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表示2解析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表示2解析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表示2解析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表示2解析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表示(第2课时)

一、备课标

(一)课程标准:

“四、物质的化学变化”之(三)“质量守恒定律”

2、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4、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二)化学具体目标:

2.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微粒观、变化观。

6.初步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学习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进行信息进行加工。

7.能主动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10.初步养成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严谨求实、乐于实践、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等科学品质。

二、备重点、难点

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涉及三方面的内容:一、化学上用什么来表示化学反应(定义);二、为什么要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意义);三、怎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

其中“三、怎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不仅是本节核心内容,也是本单元乃至全册的一个重点内容。

教材重点确定为:书写化学方程式。

重点知识:初步学会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重点过程与方法:通过尝试地书写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掌握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的原则、书写步骤和配平方法。能够正确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读和写)代表性的、常见的、简单的化学反应。

重点情感类目标:1.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2. 继续培养学生反思与归纳的能力

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三、备学情

(一)分析学生的起点知识和能力,思维障碍:在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已经有了一些用文字、图形、符号表示微观粒子(分子、原子)、宏观物质以及化学反应的经验,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及其表示的意义,但是还不会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上一节又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怎样表示化学反应才能既简单有能体现出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教师抓住这一认知需求,以化学反应的表示为活动主题,让学生在分析对比、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方程式的有关知识,需要学生较为缜密的逻辑思维,大多数学生会感到困难。

因此把教学难点确定为: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二)预测本班级学生可能达到的程度;

估计有70%的学生能够掌握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的原则、书写步骤和配平方法。50%的学生能够利用能够正确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读和写)代表性的、常见的、简单的化学反应。。策略:①对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采用让学生先尝试书写、在书写中自己总结规律的方式。②充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兵教兵”的策略突破难点。

四、备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类目标:

初步学会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过程方法类目标:

1. 通过分析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这一反应的不同表示方法,了解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变化的意义,理解为什么要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变化,并能说出具体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

2. 通过尝试地书写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掌握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的原则、书写步骤和配平方法。能够正确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读和写)代表性的、常见的、简单的化学反应。

情感态度类目标:

1.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在讨论中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2. 继续培养学生反思与归纳的能力。

五、备教学过程

一、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探究活动一:

【构建动场】:我们已经知道,可以用化学方程式简明、科学地表示化学反应,那怎样书写化学方程式呢?

【自主学习、活动探究】

一、化学反应的书写

活动天地5-3:

1、试着书写下列两个化学方程式:

(1)氢气燃烧

(2)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2、根据自己的总结试着书写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交流探究】

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是什么?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是什么?

【综合建模】:

书写原则:(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书写步骤:(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活动目的】

1. 知道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步骤。

2.初步学习运用观察等方法获取信息,初步学习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进行信息加工(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活动过程】

多媒体展示活动情境——学生讨论交流——获取信息——分析归纳总结——反思——应用反馈

【活动策略】

这里主要运用到的问题探究活动策略有:

①为学生创设引导其提出问题的问题情境策略。

②问题探究方法的选择策略

③要致力于挑战性、竞争性学习环境的营造策略。

④营造一种对话、交流和质疑的课堂交流环境策略。

【课内检测作业】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基础题:【目标初步学会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

(2)镁带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

(3)在空气中加热铜丝__________

提高题:【目标初步学会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4) 氢气燃烧(或氢气爆炸)____________ _

(5)双氧水加入二氧化锰后分解__________

(6)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________

拓展题:【目标初步学会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7)氧化铜和碳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8)乙醇(C2H6O)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课外作业设计】【目标初步学会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1、课本P108页在线测试第3题;P109页挑战自我第3、4题

2、探讨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并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加以练习。

导学案

主备人:王芹利审核人:王善玉学习目标:

1、用微粒的观点来认识和解释化学变化的内涵。

2、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基本含义。

3、会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初步学会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一、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探究活动一:

【自主学习】

1、试着书写下列两个化学方程式:

(1)氢气燃烧

(2)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2、根据自己的总结试着书写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交流探究】

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是什么?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是什么?

