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陈宝贵教授应用炙甘草汤临床经验

陈宝贵教授应用炙甘草汤临床经验

陈宝贵教授应用炙甘草汤临床经验
陈宝贵教授应用炙甘草汤临床经验

陈宝贵教授应用炙甘草汤临床经验

发表时间:2018-05-16T15:57:49.097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6期作者:陈慧娲1 李秋霞2

[导读] 患者雷某,男,25岁,2011年5月14日初诊。

1.天津市武清区中医医院天津 301700;

2.天津市武清区黄花店医院天津 301700

关键词:陈宝贵教授;炙甘草汤;临床经验

1 病例介绍

(1)病例1,心悸:患者雷某,男,25岁,2011年5月14日初诊。主症:主因“反复心慌乏力2天”就诊。患者5月12日晚上9时许,因工作劳累突然出现心慌、乏力、气短,症状持续约5分钟,后自行缓解,第二天早上有发作一次,前往当地医院查心电图心率92次/分,提示心肌缺血,予以吸氧、口服倍他乐克等处理。现症:患者乏力,气短,偶发心慌,纳寐差,二便调,舌淡红,脉细弱。(患者身高瘦弱身高182cm,体重52kg)。中医诊断:心悸;证属:气阴两虚;治法:养阴益气,补血复脉;处方:炙甘草30g、熟地20g、丹参10g、桂枝10g、麦冬15g、阿胶15g、酸枣仁30g、生晒参10g、生姜5片、大枣10枚、7剂,水煎600ml,分早中晚三次服用,日一剂。二诊(2011年4月21日):患者服药后者症状明显改善,第五日起至今未发心悸,气短、乏力也明显好转,诉纳食欠佳,上方加焦三仙各10g,7剂,水煎服。三诊(2011年4月28日):患者心悸未发,精神较前明显改善,仍偶感乏力,因要去外地出差服药不便,嘱其自行服归脾丸1月。按:《丹溪心法·惊悸怔忡》载“人之所主者心,心之所养者血,心血一虚,神气不守,此惊悸之所肇端也。”患者长期过度劳累耗伤心肾之气阴,气血阴阳亏乏,脏腑功能失调,致心神失养,发为心悸。气阴两虚,治以益气养阴,补血之法,方取炙甘草汤加减。(2)病例2,胃脘痛:兰某某,女,35岁,2012年4月5日初诊。主症:主因“胃痛3月余”就诊。患者自3月前开始出现胃痛症状,餐前发作频繁,吃东西后着症状改善。现症:胃脘隐痛,嗳气吐酸,不思饮食,大便秘结,唇舌淡红,脉结细弱,胃镜示:胃窦部溃疡。中医诊断:胃脘痛;治法:养阴益气,降逆和中;证属:气血不足,中气失和。处方:炙甘草30g、熟地20g、桂枝5g、麦冬15g、阿胶15g、火麻仁30g、清半夏10g、党参20g、生姜5片、大枣10枚、焦三仙各10g。7剂,水煎600ml,分早中晚三次服用,日一剂。二诊(2012年4月12日)患者诉疼痛较前减轻,无嗳气吐酸,但仍经常发作。原方又服10剂。三诊(2012年4月22日)患者诉近几日胃痛未发,继服原方10剂。药后病愈,嘱其调养情志饮食。按:根据叶天士:“舌淡红无色者,或干而不荣者,当是胃津伤而气无化液也,当用炙甘草汤”。患者平素饮食不节,治后天脾胃受损,日久致气血不足,胃络失养发为胃痛。治以养阴益气、降逆和中之法,方用炙甘草汤加减,诸药合用具有滋养营血,补益中气,降逆和胃的作用。通过炙甘草汤加减治疗,患者临床症状显著减轻,连续治疗后均痊愈,在治愈后跟踪随访中未复发。

2 讨论

炙甘草汤最早出自《伤寒杂病论》作为阴阳并补的代表方,距今已有近两千年。炙甘草汤由甘草(炙,四两)、生姜(切,三两)、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桂枝(去皮,三两)、阿胶(二两)、麦门冬(去心,半升)、麻仁(半升)、大枣(劈,三十枚)、清酒10味药组成,其中炙甘草为甘温益气,缓急养心的主药;用生地、麦冬、麻仁、阿胶以滋阴养血,资生化之源;用人参、大枣,健脾益气,共为辅药;桂枝、生姜、清酒为佐,以温心阳通血脉。诸药合用,可以益心气,补心血,滋心阴,温心阳,使血气畅通,脉始复常,故又名复脉汤。《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治并治下》第177条有“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所以一直以来,炙甘草汤均是治疗心系疾病的重要方剂。现在临床上常用炙甘草汤来治疗各种心血管疾病,如各种类型心率失常及冠心病的治疗都常常用到本方,确实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但是历代医家的不断拓展告诉我们它绝对不仅仅是作为“心动悸、脉结代”的专方那么简单,孙思邀将其首次列于补益剂范围,《外台秘要》中指出其疗“肺痪”,宋代罗天益用于伤寒误下的呢逆、昏馈之证,唐容川更是认定本方为“补血大剂”,在温病一统天下的时代,本方更是大展身手,尤以吴鞠通的“一甲、二甲、三甲复脉汤”使本方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而其现代应用范围更是涉及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五官科、皮肤科、妇产科等多个领域。

陈宝贵教授亦根据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多种心系疾患,但陈师根据“谨守病机”的治病原则,有是证则用是方,采用炙甘草汤加减也治疗了不少其他系统的疾病,同样也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同时总结了以下几条经验:

(1)引经药物的使用:适当的使用引经药物可以引药至病所,增加治疗效果。如案1中,对于心系疾病的治疗陈宝贵教授选用丹参为引经药,既可引药入心,又可活血通脉,一举两得,临症之时可以根据情况适当加减。

(2)亦生地为熟地:《医学衷中参西录》载“炙甘草汤之用意甚深,而注疏家则谓方中多用富有汁浆之药……试观方中诸药,惟生地黄(即干地黄)重用一斤,地黄原补肾药也,惟当时无熟地黄,多用又恐其失于寒凉,故煮之以酒七升、水八升,且酒水共十五升,而煮之减去十二升,是酒性原热,而又复久煮,欲变生地黄之凉性为温性者,欲其温补肾脏也。”所以使用时常亦生地为熟地,温肾补血之力更强,更符合本方病机。

(3)观舌选方:清代名医叶天士在《温热论》中曾说:“舌淡红无色者,或干而色不荣者,当是胃津伤而气无化液也,当用炙甘草汤,不可用寒凉药。”对于在温病中的辨舌用药,清代张石顽在《伤寒绪论》中又言:“汗后舌干微黄黑而无积胎,心烦动悸不宁,小便难,炙甘草汤。”舌象的特点提示了病程中津液的匾乏,临症之时,除《伤寒论》所载的“脉结代”外,舌象亦能很方便的指导我们对于本方的选择使用。

(4)根据大便情况调整火麻仁:历代医家对炙甘草汤中“麻仁”的认识有不同观点,清·柯琴《伤寒来苏集》中认为应用“酸枣仁”半升,并注明“旧书用麻仁者误”,按这个说法应该亦火麻仁为酸枣仁。但大便的通畅与否,与人体的健康关系密切,尤其对于心血管疾病,大便是否通畅更应引起重视,所以在使用本方是可灵活掌握,如大便秘结这可用火麻仁,如案2,如大便正常者可用酸枣仁,配合炙甘草取酸甘化阴之意,如案1,两药联合应用亦可。

参考文献:

[1]孔敬东,潘冲,张瑞,等.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心律失常30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1):15-16.

[2]蒋晓霞.炙甘草汤临床应用举隅[J].新中医,2010,42(12):159-160.

