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简单的线性规划常见题型总结

简单的线性规划常见题型总结

简单的线性规划常见题型总结

第1页(共6页)简单的线性规划常见题型

第Ⅰ类求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值(z ax by 截距型)

例1.设x,y 满足约束条件1255334x y

x

y x

,求52z x y 的最值解:可行域是如图所示中ABC 的区域,得A(5,2),B(1,1),C(1,522

)

作出直线L 0:5x+10y=0,再将直线L 0平移, 当L 经过点B 时,y 轴截距最小,即z 达到最小值,得min 7z . 当L 经过点A 时,y 轴截距最大,即z 达到最大值,得max 29z ,所以最大值是29,最小值是7

小试牛刀:1、若x y ,满足约束条件03003x y x

y x ,

,,

≥≥≤≤则2z x y 的最大值为2、设变量,x y 满足约束条件1,1,33,x

y

x y x y 则目标函数4z

x y 的最大值3、设变量x 、y 满足约束条件632x y

y

x x y

,则目标函数y x z 2的最小值为4、设,x y 满足24,1,22,x

y x y

x

y 则z x y 的最值为________w.w 第Ⅱ类求可行域的面积

关键是准确画出可行域,根据其形状来计算面积,基本方法是利用三角形面积,或切割为三角形

例2.不等式组2,02,02x

y

x y x

表示的平面区域的面积是( ) (A)4

2(B)4 (C)22(D)2 解:可行域是A(0.2),B(2,4),C(2,0)构成的三角形,易得面积为

4

小说阅读常见题型答题思路归纳

天津市南开翔宇学校2015届高三语文高考复习资料 小说阅读常见题型答题思路归纳 第一部分:作用题 一、标题作用题 1、线索作用。 2、紧扣情节。 3、突出主人公的形象(品质、特点等)。 4、紧扣(揭示)主题。 5、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激发读者兴趣)。 6、象征意味、寓意。 二、环境作用题 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A、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B、交代人物身份,表明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 C、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2、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A、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作用。 B、渲染气氛,为后面刻画人物铺垫。 C、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 D、展开、推动情节发展。 E、象征、暗示或深化主旨。 三、人称作用题 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自由表达思想感情;有亲切感;可以把文中的人物、事件写得好像是“我”的亲身经历,增强文章的真实感;便于直接表达“我”内心的喜怒哀乐,亲切自然。 第二人称:呼告式抒情更强烈,更感人,便于对话或感情交流;抒情自由灵活,亲切自然;其实是“我”在向“×××(有时是作品中的某个人物形象,有时则是读者)”的叙述与倾谈。这种人称的作用有三:①拉近与读者或作品中形象的距离,便于作者与之直接对话和沟通交流;②便于作者的感情抒发;③在所写对象为物时,起到拟人化的修辞效果。一般书信、诗歌和赞颂、悼念的文章的使用。 第三人称:直接表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如。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向读者作客观的叙述,便于反映更广阔的画面和更丰富的内容。 四、情节作用题 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3、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4、照应前文;

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知识点及各种题型

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一、测量原理:ρ=m V 二、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烧杯、细线、细针、刻度尺(测规则固体) 三、实验步骤: 1、固体密度常规测量步骤: 先测质量后测体积 ①调节天平,用天平测出被测物体的质量m. ②量筒中倒入体积为V1的水,再将用细线拴牢的固体浸没水中,读出这时的总体积V2 ,那么固体的体积V= V2-V1.(排水法) ③求出固体的密度:ρ=m V= m V2-V1. ④若要知道该固体是由什么材料构成的,初步判断可查密度表与标准值对照即可. 2、液体密度常规测量步骤: ①将待测液体倒入烧杯,调节天平,用天平测出液体及烧杯的总质量m1. ②将适量液体倒入量筒中,测出液体的体积V. ③测出剩余液体及烧杯总质量m2,则液体的质量m= m1-m2.(减液法) ④求出液体的密度:ρ=m V= m1-m2 V. 注:可用密度计直接测量液体密度. 3、利用浮力测密度: (1)ρ物> ρ水: 思路:利用测力计测出重力,可得m;利用浮力算出V排,可得V物.步骤: ①利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重力G; ②将弹簧测力计挂着物体浸没在水中,读出此时测力计示数F; ③求出固体的密度:ρ=m V= Gρ水 G—F . (2)ρ物<ρ水: 思路:利用漂浮、悬浮时,物体F浮=G,可得m;利用排水法,可得V.步骤: ①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录体积V1; ②将物体放入水中,记录体积V2; ③将物体刚好压入水中,记录体积V3; ④求出固体的密度:ρ=m V= (V2—V1)ρ水 V3—V1 . (3)ρ物=ρ盐水>ρ水: 思路:悬浮时,ρ物=ρ液转为求液体密度. 步骤: ①将物体放入水中,不断往水中加入食盐直至物体悬浮; ②测盐水密度.(方法参照测量液体的密度); ③求出固体的密度:ρ物=ρ盐水.

