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西方音乐的区别与联系

中西方音乐的区别与联系

中西方音乐的区别与联系
中西方音乐的区别与联系

论中西方古典音乐的区别与联系

摘要:中国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有显著差异,中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也截然不同,故孕育出来的音乐固然有显著差异。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的交融,中西方音乐的联系又是不容忽视的。本文将从中西方古典音乐的音韵,作品目的,特点,演奏方式等等多个方面叙述东西方音乐的异同。而对中国古典音乐将作重点论述。

关键字:中国音乐,西方音乐,异同,演奏方式,乐曲特点。

1.中西方的差异

1.1音列

中国古典音乐是基于五声音阶体系的。中国音乐起源早,在上古时期,先民们就已经开始制作乐器。中国不是没有七音,从出土的文物可以知道,在商朝时期,中国已经出现了七声音阶,但是,人们的审美取向使得中国古典基本上只是用五声音阶。五声阶名宫、商、角、徵、羽(加变徵,变宫为七音)在周朝已经确立,对应于现代七音体系里分别是Do Re Mi Sol La,并且成为了中国民族音乐的基础。

对于西方古典音乐,现在所指的主要是从16世纪末开始往后到19世纪末在西方主要是欧洲流行的音乐。西方音乐在音列上是7音体系即现代通用唱名的Do Re Mi Fa Sol La Si。

中国古典音乐之所以要基于宫商角徵羽五音,也是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古书里,五音为正声,万代不易,且与五行金木水火土五行之道有密切联系,且在人体上还对应于人的五脏。同时,中国音乐强调“中和之美”,重在和谐、自然,不追求强烈,古人重视音乐的重要性,认为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而五音是中正之音,可平衡人的身心,故五音是中国音乐最重要的特点之一。

乐曲特点

中西方音乐都经历有从独奏到合奏、由单声部到和声的发展过程,但是在中国古典音乐中,独奏的地位更高,和西方音乐相比,对和声的重视程度则低得多。

在中国,音乐往往是陶冶人的性情,修养身心的手段之一,往往采取个人独奏方式,注重的是对个人情感的表达,相对主观。古琴就是一个典例,其在中国古典音乐上有重要地位,是中国古代文人和名门闺秀修身所要掌握的个人技能琴棋书画之一。另外,而合奏则往往出现在宫廷等达官贵人的大型娱乐演出中,相对影响范围不很广。

而西方音乐从单声部发展到重奏,再发展到合奏后,和声的地位从此不可撼动。西方音乐注重的是美学及功能性,重视对他人的感染力,相对较为客观。而合奏则以其宏大的气势和丰富的乐声满足了这一需求。

因此有人形容西方音乐像一堵厚重的墙壁,上面轮廓如同旋律,砖石如同墙体。即使轮廓平直只要有和声也是墙。而中国音乐则不同,好像用线条画出的中国画,如果没有轮廓(旋律)则不成其为音乐,但和声是可有可无的。所以从未接触中国音乐的西方人听中国音乐“如同飘在空中的线”,而从未接触西方音乐的中国人则觉得西方音乐如同“混杂的噪声”。

西方音乐相比与中国音乐更注重节奏。西方音乐有系统的节奏体系,有各种节拍如2/4拍、3/4拍、4/4拍等等,除开华彩段,在乐曲进行中基本保持一定的节奏。中国音乐虽然也有节奏,称为板眼,但相比与西方音乐节奏的重要性没有那么大。在很多的独奏作品里,更多的是演奏者自己去控制音乐的快慢,或者说音乐的“气息”。中国音乐是很看重音乐的气息的。因此,像渔舟唱晚,广陵散等节奏往往比较自由,变化较大。

西方音乐往往主客对立,往往是通过音乐来表现一个客观的事物,一个故事,一个人物,或一个画面,然后通过这个事物的本身或悲怆或滑稽或优美的特点来给人以启发和触动,影响听众的主观情绪。然而中国音乐往往旷达悠远,情景交融,主客融合,有乐曲和演奏者精神上的和合,透过乐曲自身流露的情感去感染他人。

演奏的乐器方面,中国音乐采用了西方音乐里少用的大量弹拨类乐器。西方音乐主要以管弦乐为主,在交响乐团里没有一个弹拨类乐器。除开钢琴,其余乐器的乐音都是很连续的。然后在中国音乐中,有很多地位很高的弹拨类乐器,包括琵琶,阮,古筝等等,还有音质相似的扬琴。弹拨类乐器的乐音虽然是断开的,但有时也有连续乐音所不具有的表现力,例如能制造“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效果。又如琵琶曲《十面埋伏》,密集的琵琶音生动刻画了战争场面的紧张激烈。

同时,中国管乐的音色和打击乐器的音色相比与西方乐器也有很大不同,管乐声音相对更高亢,如唢呐和笛子,打击乐器声音更敞亮,如大钹和大锣。

2.联系

中西方音乐虽然差异明显,然而彼此联系也是很紧密的。

纵观中国音乐发展史,在古代,中国本土虽然发明了很多乐器但是往往都是个人独奏。在宫廷虽然有大型的合奏表演,但在中国演奏音乐的人地位不高,且都采用言传身教的传授方式,使得大型曲目得不到保存,例如唐明皇的《霓裳羽衣曲》,虽然历史上记载其若仙曲,但苦于中国没有创立完整地音乐乐谱体系,使得乐曲不能得到很好地保存。

因此到了近现代,随着西方音乐的引人,中国音乐开始受到西方音乐的影响,二者之间的联系也日益密切起来。

首先,是乐曲的曲谱。如今中国使用的乐曲曲谱大多是源自欧洲的乐谱,不论是简谱形式还是五线谱形式,都是欧洲发明的,包括谱号,调号,节拍号等等。欧洲完备的乐谱体系一定程度上对中国音乐乐曲的保存起了推动作用。同时,后来中国民乐的创作也是基于交响乐团声部曲式、调性、配器法、合声、对位等作曲的原则,西方音乐对中国音乐的发展也有深远意义。

其次,在近代,受到西方交响乐团的影响,中国民乐乐团也开始出现。在民乐团的建制里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其与西方交响乐团在建制上的联系。首先是指挥的出现。中国古代的宫廷乐队是没有指挥的,节奏由专门打板的人或者有演奏者自己控制。然而在近代,中国在模仿西方交响乐团组件民乐团时,也学习了交响乐团控制整个乐队的方法,也就是指挥。而在声部的对应上,民乐团里的吹、拉、打对应着交响乐团里的管乐、弦乐、打击乐组,只是增加了中国独有的弹拨乐组。

在乐曲上,现代的中国民乐团保留了交响乐团的一些乐器以弥补传统民乐乐器的不足,例如保留了低音提琴和大提琴,有点还保留了定音鼓和军鼓等等。

可以看到,现代中国民乐受西方交响乐的影响很大,但是也保留了中国民乐自己的特点,因此演奏出的音乐也是截然不同的风格。中国民乐的创作也是中国传统的民歌、戏曲、器乐独奏(如古琴、筝、琵琶等)及丝竹曲(如广东音乐、江南丝竹)中的旋律,或依照中国音乐中常用的五声音阶为基础所新创的旋律,所以仍然具有鲜明的中国特点。

