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细胞核中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知识点

细胞核中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知识点

细胞核中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知识点
细胞核中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知识点

细胞的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变化最明显.染色体会进行复制,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均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也就是说,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与原细胞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基因是DNA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是遗传物质中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DNA分子和蛋白质构成染色体,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里。除一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外,其余的病毒以及全部具典型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这种物质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它还存在于细胞核外的质体,线粒体等细胞器中。染色体、叶绿体、线粒体是DNA的载体,载体的意思是DNA在这上边存在。DNA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所以说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遗传物质的基本特性是:相对的稳定性,能自我复制,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并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基因有规律地集中在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等位基因是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在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每一种生物细胞核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如人的体细胞中含有23对染色体;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少一半.受精卵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一样.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2:1:2.如人的精子和卵细胞中含有_______染色体,女性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22条+X,男性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22条+X 或22条+Y.受精卵的染色体与体细胞的染色体相同.

1.________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染色体是由主要的遗传物质和___ ____组成的。染色体中主要的遗传物质是____,它能传递信息,并能控制生物的形态和生理特性。基因在细胞里大多有规律地集中于_______内的染色体上,而且每一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_______和_______都是一定的.细胞内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叫做________,他们一个个排列在________上,一般都成对存在,有________性和________性之分.请你用最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下: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性状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2?赣州)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在下面的概念图中,标号①表示________;标号②表示________.

(2)已知先天性聋哑是由隐性基因a控制的.小张和小王是聋哑学校的两位同

学,他们各自的父母听说能力均正常,但小张一生下来就是聋哑,而小王在五岁

前会说话,听力也正常.五岁那年生病注射链霉素后导致聋哑.请问小张的基因组成为________;小王的基因组成为________;________(填“小张”或“小王”)

的聋哑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

3.(2012?南充)下列A、B、C、D四个图,分别表示细胞核中基因、DNA、染色体之间的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上述A、B、C、D图示中,从形态结构上能正确表达基因、DNA、染色体之间关系得是________图.

②人体的体细胞中有染色体23对,那么DNA分子有________条,含有的基因有________对.

③若用T、t分别表示基因的显、阴性.现有一对有耳垂的夫妻,婚后生出了无耳垂的后代,该夫妻的基因型是________,生出无耳垂后代的基因型是________.4.生物体都有自己的遗传物质,下面所列的不能称为遗传物质的是()A.植物细胞的细胞壁B.人的DNA

C.水稻基因D.病毒核酸

5.在染色体上控制生物性状的小片断叫()

A.基因B.染色体C.性状D.DNA

6.人的遗传物质是如图中的()

A.1 B.2 C.3 D.4

7.有关“细胞、染色体、DNA、基因、性状”之间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B.DNA是遗传物质

C.染色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D.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是DNA

8.下列有关染色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

B.染色体在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均存在

C.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D.每条染色体上一半来自父方,下一半来自母方

9.关于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

B.遗传物质中的染色体

C.染色体上能被染色的物质

D.遗传物质中决定性状的物质

10. 有关“细胞、染色体、DNA、基因、性状”之间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DNA 是染色体的物质组成之一,染色体位于细胞核中,因此DNA全部存在于细胞核中

B.隐性基因也能遗传给后代

C.在生物的传种和接代的过程中,基因是随染色体而传递的

D.每个染色体上都有许多的DNA分子,每个DNA分子上有很多个基因

11.如图表示了细胞核内某些结构之间的关系,其中遗传物质和决定生物性状的分别是()

A.细胞核基因B.DNA 基因

C.染色体 DNA D.细胞核 DNA

12.下列有关DNA的叙述错误的是()

A.DNA就是脱氧核糖核酸

B.DNA是染色体的组成成分之一

C.DNA和蛋白质都是遗传物质,只是DNA的作用更重要

D.DNA能传递遗传信息,控制生物体的形态和生理特征

13.如图表示三个圆所构成的关系图,其中I为大圆,Ⅱ、Ⅲ分别为大圆之内的两个小圆.不符合这种关系的是()

A.A、B.B、C.C、D.D、

14.每个人的身体都具有特异性.20XX年5月,美军成功击毙恐怖大亨本.拉丹,并通过DNA鉴定确定其身份.下列有关DNA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储存遗传信息的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B.每个DNA分子只有一个能控制性状的基因

C.同一个体的所有体细胞中染色体上的DNA分子基本相同

D.不同人的染色体上的DNA分子结构有一定差异

15.下列有关遗传学知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一种性状只有一种表现型

B.性状数目比染色体数目多很多

C.表现型相同则基因型也相同

D.父母所有的性状都能遗传给子代

16.构成一株小麦的基本单位是细胞.下列关于小麦的结构或物质由微观到宏观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基因、染色体、细胞核、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小麦个体

