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加快配电网低电压治理提高配电网供电质量和能力

加快配电网低电压治理提高配电网供电质量和能力

加快配电网低电压治理提高配电网供电质量和能力
加快配电网低电压治理提高配电网供电质量和能力

加快配电网低电压治理提高配电网供电质量和能力

发表时间:2018-08-21T16:24:47.503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15期作者:邱鹏锦[导读] 摘要:本文作者在分析了区县供电企业农村配电网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解决电网“低压”问题的办法讨论了新时期的区县公司低电压治疗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曲靖马龙供电局云南曲靖 655100)摘要:本文作者在分析了区县供电企业农村配电网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解决电网“低压”问题的办法讨论了新时期的区县公司低电压治疗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配电网;低电压;整治;提高引言:近年来,随着国家农业政策的不断扩大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乡村景观发生了巨大变,许多电器设备进入千家万户,农村居民用电需求持续增长,导致电力负荷持续快速增加,农村电网和升级落后的事实逐渐凸显出来。针对目前农村配电网存在的“低电压”问题,我们将探讨如何加快配电网“低压”管理,提高供电质量和能力。

1 低电压反映现状

2011年,供电区电压质量反映619个案件,涉及368个台区。一是电压质量反映的时间:主要集中在7月和8月夏季高峰期,占全年总数的55.1%;其次,由于电源半径过大(占电压质量总量的71.57%),配电变压器少于50个,线径小的42个,电源供应量少,导致电压质量低的原因有443个,线电源;三是低电压质量领域:城市28个,城乡边缘104个,农村28个,农村479个(77.38%)。

2 电压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是农村用电量快速增加。从2006年到2011年,电力销售和负荷的年平均增长率已经达到18%左右,预计五年内家庭平均用电量将翻一番。其次是缺乏配电。一些变电站的地理分布不合理,导致它们发送的10千伏线路的供电半径很长。第三,线路负载过载。随着家电下乡及城乡的快速发展,农村用电负荷增长迅速,部分线路电路饱和,相互连接的线路仅占农网线路的37%。第四,转型标准不高。2003年以前开展的农网改造前两期主要依据当时的照明负荷,技术标准和改造原则较低,线路横截面小,二线供电相对普遍,并且有些变压器未安装在负载中心。有一个迂回现象,对于电力供应半径超过600米的电站来说,这是常见的现象。第五,无功补偿存在缺陷。在低电压问题严重的农村地区,台湾地区集中补偿装置不投入运行,电容器补偿不到位,线路内基本无局部分散补偿。无功补偿装置有不同的规格和标准,设备质量参差不齐,无功功率装置故障率较高。第六,缺乏运营管理。三相负载不平衡问题比较突出,低压监测管理手段不完善,信息来源主要依靠用户投诉和电压监测,低压电网监测,统计分析不正常。

第七,规划和建设存在差距。配电网规划和建设更受限于增加容量,增加导线直径,改变二线到四线,消除缺陷等,短期内“缺点和头痛”现象更为突出。可以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相一致。第八,分销网络投资存在滞后性。供应区电力需求的快速增长与配电网发展不适应的矛盾比较突出。农村配电网整体建设标准和可靠性相对落后,结构不合理,单辐射供电线路多,环网费率不足。传输能力差,设备相对陈旧,电源支持不足或缺乏电源支持。

3 治理“低电压”的思考

3.1开展“低电压”的状况分析

加强农村用电负荷特点和需求侧面分析,以需求为导向,加大农村网络建设和改造力度,完善配电网结构,优化配电网点布局,提高农网调压能力和供电能力。定期分析配电网运行状况,掌握各配电站负荷结构和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低压测量,掌握供电区低压用户的分布情况。结合营销管理体系建设,优先实施低压配电站配电变压器实时监控系统改造,全面控制配电区域内的电力负荷状况,积极引导和鼓励小规模加工和其他大用户使用高峰。电力。采用GPRS远程多功能抄表系统对营销系统中的单相用户群进行标记,并计算相位功耗,以调整连接组和三相不平衡度。

3.2超前规划设计和建设

加强农村电网前瞻性规划建设,建立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的需求侧管理,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形成更实用的配电网规划。基层单位通过技术培训,指定负责配电网规划,设计,做好区域内前期规划设计的技术改造工作,从项目储备,现场检查,技术标准,设计审查等方面严格把关检查,以避免低水平,低标准的项目转型。提前计划,以防止重复性的“低电压”变化。加强特殊接入用户,低压电力用户和低压用户接入管理,严格审计和控制接入方案,设计,容量,设备配置,电容器配置,提高电网的可靠性和电压合格率。

3.3开展“低电压”的线路设备改造 3.3.1 增加功率点并减小电源半径。结合农村电网发展规划和电力需求,采用新的变电站布局。

3.3.2 优化网络布局并提高电压质量。对于迂回电源,电源半径长,电压损失大的10 kV线路,可以通过优化线路结构,缩短电源半径和减少电压损耗来优化线路。

3.3.3 增加中压自动调压器,提高线路供电能力。对于规划期间无需建设变电站的10千伏线路,电网供电半径较大,该线路可通过增设线路自动调节器和改善线路供电能力进行改造。目前,供电区在两条10千伏低压线路上安装了两台4000千伏安电压调节器。从安装效果来看,调压器的出口电压可以提高到10.5kV,线路低压侧的电压结束。范围控制在200到220 V之间,有效解决低电压问题。

3.3.4 加大重型线路改造力度。对于10kV重载和超载线路,应优先将负载转换为供电区域内的其他10kV线路;其次,增加新的变电站网点数量,重新分配现有负荷。如果供电区五年发展规划中没有新的变电站建设规划,可以通过增加导线横截面积或转移同一条安装线的负荷来进行改造。

3.3.5 增加配电变压器点数并缩短供电半径。供电半径超过1000米的低压线路应通过附加配电变压器进行改造;电力供应半径超过500米且低于1000米的低压线路和500米以下的低压用户超过30个的低压线路可用于增加配电变压器的配电。进行转型的方式;供电半径大于500米,低压用户用低压线数量少,可安装线路稳压器,家用稳压器和增加导线截面的方式来解决。对于生活在分散丘陵山区的农民来说,单相变压器可以用来改造和缩短低压供电半径。