用西方的交响乐也能创作中国乐曲,例如《黄河大合唱》,《红旗颂》等等。这些乐曲演奏方式虽然是交响乐,演奏乐器也是西洋乐器,但是仍然与欧洲交响乐截然不同,中国色彩浓厚。由此也可以得到一个结论,一个乐曲的风格并不取决于它的演奏方式,而是取决于它的旋律特点和它表现的题材。

总结:中国古典音乐历史悠久,创造的乐器种类繁多,成就卓著,但是没有形成完备的音乐乐谱体系和大型合奏乐团。古代优秀的乐曲创作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持,且往往以独奏见长,重在表现演奏者主观的情感和思想,感性而演奏方式自由,与西方客观,理性,严整的音乐区别明显。西方音乐发展时间虽短,但是拥有优良的发展环境,16-19世纪300年间发展迅速形成了成熟的体系,并在近代传入中国后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中西方音乐既互不相同,各有特点,各有所长,又互相影响,关系密切。而对于中国民乐而言,在当今中国传统艺术收到冲击的年代,要继续发展下去的唯一办法就是传承的同时不断改进不断创新——在传承民乐传统,发扬传统民乐特点的同时寻求创新和突破,不断创作出优秀作品,动人的作品,并创新演奏方法或演奏模式,不拘泥于一些刻板的限制,重要的是艺术风格,艺术精髓的传承,让中国传统艺术得以发扬光大。

浅谈中西方音乐的差异

浅谈中西方音乐的差异 【摘要】:摘要:探讨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对于我们正确学习和研究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及西方音乐美学思想,吸取精华,去除糟粕,建立现代音乐美学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以中国和西方音乐美学思想为前提,分析中西方音乐审美的差异,探讨中西方音乐文化的不同。 【关键词】:审美差异西方音乐美学中国音乐美学音乐美学思 想中西方音乐作品审美特点 音乐,从广义上来说,应该是文化的外延,是文化孕育出来的精华的一种结晶形式。因此,中西方音乐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文化的差异上,文化的差异造成了审美的差异,音乐创作的差异,音乐理念的差异,乐器发展的差异等等。 首先,审美的差异:正如《中国音乐审美导论》中提到:“在审美追求上,中国音乐艺术以‘和’为理想,尚虚无,求空灵,讲韵味,求深邃,讲意境,求气韵生动,强调直觉与领悟,注重生命本体。这与西方音乐求深刻,强调理性与思想,把实有,意义与情感作为精神支柱的音乐审美特点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我看来,当今的音乐美学史,实际上是一部中国音乐美学思想与西方音乐美学思想互相斗争、交融、互补的历史。中国传统音乐主要表达儒家的和谐,礼仪之美;道家的自然,天人合一;佛家的空灵,悟性,禅意等,相对比较主观。这和中国的绘画,书法追求神韵,重意境的审美情趣是相通的。所 一

以多讲求和谐、幽美、深沉,旷达等。是人的内心世界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的自然流露,突出“情”和“景”的交融。西方古典音乐在西方戏剧的发展背景下,着重美学及功能性,故此比较客观。西方古典音乐以深刻严肃见长,突出主客对立,大都带有正剧或悲剧色彩,体现出来的是一种艺术精神的“壮美”。所以多音域宽广,曲调刚健、情绪激昂、气魄宏大。 其次,音乐创作和音乐理念的差异:中国传统音乐,没有一套完备的作曲理论与法则,较易失传。而西方古典音乐技术层面上有理论,有规范,有大量的文字和音响文献,易于流传。中国传统音乐以线条为主,而西方古典音乐更讲究和声。就如中国的绘画和书法讲究的是线条的艺术;西方的绘画讲究的是面,立体,光影的艺术。中国传统音乐注重气息,神韵,而西方古典音乐更讲究节奏,气势。就如中国的绘画注重写意,似与不似之间;西方的绘画注重写实,表现盛大的场面。再次,乐器发展的差异:上面提到,中国的音乐多是单音,旋律的,所以中国的乐器结构简单,多是不能演奏和声的。如笛,二胡等,但越是简单的乐器越是能表现悠远的意境(中国的水墨也简单得只有墨的黑色,却能幻化出形态万千)比如埙,简单的原始土陶乐器,却能吹出千古幽思。中国民族乐器比如说琵琶、扬琴、箫、笙,唢呐多以“丝”“竹”为材,故称丝竹之乐,具有柔,细,清的音乐特征。西方乐器比方说圆号,小号,萨克斯等多以金属为材。西方古典音乐是和声的,多声部的,所以乐器多很复杂,机构精细繁复,多能演奏和声,如钢琴,吉他等。故音色丰富,音域宽广,表现力强。 二

浅谈对西方古典音乐的欣赏[1]

西方古典音乐发展与赏析论文 土木建筑学院 土木工程 201001020204 董硕 浅谈对西方古典音乐的欣赏 摘要:在音乐中,有魔鬼的诱惑,有上帝的昭示,有人类的挣扎。音乐是一个宇宙,音乐中有一切。莫扎特的音乐风格优美、秀丽、典雅、热情,听后是使人能产生心旷神怡的感觉;贝多芬的音乐集中体现了他那个时代人民的痛苦和欢乐、斗争和胜利。因此贝多芬的音乐作品重视激励着人们,鼓舞着人们的气质,即使在现在也使人们感到亲切和鼓舞;肖邦的音乐风格处处透露着优雅、细腻、精致,色彩性的和声处理的很有独特性,使人陷入一种无法自拔的浪漫。 关键词:西方古典音乐大学生影响 音乐,始于词尽之处。——圣桑 音乐,是人生的艺术。——施特劳斯 音乐,是思维者的声音。——雨果 古典音乐虽然被称为高雅音乐,离我们这个时代较为遥远,但是它能流传下来,就说明它是经典的,有意义的。古典音乐常常陪伴在我们身边:世界杯开幕式演出郎朗的演奏、F1颁奖仪式的背景音乐《卡门》、北京残奥会盲人演奏的《c 小调幻想即兴曲》,甚至是《猫和老鼠》中的《匈牙利狂想曲》、根据尼采作品创作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也被运用于《2001太空漫游》……还有流行歌曲借用古典旋律:SHE的《不想长大》、Hayley Westminster的《never say goodbye》等等。其实古典音乐并不晦涩难懂,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对作品的看法。每个人都可以在古典音乐的领域找到属于自己的地方。 一欧洲古典音乐的发展时期 欧洲古典音乐伴随着历史阶段的发展和变革,形成了与当时社会氛围相适应的各类音乐艺术形式和各种风格流派。它的创作背景一般可分为四个时期,所包括的内容与形式广泛多样,作品与史料丰富详实。它所承载的异域的人文风情,给听者以启发、震撼、感动。了解和欣赏欧洲古典音乐会使我们当代大学生的人文艺术修养更上一层楼。 欧典古典音乐的创作背景一般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时期——巴洛克时期,这个时期代表人物有德国巴赫也称音乐之父,亨德尔也称清唱剧大师,意大利的维瓦尔第等,这个时期的音乐风格旋律优美,柔和。第二时期——古典主义时期代表人物有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这个时期的音乐特征主题特点鲜明,有一定的冲突性。第三时期是浪漫主义和民族乐派,代表人物有得彪西、舒曼、舒伯

