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上册司马光优质课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司马光优质课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司马光优质课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司马光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24《司马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司马光》是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美好品质”为主题,课文中的人都有美好的品质。《司马光》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仅用30个字就清楚地介绍了司马光砸缸救友这个广为流传的故事,表现了司马光的聪明机智与沉着冷静。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司、跃”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字。

2、正确跟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4、通过诵读课文,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难点】:

感受文言文的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田字格。

【课时】:

1课时

【教法】:

情境创设法、读书释义法,教师示范法。

【学法】:

自主学习、自主体验与教师的点拨相结合。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每日一诗,背诵司马光《梧桐》。

一、导入

1.课前我们背诵的《梧桐》的作者是?(板书:司马光)

2.“司马”是复姓,历史上有写《史记》的司马迁,有三国大将司马懿,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是(读题:司马光)

3.司马光的父亲在光州做官,司马光又出生在光州光山,因此其父为他起名为“光”。(读题:司马光)

4.这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我们先看单元导读,看看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是什么?(美好品质)那司马光身上又有什么美好品质呢?(板书“?”)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

【设计意图:了解单元主题,了解“司马”姓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读

1.(出示课文)这篇课文与我们学过的课文一样吗?

这是中国古代的人们写文章时用的语言,这种语言形式

叫文言文。这篇文言文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2.刚开始读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越是难读,越要读。跟着老师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

a.教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

b.教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下一句。

c.学生读一句,教师跟读下一句。

d.哪句话,你觉得难读?(教师相机指导)

e.自由读,要求读正确。

f.男生推荐一名读。

g.女生推荐一名读。

h.齐读。

【设计意图:学习古文,贵在诵读。通过多形式的朗读,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内容,能把古文读正确,读流利。】三、品

中华汉子博大精深,用心感悟,才能体会语言的魅力。学习古文时我们可以借鉴学习古诗的方法。

1、出示“群儿戏于庭”

a、这句话中“庭”,我们借助注释来理解,意思是(庭院)。其实“庭”这个字是单音节词语,我们也可以结合语境,把它换成现代语中的双音节词来理解,“庭”指的是(庭院)。

b、运用这种方法,想想“群”指什么?“戏”指什么?

部编本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4、司马光》 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 24司马光 1.了解课文中字词的含义。 2.能够流利地翻译本篇课文。 3.通过此篇文言文,我们能够学习到司马光身上的哪些品质。 1.能翻译此文,读懂其意思。 2.学习司马光身上的舍己救人品质。 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1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文言文具有语言简练的特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文言文是怎样叙述《司马光》这个小故事的。老师还要告诉你们学习文言文的诀窍,就是古人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在老师先读一读,请同学们注意听。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悟大意。 1.请同学把课文试读一次,要求读准字音,若有读不准的,请画出来与同桌交流。 2.大家在读好字音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并读给同桌听。 3.教师抽查学生读文情况,学生评议。 三、看注释,自解句意文意。 1.自读自悟。 每读一句,就看这句有关词语的注释,把注释的意思放到句子里,揣摩句

子的意思,这样读懂每一句话,自己弄不懂的记下来,留待小组合作学习时提出与同学研讨。 2.小组合作学习。 各自汇报对每句话的理解,一句一句相互研讨,说句子意思,弄不懂的语句记下来,留待向全班同学或老师请教。 3.全班交流。 ①各组推荐代表说每句话的意思,互相评议,每句意思的说法不求完全一致,但求主要意思不错。学生说不准,教师应予以点拨。 ②各组提出疑难问题,同学讨论,教师点拨。 ③把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全文大意。 四、朗读课文,感悟人物。 1.我们读了几遍课文,应该逐渐开始认识司马光小朋友了,你能说说在课文里司马光做了什么事吗?(先同桌小声交流,再全班交流。) (1)自己读读,根据句子的意思学做司马光的动作。(光持石击瓮破之) (2)讨论:你学着司马光做了什么动作?(师走到学生中,询问了解学情。) (3)情景感悟:请一学生上台做做。 ①你做这样的动作能帮助自己理解“持”“击”的意思吗? ②通过朗读体会,让学生提建议怎样把这两个动作做得再好些。(如:要举双手,要对准了,要用力等。) (4)司马光持石击瓮时,心里怎么想? (5)继续探寻司马光的心理,感受一下砸缸之前司马光在想什么。 (6)小结:原来砸缸不是目的,救人才是目的。司马光砸缸砸得好! (7)了解结果,引读“水迸,儿得活”。 2.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引导动脑筋想办法。) 3.从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件事上,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小朋友?你想对他说什么话? 五、品读,读出理解和韵味。 1.自己练习朗读,把对词句的理解读出来。“与群儿戏于庭”要读出欢快的语气;“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要读出着急的语气;“光持石击瓮破之”要