B.染色体、基因、细胞核、细胞、组织、系统、器官、小麦个体

C.基因、染色体、细胞核、细胞、组织、器官、小麦个体

D.染色体、基因、细胞核、细胞、器官、组织、小麦个体

17.人的肝细胞、红细胞、卵细胞内的染色体的数目分别是()条?A.46、0、23 B.46、23、23 C.46、0、46 D.23、0、23 18.水稻叶肉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24条,它的根尖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A.36条B.12条C.48条D.24条

19.玉米的体细胞中有20条染色体,它的叶片细胞、根毛细胞、花粉细胞中的染色体条数分别为()

A.20,20,10 B.20,20,20 C.10,20,20 D.10,10,20

20如图1和2是人体细胞中的一对染色体,那么,下列各组合中可称为等位基因的是:()

A.A和B B.a和B C.A和a D.B和B

21.人的性染色体存在于()

A.体细胞B.生殖细胞

C.受精卵D.以上所有细胞

22.下列有关一个男孩体内性染色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男孩体细胞中有一对性染色体

B.男孩体细胞中的X染色体来自母亲

C.男孩体细胞中X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一般不会传给儿于子

D.男孩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为XX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

基因在染色体上 宋翠 一、教学理念 高中生物新课程理念中强调:生物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这同样也是新课程标准实施中的核心任务和基本理念之一。此外,新课程理念中还倡导探究性学习,认为只有通过探究式的教学活动,才能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才能使知识和能力之间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因此在设计这节课时,我努力以这些新课程理念为依托,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通过层层深入的推理和探究活动,立体推进三维教学目标,努力使学生亲历并感悟科学发现的整个过程。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生物必修②《遗传与进化》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它沿着遗传学史的发展顺序,在孟德尔提出遗传因子(即基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寻找并确定基因在细胞内的存在位置,完成整个有关“基因在哪里”的科学探究过程。 本节课既是对前面“基因和染色体知识”的总结和升华,又为第三章阐明基因的本质奠定了基础。同时,本节课所体现出的“类比推理、假说演绎”的研究方法在后续的章节中还会多次用到,因此本节课具有鲜明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材的处理与安排: 本节课的教材内容包括萨顿的假说、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以及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三部分,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需要联系前面所学的相关知识,还需要补充有关性染色体的内容,最后对孟德尔定律的升华关键在于应用,容量大,难度高,所以本节课我计划安排两个课时:第一课时通过回顾相关知识,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发现过程,侧重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体验;第二课时则用“基因在染色体上”这一新的发现去深入理解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并通过适当的练习,完成知识的升华和应用。其中第一课时是我本次要讲的内容。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够说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理论依据; 能够概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证明过程; 【能力目标】:尝试通过“类比推理”研究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能够运用“假说演绎法”验证一种假说的正确与否;

2.2.2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

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学习目标] 1.理解类比推理方法的含义。2.掌握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方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过程。3.说出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一、萨顿的假说 1.研究方法:类比推理法。 2.基因与染色体行为的类比 项目基因的行为染色体的行为 独立性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 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具 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存在方 式 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在配子中只 有成对的基因中的一个 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在配子 中只有成对的染色体中的一条来源 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 个来自母方 体细胞中成对的染色体(即同源染色 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分配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 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 期自由组合 3.结论: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即基因就在染色体上。 例1下列不属于萨顿假说中对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描述的是() A.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B.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存在的 C.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形成配子和受精过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D.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答案 A 解析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是由摩尔根提出的。 例2已知果蝇的体细胞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根据萨顿的假说,关于该果蝇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果蝇的精子中含有成对基因

B.果蝇的体细胞中只含有一个基因 C.果蝇的4对同源染色体上含有的基因可以同时来自于父方,也可以同时来自于母方D.在体细胞中,基因是成对存在的,在配子中只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 答案 D 解析由于精子中无同源染色体,所以其中的基因均不成对,A错误;果蝇的体细胞中含同源染色体,所以基因都是成对的,且种类也很多,B错误;同源染色体只能一条来自母方,一条来自父方,不会同时来自母方或父方,C错误。 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1.实验材料——果蝇 (1)果蝇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①相对性状多且明显;②培养周期短;③成本低;④容易饲养;⑤染色体数目少,便于观察。 (2)果蝇体细胞内染色体的组成:果蝇体细胞中共有4对染色体,其中3对是常染色体,1对是性染色体。雌果蝇的性染色体是XX,雄果蝇的性染色体是XY。 2.观察现象 P红眼(♀)×白眼(♂) ↓ F1红眼(♀、♂) ↓雌雄交配 F23 4红眼(♂、♀)、 1 4白眼(♂) (1)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 (2)F1全为红眼,红眼是显性性状。 (3)F2中红眼∶白眼=3∶1,符合分离定律,红眼和白眼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4)F2中只有雄果蝇出现白眼性状,说明果蝇眼色的表现与性别相联系。 3.提出问题:白眼性状的表现为何总与性别相联系? 4.作出假设,解释现象 (1)假设:白眼基因(用w表示)、红眼基因(用W表示)位于X染色体上。 (2)解释

