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职业防护技能训练对提高门诊护士防护行为依从性的影响

职业防护技能训练对提高门诊护士防护行为依从性的影响

职业防护技能训练对提高门诊护士防护行为依从性的影响
职业防护技能训练对提高门诊护士防护行为依从性的影响

护理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护理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目的探讨护士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制定防护对策,以增强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降低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方法自行设计半开放性问卷现场调查并2010年~2013年我院护理人员职业暴露情况结果50例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为98%。调查显示,医务人员接受职业防护知识培训的调查结果并不如人意,95%的医护人员有期望接受职业防护知识及技能培训的要求。发生职业暴露后不报告或报告不及时现象普遍,尽管医院设立相关部门对医护人员锐器伤害进行管理,建立损伤报告和登记制度,但在一月内只收到职业暴露报告2例,与实际的发生数相差甚远。部分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麻痹大意,对发生感染存侥幸心理,认为既然暴露已经发生,报与不报无所为,导致漏报或超时(48h)报告严重。主要暴露途径是针刺伤和患者分泌物喷溅。结论职业暴露及职业防护是目前护理人员必须关注的问题,必须加大防范力度。 标签:护理人员;职业暴露;职业防护护士由于工作性质,每日暴露于各种职业危险因素(包括生物、化学、物理、社会心理等)之中,在临床中往往仅注重患者的安全而忽略了护士自身的职业安全,护士的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调查方法:护理是职业暴露发生的高危害职业群体[1]为了解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现状及危险因素,自行设计半开放性问卷现场调查并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护理人员职业暴露情况。不同岗位,均为女性,年龄20~50岁。 2 结果 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意识薄弱,对工作中危险因素评估及认识不足,未严格遵守职业操作规程等。职业暴露主要途径是针刺伤和患者分泌物喷溅。50例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为98%且2次及以上的针刺伤发生率为70%。职业暴露后护士行正确紧急处理的有50%,100%的护士担心职业暴露后会感染相关疾病[2]。 3 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 3.1 生物因素最常见的是针刺伤。针刺伤是主要危险因素,多发生在操作前、中、后。多见于分离使用后的注射器或输液器的针头。是职业损伤引发血源性感染危险中最严重,其中最常见的为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 3.2 化学性损伤在配置化疗药物时没有密闭操作台,排风不良,易吸入化疗药物造成损伤,长期接触化学消毒剂(过氧化氢、戊二醛、含氯消毒液等)导致损伤。

护士职业防护试题答案

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护士职业防护试题 科室姓名成绩 一、多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10 分) 1、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艾滋病人的血液、 医务人员以下做法是正确的是(ABC) A 戴手套 B 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 C 戴防护眼镜 考核时间 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 D 不用戴手套精品文档, 超值下载 2、为防针刺伤,正确的做法是:(ABC) A 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 B 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 C 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D 将针套套回针头,以防扎 伤别人 E 同其他医疗废物一同放于双层黄色垃圾袋内 3、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以下做法正确的是:(ABD ) A 立即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 B 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C 进行伤口的局部 挤压。 D 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可再用 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E 以上都正确 4、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如有伤口,以下做法正确的是:(ACD ) A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可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B 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C 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 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D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 干净 E 以上都对 5、下列哪些情况下应戴手套,脱去手套后应认真洗手(ABC ) A 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及其他污染物品时 B 清理传染性患者用过的物品及进行 清洁消毒时 C 无菌操作时,接触患者破损粘膜、皮肤时 D 接触不同的病人时 二、填空题(每空格 2 分,共 40分) 1、一般诊疗活动,可佩戴__________;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 穿刺等操作时应戴___________;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 病患者时,应戴 ___________。(外科口罩、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 2、、在医院内,常用的个人防护用品有如______、______、围裙、面具或者面罩、 ______、______、 ______、人工呼吸专用套筒或者其它呼吸装置。(口罩、手套、工作服、防护眼罩、防护服) 3、一只口罩使用不超过_____小时 .,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_____、具有防渗透性能的______、_______;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______性能的 _____或者 _____。( 4 、手套口罩防护眼镜防渗透隔离衣围裙) 4、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采取的最基本的防护措施: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穿工作服和工作鞋、戴口罩、帽子、洗手) 三、简答题(共 50 分) 1、护理人员在哪些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10 分) 答: 1) 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2) 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3)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 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 2、护理人员在哪些情况应使用隔离衣,何种情况下应使用防护服?(10分)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护理人员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每天不得不暴露于各种各样的职业危险因素之中,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往往又只注重病人的安全,而忽略了护理人员自身的职业安全,护理人员的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作为护理工作主体的护理人员应该怎样做好职业安全防护及职业暴 露后的处理,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一下.护理人员工作的医院内,由于病人高度聚集,加上各种诊断,治疗技术的应用,形成了医院特有的生物性、物理性、化学性环境;同时由于护理工作高强度性,使护理人员经常处于心理学和工效学的高度应激状态。如何有效避免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加强护理人员的主动防护意识,已迫在眉睫。 有记载的医源性感染: 1924年,第一例报道医务人员感染白喉 1949年,第一例报道医务人员感染肝炎 1984年,美国首例报道医务人员感染HIV 1987年,意大利首例ICU护士感染HIV 1992年,美国医生被留置针扎伤感染HIV 2003年,美国报道实验室感染HIV+HCV 2009年,我国广东某医院某护工感染HIV…… 这么多医护人员遭受职业暴露, 那什么是职业暴露呢 职业暴露的定义.

