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命科学史的教育价值

生命科学史的教育价值

生命科学史的教育价值
生命科学史的教育价值

生命科学史的教育价值

摘要:生命科学史揭示了人们思考和解决生物学问题的思想历程,展示了生命科学各个学科形成的历史以及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揭示了自然科学的本质,揭示了每一个知识点的产生过程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展示了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科学家之间的合作以及科学家所持观点之间的碰撞和论争,展示了成功的实验与选择合适的实验对象之间密切相关,呈现了科学家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世界观。生命科学史对于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乃至科学素养具有积极的意义,在探究性学习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关键词:生命科学史;教育价值;生物学素养;探究性学习 Abstract: The life science history discloses the process of thinking and solving biology problems. It represents the history of discipline formation of life science and thEir relations, and discloses the essence of natural science. The life science history also proves that the process of knowledge generation is the process of inquiry,and there exist contradictions and debates between scientists during the course of inquiring, and there are close connection between a successful experiment and a fitful choice of experimental object. Finally ,the life science history represents the scientific attitude, scientific spirit and scientific world outlook, which have great significance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biological quality and scientific quality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inquiry-based learning. Key words:life science history; educational value; biological quality; inquiry-based learning 最近几年来,有关生命科学史的译本以及著作开始出现。有的师范院校已将生命科学史纳入课程计划并开始实施,一些中学生物教师也开始认识到生命科学史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作用(展示知识发生过程,展现科学精神,展示科学研究方法),并且提出具体做法(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介绍方法,启迪思维;突破教学难点)。[1]然而,生命科学史中蕴涵的教育价值远不止这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生命科学史中蕴涵的教育价值对于实现这样的课程目标具有积极的意义,对于教师教育也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的目的就在于进一步挖掘生命科学史的教育价值。一、生命科学史揭示了人们思考和解决生物学问题的思想历程生命科学史是一部思想史,它揭示了人们思考和解决生物学问题的思想历程。这些思想是受当时的文化背景和科学技术水平制约的,生物学新知识的产生,都需要首先从思想方法上有所突破。“物种是演变的”思想的确立就是对“物种是不变的”思想的突破。[2](475—549),[3](236—267)人类对生命个体发育的探究历程也体现了思想方法上的突破。[2](253—297),[3](125—152),[4](37—56,134—148)这些事实反映了思想氛围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如果当时的思想氛围是不科学的,就会导致人们对事物的错误认识。反过来,人们通过对事物的科学探究,获得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又会改变人的思想,进而改变思想氛围,使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产生一次飞跃。生命科学史展示了科学家所处的时代背景,记录着科学家的思想以及思想转变,而科学家的思想以及思想转变与他们从事的科学探究是密切相关的。这对学习者形成正确的思想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二、生命科学史展示了生命科学各个

学科形成的历史生命科学史展示了生命科学各个学科形成的历史,它能够从整体上告诉我们各个学科是在解决什么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还能告诉我们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这有助于研究者发现尚未解决的问题和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有助于学习者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建构完整的知识结构。遗传学的建立和发展经历了细胞遗传学、群体遗传学、微生物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等阶段的发展。[2](565—655),[3](280—335),[4](149—168,213—259)如果孟德尔不运用数学知识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就不能发现遗传规律;如果没有细胞学的发展,萨顿和鲍维里就不能认识到遗传因子与染色体之间的联系;如果塔特姆不精通微生物知识,基因与酶之间的关系就不能建立起来。总之,如果不依靠各方面的知识,就不可能打开解决问题的思路。遗传学是在解决遗传的规律是什么、遗传物质是什么、遗传物质具有什么结构、遗传物质如何复制和如何控制多肽链的生成等一系列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环环相扣,知识体系相当清楚。如果我们在学习中能够循着这样的线索展开,了解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过程,那么这一部分的知识结构就建构起来了,而且还可能联系到新的问题上去。三、生命科学史揭示了自然科学的本质生命科学史揭示了自然科学的本质。自然科学从本质上表现出以下特征:定量化、观察、实验、科学过程、在自我更正中完善和积累。[5] 定量化的特点是将生命科学和数学结合在一起。孟德尔就是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才发现分离和自由组合规律的;如果没有群体遗传学家对群体进行研究,建立数学模型,那么自然选择学说的机制也许就不会被揭示。只有对不同环境下获得的大范围的样品进行遗传方差的统计分析,才能将遗传引起的变异与环境引起的变异区分开。[4](160)精确的定量化使生命科学成为人们公认的真正意义上的科学。观察与实验是生命科学的基石。通过实验来研究事物,特别是通过精确的对照实验来研究问题是自然科学的又一突出特征。在自然科学领域,实验是向自然界提出真正的、必须解决的问题,并且寻找答案的方法。实验方法首先在生理学领域得到运用。19世纪70、80年代,萨克斯(1832—1897)领导的植物学派,对于生物学中实验方法的运用起了特别重要的作用。[4](94)19世纪80年代,鲁(1850—1924)将实验方法引入原先注重描述性工作的胚胎学领域。[2](291),[3](149-153),[4](41)通过胚胎学,实验方法又扩展到细胞学和遗传学,最后又扩展到进化论的研究中。到了20世纪30年代,大多数生物学领域,除了古生物学和系统分类学,都采用了实验分析和物理、化学方法而取得新进展。生命科学史显示了产生每个知识点的科学过程。例如,20世纪初,萨顿和鲍维里在孟德尔遗传学以及19世纪末在染色体的变化、体细胞与生殖细胞的分裂等方面的成果上,提出了染色体学说,即(孟德尔所说的)遗传因子可能就在染色体上。但是当时拿不出证据证明他们的观点。直到1910年,摩尔根通过一系列实验发现,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才证明了萨顿、鲍维里的假说。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这一知识点的形成过程,可以看到科学过程的步骤。生命科学也是在自我更正的过程中积累和进步的。达尔文建立了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进化论,可人们在承认生物进化论的同时,却不愿意接受达尔文对进化原因进行臆想的方法,不满意达尔文对进化机制的解释。德弗里斯将实验方法引入对进化论的研究中,提出了“突变学说”,以此来解释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在20世纪的头十年,得到生物学界的广泛接受。然而,1910年,果蝇遗传学的发展表明,果蝇群体中不断发生着突变,却没有产生物种的变化。1912~1915年细胞学的精确研究,沉重地打击了德弗里