中西方音乐差异比较

计算机092 09416403 胡丽萍 中西方音乐差异比较 音乐,无论是哪个国家的音乐,都是一门很深的艺术。从广义上来说,音乐是文化的延伸,是文化孕育出来的精华的一种结晶形式。音乐如同语言一样,具有很强的民族性,随着民族、地域的差异,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就像不同语言之间语法、词汇的诸多差异。中西方音乐是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的,这与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是分不开的。音乐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文化地域性差异形成的时候,音乐的差异性也就随之产生。 首先,中西方音乐的差异,体现在乐器上的差异。西方乐器的制作材料是以金属和各种标准化了的木料为主,特别是吹奏乐器,几乎全部是用金属或金属加胶木(或各种天然硬木,如乌木、红木等)等制成。诸如管、号、笛,大部分都为金属质地,小部分是由胶木或天然硬木为体。金属又可以根据人的需要随意组合不同的合金,十分有利于标准化和规格化。与之相反,中国乐器的制作则以天然材料为主。除了在特殊场合使用的旋律编钟和非旋律性的打击乐器,如锣、铃、铛、钹等外,在实际日常音乐活动中占绝对优势的如萧、笛、笙、瑟、筝、阮、三弦、琵琶,以及二胡、板胡等拉弦乐器,都是用木、竹、皮、石等天然材料制成。天然材料的使用意味着对自然属性的尊重,而自然本身的多样化和独特性又意味着人们无法对它们作质料上的标准化、统一化工作。于是,用自然材料制成的中国乐器就特别注重音色的独特个性。再从发声原理上看,中西乐器也有着微妙但很重要的不同。西方乐器为了获得音色上的共性,除了要求制作材料标准化、统一化外还要减少材料在乐器发音中的作用,尽量不让或少让器体参与发声时的振动。西方乐器,尤其是吹奏乐器,均以空气振动为主,以器体振动为辅。这样,西方乐器在获取共性音色的道路上,又排除了以上材料差异带来的障碍。因此,乐器的不同,使得音乐的风格完全不同。 再者,中西方音乐的差异,体现在审美的差异。正如《中国音乐审美导论》中提到:“在审美追求上,中国音乐艺术以‘和’为理想,尚虚无,求空灵,讲韵味,求深邃,讲意境,求气韵生动,强调直觉与领悟,注重生命本体。这与西方音乐求深刻,强调理性与思想,把实有,意义与情感作为精神支柱的音乐审美特点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我看来,当今的音乐美学史,实际上是一部中国音乐美学思想与西方音乐美学思想互相斗争、交融、互补的历史。中国传统音乐主要表达儒家的和谐,礼仪之美;道家的自然,天人合一;佛家的空灵,悟性,禅意等,相对比较主观。这和中国的绘画,书法追求神韵,重意境的审美情趣是相通的。所以多讲求和谐、幽美、深沉,旷达等。是人的内心世界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的自然流露,突出“情”和“景”的交融。如在听《梅花三弄》时,你首先能感受到的是景,然后通过此曲结构上采用循环再现的手法,重复整段主题三次,每次重复都采用泛音奏法,体现了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西方古典音乐在西方戏剧的发展背景下,着重美学及功能性,故此比较客观。西方古典音乐以深刻严肃见长,突出主客对立,大都带有正剧或悲剧色彩,体现出来的是一种艺术精神的“壮美”。对于艺术的态度,东西方之间肯定是截然不同的。 再者,是音乐创作和音乐理念的差异:中国传统音乐,没有一套完备的作曲理论与法则,较易失传。而西方古典音乐技术层面上有理论,有规范,有大量的文字和音响文献,易于流传。中国传统音乐以线条为主,而西方古典音乐更讲究和声。就如中国的绘画和书法讲究的是线条的艺术;西方的绘画讲究的是面,立体,光影的艺术。中国传统音乐注重气息,神韵,而西方古典音乐更讲究节奏,气势。就如中国的绘画注重写意,似与不似之间;西方的绘画注重写实,表现盛大的场面。 最后,中西方音乐由于历史、文化等原因,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其主要表现在中国音乐着重于情韵,而两洋音乐注重的则是音乐本身的和谐性;中国音乐发展自然过渡,一脉相承,西方音乐发展则呈块状结构和阶段性特征;中国音乐体现为单纯的模线性织体思维,以线条为主,而西方音乐则倾向于横交叉的立体状织体思维,更讲究和声;中国音乐语言偏重心理,略于形式,极富变量,为开放性结构,而西方音乐形式严谨,结构具有封闭性特征;中国音乐尚善尚美,追求虚静空灵的意境,注重感觉,而西方音乐却讲究理性与情感的统一,追求力度与强度,乐思明晰而实在。因此,形成完全不同放的风格。 东西方的音乐有这么大的差距,根源来自中西文化上的差异。西音乐功能上的这种不同,其根源即在于中西文化上的差别。这个差别是:西方文化重外部知识的获得,中国文化重自身生命的享受;西方文化传统是以知识为本体,中国文化传统则以生命为本体。所谓以知识为本体,是指西方人将知识的获得作为自己生命的动力和目

中西方音乐的区别与联系

论中西方古典音乐的区别与联系 摘要:中国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有显著差异,中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也截然不同,故孕育出来的音乐固然有显著差异。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的交融,中西方音乐的联系又是不容忽视的。本文将从中西方古典音乐的音韵,作品目的,特点,演奏方式等等多个方面叙述东西方音乐的异同。而对中国古典音乐将作重点论述。 关键字:中国音乐,西方音乐,异同,演奏方式,乐曲特点。 1.中西方的差异 1.1音列 中国古典音乐是基于五声音阶体系的。中国音乐起源早,在上古时期,先民们就已经开始制作乐器。中国不是没有七音,从出土的文物可以知道,在商朝时期,中国已经出现了七声音阶,但是,人们的审美取向使得中国古典基本上只是用五声音阶。五声阶名宫、商、角、徵、羽(加变徵,变宫为七音)在周朝已经确立,对应于现代七音体系里分别是Do Re Mi Sol La,并且成为了中国民族音乐的基础。 对于西方古典音乐,现在所指的主要是从16世纪末开始往后到19世纪末在西方主要是欧洲流行的音乐。西方音乐在音列上是7音体系即现代通用唱名的Do Re Mi Fa Sol La Si。 中国古典音乐之所以要基于宫商角徵羽五音,也是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古书里,五音为正声,万代不易,且与五行金木水火土五行之道有密切联系,且在人体上还对应于人的五脏。同时,中国音乐强调“中和之美”,重在和谐、自然,不追求强烈,古人重视音乐的重要性,认为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而五音是中正之音,可平衡人的身心,故五音是中国音乐最重要的特点之一。 1.2乐曲特点 1.2.1中西方音乐都经历有从独奏到合奏、由单声部到和声的发展过程,但是在中国古典音乐中,独奏的地位更高,和西方音乐相比,对和声的重视程度则低得多。 在中国,音乐往往是陶冶人的性情,修养身心的手段之一,往往采取个人独奏方式,注重的是对个人情感的表达,相对主观。古琴就是一个典例,其在中国古典音乐上有重要地位,是中国古代文人和名门闺秀修身所要掌握的个人技能琴棋书画之一。另外,而合奏则往往出现在宫廷等达官贵人的大型娱乐演出中,相对影响范围不很广。 而西方音乐从单声部发展到重奏,再发展到合奏后,和声的地位从此不可撼动。西方音乐注重的是美学及功能性,重视对他人的感染力,相对较为客观。而合奏则以其宏大的气势和丰富的乐声满足了这一需求。 因此有人形容西方音乐像一堵厚重的墙壁,上面轮廓如同旋律,砖石如同墙体。即使轮廓平直只要有和声也是墙。而中国音乐则不同,好像用线条画出的中国画,如果没有轮廓(旋律)则不成其为音乐,但和声是可有可无的。所以从未接触中国音乐的西方人听中国音乐“如同飘在空中的线”,而从未接触西方音乐的中国人则觉得西方音乐如同“混杂的噪声”。

