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领导干部要增强道德修养意识

领导干部要增强道德修养意识

领导干部要增强道德修养意识
领导干部要增强道德修养意识

领导干部要增强道德修养意识

“道德虚无主义”、“凡人皆自私”的人性论,以及一味亲近资本的态度,正是许多干部以权谋私、收受贿赂、腐化堕落在认识上和思想上的主要根源。“道德虚无主义”使他们丧失了区分是非、善恶的评价能力,在思想上陷入了“去道德化”的陷阱;信奉“凡人皆自私”的人性论,就会纵使物欲膨胀,在物质财色的诱惑下丧失自控力和自制力;而一味亲近资本的态度,就会使权力异化,在物欲的支配下大搞权钱交易。因此,全面构建反腐倡廉体系,还必须加强干部的道德修养,使他们在认识上和思想上筑起拒腐防变的堤防。一、广大干部要在加强内心的道德修养方面多下工夫近来,中央通过了一系列的规定,加大力度从制度上来规范干部的行为。这对于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从源头上预防腐败有两大支柱,一个是制度,一个是道德。制度、规范属于纪律的范畴,而纪律是需要道德来支撑的。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但又是有区别的。邓小平同志在提出培育“四有新人”目标的时候,明确地把“有纪律”和“有道德”区分为两种不同的要求,寓意甚深。以笔者之浅见,这至少意味着,我们的社会,尤其是作为整个社会的领导核心的党,必须要有严格的纪律,我们的每一个公民必须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而作为党员,更要守纪律。但是,

一个没有优良道德品格的人,是很难严守住纪律的底线的。在那些违法乱纪、贪污腐败者,尤其是那些身居高位的违纪者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一点。他们违纪是因为不知道有关的纪律吗?不是。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绝对不允许做,本来已经规定得明明白白,他们心里都清清楚楚。为什么却偏偏要去做那些违反纪律的事?是不知道违反纪律要受到惩

治吗?早些年也许有一些人会是这样。近年来,中央重拳出击,严惩了一批高官,警示、震慑的力度之大也是空前的。除了一些愚昧无知者,想靠烧香求仙来保佑自己之外,他们恐怕都会懂得“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群众的眼睛雪亮”的道理。那为什么还有人要“前腐后继”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内心里根本不想去遵守纪律。一些违法乱纪者,往往还精通纪律和查处的程序,常常会想方设法来瞒天过海以逃避纪律的惩治,或者是去找制度和规范的漏洞,大打“擦边球”。纪律得不到遵守,“非不知也,实不为也”。说到底,是一个态度问题。如果再追问下去:为什么有些人心底里不愿意遵守纪律?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恐怕是出在内心深处。这内心深处的东西,就是道德观念和内心的真实追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价值取向。可见,现在制度日趋完善,要把这些制度落到实处,既需要领导机关严格实施,也需要广大干部自觉努力,尤其需要领导干部在加强内心的道德修养方面多下工夫。二、领导干部要有加强修养的动力和愿望

提高干部内心的道德修养的能力,首要的问题是如何获得加强修养的动力和愿望。这在当今时代是一个需要认真去解决的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上思想活跃,但是各种思潮也驳杂多样,相互激荡。其中就有一些从根本上否定道德修养必要性的思想潮流在中国社会涌动。干部不是生活在真空之中,这些潮流对他们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有的已经渗入到一些干部的内心深处。据笔者观察,有些错误观念可能蒙蔽了人们的良知,让一些人生发出不讲道德、不愿遵守纪律的态度来。最突出的一个叫“道德虚无主义”,或者叫“去道德化”。它的口号有两个,一个叫“只要活得快活,不要任

何约束”;一个叫“宁做真小人,不做伪君子”。前一个是舶来品,发明的人是后现代主义哲学家利奥塔。他写过一些书为此作过玄学的论证,要义是,历史是一些碎片,人生也只不过是一些碎片而已,没有什么连贯性,也找不到什么意义,更不用去思考它的意义,能够抓住的就是瞬间的感觉和快感。这些书,看过的或者看懂的人不会很多。但是负载这种观念的文化品,影像视听、小说戏剧,却铺天盖地流传于世。加上有些商品的品牌、设计、款式的情趣本身就是它的载体。它随各种消费品和消费主义的文化来到中国之后,又有一些信奉者把它加以“本土化”,与旧中国那种“及时行乐”的腐朽观念结合在一起,其影响力不可小看。

后一个则是土产品。听起来似是而非,“反对伪君子”,岂

不高尚?其实不然。它的信条是:凡人皆自私,世上没有真君子,世上也没有什么真道德。骨子里就是不相信有“道德”

这回事。于是就像眼睛蒙上了阴翳,再多道德楷模,再高尚的先贤仁人,都视而不见。你要给他灌输道德观念,他就像一只捂紧了盖子的瓶子,灌耳而不入心。对待自己则拒斥道德修养。有的还自鸣得意:我就是真小人,怎么样?这种意识如果渗入到哪个干部的内心,那么,他也就不会甚至不屑去讲什么道德修养。在公众面前,在上下级面前,迫于压力,他也会大谈道德、廉政等等。但是因为骨子里是不信的,所以就成了鲁迅所鞭笞的“做戏的虚无党”。可见,社会

各界都要来抵制道德虚无主义,剥去蒙在有些人眼睛上的阴翳。三、讲道德修养就要明辨荣辱胡锦涛同志在提出社会主义荣辱观时指出:“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提高分清善恶、是非的能力,分清什么是真正的荣辱,这是道德修养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当今社会,荣辱颠倒是常见的现象。其中最突出的,对于手握权柄的干部影响最大的,也许就是荀子所说的以“势荣”

代替“义荣”。“势荣”,把“爵列尊,贡禄厚,形势胜”,也就是功名利禄、门第势位等等外在的功利性东西视为荣辱的标志。或者用现在流行语来说,就是把财富、官位、人脉、知名度、排场作为身份的标识,把奢侈消费作为“成功人士”的标志,