3.3.6 增加配电容量,提高电压质量。对于超载且具有合格电源半径的农村配电变电站,可以增加变压器容量,或者可以使用新的变压器配电装置进行改造;针对因季节性负荷波动而导致负荷过重的农村配电变电站新型容量变压器。 4加强精益化运行维护管理

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继电保护的影响

……………………. ………………. …………………山东农业大学毕业论文 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继电保护的影响装 订 线

……………….……. …………. …………. ………院部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专业班级电气工程与自动化2班院部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专业班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班 届次201X届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年月日

摘要.................................................................................................................................................. I Abstract .......................................................................................................................................... II 1 引言 (1) 1.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 1.2 课题的研究现状 (1) 1.2.1分布式电源的研究现状 (1) 1.2.2 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对继电保护影响的研究现状 (2)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2) 2 分布式电源的定义及分类 (3) 2.1 分布式电源的定义 (3) 2.2 分布式电源类型介绍 (3) 3 配电网的继电保护 (5) 3.1 配电网的结构 (5) 3.2 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及其要求 (5) 3.3 配电网继电保护的原理 (6) 3.3.1电流速断保护 (7) 3.3.2 限时电流速断保护 (8) 3.3.3 定时限过电流保护 (9) 3.4 阶段式电流保护的配合及应用 (10) 4 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继电保护的影响分析 (11) 4.1 分布式电源接入位置对配电网继电保护的影响 (12) 4.2 分布式电源接入容量对配电网继电保护的影响 (14) 4.3 算例分析 (16) 4.3.1 仿真模型 (17) 4.3.2 验证仿真 (17) 5 结论与展望 (23) 5.1 结论 (23) 5.2 展望 (24) 参考文献 (25) 致谢 (27)

配电网安全管理详解

配电网安全管理详解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配电网安全管理详解笔者以为,目前个别电力企业的配电网安全管理仍然存在许多误区。 误区一:上头安排多,下面落实少。对于安全生产,企业领导认识高,压力大,抓得紧,但到了基层情况就大不一样了,普遍存在“能过就过,不能过应付着过”的现象,对于上面的安排回答是“点多、线长、面广”难以管理,更有甚者以“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为自己开脱责任。 误区二:基础牢不牢心中没数。作为配电网的运行维护管理者--班站(乡镇供电所)来说,大有顾此失彼的趋向,工作不能统筹安排,营业抄、核、收关系到效益,是必须进行的例行工作,有硬性指标卡着,而设备巡视维护就成了走过程的事了,结果设备运行到底是啥状态,心里模模糊糊,除非有“报修”才不得不去处理,纵使发现缺陷还是一拖再拖。 误区三:口头喊的多,经常工作少。配电网安全责任人人有,安全责任书年年签,但基本都是形式上的东西,事后就丢在一边,出了问题,发生事故,就集中人员开会整顿,当初的安全保证书,背安全规程不知是怎样执行的,殊不知亡羊补牢为时已晚,不知道居安思危,不定期总结,造成管理上不连贯。

针对以上种种误区,笔者认为要切实搞好配电网的安全,须尽早走出误区,在预防上下工夫,在防范上求实效。 --分工明确,抓落实。作为运行维护配电网的基层单位--乡镇供电所(配电班)应设线路维护工2-3人(包括工作负责人),进行专门巡视维护本单位所辖配网设备,发现缺陷隐患及时汇报上级主管部门,并安排时间处理,作为上级主管部门除协调处理缺陷外,对整个工作过程安全进行监控,落实安全措施,形成闭环程序管理,另外,不定期抽查配网设备运行情况,抽查中发现的缺陷隐患限期处理。同时,要对维护单位和个人进行经济考核,严格兑现,使件件工作有落实结果,起码的安全措施不落空。 --杜绝违章,保安全。安全生产是一项复杂而又精密的系统工程,任何一个细小的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导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严重后果。作为配网上每一个工作人员,哪怕是最简单的抄表工作,都必须具有忧患意识,有超前预防意识,来不得半点侥幸心理和乐观情绪,必须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穿工作服、戴安全帽做起,不能出现任何违章,哪怕是一丝一毫,要居安思危,在查处违章上力避形式主义,严谨务实,切忌“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探讨配电网低电压原因与综合治理措施

