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对非洲投资情况概览

中国对非洲投资情况概览

中国对非洲投资情况概览
中国对非洲投资情况概览

中国对非洲投资情况概览

中国对非洲投资的比重相比其在亚洲及欧洲53.4%及14.8%投资的比重并不算高。中国企业在非洲大陆投资仅占其全球投资额度的12.1%。但以对外直接投资覆盖率来衡量,截至2010年根据中国商务部及国家外汇管理局提供的数据,在非洲59个国家之中中国境外企业投资覆盖的国家数达到50个,投资覆盖率达85%。紧随亚洲国家之后,居各大洲第二(见图1、表1)

图1: 2010年末中国境外企业在世界各地区覆盖比率

表1:2010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在全球的地区分布

实际上,伴随着中国企业对非投资覆盖率的升高,中国企业对非洲直接投资额度也在迅速增长。据相关机构提供的数据,对非直接投资额由2003年的7481万美元上升至2010年的21.12亿美元(见图2)

投资行业扩大至农业、采矿业、制造业、机器设备、家电、轻工业、纺织业、其它制造业、服务业等。投资涉及非洲国家包括:阿尔及利亚、安哥拉、贝宁、博茨瓦纳、布隆迪、喀麦隆、佛得角、中非、乍得、科摩罗、刚果(金)、刚果(布)、科特迪瓦、吉布提、埃及、赤道几内亚、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加蓬、冈比亚、加纳、几内亚、肯尼亚、莱索托、利比里亚、利比亚、马达加斯加、马拉维、马里、毛里塔尼亚、毛里求斯、摩洛哥、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尼日尔、尼日利亚、卢旺达、塞内加尔、塞舌尔、塞拉利昂、南非、苏丹、坦桑尼亚、多哥、突尼斯、乌干达、赞比亚、津巴布韦等。中国企业在上述非洲国家投资流量在2003年到2010年之间的变化在表2及表3中将详细列举。

表2:中国对非洲各国投资流量(2003-2010)

表3:中国对非洲各国投资流量(2003-2010)续

中国企业对非洲直接投资快速增长的原因可大体上归结于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非洲国家相继出台了法律法规为当地中资企业在当地的投资行为提供保障。

如埃及在1997年通过了《投资法》,取消外资投入审批手续,向投资者提供5-20年不等的免税优惠条件,同时规定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高科技产业及出口促进型产业的投资,可免除投资者在土地购置方面的税款。

南非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包括工业出口优惠政策、特殊工业行业优惠政策等投资鼓励政策。同时,在南非投资生产的产品可以免税且不受限制的进入“南部非洲关税联盟”的其它国家。

同时,从中国的角度也存在着资源互补的可能性。一方面,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可以有力的支持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国内现有的资源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庞大的产业发展需求。

如中国正在寻找新的煤炭出口商,以减少对其传统煤炭供应者越南和印尼的依赖。据统计,截至2008年中国有近三分之二的煤炭进口来自于上述两个国家。而受制于本国的旺盛需求,越南将于2015年逐步停止煤炭的出口。而南非已成为中国未来潜在的煤炭供应者之一。

中国另一个高度依赖进口的资源类产品是原油。随着国内经济迎来爆炸式的增长,中国石油消耗量急剧增加。截至2008年年底,中

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达到52%,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大石油进口国。非洲已成为中国的主要石油供应国之一,截至2008年非洲的安哥拉已成为中国第二大石油进口国。该国当年向中国出口的石油达2764.65万吨。同时非洲其它国家对中国的石油出口量也得到显著的增长。根据相关数据测算,2009年苏丹和尼日利亚对中国的石油出口量环比增长172.2%和410.81%。

非洲拥有全球10%探明的石油储量,8%的天然气储量及54%的黄金储量。同时,南非还拥有全球铀矿储量的88%。非洲大陆拥有3032万平方公里土地,总人口仅10亿左右,潜在市场容量巨大。有理由相信推动并深化国内企业向非洲市场的直接投资将为中国在接下来的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内的产业发展及经济转型提供坚实的资源保障。

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20060201145 阮燕仪 内容摘要:21 世纪以来,中国的许多企业纷纷把视野转向了非洲这方资源 丰富、市场广阔,但又相对贫穷的土地,加强了对其进行直接投资,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对中非双方经济发展都产生了很积极的影响,但是,非洲作为世界上最贫穷的大陆,中国企业对非投资不可避免的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困难。本文系统分析了各种问题和困难,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求能对深化我国的对非洲投资工作有所裨益。 关键词:中国非洲直接投资建议 一、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的概况 近几年来,非洲逐渐成为世界的投资热土。2004 年,流入非洲的外国直接投资(FDI) 为180 亿美元,2005 年上升到296 亿美元,2006 年达到创记录的355 亿美元,占全球FDI 总量的2.7%。从全球来看,非洲吸引的外资规模仍然十分有限,但从投资对非洲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看,正在逐年扩大。2006 年,流入非洲的FDI 对非洲大陆固定资本形成的贡献率达到20%。截至2006 年底,非洲吸引的FDI 存量已经占到2006 年GDP 的29.5%,成为全球吸引外资水平较高的地区。 中国开始成为投资非洲大军中的一支劲旅。2004 年,我国对非洲直接投资非金融类 为3.2 亿美元,2005 年为3.9 亿美元,2006 年增长到5.2 亿美元。截至2006 年底,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累计达到66.4 亿美元,比1999 年增加14 倍多,已占到中国全部对外投资存量的9%。2006 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简称境外企业)虽然在非洲的直接投资仅占中国对外总投资的2.9%,但从境外企业的地区分布来看,中国企业在非洲的投资覆盖率却极大,达到了81%,直接投资项目分布在非洲49 个国家与地区,高于中国企业对外平均覆盖率71%,中国对非投资覆盖率仅次于投资覆盖率第一的亚洲91%。据我国商务部统计,2007 年我国对非投资增长迅猛,非金融类投资流量达到15.7 亿美元,较上年增长 202.6%, 占中国对外总投资的比例已上升为5.9%,另在35 个非洲国家启动了新的投资项目。2007 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超过1 亿美元的国家(地区)有24 个,较上年增加17 个,其中非洲占了5 个(南非,45441 万美元,排名第9;尼日利亚,39035 万美元,排名第11;阿尔及利亚,14592 万美元,排名第18;尼日利亚,10083 万美元,排名第24)。2009 年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数额达到11.8 亿美元。 总体规模上,我国对非洲投资增长速度快,但在非洲的FDI 流量和存量规模都比较小, 发展潜力巨大。根据《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和联合国贸发会的《世界投资报告》中的相关数据,下面从投资的规模总量、投资主体、投资方式等方面说明中国非洲投资现状。 1、中国企业对非洲直接投资的总量不断增加。自1998 年以来,中国对非洲国家的直 接投资大幅增加,1998 年仅为2000 多万美元,截至2008年年底,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存量超过50亿美元。 2、中国企业对非洲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不断扩大。1949 年新中国成立后,与中国有贸 易关系的非洲国家只有埃及和摩洛哥。现在中国已同非洲50 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同40 多个国家签订了《双边贸易协定》,与35 个国家建立了双边经贸混(联)委会机制,同28 个非洲国家签署了《双边鼓励和保障投资协定》。1956 年中国与埃及建立外交关系时,中国与整个非洲贸易只有1200 万美元;2000年中非贸易额首次突破100亿美