孜孜以求。“义荣”,即“志意修,德行厚,知虑明”,讲究的就是要注重修养、操守和廉耻心。荀子认为,尽管“义荣”与“势荣”并非绝对不可相容,但是“荣辱之大分”在于“义”,而不在“利”或“势”。一个人,即使贫穷,没有什么社会地位,只要有道德,讲操守,就可以成为君子,理应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敬。现在只要看看广告,看看那些住宅区或店铺的名称,就可知,有些地方、有些领域,“义荣”和“势荣”的颠倒已经到了何种程度。你叫“富豪”还不够,我就叫“大富豪”,还不够就叫“帝豪”。在一些干部圈子里,流传的三个“依靠”:“依靠资本不依靠劳动,依靠精英不依靠大众,依靠强势不依靠弱势”,就是这种荣辱观颠倒的生动体现。表现在行动上,就是一味亲近资本和强势人物。这种颠倒又得到了外来观念的支撑。其中最典型的一个观念,就是“凡人皆自私”。西洋的市场经济学说,其基本假设就是“自利的经济人”。于是,有些经济学者大肆传播人性自私说。可叹的是,在人家那里,说得明明白白,“自利的经济人”、“追求利润最大化”等等,都是一种学理性的假设,是一种抽象。抽象的目的,是要用“假设-演绎方法”,推演出在自利的动机下市场中的经济活动会是一种什么状况。最早提出“经济人”概念的英国学者约翰·穆勒说过,谁要是把这种“假设”当作“事实”,以为事实上人人都只有自私心,别无它念,那就大错特错了。可惜到了中国,这个假设不知怎么就变成了“事实上的人”的不变本性,甚至被

推崇为永恒的真理。有一位给干部讲授经济学的教授,竟著文要求依据“自利的经济人”来设计党的干部制度。

如果内心里信服了这种观念,那么,除了利益的盘算、利益最大化的“资本逻辑”,就存不下什么东西了。而所谓“利益”,无非是钱、权、名,以及由此带来的各种本能欲望的满足。这样就会走向贪婪,而内心的情趣则降为唯纸醉金迷、声色犬马为乐,道德、纪律云云都成了必须冲破或规避的东西了。因为道德也好,纪律也好,最根本的就是要节制欲望,克制私利。对此,古今中外的哲人说得非常清楚。亚当·斯密也把“节制”视为重要的美德,是有德之人不可须臾离开的东西,而“节制的美德存在于对那些肉体的欲望的控制之中”。这也许就是有些本来还不错的干部会堕落的轨迹。要防止这种悲剧的再现,就要花大力气来帮助干部提高分清荣辱、是非、善恶的能力。四、道德修养是一个坚持不懈实现“自我超越”的过程由上述分析可见,“道德虚无主义”、“凡人皆自私”的人性论,以及一味亲近资本的态度,正是许多干部以权谋私、收受贿赂、腐化堕落在认识上和思想上的主要根源。“道德虚无主义”使他们丧失了区分是非、善恶的评价能力,在思想上陷入了“去道德化”的陷阱;信奉“凡人皆自私”的人性论,就会纵使物欲膨胀,在物质财色的诱惑下丧失自控力和自制力;而一味亲近资本的态度,就会使权力异化,在物欲的支配下大搞权钱交易。因此,全面构建反腐倡廉体

系,还必须加强干部的道德修养,使他们在内心深处从认识上和思想上筑起拒腐防变的堤防。加强干部的道德修养,提高干部道德修养的能力,关键在于提高干部自身道德修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其首要的一环,就是“志于道”,也就是“立志”,确立高尚的人生价值目标。古人一再强调:“人须先立志,志立则有根本”;“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立志”又必须“正心”。“正心”,就是要明事理,驱邪念。在当前就必须抵制“道德虚无主义”,明辨善恶、荣辱,提高评价

善恶、荣辱的能力;必须抵制“凡人皆自私”的人性观,明辨

人与禽兽之别,确立“人有气、有生、有知并且有义”的信念;必须从思想观念上严格划清权力与资本的界线,高度警惕“权力资本化”。为此,就要多学习,要求干部多读书,读好书,提高自己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素养,如此才能“正心”、“立志”,树立道德修养的主体性和自觉性。道德修养是一个坚持不懈实现“自我超越”的过程。其主要方法,就是“克己”。在“物质主义”盛行泛滥的现代社会,“克己”就是要克制自己对权、利、名的欲望,使之不贪婪,不恣意妄为。这是一种道德心理,这也可以称为“心理和谐”。具有这样的道德心理,就能

使人的心志达到“宁静”、“淡泊”——“心理和谐”,就能达到“见利思义”的“超越”境界。所谓“道德修养”,说到底就是要

使自己的精神世界达到一种“超越”境界。“超越”精神,是人所特有的本质,不仅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根本标志,也是人能

进行理想性创造或进行文化创造的人性根据。超越自然,创造文化;超越本能,彰显人文;超越平庸,追求高尚;超越自我,融入社会;超越功利,提升人格。“超越”是实现人性向善的关键。在今天,没有“超越”精神,道德规范就如同“法律条文”一样,仅仅成为外在的强制。要实现“克己”而达到“自我超越”,主体还需要下一系列的“工夫”。如“诚意”、“主敬”、“改过”、“慎独”等,更重要的是“践行”,要在“事上磨炼”。在革命战争年代,要经受艰难困苦、流血牺牲的磨炼;在今天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主要的是要在名利场、权力场中经受磨炼,这是另一种严酷的考验。而要能经受得住这种磨炼和考验,前提就是“正心”、“立志”、“克己”,实现对“物质主义”侵袭的自我超越。东汉时,时任东莱太守的杨震,有一天因公务途经昌邑,县令王密夜谒杨震,出金10斤相赠。杨毅然拒绝,王说:“暮夜无知者。”杨严肃地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何谓无知!”这就是历代传颂的“杨震却金说‘四知’”。杨震经受住了重金贿赂的考验,正是他在“事上磨炼”

的结果。他认为给子孙留下清白廉正的名声,也是一种丰厚的遗产。这是中国历史上诸多实践道德修养、实现自我“超越”的一个典范。古人杨震作为一面镜子,值得我们的干部对照自省。(作者分别为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研究所教授和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上海市伦理学会会长)