公开课《司马光》教学设计

20 司马光 上安中心小学王虹丹 教学目标: 1、复习“司、假”等13个生字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3、能从课文插图中观察出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4、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语 1、投影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指名读、齐读) 2、摘桃子游戏——认读生字、口头说词。 二、朗读、理解课文 1、齐读课文,回顾: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 (2)“古时候”是指什么时候?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画画,请你说说:这是一口怎样的

水缸? (缸很大,比小孩还要高,缸里装满了水) 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这段,思考: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2)展开想像: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什么心情呢? 5、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 (2)指名读,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 (3)学生练读。个别同学展示读。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4)说话训练: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一句话。 (5)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是谁救出了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呢? 6、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齐读。思考:司马光的表现与其他人有什么不同? (遇事不慌,很沉着)试着用这样的语气读读这段。 (2)试着做司马光当时的动作。评议:谁表演得好?为什么? (3)为什么司马光要用这么大的力气?(因为这样才能很快地把缸砸破,救出小朋友) (4)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5)对比讨论:司马光的做法与一个小朋友跑去叫大人,哪个办法好?好在哪? (司马光的办法最好,因为缸大,水深,水对缸中小朋友威胁最大,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案(2018最新改版)

24 司马光 【教学目标】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简约的特点。 3.紧扣重点词句,感悟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重点】 参考注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堂作业新设计】 1.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tiě diē)没(méi mo)水中。众皆(kǎi jiē)弃去,光持(chí cí)石击瓮破之,水迸(bènɡ bìnɡ),儿得活。 2.先解释带点词的意思,再解释整句话的意思。 (1)群儿戏于庭。() (2)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3)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参考答案: 1. diē√ mo√ jiē√ chí√ bènɡ√ 2.(1)戏:玩耍。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 (2)登瓮:爬到缸沿上玩。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 (3)破之:水缸破了。之:它,指水缸。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板书设计】 司马光 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在实际教学《司马光》中,教师紧紧抓住“读”来完成一系列的问题。 一、以读为主,熟读成诵。 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没有相应的基础,而文言文在读音、意思、朗读方法上与现代白话文的巨大差别,都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所以教师的范读对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这种有滋有味、声情并茂的朗读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给方法,学以致用。 为了整体感知故事内容,我先引导学生总结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看注释、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书、多读)。然后告诉孩子们学习古文的方法跟学习古诗的方法大同小异,也可以用上这些方法。最后我再通过小组讨论两个问题:①说说每个句子的意思。②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不足之处:应该严格遵守“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这一要求进行,教师在教学中只扮演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学生能回答的,教师一定不能代为回答,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做教学的主人。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司马光》是义务教育人教版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文言文课文,讲的是司马光砸缸救伙伴的故事。表现了司马光的聪明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一、司马光介绍。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汉族。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 二、司马光主要成就。 司马光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学术上。其中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主持编写《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史(公元前403年—公元959年),全书共294卷,上起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下迄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末年宋太祖赵匡胤灭后周以前,共1362年。 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共费时十九年,他在《进资治通鉴表》中说:“日力不足,继之以夜”,“精力尽于此书”。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三、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背景。 司马光出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当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于是便给他取名“光”。司马光家世代官宦,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誉。 司马光深受其父影响,自幼便聪敏好学。据史书记载,司马光非常喜欢读《左传》,常常“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七岁时,他便能够熟练地背诵《左传》,并且能把二百多年的历史梗概讲述得清清楚楚,可见他自幼便对历史怀有十分浓厚的兴趣。

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优质教案

第八单元 本单元的文章都是写人的。包括三篇精读文章、一篇略读文章、一个口语交际、一个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司马光》讲述了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赞扬了他的机智与勇敢。《掌声》写了一次掌声改变了一位残疾姑娘的生活态度的故事,说明了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很重要。《灰雀》描写了列宁和小男孩之间的故事。《手术台就是阵地》讲述了白求恩大夫在炮火中坚持给伤员做手术的事迹,赞扬了白求恩大夫高度的责任感和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四个版块。 课题内容简说 司马光 本文通过写司马光砸缸救落入缸中的孩子的故事,赞颂了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筋的品质。 掌声 课文通过写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英子因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而变得自信、开朗的故事,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 灰雀 课文通过讲述列宁在公园里找灰雀时与一个男孩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主动放回灰雀的故事,表现了列宁对灰雀的爱护,对男孩的关爱和尊重,以及男 孩知错能改的优秀品质。 手术台就 是阵地 本文写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白求恩大夫不顾个人安危,把手术台当作阵地,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抢救伤员的事,表现了他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 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赞扬了他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的国 际主义精神。 1.认识41个生字,会写30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司马光》。了解文言文的特点。

