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反思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反思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反思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反思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内容。它是穿插在三位数乘二位数笔算乘法之中的。其主要内容是认识速度、会改写速度,并能用“速度×时间=路程”这一关系来解决问题。而我觉得后一块内容只用“速度×时间=路程”这一关系来解决问题。

课上完后,反思自己的教学,我觉得在上课的过程中,有些方面的设计符合学生的需求,以后要继续努力,争取让课堂效果更好。

1、边感知边巩固速度的写法与读法。选取人类、动物和自然现象中的典型例子的运动速度,让学生对速度的概念有了更深的了解,使枯燥的数学变得鲜活起来。

2、采用直观描述的方式教学“速度”概念,告诉学生每分钟走多少米就是速度,速度的写法和读法也是先问一问学生有没有知道的,若是不知道,我就直接告诉学生。

3、特别注意全体学生。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我特别关注全体学生,特别是后百分之二十的学生。让他们也能掌握本堂课教学的目标。另外通过练习巩固与升华,充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但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

1、情境的创设:没能选择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的内容入手,以及在理解速度时没能让学生谈及自己生活的实际,没能在这里留下精彩的一笔,而是草草的将学生生拉硬拽拉到速度上了。

2、本课的重点是什么?认识速度、会改写速度,并能用“速度、时间、路程”这一关系来解决问题。一般的老师都认为应该把重点“速度、时间、路程”三者关系放在重点。事实上,教材的速度含义的理解应该作为本课重点,应该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更真切地感受到快慢不仅与时间有关,还跟路程有关,要知道谁快,必须比较他们的速度。而我对速度的处理得比较肤浅。

3、学生自主探究的内容不多,放的不够。就像学生始终是在教师的指引下进行学习,一环紧扣一环,没能放手让学生放手去自己研究和学习。

以后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学习数学教学的过程和方式方法,不断尝试、不断反思,提高自己数学教学的能力。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

第九届全国中小学信 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教学观摩展示会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 版本: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年级:四年级上册 单元课序:第五单元第二课时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62、63、64页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这一运算技能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路程、时间与速度”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学生今后学习行程问题应用题的基础。教材编写的特点是突出题材的现实性,目的是向学生提供一种新的数学模型即数量关系,并逐渐习惯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对象、环境分析 1.四年级学生思维活跃,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经验,有一定的合作意识和探索能力。 2.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在生活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路程、时间、速度的生活经验,能模糊地感觉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些知识、能力及经验为理解掌握本课知识奠定了基础。 3.经过三年的训练,我班学生具备了较强的信息素养,为此,我运用多媒体的优势,选择在多媒体教室授课,赋予枯燥的数学知识以活力,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力量,在一个个生动有趣的现实情境中探究、感悟,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在实际情境中理解路程、时间、速度之间的关系能用数

学术语表示这些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在实践运用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 (二)教学难点:理解理解速度的概念及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反馈题卡。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用说明] 课前: 播放视频:京沪高铁开通仪式师生一起重温那激动人心的时刻!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学习热情,同时为学生提供数学信息,借助路线图的动态演示理解路程和时间概念。体验数学知识来自于生活。 课中: 1.以新闻报道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信息,增加题目的趣味性点燃求知欲。培养学生从现实中寻找数学信息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力求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利用多媒体的优势,以线段图的动态演示,直观感受速度与路程和时间之间的联系,帮助把直观经验上升为感性认识,初步尝试利用线段图配合解决问题的方法。 3. 播放高铁列车冲击最高时速的视频,在体验科技的进步的同时提高对速度快慢的亲身体验。用图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速度:拓展学生的视野。 4.播放雷和闪电的视频,提问:雨天时,为什么我们会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呢?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感受知识的魅力。 课后: 利用多媒体的优势,练习题的设计体现趣味性和实用性。 1.提供“全国列车时刻表查询系统”现场查询大庆到哈尔滨的车次和运行时间,计算速度,使枯燥的练习趣味化,让数学走进生活。 2.图片出示"限速标志"、"指示牌"让数学走进生活,而随机出示的信息让刻板的题目动起来,学生可以随意的选择信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实践作业:

时间速度和路程关系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98页的内容。 教学设想 路程、时间与速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是学生今后学习行程问题应用题的基础。通过本课时的教学,把学生原有一些感性认识和一些生活经验进行概括总结,让学生理解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本节课教学,先让学生熟悉物流知识,让学生感知速度。再了解生活中的速度理解速度,总结出求速度的数量关系。让学生自己研究出速度统一写法的必要性。通过比较不同的速度,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知道的速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加深对速度的理解。让学生看交通警告标志,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再探究求路程和时间的数学模型。 对于这节课,学生已经对速度有一定的认识,这节课主要是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理解速度与路程、时间的关系。三年级属小学中年级学段,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在教学中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和积极的学习情感,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很适应合作学习,也很注重老师的评价。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发展上也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速度的含义,学会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并学会用统一符号来表示速度。 2、使学生从实际间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用它解决问题。 3、让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在交流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自信 心,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科技事业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速度的含义 教学准备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路程、时间与速度公开课教案与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路程、时间与速度公开课教案与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速度,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能根据三者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2、通过比一比、看一看、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探索并掌握新知。 3、体会学习速度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认识速度,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能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请了三个小伙伴,小牛,小象和小羊,他们时常为谁跑得快的问题而争论不休,有一天他们又碰在一起,各自炫耀起成绩来: PPT:小牛:4分钟跑280米 小象:4分钟跑240米 小熊:3分钟跑240米 师:你们收集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读题一遍 师:那么哪个数据是我们学过的时间?哪个数据是路程? 生:时间是4分钟,路程是280米。 时间是4分钟,路程是240米。

时间是3分钟,路程是240米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从身边生活中发现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一)、认识速度及速度单位: 1、全班交流: 师:、如果他们两个人一组进行赛跑,例如小牛和小象一组,谁跑得快?为什么? 生:小牛和小象比赛,小牛快,因为都是4分钟内,小牛跑得路程比小象跑的远 师:也就是在时间相同的条件下,应该比较路程,路程越远,跑得越快。 师:那要是小象和小羊一组,谁跑得快?为什么?

生:小象和小熊比赛,小熊跑的快,因为小象和小熊跑相同的路程,小熊用的时间短,所以跑得快。 师:所以在路程相同的条件下,应该比较时间时间越短速度越,跑得越快。 (引导学生思考:相同时间比路程远近,相同路程比时间长短,来确定快慢。) 2) 比较小牛和小熊 师:比较小牛和小熊时,路程不同、时间也不同,怎样比它们的快慢呢?有什么办法? (引导学生思考:要想知道谁跑得快,就要比较单位时间里谁跑得远,谁就快。) 方法一:在相同时间内(1分钟)比较谁跑得远 280÷4=70(米/分)(板书不要写,此时还没学时间速度了) 240÷3=80(米/分)(板书不要写,此时还没学时间速度了)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的教学反思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教学反思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4单元《年、月、日》的内容,经过时间的计算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53页例3的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钟面数出经过的时间,还可以通过观察线段图来理解,为了让大多数学生能较好的掌握这两种方法,上节课我讲解了如何看钟面来解决本题,本节课我将讲授如何画图以及通过观察线段图来解决此题。本节课学生兴趣高涨,学习积极性浓厚,我先讲解例题,后让学生自己练习一道相应试题,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后,再进行全班交流反馈,学生的思维能充分发挥出来,对学习知识的帮助很大。 但是,一节课下来,问题还是有很多: 1、本节课我在设计时分成了两种情况:计算当天的经过时间、计算隔一天的经过时间。在教学时两种情况我都要求学生先画线段图然后再计算,这样做的确培养了学生画线段图的能力,然而我却忽视了老师应让学生感知在做数学题时需要择优选择,选择最简便的方式解决问题,在计算当天的经过时间时我们发现画线段图和直接用结束的时间减开始的时间这两种算法当然是后者更容易些。我想我课前对本节课的把控还是不够好,然而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正是要在这些小小的细节中体现,今后我在上课前还需对课上的每一环节都认真研究。