2020年高一新教材生物暑假作业轻松提升:第4天 基因在染色体上答案

暑假作业·高一年级轻松提升生物 第4天基因在染色体上?答案 一、选择题 1.【解析】选A。萨顿的实验材料是蝗虫,而摩尔根的实验材料是果蝇。 2.【解析】选C。细胞质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DNA,所以并非所有的基因都在染色体上;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每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3.【解析】选D。先写出亲代的基因型。红眼雌果蝇:X W X W或X W X w,红眼雄果蝇:X W Y。若X W X W×X W Y→X W X W(红眼雌果蝇)、X W Y(红眼雄果蝇);若X W X w×X W Y→X W X W(红眼雌果蝇)、X W X w(红眼雌果蝇)、X W Y(红眼雄果蝇)、X w Y(白眼雄果蝇)。可见,后代中不可能有白眼雌果蝇。 4.【解析】选D。根据萨顿的假说,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配子中只有成对染色体中的1条;基因在体细胞中也成对存在,在配子中,也只有成对基因中的1个。 5.【解析】选A。非等位基因是指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基因以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不同基因,强调的都是不同位置上的不同基因。 6.【解析】选C。孟德尔根据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采用的是“假说—演绎法”,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采用的是“类比推理法”,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采用的是“假说—演绎法”。 7.【解析】选C。据题意可知:A项组合的子代都是白眼;B项组合的子代中,红眼果蝇雌性和雄性都有;C项组合的子代中,雌果蝇都为红

眼,雄果蝇都为白眼;D项组合的子代中,雌果蝇与雄果蝇都有红眼和白眼。 8.【解析】选C。根据第①组的实验可以判断灰身、红眼是显性性状;根据第②组的后代可以判断控制眼色遗传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假设控制体色的基因用B和b表示,控制眼色的基因用A和a表示,第① 组中的F 1的基因型为BbX A X a和BbX A Y,则F 2 雄果蝇中灰身白眼的概率为 3/4×1/2=3/8;第②组中F 1的基因型为BbX A X a和BbX a Y,则F 2 中黑身白 眼的概率为1/4×1/2=1/8。 二、非选择题 9.【解析】(1)分析可知,图Ⅱ的细胞叫次级精母细胞。(2)图示为雄果蝇,其与白眼果蝇(X a X a)杂交,后代中出现了红眼(X A_),说明该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 A Y,A基因在图Ⅰ中的位置如图: (3)如果图示的果蝇为红眼,则其基因型为X A Y,能产生X A、Y两种精子,只有Y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可能产生白眼果蝇,因此a的性染色体为Y,该白眼果蝇的性别是雄性。亲代中红眼果蝇的基因型为X A X a,图中b 与a相同,即其性染色体为Y,该红眼果蝇能产生两种卵细胞(X A、X a),因此b与该红眼果蝇再次产生的卵细胞结合,发育成的果蝇表型为红眼雄果蝇(X A Y)或白眼雄果蝇(X a Y)。 答案:(1)次级精母细胞 (2)如图: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 武平二中生物组钟大雄 一、教材分析: 《基因在染色体上》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②《遗传与进化〉》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它是沿着遗传学史的发展顺序,在第1章人们是如何发现遗传因子的存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寻找遗传因子,即基因在细胞中的位置。因此,第1章和本章的第1节是本节学习的基础。该节的内容包括萨顿的假说、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及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三部分,新教材中的这些生物知识是为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服务的,是重新演绎当年科学家探究过程。本节提出“类比推理”方法,是对“假说演绎法”科学方法的进一步培养,是对提出正确的“假说”的一种具体指导,对培养学生的提出假说很有帮助。摩尔根实验证据是验证“类比推理”假说,同时摩尔根实验本身也是一个完整的“假说演绎法”的科学思维方法,因此,可利用假说——演绎法的再现,巩固学生对假说——演绎法的理解和应用。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根据学生对前面一章及本章第一节知识的学习,学生已了解了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基因的行为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这为本章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但是,很多方面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并没有很完全,比如假说——演绎法,因此在本章,可利用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中假说——演绎法的再现,再次强调、巩固假说——演绎法的一般程序。本节提到类比推理法,这是一种常用的推理方法,学生虽然没有成型的理论,但是鉴于生活中常无形之中会应用到,因此课堂上要求学生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假说,这不是难事,但是在实验证据的收集与分析方面,学生会比较困难,这里,可以由师生一起进行收集,降低难度。新的课程标准下,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杜绝填鸭式的学习,因此实际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掌握好知识性目标,同时也要注重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等的能力,此外,还应让他们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树立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针对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现设计如下教学思路。 三、教学设计思路:

基因在染色体上 教案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基因在染色体上》是人教版必修2第2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的重要内容包括萨顿的假说,基因位于染色体的实验证据和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本节内容是在学完第一章《孟德尔的杂家实验一二》和第二章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学生已经对染色体和基因具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在染色体和基因的之间的关系还没有清晰的认识。对学习一些遗传学的方法也具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还缺乏自主的进行探究的能力,在学习本节时老师需要不断的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进行一系列的探索过程。本节处于这一章节的中间部分,不仅综合前面学习的内容,也为后面学习伴性遗传和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学好本节的内容至关重要。 二.学习者分析 高二学生的年龄在15—16岁之间,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对新的事物充满了好奇,但同时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也处于最敏感的时期。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药充分的抓住学习的这些心理特征,实施各种教学活动,让他们积极的参与到老师的教学活动中,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在知识的层面上,处于高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探究和自主学生的能力,对常用的一些探究遗传学的方法也就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这些方法还是比较模糊。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②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2.能力目标 ①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学生能够认同用科学是需要不断的提出质疑,不断的探索的过程。 ③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难点 ①.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②.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2.教学重点 ①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 ②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五.教具 PPT,挂图 六教学策略

人教版 高中生物必修二 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一节减数分裂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减数分裂(meiosis)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 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 ) ◆减数第一次分裂(有同源染色体 ..... (1)间期:染色体复制(实质为DNA复制,出现姐妹染色 单体),成为初级精母细胞。 (2)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的 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 (3)中期:每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 (4)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 (5)末期:细胞质分裂,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成两个 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姐妹染色单体数、DNA数都减半) )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不再复制 .............. (1)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2)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 (3)后期: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染色体暂时数加倍) (4)末期:细胞质分裂,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为四个精细胞(2种)。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巢 三、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

四、注意: 1、同源染色体:①形态、大小基本相同;②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2、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3、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1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 4、交叉互换: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 5、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6、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 ................。 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 ......。 ★7、假设某生物的体细胞中含n对同源染色体,则: (1)它的精(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形成2n种精子(卵细胞); (2)它的1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2种精子。它的1个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1种卵细胞。★8、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的变化规律. 五、受精作用的过程(课本P 25) 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的作用。 六、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像辨析步骤: 注意:若细胞质为不均等分裂,则为卵原细 胞的减Ⅰ或减Ⅱ的后期。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 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 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 配子遗传给后代。(课本P 30)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 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 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合。 (课本P 30)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2章第2节的内容。在学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以及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之后,将两者联系到一起,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的 核心内容是:萨顿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利用果蝇做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二者分别从逻辑思维和实验证据两个方面把基因定位在了染色体上,从而把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和减数分裂的内容有机地整合在了一起。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实质的理解,同时又为学习伴性遗传奠定了基础。本节课的 难点是引导学生思考探究,重走摩尔根的科学研究之路。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强,学习生物的积极性高。而且学生对于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画遗传图解、假说演绎法和减数分裂已经掌握的非常到位,为学习这节内容奠定了基础。本节课学生学习难点在于摩尔根的果蝇实验探究过程,由于课本只介绍了核心内容,学生对于控制果蝇的颜色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存在困惑,所以我以引导为主,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我发现并解决问题。?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举例说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 能力目标 1.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尝试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加深对科学的热爱。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教学难点:领悟、运用假说演绎法分析摩尔根的杂交试验? 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通过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引导学生重演萨顿、摩尔根当年的思维过程。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学生对孟德尔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理解。课件呈现遗传定律和减数分裂过程图。让学生观察对比染色体和遗传因子的变化,并总结规律。板书课题:“基因在染色体上” 二、萨顿的假说:? 1 ?假说的依据 引导学生思考分析二者在哪些方面存在怎样的平行关系?学生的思路可能很乱,或不全,可以阅读课本并在导学案上填表来系统。然后课件呈现表格答案。 2.提出假说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二者行为具有惊人的一致性,基因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到子代。引导学生推断二者位置关系。学生重新认识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3.介绍类比推理法 指出:该假说是1903年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来的,介绍类比推理,并举例说明类比推理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学生由老师介绍发现萨顿假说需要实验验证。

