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2课《卖油翁》知识点归纳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2课《卖油翁》知识点归纳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2课《卖油翁》知识点归纳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2课《卖油翁》知识点归纳

《卖油翁》常考知识盘点

1.资料链接

(1)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他是当时公认的文坛领袖,是一个在散文、诗、词各方面都成就卓著的作家。他团结和培养了许多著名作家,领导了北宋的诗文革新运动。“唐宋八大家”中有六大家出自这个时期的这批作家。《卖油翁》仅133字,可算散文中的小品,节选自《归田录》。该书是一部记载朝廷轶事和士大夫诙谐之言的书。

(2)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唐宋文坛以他们的文学成就最高,流传最广,故称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的巧记方法:韩柳三苏王欧曾)

2.文章中心概括

本文是一篇富有哲理的短文,通过略写陈尧咨射箭、详写卖油翁酌油这两件事,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要下苦功夫,多思勤练,就一定会取得成绩的。也告诫人们“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即使有长处也不应骄傲自满。

3.写作特点

(1)情节曲折有致,富于戏剧性。文章首先将陈尧咨善射的技艺、自矜的态度和卖油翁不在意的态度进行了对比,产生悬念,引起了读者的兴趣,故事便自然而然地展开了。接下去写两个人的对话,矛盾有所发展。再写卖油翁自钱孔沥油,陈尧咨心悦诚服,认输自解,由“忿然”到“笑而遣之”,矛盾得以解决。故事的深刻道理已蕴含其中。课文这样写,情节曲折生动,富于戏剧性,吸引读者。

(2)构思巧妙,短小精悍。这则故事篇幅不长,但叙事清楚,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都写到了。记叙事情时又突出了重点。因为故事要说的道理是熟能生巧,并不是陈尧咨的善射,所以对陈尧咨的射技写得很简单,只用了“十中八九”四个字;而且是就卖油翁的亲眼所见来写。对卖油翁的酌油记叙得较详细。。

4.文言文基础知识和理解运用

(1)通假字

①但手熟尔.“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②徐以杓.酌油沥之“杓”通“勺”,舀东西

①尝.射于家圃

古义:曾经今义:吃一点儿试试,辨别滋味②尔安敢轻吾骑射

今义:安定,使安定

(3

①射:陈康肃公善射(动词,射箭)

吾射不亦精乎(名词,射箭的本领)

②尔:但手熟尔(语气词,同“耳”,相当于“罢了”)

尔安敢轻吾射(代词,你)

③以:以我酌油知之(介词,凭、靠)

以钱覆其口(介词,用)

公亦以此自矜(介词,因为)

④其: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代词,他,指陈尧咨)

以钱覆其口(代词,它,指葫芦)

⑤而:有卖油翁释担而立(连词,表承接)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连词,表转折)

康肃笑而遣之(连词,表修饰)

⑥之:但微颔之(代词,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

以我酌油知之(代词,指射箭也是凭手熟的道理)

徐以杓酌油沥之(代词,指油)

康肃笑而遣之(代词,他,指卖油翁)(4)词类活用

①名词作动词

但微颔.之

颔:原意为下巴,文中指点头

②动词作名词

尔安敢轻吾射.

射:原意为射箭,文中指射箭的本领

②形容词作动词

尔安敢轻.吾射

轻:原意为重量小,文中指看轻

(5)重要句子翻译

①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译文: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比,他也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

②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译文:(他)曾在自己家的园子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看他很久都没有离开。

③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译文:(卖油的老翁)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箭,只是对此微微点头。

④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译文: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

⑤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译文: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勺舀油滴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可是钱却没有湿。

⑥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译文: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罢了。

(6)问题探究

①本文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谁是主人公?为什么?

答:卖油翁,文章所讲的道理是通过卖油翁表现出来的,陈尧咨是用来衬托卖油翁的,为次要人物。

②开篇即写陈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十中八九,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答:与卖油翁不以为然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引出两人的对话,为卖油翁表演钱孔沥油做铺垫。

③文章写了两件事,为什么详写酌油,略写射箭?