中国与非洲国家有合作潜力的项目一览表

中国与非洲国家有合作潜力的项目一览表 非洲项目 商店 非洲很多国家都有高档商品店,商品主要来自欧美,价格高,质量好,主要是富人阶层购买。很多国家的中小商店都是印度,巴基斯坦或黎巴嫩人开的家族店。 中国大陆商品质优价廉,在非洲市场随处可见,但往往是经香港和台湾转口而来,中国人完全可以挑选合适的非洲国家,开商店。利润往往比在国内高出许多。 饭馆 在穷的非洲国家也有一批贵族阶层,如当地的权贵,各国外交官,援非人员,外商和游客。中餐馆在这批人中颇受青睐,不亚于法国餐馆或美国快餐。 中餐馆投资不大,通常就是2-3万美元。只要有中国特色就行。最好有中国厨师,调料,中式餐具,字画,灯笼等。 值得注意的是,非洲当地的蔬菜不贵,餐馆的菜却很贵,因此餐馆的利润通常是很高。 诊所 非洲整体来说缺医少药,霍乱,黄热病,埃博拉,爱滋病,疟疾等比较流行,医药市场巨大,中医药基本为空白。因此在非洲开办诊所,兼做中成药生意,是很好的选择。而且申办行医执照,一般比较容易。目前在非洲开诊所的中国人许多都发了大财。 中医药在非洲已经有一定的知名度,中国在非洲的医疗队深受非洲人民欢迎。埃及总统,莫桑比克总统,南非总统都曾经用过中国保健医生,中国的科泰新等药品已经风靡全非。 在非洲行医最好是多面手,既懂中医,也懂西医。 畅销的药品主要有:可以行气活血的中药,可以治感冒,咳嗽,风湿,跌打外伤的中成药等。

制药厂项目 一,加纳缺医少药,药品价格较高,现有的制药厂规模小,品种少,每年需进口药品4000万美元。RACNOM PHAMACEUTICALCO.LTD希望我企业以资本、技术,投资750万美元在大阿克拉省举办药厂,生产片剂和胶囊。 二,乌干达年生产4亿粒剂抗菌素和15万瓶(每瓶50毫升)大输液(葡萄糖液和生理盐水)的制药厂。乌的主要疾病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另外还有疟疾、皮肤病、性病、爱滋病和其他疾病。现在乌有4家小制药厂,主要是来药包装和来料生产及少量的大输液进口。规模均不大,远不能满足需要,每年需进口3000至4000万美元的药品。我可从国内出口制药设备、药粉和大输液塑料袋在此进行生产,这样不但解决了乌部分药品缺乏状况,也可带动我设备和原料药的出口。 工厂 随着非洲地区经济的发展,对轻工产品和机电产品的需求会逐渐增加。而我国的一些产业如轻工、纺织、家电以及服装加工在该地区比较优势显著,境外带料加工大有可为,现在我国已经明令地方的小水泥、小玻璃、小陶瓷、小造纸等企业限期停产下马,而有些设备状况良好、图纸齐全的,完全可以采取整厂搬迁的形式,移到非洲办厂。 农场 在非洲--这个世界上最贫困的大陆,每年至少有1/4的粮食需要进口,1/3的人口完全依靠粮食援助。 非洲大陆大多数国家是农业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非洲的农业基础仍十分薄弱,殖民主义时期遗留下来的单一农业经济尚未得到改变,不少地区依然停留在刀耕火种的原始状况,生产力十分低下,基本上靠天吃饭。 非洲大陆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广阔的市场,中国有比较丰富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中国以较少的耕地解决了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因此,双方农业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其他农业项目 据新近一期《非洲农业》杂志报道,非洲中部和西部国家的一些农业项目正在向非洲开发银行申请贷款。根据惯例,非行的贷款项目均在非行成员国中招标实施。中国公司有权参加非行贷款项目的竞标。 这些农业项目是: 布基纳法索西南、中部和东部地区森林资源持续发展项目(贷款额为1780

