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循环比赛排名模型

循环比赛排名模型

循环比赛排名模型
循环比赛排名模型

循环比赛排名模型

若干支球队参加单循环比赛,各队两两交锋。假设每场比赛只计胜负,不计比分,在比赛结束后排名次。

设n 支球队或队员比赛,第i 支球队与第j 支球队由比赛表现的能力表示为: ,1,(1,2,,1;i j i j j i i j a p a p i n j i ==-=-=+

, 其中ij p 表示第i 支球队胜第j 支球队的概率。 且设0ii a =。

则第i 支球队胜其余1n -支球队的能力表示为: 1

(1,2,,)

n

i i j

j s a

i n ==

=∑ 则各球队的排名根据{}i s 的大小进行。i s 越大越靠前,越小越靠后。 但实际中ij p 并不知道,只有根据比赛进行估计。 (1) 当进行m 次比赛,第i 支球队胜l 次,则估计ij l p m =

,ji m l

p m

-=。 (2) 当只进行一次比赛时,若第i 支球队胜,则记1ij a =,0ji a =;若第j 支球队胜,则记

0ij a =,1ji a =。

下面对只进行一次比赛的情况进行讨论

1.双向连通竞赛图:对于任何一对顶点,存在两条有向路径,使两顶点可以互相连通,这种有向图称为双向连通竞赛图。

图6.3 双向连通竞赛图示例

如图6.3是4个队比赛结果的双向连通竞赛图。其对应的邻接矩阵为:

0110001100011

00

0A ?????

?=??????

设(1,1,1,1)e τ=,则1.(2,2,1,1)s Ae ==。该式表明各人胜的场次数。

21(3,2,1,1)s As ==。该式是各人的2级得分,其意义是他战胜的各个球队的得分之和。可

以作为排名的依据,但无法排出3和4的名次,可继续进行下去,得到结果如下:

32(3,3,2,3)s As ==,43(5,5,3,3)s As ==,54(8,6,3,5)s As ==

65(9,8,5,8)s As == 76(13,13,8,9)s As == 87(21,17,9,13)s As ==

k s 各分量代表各人的第k 级得分,其意义是他战胜的各个球队的前一级得分之和,因此更

可以作为排名的依据。我们容易得出其排名为:1->2->4->3。 对一般性,记1.s Ae =,211.,,.k k s A s s A s -== 。则有:

1..k k k s A s A e -==(1,2,)k = (1)

当迭代次数越多,名次排定顺序越稳定。可将其较高级的得分作为排名的依据。对其它双向连通竞赛图也可以采用类似方法迭代计算得到。

但这里有一个问题,是否双向连通竞赛图都一定可以按照(1)式的方法排出确定的名次,另外是否还有更简单的方法?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给出素阵的定义:

素阵:对于(4)n n ≥个顶点的双向连通竞赛图的邻接矩阵A ,一定存在正整数r ,使得

0r A >,这样的A 就称为素阵。

Perron —Frobenius 定理:

素阵A 的最大特征根为正单根λ,λ对应正特征向量s ,且有

.l i m k k k A e

s λ

→∞

= (2)

(2)式说明k 级得分分量k s ,当k →∞时(归一化后)将趋向于A 的对应最大特征根的特征向量s 。因此特征向量s 可作为排名次依据的得分向量。

我们求出前面求矩阵A 的最大特征值及对应特征向量有:

max 1.3953λ=,对应特征向量为(0.6256,0.5516,0.3213,0.4484)

特征向量中分量大小与排名次序一致。

2. 非双向连通竞赛图

对于非双向连通竞赛图,则没有此结论,如:

0010101100011

00

0A ?????

?=??????

对应的竞赛图见图6.4。

图6.4 非双向连通竞赛图示例

按照前面的方法计算得到:

1.(1,3,1,1)s Ae == ,21.(1,3,1,1)s A s ==,3

2.(1,3,1,1)s A s ==

其最大特征值对应特征向量为(0.2887, 0.8660,0.2887,0.2887)。 从结果看无法对1,3,4进行排名。

而对于非双向连通竞赛图,则没有此结论,如:

0010101100011

00

0A ?????

?=??????

计算得:

1.(1,3,1,1)s Ae == ,21.(1,3,1,1)s A s ==,3

2.(1,3,1,1)s A s ==

无法对1,3,4进行排名。

例 乒乓球循环比赛排名问题

2007年5月23到27日,第49届世界乒乓球单项锦标赛在萨格勒布进行,本次单项赛包括男、女单打、男、女双打和混双五个项目,共计可派出男女各12名选手。国家乒乓球球队在世乒赛等重大国际比赛前,往往进行队内大循环比赛,然后选出前几名队员直通。

其中男单选拔规则如下:

中国乒乓球男队的比赛共16人参加,比赛采用11分制,每场为5局3胜。在比赛中如出现伤病和其他不可预测的原因而中途退出比赛者,在此前的比赛成绩有效。

根据规定,两次队内选拔赛积分相加获得前三名的运动员将获得参加第49届世乒赛男子单打比赛的资格,获得四至六名的运动员将获得第49届世乒赛的参赛资格。下面的表6.10和表6.11分别是两次大循环相互的比赛成绩,表格中1表示横向运动员赢了纵向运动员,反之则为0。请根据该成绩对所有对员进行排名。

表6.10 第一阶段循环比赛成绩

表6.11 第二阶段循环比赛成绩

其中第二轮周斌顶替第一轮因伤不能参加的单明杰,其第一轮的成绩按单明杰的算,因此这两人的成绩当周斌的计算。

求解:

由第一阶段循环比赛成绩可得到邻接矩阵1A ,

其中11ij a =表示i 胜j ,10ij a =表示输给j 。

同样由由第二阶段循环比赛成绩可得到邻接矩阵2A ,其中21ij a =表示i 胜j ,

20ij a =表示输给j 。

由两次循环比赛的成绩得到综合矩阵A ,其中(12)/2ij ij ij a a a =+。 这样当11ij a =,21ij a =,则1ij a =,表示i 胜j 。

当11ij a =,20ij a =,或10ij a =,21ij a =,则0.5ij a =,表示i 与j 胜率相同,都为0.5。

当10ij a =,20ij a =,则0ij a =,表示i 输给j 。

这样综合矩阵A 各元素取值为0或0.5或1,表示胜率。是0-1邻接矩阵的扩展。

最后得到的综合矩阵A 为:

表6.12 综合矩阵A

求得矩阵A 的最大特征值为 6.38,对应的归一化的特征向量为w=(0.101322,0.095904,0.060594,0.095582,0.087542,0.093150,0.050794,0.058527,0.067374,0.046691,0.061483,0.059527,0.024322,0.045926,0.025564,0.025698)。 计算各人的10级得分,其归一化后的向量与归一化的特征向量w 相同。因此w 可作为排名的依据。得到结果见表6.13。

表6.13 选拔赛两轮比赛综合排名

官方最后确定的男单名单是:王励勤、马琳、王皓、马龙、郝帅、陈玘、侯英超。其中,陈玘是在第三阶段通过三轮PK胜出获得名额的,侯英超是教练组最后综合考虑加入到名单中的。而男队除陈玘、侯英超外其他几名本身就是前五名,所以按综合排名确定名单前五名是可行的,因为要照顾一些特殊打法的运动员,所以还要教练组综合评定决定。

