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免疫室检查项目一览表免疫室检查项目一览表

免疫室检查项目一览表免疫室检查项目一览表

免疫室检查项目一览表免疫室检查项目一览表
免疫室检查项目一览表免疫室检查项目一览表

免疫室检查项目一览表

人民医院的检验科检验项目的表

人民医院检验科检验项目表 (共258项) 生化类检验项目列表 1、血清钾离子浓度测定 2、血清钠离子浓度测定 3、血清氯离子浓度测定 4、血清总钙浓度测定 5、血清铁 6、血清镁离子浓度测定 7、血清钙离子浓度测定 8、血清磷浓度测定 9、血清铜浓度测定 10、血清锌浓度测定 11、血糖 12、血清CO2CP 13、尿素 14、尿酸 15、肌酐 16、总蛋白 17、白蛋白 18、总胆红素 19、直接胆红素 20、间接胆红素 21、球蛋白 22、总胆汁酸 23、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24、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25、谷丙谷草比值 26、球蛋白白蛋白比值 27、碱性磷酸酶 28、谷氨酰转肽酶 29、胆碱脂酶 30、总胆固醇 31、甘油三酯32、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33、载脂蛋白A1 34、载脂蛋白B100 35、低密度脂蛋白测定 36、极低密度脂蛋白测定 37、乳酸脱氢酶 38、肌酸激酶 39、肌酸激酶同工酶 40、羟丁酸脱氯酶 41、补体C3 42、补体C4 43、免疫球蛋白A 44、免疫球蛋白G 45、免疫球蛋白M 46、淀粉酶 47、抗链球菌溶血毒素“O” 48、类风湿因子 49、脑脊液蛋白定量 50、尿微量白蛋白测定 51、糖化血红蛋白 52、血清脂蛋白a 53、血清总胆汁酸 54、B2微球蛋白 55、降钙素原 56、血气9项 57、血清光抑素C 58、尿N-酰-B-D氨基 59、腺苷脱氨酶 60、胆碱酯酶活力 61、血清a-L-岩藻糖苷酶 62、血清前白蛋白

免疫类检验项目列表 1、乙肝表面抗原测定(ELISA法) 2、乙肝表面抗原测定(金标法) 3、乙肝表面抗体测定(ELISA法) 4、乙肝表面抗体测定(金标法) 5、乙肝核心抗体测定 6、乙肝核心抗体IgM测定 7、乙肝e抗原测定 8、乙肝e抗体测定 9、丙肝抗体测定(ELISA法) 10、丙肝抗体测定(金标法) 11、甲肝抗体测定 12、HIV抗体测定(ELISA法) 13、HIV抗体测定(金标法) 14、梅毒抗体测定(金标法) 15、梅毒抗体测定(ELISA法) 16、梅毒卡片试验 17、ENA抗体谱测定 19、甲胎蛋白定量 20、癌胚抗原定量 21、抗核抗体测定 22、抗双链DNA抗体 23、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查 23、肺炎衣原体抗体检查 24、解脲支原体抗体检查 25、沙眼衣原体抗体检查 26、淋球菌抗体测定 27、总T3测定 28、总T4测定 29、游离T3测定 30、游离T4测定 31、促甲状腺素测定 32、胰岛素测定 33、弓形体抗体测定 34、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抗体测定 35、单纯疱疹病毒型Ⅱ抗体测定 36、巨细胞病毒抗体测定 37、风疹病毒抗体测定 38、C肽测定 39、甲状腺球蛋白抗体40、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41、糖类抗原12-5 42、糖类抗原15-3 42、糖类抗原19-9 43、脑钠肽 44、孕酮 45、卵泡生成素 46、促黄体生成素 47、垂体泌乳素 48、睾酮 49、雌二醇 50、甲状旁腺激素 51、肌红蛋白定量 52、肌钙蛋白I定量 53、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54、结核抗体 55、科萨奇病毒CA16 56、肠道病毒EV71

免疫检测

免疫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出现的免疫检测技术的新方法,简要介绍了它们的原理、特点及其应用,并做出相应的比较。并论述了免疫检测技术在食品检验中应用的主要领域。免疫检测技术是基于抗体抗原反应的原理对待测物进行定量定性分析的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简便等优点,是现代生命科学的重要研究手段,在生物分析检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免疫检测技术;分子印迹技术;流动注射免疫;免疫传感器;脂质体;MIA;应用 美国物理学家Yallow和Berson于1959年利用放射免疫检测法(Radioimmunoassay,RIA)检测血清中的胰岛素,从而将免疫检测方法引入化学分析界。从此,免疫检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分析检测。 免疫检测技术是以一种抗体或多种抗体作为分析试剂,对待测物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的检测方法。其基本原理是抗体和抗原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中抗原和抗体之间反应的特异性和灵敏性是免疫检测技术的关键。目前应用最广的免疫检测技术主要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免疫荧光技术(im—munofIuorescenceassay,IFA),免疫凝集试验(im—muneagglutination,IA)和免疫沉淀(immunopre—cipitate,IP)等,它们在生物领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随着样品检测项目的不断增加,以及对快速、简单的原位检测的需求,促进了免疫检测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分子印迹技术(molecularimprintingtechnique)、流动注射免疫检测(flow injectionim— munoassay)、脂质体免疫检测(1iposomeimmunoas—say)、免疫传感器(immunosensor),以及多组分免疫检测(multicomponentimmunoassay)等新免疫检测技术。 1 新型免疫检测技术简介 1.1分子印迹技术 分子印迹技术是最近10多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交叉技术,是模拟抗体抗原相互作用的具有特异选择性识别位点性质的技术。它利用化学手段合成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lyimprintingpolymer,MIP)。MIP能够特异性吸附作为印迹分子的待测物,在免疫分析中可以取代生物抗体。与生物抗体比较,MIP具有稳定性好、制备周期短、费用低、易于保存和可以在复杂 环境中应用等优势。该技术是传统意义的蛋白质类抗原抗体免疫检测技术的延伸。 分子印迹技术研究在国外得到较高重视,特别是在生物药物检测。利用分子印迹技术第一次合成恩氟沙星的MIP,显示出与结构相似物环丙沙星的高度交叉反应性,能选择性识别混合抗生素中的喹诺酮类,并应用于清除复杂样品中的喹诺酮类的吸附剂;应用合成的吲哚美辛MIP作为识别物质,以及可溶性锰(1V)一甲醛一吲哚美辛的检测体系,建立了新的吲哚美辛检测的分子印迹化学发光方法,检测极限为4×10一g/mL。分子印迹技术尚存在一些缺点,例如水溶液或极性溶剂中进行分子印迹和识别仍是一大难题。该技术目前处于研究阶段,主要是以有机小分子化合物为检测对象。小分子化合物属于半抗原,制备相应的免疫检测用抗体,需要与大分子蛋白质连接,分子印迹技术的应用则免除了这方面的考虑。 1.2流动注射免疫检测 流动注射免疫分析技术(FIIA)是将流动注射分析与免疫分析结合的一种新的免疫检测技术。目前已在药物分析、环境监测及农药残留检测等生物检测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流动注射免疫分析一般采用异相免疫反应模式,使用固相载体固定抗原或者抗体,从而使游离部分从免疫反应结合物中分离。关于流动注射免疫分析的研究较多。钱昌顺L1检