【综合建模】:

书写原则:(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书写步骤:(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课内检测作业】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

(2)镁带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

(3)在空气中加热铜丝__________

(4)双氧水加入二氧化锰后分解__________

(5)氢气燃烧(或氢气爆炸)____________ _

(6)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________

5种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方法(最新)

面对种类繁多的高中化学方程式,老师们都提倡理解性记忆,那么到底应该“理解”些什么呢?以下方法,希望能帮到你。 一、分类记忆法:抓一类记一片 1、根据物质的分类记忆。 每一类物质都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例如酸、碱、盐、氧化物等,他们都有各自的通性,抓住每一类物质的通性,就可记住一大堆方程式。比如SO2、CO2都属于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具有以下通性: (1)一般都能和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 SO2+H2O=H2SO3; CO2+H2O=H2CO3。 (2)都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SO2+2NaOH=Na2SO3+H2O; CO2+2NaOH=Na2CO3+H2O。 (3)都能和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 SO2+Na2O=Na2SO3; CO2+Na2O=Na2CO3。 2、根据元素的分类记忆。 元素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别,比如分成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主族元素和副族元素等等。 我们最关心的是主族元素,对于同一主族的元素,其单质和化合物都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例如卤素的单质(X2)具有以下通性: (1)都与金属(Na、Fe、Cu等)反应。 (2)都能与氢气反应。 (3)都能与水反应。 (4)都能与碱反应。我们只要抓住其通性,就可记住一大片方程式。

需要说明的是,分门别类地记忆方程式,只需记住常见的一个或几个方程式,就可以做到抓一类记一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主线记忆法:抓一线,记一串 高中化学方程式很多,如果每个方程式都单独记忆就显得很零乱没抓手,但如果我们以元素为主线,把方程式串起来加以记忆,思路就会很清晰,记起来也非常方便! 元素主线有两条: (1)金属元素主线:金属元素包括:Na、Mg、Al、Fe、Cu。每种金属元素都有对应的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盐。每一类物质都有其通性,个别物质有特殊性质。 (2)非金属元素主线:非金属元素主要包括:N、Si、S、Cl。每种非金属元素都有对应的单质、氢化物、氧化物、含氧酸、盐。每一类物质也都有其通性,个别物质有特殊性质。 有了主线,就有了抓手,主线上的各类物质不再孤单,它们都被这条主线牵着,我们的思路也顺着主线游走。 通过记忆主线上各类物质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我们可以把高中所学的绝大多数物质串起来,更有利于形成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 主线记忆法其实是提供了一种建立知识网络的思路,抓住了主线,就记住了一串! 三、特例记忆法:特殊反应,特殊关照 有些特殊的、不符合一般规律的反应,往往成为高考的最爱,常考常新,所以这类反应就需要我们的特殊关照,特别记忆。记忆时对其多联系、多分析,知道它们的特殊所在,就有助于加深我们的记忆。 例如: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按照一般的规律金属是不能和碱溶液反应的,铝为什么能反应呢? 为了更好的说明原因,其过程可分解为两步: 第一步:2Al + 6H2O=2Al(OH)3 + 3H2↑,这一步符合活泼金属与水的反应规律。

初中化学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归纳

初中化学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归纳 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一、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 点燃 1、非金属单质与氧气生成非金属氧化物。如 2H 2+O 2 ===H 2 O 其它非金属如硫、磷、碳等都可以与氧气反应生成非金属氧化物。 点燃 2、金属与氧气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如 3Fe+2O 2====Fe 3 O 4 其它金属如铝、锌、铜也可以与氧气发生类似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氧化物。 3、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如CaO+H 2O= Ca(OH) 2 其它金属氧化物Na 2O、K 2 O、BaO都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 4、非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如 CO 2+H 2 O= H 2 CO 3 其它非金属氧化物SO 2、 SO 3 也可以与水生成相应的酸。 点燃 5、其它如2CO+ O 2 =====2CO 2 等。 二、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叫做分解反应。高温 1、不溶性碳酸盐高温分解如CaCO 3====CaO+CO 2 ↑ 加热 2、不溶性碱受热分解,如Cu(OH) 2 =====CuO + H 2 O 加热

3、某些酸式盐受热分解(了解)如B、2NaHCO 3 =====Na 2 CO 3 +CO 2 ↑+H 2 O 加热 4、某些碱式盐受热分解(了解)如 Cu 2(OH) 2 CO 3 =====2CuO+ CO 2 ↑+ H 2 O 其它如:水的电解、双氧水分解、高锰酸钾受热分解、氯酸钾受热分解 三、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 1、活泼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为金属活动顺序中氢以前的金属,酸不包括浓硫酸 和硝酸)例如Fe+2HCl=FeCl 2+H 2 ↑ Mg+ 2HCl = MgCl 2+ H 2 ↑ H 2 SO 4 + Fe = FeSO 4 + H 2 ↑ 2HCl + Zn = ZnCl 2+ H 2 ↑H 2 SO 4 + Zn = ZnSO 4 + H 2 ↑ 2、金属与盐反应,生成新盐与新金属。盐(含较不活泼金属)+金属(较活泼)——金属(较不活泼)+盐(含较活泼金属)盐须溶于水,金属须比盐中金属活泼,钾、钙、钠三种金属不跟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如Fe+CuSO 4===FeSO 4 +Cu 2AgNO 3 + Cu= Cu(NO 3 ) 2 +2 Ag 加热 3、氢气还原金属氧化物,H 2+CuO =====Cu+H 2 O 高温 4、碳还原金属氧化物。3C+Fe 2O 3 =====2 Fe+ 3CO 2 ↑ 四、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 1、酸+碱性氧化物——盐+水 如Fe 2O 3 + 6HCl= 2 FeCl 3 +3H 2 O 3H 2SO 4 + Fe 2 O 3 = Fe 2 (SO 4 ) 3 + 3H 2 O

