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鉴定学:树脂类――没药的鉴别

中药鉴定学:树脂类――没药的鉴别

中药鉴定学:树脂类――没药的鉴别

中药鉴定学:树脂类――没药的鉴别

【性状鉴别】

呈不规则颗粒状或粘结成团块,大小不一,一般直径约2.5cm,有的可达10cm.表面红棕色或黄棕色,凹凸不平,被有粉尘。质坚脆,破碎面呈颗粒状,带棕色油样光泽,并常伴有白色斑点或纹理;薄片半透明或近透明。气香而特异,味苦而微辛。

以块大、色红棕透明、微粘手、香气浓而持久,杂质少者为佳。

【成分】

因来源不同而常有差异,一般商品含树脂25%~35%、树胶57%~61%、挥发油7%~17%。尚含苦味质少量、蛋白质、甾体、没药酸(myrrholicacid)、甲酸、乙酸及氧化酶等。

没药树脂为α-、β-、γ-没药脂酸(α-β-γ-commiphoricacid)、次没药脂酸(commiphorinicacid)及二种酚性树脂α-及β-罕没药脂酚(α-,βheerabomyrrhol)、乙酸异芳香脂(isolinalylacetate)、β-乙酸异芳香脂、没药萜醇(commiferin)、罕没药树脂(heeraboresene)、3-表羽扇醇乙酯(3-epilupenylacetate)、羽扁酮(iupemone)、3-表-α-香树脂醇(3-epi-α-amyrin)和香树脂酮(α-amyrone)。

挥发油为黄色或黄绿色浓稠液体,具有特殊气味,暴露在空气中易树脂化,油中含丁香油酚、间苯甲基酚(m-cresol)、枯茗醛(cuminaldehyde)、桂皮醛、甲酸酯、乙酸酯等。

树胶类似阿拉伯树胶,水解后的阿拉伯糖,木糖,半乳糖等。

【理化鉴别】

①取本品与水共研形成黄棕色乳状液。粉末遇硝酸呈紫色。

②取粉末0.1g,加细砂0.5g,研匀置试管中,加乙醚振摇提取,将提取液置考试,大网站收集蒸发皿中,待乙醚挥散后,残留一层薄膜,用溴或发烟硝酸蒸气接触皿底残渣,即显紫红色。(检查挥发油,伪品无此反应)。

③取粉末少许,加新配置的香草醛盐酸试液数滴,挥发油含量高者立即显紫红色,挥发油含量低者,则初显黄色,渐渐变成紫红色。

【功效】

破血,消肿,生肌,止痛。

实验四 药物的一般鉴别实验

实验四药物的一般鉴别实验 [实验目的] 1、掌握钠盐钙盐乳酸盐硫酸盐磷酸盐氯化物溴化物等药物的一般鉴别性原理和鉴 别方法。 2、掌握一般鉴别实验操作的基本方法及常用的试剂。 [实验原理] 1、钠盐的鉴别:钠盐的中性溶液+醋酸氧铀锌-----黄色的结晶性沉淀 2、钙盐的鉴别:钙盐的中性或碱性溶液+草酸铵----白色沉淀+盐酸----溶解 3、乳酸盐的鉴别:乳酸盐的酸性溶液+溴---乙醛+氨+亚硝基铁氰化钠----暗绿色 4、硫酸盐的鉴别:硫酸盐+钡离子---白色沉淀(不溶于盐酸) 硫酸盐+醋酸铅----白色沉淀(即能溶于醋酸,也能溶于氢氧化钠) 5、磷酸盐的鉴别:磷酸盐溶液+硝酸银----黄色沉淀(能溶于氨试液中和稀硝酸试液中) 磷酸盐溶液+氯化铵镁试液----白色沉淀 6、氯化物的鉴别:氯化物溶液+硝酸银----白色沉淀(能溶于氨试液中,不溶于稀硝酸试液中) 氯化物溶液+二氧化锰试液----氯气(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7.溴化物的鉴别:溴化物溶液+硝酸银----淡黄色沉淀(能部分溶于氨试液中,不溶于稀硝酸试液中) 溴化物+氯试液中----溴(溶于氯仿,氯仿层显橘黄) [试药、试剂和仪器] 1、试药:水杨酸钠、乳酸钙、硫酸阿托品、磷酸可待因、溴新斯的明、维生素B1 2、试剂:盐酸稀盐酸稀硫酸醋酸硝酸氢氧化钠浓氨试液氨试液醋酸氧铀锌醋酸 铅醋酸铵试液甲基红指示液草酸铵试液硫酸铵溴试液10%亚硝基铁氰化钠的稀硫酸试液氯化钡试液氯化铵镁试液二氧化锰氯试液氯仿碘化钾淀粉试纸 3、仪器:试管小烧杯铂金丝酒精喷灯 [操作步骤] 一、对乙酰水杨酸钠中钠离子的鉴别 1、取对氨基水杨酸钠0、1克,置试管中,加纯化水2毫升使溶解,然后滴加醋酸氧铀锌 试液,即生成黄色沉淀。 2、取铂金丝,用盐酸浸润,在无色火焰中燃烧,冷却后,蘸取供试品,在无色火焰中燃烧, 火焰即显鲜黄色。 二、乳酸钙中的钙离子和乳酸根离子的鉴别 1、取乳酸钙约0、1克,置试管中,加纯化水2毫升使溶解,加甲基红指示液2滴,用氨试液中和,再滴加盐酸至恰呈酸性,加草酸铵试液,即生成白色沉淀,分离沉淀,将沉淀分置于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醋酸和盐酸,沉淀能溶于盐酸,不溶于醋酸。 2、取铂金丝,用盐酸湿润,蘸取供试品,在无色火焰中燃烧,火焰即显砖红色。 3、取乳酸钙约0、1克,置小烧杯中,加纯化水60毫升使溶解,从中取出溶液5毫升,置试管中,加溴试液1毫升和稀硫酸0、5毫升,置水浴上加热,并用玻璃小心搅拌至退色,再加硫酸铵4克,摇匀,沿管壁逐滴加入10%亚硝酸铁氰化钠的稀硫酸试液0、2毫升和浓氨试液1毫升,使成两液层,在放置30分钟内,在放置30分钟内,两液层的交界处出现一暗绿色的环。 三、硫酸阿托品中的硫酸根的鉴别 取硫酸阿托品0、5克,加纯化水10毫升使溶解,使溶液分置两个试管中,向其中一支试