中考圆的常见题型最新

1、如图,EB 为半圆O 的直径,点A 在EB 的延长线上,AD 切半圆O 于点D ,BC ⊥AD 于点C ,AB =2,半圆O 的半径为2,则BC 的长为( B ) A .2 B .1 C .1.5 D .0.5 2、如图(2),在Rt ABC △中,9068C AC BC O ∠===°,,,⊙为ABC △的内切圆,点D 是斜边AB 的中点,则tan ODA ∠=( D ) A . 2 B .3 C D .2 3、如图,两同心圆的圆心为O ,大圆的弦AB 切小圆于P ,两圆的半径分别为6,3,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C ) A .π B .π C .3π D .2π 4、如图,点A B C ,,在 O 上,50A ∠=° , 则BOC ∠的度数为( ) A .130° B .50° C .65° D .100° 5、一根水平放置的圆柱形输水管道横截面如图所示,其中有水部分水面宽0.8米,最深处水深0.2米,则此输水管道的直径是( ) A .0.4米 B .0.5米 C .0.8米 D .1米 6、如图,AB 是⊙O 的直径,BD 是⊙O 的弦,延长BD 到点C ,使DC =BD ,连接AC ,过 点D 作DE ⊥AC ,垂足为E . (1)求证:AB =AC ; (2)若⊙O 的半径为4,∠BAC =60o,求DE 的长. (1)证明:连接AD ∵AB 是⊙O 的直径 ∴∠ADB=90° 又∵BD=CD ∴AB=AC 。 (2)解:∵∠BAC=60°,由(1)知AB=AC ∴△ABC 是等边三角形 在Rt △BAD 中,∠BAD=30°,AB=8 ∴BD=4,即DC=4 又∵DE ⊥AC , 图(2) (第4题图) A B O C

小说题型及答题模式.doc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常考题型及答题模式 一、小说阅读“四步法”: 第一步:切分层次,梳理情节; 第二步:关注描写,认识人物; 第三步:分析环境,思考作用(意义); 第四步:多方联系,获取主旨 二、小说阅读常考题型及答题模式: 小说形象类 (一)整体分析概括人物形象题 1.常见提问方式: a. 作品中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b.作品中的×××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2.答题模式: a.概括+分析:先给出一个总的评判,即用几个关键性的词语高度概括出人物形象(性格)的特点,用“×××是一个……的人物形象”的句式完成;然后在小说中找到相关依据,概要论证分析。 b. ①概括+分析:先概括出人物形象或性格特点,后列出文中人物的言行举止。②概括+分析。③概括+分析。 (《马兰花》(3)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答:①朴实善良。听说麻婶的不幸后,不时发呆,并及时到医院探视。②善解人意。见麻婶女儿伤心,便不再提借钱的事;丈夫对她不满,她尽量忍让。③做人有原则。尽管挣钱不易,但不为钱伤害情谊;丈夫言行过分,她会据理力争。每答出一点给2分。) (二)分析人物形象作用题 1.常见提问方式: ①小说中“××(人物)”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②小说以“××(物象)”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2.规范答题: (1)次要人物作用题:自身作用+情节作用+人物作用+主题作用+环境作用 ①“自身作用”指次要人物不只是一个线索或情节上的关联人物,有的自身还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其具有的作用首先是自身的作用。 ②“情节作用”主要是线索作用,推动(串起)故事情节发展。 ③“衬托主要人物”是其主要作用,衬托有正衬和反衬两种,要指明是哪种衬托,是怎样衬托的。 ④“主题作用”是指次要人物与主要人物一起丰富、深化了主题。 ⑤暗示或交代社会环境。次要人物往往是社会环境的体现者和代表者。 (2)主要人物形象作用,则重点看三点: a.表现主题的作用。主要人物承担着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b.推进情节的作用。主要是分析人物性格(命运)变化而使情节有了变化,从而对情节起推进作用。 c.体现社会意义。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结合社会现实深切理解人物对当代社会的思想指导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分析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这也是作品真正的写作意图。 (3)物象作用题:自身作用+环境作用+人物作用+情节作用+主题作用