斯的学说,他所认为的大规模突变产生的性状实际上是已有性状的复杂重组。

[4](26-32)细胞遗传学,尤其是群体遗传学的建立,才阐明了自然选择的机制。40年代,在达尔文进化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进化论。在综合进化论盛行了多年之后,1968年,木村资生提出了“分子进化的中性学说”。1972年,埃尔德雷奇和S.J.古尔德提出了间断平衡论,引起了科学界的重视和研究。进化理论还在发展之中。从进化论的发展可以看出,生命科学知识是在科学家对前人的结论不断质疑、不断证实的基础上进行自我更正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了解生命科学史,对培养研究者和学习者的批判性思维是有积极意义的,同时也能加深学习者正确认识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从事实中提高哲学素养。

教育的价值与意义

教育的价值与意义 从古至今,教育都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个人等各方面的影响都是十分显著的。教育,在这个与日俱进的时代,有着它独特的价值与意义。 第一,教育对政治的价值与意义,是推进我国建设民主政治的进程。马克思曾经指出:“一方面,为了建立正确的教育制度,需要改变社会条件;另一方面,为了改变社会条件,又需要相应教育制度。” 这段话对于我们认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同样适用。我们知道政治对教育有制约作用,同时教育对政治也有反作用。民主的问题成为教育与政治的核心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我们知道,民主政治的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即人民参与国家事务的权利,参与对国家的监督和管理。列宁曾经指出,“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毛泽东也说过,民主的方法就是必须让人民“参与政治活动”。人民怎么才能参与政治活动,参与国家的管理呢?当然有各种条件,就是要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教育水平。没有一定的文化、教育水平,是难于参加政治活动,行使对国家的管理权的。列宁在强调对工农的教育问题时,就说过,“文盲是站在政治之外的“;他还说过,在一个文盲的国家是不可能建设共产主义。列宁把提高工农的文化和教育水平,同实现苏维埃民主和克服官僚主义来纳西在一起。实践表明,列宁的意见非常深刻。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让人民群众参加选举、监督、管理等政治活动,都需要有一定的文化、政治水平。教育在这些方面也肩负着重大的任务。广大群众的教育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高,是民主政治建设

的重要条件。 第二,教育对经济的价值与意义,是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强杠杆。人常说“贫穷的人(国家)的唯一出路,靠教育。”犹太民族的成功,在于教育,这是铁证;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也是教育促进的作用。教育发展的基础在于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而教育又将作用于生产力和社会经济,成为推动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力量。同时教育是培养适合经济发展人才的一种社会活动,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关系十分紧密。它既是传递社会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必要手段,更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和条件。一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取决于该国资本形成能力的大小。也就是说,教育发展的规律和速度,应当同国家资本形成能力相适应,量力而行,才能保证教育与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首先,通过教育,奠定发展社会生产力所需要的人才基础。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要求提高全社会成员的思想、智力、体制水平。普及教育(包括初等、中等教育)之所以受到一切发达国家的重视,原因就在于它能带动奠定发展社会生产力所需要的牢固基础。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还需要大量专业人才,这是由专业教育、高等教育提供的。教育在提供专业人才方面所起的作用,可以说是无与伦比的。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是人才短缺;而这恰恰是教育不发达的结果。愈是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愈清醒地看到人才的意义,因而把教育提高到社会发展的头等地位。“教育先行”成为发达国家竞相采取的决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指出:“现在,教育在全世界的发展正倾向先于经济的发展,这正在人

浅谈学前教育的价值

浅谈学前教育的价值 学前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普遍关注,许多发达国家积极采取措施,优先发展学前教育,在普及学前教育与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上做了很多的投入。我国政府正在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体系之基础的学前教育理应受到重视和优先发展。但现在事实上,在社会上和教育领域中均存在着忽视甚至严重忽视学前教育发展的现象。这在相当程度上与其对个体早期发展和学前教育规律缺乏现代、科学的认识密切相关。本文旨在结合大量国内外儿童早期发展和教育的研究,以心理发展研究和脑科学研究为依据,论证、阐述学前教育的重要价值。 一、学前教育对于人的发展的价值 (一)学前教育对于人的社会性、人格品质发展的重要性 社会性、人格品质是个体素质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是通过社会化的过程逐步形成与发展的。学前期是个体社会化的起始阶段和关键时期,在后天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与周围人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婴幼儿逐渐形成和发展着最初、也是最基本的对人、事、物的情感、态度,奠定着行为、性格、人格的基础。研究和事实均表明,6岁前是人的行为习惯、情感、态度、性格雏形等基本形成的时期,是儿童养成礼貌、友爱、帮助、分享、谦让、合作、责任感、慷慨大方、活泼开朗等良好社会性行为和人格品质的重要时期;并且,这一时期儿童的发展状况具有持续性影响,其影响并决定着儿童日后社会性、人格的发展方向、性质和水平;同时,儿童在学前期形成的良好的社会性、人格品质有助于儿童积极地适应环境,顺利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有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成才。1988年,当75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聚集一堂,记者问获奖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时,一位白发苍苍的学者沉思片刻回答道:“在幼儿园。”并说自己在幼儿园学到了最重要的东西: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主题班会方案 (1)

