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口腔颌面应用解剖教程

口腔颌面应用解剖教程

口腔颌面应用解剖教程
口腔颌面应用解剖教程

口腔颌面颈部应用解剖实验教程

实验一上、下颌骨及相关的颅骨

实验二颌面部浅层肌、血管及神经层次结构;腮腺及面神经

实验三颌面部深层肌、血管及神经层次结构,面侧深区及颌面诸间隙实验四口腔内结构、下颌下三角区及颞下颌关节

实验五颈部诸结构

实验六气管颈段、头皮、顶骨、肋骨及髂骨

附:口腔颌面颈部应用解剖实验报告样本

口腔颌面颈部应用解剖实验教程

口腔颌面颈部应用解剖是研究口腔、颌、面、颈诸部位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其临床应用为主要内容的口腔专业基础学科。实验课是按口腔、颌面、颈等区域分别进行学习,应以实际解剖操作为主,结合标本、图片及教科书,建立感性的解剖认识,从而为学习口腔颌面外科学打下一定的基础。

解剖实验课是一门很形象化的教学课程。必须让学生在学习之后有一个具体鲜明的解剖形象的感性认识,而不仅仅是文字叙述。要在有目的、有指导下进行操作实践,真正看到解剖的实际,又能通过实际所见,总结成系统的知识。因此,建议解剖实验课按下列步骤和要求进行:

1、每次解剖实验前必须做好预习,了解每次解剖内容、目的和要求。仔细阅读教科书中与本次实验相关的内容部分,作为实验的理论指南。

2、每次实验课开始先由具体教师讲解本次内容重点及难点,具体安排和注意事项。

3、在教师的辅导下同学依据实验指导、教材、图谱、标本,分组进行操作和观察。操作时要按外科基本技术操作的方法,正确地进行层次解剖。另一人当助手。第三人宣读实习指导或教材或拿图片及标本来对照。第四人负责按所见的画图。当完成一个区域解剖后,轮换各自的角色任务。

4、做完后同学各组之间进行重要内容的相互示教,由操作者讲解该区的重要解剖结构及临床意义,大家可以讨论复习,最后教师小结。

5、同学要画出本次实验中重要内容的解剖草图,训练其画图表达能力,交教师批阅。

6、注意事项:

(1)解剖对象虽然是尸体,但仍应按临床病人那样,以严肃的态度,严格遵照操作规程,聚精会神地进行解剖,避免破坏需要保留观察的重要结构。不要随意做不必要的切口。

(2)要组织好。每4~6人一小组,小组长负责领取解剖用器械、图片和尸体标本,结束时清点及送还。

(3)遵守实习室规章制度。

(4)因各院校的实际条件都各有不同,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本教程的内容、安排、方法等进行修订。

7、没有尸体条件的院校,可利用标本,进行相关内容的观察,要求目的与操作相同。

实验一上、下颌骨及相关的颅骨(4学时)

[目的和要求]

1、掌握上、下颌骨、颧骨的结构特点,表面重要骨性标志的位置、内容及临床意义。

2、掌握颅底骨结构特点,有关骨孔、骨裂的位置、内容及意义。

3、掌握颞下颌关节的骨性组成及结构特点。

[实验内容]

1、观察上颌骨一体四突的形态结构。认识上颌体的四个面及上颌窦的特点。明确眶下缘、眶下孔、眶下管、眶下沟、牙槽突、尖牙窝、颧牙槽嵴、上颌结节、后上牙槽孔、鼻道、上颌窦裂孔、翼腭管、腭大孔、鼻腭孔、鼻腭管等的位置、内容及临床意义。了解上后牙根尖与上颌窦的密切关系。

2、观察下颌骨体与下颌支的结构特点。认识以下结构的位置、意义:颏孔、外斜线、上颏棘和下颏棘、内斜线、下颌舌骨线、舌下腺窝、下颌下腺窝、牙槽缘、下颌下缘、喙突、髁状突、乙状切迹、下颌孔、下颌小舌、下颌隆凸、翼肌粗隆、咬肌粗隆、下颌管、下颌角。

3、颧骨体及三突的观察

4、观察组成颞下颌关节的关节面及关节头的结构特点,认识颞下颌关节负重面的所在位置。

5、观察颅底有关解剖结构的位置、内容及意义:翼突、翼内、外板、翼切迹、锥突、翼突窝、翼突钩、翼突上颌裂、颞下嵴、翼腭窝、圆孔、卵圆孔、棘孔、眶下裂、破裂孔、内耳门、颈静脉孔、舌下神经管、茎突、茎乳突、颞下颌关节窝、乳突、乳突切迹。

[实验用品]

1、头颅骨:包括上、下颌骨、颧骨及颅底外面。

2、颞下颌关节标本。

3、“口腔解剖生理学”教科书:有关上、下颌骨、颞下颌关节、颧骨、蝶骨及颅底等部分内容及图谱。

[方法和步骤]

1、根据各校实际情况2-4人一套颅骨,按本实习内容要求,分工对照颅骨及图谱,阅读教科书有关章节内容,在标本上寻找解剖相关内容,使所学内容感性化、条理化。

2、然后,将观察内容相互讲解,要求边讲边指出其在颅骨的具体位置,加强巩固所学的内容。

3、最后,画出观察到的上、下颌骨,颞下颌关节示意图,并标出解剖名称。(要求看得清楚的草图)

[小结讨论与复习]

1、叙述尖牙窝的结构特点与临床意义?

2、叙述上颌骨的位置、形态,与周围骨的关系?

3、叙述下颌骨的位置、形态,与周围骨的关系?

4、叙述上、下颌骨上重要孔裂的位置、内容及临床意义?

[实验报告与评定]

每人完成一份上颌骨或下颌骨的解剖图,并标出解剖名称。

实验二颌面部浅层肌、血管层次结构,腮腺及面神经(4学时)[目的和要求]

1、掌握面部主要表情肌的位置、分布特点,了解其附着部位及临床意义。

2、掌握面部动脉及静脉的走行,了解其分布范围。

3、掌握眶下孔及颏孔的位置、内容及临床意义。

4、掌握腮腺的境界、解剖层次、内容、导管等特点及临床意义。

5、掌握面神经的走行及分布,其与腮腺的关系。联系临床熟悉暴露面神经主干或周缘支的方法。了解面神经与面后静脉的关系。

[实验内容]

解剖操作部分:

1、解剖面部浅层部位,观察部分表情肌的附着部位及方向。

2、解剖面动脉、面前静脉,观察其走行及分布范围。

3、解剖面神经总干及分支,观察其与腮腺的关系

4、解剖腮腺,观察腮腺筋膜的解剖结构特点。

标本观察部分:

1、观察面部主要表情肌的位置及附着特点。

2、观察面部面动脉、面前静脉的走行。

3、观察眶下孔及颏孔位置、形态及内容。

4、观察腮腺位置、外形及腮腺筋膜。

5、观察面神经主干、分支及出腮腺时的位置。

6、面后静脉与面神经、腮腺的关系。

[实验用品]

1、头颈部尸体及解剖器械一套。

2、标本及图谱:

(1)面部表情肌;

(2)面动脉及面前静脉;

(3)眶下及颏下血管;

(4)腮腺及腮腺导管;

(5)面神经;

(6)面后静脉。

[方法和步骤]

解剖操作步骤:

1、做皮肤切口:自鼻根向下沿鼻面沟绕鼻孔和口唇边缘向下至颏部中点,再沿下颌下缘向后至下颌后方上至耳根部。又自鼻根向后绕下睑下缘做切口,经颧弓上方至颞部。切口的深度在面部时到皮下,在下颌下区时切开颈阔肌。在上述的组织层次进行面部皮瓣的翻瓣。在面部的皮瓣应尽量薄剥离,在下颌下区应在颈阔肌与颈深筋膜之间分离。教师介绍翻瓣技巧。

2、翻面瓣时观察:在下颌下缘切开颈阔肌并进行翻瓣时注意观察面神经下颌缘支,勿予切断。结合标本,观察其走行、位置、联系手术上的重要性。在口角周围注意口轮匝肌纤维的走行方向。观察三角肌、上唇方肌、下唇方肌等表情肌的位置(结合标本和图片)。

3、显露面动脉及面前静脉:在咬肌前下角,自后向前分离出面前静脉和面动脉。注意面神经下颌缘支在其浅面越过。结合标本观察血管走行。分离到口角水平时,注意面动脉在口角上方和平口角处分别发出上、下唇动脉。结合标本观察

血管吻合和走行于唇粘膜下组织时的位置。联系口唇血管丰富在伤口愈合、手术和侧支循环上的意义。结合观察标本注意面前静脉有一支穿颊脂体与翼静脉丛相通。联系面部感染的蔓延。教师介绍显露及追踪血管的技巧。

4、显露眶下孔及颏孔:在眶下缘中点下0.5cm~0.8cm、或在鼻端和眼外角连线的中点处切开肌肉,分离出自眶下孔走出的眶下神经和血管,结合标本和图片观察眶下神经血管的走行、联系眶下神经阻滞麻醉和针刺穴位。讨论眶下间隙的位置。

在距中线2.5cm~3cm 相当于下颌第1、2磨牙下方,切开肌肉,分离出自颏孔的血管神经。结合标本和图片观察血管神经的走行,联系颏神经阻滞麻醉。

5、显露腮腺与面神经:将耳前的脂肪去除,露出腮腺鞘和咬肌膜,注意筋膜和腮腺紧贴并深入腮腺内,将腮腺分成多数小叶。显露腮腺和咬肌,并注意有无腮腺淋巴结。注意咬肌的起止点。在腮腺前缘相当于耳垂(或耳屏)至口角与鼻翼中点的连线的中1/3段上寻找出腮腺导管,注意导管穿入颊肌的角度,联系临床意义。沿腮腺前缘相当于腮腺导管的平面向上、下分离筋膜寻找面神经分支。在导管上、下方咬肌表面找上、下颊支。在腮腺前上极、沿颧弓下缘找面神经颧支。在腮腺上缘、和耳屏前1.5cm处寻找面神经颞支。在下颌骨下缘的咬肌前下角处找到面神经下颌缘支。自腮腺下端分出颈支。结扎切断腮腺导管,并沿各面神经分支的平面翻开腮腺浅叶。由前向后分离出颞面干、颈面干和面神经主干。观察面神经主干出茎乳孔时的毗邻解剖关系。注意主干与面后静脉、颈外动脉在腮腺内的排列关系。结合标本注意面神经平面的浅、深面的腮腺大小和观察腮腺深面的重要血管和神经。观察腮腺与外耳道、颞下颌关节、乳突和咽旁间隙的毗邻关系。注意面神经颞支、颞面干和颞下颌关节的毗邻关系,联系其临床意义。观察在耳根后方皮下组织中行走的耳大神经。教师介绍分离面神经及腮腺浅叶翻开的技巧。

标本观察:

1、观察面部表情肌的分布与肌纤维方向,联系其各自的功能。

2、观察颈外动脉在面部的主要分支,结合其走向了解其分布范围。

3、观察腮腺与面神经的关系,观察腮腺表面的神经、血管关系。

[小结讨论与复习]

1、颌面部可分几个区?面部软组织有哪些特点?

2、面部表情肌如何分布?其特点是什么?

3、口轮匝肌的特点是什么?

4、面动脉及面前静脉在面部如何走行?与面神经下颌缘支是什么关系?面前静脉与翼丛有哪些通路?

5、唇冠状动脉的特点是什么?

6、眶下孔、颏孔、颊脂体有何解剖特点?

7、试比较唇、颊部的境界、层次及内容。

8、试述腮腺咬肌区的境界、层次和内容。

9、叙述腮腺的外形及周界、导管的走行及开口位置。

10、腮腺筋膜有何特点?其临床意义?

11、试述面神经的分支走行和支配、与腮腺的关系。

12、显露面神经主干与分支有哪些方法?

[实验报告与评定]

1、图示面动脉及面前静脉在面部的走行,与面神经下颌缘支的关系。拉线文字标出血管及重要的毗邻解剖结构的名称。

2、图示出茎乳孔时的面神经主干及出腮腺时分支等的解剖位置、毗邻关系。拉线用文字标出有关结构的解剖名称。

实验三颌面部深层肌、血管神经层次结构,面侧深区及颌面诸间隙(4学时) [目的和要求]

1、掌握颌面诸间隙的解剖范围、层次内容,了解其交通及临床意义。

2、掌握面侧深区的境界和内容。

3、掌握翼静脉丛、颌内动、静脉的走行及临床意义。

4、掌握三叉神经上颌支及下颌支的走行、分布及其临床意义。

[实验内容]

解剖操作部分:

1、解剖颞间隙、咬肌间隙、颞下间隙、翼下颌间隙,观察其内容物及相互间的连通。

2、解剖面侧深区,观察翼静脉丛、上颌动、静脉、翼外肌及三叉神经第三支的位置及分布走行。

标本及图片观察:

1、观察咀嚼肌的位置及肌纤维方向。

2、观察上颌动脉、静脉,翼静脉丛、脑膜中动脉的位置及分布。

3、观察下牙槽动脉及三叉神经下颌支:颊长神经、耳颞神经、舌神经、下牙槽神经。三叉神经上颌支:眶下神经、前、中、后上牙槽神经、蝶腭神经结、腭神经等。

4、观察咽旁间隙,了解其内容及交通

[实验用品]

1、头颈部尸体及解剖器械;

2、有关内容的标本及图片。

[方法和步骤]

解剖操作步骤:

1、解剖颞间隙:自颧弓上缘找颞浅筋膜和颞深筋膜。注意二筋膜间、筋膜与颞肌间有较多的脂肪组织,即颞浅间隙。用长弯止血钳自颞浅间隙经颧弓深面向下前方深入,可达颊脂体附近的颊部间隙,联系临床感染蔓延的途径。

2、解剖咬肌间隙:在颧弓下缘切断咬肌,讨论咬肌的附着及咬肌间隙。在下颌乙状切迹处分离并切断咬肌的血管、神经。在颧弓上将骨膜行“H”切开,用骨膜剥离器剥离骨膜,用线锯或骨剪剪断一段颧弓(既咬肌附着部分)。观察颞肌在下颌骨喙突、下颌升支及磨牙后区的止点。

3、解剖面侧深区:自下颌支1/2的下颌孔上方穿过一根线锯,锯断下颌支,锯时要用骨膜剥离器深入下颌支的内面以保护其深面的组织。然后掀起下颌支上部断端,切除骨膜,暴露面侧深区。讨论颞下间隙及翼下颌间隙的境界,主要内容结构,联系感染的来源、蔓延的途径。结合标本、观察翼内、外肌的起止点。