初中物理质量和密度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初中物理质量和密度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一、初中物理质量和密度 1.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摔碎后的玻璃质量不变,但密度变小 B.同种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质量和密度均不变 C.固体的密度肯定大于液体的密度 D.氧气罐中的氧气用去一半,密度减小一半 【答案】D 【解析】 【详解】 A.摔碎后的玻璃所含的物质多少没有变化,质量不变,它还是玻璃,物质的性质没有变化,密度不变,A错误; B.同种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比如所水变成冰,质量是不变的,但密度发生变化,B错误; C.常温下的液态水银它的密度大于很多固体的密度,C错误; D.氧气罐中的氧气用去一半,即质量变成一半,但氧气罐的体积是不变的,罐中的氧气 会均匀分布,即体积不变,那么根据 m V ρ=可知,密度也变成一半,D正确。 2.题目文件丢失! 3.题目文件丢失! 4.题目文件丢失! 5.题目文件丢失! 6.题目文件丢失! 7.题目文件丢失! 8.题目文件丢失! 9.题目文件丢失! 10.题目文件丢失! 11.下列验证性小实验中,错误的是() A. 将压瘪的乒乓球放入开水中,发现球恢复原状,说明温度升高使球内气体密度变大 B. 将一滴红墨水滴入清水中,发现水变红了,说明液体分子之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C. 用等质量的煤油和水研究物质吸热本领时,吸收相同热量后升温快的比热容小 D. 将酒精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发现温度计的示数逐渐降低,说明蒸发吸热 【答案】A 【解析】【解答】解:A、乒乓球中气体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乒乓球能恢复原状,是气体压强增大的缘故,故A错误; B、红墨水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经过扩散运动分布到整杯水中,因此将一滴红墨水滴

圆知识梳理+题型归纳附答案_详细知识点归纳+中考真题

圆 【知识点梳理】 一、圆的概念 集合形式的概念: 1、圆可以看作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2、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到定点的距离大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3、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到定点的距离小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轨迹形式的概念: 1、圆: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就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补充)2、垂直平分线: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也叫中垂线); 3、角的平分线: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4、到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平行于这条直线且到这条直线的距离等于定长的两条直线; 5、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平行于这两条平行线且到两条直线距离都相等的一条直线。 二、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1、点在圆内?d r ?点A在圆外; A

三、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1、直线与圆相离 ? d r > ? 无交点; 2、直线与圆相切 ? d r = ? 有一个交点; 3、直线与圆相交 ? d r < ? 有两个交点; 四、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外离(图1)? 无交点 ? d R r >+; 外切(图2)? 有一个交点 ? d R r =+; 相交(图3)? 有两个交点 ? R r d R r -<<+; 内切(图4)? 有一个交点 ? d R r =-; 内含(图5)? 无交点 ? d R r <-; 五、垂径定理 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推论1:(1)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2)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3)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以上共4个定理,简称2推3定理:此定理中共5个结论中,只要知道其中2个即可推出其它3个结论,即: ①AB 是直径 ②AB CD ⊥ ③CE DE = ④ 弧BC =弧BD ⑤ 弧AC =弧 AD 中任意2个条件推出其他3个结论。 推论2: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B D

近五年全国各地高考小说阅读题型分析报告(教师卷)

近五年全国各地高考小说阅读题型分析 类型一:分析景物(环境) 一、常见题型 1.景物(环境)描写特点及作用。 2.景物描写的手法。 3.景物的寓意。 二、知识点汇总 1.分析景物特点:景+特点+意境 2.分析景物作用: (1)社会环境:①交待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②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③揭示社会关系;④交待人物身份,表现(影响、决定)人物性格;⑤提示社会本质,提示主题。 (2)自然环境:①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②交往故事发生的时间,突出季节特征;③渲染营造烘托氛围,奠定感情基调,为下文刻画人物作铺垫;④换转或展开情节,为情节发展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⑤设置悬念,激趣,产生波澜;⑥烘托表现人物心理、性格,暗示人物心理转变,暗示人物命运;⑦景与人的映衬。 3.景物描写的常见手法(同散文中的景物描写手法),主要有: ①各种修辞;②衬托;③视听动静声色各种感觉等;④白描;⑤分层写景,远近高低结合等。 4.景物的寓意:双关含义,表面(本义)义、象征义、比喻义等。 三、强化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07宁夏)。 林冲见差拨 只说公人将林冲送到沧州牢城营内来,营内收管林冲,发在单身房里听候点视。却有一般的罪人,都