如何提高职业道德修养

如何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 职业道德修养,就是从业人员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方面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后所形成的职业道德品质。 职业道德修养是一种自律行为,关键在于“自我锻炼”和“自我改造”。任何一个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一方面靠社会的培养和组织的教育;另一方面就取决于自己的主观努力。两个方面是缺一不可的,而且后者更加重要。 怎么通过主观的努力来提升自己呢?要学会尊重。这里的尊重不光是下级对上级的尊重,还有同事间的尊重,上级对下属的尊重,以及对本职业的尊重。 1)下级对上级的尊重体现在:服从领导的工作安排,工作认真负责,要勇于承担责任。因为有时候上级和你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等的,下级不能越俎代庖,帮上级做出决定。执行力是管理者的生命线,如果各行其事,必然一盘散沙。 2)同事间的尊重体现在:团结协作,友爱互助,做到分工不分家。各人虽然分工不同,但是可能工作中需要相互协作的事情很多。分工协作是提高劳动效率的基本手段,群体的协作又可以达成个体之间的优势互补。发生问题,不得揽功诿过,不得回避责任。 3)对下属的尊重体现在:善于沟通,耐心细致,做好管理工作。带好团队主要靠的是管理者的人格魅力, 管理者的人格魅力应该体现在处处以身作则,事事率先垂范,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一心为公,不谋私利,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不能以罚代管,以罚代教。 4)对本职业的尊重体现在:是否从内心尊重本职业的规则,是否能够按照职业的操作规范和流程来开展工作。这一点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比如越级汇报工作的行为,就是由于不尊重工作流程而造成的。应当尊重自己的工作,严格按照职业操作规范和流程来要求自己。 最近一条新闻是拉加德担任国际基金组织总裁,而她的聘用条款中特别强调,作为总裁,拉加德应遵守“最高道德标准”,避免不当行为。可见职业道德规范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很多公司都会针对员工进行强制性的职业道德培训。而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我认为就应该从自身做起,从小处着手,并时刻谨记,尊重身边的人,尊重身边的事。培养高尚的品质和正确的待人处世的态度,提高自身修养,把自己摆在准确的位置上。每个人在企业中,都占据着一个特定的位置,所以你就得按照这个特定位置的要求,去履行你的权利和义务。如果不按照企业一致公认和大家都共同遵守的这个规范去做,那你就会受到企业和他人对你的谴责和抛弃。

加强党员道德修养党课讲稿

加强党员道德修养党课讲 稿 加强党员道德修养党课材料 教学对象:基层党员和干部; 教学目的:使学员懂得加强道德修养的必要性和具体要求; 教学提示:可与本刊本期第一篇党课教材结合起来进行授课; 教学时间:1.5小时。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体会议上郑重指出:“反腐倡廉抓源头,一定要把加强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作为一个重点。”在今年的“两会”期间,他又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些讲话,强调了道德建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要性,强调了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在

道德建设中发挥模范作用的重要性,同时也为党员、干部加强道德修养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每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一定要把道德修养作为自己终身的课题,模范地实践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同时大力倡导共产主义道德,以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一、道德建设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作用(板书) 什么是道德呢?一般认为,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人不能离开群体而孤立地生活。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其行动必须顾及别人或自己所属群体的利益,否则就会引起纠纷或冲突。早在原始社会中,人们为了维护部落成员的共同利益,协调彼此的关系,就产生了一些约定俗成的、调节个人行为的准则。遵守这些准则,便称之为“善”,就会受到舆论的赞许或使个人感到心安理得;否则,便称之为“恶”,就会受到周围人的谴责或使个人感到内疚而力求改正。这些由舆论力量与人们的“良心”所支持的行为规范及其施行的总和,就是道德。因此,也有人把道德定义为“风俗的统治”。 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属于上层建筑,因此其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相反总是随着社会经济基础的改变而改变,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社会里,尽管旧道德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

领导干部要注重道德修养

领导干部要注重官德修养 党员领导干部为官要先为人,要注重个人修养,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展现出超常地人格魅力,以赢得广泛地尊重,党员领导干部讲官德,最根本的就要讲对党忠诚。率先治己强素质。率先治己是做好官的基本前提。领导干部要有一流的个人素养。政声人去后,“当官”一阵子,做人一辈子。领导干部赢得尊重要靠基于个人素养的人格魅力。要做到信仰坚定。“行源于心,力源于志。没有理想信念就没有一切,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领导干部必须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定理想信念,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坚定,始终忠于党、忠于人民,努力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朝着既定目标,矢志不移,奋斗到底。二要做到淡泊名利。要立志做大事,讲做人,讲党性,不为名利而争。三要做到锐意创新。马克思曾说过,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本质说,它是批判和革命的。陈云提出“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能不能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锐意创新,既关系着事业的成败,也影响个人的成长。

党员领导干部要真诚地做人民的公仆,这是官德修养的核心问题。一要强化群众观。以人为本、民生至上,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爱民要有真感情,为民要有真举措,利民要有真效果,人民才会拥护党、跟党走。群众在我们心里的分量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我们共产党人,吃的是百姓之饭,穿的是百姓之衣,道德境界应该比封建士大夫要高得多。对群众的感情要深之又深,与群众的联系要紧之又紧。二要树好政绩观。有些人看进步,主要看职务;而群众看干部,主要看业绩。德兴业兴,德败业败。很难想象,一个品行不端的人能有高尚的人生追求,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和事业。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共产党人最大的德。要砥砺为民之志,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把注意力和心思用到抓经济、求发展上来,用到求真务实、干事创业上来,扎扎实实干好每一件事,做好每一项工作。三要端正权力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是领导干部为政之德的根本体现。邓小平曾经告诫说:我们拿到这个权以后,就要谨慎。不要以为有了权就好办事,有了权就可以为所欲为,那样就非弄坏事情不可。权力是柄“双刃剑”,在职责范围内正确行使权力,权力可以催人奋进,帮助一个人成就一番事业,对党、对

【如何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如何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强化思想建设提高自身修养 ——教育系统干部职工思想作风整顿活动心得体会 曹学陆 自从参加县教育局今年组织的教育系统干部职工思想纪律作风整顿活动以来,我先后认真学习了《教育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认真学习了县教育局的文件精神。使我深深地认识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对于我们应该如何教育学生,如何树立教师风范,为人师表指明了方向。我想不管怎样,做老师的都是为了学生好,但是客观事实要求我们在做事之前要考虑方法和手段。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观,不断学习、勇于创新的教育实践观,关注细节、追求和谐的教育价值观,确保教育各项任务、工作目标顺利完成。落实到工作中就是干好每一天的工作,上好每一节课。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让孩子全面发展。 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在这些年的教师生涯中,我已经意识到了教师教书育人的艰难,时代不同了,我们的思想也要随之改变。回想自己以前的教学,的确存在教育不当的地方,可以说我们的出发点