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

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转) 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 (一)少阳病的特点: 病位:手足少阳经脉 成因:a.外邪直接侵犯少阳经腑 b.邪由它经传来,太阳→少阳 厥阴→少阴 无阳明传少阳。∵阳明居中,主土也,…无所复传。 生理(三个角度) ⑴经络循行部位见症:偏头痛、目眩、胸胁苦满。 皮部,外内分别影响太阳、阳明。 ⑵腑a.胆:藏精汁,寄相火,主疏泄 精汁排放贮藏有度阳明可降(胃肠);太阴可升(脾) 相火(《内经》称一阳)见下述阳气 里气调和 主疏泄、决断→正常情志调畅否则默默不欲饮食… 全身气机的调畅 b.三焦:水火气机的通道,气化的场所,内寄相火。焦:燔之近炭也。《内经》:三焦膀胱也,腠理毫毛其应。 ⑶阳气:一阳、小阳、嫩阳、幼阳、稚阳。柯韵伯:如日初出,不亢不烈。 太阳主表;阳明主里;少阳主办表半里(不表不里)――少阳主枢 太阳主表其气畏闭,发汗以启闭 阳明主里其气畏亢,清下以平亢 少阳主枢其气畏郁,和疏机解郁结 少阳病的证候特点: ⑴经腑同病(与太阳,阳明经腑分开不同) ⑵易化火,易气郁(治要) ⑶易生水,生痰,生饮(与三焦气机失畅互为因果) ⑷易兼太阳表气不和,阳明太阴里气不和 (二)小柴胡汤的方义 1.组成柴胡:解经邪针对解郁针对 经腑同病易气郁化火 黄芩:清胆热清火 辛散助柴胡以解郁 生姜化痰消饮去水针对证候特点⑶ 半夏和胃,降逆止呕针对证候特点⑷ 人参半个助少阳正气以祛邪 甘草理中小阳抗邪不力, 大枣 /四君补太阴正气,防邪传太阴邪气可入三阴之表-太阴 2.服法: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每服一升 考据煮:药物加水后在火上加热煮沸的过程.煎:《方言》有汁而干谓之煎(将液汁状的物质加热浓缩的过程,如蜜煎方),煎又可称“空煮”《金匮》晋唐以后煮煎含义混淆,按当时语言修改了.故《金匮》非仲景原样。如:麻黄升麻汤作分。铢(分)两钱厘。

桂枝汤的临床应用

桂枝汤方剂的临床应用 近年来,桂枝汤临床应用十分广泛,疗效甚佳,现回顾如下; 1.内服治疗 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用桂枝汤合八珍汤治疗10例,疗效颇佳。以桂枝为主,配灸甘草、白芍,临床随证加减治疗慢性顽固性呃逆数例,疗效显著。运用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治嗳气、水肿肋痛亦有特效。对肾小球肾炎、充血性心衰、内分泌失调所致水肿,用桂枝于方中,疗效倍增。桂枝15克,灸甘草10克,生龙骨、牡蛎各20克,黄芪30克,升麻、柴胡、桔梗各6克,柏子仁10克,水煎服,一日一剂,治疗心肌炎后遗症疗效显著。用桂枝为主治疗窦性心动过缓多例,均收到满意疗效,方药:桂枝15克,茯苓20克,川芎15克,茯苓20克,甘草10克。用桂枝10克为主药,同时伍用灸甘草、砂仁、佛手、赤芍各5克,苍术6克,茯苓10克,阿胶6克,治疗脾虚型贫血26例,效果显著。用玉屏散合桂枝汤加味,治疗红斑狼疮发热疗效显著。用桂枝20克、麻黄5克、葛根30克、鸡血藤30克、白芍10克、川芎10克、川牛膝20克、炮山甲20克、甘草10克,水煎服,治疗颈椎骨质增生,均获治愈。 2.外用治疗 用桂枝10克、葱须6个煮水洗烫,治疗小儿手足冻裂数例,皆见功效,且不复发。用桂枝12克、炒白芍12克、蛇床子15克、地龙12克,水煎服,治疗顽固性外阴瘙痒10余例,疗效颇佳。用桂枝内服外敷,治疗截瘫、偏瘫疗效显著。治疗方法:除重用桂枝内服外,另用桂枝50-100克,水煎两次,每次煮沸后煎煮15分钟,合并两次桂枝药液,温擦于病区域或截瘫处,每次温擦是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桂枝有消肿散结、杀菌止痒的作用,用于皮肤病治疗效果满意。治疗神经性皮炎,用桂枝30克、金银花30克、枳壳15克,加水1500毫升煎沸约15分钟(不宜久煎),去渣,待药液微温,洗患处。治疗足癣,用桂枝30克、防风30克、枳壳10克,加水2000毫升,煎煮约10分钟,熏洗。 综上所述,桂枝的用途十分广泛,临床巧妙运用有非常满意的疗效,仅把桂枝用于发汗解肌、温经通阳是不够的。临床桂枝应用量为5-30克,量小能温阳、通脉、和营,量大则有下气、行瘀、补中之效。一般在临床见有表证、寒证以及气滞、痰阻、血瘀等病,或见四末不温、畏寒喜暖、舌暗淡或有瘀点、瘀斑皆可用之。若症见热象,则宜与寒凉之品配伍应用,以免桂枝助阳化热。对阴虚火旺、大汗伤阴、产后失血、女子崩漏等病,应慎用或禁用,以免桂枝辛温走窜,耗液伤阴。因桂枝具有平冲降逆下气等作用,故孕妇慎用或禁用。

陈治恒教授临床经验方

陈治恒教授临床经验方 早泄是指射精发生在阴茎进入阴道之前,或进入阴道中时间较短,在女性尚未达到性高潮,提早射精而出现的性交不和谐障碍。见于《辨证录-种嗣门》。又称为鸡精,即人们常说的一触即发、一泄如注现象。中医认为肾藏精、主生殖、司精关开阖。肾虚相火妄动,精关开阖功能失司,则精液封藏不固则出现早泄。 组方夜交藤,天冬15、地黄、党参、砂仁5g、知母、黄柏、煅龙牡各30g、远志、茯神、五味子、金樱子、覆盆子,枸杞子。先用冷水浸泡2小时,煎煮2遍和匀,早晚分服。也可以上药加量研细末炼蜜丸,每粒10克,每次服1粒,每日2次。1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好转或痊愈。本方由《卫生宝监》三才封髓丹加减而成。方中党参补脾益气,天冬滋阴补肺生水,熟地补肾滋阴,三药合而固精封髓为君药;知母、黄柏清泻相火,可以降低射精中枢的兴奋性,使射精所需要的刺激阈增高;为臣药;金樱子、五味子、枸杞子补肾涩精,以增强肾脏的固精之功;远志、茯神、煅龙牡宁神定志潜镇,以利神归于舍,而精不早泄为佐;少许砂仁醒胃,防上药滋腻为使。诸药合用,共奏滋阴泻火、补肾固精、宁神定志之功。本方对早泄疗效颇佳,适用于阳

事易举,容易兴奋,性交时一触即泄者。用药治疗 壮阳密方(久战不败) 配方:肉苁蓉10克、五味子3克,菟丝子3克,远志3克、蛇床子4克(各大药店均有售)用法:碾为细末,空腹黄酒送服,隔日服用20天,效果明显,服用30天,让你的“火力”无比威猛。 温馨提示:30岁以下无性功能障碍者男人勿用适应人群:35——80岁男人。《郑重声明》我空间所有的东西,如想用请慎重或遵医嘱使用,如果使用中出现不良反应或事故一切后果自负!中药伟哥 鹿茸60克僵虫60克黑附子60克百仁60克 淫羊藿60克蛇床子60克肉苁蓉60克巴戟肉60克 仙茅60克和服20克蜈蚣8条 共计570克共研末装胶囊,2次/日5粒/次饭后服用! 一副即愈! 壮阳有效方 配方:肉苁蓉10克、五味子3克,菟丝子3克,远志3克、蛇床子4克(各大药店均有售) 用法:碾为细末,空腹黄酒送服,隔日服用20天,效果明