答:作者详写卖油翁酌油,是为了用具体事实证明熟能生巧的道理,突出其技艺高超,而对陈尧咨的射技只是一笔带过,以次要人物陈尧咨开头和结尾,都是为了衬托卖油翁。

④陈尧咨对卖油翁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又说明了什么?

答:变化:由开始的傲慢无礼到最后的心悦诚服。说明了陈尧咨有知“矜”而改的广阔胸怀,同时从侧面衬托出卖油翁的高超技艺和谦逊的品质。

⑤学习了这个故事,你会联想到哪些成语、俗语或典故?

答:成语:熟能生巧。典故:术业有专攻。俗语: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高手民间;强中更有强中手,一山更比一山高;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典型题精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

(1)睨.之,久而不去

(2)以钱覆.其口

2.翻译下面的句子。(1)吾射不亦精乎?

(2)康肃笑而遣之。

3.文中两个人物各有什么特点?请分别指出来。

4.本文通过陈尧咨善射、卖油翁酌油入葫芦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模拟测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2)但.微颔之

(3)徐以.杓酌油沥之

(4)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公亦以此自矜。

(2)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3.“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句中“睨”字有何表达效果?

4.卖油翁对陈尧咨善射的本领是怎么评价的?他凭什么做出这样的评价?

5.读了本文,你认为一个人应该如何看待自己的长处?又该如何看待他人的长处?

参考答案

典型题精选

1.(1)斜着眼看(2)盖【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1)句意为: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睨:斜着眼看。(2)句意为: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覆:盖。2(1)我射箭的本领不也是很精湛吗?(2)陈尧咨笑着将他打发走了。【解析】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1)句中重点词有:箭,射箭的本领;精,精湛。句意为:我射箭的本领不也是很精湛吗?(2)句中重点词有:句意为:遣,打发;之,代词,代他。陈尧咨笑着将他打发走了。

3.陈尧咨:擅长射箭、骄傲自满、傲慢无礼。卖油翁:身怀绝技、谦虚沉着。【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的语句来分析。结合内容可知,从“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中可知,陈尧咨擅长射箭、骄傲自满和傲慢无礼;从“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构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我亦无他,惟手熟尔”等语句中可知,卖油翁身怀绝技、谦虚沉着。

4.熟能生巧。【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旨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结合内容,从“无他,但手熟尔”中可知,本文告诉我们熟能生巧的道理。

模拟测试

1.(1)释:放下(2)但:只,不过(3)徐:慢慢地(4)尔:罢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2.(1)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2)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点

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1)重点词有:以:凭借此:这自矜:自夸句意: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2)重点词有:忿然:生气的样子尔:你轻:轻视句意: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3.“睨”这里是斜着眼看的意思,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康肃公射箭技术的轻视。【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词语的表达效果,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明确词语本身的意思,然后结合上下文分析在文中的作用。“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陈康肃的射箭技术得到了世人称赞,结合下文卖油翁的“无他,惟手熟尔”看出卖油翁的轻视态度。

4.“无他,但手熟尔。”“以我酌油知之”即凭自己多年的卖油经验。【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第二段中,陈康肃公质问卖油翁时卖油翁的回答即是第一问的答案,卖油翁现身说法。

(2)5.对待自己的长处要谦虚谨慎,乐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从而进一步完善自己,断断不能像陈康肃这样骄傲、看不起别人。而对待别人的长处要保持善于欣赏、表扬的心态,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一定要有宽阔的心胸,容得下他人胜过自己,并且乐于借鉴别人的成功经历,从中得到启示、吸取教训。【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自己得到的启示,必须结合生活实际,合情合理即可。关键词:对自己的长处“谦虚”,对别人长处多学习。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有理数知识点总结 0的数叫做正数。 1.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是整数,一、正数和负数自然数,有理数。 (不是带“—”号的数都是负数,而是在正数前加“—”的数。) 2.意义:在同一个问题上,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概念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 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 (有限小数与无限循环小数都是有理数。) 注:正数和零统称为非负数,负数和零统称为非正数,正整数和零统称为非负 整数,负整数和零统称为非正整数。 ⑵按整数、分数分类: 正有理数正整数正整数 正分数整数0 零有理数负整数 负有理数负整数分数正分数 负分数负分数 1.概念: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2.对应关系: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是一一对应的。 三、数轴 比较大小:在数轴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3.应用 求两点之间的距离:两点在原点的同侧作减法,在原点的两侧作加法。 (注意不带“+”“—”号)