都是善意的,但是如果方法恰当,一定会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想如果真正把这一点做好,需要我们付出一定的钻研和努力。尤其是我们教师自身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包括基本教学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真正起到言传身教的重要作用。作为学生,都愿意与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当然也愿意接近有道德的教师。作为教师,也都愿意与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当然也愿意接近有道德的学生。所以,要做一个让教师和同学都愿意接近的学生,或者要做一个让教师和学生都愿意接近的教师,你本身就应当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学生在学校里学习,既受同学的影响也受教师的影响,而主要是受教师的影响、学生愿意接近的教师,比学生不愿意接近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要大。 由此推断,作为教师,你要把学生培养成大家都愿意接近的人,你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道德,而你要使学生成为有道德的人,就要让学生愿意和你接近,以便对学生施加很大的影响。因此,你自己就首先要成为有道德的人。 师德包括狭义的和广义的两层含义。狭义的师德,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应包括哪些内容,需要研究。不过至少可以指出以下几点:一要忠诚于教育事业,对教育尽心竭力,处理好事业需要与个人利益的关系。二要关心爱护学生。社会的发展和我们的一切工作都要以人为本,具体到对教师来说,就是要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见物不见人,只知教书,对学生漠不关心,不是合格的教师。三要遵守学术工作道德。抄袭、剽窃作假等等有违科学工作道德的行为,都与教师的身份不合。广义的师德是指对教师个人道德的全面要求。要承担起“人类

6职业道德修养(笔记)

教师职业道德 第一章 1.道德的概念:道德是一个民族长期形成的、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以传统习惯、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为手段来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2道德的内涵:1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2以善恶为评价标准(道德唯一的评价标准)3依靠人们的行为习惯、社会舆论及内心信念来发挥调节作用(多) 4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3道德的功能(多)认识功能、教育功能、调节功能。 4职业道德并非是人类社会已经形成就有的,而是当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即出现了社会分工才逐渐产生的,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着.(判) △5职业道德是指在职业范围内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习俗的总和,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自身的岗位上应遵循的特定的行为规范.(判) △6 职业道德的特征:稳定性、具体性、适用性。☆7 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的总和,是调节教师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学生等职业关系时所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8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业过程中进行道德选择、道德评价、道德教育和道德行为等道德实践中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要求。 ☆9教师职业道德由教师职业理想、责任、态度、纪律、技能、良心、作风和荣誉等因素构成。 ☆10教师职业道德的特征:鲜明的继承性、强烈的责任性、独特的示范性、严格的标准性。 △11教师的职业道德的价值蕴含:教育价值、文化价值、伦理价值。教师职业道德既是一种行为规范又是一种文化现象。 第二章 ☆☆12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含义:是教师在教育职业活动中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所应遵循的最根本的指导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提出的最根本的道德要求。它贯穿于教育劳动的始终。指明了教师职业实践中道德行为的总方向。体现出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属性。统帅整个教师职业道德体系。是衡量和判断教师行为善恶的最高道德标准。 √☆13新的时代我们如何理解把握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1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区别于其他类型职业道德的标志2指明了教师道德行为的总方向3是教师道德的理论和实践的概括总结4是教师调整个人与他人,社会的关系的根本指导原则。 ☆14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15可从三个方面来理解:1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必然要求2是教师在处理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关系时所必须遵循的根本指导原则3是衡量教育工作者个人行为和品质的最高道德标准。 ☆16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范畴的关系:道德原则是一定社会或

领导干部在“严以修身”方面存在的问题

领导干部在严以修身方面存在的问题及 解决对策 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作为一名领导干部,首先要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正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为官者要做到以德为先,修身养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更好地治国、平天下,进而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对于为官者而言,严以修身是严以用权、严以律己的基础,是做到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根本。习近平同志指出,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他强调,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抓作风建设,就要重点突出坚定理想信念、践行根本宗旨、加强道德修养。 一、严以修身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理想信念不够坚定,道德修养不到位。具体表现:认为只要自己的工作完成,在上班期间偶尔办私事没什么大不了的,有时在工作中存在不能舍弃自己的小利益,服务于单位的大利益,想在不损害个人利益的情况下兼顾集体利益;工作中认为只要差不多就行了,上级检查过了就可以了,没有想着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关心热爱来访群众方面不够仔细、耐心,平等对待每一位来访群众是做好管理工作的一个关键,但是,在工作中有时缺乏耐心,帮助他人,与他人谈心、交流、沟通的机会相比之下还是少了一些,下乡执法时候,执法态度有时候不好,不能心平气和的与服务对象沟通。 (二)理论学习不够,能力修养不到位。具体表现:有时候认为自己能力已经够好的了,当上领导了就没必要再学习了,平时学习也抓的不紧,认为管好干部就可以了;平时只满足于读书、看报,研究专业少,联系实际不够,使自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实际脱节,没有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思想和工作存在主观性、局限性和片面性,站的不高,想的不远,导致工作中忽略细节问题,错误的认为只要工作干好,其他的都可以商量。 (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够,作风修养不到位。具体表现:对单位的规章制度,认为都是给一般干部用的,以找领导汇报工作、下乡、开会等为由,不做早操,上班迟到,下班早退,满足得过且过,不找事,不惹事,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缺乏干事创业激情;有些工作自己本来可以干,认为自己干丢人,交给干部去干;值班的时候以有工作要干为借口,有时候不来,认为只要干部在那就可以了,自己没必要去。 (四)党性修养不够,对党性观念认识不到位。具体表现:党性观念和宗旨意识淡薄。有的领导干部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淡漠,缺乏使命感,由于对上级精神领会不到位,贯彻执行中央方针政策和上级部门决策打折扣,常常以本部门、本单位利益甚至个人利益为本位;调研或到基层检查指导工作时走马观花,就调研而调研,没有把业务工作与基层站所工作有机结合,调研内容比较空乏;有的对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认识不够高,对群众服务不到位,对群众利益看的不重;有的领导干部认为党员学习没必要抓的很紧,只重视业务工作,对党建业务不重视,甚至觉得没必要,只要干好业务工作就可以了。 (五)对当前社会局势认识不够清楚,政治敏锐性不够强。具体表现:有的领导干部遇到问题就逃避,不能主动站出来解决问题,有的汉族领导干部由于对**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尖锐性认识不足,在面对宗教事务管理方面存在不愿管、不敢管、不会管的现象,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候总是抱着旁观的心态,在敏感节点;有的领导干部对家人、亲友和身边工作人员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观念模糊、对影响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话语等错误言行不教育、不说服、不纠正、随声附和。同时由于政策水平低、认识不全面,遇到这种现象时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对个别干部民族情绪比较强的问题不够重视,甚至个别领导强调本民族的利益,