中国企业投资非洲的机遇与风险探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017123890.html, 中国企业投资非洲的机遇与风险探讨 作者:杨咏梅彭文华 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2年第12期 摘要:近年来,非洲国家存在巨大的市场潜力,是投资者投资的热土,已成为中国企业 对外投资的重点地区之一。分析了中国企业投资非洲机遇与优势,进而分析了中国企业投资非洲的应该重点选择哪些行业,同时提出了中国企业投资非洲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投资;非洲;机遇;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2-0064-02 近年来中非贸易高速发展,中国正成为非洲仅次于美国和法国的贸易伙伴,2009年,中 国首次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中国已经成为总要的投资国,在非洲贸易中排第三位,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在非洲投资,成为了我国海外投资的热点。商务部发布数据,2011年 我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达到17亿美元,同比增长58.9%。据商务部统计我国在非洲投资的企业超过1000 家,涉及资源、农业、制造、高新技术、贸易医药等多个领域。本文对通过对非洲的分析,对中国企业投资非洲的机遇与风险防范进行一些简单的探讨。 1 非洲的基本状况与投资机遇 非洲是世界第二大陆,位于亚洲的西南面。几十年来,我国与非洲建立了非常友好的外交关系,中国企业在非洲具有良好的形象与声誉。非洲的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分布集中、便于开采、黄金和金刚石产量居世界首位,铬、钴、钛、钽、锗、锂和金钢石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绝大部分,黄金、白金、铀、铝土、铜、锡及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也很大。但是,从从总体上看我国对非洲的投资规模偏小,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据统计,2009年中国对非洲的投资仅为,而我国对亚洲投资比例为71.4%、对欧洲投资比例为5.9%、对投资拉丁美洲比例 为13%。 中国企业投资非洲目前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十年来,中非投资合作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时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中国企业走进非洲,本着互惠互利、促进发展、共同繁荣的原则,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在全球更大范围、更宽领域配置资源和生产要素,已经成为很多我国企业下一步发展的重要方向。 非洲整体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处于发展阶段,中国在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等方面具有高度互补性。同时,在中国企业投资非洲越来越多的进程中,中国企业的人身与财产安全事件日益增多,如何防范风险也成为企业必须面对和重视一个重要问题。 2 中国企业投资非洲的行业选择

巴西将与中国在非洲展开投资竞争

巴西将与中国在非洲展开投资竞争 * 巴西企业与中国对手展开竞争 * 对中国作法的抱怨日渐增加,为巴西企业开启商机 * 巴西以文化联系及共同利益为卖点 * 中国企业因享有庞大的融资优势而受惠 记者David Lewis 编译张明钧/程琳/李富强/王翔琼/王兴亚 路透利比里亚2月23日电---在利比里亚中部闷热的森林中,一群工人正在开辟一条长长的铁路线,穿越这片由荒烟蔓草覆盖的大地.随着工人们对精心搭建的钢轨进行最後的修整,虫鸣鸟啼都被震耳欲聋的鉆头声及榔头敲打声给淹没. 监督这批工人的主管是Lewis C. Dogar,他是利比里亚铁路修筑的老将.Dogar和为数不多的同僚原已退休,但又被请出来协助在丛林中建造数百公里的铁路.现年64岁、轻声细语的Dogar忆及利比里亚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经济蓬勃时期,当时一辆辆列车满载着从云雾缭绕的宁巴山(Mount Nimba)矿脉开采的铁矿石,运往湿热的布坎南港.这样的光景因为内战爆发而戛然而止,而接连发生的两场内战延续了14年之久.冲突终于在2003年画下句点,超过20万人在战争中死亡,且利比里亚的金融及基础建设被破坏殆尽. 这群利比里亚铁道工人的际遇,可能是事况终于有所改善的微弱迹象.他们当中有些人才刚刚卸下戎装,换上工作服和安全帽."我们有些年轻人念完了中学,"Doger表示."我很高兴能够训练他们." 在廉价劳工过剩的非洲大陆上,聘用本地人似乎没有什麽好奇怪的.但近几年来由谁来建造非洲的重大基础工程已然成为关注焦点.从安哥拉到赞比亚的建筑基地,常常可以见到成群结队的中国人在那儿工作着,尽管也有聘用当地人士,但中国管理阶层对他们的严苛待遇已经引发怨言.去年10月,在一场对薪酬及劳动条件进行抗议的事件中,赞比亚Collum矿脉的中国籍管理人员向抗议工人开枪,造成11名当地煤矿劳工受伤. 对中国日益升高的怨恨情绪,是巴西工程集团Odebrecht再度取得利比里亚铁道工程的原因之一,该公司刻意雇用当地劳工,并给他们开出良好待遇. "这样的运作极为顺畅."项目经理Pedro Paulo Tosca表示;他决定将240公里长的铁道分段施工,并指派沿路的数十个当地村落进行清理工作."大部分的粗重工作可利用当地人力完成,不用输入精良的设备." 当然了,Odebrecht的策略并不全然是不求回报.这家未上市公司预期可以在非洲取得巨额获利.但随着该公司在非洲大陆展开工作,Odebrecht和其他巴西企业要把握每个机会追赶中国竞争对手;拜中国方面的财力雄厚之赐,中国业者往往享有极为庞大的融资优势,而中国企业不太注重劳工人权等因素. 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的数据,非洲的外资直接投资从21世纪初的约100亿美元激增至2009年的近590亿美元.随着对非洲投资的增加,当地国家的期望也不再局

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与未来趋势

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与未来趋势 朴英姬 一、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 1979年以前,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很少,仅限于企业执行特定的政府项目。1979-1990年底,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与贸易、援助相辅相成,在非洲共投资102个项目,投资总额5119万美元,每个项目平均投资额约50万美元,也有一些大中型项目,如在刚果(金)建立的金沙萨木材加工厂,投资额超过500万美元。 90年代初,中国开始将对非洲的援助转化为双边企业间的合资合作。1995年中国政府改革援外方式,将中非合作的主体从政府转向企业,实行援外方式和资金的多样化。中国积极帮助受援国建立生产项目以获得经济发展动力,将援外与直接投资、工程承包、劳务合作、外贸出口紧密结合起来。1995至1999年底,中国政府与23个非洲国家签订了政府间有关贷款框架协议,从资金方面帮助中国公司和企业到非洲投资。中国企业只要在这些非洲国家找到了合适项目,便可申请有关贷款。 此外,中国政府1995年-1997年在埃及、几内亚、马里、科特迪瓦、尼日利亚、喀麦隆、加蓬、坦桑尼亚、赞比亚和莫桑比克设立了11个“投资开发贸易中心”,专门为中国企业到非洲开展经贸业务提供具体服务及安全保障等。1998年,国家计划