探讨配电网低电压原因与综合治理措施 发表时间:2018-08-20T15:30:25.42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1期作者:李永生关健赵洪喜夏炎任佳诗张春凡[导读] 摘要:配电网低电压不仅影响用户正常用电,而且危及电力系统及供用电设备的安全运行,所以整治低电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绥中县供电分公司 125200 摘要:配电网低电压不仅影响用户正常用电,而且危及电力系统及供用电设备的安全运行,所以整治低电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对配电网低电压产生原因及综合治理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配电网;低电压;原因;综合治理措施在电力系统中,保证电能质量的三个指标是电压、频率和波形,其中电压是保证电能质量的主要指标,只有保证电压在规定的范围之内,才能保证最基本的电能使用,因此需要根据配电网的特点、用电负荷的性质等,分析造成配电网低电压的原因,保证各项设备的正常运行,给用户提供电压合格的电能。 1低电压的概述 所谓低电压,指的是与国家标准规定的电压下限值相比,用户计量装置处的电压值较低,也就是20kV及以下三相供电用户的计量装置处电压值不超过标称电压7%,220V的单相供电用户的计量装置电压值不超过标称电压10%,对于持续时间大于1h的低电压用户需纳为重点治理对象。低电压主要有长期低电压与季节性低电压。长期低电压指的是用户的全天候低电压持续3个月,或是日负荷的高峰低电压持续超过6个月的低电压现象;而季节性低电压指的是夏季、冬季,春灌秋收以及逢年过节时产生的存在周期规律的低电压现象。 2低电压产生的原因 2.1配电设备功能不完善 配电变压器容量不足、导线线径小,不满足现有负荷需求。主要是因为农网一期、二期改造时标准不高、规划不到位,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量的家用电器如电暖器、电磁炉、空调器、电冰箱等投入使用,造成配电变压器容量和导线载流量严重不足,导致台区低电压。10kV中压配电线路和台区低压线路供电半径大。因为在电阻率及导线线径不变的情况下,电压降与线路长度成正比,所以线路长度过长导致线路末端电压偏低。 2.2三相负荷不平衡 主要是由于设备管理单位不认真统计台区总体范围内的供电用户和负荷情况,不合理分配三相负荷,造成配电变压器低压侧三相电流不平衡,引起低电压现象。农村配电网处于电力系统的最末端,无功电源不足,农网负荷本身又大量消耗无功,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农村用电负荷迅速增大,农网无功需求及相应的损耗也随之上升,造成农网无功补偿更显不足。 2.3运维管理不到位 农网供电低压侧多采用三相四线制接线方式,一些农电管理人员由于责任心不强,往往直接从两边相接引接户线供电,中间相被忽略,导致三相负荷不平衡,引起一相电压偏高而另两相电压偏低;或者随着台区负荷的无序增长,工作人员又缺乏对负荷平衡情况进行监测,原本相间平衡的负荷,也会变得不平衡。对配电变压器容量承载能力管控不到位。由于没有合理地根据负荷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配电变压器容量或落实新增布点增容,导致配电变压器容量不足引起低电压。未充分利用配电变压器的调压功能。当设备承载能力满足,因负荷分布不均匀引起低电压现象时,未能及时利用配电变压器调压分接开关调整功能解决负荷偏相引起的低电压问题。 3低压电综合治理措施 3.1低压线路改造 对因配电台区低压线路线径小导致的低电压,采取改造低压线路,增大导线线径的方式,解决因导线承载能力不足引起的低电压。对因负荷波动较大造成过载的配电台区,可采用增大配电变压器容量或更换抗过载能力较强配电变压器的方式进行改造。对因季节性负荷波动较大造成过载的配电台区,可用选用宽幅调压配电变压器、可调容配电变压器的方式进行改造。对单相配电变压器,原则上10kV线路先由单相改为三相接线,再更换为三相配电变压器,低压线路由两线改为三相四线。柱上配电变压器宜设于低压负荷中心,三相配电变压器容量不宜超过400kVA,低压出线不宜超过4回。当原有配电变压器容量不足,增容需求超出上述限值时,可增设配电变压器或转移低压负荷,不宜单纯更换大容量配电变压器。 3.2新增布点增容改造 对低压线路供电半径大,长期存在过载现象的配电台区,应优先采用新增布点方式进行改造,按“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的原则配置,应尽量靠近负荷中心,缩短低压供电半径,提高供电承载能力。对县域农村供电半径大于500m的低电压台区,宜选择分割台区供电,增加配电变压器布点,缩短供电半径的方式进行改造,使配电变压器布点一次到位,同时给未来负荷增长预留一定空间。对低电压台区中配电变压器容量不足、低压线路和接户线存在环境状况差、线径小及老化严重等问题的台区,宜进行整体改造,彻底解决问题。 3.3无功补偿装置改造 无功补偿配置应按照“电源补偿、电网补偿、用户补偿相结合,分散就地补偿与变电站(开关站)集中补偿相结合”的原则,实现分层和分区的无功平衡。一是根据线路负荷及首、末端电压时段性、季节性变化规律,优化AVC(自动电压控制)和VQC(电压无功控制)控制策略,调整电压控制上限值和下限值。对未实现区域无功电压优化控制的区域,应加装AVC系统,并逐步接入具备“四遥”功能的变电站。对近期无法实现AVC控制的变电站,宜加装VQC装置。不满足调压要求的无载调压主变压器更换为有载调压主变压器,并加强母线电压和功率因数人工监控。二是优化配电变压器无功集中补偿能力。 3.4强化设备运维管理 强化设备运维管理,开展三相负荷不平衡调整。通过定期开展配电变压器负荷实时监测,检查三相负荷电流和电压值,记录设备运行数据,及时对三相负荷不平衡的配电变压器进行调整,使其负荷分布均匀、合理,避免因负荷不平衡引起的低电压现象。充分发挥配电变压器自身的分接开关挡位调压能力。分接开关挡位调整主要针对受季节性负荷变化影响造成的配电变压器低压侧出口电压波动问题,可结合负荷预测,在春节、农忙、度夏(冬)等用电高峰期来临前,对配电变压器分接开关挡位进行调整,并在高峰期过后及时回调,防止因配电变压器分接开关挡位设置不合理造成用户电压质量不合格。 3.5建立健全配电网低电压监测网络