定义:职业暴露是指因职业原因暴露在某种危险因素中,有感染或引发某种疾病的潜在危险; 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实验室、医护、预防保健人员以及有关的监管工作人员。护理人员位居高危之首; 一场突如其来的重大灾难-SARS &2002.11-2003.6,内地诊断病例5326例,其中医务人员1002例;死亡病例中约30%是医务人员;另据报道: 某医院在一次意外伤急诊抢救中,6名医务人员均因无保护措施参加抢救,在抢救中均直接接触血液,频率最多的那位重伤员,后经检测证实是艾滋病人,致使6名医务人员全部遭受艾滋病毒职业暴露。半年后有2名血液检出艾滋病毒抗体阳性,造成一起医务人员艾滋病毒职业暴露的悲剧; 为什么护理人员易发生职业暴露呢?(图) 护理人员的职业危险缘于:工作环境特殊:病原微生物集中;工作对象:易感人群;遭受职业伤害的机会和频率高;自我防护意识淡薄;缺乏相应的保护措施与制度; 护理人员职业安全危害的因素都有哪些呢 1. 生物性因素 主要包括由呼吸道传播的疾病;HIV、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禽流感病毒、结核杆菌、流感病毒;护理人员经常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经常接触各种感染患者,易受到职业伤害;大量调

护士职业防护试题答案

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护士职业防护试题 科室 姓名 成绩 考核时间 一、多项选择题(每题 分,共 分) 、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艾滋病人的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以下做法是正确的是 ( ) 戴手套 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 戴防护眼镜 不用戴手套 、为防针刺伤,正确的做法是:( ) 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 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 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将针套套回针头,以防扎伤别人 同其他医疗废物一同放于双层黄色垃圾袋内 、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立即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 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可再用 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以上都正确 、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如有伤口,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可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 酒精或者 碘伏进行 消毒,并包扎伤口 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

冲洗干净 以上都对 、下列哪些情况下应戴手套,脱去手套后应认真洗手( ) 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及其他污染物品时 清理传染性患者用过的物品及进行清洁消毒时 无菌操作时,接触患者破损粘膜、皮肤时 接触不同的病人时 二、填空题(每空格 分,共 分) 、一般诊疗活动,可佩戴 ; 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 ; 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 。 (外科口罩、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 、、在医院内,常用的个人防护用品有如 、 、围裙、面具或者面罩、 、 、 、人工呼吸专用套筒或者其它呼吸装置。 (口罩、手套、工作服、防护眼罩、防护服) 、 一只口罩使用不超过 小时 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 、 具有防渗透性能的 、 ;有可能发生血液 、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 性能的 或者 。 ( 、手套 口罩 防护眼镜 防渗透 隔离衣 围裙 ) 、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采取的最基本的防护措施: 和 、 、 、 。(穿工作服和工作鞋、戴口罩、帽子、

护士职业暴露与防护

护士职业暴露与防护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 护士职业暴露与防护 一、职业安全的定义 以保障职工在职业活动中的安全 与健康为目的的工作领域及在法律、 技术、设备、组织制度和教育等方面 所采取的相应措施。 二、职业暴露定义 职业原因暴露在某种危险因素中,有被感染或引发某种疾病的潜在危险。 三、职业暴露分类 生物性职业暴露 化学性职业暴露 物理性职业暴露 其他 四、生物性职业暴露 是指暴露在致病微生物的危险因素中,有被感染的潜在危险。 五、生物性职业暴露传播性疾病 (1)病毒性疾病:HBV、HCV、HDV、HGV、TTV

(2)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HIV2 (3)其他病毒:HCMV、HTLV、EBV (4)螺旋体:梅毒螺旋体 (5)寄生虫病:疟原虫、弓形体虫 (6)细菌性疾病:结核等 六、生物职业暴露的途径 经粘膜(眼、口、鼻) 经不完整皮肤(裂开、溃烂、擦伤) 长时间接触(完整的皮肤与血液 组织、体液接触?5min) 经皮损伤(针刺、利器损伤) 锐器伤是主要方式 被HBV血液的针头扎伤又未经免疫的话,感染机率为6-30%;如果该病人的乙肝e抗体阳性,感染的机率将会27-43%。被HCV污染的器具损伤而感染HCV的比率为1.8%。有研究结果表明,被HIV污染的针头扎伤受感染的机率为0.29%。 --------------------------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 ----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护士条例考试试题及答案.doc