九年级上册《化学反应的表示》第1课时说课稿

九年级上册《化学反应的表示》第2课时说课稿 一、说教材 《化学反应的表示》这节课是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2节的内容,化学方程式不仅是本节的核心内容,也是本单元的核心内容。基本内容有三: 一是化学上用什么来表示化学反应(定义),二是为什么要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意义),三是怎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怎样书写)。本课题是继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和含义之后学习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为学生以后自主应用这一化学语言奠定基础,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是初中化学的一项基本技能,在化学学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过渡:这是对教材的认识,下面说一下本班学生的情况。 二、说学情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化学式等化学用语,了解了化学反应的实质,也认识了一些化学反应和他们的文字表达式,上一节中乂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已具备学习化学方程式的基础。 初中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在课堂上比较活跃,对于方程式的简单讣算,通过教师设置疑问能够引导学生加深对知识的探究和学习。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的基础,学生能够很好的应用到具体计算中来。 过渡:结合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U标: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为什么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能够描述某一具体化学方程式所表达的意义。 能从定量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了解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通过书写具体的化学方程式,了解和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步骤,并能根据反应事实写出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在练习书写方程式的过程中掌握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法:最小公倍数法。 归纳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①写②配③注④等。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第3节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运用 第1课时 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同

第4章 第3节 第1课时 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 建议用时:15分钟 一、选择题 1.xx·上海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3Fe +2O 2=====点燃Fe 3O 4 B .Fe +O 2=====点燃FeO 2 C .Fe +O 2=====点燃Fe 3O 4 D .4Fe +3O 2=====点燃2Fe 2O 3 2.在煤中加入适量的生石灰制成供居民采暖用的“环保煤”,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减弱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环保煤”燃烧时生石灰吸收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为:2CaO +m SO 2+O 2=====高温m CaSO 4,则m 的值是( ) A .1 B .3 C .2 D .4 二、填空题 3.xx·温州水体中氮元素含量过高是河道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人造水草中的硝化细菌将污水中的含氮化合物最终转化为无污染物质,该过程涉及的化学反应之一是:2NH 3 +3O 2 =====硝化细菌2HNO 2+2X 。则X 的化学式为________。 4.某学生写了五个化学方程式:①2P+2O 2===P 2O 4;②C+O 2===CO 2↑;③4Fe+3O 2=====点燃2Fe 2O 3;④HgO ===2Hg +O 2↑;⑤NaOH+CuSO 4===Na 2SO 4+Cu(OH)2。以上几个化学方程式各有不同程度的错误,其中: (1)违背了客观事实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 (2)反应条件未注明的是________。 (3)“↑”或“↓”符号使用不当或遗漏的是________。

(4)没有配平的是________。 5.按要求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1)初中化学涉及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有很多,请任写一个有二氧化碳参加的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装有某无色溶液A 的试管中加入固体B 后,观察到有无色气泡产生。请写出符合该现象的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图23-K -1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图23-K -1 请回答: (1)B 框中的物质属于________(填序号)。 ①化合物 ②单质 ③纯净物 ④混合物 (2)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图说明化学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微粒是________。 1.xx·鄂州煤油中含有噻吩(用X 表示),噻吩有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其燃烧时发生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X +6O 2=====点燃4CO 2+SO 2+2H 2O ,则噻吩的化学式为 链接听/41例2方法点拨( ) A .C 4H 6S B . C 4H 4S C .C 4H 4S 2 D .C 8H 8S 2.xx·娄底2017年5月18 日,我国首次在南海海域试采可燃冰成功,消息传出,举世关注。可燃冰外观似冰,主要含有的是甲烷水合物。甲烷(CH 4)充分燃烧会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化学选修四说课稿