职业道德修养简答题

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系的,调整人们相互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集体之间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品质的总和。 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和一系列职业道德规范。它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某种职业特有的职业道德;另一类是把各种职业道德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的一般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 道德品质:即通常所称的品德或德性,是指行为个体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 特征和行为倾向,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中的具体体现,也是社会或阶级对道德行为主体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 总体评价。 道德修养:指一个人通过在学习、实践中的自我锻炼、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从而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方面不断实现自我改造以完善自身的过程及其结果,它突出地表现为按照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所进行的 反省活动以及通过这种反省活动所形成的道德情操、所达到的道德境界。 道德原则:也称为道德的基本原则或根本要求。它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在道德上对人们的行为和品质提出 的根本要求,是调整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以及个人与社会整体之间利益关系的根本指导原则,是评价人们行为是非、善恶的根本标准;同时也是对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关系得本质概括,是道德的社会本质或阶级属性的最直接最集中的反映,是区分不同道德类型的最根本标志。 道德规范:是一定的社会和阶级从其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形成和概括的,人们在某种社会关系中应当普遍遵循的具体的行为准则。 集体主义:基本内容要求是:坚持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充分尊重合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要以集体利益为重,必要时要放弃或牺牲个人利益;同时要不断发展完善集体利益,以逐步满足个人的正当利益。 乐教敬业:乐教敬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也是教师的一种从业境界。乐教”即以一种积极愉悦的心态对待教育教学活动(乐教实质上表明了一种身心和谐、专注、投入的境界);敬业指把教师职业活动当作神圣的事业予以全身心的投入。 教书育人:是指教师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自觉地把教学和教育结合起来,既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既是教师的基本职责,又是教师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 教学相长: 学生为本:高等学校和教师因为学生而存在,为了学生而发展。学生是学校的根本,是教师这个职业存在的理由和根据。 廉洁从教:要求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利用教师特有的权利(招生、分数、评奖等)从学生身上牟取私利。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应遵循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是对教师行为和品质的根本要求,也是教师道德的社会本质最直接和集中的反映。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乐教敬业。 教师职业劳动的示范性:教师职业劳动的基本特点之一。是指教师客观上是在用自身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知识经验、人生态度等影响学生。教育和教学活动从本质上说,就是教师自觉地、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由于教师职业劳动的主要工具不是一般的物或机器,而是教师自身的素质。这就决定了教师职业劳动的示范性的特点。 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感,这种情感不是来源于血缘关系,也不是来源于教师的某种单纯的个人需求,而是来源于人民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来源于教师对劳动对象学生的正确认识、满腔热情和无限希望;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把热爱和严格教育统一起来的。基本要求就是:(1)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2)平等开放地爱每个学生; (3)保持对学生稳定而持久的爱;(4)对学生认真负责、严格要求。 人生观:又称人生价值观,是人们对自己生命的存在、活动和过程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个人的职业道德状况,从根本上或从深层次的意义上是受其人生观支配的。 人生目的:一个思维正常的人,每天都在从事着一系列有目的性的活动,而在这些日常的具体目的活动的背后,又往往存在着一个和一定人生观相联系的支配一生的总的根本性的目的,这种对具体行为目的起着指导和支配作用的总的目的,就是人生目的。 人生意义:是主体对自己生命的存在及其活动所产生的积极、肯定、愉悦的体验和感受。 教师人生意义:指教师职业活动对教师个人生命存在及其活动合理性的肯定,是教师职业劳动乐趣的源泉和自我发展的可能性根据。 人生理想:理想是在现实基础上形成的对未来奋斗目标的向往和追求以及经这一追求和奋斗而实现的超 越于既定现实的更为美好的状态或境界。人生的理想从内容上可以分为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 人生态度:是在一定生活体验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对人生较为稳定的反应、评价和行为选择倾向。 人生价值:就是一个人在一生中为他人、团体和社会提供的满足其需要的服务和劳动成果。 教育价值:是培养人、提高人的素质的价值。作为职业群体,其价值的外在形式往往是通过整个社会对教师职业的尊重程度来衡量的;作为个体,其价值的外在形式表现为获得各种荣誉、称号、职称等,其真实内容是教师在与学生构成的对象性活动中满足学生 成长、成才需要的事实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自律规范:相对于他律而言的主要依赖行为主体自我约束,自觉遵守的一种行为规范。 良心:是对道德义务的自觉意识,是一种蕴含于人们内心深处的使命和职责。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指教师根据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通过在学习、实践中进行自我锻炼、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从而使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不断提高、职业道德人格不断完善的过程及结果。 教师良心:教师道德觉悟的综合表现,指教师对自己在教育劳动中应负的道德责任的自觉认识和评价,它是教师在履行义务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内心信念,通过 自我评价的方式集中体现了教师的职业道德自律。 教师责任感: 教师责任感:每个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所承担的 职责、所担负的历史责任的认识。 教师职业道德境界:教师接受职业道德教育、进行职 业道德修养过程中所达到的觉悟程度和实践水平。 职业理想:人们所期望从事的职业和在职业活动中希 望达到的成就。 教师理想: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对教育事业的 发展前景以及自己对工作状态、贡献程度和发展水平 的向往和追求,是教师的政治立场、世界观、人生观 在职业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它以期待社会主义教 育事业的发达、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自身的卓越成就为 主要内容。 八荣八耻: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 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 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社区教育:这种教育以社区为单位进行,为社区所有 成员的教育需求提供服务,促进社区开发、利用社区 资源去解决社区面临的各种问题,使社区朝着自我完 善的目标发展。