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主题班会 高一(4)班德育主题班会 活动主题:什么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活动目的:1.让学生理解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含义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让其成为学 生学习和生活的指南。 活动时间:12月8日 活动流程: 一.导入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生命是人最宝贵的。生命对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 问:同学们,那你们觉得人的一生该怎样度过呢? 1.同学们,你们对现在的生活满意吗?为什么?(让学生发表自己对人生的态度) 2. 同学们,你们觉得什么是财富?觉得自己富有吗? 3.你为什么而活着?(让学生阐述自己的人生目的) 4.你觉得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让学生阐述自己的人生价值) 师:看来同学们对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有自己不一样的见解,那么什么才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呢? 二.讲解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含义及其联系 1.什么是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2.什么是人生观呢? 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包括幸福观、苦乐观、生死观、荣辱观、恋爱观等。它体现为人生目的、人生价值、人生态度。 3.什么是人生目的呢? 人生目的就是人为什么活着。它是人生的航标,因为: (1)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人生目的既规定了人生活动的大方向;人生目的又是人生行为的动力源泉。 (2)人生目的决定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在正确的人生目的支配下,以昂扬乐观的人生态度正确对待人生的坎坷。 (3)人生目的决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正确的人生目的会使人懂得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而错误的人生目的则会使人把人生价值理解为向社会或他人进行索取。 4. 什么是人生态度? 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也就是说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它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也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 人生的意义,需要从人生价值的角度进行审视和评价。人们只有找到了自己对生活意义的正确答案,才会自觉地朝着选定的目标努力,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5.什么是人生价值? 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关于人生意义的看法和评价标准,也就是关于什么样的人生目的最值得去追求、人怎样生活才最有意义的观点。它在整个人生观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在深层次上影响、制约和指导人们的实践,为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的选择提供依据。 人生价值包括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 社会价值: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 自我价值: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

学前教育评价的概念

1.评价(教育评价学前教育评价) 《辞海》中是这样解释评价的:评价是“泛指衡量人物或事物的价值。”就是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与其交往过程中会接收到大量的信息,对这些信息加工整理、分析后,就会形成一些认识,从而对其作出“是好是坏”的判断,这往往就被称作评价。所以,评,判断;价,即价值。评价就是价值判断。(本质) 在英语中,评价是evaluate,它由词头“e-”、词干“value”和动词词缀“-ate”组成。词头有“out”的含义,表示引出;词干是“价值”。可见,评价就是引出和阐发价值或进行价值判断。 既然“评价”的本质是用“价值”来解释的,那么什么是“价值”。我认为通俗点来讲,“价值”就是“有用没用”,这其中包含两个含义。首先,“有用没用”说明它是一种与客观事实有差别的概念,它有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时而异的特点;其次,“有用没用”说明它必须依赖主客体存在。这两点可以看做是价值的特点。 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创造了价值,但是他所创造的价值状况如何,这要靠人们去判断,也就是评价。而且创造价值并不是最终目的,最终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那么创造的价值到底能不能满足人的需要,这也需要我们进行评价。 所以,所谓评价,就是主体对客体对于人的意义的一种观念性的把握,是主体对于客体有无价值以及价值大小所作的判断。而又什么样的价值现象,就有什么样的评价方式。 我国历史上的科举制度,是以成绩测验的办法选拔人才的制度,是被世界公认的最早的比较系统的评价活动。 教育评价是1929年由美国教育家泰勒首次提出的概念,它的理论和基本思想就是注意教育效果的价值判断,强调必须分析教育应达到的目标,并根据这个教育目标来评价教育效果。但由于人们看问题的角度、方法都不同,对教育评价至今还没有形成一个确切的、严谨的、被一致接受的科学定义。 通过对几种有代表性的教育评价概念提法的研究可以看出,人们对教育评价的特点还是有着一致的认识: (1)教育评价是一个活动的过程。 (2)教育评价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过程。 (3)教育评价活动中的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是同意的。 我们可以认为,教育评价就是对教育的社会价值(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作出判断,并以此促进教育的发展。 我们常常会把教育评价与教育测量、教育评定、教育评估的意义混淆,借此对这几个概念进行区分。教育测量就是给那些教育所关注的某些属性如智力水平等分配数值的过程。它是查明事实的真相,而评价是对事实进行价值判断。教育评定的目的也在于说明真相,不同的是它的对象更多的是人或人群较为系统全面的情况。教育评估和教育评价从根本上讲是共同的,只不过教育评估更多地注意了判断对象的复杂性,带有“估计”和“推测”的性质。 明确了教育评价的实质,我们就可以总结出,学前教育评价就是对学前教育的社会性质作出判断的过程。它的特点主要有: (1)学前教育评价是一个变化着的概念,是一个不断充实、完善和丰富着的概念。 (2)学前教育评价是一个系统地搜集资料的过程。