委员会(现发展改革委)确定对非投资规划方案,第一次就对非投资领域、规模及投资目标进行量化分析,并提出相关指导意见。这标志着中国对非投资工作开始孕育面向新世纪的战略转变,即由贸易型投资逐渐向生产加工和资源开发投资转变。 中国政府从2000年起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中国企业在纺织、家电、建材、农业、食品加工等行业技术成熟,质高价廉产品给非洲人民带来实惠;投资非洲除享有当地优惠政策外,还享有欧美等发达国家对非洲国家的优惠政策。因此,非洲市场是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点地区之一。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政策,鼓励企业到非洲投资建厂,如适当放宽了企业境外投资限制, 建厂投资的设备、零件、原材料享受出口退税。对于在国外投资带动国内相关产品出口的企业及新开拓出口市场的企业和产品,中国政府从简化手续、减免税费征收等方面实行政策倾斜,加大鼓励力度。政府还允许境外企业在开业的5年内所获外汇实行全额留成,以用于扩大再生产。2006年,中国大力推动有信誉、有实力、有比较优势的各类企业积极参与中非各个领域的经济技术合作。 总体来说,受国家鼓励政策和非洲经济复苏的积极影响,1996年以来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增长迅速。表现在: 1.2000年中国在非洲新设立投资企业57家,双方协议投资金额 2.51亿美元,中方实际投资额2.16亿美元,比1999年增长1倍多,约占中国当年对外投资总额的39.2%,达到最高点。

非洲市场调查报告

非市场调查报告 近年来,中国农药企业在非洲市场的贸易行为日益增多,但很多企业仍对这一市场的贸易风险缺乏认识。在区域风险方面,相对而言,非洲仍然是世界上绝对风险水平最高的地区。在相对强劲的内需和投资支持下,部分非洲国家有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态势。 对于农药贸易来讲,非洲这个大部分国家都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地区是一个迅速成长并且增长潜力很大的市场。近年来,中国农药企业在非洲市场的贸易行为日益增多,但很多企业仍对这一市场的贸易风险缺乏认识。 在区域风险方面,相对而言,非洲仍然是世界上绝对风险水平最高的地区。政治方面,当前非洲国家政局总体向好,但也有部分国家政体稳定性较差,并影响到政策持续性;部分民众对外国投资尤其是资源行业的投资感情复杂,普遍存在的高失业问题还增加了当地居民对外籍劳工的敌对情绪。经济方面,一方面,在近期主权债务危机等不利因素导致全球需求下降的境况下,非洲国家侨汇收入及所获官方援助减少,宏观经济面临一定的下行风险;另一方面,在相对强劲的内需和投资支持下,部分非洲国家有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态势。 尼日利亚 尼日利亚是西非最大经济体、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自然资源丰富。作为世界重要石油生产和输出国之一,在国际经济中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政治上来讲,尼日利亚政局总体保持稳定,民主进程持续推进,但政治制度的稳定性稍差。目前尼日利亚经济发展面临来自国内和国际的多重风险。就国内而言,国家政策的调整导致社会出现不安定局势,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等问题。世界经济

低迷、需求疲软、国际油价下跌,对经济增长、出口和财政收入均严重依赖石油产业的尼日利亚来说,则是严峻的外部挑战。 虽然尼日利亚鼓励吸引外资,实行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但投资环境仍有待改善。但从长远来看,消费市场庞大,由政局逐渐稳定带来的投资和商务环境的改善,以及对周边国家的辐射作用等也使得尼日利亚经济发展和投资潜力巨大。 近年来随着中尼日利亚双边经贸交流迅速扩大,针对在尼日利亚中国企业和公民的诈骗、绑架等事件多有发生。因此,中国企业赴尼日利亚投资需加强调研,提高警惕,特别要注重提高金融犯罪和社会治安方面的风险防范意识。 肯尼亚 肯尼亚是东非第一大经济体和贸易中心,也是非洲最具规模和发展最好的经济体之一。肯尼亚经济增长严重受制于自然条件和外部环境,尤其是雨水丰歉对农业的影响以及政局稳定、经济周期等因素对肯尼亚旅游业的影响将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肯尼亚的经济表现。 近年来,肯尼亚投资环境中的操作风险和安全风险有所上升,主要表现在法律政策执行不力;行政效率较低;国内犯罪率很高等。另外,肯尼亚在投资资本金和税收制度等方面对内外资企业存在区别对待。 因此,在与肯尼亚的贸易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虽然肯尼亚当地民众喜爱价格便宜又耐用的中国中低档商品,但由于支付能力问题,拖欠货款的现象时有发生。中国企业可要求肯尼亚商人通过有信誉的国际银行办理付款手续。第二、中国企业在开展对肯贸易中一定要讲求诚信,注重商品质量。第

莫桑比克投资环境报告

莫桑比克:东南非和印度洋冉冉升起的明星 莫桑比克驻华大使安东尼奥〃伊纳西奥 一、双边合作 莫桑比克共和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友好关系可以回溯到1405年世界航海史上的一项壮举——伟大的中国航海家郑和曾经到达莫桑比克南部的索法拉省和伊尼杨巴内省。 在20世纪60年代莫桑比克解放战争期间,莫桑比克解放阵线在政治上、军事上和物质上获得了中国的支持、双方建立了牢固的友谊。 莫桑比克独立后,中莫两国于1975年6月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并在此后一直保持了外交、政治和经贸领域的友好合作,双边关系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两国不仅签署了包括投资保护协定在内的多项经济技术合作协议,而且双边合作的范围也不断扩大,从主要集中于文化和社会方面的传统援助领域——例如医疗、教育、国防、人力资源开发等,到旨在消除绝对贫困的战略领域——例如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业、能源业(水电站和电力项目)、农业、能力建设、渔业、商业和金融业。两国通过技术合作、支持政府动议和不断的高层互访巩固了双边合作关系;两国政党间的交流对话也非常频繁,尤其是时任莫桑比克解放阵线党总书记的现任总统阿曼多〃埃米利奥〃格布扎阁下,在2003年非典时期仍然按计划访问了中国。莫桑比克议会和中国人民代表大会也保持了密切的往来。在国际上,两国在涉及到两国共同利益,