代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相反数。 1.概念(0的相反数是0) 几何:在数轴上,离原点的距离相等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叫做相反数。 2.性质:若a与b互为相反数,则a+b=0,即a=-b;反之, 若a+b=0,则a与b互为相反数。 四、相反数 两个符号:符号相同是正数,符号不同是负数。 3.多重符号的化简 多个符号: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符号的化简,看负号的个数,当 “—”号的个数是偶数个时,结果取正号 当“—”号的个数是奇数个时,结果取负号 1.概念: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倒数是它本身的数是±1;0没有倒数) 五、倒数 2.性质若a与b互为倒数,则a·b=1;反之,若a·b=1,则a与b互为倒数。 若a与b互为负倒数,则a·b=-1;反之,若a·b= -1则a与b互为负倒数。 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 (若|a|=|b|,则a=b或a=﹣b) 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的绝对值是0 a >0,|a|=a 反之,|a|=a,则a≥0 a = 0,|a|=0 |a|=﹣a,则a≦0 a<0,|a|=‐a 注:非负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非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a (a>0) 的数有2个,他们互为相反数。即±a。 |a|≥0。几个非负数之和等于 0,则每个非负数都等于0。故若|a|+|b|=0,则a=0,b=0 1.数轴比较法:在数轴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七、比较大小 2.代数比较法: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两个负数比较大小时,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有理数 (一)正负数 1.正数:大于0的数。 2.负数:小于0的数。 3.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二)有理数 1.有理数:由整数和分数组成的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可以写成两个整之比的形式。(无理数是不能写成两个整数之比的形式,它写成小数形式,小数点后的数字是无限不循环的。如:π) 2.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 3.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三)数轴 1.数轴: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画一条直线,在直线上任取一点表示数0,这个零点叫做原点,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向上为正方向;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以便在数轴上取点。) 2.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3.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4.绝对值: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四)有理数的加减法 1.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

2.加法运算法则:同号相加,到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相加,取绝对值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一个数同0相加减,仍得这个数。 3.加法交换律:a+b= b+ a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4.加法结合律:(a+b)+ c = a +(b+ c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5. a?b = a +(?b)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五)有理数乘法(先定积的符号,再定积的大小) 1.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2.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乘法交换律:ab= b a 4.乘法结合律:(ab)c = a (b c) 5.乘法分配律:a(b +c)= a b+ ac (六)有理数除法 1.先将除法化成乘法,然后定符号,最后求结果。 2.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3.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七)乘方 1.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写作a n 。(乘方的结果叫幂,a 叫底数,n叫指数) 2.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2014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Unit 1 Can you play the guitar? 1.play chess 下国际象棋 2. play the guitar弹吉他 3. speak English 说英语 4. English club 英语俱乐部 5. talk to 跟…说 6. play the violin 拉小提琴 7. play the piano 弹钢琴 8. play the drums敲鼓 9. make (foreign)friends 结交(外国)朋友 10. do kung fu 会(中国)功夫 11. tell stories 讲故事 12. play games 做游戏 13. on the weekends (在)周末 1. play +棋类/球类/牌类“下…棋”,“打….球”,“玩….” 2. play the +西洋乐器弹/拉…乐器 3. be good at doing sth.= do well in doing sth. 擅长做某事 4. be good with sb. 与…相处的好

5. need sb. to do sth. 需要某人去做某事 6. can + 动词原形能/会做某事 7. a little + 不可数名词一点儿… 8. join the ….club 加入…俱乐部 9. like to do sth. =love to do sth. 喜欢/喜爱做某事 10. like ding sth.喜欢做某事 11. show sth to sb = show sb sth “把某物给某人看” Unit 2 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 get up 起床 get home到达家中 get to work到达工作岗位 make breakfast做早饭 make a shower schedule做一个洗澡的安排practice guitar 练吉它 leave home 离家 take a shower = have a shower 洗淋浴澡 take the Number 17 bus to the Hotel 乘17路公共汽车去旅馆 go to class 上课 go to school 上学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文重要知识讲解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 《论语十二章》课文重要知识讲解 一、作者简介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是我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相传他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作《春秋》。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会议结束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 二、相关资料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政治、经济、艺术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南宋时,朱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练,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三、课文翻译 1.原文: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不是很愉快吗? 2.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我自己:我替人谋事,尽心竭力了吗? 3.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