学习英语的价值和意义

学习英语的意义和价值 L+4R学习法 L: Listen R: Repeat Read Recite Retell 有两种人学英语会比较快 第一种人:基本零基础,有一点点词汇量,想学好,没方法,没走过太多弯路。 第二种人:有一定的基础,读写都可以,有几千个词汇量,就是说不出来,瓶径期就是不能井喷出来。 语法都是中国人发明的,学英语的核心就是听说。 如果看电视剧,电影过多的依赖于字幕,依赖情景,就容易造成听力障碍。(解释我们是听觉教学) 多听也未必能听懂,因为不是同级输入——无效声音输入法。 如何判定形成真正的英语思维——听到英语不需要翻译。 多说英语也不能解决不会说的问题,因为说的还是原来会的。 英语已经很好了,才能到国外有语言环境的情况下说的更好。 有外语环境也不一定就能说的好,因为没有人会无条件的教你,在那边学习会更贵。 英语思维——相当于声音的思维。(强化我们听觉教学法的意义) 一二三思维魔法 1、代表一个目标:心口如一!心里的想法能够用嘴表达出来! 2、两个基本概念:A.语言与文化有密切的关系! 如:外国人说四人帮(四个人就说是四人帮) B.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在了解西方的价值观! 如:人与人不在一个世界里,会形成交流的障碍。 学习语言的精髓:学习文化与价值观! 一个人会很多种语言,他的状态将会international! 学习语言的三个步骤 一、Open your mouth and challenge your personality. 张开你的嘴,挑战你的性格。 练习方法:与人多交流。 如:Hello and Goodbye法 与30个人说过就不紧张了。 二、Better the quality of your conversation and practice more skills. 提高你的对话质量和练习更多的技巧。 激活有效的存货,修正语言的错误。 我们所知道的语法都是看出来的,而语言是要我们临空驾驭的。 有些句子是符合语法逻辑的,但老外永远都不会说。 学习语言的六种技巧: 1、How to define 如何定义 2、How to explain 如何解释

我们价值观主题班会教案(1)

我们价值观主题班会教案Our values theme class meeting teaching plan

我们价值观主题班会教案 前言:主题班会是围绕一定主题而举行的班级成员会议,包括学生共同关心、感兴 趣的问题、学生之间认识有分歧的问题、集体中产生的较重大的问题,中心思想明确,内容丰富集中,切合学生需要,班级成员共同参与。本教案根据主题班会标准 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 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设计理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我国 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学生在价值追求上抱有怎样的信念、信仰、理想,便构成了价值观特有的思想内容。价值观对学生的行为有着深层的导向作用。学生的信念、信仰、理想总是像心目中的“坐标”、“天平”和“尺子”一样,随时都在起着价值判断的作用,以确定自己行为的方向、态度和方式。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们总是尽可能地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去生活,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精神面貌和行为取向。这就迫切需要使学生们对价值观的正确性有更深更正确的了解! 【活动目的】通过本次主题班会旨在让学生对自身的价值观 有更深更正确的了解,从而初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拥有优良的精神面貌与行为取向。 【活动准备】

1.收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外延和实践要求的材料。 2.板报《我们的价值观》的创作与准备。 3.配乐诗朗诵与表演唱的排练。 4.收集十大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 5.现场书法展示的工具准备。 【活动流程】 主持人理论剖析 板报《我们的价值观》赏析 配乐诗朗诵《价值》 案例剖析 表演唱《我的未来不是梦》 小组讨论:对正确价值观的理解 现场书法展示 班主任总结引导 主持人宣布主题班会结束

《走好人生每一步》主题班会活动方案(教学方案)

( 班会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走好人生每一步》主题班会活 动方案(教学方案) Thematic class meetings can cultivate students’ sense of democracy and enhance class cohesion, so a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consolidating class collective and good class style.

《走好人生每一步》主题班会活动方案(教 学方案) 一、班会目的 作为高中的一名班主任,我们会面临一个问题:怎样去帮助这群正处在人生十字路口的学生树立起科学的、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高中的学生处于心理学上所说的“第二反抗期”,他们渴望被当作一个成年人来看待,对这个世界也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看法,希望教师和家长能够尊重他们的意见。他们讨厌被人粗暴地指责和干涉,行事上往往有点逆反心理,对社会上某些人事的认知一旦形成看法便不轻易改变。这个时期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某些认知将会影响他们整个一生,所以,作为一名班主任,应该特别重视这个时期的教育。 我认为,班主任除了平时与学生接触过程中进行一些点滴思想渗透外,还需要系统地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潜移默化当中提高认识。但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一般的说理性的、传授性的教导往往不易让学生接授,反而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因此,要用特别的方法,如果是在游戏中渗透思想品德的教育,往往能够产生很好的效果。 我利用一个游戏—拍卖你的人生,将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东西摆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进行选择,在选择中让学生进行自我认知和对生命的积极思考,并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来辩明科学的与非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设计流程 班委(开场白):我所拍卖的东西,就是各位的人生。一个人的人生,就是你人生的追求和事业的发展,它可以掌握在你稳步发展中。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想过自己以后想做什么,也想过这个世界上

(完整版)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一)什么是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幼儿最快乐的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有目的的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在特定的环境中,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通过与材料、同伴、教师相互作用的活动得以全面发展。 (二)区域活动的形式 区域活动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集体活动、分组活动、自选活动、自由活动、主题活动、联合活动。 集体活动是将活动区活动看作是对幼儿进行集体教育的途径之一,如:需要全体幼儿学习某一知识、技能时,根据活动目标,在一个或多个相关区域中投放恰当的操作材料,让幼儿通过自由探索活动来感知内容,获得经验。 分组活动是将活动区视为对幼儿进行分组教学的场所。它主要适用于一是在发展智能方面,帮助部分幼儿获得某一知识、技能时,在相关的活动区域,对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幼儿作必要的辅导。二是活动区活动的开始阶段,为保证每位幼儿都能熟悉各区的内容、材料和工具的使用方法。三是教学材料不够,做不到人手一份。 自选活动的特点是在人为创设的“自然情景中进行的活动。主要适用于活动区活动成熟阶段,幼儿对于各区的材料、玩法等都已较熟悉。 自由活动的特点是活动的过程是幼儿主体内在动机完全得以激发的过程,幼儿进行的是“自发学习”,他们更积极地与环境发生交互作用。它和自选活动形式的主要区别在于,区域的提出、内容的选择材料的添置等过程,处处体现随机性和幼儿的主动参与性,教师的教育意图在活动中不断地调整,灵活地实现。它主要适应于活动区活动的高级阶段。再就是一些特定的活动区域,如:角色区(娃娃家、百货商店等)。 主题活动的特点是各区域的活动紧紧围绕一个主题,内容的选择、材料的投放为实现主题目标服务。适应范围是教育内容需要多种活动形式配合才能完成,以加深印象,促进幼儿理解。 (三)为什么要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近年来在我国幼儿教育中得到广泛实践的一种幼儿教育形式,它通过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活动环境和材料,促进幼儿主动活动、自主