大柴胡汤临床运用-曾荣修

大柴胡汤临床运用-曾荣修 大柴胡汤出于《伤寒论》辨少阳脉证并治全篇,及《金匮》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第十。此方是为少阳证合并阳明腑实证而设,其病机由于少阳病不解,邪热内传阳明或阳明本燥与少阳之热相合,内外之热太盛,故形成胃实与少阳兼病。立大柴胡即是表里双解之方。 方药:柴胡25g,半夏10g,黄芩10g,枳实10g,白芍10g,大黄6g,大枣10g,生姜10g。 方义:方中柴胡、黄芩和解少阳,大黄、枳实以泻阳明腑实,半夏、生姜和胃止呕,白芍、大枣缓急止痛,全方合用表解里和,诸证自愈。 临证中凡有少阳阳明合并证的范畴,而变证各异的证侯,俱以大柴胡汤加减治之,疗效满意,举案如下: 一、精神分裂症 白某某,女,20 住华西大西园宿舍

1975年8月23日,初诊:其母伴随,耳语告知:患精神分裂症,曾住院二次,医药从未间断,并患有肝炎,目前肝区痛,胃脘胀,大便秘结。常服番泻叶,胃酸呃逆欲呕,烦燥、失眠、停经五月,有颜面痤疮,有慢性咽炎、痰多、恶热、汗多。脉弦滑偏数,苔黄腻。 证属:少阳阳明 治宜:双解二阳 方义:银翘马勃散加味 方二:柴胡25g,半夏10g,黄芩10g,枳实10g,白芍10g,生大黄6g,大枣10g,生姜10g,三付。 1975年9月2日,二诊,服药后每日泻三、四次,矢气多,汗仍多,但减少些恶热,思凉饮,睡眠好转,但仍服安眠药,小便灼热,脉弦滑偏数,苔黄减,原方加桃仁10g、红花10g、滑石20g,三付 1975年9月8日,三诊,最近大便一直通利,溲已不灼热,颜面痤疮愈,肝区仍痛,腹胀痰多不爽,烦燥,汗仍多,苔白微腻,脉弦滑偏数,原方去滑石,加瓜蒌15g,三付。

研读桂枝汤心得

研读桂枝汤心得 □ 王业龙 《伤寒论》桂枝汤,人们首先联想到的是主治太阳中风证。殊不知,桂枝汤“立法,从脾胃以达营卫,周行一身。营表里,调阴阳,和气血,通经脉,非攻伐,非补助,而能使窒者通,逆者顺,格者和。是故无论内伤外感,皆可取法以治之,要在因宜制裁……由此权衡变化而推而广之,则全论诸方之法,皆可一意贯之,而治之之法,亦不外乎此矣”(《伤寒本旨》)。 方本解肌,不是发汗剂 《伤寒论》中,用桂枝汤解表的条文共21条。若仔细读之,便可省悟到,仲景用桂枝汤解表时,在服药方法上有特殊的要求:一要“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二要“温覆令一时许”(适当地加盖衣被,约2小时)。如此而达到“遍身絷絷,微似有汗”之目的。诸如《金匮要略》治柔痉的栝楼桂枝汤、治黄汗的桂枝加黄芪汤等方皆同,这是因为桂枝汤不是发汗剂而是解肌剂。解肌与发汗不同,二者不能混为一谈,这直接关系到如何正确认识桂枝汤。 桂枝汤以芍药为君,臣以苦酸微寒而具补敛之性的芍药,更佐以大枣,与麻黄汤以麻黄为君,伍杏仁之制迥然有别。麻黄汤开泻皮毛而峻汗无补,桂枝汤调和营卫而解肌。李时珍言:“麻黄通彻皮毛,故专于发汗而寒邪散,肺主皮毛,辛走肺也。桂枝透达营卫,故能解肌而风邪去。脾主营,肺主卫,甘走脾,辛走肺也。”李氏对麻桂之辨,亦可见麻黄汤发汗与桂枝汤解肌之一斑。仲景强调:“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服之。常须识此,勿令误也。”解肌之剂,若用于解表就必然要借谷气与温覆“以助药力”,方可汗出病愈。这就是桂枝用于治表时,在服药方法上有其特殊要求所在。 和脾胃 《金匮要略·妇人妊娠脉证并治第一》:“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于法六十日当有此证。”这是用桂枝汤原方来调和脾胃,以治妊娠恶阻的实例。仲景在文中注明“无寒热名妊娠”六字,以说明本证并没有发热恶寒等表证,而是用桂枝汤治妊娠恶阻。 滋补气血 桂枝汤中,以桂枝和芍药为主要药物。《神农本草经》言桂枝:“主咳逆上气,结气喉痹,吐利,利关节,补中益气”,谓芍药:“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由此可知,桂枝和芍药皆有益气之能,桂枝辛甘温属阳,为气分药,芍药酸苦微寒属阴,为血分药。两药等量用之,阴阳相济,气血相和,通敛相适,大可滋壮气血而补虚。《伤寒论》第62条:“发汗,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这是无表邪、表证的气血营阴不足之正虚身痛证。仲景仍取桂枝汤加以变通,可见桂枝汤本具有补益气血之能。用此方治周身疼痛,或全身关节疼痛,但无红肿,无明显寒热之象,而见舌淡,脉沉无力之人。 燮理阴阳 桂枝汤可调和营卫,而调和营卫之义,大而言之,即是调和阴阳,调和气血。《金匮要略》血痹虚劳脉证治:“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眩发落,脉虚极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之

经方炙甘草汤

庞某,男,50岁。房颤二年多。服西药控制不理想。病人说房颤一上来,心慌难受。并让我看一下检查资料,我说不要看那些没用的资料,也不要说你的心脏有什么难受,只需回答我的问题。 问吃饭咋样?答正常。睡觉咋样?答正常。大小便咋样?答正常。口苦口干吗?答早上口苦口干。爱出汗吗?答很容易就出汗了,吃饭后爱出汗。怕冷吗?答怕冷,穿衣服比别人厚。我说好了,用药吧。处方柴胡桂枝汤合四逆汤。 柴胡24克桂枝16 炙甘草12 白芍16 生姜五片大枣五个黄芩12克制半夏12克红参9克黑附子8克干姜6克。泡一小时,煮一小时。 吃了五剂后,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处方不变,又吃了15副,症状基本消失。病人要求多吃一段时间巩固,就又开了10副。改为吃一天停一天。 我治过的病人中大部分属于上面的类型。有的病人不怕冷,就只用柴胡桂枝汤,效果很好。 把人从上到下分六个部分,心脏位于少阳。把人从左到右分六个部分,心脏也位于少阳。 伤寒论里说胸胁胀满。我的理解有三个意思。一是胸胀满,一是胁胀满,一是胸胁都胀满。现在对柴胡剂治胁胀满大家应用很多,对胸胀满却很少用,这是不公平的。心脏病人大多胸部憋闷,典型的胸胀满。为什么不用柴胡剂呢? 炙甘草汤、薤白桂枝汤、真武汤等治疗心脏病疗效不错,但个人觉得最起码要知道,治疗心脏病还要考虑柴胡剂。 很多人不认可六经分部法,但那是从临床上出来的东西。为什么不试试呢? https://www.doczj.com/doc/d010846706.html,/s/blog_5c3e721a0100iup5.html罗大伦博士 房颤(AF)是最常见的心律紊乱,其患病率随着人群年龄的增长而升高,且可导致心功能不全、缺血性脑卒中及周围血管栓塞等并发症。 古人认为房颤的病机多以本虚为主,《伤寒论》177条谓“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以方测证,这里的“心动悸”当属心之阴阳气血俱虚,心失所养,鼓动无力所致。脉结代,这是两种脉象,《伤寒论》说:“脉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脉”,意思是跳动缓慢,同时经常停止一下,叫结脉;代脉是