其实质是逐步实现教育的社会化和社 会的教育化,极大促进社区内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 文明建设,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也即组织、他人以及教师自己根 据一定社会的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通过一定形 式对教师个体的职业行为和职业道德品质以及教师 集体的职业行为状况所作的善恶、褒贬的评判活动。 教育传统习惯:人类在教育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习以为 常的行为倾向和社会风格。 内心信念:即人们发自内心的对某种道德义务的真诚 信仰和强烈责任感。 简答: 1.怎样理解教师职业劳动的复杂性? 答:教师职业劳动是一种传播文化知识、教育一代新 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或者说是一种教书育人的实践活 动。其复杂性主要体现在教师职业劳动与其他职业劳 动相比较具有的六个特点上: 1)目的的双重性。教育劳动的目的不是直接创造某种 物质财富或精神产品,而是培养人才,所以: 教师既要传授知识和技术,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 人生观、世界观。 2)对象的多样性——是具有思想、情感、有个性的 青年。青年大学生的特点:①文化层次比较高;②世 界观、人生观正在形成中;③自主性比较强;④成才 欲望强烈;⑤社会经验比较缺乏。 3)手段的示范性。教师劳动工具的主体性,决定教 师劳动具有示范性。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决定了 教师劳动具有示范性。教师的人格、学识、行为方 式和思维方式等都在自觉或不自觉中潜移默化地影 响着学生,成为学生示范的榜样。 4)过程的往复性。体现在劳动过程上的传递性和双 向性以及劳动内容上的重复性和连续性。 5)内容的丰富性。体现在对学生的智力开发、情感 培熏陶、个性塑造、品德培养、行为的训练。教学与 科研并举。 6)效果的迟效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质 量要通过长期实践的考验。 社会功能: (1)培育一代新人①教书育人:“经师”和“人师” ②“言教”和“身教” (2)传承精神文化:人类文化传播者和智能开发者 (3)推动物质文明:培养劳动者、发展科技 2.教师职业的特点?特点与其道德要求有何关系? 答:教师职业是一种崇高而神圣的职业: ①崇高性,传递文化,培养新人。 一方面教师对人类文化成果的继承和发展起着桥梁 和纽带作用;另一方面教师对提高新一代社会全体成 员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起着特殊而重要作用。 ②奉献性,甘当人梯,间接性的实现社会价值。 一方面,教师职业劳动的根本目的在于为国家、民族 培养人才,他们授业无私,甘为人梯。另一方面,教 师职业劳动价值实现的间接性——他们的劳动价值 的实现是通过学生来表现,因而教师的工作一般总是 默默无闻的。 ③示范性,知识和品德。教师对学生的示范性教育, 一种是知识的传授,是一种有声有形的教育;另一种 是品德的培养,是无声无形的教育。 ④主导性。教师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在获得知识、精 力、能力、身心健康等方面全面发展。 关系:崇高性、奉献性、示范性从社会期望和角色认 同上决定了教师职业的道德要求要高于其他职业,主 导性的特点从教师承担的教书育人,培养下一代的重 要社会职责上决定了每个教师遵守职业道德重要性。 道德的特点。 3.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和特点? 答: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循 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种特殊的 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道德的组成部分。 形成:(1)教育劳动中的各种利益关系是教师职业 道德形成的直接基础;(2)一定生产关系和阶级关 系的制约是教师职业道德形成的根本基础;(3)历 史上优秀的教师道德遗产是教师职业道德形成的历 史基础。 特点:(1)道德意识的高尚性:教师职业劳动的特 点决定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水准有更高要求,实践证 明历代教师道德总是处于当时道德的较高水准上。 (2)道德行为的榜样性:与其他职业道德行为相比, 教师职业道德行为有更强烈的榜样性或示范性 一方面,教师职业劳动的示范性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 行为上的榜样性。因为教师劳动对象的可塑性、模仿 性大; 另一方面,教师职业劳动手段和工具的特殊性——包 括教师道德素质在内的综合素质,决定了教师道德行 为是对学生进行教学和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和工具。 (4)道德影响的广泛性、深远性。 更深——是指教师职业道德直接关系学生人格的塑 造,影响学生一生的做人品质,并进而影响整个社会 的前途和未来; 更广——教师职业道德不仅直接影响每一个学生,而 且通过学生影响学生的家庭和整个社会。 更远——影响未来,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 4.怎样理解道德的稳定性特征? 答:道德有着不同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成的特殊的稳定 性和相对的独立性,变化速度较慢。 1)与政治法律等思想和规范相比,与一定社会经济关 系的关系并非是最直接的,因此不会随着社会经济关 系的变化而立即改变; 2)道德本身存在的广泛性和影响的内化性,决定了不 可能和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完全同步。 3)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包括政治、法律制度的变革往往 需要一个过程,在此之前,道德自身也不会完全改变。 5.道德作为行为规范和个人品质有什么区别? (1)作为社会规范的特征: “软”(约束):非强制、不成文;“广”(作用范 围):调整的范围和内容广泛;“深”(作用程度): 成为人们自觉自律的内在要求,深入到思想、灵魂 这几个特征相辅相成,不能孤立地理解和评价。比如, 如果仅看到“软”的特点,就很可能否定道德的规范 作用,但正因为道德是依赖主体自觉性的自律规范, 其作用范围才广,作用程度才深。同样,如果我们仅 看到道德的“广”和“深”的特点,看不到道德规范 约束的软弱性,我们就容易夸大道德的作用。 (2)作为个人品质的特征: “情”——道德就是人之常情,就是怜悯之心、同 情之心、恻隐之心,就是相互关心、友爱、帮助,这 是和政治品质的原则性、坚定性,心理品质的成熟心, 个性品质的鲜明性、独立性是不同的。人们所说的情 商主要是指道德。 “稳”——即稳定性。道德品质是道德意识和道德行 为的统一,道德品质是道德行为整体中表现出的稳定 倾向。它表现在一个人在各个领域和各个活动时期的 一列行为结合起来构成的行为整体。人的道德品质形 成受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影响,道德是人类文化系统 中最具有惰性的文化因子,人的道德品质一旦形成, 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俗”——相对于政治的原则性、宏大型和宗教追求 超凡脱俗的神圣性而言,道德具有日常性、平常性、 生活性、细微性,体现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 6.为什么说教师职业特别需要讲道德?(教师职业道 德的含义和根据是什么?) 答:含义: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其职业活动中, 调节和处理各种关系所应遵循的基本行为规范和行 为准则,以及由此形成的道德品质。 根据:教师职业活动的内在要求。教师职业如果没有 道德要求,就无法完成职业使命和实现职业职能。可 从三方面理解: 第一,从教师的职业特点看。教师职业是与人打交道 的职业,该职业的道德问题更加突出,该职业的道德 状况显得更为重要;; 第二,教师的道德规范和技术规范是相互重叠的;技 术规范侧重于职业操作的方式、程序等,反映的是人 与物的关系;而道德规范反映的是人与人的关系。由 于教师劳动的对象是人,这就使得教师的两类职业规 范重叠。比如板书工整、态度端庄等就既是教师的技 术规范,又是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 第三,从教师的行为方式看,教师行为活动的职业意 义与道德意义交织在一起,或者说“做事”与“做人”、 “教书”与“育人”是联系在一起的。教师的人格(道 德品质、境界等)本身就是最重要、有效的劳动工具。 7.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和特点。 形成:(1)教育劳动中的各种利益关系是教师职业 道德形成的直接基础 (2)一定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的制约是教师职业道 德形成的根本基础。 (3)历史上优秀的教师道德遗产是教师职业道德形 成的历史基础。 特点:(1)道德意识的高尚性 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决定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水准 有更高要求,实践证明历代教师道德总是处于当时道 德的较高水准上。 (2)道德行为的榜样性 与其他职业道德行为相比,教师职业道德行为有更强 烈的榜样性或示范性 一方面,教师职业劳动的示范性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 行为上的榜样性。教师劳动对象的可塑性、模仿性大; 另一方面,教师职业劳动手段和工具的特殊性——包 括教师道德素质在内的综合素质,决定了教师道德行 为是对学生进行教学教育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和工具 3)道德影响的广泛性和深远性 更深——是指教师职业道德直接关系学生人格的塑 造,影响学生一生的做人品质,并进而影响整个社会 的前途和未来; 更广——教师职业道德不仅直接影响每一个学生,而 且通过学生影响学生的家庭和整个社会。 