护士条例考试试题及答案 1.护士申请延续注册的时间应为()B A 有效期届满前半年 B 有效期届满前30日 C 有效期届满后30日 D 有效期届满后半年 2.针刺伤可以传播多种血源性传染病,被刺伤的医务人员中,护士占CA 50%B 60%C 80%D 90% 3.护士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患者生命实施必要的紧急救护,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但除外B A 必须依照诊疗技术规范 B 必须有医师在场指导 C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自身能力水平进行力所能及的救护 D 避免对患者造成伤害 4.在实践层面上,护理最根本的职业特征是A A 人道主义精神 B 利他精神 C 博爱精神 D 公正精神 5.以下哪项不属于专科护士的职能D A 提供某一领域的临床护理服务 B 开展专科领域的护理研究 C 对同业的护理人员提供 专科领域的信息和建议D 对专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建议和指导 6.《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执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规定,对均应视为具有传 染性的病源物质D A 所有病人的血液 B 所有病人的体液 C 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 D 上述均是 7.对于患职业病的护士,应享受以下权利,但除外D A 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 B 诊疗、康复费用,按照国家有关工伤社会保险 的规定执行C 被诊断患有职业病,但用人单位没有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的,其医疗 的生活保障由用人单位承担D 用人单位除负责患职业病护士的生活保障外,不负责其 他经济损失,护士不得向用人单位提出赔偿要求 8.以下法规性文件,法律效力最低的是D A 《护士条例》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D《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9.护士在执业活动中出现的情形,不适合依照护士条例进行处罚的是C A 泄露患者隐私 B 发生公共卫生事件不服从安排参加医疗救护 C 因工作疏忽造成医疗事故发现患者病情危急未及时通知医师 10.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费用的支付原则D A 医疗机构支付 B 患方支付 C 提出医疗事故处理申请的一方支付 D 属于医疗事故的, 鉴定费由医疗机构支付;不属于医疗事故的,由提出医疗事故处理申请的一方支付 11.护士执业注册的有效期为B A 2年B 5年C 8年D 10年 12.对于在医疗卫生机构中殴打护士或者故意伤害护士身体的人,可以处以C A 五日以下拘留 B 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C 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 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D 无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下罚款 13.护士执业注册被撤销的含义是C

护士常见的职业危害及防护

护士常见的职业危害及防护 护士常见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护理行业是一门特殊的职业,其独特的工作环境及服务对象决定了护士经 常暴露于各种各样的危险中。如注射这个占护士工作量2/3 的常规操作,护理人员如被刺伤则可能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因转运病人、给病人翻身可能导致护士腰背损伤;因身体长期固定于某一姿势可能导致手术室护士患颈椎病;因长期接触抗肿瘤药物使肿瘤科护士容易受到抗肿瘤药物的毒性反应的危害等。 、抗肿瘤药物的毒性反应及劳动保护 1.化疗药物毒性反应抗肿瘤药物对人体最严重的毒性反应是骨髓抑制,主要表现为白细胞下降,随着 剂量的增加,血小板和红细胞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还可引起远期毒性,即生殖系统毒性,表现为对生殖细胞有致突变作用以及对胎儿有致畸作用;对高敏体质者,接触后可出现过敏反应。 2.护士吸收抗肿瘤药物途径护理人员在配制抗癌药物过程中,当打开粉剂安瓿及抽取瓶装药液后拔针 时,均可出现肉眼看不见的药物逸出,通过裸露皮肤或呼吸道进入人体。 3.防护措施 (1)医疗机构和相应部门应制定严格的化疗药品防护方案,提供安全的防护用品和设备,如手套、口罩、防护衣、抽排风设备等。 (2)严格细胞毒素药物的管理操作细胞毒素药物的人数应尽量减到最少;细菌毒素药物配置应集中化;运送距离应保持最短;在运输时应使用防碎和易清洗的容器;容器需清楚地标识以辨认它们的潜在危险;严格细胞毒素药物的操作区域规范;只允许经批准或受过培训的人员进入;该区只储存细胞毒素药物和工作设备;细胞毒素药物应分别储存在通风、安全的橱柜内;操作完细胞毒素药物和脱掉防护衣服后,员工应仔细彻底地洗手和洗脸。 (3)严格遵守接触抗癌药物操作规程配药前洗手,穿隔离衣、裤,佩戴一次性口罩、帽子,戴聚乙烯手 套后再戴一副乳胶手套,在操作中,一旦手套破损应立即更换;操作台面应覆以一次性防护垫;割安瓿前应 轻弹其颈部,使附着的药物降至瓶底,打开安瓿时应垫以纱布,以防划破手套;打开粉剂安瓿时应用无菌纱 布围绕安瓿颈部;溶解药物时,溶媒应沿瓶壁缓慢注入瓶底,待药粉浸透后再行搅动,以防粉末逸出;瓶装药物稀释及抽取药液时,应插入双针头以排除瓶内压力,防止针栓脱出造成的污染,并且要求抽取药液后,在瓶内进行排气和排气后再拔针,不使药液排于空气中。