来看觑他,对林冲说道:“此间管营,差拨,都十分害人,只是要诈人钱物。若有人情钱物送与他时,便觑的你好;若是无钱,将你撇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若得了人情,入门便不打你一百杀威棒,只说有病,把来寄下;若不得人情时,这一百棒打得个七死八活。”林冲道:“众兄长如此指教,且如要使钱,把多少与他?”众人道:“若要使得好时,管营把五两银子与他,差拨也得五两银子送他,十分好了。” 正说之间,只见差拨过来问道:“那个是新来的配军?”林冲见问,向前答应道:“小人便是。”那差拨不见他把钱出来,变了面皮,指着林冲便骂道!“你这个贼配军!见我如何不下拜,却来唱喏!你这厮可知在东京做出事来!见我还是大刺刺的!我看这贼配军满脸都是饿纹,一世也不发迹!打不死,拷不杀顽囚!你这把贼骨头,好歹落在我手里,教你粉骨碎身!少间叫你便见功效!”把林冲骂得一佛出世,那里敢抬头应答。众人见骂,各自散了。 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差拨哥哥,些小薄礼,休言轻微。”差拨看了道:“你教我送与管营和俺的,都在里面?” 林冲道:“只是送与差拨哥哥的;另有十两银子,就烦差拨哥哥送与管营。”差拨见了,看着林冲笑道:“林教头,我也闻你的好名字。端的是个好男子!想是高太尉陷害你了。虽然目下暂时受苦,久后必然发迹。据你的大名,这表人物,必不是等闲之人,久后必做大官!”林冲笑道:“总赖顾。”差拨道:“你只管放心。”又取出柴大官人的书礼,说道:“相烦老哥将这两封书下一下。”差拨道:“即有柴大官人的书,烦恼做甚?这一封书直一锭金子。我一面与你下书。少间管营来点你,要打一百杀威棒时,你便只说你‘一路有病,未曾痊可’。我自来与你支吾,要瞒生人的眼目。”林冲道:“多谢指教。”差拨拿了银子并书,离了单身房,自去了。林冲叹口气道:““有钱可以通神,”此语不差!端的有这般的苦处!” 原来差拨落了五两银子,只将五两银子并书来见管营,备说林冲是个好汉,柴大官人有书相荐在此呈上,本是高太尉陷害配他到此,又无十分大事。管营道,“况是柴大官人有书,必须要看顾他。”便教唤林冲来见。 且说林冲正在单身房里闷坐,只见牌头叫道:“管营在厅上叫唤新到罪人林冲来点名。”林冲听得唤,来到厅前。管营道:“你是新到犯人,太祖武德皇帝留下旧制:

(完整版)高中语文小说的知识点总结

表达技巧 1、 2、 联想、乐景衬哀情、渲染、虚实结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顺叙、 倒叙、插叙、用典、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古讽今、以小见大、以动写静、烘托、对比 等 3、 4、 5、 小说 3 .白描:纯用线条勾画,不加渲染烘托。以小见大,寥寥几笔勾勒出画面,表现了性格、主题。 D、表达技巧 1、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对偶、引用……) 2、表现手法(烘托、象征、衬托、对比、铺垫、欲抑先扬、先抑后扬……) 3、结构方式(前后照应、创造悬念、埋下伏笔、总结上文、点题) 小说阅读之情节 情节的作用 ①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②刻画人物性格。 ③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④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⑤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⑥照应前文或总结上文。 ⑦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3、情节安排评价的解题技巧 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 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⑤贯穿情节的线索,

4、情节安排顺序的解题技巧 ①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②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作用是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③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作用是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文章脉络清晰,结构更加严密、紧凑,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标题的作用通常有以下几种: ①.设置了悬念。 ②.标题就是小说的线索。 ③.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 ④.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化解了人物矛盾冲突。 ⑤.突出主题,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归纳小说主题方法 1.从小说的题目入手思考小说的主题 2.从情节发展看主题, 3.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4.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 5.是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作品主题概括的形式 作品主题概括的形式一般为:文章通过……的情节,表现了/暗示了/刻画了/抒发了/呼吁了/批判了/颂扬了……现象/ 性格/情感/思考。 主题的评价:以小见大,立意深远。 概括主题的基本术语 1、歌颂、赞扬、张扬什么。 2、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 3、揭示什么人生道理。 4、对什么现象的反思。 5、表达/表现了什么情感。 主题挖掘的基本途径 1、从作品题目看主题 2、从作者背景看主题 3、从人物特征看主题 4、从情节发展看主题 5、从精巧的构思中看主题6