前言 我们分析每年考上清华北大的北京考生的成绩,发现能够考上清北的学生化学的平均分都在95分以上,先开始我们认为,学习能力强的孩子化学一定学得好。可是在分析没有考上清北的学生的成绩的时候发现,很多与清北失之交臂的学生,化学的平均分要略低,数学物理的分数却不相上下。我们仔细讨论其中的缘由,通过对学生的调查研究发现一个令人惊讶的结论:化学学的好的学生更容易在理综上考得高分! 这是因为化学学的好的学生,能够用更快的速度在理综考试中解决100分的分值,之后孩子可以用更多的时间去处理没有见过的物理难题。物理的难题在充分的时间中得到更多考虑的空间,使得考生在理综总分上能够有所突破。所以想上好大学,化学必须学好,化学的使命就是在高考当中帮助考生提速提分。 因此这份资料提供给大家使用,主要包含有一些课件和习题教案。 后序中有提到一些关于学习的建议。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很荣幸今天能在这里给大家介绍我设计的化学选修四的第二章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这节课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全书和章节中的作用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是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选修四,第二章第二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为基础,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为化学平衡及化学平衡移动的学习奠定基础,以及为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学习做好准备。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高一理科学生,经过高一上学期以及前一段的化学学习,他们已经储备了一定的相关知识:,积累了一些化学方程式,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技能,基本上都养成了良好的思考、讨论、探究的习惯,

化学反应类型

一、化合反应 指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化合反应一般释放出能量。 (一)、示例 1、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 很多金属都能跟氧气直接化合。例如常见的金属铝接触空气,它的表面便能立即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可阻止内层铝继续被氧。 如:4Al+3O2 = 2Al2O3 铁与氧气反应通常有氧化亚铁(FeO)、氧化铁(Fe2O3)和四氧化三铁(Fe3O4)三种氧化物,它们分别是在不同条件下生成。 (1)铁在缓慢氧化中生成氧化铁,是暗红色的。反应方程式为:4Fe+3O2=2Fe2O3 (2)铁在氧气中燃烧,现象是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火花,集气瓶底有黑色固体产生。反应方程式为:3Fe+2O2=燃烧=Fe3O4(3) Fe和O2直接反应,在不超过570℃时灼热,生成物是Fe3O4;温度高于570℃时,生成的是FeO;Fe和O2直接化合,很难生成Fe2O3,当温度高达1300℃时,生成的FeO才可以进一步氧化生成Fe2O3。铁只能在纯度很高的氧气中燃烧,生成磁性氧化铁,是黑色的。 四氧化三铁,是铁的一种氧化物,其化学式为Fe3O4,相对分子质量为231.54。是具有磁性的黑色晶体,故又称为磁性氧化铁。四氧化三铁是中学阶段唯一可以被磁化的铁化合物。四氧化三铁中含有一个Fe2+和两个Fe3+,分子式较为复杂,一般也可认为是FeO·Fe?O?

2、非金属+氧气→非金属氧化物 经点燃,许多非金属都能在氧气里燃烧, 如:C+O2=点燃=CO2 S+O2=点燃=SO2 4P+5O2=点燃=2P2O5 氧化反应是化合反应。 3、金属+非金属→无氧酸盐 许多金属能与非金属氯、硫等直接化合成无氧酸盐。 如:2Na+Cl2==点燃==2NaCl 4、氢气+非金属→气态氢化物。 因氢气性质比较稳定,反应一般需在点燃或加热条件下进行。 如:2H2+O2=点燃=2H2O 5、酸性氧化物+水→含氧酸 除SiO2外,大多数酸性氧化物能与水直接化合成含氧酸。如:CO2+H2O=H2CO3 6、碱性氧化物+水→碱 多数碱性氧化物不能跟水直接化合。判断某种碱性氧化物能否跟水直接化合,一般的方法是看对应碱的溶解性,对应的碱是可溶的或微溶的,则该碱性氧化物能与水直接化合。如:Na2O+H2O=2NaOH。对应的碱是难溶的,则该碱性氧化物不能跟水直接化合。如CuO、Fe2O3都不能跟水直接化合。 7、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含氧酸盐 Na2O+CO2=Na2CO3 大多数碱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可以进行这一反应。其碱性氧化

最新高中化学反应类型归纳

1、卤代反应:有烃与卤素单质反应 如423CH Cl CH Cl HCl +?? →+光(烷烃:光照) 2Fe Br +?? →Br -HBr +(芳香烃:催化剂) 醇与氢卤酸反应 例:25252C H OH HBr C H Br H O +→+ 2、硝化反应: 如 3|CH 2433H SO HNO +????→浓2O N -2 NO -2| NO 3 | CH 23H O + 3、碘化反应: 如:()24H SO ?+??→浓3SO H -2H O + 4、有机物的水解(卤代烃水解和酯的水解) 例:25225C H Br H O C H OH HBr ?+?? →+ 3252325H CH COOC H H O CH COOH C H OH + ++垐垎噲垐 5、分子间脱水(酯化反应,醇分子间脱水) 例如:24 3253252H SO CH COOH C H OH CH COOC H H O ?+????→+浓 24025252521402H SO C C H OH C H OC H H O ????→+浓