重庆的名老中医有哪些

重庆国医堂医院名老中医名单重庆国医堂医院名老中医名单 重庆国医堂医院名老中医名单 重庆国医堂医院名老中医名单 重庆国医堂医院名老中医名单 重庆国医堂医院名老中医名单重庆国医堂医院名老中医名单 重庆国医堂医院名老中医名单 重庆国医堂医院名老中医名单 重庆国医堂医院名老中医名单 谭文举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江津市名老中医/成都中医药大学函大教师 江津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江津市中医学会理事 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余年,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集传承和教义相互参融,攻读各类中医著作,1986年受聘为成都中医药大学函大教师,解读《金匮要略》,评为“先进教师”。1998年评为江津市名中医,2002年受聘为江津市中医学会理事,2006年受聘为江津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在诊疗实践中形成自己的行医特色,仔细诊察,辩证施治,力求用药精准,仁心为病患解忧,受到患者及家属广泛赞誉。 擅长:运用中医辨证施治理论治疗肺部疾病、肝胆疾病、胃肠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皮肤疾病、儿科、中医妇科、经带胎产、恶性肿瘤等疑难杂症。 冯二伟医学硕士/中医肿瘤、肝病专家 毕业于河南中医药大学,原北京西山医院中医专家,师从王景林、王新敏教授。从事中医诊疗工作30余年,受邀参加过肿瘤中医药研究项目。在《医学科学》、《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等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精于中医辨证施治,扶正祛邪;主张在临床中药疗、心疗、体疗、食疗四位一体,为患者排忧解难。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肝腹水等各种肝病;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等各种肿瘤疾病;胃痞病、胃脘痛、吐酸病、胃溃、萎缩性胃炎各种脾胃病。 王晓光副主任医师 原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佑安医院肝病科主任 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医疗系,从事肝胆疾病诊疗工作近30年,具有扎实的肝脏疾病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曾多次参加全国及省级肝胆疾病学术会议并宣读论文。出版医学著作3部,发表国家及省级论文近30篇,获得市级科技成果一等奖,并获政府2次记功表彰。对肝病诊疗技术发展历程的深度剖析以及在肝病治疗方面的独到见解,受到业内人士及患者

痹病论治朱良春

痹病论治 朱良春 朱良春,生于1917年,江苏镇江人。早年拜孟河御医世家马惠卿先生为师。继学于苏州国医专科学校,并于1938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师事章次公先生,深得其传,从医已66载。历任南通市中医院首任院长,中国中医药学会理事暨江苏省分会副会长,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政协常委暨南通市委员会副主席,南通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等职。现任南通市中医院首席技术顾问、主任医师,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鲜药研制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及长春中医学院客座教授,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技术顾问,沪、港、台当代中医技术中心顾问,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常务理事,新加坡中华医学会专家咨询委员、中医教材顾问委员会委员等职。1987年12月国务院批准为“杰出高级专家”,1990年家确认为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朱良春教授是全国著名中医内科学家,治学严谨,医术精湛,对内科杂病的诊治具有丰富的经验,先后研制了“益肾竭痹丸”、“复肝丸”、“痛风冲剂”等中药新药,获部、省级科技奖。主要学术著作有《虫类药的应用》、《章次公医案》、《医学微言》等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先后应邀赴日本、

新加坡、法国、马来西亚等国做学术演讲。 1痹证之概念 痹乃闭阻不通之意。痹证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腠理疏豁,风、寒、湿、热等外邪袭人,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或变生痰浊、瘀血等邪,留滞于筋骨与关节,导致肢体疼痛、重着、麻木、曲伸不利或关节肿大、僵直、畸形,甚则肌肉萎缩或累及脏腑的一类病证。也就是说,痹证不是一个病,而是一类疾病的总称。 现代医学风湿免疫病(包括结缔组织病及关节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疾病)中的一些病可属于痹证范畴,如风湿热、风湿性多肌痛、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皮肌炎、干燥综合征、狼疮、增生性脊柱炎、肩关节周围炎、坐骨神经痛等。 2.痹证之分类和名称 痹证是一类疾病的总称,有关此类病证的名称在中医文献中记载颇多,依照不同的命名方式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以病邪性质命名类:风痹、寒痹、湿痹、风湿痹、风寒湿痹、热痹、湿热痹、燥痹等。 (2)以病状特征命名类:行痹、痛痹、着痹、痛风、白虎历节、鹤膝风、尪痹等。 (3)以发病部位命名类:皮痹、肌痹、筋痹、脉痹、血痹、骨痹、肩痹、历节、周痹等。

小柴胡汤临床应用心得之欧阳光明创编

小柴胡汤临床应用心得 欧阳光明(2021.03.07) 小柴胡汤最早见于《伤寒论》,为少阳之良方。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疗效显著,因此,一直沿用至今。少阳病症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嘿嘿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为主要脉证。本证因为邪入少阳经,位居于半表半里,正邪纷争,外与阳争为寒,内与阳争而为热,故寒热往来,是少阳病的特征性发热。按少阳经脉的巡行规律,证见经脉不利。口苦、咽干、目眩、胸胁苦满、心烦喜呕,枢机不利,脉眩细,是少阳病的主脉。这些都是少阳病的主要表现,所以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调畅气机,调和肝脾,调和气血的功效,治疗以少阳经脉病症表现为主的病症。 小柴胡汤的组成: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等七味中药组成。方剂的组成:柴胡为轻清升散,疏邪透表之少阳解表专用药。黄芩、清少阳相火,一散一清共解少阳之邪,半夏和胃降逆,散结消痞。参甘为佐,扶正祛邪,又清里而防邪入,如此配合,具有清热解表,调和肝脾,补需扶正之功效。是和法的代表方。 1、小柴胡汤是解表剂 张仲景《伤寒论》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伤寒论指外感,只要是外感风寒之邪,风寒之邪袭表,已阳郁闭,营己不和,正邪和争余表,恶寒发热,重者为太阳伤寒,轻者

为太阳中风。伤寒永麻黄汤为主之,中风永桂枝汤为主之,重在发汗解表,若邪热结于少阳,并在半表半里,寒热往来,永小柴胡汤解表和里,重在清解邪热,若经大经传变,变为阳明腑实证,就会选用通腑泄热的承气汤。在临床应用中,将小柴胡汤用于解表不伤正的退热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单用于治疗发热的疾病时,柴胡的量压迫用足,最少用20g以上。 2、小柴胡汤是和解剂 小柴胡汤作为和解剂,从广义的和法去认识具有和解治疗作用,祛除寒热,调其偏胜,,扶其不足的治疗原则。后进医家在注解小柴胡汤时多以和解剂论之。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和法是八法之一,是指通过和解的治法,如和解枢机,调和营卫,调和脾胃,调和升降,调和内外等,达到治疗的目的。小柴胡汤是和解少阳之方,少阳为三阳之枢,为气机枢转之要,正邪分手之地,故治少阳病以和解法,使枢机和畅,三焦通利,病邪得除,正气得复,脏腑安和,疾病可愈。外感风寒病的和法是指和解法,重在祛邪,如《伤寒论》上角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然汗出而解。 内伤杂病永小柴胡汤的适应症:用于肝胆郁热,如胸胁苦满或痛,口苦咽干者,用小柴胡汤去人参,角消食导滞之品郁金,鸡内金等,发热重者,重用柴胡。用于肝脾不调之症,如胁腹胀满,含则胀甚,纳谷不香,情志不畅,大便不爽等症,用小柴胡汤去黄芩,肝郁加香附与川芎滋肝。脾虚加白术,茯苓以健脾,中阳不振加干姜。用于肝气郁结的更年期综合症,取小柴胡汤之调和阴阳的作用。更年期综合征,是肾之虚衰。肾属水,肝属木,水不灌木,