提高农村10KV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措施分析

提高农村10KV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措施分析 发表时间:2019-05-09T17:02:28.65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作者:谭艳[导读]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使得人们对用电的需求和供电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目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不仅是衡量供电企业管理水平的常用指标,也是供电企业开展经营管理的重要安全指标。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天长市供电公司安徽省 239300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使得人们对用电的需求和供电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目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不仅是衡量供电企业管理水平的常用指标,也是供电企业开展经营管理的重要安全指标。10kV配电网作为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供电的可靠性可以直接代表供电企业的供电能力,对广大的用电用户的安全用电也有重大影响。所以,加强对10kV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分析和研究,不仅可以有 效的满足用电用户的用电需求,也可以提高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确保电力系统能够安全有效的运行。 关键词:农村10kV配电网;可靠性;安全用电;电力系统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用电用户用电量的不断增加,对供电企业的服务质量和供电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旦电网出现故障,不仅会影响到用电用户的正常生产和生活,也会影响到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甚至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安定。目前我国的10kV配电网一般采用高空架线形式,不仅会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也会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所以在10kV配电网的正常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影响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因素。为了确保用电用户的正常用电,保证供电企业的供电质量,必须要注重对10kV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的研究和分析。 1 影响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因素 1.1 配电网架结构因素的影响 基于10kV配电网的线路较为复杂,所以,一旦电网结构不能达到相关的安全标准,并且,在出现故障时不能及时切除故障线路,那么,系统就将无法稳定运行。目前,我国采用的10kV配电线路多以架空线混合结构为主,10kV配电线路主要是负责中压电能传输。但是,由于近年来10kV配电线路的电力用户逐渐增多,一直呈上涨趋势,导致用电过负荷现象,10kV配电线路事故发生率居高不下。 1.2 线路因素所造成的影响 线路故障可以说是影响10kV配电网可靠性的一个主要因素。一般来说,线路故障主要是三相开关中的其中一相没有完全合好或者根本没有合上,再者就是某线路运行负荷过量,所以,引发了熔断器某相直接熔断的现象。基于导线自身热胀冷缩的特点,其也极易受到外界气候的影响。外界气候变化过大,导线的张力就会直接被改变,尤其在高温情况下,导线会不断的出现热胀现象,以至于弧垂变大,引发接地短路的事故。此外,靠近较高树木的架空线路很容易会在大风天气下超出与导线的安全距离,从而发生倒杆断线的事故。最后,如果配电线路上的瓷瓶、跌落保险瓷体不达标,那么,也很可能会在阴雨潮湿的季节因为瓷裙与表面的灰尘降低绝缘性,发生闪络放电的现象,甚至会因为瓷瓶被击穿,造成接地故障。而那些线路的破碎绝缘子,会直接引起10kV系统进行单相接地,从而导致导线整个被烧断。 1.3 外在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外力影响 常见的外在人为因素主要是指由于人为原因所引起的停电事故。比如说,偷电所引起的停电事故,或者因为偷盗所造成的铁塔、杆塔倒杆、倾斜现象,也会造成一系列严重的后果。再者是由于车辆或重力硬物碰撞所造成的断线、倒杆现象,也会导致单相接地的情况出现。 1.4 自然灾害的破坏所造成的影响 众所周知,自然灾害主要就是指洪水、暴风雪、暴雨、台风、雷电袭击等各类无法预知、难以避免的灾害。这些灾害对于10kV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来说,也是较为典型的影响因素。2014年,南方某城市由于出现雪灾天气,导致周边多省市的电力供应都被中断。其中,受影响最严重的是贵州省,由于雪灾的影响,贵州省的整个电网几乎全线瘫痪。雷击事故会导致绝缘子爆裂,甚至会影响整个电网,以至于出现断线、烧毁等问题。而台风、洪水等情况则是会造成电流短路、电网弧垂过大等问题,从而引发倒杆、跳闸等事故。 2 提高10kV农村配网供电可靠性的措施 2.1 加强设备检修管理,减少设备停电时间,提高供电可靠性 2.1.1 加强计划停电管理,减少停电次数和停电时间,提高供电可靠性。各单位申请停电必须报送月度停电计划,在每月一次的生产协调会上进行讨论和批准,能合并的停电进行合并,能压缩时间的进行压缩。未列入月度计划的停电一律由总工或生产经理审批,从而减少停电次数和时间。 2.1.2 停电检修一般分三段:停电时间、检修时间和送电时间,加强这三个阶段的管理,采取有效措施,严格各阶段的操作时间管理,把各阶段时间压缩到合适的程度,以提高供电可靠性。 2.1.3 配电台区改造和业扩接火尽量采用带电作业。按照一定规则,在配电网络上设置预留接火点和接火装置,既减少业扩接火停电,又提高优质服务水平,切实体现行业作风的转变和提高。 2.2 加大电网改造力度,优化配电网架结构 2.2.1 尽量按照环网方式设计,争取一步到位,设计严格按照标准(容量、负载率),适度超前,增强供电可靠性。 2.2.2 电网改造中,逐步提高线路的绝缘化水平,如:绝缘导线、电缆、低压平行集束导线等,增强供电可靠性。 2.2.3 改良接线,保证线路以灵活方式和适当负荷水平运行,特别是多用户的线路。 2.2.4 在电网建设中,应选质量好、可靠性高、少维护和少检修的开关设备,如真空断路器、S11型配电变压器等。大力推广环网开关柜及封闭式电器,在污染及雷害较严重的地区,瓷绝缘子等可考虑提高一个电压等级,提高设备的运行可靠性。 2.2.5 进一步完善低压台区改造,更换老化、破损下户线及故障保护器等,增强供电可靠性。 2.3 开展配电网络保护自动化工作 2.3.1 加快旧站的综合自动化改造。 2.3.2 积极开展配电线路自动化的改造,对故障区段进行隔离抢修恢复、网络实行过负荷监测、实时调整和变更电网运行方式,转移负荷等来减少停电频率。 2.4 应加强农网改造中对可靠性评价与规划的力度

用户设备运行状态对配电网电压质量的影响

用户设备运行状态对配电网电压质量的影响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的电力供电体系不断完善,在这个过程中配电网电压状况始终是评价电力系统供电质量的重要因素。在现实生活中,保持配电网电压的良好质量是非常必要的,为了保证对用户的良好电能质量的提供,必须做好电压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文章分析了用户设备运行状态对配电网电压质量的影响。 关键词:用户设备;运行状态;配电网;电压质量;功率因素;设备老化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71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 14-0139-02 DOI:10.13535/https://www.doczj.com/doc/d010903219.html,ki.11-4406/n.2015.14.069 关于电能质量国家标准定义的指标有电压偏差、频率偏差、谐波、三相电压不平衡度、电压波动和闪变及过电压,其中涉及到电压的指标很多,因此提高配电网电压质量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为了给用户提供更为优质的电能,供电企业根据国家标准采取了多项措施,如严格执行《功率因素调整电费办法》,通过力调电费鼓励用户提高功率因素;运用需求侧管理的方法错峰填谷,提高能源效率;按节能减排文件精神对高电压专变用户无功补偿改造;对需要监控的线路安装电压记录仪等。本文仅从对用户设备的运行状态,分析

影响配电网电压质量的几个问题,希望对配电网的电压质量管理有所帮助。 在配电网电压质量管理过程中,供电电压指标始终是衡量供电质量的重要方面,影响供电电压指标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用电设备系统电压。我们先来分析用户用电设备供电电压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地区电网的电压、设备容量大小及其输送电能的距离等方面的因素,这里涉及到供电容量、输送距离、供电电压等级等的关系,从而进行最有效的供电电压的选择,使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为什么要进行供电电压选择因素的分析呢?这是因为用电设备系统电压与供电电压 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下文中将会详细阐述。 1 用电设备系统电压间接影响到配电网电压质量 为了提升配电电压质量,供电系统需要进行额定电压的保持,从而保证供电系统向用户的合理供电,这就需要进行用户端子处电压变动幅度的控制。针对那些标准高压电力用户及其低压电力用户,需要进行额定电压的控制,即按照电压变动幅度公式进行分析,进行供电的额定电压控制。在上述应用环节中,电压偏差允许值扮演着重要地位,其涉及到用电设备端子处电压偏差允许值及其供电电压允许偏差,电压偏差计算式如下: 电压偏差(%)=(实际电压-额定电压)/额定电压×100% 用电设备的运行指标和额定寿命是对其额定电压而言