临床常规检验项目及其临床意义

正常值 临床常规检验项目: 一:红细胞记数RBC: 临床意义:诊断各种贫血和红细胞增多症正常参考值:男(4.0-5.5)T/L 女(3.5-5.0)T/L 二:血红蛋白HGB 临床意义:同上 正常参考值:110-160g/L 三:红细胞比积HCT 临床意义:同上 正常参考值:0.37-0.49 四: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临床意义:判断贫血的类型 正常参考值:82-92fl 五: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 临床意义:判断贫血的类型和轻重程度 正常参考值:27-31pg 六: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临床意义:判断贫血的类型和轻重程度 正常参考值:320-360g/L 七: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临床意义:RDW增加可见于营养缺乏性贫血 正常参考值:11.6-14.8 八:白细胞记数WBC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感染、组织损伤、白血病;降低见于血液病、自身免疫病、脾功能亢进等 正常参考值:4-10G/L 九:白细胞分类DC 临床意义:用于血液病等疾病的诊断和判断感染轻重程度。中性粒细胞增高见于感染、白血病;降低见于某些感染、自身免疫疾病、脾亢等 嗜酸性粒细胞(EOS)增高见于过敏性疾病、某些皮肤病及传染病的早期;降低见于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等。 正常参考值:分叶核粒细胞GRAN 50-70% 嗜酸性粒细胞EOS50-300G/L(G=106)淋巴细胞LYM 20-40% 单核细胞MID 3-8% 十:血小板记数PLT 临床意义:检测凝血系统的功能 正常参考值:100-300G/L 十一:平均血小板体积MPV 临床意义:判断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正常参考值:6.8-13.5fl 十二:血小板压积PCT 临床意义:同PLT 正常参考值:0.1-0.3% 十三:血小板分布宽度PDW 临床意义:PDW增加见于血小板降低 正常参考值:15.5-18.0% 十四:网织红细胞记数RC 临床意义:判断骨髓增生情况,评价疗效 正常参考值:0.5-1.5%

常见微生物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

细菌培养与其它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 卫生部规定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30%(卫办医政发〔2011〕56号)。特介绍微生物检验项目,方便统计与分析点评。细菌检验为感染性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目标性治疗:提高微生物的送检率与检出率,有利于诊断与使用抗菌药。 经验治疗:根据本地区病原菌类型时间、区域、耐药谱等使用抗菌药。 调整治疗方案针对性用药:获得准确病原菌和细菌药敏结果。 细菌培养的临床意义 细菌培养与其它检验项目不同,由于其样本采集易受杂菌的干扰和培养条件的限制,因而造成检测结果有时与临床不完全一致,故在分析细菌培养报告时应明白:细菌培养阴性不代表无细菌感染、细菌培养阳性不代表该菌一定是病原菌,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1、血液和骨髓培养 目前血液培养仍然是菌血症和败血症的细菌学检验的基本方法,并且广泛地应用于伤寒、副伤寒及其它细菌引起的败血症的诊断。菌血症系病原菌一时性或间断地由局部进入血流,但并不在血中繁殖,无明显血液感染临床征象。常可发生在病灶感染或牙齿感染,尤以拔牙、扁桃体切除及脊髓炎手术后等多见。败血症是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生长繁殖,造成身体的严重损害,引起显著的全身症状(如不规则高热与全身中毒等症状),它多继发于组织器官感染,尤其是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广谱抗生素和激素的应用及烧伤等。 单次的血培养结果,对临床无鉴别指导意义,应多次多部位采集血液进行培养,才可判定检出菌究竟是病原菌还是污染菌。 抽血时应特别注意皮肤消毒和培养瓶口的灭菌。 2、脑脊液培养 正常人的脑脊液是无菌的,故在脑脊液中检出细菌(排除操作中的污染)应视为病原菌。引起脑膜炎的细菌种类不同,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菌多为脑膜炎奈瑟菌,除此之外尚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3、尿液培养 尿液细菌培养对于膀胱和肾脏感染的及早发现和病原学诊断很有价值,对于尿道、前列腺以及内外生殖器的炎症也有一定价值。尿液中出现细菌通常称为菌尿症,如果尿液本身澄清但培养出细菌,一般为标本采集时未彻底消毒尿道口引起。如果细菌培养阳性同时伴有脓尿出现,则提示有尿路感染的可能(需指出轻度感染时可无脓尿出现)。泌尿系感染常见菌为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变形杆菌等,除结核分枝支杆菌外,这些细菌又是尿道口常驻菌,极易引起标本留样污染,应注意鉴别。某些真菌疾病,如曲菌病在播散时也可造成肾脏感染,且尿中也能检查到。