实现的Matlab程序

A1=[0 0 1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0 1 1 0 1 1 1 0 1 0 0 1 1 1 1

0 0 0 0 0 1 1 0 1 1 1 1 1 1 1 1

1 0 1 0 1 0 0 1 1 0 1 1 1 0 1 1

0 1 1 0 0 1 0 1 1 0 0 1 1 1 1 1

0 0 0 1 0 0 1 0 1 1 1 1 0 1 1 1

0 0 0 1 1 0 0 0 0 1 1 0 1 1 1 0

0 0 1 0 0 1 1 0 1 1 0 0 1 1 1 1

0 1 0 0 0 0 1 0 0 1 1 1 1 0 1 1

0 0 0 1 1 0 0 0 0 0 0 1 1 1 1 1

0 1 0 0 1 0 0 1 0 1 0 1 0 0 0 1

0 1 0 0 0 0 1 1 0 0 0 0 1 1 1 0

0 0 0 0 0 1 0 0 0 0 1 0 0 1 1 1

0 0 0 1 0 0 0 0 1 0 1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1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1 0 0 1 0];

A2=[0 1 1 1 0 1 1 0 1 1 0 0 1 0 1 1 0 0 1 1 1 0 1 1 0 0 1 1 1 1 1 1

0 0 0 0 0 0 1 1 1 0 0 0 1 1 0 1

0 0 1 0 1 1 1 1 1 1 1 0 1 1 1 1

1 0 1 0 0 0 1 1 0 1 1 1 1 1 1 1

0 1 1 0 1 0 1 1 1 1 1 1 1 1 1 1

0 0 0 0 0 0 0 1 1 0 0 1 1 0 1 1

1 0 0 0 0 0 0 0 0 1 1 0 0 1 1 1

0 1 0 0 1 0 0 1 0 1 0 1 1 1 1 1

0 1 1 0 0 0 1 0 0 0 0 0 1 0 0 0

1 0 1 0 0 0 1 0 1 1 0 1 1 0 0 0

1 0 1 1 0 0 0 1 0 1 0 0 1 1 1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1 0 0 1 1 0 1 0 1 1

0 0 1 0 0 0 0 0 0 1 1 0 1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1 1 1 1 0 0 0]; [m,n]=size(A1);

res=sum(A1')+sum(A2');

fprintf('序号两轮总积分\n');

for i=1:n

fprintf('%2d %4d\n',i,res(i));

end

A=A1+A2;

A=A/2;

res2=sum(A');

num=10;

Y=ones(n,1);

for i=1:num

Y=A*Y;

end

Y=Y/sum(Y); %归一化计算

[u,v]=eig(A);

for i=1:n

z(i)=v(i,i);

end

[p,k]=max(z); %获得最大特征值及位置

w=u(:,k); %获得最大特征值对应特征向量

w=w/sum(w);

fprintf('序号得分特征向量\n');

for k=1:n

fprintf('%2d %-8.6f %-8.6f\n',k,Y(k),w(k)); end

输出结果为

序号两轮总积分

1 23

2 22

3 16

4 22

5 21

6 22

7 13

8 15

9 17

10 11

11 13

12 14

13 6

14 11

15 7

16 7

序号得分特征向量

1 0.10132

2 0.101322

2 0.095904 0.095904

3 0.06059

4 0.060594

4 0.095582 0.095582

5 0.087542 0.087542

6 0.093150 0.093150

7 0.050794 0.050794

8 0.058527 0.058527

9 0.067374 0.067374

10 0.046691 0.046691

11 0.061483 0.061483

12 0.059527 0.059527

13 0.024322 0.024322

14 0.045926 0.045926

15 0.025564 0.025564

16 0.025698 0.025698

从计算结果看,10级别得分归一化后与归一化的特征向量相同,都可以作为排名的依据。

血栓动物模型的建立

血栓动物模型的建立 首都医科大学病理解剖学教研室 刘 瑜3 董小黎 正常情况下,血液之所以能在血循环内呈 液体状态,是由于机体存在着相互拮抗的凝血和抗凝血系统。由于物理、化学、创伤、感染、免疫和代谢等因素造成凝血和抗凝血系统的功能紊乱,可导致血栓形成。 血栓形成涉及心血管内皮、血流状态和凝血反应3方面的改变[1]。首先,血管内皮受损是血栓形成最重要的因素,内皮细胞损伤后,内皮下胶原纤维暴露,与血小板膜相互作用使得血小板活化。各种不同的黏附蛋白分子如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纤黏蛋白(FN)可富集在损伤区域。其中vWF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是血小板在基质或血管基底膜的主要黏附蛋白。vWF可与血小板膜糖蛋白G p Ib/Ⅸ复合物结合,也可与活化血小板膜上的整和素αⅡbβ3结合。它也含有与胶原和内膜下基质内糖胺聚糖的结构域,因此它通过架桥作用,促进血小板黏附,启动凝血过程,导致血栓形成。 其次,血流缓慢或有涡流时,血小板进入边流,黏附于内膜的可能性大为增加,同时凝血因子也容易在局部堆积和活化而启动凝血过程。涡流产生的离心力和血流缓慢,都会损伤内皮细胞,使其产生的内皮细胞合成前列腺环素(P GI2)和组织型血浆素原活化因子(t PA)等物质减少,从而抗血小板凝集、抗凝血和降解纤维蛋白的能力降低,也是导致血栓形成的原因。 另外,血液的高凝状态如DIC、手术、创伤、妊娠等引起的血液凝固性增高是血栓形成的又一原因。这3种条件往往合并存在,但常以某一条件为主。 由于血栓性疾病的巨大危害性,对于血栓形成机制、血栓的诊断和抗血栓药的研究便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建立简单、快速、价格低廉而实用的动物血栓模型对于血栓性疾病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对近年来较为常用的一些血栓动物模型加以介绍。1 物理损伤法 1.1 机械损伤法[2] 原理:刮匙搔刮损伤血管内膜,使内皮下细胞外基质(ECM)裸露,促使血小板与ECM(主要是胶原纤维)接触而被激活和黏附。同时裸露的胶原纤维激活Ⅻ因子以及损伤的内皮细胞释放出组织因子,启动了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过程,导致血栓形成。 步骤:麻醉家兔后,分离其股深动脉,选择直径为1mm的股深动脉血管段,用微型血管夹夹住上下两端,使其中间留有1.5cm长的血管段为手术部位。在实体镜下,用7号针头从血管段上端沿血管向下刺入血管段内并顺势注入生理盐水冲净血管内的血液,后抽出针头,再用6号微型刮匙沿刺破孔送入血管内,反复搔刮血管内膜。搔刮深度以0.5~0.7cm为宜。搔刮面积尽可能大些,以刮出少量血管内膜为宜。稍等片刻,轻轻松动血管段远端血管夹,使血液充盈血管。待刺孔不渗血时,取下血管段两端血管夹(不能自行止血时可用0号无损伤线缝合刺破孔一针)。触摸家兔膝内侧皮下支动脉搏动示血管已通畅。然后逐层缝合,关闭皮肤切口。 评价:此法依据血栓形成基本原理,在动物体内形成血栓,方法简便、易行,成功率100%,术后24h即开始有血栓形成,也可用于制备静脉血栓模型。 主要适用于:1)动态观察血栓形成过程中血栓形态及血栓变化规律的研究。2)评价药物溶栓作用的实验研究。3)与形成和溶解血栓有关的其他实验研究。 1.2 股动脉异物法[3] 原理:股动脉内放置螺旋钢丝线圈,造成动脉内膜损伤,局部血流动力学改变,激活凝血系 2002年 9月第23卷 第3期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Journal of Capital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s Sep.2002 Vol.23 No.3 收稿日期:2001211214 北京市卫生局基金资助课题 3首都医科大学2000级硕士研究生