(完整版)中药鉴定学期末考试试题

中药鉴定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本草纲目》作者是李时珍。 2.人参的栽培品称为园参。 3.附子常见的加工品主要有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 4.黄柏主要含有生物碱类成分。 5.皮类药材的入药部位是指形成层以外的部分。 6.进行药材鉴定时,药材取样应具有代表性。 7.秦皮水浸液在日光下显碧蓝色荧光。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A)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经集注》 C.《唐本草》 D.《本草纲目》 2.断面具有5~13个黄白色小点(分体中柱)的药材是(B) A.当归 B.绵马贯众 C.甘草 D.黄连 3.药材大黄的药用部位是(C) A.根 B.根茎 C.根及根茎 D.块茎 4.具有虎皮斑的贝母是(C) A.松贝 B.青贝 C.炉贝 D.平贝 5.黄连的根茎折断面在紫外灯下观察应显(D)荧光 A.蓝色 B.紫色 C.黄白色 D.金黄色 6.在进行中药的鉴定时,药材的取样量应为实验用量的(A) A.3倍 B.4倍 C.5倍 D.6倍 7.下列哪一种药材不具有多环同心性异型维管束(C) A.牛膝 B.商陆 C.何首乌 D.川牛膝 8.麦冬的药用部位是(B) A.块茎 B.块根 C.根 D.根茎 9.具有辐射型维管束的药材是(A) A.麦冬 B.甘草 C.黄连 D.人参 10.商品大青叶来源于(A) A.十字花科的菘蓝 B.爵床科的马蓝 C.蓼科的蓼蓝 D.马鞭草科的路边青 11.关于天麻的性状不正确的(D) A.扁长椭圆形 B.有点状痕点组成的环节 C.断面角质样 D.春麻有“红小辫” 12.石菖蒲的中柱维管束类型是(A) A.周木型及外韧型 B.周木型及双韧性 C.周木型 D.外韧性 13.下列药材显微鉴定时需要作三切面观察的是(B) A.关木通 B.沉香 C.鸡血藤 D.川木通 14.关于白木香的描述不正确的是(D) A.含树脂和挥发油成分 B.来源于瑞香科 C.药材呈不规则块片,表面有斑纹 D.能沉水 15.关于番泻叶组织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B) A.表皮细胞中有气孔 B.表皮细胞中不含非腺毛 C.主脉维管束外韧型 D.有晶鞘纤维 16.厚朴的药用部位是(D) A.干皮 B.枝皮 C.根皮 D.干皮、枝皮和根皮 17.企边桂通常是剥取(C)年以上的干皮。 A.8 B.9 C.10 D.12 18.具有硬韧部的药材是(A)

中药鉴定学复习题(答案)

中药鉴定学复习题二答案 一、X型题(多项选择题) 1. 《本草纲目》全书(ABCD) A. 共载药1892种 B. 1596年问世 C. 载方11096条 D. 分52卷16部 E. 作者赵学敏 2. 次生代谢产物包括:( ABCE )。 A. 生物碱 B. 萜类 C. 挥发油类 D. 蛋白质 E. 苷类 3. 次生代谢产物包括:(BCDE)。 A. 核酸类 B. 酚类 C. 醌类 D. 苷类 E. 内酯类 4. 中药鉴定工作的依据是( BCE ) A.《中药鉴定学》 B.《中国药典》 C.《部颁药品标准》 D.《本草纲目》 E.《地方药品标准》 5.《中国药典》规定中药的灰分测定有( AC ) A. 总灰分 B. 生理灰分 C. 酸不溶性 D. 灼烧残渣 E. 药材表面附着的尘土 6.中药常用的鉴定方法有( ABCDE ) A. 基源鉴定 B. 性状鉴定 C. 显微鉴定 D. 理化鉴定 E. 生物检定 7.显微鉴定常用的制片方法有( ABCDE ) A. 横切片或纵切片 B. 粉末制片 C. 表面制片 D. 解离组织片 E. 花粉粒与孢子制片 8.用水合氯醛试液透化装片后,可观察(ACDE ) A. 导管 B. 淀粉粒 C. 石细胞 D. 草酸钙结晶 E. 纤维 9.菊糖主要存在于哪些科的植物中( CE ) A. 毛茛科 B. 百合科 C. 菊科 D. 豆科 E. 桔梗科 10.《中国药典》规定植物药材的来源包括( AB ) A. 原植物科名、植物名、学名 B. 药用部位 C. 采收季节 D. 产地加工 E. 主产地 11.中药质量的限量控制主要包括( ABCDE ) A. 水分含量测定 B. 灰分含量测定 C. 农药残留量测定 D. 重金属测定 E. 杂质测定 12.有害物质检查包括( ABCDE ) A. 有机氯农残量 B. 有机磷农残量 C. 黄曲霉毒素 D. 重金属 E. 砷盐 13.中药质量控制项下“浸出物的测定”中浸出物包括( ACE ) A. 水溶性浸出物 B. 碱溶性浸出物 C. 醚溶性浸出物 D. 酸溶性浸出物 E. 醇溶性浸出物 14.可用碘试液进行鉴别的为( BD ) A. 脂肪油 B. 淀粉粒 C. 树脂 D. 糊粉粒 E. 粘液 15.中药贮藏保管中常见的变质现象有( ABCDE ) A.虫贮 B.生霉 C.变色 D.走油 E.有效成分自然分解 16.泛油指含油药材的油质泛于药材的表面以及某些药材受潮、变色后表面泛出的油样物 质。这些物质的结构类型包括( ABD ) A. 脂肪油 B. 挥发油 C. 鞣质 D. 糖类 E. 皂苷