建筑工程检测项目一览表

)2建筑工程检测项目一览表(

饰面砖瓦类十八、 1、陶瓷砖 定义:由粘土或其他非金属原料制造的用于覆盖墙面和地面的薄板制品,是在室1)温下通过挤压或干压或其他方法成型,干燥后,烧结等工艺处理而成。 《陶瓷砖》2)依据标准:GB/T4100-2006 按照成型方法分类挤压砖A、干压砖B等。3) 干压砖按照吸水率划分为瓷质砖(E≤0.5%)、炻瓷砖(0.5%<E≤3%)、 %)。砖(E>106%)、炻质砖(6%<E≤10%)、陶质细炻砖(3%<E≤ 类(3%<E≤6%)E类(≤3%) AIIa挤压砖按照吸水率划分为AI %)AIII类(E>1010IIb类(6%<E≤%)4)检测指标与样品要求样品要样品使用部检测指 吸水(需30300m地面20200m、地面抗热震1片切割片;原尺原中心基础上切割)时,需60mm片(规格大60内墙m60原中心基础上切割60m×破坏强外墙+箱原1面20200m断裂模数 E委托检测时,需要提供出产品标准或吸水率,此信息在产品包装上、产品说明5) 书或厂家提供的型式检测报告上都有说明。 GB/T21149-2007烧结瓦 1. 适用范围:建筑物屋面覆盖及装饰用的烧结瓦类产品。1) 2)分类:平瓦、脊瓦、三曲瓦、双筒瓦等 检测指标:抗弯曲性能、抗冻性能、耐急冷急热、吸水率。 3).

万为送样数量和验收批:送样16~3.5片,同类别同规格同色号同等级的,每1万4)一批。 JC/T746-20071.混凝土瓦 适用范围:适用于由水泥、细集料和水等为主要原材料经拌和、成型的,用于坡1)

屋面的屋面瓦和配件瓦。 分类:屋面瓦和配件瓦,屋面瓦分为波形屋面瓦和平板屋面瓦。配件瓦一般不检2) 测。 检测指标:承载力、吸水率、抗渗性能。3) 片。送样数量:养护龄期要大于28天,送样104) 回填材料(简易土工试验)十九、 1、取样方法 1.1环刀法:每段每层进行试验,应在夯实层下半部(至下层表面以上2/3处)取样。具体操作方法 的小坑,挖至下层表面2/320×20cm处;(1)在取土处用平口铲挖一个 (2)将环刀刃口向下放在土样上,放上环盖,将落锤反复自由落下,打至环刀深入约1~2cm,用平口铲将环刀连同盖一起取出; (3)轻轻取下环盖,用削土刀修平环刀两端余土,擦净环刀外壁,将环刀内的土样取出,一个土样放入一个不透气的小塑料袋内。 1)根据回填材料的最大粒径确定基坑尺寸1.2灌水法:( 试坑尺mm m石子最大粒深直 2201504202503025601002080 )将选定试验处的试坑地面整平,除去表面松散的土层;(2 3)按确定的试坑直径划出坑口轮廓线,在该线内下挖至要求深度,边挖边(不得有散落,10g,将坑内的试样装入盛土容器内,称取该坑内全部试样的质量,准确 至.

检验项目表

一、常规检查项目 1.血细胞分析(十五项) 含:WBS(白细胞)、LY%(淋巴细胞百分比)、MO%(单核细胞百分比)、GR(粒细胞百分比)% [(嗜中性细胞+嗜酸细胞+嗜碱细胞)百分比]、RBC(红细胞)、HGB(血红蛋白)、HCT(红细胞压积)、MCV(平均红细胞体积)、MC 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C(平均血红蛋白浓度)、RDW(红细胞分布宽度)PLT(血小板)、PCT(血小板压积)、MPV(平均血小板容积)、PDW(血小板分宽度) 2.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3.尿分析(十项)+ 镜检 含:红细胞、白细胞、蛋白质、亚硝酸盐、葡萄糖、酮体、尿胆原、胆红素、尿比重、pH 4.尿妊免试验(HCG) 5.乳糜尿定性试验 6.尿红细胞位相检验 7.大便常规(镜检)+大便隐血试验 8.大便中找寄生虫卵 9.大便中找阿米巴 10.白带常规 11.精液常规 12.前列腺液常规 13.脑脊液、浆膜腔积液常规

14.凝血四项检查 15.鱼精蛋白试验(3P试验) 二、血生化检查项目 1.急诊生化: 2.肝功(八项) 含: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总胆红素(T-bil)-D、直接胆红素(D-bil)-D、总蛋白(TP)、白蛋白(ALB)、白/球比值 3.肝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单项 4.肾功(三项) 含:肌酐(CREA)-J、尿酸(UA)、尿素(UREA) 5.血糖血脂(五项) 含;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葡萄糖(Glu) 6.血脂(四项) 含: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7.血糖(单项) 8.糖耐量试验(OGTT试验) 9.急性胰腺炎两项(淀粉酶、脂肪酶) 10.心功能两项(AST、CK) 三、免疫检查项目 1.乙肝五项(乙肝两对半) 含:HBsAg(乙肝表面抗原)、HBsAb(乙肝表面抗体)、HBeAg(E抗原)、HBeAb(E 抗体)以及HBcAb(核心抗体) 2.风湿三项

临床检验室间质评项目及结果

临床检验室间质评项目及结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技术不断地引进检验工作中,促使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有了很大发展,提高了检测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同时对实验的精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临床医师也越来越多地依靠实验室的帮助来进行诊断和掌握治疗进程,检验结果的可靠性更直接地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和健康。因此提高检验工作的质量,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就显的尤为重要。为了进一步提高临床生物化学的检验质量,保证其结果的准确度和可靠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在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性能的过程中,我科认真做好室内质量控制并积极参加吉林省临床检验中心生物化学室间质评活动。 一、材料与方法 1、材料 (1)、冻干血清 (2)、参评项目:钾、钠、氯、钙、磷、尿素、肌酐、血糖、总蛋白、白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总胆红素十四个项目。 2、检测方法:严格按照仪器检测程序进行检测 3、室间质评成绩要求:采用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的评价方式(PT 方案)。(1)每次活动每一分析项目未能达到至少80%可接受成绩则称为本次活动该分析项目不满意的EQA成绩。(2)每次室间质评所有评价项目未达到至少80%得分称为不满意的EQA成绩。 二、结果 我院每年参加吉林省室间质评2次,每次每个项目做5个批号样本测定,则每个项目共有80个检测结果,PT得分<80为不及格。统计结果见下表: 14个项目室间质评及格率与不及格率 项目名称 平均PT 平均VIS 及格数 及格率% 不及格数 不及格率% (PT≥80%) (PT<80%) 钾 98.8 42.3 79 98.8 1 1.3 钠

(整理)临床免疫检验项目介绍.