护士条例考试试题及答案

护士条例、护理行为规范考试试题 科室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单选或多选,20题,每题3分,共60分) 1.护士申请延续注册的时间应为() A 有效期届满前半年 B 有效期届满前30日 C 有效期届满后30日 D 有效期届满后半年 2.针刺伤可以传播多种血源性传染病,被刺伤的医务人员中,护士占( ) A 50% B 60% C 80% D 90% 3.护士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患者生命实施必要的紧急救护,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但除外( ) A 必须依照诊疗技术规范 B 必须有医师在场指导 C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自身能力水平进行力所能及的救护 D 避免对患者造成伤害 4.在实践层面上,护理最根本的职业特征是( ) A 人道主义精神 B 利他精神 C 博爱精神 D 公正精神 5.以下哪项不属于专科护士的职能 ( ) A 提供某一领域的临床护理服务 B 开展专科领域的护理研究 C 对同业的护理人员提供专科领域的信息和建议 D 对专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建议和指导 6.《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执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规定,对均应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 ) A 所有病人的血液 B 所有病人的体液 C 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 D 上述均是 7.对于患职业病的护士,应享受以下权利,但除外( ) A 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 B 诊疗、康复费用,按照国家有关工伤社会保险的规定执行 C 被诊断患有职业病,但用人单位没有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的,其医疗的生活保障由用人单位承担 D 用人单位除负责患职业病护士的生活保障外,不负责其他经济损失,护士不得向用人单位提出赔偿要求 8.以下法规性文件,法律效力最低的是 ( )

护士职业防护

护士职业防护护士主要的工作场所是医院,而医院是病人集中、病原体聚集的地方,护士在履行救死扶伤的职责时,潜在的职业危害日渐突出,对护士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护士应能辨别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积极、科学的防范措施,自觉做好职业防护,保障自身职业安全。 一、概念 1.护士职业防护是指在护理工作中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保护护士免受职业损伤因素的侵袭,或将其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2.护士职业暴露是指护士在为病人提供护理服务过程中,经常处于感染病人的血液、体液及排泄物等的环境中,有感染某种疾病的危险,称为护士职业暴露。如接触污染的注射器、针头、各种导管等,以及光、热、电磁辐射等各种理化损伤因子的影响。 3.标准防护是指假定所有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体内物质都有潜在的传染性,接触时均应采取防护措施,防止因职业感染传播疾病的策略。 二、职业损伤危险因素 (一)生物性因素护士职业损伤的生物性因素主要是指细菌、病毒、支原体等微生物对机体的伤害。护士在护理工作中,每天与感染这些微生物的各种分泌物、排泄物,及患者用过的各种器具、衣物等密切接触,因而容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常见的是细菌和病毒。具体为:①细菌:常见的致病菌为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和大肠杆菌等,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血液、皮肤等途径感染护士。②病毒:常见的为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冠状病毒等,主要通过呼吸道和血液感染护士。其中最危险的、最常见的是艾

滋病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 (二)化学性因素 1.化学消毒剂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经常接触到的化学消毒剂(如甲醛、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戊二醛等),可通过皮肤、眼及呼吸道等途径对护士造成损伤。轻者可引起皮肤过敏、流泪、恶心、呕吐、气喘等症状,严重的可引起眼结膜灼伤、上呼吸道炎症、喉头水肿、肺炎等,甚至造成肝脏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 2.化疗药物化疗药物不仅会使病人出现毒性反应,对经常接触化疗药物的护士,如果防护不当也会造成潜在危害。护士在进行药物的准备、注射及废弃物丢弃过程中,化疗药物均有可能通过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入侵护士体内。长期接触化疗药物的护士更有可能受到伤害,常表现为:白细胞数量减少、流产率增高,甚至导致畸形、肿瘤及脏器损伤等。 (三)物理性因素 1.机械性损伤常见的有跌倒、扭伤、撞伤等,特别是负重伤对护士造成的危害不容忽视。护士由于职业关系,在护理工作中常常会搬动病人或较重物品,如身体负重过大或用力不合理,易导致不同程度的身体损伤。负重伤比较常见的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引发主要原因包括:①工作强度大:临床护士长期处于工作压力大、工作强度高、工作节奏快、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中,身体承受力下降;在搬运病人、协助病人翻身时,腰部负荷过大,如用力不均衡或弯腰姿势不当,很容易造成腰部损伤。②外界温差的刺激:较大的温差刺激会阻碍腰部的血液循环,减少营养的供给,加快椎间盘的退变,引发腰肌劳损,使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的危险大大增加。③长期的积累损伤:临

护理相关法律法规试题及答案

护理相关法律法规试题 姓名日期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 2 分共60 分) 1.《护士条例》规定未取得护士执业证书的人员不得从事护理工作,护士只能在(注册执业地点)范围内从事护理工作。 2.《护士条例》经国务院第206次常务会议通过,自( 2008年5月12 日)施行。 3.护士执业注册有效期( 5 )年。 4..护士通过执业资格考试之日起( 3 )年内未提出申请注册的,需接受(二级)级医院(3 )个月临床实习并考试合格。 5.《护士条例》规定护士的权利:(获得报酬)、享受福利、(参与社保)、(卫生防护)、(医疗保健)、(参与专业培训)的权利。 6.《护士条例》规定护士的义务:(承担预防保健工作)、(宣传防治疾病知识),(进行健康指导)、(开展健康教育)、提供卫生咨询的义务;有参与突发共卫生事件的救护义务,无条件服从调遣。 7.《护士条例》共6章35条,包括总则、(护士执业注册)、(权利和义务)、(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责)、(法律责任)和附则6个部分。 8.《护士条例》所称护士,是指经执业注册取得护士执业证书,依照