大柴胡汤解读

大柴胡汤解读 【方名】大柴胡汤【出处】《金匮要略》【分类】和解剂-和解少阳【组成】柴胡(15克)黄芩(9克)芍药(9克)半夏(9克)生姜(15克)枳实(9克)大枣(4枚)大黄(6克)【功用】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主治】少阳阳明合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便不解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本方常用于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少阳阳明合病者。)【用法】水煎2次,去渣,再煎,分两次温服。【禁忌】斟酌。【方解】本方系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大黄、枳实、芍药而成,亦是小柴胡汤与小承气汤两方加减合成,是和解为主与泻下并用的方剂。小柴胡汤为治伤寒少阳病的主方,因兼阳明腑实,故去补益胃气之人参、甘草,加大黄、枳实、芍药以治疗阳明热结之证。因此,本方主治少阳阳明合病,仍以少阳为主。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表明病变部位仍未离少阳;呕不止与郁郁微烦,则较小柴胡汤证之心烦喜呕为重,再与心下痞硬或满痛、便秘或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等合参,说明病邪已进入阳明,有化热成实的热结之象。在治法上,病在少阳,本当禁用下法,但与阳明腑实并见的情况下,就必须表里兼顾。《医方集解》说:“少阳固不可下,

然兼阳明腑实则当下。”方中重用柴胡为君药,配臣药黄芩和解清热,以除少阳之邪;轻用大黄配枳实以内泻阳明热结,行气消痞,亦为臣药。芍药柔肝缓急止痛,与大黄相配可治腹中实痛,与枳实相伍可以理气和血,以除心下满痛;半夏和胃降逆,配伍大量生姜,以治呕逆不止,共为佐药。大枣与生姜相配,能和营卫而行津液,并调和脾胃,功兼佐使。总之,本方既不悖于少阳禁下的原则,又可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使少阳与阳明合病得以双解,可谓一举两得。正如《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所说:“斯方也,柴胡得生姜之倍,解半表之功捷;枳芍得大黄之少,攻半里之效徐,虽云下之,亦下中之和剂也。”然较小柴胡汤专于和解少阳一经者力量为大,名曰“大柴胡汤”。【化裁】兼黄疸者,可加茵陈、桅子以清热利湿退黄;胁痛剧烈者,可加川楝子、延胡索以行气活血止痛;胆结石者,可加金钱草、海金沙、郁金、鸡内金以化石。【附方】厚朴七物汤(《金匮要略》)【附注】本方为治疗少阳阳明合病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下满痛,呕吐,便秘,苔黄,脉弦数有力为辨证要点。【文献】方论吴谦,等《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卷8:“柴胡证在,又复有里,故立少阳两解法也。以小柴胡汤加枳实、芍药者,仍解其外以和其内也。去参、草者,以里不虚。少加大黄,以泻结热。倍生姜者,因呕不止也。斯方也,柴胡得生姜之倍,解半表之功捷。枳、芍得大黄之少,

最全国家级名老中医名单(含第一、二、三、四、五批)。

整理人:医中凡草-赖永金 2009年30位入选“国医大师”的名老中医(民族医)名单为:方和谦、王玉川、王绵之、邓铁涛、任继学、朱良春、何任、吴咸中、张灿玾、张学文、张琪、张镜人、李玉奇、李济仁、李振华、李辅仁、苏荣扎布(蒙医)、陆广莘、周仲瑛、贺普仁、唐由之、徐景藩、班秀文、郭子光、程莘农、裘沛然、强巴赤列(藏医)、路志正、颜正华、颜德馨。30位国医大师将享受省部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待遇。 第一批国家级名老中医 总后勤卫生部(7人) 吴一纯张志雄汪承柏赵冠英黄世林张剑秋高辉远 卫生部直属单位 祝谌予李介呜魏龙骧李鸿祥刘茂莆张德修李幼安夏幼周陈泽霖姜春华于尔辛俞瑾李超莉印会河焦树德张代钊陈克忠李文瑞李辅仁许润三肖琪梁贻俊武泽民 北京市 关幼波刘韵远李培松王为兰翟济生王玉章金世元屠金城马在山刘春圃许公岩粱宗翰方和谦李荣福王嘉麟巫君玉贺普仁 中国中医研究院 董德懋周济民赵永昌谢海洲路志正韦玉英刘志明张作舟傅方珍步玉如阎润茗尚尔寿方药中程莘农郭效宗谢宗万王孝涛施奠邦朱仁康 上海市 张镜人乔仰先韩哲仙陈苏生董廷瑶裘沛然钱伯文张赞臣夏少农顾伯华朱南孙丁季峰黄羡明李国衡秦亮甫颜德馨施维智何承志姜春华张志雄王正公李绍周孔庆蕃冯世镐黄有云余子贞 广东省 何炎燊林品生钟明远周伯康周瑞石刘明刘佥梁剑波冯耀南 江苏省 周仲瑛徐景藩邱茂良江育仁干祖望汪履秋诸方受丁泽民谢昌仁程子俊杨泽民徐迪华杜晓山汪朋梅王寿康汪达成郑绍先朱良春汤承祖姚寓晨任达然王玉玲福建省 俞慎初俞长荣吴光烈康良石盛国荣郑孙谋黄宗勖骆安邦林朗辉蔡友敬林庆祥赵芬陈宣根 山东省 姚子扬周次清吕同杰衣元良陆永昌郑惠芳张子义孟铭三孙明仙刘洪祥于鹄忱陈伯咸李乐园张子函王传吉王云铭曲衍海张瑞丰李正之郭志尧李廷来冯宝麟湖南省 郭振球吕侠卿赵尚久易希元颜文明胡毓恒肖佐桃刘炳凡张怀安刘祖贻谭新华欧阳琦王足明王奇成 江西省 钟新渊万友生洪广祥潘佛岩宗瑞麟余鹤龄张志钧范崔生龚子夫姚奇蔚曾庆骅廖彩森周炳文吴德兴魏稼 四川省 李仲愚何天祥倪宣化杜琼书江尔逊陈枢懋廖孔禹王静安杨介宾李孔定郑陶万邹学熹张签铭唐卡昂旺降措陈治恒唐成德徐楚江王临轩陈潮祖张士良旦科周楚良龚去非郑惠伯段亚亭王希知史方奇陶克文 湖北省 杜建民刘云鹏李今庸王明章李致纯李同生吕继端钱超铭涂绍川李丹初田玉美章真如陈绪伦张介安李培生叶明波杨百沸 广西壮族自治区 班文秀梁申秦家泰林沛湘李士桂黄荣活曾宜敬周基邦 河南省 娄多峰赵清理李振华邵经明吕承全武明钦乔保钧唐祖宣郭维淮毕福高石冠卿张海岑郭春园冯化驯李鸣皋翟明义 浙江省 何子准杨继荪钟一棠袭笑梅赵炯恒盛循卿张沛虬詹起荪施延庆陆芷青沈光祥蒋文照叶文瑜唐福安韩树滋何任 辽宁省 李玉奇洪作范彭静山查玉明王乐善李寿山王文彦周鸣岐孟宪民贲子明博宝庆何宏邦董子沛谷铭三潘廷尉 ?