临床免疫检验项目介绍 临床免疫组是我院检验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生化、临检相同,在检验科这个大家庭内茁壮成长,但他们都有着各自不同的使命。现将他展现在大家面前,做个“自我介绍”。 我室目前所检测项目大致分为四类,分别包括:1、传染病类,项目包括乙肝五项(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IV,梅毒特异性抗体TP,丙型肝炎抗体ant-HCV等,是术前检查必做的项目。2、内分泌类,项 目包括甲状腺功能七项(T3,T4,FT3,FT4,TSH,ATP,ATG),性激素六项(雌二醇E2、泌乳素PRL、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孕酮Progest、睾酮TT),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C肽,胰岛素,药物浓度(卡马西平、丙戊酸)及新增项目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等。3、肿瘤标记物类,项目包括CEA、AFP、CA125、CA15-3、CA19-9、CA724、CYRA21-1、NSE、Ferr、SCC、ProGRP、PSA、FPSA等。4、其他项目包括结核抗体,快速梅毒血清反应素试验RPR,TPPA等。 下面介绍一下这些项目的临床应用及检测前注意事项。免疫类检测基本都是用黄头管,最好是空腹采血,这样可以尽量减少脂血、胆红素等干扰因素对结果的影响。注意事项:如果不是清晨空腹采血而所查项目又是内分泌类的,那么一定要注意时间段,因 为人体在一天之内各个时间段分泌的激素是有差别的,在进行复查比对的时候尤其要 注意。 免疫类各项的临床应用: 一、传染病类 着重介绍一下乙肝五项: 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为乙肝感染的一个特异性标志,是乙肝首先出现的病毒标志物。在急性乙肝的潜伏期,血清中HBsAg即可出现阳性,持续5-6周,于发病后4-5 个月内转阴。若阳性结果持续6个月以上,则为慢性乙肝感染状态。 HBsAb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通常用于监测乙型肝炎病毒疫苗是否接种成功。乙型肝 炎表面抗体对防止乙肝病毒感染十分重要。诸多研究已经表明乙型肝炎病毒疫苗刺激 免疫系统产生HBs抗体以及防止HBV感染的有效性。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项目也用于监测乙肝病毒感染病人的恢复和康复。急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出现HBs抗体及乙

风湿免疫科常用检查项目解读

风湿免疫病常用检查项目包括血尿常规、粪常规检查、肝肾功能、血糖、全胸片、B超、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肺弥散功能与肺高分辩率CT血管多谱勒超声、PPD式验、肾活检、类 风湿结节活检、肺活检、唇腺活检、腮腺造影、磁共振和SPECT思腺成像、骨关节的影象检查、关节镜检查等。 1血尿常规、粪常规检查 血常规检查的目的与意义:(1)了解病情:风湿免疫性疾病多数是系统性疾病,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均可影响造血系统,引起血象异常,表现为白细胞计数显著减 少、贫血和血小板减少,血象异常的严重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病情轻重。(2)用药前后血常规检查:许多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药物对血象有影响,所以治疗前后检查血常规,以保证用药的安全。 尿常规检查的目的与意义:(1)风湿免疫性疾病非常容易发生肾损害,例如狼疮肾炎,此时最简单的检查就是尿常规。主要了解有无蛋白尿、镜下血尿以及管型尿等。(2)某些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药物有肾毒性,例如最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长期使用可引起肾间质损害,所以有必要进行尿常规检查。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尿常规检查可以发现蛋白 尿,但是定性的或半定量的,只有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完全是定量检查,相对比较精确,所以临床十分常用。 粪常规检查的目的与意义:(1)风湿免疫性疾病有时会有消化系统损害,例如肠病性关节炎等,此时应进行粪常规检查。(2)某些药物,例如非甾体抗炎药对胃有一定损害作用,可引起消化道出血,应做大便隐血(0B检查。 2、肝肾功能、血糖、全胸片、B超、心电图 肝肾功能、血糖、全胸片、B超、心电图检查的目的与意义:风湿免疫性疾病多数是系统性 疾病,可有肝肾损害和心肺损害,此时应进行肝肾功能、全胸片、B超、心电图检查;此外 有一些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药物对肝肾损害和心肺有损害,也要通这些检查来监测药物的 副作用。风湿免疫性疾病最常用的药物之一是皮质激素,而长期使用皮质激素可引起糖耐量 异常,甚至糖尿病,所以在治疗前后应作血糖检查。 3、超声心动图、肺弥散功能与肺高分辩率CT 超声心动图检查的目的与意义:本项检查主要了解是否存在心脏损害,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类风湿关节炎、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硬皮病、大动脉炎、风湿热等均可影响心脏。在超声心动图检查时,不但可以了解心脏各房室和瓣膜的情况,还可以测定肺动脉压力。 肺弥散功能与肺高分辩率CT检查的目的与意义:本项检查的主要目的与意义是了解是否有肺间质病变,许多自身免疫病可以发生肺间质病变。此外,胸部CT检查,对自身免疫病引 起的肺病变,还是继发感染,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 4、血管多谱勒超声 血管多谱勒超声检查的目的与意义:(1)大动脉炎:大动脉炎时常需进行以下二种检查, 一是血管多谱勒超声检查,二是血管造影。血管多谱勒超声检查的优点是无创伤性。(2)自身免疫病引起的大血管炎:许多自身免疫病可引起大血管病变,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白 塞病等,此时需做血管多谱勒超声检查。自身免疫病可引起大血管病变常提示病情严重。 5、P PD M验 有些风湿性疾病与结核感染密切相关,例如结节性红斑、结核感染引起的反应性关节炎等,有时需要在治疗风湿性疾病的同时进行抗结核治疗。判断是否存在结核感染的重要指标之一