初二物理密度题型分类总结66907解析

密度讲义及习题 一.密度的定义及理解 1 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水的密度是kg/m3,它的物理意义是 2 对公式ρ=m/v,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 对于不同物质,m越大,v越大。 B 对于同种物质,ρ与v成反比。 C 对于不同物质,ρ越小,m越小。 D 对于同种物质,m 与v成正比。 3 一支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 A 因为质量减小,所以密度也减小 B 因为体积减小,所以密度变大 C 其质量改变,密度不变。 D 因为质量、体积均改变,故密度肯定改变。 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的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B 铁块无论放在地球上,还是放在地球上,密度不变。 C 由ρ=m/v可知,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D 液体的密度一定小于固体的密度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质量大的物体其密度也大 B 质量大,体积大的物体其密度大 C 体积小的物体,其密度反而小 D 单位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大的密度大。 7.三只完全相同的杯子,分别注入质量相同的盐水,水和煤油,则杯中液面最高的是() A 煤油 B 水 C 盐水 D 一样高 8 一金属块的密度为ρ,质量为M,把它分割成三等份,那么,每一小块的密度和质量分别是() A ρ/3,M B ρ/3,M/3 C ρ,M D ρ,M/3 9、平常我们所说的“铁比棉花重”的正确含义是:( ) A、铁比棉花质量大 B、铁比棉花的密度大 C、铁比棉花的体积大 D、以上都不对 二.定性分析及比较 1、有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装满了水,将质量相同的实心铜球,铁球和铝球分别放入三个杯中,使水溢出质量最多的是:(已知ρ铜>ρ铁>ρ铝) A、铜球 B、铁球 C、铝球 D、不能确定

高考小说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高考小说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睢海英 一.“人物形象”常见题型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3)×××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解题思路】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等)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语言表达的一般格式: ×××是一个……的人物形象。作为……人,他……,表现了他……的性格(思想品质)。 对这种题型,一般可从四个方面揣摩: ⑴从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中把握人物性格; ⑵从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中认识人物性格; ⑶从描写手法中认识人物性格。作品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都是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 ⑷从社会环境、活动场景及人物关系中认识人物的典型意义;

⑸借助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把握人物基本特征。包括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人物形象分析题表述要点】是一个怎样的人+ 性格、品质特征+ 形象的意义 二.“故事情节”常见题型 (1)文中写的×××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2)×××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服务的宗旨,结合情节 的一般作用(一是创造悬念,引人入胜;二是前后照应;三是 侧面衬托,埋下伏笔;四是总结上文,点明题意;五是起线索 作用),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语言表达的一般格式: ×××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 (1)全文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2)小说情节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 (3)开头运用倒叙,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引人入胜。 (4)结尾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或引人深思。 (5)结尾出人意料,情节逆转,深化主题。

(物理)物理质量和密度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物理)物理质量和密度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及 解析 一、初中物理物态变化 1.在发生下面几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放出热量的是() ①晾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了②夏天,揭开冰棒包装纸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汽” ③严冬的深夜,教室窗玻璃的内表面上有一层冰花④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会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 C 【解析】【解答】①晾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了,是因为湿衣服中的水汽化造成,汽化吸热;②冰棒冒“白气”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造成的,液化放热;③玻璃内表面有一层冰花是由于教室内的水蒸气在玻璃处遇冷凝华成冰,凝华放热;④ 樟脑丸越来越小最后“消失”是由于樟脑丸升华,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升华吸热。这四项中放出热量的为②③ .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察物质的物态变化时吸热与放热的知识。 吸收热量的物态变化包含:熔化(固态变成液态)、汽化(液态变成气态)、升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 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包含:液化(气态变成液态)、凝固(液态变成固态)、凝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 需要判断现象中的物态变化,从而判断其是吸热还是放热。 2.下列估测符合事实的是() A. 家用电视机的电功率约为10W B. 人正常骑自行车的速度为5km/h C. 人感觉比较舒适的温度是37℃ D. 成年人的体积约为0.06m3。 【答案】 D 【解析】【解答】A、家用电视机的电功率约为130W,10W不符合实际; B、人正常骑自行车的速度为5m/s=18km/h,5km/h不符合实际; C、人感觉比较舒适的温度是25℃,37℃不符合实际; D、成年人的体积约为0.06m3,符合实际; 故选D.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及对生活常识的了解,逐一分析各选项并作出判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需要凭借生活经验、需要简单的计算;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 3.飞船绕地球飞行时,如果在舱内进行下列实验,其中不能完成的是 A. 用天平测矿石的质量 B. 用弹簧测力计测力 C. 用温度计测温度 D. 用显微镜观察