去除骨膜,结合标本,观察翼静脉丛的交通,联系颅内、外静脉的通连和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时常出现血肿的原因。

去除翼静脉丛,在下颌髁状突颈部的深面,翼外肌的浅面解剖上颌动脉、静脉。

联系颞颌关节手术或行上颌骨手术时的临床意义。在上颌动脉根部的上、下缘分别剥离出脑膜中动脉和下牙槽动脉。在翼内肌的表面分离出下牙槽神经和舌神经直至下颌孔水平,注意它们的走行,联系下牙槽神经、舌神经的阻滞麻醉。舌神经相当于下颌第三磨牙时的位置关系,联系临床上下颌第三磨牙手术时易伤舌神经。

标本观察:

1、观察三叉神经上颌支及下颌支的行走及分布。

2、观察上颌动脉、上颌静脉的分支及分布,注意上颌动脉与髁状突的关系。

3、观察翼外肌与三叉神经的关系。

4、观察咽旁间隙的位置、毗邻和内容及交通。

[小结讨论及复习]

1、讨论颌面部咀嚼肌群的起止点和作用。联系下颌骨骨折错位的解剖因素。

2、搞清“间隙”这个概念。各间隙(颞、咬肌、颞下、翼下颌、咽旁等)的解剖境界、层次内容、交通及其临床意义。

3、叙述上颌动脉走行及主要分支和临床意义。

4、叙述翼静脉丛的位置、交通及其临床意义。

5、叙述三叉神经第二、三支的走行及分布。

6、叙述三叉神经分支与翼外肌的关系。

[实验报告与评定]

1、图示上颌动脉的走行及分支,其重要毗邻关系。拉线文字标出名称。

2、图示三叉神经下颌支各分支走行分布、及其重要毗邻关系。拉线文字标出名称。

实验四口腔内结构、下颌下三角区及颞下颌关节(4学时)[目的和要求]

1、掌握舌下区的境界、内容及交通。

2、掌握舌的结构特点。

3、掌握腭部结构特点。

4、掌握颞下颌关节的解剖特点、毗邻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5、掌握下颌下三角的解剖特点。

[实验内容]

解剖操作部分:

1、解剖舌下区,观察其内容,注意舌神经、舌下神经与下颌下腺导管的关系

2、解剖腭部,观察切牙孔、腭大孔的位置及通过的神经、血管,观察翼突钩的位置、绕过肌肉及临床意义

3、解剖颞下颌关节,观察关节囊、关节盘及关节韧带的解剖特点。

4、解剖下颌下区,观察下颌下三角的内容,注意各神经、血管与导管间的关系。

标本及图片观察:

1、观察软腭肌肉标本。

2、观察舌的剖面标本。

3、观察颞下颌关节标本。

4、观察舌下腺、下颌下腺位置,观察口底肌肉的组成。

[实验用品]

1、头颈部尸体及解剖器械;

2、有关内容的标本及图片。

[方法和步骤]

解剖操作步骤:

1、解剖舌下区:自下唇中部行全层切开,直达下颌骨下缘。将下颌骨下缘的软组织切断直至骨缘,用骨膜剥离器分离骨膜,切断颏神经,切开下颌骨舌侧粘膜,拔除左下中切牙或右下中切牙。自下颌骨中间用线锯锯断。将其掀起,用骨膜剥离器游离翼内肌附丽于下颌角的部分,去除骨膜,观察舌下区的位置及解剖结构。注意舌下腺的位置、形态和大小,舌下腺导管的特点。注意观察舌下腺与舌体之间的重要结构:下颌下腺导管、舌神经、导管与舌神经的交叉、舌下动脉、舌深静脉、舌下静脉、舌下神经等的位置、走行及与舌下腺的关系。切开舌骨舌肌可见舌动脉,观察其走行。临系临床手术中保护这些结构。

2、腭部解剖:从腭部一侧粘膜上,距龈缘1mm~2mm处,从侧切牙向后直到上颌结节后方切开,达骨面。剥离骨粘膜瓣。在侧切口的后端,上颌结节的内后方,可扪及翼钩的位置。联系腭裂手术中推断翼钩的作用。掀起腭部粘骨膜瓣,找到腭大孔及由孔走出的神经血管束,但不能伤它。认识此孔的位置及神经血管束的名称和功能,联系临床意义。于此侧切口的前端,左上中切牙右上中切牙之间的切牙乳头处其骨面为切牙孔及由孔走出的鼻腭神经血管束。认识其位置、功能及临床意义。结合标本看软腭肌肉。

3、解剖下颌下三角区:沿已切开的下颌骨下缘下方之皮肤及颈阔肌切口,切开颈深筋膜浅层。于下颌骨下缘与下颌下腺之间寻找下颌下淋巴结,观察其位置、联系其接受淋巴的范围。剥离下颌下腺腺鞘、显露下颌下腺。对比剥离腮腺鞘膜与下颌下腺鞘有何不同。在咬肌前下角的下颌骨下缘处,找出面动脉及面前静脉,观察它俩的位置关系,与下颌下淋巴结、面神经下颌缘支及下颌下腺的关系。继而分离下颌下腺下方,将下颌下腺从二腹肌、中间腱、舌骨舌肌、下颌舌骨肌等表面分离出来。应注意下颌下腺深方的舌下神经及其伴行静脉。然后将下颌下腺牵向前上,在下颌下腺的后上方,二腹肌后腹及茎突舌骨肌的上缘处找到面动脉的近心端。再进一步往前上方分离下颌下腺上份的深面,将下颌舌骨肌拉向前,显露由上而下排列有舌神经、下颌下腺导管及下颌下腺深部与舌下腺相接触。注意舌神经与下颌下腺的关系,其间有下颌下神经节相连。在下颌舌骨肌与舌骨舌肌之间,由上往下观察舌神经、下颌下腺导管、舌下神经及其伴行静脉的毗邻关系,舌神经与下颌下腺导管的鉴别及交叉的形态与位置。

5、解剖颞下颌关节:显露颞下颌韧带和关节囊后,在其上做T形切开,翻开关节囊,活动髁状突断端,识别关节盘外侧面,切断关节盘与关节囊的外侧联结处。结合标本观察关节囊、关节盘、上、下关节腔的结构特点及其附丽、关节韧带等。观察颞下颌关节与腮腺、面神经颞面支、颞支、外耳道、中耳、翼外肌的毗邻关系。

标本观察:

1、观察软腭肌肉标本,了解肌纤维方向及作用。

2、观察舌的剖面标本,了解舌内肌、舌外肌的走行,明确其在舌体运动中的作用。

3、观察颞下颌关节标本,了解关节囊、关节盘、上、下关节腔的结构特点及其附丽、关节韧带等。了解其韧带的起止点及作用。

4、观察舌下腺、下颌下腺位置,了解其与下颌舌骨肌的关系。

[小结讨论与复习]

1、叙述舌下区的境界、层次内容、交通、舌下腺及导管结构特点。

2、叙述下颌下三角的境界、下颌下腺及导管的结构特点及其毗邻的重要神经和血管,淋巴结。

3、颞下颌关节结构有何特点?联系临床检查方法。

4、腭部结构有何特点、有哪些重要表面标志?软腭肌肉有哪些功能?

5、舌的结构有何特点?

6、肌性口底的组成及特点有哪些?

