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形图与剖面图剖析.doc

地形图与剖面图剖析.doc

地形图与剖面图剖析.doc
地形图与剖面图剖析.doc

地形图与剖面图剖析

地形图是着重表示地表起伏变化的普通地图,地貌一般用等高线表示,地物按图式符号加注

记表示。地形图按表现形式分为平面地形图和剖面图两大类,平面地形图根据绘制的手法又分为

示意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素描图。

一、地形剖面图

地形剖面图是建立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而成的,它表示沿地表某一方向垂直切开的

剖面图形,用以表示地表起伏的形势。通过它,可以更直观地看出某条线上地面的起伏和坡度的

陡缓,并且还有助于了解野外考察时观察点的透视情况。地形剖面图是绘制地质剖面图、土壤剖面图、植被剖面图、综合剖面图等各种剖面图的基础。

剖面图试题主要用来考查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动手绘图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此

类试题,应该注意解题的步骤,学会将平面地形图转换为立体剖面图。

1.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确定剖面线,如画出剖面线AB,按AB的长度绘一条水平线作为剖面基线;

确定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水平比例尺一般与等高线水平比例尺相同,垂直比例尺一般要比水平比例尺大,以便形象地看出地势起伏情况,通常放大5至10倍。用等高线的高度

作纵坐标);作基线的平行线;在地形图上沿剖面线AB量出相邻两条等高线的距离,如:A~1、

1~2、2~3、3~4等的各段距离,并把它们标注在剖面基线上,为1′、2′、3′、4′等;通

过基线上1′、2′、3′、4′等各点作基线的垂线;将垂线与基线平行线的交点,用平滑曲线

连接起来;在图上做出必要的注记,则剖面图完成。

2.需要熟练掌握地形剖面图

各大洲的地形剖面图、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地形剖面图、我国西部沿87°30′E的地形剖面图、

美国地形剖面图、沿0°纬线所作的非洲地形剖面图、沿30° S 某大陆附近地形剖面图等。

3.判读内容

沿某一条纬线,譬如南回归线、北回归线作非洲、南北美洲、大洋洲的地形剖面图,就山脉、高原、平原、植被和自然带、矿产、农业类型及农作物、气候类型及成因等设计提问。它能突出

地形地势的特点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沿某一条经线作某大洲、国家或地区的地形剖面图,就相关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植被、农业区、气候类型等设计提问,这些提问多半侧重于自然地

理特征等。

4.地形剖面图的判读步骤与应用

(以我国沿32° N 地形剖面图为例):

(1)判读剖面是沿什么方向做的:该图注明剖面是沿32°N,即东西方向的垂直剖面。然后看坐标系:横坐标代表经度,此图中经度从西

向东逐渐增加,因此一定是东经。我国所跨经度大约从

73°E~135°E,纬度从4°N~53°N,因此一定是我国地形剖面图。

了解剖面的方向和位置,就能联系地形图,更好的理解剖面所表现

的特征。

(2)根据地形剖面图的弯曲状况和高度,读出沿线经过地区的海拔高度和地势起伏情况。

图中西部地势高,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最高点接近7000米;向东海拔陡降,平均海拔1000

米,内部起伏不大,东部山地海拔在2000米左右;再向东海拔不足100米,地形平坦。

(3)读出沿线地形分布特征:看剖面线,此图明显表示自西向东成三大阶梯分布。第一阶

梯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第二阶梯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第三阶梯海拔低于500米,甚至低于

200米。所以,西部为我国海拔最高的第一阶梯青藏高原;中部为我国第二阶梯,主要地表区为

四川盆地;东部为我国第三阶梯长江中下游平原。

5.根据剖面图确定剖面线:其基本的思路是:(1)可粗略地观察剖面线与

所经过的大的地形部位与剖面图是否一致。(2)分析剖面线穿越的最高等高线、最低等高线与剖面图上的垂直高度是否相符。(3)观察剖面线与等高线交点中的一些关键点,如起点、中点、终点等,看这些点在等高线图上的高度与剖面线

的高度是否相同。

二、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判读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地势高低、坡度陡缓、地表形态和山地、盆地、山脊、山谷、鞍