本条例规定从事护理活动,履行(保护生命)、(减轻痛苦)、(增进健康)职责的卫生技术人员。 9.《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经国务院第55次常务会议通过,自( 2002年9月1日)施行。 10.《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共七章63条。包括总则、(医疗事故预防与处置)、(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医疗事故行政处理与监督、(医疗事故赔偿、罚则)和附则7个部分。 11.门诊病历(医疗机构保管)不少于( 15 )年;住院病历保存不少于( 30 )年。 版《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明确规定签封病历的(复印件),并规定未完成的病历在封存后,病历原件(可以)继续记录和使用。二、简答题(共40分) (一)护士应当怎样执行医嘱(10分) 答:1、正确执行医嘱:护士正确执行医嘱首先应当核对医嘱,然后按照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对象、正确的剂量、正确的途径和正确的方式执行医嘱,并观察患者的临床反应。 2、拒绝执行有问题的医嘱:护士在执行医嘱过程中,如果发现和怀疑医嘱存在错误,护士有权利拒绝执行,并向医师提出质疑。(二)简述医疗事故的定义和分级。(30分)

护理职业暴露与防护

护理职业暴露与防护 一、什么是护理职业暴露 护理人员工作在医院特定的环境中,周围存在着生物、物理、化学及社会心理因素。在为病人的护理活动中,经常暴露(置于、显露)于感染病人的血液、体液及排泄物污染的环境中,如:接触污染的注射器、针头、各种导管等,还有各种理化损伤因子,如:光、热、电磁辐射等及工作压力的影响,有感染某种疾病的危险,即职业暴露。 自有医疗护理事业后,就有职业暴露,如古代的神农尝百草,因中毒而死亡,白求恩大夫手术中感染破伤风,2003年SARS流行中医生护士感染SARS 而牺牲,2005年12月14日安徽省三医院神经外科34岁护士长丁艾梅身患重病坚持工作,以身殉职等。 二、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环境的危险因素 (一)环境的概念 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类客观存在的各种物质条件的总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外部条件,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由空气、土壤、水、阳光各种植物等组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社会环境是指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所创造的物质体系,包括生产关系、阶级关系和社会关系,受到社会政治、经

济、文化、教育、风俗习惯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医务人员暴露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中。 (二)护理职业暴露环境危险因素 构成护理职业暴露环境的危险因素有: 1、生物危险因素:主要指细菌、病毒等。细菌主要有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常见的有: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等病原菌。 细菌可广泛存在于患者的呼吸道、血液、尿液、粪便、积液、脓液等各种分泌物和排泄物中,也可存在病人的衣物及用过的器具中。 病毒常见的有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冠状病毒,存在于病人的呼吸道、消化道及血液中。 细菌与病毒可通过病人的呼吸道、排泄物及血液污染环境,医务人员受到感染。 2、化学因素 主要有消毒剂、麻醉剂、化疗药品,如氯制剂、醛类、细胞毒类化疗药等。 3、物理因素 主要有噪声、高温、光、电离辐射。如:X线、非电离辐射、微波、超声波、紫外线等以及锐器切割伤、针刺伤等。 4、运动功能性因素 护理工作中由于负重过度,搬病人、用物。用力不当,不正确的弯腰,造成肌肉骨骼损伤。超时静立、走动,引起静脉曲张等。 5、社会心理因素

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与防护

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与防护 目的探讨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采用受到职业危害的48人次供应室护士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由于特殊工作性质,受到职业危害的几率非常大。结论改善设施条件,加强职业防护教育和标准预防,规范操作行为,普及预防接种,可有效降低职业危害。 标签:供应室;职业危害;防护 职业环境与人体健康有密切关系,供应室肩负着全院复用器械、物品的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工作。供应室护士每天接触污染的物品,用多种方法进行消毒灭菌,对身体都有不同程度的危害,加上医院普遍不重视供应室,设施条件差,极易导致与工作相关的疾病[1]。为减少职业危害,保障供应室护士身体健康,现将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探讨职业防护对策。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5月-2011年5月发生在本院供应室的48人次护士职业危害相关材料,护士年龄4~54岁,平均48岁。 1.2 方法对上述的48人次的护士资料按职业危害形式、职业防护情况进行整理、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形式见表1。 2.2 供应室护士职业防护情况48人次中,无一人次按要求做好相应的标准防护工作。事后调查,48人次操作时均存在侥幸心理,或是认为标准防护太麻烦。 3 讨论 3.1 职业危害原因分析 3.1.1 认识不到位供应室护士缺乏对标准预防知识的认识,职业安全防护意识薄弱。有研究表明,如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医务人员接触血液的量要比未戴手套时可能减少50%[1]。由此看来,在进行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操作时,安全防护的重要性。 3.1.2 工作强度大由于供应室不是营利科室,医院多把年龄大,体弱多病的护士放在供应室。另外,基层医院条件差,全人力操作,加之现在要求全院各科室,尤其手术室各种重复使用的器械包,全部由供应室回收、清洗、消毒、灭菌,

职业防护培训试题及答案.