中西方音乐的差异(课后有感)

中西方音乐差异 上选修课之前,我一点也不喜欢音乐剧,觉得一点也听不懂,没什么意思,把各种乐器的声音杂糅起来,丝竹齐奏、笙管同鸣,给人一种闹哄哄的感觉,觉得太乱。在《中西方音乐鉴赏》选修课上听了一些西方著名音乐家创作的音乐剧,觉得能听懂一点点,能听懂哪一处显示出愉快的心情,哪一处显示出悲伤的心情,懂得每首曲子都有背后的故事和意义,老师讲的那些中外音乐家的故事,有的很有趣,有的能激励人,他们对音乐那么有热情和激情,贝多芬、海顿、阿炳等伟大的音乐家都创作出优秀的音乐,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以前听说过《二泉映月》这首曲,但对作者不了解,不知道它竟是一位盲人创作的,顿时觉得音乐的力量真伟大! 下面来谈谈中西方音乐的差异,音乐是民族情感的血脉,是文化意志的灵魂。它如同语言一样,具有很强的民族性,随着民族、地域的差异,语法、词汇有诸多不同。中西方音乐也是如此,这与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是分不开的,音乐人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在人类文化地域性差异形成的时候,音乐的差异性也就随之产生了。 中西方音乐的差异,首先表现在审美的差异:正如《中国音乐审美导论》中提到:“在审美追求上,中国音乐艺术以“和”为理想,崇尚虚无,求空灵,讲韵味,求深邃,讲意境,求气韵生动,强调直觉与领悟,注重生命本体。这与西方音乐求深刻,强调理性与思想,把意义与情感作为精神支柱的音乐审美特点形成鲜明的对比”。在课上放的歌剧《歌剧魅影》故事情节很丰富,很曲折,主人公的情绪完全蕴涵在他们的歌声中,它的音乐意义深刻,感情丰富,这与中国音乐是不同的。 在我看来,当今的音乐美学史,实际上是一部中国音乐美学思想与西方音乐美学思想互相斗争、交融、互补的历史。中国传统音乐主要表达儒家的和谐,礼仪之美;道家的自然,天人合一;佛家的空灵,悟性,禅意等,相对比较主观。这和中国的绘画,书法追求神韵,重意境的审美情趣是相通的。所以多讲求和谐、幽美、深沉,旷达等。是人的内心世界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的自然流露,突出“情”和“景”的交融。如在听《梅花三弄》时,你首先能感受到的是景,然后通过此

中西方音乐的差异

中西方音乐的差异,首先表现在审美的差异:正如《中国音乐审美导论》中提到:“在审美追求上,中国音乐艺术以…和?为理想,尚虚无,求空灵,讲韵味,求深邃,讲意境,求气韵生动,强调直觉与领悟,注重生命本体。这与西方音乐求深刻,强调理性与思想,把实有,意义与情感作为精神支柱的音乐审美特点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我看来,当今的音乐美学史,实际上是一部中国音乐美学思想与西方音乐美学思想互相斗争、交融、互补的历史。中国传统音乐主要表达儒家的和谐,礼仪之美;道家的自然,天人合一;佛家的空灵,悟性,禅意等,相对比较主观。这和中国的绘画,书法追求神韵,重意境的审美情趣是相通的。所以多讲求和谐、幽美、深沉,旷达等。是人的内心世界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的自然流露,突出“情”和“景”的交融。如在听《梅花三弄》时,你首先能感受到的是景,然后通过此曲结构上采用循环再现的手法,重复整段主题三次,每次重复都采用泛音奏法,体现了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西方古典音乐在西方戏剧的发展背景下,着重美学及功能性,故此比较客观。西方古典音乐以深刻严肃见长,突出主客对立,大都带有正剧或悲剧色彩,体现出来的是一种艺术精神的“壮美”。所以多音域宽广,曲调刚健、情绪激昂、气魄宏大。一样是表现人的不屈精神,《命运交响曲》就显得深沉而铿锵了,首先就是通过强节奏的开奏震撼人心。 其次,音乐创作和音乐理念的差异:中国传统音乐,没有一套完备的作曲理论与法则,较易失传。而西方古典音乐技术层面上有理论,有规范,有大量的文字和音响文献,易于流传。中国传统音乐以线条为主,而西方古典音乐更讲究和声。就如中国

的绘画和书法讲究的是线条的艺术;西方的绘画讲究的是面,立体,光影的艺术。中国传统音乐注重气息,神韵,而西方古典音乐更讲究节奏,气势。就如中国的绘画注重写意,似与不似之间;西方的绘画注重写实,表现盛大的场面。 再次,乐器发展的差异:上面提到,中国的音乐多是单音,旋律的,所以中国的乐器结构简单,多是不能演奏和声的。如笛,二胡等,但越是简单的乐器越是能表现悠远的意境(中国的水墨也简单得只有墨的黑色,却能幻化出形态万千)比如埙,简单的原始土陶乐器,却能吹出千古幽思。中国民族乐器比如说琵琶、扬琴、箫、笙,唢呐多以“丝”“竹”为材,故称丝竹之乐,具有柔,细,清的音乐特征。西方乐器比方说圆号,小号,萨克斯等多以金属为材。西方古典音乐是和声的,多声部的,所以乐器多很复杂,机构精细繁复,多能演奏和声,如钢琴,吉他等。故音色丰富,音域宽广,表现力强。 中西方音乐由于历史、文化等原因,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其主要表现在中国音乐着重于情韵,而两洋音乐注重的则是音乐本身的和谐性;中国音乐发展自然过渡,一脉相承,西方音乐发展则呈块状结构和阶段性特征;中国音乐体现为单纯的模线性织体思维,以线条为主,而西方 音乐则倾向于横交叉的立体状织体思维,更讲究和声;中国音乐语言偏重心理,略于形式,极富变量,为开放性结构,而西方音乐形式严谨,结构具有封闭性特征;中国音乐尚善尚美,追求虚静空灵的意境,注重感觉,而西方音乐却讲究理性与情感的统一,追求力度与强度,乐思明晰而实在. 西音乐功能上的这种不同,其根源即在于中西文化上的差别。这个差别是:西方文化重外部知识的获得,中国文化重自身生命的享受;西方文化传统是以知识为本体,中国文化传统则以生命为本体。所谓以知识为本体,是指西方人将知识的获得作为自己生命的动力和目的,作为衡量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标志。人是理性的动物这一定义在西方人的信念中具