专业实验III 临床免疫检验

可能作为名词解释来考的以红色标注 抗血清的制备 【原理】:用抗原刺激机体可以产生抗体,抗原的性质、纯度和活性影响其免疫动物后获得的抗体的的特异性和效价。在体外有目的的制备抗原,经初次、再次免疫的过程可以获得高质量的抗体。 【注意事项】 ①制备佐剂时,一定要顺着同一方向用劲磨。 ②检查油包水的方法:培养皿内加水,滴入混匀液,不散开即可。如果第1次检查不合格,第2次检查必须重新倒水在平皿。 ③免疫动物皮内注射时,可以在足垫、腋下、背部等处多点注射,总剂量1ml/只。 凝集反应 颗粒性/ 可溶性Ag(Ab)与载体颗粒结合成的致敏颗粒,与相应Ab(Ag)发生特异性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一、直接凝集反应:颗粒性Ag,与相应Ab直接结合。在一定条件下,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1)玻片法凝集反应: 【原理】:颗粒性Ag(细菌、红细胞等)与相应Ab直接结合,在一定条件下,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意义】:①定性试验,可用已知抗体的诊断血清来测未知的抗原。②可用于细菌分型、ABO 血型鉴定等。 【结果观察】: ①对照区不发生凝集,为均匀浑浊的乳状液。 ②试验区,伤寒菌液(Ag)与相应的Ab发生反应,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块,为阳性。如与对照相同则为阴性。 (2)试管法凝集反应: 【原理】:用已知细菌作为一定浓度的悬液Ag,与一系列稀释的受检血清混合,经静置保温后观察每管内颗粒性Ag的凝集程度。 【结果观察】: ①先看对照管,应无凝集现象,轻摇试管,细菌分散均匀,混浊。再从第1管开始看。 ②根据凝集度打“+”。 —:管底无沉淀,液体混浊,细菌分散均匀。 ++++:管底有沉淀,上液澄清,细菌全部凝集。 +++:管底有沉淀,液体稍混, 细菌1/4不凝集。 ++: 管底有沉淀,液体混浊,细菌1/2不凝集 +: 管底仅少量有沉淀,液体混浊。 效价判断:以出现“++”凝集的最大稀释度,为该血清的凝集效价。 二、间接凝集反应:必须借助颗粒性载体,将可溶性Ag(Ab)致敏载体,成致敏颗粒,再检测标本中相应的Ab(Ag)。 间接凝集反应(胶乳凝集抑制试验): 【定义】间接凝集反应:将可溶性Ag挂在一个无关免疫的载体(聚苯乙烯胶乳)上,制备成颗粒Ag,与其相应的Ab相结合,为间接凝集反应。

免疫学及免疫学检验学+题库答案

名词解释第1 章概论 1. 免疫学: 2. 免疫分子: 3.补体: 4.临床免疫学:第2 章抗原抗体反应 5.抗原抗体反应: 6.抗原抗体反应特异性 7.可逆性 8.比例性 9. 抗原抗体反应的等价带( zoneofequivalence ) 10.最适比( optimalratio ) 11.带现象( zonephenomenon) 第3 章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 12.免疫原(immunogen) 13.半抗原 14.免疫佐剂 15.多克隆抗体(polyclonal antibody, pcAb) 第5 章凝集反应 16.凝集反应 17. 直接凝集反应 18. 间接凝集反应 19. 明胶凝集试验第6 章沉淀反应 20.沉淀反应 21. 絮状沉淀试验 22. 免疫浊度测定 23. 凝胶内沉淀试验

24. 单项扩散试验 25. 双向扩散试验 26. 免疫电泳技术 27. 对流免疫电泳 28. 火箭免疫电泳 29.免疫电泳 30. 免疫固定电泳第19 章补体检测及应用 31. 补体 32. 免疫溶血法 33. 补体结合试验第22 章感染性疾病与感染免疫检测 34. 感染 第23 章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35.超敏反应 36.I型超敏反应 37.U型超敏反应 38.川型超敏反应 39.W型超敏反应 第24 章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40.自身耐受 41.自身免疫 42. 自身免疫病 43.自身抗体 44.抗核抗体 第25 章免疫增殖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45. 免疫增殖性疾病 46. 免疫球蛋白增殖病 47. 本周蛋白

48. 血清区带电泳 49. 免疫电泳 50. 免疫固定电泳第26 章免疫缺陷性疾病及其免疫检验 51. 免疫缺陷病 52.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第27 章肿瘤免疫与免疫学检验 53. 肿瘤免疫学 54. 肿瘤抗原 55. 肿瘤标志物第28 章移植免疫及其免疫检测 56. 移植 57.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58. 移植排斥反应 59. 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 60. 血清学分型法 、填空题。 第1 章概论 1.推动现代生命科学前进的三架战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 2.免疫学的发展历史可分为三个时期:经验时期、免疫学科形成时期、现 代免疫学时期 3.为保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免疫系统的三大生理功能分别是:免疫防御、免疫 自稳、免疫监视。 4.免疫应答的过程主要分为:识别阶段、活化阶段、效应阶段 5.免疫系统的组成包括三部分,分别是: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6.补体的三条激活途径分别是:经典途径、甘露糖结合凝集素途径、旁路途 径。 第2 章抗原抗体反应 7.在抗原抗体反应中,主要的结合力有:静电引力、范德华力、氢键、疏水作