部、峡谷、陡崖等。

(1)判别高度和气温。根据等高线的特性即标高为海拔高度、同线等高、等高距全图一致

等判别某地的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从而计算某地气温。

(2)判别地势。可根据海拔判别;有的等高线地形图上没有数据,而是用示坡线表示。示

坡线也叫降坡线,表示降坡方向即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

(3)判别河流的流向、分布与类别

①根据等高线的数值,判别地势特点,进而判断河流的流向。

②判别内(外)流河。如上图所示,此河流为内流河。

③另外,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形成河流的分水岭(山脊处

等高线弯曲最大点的连线);山谷常有河流发育,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方向弯曲,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陡崖处有时形成瀑布;河流的流量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面积)和流域内降水量(内流区域的融冰或融雪量)有关;河流流出山

口常形成冲积扇。

(4)根据等高线的疏密,判别坡度陡缓。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水流缓;密集的地

方表示陡坡,水流急;间隔相等的地方表示均匀坡。

5

坡幅大小相同的,若等高距

相同,疏密也一比例

尺越大,坡度越大;若疏密一致,比例尺相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

(6高度。高算:( n - 1)d <h (n +1)d ,其中, n 为 不同的条数,等高距。 (7凹坡与凸坡。若某

面密集稀

为凹坡;某坡面高处稀疏密为坡所示,凹坡;凸坡。

(8)根据分布地。

①由中心向四周降低,

山地或丘陵。 ②由中

心向四周升高

,盆地。

凸出部分指山脊;最大的线,,也叫 。的凸出部分指,山谷;最大的线,,也 叫。时,的略呈平行状。,向上游 弯曲,成反 V 字形。

两鞍型的低地部鞍部,口。所示)。

是一

窄而低平的河

谷或

地,

峡谷。

⑥重叠或相交的地方,陡崖所示为

陡崖。陡崖( n -1)d ≤ h <( n +1)d ,其中,不同

40 米≤ h < 80 对160 米≤ h < 180 米。

(9)一些特殊等高线的识别,如:新月型沙丘、火山、梯田。

(10)判别地形走向。等高线随山体的形状而弯曲,即等高线的延伸方向为地形走向,与等

高线垂直的方向为坡度最陡的方向。

(11)判别两点间可否通视,可通过绘制地形剖面图判断。

(12)判别局部小范围闭合等值线的高度。如不在正常范围内,则判别规律为“低于低值,

高于高值”。即如果闭合等值线海拔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海拔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低于这条等高线的海拔,此地可能为小盆地;如果闭合等值线海拔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高海拔相等,

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高于这条等高线的海拔,此地可能为小山峰。如图,A区域海拔低于400米;B区域海拔高于600米。

2.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1)确定水库及坝址的位置。要考虑是否需要移民、水分是否充足等。在不考虑地质等条

件下,水库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选在“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这些地区不仅库容大,而且有较大的集水面积。坝址应选在河流流出洼地呀小盆地河道最窄处。

(2)确定铁路、公路线。一般情况下,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选择坡度较缓、线路平稳、

距离较短、弯道较少的线路为好。一般在两条等高线之间绕行,只有必要时才可穿过一二条等高线;尽量少通过河流、少建桥梁;避免通过沼泽、断崖等。

(3)工业区位的选择。工业区位的确定要从多方面进行分析:从经济效益考虑,要尽量接

近原料、燃料、水源等资源产地,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和销售市场。化工厂、炼油厂等既污染水源,又污染大气,所以要选择河流下游,常年主导风的下风向或当地最小风频风向的上风向;产生固体废气物的工厂应远离居民区和农田,并且也要结合地质地形条件,宜放在地基坚实,等高线间

距较大的地形平坦开阔的地方;若是电子、半导体、感光器材厂等需要建在空气清洁、环境优美的地点。

(4)农业生产布局。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缓急,结合气候

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如:开辟梯田,应选择坡度和缓、有

灌溉水源及附近修建水库后,未被淹没的地方等。

(5)判读分析与地形有关的地理知识。分析某地气候特点,应结合该地地理纬度、地势高

低起伏、山脉走向、阴、阳坡、距离海洋远近等条件进行综合分析。

(6)判断水系水文特征。水系特征:山地常形成放射状不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山

脊形成河流的分水岭(山脊处等高线弯曲最大点的连线);山谷常有河流发育,等高线穿越河谷

时向上游方向弯曲,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水文特征:等高线密信的河谷,河流流

速大,陡崖处有时形成瀑布;河流的流量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面积)和流域内降水量(内流

区域的融冰或融雪量)有关;河流流出山口常形成冲积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