用模拟实验探索天气现象和水循环的成因

用模拟实验探索天气现象与水循环的成因 昆山实验小学江漪2010/4/15 摘要:本文阐述了模拟实验的必要性,是为了对难以直接观察的对象做动态观察的一种简便的方法,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并且将小学阶段中高年级教材中有关模拟实验的线索串起来做螺旋上升式研究。以研究天气现象为切入点,并发展到対天气现象的形成原因——水循环的结果做深入的研究。在教学时,以模拟实验研究动态变化为主要手段,并配以动态视频及动态画面为点睛之笔,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上能对大自然的复杂现象有较为直观的认识,并能将这种感性认识经过电教手段的画龙点睛上升到理性认识。 关键词:模拟实验对自然现象做动态研究对模拟实验内容作螺旋上升式研究 一、模拟实验的优点 科学课是让学生睁大眼睛看大自然的教育,是把大自然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就要把大自然展现给他们看。但自然界的现象很复杂、很难进行直接观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有些科学问题单凭观察是难以得出结论的,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作实验时,有时就用模型来做实验,即模仿实验对象制作的科学模型。如:水循环模型、三球仪、月相变化模型、地球构造模型等;但模型只有老师有,作为教具使用,学生没有,不能近距离的观察清楚。有时还可以模仿研究对象制作模型——建模制作。如制作地球模型、地表模型、星座模型等;这种方法使学生有了模型,但只能满足静态表面的观察,为了要更深入地了解自然现象的形成及原因,进行动态观察,还需要模仿研究对象的某些条件进行模拟实验。即根据研究的目的,利用一定的仪器,再现大自然中某种现象从而探索规律的实验。是在实验时人为的控制和模拟自然现象去研究自然的一种实验形式。以使自然的复杂现象在经过人为的简化条件下,使其复生和重现,达到模拟自然界的情况,人们有可能将所得到的实验结果和自然界观察的现象相验证进而作为推理的依据和参考。 在整个小学科学体系中,有一根线索将模拟实验串起来,层次清楚,逐年递进,各年级段有不同的要求,在实际进行时螺旋上升;不断巩固前一阶段培养的内容,同时进行本阶段内容的培养。这些实验既有知识的要求,又有科学探究的实践。这些活动以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经验为背景,按照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序列编排。给学生创设了由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的亲历过程的机会,给学生一个由生疏到熟练逐步进行的过程。(引自《小学自然能力培养教学提示》江苏教育出版社)下面顺着模拟天气现象的线索来说明模拟实验的方法和作用。 二、模拟天气现象的成因

脊椎动物各系统演化

一、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骨骼 观察经制备好的骨骼标本,了解其特点。 ◆鱼类脊柱的分化程度很低,脊椎只有躯椎(trunk vertebra)和尾椎(caudal vertebra)两种。 ◆躯椎附有肋骨(lib),尾椎特具脉弓,容易区分。 ◆鱼类特有的双凹形(amphicoelous)椎体。 鱼类成对的附肢骨骼没有和脊柱发生联系,这是其骨骼系统的特点之一 两栖类 ◆分颈椎(cervical vertebra)、躯干椎(trunk vertebra)、荐椎(sacral vertebra)和尾椎(cauda vertebra)。具有颈椎和荐椎是陆生脊椎动物的特 征。 ◆颈椎1枚,又称为寰椎(atlas) ◆躯干椎7-200枚,12-16枚(有尾两栖类),无尾 两栖类最少为7枚,无肋骨。 ◆椎体多为前凹型或后凹型。少为双凹型。 ◆荐椎1枚。 ◆尾椎在无尾类中为1枚 爬行类 ?出现了枢椎、2枚荐椎。寰椎与头骨的枕骨髁作关节,能与头骨一起在枢椎的齿状突上转动,从而使头部有了更大的灵活性。 ?与两栖动物的比较: 两栖动物:颈椎(1枚)+体椎+荐椎(1枚)+尾椎 爬行动物:颈椎(2枚)+胸椎+腰椎+荐椎(2枚)+尾椎 ?有发达的肋骨,一部分胸椎的肋骨与胸骨形成羊膜动物特有的胸廓(throax),它与保护内脏器官和加强呼吸作用的机能密切相关 ?蛇类不具有胸骨,其肋骨具较大的活动性,并借助皮肤肌支配腹鳞,以完成特殊的运动方式 肩带有十字形上胸骨(而非胸骨的组成部分) 四肢与身体长轴呈横出的直角相交,肩臼浅小。故爬行动物在停息或爬动时都保持着腹部贴地的姿态。 鸟类 ?鸟类的脊柱可分5区,即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和尾椎。 ?颈长,颈椎数目较多。颈椎的特点是活动性很大,其椎体呈马鞍型,称为异凹型椎体。这种类型的椎体是鸟类所特有的,椎间关节活动性极大,鸟头能转动180°,某些鸮形目的鸟头甚至能转动270°。