[实验报告及评定]

1、图示下颌下腺与面动脉、面前静脉、面神经下颌缘支、舌神经、舌下神经的毗邻关系,拉线文字标出名称。

2、图示颞下颌关节的解剖结构并拉线标出名称。

实验五颈部诸结构(4学时)

[目的和要求]

1、重点掌握颈动脉三角区与颈外动脉结扎有关的解剖内容。

2、熟悉颈清扫有关的解剖内容。

[实验内容]

解剖操作部分:

1、解剖颈前区,观察部分舌骨下肌群的起止点及部分神经。

2、解剖胸锁乳突肌区,观察颈鞘结构。

3、解剖颈动脉三角区,观察其内容物。

观察标本及图片:

1、观察颈筋膜分层模型及标本。

2、观察颈部肌肉的分层。

3、观察颈部有关的脑神经、颈淋巴结、胸导管、颈交感干、颈鞘、膈神经、臂丛。

[实验用品]

1、头颈部尸体及解剖器械;

2、有关内容的标本及图片。

[方法及步骤]

解剖操作步骤:

1、在颈正中切开皮肤直达胸骨颈静脉切迹,再沿锁骨向后切开皮肤、颈阔肌直达胸锁乳突肌后缘,翻起皮肤颈阔肌瓣,观察颈外静脉走行并观察胸锁乳突肌、肩胛舌骨肌、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斜方肌等的位置、起止点、外形。了解颈部分区。寻找颈神经丛浅支、枕小神经、锁骨上神经、耳大神经。

2、切开锁骨上区的颈深筋膜浅层,于锁骨上缘上1cm~1.5cm处,分别切断胸锁乳突肌的胸、锁骨头、将胸锁乳突肌翻起,再于锁骨上1.5cm处切开颈血管鞘。显露颈内静脉、颈总动脉及迷走神经。观察它们的排列关系。在分离颈内静脉下

端时,注意邻近之左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以及胸膜顶。结合临床讨论其意义。

3、继续沿锁骨平面向后剥离。于椎前筋膜浅面,在肩胛舌骨肌与斜方肌前缘相交处,将肩胛舌骨肌后下腹切断。在锁骨上三角可观察肩胛上、颈横动、静脉,以及汇入锁骨下静脉的颈外静脉下端。并可观察椎前筋膜深面、前斜角肌前缘下行的膈神经和位于前中斜角肌之间的臂丛神经。在颈后三角区,于斜方肌前缘距锁骨上约5cm处,可观察副神经的走行。继续沿之向上剥离于副神经穿出胸锁乳突肌后缘。在分离颈后三角底面时,应识别颈丛神经、膈神经及臂丛。结合标本观察颈丛皮支的分布。联系颈丛皮支阻滞麻醉。观察颈交感干的位置。

4、解剖颈动脉三角区,观察颈动脉窦和颈动脉体的位置。观察舌下神经呈弓形跨过颈内、外动脉的表面,有舌下神经发出降支,在颈鞘前面下行,与第三颈神经分支构成舌下神经襻。分离出颈外动脉在颈部的分支: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面动脉、枕动脉和咽升动脉。仔细鉴别颈内、外动脉。联系颈外动脉结扎的注意点。

标本观察:

1、观察颈筋膜分层模型及标本,了解各层颈筋膜所覆盖的内容。

2、观察颈部肌肉的分层,了解颈部分区的依据。

3、观察胸锁乳突肌区标本,了解颈淋巴结的排列分布。

4、观察颈部深层标本,了解有关的脑神经、胸导管、颈交感干、颈鞘、膈神经、臂丛等结构的位置。

[小结讨论与复习]

1、颈部有几个分区?

2、颈动脉三角区的境界、层次、内容及临床意义。

3、颈动脉、静脉的走行和分布。

4、在颈淋巴清扫术中,清扫锁骨上三角应注意哪些问题?

5、颈淋巴群的位置,淋巴及胸导管的走行。联系其接受淋巴的范围,在口腔

颌面部的肿瘤转移和感染上的重要意义。

[实验报告及评定]

1、图示颈动脉三角的内容,指出颈外动脉结扎的部位及其毗邻关系,拉线文字标出名称。

2、图示锁骨上的颈内静脉和颈总动脉的重要毗邻解剖关系,拉线文字标出名称。

实验六气管颈段、头皮、顶骨、肋骨、髂骨(4学时)[目的和要求]

掌握与口腔颌面部手术有关的气管颈段、了解头皮、顶骨、肋骨和髂骨的解剖特点及临床意义。

[实验内容]

1、操作:气管颈段、头皮、顶骨、肋骨及髂骨。(若无全身尸体,只做前3项。)

2、看标本:气管颈段解剖,头皮层次、顶骨内、外板。

[实验用品]

1、头颈部尸体。若有胸部及髂骨尸体就更好。除一般解剖器械外,准备电机

小裂钻、及骨凿。

2、有关内容的标本及图片。

[方法和步骤]

解剖操作步骤:

1、气管颈段解剖:自环状软骨下缘至胸骨上切迹,沿正中线纵行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分离颈浅筋膜,颈深筋膜浅层及颈白线(颈深筋膜浅、中两层在中线结合成2mm~3mm宽的颈白线)。再分离颈深筋膜中层及其包被的胸骨舌骨肌和胸骨甲状肌。在颈深筋膜中层与气管颈段前面之间,有颈脏器筋膜壁、脏两层形成的气管前间隙。其中有甲状腺奇静脉、甲状腺下静脉、有时还有甲状腺最下动脉。在气管颈段第2~4气管软骨环的前方,有甲状腺峡部横过。讨论气管切开术的注意事项。

2、头皮解剖:顺发际切开达骨面,然后在头颈部矢状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颅顶肌、帽状腱膜、颅骨外膜,了解头皮的层次。联系临床头皮外伤及头皮瓣的应用。

3、顶骨解剖:按上述头皮切口向后翻至顶骨处,或另从顶骨处做冠状切口。翻转皮瓣。用裂钻在顶骨处前后方向刻出1cm×4cm的骨条,深度只许穿过皮质骨外板,不能伤及骨内板。然后在骨条的外边再钻去一窄条骨,并使其成一斜面,以便下一步用单斜面平头凿子,水平角度铲下上述骨条。结合标本,了解颅骨两层骨皮质的特点。联系取顶骨条做移植骨时的解剖层次及方法。

4、肋骨解剖:于第八肋处,起自肋软骨前端,顺第八肋骨缘向后弧形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深筋膜,将创缘向两侧牵引。观察肋间内外肌的起止点及走行的方向。观察肋间静脉、动脉及神经。剥离肋间肌时注意方向。分离肋间肌后,显露肋骨。联系临床取肋骨做移植时的注意事项。

5、髂骨解剖:于髂骨嵴内侧皮肤,按取骨长度,顺髂嵴切开皮肤、皮下组织以及覆盖髂嵴的肌肉。讨论髂骨切取手术时皮肤切口的注意点及其临床意义。向两侧牵开创缘,充分暴露髂嵴后沿髂嵴切开骨膜,并切断髂嵴内外侧之肌肉附丽。继而用骨膜剥离器与手术刀,由上向下分离髂嵴与其下方的内外侧骨膜和肌肉。用骨凿自髂嵴的内侧,切取髂嵴内侧份及相连的髂翼内面骨板和骨松质一块。联系临床取髂骨的注意点。

标本观察:

观察颈部标本,了解颈部诸结构的毗邻关系。

[小结讨论与复习]

1、气管颈段的境界、层次、内容及毗邻。联系气管切开术的注意点。

2、头皮各层结构有何特点?联系临床注意点。

3、头顶皮质骨有何特点?取顶骨条时注意什么?