临床常规检验项目及英文缩写

一、临床常规检验项目及检查指标的临床意义 血常规: 1、红细胞记数RBC: 临床意义:诊断各种贫血和红细胞增多症 正常参考值:男(4.0-5.5)T/L 女(3.5-5.0)T/L 2、血红蛋白HGB 临床意义:同上 正常参考值:110-160g/L 3、红细胞比积HCT 临床意义:同上 正常参考值:0.37-0.49 4、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临床意义:判断贫血的类型 正常参考值:82-92fl 5、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 临床意义:判断贫血的类型和轻重程度 正常参考值:27-31pg 6、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临床意义:判断贫血的类型和轻重程度 正常参考值:320-360g/L 7、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临床意义:RDW增加可见于营养缺乏性贫血 正常参考值:11.6-14.8 8、白细胞记数WBC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感染、组织损伤、白血病;降低见于血液病、自身免疫病、脾功能亢进等 正常参考值:4-10G/L 9、白细胞分类DC 临床意义:用于血液病等疾病的诊断和判断感染轻重程度。中性粒细胞增高见于感染、白血病;降低见于某些感染、自身免疫疾病、脾亢等 嗜酸性粒细胞(EOS)增高见于过敏性疾病、某些皮肤病及传染病的早期;降低见于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等。 正常参考值:分叶核粒细胞GRAN 50-70% 嗜酸性粒细胞EOS50-300G/L(G=106) 淋巴细胞L YM 20-40% 单核细胞MID 3-8% 10、血小板记数PLT 临床意义:检测凝血系统的功能 正常参考值:100-300G/L 11、平均血小板体积MPV 临床意义:判断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正常参考值:6.8-13.5fl 12、血小板压积PCT

免疫检查包括哪些项目

免疫检查包括哪些项目 对于免疫力,我们最为熟悉了。因为免疫力低者,容易生病。最常见的是平时生活中,我们经常感冒发烧,是由于自身免疫力低。然而,我们想知道自己的免疫力如何,那么就要通过一定的检查。那么免疫检查包括哪些项目呢? 免疫检查包括哪些项目 1. 激素六项。判断体内激素水平是否正常,可帮助诊断月经紊乱,不孕,习惯性流产等妇科疾病。 2. 风湿三项。主要用于风湿病、炎症性感染、急性心梗、恶性疾病的辅助诊断。免疫球蛋白全套。 3. 甲功三项。检查甲状腺的基本功能,判断是否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或其它异常。 4. 血沉检查。用于各类炎性疾病,系统疾病,如:风湿、红斑狼疮及结核病的诊断依据之一。 5. 电解质测定。检测电解质是否紊乱。 6. 糖尿病检测。用于糖尿病分型的诊断和评估胰岛β细胞功能。 7. 微量元素六项。检测铜、镉、钙、镁、铁、锌在体内水平,观察近期营养情况。 8. 艾滋梅毒抗体测定。检查是否有艾滋病病毒及艾滋病。 9. 肿标六项。甲胎蛋白(AFP)主要是对原发性肝细胞性肝脏重大疾病的筛查。肿标筛查(CEA)主要是对胰腺、结肠、肺、乳腺等重大疾病的筛查。 哪些运动可以提高免疫力 1、健步走。健步走可以调节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加快病后康复速度。不太习惯锻炼和平时很少运动的人,最初要避免过量运动,运动时间不要超过2小时。 2、瑜伽。瑜伽的许多体式和呼吸法都有刺激胸腺的功能,通过刺激胸腺的分泌,提高身体的免疫能力。 3、游泳。游泳时,由于温水对皮肤的刺激,使得皮肤的血管急剧收缩,血管一次大力收缩后,随之是一次相应的舒张,这样一张一缩血管就能得到锻炼,从而调节人体免疫力,提高抵抗力。 4、慢跑。在室外慢跑能增强体质,加强呼吸系统对气温的适应,提高抵抗力,调节血液中白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比例,而它们能吞噬人体内可能有的癌细胞。 免疫检查包括哪些项目?除了以上那几项,还有很多。详细的检查,还需要到医院做一次全套的免疫检查,可以知道自身的身体状况,从而进行调理。当知道自己免疫力低的时候,可以通过运动,也可以通过食物来不断增强自身免疫力。

建筑工程检测项目一览表

建筑工程检测项目一览表(2) 十八、饰面砖瓦类 1、陶瓷砖 1) 定义:由粘土或其他非金属原料制造的用于覆盖墙面和地面的薄板制品,是在室温下通过挤压或干压或其他方法成型,干燥后,烧结等工艺处理而成。 2) 依据标准:GB/T4100-2006《陶瓷砖》 3) 按照成型方法分类挤压砖A、干压砖B等。 干压砖按照吸水率划分为瓷质砖(E≤0.5%)、炻瓷砖(0.5%<E≤3%)、细炻砖(3%<E≤6%)、炻质砖(6%<E≤10%)、陶质砖(E>10%)。 挤压砖按照吸水率划分为AI类(E≤3%) AIIa类(3%<E≤6%) IIb类(6%<E≤10%)AIII类(E>10%) 4) 检测指标与样品要求 样品使用部位检测指标样品要求 地面内墙外墙吸水率 地面砖200×200mm 、300×300mm(需在原 中心基础上切割)各10片切割片;原尺寸5片 (规格大于600 mm×600 mm时,需在原中 心基础上切割为600 mm×600 mm)/墙面砖 200×200mm 10片外+1箱原片 抗热震性 破坏强度 断裂模数 5) 委托检测时,需要提供出产品标准或吸水率E,此信息在产品包装上、产品说明书或厂家提供的型式检测报告上都有说明。 1.烧结瓦GB/T21149-2007 1) 适用范围:建筑物屋面覆盖及装饰用的烧结瓦类产品。 2) 分类:平瓦、脊瓦、三曲瓦、双筒瓦等 3) 检测指标:抗弯曲性能、抗冻性能、耐急冷急热、吸水率。