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随心所欲,又不越过法度。” 4.原文: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能有新体会、新理解,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 5.原文: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没有收获;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6.原文: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箪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窄小的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7.原文: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8.原文: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原文: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知识点总结(完结篇)

第一单元 1.《春》朱自清 一、作者介绍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后定居扬州,故自称“扬州人”。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诗坛。他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代表作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有《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有《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绿》《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二、词语解释 ①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②朗润:明朗润泽 ③赶趟儿:原意指赶得上,这里的意思是各种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④酝酿:原意是造酒,这里是说各种气息混合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⑤婉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 ⑥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⑦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的打算在春天。意思是,春天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情及早安排好 ⑧吹面不寒杨柳风:出处南宋的志南和尚《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三、中心思想 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通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五幅主要图画,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2.《济南的冬天》老舍 一、作者简介 老舍,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舍予”“老舍”(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北京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收在《老舍文集》里。“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舍弃;予,我。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舍予”“老舍”,就是他一生忘我精神的真实写照。 二、词语解释 ①响晴:(天空)晴朗无云 ②温晴:温暖晴朗 ③着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 ④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 ⑤秀气:清秀。这里形容小山秀美小巧 ⑥澄清:这里指水清澈见底 ⑦贮蓄:存放,储藏 三、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在这篇写景散文中,作者抓住济南地处北国而冬季气候"温晴"的特点,描绘了济南的阳光、小雪、山山水水,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自然风光的挚爱深情。 3.雨的四季刘湛秋 有一支没有音符的乐曲,一点一滴,奏出欢快合谐而又美丽的旋律,只有细心倾听的人,才了解它的深意。这就是雨,它似歌、如诗、像画,春雨柔美,夏雨猛烈,秋雨清凉,冬雨冷静,各式各样的雨滋润着万物也浸润着人的心灵。被誉为中国抒情诗之王的当代诗人刘湛秋的美文《雨的四季》就是这样一首四季雨歌。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相交线两条直线相交,形成4个角。 1.邻补角: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如:∠1、∠2。 2.对顶角: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条 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条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 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如:∠1、∠3。 3.对顶角相等。 二、垂线 1.垂直: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2.垂线: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两条直线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3.垂足:两条垂线的交点叫垂足。 4.垂线特点: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5.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8个角。

1.同位角:在两条直线的上方,又在直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位角。如:∠1和∠5。 2.内错角:在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两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内错角。如:∠3和∠5。 3.同旁内角:在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同侧, 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旁内角。如:∠3和∠6。 四、平行线 (一)平行线 1.平行:两条直线不相交。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互为平行线。a∥b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3.平行公理推论:①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②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二)平行线的判定: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三)平行线的性质 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4.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外错角相等。

部编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 2.【课时训练】第十二课《论语》十二章

第九课《论语》十二章 一、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12.7)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12.19)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12.11) (1)孔子认为,治理一个国家,应当具备三个起码条件:“、、” 。三者中,“”是最重要的。 (2)从这些不同回答中体现出孔子怎样的治国思想? 二、阅读《论语》中的相关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12?23)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12?24) 孔子和曾参的言论表达了他们的交友之道。 (1)孔子和曾参的交友之道有什么不同? (2)你怎么评价他们的交友之道? 三、阅读《论语》中的相关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12?7)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12?19)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12?11) 同是问政,孔子的回答却不相同。 (1)从这些不同回答中体现出孔子怎样的治国思想。 (2)面对同样的问题,孔子为什么分别作了不同的回答?请说说你的理解。 四、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12?11)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1?2) 1、有子的“为仁之本”,这里的“本”指的是“、”,立“本”的目的就是要使“” 2、齐景公说“虽有粟,吾得而食诸”的言下之意是什么? 3、从第一章看,孔子认为治理国家的根本是什么? 4、你认为齐景公真正理解孔子的话了吗?