4、肋间隙的解剖有何特点?取肋骨时注意什么?

5、髂骨的解剖结构有何特点?取髂骨时注意什么?

[实验报告及评定]

图示气管切开的部位及其毗邻关系,并拉线文字标出名称。

[郭莲余志杰]

口腔颌面颈部应用解剖实验教程[实验报告与评定]

实验一上、下颌骨及相关的颅骨

评分表

内容分值得分

层次和内容 40

位置和毗邻 30

形态和比例 20

表达能力 10

总分 100

学生姓名:总评分:班级:教师签名:

日期:

报告内容:请画出上颌骨或下颌骨的解剖图,并拉线标出解剖名称。

口腔颌面颈部应用解剖实验教程[实验报告与评定]

实验二颌面部浅层肌、血管层次结构,腮腺及面神经

评分表

内容分值得分(图1 图2 )

层次和内容 40

位置和毗邻 30

形态和比例 20

表达能力 10

总分 100

学生姓名:总评分:班级:教师签名:

日期:

报告内容:

1、图示面动脉及面前静脉在面部的走行,与面神经下颌缘支的关系。并拉线标出血管及重要毗邻结构名称。

2、图示面神经在出茎乳孔时的主干及出腮腺时分支的解剖位置和毗邻关系。并拉线标出其名称。

口腔颌面颈部应用解剖实验教程[实验报告与评定]

实验三颌面部深层肌、血管神经层次结构,面侧深区及颌面诸间隙

评分表

内容分值得分(图1 图2 )

层次和内容 40

位置和毗邻 30

形态和比例 20

表达能力 10

总分 100

学生姓名:总评分:

班级:教师签名:

日期:

报告内容:

1、图示上颌动脉的走行及分支,其重要毗邻关系。并拉线标出其名称。

2、图示三叉神经下颌支各分支走行分布,及其重要毗邻关系。并拉线标出名称。

口腔颌面颈部应用解剖实验教程[实验报告与评定]

实验四口腔内结构、下颌下三角区及颞下颌关节

评分表

内容分值得分(图1 图2 )

层次和内容 40

位置和毗邻 30

形态和比例 20

表达能力 10

总分 100

学生姓名:总评分:

班级:教师签名:

日期:

报告内容:

1、图示下颌下腺与面动脉、面前静脉、面神经、下颌缘支、舌神经、舌下神经的毗邻关系,并拉线标出名称。

2、图示颞下颌关节的解剖结构并拉线标出名称。

口腔颌面颈部应用解剖实验教程[实验报告与评定]

实验五颈部诸结构

评分表

内容分值得分(图1 图2 )

层次和内容 40

位置和毗邻 30

形态和比例 20

表达能力 10

总分 100

学生姓名:总评分:

班级:教师签名:

日期:

报告内容:

1、图示颈动脉三角的内容,指出颈外动脉结扎的部位及其毗邻关系,并拉线标出名称。

2、图示在锁骨上颈内动脉和颈总动脉的重要毗邻关系,并拉线标出名称。

口腔颌面颈部应用解剖实验教程[实验报告与评定]

实验六气管段、头皮、顶骨、肋骨、髂骨

教学过程(组织实施)

见习计划及满学时带教安排

口腔解剖教研室

教学活动日期教学对象

(一)习计划病种(内容):

目的(要求):

观察标本(头颅)模型

病人姓名:病区床号其它

(或门诊号)

(二)满学时带教安排:10:40至12:00 内容观察头颅标本模型(具体时间):

至内容

(三)遇到的问题及完成情况:

结合临床以及理论课的知识,观察头颅上的骨性、标志、及模型中血管的走向,同学对照标本,能比较容易理解理论的知识。

(四)师生比例:1:10

带教老师签名

教学过程(组织实施)

见习计划及满学时带教安排

口腔解剖教研室

教学活动日期教学对象

(二)习计划病种(内容):

目的(要求)

掌握颈外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名称,行程及分布。

掌握上颌、下颌神经的行程,分支,分支支配范围及临床意义。

掌握面神经颅外段的分支,支配范围

熟悉舌下神经的末梢分支支配范围及临床意义。

病人姓名:病区床号其它

(或门诊号)

(二)满学时带教安排:10:40至12:00 内容相互检查口腔观察标本(具体时间):

至内容

(三)遇到的问题及完成情况:

结合临床以及理论课的知识,观察头颅上血管的走向,同学对照标本,能比较容易理解理论的知识。

(四)师生比例:1:20

带教老师签名

教学过程(组织实施)

见习计划及满学时带教安排

口腔解剖教研室

教学活动日期教学对象

(三)习计划病种(内容):

目的(要求)

掌握口腔境界、分布及口腔前庭的解剖标志。掌握唇、颊的境界。层次、结构及淋巴回流。掌握腭的形态,表面标志。

病人姓名:病区床号其它

(或门诊号)

(二)满学时带教安排:10:30至12:00 内容相互检查口腔观察标本(具体时间):

至内容

(三)遇到的问题及完成情况:

口腔前庭的表面标志的识别,唇、颊、腭部分标志的识别,在相互检查时需经过老师帮助才能完成。

软腭肌肉的位置经图示及标本对照后能理解。

(四)师生比例:1:20

带教老师签名

教学过程(组织实施)

见习计划及满学时带教安排

口腔解剖教研室

教学活动日期教学对象

(四)习计划病种(内容):

目的(要求):

掌握舌及舌下区的解剖关系。包括境界、解剖标志及内容。

病人姓名:病区床号其它

(或门诊号)

(二)满学时带教安排:10:30至12:00 内容观察标本

(具体时间):

至内容

(三)遇到的问题及完成情况:

舌腹部及舌下区的解剖结构教复杂,口底的概念需要重点解说。经标本观察及参照图示能较好的理解。

(四)师生比例:1:20

带教老师签名

教学过程(组织实施)

见习计划及满学时带教安排

口腔解剖教研室

教学活动日期教学对象

(五)习计划病种(内容):

目的(要求):

掌握颌面部表面标志、境界。

掌握腮腺嚼肌区的境界、内容及层次

掌握面侧深区的境界和内容,认识主要的组织间隙境界,内容和相互关连。

病人姓名:病区床号其它

(或门诊号)

(二)满学时带教安排:10:30至12:00 内容观察标本

(具体时间):

至内容

(三)遇到的问题及完成情况:

口腔颌面颈部系统解剖考点大全

口腔颌面颈部系统解剖复习资料 1.上颌骨位置毗邻 位于颜面中部,左右各一,相互对称,是除下颌骨外最大的口腔颌面部骨,形成整个上颌部,与颧骨,额骨,蝶骨、鼻骨、犁骨、泪骨、腭骨等邻接。构成眼眶底部、口腔顶的大部分、鼻腔外侧壁和底部、部分颞下窝和翼腭窝、翼上颌裂及眶下裂。 2.腭大孔骨性标志和粘膜标志上颌牙槽突与腭骨水平部共同构成腭大孔,有腭前神经通过。该孔一般为位于上颌第三磨牙腭侧牙槽嵴顶至腭中缝连接线的中点。在覆盖黏骨膜的硬腭上,腭大孔的表面标志位于上颌第三磨牙腭侧牙龈缘至腭中缝连线的中外1\3 的交点上,距硬腭后缘约0.5cm 处。 3.上颌窦与各牙关系上颌窦的下壁由前向后盖过上颌第二前磨牙到上颌第三磨牙的根尖,与上述牙根尖之间以较薄的骨板相隔,甚至无骨板而紧覆以黏膜其中以上颌第一磨牙根尖距上颌窦下壁最近,上颌第二磨牙次之,第二前磨牙与第三磨牙次之。 4.上颌骨薄弱部位 а.从梨状孔下部平行牙槽突底部经上颌结节至蝶骨翼突,临床上的上颌骨Le Fort I型骨折线。b?通过鼻骨、泪骨、颧骨下方至蝶骨翼突,即上颌骨Le Fort II型骨折线 c.通过鼻骨、泪骨、眶底、颧骨上方至蝶骨翼突,即上颌骨Le Fort III型骨折线。 5. 上颌骨血供 上颌骨血液供应极为丰富,即接受骨内上牙槽动脉的血供,又接受来自牙槽后动脉、眶下动脉、腭降动脉以及蝶腭动脉等分布于颊、唇、腭侧黏骨膜等软组织血供。这一多源性血供的特点,为正颌外科提供了解剖学依据。由于上颌骨血供丰富,故其抗感染能力强,骨折愈合亦迅速,但手术或外伤后出血较多 б.下颌管走形及规律 走形:在下颌支内,该管行向前下,至下颌体内几乎水平向前,在经过下颌诸牙槽窝下方时,发出小管到各牙槽窝,最后向前经颏管与颏孔相连接,通过神经、血管。 规律: a 下颌管距骨内板较外板为近,下颌骨内板常构成下颌管的内壁,而下颌管的上下外壁往往与骨松质邻接。 B下颌管距下颌支前缘较后缘为近 c 下颌管距下颌体下缘较牙槽缘为近。 7.下颌骨的薄弱部位 A 正中联合(是胚胎发育时两侧下颌突的连接处,位置最为突出。) B 颏孔区(此处有颏孔,又有下颌前磨牙的牙槽窝) C 下颌角(骨质较薄且有下颌第三磨牙牙槽窝位于其间,如下颌第三磨牙阻生,则骨质更薄) D 髁突颈部(比较细小,其上下均较为粗大) 8.面神经管走行 起自内耳道底上部的面神经管口,初呈水平位行向前外,再以直角转向后外,而后垂直下行,止于茎乳孔,管内有面神经通过。 9.颞下颌关节由颞骨关节窝和关节结节,下颌骨髁突,居于两者之间的关节盘,及外侧包绕的关节囊和囊内外韧带构成 韧带 A 颞下颌韧带可防止髁突向外侧脱位,并与下颌后退运动关系密切 B 蝶下颌韧带悬吊下颌,防止张口过大的作用 C茎突下颌韧带限制下颌过度前伸 血供颞浅动脉和上动脉(颈动脉分支)

颌面部应用解剖与生理

颌面部应用解剖与生理 一、颌骨 颌骨通常指上颌骨与下颌骨。 (一)上颌骨 上颌骨位于颜面中部,是面中部最大的骨骼,左右各一,相互对称,其解剖形态极不规则,由一体(上颌骨体)和四突(额突、颧突、牙槽突和腭突)构成。上颌骨与鼻骨、额骨、筛骨、泪骨、犁骨等邻近骨器官相连构成眼眶、鼻底和口腔顶部。 1.上颌骨体分为四面一腔即前、后、上、内四面和上颌窦腔。 (1)前外面:又称脸面。上界与眶下缘相连,下界为牙槽突底部,内界为鼻切迹,外界为颧牙槽嵴。在眶下缘中点下方0.5-1cm处有椭圆形的眶下孔,眶下神经、血管从此通过。眶下孔的下方,尖牙与双尖牙的上方骨面有一深窝,称为尖牙窝。此处骨质菲薄,常经此凿骨进入上颌窦内施行手术。 图为上颌骨(左图为外侧面观,右图为内侧面观) (2)后面:又称颞下面。一般以颧牙槽嵴作为前壁与后壁的分界线,参与颞下窝及翼、腭窝前壁的构成,在其后方骨质微凸呈结节状,称上颌结节。上颌结节上方有2-3个小骨孔,有上牙槽后神经血管通过。颧牙槽嵴和上颌结节是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的重要标志。 (3)上面:又称眶面,构成眼眶下壁,呈三角形。眶下沟向下延伸成眶下管并开口于眶下孔。上牙槽前,中神经由眶下管内分出,经上颌窦前壁和外侧壁分布到前牙和前磨牙。 (4)内面:又称鼻面,构成鼻腔外侧壁。在中鼻道中上颌窦开口通向鼻腔。施行上颌窦根治术和上颌窦囊肿摘除时,可在鼻道开窗引流。 (5)上颌窦:呈锥形空腔,底向内,尖向外,伸入颧突,底部有上颌窦开口。上颌窦壁即骨体的四壁的骨质皆薄,内面衬以上颌窦黏膜。 上颌窦底与上颌后牙根紧密相连,有时反隔以上颌窦黏膜,故当上颌前磨牙及磨牙根尖感染时,易于穿破上颌窦黏膜,导致牙源性上颌窦炎;在拨除上颌前磨牙和磨牙断根时,应注意勿将根推入上颌窦内。 2.上颌骨突包括额突、颧突、牙槽突和腭突。 (1)额突:为一坚韧骨片,与额骨、鼻骨、泪骨相连。位于上颌骨体的内上方。 (2)颧突:呈锥体形,与颧骨相连,向下至第一磨牙形成颧牙槽嵴。位于上颌骨体的外上方。 (3)牙槽突:位于上颌骨体的下方,与上颌窦前、后壁紧密相连,左右两侧在正中线相连形成弓形,是上颌骨包在牙根周围的突起部分,每侧牙槽突上有7-8个牙槽窝容纳牙根。前牙有前磨牙区牙槽突的唇、颊侧骨板薄而多孔,此结构有利于麻醉药物渗入骨松质内,达到局部浸润麻醉目的。 (4)腭突:牙槽突内侧伸出的水平骨板,后与腭骨的水平板相接,两侧在正中线相连接组成硬腭,将鼻腔与口腔隔开,硬腭前份有切牙孔(腭前孔),后份有腭大孔(腭后孔),有神经、血管通过。 上颌骨存在骨质疏密厚薄不一,连接骨缝多等因素,构成解剖结构上的一些薄弱环节,易发生横断性骨折。主要有下述三条薄弱线:第一薄弱线是从梨状孔下部平行牙槽突底经上颌结节至蝶骨翼状突,即上颌骨Le Fort I 型骨折线;第二薄弱线是通过鼻骨、泪骨,颧骨下方至蝶骨翼状突,即上颌骨Le Fort II 型骨折线;第三薄弱线