职业防护培训试卷 姓名层级成绩 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25分) 1.医用防护口罩的效能持续应用时间是() A 4小时 B 6小时 C 8小时 D 6-8小时 2.艾滋病预防用药应在艾滋病职业暴露尽早开始,最好仔小时内开始实施最迟不得超过小时。 A 4小时 B 6小时 C 8小时 D 6-8小时 3.艾滋病预防用药的方案是:() A基本用药程序 B 强化用药程序 C 基本用药程序+强化用药程序 D 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 4.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时,在进行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等诊疗、护理、卫生工作操作时,要戴() A 无菌手套B清洁手套C双层乳胶手套 D 耐热手套 5.HBV暴露,24小时内注射高效免疫球蛋白一支(400U),3-4周再加强注射一支(400U)未接种过乙肝疫苗者且乙肝抗体检查阴性者或较低者,于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最迟24小时应接种完毕。 A 4小时 B 6小时 C 8小时 D 10小时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25分) 1.钝器伤的处理流程是:() A在流动水下,用肥皂清洗冲洗污染的伤口和皮肤

B轻轻挤压伤口周边,让血从伤口向外流,尽量挤净,切忌将污染血挤入伤口深层,并不断用流动水冲洗 C用75%酒精或0.5%碘伏消毒伤口皮肤 D暴露的皮肤黏膜,如眼结膜要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避免揉搓眼睛E污染衣物:按正规操作脱掉、洗手,用75%酒精或0.5%碘伏消毒手。 2.手部卫生包括:() A洗手B手消毒C外科洗手D戴手套E戴口罩3.支气管镜(飞沫)检查,医务人员的防护有: A隔离服、外加防渗围裙B一次性无菌手套 C防渗性医用口罩D工作帽E护目镜 4.防保科或保健室应对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应建立病历,进行详细登记,记录:() A暴露时间、地点、经过B暴露方式暴露具体部位及损伤程度 C暴露源种类和含有艾滋病病毒的情况D处理方法及经过 E是否预防用药、首次用药时间、药物毒副作用及用药依从性情况5.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主要有以下方面:() A物理危害的暴露B化学危害的暴露C生物危害的暴露D社会暴力危害的暴露E精神心理危害的暴露 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什么是标准预防?

护士的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

护士的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 由于医院工作环境和性质的特殊性,护理人员常暴露于各种现存的或潜在的危害因素中,造 成护士身心两方面不同程度的伤害。随着医院的不断发展,职业安全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 重视和关注,现将常见的职业损伤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综述如下。 1职业损伤危害因素 1.1物理因素: 1.1.1 锐器伤针刺伤是护士最常见的职业损伤, 发生率年人均0.98次,不仅引起皮肤黏膜损伤, 还存在发生血源性传染病的危险,据报道,其中有74.5%是被污染针头所刺伤[1]。针刺伤时,只需0.004 ml带有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另外,针刺伤还可传染如疟疾、败血症、伤口感染等疾病。 1.1.2负重运动性危害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护士需协助病人翻身、过床等搬运工作,常致 腰背疼痛,据调查,目前国内护士腰背痛的终身患病率高达77.9%~80.8%。手术室护士站立 时间过长,身体长期固定某一姿势,颈椎病、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病率也明显高于其他人群。 1.1.3辐射放射性检查,如x线、CT、透视等产生的电离辐射会给医护人员造成机体损伤, 如白细胞减少、不良生育结构、放射病、致癌、致畸等。常用于空气消毒的紫外线灯,可致 皮肤红斑效应,造成起泡、脱皮及致癌,还可引起急性角膜结膜炎。 1.2化学因素: 1.2.1消毒剂护士在工作中接触大量的消毒剂,这些消毒剂对人体的皮肤、呼吸道、神经系 统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轻者刺激皮肤引起接触性皮炎、鼻炎、哮喘,重者中毒或致癌。据 有关报道:孕妇接触环氧乙烷流产率高达16.7%,在早孕期接触危险性更大。 1.2.2细胞毒性药物临床护士在准备药液或给药时接触肿瘤药物和化疗病人的分泌物、排泄 物时不注意防护,药物通过汽化经皮肤、呼吸道吸收,虽每次量很少,但频繁接触,会因蓄 积作用产生远期影响,可引起白细胞减少、自然流产率增高,最严重的毒性反应可有骨髓抑制、致癌、致畸的危险。 1.2.3废气、污染气体手术室护士长期接触工作环境里存在残余的麻醉废气,有可能产生不 良的生理、生育、心理行为影响。医院常用的体温计、血压计中的水银外漏后在室温下可蒸 发形成汞蒸气。汞蒸气通过呼吸道和皮肤吸收进入人体,可致慢性汞中毒、过敏性皮炎等。 1.3 生物因素医院是病原微生物相对集中的地方,护士在各种操作中直接频繁的接触患者及 患者的体液、血液及分泌物,若不注意自身防护,如工作服穿着时间较长,沾有血迹未及时更换,有些护士洗手后用工作服拭干,穿工作服进餐等,都有可能造成自身感染,且成为传播 媒介,其中最具有威胁的感染性疾病是乙肝、丙肝和艾滋病。 1.4心理因素护理人员的心理危害是由精神压力、工作紧张、倒班、生活缺乏规律引起的。 巨大的压力给身心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2防护措施 2.1加强对医护人员安全意识的教育,医院要制定合理的防护措施,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规范操作程序,鼓励护士参加职业危害防护知识培训,掌握自我防护知识,可减少职业损伤 的发生。 2.2接触各种锐器及感染性废弃物,应严格遵守医疗废物管理规定,对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针头必须毁形分类处理。医院要提供安全的医疗装置,以降低锐器刺伤的发生。一