配电网供电能力评价的研究现状

配电网供电能力评价的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在供电能力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方面所做工作不多,主要采取了三种思路对供电能力进行评价:一是评价城市电网供电能力的常用方法,包括容载比法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尝试法、最大最小负荷倍数法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和网络最大流法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以及采用基于直流潮流的线性规划(1inear programming ,LP)模型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和基于交流潮流的模型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来求解城市电网最大供电能力指标;二是通过选取影响电网供电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引入模糊评估算法,对城网供电能力的各项指标和整体进行模糊评估;三是以主变互联关系为基础进行电网供电能力计算。本节将对上述三种思路分别进行分析与介绍,为后续章节对供电能力计算方法及评价体系研究提供背景资料。 2.1 常用评价方法 2.1.1容载比法 容载比法采用反映城市电网宏观供电能力的变电容载比来表示电网的供电能力,该方法主要从网络的变电能力角度来评价网络的供电能力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根据《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中的定义,容载比是某一供电区域变电设备总容量(kV A )与对应的总负荷(kW )的比值,在工程中通常采用如下方法估算容载比: max P S R ei S ∑= (2-1) 式中:R S ——容载比,kV A/kW ; P max ——该电压等级的全网最大预测负荷; S ei ——该电压等级变电站i 的主变容量。 变电容载比在计算过程中没有考虑到配电网的网架结构,当网络的配电能力不足时该方法的准确性较差。并且该方法仅仅给出了变电设备容量适应负荷的能力,并没有提出配电网供电能力的计算方法,更不能给出配电网供电能力的大小。因此,容载比可以作为评价电网供电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

5G技术在电力配电网领域的思考与探索

5G技术在电力配电网领域的思考与探索 存在的问题 1、基础薄弱。配电网是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接电网和用户的最关键结点,其安全和可靠性与主网相比配电网仍显薄弱和发展相对滞后; 2、自动化面少。配电自动化目前仍集中在城市中心区,规模化、系统化尚未实现,实用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3、外部环境复杂。用户侧分布式新能源规模并网,配电网缺乏与外部环境的互动,新能源消纳与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企业经营遇到瓶颈 1、电力市场化改革。市场竞争主体剧增。9号文放开售 电 侧和增量配网业务,数千家售电公司出现; 2、连续降电价。政府降低输配电价要求,企业经营收入形式严峻; 3、新技术的冲击。直流配电网与储能电池的突破,将给传统配电网带来冲击。 社会经济形态发生变化 1、互联网经济。“互联网+”吸引行业外公司采用互联网的创新方式开展跨界经营,带来大量资本; 2、数字经济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客户要求日益多样化和精益化,给配电网企业经营效益提出了更高要求。

据中国信通院预测 2020-2025年中国 5G 将直接带动经济 总 产出 10.6万亿元,直接创造经济增长 3.3万亿,创造直接就业岗 位超过 300万个 面向应用定义 “网络即服务

1、瓦特、比特融合,配电网末端连接是瓶颈 (1)连接痛点:点多、面广智能终端和用户终端连接困难、连接匮乏、无线通信质量低; (2)智能配网需要5G连接:新能源新业务亿级大连接、 毫秒级业务、高精度授时、高带宽业务;配网连接提升-高在线、易运维、全覆盖、安全可靠;基于5G的新智能技术应用-无人机机器人、高清智能视频; (3)配电网特点:点多面广,海量设备实时监控,信息双向交互频繁,且光纤敷设成本高、运维难度大技术选型:有线是“干”,无线是“支”,无线是有线的拓展和补充,尤其在解决配电网业务“最后一公里”接入方面,无线是快速、灵活部署的最佳选择。 (4)5G是配、用电泛在连接的重要选项。 (5)无线“安全、可靠、经济、灵活、泛在”,赋能全联接电网。