2、讲解线段图时,我并没有讲解清楚、讲解透彻如何观察线段图算出经过时间,我看似教给学生了如何画、观察线段图,然而计算时还是走的老路——结束时间减开始时间。这是由于我在课前自己就没有掌握如何观察线段图计算时间的精髓,今后我还需注意上课前一定要多研读教参、教材,把握不住的多向老教师请教。 3、教师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太少。我讲课的短处一直都是总喜欢自己讲解,总认为学生不能独立完成,虽然一直都在注意,尽量去改正可是一站在讲台上还是控制不住自己。今后为我应多多给孩子表现的机会,相信学生能够完成,课上也要多多展示学生的想法,抓住学生的生成并能利用好学生的生成。 4、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时刻清楚本节课将要培养学生哪一方面的能力,这样在课上教师就可以有的放矢。 通过数学组的伙伴们对我本节课点评,我更明白了今后上课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也会时刻注意的。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速度,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能根据三者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2.通过比一比、看一看、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探索并掌握新知。 3.体会学习速度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认识速度,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分析学生吴雅倩的故事:吴雅倩家在吴三村距离学校约1000米,平时骑自行车约10分钟,今天下雨没骑车用20分钟。 师:你们收集到了什么数学信息?生读一遍 师:那么哪个数据是我们学过的时间?哪个数据是路程?生:时间是10分钟、20分钟,路程是1000米。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从身边生活中发现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一)、认识速度及速度单位: 1、全班交流 师:、您认为那种上学的方式得快?为什么?学生议一议: 师:在路程相同的条件下,应该比较时间时间越短速度越,跑得越快。(引导学生思考:相同路程比时间长短,来确定快慢。) 2)比较:1000÷10=100(米/分)(板书不要写,此时还没学时间速度) 1000÷20=50(米/分)(板书不要写,此时还没学时间速度)50<100 骑车快 师:谁能解释一下100米和50米表示什么? 生:表示每分钟行100米和50米。 师:像这样表示每分行100米,每分行50米称为速度,(我们可以通过线段图上表示,更清楚地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出示线段图----这一环节因为略显紧张忘记了。好在学生接受的还\(^o^)/~) 师小结:观察线段图比较速度,其实就是比较相同时间内的路程,也就是一分钟的路程。这一分钟就是我们所说的单位时间。 师:因为这样的相同时间是很多的,所以为了便于比较,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反思

《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54页的内容。它是穿插在三位数乘二位数笔算乘法之中的。其主要内容是认识速度、改写速度,并能用“速度×时间=路程”这一关系来解决问题。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我把教学目标定为: 1、使学生理解、掌握速度的含义,并学会正确使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 2、通过解决简单行程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索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构建数学模型,并能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感知生活中的速度,扩大学生认知视野,感受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慧和自然界的多姿多彩。 整节课我分成了四个大环节: 1、创设情境: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的一开始,我就让学生猜一猜,谁走得快?学生经过观察得出:要想知道谁走得快,不是看谁行驶的时间少,而是要看同一时间内谁走得远,建立时间单位的表象。学生经过比较得出当时间相同时,谁跑的路程多,谁就跑得快。 通过让学生这样比较,我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个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更显露地感受到速度的快慢不仅与时间有关,还跟路程有关,要知道谁快必须比较他们的速度,引出学习速度的必要性。 2、理解速度的概念及统一表示法:我通过举例子,让学生了解到物体在1小时内所行的路程就是速度。接着让学生了解到除了1时间这样的单位时间以外,像1分、1秒等这们的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路程也叫做速度,从而概括出单位时间内所行的路程就是速度。并讲解统一的速度表示法,并进行练习。最后我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速度,并解释了下雨天为什么先看到闪电,而后听到雷声这个自然现象。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使学生对速度的的概念有了更深的了解,使没趣的数学变得新鲜起来。

速度时间和路程教案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案 教学内容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教科书54页内容及练习八的5-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和意义,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 2、学会速度单位的写法。 3、体验“速度×时间=路程”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重点 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掌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教学难点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时间、速度和路程照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在黑板上分别画出小明和小林从家到学校的简图(图中小明说:“我从家到学校用了8分钟。 老师问:他们两谁走得快?学生回答:(预设1,小林。S:为什么呢? X:小林时间短)老师再问:“有没有不一样的观点?”并提醒小明家离学校怎么样,小林家离学校怎么样?(要让学生知道只有时间不能比谁快谁慢)学生:不能。 2、老师提出问题:“知道他们用的时间,要比他们快慢还要知道什么?”学生回答:“远近.”老师:考虑远近。也就是他们家分别距离学校有多远或者他们上学所走的路程? 3、老师问学生小明和小林上学到底走了多上路呢?从而引出路程。

看图片: 小明家学校 5、“路程”的含义。 以上图中的400米、300米是什么数量呢?就是路程。讲解路程与距离的区别。距离指两点间线段的长,而路程可以是两点间曲线的长,也可以是线段的长。 二、探究新知: 1、老师:孩子们,你们现在知道小明和小林谁走得快了吗?拿出你们的练习本和笔赶快算一算。(老师在教室来回巡视,并作个别指导,同时还可以表扬孩子做的认真...)有孩子做完了,老师马上提醒孩子想一想怎样和同学讨论交流自己的方法,并将自己的观点说给全班同学听,并让孩子现场开始讨论。 2、孩子们,小明和小林他俩到底谁快呢?陈老师很想知道。有谁来说说你的观点。(举手回答)老师设问:①先说谁快?。②再说为什么?。(有孩子回答:小林快。因为小林每分钟走60米。老师又问: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孩子回答:小林每分钟走60米—300÷5=60;小明每分钟走50米—400÷8=50。)老师马上板书:300÷5=60、400÷8=50。老师问:就列两道算式你怎么知道小林快的呢?学生:60>50 3、同学们,你们知道他回答的这两道算是算的是什么呢?预设学生回答:算的是每分钟走的路程。老师:也就是说每分钟走的路越长他就越快,是吗? 4、也就是指,老师总结:小林家离学校300米,他走了5分钟,每分钟走了60米(60米每分钟);小明家离学校400米,他走了8分钟,每分钟走了50米(60米每分钟)。那么就分别求出了,两人每分钟走的米数。 5、老师指出在数学上我们我们像每分钟走了60米(60米每分钟);每分钟走了50米(60米每分钟)。这样的写法我们有一种特别的写法又简单又明白:板书——60米/分;50米/分,读作:每分60米;每分50米。(同时拓展10米/分、30米/分...学生自己练习写) 6、从而引出教学速度的概念,学会速度的写法。在数学上像60米/分;50