(汇总)中药鉴定学复习题(答案).doc

问答题:写出下列问题的正确答案,每题10分。 1.中药鉴定的取样方法和取样原则是什么? 1、从同批药材包件中抽取鉴定用样品的原则 (1)药材总包件数在100件以下的,取样5件 (2)100-1000件,按5%取样 (3)超过1000件的,超过部分按1%取样 (4)不足5件的逐件取样 (5)贵重药材,不论包件多少均逐件取样 2、破碎或粉末装药材的取样:每一包件的取样量一般按下列规定: (1)一般药材100~500g(2)粉末状药材25g (3)贵重药材5~10g (4)个大的药材,根据实际情况抽取有代表性的供试品 3、中药鉴定中平均样品的量一般不得少于实验所需用量的3倍,留样的保 存期至少一年。 2.根类中药的性状及显微鉴别特点? 根类中药---性状鉴别 没有节、节间和叶,一般无芽。 圆柱形或长圆锥形,块根,圆锥形或纺锤形等。 双子叶植物根一般主根明显;根横断面有一圈形成层环,环内范围较环外范围大,中央无髓部。 单子叶植物根横断面有一圈内皮层环,环内范围较环外范围小,中央有髓部。 有的断面可见分泌物散布。 根类中药---显微鉴别 1. 双子叶植物根一般均具次生构造。最外层大多为周皮。少数根类中药无 周皮而有表皮或为后生表皮、后生皮层;这些根的内皮层均较明显。 维管束一般为无限外韧型。形成层连续成环;射线较明显;初生木质部位于中央。一般无髓。另要注意,有无异常构造,存在部位和排列方式; 2. 单子叶植物根一般均具初生构造,最外层为表皮细胞,无木栓层,少数根 的表皮细胞形成根被。皮层宽厚,内皮层及凯氏点通常明显。中柱与皮层的界限分明。维管束为辐射型,韧皮部与木质部相间排列,呈辐射状,无形成层。髓部通常明显。 3.简述水合氯醛透化装片的操作方法。 水合氯醛液透化装片的操作方法为:取粉末少许,置载玻片上,滴加水合氯醛试液1~2滴,搅匀,用试管夹执载玻片一端,置酒精灯火焰上方约1~2cm 处加热,微沸后,离开火焰,再滴加水合氯醛试液,小火继续加热,如此反复操作至透化清晰,放冷后滴加稀甘油1~2滴,封片镜检。 4.简述灰分测定在中药鉴定中的意义? 灰分是有机物经高温灼烧以后的残留物称为灰分。在灰分中有包括:水溶性灰分,水不溶性灰分,酸溶性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各种中药的总灰分都应该在一定的范围以内,所以测定的灰分数值高于正常范围时,就可能是在加工或运输储存等环节中有其他有机物污染或参杂,药典中规定了中药的总灰分的最高限量(如甘草不得超过7.0%,大黄不得超过10.0%),因此对限制药材中的泥沙和杂质,保证中药的纯度具有重要意义。 5.简述中药来源鉴定的目的和方法? 1.有4大鉴定方法:a来源鉴定b.性状鉴定c.显微鉴定d、理化鉴定

中药鉴定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中药鉴定学试卷 一、概念题 1.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它是在继承中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研究和探讨中药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质量标准及寻找新药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2.性状鉴定: 就是通过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鉴定方法,来鉴别药材的外观性状。 3.怀中抱月:指松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 4. 鹦哥嘴:天麻顶端具有红棕色干枯芽胞,习称鹦哥嘴或红小辫。 5. 挂甲:牛黄加水调和,涂于指甲上,将指甲染成淡黄色,习称挂甲。 二、选择题 (一)单选题 1.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A) A.神农本草经B.新修本草C.证类本草D.本草纲目E.植物名实图考 2.样品检定时,平均样品的量一般不得少于试验所需用的(B ) A.2倍数 B.3倍数 C.4倍数 D.5倍数 E.6倍数 3.一般宜在春末夏初采收的中药是(D) A.根及根茎类中药 B.全草类中药 C.果实种子类中药 D.皮类中药

4.根头部有“狮子盘头”之称的药材是(B) A. 太子参 B. 党参 C. 明党参 D. 南沙参 E. 北沙参 5.皮类中药粉末镜检不应有(D) A. 石细胞 B. 结晶 C. 纤维 D. 导管 E. 油室碎片 6. 大黄根茎横切面具有(A) A.星点 B.云锦状花纹 C.朱砂点 D.车轮纹 7.组织中具有晶鞘纤维的药材是(B) A.人参 B.甘草 C.黄连 D.黄芪 8.番泻叶和大黄粉末遇碱试液显(B) A.蓝色 B.红色 C.绿色 D.紫色 E.黄色 9.小茴香果实的分泌组织为(B) A.油细胞 B.油管 C.油室 D.树脂道 E.蜜腺 10.条痕为红色至褐红色的矿物类中药是(C) A. 磁石 B. 自然铜 C. 朱砂 D. 雄黄 (二)多选题 1.中药鉴定的依据是:(ABC ) A.《中国药典》 B.《卫生部药品标准》 C.地方药品标准 D.中药志 E.中药鉴定学 2.在产后加工过程中需要“发汗” 的药材有(AB): A. 厚朴 B.杜仲 C. 延胡索 D.丹皮 E.人参 3.下列具有分枝状石细胞的药材是(BD) A.黄连 B.厚朴 C.黄柏 D.五味子E黄芪