更远——影响未来,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 7.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以及二者的关系? 答: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正确 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应遵循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是对 教师行为和品质的根本要求,也是教师道德的社会本 质最直接和集中的反映。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道德原则在特定伦理关系 和活动领域中的具体表现,是对教师职业行为提出的 适应特定伦理关系和领域教育教学需要的具体道德 要求。 关系: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调整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一切道 德行为的根本性要求,适用于教师职业活动的所有伦 理关系和活动领域。原则处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 的最高层次,贯穿于教师职业活动的始终,在教师职 业道德规范体系中占有主导地位。相对于原则,规范 是适用于教师职业劳动的具体伦理关系和场合的道 德要求。道德原则是有限的,而具体规范有很多。 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是乐教敬业。 高校师生关系的特点和在教师职业劳动中的意义? 答:特点:(1)在特定的时空环境和活动中形成的; (2)从内容和实质上说,是一种思想、情感、观念 等精神性关系。 (3)状况是以教师一方为主导的。 (4)交往的主体形式仍是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 意义:(1)师生的相互熟悉是教师职业劳动的前提 条件;(2)师生的相互尊重是教师职业劳动的基本 保证;(3)师生的相互合作是教师职业劳动的有效 工具;(4)师生的相互信任是教师职业劳动的理想 境界。 8.教师对学生的爱与家长对学生的爱有何不同? 答:教师热爱学生和家长热爱孩子都是做好教育工作 的前提,但是教师的爱和家长的爱是有区别的。他们 在热爱学生方面具有不同的情感基础。 ①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建立在对社会负责、对祖国未来 负责和全面了解学生、真诚尊重学生、严格要求学生 的基础上的爱。这种爱是理智的、科学的和博大的。 作为专职的教育工作者,不管遇到什么困难、碰到什 么样的学生,都不能轻言放弃。即使家长放弃了,学 生自己放弃了,教师都不能放弃。 ②家长对子女的爱是基于血缘关系,是专一的、感情 化的,相对狭隘的爱。有些家长不仅将子女视为掌上 明珠,甚至当作私有财产,容易教之不足、爱之有余。 基于这一原因,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也会出自 理性和学校的制度,而家长对子女的严格要求这是出 自感性和自己的需要。 9.人生目的的类型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答:(1)从目的的意向性上看 追求人生——人生目标很明确,并且下定决心朝既定 的目标走;自然人生——没有很明确的人生目的,顺 其自然,得过且过 (2)从目的的指向性看 奋斗型人生——人生目的侧重于确定的结果 欣赏型人生——侧重于人生过程,对结果不太重视 (3)从目的的开阔性、层次性看 自我人生——人生目标是围绕个人的 社会人生——人生目标是指向群体的 (4)从目的内容上看 俗欲人生——以物质追求为主 雅趣人生——以精神追求为主 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人生目的通常不是单纯的某一种 类型,而是呈现出交叉、融合、过度的混合状态。 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目的的自由,社会应该为人 们的选择提供宽松的环境,但人们的选择有一个最低 限度,不能是反社会反人类的。 10.人生目的和人生意义的关系。 答:人生目的和人生意义都是人赋予的。意义源于目 的,目的是意义的前提。 ①目的的确立使我们生命活动有了方向感、归依感; ②目的的追求使我们有了充实感、期待感; ③目的的实现使我们有了满足感、成功感、成就感。 这些人生的积极、肯定的感受和体验都是生命意义的 构成和表现。 12.道德社会功能和个体功能有那些?如何理解。 答:道德的社会功能: 1)认识功能 道德能够反映自己的特殊对象——个人同他人、同社 会群体的利益关系,为人们指出与现实世界的价值关 系中的方向,提供进行行为选择的指示。 2)调节功能 道德有通过评价方式,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际行动, 以协调人们之间、个人同社会群体之间关系的能力。 3)稳定功能——调控人们的行为,来维持社会的有 序、稳定 4)教育功能 道德能通过评价方式,造成社会舆论,形成社会风尚, 树立道德榜样,塑造理想人格来感化和培育人们的道 德观念、道德境界、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 道德的个体功能: 1)启智功能——开启人的潜能 2)协调功能——协调人际关系 3)保健功能——有助于人的心理健康 4)慰籍功能——情感慰籍 5)导向功能——人生观、价值观的导向 6)升华功能——人生价值的升华 13、教师职业的社会意义 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劳动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起直接而重要作用。 第一,教师是人类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对人类社会的 延续和发展贡献巨大。 第二,教师是人类智能的积极开发者,对人类科学文 化事业的进步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第三,教师是一代新人的精心培育者,对提高新的一 代及社会全体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起着特殊重要的 作用。 第四,教师是新知识、新技术的创造者,直接丰富人 类文化宝库。 2)教师劳动对社会物质文明建设起间接而巨大作用。 教师的劳动虽然不直接以生产物质产品的形式投入 整个社会生产,但是却以培养生产力当中的主要因素 ——劳动者的形式而有力地作用于物质生产过程。 3)教师的劳动对个人的成长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一个人的成长发展受到家庭、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 响,教师在这些影响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劳动能 影响学生的一生,甚至可能决定或者改变他未来的发 展方向。 15、尊重学生的意义和基本要求。 答:意义:(1) 尊重是人的基本需要,当然也是学生 的基本需要(2)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调动起学生接 受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要求: (1)尊重学生的自尊心 (2)尊重和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 热爱学生的意义和基本要求。 答:意义:(1)爱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 (2)爱是教育的桥梁。 (3)爱是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社会情感的重要手段。 要求:一要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教师要了解和信任 学生,要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要爱护每一个学生。 二要平等开放地爱每个学生。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和 自尊心。要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要尊重学 生的合法权益。 三要保持对学生稳定而持久的爱。不能因为个人情绪 的变化而迁怒于学生。 四是对学生认真负责、严格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爱, 要与严紧密结合在一起。教师要做到严而有理,严而 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求恒,严中求细。 22、教师的职业目的有哪些类型,以及与人生目的的 联系? 答:教师人生目的是与自己的职业相关联的,一定程 度上,教师的人生目的体现为职业目的。 现实生活中教师的职业目的和动机大体上包含以下 因素: 谋生因素——当教师是为了谋生,这是最广泛的从业 目的,每一个教师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谋生目的。 兴趣和个性因素——当教师是因为喜欢,兴趣。这是 令人向往的 地位或声望因素——因为教师职业在社会上有较高 的地位和声望。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形象或声望从 全世界看都是较高的,属于被羡慕和地位显赫的职业 之一。 使命因素——当教师是出于一种社会责任感,出于对 教育作用的深刻理解和重视。这是最崇高、最令人尊 敬的职业动机和目的。 与人生目的的联系:职业的谋生目的往往与物欲人生 相联系;职业的兴趣目的往往是与欣赏人生、雅趣人 生相联系;职业的使命目的则是受社会人生的目的的 支配。谋生因素是最广泛的;兴趣和个性因素是令人 向往的;地位和声望因素是现实的;使命因素是令人 尊敬的。