2020年新教材高中生物暑假作业第4天基因在染色体上含解析

第4天基因在染色体上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选择题 1.萨顿和摩尔根在“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研究中,都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选择的研究材料分别是( ) A.蝗虫和果蝇 B.果蝇和蝗虫 C.蝗虫和蝗虫 D.果蝇和果蝇 2.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全部在染色体上 B.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基因 C.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D.染色体就是由基因(DNA)组成的 3.决定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中W基因控制红色性状,w基因控制白色性状。一只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红眼雄果蝇杂交,其后代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 A.红眼雄果蝇 B.白眼雄果蝇 C.红眼雌果蝇 D.白眼雌果蝇 4.已知果蝇的体细胞内有4对同源染色体,根据萨顿的假说,关于该动物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果蝇的精子中含有成对的基因 B.果蝇的体细胞中只含有1个基因 C.果蝇的4对同源染色体上含有的基因可以同时来自父方,也可以同时来自母方 D.在体细胞中,基因是成对存在的,在配子中只有成对基因中的1个 5.根据基因与染色体的相应关系,非等位基因的概念可描述为( ) A.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不同基因 B.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基因 C.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不同基因 D.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基因 6.在探索遗传本质的过程中,科学发现与研究方法相一致的是( ) 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

②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③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A.①假说—演绎法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法 B.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法③类比推理法 C.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法③假说—演绎法 D.①类比推理法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法 7.果蝇的红眼对白眼为显性,控制红眼和白眼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在下列哪组杂交组合中,通过眼色就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 ) A.白眼(♀)×白眼(♂) B.杂合红眼(♀)×红眼(♂) C.白眼(♀)×红眼(♂) D.杂合红眼(♀)×白眼(♂) 8.(能力挑战题)用纯合子果蝇作为亲本进行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结果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中属于显性性状的是灰身、红眼 B.体色和眼色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C.若组合①的F1随机交配,则F2雄果蝇中灰身白眼的概率为3/4 D.若组合②的F1随机交配,则F2中黑身白眼的概率为1/8 二、非选择题 9.已知果蝇红眼对白眼为显性,其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用A或a表示。如图表示果蝇的减数分裂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基因在染色体上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 知识点梳理 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 基因在染色体上 【学习目标】 1、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3、明确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重点: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要点梳理】 要点一、萨顿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类比推理法) 1903年,美国遗传学家萨顿在研究蝗虫的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时提出。 1、假说内容: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者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即基因在染色体上。 2、假说依据: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具体表现如下: 3、研究方法:类比推理法,将看不见的基因和看得见得染色体的行为进行类比,根据其惊人的一致性,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 要点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证据——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 (1)选材:果蝇较常见,且易饲养、繁殖快和后代多。 (2)过程及分析: P 红眼(雌)×白眼(雄) F1 红眼(雌、雄) 雌雄

要点诠释: ①果蝇的红眼与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 ②F 1全为红眼→红眼是显性性状; ③F 2红眼∶白眼=3∶1→符合分离定律,红眼和白眼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④白眼性状的表现与性别相联系。 (3)理论解释: ①性染色体与常染色体:性染色体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常染色体是指与性别决定无直接关系的染色体。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如下: ②设控制果蝇眼色(红、白眼)的基因只在X 染色体上,且Y 染色体上无其等位基因,则上述遗传现象可表示如下: (4)测交实验:测交后代红眼和白眼的比例为1∶1。进一步验证了摩尔根等人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控制果蝇红眼与白眼的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 (5)实验结论:基因在染色体上。 要点三、孟德尔定律的细胞学解释【基因在染色体上 366334 孟德尔定律的细胞学解释 】 1、基因定位 (1)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座位上 (2)非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不同座位或非同源染色体上 2、分离定律的细胞学解释 P X W X W (♀、红 )× X w Y(♂、白)