心血管循环系统的建模仿真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心血管循环系统的建模仿真 作者:陈丽琳, 吴效明, 杨艳, 陈静, CHEN Lilin, WU Xiaoming, YANG Yan, CHEN Jing 作者单位:陈丽琳,吴效明,杨艳,CHEN Lilin,WU Xiaoming,YANG Yan(华南理工大学生物力学研究所,广州,510640), 陈静,CHEN Jing(郑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郑州,450001) 刊名: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英文刊名:BEIJING BIOMEDICAL ENGINEERING 年,卷(期):2006,25(3) 被引用次数:3次 参考文献(20条) 1.郝卫亚;李为慧;白净左心室心肌局部缺血的生物力学模型及计算机仿真研究[期刊论文]-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1(05) 2.National Instrument Company 3.Mathworks Company 4.杨承志;张长胜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 2003 5.Research Cardiovascular Simulator (RCVSIM) of Harvard-MIT 6.Goldberger AL;Amaral LAN;Glass L Hausdorff JM PhysioBank,PhysioToolkit,and PhysioNet:Components of a New Research Resource for Complex Physiologic Signals 2000(23) 7.National Space Biomedical Research Institute web site 8.Simo A;Cavazza M Visualising Pathosphysiological Simulation with a Virtual Patient 2003 9.Cavazza M;Simo A A Virtual Patient Based on Qualitative Simulation 2002 10.Asami K;Kitamura T Development of a Diagnostic Supporting Tool for a Circulatory System Model of Living Body 2000(12) 11.Kitamura T A Computer-Aided Approach to the Structural Analysis and Modification of a Large Circulatory System Model[外文期刊] 1999(03) 12.李新胜;白净;崔树起心肺交互作用的心血管系统模型及仿真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2003(03) 13.王怀阳;郑振声;吴效明灌注压对左心室壁心肌层间血流影响的建模与仿真研究[期刊论文]-医用生物力学 2000(03) 14.樊瑜波;陈君楷;康振黄含动脉分支的体循环模拟实验系统 1995(01) 15.郑泰胜冠状与系统循环血液动力学关系的模型研究 1997(02) 16.Charles F Babbs Distributed Biomedical Simulations:a comprehensive evidence based review[外文期刊] 2003(1) 17.Rafael Bayer;Henry R Circulation Assistance by Intrathoracic Pressure Variations:Optimization and Mechanisms Studied by a Mathematical Model in Relation to Experimental Data 1989(04) 18.郑筱祥;戴品忠;白净生理系统仿真建模 2003 19.白净血液循环系统的数字仿真 1994(02) 20.克兰;徐振耀生物医学工程手册 1993 引证文献(3条) 1.李虹磊.杨明.李世阳用于评估心室辅助装置的人体循环系统半实物仿真模型[期刊论文]-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0(1)

地球上的水循环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认识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水的多种状态变化。 (2)能用物态和物态变化知识解释身边发生的一些简单物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 尝试对环境问题和水资源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水资源危机,养成节水意识和保护水资源意识。 (2)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升华和凝华及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三、教学难点 建立“水循环”的大图景,并把它与各种物态变化联系起来。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器材 烧瓶、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碘。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了解了熔化、凝固、汽化、液化。请四位同学分别回答四种物态变化的特点和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举例。前面学习了固体和液体的相互转化,液体和气体的相互转化。通过樟脑丸放久了会变小的事例引出固态可以直接变为气态。同理气态也可以直接变为固态。 (二)进行新课 1、引导学生阅读P107页第二段内容。 2、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 取一个烧瓶,里面放少量的碘,用橡胶塞盖紧烧瓶口,对烧瓶微微加热,让学生注意观察碘的状态有什么变化。停止加热,仍然注意试管中碘的状态变化。 3、举例说明,在哈尔滨地区的冬天,温度常在-100c左右,洗了衣服很快就结成冰了,但放在阳光下,一样可以将衣服晒干。说明固态可以直接变为气态。夏天的冰雹通常都是水蒸气直接变为固态的冰雹。说明气态也可以直接转化为固态。 4、为什么用久了的白炽灯泡会变暗,让学生讨论得出结果。教师进行校正。 5、地球上的水循环 借助地理地球上的水循环模型展示给学生看,并通过网上资源展示丰富多彩的水的物态变化的信息,让学生确认水的三种状态不断地相互转化的过程关乎万物生存和人类的发展。 6、来自极地的报告 分组讨论水资源危机与节约用水 (1)水污染及水污染的主要原因 (2)淡水资源和全世界淡水储量。 (3)列举家庭生活中用水途径。 (4)举出所有可能的节水方法。 (三)布置作业:请回家收集你家一天大概要用多少千克水?并谈谈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你应该怎样节约用水?

脊椎动物各纲的各器官系统 比较

总结的脊椎动物各纲的各器官系统比较(因为总做到这样的题啦) 脊椎动物各器官系统比较 1.脊椎动物皮肤 脊椎动物的皮肤有保护、调节体温、呼吸、感觉、运动、排泄、分泌和生殖等功能。从各纲的特点来看: 圆口纲:皮肤裸露,结构简单,表皮细胞之间夹有一些单细胞腺体。 鱼纲:皮肤由真皮和表皮组成,并具有鳞片。表皮细胞间有粘液腺。 两栖纲:皮肤裸露,粘液腺丰富,部分还具有毒腺。 爬行纲:表皮角质化,缺少粘液腺,惟有角质鳞片或甲。 哺乳类和鸟类:鸟类的羽毛和哺乳类的毛都是表皮的衍生物。鸟类的皮脂腺不发达(仅有尾脂腺),哺乳类的皮脂腺发达。 2.脊椎动物循环系统(如下图) 各纲脊椎动物动脉弓和心脏比较图 (1)圆口纲:开始出现心脏,由静脉窦、一心房、一心室组成。 (2)鱼纲:属于简单的类型,其本身只有一个心房和一个心室。连接心房的有一个静脉窦,连接心室的有一个动脉圆锥(软骨鱼类)或动脉球(硬骨鱼类)。血液循环为单循环。心脏内的血,完全是缺氧血。 (3)两栖纲:心脏由静脉窦、二心房、一心室和动脉圆锥组成。血液循环由单循环变为不完全双循环。动脉弓数目减少,保留三、四、六对。 (4)爬行纲:心脏静脉窦退化而成右心房的一部分,动脉圆锥退化消失,除心房具有分隔外,心室具不完全分隔,动脉弓仍保持颈动脉、体动脉弓和肺动脉。血液循环仍为不完全的双循环。 (5)鸟纲和哺乳纲:心脏已分隔为二心房、二心室。静脉窦完全退化,鸟类左体动脉弓退化,右体动脉弓保留。哺乳类保留左体动脉弓,是完全的双循环。 3.脊椎动物的呼吸系统(如下图所示) 脊椎动物肺脏发展的几个阶段 (1)鱼类:软骨鱼类鳃有发达的鳃间隔,鳃裂直接通体表或具膜质鳃盖。硬骨鱼类鳃间隔退化,鳃裂不直接通体外,有鳃盖保护。 (2)两栖类:幼体用鳃呼吸,成体行肺和皮肤呼吸。肺囊状,分隔简单。行咽式呼吸,皮肤辅助。 (3)爬行类:完全肺呼吸,囊状肺,分隔复杂,呈海绵状,具有胸廓,胸式呼吸。 (4)鸟类:肺特殊,内部由各级支气管组成,形成细支气管树。具有特殊的气囊系统可进行双重呼吸。 (5)哺乳类:肺由导管部、呼吸部和肺间质三部分构成,微支气管末端形成肺泡。具有嗝肌,呼吸运动更加完善。腹式呼吸或隐式呼吸。 4.脊椎动物的排泄系统 动物正常生命活动的维持,要求内环境稳定。代谢废物经循环系统,被汇集到专门的器官而有效地排出。脊椎动物的排泄系统主要部分是肾。从低等种类到高等种类,肾脏的发展可分为三种类型。 (1)前肾脊椎动物在胚胎时都有前肾出现,但只有在鱼类和两栖类的胚胎中,前肾才有用。圆口纲的鳗鳗仍用前肾作为排泄器官。 (2)中肾这是鱼类和两栖类胚胎期以后的排泄器官,其位置在前肾的后方。排泄小管的肾口显著退化。*近肾口的排泄小管壁,膨大内陷成为双层的囊状结构,称肾小囊,把血管球包围,共同形成一个肾小体。肾小体和它的排泄小管一起构成泌尿机能的一个基本结构,称