3.学会默读,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救人英雄司马光和白求恩,了解掌声的意义,看看“剃头大师”的趣事。 4.学习写人叙事的方法。学习表现一个人品质的技巧。 1.掌握本单元的字词。 2.了解文言文的特点:言文分离,行文简练。 3.学习文章中表情、动作、心理、语言的人物写作技巧。 4.学习文章中的人物的优点:如司马光的机智勇敢。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 24.《司马光》……………………………………………………… 1~2课时 25.《掌声》………………………………………………………… 2~3课时 26.《灰雀》………………………………………………………… 2~3课时 27*.《手术台就是阵地》…………………………………………… 1~2课时 习作·语文园地……………………………………………………… 4~5课时 本单元的教学可以按照“课文讲读——收集名人故事——口语交际——习作”的顺序进行。本组课文在教学时,要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发挥其整体优势,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名人身上的优秀品质,进而收集名人故事。在阅读教学中,使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习作等训练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24.司马光 课题司马光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 课文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孩子掉进一口装满水的大缸里,其他孩子都吓跑了,司马光用石头砸破大缸,救了那个孩子的故事。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朗读课文,读通、读懂句子,并借助课后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司马光的沉着,机智,遇事肯动脑筋的品质。 学前 1.查找司马光的资料了解司马光,预习课文,生字,制作生字卡片。(学生)

《司马光》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26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4.司马光》人教部编版 24《司马光》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一、教材特点 1.从思想内容上看 本文选自《宋史·司马光传》,这是一则广为流传的小故事:有一次,司马光和一群孩子在庭院嬉戏。一个孩子爬上瓮,失足落入水中。大家都吓跑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瓮。瓮破了,水一下子喷涌出来,落水的小孩得救了。故事表现了司马光的聪明机智与沉着冷静。 (1)全文共两句话。第一句介绍了司马光砸缸这件事发生的原因;第二句介绍了众人的反应和司马光的做法,利用对比,体现了司马光的聪明机智与沉着冷静。 (2)题目简洁深刻。以故事主人公司马光为题目,目的明确,直指故事人物,简洁明了。 2.从语言表达上看 本课在表达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本文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课文全文共两句话,共三十个字,内容非常简短,一则广为流传的小故事。 (2)内容简洁,多处运用贴切动词。如“戏”、“登”描写了孩子们尽情游戏,攀爬的样子;“跌”、“没”让我们读到了一个孩子跌入水中、瞬间被水淹没的惊险场景;“持”、“击”表现了危急时刻司马光的冷静和机智;“迸”写出了水一下子从瓮中涌出的状态。

(3)借助与现代汉语意思基本一致的词语方便理解。如“戏”是“游戏”的意思,“登”是“爬”的意思,“击”是“击打”的意思。这些词语可以让学生感受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共同之处,消除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畏惧心理。 二、教材位置 1.人文专题位置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八组课文的人文主题是“美好品质”。语文要素为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学写一件简单的事。《司马光》一课作为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重点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应追求逐字逐句的理解,更不应追求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教学时应避免拔高要求。 2.训练重点位置 (1)正确跟读课文,背诵课文。作为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在朗读上存在难度,因此在课上需要老师进行范读和领读,注意字的读音和停顿。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和生活经验,领会课文大意。文言文中的难理解的生字,可以借助注释进行解释,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因此在授课时,可以结合课文及注释,依托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并结合课本插图,进行故事语言的组织和叙述。 (3)生字识字量较少,灵活识记。本课生字共五个,分别是“司、跌、皆、弃、持”。在这五个字中,“司”是半包围结构,在本课中以复姓“司马”的形式出现,可以结合一年级下册的《姓氏歌》进

三年级《司马光》的教学设计3篇

三年级《司马光》的教学设计 三年级《司马光》的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课前预习、观察字形等方法随文识记“司、跌”等5个生字,通过观察比较写好“司、庭、跌”3个生字。 2.通过跟老师读、画停顿符号等方法学习朗读课文,注意读好课文节奏。 3.借助注释、插图、微课、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等方法了解课文大意,在对比中感受人物形象,初步了解文言文特点。 【教学流程】 一、旧知导课,揭示课题 1.揭题导课: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司马光(板书课题)。 2.介绍复姓“司马”:司马光是一个人的名字,你知道他姓什么吗?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就学过姓氏歌,里面就提到了不少复姓,有哪些?(诸葛、东方、上官、欧阳)今天又认识了一个新的复姓,叫——司马。 3.介绍司马光:司马光是北宋人,他是一位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也就是说他研究历史、写文章都非常厉害。他编写的《资治通鉴》就是一部很伟大的史书。 4.联系旧知,引出“文言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大家都知