护士职业防护练习题

护士执业防护习题 1.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感染血源性传染病,最常见的原因是 A.针刺伤 B.侵袭性操作 C.接触传染病病人的体液 D.为传染病病人的污染伤口换药 E.给传染病病人擦浴 解析:锐器伤是最常见的职业损伤因素之一,也是导致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最主要因素。故本题选择A。 过关点睛:锐器伤中最常见为针刺伤。 2.护士需在洗手后再消毒的情况是 A.脱无菌手套后 B.离开普通病房前 C.为乙肝患者导尿前 D.为糖尿病患者静脉注射后 E.处理破伤风患者伤口后 解析:在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污染物品后,无论是否戴手套,必须洗手;摘下手套及接触另一名病人前,必须洗手。因为破伤风梭菌具有传染性,需严格执行接触隔离制度,戴手套处理破伤风患者伤口后,需在洗手后再消毒。故本题正确答案选E。

过关点睛:牢记洗手的指征。 3.戴无菌手套的操作,不正确的是 A.先洗手、戴口罩,然后戴无菌手套 B.手套大小合适,检查有效使用时间 C.戴好一只手套后,持另一手套的内面戴上 D.戴好手套的双手合掌置于胸前 E.脱手套时,捏位手套口的外面翻转脱下 解析:戴第二只手套时,应用戴好手套的手指插入另一只手套的反折面(手套外面),取出手套。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过关点睛:手套的外表面是要保持绝对无菌的,因此手只能接触反折的内表面。 4.某护士在抽吸药液的过程中,不慎被掰开的安瓿划伤了手指,不妥的处理方法是 A.用0.5%碘伏消毒伤口,并包扎 B.用75%乙醇消毒伤口,并包扎 C.从伤口的远心端向近心端挤压 D.及时填写锐器伤登记表 E.用肥皂水彻底清洗伤口 解析:应该是从伤口的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使部分血液排出,

血透室护士职业危害及防护

血透室护士职业危害及防护 摘要:血透室作为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存在着大量危害健康的因素,因此血透室护士较其他科室护士存在更多潜在的危险因素,面临着更多的职业危害,成为潜在职业危害的高危人群,本文通过对血透室护士面临的职业危害的总结,防护知识的探讨,以提高相关部门和血透室护士自身对血透室职业危害的认识,建立更为健全的防护措施。 1 职业危害 1.1 生物性危害 血透室是肾病终末期患者和中毒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场所,护士在抢救患者或做操作的过程中,频繁的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因此职业性感染是最主要的生物性感染,职业感染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病毒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而进入体内。尿毒症的患者,中毒患者,常有呕吐,腹泻,贫血患者常有输血,很多急诊患者未明确的诊断,抢救患者时紧张的氛围,以及透析器材的复用,都使得护士不可避免的接触到患者的体液,分泌物,血液。另一途径:锐器伤是职业感染最重要的感染途径,护士工作的过程中经常接触到不同的锐器:针头,剪刀,玻璃。特别是针头:动静脉穿刺针,注射针头,采血针。因此锐器伤是院内常见的职业伤害,据相关文献报道,护士发生锐器伤占医院锐器伤总数的42%~70%,52%的护士在工作中有过锐器伤经历,95%是被污染的锐器刺伤[1]。而被污染的锐器则是导致医护人员发生血源性感染的最主要的职业因素,目前已证实20多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而传播。危害最大,最常见的(HIV,HBV,HCV)。这些病毒的传播途径中,它们通过血液和血液制品传播的效率最高,一次即可感染[2]。由于血透室的特殊性,工作过程中被污染的几率更大,据世界卫生组织目前公布的资料:目前中国检测发病的艾滋病毒感染者为14.1万人,我国目前人口中乙肝感染率高达60%左右,乙肝病毒携带者已有1.3亿[3]。有关报道显示,美国透析室工作人员肝炎感染率2.0%,比一般居民高4倍[4]。可见透析室护士面临着严重的生物性危害。 1.2 化学性危害 因为血透室广泛使用化学消毒剂。如:过氧乙酸,次氯酸钠、84消毒液、戊二醛、甲醛。这些消毒液使用浓度较高,却血透室作为一个相对密闭的工作场所,在使用这些化学消毒剂的过程中,护士不可避免的长时间接触这些消毒剂,挥发在空气中可经过呼吸道,皮肤,黏膜而吸收,易至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皮炎,结膜炎,接触高浓度的消毒液可灼伤皮肤,滴入眼睛可导致短暂失明,持续大量接触这些有害因子,会导致人体肝肾器官的损害,而且有致癌的危险,透析液的挥发可引起刺激性的干咳。在这样局限的空间里,各种消毒剂的挥