简述 STEAM 教育提出的背景及其意义价值,分析当前 STEAM 教 育存在的问题与风险挑战。

(1)简述 STEAM 教育提出的背景及其意义价值,分析当前 STEAM 教育存在的问题与风险挑战。(2)以学科关键能力为观察点,设计一份课堂观察记录表。二选一作答即可。 答:(1)1.1 什么是 STEAM 教育 STEM 教育理念首次出现于 2006 年,美国前总统布什在国情咨文中提出的《美国竞争力计划》鼓励学生主修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培养其科技理工素养。 STEAM 教育是在 STEM 的基础上与人文、艺术等学科的整合,该理念提出不光要考虑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还应该用美学、社会学这些角度看待这些学科。通过 STEAM 教育,增强融合多学科知识的能力,并在创客教育中将创造力表达出来,形成一个素质教育与创新实践融合的闭环。随着理念的完善,创客教育已经渐渐融入 STEAM 教育理念中,成为其中一种分支和实践方法。 1.2 普及 STEAM 教育的意义 STEAM 教育对于知识密集型经济的重要影响不断凸显,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领域的技能人才缺口日益扩大。STEAM 专业人才对各国抢占第四次工业革命先机,促进制造业的智能升级具有关键作用。发展 STEAM 教育有助于各发达国家应对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人口减少、填补技能劳动力缺口,促进经济良性发展;更能够助力新兴经济体抓住信息技术和互联网革命带来的发展契机,在新兴产业领域抢占先机,实现经济上的飞跃和赶超。对于所有国家而言,STEAM 教育的发展涉及基本的公民科学素养的培养,也关乎劳动者就业能力的提升,对于促进就业、维护社会稳定、提升公民素质均具有重要意义。 2.背景情况 2.1 科技发展倒逼教育改革 新时代人才需求背景下,应试教育转轨素质教育进程加速,政策改革决心已显:从 2015 年教育部《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首次提及 STEAM 教育、创客教育等新教育模式开始,近年来,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相关文件频频出台,改革行动速度明显加快。 3.风险提示 (1)市场发展不及预期发现 STEAM 教育在我国发展时间不长,当前我国STEAM 教育培训的渗透率仅为 1.5%左右。未来市场增长的空间主要在于渗透率的提升,未来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的核心逻辑在于 G 端政策推广力度空前和 C 端家庭教育理念不断优化。国家教育政策鼓励校外发展素质教育作为校内教育的有力补充,而非强化应试教育。如果渗透率提升不达预期,可能导致 STAME 教育市场发展不及预期。 (2)持续经营能力不确定的风险 STEAM 教育属于快速发展阶段的新兴领域,目前近 90%的项目依旧分布在 A 轮及之前,即便是目前暂时领跑的头部企业,大部分其规模和体量也都不大,还处于尝试各种商业模式的阶段,营收规模化和利润规模化拐点还没有到来,持续经营能力具有不确定性。市场竞争格局的演变充满不确定性,加之资本短期大量涌入,行业竞争加剧。若企业无法根据市场发展的变化、客户需求及时调整商业模式、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将面临市场份额下降甚至失败的风险。

季羡林《人生的意义与价值》阅读练习及答案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季羡林 ①根据我个人的观察,对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来说,人生一无意义,二无价值。他们也从来不考虑这样的哲学问题。走运时,手里攥满了钞票,白天两顿美食城,晚上一趟卡拉0K,玩点小权术,要一点小聪明,甚至恣睢骄横,飞扬跋扈,昏昏沉沉,浑浑噩噩,等到钻入了骨灰盒,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活过一生。 ②其中不走运的则穷困潦倒,终日为衣食奔波,愁眉苦脸,长吁短叹。即使日子还能过得去的,不愁衣食,能够温饱,也终日忙忙碌碌,被困于名缰,被缚于利索。同样是昏昏沉沉,浑浑噩噩,不知道为什么活过一生。 ③对这样的芸芸众生,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从何处谈起呢? ④我自己也属于芸芸众生之列,也难免浑浑噩噩,并不比任何人高一丝一毫。如果想勉强找一点区别的话,那也是有的:我,当然还有一些别的人,对人生有一些想法,动过一点脑筋,而且自认为这些想法是有点道理的。 ⑤我有些什么想法呢?话要说得远一点。当今世界上战火纷飞,人欲横流,“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是一个十分不安定的时代。但是,对于人类的前途,我始终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我相信,不管还要经过多少艰难曲折,不管还要经历多少时间,人类总会越变越好,人类大同之域决不会仅仅是一个空洞的理想。但是,想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经过无数代人的共同努力。有如接力赛,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一段路程要跑。又如一条链子,是由许多环组成的,每一环从本身来看,只不过是微不足道的一点东西;但是没有这一点东西,链子就组不成。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我们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而且是绝非可有可无的。如果说人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这里。 ⑥但是,这个道理在人类社会中只有少数有识之士才能理解。鲁迅先生所称之“中国的脊梁”,指的就是这种人。对于那些肚子里吃满了肯德基、麦当劳、比萨饼,到头来终不过是浑浑噩噩的人来说,有如夏虫不足以与语冰,这些道理是没法谈的。他们无法理解自己对人类发展所应当承担的责任。 ⑦话说到这里,我想把上面说的意思简短扼要地归纳一下:如果人生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 1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B.第③段在文章的结构上起总结上文,引起下文的过渡作用。