名医周琦经验方

周琦老师常用方剂总结唐世球周琦为安徽省名老中医,安徽省首批跨世纪人才“268”计划导师,安徽省师带徒导师,在皖北地区享有崇高声誉。现将其常用方剂总结如下。 1.加味一阴煎 功效:滋阴润燥,清热利咽 主治:咽炎,喉源性咳嗽 方药:生熟地各20g 麦冬15g 白芍15g 丹参30g 怀牛膝12g 合欢皮20g 郁金12g 香附12g 按:朱丹溪云“阴虚火旺之人,津液生痰不生血”,阴虚火旺则咽干咽痛,生痰则咳嗽咳痰,痰凝气滞血瘀则咽喉如有物梗,咽喉后壁则生结(滤泡增生),累累如串珠。本方以生熟地、麦冬、白芍滋阴祛病之源,丹参、牛膝活血,香附、郁金、合欢皮理气解郁。全方起滋阴清热、理气化瘀、活血散血作用。对咽炎、喉源性咳嗽证属阴虚火旺、痰瘀阻滞者颇具效果。若咽喉后壁滤泡较多者加玄参、浙贝母、生牡蛎;咽痛加青果10g,桔梗12g,甘草10g;声音嘶哑加诃子10g,胖大海5g,木蝴蝶8g。 2.五号方 功效:健脾化湿,清热排毒 主治:慢性乙型肝炎 方药:黄芪30g 黄柏12g 制大黄9g 贯众30g 垂盆草30g 叶下珠30g 虎杖15g 蚕沙15g 按:本方为周师自拟方,为治疗乙肝常用方。周师认为:通过现代药理研究,对乙肝表面抗原有抑制作用的中药有:大黄、黄柏、贯众、蚕沙、虎杖、叶下珠等,其中大黄作用最强。以上药物临床疗效较佳。,但需辨证加减。 ①转氨酶升高加败酱草30g,金钱草30g,五味子10g,湿象不显去蚕沙,因其性偏燥; 垂盆子、五味子有反跳现象,应适当延长治疗期。 ②球蛋白、谷酰胺转肽酶升高表明病情向慢性转变,活血化瘀药物有治疗作用,常用当 归10个,丹参30g,桃仁15g,大黄9g,土鳖虫6g等。 ③白蛋白降低、白球比倒置表明肝脏合成白蛋白功能降低,可加四君子汤,重用人参 10g,焦白术25g,配适量广陈皮可补而不滞。 ④高胆红素血症、皮肤黄染、瘙痒表明肝细胞炎症水肿、变性坏死,导致胆红素合成、 排泄障碍,,可重用赤芍30-40g,皮肤黄染加茵陈蒿汤,皮肤瘙痒加生地、丹皮、赤芍、大蓟、白鲜皮、蝉蜕等。 ⑤肝脾肿大可用香砂六君子汤加桃仁、大黄、土鳖虫(下瘀血汤)和鳖甲煎丸交替服用, 转氨酶、胆红素均高时可口服五味子糖浆。 3.降压汤 功效:清热平肝,散瘀降压 主治:高血压症 方药:决明子30g 夏枯草30g 钩藤18g后下丹皮10g 按:凡血压升高的病人,或服降压药而血压控制不理想的病人,可用此方加减治疗,对肝阳亢、肝火旺者,临床有较好疗效。伴水肿可加汉防己,伴肢麻、半身不遂可加臭梧桐20g,伴头疼、耳鸣、颈项强痛可加葛根30g,伴腰膝酸痛加桑寄生30g,伴失眠加莲子芯5g。 4.祛斑汤 功效:养血活血,祛斑排毒

中医师承跟师心得03

跟师心得 ---小柴胡汤临床应用心得小柴胡汤最早见于《伤寒论》,为少阳之良方。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疗效显著,因此,一直沿用至今。少阳病症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嘿嘿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为主要脉证。本证因为邪入少阳经,位居于半表半里,正邪纷争,外与阳争为寒,内与阳争而为热,故寒热往来,是少阳病的特征性发热。按少阳经脉的巡行规律,证见经脉不利。口苦、咽干、目眩、胸胁苦满、心烦喜呕,枢机不利,脉眩细,是少阳病的主脉。这些都是少阳病的主要表现,所以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调畅气机,调和肝脾,调和气血的功效,治疗以少阳经脉病症表现为主的病症。小柴胡汤的组成: 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等七味中药组成。方剂的组成: 柴胡为轻清升散,疏邪透表之少阳解表专用药。黄芩、清少阳相火,一散一清共解少阳之邪,半夏和胃降逆,散结消痞。参甘为佐,扶正祛邪,又清里而防邪入,如此配合,具有清热解表,调和肝脾,补需扶正之功效。是和法的代表方。 1、小柴胡汤是解表剂张仲景《伤寒论》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伤寒论指外感,只要是外感风寒之邪,风寒之邪袭表,已阳郁闭,营己不和,正邪和争余表,恶寒发热,重者为太阳伤寒,轻者为太阳中风。伤寒永麻黄汤为主之,中风永桂枝汤为主之,重在发汗解表,若邪热结于少阳,并在半表半里,寒热往来,永小柴胡汤解表和里,重在清解邪热,若经大经传变,变为阳明腑实证,就会选用通腑泄热的承气汤。在临床应用中,将小柴胡汤用于解表不伤正的退热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单用于治疗发热的疾病时,柴胡的量压迫用足,最少用20g以上。 2、小柴胡汤是和解剂小柴胡汤作为和解剂,从广义的和法去认识具有和解治疗作用,祛除寒热,调其偏胜,,扶其不足的治疗原则。后进医家在注解小柴胡汤时多以和解剂论之。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和法是八法之一,是指通过和解的治法,如和解枢机,调和营卫,调和脾胃,调和升降,调和内外等,达到治疗的目的。小柴胡汤是和解少阳之方,少阳为三阳之枢,为气机枢转之要,

大柴胡汤的临床运用

大柴胡湯的臨床運用 作者:李 常度 大柴胡湯在《傷寒論》及《金匱要略》篇中均有所論述,原文節錄為:"按之心下滿痛者,此為實也,當下之,宜大柴胡湯。" 大柴胡湯的主治證候:胃脘痞滿且痛,胸脅脹痛,寒熱往來,鬱鬱微煩,嘔不止,心下急或痞硬,大便乾結或下痢,小便色深,苔黃少津,脈弦數。常見兼證:發熱,多汗或潮熱,或口苦咽乾,目眩,或發黃證。 證候分析:"按之心下滿痛",其"心下"者,胃之部位也。臨證辨證,此之心下既涉及胸脅,胃脘,又可旁及兩脅,亦延及少腹,故本方證病位高,範圍廣。再從六經辨證分析,心下滿痛者,少陽之經鬱迫陽明之府也,少陽之經由胃口而行兩脅,膽胃上逆,經府鬱塞,故心下滿痛,此為實也。據此,本方證為少陽之經和陽明之腑同病,乃裡有實邪,法 當攻下。 大柴胡湯臨證參考劑量:柴胡6-9克,黃芩6-9克,白芍6克,半夏9克,生薑9克,枳實6克,大棗12枚,大黃6克(後下)。臨床用藥不必拘泥上述劑量,大黃用量可達30克,但非後下,則取其消炎、解毒作用,而瀉下不峻。柴胡用量24-30克,則消炎、清熱、解毒作用明顯。白芍用量20-30克,柔肝解痙,緩急止痛,有西藥阿托品之功效。 功效:外解少陽,內瀉熱結。 方解:本方由小柴胡湯與小承氣湯加減復合而成,方中用黃芩、柴胡以和解少陽;大黃、枳實瀉下熱結以行滯;半夏、生薑和胃止嘔,以降胃氣;白芍、大棗緩急止痛,以解心下痞滿。諸味合之,則表裡雙解,證自可癒。 應用範圍:本方既可疏利肝膽之氣滯,又可蕩滌腸胃之實熱,既治氣分,又治血分,凡屬肝膽胃腸不和,氣血凝結中下焦之病證,均可加減用之,以達和解少陽,通下腑實,疏肝理脾之功。臨床可用於外感或內傷發熱,急腹症,急性肝膽胃腸疾患,及神經,呼吸、泌尿系統疾患,證見表裡同病,裡熱腑實者。 病列介紹: 持續發熱: 劉某,女,32歲。一週前感冒,發熱畏寒,後高熱39-400C持續不退。證見:高熱無汗,午後潮熱尤甚,口苦咽乾,心煩欲嘔,腹滿脹痛,不思飲食,大便四日未解。舌紅苔黃膩而燥,脈弦實有力。辨證:表裡同病、裡熱腑實。處方:柴胡18克,黃芩9克,白芍6克,半夏9克,生薑6克,枳實6克,大棗12枚,大黃12克(先下),大黃6克(後下)。服藥當日 即便通熱退,諸證緩解。