中西方音乐文化特征的差异

中西方音乐文化特征的差异 【摘要】:我们自身的文化与西方文化碰撞后产生的意识形态之间的差异性。我认为中西方文化和哲学,信仰的差异导致了中西方文化、美学审美的差异、教育方面差异等等,中西方文化会在一定程度上互相影响,借鉴,甚至将西方与东方的特质归纳为理性的与感性的,并产生了很多相关的标准和准则来衡量我们自身的审美与意识形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更加趋向于全球一体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态势,国际音乐教育学会积极推行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主张,将音乐作为一种文化或文化中的音乐来学习和理解。在这种态势下,促使我们必须掌握我国本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的联系与区别,才能更好地适应这种趋势,在吸收西方音乐先进技术的同时,更好地发扬我国本民族的音乐。 【关键词】:中西方,文化,音乐,差异 乐器的演变差异 谈到音乐,我们首先想到应该是演奏音乐的乐器。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拥有乐器,是无疑的。据考,中国在远古时期,已有一些土鼓、磬、钟铃、骨哨、苇龠、埙等。乐器的发展,与音乐艺术的发展有密切的甚至从属关系,但是同样也须臾离不开生产力发展这个基础。在铜器时代之前,根本不可能有象铜钟(但有陶钟)、铜号(但有兽角号和螺号)这些乐器;多数始发自阿拉伯和埃及等地的管弦乐器,之所以在欧洲形成现代乐器,这和文艺复兴尤其是产业革命推动科技的迅速发展不可分割,许多重要的现代乐器都产生在那个时期。形形色色的电子乐器,也只可能诞生于电子技术兴起的20世纪。 中国的音乐多是单音,旋律的,所以中国的乐器结构简单,多是不能演奏和声的。如笛,二胡等,但越是简单的乐器越是能表现悠远的意境,比如埙,简单的原始

土陶乐器,却能吹出千古幽思。中国民族乐器比如说琵琶、扬琴、箫、笙,唢呐多以“丝”“竹”为材,故称丝竹之乐,具有柔,细,清的音乐特征。西方乐器比方说圆号,小号,萨克斯等多以金属为材。西方古典音乐是和声的,多声部的,所以乐器多很复杂,机构精细繁复,多能演奏和声,如钢琴,吉他等。故音色丰富,音域宽广,表现力强。 审美的差异: 正如《中国音乐审美导论》中提到:“在审美追求上,中国音乐艺术以‘和’ 为理想,尚虚无,求空灵,讲韵味,求深邃,讲意境,求气韵生动,强调直觉与领悟,注重生命本体。这与西方音乐求深刻,强调理性与思想,把实有,意义与情感作为精神支柱的音乐审美特点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我看来,当今的音乐美学史,实际上是一部中国音乐美学思想与西方音乐美学思想互相斗争、交融、互补的历史。中国传统音乐主要表达儒家的和谐,礼仪之美;道家的自然,天人合一;佛家的空灵,悟性,禅意等,相对比较主观。这和中国的绘画,书法追求神韵,重意境的审美情趣是相通的。所以多讲求和谐、幽美、深沉,旷达等。是人的内心世界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的自然流露,突出“情”和“景”的交融。西方古典音乐在西方戏剧的发展背景下,着重美学及功能性,故此比较客观。西方古典音乐以深刻严肃见长,突出主客对立,大都带有正剧或悲剧色彩,体现出来的是一种艺术精神的“壮美”。所以多音域宽广,曲调刚健、情绪激昂、气魄宏大。音乐创作和音乐理念的差异: 中国传统音乐,没有一套完备的作曲理论与法则,较易失传。而西方古典音乐技术层面上有理论,有规范,有大量的文字和音响文献,易于流传。中国传统音乐以线条为主,而西方古典音乐更讲究和声。就如中国的绘画和书法讲究的是

欧洲音乐的几个主要的流派

1、古典音乐及主要流派 西方音乐的历史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1)古希腊时期 希腊是古代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它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2世纪。音乐除了祭祀太阳神、酒神的仪式外,还常用来表达爱情,歌唱友谊,欢庆典礼等。在希腊文明鼎盛时期,产生了集音乐、诗歌、舞蹈为一体的宏大的悲剧和喜剧。当时的雅典圆形剧场可容纳数万观众,著名的荷马史诗《伊里亚特》和《奥德赛》,既是文学作品,又是音乐作品,是由盲诗人荷马边弹琴边吟唱而即兴创作的。 (2)中世纪时期(大约公元476—1450) 中世纪的欧洲,是教会统治的时期,宗教音乐也自然成为这一时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音乐完全为教会服务。罗马教皇格列高里一世主编的唱经歌集《格列高里圣咏》流传极广,几乎人人会唱。公元九世纪在这些圣咏旋律之上,添加了另一个声部。多生音乐丰满、和谐的效果,象征着天国的音乐。之后又添加至三个、四个甚至更多的声部,吸引人们的不再是配有简单曲调的宗教歌词,而是动人的音乐本身。公元12世纪起,出现了带着乐器云游四方,演唱自己创作的歌曲的游吟诗人、恋歌诗人以及许多流浪艺人,他们的音乐是由悖于教会旨意甚至亵渎神灵的,去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 (3)文艺复兴时期(1450—1600) 文艺复兴是欧洲文化和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他以人文主义为主要思潮,一些音乐家要冲破教会神权的禁锢,用音乐来表现人的感情,尽管音乐仍然被教会利用作为传道工具,但更大程度上在人民中间起到娱乐作用,因而时速音乐发展极为迅速,她的成熟与影响都超过了宗教音乐。16世纪末。在宗教剧的基础上,意大利产生了歌剧,主要以神话、英雄业绩及人的喜怒哀乐为题材。这时期契约脱离声乐而独立存在是音乐发展的又一重大成果。 (4)巴洛克时期(1600—1750) “巴洛克”一词来自葡萄牙语,意为歪扭不圆的珍珠。后被借用专指17、18世纪西方建筑、雕塑中奇异、怪诞的风格。在艺术上,更多的是表现人的内心情