速度时间路程教学设计

速度时间路程教学设计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速度、时间和路程》教学设计 西双版纳州允景洪小学周凤 [设计理念] 由于生活是数学的源泉,在设计过程中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以龟兔赛跑的故事为学习情景,将路程、时间之间的变化,通过乌龟和兔子的两次比赛改串成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说出自己的思路和想法。这样更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使枯燥的解决问题策略变得生动、有趣而且易懂。让学生通过生活例子明确速度的意义,通过具体的计算以及数量的互换体现时间、速度、路程三者关系。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4页 [学情与教材分析] 路程、时间与速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是学生今后学习行程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具备了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能力,在经历本单元例1和例2的学习后,能独立解答求在一定时间内行多少米的应用题。并在已有的生活实践中,经历了初步感知路程、时间、速度的生活经验,能模糊地感觉到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一定关系。这些知识、能力及经验为学生建构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模型,解决相应的应用题提供了前提条件,但受原先数量的单位的影响,学生做到准确掌握速度单位的表示方法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目标]

1.理解单位时间与所行路程的含义。能正确使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体会这样的符号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具有简明清楚的特征。 2.通过解决简单行程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索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构建数学模型,并能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感知速度,扩大认知视野,感受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慧和自然界的多姿多彩。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引入新知。 1、故事引入:以龟兔赛跑的故事引入本课 路程一定,比较物体运动快慢 质疑: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怎样判定谁的速度更快呢 3、时间一定,比较物体运动快慢 质疑: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如何比较谁的速度快 设计意图:在这两张表中,学生通过对路程、时间的对比分析,得出速度的快慢与路程、时间有关系,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 4、对比发现,揭题

三年级数学下册《速度、时间与路程价》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下册《速度、时间与路程价》 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下册《速度、时间与路程价》教学反思我教学的课题是路程、时间与速度,本节课的教学 重点是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数量关系,会运用数量 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是理解速度的含义。 整节课我分成了4个大环节: 1.创设情境:就是通过学生跑步比赛的成绩表让学生 进行两次比较分析,这个情境的创设,我的意图是让学 生体会到:速度的快慢与路程和时间有关。帮助学生在 实际情境中初步理解速度的意义。 2.理解速度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揭示速度的含义后,又提供三个情境,让学生口算出3个运动物的速度。使 学生知道物体在1时、1分、1秒的时间内行驶的路程就 是他们的速度。让学生对速度的概念有了更深的了解。 3.通过例题理清路程、时间和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4.在具体生活情境中加以理解和感受速度。此环节 我通过播放课件,让学生亲身感受蜗牛爬行速度之慢、 光传播速度之快,使学生在轻松与震撼中进一步认识和 理解了速度。 课上完后,效果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好,有许多不

尽人意的地方: 1.首先,感觉学生学习气氛不够热烈,课堂不够活跃,这一点还需要在调动学生情绪上下功夫,在语言的启发上动脑子,另外,我还想是否应该增加一些判断、选择题进行抢答,这样气氛会好些,同时也会使学生对概念性的认识会更深刻一些。 2.整节课下来,感觉前松后紧,时间节奏的把握上处理不够到位。 3.这节课的重点是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在引导学生推导出三者关系的三个关系式后,我是否应该设计一个综合性更强的题目,让学生在练习中深化,而我设计的练习题是否太单薄,只用到了路程÷速度=时间这一个关系式。