炙甘草汤的作用功效

炙甘草汤的作用功效 【简介】本方来源于《伤寒论》。 【功用】滋阴养血,补气温阳,宁心复脉。主治阴血不足,气虚血弱,赢瘦少气,心悸心慌,虚烦失眠,大便干结,舌质淡红少苔,脉结代;或虚劳肺痿,久咳不止,涎唾甚多,咽燥而渴,痰中有血,心悸、心烦,少气,失眠,自汗盗汗,脉虚数。 【组成药物】炙甘草12克,生姜9克,人参6克,生地黄30克,桂枝9克,阿胶(烊化服)6克,麦门冬10克,麻仁10克,大枣30枚。 【用量用法】上药酌加清酒水煎服,每日1剂。颗粒剂:每次1袋,每日3次。 炙甘草汤现代研究 本方具有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能降低再灌注诱发的室性早搏和心律失常总发生率,并能缩小再灌注后心肌梗死的范围。能对抗实验性“阴虚”动物的心律失常,减慢心率、消除窦性心律不齐、降低室性早搏发生率,并能改善“阴虚”证候。此外,还有抗缺氧的作用。 中药炙甘草的功效与作用简介-药用价值 来源:互联网点击:15257 中药炙甘草的功效与作用简介-药用价值 炙甘草合剂一滋阴扶阳调心律 组成:炙甘草四两,生姜三两,人参二两。生地一斤。桂枝三两。阿胶二两,麦门冬半斤,麻仁半升。大枣30枚(擘)。 功效:益气养血。温阳通脉。 主治:虚劳咳嗽,心悸怔忡。心痛。脉结代,常用于冠心病。心肌炎、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神经官戆症等。 用法:成人每次15~25ml,每日3次,小儿用量酌减。 说明:发热、肺燥者慎用。 出处:汉*张仲景《伤寒论》 结代脉分析 炙甘草合剂即《伤寒论》中的炙甘草汤。 《伤寒论》182条云:“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这是《伤寒论》中关于炙甘草汤证的唯一条文。何为结脉?何为代脉?《伤寒论》183条云:“脉按之来缓,时一止复来

公开恩师传的六大秘方

公开恩师传的六大秘方 作者yw2677399863 1. 【保元玉液】 黄芪50g,人参50g,鹿茸10g,淫羊藿30g,北五味30g,菟丝子30g,覆盆子30g,枸杞100g,补骨脂30g,黄精30g,制首乌30g,当归15g,丹参15g,菌灵芝30g,三七10g,蛇床子30g,沉香10g,五加皮30g,熟地50g,天冬50g,远志10g,大云50g,母丁香10g,仙茅30g,杜仲30g,九香虫10g,藏红花5g,山楂30g,红枣50g,茯苓30g,海马10g,狗肾30g,元肉30g,双肾草30g,营石30g,褚实子30g,雄蚕蛾30g,虫草菌丝20g(代替虫草) 用法:上药泡20斤白酒,两周后饮用。 功效:益气养血,滋肾壮阳,强筋健骨,活血通脉,增免抗癌。 主治:男女性功能减退,阳痿,早泄,性欲低下,精子数量少,精子活动力低下,亚健康,免疫功能低下等,长期饮用可延年益寿,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来源:该方是恩师陈光宪院长祖传5代秘方,十多年前曾上市销售,获得了国家专利,为恩师多年来最为得意的秘方之一。 2. 【减肥降脂饮】 生山楂30g,月见草30g,泽泻20g,草决明30g,三七10g,虎杖20g,生首乌30g,蒲黄10g,绞股蓝30g,菌灵芝15g,丹参30g,荷叶30g,生军6g(后下)。用法:水煎服,一日一剂。 主治:高血脂,脂肪肝,肥胖症,服用一个月高血脂即可恢复正常,服用半年通过B超检查脂肪肝彻底治愈,同时此方有良好的减肥功效,经过我和师傅的临床100余例肥胖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0%以上,大部分患者半个月可以减5斤以上。 备注:少食辛辣油腻,控制饮食,多锻炼。 来源:该方为恩师陈光宪院长的科研成果,现已制作成减肥降脂茶上市,已成功治愈上万例高血脂,脂肪肝,肥胖患者。 3. 【溃疡灵】 乌贼骨150g,川贝45g,甘草150g,陈皮150g,公丁香10g,上桂10g,羌活鱼30g,法罗海30g,白芨50g。 用法:上药研为极细末,每次服10g,日服三次。 主治:特效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一剂即可治愈,有条件者加入天然牛黄3g,疗效提高一倍,服药当天即可痛减。 来源:该方为恩师陈光宪院长祖传5代特效秘方,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堪称一绝,不可轻视。 4. 【癫痫丸】 黄连50g,郁金80g,明矾80g,天竺黄60g,川贝50g,蜈蚣20条,全虫30g,胆南星80g,茯神80g,黄芩80g,地龙60g,甘草15g,天麻80g,远志30g,米健蒲20g,法夏80g,乌梢蛇80g,水蛭30g,陈皮60g,丹参80g,朱砂5g(为衣) 用法:上药研末,蜜丸,每次服10g,日服三次。 功效:豁痰开窍,息风止痉,化瘀通络。 主治:癫痫,本方能很好的控制症状,只要坚持服药,定能康复。 癫痫散 麝香0.5g,芫花10g,辰砂1.5g,巴豆21粒(去壳)

国医大师张学文临证用药心得

国医大师张学文临证用药心得 编者按: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在50余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疑难病的诊治用药更有自己独特的体会,本版从今起将其运用黄芪、水蛭、牛膝、三棱、鹿衔草、山楂、三七、益母草、黑木耳、豨莶草的经验陆续刊出,以飨读者。 黄芪是临床应用最广的一味补气中药,几千年来被广泛地用于多种病证的治疗,而且其作用不断有新的发现,所治病证也越来越多。 补气升阳用广效良 关于黄芪之甘温补气升阳,《神农本草经》即有类似记载。药理研究发现,其有类性激素作用和兴奋中枢神经系统,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因此应用很广,也确有很好的疗效。张学文应用黄芪几十年,体会到此药的补气作用和升阳作用非常显著,如辨证准确,配伍得当,往往可以收到理想效果。 补气疗虚主治久病元气虚损,身体羸弱之少气懒言,语言低弱,四肢疲乏,精神不振等。此时常与人参等配伍。古人认为,黄芪善补肌表气虚,人参善补五脏之气,两药合用,则内外表里气虚皆补,适用于元气虚损较重者。如保元汤、十全大补汤等均是参、芪并用,补力强劲。 补气健脾黄芪补气,尤长于补中益气。脾胃气虚,疲乏无力,四肢倦怠,食少便溏或泄泻者,炙黄芪配伍白术、茯苓、党参、山药等,有很好的益气健脾作用。如古之名方补中益气汤、黄芪健中汤等。 补气生血黄芪补气为主,而气血同源,故可用于气虚兼血虚之证,通过补气而生血。适用于劳倦内伤之肌热面赤,脉洪大而虚或血虚头昏头晕者。常配伍当归,如当归补血汤,也可配伍桂圆肉、鹿角胶、鸡血藤、阿胶等补血药。 补气摄血用于气虚不摄之便血、崩漏、月经过多等。常配伍人参、白术、桂圆肉、当归等,如归脾汤。 补气助阳气虚日久,常兼阳虚。黄芪甘温,如配伍附子、肉桂等,可用于气阳两虚之证。如再造散即益气助阳兼解表证之方,黄芪在方中可补元气,固肌表,助药势,有助于驱邪外出。 补气升阳黄芪补气,味薄而主升清,本身就有一定升提清阳作用,如配伍人参、白术、柴胡、升麻之品,则可升发脾胃清阳,主治中气下陷之久泄、脱肛、胃下垂、子宫脱垂等清阳下陷之证,如补中益气汤、升陷汤。 补气生津对气阴两伤、气化不行之消渴,亦可用黄芪之补气作用,敷布津液而治消渴,如玉液汤。