1、不饱和烃与H 2、X 2、HX 、H 2O 等加成 如2332Ni CH CH H CH CH ? ≡+??→ 22222|| CH CH Br CH CH Br Br =+→- 2、芳香烃与X 2、H 2加成 例: 23Ni H ?+??→ 3、||O C --与H 2加成(包括醛、酮单糖与H 2加成) 如3232Ni CH CHO H CH CH OH ? +??→ 三、消去反应: 1、卤代烃消去:X 所连碳原子上连有H 原子的卤代烃才能消去(NaOH 醇溶液)。 如:322322CH CH CH X NaOH CH CH CH NaX H O ? -+??→=++醇 2、醇消去:羟基所连碳原子上的相邻碳原子上必须连有H 原子的醇才能消去(浓H 2SO 4,加热)。 如:2403232217033 ||| H SO C CH CH CH CH C CH H O CH CH OH --????→-=+浓 四、聚合反应: 1、加聚反应:不饱和有机物彼此加成而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

鲁教版九年级全册化学5.2化学反应的表示 说课稿

我说课的题目是《化学反应的表示》。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也为之后学习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奠定基础,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为了做到因材施教我将对学生情况进行预测,八年级的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已经初步形成,喜欢自主的学习环境,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 综合以上分析,结合新课改要求,我制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及书写。 过程与方法目标: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化学方程式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宏观、微观与符号之间的联系,体会化学中三维表征的思想。 研读教材,本节课教学重点是: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学会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难点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为了更好地讲解重难点,我将把讨论交流法、启发引导法以及多媒体展示法等相结合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下面我将从四个环节谈谈我的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创设 通过展示墨子号卫星升空的视频,引出燃料是氢气,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提出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表示这个化学反应呢?这样由生活走进化学,在引起学生好奇心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导入课题。 环节二,新课讲授 首先分别用文字、图片、化学式表示氢气燃烧的反应,让学生分析它们的优缺点,思考哪种表示方法最好呢?引出化学方程式的定义,板,像这种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作化学方程式,板。 接着抛出一个问题:通过这个化学方程式,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呢?也就是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板。引导学生从宏观、微观以及质量比三个角度进行分析,板。让学生认识到化学方程式不仅能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还可以表示微粒之间的个数比,以及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为下节课打下基础。让学生了解宏观、微观与符号之间的联系,体会化学中三维表征的思想。 接下来,自然而然的过渡到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在书写前,我会讲解加热符号、气体符号以及沉淀符号的使用,并给出两个错误的化学方程式,让学生通过判断对错得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板:以客观事实为基础,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尊重事实、遵循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然后让学生尝试书写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给他们留出足够时间,让学生在书写中自己总结规律。写完后小组交流讨论,总结出书写步骤,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板:首先写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同时注明产物状态),然后配平,标注反应条件,最后检查化学方程式是否正确。板书:写、配、标、查。

初中化学方程式分类总结

初中化学方程式分类总结 (一)化合反应A+B→C 多变一木炭完全燃烧:C+O2 CO2 (还记得什么情况下生成CO2 )木炭不完全燃烧:2C+O22CO 什么情况下生成CO吗?硫在氧气或者空气中燃烧:S+O2 SO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2O2 Fe3O4 (黑)磷在氧气中燃烧:4P+5O22P2O5 (白)铜在空气中加热:2Cu+O22CuO(黑)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2CO+O22CO2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的碳层:CO2 +C2CO二氧化碳与水反应:CO2 +H2O===H2CO3氧化钠溶于水:Na2O +H2O ===2NaOH氧化钾与水反应:K2O + H2O===2KOH生石灰和水化合:CaO+H2O ===Ca(OH)2三氧化硫溶于水:SO3+H2O ===H2SO4 【SO3是H2SO4的酸酐二氧化硫溶于水:SO2+H2O===H2SO3 注意S元素化合价未变哦】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2H2 +O22H2O氢气在氯气中燃烧:H2 + Cl22HCl铁在氯气中燃烧:2Fe +3 Cl22FeCl3铁生锈4Fe +3O2 +2n H2O===2Fe2O3nH2O铜生锈2Cu + O2 + H2O + CO2 ===Cu2(OH)2CO3白色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CuSO4+5H2O ===CuSO45H2O (蓝)铝在纯氧中燃烧4Al+3O22Al2O3 铝在空气耐腐蚀的原因:4Al +3O2 ===2Al2O3 (不用写条件)镁条可以与氮气反应:3Mg + N2 Mg3N2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2MgO (白)(二)分解反应:

C→A+B 一变多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共热实验室制O22KClO32KCl +3O2↑加热高锰酸钾制O2 :2KMnO4 K2MnO4+MnO2+O2↑(注意会画这三种制取氧气方法的实验装置图)MnO2催化分解双氧水制 O2 :2H2O22H2O +O2↑加热铜绿:Cu2(OH)2CO32CuO+H2O +CO2 ↑电解水:2H2O2H2 ↑+ O2↑碳酸不稳定分解:H2CO3===H2O+CO2↑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 CaO+CO2 ↑硫酸铜晶体受热失水: CuSO45H2O CuSO4 +5H2O氢氧化铜受热分解:Cu(OH)2 CuO + H2O 加热分解氧化汞:2HgO2Hg + O2↑工业制铝:2Al2O32Al +3O2 ↑碳酸氢铵的分解 NH4HCO3 NH3 ↑ + H2O +CO2 ↑碳酸氢钙的分解Ca(HCO3)2 CaCO3 ↓ + CO2 ↑ + H2O (三)置换反应 A + BC → B + AC 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 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 B的位置被A替换了(注意定义和观察置换的位置)注意置换反应是两种反应物两种生产物,近几年来,在物质推断题中经常考察置换反应,基本的设置是两种反应物,两种生产物,反应物中有种是单质,生产物有种是单质,那 就是置换嘛。但涉及到置换反应的分类。 1、金属与液态物质的置换反应①活波金属与酸(溶液)实验室用锌和硫酸制H2:Zn+H2SO4 = ZnSO4+H2↑ (为什么用锌呢?)锌和稀盐酸的:Zn+2HCl=ZnCl2+H2↑(因为锌的速度适中 那为什么不用盐镁与稀硫酸:Mg + H2SO4 = MgSO4 + H2↑ 酸 呢?盐酸挥发出HCl气体)镁与稀盐酸:Mg + HCl== MgCl2+ H2↑铁和稀盐酸:Fe+2HCl=FeCl2+H2↑ (注意是+2价的铁)铁和

化学反应基本类型及举例

化学反应基本类型及举例 一、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1、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2、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3、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 反应。 4、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二、其它反应类型: 1、物理反应(又叫物理变化):(略) 2、化学反应(又叫化学变化):(略)。 3、氧化反应:物质和氧发生的反应。 4、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中的氧被夺走的反应。 5、氧化-还原反应:一种物质被氧化,另一种物质被还原的反应。 (附:氧化剂: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的物质。 还原剂:在还原反应中夺取含氧化合物中的氧元素的物质。 氧化性: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还原性: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6、电解反应:(略) 7、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三、在化学反应中,有盐生成的九种反应: 1、金属+酸→盐+氢气如 Zn+H2SO4=ZnSO4+H2↑ 2、金属+盐(溶液)→另一种金属+另一种盐 3、金属+非金属→无氧酸盐如: 2Na + Cl2点燃 2NaCl 4、碱性氧化物+酸→盐+水 5、酸性氧化物+碱→盐+水 6、酸+碱→盐+水 7、酸+盐→另一种酸+另一种盐 8、碱+盐→另一种碱+另一种盐 9、盐+盐→另外两种盐 四、基本反应类型对初中反应进行分类: 化合反应 1、单质之间的化合: C+O2点燃 CO2 2C+O2(不足) 点燃 2CO S + O2点燃 SO2 4P + 5O2点燃 2P2O5 H2 + Cl2 点燃 2HCl 2H2 +O2点燃 2H2O 2Hg + O2高温 2HgO 2Mg + O2点燃 2MgO 3Fe + 2O2点燃 Fe3O4 2Cu +O2△ 2CuO 2Na +Cl2点燃 2NaCl 4Al + 3O2点燃 2Al2O3 2、单质和化合物之间的化合: 2CO + O2点燃 2CO2 CO2 + C 高温 2CO 3、化合物之间的化合:

九年级化学优秀说课稿集锦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谈谈自己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点击鼠标) 人教版三年制初中化学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是《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本节教材分成: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和氧气的用途三部分。这三部分应以氧气的性质为中心,因为物质的用途主要决定于物质的性质。氧气是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系统地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我采用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并逐步使学生学会掌握物质(单质和化合物)概念的一个系统模式。为以后探索别的物质如氢气、二氧化碳等做铺垫,教给学生认识物质性质的程序。 (二)、教学目标:(点击鼠标) 基础知识目标: 1、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氧气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理解化合反应的概念,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 思想教育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懂得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用途又体现性质的辨证关系。 基本能力目标: 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探究性实验,使学生获得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和综合分析能力。使他们逐步学会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极其变化规律的 科学方法。 情感目标: 1、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 2、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探究性实验,使学生获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化合反应的概念。 难点:通过实验来探究氧气化学性质及对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