农村配电网低电压产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农村配电网低电压产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发表时间:2017-05-04T11:52:46.59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3期作者:武兆敏孙成范赵君明 [导读] 必须对农村电网进行治理,本文阐述农村电网低电压出现原因及相应的解决方式。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禹城市供电公司山东德州 251200 摘要: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家电下乡政策的深入,各种大功率的家用电器出现在农民家庭之中,农村用电量迅速的增长,电网的用电压力也不断的增加,进而出现了"低电压"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新农村的建设,因此,必须对农村电网进行治理,本文阐述农村电网低电压出现原因及相应的解决方式。 关键词:农村电网;低电压;发生原因;综合处理措施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电网的全覆盖,满足了农民生产和生活的需要。随着家电下乡政策的不断深入,各种大功率的家用电器出现在农民的家庭之中,农村用电与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变,农民用电量迅速攀升,电网的用电压力也急剧增加,“卡脖子”、“过负荷”等显现突出,少数地区“低电压”的问题较为严峻,严重的影响了农村的发展。农村电网“低电压”严重影响农民的生活质量,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根据农村电网“低电压”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治理方案。 1、配网低电压产生的原因 1.1从农村配网线路角度 现行培养低电压问题产生的主要归结于配网线路问题,其自身供电半径过长极易造成电压出现不平稳的情况。因配电网线路产生的低电压问题具体表现在两方面:第一,农村配网线路随农村整体建设规模的扩大而逐渐延伸,若在线路建设中未及时改造配网线路,将出现配网电能损耗问题。第二,变压器在配电网中的设置不够合理,且供电线路的设置主要以单向放射形式为主,或用电负荷中心难以保证10kV线路作用的发挥,这些因素都将导致线路末端电压出现持续降低的现象。若低电压问题较为严重,将使电力系统整体难以正常运行 1.2从配电网负荷角度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逐渐引入更多的惠农政策,如典型的“家电下乡”等,其直接使农村电气设备在数量上逐渐增多,需要更多的用电需求量以保证电气设备的正常使用。同时,农村建设中逐渐改变以往完全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形式,如养殖业或工业等各方面,这些都使配电网负荷压力进一步增加。因此,配电变压器在用电负荷作用下将表现出过载、重载电现象,直接导致低压线路电压过低 1.3从无功功率补偿角度 传统农村弄点格局多停留在照明系统方面,而当前农村发展中如冰箱、空调或家电等方面逐渐引入其中,这些电气设备往往以感性负荷为主,对无功功率的要求较高。大多农村地区配网变压器往往难以对这些设备进行无功功率补偿,即使部分区域不断引进如电容器等设备,但普及率较低,因此线路在进行大量无功功率输送过程中将使自身对电压逐渐降低。除此之外,现行对用电负荷的管理工作仍表现较为薄弱,如对装接容量的考虑,一旦其高于配变台区标准容量便可能出现低电压问题。 2、农村低电压治理研究 2.1变电站的完善 大多农村变电站中半径超出15km的10kV线路占总线路的50%以上,很容易出现低电压问题,对此现状可结合实际电网规划要求进行变电站电源点增设工作,使变电站的运行更为可靠。具体实践中为使主网供电能力得以提升,可通过110kV变电站的构建来实现,针对其中的10kV线路,若供电半径大于30km可构建下供应的公用配变,这种方式可使用电负荷压力过大问题得以解决。同时要求对过长的线路半径进行缩短,通过促进供电能力的提升保证电压质量。借助GPRS、配变数据上传、TTU、智能电表、移动式电压监测仪、LED显示等技术,建立健全“低电压”监测网络,完善监测手段。开展变电站、配变和低压用户电压联调管理。借助GPRS技术,实现低电压用户电压信息反馈,参与变电站、配变调压和无功投切判据,建立联调机制,完善调压手段。 2.2加强线路设备 改造根据“容量小,分布密,半径短和绝缘化”这一原则来对农村配电变压器进行改造,同时创建更多的配电变压器来缩小低压线路的供电半径。对不同情况的线路进行改造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其一,通过增加配电变压器的布点或增大容量来改造那些一直存在负荷过载问题的台区以及部分低压线路,提升半径大于510米并且电压过低的低压线路的电压质量。值得注意的是,布点后的老变压器需根据最优供电半径进行优化调整。其二,通过增大导线的线径以及将一定负荷调整到附近台区的方法来改造低压线路中线径较小和负荷过载的配电台区 2.3做好无功功率补偿工作 大多农村地区无论在变电站或10kV线路等方面都难以起到补偿无功功率的作用,是造成低电压问题的主要原因。对此现状首先对于变电站可采取相应的优化补偿措施,具体操作中可进行无功补偿容量的优化配置,结合负荷特点选择集中、分散等补偿方式,这样可达到优化分布无功潮流的目标。同时在10kV线路补偿方面,可引入相应的无功补偿装置,如电容器等。除此之外,农村地区公用配变往往也是产生低电压问题的来源,可结合公用配变功率与负荷情况进行无功补偿装置的设置。 2.4注重调压能力的提升 调压能力的上升主要集中在线路与变电站方面。其中对于10kV线路,可将自动调压器设置其中,可有效解决低电压问题。而在变电站方面,若电网建设规划中涉及变电站构建内容,应保证变电站在变压器使用方面选择有载调压变压器。若不存在变电站规划内容,对于运行年限较长的变电站可通过技术措施进行主变的改造或更换,选择有载调压主变 2.5降低配电变压器三相负荷不平衡度 配电变压器三相负载的不平衡,导致中心点的电压位置发生变化,最终负载相对轻的一相反而电压偏高,而负载相对重的一相电压却偏低。所以为了降低配电变压器三相负荷的不平衡度,首先要建立无功电源设备的运行制度,着重对线路设备的负荷管理,以及农村对侧用电的需求管理。3.4加强柱上变压器负荷管理要加强对柱上变压器的负荷管理,不仅是做好季节性负荷的日测工作,还要分析那些通过负荷测录仪器测量出来的每一时刻的电流以及电压数据,计算电量,无功电源,有功电源和负载率等相关数据,并且及时的应用这些数据。尤其要重点分析那些超负荷的柱上变压器。从而确保不会出现老化的低压电网和柱上变压器从而影响到电网的运行质量,保证低压电网的

提高农村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技术措施和管理对策 胡彦斐

提高农村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技术措施和管理对策胡彦斐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农村建设的发展也突飞猛进。供电系统的可靠 性关系到电力系统中电源建设、电网结构、供电能力等工作的状态,是提升电力 系统供电水平和电网现代化水平的重要因素。通过提升供电系统可靠性管理的综 合实力,合理分析供电过程,准确掌握供电的可靠信息,反映电力在供应过程和 电能质量链条上的情况,进一步了解供电设备和电网的真实情况,并在第一时间 消除安全隐患,保障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关键词:提高农村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技术措施;管理对策 引言 自2006年国家电网公司出台了《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可靠性工作管理办法》的相关通知后,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重要性又一次被重申。城市的配电网供电可靠 性管理已趋于成熟,农村配电网可靠性工作也在不断调整、逐步规范,向满足居 民多种用电需求的方向迈进。整体而言,我国农村配电网供电系统的可靠性管理 起步较晚,各县市管理和重视程度大不相同,导致现阶段不同乡镇持续出现低压 供电、跳闸等现象。 1农村配电网可靠性的相关现状分析 1.1配电网可靠性的影响因素 1.1.1配电网结构不合理 农村配电网的设计与城市配电网设计差异较大,由于各方面资金、设计、地 理位置和技术等原因,我国农村配电网的网架结构多数是开环放射式结构,覆盖 范围广,设计相对简单,弊端无疑是一旦某处发生供电故障,将会出现大面积停电,工人查明故障点时间也相对较长,反映在村民用电方面,即长时间处于无电 状态。另外,农村供电导线截面较小,供电范围半径较大,线路无替代功能,导 致线路整体负载过大,设备较为陈旧,容易引发断电现象。 1.1.2缺乏专业维护人员 配电网供电系统需要专业的工作人员设计电网结构、铺设电路,工程建成后 要进行一定时间的运行调试,进行科学的设计停电计划管理,才能保证日后村民 在用电过程中提供稳定的电能。电网系统建成后定期检查维修是提高供电质量的 另一重要方面。农村区域电网的突出特点即范围大,供电线路长,为乡村配备的 维修车辆和专业人员严重不足。受资金和地理条件的影响,线路出现故障,尤其 是在恶劣天气情况下出现断电情况时,往往不能及时进行维修,造成部分区域 48h以上的停止供电。 1.1.3农民用电意识不足 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差异较大,村民对电能的使用和保护意识存在较大差异。 部分地区农民对电力相关设施的保护条例了解较少,电力建筑队伍对电力设施提 供的保护措施有限,存在由于外力因素导致电力设备被损坏,变压器、导线被偷,电杆被破坏等现象,供电设备的损坏致使供电系统不能及时供电。 1.2配电网可靠性的标准要求 配电网供电的可靠性指的是供电系统持续供电的能力,是检验供电系统电能 质量的重要指标,反映的是电力工业对国民经济电能需求的满足程度,一般通过 以下指标进行衡量:供电可靠率、系统停电等效小时数、用户平均停电时间和用 户平均停电次数。根据我国颁布的《配电系统供电可靠率统计办法》中供电可靠 率计算方法,用公式表示为:供电可靠性=(1-用户平均停电时间/统计期间时间)