加味蠲痹汤内外合治法治疗急性痛风12例

加味蠲痹汤内外合治法治疗急性痛风12例 发表时间:2016-06-01T15:21:24.750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3期作者:周迪李姗珊张瑞蔡浙毅(通讯作者)[导读] 余师从蔡教授近两年,两年来本方先后加减先后治疗痛风数十例,疗效颇为满意。 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上海 201899 关键词:蠲痹汤;痛风;内外合治 加味蠲痹汤为上海嘉定区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蔡浙毅副教授根据二十余年临床经验,在古方《蠲痹汤》的基础上加减化裁,结合现代中药药理学临床研究,精心配伍而成。此方用于治疗高尿酸血症及尿酸盐结晶、沉积所致的特征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间质性肾炎、严重者是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肾结石后期并发肾衰,动脉硬化,冠心病,脑血管意外。余师从蔡教授近两年,两年来本方先后加减先后治疗痛风数十例,疗效颇为满意,先将2014年以来保存的该方治疗痛风12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12例均为男性,年龄27-71岁,平均45岁。本组12例均符合199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RA)提出的痛风诊断标准[1]。病程1年以下7例,1-2年3例,2年以上者2例。 1.2治疗方法基本方:该方以独活、土茯苓、绵萆薢为君药,秦艽、防己、桑枝、山慈菇、蚕砂为臣,佐以丝瓜络、透骨草、千年健、海风藤、当归、川芎、广木香,生甘草调和诸药。有红肿疼痛加稀敛草,徐长卿,地龙,全蝎,蜈蚣,延胡索,五灵脂;关节疼痛加:石菖蒲,车前子,苍术,僵蚕;血瘀加丹皮,赤芍;散瘀消肿:三妙丸,六轴子,闹羊化;浮肿加白芥子,僵蚕,象贝,海蛤壳,牛胆星;痰瘀深入骨髓、结节加穿山甲,蜂房,骨碎补,肉苁蓉。辨明寒热寒性药物:寒水石,知母,虎杖,忍冬藤;热性药物:川乌,草乌,附子,桂枝。服法:每日1剂,煎取400ml,分早晚2次口服。药渣加温水后于患处浸泡,每天20分钟,一般以1周为1疗程。 1.3治疗结果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评定疗效。显效(疼痛消失,尿酸下降)8例;好转(疼痛减轻,尿酸不变)4例;无效(疼痛持续,尿酸不变),总有效率达100%。疗程最短者1剂即显效,疗程最长者1年无疼痛发作,痛风石消失,肾功能明显改善。 1.4病案举例:夏某某,男,61岁,已婚,保安。2015年6月19日就诊。有痛风、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病史10余年,血压130/95mmHg,查尿酸600.5umol/L,甘油三酯6.83mmol/L。近日由于饮食高粱厚味后出现右足第一跖趾关节、左手关节红肿疼痛,胃纳可,形体肥胖,苔白腻,脉弦。中医诊断为痛风病,证属:痰浊阻滞夹有血瘀证,治拟化痰活血,泄浊化瘀,处方:独活10g 绵萆薢30g 土茯苓20g 秦艽10g 汉防己10g 桑枝30g 山慈菇10g 蚕砂包10g 丝瓜络10g 络石藤10g 海风藤10g 稀敛草10g 透骨草10g 千年健10g 接骨木10g 黄柏10g 泽泻10g 甘草5g 药渣加温水后于患处浸泡,每天20分钟,服用1周后关节疼痛消失,加广郁金15g 威灵仙15g 虎杖15g 服用2周出现口干,腰酸,无关节疼痛,加北沙参24g 川石斛30g 川牛膝12g 此后该方加减持续服用3月,关节疼痛未再发作,复查尿酸419umol/L。 2体会 痛风是因饮食失宜,脾肾不足,外邪痹阻,痰瘀沉积于关节周围,以第一跖趾关节、足背、足跟、踝、指、腕等小关节红肿剧痛反复发作,关节畸形,形成“痛风石”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痹病类疾病。痛风病人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多,大多有阳性家族史。病人多身体肥胖,平日多饮酒,内经有云:“高粱厚味,足生大疔。关节炎发病多发于四肢末梢,日久见痛风,伴石淋,中医为“关格、癃闭”。痛风的中医病因病理:浊毒瘀滞,治则:分清泌浊,活血化瘀,行气导滞。病机:脾肾分清泌浊,代谢失常,脾失健运,升清降浊无极,肾失气化,分清泌浊失司。浊毒内生,滞留血中,受血散播,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病位在脾肾两脏,浊毒生于内,先天禀赋不足,脏气衰竭,食高粱厚味,清浊代谢紊乱最为突出。方中独活:味辛、苦,性微温。入肾,膀胱经,功效:祛风除湿,通痹止痛。土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肝、胃经,功效:清热解毒。土茯苓始载于《名医别录》,具有除湿、解毒、利关节的功效。吴丽明等[3]从土茯苓中提取的落新妇甙,能明显增加大白鼠的排尿总量,且有剂量一反应关系,给药后1小时能增加尿Na排出量,但对尿K的排出无影响。落新妇甙还能明显提高小鼠的热板痛阀值,对冰乙酸引起的内脏躯体疼痛有明显的镇痛作用。绵萆薢:味苦性平,功效:利水,祛风,利湿。入肾,胃经。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改变,饮食正越来越多地诱发痛风的发作,如进食大量含嘌呤和核酸的食物等。另外,饮酒、受寒、过度疲劳、精神紧张等都易诱发此病。第一,痛风病人应避免高嘌呤饮食,包括动物的胰、肝、脑、肾等内脏和沙丁鱼。肉、禽、鱼、贝壳类含嘌呤也较高,食物也应加以限制。蛋白质应以植物蛋白为主。鼓励多进食水果、蔬菜、豆类及奶制品,同时要尽量多饮水,使每日尿量保持在2000ml以上,促使尿酸排出体外。其次,也是很关键的一点便是痛风病人一定要严格戒酒,尤其是啤酒,戒酒对他们来说是件困难的事,所以见病情稍微好转,便又开始喝酒,认为少喝一点不会有什么事。这是非常不可取的,因为酒类尤其是啤酒,含有大量的嘌呤,会促使尿酸的生成,同时酒精在体内代谢产生乳酸,会减少尿酸的排泄,加重病情,或导致病情反反复复。因此,对痛风病人,一定要强调终身戒酒。 目前对痛风只能控制症状,无法根治。病人在治疗时一定要有决心并持之以恒,切不要因症状好转便擅自停药或又去喝酒。只要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和长期耐心的饮食调节,多饮水,注意局部保暖,一定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参考文献: [1]于盂学.现代风湿性痰病诊疗手册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362—363.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层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45. [3]吴丽明,张敏.土茯苓中落新妇甙的利尿和镇痛作用[J].中药材1995;18(12):627一630. 通讯作者:蔡浙毅嘉定区中医医院第三期中医工作室导师副主任医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