中考复习圆专题所有知识点和题型汇总全

《圆》题型分类资料 一.圆的有关概念: 1.下列说法:①直径是弦②弦是直径③半圆是弧,但弧不一定是半圆④长度相等的两条弧是等弧,正确的命题有() A. 1个 B.2个 C.3个 D.4个 2.下列命题是假命题的是() A.直径是圆最长的弦B.长度相等的弧是等弧 C.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D.如果三角形一边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三点确定一个圆B.长度相等的两条弧是等弧 C.一个三角形有且只有一个外接圆D.一个圆只有一个外接三角形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相等B.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 C.长度相等的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D.直径所对的圆周角等于90° 5.下面四个图中的角,为圆心角的是( ) A.B.C.D. 二.和圆有关的角: 1. 如图1,点O是△ABC的内心,∠A=50 ,则∠BOC=_________ 图1 图2 2.如图2,若AB是⊙O的直径,CD是⊙O的弦,∠ABD=58°,则∠BCD的度数为( ) A.116° B.64° C. 58° D.32° 3. 如图3,点O为优弧AB所在圆的圆心,∠AOC=108°,点D在AB的延长线上,BD=BC,则∠D的度数为

A 图3 图4 4. 如图4,AB、AC是⊙O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B、C,D是优弧BC上的一点,已知∠BAC=80°, 那么∠BDC=_________度. 5. 如图5,在⊙O中,BC是直径,弦BA,CD的延长线相交于点P,若∠P=50°,则∠AOD=. A 图5 图6 6. 如图6,A,B,C,是⊙O上的三个点,若∠AOC=110°,则∠ABC=°. 7.圆的内接四边形ABCD中,∠A:∠B:∠C=2:3:7,则∠D的度数为。 8. 若⊙O的弦AB所对的劣弧是优弧的 1 3 ,则∠AOB= . 9.如图7,AB是⊙O的直径,C、D、E都是⊙O上的点,则∠1+∠2=________ A 图7 图8 10.如图8,△ABC是O的内接三角形,点C是优弧AB上一点(点C不与A,B重合),设OABα ∠=,Cβ ∠=(1)当35 α=时,求β的度数; (2)猜想α与β之间的关系为 11.已知:如图1,四边形ABCD内接于⊙O,延长BC至E,求证:∠A+∠B C D=180°,∠DCE=∠A; 如图2,若点C在⊙O外,且A、C两点分别在直线BD的两侧,试确定∠A+∠BCD与180°的大小关系;

密度常见题型总结

密度计算常见题型小结 题型一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1.一杯水倒掉一半,它的密度变不变,为什么? 2.一钢块的质量为35.8千克,切掉1/4后,求它的质量、体积和密度分别是多少? (ρ钢=7.9×103kg/m3) 3.有一捆金属线,测得其质量是16.2kg,横截面积是3mm2,长为2000m,求这种金属的密度? 4. 假设钢瓶内储满9千克液化气,钢瓶容积为 0.3m 3,今用去一半,则钢瓶内剩下的液化气密度为多少? 题型二求密度,鉴物质 5.一块长2m,宽0.5m,厚0.2m的金属块,质量 为 1.78×106g ,求此金属块的密度?并说出它是哪种金属?若将它截去一半,剩余部分的密度是多少? 6.体积是50cm3的铝球,它的质量是54g,问这个 铝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用三种方法,ρ铝=2.1×103kg/m3)题型三质量不变——冰化水、水结冰问题 7.5m3的冰熔化成水后,体积是多少?体积变化与原体积比是多少?如果是水结成冰,体积变化与原体积比是多少?(ρ冰=0.9×103kg/m3) 题型四体积不变——瓶子问题 8. 一个瓶子能盛1千克水,用这个瓶子能盛多少千克酒精? 9. 小明家的一只瓶子,买0.5kg酒刚好装满。小明用这只瓶子去买0.5kg酱油,结果没有装满,小明以为营业员弄错了。现在请你思考一下,到底是谁弄错了?(通过计算说明)(已知:ρ酒=0.8×103 kg/m3,ρ酱油=1.13×103 kg/m3) 10.一个质量是50克的容器,装满水后质量是150 克,装满某种液体后总质量是130克,求这种液体的密度。 11.有一空瓶装满水后质量为64g,将水全倒出装满 酒精后总质量56g,求空瓶的质量和容积? (ρ酒=0.8×103 kg/m3)