中药鉴定学试题库

中药鉴定学习题集

1总论 A 型题 1.001中药鉴定学的任务不包括 A.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B.发掘祖国药学遗产C.中成药的鉴定D寻找和扩大新药源E.研究中药质量与疗效的关系 1.002“本草学”的主要含义是指 A.研究草药的学科B.古代的药学 C.古代收载草药的书籍D.古今研究中药的学科 E.中药学 1.003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 A.《本草纲目》B.《证类本草》 C.《神农本草经》D.《新修本草》E.《本草经集注》1.004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本草著作是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纲目》 C.《本草原始》 D.《本草经集注》 E.《证类本草》 1.005最早提出火试和对光照视鉴别药材方法的本草著作是 A.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B.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 C.陈藏器的《本草拾遗》 D.唐慎微的《证类本草》 E.陈嘉谟的《本草蒙筌》 1.006中国最早的一部具药典性质的本草是 A.《神农本草经》 B.《证类本草》 C.《本草纲目》 D.《新修本草》 E.《本草蒙筌》1.007首次出现图文鉴定中药方法的本草是 A.《本草纲目拾遗》 B.《植物名实图考》 C.《图经本草》 D.神农本草经》 E.《新修本草》1.008《图经本草》的作者是 A.苏敬 B.苏颂 C.苏轼 D.苏恭 E.苏辙 1.009我国现存最早的且最完整的本草是 A.《证类本草》 B.《神农本草经》 C.《新修本草》 D.《本草纲目》 E.《本草衍义》 1.010记载药物最多、科学性最强,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本草著作是 A.《证类本草》 B.《植物名实图考》 C.《本草纲目》 D.《新修本草》 E.《神农本草经》1.011古代侧重于药材性状鉴别的专著是 A.《植物名实图考》 B.《本草蒙筌》 C.《本草衍义》 D.《本草原始》 E.《图经本草》1.012本草书中,最著名的收载药用植物的专著是 A.《救荒本草》 B.《植物名实图考》 C.《图经本草》 D.《神农本草经》 E.《本草纲目》1.013中药拉丁名称的一般组成原则是 A.属名+种名(种加词) B.属名+种名+命名人姓氏 C.药用部位名(第一格+药名(第二格) D.属名+种名+亚种名+定名人 E.药名(第二格)+药用部位名(第一格) 1.014Rhizoma Coptidis的组成是 A. 药用部位名(名词第一格+种名(名词第二格) B.属名(名词第一格)+形容词(第二格) C .属名(名词第一格)+种名(名词第二格) D.药用部位名(名词第一格)+属名(名词第二格)E.以上都不是 1.015Semen Armeniacae Amarum的组成是 A.药用部位名(名词第一格)+属名(名词第二格)+形容词(第二格) B.药用部位名(名词第一格)+属名(名词第二格+形容词(第一格) C.药用部位名(名词第一格)+属名(名词第二格)+种名(名词第二格) D.药用部位名(名词第一格)+种名(名词第二格)+形容词(第一格) E.药用部位名(名词第一格)+属名(名词第二格)+药用部位名(名词第二格) 1.016“四大南药”是指 A.肉桂、益智、砂仁、槟榔 B.槟榔、益智、砂仁、巴戟天 C.肉桂、益智、砂仁、蛤蚧 D.莪术、槟榔、砂仁、巴戟天 E.白豆蔻、益智、砂仁、蛤蚧

一般鉴别试验

一般鉴别试验 1 简述 1.1 药品的“一般鉴别试验”,是归纳正文中含有同一离子或具有某一集团的药物共有的化学反应,为节省文字篇幅而合并叙述,作为该药品正文鉴别项下的组成部分。在药典附录中,此项内容是通过化学反应晶型试验来证明药品中含有某一离子或集团,而不是对未知物进行定性分析,应结合正文中的其他鉴别试验和性状项下的描述,才能证实供试品的真实性。 1.2 选择一般鉴别试验方法的原则是:专属性羟,重现性好,灵敏度高,才做简便、快速。对五级药品是根据阴、阳离子的特殊反应进行鉴别,对有机药品则大都采用官能团反应进行鉴别。 2 仪器 所有仪器要求洁净,以免干扰化学反应。 3 试药与试液 3.1 试药应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ⅩⅤA的要求,使用时应研成粉末或配成试液。 3.2 试液除另有规定外,均应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ⅩⅤB试液项下的方法进行配置和贮藏,要求新配置的,必须临用新制。 4 操作方法同《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Ⅲ. 5 注意事项 5.1 一般注意事项

5.1.1 供试品和攻势也的取用量应按个该药品项下的规定,固体供试品应研成细粉;液体供试品如果太稀可浓缩,如果太浓可稀释。 5.1.2试药和试液的加入量、方法和顺序均应按各试验项下的规定;如未作规定,试液应逐滴加入,边加边振摇;并注意观察反应现象。 5.1.3 试验在试管或离心管中进行,如需加热,应小心仔细,并使用试管夹,边加热边振摇,试管口不要对着试验操作者。 5.1.4 试验中需要蒸发时,应置于玻璃蒸发皿或瓷蒸发皿中,在水浴上进行。 5.1.5 沉淀反应有色沉淀反应宜在白色点滴板上进行,白色沉淀反应应在黑色或蓝色点滴板上进行,也可在试管或离心管中进行;如沉淀少不易观察时,可加入适量的某种与水互不混溶的有机溶剂,使原来悬浮在水中的沉淀集中于两液层之间,以便观察。 5.1.6 试验中需要分离沉淀时,应采用离心机分离,经离心沉降后,用吸出法或倾斜法分离沉淀。 5.1.7 颜色反应须在玻璃试管中进行,并注意观察颜色的变化。 5.1.8 试验温度,一般温度上升10℃,可使反应速度增加2~4倍,应按各试验项下规定的温度进行试验,如达不到时,可适当加温。 5.1.9 反应灵敏度极高的试验,必须保证试剂的纯度和仪器的洁净,为此应同时进行空白试验,以资对照。 5.1.10 反应不够灵敏,实验条件不易掌握的试验,可用对照品进行对照试验。