浅谈中西方音乐的差异

浅谈中西方音乐的差异 音乐,从广义上来说,我觉得应该是文化的外延,是文化孕育出来的精华的一种结晶形式。从这种意义说,中国传统音乐是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活动中积累的丰富的审美经验,由于滋生土壤(错综复杂的文化)的差异,它显然有别于西方古典音乐。 中西方音乐的差异,首先表现在审美的差异:正如《中国音乐审美导论》中提到:“在审美追求上,中国音乐艺术以‘和’为理想,尚虚无,求空灵,讲韵味,求深邃,讲意境,求气韵生动,强调直觉与领悟,注重生命本体。这与西方音乐求深刻,强调理性与思想,把实有,意义与情感作为精神支柱的音乐审美特点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我看来,当今的音乐美学史,实际上是一部中国音乐美学思想与西方音乐美学思想互相斗争、交融、互补的历史。中国传统音乐主要表达儒家的和谐,礼仪之美;道家的自然,天人合一;佛家的空灵,悟性,禅意等,相对比较主观。这和中国的绘画,书法追求神韵,重意境的审美情趣是相通的。所以多讲求和谐、幽美、深沉,旷达等。是人的内心世界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的自然流露,突出“情”和“景”的交融。如在听《梅花三弄》时,你首先能感受到的是景,然后通过此曲结构上采用循环再现的手法,重复整段主题三次,每次重复都采用泛音奏法,体现了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西方古典音乐在西方戏剧的发展背景下,着重美学及功能性,故此比较客观。西方古典音乐以深刻严肃见长,突出主客对立,大都带有正剧或悲剧色彩,体现出来的是一种艺术精神的“壮美”。所以多音域宽广,曲调刚健、情绪激昂、气魄宏大。一样是表现人的不屈精神,《命运交响曲》就显得深沉而铿锵了,首先 就是通过强节奏的开奏震撼人心。 其次,音乐创作和音乐理念的差异:中国传统音乐,没有一套完备的作曲理论与法则,较易失传。而西方古典音乐技术层面上有理论,有规范,有大量的文字和音响文献,易于流传。中国传统音乐以线条为主,而西方古典音乐更讲究和声。就如中国的绘画和书法讲究的是线条的艺术;西方的绘画讲究的是面,立体,光影的艺术。中国传统音乐注重气息,神韵,而西方古典音乐更讲究节奏,气势。就如中国的绘画注重写意,似与不似之间;西方的绘画注重写实,表现盛大的场面。 再次,乐器发展的差异:上面提到,中国的音乐多是单音,旋律的,所以中国的乐器结构简单,多是不能演奏和声的。如笛,二胡等,但越是简单的乐器越是能表现悠远的意境(中国的水墨也简单得只有墨的黑色,却能幻化出形态万千)比如埙,简单的原始土陶乐器,却能吹出千古幽思。中国民族乐器比如说琵琶、扬琴、箫、笙,唢呐多以“丝”“竹”为材,故称丝竹之乐,具有柔,细,清的音乐特征。西方乐器比方说圆号,小号,萨克斯等多以金属为材。西方古典音乐是和声的,多声部的,所以乐器多很复杂,机构精细繁复,多能演奏和声,如钢琴,吉他等。故音色丰富,音域宽广,表现力强。 中西方音乐由于历史、文化等原因,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其主要表现在中国音乐着重于情韵,而两洋音乐注重的则是音乐本身的和谐性;中国音乐发展自然过渡,一脉相承,西方音乐发展则呈块状结构和阶段性特征;中国音乐体现为单纯的模线性织体思维,以线条为主,而西方音乐则倾向于横交叉的立体状织体思维,更讲究和声;中国音乐语言偏重心理,略于形式,极富变量,为开放性结构,而西方音乐形式严谨,结构具有封闭性特征;中国音乐尚善尚美,追求虚静空灵的意境,注重感觉,而西方音乐却讲究理性与情感的统一,追求力度与强度, 乐思明晰而实在. 西音乐功能上的这种不同,其根源即在于中西文化上的差别。这个差别是:西方文化重外部知识的获得,中国文化重自身生命的享受;西方文化传统是以知识为本体,中国文化传统则以生命为本体。所谓以知识为本体,是指西方人将知识的获得作为自己生命的动力和目的,作为衡量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标志。人是理性的动物这一定义在西方人的信念中具有两千年不动摇的统治地位,就正说明了这一点,因为知识正是理性的花朵,智慧的结晶。早在古希腊,西方人就以追求知识的执着而著称于世。在西方人的心日中,追求知识已不仅仅是人类生存的一种手段,而直接就是自己的生命所在,就是人生的全部意义所在。在古希腊人的心目中,似乎除了追求知识的科学之外,就没有什么东西值得他们去追求,也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满足他们灵魂的需求,赋予他们的生存以意义。

中西方音乐的区别与联系知识分享

中西方音乐的区别与 联系

论中西方古典音乐的区别与联系 摘要:中国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有显著差异,中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也截然不同,故孕育出来的音乐固然有显著差异。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的交融,中西方音乐的联系又是不容忽视的。本文将从中西方古典音乐的音韵,作品目的,特点,演奏方式等等多个方面叙述东西方音乐的异同。而对中国古典音乐将作重点论述。 关键字:中国音乐,西方音乐,异同,演奏方式,乐曲特点。 1.中西方的差异 1.1音列 中国古典音乐是基于五声音阶体系的。中国音乐起源早,在上古时期,先民们就已经开始制作乐器。中国不是没有七音,从出土的文物可以知道,在商朝时期,中国已经出现了七声音阶,但是,人们的审美取向使得中国古典基本上只是用五声音阶。五声阶名宫、商、角、徵、羽(加变徵,变宫为七音)在周朝已经确立,对应于现代七音体系里分别是Do Re Mi Sol La,并且成为了中国民族音乐的基础。 对于西方古典音乐,现在所指的主要是从16世纪末开始往后到19世纪末在西方主要是欧洲流行的音乐。西方音乐在音列上是7音体系即现代通用唱名的Do Re Mi Fa Sol La Si。 中国古典音乐之所以要基于宫商角徵羽五音,也是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古书里,五音为正声,万代不易,且与五行金木水火土五行之道有密切联

系,且在人体上还对应于人的五脏。同时,中国音乐强调“中和之美”,重在和谐、自然,不追求强烈,古人重视音乐的重要性,认为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而五音是中正之音,可平衡人的身心,故五音是中国音乐最重要的特点之一。 1.2乐曲特点 1.2.1中西方音乐都经历有从独奏到合奏、由单声部到和声的发展过程,但是在中国古典音乐中,独奏的地位更高,和西方音乐相比,对和声的重视程度则低得多。 在中国,音乐往往是陶冶人的性情,修养身心的手段之一,往往采取个人独奏方式,注重的是对个人情感的表达,相对主观。古琴就是一个典例,其在中国古典音乐上有重要地位,是中国古代文人和名门闺秀修身所要掌握的个人技能琴棋书画之一。另外,而合奏则往往出现在宫廷等达官贵人的大型娱乐演出中,相对影响范围不很广。 而西方音乐从单声部发展到重奏,再发展到合奏后,和声的地位从此不可撼动。西方音乐注重的是美学及功能性,重视对他人的感染力,相对较为客观。而合奏则以其宏大的气势和丰富的乐声满足了这一需求。 因此有人形容西方音乐像一堵厚重的墙壁,上面轮廓如同旋律,砖石如同墙体。即使轮廓平直只要有和声也是墙。而中国音乐则不同,好像用线条画出的中国画,如果没有轮廓(旋律)则不成其为音乐,但和声是可有可无的。所以从未接触中国音乐的西方人听中国音乐“如同飘在空中的线”,而从未接触西方音乐的中国人则觉得西方音乐如同“混杂的噪声”。