语文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语文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全) 第一单元复习旨要 一、应记住的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 ①《秋天的怀念》作者史铁生。北京人,当代作家。 ②《羚羊木雕》作者张之路。 ③《散步》作者莫怀戚。 ④《金色花》作者泰戈尔,印度文学家。著作有诗集《新月集》、《飞鸟集》,长篇小说《沙子》、《沉船》等。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⑤《荷叶》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诗人、作家,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 ⑥《世说新语》,刘义庆,南朝宋国人,《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2、注意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和写法。 怦怦(pēng)撒谎(sā)严厉(lì)伤疤(bā)寒颤(zhàn)攥着(zuàn)嫩芽(nèn)分歧(qí)拆散(chāi)霎时(shà)脚踝(huái)匿笑(nì)祷告(dǎo)妄弃(wàng)惊讶(yà)倘若(tǎng)瘫痪(tān)(huàn) 憔悴(qiáo)(cuì) 姊(zǐ)妹 絮絮(xù)叨叨诀别(jvé)粼粼(lín)菡萏(hàn)(dàn )攲(qī)斜 各得其所喜出望外自作主张不可抗拒形影不离 3、课文内容把握。 ①《秋天的怀念》文中双腿残疾的“我”,心理变得极为焦躁不安:憎恨一切美好的事物,失去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母亲默默地承受着“我”的“暴怒无常”,始终以耐心和微笑安抚“我”心灵的创伤。最终,“我”领悟出“好好儿活”这句话的意义和分量。 ②《羚羊木雕》一文以“羚羊木雕”为线索记叙了我和父母之间的一场矛盾。赞扬了孩子们纯洁无私的友情,也含蓄的批评了父母重财轻义的行为。告诫做父母的要理解孩子的心理,尊重他们纯真的感情。 ③《散步》这篇散文,通过一家三代散步的事,颂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体现了中年人在社会生活中的重大责任感。 ④《金色花》这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 ⑤《荷叶》歌颂母爱。 ⑥《咏雪》客观的叙述了谢家子弟在寒雪日咏雪一事的始末,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才智。 ⑦《陈太丘与友期》记叙了元方和来客的对话,表现了元方的聪敏,懂得为人的道理,从而强调了“信”和“理”的重要。 4、文言文重点复习。咏雪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有理数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0p q ,p (p 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 ???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 ②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3)注意: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4)自然数? 0和正整数; a >0 ? a 是正数; a <0 ? a 是负数; a ≥0 ? a 是正数或0 ? a 是非负数; a ≤ 0 ? a 是负数或0 ? a 是非正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数轴的三要素)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注意: a-b+c 的相反数是-(a-b+c)= -a+b-c ;a-b 的相反数是b-a ;a+b 的相反数是-a-b ; (3)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 、b 互为相反数. (4)相反数的商为-1. (5)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等于它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 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 绝对值可表示为:?????<-=>=) 0a (a )0a (0)0a (a a 或 ???≤-≥=)0()0(a a a a a ; (3) 0a 1a a >?= ; 0a 1a a