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这个故事。但是今天的课文和平时的课文很不一样,这是我国古代的人们写文章的时候使用的语言,叫作“文言文”。(板书:文言文) 二、读出节奏,读通课文 1.范读:这是我们第一次学文言文,文言文的朗读和现代文有点不一样,所以就先听老师来读一读。 2.跟读:是不是我现代文的朗读有点不一样?想不想来学一学呢?好,捧起你们的书本,跟着老师来读一读。(逐句跟读) 3.开火车跟读:接下来我们开一列小火车好不好?(逐句开火车3—4人跟读,随时词卡正音) 4.集中正音(瓮、迸)。 5.联读:读准了字音,又跟着我这样读了几遍,接下来我们换一种方式来读一读好吗?我们来联读,我读句子的句首,你们连着来把下面的句子读完整。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6.跟读长句:想不想再来读一读?我们接下来难度加大,跟着我来读长长的一句好不好?(生跟读) 7.自由读:想不想试着自己连起来把它读一读?好,那就自己大声地读几遍吧。 8.指名读。 9.画停顿符号:她棒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看。她读文言文

《司马光》教学设计

司马光教学设计 《司马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准本课8个生字和9个词语的音。认识“司、假、慌、喊、举、砸、破、救”8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看图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及司马光砸缸的过程,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4.从司马光破缸救人的故事中受到启发,遇到事情要像司马光那样不慌张,支脑筋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1.读准本课的生字及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救人的词句,知道司马光是一个遇事不慌、勇敢聪明的孩子。 教学难点 学习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板书课题:11 司马光 2.简单介绍(课件播放介绍资料):司马光姓司马,名光。是我国此宋时期的历史学家。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二、故事:司马光砸缸 1.课件播放,从动画中你看出了什么? 学生能从动画中看出一口大缸被砸破,水哗哗地流出来,一个孩子正往外爬,课件中的孩子正伸手去扶那个孩子,其他的孩子有的吓哭了,有的喊着,有的找大人。 2.观后想想下面的问题? ①:爬出来的孩子是怎样掉进缸里的?当时的情况怎样? ②:是谁救的掉进水缸的孩子,他是怎样救的? 三、识字,读准字音。 1.借助拼音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画出的生字和会认的字要多读几遍。2.课件播放识字部分,要求学生读准生字及会认字的音。 (1)自己借助拼音读生字和会认的字。 (2)同桌小伙伴互读、线纠正。 (3)抽读生字和会认字的卡片。 (4)做猜字游戏(卡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字音。 3.再读课文,标画出自然段。

4.学生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听他们读的字音是否准确。 四、理解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2.电脑出示插图;让学生根据图中人物的穿载来理解:“古时候”这个词语。 (二)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从他的读中你知道了什么? 2.教师提问:①他指的是谁?(他指的是司马光)②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从第一自然段知道的)③教师鼓励学生能够联系上下文思考问题④借助图弄清花园里假山下,大水缸的位置,以及是怎样的一口缸。 3.指导朗读 ①教师范读第二段,要求学生认真听,听出什么了?(教师在读时注意突出“大”和“满”字) 生:我听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缸,抽里装满了水。 ②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③指名读这段;读后同学评议。评议时同学们先可以说说他哪儿读得好!然后说说哪儿读得还不够,应该怎样读。最后他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④由于本段的第二句是个长句,不容易读的教师再范读,让学生注意看清标点,听好停顿的地方。 ⑤学生自己练习朗读。 ⑥同桌互读,相互纠正。 ⑦指名读,集体纠正。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课文,听他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2.提问:有一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玩,怎么会掉进大水缸里呢?请你们联系上下文说一说。3.理解:“一不小心”的意思。(就是没留神掉进大水缸里。) 4.应该怎么读呢!同学们自己练习朗读这段。 5.指名读,大家评议。 6.必要的时候教师范读指导。 7.提问: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没留神掉进了大水缸里。启发学生想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怎样呢!通过讨论得出当时情况十分紧急,掉进大水缸里的小朋友如果不急时救上来就会有生命危险。 8.过渡语,就在这紧急时刻,司马光和其他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来读读第四、五自然段。 (四)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学习第四自然段 (1)学生自己轻声读这段,读后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边读边画出表示小朋友动作的词语。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司马光》人教

