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录音艺术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全

录音艺术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全

录音艺术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全
录音艺术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全

录音艺术期末复习资料

1927年10月6日,电影迎来了自诞生以来的第一次重大革命:华纳公司公映了世界电影史上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

1931年3月15日,采用“蜡盘录音”技术摄制的《歌女红牡丹》在上海新光大戏院上映。被我国电影史学界公认为我国真正意义上有声电影的开端。

在我国,有声电影的三种录音工艺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 后期配音工艺。明星公司摄制的我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采用了此种工艺,因此《歌女红牡丹》也是我国第一部采用后期配音工艺的影片;

b. 先期录音工艺。友联公司的《虞美人》率先采用,也就是说《虞美人》是我国第一部采用先期录音工艺的影片;

c. 同期录音工艺。天一公司的我国第一部光学录音影片《歌场春色》首次使用,《歌场春色》是我国第一部采用同期录音工艺的影片。

声音的运动及传播

声音,实际上是空气粒子受到物体一系列的振动而引起的空气波动。这些振动使空气粒子交替地形成压缩区与稀疏区,从而形成声波现象。

声速

液体或固体也能传播声音,对声波的阻力比较小。声音在大部分的液体或固体物质中,传播的速度要比气体物质快。

声音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传递媒介的密度与温度。

我们能感觉到立体听感,是因为声音传到右耳和左耳的时间或强度的差异而产生的。

波长

频率和波长、声速的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表达:

F(频率)= S(声速)/L(波长)

人耳的听音围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围,大约在20赫到20000赫(约10个倍频程)这一频率围。

声障效应

当声波在传播中遇到物体时,就会像光线一样被反射回来。其反射量取决于该声波的频率与反射物体的大小,这一现象称为“声障效应”。

高频声音的反射量要比低频声音的反射量多。某些频率的低频声音能绕过障碍继续前进。

失真

原始声波只要被附加上任何其它成分,或部分甚至全部丧失了原始声波的特性,就构成了各种形式的声音失真。

失真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频率失真

如“近讲效应”,使声源中的低频成分得到了提升,这也是频率失真,会有损声音的清晰度。

2)谐波失真

由于声音处理设备的非线性引起的失真。

3)互调失真

两个频率不同的声音叠加在一起所产生的一种失真形式。

4)空间感失真

当立体声放音所产生的立体声像与原始声源位置不一致时就产生空间感失真现象。

5)瞬态失真

由于声音处理设备的某一部分不能将原始波形上的陡峭波前准确还原而引起的6)音量失真

由于扬声器发出的音量与原始声音的音量不一致而引起的。

7)过载失真

也称为振幅失真或调制失真。

信噪比

信号与声音信号处理设备固有的本底噪声之间的音量围,一般用分贝表示。

听觉阈

当声音刚好能够被听见,我们就说这个声音为最低可听界限,这个值就是听觉阈,又称听阈。

感觉阈

当一个声音到了使人震耳欲聋的时候,我们就说这个声音达到了最大可听界限,这个值就是感觉阈。又称痛域。

掩蔽效应及其规律

由于某种声音的存在而降低了对另一种声音的感受能力的现象,被称为掩蔽效应。

1)当响度相当大时,低频声会对于高频声产生较显著的掩蔽作用;

2)高频声对低频声只产生很小的掩蔽作用;

3)掩蔽音和被掩蔽音的频率越接近,掩蔽作用越大;当它们的频率相同时,一个音对另一个音的掩蔽作用最大。

混响和混响时间

封闭空间,从声源停止发声起,在室继续存在声音的现象叫做混响。描述这一特性的客观参量称为混响时间,通常以秒作为计量单位。

声源停止发声后室声音衰减60dB所需的时间,为“混响时间”,是衡量封闭空间环境的声学特性的一个主要指标。

1.传声器分类

根据换能原理分类:电动式、电容式、电磁式和压电式。

1)电容式传声器

电容传声器主要由电容极头和前置放大器两个部分组成。

当声源发出的声波作用于电容极头的振膜时,振膜产生位移,使电容极头中的原有电容量发生变化。这个电容量的微弱变化经前置放大器放大,产生了声音的信号电压,完成了声能到电能的转换过程。