浅谈幼儿教育的价值

浅谈幼儿教育的价值 “幼儿是祖国的花朵”这句话说明幼儿教育不仅对幼儿的自身发展,对于国家整体的发展、强盛都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我国,面临国际局势的复杂变化,重视幼儿教育,培养身心健康、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接班人是很有必要。 我国的幼儿教育主要是在幼儿园教育下完成的,幼儿园教育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是在幼儿的教育机构中“对幼儿进行的教育,包括思想、体育、语言、认识环境、图画、手工、音乐、计算等”。笔者认为的幼儿教育是多方面的,在幼儿教育机构中,教育机构不仅要重视幼儿的身心发展,还有各个方面的技能、特长认知等的培养。以下,就从三个方面论述新时期即处于转型背景下的我国,注重幼儿教育的价值: 1、幼儿教育有利于提升我国公民的素质,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幼儿教育作为学前教育的一种,在人的学习生涯中占有很重要的比重,幼儿处于心智未开时期,对周围的认知、感受等都不成熟,通过专业的幼儿教育机构的培养,才能引导幼儿正确的感知世界,自小培养幼儿在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能力;并且良好的幼儿教育也可以为幼儿做好入学准备,学校是与家庭

截然不同的环境,在此形成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朋友关系等都与家庭中的父母子女关系不同,通过幼儿教育这样的过渡性阶段,使幼儿对学校环境逐渐有明晰的认识,以利于日后升学不受因影响。这样渐进式的培养方式也符合一个人的成长历程,有助于个体的健康成长从而提升个体素质以至于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国力。 2、幼儿教育有助于拉动国民经济的发展,促进就业问题的解决。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贫富差距逐年拉大,幼儿教育一方面带动了幼儿园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如文具店、食品店、餐饮店等,促进了相关产业链的形成和完善,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从这一方面来讲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幼儿教育也给部分人提供了一些就业岗位,如幼师的就业等,而幼儿园的建立为许多家庭解决了照顾、培养孩子的后顾之忧,父母有时间和精力去放心工作,尤其是对于广大的产后妇女来说,可以投入更多地精力到工作中,改善妇女的劳动关系、家庭地位、经济地位等,并且有利于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 3、幼儿教育有利于增加国民的幸福感,有效地促进社会公平。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对外开放格局的不断扩大,我国的贫富差距也越来越大,人们的社会资源占有量越来越不平衡,也使得社会上人们的不公平感越来越加深。教育公平正是有效补偿这一不公平因素的有

最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教育主题班会的教案(李岚))

让诚信之光,照耀我们的人生之路 —诚信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实验初二(2)班主任:李岚 一班会背景 在一次测验后的讲评课上,有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有些同学答错了。为了帮助他们记住这些知识点,我记住了这些同学。上课时我建议错的同学起立,向我口述解题思路。可是站起来的同学少一个,我走到她的面前发现,她改动了答案…… 课后我思考了这个问题。深刻认识到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诚信教育应该时时提处处提,让诚信深入到每个中学生的思想深处。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陪伴他们的求学之路,植根于每个人的意识之中,成为一生的行为准则。让诚信之光,照耀我们的人生之路! 二班会目的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诚信的内涵,认识诚信的基本要求是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感受诚信是每个人立足于社会的通行证。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为人处世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以及明辨是非的能力,引导学生践约守信,诚实做人。 3)素质目标 增强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为人处世态度和守信

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大力弘扬中华诚实守信美德。 2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诚信的基本含义即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澄清在诚信做人方面的错误认识。 ○2在日常生活中努力践行诚信,做诚实守信的人。 2)教学难点 ○1理解诚信是立身之本和交往之道。 ○2了解生活中诚信的复杂性。 3)教学方法 典型事例分析法、讲授、讨论。 三前期准备 教师: (1)课件准备。录制视频,指导情景再现。 (2)组织学生收集正反两方面的诚信故事。 学生:收集诚信与不诚信的故事及有关诚信的格言、古训。四班会流程 (一)导入:创设情境(小视频) 内容简介一,(地点,课室)某同学作业没有完成,告诉老师作业忘记带了。老师提出放学后给该生补课,讲解作业习题,同学答应了,可是放学后却直接回家了。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1、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2007年秋季,陕西省高中新课程改革正式启动,课改给我们的学校、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更高的要求,其中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对“人”的塑造和培养,培养和塑造的“人”是摆在我人面前的严峻的课题。 教育部的基础教育课程表改革纲要“”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及环境意识……,“学校特色发展与地方传统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发展关系的研究”课题,新的发掘保护、传承、发展安塞地方传统文化资源为切入点,逐步构建,并形成安塞县高级中学的办学特色,本课题通过对安塞地方传统文化资源的发掘保护,传承和发展的研究实施,使全体学生能充分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家乡—安塞,了解家乡的传统文化资源,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同时,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实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使我校的学生具有科学和人文素养及环境意识,最终达到培养时代需

求的合格人才与构建学校特色发展的目标的有机结合。 2、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校本课程开发的需要 (1)校本课程是国家三级课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统一到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与缺限。 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指出:“为保障和促进对不同地方学校、学生的需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国家课程是由国家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组织专家决策,编制的课程,它注重的是教育的基础性和统一性,所以它不能很好地适应地方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实际,它不能也不可能充分考虑到各地方、各学校的实际,更不可能照顾到众多学习者的背景和特点,而校本课程开发正是对国家课程遇到的挑战作出的实用主义的回应,它以学校所在的特定传统文化和环境为背景,以突出学校自身特色为主要特点,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可借选择的课程,它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国家课程构台不足和空白。 “学校特色发展与地方传统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发展关系的研究”课题,就是以校本课程,校本教材的开设、开发为抓手,把具安塞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资源的校本教材的形成研发出来,让它们走进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课程内容,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以传统文化为内容和载体的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 2