特别是国际安全与和平、稳定与发展等事务上,在联合国、中非合作论坛等国际场合均相互支持。 不仅如此,两国经贸合作成果丰硕,2005年中莫两国双边贸易额达1.56亿美元,2006年上半年的贸易额同比增长更是高达30%。 二、经济状况及展望 莫桑比克坐落在非洲东南海岸,东临印度洋;人口1940万,领土面积801490平方公里,与南非、斯威士兰,津巴布韦、马拉维、赞比亚、坦桑尼亚等国接壤。莫桑比克拥有2600公里的海岸线以及25条主要河流和数个深水良港。 莫桑比克拥有包括钽、煤、铁、矾土、铀、石墨、钻石、天然气、重油砂在内的十分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钽矿储量居世界首位。森林覆盖率更是高达全国的四分之一。莫桑比克主要是一个农业国,其制造业集中在谷物、剑麻等农产品加工领域。莫桑比克优越的战略地理位臵为莫桑比克服务业和园林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潜力。 莫桑比克在过去20年的经济增长速度惊人,自1992年内战结束以来,莫桑比克成为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1993年以来平均经济增长率达到8.1%。这一良好的发展势头在近年来得以延续,在1999-2004年间莫桑比克平均经济增长率为6.6%,2002年的经济增长率甚至高达12%,超过了非洲平均经济增长率的4倍。政局稳定、经济改革卓有成效、外国投资稳定、地区市场的逐步一体化、国际社会

中资企业在非洲的投资环境探讨.docx

中资企业在非洲的投资环境探讨引言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新世纪以来,非洲的经济发展令世界瞩目,中资企业在非洲的投资也在逐年增加。非洲大陆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别,与我国风土人情差异甚大,深入研究、分析非洲的投资环境有利于中资企业在非洲的更好投资。非洲的经济崛起迟于西欧等国家地区,国内专业人士对非洲的投资环境研究并不如对西方研究的翔实。因此对非洲投资环境的研究亦是近年来一个新颖而又有意义的研究方向。笔者在查阅众多资料文献后发现,现有对非洲投资环境的研究尚不完善,还有可待发掘之处。因此,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从新的视角对非洲投资环境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企业在非洲的投资提供更多的参考信息。(二)文献综述金文莉的《非洲经济发展前景及中国在非投资模式选择》一文针对非洲的经济现状,数据翔实,着重于中资企业在非投资方式及对策的分析,而对非洲投资环境的阐述不足;陈宗德的《非洲投资市场及我国对非洲投资概析》一文全面详尽地分析了非洲的投资大环境,从自然环境到社会环境都作出详细的分析论述,尤其对非洲各个行业,从家电制造业到建筑业再到信息技术业都进行了翔实的案例与数据分析;马强的《我国对非洲投资合作问题的分析》一文则侧重于中资企业在非洲投资遇到问题时解决方法的阐述,文献对笔者分析我国企业在非洲投资问题中所涉及的中非合作层面的研究提供了参考。近年来在非洲投资的中资企业中,民企担当着重要的角色。纪军的《民企非洲投资对策》一文对中国民营企业

在非洲投资遇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做出了详细的阐述,重点分析了非洲文化环境与中国民营企业的冲突与融合,建议中国民营企业投资非洲应当注意与当地社会和谐相处,才能更好的发展。黄梅波、范修礼的《我国中小企业对非投资:现状、问题与对策》一文则对中资企业在非洲投资的现状、问题和对策进行了论述,但对非洲投资环境的分析不够全面,仅对社会环境进行了分析而忽略了自然环境对投资的影响。(三)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能更加系统地了解研究问题的历史和现状,有助于对获得的现实资料进行横向对比,从而总结提炼出新的内容。(2)数据图表分析法。通过收集相关数据信息,采用图表的方式对非洲投资环境做出了直观的分析。二、中资企业在非投资情况概述(一)中非经济合作发展进程1.发展历史中国与非洲的贸易交往由来已久,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世纪。二十世纪90年代初,埃及出土的一具木乃伊被检测出含有当时只有中国出产的丝绸蚕丝纤维,由此推测得出结论:公元前10世纪我国与非洲就已经有了贸易接触。而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正式促进了非洲与我国的第一次贸易往来。张骞第一次出使时带去了我国出产的丝绸、瓷器等物品;第二次出使西域归来之时,北非的亚历山大城派遣了使者带着他们的礼物同回汉朝,自此开启了我国与非洲大陆直接贸易的大门。得益于丝绸之路的开辟、海上贸易的蓬勃发展,中非贸易往来逐渐增多;我国与非洲各国互派使节,建立起来的良好外交关系推动了中非交往在唐

中国对非洲投资情况概览

中国对非洲投资情况概览 中国对非洲投资的比重相比其在亚洲及欧洲53.4%及14.8%投资的比重并不算高。中国企业在非洲大陆投资仅占其全球投资额度的12.1%。但以对外直接投资覆盖率来衡量,截至2010年根据中国商务部及国家外汇管理局提供的数据,在非洲59个国家之中中国境外企业投资覆盖的国家数达到50个,投资覆盖率达85%。紧随亚洲国家之后,居各大洲第二(见图1、表1) 图1: 2010年末中国境外企业在世界各地区覆盖比率 表1:2010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在全球的地区分布

实际上,伴随着中国企业对非投资覆盖率的升高,中国企业对非洲直接投资额度也在迅速增长。据相关机构提供的数据,对非直接投资额由2003年的7481万美元上升至2010年的21.12亿美元(见图2) 投资行业扩大至农业、采矿业、制造业、机器设备、家电、轻工业、纺织业、其它制造业、服务业等。投资涉及非洲国家包括:阿尔及利亚、安哥拉、贝宁、博茨瓦纳、布隆迪、喀麦隆、佛得角、中非、乍得、科摩罗、刚果(金)、刚果(布)、科特迪瓦、吉布提、埃及、赤道几内亚、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加蓬、冈比亚、加纳、几内亚、肯尼亚、莱索托、利比里亚、利比亚、马达加斯加、马拉维、马里、毛里塔尼亚、毛里求斯、摩洛哥、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尼日尔、尼日利亚、卢旺达、塞内加尔、塞舌尔、塞拉利昂、南非、苏丹、坦桑尼亚、多哥、突尼斯、乌干达、赞比亚、津巴布韦等。中国企业在上述非洲国家投资流量在2003年到2010年之间的变化在表2及表3中将详细列举。