人教版基因在染色体上作业

必修2第2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满分60分,40分钟完成) 班级姓名总分 、单选题(30分,每题3 分) 1 ?下列有关孟德尔遗传实验和规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揭示的都是生物细胞核中遗传物质的遗传规律 B. 在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 C.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 F2中重组性状所占比例不一定都是 6/16 D.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质是指 F1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细胞可以自由组合 【答案】D 【解析】基 因的自由组合是指 F i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 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随机结合是受精作用,D 错误。 HMIGIC 基因与肥胖直接相关。具有 HMIGIC 基因缺陷的实验鼠与作为 【答案】C 食物体重仍保持正常,说明肥胖由基因控制,从而得出基因能够控制性状,具有遗传效应。 3. 基因的分离定律是指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会相互分离,根据生物学的相关知识,你认为等位基因在 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可能位于( 【答案】A 【解析】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减数一次分裂后期发生分离, 上,基因相同,B 错误;纯合体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相同, 生分离,D 错误;答案是A o 2?近来的科学研究发现,小鼠体内 对照的小鼠,吃同样多的高脂肪食物, 段时间后,对照组小鼠变得十分肥胖,而具有 HMIGIC 基因缺陷的 实验鼠体重仍然保持正常, 说明( A. 基因在DNA 上 ?基因在染色体上 C. 基因具有遗传效应 .DNA 具有遗传效应 【解析】根据对照实验, 正常小鼠吃高脂肪食物则肥胖,具有 HMIGIC 基因缺陷的小鼠吃同样多的高脂肪 A .两条非姐妹染色单体上 .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 C.纯合体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一个DNA 分子的不同区段上 A 正确;姐妹染色单体在同一条染色体 C 错误;一个DNA 分子的不同区段上不会发

最新整理基因在染色体上伴性遗传一轮复习教学案(教师版)知识讲解

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 知识点1: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证据 1、萨顿的假说 (萨顿根据基因与染色体的遗传行为特性、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来源、在形成配子时的行为变化有平行关系,从而大胆地提出假设。) 内容: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也就是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方法:类比推理法 2、摩尔根果蝇实验(实验证据) (1)果蝇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相对性状多且明显、培养周期短、成本低、容易饲养、繁殖率高、染色体数目少便于观察。 (2)实验方法:假说-演绎法 (3)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解释的验证方法:测交。(请在右边方框内写出遗传图解) 实验结论:决定果蝇红眼和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从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发展: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通过荧光染色证明)。 【典题1】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假说—演绎法和类比推理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人类在探索基因神秘踪迹的历程中,进行了如下研究: ①1866年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了生物的性状由遗传因子(基因)控制②1903年萨顿研究蝗虫的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③1910年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找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他们在研究的过程中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依次为(C) A.①假说—演绎法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B.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类比推理 C.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假说—演绎法D.①类比推理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 【典题2】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C) A.萨顿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B.摩尔根等人首次通过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C.抗V D佝偻病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每条染色体上都有若干个基因 【典题3】已知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红眼W、白眼w),且雌雄果蝇均有红眼和白眼类

2021届课标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5 基因在染色体上与伴性遗传及人类遗传病

课时作业(十五)基因在染色体上与伴性遗传 及人类遗传病 [基础练] 1.(2019·安徽宣城调研)下列有关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叙述,错误的是() A.萨顿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B.孟德尔用“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阐述了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C.摩尔根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D.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B[萨顿通过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孟德尔采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摩尔根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2.下列有关性别决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含X染色体的配子数∶含Y染色体的配子数=1∶1 B.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Y染色体都比X染色体短小 C.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数量相等 D.各种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可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C[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数量相等;含X染色体的配子数(含X染色体的精子+卵细胞)多于含Y染色体的配子数(卵细胞中不含Y染色体);果蝇是XY型性别决定,其Y染色体比X染色体大;无性别区分的生物体内没有性染色体。] 3.下列有关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均与性别相关联 C.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人群中女患者远多于男患者 D.伴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女患者的儿子一定患病 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并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如红绿色盲基因;伴性遗传就是指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上总是与性别相关联的现象;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人群中男患者多于女患者;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女患者(如X D X d)的儿子不一定患病。] 4.下列关于人类红绿色盲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群中男性红绿色盲的发病率高于女性红绿色盲的发病率 B.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均是红绿色盲患者 C.理论上红绿色盲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高中生物《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是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二章第二节,本节内容是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的延续,围绕着“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展开,但其根本落脚点是要揭示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的实质。而其中不断贯穿着减数分裂与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有关知识,及时有效的帮学生复习巩固了生物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最终得到“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也为后面的章节研究“基因的本质”做了铺垫。 学情分析: 我校是一所市级普通全日制学校,学生整体生物学知识基础较弱,学生思维的训练不够,空间想象、分类类比、数理演算、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都不强。本节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了解了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基因的行为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基础上展开的。要求学生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假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2、说明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萨顿的假说和推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学习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培养学生实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本节,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2、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教学难点】 1、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对摩尔根实验现象的解释。