(四)、教学用具 演示实验:[实验2-2 ]至[实验2-5 ] 多媒体课件:(1)氧气的物理性质动画,(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录像,(3)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录像,(4) 二、说教法:(点击鼠标) 1、探究式实验教学法该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是:设疑—观察(实验)—思考—总结—应用。根据目标设疑,引导学生动手实验,体验实验的过程。教给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得出科学结论的学习方法。 2、互动式教学法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有学生的猜想、讨论、抢答,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答疑。师生之间不停地进行“信息”交流,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3、知识竞赛法这符合初中生争强好胜、集体感和荣誉感强的特点。在抢答竞赛中,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高,有利于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应用。 4、质疑释疑通过质疑释疑,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探索精神。 三、说学法:(点击鼠标) 1、探究学习: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氧气化学性质及对其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s://www.doczj.com/doc/d010573805.html,,请保留此标记。)合分析能力。 2、自主学习:指导学生以实际生活的经验和对教材的阅读,从中归纳出氧气的用途,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 3、合作学习:利用学生分组实验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在合作中获得新知。 四、说教学过程: 新课程标准提倡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这节课我是这样安排的。 (一)、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首先以儿童游戏的形式开场。[谜语]:(点击鼠标)看不见摸不到,不香不臭无味道,动物植物都需要,离开它就活不了——打一物质(氧气)。设问:“人的日常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的是氧气?”学生讨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提出一些常见生活中现象,如:人需要呼吸,如果一个人5-7分钟不呼吸会怎么样?钢铁为什么会生锈?家里的液化气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说课稿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说课 巨野教研室姜亚杰 教材为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新课标将本节分为两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过程分析,教学评价,效果分析等几个方面谈一谈关于《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第一课时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通过以前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学生知道了物质的性质不同,例如知道金属的活泼性,有的能跟酸反应,有的不能跟酸反应。意识到化学反应中有的比较快,有的比较慢。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化学反应的快慢。本节教学目的不是让学生深入认识化学反应速率,而是让他们认识化学反应有快慢之分,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快慢这一全新的视角,继续认识化学反应。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知道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教学难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在实际生活生产中,很多方面都涉及到化学反应速率问题,所以把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定为本节重点。而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原理的学习显的尤其重要,对如何根据具体外界条件的变化,来判断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这一难点,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分析比较的方法得以突破。 二、目标分析 根据新大纲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和学生的实际,确立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认识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结合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录实验现象及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过程,使学生初步学会从化学视觉去观察生活、生产和社会中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问题。 教学指导思想: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是重要的化学基本理论,是解决生产、生活中与化学反应有关问题的重要依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本节课虽然属于化学基本理论教学,但并不枯燥。在进行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预测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再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验证假设,得出结论;最后再回到生产、生活中,利用所学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为学生提供阅读材料——硫酸制造工业的发展,并提出问题:你对化学反应的研究方向有哪些新发现?从而使学生体会化学反应快慢是可以改变的,而如何使化学反应加快是化学反应研究的又一重要内容。进入本节课主题——化学反应的快慢。 2、主题探究 ⑴自学探究阅读P40 第3自然段内容思考: 用什么方法表示化学反应的快慢呢?化学反应过程中还有哪些物理量发生了变化?还可以怎样表示某一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

步步高学年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学案简单的分类方法及其应用

步步高学年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学案简单的分类方法及其应用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第1课时简单的分类方法及其应用[学习目标定位] 学会物质分类方法,会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熟悉酸、碱、盐、氧化物等之间的转化关系。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是化学科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对于多达千万种的化学物质,要想认识它们的规律性,就必须运用分类的方法,分门别类地进行研究。初中化学把元素分为________元素和____________元素;化合物可分为____、____、____和氧化物。化学反应按反应前后反应物、产物的多少和种类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按得氧失氧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面将进一步探究学习物质的分类方法及其应用。 知识点一物质的分类方法 [探究活动] 1.对物质进行分类,首先要确定分类的标准,然后按标准进行分类。例 如对下列化合物进行分类:①NaCl②HCl③CaCl 2④CuO⑤H 2 O ⑥Fe 2 O 3 (1)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标准,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依据________________为标准,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3)依据______________为标准,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试从不同的角度对下列各组物质进行分类,将其类别名称分别填在相应的空格内。 3.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下表中的物质进行分类: [归纳总结] (1)单一分类法: 。 (2)交叉分类法: 。 (3)树状分类法: 。 [迁移应用] 1.从对化合物的分类方法出发,指出下列各组物质中与其他类型不同的一种物质是 (1)Na 2O、CaO、SO 2 、CuO________________。 (2)NaCl、KCl、NaClO 3、CaCl 2 ______________。 (3)HClO 3、KClO 3 、HCl、NaClO 3 ____________。

