.婴儿死亡率 41.孕产妇死亡率 42.死因顺位 43.人口金字塔 二、单项选择题

1.观察单位为研究中的( D )。 A.样本B.全部对象 C.影响因素D.个体 2.总体是由(C )。 A.个体组成B.研究对象组成 C.同质个体组成D.研究指标组成 3.抽样的目的是(B )。 A.研究样本统计量B.由样本统计量推断总体参数 C.研究典型案例研究误差D.研究总体统计量 4.参数是指( B )。 A.参与个体数B.总体的统计指标 C.样本的统计指标D.样本的总和 5.关于随机抽样,下列那一项说法是正确的(A )。 - 2 - .抽样时应使得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取A .研究者在抽样时应精心挑选个体,以使样本更能代表总体B .随机抽样即随意抽取个体C .为确保样本具有更好的代表性,样本量应越大越好D B )。6.各观察值均加(或减)同一数后( .均数改变,标准差不变BA.均数不变,标准差改变 .两者均改变 D .两者均不变C )。7.比较身高和体重两组数据变异度大小宜采用(A B.方差.变异系数 A D.标准差C.极差 D )可用来描述计量资料的离散程度。8.以下指标中( .几何均数 B A.算术均数 D.标准差C.中位数 )。9.血清学滴度资料最常用来表示其平均水平的指标是(C B.中位数A.算术平均数 D.平均数C.几何均数 。)10.两样本均数的比较,可用(C 检验B.t A.方差分析 .方差齐性检验 D C.两者均可 ?。D 11.配伍组设计的方差分析中,)等于(配伍???? A.--B.总误差总处理?????? D.---C.+处理总误差总处理误差??|X??|?,的正态总体中随机抽样,)的概率为5% 。12.在均数为标准差为( B tSst?1.96 C.D. A. B.?1.96??,,X20.0520.05X13.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的检验假设是(D )。 A.各处理组样本均数相等B.各处理组总体均数相等 C.各处理组样本均数不相等D.各处理组总体均数不全相等 14.已知男性的钩虫感染率高于女性。今欲比较甲乙两乡居民的钩虫感染率,但甲乡人口女多于男,而乙乡男多于女,适当的比较方法是( D )。 2检验χB A.分别进行比较.两个率比较的 - 3 -

实验心理学重点(附内容)

Lecture 1 导论 1、冯特、艾宾浩斯对实验心理学的贡献和影响 冯特: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生理心理学原理》是近代心理学史上第一部最重要的著作。使心理学脱离哲学而转变成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独立科学。 艾宾浩斯:通过严格的系统测量来研究记忆。打破冯特的“不能用实验研究高级心理过程”的宣言,以自己作被试进行了著名的记忆实验。开辟了实验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 Lecture 2 科学心理学 1、掌握实验范式的概念,熟悉一些常用范式,如习惯化范式、stroop effect等 实验范式是指按照某一比较公认的路线或观点所采取的研究方向或研究步骤。 “按既定的用法,范式就是一种公认的模型或模式。”科学家集团所共同接受的一组假说、理论、准则和方法的总和。范式还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可模仿的成功的先例。 实验范式实际上就是相对固定的实验程序。用途,第一,是为了是某种心理现象得到更清晰准确的描述和表达,第二,是为了检验某种假设、新提出来的概念。 习惯化范式:习惯化是指婴儿对多次呈现的同一刺激的反应强度逐渐减弱,乃至最后形成习惯而不再反应。去习惯化是指在习惯化形成之后,如果换一个新的不同刺激,反应又会增强。用来探讨新生儿和婴幼儿的感知觉、注意等。 Sstroop effect:Stoop发现red green blue grayyellow,这些单词分别用这五种颜色写出来,但单词的意义和颜色相矛盾,比如,用红色写的“green”。让被试逐个将这些单词的颜色读出来,这叫唱色;让被试将单词读出来,这叫念字。发现唱色明显较慢。80年代以后,传统的Stroop效应与启动效应等范式结合而形成了新的实验范式:Stoop范式。 2、科学的方法的特征 在经验观察的基础上对心理行为现象的解释,具有可重复性和自我校正性。 心理研究也遵循科学探究的步骤。 科学方法的优越性(两个原则): A、强调经验观察:采用一定方法,系统观察现象,获得资料。“实验”的方法 B、提供了帮助人们判断知识和信念正误的程序,公开的、可以自我校正。观察所得组织为理论,并可检验或证伪。 3、理论的概念、功能及理论与实验的关系 理论:解释多个事件或关系的一组相关表述。 功能:为数据的系统化组织提供框架;依靠理论对实验结果作出预测。 与实验的关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