杜威的教育思想对当今幼儿教育的意义

杜威的教育思想对当今幼儿教育的意义 一、杜威教育思想主要内容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是杜威教育理论中的三个核心命题。这三个命题紧密相联,从不同侧面揭示出杜威对教育基本问题的看法。下面将杜威的教育理论作一简单的介绍。 (一)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改造” 杜威指出,能满足儿童的需要和兴趣,是为儿童所喜爱的生活。生长论则要求尊重儿童,使一切教育和教学合于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的要求。杜威还认为,一切真正的教育是从经验中产生的。要求教育过程中应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条件与水平,顾及儿童的兴趣,提高儿童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学校即社会 杜威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参加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改造经验的正当途径。所以教师把课堂变成儿童的乐园,引导儿童积极自愿地投入活动,从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养成品德和获得知识,实现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 (三)道德教育论 杜威说:“道德是教育的最高和最终的目的。”道德过程和教育过程是统一的,他主张在活动中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其次是要求结合智育的目的。 二、杜威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探讨 (一)?从根本上转变了传统教育单向的、灌输性的教育模式 尊重教育对象的独立人格及其成长的自发性、自主性和自觉性,使其内在的潜能和活力得以恰如其分的激发,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因材施教。 以其经验论哲学为基础,杜威要求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杜威主张以活动性的、经验性的主动作业来取代传统的书本式教材,这种活动性的、经验性的作业包括园艺、烹饪、缝纫、印刷、纺织、油漆、绘画、游戏等,能克服旧课程和教材的弊端。他指出,“学校各种形式的实际生活的目的,主要的不是在于它们的本身,或者在于厨工、缝纫工、木工和泥水工的专门技能,而是在于它们在社会方向能与外部生活相联系;同时在个人方面能反映儿童关于动作表现和做某事的愿望和需要,是关于建设的和创造的而不是被动的和顺从的。这些形式的重要意义是在社会和个人两方面之间保持一种协调……” (二)?打破了以往学校教育自我封闭、于课堂和书本教学的传统方式

价值观的意义

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 总看法。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 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个人的 价值观一旦确立,便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就社会和群体而言,由于人员更替和环境 的变化,社会或群体的价值观念又是不断变化着的。传统价值观念会不断地受到新价 值观的挑战。对诸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构成了价值 观体系。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 特点稳定性和持久性 价值观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总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比如,对某种事物的好坏总有一个看法和评价,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种看法不会改变。 历史性与选择性 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生活环境中形成的价值观是不同的。一个人的价值 观是从出生开始,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生 产方式及其所处的经济地位,对其价值观的形成有决定性的影响。当然,报刊、电视和广播等宣传的观点以及父母、老师、朋友和公众名人的观点与行为,对 一个人的价值观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主观性 指用以区分好与坏的标准,是根据个人内心的的尺度衡量 进行衡量和评价的,这些标准都可以称为价值观。[1] 作用

价值观对人们自身行为的定向和调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价值观决定人的自我认识,它直接影响和决定一个人的理想、信念、生活目标和追求方向的性质。价值观的作用大致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价值观对动机有导向的作用,人们行为的动机受价值观的支配和制约,价值观对动机模式有重要影响,在同样的客观条件下,具有不同价值观的人,其动机模式不同,产生的行为也不相同,动机的目的方向受价值观的支配,只有那些经过价值判断被认为是可取的,才能转换为行为的动机,并以此为目标引导人们的行为。 2、价值观反映人们的认知和需求状况,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及行为结果的评价和看法,因而,它从某个方面反映了人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反映了人的主观认知世界。 有理智、有逻辑性、钟情、顺从、有教养、负责任、自控、仁慈。 人们的生活和教育经历互不相同,因此价值观也多种多样。行为科学家格雷夫斯(Graves)为了把错综复杂的价值观进行归类,曾对企业组织内各式人物做了大量调查,就他们的价值观和生活作风进行分析,最后概括出以下七个等级: 第一级、反应型:这种类型的人并不意识自己和周围的人类是作为人类而存在的。他们可是照着自己基本的生理需要做出反应,而不顾其他任何条件。这种人非常少见,实际等于婴儿。 第二级、部落型:这种类型的人依赖成性,服从于传统习惯和权势。 第三级、自我中心型:这种类型的人信仰冷酷的个人主义,自私和爱挑衅,主要服从于权力。 第四级、坚持己见型:这种类型的人对模棱两可的意见不能容忍,难于接受不同的价值观,希望别人接受他们的价值观。 第五级、玩弄权术型:这种类型的人通过摆弄别人,篡改事实,以达到个人目的,非常现实,积极争取地位和社会影响。 第六级、社交中心型:这种类型的人把被人喜爱和与人相处看作重于自己的发展,受现实主义、权力主义和坚持己见者的排斥。 第七级、存在主义型:这种类型的人能高度容忍模糊不清的意见和不同的观点,对制度和方针的僵化、空挂的职位、权力的强制使用,敢于直言。 这个等级分类发表以后管理学家迈尔斯等人在1974年就美国企业的现状进行了对照研究。他们认为,一般企业人员的价值观分布于第二级和第七级之间。就管理人员来说,过去大多属于第四级和第五级,现在情况在变化,这两个等级的人渐被第六、七级的人取代。 价值观与人生价值

信息技术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精心整理我们知道,21世纪的一些重要特征就是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它是一个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时代。信息社会已经来临,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将作为人们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因此,明确信息技术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对提高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信息技术教育的创造性价值。现代社会中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市场中数据的处理和汇总,教育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生活中的娱乐,特别是因特网的出现,信息海洋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帮助都明显体现出来了。这些都体现了信息技术的实用价值。信息技术教育就是要面对生活,面对学生将来的生活实际,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延长学生生活和学习的触角,让他们在将来的工作和学习