教学方法与学法: 新课程的理念之一就是“提倡探究性学习”,我对此的理解是,并非所有的探究活动都需要去做实验探究,也并非普通的课就不需要探究,这个理念是希望让我们和学生都形成一种习惯,即对我们发现的问题首先可以提出假设,然后实验证明,最后得出结论,也即探究的一般思路。这堂课我就准备按这样一个思路来讲授,因为这节内容刚好符合这样一个特点,首先是萨顿发现孟德尔假设的一对遗传因子,它们的分离与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常相似这样一个现象,于是就提出了假设(萨顿假说),然后是摩尔根的实验……,当然本节课还有很多地方可以用到启发式教学方法,比如问题探讨中“请你试一试,将孟德尔分离定律中的遗传因子换成同源染色体,把分离定律再念一遍,你觉得这个替换有问题吗?由此你联想到什么?”如果学生能在老师的启发下答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甚至说“遗传因子是不是就是染色体”,我们这堂课已经成功了一半。 运用探究式学习法、启发式学习法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的思考,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能力。 教具准备:PPT课件橡皮泥 教学过程:

2019-2020学年 人教版 必修二 基因在染色体上 作业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必修二基因在染色体上作业 强化点1萨顿的假说 1.(2019·吉安市期末联考)萨顿依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的类比推理,从而提出“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假说,以下哪项不属于他所依据的“平行”关系() A.基因和染色体在体细胞中都是成对存在的,在配子中都只有成对中的一个 B.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Ⅰ的后期也是自由组合的 C.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D.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基因也是如此 答案 D 2.已知果蝇的体细胞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根据萨顿的假说,关于该昆虫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果蝇的精子中含有成对基因 B.果蝇的体细胞中只含有一个基因 C.果蝇的4对同源染色体上含有的基因可以同时来自于父方,也可以同时来自于母方 D.在体细胞中,基因是成对存在的,在配子中只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 解析根据萨顿的假说,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在体细胞中

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存在的,在配子中只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同样也只有成对染色体中的一条;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于父方,一个来自于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答案 D 3.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行为变化的描述,错误的是() A.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 B.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所有非等位基因之间发生自由组合 C.染色单体分开时,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也随之分开 D.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 解析基因的行为和染色体的行为是平行的,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彼此分离,A正确;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但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能自由组合,B错误;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故在染色单体分开时,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随之分开,C正确;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才能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越多,D正确。 答案 B 强化点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4.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是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所用科学方法是假说—演绎法,摩尔根在实验中所发现的新问题是() A.F1果蝇全是红色 B.F2果蝇出现性状分离 C.F2果蝇红眼和白眼之间的数量比是3∶1 D.白眼性状的表现总是与性别相联系 解析孟德尔和摩尔根用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都发现子一代是显性性状,A错误;孟德尔和摩尔根用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都发现F2果蝇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是3∶1,BC错误;摩尔根的实验发现白眼性状的表现总是与性别相联系,

基因在染色体上_教学设计公开课用

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必修2《遗传与进化》的第二章第二节,其根本是解释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减数分裂与孟德尔遗传规律紧密相连,减数分裂又是高中生物学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学好本节课是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知识目标: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依据和实验依据; 会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说明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实质; ☆能力目标: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情感目标:认同基因是物质的实体; 认同观察、提出假说、实验的方法在建立科学理论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学习科学家敢于怀疑的科学精神 (三)重难点的确定 ※教学重点: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依据;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教学难点: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依据 二.教学策略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创设问题,不断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猜想、实验并得出结论。比如问题探讨中“请你试一试,将孟德尔分离定律中的遗传因子换成同源染色体,把分离定律再念一遍,你觉得这个替换有问题吗?由此你联想到什么?”如果学生能在老师的启发下答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甚至说“遗传因子是不是就是染色体”,我们这堂课已经成功了一半。 探究式学习法:现代教学论认为:在课堂教学中仅仅通过教师的传授及学生个体的主动学习是不够的,教学任务需要更多地依赖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互作用以及群体协商与对话等教学情境来实现。所以本节课除了传统的传授法之外,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达到教学目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主动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重要的潜在作用。