中药鉴定学复习题含答案

《中药鉴定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我国己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神农本草经》。 2.西红花的药用部位是柱头。 3.茯苓的药用部位是菌核。主要活性成分是茯苓多糖。 4.黄柏来源于芸香科植物,主要活性成分是小檗碱。 5.血竭是植物麒麟血竭果实中渗出的红色树脂。 6.药材的干燥方法通常有晒干,烘干,阴干。 7.附子道地产区四川。商品分为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主要成分为乌头碱。 8.江西著名道地药材有枳壳、薄荷、栀子、满山白。 9.黄芩药材的商品规格主要有子芩与枯芩。 10.茯苓的药用部位是。主要活性成分是。 11.药材的干燥方法通常有,,。 12.天然牛黄可分为蛋黄和管蛋,蛋黄的鉴别特征乌金衣,层纹,挂甲,味清凉等。 13.蛤蚧的主产地广西。 14.血竭的采收加工过程中,将血竭用布包起,入热水中使软化成团,取出放冷,即为原装血竭;加入辅料加工后成为加工血竭。 15.枸杞子的主产地宁夏、甘肃、青海,其主要活性成分甜菜碱。 16.延胡索的道地产区是浙江,主要活性成分生物碱类。 17.甘草的药用部位是根及根茎,其解毒的活性成分甘草酸。 18.麻黄的药用部位是草质茎,主要活性成分左旋麻黄碱。 19.茯苓的药用部位是,其主要活性成分。 20.中药鉴定学的研究任务是发掘整理祖国药学、坚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中成药的坚定、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21.薄荷来源是唇形科植物,其主要活性成分是挥发油。 22.大黄来源是蓼科科植物,其泻下的主要活性成分是双蒽酮甙。 23.红花来源是菊科植物。 24.三七的药用部位是根及根茎,其性状鉴别的核心要点是铜皮铁骨狮子头 二、名词解释 1.发汗: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往外溢,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 2.镶嵌细胞:伞形科植物果实的内果皮由5-8个狭长的薄壁组织相互并列为一群,各群以斜角联合呈镶嵌状,称为“镶嵌细胞” 3.铜皮铁皮狮子头:优质的三七。 4.怀中抱月: 怀中抱月常指鳞茎类药材鳞茎的结合状态。其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 5.挂甲:又叫“透甲”。指牛黄用清水调和后,涂于指甲上,能使指甲染成黄色并经久不褪的现象。 6.云锦花纹云锦花纹指药材横切面上散列的云朵状花纹,并具色彩。多指根类药材外侧皮部的异型维管束。 7.乌金衣乌金衣指牛黄药材外部挂有的黑色光亮薄膜 8.走油是指将加工好的原料放入滚油之中迅速拖过,为继后的烹调提供前沿基础的加工方法。 9.错入组织:肉豆蔻的外胚乳伸入到内胚乳,形成的称为错入组织。 10.星点大黄根茎横断面可见的暗红橙色的放射状小点,环列或散在。如星星点缀。 11.芦头:人参顶端根茎 12.通天眼顶端部分光滑,内有细孔道直通角尖。 13.当门子气香强烈而特异,成颗粒状者俗称"当门子",三、单项选择题 1.中药鉴定学研究的对象是(A ) A.中药材及成方、制剂 B.天然药物 C.中成药 D.中药的化学成分 2.白芍的产地加工方法应为( C ) A.晒干 B.去皮后晒干 C.去皮,煮透心后晒干 D.开水浸泡后晒干 3.那种柴胡有毒,不能药用( C ) A.北柴胡 B.狭叶柴胡 C.大叶柴胡 D.银柴胡 4.甘草中具有解毒作用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A ) A.甘草甜素 B.甘草苷 C.异甘草苷 D.甘草内酯 5.沉香的药用部位是瑞香科植物白木香的( C ) A.含树脂的茎 B.香树脂 C.含有树脂的心材 D.含有树脂的边材 6.钩藤中具有降血作用的主要化学成分(D ) A.黄酮类 B.蒽醌类 C.皂苷类 D.生物碱类 7.以干燥的柱头入药的药材是( D ) A.菊花 B.洋金花 C.丁香 D.西红花 8.我国薄荷最著名的产区是(B ) A.安徽省 B.江苏省 C.江西省 D.湖南省 9.我国薄荷最著名的产区是(B ) A、安徽省 B、江苏省 C、江西省 D、湖南省 10.折断时有细密银白丝相连的药材是( D ) A、桑白皮 B、地骨皮 C、肉桂 D、杜仲 12.番泻叶的泻下成分主要是( D ) A、大黄素 B、大黄酸 C、大黄酚 D、番泻叶苷ABCD 13.当归主产于( D ) A.四川省B.青海省C.甘肃省D.陕西省14.牡丹皮中具有镇痛、解痉和抑菌作用的主要化学成分是(B ) A、牡丹酚原苷 B、牡丹酚 C、牡丹酚苷 D、芍药苷 15.药用部位为种子的药材是(B ) A、小茴香 B、马钱子 C、五味子 D、马兜铃 16.枳壳类药材以(B )产者最佳。 A、湖南 B、江西 C、四川 D、福建 17.我国薄荷最著名的产区是(B ) A、安徽省 B、江苏省 C、江西省 D、湖南省 18.白芍的产地加工方法应为( C ) A.晒干 B.去皮后晒干 C.去皮,煮透心后晒干 D.开水浸泡后晒干 19.下列有关天麻的描述中错误的是(B ) A.来源为兰科植物天麻的干燥块茎 B.具“过桥”这一典型特征 C.具“鹦哥嘴”这一典型特征 D.质坚硬,不易折断 20.下列有关肉桂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 A.来源为木兰科植物 B.气香浓烈,味甜、辣 C.断面有细密银白色富弹性的橡胶丝相连 D.具分枝状石细胞 25.下列哪项不是猪苓的特征( C ) A、呈不规则条形、块状或扁块状 B、表面乌黑或棕黑色,有瘤状突起 C、体重质坚实,入水下沉 D、粉末黄白色,菌丝团大多无色 26.沉香的药用部位是瑞香科植物白木香的(C ) A、含树脂的茎 B、香树脂 C、含有树脂的心材 D、含有树脂的边材 27.钩藤中具有降血压作用的主要化学成分(D ) A、黄酮类 B、蒽醌类 C、皂苷类 D、生物碱类 28.枳壳类药材以(B)产者最佳。 A、湖南 B、江西 C、四川 D、福建 29.金银花的药用部位是(D ) A、花蕾 B、花 C、头状花序 D、带初开的花

中药鉴定学试题

中药鉴定学复习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中药鉴定学的任务不包括() A.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B.发掘祖国药学遗产C.中成药的鉴定 D.寻找和扩大新药源E.研究中药质量与疗效的关系 2、益母草,在东北呈坤草,又叫楞子棵;江苏某些地区称天芝麻或田芝麻,青海叫千层塔。这种使药材品种混乱的原因属于() A.同物异名B.同名异物C.古代典籍,记述粗略 D.一药多源,易于混杂E.历史沿革,品种变迁 3、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 A.《本草纲目》B.《证类本草》C.《神农本草经》 D.《新修本草》E.《本草经集注》 4、中国最早的一部具药典性质的本草是() A.《神农本草经》B.《证类本草》C.《本草纲目》 D.《新修本草》E.《本草蒙筌》 5、《图经本草》的作者是() A.苏敬B.苏颂C.苏轼D.苏恭E.苏辙 6、我国现存最早的且最完整的本草是() A.《证类本草》B.《神农本草经》C.《新修本草》 D.《本草纲目》E.《本草衍义》 7、本草书中,最著名的收载药用植物的专著是() A.《救荒本草》B.《植物名实图考》C.《图经本草》 D.《神农本草经》E.《本草纲目》 8、中药拉丁名称的一般组成原则是() A.属名+种名(种加词)B.属名+种名+命名人姓氏 C.药用部位名(第一格)+药名(第二格) D.属名+种名+亚种名+定名人E.药名(第二格)+药用部位名(第一格) 9、RhizomaCoptidis的组成是() A.药用部位名(名词第一格)+种名(名词第二格) B.属名(名词第一格)+形容词(第二格) C.属名(名词第一格)+种名(名词第二格) D.药用部位名(名词第一格)+属名(名词第二格) E.以上都不是 1/64 10、SemenArmeniacaeAmarum的组成是() A.药用部位名(名词第一格)+属名(名词第二格)+形容词(第二格) B.药用部位名(名词第一格)+属名(名词第二格)+形容词(第一格) C.药用部位名(名词第一格)+属名(名词第二格)+种名(名词第二格) D.药用部位名(名词第一格)+种名(名词第二格)+形容词(第一格) E.药用部位名(名词第一格)+属名(名词第二格)+药用部位名(名词第二格) 11、“四大怀药”包括() A.怀牛膝、地黄、山药、菊花B.怀牛膝、地黄、山药、红花 C.怀牛膝、地黄、山药、芫花D.怀牛膝、地黄、山药、金银花 E.怀牛膝、玄参、天花粉、菊花