电容传声器由于部装有电容极头和前置放大器,所以需要一定的工作电压。这个电压通常分成二组:一组是供给前置放大器的电源;另一组是供给传声器电容极头振膜的极化电源。

专业的电容传声器具有频率宽广平直、输出电压高、非线形畸变小、瞬态响应好等优点。电容传声器机械强度差。

专业电容传声器一般有频率低切开关,可切除80Hz或160Hz以下的低频声音。有些还有电平衰减选择开关,用来控制拾音声级的大小。

2)电动式传声器

电动式传声器又称为动圈式传声器。使用简便、寿命长、牢固可靠、噪声电平低。

电动传声器的振膜与线圈连接着悬挂在一个固定磁场中,当声源发出的声波作用于电动传声器的振膜时,使线圈产生位移,切割磁力线使线圈感应出交变电流,完成声能转化成电能的过程。

电动传声器一般不加装前置放大器,所以输出信号电压比较低,灵敏度要低于电容式传声器。

电动式传声器方便之处是不需要外部工作电压,同时频响也比较宽,典型值在40~16000Hz左右。

电动式传声器的指向性一般只有全向型(圆形)和单向型(心形)二种。有的电动传声器带有频率低切开关和电平衰减选择开关。

电动式传声器主要应用于一些高声级的声源信号录制。

2.传声器的特性指标

指向性(Polar Pattern)

指向性又称传声器的方向性,指传声器对不同入射方向的声波的响应。

传声器常见的指向性有三种:

(1)全向型(Omni-directional),又叫圆形。

对来自任何方向的声源均有相同的拾音灵敏度。

(2)单向型(Cardioid),又叫心形。

对来自轴向的正前方的声源最敏感;对轴向的正后方的声源最不敏感。

(3)双向型(Bi-directional),又叫8字形。

对来自轴向的正前方或正后方的声源有相同的拾音灵敏度;对两侧的声源不敏感。

影视节目制作中所使用的调音设备主要是调音台。

根据信号模式,可以分成模拟式和数字式调音台;

绝大多数的调音台是由输入组件、输出组件和主控组件部分构成。

调音台的作用:

1.电平调整:把强弱不同的声音信号电平调到适宜的程度;

2.频率均衡:对不同的声音进行音色修饰处理;

3.信号分配:把来自不同方向的信号重新分配到新的位置中去;

4.信号处理:即把需要进一步深加工处理的信号送到调音台外部的信号处理设备去;

5.信号监测:即把所处理的声音馈送到扬声器和监听仪表去。

输入组件

调音台的输入组件主要由输入部分(Input Section)、均衡部分(Equalizer Section,简写为EQ)、辅助部分(Aux Section )和通路状态部分(Channel Status Section)构成。

输入部分可以对不同来源的声音信号进行选择(Input selector)及电平增益(Gain)的调整。

如对传声器信号(Mic)、外接设备输出的线路信号(Line)和多轨录音机的还音信号(Tape)进行选择和电平调整。

输入部分一般还可以提供电容传声器的幻像电源(phantom power)。

通路状态部分由声像定位(Pan Pot)、衰减器推子(Fader)、单独选听(Solo)、声道分组(Groups)、声道哑音(Mute)等几部分构成。可将经过处理后声音信号送到调音台的输出部分及主控监听部分去。

输出组件

输出组件一般分成组输出部分(Groups)和磁带返回部分(Tape return)。由开关来控制和分配声音信号的最终去向,把处理过的声音信号输出到其它外部录音设备及监听设备中去。

主控组件

一般由辅助主控(Aux)和立体声主控(Stereo)组成。

辅助主控包括与输入组件上相同数量的辅助放大器;立体声主控包括振荡器(Oscillator)、对讲(Talkback)、演播室监听(Studio Monitor)、控制室监听(Control Room Monitor)、监听源选择(Source Selector)、静音(Mute)、单独选听(Solo)、主推子(Master Fader)等,还有一个耳机放大器(Headphone)供监听用。

幻像电源

是在专业音响系统中常用的一种供电方式,它与一般电源供电的区别在于:常规供电方式,电源走电源专用线路,信号走信号专用线路;而用幻像电源供电时,不需要用专门的电源线,幻像电源提供的能量是借助音频信号线、与音频