浅谈领导干部道德修养

浅谈领导干部道德修养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更加注重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本文试从道德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的角度,谈谈对领导干部道德修养的几点想法。 标签:领导道德修养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党不断地积累总结治国治党的经验,日益重视和强调道德建设的重要作用,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通知》,从道德建设入手,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发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道德,借鉴世界各国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文明成果,努力建设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加强领导干部道德修养,对于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龙头和导向作用。本文试从道德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的角度,谈谈对领导干部道德修养的几点想法。 一、领导干部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首先,“党是整个社会的表率,党的各级领导同志又是全党的表率”,领导干部的道德表率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这是由领导干部的职业特点所决定。不论是党政领导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都具有以下职业特点:第一,代表人民掌握和行使权利。既掌握着人民赋予的公共权力,又在本质上是人民的公仆。第二,集多种角色、功能于一身。既是群体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又是群体意志的体现者和执行者,还是群体关系的设计者和协调者。第三,职业对象与职业性质特殊。职业对象是形形色色的社会成员和丰富多彩的社会关系。职业性质则突出体现在使由各行各业组成的社会有机体得以健康有序运行所必须的领导、管理等精神活动。 其次,领导干部的道德表率作用是实践“三个代表”的需要,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始终成为建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强领导核心的基本要求。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必然要求领导干部在执行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开展各项工作中,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规律,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这正是领导干部实践社会主义道德表率的根本出发点。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然要求领导干部在执行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开展各项工作中,努力体现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然要求领导干部在执行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开展各项工作中,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二、领导干部道德规范内涵

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学习目的:通过学习,明确职业道德及职业道德修养的含义;职业道德对个人成长和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掌握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形成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意见》要求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形成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的道德风尚。 2012年8月,经过多方征求意见和多轮研究讨论,衢州市委常委会通过了已提炼出的“最美衢州人的价值观”核心词:“诚信、责任、仁爱、奉献”。 诚信是以诚待人、信守诺言的思想品质。无信不立,有责乃远。诚信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社会交往的信用的合称,是重要的道德原则和规范。讲诚信、重诚信,就是倡导诚以待人、信守诺言,引导、鼓励人们在工作生活中诚实守信、言行一致。 责任是履职尽责的道德体现。讲责任,就是要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敢负责任,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成效,形成齐心协力促发展、促和谐的良好局面。讲责任,就要在困难面前勇挑重担、勇于担当;在紧急关头勇于争先、克难攻坚;在利益面前不计得失、严于律己。 仁爱是对自然、对人类、对社会的爱,爱一切真善美的事物,是来源于道德、理性、情感的无私的爱,既要求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也要求爱家人、爱集体、爱他人、爱家乡。 奉献是真诚朴素的主动付出。利居人后、责在众先。倡导奉献精神,就是要在工作中踏实肯干,甘于平淡,服务群众,努力实现良好的业绩;在社会生活中热爱公益事业,关心他人,为公共利益、社会幸福奉献爱心、作出贡献。 200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纲要》共分“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大力加强基层公民道德教育”、“深入开展群众性的公民道德实践活动”、“积极营造有利于公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氛围”、“努力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法律支持和政策保障”、“切实加强对公民道德建设的领导”等8个部分。《纲要》从我国历史和现实的国情出发,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 《纲要》指出:“在我们社会的各行各业,都要大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首先是党和国家的机关干部,要公正廉洁,忠诚积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各级党政干部是群众中的先进分子,党是整个社会的表率,党的各级干部又是全党的表率。此外,还要通过职业道德建设,培养全社会每个从业人员正确的劳动态度和敬业精神,增强每个从业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使广大从业人员以主人翁态度热爱本职工作,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对本职工作精益求精,自觉养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良好职业道德,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经党中央同意,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决定,从2003年开始,将《纲要》印发的9月20日定为“公民道德宣传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