华佗杯中药鉴定学试题库

中药鉴定学试题库(200题) 一、A型题(最佳选择题): A型题指最佳选择题。由一个题干和A、B、C、D、E五个备选答案组成。题干在前,选项在后。每道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1.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 A.《本草纲目》 B.《证类本草》 C.《神农本草经》 D.《新修本草》 E.《本草经集注》 2.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本草著作是()。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纲目》 C.《本草原始》 D.《本草经集注》 E.《证类本草》 3.中国最早的一部具药典性质的本草是()。 A.《神农本草经》 B.《证类本草》 C.《本草纲目》 D.《新修本草》 E.《本草蒙筌》 4.“四大怀药”包括()。 A.怀牛膝、地黄、山药、菊花 B.怀牛膝、地黄、山药、红花 C.怀牛膝、地黄、山药、芫花 D.怀牛膝、地黄、山药、金银花

E.怀牛膝、玄参、天花粉、菊花 5.有一植物的根皮、茎、叶、果实等部位分别都是常用中药,此植物是()。A.菘蓝 B.枸杞 C.肉桂 D.桑 E.益母草 6.入水后,水被染成黄色的是()。 A.竹黄 B.苏木 C.乳香 D.血竭 E.西红花 7.延胡索的主产地为()。 A.四川 B.河南 C.云南 D.浙江 E.山东 8.延胡索中镇痛、镇静的主要成分为()。 A.延胡索甲素 B.延胡索乙素 C.原鸦片碱 D.l-四氢黄连碱 E.dl-四氢黄连碱 9.白芍的产地加工应为()。 A.晒干 B.去皮晒干 C.去皮,煮透心后晒干

D.去皮阴干 E.开水浸泡后晒干 10.甘草中具有解毒作用的化学成分为()。 A.甘草甜素 B.人参皂苷 C.葛根黄酮 D.延胡索乙素 E.川芎嗪 11.根头部有“蚯蚓头”的药材是()。 A.白芷 B.川芎 C.独活 D.柴胡 E.防风 12.某贝母商品,呈长圆锥形,表面黄白色,稍粗糙,常有黄棕色斑块;外层两瓣鳞片大小相近,顶端开口;断面粗糙,白色,粉性;气微苦,它应是()。A.松贝 B.珠贝 C.炉贝 D.青贝 E.平贝 13.纤维性强,难折断,纤维层易成片地纵向撕裂,撕裂时有白色粉尘飞扬,该药材为()。 A.秦皮 B.桑白皮 C.牡丹皮 D.合欢皮 E.肉桂 14.可进行微量升华的皮类药材是()。

中药鉴定学复习题(答案)

问答题:写出下列问题的正确答案,每题10 分 1.中药鉴定的取样方法和取样原则是什么? 1、从同批药材包件中抽取鉴定用样品的原则(1)药材总包件数在100 件以下的, 取样5件 (2)100-1000 件,按5%取样 (3)超过1000 件的,超过部分按1%取样 (4)不足5 件的逐件取样 (5)贵重药材,不论包件多少均逐件取样 2、破碎或粉末装药材的取样:每一包件的取样量一般按下列规定: (1)一般药材100?500g (2)粉末状药材25g (3)贵重药材5?10g (4)个大的药材,根据实际情况抽取有代表性的供试品 3、中药鉴定中平均样品的量一般不得少于实验所需用量的 3 倍,留样的保 存期至少一年。 2.根类中药的性状及显微鉴别特点? 根类中药--- 性状鉴别没有节、节间和叶,一般无芽。圆柱形或长圆锥形,块根,圆锥形或纺锤形等。双子叶植物根一般主根明显;根横断面有一圈形成层环,环内范围较环外范围大,中央无髓部。 单子叶植物根横断面有一圈内皮层环,环内范围较环外范围小,中央有髓部。有的断面可见分泌物散布。 根类中药--- 显微鉴别 1.双子叶植物根一般均具次生构造。最外层大多为周皮。少数根类中药无周皮 而有表皮或为后生表皮、后生皮层;这些根的内皮层均较明显。维管束一般为无限外韧型。形成层连续成环;射线较明显;初生木质部位于中央。一般无髓。另要注意,有无异常构造,存在部位和排列方式; 2.单子叶植物根一般均具初生构造,最外层为表皮细胞,无木栓层,少数根的表 皮细胞形成根被。皮层宽厚,内皮层及凯氏点通常明显。中柱与皮层的界限分明。 维管束为辐射型,韧皮部与木质部相间排列,呈辐射状,无形成层。髓部通常明显。 3.简述水合氯醛透化装片的操作方法。水合氯醛液透化装片的操作方法为:取粉末 少许,置载玻片上,滴加水合氯醛试液1 ?2滴,搅匀,用试管夹执载玻片一端,置酒精灯火焰上方约1?2cm 处加热,微沸后,离开火焰,再滴加水合氯醛试液,小火继续加热,如此反复操作至透化清晰,放冷后滴加稀甘油 1 ? 2 滴,封片镜检。 4.简述灰分测定在中药鉴定中的意义? 灰分是有机物经高温灼烧以后的残留物称为灰分。在灰分中有包括:水溶性灰分,水不溶性灰分,酸溶性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各种中药的总灰分都应该在一定的范围以内,所以测定的灰分数值高于正常范围时,就可能是在加工或运输储存等环节中有其他有机物污染或参杂,药典中规定了中药的总灰分的最高限量(如甘草不得超过7.0%,大黄 不得超过10.0%),因此对限制药材中的泥沙和杂质,保证中药的纯度具有重要意义。 5.简述中药来源鉴定的目的和方法? 1. 有 4 大鉴定方法: a 来源鉴定 b. 性状鉴定 c. 显微鉴定 d 、理化鉴定 2. 来源鉴定的目的:确定其正确的学名,以保应用品种准确无误。.