圆专题总结题型

圆 ●中考点击 考点分析:(要求Ⅰ:理解掌握;要求Ⅱ:灵活运用) 内容 要求 1、圆、等圆、等弧等概念及圆的对称性,点和圆的位置关系以及其有关概念 Ⅰ 2、弧、弦、圆心角、弦心距四者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条件确定这四者之间的关系 Ⅱ 3、圆的性质及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直径所对圆周角的特征,灵活运用圆周角的知识 进行有关的推理论证及计算 Ⅱ 4、垂径定理的应用及逆定理的应用,会添加与之相关的辅助线 Ⅱ 5、圆与三角形和圆内接四边形的知识及综合运用 Ⅱ 命题预测:本专题主要考查圆的重要性质以及和圆有关的角、线段、环长和面积的计算,另外也会考查圆与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知识的综合应用.其中,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以及和圆有关的简单计算一般以选择填空题形式考查;有关圆与图形的相似、三角函数、函数等知识的综合应用一般是以证明、阅读理解、探索存在等解答题的形式考查. ●难题透视 例1如图7-1,在⊙O 中,弦AD 平行于弦BC ,若80AOC ∠=o ,则 DAB ∠=____度. 例2如图7-2,AB 是的⊙O 的直径,BC 、CD 、DA 是⊙O 的弦,且BC=CD=DA ,则∠BCD=( ) A .1000 B .1100 C .1200 D .1350 例3已知:AB 和CD 为⊙O 的两条平行弦,⊙O 的半径为5cm ,AB=8cm ,CD=6cm ,求AB 、CD 间的距离是 . A D C B O 图7-1 图7-2

例4用圆规、直尺作图,不写作法,但要保留作图痕迹. 某居民小区一处圆柱形的输水管道破裂,维修人员为更换管道,需确定管道圆形截面的半径,如图7-5图是水平放置的破裂管道有水部分的截面. (1)请你补全这个输水管道的圆形截面; (2)若这个输水管道有水部分的水面宽AB=16cm,水面最深地方的高度为4cm,求这个圆形截面的半径. 例5如图7-7,有一木制圆形脸谱工艺品,H、T两点为脸谱的耳朵,打算在工艺品反面两耳连线中点D处打一小孔.现在只有一块无刻度单位的直角三角板(斜边大于工艺品的直径),请你用两种不同的方法确定点D的位置(画出图形表示),并且分别说明理由. 图7-5 图7-7

2017年中考总复习—关于圆的经典题型汇总(含答案)

1、如图,在△ABC 中,E 是 AC 边上的一点,且 AE=A B , ∠BAC=2∠CBE ,以 AB 为直径作⊙O 交 AC 于点 D ,交 BE 于点 F . (1)求证:BC 是⊙O 的切线; (2)若 AB=8,BC=6,求 DE 的长. 2、如图,在△ABC 中,AB=AC ,点 D 在 BC 上,BD=DC,过点 D 作 DE ⊥Ac ,垂足为 E ,⊙O 经过 A 、B 、Di 三点, (1)求证:AB 是⊙O 的直径; (2)判断 DE 与⊙O 的位置关系,并加以证明; (3)若⊙O 的半径为 3,∠BAC=60。 ,求 DE 的长. 3、如图,AB 是⊙O 的直径,点 C 、D 在⊙O 上,∠A=2∠BCD ,点 E 在 AB 的延长线上,∠AED=∠ABC (1)求证:DE 与⊙O 相切; (2)若 BF=2, DF= ,求⊙O 的半径. 4、如图,已知 AD 是△ABC 的外角∠EAC 的平分线,交 BC 的延长线于点 D ,延长 DA 交△ABC 的外接圆于点 F ,连接 FB ,FC .(1)求证:∠FBC=∠FCB ; (2)已知 FA?FD=12,若 AB 是△ABC 外 接圆的直径,FA=2,求 CD 的长. 5、如图,AB 是⊙O 的直径,点 C 在 AB 的延长线上,CD 与⊙O 相切于点 D ,CE ⊥AD ,交 AD 的延长线于点 E . (1)求证:∠BDC =∠A ; (2)若 CE =4,DE =2,求 AD 的长. 6、如图,在△ABC 中,以 BC 为直径的圆交 AC 于点 D ,∠ABD =∠ACB 。 (1)求证:AB 是圆的切 线; (2)若点 E 是 BC 上一点,已知 BE =4 ,tan ∠AEB =, AB ∶BC =2∶3,求圆的直径. 7、如图,在△ABC 中,∠C=90° ,∠BAC 的平分线交 BC 于点 D ,点 O 在 AB 上,以点 O 为圆心,OA 为半径的圆恰好经过点 D ,分别交 AC , AB 于点 E ,F. (1)试判断直线 BC 与⊙O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若 BD=2,BF=2,求阴影部分的面积(结果保留 π)