一天的时间教学反思

《一天的时间》教学反思 《一天的时间》是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学习内容,这节课,是学生在学完年,月、日后学习的,因为时间方面的知识比较抽象,是“时间”这部分知识的一个难点。“24时计时法”是一个比较接近实际生活而又有趣的教材。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于普通的计时法比较熟练,而“24时计时法”是交通,运输等部门通用的时间。教学的起点是培养学生以数学的眼光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1.利用生活情境,让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上课开始,我让学生帮助淘气解决什么时候去电影院的问题,由此引出争议,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先引出普通计时法,引导学生说出在生活中还会用到另一种计时方法,即24时计时法。与生活的联系及形象的展示使得学生初步对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记时法的互换有了很好的掌握。 2.注重直观教学,突破教学难点。 24时计时法作为记时法,学生在生活中已有所了解,但出现在课程的教学内容中还是第一次。对学生来说,时间的知识概念比较抽象,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比如:一天中时针在钟面上转两圈,一昼夜共有24个小时,初步感知24时计时法;然后在演示过程中一半学生说普通计时法,一半学生数24时计时法,直观的演示加深了对24时计时法的理解,也降低了对两种记时法互换上的难度,变得更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充分体验“一日有24小时”。 在学生了解了24时计时法后,为了让学生更充分地理解24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24时的过程:让我们一起来度过这一天吧。0时,夜静悄悄的,同学们这时都早已经进入了甜蜜的梦乡。(时针继续移动)天渐渐的亮了,这时我们也该起床上学了。……这样边演示边讲解,不仅让学生了解了24时(一天)的过程,而且让学生更深

速度时间路程教案

课题:路程、时间与速度 一、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二、教学过程 1.设置情景,提出疑问 请你帮帮忙:有辆面包车和公交车在吵架,面包车说:“我比你跑地快,我2小时可以行驶120千米。”公交车不服气,说:“我3个小时行使了210千米。”他们一直争论不休,争执不下到底谁快。请你作为公证员帮忙解决一下。 2.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1)指名让学生说,你觉得谁快一点,并说明理由。(放开让学生说) (2)然后,引导出:大家都认为公交车跑地快。怎样来比较谁快谁慢?让学生体会关键是看谁在单位时间内(通常我们用一个小时作为单位时间)行驶的路程谁多?这就是表示“速度”。因此,速度是表示物体的快与慢。 (3)请你说说看,面包车的速度是多少?(一个(每)小时行使60千米,表示60千米/时)公交车的速度是多少(一个(每)小时行使70千米,表示70千米/时)? (4)请你说说,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速度?你能找出来吗?(比如:自行车的速度、人步行的速度、火箭的速度、火车的速度等等。老师可以给出他们大约的速度。让学生体会出大约的速度就是平均的速度,速度是不确定的,是变化的。) (5)我们知道,速度是不确定的,是变化的。如果要你计算当时的速度,你会算吗?请你仔细思考一下。引导:要知道速度,需要哪些条件?(结合公交车和面包车比快的题目)请小组四人小组合作讨论一下。速度=? (6)小组汇报。(以“我们小组认为……”的句式。)引导出:速度=路程÷时间。 3.巩固练习 路程150千米160千米110米12千米 时间30分20小时11秒300分 速度 4.探索,分享 假如,我有两个疑惑:一、我想知道辆车从某地到某地需要多少时间?应该怎么求?二、我想知道这辆车从某地到某地要多少路程?又该需要哪些条件? 请四人小组讨论。 最终得出: 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小结:路程、时间与速度三个变量之间,只要知道其中的两个条件,就可以求出第三个。 (并让学生熟记在心,那些相对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要求背诵) 5.实践问题 一辆汽车的行驶速度为60千米/时,从甲地开往乙地需要3小时,我们可以知道他路程是?60×3=180。 请问:60×3=180表示什么?180÷3=60表示什么?180÷60=3表示什么? 6.课堂练习。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练习题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意) 1.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m/s,加速度为 —10m/s2,则2s末的速度为() A.10m/s B.0 C.--10m/s D.5m/s 2.如图所示为一物体 作直线运动的v—t图 象,用v1、a1表示物体 在O~t1时间内的速 度和加速度,v2、a2表 示物体在t1~t2时间 内的速度和加速度,则 由图可知() A.v1与v2方向相同,a1与a2方向相同,a1>a2 B.v1与v2方向相同,a1与a2方向相反,a1a2; D.v1与v2方向相反,a1与a2方向相反,a1