23.实验六 药物的一般鉴别试验

专业学科《药物分析》备课日期2011-10 -14 授课班次药剂42、43、44班授课日期2011 -10 - 授课内容实验二药物的一般鉴别试验 目的要求掌握内容掌握熔点测定和焰色反应的意义。 熟悉内容熟悉熔点测定和焰色反应的操作及注意事项。了解内容了解玻璃温度计的种类和校正方法。 课时计划组织教学 2 Min 巩固新课 5 Min 复习旧课 5 Min 归纳总结 4 Min 讲授新课103 Min 布置作业 1 Min 难点熔点测定和焰色反应的操作及注意事项。 课堂类型实验课 授课 学时 3学时教学方法设计 组织教学: 起立、清点人数。2′复习旧课: (提问,教师补充评点。) 1、一般鉴别试验的项目及意义。 2、熔点测定法的注意事项。 5′ 讲授新课: 实验六药物的一般鉴别试验103′ 1、实验目的 2、实验原理及方法(讲授,举例) 3、实验步骤 巩固总结: 总结点评学生的实验操作情况,指出不足及需改进部分。9′布置作业: 完成实验报告及思考题1′课后记:

实验六药物的一般鉴别试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玻璃温度计的种类和校正方法。 2、掌握熔点测定的意义和操作。 3、掌握焰色反应鉴别的意义和操作。 二、实验试剂与器材 试剂:液体石蜡、苯甲酸、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钙、稀盐酸 器材:铁架台、b型管(配有带孔塞子)、酒精灯、点样管、温度计、橡皮塞、表面皿、铂丝 三、实验步骤 熔点的测定 (一)介绍熔点的定义和熔点测定的原理与作用 物质的熔点是指在一定大气压下物质的固相与液相共存时的温度范围。 由于大多数的有机化合物的熔点都在400℃以下,较易测定。在有机化学实验及研究工作中,多采用操作简便的毛细管法测定熔点,所得的结果虽常略高于真实的熔点,但作为一般纯度的鉴定已经可以了。 纯化合物从开始融化(始熔)至完全熔化(全熔)的温度范围叫做熔程,也叫熔点范围。每种纯有机化合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晶形结构和分子间的力,要熔化它,是需要一定热能的,所以,每种晶体物质都有独特的熔点。同时,当达熔点时,纯化合物晶体几乎同时崩溃,因此熔程很小,一般为0.5-1℃。但是,不纯品即当有少量杂质存在时,其熔点一般总是降低,熔程增大。因此,从测定固体物质的熔点便可鉴定其纯度。 如测定熔点的样品为两种不同的有机物的混合物,例如,肉桂酸及尿素,尽管它们各自的熔点均为133℃,但把它们等量混合,再测定其熔点时,则比133℃低的很多,而且熔点距大。这种现象叫做混合熔点下降,这种试验叫做混合熔点试验,是用来检验两种熔点相同或相近的有机物是否为同一种物质的最简便的物理方法。 熔点测定有毛细管法、电热法、DSC法等几种,其中毛细管法是最经典、较准确的方法。熔点测定的关键之一是温度计是否准确. (二)介绍玻璃温度计的种类和校正方法 实验室用得最多的温度计是水银温度计和有机液体温度计。水银温度计测量范围广、刻度均匀、读数准确,但玻璃管破损后会造成汞污染。有机液体(如乙醇、苯等)温度计着色后读数明显,但由于膨胀系数随温度而变化,故刻度不均匀,读数误差较大。 玻璃管温度计的校正方法有以下两种: (1)与标准温度计在同一状况下比较: 实验室内将被校验的玻璃管温度计与标准温度计插入恒温糟中,待恒温槽的温度稳定后,比较被校验温度计与标准温度计的示值。示值误差的校验应采用升温校验,因为对于有机液体来说它与毛细管壁有附着力,在降温时,液柱下降会有部分液体停留在毛细管壁上,影响读数准确。水银玻璃管温度计在降温时也会因磨擦发生滞后现象。 (2)利用纯质相变点进行校正: ①用水和冰的混合液校正0℃;②用水和水蒸汽校正100℃。 (三)熔点浴介绍 硫酸220℃,甘油230℃,液体石腊230℃,石蜡350℃,有机硅油350℃。液体石蜡较为安全,但易变黄浓,硫酸价廉,易传热,但腐蚀性强,有机物与它接触易变黑,影响观察。白矿油是碳数比液体石蜡多的烃,可加热到280℃不变色。其它还可用植物油、硫酸与硫酸钾混合物,磷酸,甘油,硅油等。

