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阿司匹林致胃肠粘膜损伤临床分析

阿司匹林致胃肠粘膜损伤临床分析

阿司匹林致胃肠粘膜损伤临床分析

阿司匹林致胃肠粘膜损伤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3-05-13T17:46:39.15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9期供稿作者:夏琼吴海燕[导读] 本组资料显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存在胃粘膜损伤、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

夏琼吴海燕(上海市大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0442)

【中图分类号】R96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9-0195-02 【摘要】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致胃肠粘膜损伤因素及临床特征。方法随访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患者320例,其中致胃肠粘膜损伤21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20例,发现大便潜血实验阳性21例,发生率6.56%,其中黑便9例,为2.81%,服药后烧心、腹痛、腹胀11例,为3.44%,消化性溃疡7例,为2.19%,上消化道出血2例,消化道穿孔1例。结论 :长期服用常规剂量的阿司匹林会引起胃粘膜不同程度的损害,应合理应用。

【关键词】阿司匹林胃肠道粘膜损伤

阿司匹林是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具有解热镇痛、消炎、抗风湿的作用,还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延长出现时间,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近年来,临床应用日益广泛,随着阿司匹林的普遍应用,该药所致胃肠道粘膜损伤倍受临床医生关注。因此,对我院2009年1月~2012年7月期间服用阿司匹林预防冠心病、脑梗塞的320患者进行随访追踪调查,经胃镜检查证实服用阿司匹林致胃粘膜损伤21例作一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选择本院2009年1月~2012年7月门诊病人,经胃镜检查的320例患者,服用常规剂量阿司匹林75mg、100mg/d,男176例,女144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59岁。均按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高脂血症接受阿司匹林一级预防治疗。服药时间1~36个月,平均服药时间6个月。所有病例均无胃病史,且服药前曾经胃镜检查无明显胃粘膜损害,服用阿司匹林期间无同时服用其他NSAIDs、类固醇激素等药物。均接受6个月~36个月随访调查,每月1次大便潜血实验,期间出现烧心、腹痛、腹胀、恶心等消化道症状及呕吐、黑便者均停服阿司匹林,并记录和做胃镜检查,胃镜检查发现有消化性溃疡、出血或渗血、糜烂者为胃粘膜损伤。

2.结果

本组320例,发现大便潜血实验阳性21例,发生率6.56%,其中黑便9例,为2.81%,服药后烧心、腹痛、腹胀11例,为3.44%,消化性溃疡7例,为2.19%,上消化道出血2例,消化道穿孔1例。大便潜血实验阳性者均行胃镜检查,21例均可见粘膜不同程度糜烂、红斑、出血。其中胃病变12例,变现为胃体和胃窦部粘膜广泛充血,多发性糜烂,点片状出血,伴胃溃疡7例,发现食道和十二指肠粘膜有充血水肿或伴浅表糜烂、点状出血9例。

3.讨论

阿司匹林具有解热镇痛、消炎、抗风湿的作用,还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是临床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口服后大部分在小肠吸收,经肝代谢,由肾脏排出,临床口服阿司匹林主要副作用是胃肠道反应,也有引起胃粘膜损伤,以致造成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例,临床医师在使用时应注意消化道粘膜损伤副作用。瑞典SALT[1]协作发现,在16-63个月随诊期中,服用阿司匹林75mg/d,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1.0%,而安慰剂组仅为0.6%,与抗凝剂合用可显著增加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Lanas等[2]对服用阿司匹林与消化道穿孔关系流行病学调查,显示76例消化道穿孔者中,36例有应用阿司匹林的证据。

阿司匹林致胃肠粘膜损伤、出血的机理主要是局部作用和系统作用[3]。①抑制环氧化酶-1的活性,减少粘膜前列腺素的生成;②抑制血栓素A的合成,从而抑制血小板凝集,诱发出血;③异常增多的白三烯及自由基对胃粘膜的毒性作用;④削弱胃粘膜屏障,影响上皮细胞的修复功能;⑤减少肝脏凝血酶合成;⑥可能在多个环节上协同幽门螺杆菌造成胃粘膜损害而导致上消化道出血。有研究发现:NSAIDs使用数小时到数天,就可致胃粘膜形成瘀点、糜烂,大约1周或更长时间导致急性溃疡,停药后几天对血小板及粘膜前列腺素仍起作用[4]。

本组资料显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存在胃粘膜损伤、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此,在使用阿司匹林药物时,要严格掌握用药的适应症,切勿滥用,而且用量要从小剂量开始,另外尽量选用肠溶剂型,以减少对胃粘膜的损伤。对有发生NSAIDs溃疡高危因素者(溃疡病史、胃肠道出血史病人、高龄、同时服用抗凝剂、其他NSAIDs或皮质激素者)用药时应严格掌握用药指证,并可常规预防性的给予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或前列腺素制剂及胃粘膜保护剂。若治疗过程中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粪便变黑等情况,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参考文献

[1] The SALT Colaborative Group.Swedish Aspirin Low-Dose Trial(SALT) of 75mg aspirin as secondary prophylaxis after cerebrovo scular ischaemic https://www.doczj.com/doc/d04399742.html,ncet,1991,388:1345-1349.

[2] Lanas A,Serrano P,Bajador E,et al.Evidence of aspirin use in both upper and lower gastrointestinal perforation.. Gastoenter-ology,1977,112:683-689.

[3] 李建,王修齐,杨桂仙,等主编.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161-165.

[4] Godil A,De Guzman L,Schilling R,et al..Recent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 use increases the risk of early recurrence of bleeding in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bleeding ulcer.Gastrointest Eenose,2000,51:146-15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