二十种常见实验动物模型

二十种常见实验动物模型 一、缺铁性贫血动物模型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体内用来合成血红蛋白(HGB)的贮存铁缺乏,HGB合成减少而导致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主要发生于以下情况:(1)铁需求增加而摄入不足,见于饮食中缺铁的婴幼儿、青少年、孕妇和哺乳期妇女。(2)铁吸收不良,见于胃酸缺乏、小肠粘膜病变、肠道功能紊乱、胃空肠吻合术后以及服用抗酸和H2受体及抗剂等药物等情况。(3)铁丢失过多,见于反复多次小量失血,如钩虫病、月经量过多等。 IDA是一种多发性疾病,据报道,在多数发展中国家,约2/3的儿童和育龄妇女缺铁,其中1/3患IDA,因此,研究IDA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些研究中,缺铁性贫血的动物模型(Animal model of IDA),又是实施研究的基础工具。常见的IDA动物模型的构建技术如下: 实验动物:一般选用SD大鼠,4周龄,雌雄不拘,体重65g左右,HGB≥130g/L。 建模方法:低铁饲料加多次少量放血法。低铁饲料一般参照AOAC 配方配制,采用EDTA浸泡处理以去除饲料中的铁,饲料中的含铁量是诱导SD大鼠形成缺铁性贫血模型的关键,现有研究表明,饲喂含铁量<15.63mg/Kg的饲料35天,SD大鼠出现典型IDA表现,而饲喂

含铁40.30mg/Kg的饲料SD大鼠出现缺铁,但并不表现贫血症状。建模时一般采用去离子水作为动物饮水,以排除饮水中铁离子的影响。少量多次放血主要用于模拟反复多次小量失血导致的铁丢失,还可以加速贫血的形成。放血一般在低铁饲料饲喂2周后进行,常用尾静脉放血法,1~1.5ml/次,2次/周。 模型指标:(1)HGB≤100g/L;(2)血象:红细胞体积较正常红细胞偏小,大小不一,中心淡染区扩大,MCV减小、MCHC降低;(3)血清铁(SI)降低,常小于10μmol/L,血清总铁结合力(TIBC)增高,常大于60μmol/L。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模型不能用于铁吸收不良相关IDA的防治研究。根据具体的研究需要,也可以适当调整建模方法。 二、白血病动物模型 用免疫耐受性强的人类胎儿骨片植入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SCID)小鼠皮下,出于人类造血细胞与造血微环境均植入小鼠,建立具有人类造血功能的SCID小鼠模型称为SCID-hu小鼠。再将髓系白血病患者的骨髓细胞植入SCID-hu小鼠皮下的人类胎儿骨片内,植入的髓系白血病细胞选择性生长在SCID-hu小鼠体内的人类造血微环境中,即为人类髓系白血病的小鼠模型。SCID小鼠是由于其scid所致。T、B淋巴细胞功能联合缺陷,这种小鼠能接受人类器官移植物。 造模方法:

智慧医疗需求分析及评估模型

智慧医疗需求分析及评估模型

智慧医疗需求分析及评估模型 一、智慧医疗需求分析 1.1国家医疗卫生改革的迫切需求 医药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的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属于重大的民生问题。2012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卫生事业“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区域信息平台建设,推动医疗卫生信息资源共享,逐步实现医疗服务、公共卫生等应用系统信息互联互通”。显然,采用信息化的手段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加快医药卫生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是国家医疗卫生改革的迫切需求。 1.2我国城市医疗面临严峻的问题 第一,医疗卫生资源短缺。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高水平的医疗资源大多集中在经济发展较快、较好的大中城市,而社区医院、乡(村)卫生站等常常无人问津,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相对不合理,“看病难”成为人们就医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据卫生部发布的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两周内新发病病例未就诊比例为38%,在未就诊病例中,70%的患者采取药店购药、自我医疗方式进行治疗,少部分患者未进行任何治疗。经医生诊断需住院而未住院的比例为21%。其中,医生诊断需住院而病人未住院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困难”,占70.3%,“看病贵”严重影响了居民疾病的治疗与身体的康复。 第二,医疗体系效率较低。 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经常性的存在长时间的挂号等待、重复检查、就诊专家不确定等一系列问题。另外,由于医疗信息不能共享,当市

民需要转诊时,辗转于不同医疗机构的重复检查和繁琐手续,更是耗时、费钱、耗精力。 第三,医疗服务质量欠佳。 由于人们对医疗需求的日益增长,大多数病患选择信任知名医院和医学专家,导致具有先进技术、名医的医院经常出现病患爆满、床位短缺、专家号短缺等现象,医疗服务水平和医疗服务的便利性相对低下。 二、智慧医疗内涵界定 智慧医疗是在智慧城市发展背景下,医疗领域发展的新理念,是医疗信息化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智慧医疗是指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医疗应用平台,实现数据的高度融合和共享,通过网络、移动终端等设备,实现患者与医护人员、医疗机构的良性互动,提升城市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医疗服务能力、区域医疗管理能力,从而更好地为市民服务。 那在我们的脑海里,“智慧医疗”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呢?医院中所有的医疗资源,从医疗行政人员、医生、护士到病人、医疗设备,乃至食品、药品等物流环节都会有一个自己的身份标识——电子标签;有了身份之后,不但可以从流程上来进行追踪、定位,提高管理效率,而且还可以通过贯彻始终的身份验证环节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的操作失误,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电子标签还只是一种静态的采集方式,它的重点是提供身份标识,同时提供物流追踪功能;与此同时,遍布于医院各个角落的各种大大小小的智能感应器,也正在不断动态地采集着各自的数据,在各自的岗位上勤恳的工作着;而被采集的各种数据,最终将纳入到医院的无线网络中(如自组感应网、Wi-Fi、

动物生理学第7章:循环系统

动物生理学第7章:循环系统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题) 1. 心室肌的有效不应期较长,一直持续到() × A 收缩期开始 B 收缩期中期 C 舒张期早期 D 舒张期结束 【正确答案】 C 2. 肺循环和体循环,基本相同的()× A 收缩压 B 脉压 C 每博输出量 D 外周阻力 E 舒张压 【正确答案】 C 3. 肌肉运动时,其血流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 动脉血压升高 B 未活动的肌肉内血管收缩 C 肌肉收缩时,局部代谢产物增多 D 交感缩血管纤维活动减弱 E 心输出量增加 【正确答案】 C 4. 生理情况下,影响组织液生成的有效滤过压的主要因素是()× A 毛细血管压和血浆晶体渗透压 B 毛细血管压和组织液静水压 C 毛绷血管压和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D 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和静水压 E 组织液和血浆的晶体渗透压 【正确答案】 C 5. CO2过多引起脑血管舒张的中介物是(注:选项中H+=H+)()× A 乳酸 B H+ C Ach D NE E 5-HT 【正确答案】 B 6. 下列哪种情况下,血流阻力会减小()×