4) 送样数量和验收批:送样16片,同类别同规格同色号同等级的,每1万~3.5万为一批。 1.混凝土瓦JC/T746-2007 1) 适用范围:适用于由水泥、细集料和水等为主要原材料经拌和、成型的,用于坡屋面的屋面瓦和配件瓦。 2) 分类:屋面瓦和配件瓦,屋面瓦分为波形屋面瓦和平板屋面瓦。配件瓦一般不检测。 3) 检测指标:承载力、吸水率、抗渗性能。 4) 送样数量:养护龄期要大于28天,送样10片。 十九、回填材料(简易土工试验) 1、取样方法 1.1环刀法:每段每层进行试验,应在夯实层下半部(至下层表面以上2/3处)取样。具体操作方法 (1)在取土处用平口铲挖一个20×20cm的小坑,挖至下层表面2/3处; (2)将环刀刃口向下放在土样上,放上环盖,将落锤反复自由落下,打至环刀深入约1~2cm,用平口铲将环刀连同盖一起取出; (3)轻轻取下环盖,用削土刀修平环刀两端余土,擦净环刀外壁,将环刀内的土样取出,一个土样放入一个不透气的小塑料袋内。 1.2灌水法:(1)根据回填材料的最大粒径确定基坑尺寸 石子最大粒径mm 试坑尺寸mm 直径深度 5(20) 40 60 200150 200 250 800 200 250 300 1000 (2)将选定试验处的试坑地面整平,除去表面松散的土层; (3)按确定的试坑直径划出坑口轮廓线,在该线内下挖至要求深度,边挖边将坑内的试样装入盛土容器内,称取该坑内全部试样的质量,准确至10g,不得有散落,

免疫功能检查包括哪些

免疫功能检查包括哪些 人体的组成结构复杂多样,其中有一道针对人体产生防护作用的组织结构叫做免疫系统,正是因为人体免疫系统的成熟,所以人体会对很多种类的病毒和病菌产生天然的抵抗能力,但是,当免疫系统当中出现了一些异常,就容易出现一些自身免疫性的疾病,那么,免疫功能检查包括哪些? 免疫功能检查包括哪些 1、免疫五项:包括IgG、IgA、IgM、IgE、IgD的正常值及增高和降低的意义。 2、微量元素检查:人体健康与体内微量元素的含量密切相关,儿童时期微量元素的缺乏可以导致生长发育迟缓,免疫功能下降等。包括铜、铁、锌、钙、镁等。 3、血常规化验是了解宝宝免疫力的化验项目之一。血红蛋白的减少可能代表贫血,缺铁性贫血可引起细胞免疫功能缺陷。 4、补体的检测包括总补体(CH50)、补体C3(正常值为0.85-2.00g/L)、C4(0.12-0.40g/L)、B因子、补体组分裂解产物(C3c、C3d、C3a 、C4a 、C5a 、Ba 和C5b-C9 复合物等补体裂解片段)、C1 抑制物(诊断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等。 免疫系统的疾病症状 1、免疫系统疾病的症状主要表现在易患感冒及其他感染性疾病,易疲劳或易过敏。根据病因及特性不同,大致常见的有:艾滋病、过敏性疾病、风湿性关节炎、过敏性哮喘、慢性疲劳、II型糖尿病、枯草热、红瘢狼疮及多发性硬化症。其中最严重的是艾滋病、红瘢狼疮,比较轻的是过敏性疾病。 2、1过敏反应也是免疫系统疾病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如果发生在皮肤,则出现红肿、荨麻疹等;如果发生在呼吸道,则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个别病情严重的,可因支气管痉挛、窒息或过敏性休克而死亡。 健康正常的人体,是身体组织内无数系统的正常运转所维持的结果,所以,免疫系统作为人体对生活环境中的病菌、病毒抵抗组织,不论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都会导致人体疾病的产生,所以,人们平时在保持健康以外,还需要积极锻炼身体,保持一个开朗的心情,促进身体各个系统的运转。

检验科各专业组项目一览表

检验科各专业组项目一览表 生化室项目 生化组合具体项目介绍: 说明: 急诊生化室接收项目与三层生化室接收项目的区别在于: 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载脂蛋白- 1、载脂蛋白-B、超敏C反应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只在三层生化室检测 N端脑钠肽前体(BNP)只在急诊生化室检测 同时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组合项目时,请注意避免出现内涵重复项目; 总铁结合力为手工项目,每 一、三、五检测,血清铁请与总铁结合力联合申请检测,此两项因标本用量较多,请与其它申请分管采血,检验科在OCS系统中也进行了控制,请不要人为合管。 在OCS系统中设置了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标准处方,请医生选用此选项,并请护士在标本采集时,对应不同时间段,选择打印相应条码,以保证不同时间段标本正确标识。 内分泌室项目 内分泌项目组合介绍: 说明: 骨钙素仅在每周三检测一次,请与其它检测项目分管采血,检验科在OCS 系统中也进行了控制,请不要人为合管

在OCS系统中设置了胰岛素释放曲线、C肽释放曲线标准处方,请医生选用此选项,并请护士在标本采集时,对应不同时间段,选择打印相应条码,以保证不同时间段标本正确标识。 申请XX药物浓度检测时,请同时提供服药剂量及时间。 免疫二室(肝炎病毒室)项目 免疫二室组合 免疫一室(免疫室)项目 免疫项目组合 说明: 原“M蛋白鉴定”现分为“M蛋白鉴定(血)”和“M蛋白鉴定(尿)”以便针对不同标本产生条码,请医生同时选择此两个组合申请,否则,检验科只针对收到的申请信息进行检测。另一种选择方式,在OCS系统中,设置了“M蛋白鉴定”标准处方,医生可以选用此选项,将自动产生两个组合申请单和两个条码,请护士在标本收集时,正确黏贴。 自身抗体为手工检测方法,每周做两次(周二及周四),风湿类风湿体液免疫为上机项目,每周做三次( 一、三、五) 临检组项目及组合:(包括细胞室和临检急诊、临检血液体液室) 说明: 血气分析申请请同时提供患者体温及吸氧浓度和氧流量。