音乐流派中英文对照

0="Blues";布鲁斯 1="ClassicRock";经典摇滚 2="Country";乡村 3="Dance";舞曲 4="Disco";迪斯科 5="Funk";疯克 6="Grunge";垃圾乐 7="Hip-Hop";西哈 8="Jazz";爵士 9="Metal";金属 10="NewAge";新世纪音乐 12="Other";其他 13="Pop";流行 14="R&B"RB 15="Rap";饶舌 17="Rock";摇滚 19="Industrial";工业金属 20="Alternative";另类 21="Ska";ska 22="DeathMetal";死亡金属 26="Ambient";氛围流行 27="Trip-Hop";triphop 28="Vocal";人声 29="Jazz+Funk";爵士疯克 31="Trance";trance 32="Classical";古典 33="Instrumental";纯乐器演奏 34="Acid";酸性 35="House";house舞曲 36="Game";游戏乐 39="Noise";噪音乐 41="Bass";贝斯 42="Soul";灵魂乐 43="Punk";朋克 44="Space";太空乐 46="InstrumentalPop";器乐流行 47="InstrumentalRock"器乐摇滚 49="Gothic";哥特 50="Darkwave";暗潮 51="Techno-Industrial"技术工业摇滚; 52="Electronic";电子乐 53="Pop-Folk";流行民谣 54="Eurodance";欧洲舞曲 55="Dream";梦幻流行

浅谈中西方音乐的关系

浅谈中西方音乐的关系 班级:工业设计C081 姓名:李慧杰学号:088542 音乐是一种不流于形式的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它是植根于文化之上的,是文化的外延,是文化孕育出来的精华,所以作为一种精髓对于滋生土壤的差异也就决定了中西方音乐的差异与联系。 中国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泱泱大国,一直以礼仪之邦著称,善于撷取大自然之灵气,所以音乐大多采用了大自然的声音,如:《高山流水》的旋律古朴、典雅、优美、深沉;节奏平稳、舒展;音调缠绵、柔婉秀娟;体现出阴柔美。欣赏时便能体会到水流高山时的清新与愉悦,能达到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它幽婉深邃,韵味悠长,是一种令人回肠荡气,销魂摄魄的美。那种美能让人沉入其中,不能自拔。并且我国的古典乐器在一定程度上是承担着历史的,听中国的古典乐器可以从中品味中国的历史。例如在聆听编钟的时候,听到的不仅仅是物理的钟声,而是和商周时代的宗教氛围和贵族气度想接通;听到编钟就想起曾侯乙暮,想起古代王公贵族的矜持,听古琴的时候,也会与悠久、深厚的文人传统相接通,每当在听《广陵散》的时候,我就会想到嵇康,想到竹林七贤,每当听到清丽而明快的《高山流水》的时候,就会想起伯牙弹琴,子期知音的故事。感觉歌曲与历史是融合的,在歌曲中体验历史,在歌曲中体验感情。 西方以其个性前卫的思想,开放的文化的交流成就了其多元化,所以西方的音乐感情的色彩更加的强烈,具有浓重的感情交流,如:《命运交响乐》节奏明快、急促、音域宽广,曲调明朗、刚健、情绪激昂、气魄宏大;体现出阳刚美。呈现的“扼住命运的咽喉”的那种高亢、激昂与催人奋进,《欢乐颂》中的热情洋溢了幸福的饱满,还有肖邦的《波兰舞曲》,约翰劳斯莱斯的《蓝色多瑙河》等等,都比较宏大,适合表现盛大的场面和深刻的思想。在欣赏的时候,总能调动起听众的情感,或激奋或忧郁,通过一个个跳动的乐符向听众灌输着种种的感情,透过乐章的背后来表达着每个音乐家的心情与故事,在抒发了其内心的情感的同时也把每个人的内心世界一一打开,有种欲罢不能的冲动,所以说西方的音乐有着宏大的气势,让人能久久兴奋其中。 不同的文化差异,不同的种族,音乐肯定是有差异的。西方的音乐重娱人、重技巧、重新旧之分,而中国的音乐更加重自娱、重情味、重雅俗之分。在美感形态方面,西方音乐追求主题的深刻、表现的强度和音响效果的绵密厚实,而中国音乐则追求韵味的深邃、表现的力度和音响效果的虚淡与空灵、余韵悠长。在表现形式方面,西方音乐注重乐音的固定、织体的网状结构、节奏的整齐规则,

西方音乐史复习资料0.2

西方音乐史复习资料 1、古希腊调式是以 __ 四音 ___ 音列为基础。 2、奥尔加农是中世纪最早的 ___ 复音 ___ 音乐形式。 3、拉索是___文艺复兴时期弗莱芒___ 乐派晚期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无伴奏合唱《回声》 4、罗马乐派的代表作曲家是 ___帕勒斯特里那__,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天主教作曲家。 5、威尼斯歌剧乐派的代表人物是___蒙特威尔弟__,代表作《奥菲欧》 6、14世纪的“新艺术”在法国的代表人物是:马肖,意大利的代表人物是:兰第尼 7、被誉为“交响乐之父”的作曲家是___海顿__。 8、被誉为“歌曲之王”的作曲家是___舒伯特___。李斯特被誉为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之王” 9、被誉为“钢琴诗人”的作曲家是肖邦。 10、德国浪漫主义歌剧的创始人是韦伯,代表作:歌剧《魔弹射手》 11、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创始人是格林卡,歌剧《伊凡•苏萨宁》、《鲁斯兰与柳德米拉》、管弦乐幻想曲《卡马林斯卡亚》 12、被誉为钢琴音乐的“旧约全书”的是__巴赫__的《_十二平均律曲集_》。贝多芬的《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集》被誉为“钢琴音乐的新约全书” 13、李斯特作品:《塔索》、《前奏曲》、《玛捷帕》、《普罗米修斯》等交响诗共十三部、《浮士德交响曲》、《但丁交响曲》及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等。 14、舞剧音乐《火鸟》《彼得鲁什卡》《春之祭》的作者是斯特拉文斯基 15、清唱剧《四季》的作者是海顿 16、艺术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的作者是门德尔松 17、钢琴曲《C小调革命练习曲》的作者是肖邦 18、钢琴套曲《童年情景》的作者是舒曼 19、歌剧《自由射手》的作者是韦伯 20、歌剧《乡村骑士》的作者是玛斯卡尼 1、( BCD )下列乐器属于铜管乐器的是A大管 B、大号 C、小号 D、长号 2、爵士音乐形成的来源有:布鲁斯、拉格泰姆、黑人灵歌 3、文艺复兴时期世俗音乐盛行,其中歌曲的主要体裁有法国的尚松、德国的利德、意大利的牧歌。 4、约在公元前3世纪,欧洲人发明了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的乐器:管风琴。 5、洛可可风格代表人有:库泊兰、拉莫。 6、、古组曲由一系列调性相同、速度不同的舞曲组成。包括德国的阿列曼德、法国的库朗特、西班牙的萨拉班德、英国的吉格。 7、文艺复兴时期的勃艮第乐派和弗莱芒乐派统称为尼德兰乐派。 8、17世纪法国歌剧的领导者为吕利,他创立了法国序曲慢-快-慢的结构。9.请写出以下作品的作者与国籍