A 血流粘滞度增加 B 由层流变成湍流 C 红细胞比容增大 D 血管收缩 E 血液温度升高 【正确答案】 E 7. 肾小球病变时或慢性肝病时,发生组织水肿的主要原因是()× A 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B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C 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升高 D 组织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E 静脉回流受阻 【正确答案】 B 8. 心交感神经节前纤维释放的神经递质是()× A 乙酰胆碱 B 去甲肾上腺素 C 血管升压素 D 谷氨酸 E γ-氨基丁酸 【正确答案】 A 9. 下列各类血管中,交感缩血管纤维分布密度最高的是()× A 主动脉 B 微动脉 C 毛细血管 D 微静脉 E 大静脉 【正确答案】 B 10. 下列各器官血管中,交感缩血管纤维分布密度最高的是()× A 冠状动脉 B 脑血管 C 肾血管 D 骨骼肌血管 E 皮肤血管 【正确答案】 E 11. 下列哪种物质主要在局部血循环中起作用()× A 心房钠尿肽 B 内皮素 C 醛固酮 D 组胺

基于流域水循环模型的广义水资源评价(Ⅰ)――评价方法

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 山东成武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主要从事水文水资源学研究 评价方法 贾仰文水资源研究所 北京 摘要不能 论述了广义水资源评价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提出了基于流域水循环模型算进行了说明提出了根据广义水资源各分量在循环利用过程中 是否发挥关键功效来初步界定高效水量效水量的评价方法 关键词 流域水循环分布式水文模型广义水资源评价人类活动影响 问题的提出 国内外传统水资源评价 国内近年来的水资源综合规划工作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并分为河道内生态环境用水和河道外生态环水生态和谐发展不广义水资源的概念 教授在 年将自然入渗的土壤水称为温带地区存在

流动性将产生绿水绿水 英国学者 世纪 虚拟水 蓝水又包括 国内对农田小尺度的土壤水资源评 价进行过研究程国栋院士指 实现 了解上述绿水如果传统的径流性水资源称为 蓝水绿水广义水资源 王浩等广义水资源广义水资源 将水资源解释为液态和固态水的总量 尽管所有降水对全球水循环 都是有作用的本研究将 基于分布式水循环模型进行广义水资源评价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由于强烈的人类活动影响和地 然 系统对雨水形成的也没有区分灌溉节水中的 另 采用 还原静态模式难以反映下垫面变化对现状 面对以 世纪 年代中期以来 型统能够分析不同下垫面条件下的流域水文水资源演变情另一方面陆面过程研究在开展了大量的区域尺度乃至全球尺度的地面与遥感联合观测及模拟分植物 模型 起分布式流域水循环模型 在经济社会和生态系统利用高效低效国内外大多数研究将单方水的产值或产量作为用水 国际水资源协会

的主要特点 模型 它建立在网格单元型分布式模型 以子流域内等高带 并用马赛克既避免了大流域粗网格 采用 程采用 做到了 广义水资源评价方法 广义水资源评价具体分为两个层次 广义水资源量计算长系列气象条件下的流域水量平衡方程可表示为 式中 入渗补给地下水量扣除地下水出流为冠层及地表截留蒸 发量为蒸腾量 在多年平均条件下 右边第六项为无效蒸发 简称 简称为保证狭义水资源评价的口径与传统水资 因此

模型及评估

抑郁症中的免疫代谢调控异常与药物干预研究进展 1.1 中枢免疫代谢异常 小胶质细胞参与到中枢免疫失调下突触可塑性障碍和神经递质代谢紊乱等过程, 是慢性精神心理应激等诱导抑郁样行为的重要机制 外周免疫细胞与脑内胶质细胞的相互作用同样参与到中枢炎症反应和行为情绪的调控, (Wohleb 等发现对小鼠进行慢性社交应激后, 脾脏的Ly6Chi单核细胞向中枢的浸润会促进小胶质细胞活化并加重焦虑等行为, 而阻断该浸润过程可以显著缓解相关抑郁样行为) 1.2 循环系统炎症/免疫指标异常 抑郁病人外周血中常常出现粒细胞、单核细胞等免疫细胞比例的升高,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C 反应蛋白(CRP) 水平上调 精神应激因素可以通过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受体等调节免疫细胞的表型和应答功能 1.3 外周器官/组织区域性免疫调节异常 “肠道菌群-肠-脑轴”介导的脑肠互动是关联抑郁行为与胃肠功能异常的重要途径 慢性精神应激等因素可导致肠道黏膜免疫屏障功能的失调, 例如上皮细胞屏障的破坏、T reg细胞分化和树突状细胞分泌谱的改变、肠道微生态的失衡和代谢谱的改变。这些局部的免疫调节作用可能进一步影响系统性炎症反应和循环免疫细胞的功能, 从而对远端的组织(如大脑) 产生影响 2 抗抑郁药物的免疫代谢调节作用 2.1 经典抗抑郁药的免疫调节作用 三环类抗抑郁药是基于调控突触间隙肾上腺素和五羟色胺水平而研发的一类药物 氟西汀(fluoxetine)、米帕明(imipramine) 对抑郁模型动物中枢和外周炎症调节作用陆续得到报道,如小胶质细胞表型转变、T 细胞增殖和分泌功能、血清IL-6 水平; 劳拉西泮和氯硝西泮可改善慢性社交应激小鼠焦虑和抑郁行为, 增加中枢γ-氨基丁酸(GABA) 能神经活性的同时, 还具有神经免疫调节作用, 包括抑制应激诱导的血浆IL-6水平上升, 循环单核细胞和粒细胞的迁移以及巨噬细胞的中枢浸润 2.2 色氨酸-犬尿氨酸代谢调控与免疫(机体免疫代谢调节紊乱的重要特征) 色氨酸吲哚胺2,3-二氧化酶色氨酸2,3-双加氧酶犬尿氨酸犬尿氨酸单胺氧化酶犬尿氨酸转氨酶3-羟基犬尿氨酸/犬尿喹啉酸慢性社交应激可诱导血液中KYN 及下游3-HK、KA 的上调以及TNF-α、IFN-γ水平的增加,抑制IDO1 可逆转犬尿氨酸代谢异常及行为学异常; 慢性疼痛可能通过IL-6 诱导海马区IDO1上调, 促进犬尿氨酸代谢通路活化 吲哚胺2,3-二氧化酶1(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 1, IDO1)\ 色氨酸2,3-双加氧酶(tryptophan 2,3-dioxygenase, TDO)\ 色氨酸向犬尿氨酸(kynurenine, KYN)\ 犬尿氨酸单胺氧化酶(kynurenine 3-monooxygenase, KMO)\ 犬尿氨酸转氨酶(kynurenine aminotransferase, KAT)\ 3-羟基犬尿氨酸(3-hydroxykynurenine, 3-HK)\ 犬尿喹啉酸(kynurenic acid, KA) 调控KYN 下游代谢通路也是潜在的抑郁症干预策略 1.运动的抗抑郁作用与激活骨骼肌KAT功能相关; 增加骨骼肌KAT功能可促进犬尿氨酸向 犬尿喹啉酸的代谢转化, 从而降低中枢犬尿氨酸的水平; 2.2.(LPS中枢注射)人参皂苷Rg1 调控外周循环中的KYN向3-HK 的代谢转化, 进而降低 中枢3-HK 与KA 的比例; 3. 3.TDO 是调控色氨酸代谢的另一酶, 主要在肝脏表达。研究发现, 长期的束缚应激(2 h, 连续10 天)可以诱导大鼠肝脏TDO表达和活力的上调以及犬尿氨酸水平的升高, 而TDO抑制剂allopurinol 可抑制犬尿氨酸水平上调, 缓解相关抑郁行为 2.3 炎症小体活化及其效应因子的调控 慢性应激的小鼠中, NLRP3炎症小体被激活并通过caspase1 促进白介素1β(IL-1β) 和白介素18 (IL-18)的释放; Caspase1 敲除可以显著改善小鼠焦虑和抑郁行为