配电网接地方式与供电质量

配电网接地方式与供电质量 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中瞬时性故障的比例比较高,如果采用小电阻接地方式,即使重合闸成功,也会出现1s左右的停电,给一些敏感的负荷(如联合生产线、高科技数字设备)带来经济损失。采用小电流接地方式后,具有瞬时性故障性质的电弧一般都能够自行熄灭,实现故障的自愈,不会造成停电,能够显著地提高供电质量。 配电线路中绝大部分接地故障由雷电、树枝碰线、鸟和其他动物落在导线之间,以及污秽造成绝缘子闪络等原因引起,这些故障一般都是瞬时性的。电缆线路中瞬时性故障相对要少一些,但仍然有一定的比例。不少人认为,电缆绝缘的破坏都是永久性的,因此电缆本体中不存在瞬时性故障。而实际故障记录结果表明,有一部分电缆本体中的小电流接地故障电弧能够自熄灭,说明其故障性质是瞬时性的。例如,根据某石化企业的记录,在某次电缆本体发生永久接地故障前的7天内,共发生了8次瞬时性接地故障,其中6次的持续时间约为一个工频周期,另2次的持续时间也小于1s。 输电线路单相短路故障的统计结果表明,70%~90%的故障属于瞬

时性故障。而根据福建泉州一变电站小电流接地故障的统计结果,99%以上的故障是瞬时性的。这与接地电弧在消弧线圈的作用下熄弧率比较高,故障会在一段时间内多次出现有关。 据我国南方沿海某城市供电局对一变电站的统计结果,在中性点由谐振接地改造为小电阻接地后的3年中,10kV线路共跳闸136次,年均45次;而在改造之前的2年中,共跳闸53次,年均26.5次;谐振接地方式的年均跳闸率比小电阻接地方式低近1倍。英国的研究报告指出,配电网采用谐振接地方式时故障造成的停电相比小电阻接地方式减少50%以上。英国北方(Northern)电力公司的统计结果表明,配电网采用谐振接地后,除减少短时停电外,永久故障造成的长时间停电次数也减少了10%。 采用谐振接地方式,可以显著地提高故障熄弧率。据意大利电力公司(ENEL)的统计,在将中压电网接地方式由不接地改为可调消弧线圈接地后,接地故障引起的历时1s内的瞬时停电减少51%,1s~3min的短时停电减少38%,长时间停电减少26%;如果采用固定调谐的消弧线圈,瞬时停电减少26%,短时停电减少22%,长时间停电减少10%。

分布式电源对县级配电网电压水平影响的研究毕业

分布式电源对县级配电网电压水平影响的研究毕业

毕业论文题目分布式电源对县级配电网电压水平影响的研究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学院:电气工程学院 年级: 学习形式: 学号: 论文作者: 指导教师: 职称:

郑重声明 本人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独立撰写并完成的,学位论文没有剽窃、抄袭、造假等违反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和侵权行为,否则,本人愿意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法律责任和法律后果,特此郑重声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日

摘要 分布式电源的接入使得配电系统从放射状无源网络变为分布有中小型电源的有源网络。带来了使单向流动的电流方向具有了不确定性等等问题,使得配电系统的控制和管理变得更加复杂。但同时,分布式电源又具有提高电网可靠性,绿色节能,等等优点,所以为更好的利用分布式电源为人类造福,我们必须对其进行研究与分析。 本文采取通过利用仿真软件Matlab编写计算潮流程序模拟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模型进行潮流计算的方法对分布式电源的稳态影响进行探索与分析。 选取了34节点的配电网网络模型,通过对单个以及多个分布式电源的接入位置以及容量的不同情况对34节点配电网的网损以及节点电压状况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分布式电源、配电网、牛顿拉夫逊法

Abstract The distributed generation access to distribution system makes passive radial distribution network to active medium-sized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It brings uncertainty to one-way direction power flow, etc., and it makes the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more complicated. Otherwise, it can bring a lot of benefits, such as more reliable, and it is green power. The distributed generation should be better known , so we can benefits more. So the program called Matlab was used to compile a program to solve the power flow problem. By this program, we can text which factor can influence the distributed generation’s access to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The IEEE 34 Node model was chosen to be discussed how different factors can influence the power quality. This article analyzes distributed generation’s influence to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of energy lost and voltage level. Keywords: distributed generation, distribution system, Newton-Laphson method