表2:中国对非洲各国投资流量(2003-2010) 表3:中国对非洲各国投资流量(2003-2010)续

“中国在非洲”:全球体系的困境

原载:《中国经济》 对中非关系的分析既不能简单地用“双赢”来概括,也不是西方媒体所描述的噩梦。中国的行为应放在世界体系的大环境下来看,应使用比较的方法来进行分析讨论 “中国在非洲”:全球体系的困境 文·BarrySautman 严海蓉 前言 近几年来国际上有了许多关于 “中国在非洲”(China in Africa) 的讨论,特别是在那些与非洲联 系密切的的西方国家,即美国、 英国和法国。中国在非洲的作为 当然应该接受监察,然而西方精英把中国看作是与西方争夺非洲资源和影响力的对手,从而扭曲了关于“中国在非洲”的看法。他们关于“中国在非洲”的话语比其关于“西方在非洲”的话语要负面得多。 这种话语包括中国在非洲的作为如何对非洲的治理造成了“坏的影响”。 [1]与此相伴随的一种观点套用发展权的话语,认为中国在非洲的作为阻碍了非洲的发展。[2]2007年《纽约时报》的社论典型地显示了西方媒体是如何进行这种讨论的;其标题《非洲乱治的庇护者》指的是中国。

[3]这篇社论说如果非洲国家把自然资源抵押给中国,中国将为他们开出巨额的支票,而不关心腐败或专制的问题。它说中国正在进行“冷酷的人民币外交”,与实行“种族灭绝”的苏丹政府保持“丑陋的伙伴关系”,并把津巴布韦总统罗伯特?穆加贝当作“最喜欢的人”,使津巴布韦缺乏自由选举和“理智的经济政策”。《纽约时报》还断言,中国正在用廉价商品充斥非洲,给非洲国家提供贷款却不坚持西方国家所努力推动的《采掘业透明度倡议》(EITI)的准则,从而使最贫穷的非洲工人变得更加困苦。社论还对中国公司对赞比亚矿工的剥削表示愤慨。 这种话语的本质是指责中国在非洲的政策有损人权,甚至是一种“殖民主义政策”,这种指责建立了一个假设,即在话语的背后“高尚”的西方当然与此不同。[4]中国在非洲大陆的有些活动确实侵犯了非洲人的人权,但不是以西方精英所声称的那种方式进行的,而是以与西方政策相同的方式进行的,包括不利的贸易条件、对自然资源的大量开采、压迫性的劳动制度以及对独裁统治者的支持,所有这些都是现代世界体系的共同特征。中国的精英们过去曾经谴责过这些做法,但现在却几乎把这些颂扬为有活力的资本主义(dynamic capitalism)。例如,在2007年,复旦大学学者简军波在颇有影响的《Beijing Review》杂志上回应对中国在非洲搞“殖民主义”指责说:“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进入了非洲,它们只是专注于利润,而不管对非洲社会的有害影响,例如环境污染、过度开发和对当地劳动力的剥削”。但是他认为中国所采取的路径“与市场资本主义自由贸易的逻辑是一致的”,因而这些作为并没有把中国变成一个殖民主义者,而是变成一个“在非洲成功的资本家”。[5]

非洲塞拉利昂投资环境分析

非洲塞拉利昂投资环境分析 摘要:塞拉利昂,一个西非小国,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发展潜力巨大。随着塞拉利昂的政局稳定,出台塞国政府集中精力重建经济,了一系列鼓励外国企业到塞拉利昂投资的措施,特别欢迎中国企业赴塞投资、经营,希望学习中国企业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对中国企业而言,塞拉利昂有着广阔的投资合作领域,也是企业挺进非洲的首选。“根据地” 本文分析了塞拉利昂的投资环境,论述了中国企业投资塞拉利昂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注意事项。 2012年7月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加强中非团结的重要会议的召开,预示着中非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合作力度不断加大,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中国与非洲都拥有古老的历史,孕育过骄傲的文明,都曾在反抗殖民压迫中艰苦奋战,在工业化、现代化的道路中被边缘化,都在积极探索符合自身的发展道路。中非在共同发展的道路上又有很大的互补性与合作机遇。 目前,非洲政局日渐稳定,非洲巨大的资源储量和市场潜力为中国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也给予非洲力所能及的、不附加政治条件的帮助,一直在用自身不断扩大的影响力为非洲广大发展中国家争取更多权益。非洲希望从中国发展模式中吸取经验。同样中国也不会忘记,当年把我们“抬入联合国”的非洲兄弟们是中国可靠的战

略支点。中非经贸合作有不可动摇的基础。 本文选取位于非洲一个还不为大多数人所知的发展中国家——塞拉利昂为投资的研究对象。这是个历尽苦难和动乱的国家,与我国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与广阔的投资合作领域。本文分析塞拉利昂的投资环境以及投资的可行性和注意事项。 1 塞拉利昂简介 塞拉利昂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Sierra Leone,位于非洲的西部,频临大西洋,面积71740平方公里。首都弗里敦Freetown 是全国的经济政治中心。 塞拉利昂属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约26℃,高温多雨,年降水量近3000~4000毫米,是西非降雨量较多的国家。自然风光异常美丽,交通十分便利,被称为“旅游之国”。 塞拉利昂有人口6005250人2005年估计,农业人口占80%,60%的人民信仰伊斯兰教,10%信仰基督教,30%信仰传统宗教或其他宗教。政府奉行宗教自由政策,各宗教间能够和平共处,未如邻近各国那样时常出现宗教冲突。官方语言为英语。 塞拉利昂这个词来自于葡萄牙语,意思是“狮子山”。狮子是动物之王,也是容易遭受攻击的对象,“狮子国” 塞拉利昂的遭遇确实和狮子一样,充满了坎坷,长时期地处于战火之中。从1462年起葡、法、荷、英等国殖民主义者入侵,塞拉利昂便沦入殖民地历史,直到 1961年塞拉利昂才取得独立。而独立后的塞拉利昂并没有完全走上了自由、和平的发展道路,一场场血腥的国内政变