信号同时进行传送;所以,幻像供电方式与常规供电,所需要的连接线数量、以及与设备的接法均不同。

幻像电源的电压有+48V(比较常见)、+24V、+18V、+12V等,具体多高由供电设备来决定,通常幻像电源并不能提供太多的能量,只适用于功耗较小的设备。

幻像电源是电容式话筒专用的的外设,因为电容话筒是利用电容的容量变化感应声音的,所以需要有一个放大电路才能把容量变化转换为电流变化, 电容式话筒的容量很小,需要在其薄膜上加上较高的电压才能进入放大电路,也因为有较高的电压,所以电容话筒的灵敏度,动态围都很大, 通常幻像电源的电压为48V。

监听仪表

两种仪表:

1)VU表(Volume Unit),

又叫均方根值表或音量单位表

刻度从-∞dB到0dB。0dB的左侧为负值,0dB的右侧为正值。一般在0dB到+3dB的区间加有红色粗线,表示指针进入红色区域声音可能失真。

VU表只能指示峰值电平的平均值

2)峰值表(Peak Program Meter),

亦称PPM表或dB表

对节目峰值的反应要比音量表灵敏得多,指针上升时间快,能更准确地跟踪高电平的瞬时峰值,所以能指示出信号的峰值电平。

语言

根据影视语言的艺术属性,语言可进一步分成客观语言(画语言)和主观语言(画外语言)两类。

一、客观语言

客观语言是影视作品中最常见的有声语言,主要有独白、对白、群声等几种样式。

1、独白

即角色在影片中的独自说话,主要用来表现角色的情绪活动。

客观性独白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角色自我交流性的独白,即生活中常见的自言自语;

另一种是与其他角色做述性交流的独白,如答辩、做报告等单向交流。

2、对白

又称对话,作品中两个以上的角色之间的客观性语言交流。又常常被称为言语动作,与角色的肢体动作相对应。

二、主观语言

主观语言主要有心独白、旁白等样式。

主观语言与画角色的表演是一种平行对位的关系,即语言和画面角色口型不同步,所以又被称之为画外语言,简称画外音。

1、心独白

心独白是片中角色心与观众交流的一种独白形式,以第一人称自述出现,又被称为“心声”。

常出现在故事片中,画面的角色默不出声,却传来该角色的说话声音。

2、旁白(解说)

旁白一般以第三人称的议论和评说出现。

旁白的作用主要是叙述和说明事件的发展脉络,如说明事件发生的地点、时间、时代背景、人物及人物关系。主要起叙事的作用。

旁白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故事性片中以第三人称出现,对故事中人物、事件进行的解释或评论;另一种是纪录片、新闻片、科教片和广告片中的议论、评说或提示声,通常称为解说。

音乐

根据影片的容中有没有音乐声源,影视音乐可分为有声源音乐和无声源音乐两类。

1、有声源音乐(Diegetic Music)

有声源音乐(简称有源音乐),指音乐的原始声源出现在画面所表现的事件容之中,使得观众在听到音乐声的同时也能看到声源的存在。

如影片角色的唱歌或乐器演奏;电视机、收音机或录音机等家用电器正在播送的音乐等。亦可称为客观音乐、真实音乐、现实音乐或具体音乐。

一些影视作品中,观众在画面场景中看不到音乐声源,但通过演员的表演动作或录音师的设计和音色处理,使观众感觉到画面场景有具体的音乐声源存在,也属于有源音乐的畴。

如饭店大堂场景里所播放的背景音乐、盛装舞会的动感舞曲。这是因为这些音乐的音色可以使观众联想起自己的生活体验。

有源音乐的使用可以增强影视作品中的生活真实感。

2、无声源音乐(Non-diegetic Music)

无声源音乐(简称无源音乐),是指从画面上见不到或感受不到有原始声源的音乐。无源音乐的存在和画面的容情绪有关。

根据无源音乐的不同属性,亦可称为主观音乐、虚拟音乐、情绪音乐或抽象音乐。

无源音乐不像语言般的语意清晰和直截了当,然而却可起到含蓄、煽情和感人的功效。无源音乐往往是导演和作曲家对事件容的心感受,根据角色性格的塑造和渲染情绪气氛的需要而设计创作的。

无源音乐的风格、样式、主题、旋律、节奏和时值的变化大都与画面所表现的容情绪有关联。起着解释、充实、烘托和评论画面容的艺术作用。

第四节音响

音响指除语言、音乐之外的影片中其它声音的统称。音响是视听艺术特有的一种声音类型的称谓。

根据音响的作用,可分成主要音响和次要音响(又称背景音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