中更深、更广的创造财富,创造美好的未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新课程理念的变化,学科课程的学习更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思维性品格的培养。因此,要求课程资源和教育环境更具有广阔性、综合性、可探究性、亲和性和开放性。传统的课程资源已不能满足现代教学需要,而利用信息技术可提供反映真实的、丰富多彩的、隐含问题的、跨越时空的情景,用这样的情景实施和开展学教活动,最能启发学生 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信息化手段的多媒体形式更是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五大神经系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教育的人文价值。信息技术教育更能体现新课程中教育民主化,国际化,生活化,个性化。信息技术教育最大的特点是其在教育的开发应用中,同时进行了人的塑造,是人创造人的活动。它将学习知识与增强能力有机地统一起来,将信息

交流与开发智能、培养素质有机地统一起来,为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提供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因此可以说,信息教育技术与教育的人文精神实现,具有科技发展与人的发展整合、平衡的积极意义,而且使两者互相促进。在信息技术教育的人文实践中,教育的人文精神变得更为真实有效和升华,科技其本质上的人文性得到回归。科技与人文的融合开始从理想过渡到现实。信息技术将给予学生完美“地球村”的体 一种 21世 育逐步普及的今天,在中小学普及信息素养教育,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未来的国际竞争将越来越激烈,竞争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的关键在于教育。在中小学普及和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是培养和提高青少年信息素养的主要方式,有利于促进新一代的成长。信息素养与传统的读、写、算一道构成了新的学力,成为信息社会人的整体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信息时代人类生存的基本技能。具有高信息素养的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班会教案设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层面) 教学目标:1、理解社会主义价值观 2、能够用自己的话解释社会主义价值观教学过程: 一、引入:这世上是不是每个人都一样呢?当然不是,那有哪些类型的人呢?(有好人,有坏人;有说话算话的人,有说话不算话的人;有爱国家的人,有背叛国家的人;有认真工作的人,有对工作不认真的人;有对别人友好的人,有对充满敌意的人。)那你想做什么样的人呢?(指名) 板书: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 二、爱国。 我们对待国家应该怎样?(指名)板书:爱国 爱自己的国家是必须的,我们总不可能不爱生我养我的国家而去爱别的国家吧?

那我们应该怎样爱国呢?大家讨论一下,问一下你的同桌。(指名汇报) 1、我们目前能做的是什么?心中有国家---中国的好。哪个能说好在哪里?(扶贫建设、免费读书、住校吃牛奶鸡蛋………) 2、长大了可以怎么爱国呢?(如果有像日本美国这样的国家来欺负我们国家,我们应该怎么做?国家发生了大灾难:比如地震、洪水………)保家卫国还有很多。 三、敬业 知道什么是敬业吗? 目前我们还没有工作,我们应该做什么?(学习)那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读好书遵守纪律做个好学生 那这些你觉得怎么才能做得好呢?上课、自习、

在家、作业、预习、复习、卫生、风纪评比……. 四、诚信 你知道什么是诚信吗?是“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 那我们因应怎么做呢? 如果我叫你答应给某个人带一瓶牛奶,你路上口干了,怎么办? 你说了今天要还我的钱,又还不了了,应该怎么办? 五、友善 什么是友善呢? 比如,遇到一个客人狠他一眼,比如遇到一个陌生人瞪他一眼,比如对同学老是打骂,比如对家人不关心,比如对老师不尊重……. 当然,对于敌人、仇人、坏人可以友善吗?可是

教育的意义与价值

教育的意义与价值 9月1号晚上,听过校长、教师、教练的发言,感受颇深,仔细想想、回忆下执教这几年的感悟。深深地让我明白到、意识到:何为教育、如何教育、教育的价值、教育的意义。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根本:著名企业家——任正非就说道:“把教育做好,国家才有未来。”一个人从一出生就在受着教育。你的言行举止都受周围影响学习而来。一个人受教育无非从这三个方面。即一个人受教育的三个方式。 一、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一个人第一个受教育的地方,也是受教育的起点。说句根深蒂固的话你在娘胎时都在受着教育,这也就是为什么有胎教一说。我们受教育的过程无非是信息采集的过程,你还没出生时你在妈妈肚子里就可感受到外界信息。这往往也会给一个人的性格养成和兴趣爱好多多少少带来影响。家庭教育一方面是我们常说的家教,往往体现在待人接物礼仪方面的。家庭教育另一方面是兴趣、爱好的发现、挖掘、培养。结合实际生活的培养孩子们的各方面兴趣、爱好为孩子们积极、主动的学习打下伏笔。 二、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中有个阶段叫义务教育阶段。也就是说学习也是你的义务。我个人认为:在大的方面它是个系统化的教育,它更是一个基础化、基本化、常识化的教育。换句话说你在学校学的知识都是你必须掌握的,最少书本上的知识必须掌握。当你进入高中、大学、考研、考博、硕时。才是你真正受教育的阶段。你要主动的接受知识洗涤、接受知识改造、接受知识的熏陶、渲染。此时此刻之后你才会有可能成为国家、社会有用之人。 三、社会教育 社会教育是学习知识历练的阶段、自我检验的阶段、是走向成功的阶段。受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知识珍不珍贵,在于你给予了谁?知识有没有价值,在于给予人体会。这是我对知识的感悟,也是对教育的感悟。不同的知识给予不同的人它的价值就不一样,而给了不一定有价值。价值在于个人体会。而知识的体会,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不是你的东西,你永远无法了解,也永远无法记住。 知识产生的原因,它的发展过程,这些你永远不了解,知识你也永远不能记住。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