中国对非洲农业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和建议

中国对非洲农业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和建议 台州学院张霞 中国对非洲农业直接投资是中非农业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始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援建非洲农场,后开通过改革逐渐形成了中国与非洲国家合资或者中国独资的形式,引入了企业化经营,形成了独资、合资、承包等多种形式并存的局面,为非洲当地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和管理经验,同时也带动了中国农业机械设备等农用物资的出口。随着对非洲投资的增加,中国投资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困难和问题,因而合理降低对非洲农业直接投资的风险,取得投资效益最大化,促进中非合作持续发展是值得研究的。 一、中国对非洲农业直接投资的历史及现状 1.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的发展历史 1)投资方式的变迁 随着20世纪80年代初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缩小了对外援助规模,对外援助体制也发生了变化。原有由政府主导的农场模式开始转向由政 府提供政策和资金优惠,实行企业化经营管理模式。改革后形成了两种 投资类型:一种是与非洲国家开办合资企业,如马里甘蔗农场,另一种 是独立的中资企业,如中国农垦集团江苏农垦公司在赞比亚援建的中赞 友谊农场、喜洋洋农场、阳光农场等。此外在非洲丰富资源的吸引下, 也有很多民间资本在非洲进行农业投资。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农业资源的短缺问题日益突出,为了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等问题,需要利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故此 非洲丰厚的未开发农业资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国投资者。2000年以后, 在“走出去”战略的带动下,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开始由援助型投资向生 产加工和资源开发类投资转变。中国政府适当放宽了对企业在境外投资 的限制,在简化手续、增加资金投入、减免税收等方面实行政策倾斜。 中国政府不断为非洲国家提供贴息优惠贷款,并设立了援外合资合作项 目基金、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发展基金和中非发展基金,为中国企业在非 洲投资提供资金支持;同时还与非洲多数国家签订了《双边贸易协定》, 与不少国家签订了《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协定》和《农业投资保 护协定》。 2)非洲国家投资环境 a)市场规模。2000年以来,非洲大陆的GDP保持了每年5%左右的增 长速度。非洲经济的增长更多来源于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善和微观经济制度 的改革,这也使得非洲孕育着巨大的商业潜力。从2005年开始,世界各 国都大幅增加了对非洲的投资额,且投资非洲的回报率高于其他发展中国 家的一般水平。非洲的农产品市场需求量大,农产品价格普遍高于中国国 内市场价格,故农业生产的利润率于国内。 b)自然资源。非洲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些自然资源不仅包括石油、 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还包括土地资源和各种农业资源。非洲的自然资源, 尤其是土地和农业资源有极大的开发潜力。为了吸引外来投资,部分非洲 地区土地租金和售价极低,土地租赁期长,较适合农业企业的长期投资。

中国私营企业投资非洲现状与趋势分析_刘鸿武

2008年第5期第33卷(总第158期)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 O U R N A LO FZ H E J I A N G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N o .5,2008 G e n e r a l N o .158 V o l .33 中国私营企业投资非洲现状与趋势分析 * 刘鸿武1 , 王 涛 2 (1.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浙江金华321004;2.云南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云南昆明650091)摘 要:近年来,中非经贸关系发展迅速,其中一个突出特点是中国私营企业投资非洲的快速增长。中国私营企业投资非洲,给中国企业带来实际的利益,也有助于增加当地就业、平衡中非贸易结构,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但中国私营企业在投资非洲过程中也有一些问题需引起重视并及时加以解决,这样才能实现中非经贸合作双赢,为中非关系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中国;私营企业;投资非洲 中图分类号:F 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035(2008)05-0036-07 非洲大陆是目前世界上经济相对落后地区, 但同时也是充满发展机遇的地区。据美国商务部的一份报告,从1990年以来,美国跨国公司在海外的平均收益率,在亚洲和拉美分别为14%和12%,而在非洲则高达33%。① 高风险与高回报正向并存,多年来一直是非洲经济环境的突出特点。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中从事投资经营活动,对于企业的成长过程与发展模式,无疑会产生复杂的影响。 一、中国私营企业投资非洲的特殊意义长期以来,非洲大陆在能源、资源、市场等多方面的巨大优势和潜力,总是对外部世界的企业家们充满诱惑。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中国私营企业开始投资非洲。经过10多年发展,中国私营企业在非的投资经营已初具规模,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私营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逐渐成长起来,在资本、技术、管理经验的国际化方面也达到一定水平,开始在中非经贸关系中扮演越来越重 要的角色。 中国私营企业投资非洲是在中国与非洲国家经贸关系全面提升的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从2003年开始,连续五年里,中非贸易额都保持了30%以上的增长速度,其增幅远大于同期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贸易量的增幅。截至2007年底,中非贸易额达到了735.7亿美元。② 而同年,中国对非投资累计也达到近90亿美元。③在这个过程中值得关注的一个现象,是中非双方民间往来的日益升温。据中国公安部边检局的统计数据,2006年中国公民因私出境赴非洲人员达到16多万人次,而在5年前,这一数字不到3万人次。 事实上,近年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公民,以各种身份进入非洲,或经商贸易、寻求商机,或旅游留学、探亲访友。据一项调查的初步估计,目前在非洲大陆从事经贸并长期居留的中国公民已经超过80万。而在中国的非洲人也至少达到了50万。 民间往来高度活跃的背后,是越来越多的中 36 *收稿日期:2008-07-10 作者简介:刘鸿武(1958-),男,云南西双版纳人,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博导,云南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主任; 王 涛(1983-),男,山西太原人,云南大学非洲研究中心2008级博士研究生,赞比亚大学中赞联合培养博士生。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非关系全面提升背景下中国如何在非洲与西方化解利益冲突、实现合作多赢问题研究” (07X G J 006)