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现状分析及防范对策

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现状分析及防范对策 摘要:目的:了解护理人员职业暴危险因素,以制订有效防护措施,降低职业 暴露风险。方法:对2017年本院的37例上职业暴露登记报告表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2017年本院在职临床护士共364人(含实习护士),发生职业暴露37例,发生率为10.16%;暴露种类为锐器伤和皮肤黏膜暴露,其中锐器伤占89.19%(锐器仿中针刺仿占94.12%),皮肤黏膜暴露占10.81%,其他锐器仿5.58%。暴露源类型乙肝病毒15例次占39.47%,丙肝病毒3例次占7.89%,艾滋病毒2例次占5.26%,梅毒螺旋体2例次占5.26%,不确定12例次占31.58%,未发现血源性感染病毒3例次占10.53%,暴露人员中27人经过半 年以上、其余10人已经过3个月以上追踪随访和随访,目前尚未发现一名护土 因职业暴露而发生感染。结论:护理人员是锐器伤特别是针刺伤暴露的高危群体,应该制定更加有效的方法进行预防。 关键词:护理人员;锐器伤;危险因素:防范措施 在临床的医疗护理工作中,针刺伤是最常见的职业性伤害。针刺伤是由注射 针头、缝合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片等医疗利器造成的意外伤害,导数皮肤深 层破损和出血[1].近年来国内外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及防护日益受到广泛关注[2],在临床工作中,护土由于缺乏经验护理技术不果练、职业防护意识薄弱、欠缺自 我防护知识等[3].许多研究表明,临床护理人员是职业暴露特别是针刺伤暴 露发生的高风险人群也是引起血源性疾病职业感染最主要的原因[4],每年全球约10万名护士被针头刺案例,本文通过对本院护理人员职业暴露情况进行分析,探 讨其发生的危脸因素及防护对策,以降低护土职业暴露的发生,尽力保障其职业 安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本院2017年1-12月感染管理科收集到的37例 护士职业暴露报告登记表中记录的信息、年齢17~45岁。病区分别有急诊科、 妇产科、手术室、1CU、外科、内科、检验科、五官科、血透室、供应室。 1.2方法对2017年1-2月本院医生、检验师、护士、工人共609人进行 调查,对发生的职业暴露报告表中的55例数据采用统计描述。 1.3统计学处理使用Exce工作表进行数录入,并进行逻辑检错和严密核查, 应用统计软件进行統计分析,计算成比和百分比。 2结果 2017年本院在护士364人(含实习护士),发生业暴露37人,职业暴露发 生率为10.16%。暴露种类为锐器伤和血液体液喷溅皮肤黏膜暴露,其中锐器伤 发生率最高33例占89.19%,锐器伤中针刺伤31例占83.78%,清洗手术器 械2例占5.41%:皮肤膜暴露4例占10.8%。 护士职业暴露的年龄分布以5年以下工作最多共28人占75.68%,5年以 上9人占24.32%。职业暴露科室分布情兄:护士职业暴露以神经内科、神经外料、诊科、1CU和呼吸内科居前,针刺伤环节及构成比最高为给患者输液、注射 或者采血过程中及拔针后到分类处置前被裸露的针刺伤13例占39.40%,其次 为对医疗废物进行二次分拣针头、玻璃等锐器伤9例占27.27%,分离或者更换 针头时被针刺伤5例占15.15%,回套针帽时被被刺伤4例占12.12%,清洗手术 器械被伤2例占6.06%。 主要暴露源为HBV、HCV、HIV、梅毒,居暴露源首位的是HBV共15例次占

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

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

[摘要] 通过分析护士在临床工作中面临的各种职业危害,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提高临床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降低职业危害在护士身上的发生率。笔者分析了医院各个科室护士面临的职业危害,总结常见的职业危害,并针对性的提出防护对策。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提高了,并会正确的采用各种防护措施,遭受职业危害的机率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临床护士应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并正确合理的采用各种防护措施。 [关键词] 护士;职业危害;防护 [中图分类号] r47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0616(2011)22-36-04 nurses’ occupational harm and its protection guanyanhuazhaomingyao basic medical college of 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52,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various occupational harm which the nurses faced in the clinical work, we put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preventive measures,to improve the clinical nurses’self protection awareness,and to reduce the occurrence frequencies of occupational harm.w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the occupational harm the nurses faced who working in different departments of the hospitals.then,we summarize the common occupation harm,an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