24《司马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司马光》是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美好品质”为主题,课文中的人都有美好的品质。《司马光》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仅用30个字就清楚地介绍了司马光砸缸救友这个广为流传的故事,表现了司马光的聪明机智与沉着冷静。 【学情分析】: 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在读和理解上可能会有些无从下手,但生活中也有过一些积累,如国学诵读当中接触过一些这样的句子,所以也不会太陌生。教学时可以采用图文对照、结合注释、查找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大意,感受文言文与现代文的相同之处,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教学本课重在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追求逐字逐句的理解,更不追求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司、跃”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字。 2、正确跟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4、通过诵读课文,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难点】: 感受文言文的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田字格。 【课时】: 1课时 【教法】: 情境创设法、读书释义法,教师示范法。 【学法】: 自主学习、自主体验与教师的点拨相结合。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每日一诗,背诵司马光《梧桐》。 一、导入 1.课前我们背诵的《梧桐》的作者是?(板书:司马光) 2.“司马”是复姓,历史上有写《史记》的司马迁,有三国大将司马懿,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是(读题:司马光) 3.司马光的父亲在光州做官,司马光又出生在光州光山,因此其父为他起名为“光”。 (读题:司马光) 4.这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我们先看单元导读,看看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是什么?(美好品质)那司马光身上又有什么美好品质呢?(板书“?”)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 【设计意图:了解单元主题,了解“司马”姓氏,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司马光(优秀教案设计)

一、设境激趣,导入课文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司马光》(齐读课题),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个故事(播放录像)。请小朋友边看边想,讲了司马光的什么故事? 二、读读演演,激活情感 (一)教学第一自然段 1、(示多媒体)瞧,谁来了?(司马光)司马光是什么时候的人呀?(示:古时候)指导读好轻声。你从图上哪里看出司马光是古时候的人?对呀,那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示: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指名读。 2、看,(示多媒体)司马光和小朋友们在干什么?他们在什么地方玩呀?是呀,小朋友们玩得真起劲呀!哪个小朋友能把这句话读好?(出示:一天,他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指名读。 3、(示多媒体)花园里有些什么? (再出示:花园里有座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自由读,想想这口水缸怎么样?水多不多?怎么知道的?(点击“大”“装满”,指导读好)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4、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就在小朋友相互嬉戏的快乐时刻,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呀?(示多媒体)和文:有个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自由读。 (1)小朋友是怎么掉进去的?(点击:爬上一不小心)什么叫“一不小心”?平时你有没有一不小心把事情搞砸的情况?谁来读好这词?指名读。 (2)水缸这么大,水又满满的,小朋友掉进去会有什么后果呢? (3)这时的情况真是十分危急,这句话该怎样读?指名读,齐读。 2、这时,小朋友们怎样了?(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1)“慌了”(点击:慌)就是怎么了?指导读词。 (2)引读: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有的()还有的()。 (3)(示多媒体)谁来学着喊一喊?怎么喊?喊些什么? (4)表演读这句话。 (5)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练习说话。 ①出示句式:下课了,同学们有的,有的,还有的。 ②还有在什么时候做了一些不一样的事呢?说话交流。 3、齐读第二自然段。 4、小组讨论:这些小朋友的做法能解决问题吗?得出结论:哭一点也没用,喊比哭好,但周围没有人在的话也没用,跑去找大人需要一定的时间,即使有人来也怕晚了,总之,都不是可行之法。此时,司马光不喊不叫不慌,在想什么呢?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要抓住文本的空白处,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由地想象,充分地感悟,富有创意地表达,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轻声读第三自然段,想想司马光是怎么做的? 从哪儿看出司马光没有慌?(示:司马光没有慌,他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指名读。(点击:使劲)是什么意思?(示多媒体)从哪里看出司马光很使劲?(点击:大石头) (1)谁愿意上来学学司马光砸缸的样子?学生提建议怎样把砸这个动作做得再好些。(如要举双手,要对准了,要用力等) (2)愿意做的站起来做一做。 2、司马光为什么会这样做?他当时是怎么想的? 3、此时,(示多媒体)及文: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师生接读。小孩得救了,大家高兴吗?指导读出高兴、轻松的语气。 4、男女生比赛读第三自然段。 三、想象说话,拓展思维 1、小朋友,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还会想出什么办法救这个小朋友? 让学生讨论这些办法是否可行,得出结论:在当时的紧急情况下,司马光的办法是最好最有效的。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司马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司马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跌”“庭”等7个会认字,会写“司”“登”“跌”三个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词句间的停顿,试着读出停顿。 3.指导学生通过“知情节”一环节学会借助注释理解重点语句的意思,初步感受文言文“言简义丰”的特点。尝试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知情节”一环节学会借助注释理解重点语句的意思,初步感受文言文“言简义丰”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出课文 1.生讲故事。指名回顾《司马光》的故事。 2.师讲故事。老师用文言文讲《司马光》的故事。 3.初步认识司马光。(1)板书课题(2)拓展“司马”姓氏文化 二、认识生字,读通课文 1.借助拼音,自主识字。(引导学生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同桌互相帮忙。) 2.共学难字,牢记于心。(共性的难认字,集中学习。) 3.认准生字,读通课文。(生字牢记于心,送入文中,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三、走进文本,反复诵读 (一)一读会停顿。 第一部分的读,主要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停顿,通过反复诵读,读出停顿。 1.老师示范读,感受停顿。 2.学生认真听,找出停顿。 3.自由读课文,读出停顿。 小结过渡:大家已经读出了停顿,要想把这篇文言文读得更好,我们还要知道它的意思和情节。随机板贴:知情节。 (二)二读知情节 第二部分的读,为了让学生知道故事的情节,理解之后,读出语气。 1.故事里都有谁? (1)出示阅读要求: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找出文中都有哪些人?并用横线画出来。 (2)学生交流:“群儿”“一儿”“众”“光”“儿”。(补充“一儿”和“儿”是同一个人。) (3)突出人物读文。(让听的人,一听就知道故事里有谁。)引导学生用重读、拖长音读的方法来突出人物。 小结过渡:我们已经找到课文中都有谁,找到了司马光和他的朋友们。 2.他们都做了什么?