2019四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路程、时间与速度北师大版语文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反思 “速度”这个词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学生都知道我们常说的快慢指的就是速度。可是到底什么是速度,速度的快慢又与什么有关呢?学生便不太清楚。所以在情境中,教师通过刘翔夺得110米栏冠军的成绩表以及老师与刘翔比赛的成绩分析,使学生知道了在路程相等和时间相等的时候怎样比快慢,并明确了速度的快慢与路程和时间有关。同时也埋下一个伏笔,如果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又该怎样比快慢呢?进而揭示课题。 在路程与时间都不相等的时候怎样比快慢?对于这个问题,教师放手给学生采用计算的方法或借助画线段图来解决。对于学生来说,用计算的方法解决难度不大,但要求画线段图,尤其是标准的线段图,学生会有一定困难。我们都知道,线段图可以帮助我们直观地分析数量关系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但是线段图学生在此之前的学习中并没有涉猎,所以学生画的可能不够准确或有误。此时,我们有必要跟学生一起经历准确画线段图的过程。在线段图的生成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全程参与,这样就为学生下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同时教师通过计算和线段图的对比将数形结合,使学生清楚地看到比较两辆车的快慢,实际就是比较两辆车1时行驶的路程,而这1时行驶的路程,正是我们所说的速度。从而使学生明确在路程与时间都不相同的时候比快慢,就是比速度。 帮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速度的意义,这是本节课的难点。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得出速度与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式的后,又提供三个情境,让学生口算出3个运动物的速度。而这3个物体的速度分别是火车、自行车、运动员在1时、1分、1秒的时间内行驶的路程。在此基础之上,让学生来谈谈对速度是怎样理解的,当学生理解到1时、1分、1秒这样的时间内行驶的路程就是速度时,教师给出“单位时间”的概念,进而引导学生概括出“速度”的意义,既体现了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从而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速度有快有慢,单位也各不相同,这需要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加以理解和感受。此环节教师通过播放课件,让学生亲身感受蜗牛爬行速度之慢、光传播速度之快,使学生在轻松与震撼中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了速度,进而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自然现象。 教师选择了“题中题”的形式,即在一个大的问题情境中设有小情境,通 第 1 页

一天的时间 反思

《一天的时间》教学反思 一天的时间,是我们每时每刻都要经历的,但偏偏教学起来特别费劲,学生特别容易出差错。在一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抓住这几点进行教学: 1、导入直奔主题 时间,是每个人再熟悉不过的,但又是一种难道得清,说得明的东西。但一提起时间,学生肯定会感到特别得亲切,好像知道得很多,会有很强的表达欲望,所以,我就说:同学们在一天又一天中渐渐长大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天的时间,从而揭题。在让学生说说关于一天,你知道什么?虽然,没有创设栩栩如生的情景,没有奇特的画面,但学生兴趣还是被激发了,我觉得还是挺满意的。 2、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经历一天,降低认知难度 24时记时法作为记时法,学生在生活中已有所了解,但出现在课程的教学内容中还是第一次。对学生来说,时间的知识概念比较抽象,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掌握,理解。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重视对钟面的直观演示,让学生经历一天,说说对应的时刻在做哪些事情,来强化一天所有的时刻。再利用数轴板书出0——24时,一天中,时针在钟面上转两圈,一昼夜共有24个小时,初步感知24是记时法;利用用数轴帮助学生进行24时记时法和普通记时法的转换。直观的演示加深了对24时记时法的理解,也降低了对两种记时法互换上的难度,变得更容易掌握。 3、注重与生活联系 在练习两种记时法时,我比较注重与生活的联系,希望从生活体验中激活起学习的思维,所以,从邮局、图书馆上班时间,还有学生收集的车票,电影票,想利用这些促进他们的思维。但我觉得并非我想象的那样,他们并没有表现出很强烈的学习的欲望。有个别同学还对这些显得有些陌生,车票上的时间,让好多学生一时找不到,因此也浪费了一点时间。可能这些练习的组织我还有待于优化。 不足之处: 1、对于书本上的目标,有点照搬照抄。其实这堂课按书上的目标,对于学生是比较难完成任务的。这节课的重点应该放在2种记时法转化上,经历时间的计算放在第2节课上。 2、太追求生活化,使得最后的环节没起到很好的效果。本来,教学设计中,我最后的环节是出示一张学生假期作息时间表,既巩固时间的转化,又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时间观念。但临时一想,学校作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 与时间的关系教案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υ图象。 (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t- υ图象,概念和特点。 (2)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t- (3)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v = v0 + at,并会应用它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初步了解探究学习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数形结合的能力,应用数学知识的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 (2)培养学生建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唯物主义观点。 (3)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及其教学策略: υ图象,概念和特点。 重点:(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t-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v = v0 + at,并会应用它进行计算。 教学策略:通过思考讨论和实例分析来加深理解。 2.教学难点及其教学策略:

υ图象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v = v0 难点:应用t- + at。 教学策略:让学生充分思考,通过理论推导或数形结合两种途径得出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扩散散性思维。 三、设计思路 科学的探究总是从简单到复杂,研究运动是从匀速直线运动开始,由匀速υ图象入手,先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特点,再分析匀变速直直线运动的t- υ图象中斜率不变,得到加速度不变,得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线运动t- 并通过推理或数形结合两种途径得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v = v0 + at。最后通过两道例题的教学巩固对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理解。 四、教学资源 1.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可供实物投影、放像、课件播放等。 2.实物投影片若干。 五、教学设计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反思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之一是,加速度和速度与速度变化大小的区别。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先讨论、分析几个错误的论述,目的是区分速度和加速度概念。然后利用位移与速度的对比,类比的讨论、分析加速度与速度变化大小的区别。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知识产生认同感,通过自己的讨论、交流说出来比通过耳朵听进去更容易识记。事实证明,采用先讨论、交流后讲解的教学策略,经过学生认同了的知识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反思二: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反思 速度是贯穿整个高中物理教学的一个物理量,也新课改下学生们进入高中后学习的第一个重要矢量。当速度分别和时刻时间对应后,又可以得到两外两个重要的物理量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本节教学内容十分重要。 1、由于引入了坐标系和时间轴,在本节教学中更侧重于数学方法的应用和物理研究方法的渗透。在时间轴上得到了时间间隔然后让两点无限接近又可以得到时刻,在这应该更讲究教学效果,时间与时刻的教学可与数学上的线段和点做对应,以加深理解。 2、由于速度这一概念学生在小学初中已经接触过,在本节还要以已学过的位移矢量为引子,让学生分析得到速度也是矢量的结论,同时明确在对速度进行描述是,必须同时描述其大小和方向。 3、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教学应结合时间与时刻进行教学,或者直接明确瞬时速度与某一个时刻或某个位置相对应,而平均速度与某段时间相联系。

反思三: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反思 第一点,初高中的速度怎样理解。速度是初中学过,学生熟悉,从来也没怀疑过的物理概念,但是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对速度有了新的定义。学生会有这样的疑惑:我们被骗了?这是速度,那初中学习的是什么?既然不一样,为什么都叫速度?。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些疑惑,那么这些疑惑一直萦绕在脑子里,会影响学生的继续学习。所以,如何重新认识和接纳初中速度是个不小的难点。速度就是位移与时间之比。初中学习的速度严格来讲是错的。但是,鉴于初中学习的运动规律都是单向的直线运动,所以,在单向直线运动中的研究范围内,用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并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也是正确的。 第二点,瞬时速度如何进行教学让学生更好接受。我认为需要给学生一个体验的过程很重要,让他们知道在怎样的时间段内的平均速度可近似的认为是某一位置的瞬时速度。 反思 四: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反思 1.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在讨论与交流环节让学生在坐标纸上收集数据,并尝试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在实验与探究环节中让学生在计算出平均速度的基础上结合图象启发学生的思维,逐渐向学生渗透无限逼近的方法和极限的思想。使学生在理解的情况下发生知识的迁移,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经历这样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学生的科学方法和正确思路的建立。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教学设计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教学设计 昌硕小学 csxxpxl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学会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建立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并能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并用于解决具体问题的全过程。 3、让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在交流、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的简约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科技事业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理解并应用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速度的含义,构建速度、时间与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的数学模型。[设计理念] 本课学习材料体现一个“真”。从生活中提炼学习材料,真实的素材、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教学过程着眼一个“实”。分步展开教学,过程清晰明了,学法指导扎实,兼顾个别差异;分层训练把握一个“新”。分层训练,由易到难,形式新颖,发散性强;板书设计突出一个“精”。板书设计巧妙,版面合理,应用从个别到一般的总结归纳方法,类比推导数量关系,突出重点,板书上学生的反馈能呈现学习信息,帮助理解难点。 [教学过程] 一、再现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从老师家开车到学校用了10分钟,汽车每分钟行1千米,你知道从老师家到学校有多远吗? 2、学生列式解答,并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3、指名反馈,并说一说1、10、10分别代表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设计意图] 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学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因此本节课一开始就再现了同学们都非常熟悉的场景——上学,注重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给学生生成的空间与条件。 二、主动探究模型,探究新知 1、信息:自行车每分钟行驶250米,汽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小男孩每分钟走50米。 师:今天早上你们是怎么来的? 师:看来同学们来学校的交通方式是各种各样的。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有关交通方式的信息,谁能看着来说一说?(出示多媒体资料) 2、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 师:老师想知道这个男孩子的总路程是多少,能帮我解决吗?(先知道他走了几分钟) 师:那好请你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交通方式,用多少时间你自己来定,算一算他的总路程。 3、反馈交流,抽象出数量关系式。 师:谁能很快地说出这样的算式? 师:还有很多很多,那这样的数量关系你能说吗?(指名说,同桌互相说)师:刚才我们说了这么多的数量关系,那有没有办法用一句话来概括,同桌商量一下。 4、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 (1)汇报调查资料 师:我们知道了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还认识了一个新的数学朋友:速度。老师请大家去收集了相关资料,带来了吗?我请同学来说说看。(教师指导用上“速度”一词来介绍)同桌交流收集的信息。 (2)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 信息: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每秒340米,光的传播速度是300000千米/秒。 师:同学们收集的信息是非常丰富的,老师也收集了一些信息。(出示)师:能看懂是什么意思吗?(指名说,指导表述) 师:你们也能用这种新方式来表示速度吗?动手试一试。(指名上台写)师:交流反馈,说一说你写的表示什么? 5、小结:通过努力,我们加深认识了速度这个朋友,还知道了速度×时间=路程,接下来就让我们用这个数量关系来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