中国企业对非洲投资存在的问题与风险

2012年第4期总第214期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Trade 【投资与合作】 中国企业对非洲投资 存在的问题与风险分析 王 峰 (上海海事大学,上海200135) [摘要]对非洲投资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选项。随着中非经贸关系的日益深 入发展,可以预计将会有更多的中国企业走向非洲。目前中国中小企业投资非洲仍处于探索阶段,无论是企业自身还是政府层面都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为促进中小企业更好地投资非洲,深入实施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大战略,政府应制定相应政策积极引导。 [关键词]中国;非洲;对外直接投资;投资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2)04-0034-03作者简介:王峰(1987-),男,山东临沂人,上海海事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国际贸易学专业硕士,研究方向:国际金 融与投资。 1979年以前,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很少且仅限于 企业执行特定的政府项目。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开始把对非洲的援助转化为双边企业间的合资与合作。1995年中国改革援外方式,将中非合作的主体从政府转向企业,实行援外方式和资金援助多样化。中国积极帮助受援国建立生产性项目以获得经济发展动力,将援外与直接投资、工程承包、劳务合作、外贸出口紧密结合起来。1995—1999年底,中国与23个非洲国家签订了政府间有关贷款框架协议,从资金方面帮助中国企业到非洲投资。中国企业只要在非洲国家找到了合适项目,即可申请有关贷款。 中国从2000年起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中国企业在纺织、家电、建材、农业、食品加工等行业技术成熟,质高价廉的出口产品给非洲人民带来实惠。中国企业投资非洲,除享有当地优惠政策外,还享有欧美等发达国家对非洲国家的优惠政策。因此,非 洲市场是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点地区之一。2006年,中国开始大力推动有信誉、有实力、有比较优势的企 业积极参与中非在各个领域的经济技术合作。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积极实现中非优势互补,扩大对非投资,帮助非洲国家提高自主发展能力。中国与非洲的友好合作已经深入到各个层次和领域,成为囊括政治、经济、外交、军事和文化合作的全领域合作。 一、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的现状 过去,中国私营资本在非洲的活动主要限于餐饮、百货零售等行业。近年来,随着中国中小企业的壮大和国际化程度的提升,其对非投资领域不断拓展,除传统的餐饮、零售业外,在工程承包、医药、纺织、机械、电信等行业中的发展尤为明显。此外,中国私营企业也开始涉足农业、采矿、能源等行业。其中工程承包、医药、纺织是增长最快和最受非洲欢迎的投资行业。 根据《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和联合国贸发会的《世界投资报告》中的相关数据,下面从投资的规模总量、投资主体、投资方式等方面说明中国对非洲投资现状。 (一)投资总量不断增加自1998年以来,中国对非洲国家的直接投资大幅增加,1998年仅为2000多万美元,目前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存量已超过100亿美元。 (二)地区分布不断扩大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非洲国家只有埃及和摩洛哥。现在中国已同非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同40多个国家签订了 《双边贸易协定》 ,与35个国家建立了双边经贸混(联)委会机制,同28个非洲国家签署了《双边鼓励和保障投资协定》 。(三)投资主体多元化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投资非洲的企业以中小型企业占据主导,在非洲投资的2000多家中国企业中,中小型企业或民营企业占70%以上。随着中国进一步加强各部门的政策协调,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建立对外投资支持政策体系以及完善人民币汇率风险承担和转移机制等,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出现了像新希望集团、万向集团、中兴、华为、力帆、创维等一批知名企业。中国企业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非投资在投资金额、项目数量及投资地域上都呈扩大趋势。 (四)投资方式多样化 目前,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方式日趋多样化,包括绿地投资、合资合作和跨国并购等。 二、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存在的问题 尽管中国对非洲进行的直接投资取得了很大的成 43

非洲投资环境分析

非洲投资环境分析 中国倡导“一带一路”,中国民企赴非洲投资,赞比亚华人企业家李铁建议事先了解非洲当地的文化、历史、宗教、法律和商务系统。中国民企赴非洲投资,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对当地的了解及与当地的融合,可以考虑与有信誉、熟悉当地情况的专业机构合作,帮助了解市场,筛选合作伙伴。本着开放贸易、和平、包容和互利合作的原则,为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世界的公平和谐做出贡献。非洲国家政治局势趋向稳定,政府部门的工作重心转入和平建设与经济发展。"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建立公平的全球贸易体系,并建立从东亚到西欧,并向南通过非洲的基础设施网络,包括道路、铁路、港口、管道和工业园区。中国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基础设施发展计划的实施,为数以千计的非洲人创造了直接和间接的就业机会,为当地承包商和供应商提供了商机,还有很多知识和技术转移给非洲人。 多年来,中国为非洲提供了大量的经济援助。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贸易环境的改善,中非之间在政治和经济上有了更多合作,中国制定了“走出去”的整体战略,鼓励有实力、有信誉的中国企业到非洲国家投资兴业,转让适用技术和管理经验。2000年,中非贸易额首次突破100亿美元。2013年,中非贸易额已突破2000亿美元。 非洲各国政府已认识到加工制造业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战略重要性,纷纷改善投资环境,积极争取外来投资。仅就这方面而言,投资非洲就有无限商机,而中国企业进军非洲市场,具有中非友好、资源互补、市场匹配、低成本经营等一系列优势。 非洲的工业整体上很落后,大多数国家缺资金、缺技术、缺设备,很多基础设施需要建设,对外来投资需求旺盛。现在,非洲已经有了向多元化经济发展的趋势,而这些变化就有中国企业前来投资的作用。 非洲国家还纷纷建立了投资促进机构,向投资者推介本国投资商机,提供有关投资环境和法律方面的信息,协助沟通投资者与当地政府的关系,为投资者提供各种便利。 非洲每个国家的法律都有差异,南非的法律系统比较规范,而尼日利亚、安哥拉、刚果金等国家人为因素比较大。建议中国企业家每到一个国家,都要找当地的法律顾问咨询,寻找熟悉当地商务系统的人来合作。对于那些人为因素比较大的国家,投资时要格外注意。 除了重视非洲国家的法律外,对当地的民风民俗及商务系统也要有足够了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