Mini-VIDAS全自动免疫检测系统方案

Mini-VIDAS全自动免疫检测系统 小型全自动荧光免疫分析仪 - VIDAS 12(mini VIDAS) 应用原理 应用酶联免疫法,最后测蓝色荧光(ELFA)。抗原(细菌、蛋白)的检测是应用一种夹心的技术,包被针上有抗体包被,所测得的荧光与标本中抗原的含量成正比。 VIDAS一次性即可用试剂分为2部分: *SPR(固相吸附器):其侧由抗体包被,此包被针作为固相吸管功能 *条形码标记试剂条:含所有所需试剂,取出即可用。试条类别由试条上颜色标贴及3个字母组成的标志识别 VIDAS免疫检测过程: 检测项目 用于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寄生虫的快速筛检。

1.食品及环境中最常见致病性细菌(斯特菌属、单核增生斯特菌、弯曲菌属、大肠杆菌O157、沙门氏菌属、葡萄球菌肠毒素检测)的快速筛检。 2.包括爱滋病、衣原体在的人血清免疫项目,人致病性寄生虫、病毒项目,激素类,其它免疫项目共四十多种项目的快速筛检。 配置及容量 VIDAS 12 (mini-VIDAS)是一台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它集合计算机、键盘及打印机于一身。此免疫仪的反应市控制整个酶联反应的操作直至打印结果。置计算机管理数据及报告。 设两个相互独立工作的检测仓,可同时进行12个相同或不同的测试。每天可进行约60—80项测试。 技术优势 1.结果准确:应用免疫夹心方法,对每个标本做两次免疫反应,大大提高检测的特异性,从而保证检测结果的可*性。特大固相吸附表面积,提高免疫捕获的数量,增加灵敏度。荧光检测方法,灵敏度比可见光方法高出1000倍。本仪器已获得美国药品食品管理局(FDA)、日本厚生省、AOAC (国际公职分析家协会)、USDA(美国农业管理局)、中国进出口商品检验局等政府及权威机构认可。 2.检测快速:上机检测时间45—70分钟。 3.检测项目多 4.使用灵活:独立运行的检测仓可随机进行样品的检测。可在不同的检测仓检测相同或不同的项目,也可在同一检测仓检测相同或不同的项目。 5.特异性强:标本不需分离出目标微生物即可上机检测。 6.避免交叉污染:没有采样针,避免标本之间交叉污染;样品不与仪器接触,仪器没有抽吸样品的管路,杜绝了标本对环境的污染 7.全自动化、操作简便:标本加入试剂条启动仪器后,便可自动完成全部检测过程并自动打印报告。所有免疫试剂都已配制成可直接使用的形式。 8.稳定性高:试剂有效期长,14天只需做一次质控 Mini VIDAS 操作规程 一、开机 1.打开仪器后部电源线旁的电源开关。 2.仪器自检正常后出现主菜单,待其预热约30分钟即可开始检测工作。 3.若仪器自检后发自“嘟—嘟—”的报警声,则按压帮助键?,阅读帮助信息并采取

(完整版)临床免疫学检验名词解释重要知识点(上),推荐文档

抗原抗体反应:是指抗原与相应抗体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的特异性结合反应。 抗原抗体间的结合力涉及静电引力、范德华力、氢键和疏水作用力,其中疏水作用力最强,它是在水溶液中两个疏水基团相互接触,由于对水分子的排斥而趋向聚集的力。 亲和性(affinity):是指抗体分子上一个抗原结合点与一个相应抗原表位(AD)之间的结合强度,取决于两者空间结构的互补程度。 亲合力(avidity):是指一个完整抗体分子的抗原结合部位与若干相应抗原表位之间的结 合强度,它与亲和性、抗体的结合价、抗原的有效AD数目有关。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特异性、可逆性、比例性、阶段性。 带现象(zone phenomenon):一种抗原-抗体反应的现象。在凝集反应或沉淀反应中,由于抗体过剩或抗原过剩,抗原与抗体结合但不能形成大的复合物,从而不出现肉眼可见的反应现象。抗体过量称为前带,抗原过量称为后带。 免疫原(immunogen):是指能诱导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抗原。 免疫佐剂(immuno adjustvant):简称佐剂,是指某些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物质。 半抗原(hapten):又称不完全抗原,是指仅具有与抗体结合的能力(抗原性),而单独不能诱导抗体产生(无免疫原性)的物质。当半抗原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即可成为完全抗原。载体(carrier):结合后能给予半抗原以免疫原性的物质。 载体效应:初次免疫与再次免疫时,只有使半抗原结合在同一载体上,才能使机体产生对半抗原的免疫应答,该现象称为~。 单克隆抗体(McAB):将单个B细胞分离出来,加以增殖形成一个克隆群落,该B细胞克隆产生的针对单一表位、结构相同、功能均一的抗体,即~。 多克隆抗体(PcAb):天然抗原分子中常含多种不同抗原特异性的抗原表位,以该抗原物质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体内多个B细胞克隆被激活,产生含有针对不同抗原表位的免疫球蛋白,即~ 基因工程抗体(GEAb):是利用DNA重组及蛋白工程技术,从基因水平对编码抗体的基因进行改造和装配,经导入适当的受体细胞后重新表达的抗体。 杂交瘤技术 【原理】以聚乙二醇(PEG)为细胞融合剂,使免疫后能产生抗体的小鼠脾细胞与能在体外长期繁殖的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产生杂交瘤细胞,通过次黄嘌呤、氨基蝶呤和胸腺嘧啶核苷(HAT)选择性培养基的作用,只让融合成功的杂交瘤细胞生长,经反复的免疫学检测筛选和单个细胞培养(克隆化),最终获得机能产生所需单克隆抗体又能长期体外繁殖的杂交瘤细胞系。将这种细胞扩大培养,接种于小鼠腹腔,可从小鼠腹水中得到高效价的单克隆抗体。 (一)小鼠骨髓瘤细胞 理想骨髓瘤细胞的条件:①细胞株稳定,易于传代培养;②细胞株本身不产生免疫球蛋白或细胞因子;③该细胞是HGPRT或TK的缺陷株;④能与B细胞融合成稳定的杂交瘤细胞;⑤融合率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