必修二第 二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

第二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联系细胞学和遗传的相关知识的枢纽,在整个高中生物学必修内容的知识体系中属于一个可以承上启下的关键内容。深刻地理解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有助于学生理解生物物质基础、结构基础和功能三者之间的关系。教材中内容的选用和编排也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细胞学和遗传规律的有关基础知识。 2、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3、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二)能力目标 1、尝试总结归纳细胞学和遗传规律的有关知识,培养比较、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 2、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锻炼批判性思维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对科学的热爱,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像力,在大胆质疑的同时必须小心求证,培养质疑、求实、创新以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 1、基因和染色体的平行关系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3、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教学难点: 1、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一章中已经学了孟德尔的遗传规律,提出有遗传因子(基因)的存在,此时学生的心中会有一些疑问:遗传因子(基因)是什么?遗传因子(基因)在哪里?接着在第2章的第1节又学习了减数分裂,知道了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也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对于孟德尔遗传实验中所用到的假说—演绎法,此时再次提出起到了有效巩固知识的作用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课件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请同学们回忆模块1所学习的关于细胞结构中与生物的遗传有关的部分。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

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课程目标 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3、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4、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像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基础知识 1、萨顿的假说 (1)内容: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即基因就在染色体上。 (2)原因: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3)研究方法:类比推理法。由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的现象,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也相同的一种推理方法。 (4)推理:①独立性: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 的形态结构 ②存在方式:体细胞中染色体和基因成对存在,在配子中只有成对中的一个。 ③来源: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④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合。 思考:萨顿认为基因和染色体存在什么关系? 提示:平行关系。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1)实验者:摩尔根。 (2)实验材料:果蝇。(相对性状多且明显、培养周期短、成本低易饲养、染色体数目少便于观察、繁殖率高) (3)实验过程及现象: P红眼(雌)×白眼(雄) ↓ F1红眼(雌、雄) ↓ F2红眼(雌、雄)白眼(雄) 3/41/4 (4)提出问题:白眼性状与性别相联系。 (5)作出假设: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6)理论解释: (7)设计测交实验:F1红眼雄果蝇与白眼雌果蝇测交。

2019-2020学年 人教版 必修2 基因在染色体上 作业

第2节基因在染色 体上 一、选择题 知识点一萨顿的假说 1.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的是() A.基因、染色体在杂交过程中的完整性和独立性 B.体细胞中基因、染色体成对存在,配子中二者都是单一存在 C.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同源染色体都是一个(条)来自母方,一个(条)来自父方 D.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答案 D 解析在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A.复制的两个基因随染色单体分开而分开 B.同源染色体分离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 C.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 D.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所有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 答案 D

解析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和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并不能使所有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知识点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3.果蝇的体细胞中有4对(8条)染色体,其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 A.3+X或3+Y B.6+X或6+Y C.6+XX或6+YY D.6+XX或6+XY 答案 D 解析果蝇体细胞中有4对染色体,其中3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且果蝇为XY型性别决定型生物,雌性果蝇具有两条同型性染色体,雄性果蝇具有两条异型性染色体,因此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6+XX(雌性)或6+XY(雄性)。 4.已知白眼为隐性性状,且控制白眼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一只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的正确写法为() A.X w Y w B.X W Y C.X w Y D.XY w 答案 C 解析雄性果蝇的性别决定型为XY型,且性染色体为异型的,用XY表示,白眼为隐性性状,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型为X w Y,C正确。 5.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交配,子代雌雄果蝇都表现红眼,这些雌雄果蝇交配产生的后代中,红眼雄果蝇占1/4,白眼雄果蝇占1/4,红眼雌果蝇占1/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基因在染色体上 作业

3.2基因在染色体上作业 一、选择题 1. 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的是 A. 基因、染色体在生殖过程中的完整性和独立性 B. 体细胞中基因、染色体成对存在,配子中二者都是成单存在 C. 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同源染色体都是一个来自母方,一个来自父方 D. 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2. 下列不属于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证据的是 A.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非等位基因与非同染色体都会发生自由组合 B. 在体细胞中,基因和染色体都是成对存在的 C. 成对的基因和同染色体都是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D. 基因有完整性和独立性,但染色体的结构会发生变化,从染色体转变成染色质 3. 摩尔根成功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下列叙述与他当时的研究过程不符合的是 A. 以果蝇作为实验材料 B. 运用假说—演绎法进行研究 C. 他敢于怀疑,勤奋实践 D. 引用荧光标记这一新技术对基因进行定位 4. 下列哪项能说明基因与染色体之间有明显的平行关系 A. DNA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是染色体的主要化学组成成分之一 B. 在体细胞中,基因和染色体都是成对存在的 C. 基因在染色体上成线性排列 D. 在细胞分裂的间期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5. 关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和摩尔根证实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果蝇杂交实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两实验都设计了F1自交实验来验证其假说 B. 实验中涉及的性状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C. 两实验都采用了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数据 D. 两实验均采用了“假说—演绎”的研究方法 6. 下列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不能作为“萨顿假说”依据的是 A. 在向后代传递过程中,都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 B. 在体细胞中一般成对存在,分别来自父母双方 C.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