《速度、时间与路程》教学反思

《速度、时间与路程》教学反思 《速度、时间与路程》是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除法中,比较严重的一节课,由于是拓展数学延伸的基础课程,所以需要让学生在松弛、喜悦的课堂下把本节课学明白,学透彻! 因此,本节课我是以情景导入的方式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先比较时间相同和路程相同的两个例子,建立起学生优良的比较观念:就是必须有一个量是相同的才能比较。为下面的环节做了铺垫。然后出示时间和路程都例外的,应该怎么比这个问题,引出了速度的概念,通过线段图使得速度的概念更加直观,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在介绍速度概念的时候,我没有直接给出,而是让学生通过练习中的冲突,自己理解速度的单位为什么会有时间和长度单位组合而成的。然后通过介绍生活中的速度,使得学生进一步感受了速度的快慢。 最后通过表格的形式强化了速度的求法,也弄清了速度、时间路程三个量之间的关系。 以下几点是我比较满意的部分。 1、边感知边巩固速度的写法。选取人类、动物和自然现象中的典型例子的运动速度,让学生感知从刘翔跑步速度飞快到光速的不可想象,并提出“电闪雷鸣的天气,是先看见闪电,还是先听见雷声”这样的时间问题,让学生一次加一次的惊叹让学生对速度的概念有了更深的了解,使没趣的数学变得新鲜起来。 2、采用直观描述的方式教学“速度”概念,告诉 学生每分钟走多少米就是速度。以提出神七和小青的速度是一样的?这样冲突式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明白了速度单位加上时间的必要性。 3、特别注意全体学生。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我特别关注全体学生,特别是后百分之二十的学生。 以下是在不尽人意的地方: 学生自主探究的内容不多,放的不够。就像学生始终是在教师的指引下进行学习,一环紧扣一环,没能放手让学生放手去自己研究和学习。

《一天的时间》典型教学设计

《一天的时间》预设教学设计 课程分析: 本节课是第七单元的第三课时,在“一天的时间”的情境中,教材把24时计时法与学生日常生活表结合起来,让学生十分直观地发现24时计时法与钟表计时法的关系,也为学生计算经历的时间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一天的时间》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年、月、日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学生已有了一定的时间知识,但是由于24时计时法在平时生活中很少用上,再加上平常中的普通计时法的负影响,所以造成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存在着一定的困惑。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经验,认识24时计时法,能够对24时计时法与12时计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相互转换。 2.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3.逐步养成遵守作息制度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流程: 一、新知导入 思考一:你能说出下面钟表的时刻吗? 要求:独立思考,举手回答。

(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方式导入,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思考不同之处,引导学生分析理解。 【简要实录】这个问题比较简单,让两个后进生来回答,结果他们都是读出了钟面的时刻数为1时,通过质问“这两个1时表示的时刻一样吗?”学生异口同声“不一样,一个是凌晨1时,淘气在睡觉,一个是下午1时,淘气在看书”,这样就回顾了12时计时法,从而导出今天学的新的计时方法。 二、探索新知 思考一:看动画后,你能回答下面问题吗? (1)新的一天从什么时候开始? (2)一天里钟表时针转几圈? (3)一天有几时? 要求:独立思考,然后自由举手发言。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出发,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能提高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诱发学习动机。通过自学反馈让学生了解与24时计时法相关的知识。 【简要实录】学生带着问题看完动画后,三个学生能正确回答出以上三个问题。 介绍24时计时法: 在一天里钟表上的时针走两圈,经常采用从0时到24时来计算的方法。 自制一个钟面,贴于黑板,先说出几个关键时刻用24时计时法怎样表示表示,其他的时刻,教师拨,学生说,并说出当时他们在干什么。 思考二:你会填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