新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知识点总结

Unit 1 Can you play the guitar? ◆短语归纳 1. play chess 下国际象棋 2. play the guitar 弹吉他 3. speak English 说英语 4. English club 英语俱乐部 5. talk to 跟…说 6. play the violin 拉小提琴 7. play the piano 弹钢琴 8. play the drums 敲鼓 9. make friends 结交朋友 10. do kung fu 练 (中国) 功夫 11. tell stories 讲故事 12. play games 做游戏 13. on the weekend/on weekends 在末 ◆用法集萃 ◆典句必背 1. Can you draw? Yes, I can. / No, I can ’t. 2. What club do you want to join? I want to join the chess club. 3. You can join the English club. 4. Sounds good./That sounds good. 5. I can speak English and I can also play soccer. 6. Please call Mrs. Miller at 555-3721. Unit 2 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 ◆短语归纳 1. what time 几点 2. go to school 去上学 3. get up 起床 4. take a shower 洗淋浴 5. brush teeth 刷牙 6. get to 到达 7. do homework 做家庭作业 8. go to work 去上班 9. go home 回家 10. eat breakfast 吃早饭 11. get dressed 穿上衣服 12. get home 到家 13. either …or … 要么…要么… 14. go to bed 上床睡觉 15. in the morning/ afternoon/ evening 在上午/下午/晚上 16. take a walk 散步 17. lots of=a lot of 多,大量 18. radio station 广播电台 19. at night 在晚上 20. be late for=arrive late for 迟到 ◆用法集萃 ◆典句必背 1. play +棋类/球类 下……棋,打……球 2. play the +西洋乐器 弹/拉……乐器 3. be good at doing sth.= do well in doing sth. 擅长做某事 4. be good with sb. 和某人相处地好 5. need sb. to do sth. 需要某人做某事 6. can + 动词原形 能/会做某事 7. a little + 不可数名词 一点儿…… 8. join the …club 加入…俱乐部 9. like to do sth. =love to do sth. 喜欢/喜爱做某事 1. at + 具体时间点 在几点(几分) 2. eat breakfast/ lunch/dinner 吃早饭/午饭/晚饭 3. thirty\half past +基数词 ……点半 4. fifteen\a quarter to +基数词 差一刻到……点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 1.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正统思想的学说是() A. 道家 B. 墨家 C. 法家 D. 儒家 2.下列属于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而采取的措施是() A. 统一文字 B. 统一度量衡 C. 建立皇帝制度 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汉武帝以后,地方上的诸侯国越分越小,实力大减,无力和中央抗衡。这种现象的出现 与下列哪项措施的关系最密切() 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 实行“推恩令” C. 连年征战 D. 开拓西域 4.《汉武的帝国》一书中写道:“从此,中华帝国有了国家意识形态,也有了恒定的核心 价值。帝国作为一种制度,也才稳定地延续了两千多年”。其中的“核心价值”指() A. 儒家思想 B. 道家思想 C. 法家思想 D. 佛教思想 5.年代尺有助于历史记忆。下列所示年代尺上的括号内分别应该填入()

A. 秦汉 B. 西汉东汉 C. 汉三国 D. 三国西晋 6.汉朝初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局面, 史称()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 “贞观之治” D. “开元盛世” 7.汉朝的法律规定,商人禁止穿丝绸和乘车骑马,不许他们及其子孙当官,向他们加倍征 税。据以上材料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该政策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B. 汉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 该政策导致更多人弃农经商 D. 该政策导致人们不再经商 8.考古专家在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漆器屏风上发现了《论语》,某报刊评论:“可见墓主 人刘贺对儒家典籍尤其是与孔子相关的著作特别重视,除了大风气外,个人的喜好恐怕也是重要一面。”“大风气”指的是() A. “焚书坑儒”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尊孔复古 D. “打倒孔家店” 9.汉武帝为实行“大一统”采取了许多措施,其中整理财政的措施是() A. 断绝研读儒家以外学说的人求取功名利禄之路 B. 招收“弟子员”、铲除“异姓王” C. 国家统一铸币,盐铁官营 D. 颁布推恩令,设河西四郡 10.一年一度的高考圆了莘莘学子进入高等学府深造的梦想。汉武帝时,学生可进入当时哪 一最高学府接受教育() A. 私学 B. 太学 C. 军机处 D. 国子监 11.实现西汉王朝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的大一统,使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的皇帝是 () A. 汉高祖 B. 汉文帝 C. 汉景帝 D. 汉武帝 12.公元前118年,汉武帝进行货币改革后,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A. 半两钱 B. 五铢钱 C. 铲币 D. 刀币

(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知识网络结构 二、知识要点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相交和平行,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 2、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如果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相交;如果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平行。 3、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是 邻补角。邻补角的性质:邻补角互补。如图1所示,与互为邻补角, 与互为邻补角。+ = 180°;+ = 180°;+ = 180°; + = 180°。 4、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如图1所示,与互为对顶角。 = ; = 。 5、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中,如果有一个是直角或90°时,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如图2所示,当= 90°时,⊥ 。 垂线的性质:

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性质3:如图2所示,当a ⊥ b 时,= = = = 90°。 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 的距离。 6、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基本特征: ①在两条直线(被截线)的同一方,都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同一 侧,这样 的两个角叫同位角。图3中,共有对同位角:与是同位角; 与是同位角;与是同位角;与是同位角。 ②在两条直线(被截线) 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两侧, 这样的两个角叫内错角。图3中,共有对内错角:与是内错角; 与是内错角。 ③在两条直线(被截线)的之间,都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同一旁,这样的两个角叫同旁内角。图3中,共有对同旁内角:与是同旁 内角;与是同旁内角。 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 线也互相平行。 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如图4所示,如果a∥b, 则 = ; = ; = ; = 。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最全面最详细)

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结构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第三节地图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和大洋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第六章亚洲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八章东半球其它国家和地区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人教版七年级下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全)

人教版七年级下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全)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注:这一点可以在已知直线上,也可以在已知直线外) 3、点到直线的距离。 垂线段:过线外一点,作已知线的垂线,这点到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垂线段。 垂线与垂线段:垂线是一条直线,而垂线段是一条线段,是垂线的一部分。 垂线段最短: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或说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大于直角边。) 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这点到直线的距离。注:距离指的是垂线段的长度,而不是这条垂线段的本身。所以,如果在判断时,若没有“长度”两字,则是错误的。 4、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三线六面八角:平面内,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将平面分成了六个部分,形成八个角,其中有:4对同位角,2对内错角和2对同旁内角。注意:要熟练地认识并找出这三种角:①根据三种角的概念来区分②借助模型来区分,即:同位角——F型,内错角——Z型,同旁内角——U型。 特别注意:①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均互为同旁内角; ②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称呼并不一定要建立在 两条平行的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前提上才有的, 这两条直线也可以不平行,也同样的有同位角、内错