循环经济灰色综合评价模型构建分析

循环经济灰色综合评价模型构建分析 循环经济评价是对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理性判断,是以科学的评估信息给予循环经济发展程度以明确的定位。从循环经济系统的“灰色性”角度出发,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建立了循环经济灰色综合评价理论模型,力求以此为依据,全面、准确地揭示循环经济发展状态的相关信息。 标签:循环经济评价;灰色关联度;灰色综合评价模型 1 循环经济评价 循环经济评价是对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理性判断,指以循环经济系统为研究对象,依据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学原理,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来评价和监测循环经济系统的发展状态、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为循环经济活动提供决策依据。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是量化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判循环经济发展质量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最主要的依据。在此基础上,选择科学的评价方法,构建恰当的评价模型,通盘权衡循环经济系统的运转状况,才能全面、准确地获取有关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真实信息。 本文从循环经济系统的“灰色性”角度出发,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构建了循环经济灰色综合评价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循环经济系统的发展状况,进而为优化管理决策、实施有效管理提供依据。 2 灰色综合评价模型 2.1选择依据 灰色系统是介于信息完全知道的白色系统和一无所知的黑色系统之间的中介系统。社会、经济等系统具有明显的层次复杂性,结构关系模糊性,动态变化随机性,指标数据的不完全性和不确定性,即表现为“灰色性”。 在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中,人们或多或少地会对评判对象的某些因素缺乏了解,使得主观评判依据不足;或是由于评判对象的不断发展变化,人们的认识会落后于实际,使评判标准已经成为“过去”;甚至是人们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评价对象伪信息和反信息的干扰,导致判断发生偏差,所有这些情况归结为一点,就是信息的不完全,即“灰色性”。据此,可选用灰色综合评价方法测度循环经济发展水平。 灰色综合评价方法是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的综合评价方法,关联度反映各评价对象对理想对象的接近次序或达到理想标准的程度,关联度分析方法是通过分析因素之间发展态势的形似或相异程度来衡量评价对象接近理想对象或达到理想标准程度的方法。

脊椎动物血液循环系统的演化

脊椎动物血液循环系统的演化 一:心脏 ⒈位置: 心脏位于体腔前部,消化管腹侧的一个围心腔中,由围心膜所包被。鱼类和有尾两栖类的围心腔位于体腔前方。陆生脊椎动物的心脏向后,向腹方移动至体腔的前腹位。 ⒉结构: 鱼类的心脏由静脉窦,一心房,一心室,动脉圆锥组成。两栖类演变为两心房一心室,心房内出现完全或不完全的房间隔,静脉窦和动脉圆锥仍存在。爬行类的心脏包括完全分隔的2个心房1个心室和退化的静脉窦,动脉圆锥消失,心室出现不完全分隔。鸟类和哺乳类的心脏完全的分为四室,即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其中哺乳类的左右心室之间有二尖瓣,左右心房之间有三尖瓣。 二:血液循环 鱼类的血液循环为单循环,即由心室压出的缺氧血经入鳃动脉进入鳃部进行气体交换,出鳃的多氧血不再回心脏而是经出鳃动脉直接沿背大动脉流到全身,从各组织器返回的缺氧学经主静脉系统再流回心脏,形成一个大圈。 两栖类为不完全双循环,左心房接受从肺静脉返回的多氧血,右心房接受从体静脉返回的缺氧血以及皮静脉返回的多氧血,它们最后均进入心室。 爬行类仍为不完全双循环。 鸟类和哺乳类为完全双循环,从体静脉回心的缺氧血经右心房进入右心室,被压入肺动脉弓,从肺静脉回心的多氧血经左心房进入左心室,被压入体动脉弓。 三:动脉系统 动脉系统的基本模式:腹大动脉,背大动脉,动脉弓胚胎期一般为六对 动脉弓的演变: 鱼类:由于以鳃呼吸,动脉弓在鳃部断裂为两部分,即入鳃动脉和出鳃动脉,中间以毛细血管联系,以进行气体交换。软骨鱼类保留第2至6对动脉弓,硬骨鱼类保留第3至6 对动脉弓,其余退化。 两栖类以上的脊椎动物:成体因营肺呼吸,动脉弓不再断开,并只保留第3,4,6对动脉弓。第三对为颈动脉,分布于头部和脑;第四对为体动脉弓,左右体动脉汇合成背大动脉;第六队为肺动脉弓;其中鸟类成体仅保留右体动脉弓,哺乳类则保留左体动脉弓。 四:静脉系统 ⒈ 鱼类:具H型主静脉系统,一对前主静脉窦,一对后主静脉窦,一对总主静脉,最后汇入静脉窦。 两栖类:四足类的基本模式—Y型大静脉(腔静脉)和肺静脉,出现一对前大静脉,一对后大静脉。肺静脉的出现与肺的出现相适应,肺静脉直接进入左心房。 爬行类:肾门静脉趋于退化 鸟类:肾门静脉更趋退化,对提高后肢血液回心脏的血流速度和血压有积极意义。 哺乳类:进一步简化,肾门静脉完全退化消失,多数哺乳类仅保留右前大静脉。 ⒉门静脉系统 门静脉两端为毛细血管,官腔内无瓣膜。 肝门静脉,肾门静脉和垂体门静脉系统。 脊椎动物静脉系统的演变趋势为: a Y型大静脉系统代替了H型主静脉系统,静脉主干逐渐简化和集中。 b陆生脊椎动物出现了肺静脉,与肺脏的出现相呼应 c肝门静脉在各纲动物中均很稳定,保证营养代谢的需要 d肾门静脉由发达逐渐退化消失,提高回心血流的速度和血压。

实验动物模型

第章实验动物模型 第一节实验动物选择的原则 第二节生物科学研究中的动物模型

实验动物模型 选择什么样的实验动物作实验是生物医学研究工作中一个重要环节,不能随便选用一种实验动物来作科学研究,因为在不适当的动物身上进行实验,常可导致实验结果的不可靠,甚至使整个实验徒劳无功,直接关系到科学研究的成败和质量。事实上,每一项科学实验都有其最适宜的实验动物。