中药鉴定学题库

、单项选择题 1、中药鉴定学的任务不包括( A ) A. 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 B ?发掘祖国药学遗产 C ?中成药的鉴定 D.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E ?研究中药质量与疗效的关系 2、益母草,在东北呈坤草,又叫楞子棵;江苏某些地区称天芝麻或田芝麻,青海叫千层 塔。这种使药材品种混乱的原因属于( A ) A. 同物异名 B ?同名异物C ?古代典籍,记述粗略 D. —药多源,易于混杂 E ?历史沿革,品种变迁 A. 属名+种名(种加词) B .属名+种名+命名人姓氏 C. 药用部位名(第一格)+药名(第二格) D. 属名+种名+亚种名+定名人 E .药名(第二格)+药用部位名(第一格) 9、 Rhizoma Coptidis 的组成是( D ) A 药用部位名(名词第一格)+种名(名词第二格) B 属名(名词第一格)+形容词(第二格) C 属名(名词第一格)+种名(名词第二格) D 药用部位名(名词第一格)+属名(名词第二格) E 以上都不是 10、 Semen Armeniacae Amarum 的组成是( D ) A 药用部位名(名词第一格)+属名(名词第二格)+形容词(第二格) B 药用部位名(名词第一格)+属名(名词第二格)+形容词(第一格) C 药用部位名(名词第一格)+属名(名词第二格)+种名(名词第二格) D 药用部位名(名词第一格)+种名(名词第二格)+形容词(第一格 ) E 药用部位名(名词第一格)+属名(名词第二格)+药用部位名(名词第二格) 11、 “四大怀药”包括( A ) A 怀牛膝、地黄、山药、菊花 B 怀牛膝、地黄、山药、红花 C 怀牛膝、地黄、山药、芫花 D 怀牛膝、地黄、山药、金银花 E 怀牛膝、玄参、天花粉、菊花 3、 4、 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着是( C A.《本草纲目》 B .《证类本草》 D.《新修本草》 E .《本草经集注》 中国最早的一部具药典性质的本草是( .《神农本草经》 5、 A.《神农本草经》 B D.《新修本草》 E 《图经本草》的作者是( A.苏敬 B .苏颂 C 6、 .《证类本 草》 .《本草蒙筌》 B ) .苏轼 D .苏恭 A ) .《本草纲目》 .苏辙 7、 我国现存最早的且最完整的本草是( A.《证类本草》 D.《本草纲目》 本草书中,最着名的收载药用植物的专着是( B .《神农本草经》 C E .《本草衍义》 新修本草》 A.《救荒本草》 B .《植物名实图考》 D.《神农本草经》 E .《本草纲目》 8、中药拉丁名称的一般组成原则是( E ) ) .《图经本草》

中药鉴定学试卷及答案

中药鉴定学试卷(1) 参考答案 一、概念题 1.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它是在继承中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研究和探讨中药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质量标准及寻找新药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2.性状鉴定: 就是通过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鉴定方法,来鉴别药材的外观性状。 3.怀中抱月:指松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 4. 鹦哥嘴:天麻顶端具有红棕色干枯芽胞,习称鹦哥嘴或红小辫。 5. 挂甲:牛黄加水调和,涂于指甲上,将指甲染成淡黄色,习称挂甲。 二、选择题 (一)单选题 1.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A) A.神农本草经B.新修本草C.证类本草D.本草纲目E.植物名实图考 2.样品检定时,平均样品的量一般不得少于试验所需用的(B ) A.2倍数 B.3倍数 C.4倍数 D.5倍数 E.6倍数 3.一般宜在春末夏初采收的中药是(D) A.根及根茎类中药 B.全草类中药 C.果实种子类中药 D.皮类中药 4.根头部有“狮子盘头”之称的药材是(B) A. 太子参 B. 党参 C. 明党参 D. 南沙参 E. 北沙参 5.皮类中药粉末镜检不应有(D) A. 石细胞 B. 结晶 C. 纤维 D. 导管 E. 油室碎片 6. 大黄根茎横切面具有(A) A.星点 B.云锦状花纹 C.朱砂点 D.车轮纹 7.组织中具有晶鞘纤维的药材是(B) A.人参 B.甘草 C.黄连 D.黄芪 8.番泻叶和大黄粉末遇碱试液显(B) A.蓝色 B.红色 C.绿色 D.紫色 E.黄色 9.小茴香果实的分泌组织为(B) A.油细胞 B.油管 C.油室 D.树脂道 E.蜜腺 10.条痕为红色至褐红色的矿物类中药是(C) A. 磁石 B. 自然铜 C. 朱砂 D. 雄黄 得分评卷人

中药鉴定学复习题答案

中药鉴定学复习题答案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问答题:写出下列问题的正确答案,每题10分。 1.中药鉴定的取样方法和取样原则是什么 1、从同批药材包件中抽取鉴定用样品的原则 (1)药材总包件数在100件以下的,取样5件 (2)100-1000件,按5%取样 (3)超过1000件的,超过部分按1%取样 (4)不足5件的逐件取样 (5)贵重药材,不论包件多少均逐件取样 2、破碎或粉末装药材的取样:每一包件的取样量一般按下列规定: (1)一般药材100~500g(2)粉末状药材25g (3)贵重药材5~10g (4)个大的药材,根据实际情况抽取有代表性的供试品 3、中药鉴定中平均样品的量一般不得少于实验所需用量的3倍,留 样的保存期至少一年。 2.根类中药的性状及显微鉴别特点 根类中药---性状鉴别 没有节、节间和叶,一般无芽。 圆柱形或长圆锥形,块根,圆锥形或纺锤形等。 双子叶植物根一般主根明显;根横断面有一圈形成层环,环内范围较环外范围大,中央无髓部。 单子叶植物根横断面有一圈内皮层环,环内范围较环外范围小,中央有髓部。有的断面可见分泌物散布。 根类中药---显微鉴别

1. 双子叶植物根一般均具次生构造。最外层大多为周皮。少数根类 中药无周皮而有表皮或为后生表皮、后生皮层;这些根的内皮层均较明显。 维管束一般为无限外韧型。形成层连续成环;射线较明显;初生木质部位于中央。一般无髓。另要注意,有无异常构造,存在部位和排列方式; 2. 单子叶植物根一般均具初生构造,最外层为表皮细胞,无木栓 层,少数根的表皮细胞形成根被。皮层宽厚,内皮层及凯氏点通常明显。中柱与皮层的界限分明。维管束为辐射型,韧皮部与木质部相间排列,呈辐射状,无形成层。髓部通常明显。 3.简述水合氯醛透化装片的操作方法。 水合氯醛液透化装片的操作方法为:取粉末少许,置载玻片上,滴加水合氯醛试液1~2滴,搅匀,用试管夹执载玻片一端,置酒精灯火焰上方约1~2cm处加热,微沸后,离开火焰,再滴加水合氯醛试 液,小火继续加热,如此反复操作至透化清晰,放冷后滴加稀甘油1~2滴,封片镜检。 4.简述灰分测定在中药鉴定中的意义 灰分是有机物经高温灼烧以后的残留物称为灰分。在灰分中有包括:水溶性灰分,水不溶性灰分,酸溶性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各种中药的总灰分都应该在一定的范围以内,所以测定的灰分数值高于正常范围时,就可能是在加工或运输储存等环节中有其他有机物污染或参杂,药典中规定了中药的总灰分的最高限量(如甘草不得超过7.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