角、同旁内角。 5、几何计数: ①平面内n条直线两两相交,共有n ( n – 1) 组对顶角。(或写成 n^2 – n 组) ②平面内n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多有n(n–1)/2个交点。(或写成(n^2–n)/2个) ③平面内n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多把平面分割成[n(n+1)/2]+1个面。 ④当平面内n个点中任意三点均不共线时,一共可以作n(n–1)/2 条直线。 回顾:ⅰ、一条直线上n个点之间,一共有n(n–1)/2 条线段; ⅱ、若从一个点引出n条射线,则一共有n(n–1)/2 个角。 二、平行线 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若没有公共点(即交点),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注:平行线永不相交。 1、平行公理: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注:这一点是在直线外) 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或叫平行线的传递性) 2、平行线的画法:借助三角板和直尺。具体略。(此基本作图方法一定要掌握,多练习。) 3、平行线的判定: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知识点总结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第一课中学时代 第一框中学序曲 1、为什么说中学生活使我们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 答:(1)我们有了一个新的名字——中学生。(2)中学生活把我们带进一个别样的天地:富有挑战的课程,新奇的实验器材,丰富多彩的社团,新校园、新老师、新同学??我们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 2、中学时代对人的一生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答:(1)中学时代是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这段时间可以为我们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础。(2)中学时代见证着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①随着身心的不断发展,我们开始深入探寻生命的奥秘,撩开精神世界的面纱。②随着自我意识的逐步觉醒,我们开始主动发现和认识自己。③随着思维水平和理解能力的不断提高,我们对世界的认识越发具体而深入。 ④随着生活体验的日渐丰富,我们开始自觉磨砺意志和品格,思考生活的意义?? 3、生中学生活意味着新的机会和可能,也意味着新的目标和挑战。这些都是生命馈赠给我们的为我们的成长礼物。 4、我们应该如何过好中学生活?(重点掌握) 答:A、发展自我。中学生活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多种机会。(中学生活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发展自我的机会?) ①集体生活,涵养我们的品格,丰富我们的个性。 ②新的课程,引领我们探索新的知识领域。 ③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给我们提供发展兴趣的平台。 ④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为我们打开认识社会之门。 B、超越自我。进入中学,新的目标和要求激发着我们的潜能,激励着我们不断实现自我超越。“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要求主动改正缺点,不断更新自己。 C、塑造新我。在新的环境中,改变哪些不完美的形象,重新塑造一个“我”:越来越有活力,能坚持,有韧劲;越来越坚强,会合作,能包容;越来越有主见,敢于表达自我。 D、珍视当下。面对各种可能与挑战,我们要珍视当下,把握机遇,从点滴做起,为美好明天付出不懈的努力。 第二框少年有梦 1、梦想的含义:是我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 2、少年为什么要有梦想?(重点掌握) 答:(1)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2)梦想能不断激发生命的热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 (3)有梦想,就有希望。(4)少年的梦想,是人类天真无邪、美丽可爱的愿望。虽然总是和现实有一定距离,但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梦想,人类才能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3、少年的梦想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1) 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明确的人生目标,犹如灯塔,能够帮助我们在茫茫大海中找到前进的方向。)(2) 少年的梦想,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民族复兴的美好前景,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也提供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当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4、中国梦答含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其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5、怎样拉近梦想与现实的距离? 答:(1)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更在于行动。(2)不懈地追梦、圆梦才能改变生活,改变自己。(3)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6、什么是努力? 答:(1)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2)努力是一种不服输的坚忍和失败后从头再来的勇气。(3)努力是对自我的坚定信念和对美好的不懈追求。 7、怎样为实现梦想而努力? 答:(1)努力,需要立志。①志向是人生的航标。②青少年要从小学习立志,早立志,立大志,立长志,并且把自己最重要的人生志向同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 (2)努力,需要坚持。①把努力落实在每一天的具体行动中。②只要坚持努力,即使过程再艰难,也有机会离梦想更近一步。 补充:实现理想的途径:(1)需要对人生作出规划。(2)要脚踏实地、全力以赴。(3)要不断增强自身能力,提高自身素质。 (4)要不屈不挠、坚持不懈。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数 学知识点总结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1、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相邻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特点是两个角共用一条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邻补角互补;相对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特点是它们的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对顶角相等。 2、三线八角:对顶角(相等),邻补角(互补),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同位角F (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旁,第三条直线的同一侧) 内错角Z (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两侧) 同旁内角U (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同侧) 4、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为90度,则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外一条直线的垂线,他们的交点称为垂足。 5、垂直三要素:垂直关系,垂直记号,垂足 6、垂直公理: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7、垂线段最短。 8、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9、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 行。如果b 3 2,73π 实数与数轴上点的关系: 每一个无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表示出来,

数轴上的点有些表示有理数,有些表示无理数, 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就是一一对应的,即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是表示一个实数。 三、平方根、算数平方根和立方根 1、平方根 (1)平方根的定义:如果一个数x 的平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x 就叫做a 的 平方根.即:如果a x =2,那么x 叫做a 的平方根. (2)开平方的定义: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开平方运算 的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才有意义。 (3)平方与开平方互为逆运算:±3的平方等于9,9的平方根是±3 (4)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即正数进行开平方运算有两个结果; 一个负数没有平方根,即负数不能进行开平方运算 (5)符号:正数a 的正的平方根可用a 表示,a 也是a 的算术平方根; 正数a 的负的平方根可用-a 表示. (6)a x =2 <—> a x ±= a 是x 的平方 x 的平方是a x 是a 的平方根 a 的平方根是x

人教版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第12课《纪念白求恩》精品同步测试

纪念白求恩 基础达标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晋察冀.()派遣.()殉.职()狭隘.()热忱.()鄙.薄()拈.轻怕重()见异思迁.()纯cuì()pèi服()mò不关心()má木不仁() 2.从课文中选取合适的词语填在下列各句横线处。 (1)有些人工作不够专一,________,结果一事无成。 (2)班会上,老师批评了某些同学劳动课干活________的不良现象,我不觉低下了头。 (3)学习上,我们不能轻易满足于现状,应该________,俗话说得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嘛! 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并造句。 ,来到中国。 (1)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 .... 不远万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共产党员。 (2)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 .. 纯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__________人,________________人,__________________人,__________________人。 5.填空。 (1)《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同志为悼念________(国别)医生白求恩而写的一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