司马光 教学设计

司马光教学设计 司马光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本课8个生字和9个词语的音。认识“司、假、慌、喊、举、砸、破、救”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看图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及司马光砸缸的过程,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和孩子。 4.从司马光破缸救人的故事中受到启发,遇到事情要像司马光那样不慌张,支脑筋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1.读准本课的生字及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救人的词句,知道司马光是一个遇事不慌、勇敢聪明的孩子。 教学难点 学习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板书课题:11 司马光

2.简单介绍:司马光姓司马,名光。是我国此宋时期的历史学家。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二、看图图意 1.出示图,从图中你看出了什么? 学生能从图中看出一口大缸被砸破,水哗哗地流出来,一个孩子正往外爬,图中间的孩子正伸手去扶那个孩子,其他的孩子有的吓哭了,有的喊着,有的找大人。 2.你有不懂的地方吗? 学生1:爬出来的孩子是怎样掉进缸里的?当时的情况怎样? 学生2:是谁救的掉进水缸的孩子,他是怎样救的?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借助拼音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画出的生字和会认的字要多读几遍。 2.读准生字及会认字的音。 (1)自己借助拼音读生字和会认的字。 (2)同桌小伙伴互读、线纠正。 (3)抽读生字和会认字的卡片。 (4)做猜字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字音。 (5)电脑出示词语的演示文稿: 孩子吓哭没有假山慌了喊叫

举起砸破救人古时候司马光一块石头 3.再读课文,标画出自然段。 4.学生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听他们读的字音是否准确。 四、理解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2.电脑出示插图;让学生根据图中人物的穿载来理解:“古时候”这个词语。 (二)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从他的读中你知道了什么? 2.教师提问:①他指的是谁?(他指的是司马光)②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从第一自然段知道的)③教师鼓励学生能够联系上下文思考问题④借助图弄清花园里假山下,大水缸的位置,以及是怎样的一口缸。 3.指导朗读 ①教师范读第二段,要求学生认真听,听出什么了? 生:我听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缸,缸里装满了水。 ②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③指名读这段;读后同学评议。评议时同学们先可以说说他哪儿读得好!然后说说哪儿读得还不够,应该怎样读。

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案

三年级上册《司马光》 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24司马光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字。 2.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3.通过此篇文言文,我们能够学习到司马光身上的哪些品质。 4.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1.能翻译此文,读懂其意思。 2.学习司马光身上的聪明机智与沉着冷静。 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师: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组句子。(出示句子)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2.相互交流说说以上句子和现代语言的不同。 师:来,跟老师一起来朗读。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师:这些句子和我们平时读的句子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师小结:像这样的语言就叫“文言”。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出示“文言文”)也叫古文。它是我们祖国语言文字宝库中的一笔巨大财富。 3.师: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文言文《司马光》。(课件出示课题)(板书:司马光)。学生齐读课题。(相机出示“司”)请学生读准“司”。师:“司”是司机的“司”,在这里与“马”组成复姓。你还知道哪些复姓呢( 相机出示课件,介绍古代名人) 4.师:谁能说说自己对司马光的了解(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教师评议。)(课件出示司马光简介) 5.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自称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代。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请同学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若有读不准的,请画出来与同桌交流。 2.要读好文言文和要读好现代文是一样的,首先要认识文章的生字宝宝,让我们把它请出来: 司庭登跌众弃持皆 3.教师指导,读准节奏。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4.教师抽查学生读文情况,学生评议。 三、读通课文,整体感悟大意。 师:伟大的人总是在童年时期就显现出他的与众不同了,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小时候的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小孩。 1.默读课文,思考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师:这是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同桌交流自己的理解,看能不能一起把这个故事讲出来。 3.全班交流自己的理解。(对照原文请学生逐句理解。) 4.教师小结,相机指导理解文言文的两个重要方法:看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