提高农村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对策分析

提高农村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对策分析 发表时间:2016-12-14T14:32:27.003Z 来源:《电力设备》2016年第19期作者:陈慎[导读] 从影响农村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因素入手,分析论述了提高农村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技术措施与管理措施。 (国网河南省唐河县供电公司河南唐河 473400)摘要:从影响农村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因素入手,分析论述了提高农村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技术措施与管理措施,对当前农网建设与改造具有普遍性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电网、供电、可靠性。 一、具体问题描述 随着电力体制的不断改革和社会的不断进步,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在供电企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提高10千伏配网供电可靠性,要着力从技术和管理两个层面不断改进工作,改善配电系统网络结构,减少故障停电区域,加强停电检修管理,增强事故处理能力,从根本上提高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供电可靠性是一个电力企业管理能力和技术装备水平的综合体现,供电可靠率的高低不仅直接关系到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更代表着供电企业的服务水平。配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率是衡量供电系统对用户持续供电能力的一个主要指标。 供电可靠率=(1-用户平均停电时间/统计期间时间)×100% 我们从影响农村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因素入手,分析论述提高农村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技术措施与管理措施。 二、原因分析 影响供电可靠性的因素有: (1)设备故障与线路故障 电力系统的各种电气设备、输配电线路,在运行中,都有可能发生不同类型的故障,从而影响配电网系统运行和对用户的正常供电。电力系统运行的各种输配电设备在运行中都有可能出现不同类型的故障,配网运行设备品牌厂家众多,无法保障对故障抢修的设备支持,且处理时间缺乏控制机制。 (2)电网结构不合理 农村配电网网架结构不合理,大多采用放射式网状结构,供电半径大,导线普遍截面小,线路无互供能力,造成设备故障与线路故障时,停电往往是一停一片,一停一线。 (3)线路缺乏运行维护与管理 县级供电企业现代化管理模式有待加强,配电线路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与个人素质有待提高。 (4)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尚未健全 配电自动化程度低,花费时间长,恢复供电慢。人工倒闸,人工数据采集时技术水平与管理手段落后,需要配网MIS、GIS等相关信息系统来管理网络和设备情况。 三、采取措施 一)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技术措施 (1)提高发、供电设备的可靠性,采用高可靠率的发、供电设备。 (2)提高送电线路的可靠性,对系统中重要线路采用双回路。目前农电配网中,架设双回线的还比较少,双回线路输送能力大,稳定储备高,可靠性稳定。 (3)选择合理的电力系统结构和接线。 (4)制定合理的运行方式。 (5)建立配电网络自动化,选择合理的与本地相适应的综合自动化系统方案,配网自动化在实施一整套监控措施的同时,加强对电网实时状态、设备、开关动作次数、负荷情况、潮流动向等数据进行采集,实施网络管理,拟定优化方案,提高供电可靠性。 (6)主干线路增设分段开关,架设分支线,把分支线路故障停电范围限制在支线范围内,减少停电范围。 (7)在人口较集中、树线矛盾突出的地方采用架空绝缘线或地下电缆敷设,可以有效减少大风雨树木砸断线路造成停电。 (8)中性点接地和配套技术的应用,随着电缆的广泛采用,对地容性电流越来越高,中性点运行方式的改变和配套技术的应用,是改善系统过电压对设备的危害、减少绝缘设备破坏造成的事故、增强馈线自动化对单相接地故障的判别能力的重要手段。 (9)增大导线截面,提高线路输送容量。 (10)增设10kV开闭所,增加10kV出线回路数,缩短10kV线路供电半径。 (11)增设变电站之间的联络线,提高各站负荷的转供能力。 (12)开展带电作业,减少停电时间,在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和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推行带电作业。在10kV线路上使用安装方便、运行可靠的AMP线夹,与配套的AMP带电作业工具配合进行带电作业,可减少检修停电时间。 二)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管理措施 (1)加强检修计划管理,推行一条龙检修。在检修管理工作中,将可靠性管理与生产计划管理紧密结合,安排每项检修时,各单位配合工作,合理高效利用停电时间,杜绝重复停电。 (2)推广新产品,提高配网装备水平。大力推广采用免维修,免维护设备,如SF6开关、真空开关等。 (3)提高业务人员技术水平,杜绝各种可能的人为误操作。 (4)利用配网自动化手段进行故障管理。故障处理的快慢,直接影响供电可靠性的高低。配电网综合自动化处理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故障检测、定位、故障点隔离、网络重构以及恢复供电。首先利用故障信息的采集处理功能,对不同故障点进行故障检测和定位,并结合一次系统进行故障隔离,通过遥控完成恢复供电。

配电网的电压质量管理

配电网的电压质量管理 电压是电能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电压合格率是评价电网电压质量、生产调度管理工作、制订电网规划和技术改造计划的重要依据,也是考核系统运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建立完善的能反映全貌的电压监测体系,并对其监测数据加强分析工作,对供电企业的调度运行管理和规划改造工作十分重要。目前传统的电压监测手段要求每一监测点需要人员现场实时跟踪、人工打印和统计处理。而随着110 kV无人值班变电站的增加,街区开关站、配电所的大量建立,电压监测点(尤其是用户端)也随之增加,监测点分散,范围更大,倘若仍采用目前的监测手段,需要增加人力定期到各监测点收集监测数据,由此造成的误抄率高、数据失电丢失、故障处理率低等现象,将大大影响监测数据的参考价值,对电压质量管理十分不利。因此如何摆脱目前电压监测管理中人工介入,实现电压监测自动化,是我们应当探讨的问题。 一、频率偏移 频率偏移是电力系统基波频率偏离额定频率的程度,大容量负荷或发电机的投切以及控制设备不完善都有可能导致频率偏移。我国电力法规规定,大容量电力系统的频率偏移不得超过±0.2Hz。 系统频率的过大变动对用户和发电厂的不利影响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频率变化引起异步电动机转速变化,导致纺织、造纸等机械的产品质量受到影响;(2)功率降低,导致传动机械效率降低; (3)系统频率降低引起异步电机和变压器激磁电流增加,所消耗的无功功率增加,恶化了电力系统的电压水平; (4)频率的变化还可能引起系统中滤波器的失谐和电容器组发出的无功功率变化。 二、电压偏差 电压偏差是指系统各处的电压偏离其额定值的百分比,它是由于电网中用户负荷的变化或电力系统运行方式的改变,使加到用电设备的电压偏离网络的额定电压。若偏差较大时,对用户的危害很大,不仅影响用电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而且影响生产的产品产量与质量。对于配电网最广泛应用的电动机,当电压低于额定电压时,转距减小,转速下降,导致工厂产生次品、废品;电流增加,电机温升增加,线圈发热,加剧绝缘老化,甚至烧坏。当电压高于额定电压时,转矩增加,使联接轴和从动设备上的加速力增加,引起设备的振动、损坏;起动电流增加、在供电线路上产生较大的电压降,影响其它电气设备的运行。 对于发电机而言,电压偏差会引起无功电流的增大,对发电机转子的去磁效应增加,电压降低,过度增大激磁电流使转子绕组的温升超过容许范围,加速绝缘老化,降低电机寿命,甚至烧坏。 对照明灯具,电压对灯的光通量输出和寿命的影响很大,当加于灯泡的电压低于额定电压时,发光效率会降低,人的工作环境恶化,视力减弱;当高于额定电压时,灯泡寿命会减少、烧坏。 三、波形失真 波形失真即理想工频正弦波的稳态偏移,常用其频谱含量来描述,波形失真主要包括直流偏移高次谐波、间谐波、陷波和噪声。交流电网中如果存在直流成分,则称为直流偏移。直流偏移是由于地磁波产生的电磁干扰和电网中半整流设备的存在,直流电流流过变压器会引起变压器的直流偏磁,产生附加损耗;直流电流还会导致接地体或其它连接器的电化学腐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