口腔颌面颈部解剖

第三章口腔颌面颈部解剖[题目答案分离版] 字体: 一、A1 1、关于腭大孔的叙述。那项是不正确的 A.距硬腭后缘约0.5cm处 B.有腭前神经和血管通过 C.位于腭侧牙槽嵴顶至腭正中缝弓形连线的中点 D.由上颌骨牙槽突与腭骨水平部共同构成 E.是翼腭管的下口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腭大孔:位于硬腭后缘前方约0.5cm处,上颌第三磨牙腭侧,相当于腭中缝至龈缘的外、中1/3交界处。 【该题针对“第三单元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2、以下关于眶下孔的叙述中那项是错误的 A.眶下孔位于眶下缘中点下方约0.5cm处 B.眶下孔内有眶下神经、血管通过 C.眶下孔朝向前内下方,行眶下神经阻滞麻醉时进针方向应为前内下 D.眶下孔向后外上方通入眶下管 E.眶下孔的下方骨面上有尖牙窝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行眶下神经阻滞麻醉时,进针的方向是向上、后、外。 眶下孔向后外上方通入眶下管。 【该题针对“第三章单元测试(2讲)”知识点进行考核】 3、上颌骨的四突不包括 A.额突 B.颧突 C.颞突

D.腭突 E.牙槽突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上颌骨的四突分别称为额突、颧突、腭突和牙槽突。 颞突是颧骨的突起之一。 颞突:从体的上部向上延伸,分为深浅两部。颞深脂肪突呈窄舌状,位于蝶骨大翼和颞肌间(颞前间隙内),脂肪突的深面是眶外侧壁的后方和颧骨的体部,后侧贴附于蝶骨大翼上。上端最高点平眼外眦水平或稍下方。 【该题针对“第三单元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4、以下哪个解剖结构不位于下颌骨体部外侧面 A.外斜线 B.颏孔 C.正中联合 D.颏棘 E.颏结节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下颌体:外侧面中线处有正中联合;正中联合两旁有左右各一的颏结节;从颏结节向后上延至下颌支前缘的骨嵴,称为外斜线,有降下唇肌及降口角肌附着;在外斜线上方,下颌第二前磨牙的下方或第一、第二前磨牙之间的下方,下颌体上、下缘之间略偏上处有颏孔。其内侧面近中线处有两对突起,上颏棘和下颏棘。 因此本题答案选D颏棘。 5、上颌骨不参与以下哪个解剖结构的构成 A.翼上颌裂及眶下裂 B.口腔顶和鼻腔底 C.鼻腔侧壁

第三章口腔颌面应用解剖实验教程

口腔颌面颈部应用解剖实验教程 实验一上、下颌骨及相关的颅骨 实验二颌面部浅层肌、血管及神经层次结构;腮腺及面神经 实验三颌面部深层肌、血管及神经层次结构,面侧深区及颌面诸间隙实验四口腔内结构、下颌下三角区及颞下颌关节 实验五颈部诸结构 实验六气管颈段、头皮、顶骨、肋骨及髂骨 附:口腔颌面颈部应用解剖实验报告样本

口腔颌面颈部应用解剖实验教程 口腔颌面颈部应用解剖是研究口腔、颌、面、颈诸部位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其临床应用为主要内容的口腔专业基础学科。实验课是按口腔、颌面、颈等区域分别进行学习,应以实际解剖操作为主,结合标本、图片及教科书,建立感性的解剖认识,从而为学习口腔颌面外科学打下一定的基础。 解剖实验课是一门很形象化的教学课程。必须让学生在学习之后有一个具体鲜明的解剖形象的感性认识,而不仅仅是文字叙述。要在有目的、有指导下进行操作实践,真正看到解剖的实际,又能通过实际所见,总结成系统的知识。因此,建议解剖实验课按下列步骤和要求进行: 1、每次解剖实验前必须做好预习,了解每次解剖内容、目的和要求。仔细阅读教科书中与本次实验相关的内容部分,作为实验的理论指南。 2、每次实验课开始先由具体教师讲解本次内容重点及难点,具体安排和注意事项。 3、在教师的辅导下同学依据实验指导、教材、图谱、标本,分组进行操作和观察。操作时要按外科基本技术操作的方法,正确地进行层次解剖。另一人当助手。第三人宣读实习指导或教材或拿图片及标本来对照。第四人负责按所见的画图。当完成一个区域解剖后,轮换各自的角色任务。 4、做完后同学各组之间进行重要内容的相互示教,由操作者讲解该区的重要解剖结构及临床意义,大家可以讨论复习,最后教师小结。 5、同学要画出本次实验中重要内容的解剖草图,训练其画图表达能力,交教师批阅。 6、注意事项: (1)解剖对象虽然是尸体,但仍应按临床病人那样,以严肃的态度,严格遵照操作规程,聚精会神地进行解剖,避免破坏需要保留观察的重要结构。不要随意做不必要的切口。 (2)要组织好。每4~6人一小组,小组长负责领取解剖用器械、图片和尸体标本,结束时清点及送还。 (3)遵守实习室规章制度。 (4)因各院校的实际条件都各有不同,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本教程的内容、安排、方法等进行修订。 7、没有尸体条件的院校,可利用标本,进行相关内容的观察,要求目的与操作相同。

第七章 口腔颌面部的应用解剖

《五官科护理》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年月日教案完成时间:年月日

第七章口腔颌面部的应用解剖 概述口腔颌面部的界限、组成和主要功能,导入本次课 第一节口腔的应用解剖 一、口腔前庭 (一)界限 口腔前庭是位于唇、颊与牙列、牙龈及牙槽骨之间的马蹄形潜在腔隙。 (二)组成 1.唇 (1)解剖标志:口裂、口角、唇红、唇红缘、唇弓、唇峰、人中、唇系带等。 (2)生理特点:皮肤厚,腺体丰富,好发疖、痈,“危险三角区”。 2.颊 (1)解剖标志:颊部表情肌、颊粘膜、颊脂垫、腮腺乳头、颊系带等。 (2)生理特点:皮下组织疏松而富有弹性。 3.牙弓 详件第二节。 二、固有口腔 (一)界限 上由硬腭和软腭构成顶壁,与鼻腔相隔,下为舌和口底,前界与两侧为上下牙弓,后经咽峡与口咽相通。 (二)组成 1.腭 (1)解剖标志:硬腭(牙乳头、腭中缝、腭皱襞、腭大孔等);软腭、腭垂、腭舌弓、腭咽弓、腭扁桃体等。 (2)生理特点:软腭粘膜下层结构疏松,炎症时易发生水肿。软腭与咽部肌肉彼此协调运动,完成腭咽闭合,具有语言和吞咽功能。 2.舌 (1)解剖标志:舌体、舌根、舌背、舌侧缘、舌乳头、舌腹、舌系带、舌肌、舌扁桃体等。 (2)生理特点:舌体活动度较大,舌根活动度小;舌乳头上的味蕾产生味觉;