司马光优秀教学设计语文名师_《司马光》教案

司马光优秀教学设计语文名师_《司马光》 教案 《司马光》教案 教学要求: 1.了解课文中字词的含义。 2.能够流利地翻译本篇课文。 3.通过此篇文言文,我们能够学习到司马光身上的哪些品质。 教学重难点: 1.能翻译此文,读懂其意思。 2.学习司马光身上的舍己救人品质。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故事导入。 2、师:刚才我们听的故事名字叫什么? 介绍“复姓” 你还知道哪些复姓?

诸葛(诸葛亮)欧阳(欧阳夏丹)尉迟(尉迟恭) 3、板书课题 板书课题“司马光”,生跟师书写,重点指导“司”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说一说:这根我们原来学的课文有什么有什么不同? 简介文言文。 师结:文章短小,语言精练,深奥难懂,这就是文言文的基 本特点。 2、读通课文,整体感悟大意。 请同学把课文试读一次,要求读准字音,若有读不准的,请画出来与同桌交流。 跟师读两遍。 三、理解课文 出示句子时都带上停顿符号,随机指导读好句子。 1、出示句子:群儿/戏于庭。 学习“戏”:“戏”是什么意思?(游戏) 庭有三个意思:1.院子; 院落。 2.厅堂。 3.司法机关审判案件的地方。在这里你觉得应该是那个意思? 2、出示: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认识“瓮”:图片出示“瓮”,图片理解法,再出示图片“缸”,对比学习。 学习“跌”,你怎么记住这个字?生述,师分享:一失足跌落水中,就是“跌” 找人读“足跌没水中”,随机问:你为什么度“mò”不读“méi”,随机师结:我们就应该联系上下文学习、理解字词。 3、出示句子:众/皆弃去。 “皆”什么意思?生:全,都。师:你怎么知道的?(看注释,嗯看注释法)师:那我想到了一个词“人人皆知”,猜测一下,什么意思?那“皆大欢喜”呢? 理解句意。 当“众皆弃去”时?司马光怎样? 4、出示句子:光/持石/击瓮/破之。 学习“持”,在这里什意思?生述,师结:对,“拿”的意思,看一下偏旁,这是理解词意的另外一种方法:看偏旁法。 师:那么“持刀”什么意思?“持枪”呢?“持石”呢?谁“持石”呢? 结果怎样呢? 5、出示句子:水迸,儿/得活。 学习“迸”:什么意思?生述,师结:“迸”就是涌出的意思,瓮被砸破以后,水一下子涌出来了,就是“迸”,水涌出来了,所以——儿得活。

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司马光》教案+反思

24 司马光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把握好词句间的停顿,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4.掌握文言文学习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喜爱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初步掌握文言文学习的一般方法,感受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把握好词句间的停顿,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讲故事.(重点)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1.师:课前我让同学们搜集了有关司马光的资料,谁来说说你的收获?(学生展示自己的搜集成果) 2.师:同学们都很用心,知道了不少关于司马光的故事.今天,我们又会知道一个关于司马光的什么故事呢?(板书课题:司马光) 3.这篇文章与我们之前学习的课文一样吗?我们要用什么方法来学习呢?跟着老师一起来学学吧! 二、初读课文,读准节奏 1.听教师读课文,并试着用铅笔在有停顿的地方画上“/”.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圈出本课生字,教师相机正音. 4.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5.教师明确停顿之处,并领读课文,学生跟读.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6.学生根据停顿齐读课文. 三、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圈出你不理解的字词. 2.结合课文注释,自主理解文意,对于仍然不能理解的字词做好标记. 3.小组内讨论难理解的字词. 4.师点拨(根据学情,不用逐一解释): 群儿:一群孩子.戏:游戏.一儿:一个小孩.登:爬上.弃:抛弃,放弃.去:离开.持:握,拿,搬起.击:打,在这里可以理解为砸.破之:使之破,就是把缸打破了.水迸:水一下子涌出来了.得活:得以存活. 5.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试着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文章内容,并简要概括.(引导学生讲得通顺,流畅,表情大方) 四、指导书写 1.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自由朗读课文. 2.教师指导书写课后会写字,重点指导“庭、登、众”. 3.学生自由练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2.深入课文,感悟司马光的人物形象.背诵课文.(难点)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 2.指名说课文大意,并概括主要内容.(司马光砸缸) 二、深入课文,感悟人物形象 1.齐读课文,边读边想,小时候的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案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汉字,会写7个汉字. 2.能按文言文的节奏读好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3.借助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4.体会文言文言简义丰的文体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 1.能按文言文的节奏读好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2.借助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体会文言文言简义丰的文体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 1.齐读课题. 1 / 7