第一节实验动物选择的原则 ?科学研究工作中实验动物的选择,首先应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来选择,其次再参考是否容易获得、是否经济,是否容易饲养和管理等情况。 ?在实验动物选择上必须注意三点,即实验动物的种类(Species);品种(Breed)或品系(Strain);质量和实验动物的健康状态。

尽量选择与研究对象的机能、代谢、结构及疾病特点相似的实验动物; ?生物医学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要解决人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问题。因此,在选择实验动物时应优先考虑的问题是动物的种系发展阶段。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选择那些机能、代谢、结构和人类相似的实验动物作实验。一般来说,实验动物愈高等,进化愈高,其机能、代谢、结构愈复杂,反应就愈接近人类,猴、狒狒、猩猩、长臂猿等灵长类动物是最近似于人类的理想动物。

第二节生物科学研究中的动物模型 一、动物模型的意义和优越性 ?生物科学研究的进展常常依赖于使用动物模型作为实验假说和临床假说二者的试验基础。人类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是十分复杂的,要深入探讨其疾病的发病机理及疗效机理不能也不应该在病人身上进行。可以通过对动物各种疾病和生命现象的研究,进而推用到人类,探索人类生命的奥秘,以控制人类的疾病的衰老,延长人类的寿命。

智慧医疗需求分析及评估模型

智慧医疗需求分析及评估模型 一、智慧医疗需求分析 1.1国家医疗卫生改革的迫切需求 医药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的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属于重大的民生问题。2012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卫生事业“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区域信息平台建设,推动医疗卫生信息资源共享,逐步实现医疗服务、公共卫生等应用系统信息互联互通”。显然,采用信息化的手段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加快医药卫生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是国家医疗卫生改革的迫切需求。 1.2我国城市医疗面临严峻的问题 第一,医疗卫生资源短缺。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高水平的医疗资源大多集中在经济发展较快、较好的大中城市,而社区医院、乡(村)卫生站等常常无人问津,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相对不合理,“看病难”成为人们就医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据卫生部发布的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两周内新发病病例未就诊比例为38%,在未就诊病例中,70%的患者采取药店购药、自我医疗方式进行治疗,少部分患者未进行任何治疗。经医生诊断需住院而未住院的比例为21%。其中,医生诊断需住院而病人未住院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困难”,占70.3%,“看病贵”严重影响了居民疾病的治疗与身体的康复。 第二,医疗体系效率较低。 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经常性的存在长时间的挂号等待、重复检查、就诊专家不确定等一系列问题。另外,由于医疗信息不能共享,当市

民需要转诊时,辗转于不同医疗机构的重复检查和繁琐手续,更是耗时、费钱、耗精力。 第三,医疗服务质量欠佳。 由于人们对医疗需求的日益增长,大多数病患选择信任知名医院和医学专家,导致具有先进技术、名医的医院经常出现病患爆满、床位短缺、专家号短缺等现象,医疗服务水平和医疗服务的便利性相对低下。 二、智慧医疗内涵界定 智慧医疗是在智慧城市发展背景下,医疗领域发展的新理念,是医疗信息化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智慧医疗是指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医疗应用平台,实现数据的高度融合和共享,通过网络、移动终端等设备,实现患者与医护人员、医疗机构的良性互动,提升城市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医疗服务能力、区域医疗管理能力,从而更好地为市民服务。 那在我们的脑海里,“智慧医疗”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呢?医院中所有的医疗资源,从医疗行政人员、医生、护士到病人、医疗设备,乃至食品、药品等物流环节都会有一个自己的身份标识——电子标签;有了身份之后,不但可以从流程上来进行追踪、定位,提高管理效率,而且还可以通过贯彻始终的身份验证环节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的操作失误,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电子标签还只是一种静态的采集方式,它的重点是提供身份标识,同时提供物流追踪功能;与此同时,遍布于医院各个角落的各种大大小小的智能感应器,也正在不断动态地采集着各自的数据,在各自的岗位上勤恳的工作着;而被采集的各种数据,最终将纳入到医院的无线网络中(如自组感应网、Wi-Fi、

缺血性脑卒中的动物模型完整版

缺血性脑卒中的动物模 型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缺血性脑卒中研究中的动物模型 想要进行一项基础研究,动物模型必不可少。缺血性脑卒中研究如火如荼,动物模型也多种多样,有哪些常用的动物模型,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就成了研究人员在选择模型时十分关注的问题。 在缺血性卒中过程中,最终的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预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缺血的持续时间、缺血的严重程度、侧枝循环、系统的血压以及梗死产生的原因和位置。此外,年龄、性别和相对复杂的药物遗传背景也会对其产生影响。因为卒中是如此复杂的一个疾病,因而动物模型也往往只能覆盖其中个别方面的特点。 虽然中风是一种复杂的疾病,但其存在一些共同的特点,这使得我们有机会用实验来模拟卒中的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进展,这也解释了缺血半暗带的存在。当血流量降至基线值的15-20%以下时,只要几分钟就会产生不可逆的脑损伤核心,并且迅速相周围发展。其周围的脑组织血流减少得相对较轻,所以此时神经功能缺失而组织结构却是完整的。但如果脑血流不能恢复,那么这些所谓的半暗带组织就会被纳入梗死核心区。 最常用的一种模型是啮齿动物的线拴法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MCA),方法是将普通的血管内缝线或特制的线拴放入大脑中动脉开口处,从而达到阻塞血管造成血流量减少的目的。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不需要开颅的手术,并且通过拔出线拴的方法还可以达到在特定时间再通血管的目的,虽然瞬间的血管开通与人体一般的病理生理过程相去甚远,但与近来应用越来越广泛的机械取栓治疗的病理过程不谋而合。因此,虽然在模型的制作上存在一些问题,但仍是目前最广受认可的一种脑卒中动物模型。 另一种常用的方法是用各种方式直接地闭塞血管,分为永久地闭塞血管(如凝断)和暂时闭塞血管(如结扎),但大多都需要开颅的手术操作。 使用内皮素-1(一种强血管收缩剂)可以诱导短暂的局灶性脑缺血,其产生的病灶可以分布于脑组织任何位置,常常被用于制作腔隙性梗死的模型制作。 光化学法是在系统给予荧光物质后,用可穿透颅骨的光线,激活特定脑区的荧光剂,从而达到局部梗死的目的。这种方法可以做到高度的可重复性,并且病灶可以相当局限。但缺点是这种方法制作的模型缺乏缺血半暗带,因而不能很好地模拟某些病理生理变化。 另外还有血栓栓子模型和栓塞微球模型,这两种方式与实际临床病理生理过程更为相近,但同时也有梗死位置变异性大,并且有不可预知的血管再通等问题。 尽管有如此众多的动物模型,但由于模式动物本身和人有诸多差异,在许多结构和功能上都不能完全模拟。随着对脑功能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这些简单的动物模型将不适用于许多高级神经功能的研究。诸如卒中后认知功能损伤、神经精神症状、抑郁、睡眠呼吸暂停等常见的卒中后并发症的研究均在不同程度上因为缺少有效的动物模型而受到阻碍。而这也将是卒中动物模型进一步发展所要解决的问题。 1. Sommer, . Ischemic stroke: experimental models and reality. Acta Neuropathol133, 245-261 (201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