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

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 音乐,从广义上来说,应该是文化的外延,是文化孕育出来的精华的一种结晶形式。因此,中西方音乐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文化的差异上,文化的差异造成了审美的差异,音乐创作的差异,音乐理念的差异,乐器发展的差异等等。 首先,审美的差异:正如《中国音乐审美导论》中提到:“在审美追求上,中国音乐艺术以‘和’为理想,尚虚无,求空灵,讲韵味,求深邃,讲意境,求气韵生动,强调直觉与领悟,注重生命本体。这与西方音乐求深刻,强调理性与思想,把实有,意义与情感作为精神支柱的音乐审美特点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我看来,当今的音乐美学史,实际上是一部中国音乐美学思想与西方音乐美学思想互相斗争、交融、互补的历史。中国传统音乐主要表达儒家的和谐,礼仪之美;道家的自然,天人合一;佛家的空灵,悟性,禅意等,相对比较主观。这和中国的绘画,书法追求神韵,重意境的审美情趣是相通的。所以多讲求和谐、幽美、深沉,旷达等。是人的内心世界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的自然流露,突出“情”和“景”的交融。西方古典音乐在西方戏剧的发展背景下,着重美学及功能性,故此比较客观。西方古典音乐以深刻严肃见长,突出主客对立,大都带有正剧或悲剧色彩,体现出来的是一种艺术精神的“壮美”。所以多音域宽广,曲调刚健、情绪激昂、气魄宏大。 其次,音乐创作和音乐理念的差异:中国传统音乐,没有一套完备的作曲理论与法则,较易失传。而西方古典音乐技术层面上有理论,有规范,有大量的文字和音响文献,易于流传。中国传统音乐以线条为主,而西方古典音乐更讲究和声。就如中国的绘画和书法讲究的是线条的艺术;西方的绘画讲究的是面,立体,光影的艺术。中国传统音乐注重气息,神韵,而西方古典音乐更讲究节奏,气势。就如中国的绘画注重写意,似与不似之间;西方的绘画注重写实,表现盛大的场面。再次,乐器发展的差异:上面提到,中国的音乐多是单音,旋律的,所以中国的乐器结构简单,多是不能演奏和声的。如笛,二胡等,但越是简单的乐器越是能表现悠远的意境(中国的水墨也简单得只有墨的黑色,却能幻化出形态万千)比如埙,简单的原始土陶乐器,却能吹出千古幽思。中国民族乐器比如说琵琶、扬琴、箫、笙,唢呐多以“丝”“竹”为材,故称丝竹之乐,具有柔,细,清的音乐特征。西方乐器比方说圆号,小号,萨克斯等多以金属为材。西方古典音乐是和声的,多声部的,所以乐器多很复杂,机构精细繁复,多能演奏和声,如钢琴,吉他等。故音色丰富,音域宽广,表现力强。总之,由于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带来音乐创作手法及审美观的差异:在保持原有风格的基础上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将是二者今后发展繁荣的必经之路!中西方音乐由于历史、文化等原因,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其主要表现在中国音乐着重于情韵,而两洋音乐注重的则是音乐本身的和谐性;中国音乐

中西方音乐地差异

中西方音乐文化特征的差异 音乐是人类文化长河中孕育出来的珍宝。历史中东西方文明长期隔离,因此,中西方文化有着巨大差异,紧密关系着音乐文化,文化的差异造成了审美的差异,音乐创作的差异,音乐理念的差异,乐器发展的差异等等。我 们自身的文化与西方文化碰撞后产生的意识形态之间的差异性。我认为中西方文化和哲学 ,信仰的差异导致了中西方文化、美学审美的差异、教育方面 差异等等,中西方文化会在一定程度上互相影响,借鉴 ,甚至将西方与东方的特质归纳为理性的与感性的,并产生了很多相关的标准和准则来衡量我们自 身的审美与意识形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更加趋向于全球一体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态势,国际音乐教育学会积极推行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 主张,将音乐作为一种文化或文化中的音乐来学习和理解。在这种态势下, 促使我们必须掌握我国本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的联系与区别,才能更好地适应这种趋势,在吸收西方音乐先进技术的同时,更好地发扬我国本民族的音 乐。 我们要认识中国音乐,不仅仅会唱一些中国歌曲,听几段传统乐曲,还必须从民族,历史,地域等角度去考察中国音乐,了解中国音乐,从而真正理解中国 音乐的内涵,了解它在世界音乐体系中的地位和历史价值,中国音乐注重音乐的横向进行,即旋律的表现性;与中国的书法绘画艺术一样,在艺术风格上,中 国音乐讲究音乐韵味处理。强调形散神不散。传统的中国音乐作品在旋律进行上常常以单旋律的方式进行,对和声的应用较少。再次,中国传统音乐与舞蹈,诗 歌等姊妹艺术也有密切的关系。在古代,音乐一般都离不开舞蹈,如远古时期的

《《六代乐舞》》,唐朝的歌曲大曲以及唐宋以后兴起的戏曲音乐都体现了音乐舞蹈结合古代诗歌一般分为诗,词,曲三类,开始都是用来演唱的,只是后来诗歌 的功能有了分化。从现代音乐角度来看,歌曲的歌词大都是押韵的,一首好的歌词本身也是一首好的诗歌。 中国音乐由于历史,文化等因素着重于情韵,而西方音乐注重则是音乐本身 的和谐性;中国音乐发展自然过渡,一脉相承,西方音乐发展则呈块状结构和阶 段性特征;中国音乐体现为单纯的模线性织体思维,以线条为主,而西方音乐则倾向于横叉的立体状织体思维,更讲究和声;中国音乐语言偏重心灵,略语形式,极富变量,为开放性结构,而西方音乐形式严谨,结构具有封闭性特征,中国音 乐尚善尚美,追求虚静空灵的意境,注重感觉,而西方音乐却讲究理性与情感的统一,追求力度与强度,乐思明晰而实在。 中西音乐渊源各异,除了因民族性所产生的色彩差异之外,溯本求源,西洋的和谐源于古希腊,古罗马的数学与几何学的科学性及数理协调性;而中国的情韵则可说是源于先秦诸子的哲学,甚或是源于古代的钟鼎的花纹及原始壁画的动物 飞腾之象。因为,飞舞跃动之美始终是中国诸艺术的主要特色,当代美学界巨虐宗白华也认为:舞是中国艺术的意境灵魂。归根结底,中西方的宇宙观,世界观 的不同,是音乐风格形成各异的根本原因。 正如《中国音乐审美导论》中提到:? 在审美追求上,中国音乐艺术以‘和’为理想,尚虚无,求空灵,讲韵味,求深邃,讲意境,求气韵生动,强调直 觉与领悟,注重生命本体。这与西方音乐求深刻,强调理性与思想,把实有,意义与情感作为精神支柱的音乐审美特点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我看来,当今的音乐美学史,实际上是一部中国音乐美学思想与西方音乐美学思想互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