你知道司马光吗?听说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吗?请你讲一讲! 学生讲故事. 2.了解人物,介绍司马光.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作品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等.主持编撰了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二、听读感知 同学们的故事讲得真精彩,但是你知道吗?在《宋史》中记载的这个故事,只有30个字.古人只用了30个字就把这个惊险的故事讲清楚了.他们是怎样做到的呢? 1.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注意课文朗读的节奏. 2.想一想课文讲的故事和我们平时听到的有什么不同? 3.跟老师一起读课文,读准文章的节奏. 预设: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2 / 7

4.在课本上圈画生字,小组交流识字. 三、生字认读,读准字音 1.课文中有很多生字,在朗读的过程中你都认识了吗?谁可以给大家领读一下? 2.出示5个要求会认的生字:司、跌、皆、弃、持. 3.学生用自己学过的识字法识字. 预设: 用加一加、减一减、分一分、比一比、换一换的方法,分别识字. 如:“司”加一笔变成“同”;“跌”减去 “⻊”变成“失”;“皆”可以分成“比、白” 两个汉字;“弃”可以跟汉字“弄”进行比较识字;“持”可以换掉部首“扌”,加“牛”变成“特”. 四、了解内容 自由地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学生根据阅读成果填空. 课文主要写________在小伙伴掉入瓮中时,沉着冷 静地________救出了小伙伴. 2.我们都知道一个事件一般包括起因、经过、结果 三部分.作者用这么少的字,有没有把事件说完整呢?请 3 / 7

课文《司马光》优秀教学设计

课文《司马光》优秀教学设计 课文《司马光》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教材简析】: 本课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司马光急 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本文具有很强的 教育意义。朗读课文,我们能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 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 【导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生字。 2、课文插图中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能力素养点】: 1、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 才能想出好办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背诵课文,体会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质。 【导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会观察书中插图中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 【导学设计理念】: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了解人物 1、导言: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年前,也就是在我国北宋时期有一位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这篇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事。 2、哪个同学对司马光有了解呢?请你说一说。 二、借助图画,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请你轻声读读课文,边读边标画出本课的生、新词。 2、出示本课的生字卡片,请同学们认读。 红色卡片:(会认的字) 黄色卡片:(会写的字) 3、指导学生看图。 (1)通过初读课文,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图上有个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知道哪个孩子是司马光? (2)学生简述画面的内容。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文,说说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 (2)古时候是指什么时候?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深入地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再次看图,假山和水缸在什么位置?请你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司马光》的优秀教学设计

《司马光》的优秀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司马光》的优秀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司马光是我国宋代伟大的史学家。这篇课文讲的是他七岁的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利于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司马光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榜样感召作用。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课文内容相对熟悉,但是城乡学生会存在差别,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突出以读为主的'线索,促使学生在读中熟悉,读中感悟,读中思考,进而体会司马光的机智、勇敢。同时应结合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增进对课文的理解感悟。 教学目标: 1、通过读书,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3、能从课文插图中观察出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4、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挂图或课文故事的VCD、课件等。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这节课我们来拜访一位古人,他是谁呢?(板书:司马光),这个人你了解吗?相机教认生字“司”,介绍复姓“司马”以及司马光。 (创设谈话情境,引发提问,组织学生谈话交流,了解学生对人物及课文内容的感知,为新课展开做铺垫。) 2、观察:出示插图,从图中你看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 (把观察与谈话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能力,口语表达能力,鼓励学生质疑,有利于教学活动有的放矢。) 对话平台: 自读:(扫清字词障碍,打下读悟基础。)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 (培养自我读书能力,确保读书活动有效,应该从一点一滴抓起。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识字(多种方法巩固识字,促进学生记忆。) 1、同桌利用字卡,互读检测。借助“我会认”和“我会写”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如换偏旁、猜字谜、组词识字等。 2、开火车读生字,读词语。随机选择生字扩词或选择句子指导朗读。强调重点字“玩、司”的读音,同时引导学生注意“一”的不同读音。 (课标指出:识字和识字能力的培养是一二年级语文教育的重点。多形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