舌肌可使舌完成各种运动。 3.口底 (1)解剖标志:舌系带、舌下阜、舌下腺等。 (2)生理特点:口底组织疏松,有多个潜在间隙存在,发生外伤或感染时,易形成较大的血肿、脓肿或水肿。 4.咽峡 第二节牙及牙周组织的应用解剖 一、牙 (一)数目和萌出顺序 (二)表示方法 (三)组成 1.牙冠由牙釉质覆盖的部分,是发挥咀嚼功能的主要部分,可分为解剖冠和临床冠。 2.牙根由牙骨质覆盖的部分,是牙体的支持部分。包括根尖,根尖孔、根分叉等。 3.牙颈牙冠与牙根之间的交界处呈一弧形曲线。 每个牙齿均由五个面组成。 (四)组织结构 1.牙釉质是一种位于牙冠表面的乳白色、半透明、有光泽的硬组织,无血管和神经,不能再生。是牙体组织中矿化程度最高的部分,也是人体中最硬的一种组织。前牙切缘和后牙牙尖处最厚,牙颈部最薄。 2.牙本质是牙齿的主体,硬度较釉质低,由许多细微的小管组成,内有神经末梢,受到外界刺激时反应敏感,具有再生能力。 3.牙骨质是覆盖于牙根表面的硬组织,色黄,近牙颈部较薄,根尖和根分叉处较厚。硬度最差,没有血管和神经,其营养来源于牙周组织中的血运供应。 4.牙髓髓腔中的疏松结缔组织。内含丰富的细胞、血管、淋巴和神经,具有敏锐的感觉功能,对牙体硬组织的代谢起着重要的作用。 (五)分类及功能 二、牙周组织 (一)组成

口腔颌面局部解剖学重点

口腔颌面部解剖学 名词解释: 1、翼点:由顶骨、额骨、颞骨、蝶骨大翼四骨结合形成的“H”形的缝结构。临床意义:其内面由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当颞骨骨折时可将其撕裂而出血,形成硬脑膜外血肿。 2、翼腭窝:位于眶尖的下方,略呈椎体形,主要由上颌骨、腭骨和蝶骨翼突围成。向前经眶下裂通眼眶;向后上经圆孔通颅中窝;向内经蝶腭孔通鼻腔;向后经翼管通破裂孔;向外经翼上颌裂通颞下窝。向下经翼腭管出腭大孔通口腔。因而翼腭窝是通向眼眶、鼻腔、口腔、颅中窝、颅底及颞下窝的交通要道。 3、颧弓:颧弓由颧骨颞突和颞骨颧突组成,形成面部的骨性隆凸,其下缘由咬肌起始,并有颞深筋膜附着于颧弓的内外面。 4、危险三角区:面静脉部分行走于肌肉中,肌收缩时,血液可返流,有的静脉内瓣膜少而薄弱,难以阻挡逆流,当上唇和鼻根部炎症,若处理不当,可导致颅内海绵窦炎症。临床上将鼻根部至两侧口角三角区域称为危险三角区。 5、面动脉:舌骨大角的稍上方、二腹肌后腹下缘处,起于颈外动脉的前壁,行向前内上方,经二腹肌后腹与茎突舌骨肌深面,进入下颌下三角→穿下颌下腺鞘→腺上缘→腺上面的沟或腺实质内急转向外→咬肌附着处前缘→弓形绕过下颌骨体的下缘上行→面部(经面神经下颌缘支深面)→笑肌、颧大肌深面、颊肌浅面、面静脉的前方迂曲行向前上→口角、鼻翼外侧→眼内眦→内眦动脉。 6、面静脉(即面前静脉):内眦静脉→循面动脉后方斜向后外下方→咬肌前下角→颧大肌、笑肌、颈阔肌的深面及颊肌、咬肌的浅面→穿颈深筋膜浅层→颈部→斜向后下→下颌下三角→下颌下腺、二腹肌后腹和茎突舌骨肌的浅面→下颌角的后下方,与从后上方来的下颌后静脉的前支汇合成面总静脉→舌骨大角附近→颈内静脉。 7、翼丛(翼静脉丛) :位于颞下窝,相当于上颌结节后上方处,分布于颞肌、翼内、外肌之间(上颌动脉分支伴行的静脉均参与形成)→上颌静脉,施行上牙槽后神经传导阻滞麻醉时,应避免刺破翼丛而发生血肿。翼丛主要收集口腔颌面及眼的静脉血,这些交通静脉可将该处感染扩散蔓延到海绵窦。 8、上牙神经丛:上牙槽前、中、后神经在上颌骨牙槽突基底部交互吻合形成,至该丛再发出终支至上颌牙、牙周膜及牙龈。 9、面瘫:是以面部筋肉麻痹,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症的疾病。如:歪嘴风、口眼歪斜、吊线风、口歪。 10、咽门(咽峡):是口咽部之最狭窄区,由腭帆、腭舌弓和舌根共同围成。 11、腮腺床:腮腺犹如侧卧其上,为紧贴腮腺深面的血管神经,包括:颈内动、静脉和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及茎突诸肌称为“腮腺床”。 12、神经点: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为颈神经丛皮支的浅出点,颈神经丛皮支阻滞麻醉即由此点刺入,故称此点位“神经点”。 13、气管前间隙:位于气管前方,由颈脏器筋膜脏、壁两层所围成,间隙中主要含有甲状腺奇静脉丛、甲状腺下静脉,有时还有甲状腺最下动脉。作低位气管切开术时,应注意此关系。气管前间隙因与前纵隔相通,故其感染可蔓延至前纵隔;该纵隔的气肿亦可上行扩散至颈部。气管前间隙还与内脏旁间隙相交通。 14、颈动脉鞘(颈鞘):为包绕颈部大血管和迷走神经的筋膜鞘。颈动脉鞘内上部有颈内动脉、下部有颈总动脉,颈内静脉位于动脉的外侧,迷走神经位于两者之间的后方。

第一章口腔颌面部应用解剖1

承德医学院教案(首页) 课程:口腔科学授课教师:邵春燕职称:医师学期: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3 授 课 章 节 教 学 目 任 务 一、颌面部骨(15分钟) 1、上颌骨:一体四突 2、下颌骨:下颌体、下颌支 二、颌面部肌肉(15分钟) 教 学 主 要 内

容1、咀嚼肌:咬肌、颞肌、翼内肌、翼外肌 2、表情肌 三、颌面部血管(25分钟) 1、动脉:舌动脉、面动脉、上颌动脉、颞浅动脉 2、静脉:深、浅静脉网 四、颌面部神经(25分钟) 1、三叉神经: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 2、面神经 五、讨论(10分钟)教学步骤、时间分配掌握:颌面部骨、颌面部肌肉、颌面部血管、颌面部神经的解剖结构。 的熟悉:淋巴组织的解剖 口腔颌面部解 剖授课方式 实习课()社会实践课() 第二周第2 次课时间2013年9月4日第2单元 理论课(是)实验课() 教学时数2学时临床专业(专科)12级6 10班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教具

教学前沿 参考资料 教学过程中 存在的主要 问题上颌骨、下颌骨、狭义咀嚼肌、面动脉、上颌动脉、三叉神经、面神经 三叉神经、面神经的纤维成分、走行分布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启发式 多媒体教室,教学用模型 为什么下颌下腺导管易形成结石 面神经解剖分离术 眼耳鼻喉口腔科学王斌全人民卫生出版社 教具不足,学生对三维空间理解不够 教案 第一章口腔颌面部应用解剖及生理 目的要求 一、掌握颌面部骨、颌面部肌肉、颌面部血管、颌面部神经的解剖结构。 二、熟悉淋巴组织的解剖 时间分配 一、颌面部骨(15)

1、上颌骨体:前面、后面、上面、内面 2、上颌骨四突:额突、颧突、牙槽突、腭突 (二)下颌骨 1、下颌体 2、下颌支 3、下颌角 4、髁突颈部 二、颌面部肌肉(15) (一)狭义咀嚼肌 l、咬肌 2、颞肌 3、翼内肌 4、翼外肌 (二)表情肌 三、颌面部血管(25) (一)动脉 1、舌动脉 2、面动脉 3、上颌动脉 4、颞浅动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