初中化学四大基本反应类型

初中化学四大基本反应类型 一、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 2Mg + O2 =点燃= 2MgO 现象:(1)发出耀眼的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白色粉末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 现象:(1)剧烈燃烧,火星四射(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注意:瓶底要放少量水或细沙,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3、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 2CuO 现象:铜丝变黑。 4、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 2Al2O3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有白色固体生成。 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 2H2O 现象:(1)产生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6、红(白)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点燃= 2P2O5 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大量白烟。 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 SO2 现象:A、在纯的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在空气中燃烧(1)发出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 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 2CO 10、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 C + CO2 =高温= 2CO(是吸热的反应) 11、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 2CO2 现象:发出蓝色的火焰,放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CO2 + H2O === H2CO3 现象:石蕊试液由紫色变成红色。 注意:酸性氧化物+水→酸如:SO2 + H2O === H2SO3 SO3 + H2O === H2SO4 13、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 Ca(OH)2(此反应放出热量) 注意:碱性氧化物+水→碱 氧化钠溶于水:Na2O + H2O =2NaOH 氧化钾溶于水:K2O + H2O=2KOH 氧化钡溶于水:BaO + H2O=Ba(OH)2 14、钠在氯气中燃烧:2Na + Cl2=点燃= 2NaCl 15、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CuSO4 + 5H2O ==== CuSO4?5H2O 二、分解反应: 1、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 2H2↑+ O2 ↑ 现象:(1)电极上有气泡产生。H2:O2=2:1 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化学人教版高中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说课稿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全书和章节中的作用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是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选修四,第二章第二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为基础,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为化学平衡及化学平衡移动的学习奠定基础,以及为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学习做好准备。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高二理科学生,经过前一段的化学学习,他们已经储备了一定的相关知识:,积累了一些化学方程式,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技能,基本上都养成了良好的思考、讨论、探究的习惯,必修二中初步学习了温度、压强、催化剂、浓度、接触面积等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等对本节内容奠定了一定基础,新课标的理念和学生的学习经历决定着该部分内容的教学目标不是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而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的探究方法,学以致用,根据上述情况,我为本节课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能运用碰撞理论解释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观测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通过小组讨论用碰撞理论解释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 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 通过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根据:其他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均可归结为活化分子的浓度的影响 教学难点:用碰撞理论解释解释影响因素 教学手段:采用探究发现式教学。 三、教学过程 1、引入:让学生带着以下几个问题阅读课本的第一段内容 2、我们能通过计算出一个化学反应的速率,能否改变反应速率呢? 3、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是什么?我们人类能否控制这个因素?

化学反应的速率说课稿

《化学反应的速率》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中的第一课时《化学反应速率》。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设计、设计反思七个方面谈一谈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设计: 一、说教材 《化学反应速率》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中的内容。在前面两节中,教材着重探讨化学能向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和电能)的转化,并指出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及伴随发生的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的两大基本特征。本节内容是对前两节内容的拓展和完善。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化学反应特征的认识更深入、更全面,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有关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完整而又合理的知识体系。从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大量化学现象和化学实验入手,引出反应速率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又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这部分内容是后面学习化学反应限度概念的基础,同时也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中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作好铺垫。 二、教学目标 目标内容的选择依据: (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学生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的速率,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温度、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2)《**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与说明(化学)》中要求学生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含义,了解浓度、温度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纵观历年高考,化学反应速率是常考题,经常是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一起出现。 根据本部分内容在全章和整个高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根据新课标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鲁教版化学九年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word说课稿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教材分析: 在第四单元中,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知道了化学方程式能够表示化学变化,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跟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等。但学生还不知道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之间,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在质量方面存在怎样的定量关系和普遍规律。本节的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从定量角度认识化学反应及化学方程式,明确化学反应中有关计算的依据、基本思路和计算方法。因此,本节教学的起点是建立化学反应中宏观物质的质量、微观粒子的数量与化学式之间的联系,即首先要引导学生从微观本质上去认识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与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化学计量数乘积之间的关系,然后再归纳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 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认识和理解问题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学生认识事物逐渐由感性向理性转化,由定性向定量转化,因此,对于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应促使学生从本质上、从微观层面上去认识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运用依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数学比例模型,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与化学反应中的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本节教学内容的核心问题和基本任务,因为将来学生能否正确解决与化学反应有关的定量问题,关键是看学生能否真正理解这类问题的化学意义、并找到比例关系,即能否找到化学反应中的相关物质,以及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 知识与技能: 1、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初步理解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理论根据。 2、初步了解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思路。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并能够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初步学会从定量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解决化学反应中简单的定量问题。过程与方法: 通过“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的教学,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认识定量控制化学反应,对于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重要意义。 2、初步认识定量研究化学变化对于化学科学发展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理论依据。 教学重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解题思路和一般步骤。 教学过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