小说常考题型及解题方法技巧

小说常考题型及解题方法技巧 题型一:某个情节的设置在情节结构上的作用 1.推动文章的故事情节发展 2.让小说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3.为下文故事情节展开作铺垫(什么故事情节要做概述) 题型二: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人物的形象 1.从文章……(概述关于人物的情节)或引用文章相关描写,可以看出……是……(形象) 2.步骤重复一遍 题型三:结合上下文品析句子中加点词语,指出其表达效果 1.注意结合所用的人物描写方法 2.从表层去分析人物的神态语气等 3.从深层去分析人物的中心,情感等 题型四: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1.渲染出……的氛围 2.与人物的内心,情感,性格,形象等联系起来分析 3.为下文故事情节发展做铺垫(什么故事情节要讲清楚) 题型五:赏析小说中写人的句子 1.如果有修辞,先指出修辞 2.一定要结合人物描写方法(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等)去分析 3.先从表层去分析人物所展现的情态 4.再从深层去分析人物的内心,情感,形象等

题型六:赏析小说中写景的句子 1.如果有修辞,先指出修辞 2.指出是环境描写 3.用“题型四”的方法赏析句子 题型七:分析题目的含义(我们应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去分析)结构:1.有力的收束全文2.照应前文内容(1、2肯定有)3.首尾呼应4.点明文章题目(3、4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内容上:点明中心,深化主题(要与文章的中心和作者的情感联系起来分析) 题型八:插叙的作用 1.补充交代情节(什么情节讲清楚),使内容丰富,避免平铺直叙 2.衬托人物形象(分析什么人物形象),突出注意(分析什么主题) 3.为下文情节发展做铺垫(分析什么情节) 题型九:采用第一人称叙述的好处 1.“我”作为故事的叙述者,增强了真实性 2.“我”是小说的线索人物,贯穿文章始终 3.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所感,充分的表现了/写出了……(结合文章中心分析) 题型十:精彩结尾的作用 1.情节上:是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生波澜,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2.结构上: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3.内容上:能更好的深化主题(概括什么主题)

小说阅读专题知识考点归纳

小说鉴赏专题知识考点 一、命题角度。 角度一:把握故事情节 角度二:揣摩人物形象 角度三:注意环境描写 角度四:概括探究主题 角度五:理解小说标题 角度六:品味语言特色 角度七:分析写作技巧 二、小说常识。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A、正面描写 人物B、侧面描写 C、细节描写 A、开端:引起矛盾冲突的第一个事件 B、发展:矛盾冲突逐步展开、激化,达到高潮前的过程 小说三要素情节C、高潮:矛盾冲突尖锐,决定双方命运、事件成败和 发展前景 D、结局:高潮之后的结果 A、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 环境 B、社会环境: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 命题角度一:情节 题型 1.情节概括类; 2.情节手法类(情节安排的好处或合理性等); 3.情节作用类(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 (一)情节概括类 [ 三种题型]: 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 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③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 (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④小说情节一波三折,请概括出情节发展的跌宕之处。 分析小说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理清小说情节结构 如:《项链》一文的情节是: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偿还因项链所欠的债务

——得知真相:项链是假的。 如:《清兵卫与葫芦》一文的情节是:清兵卫爱好葫芦(开端);清兵卫买到喜爱的葫芦(发展);教员没收葫芦,父亲砸碎葫芦(高潮);葫芦被卖出高价(小高潮);清兵卫改变爱好(结局) 。 (2)寻找小说中的线索 小说中的线索有事物线索,还有人物线索、情感变化线索等。 (3)抓住小说中的场面 《面包》也可以从场面入手,第一个是卧室内的场面,第二个是厨房内的对话场面,第三个是第二天晚饭时的场面,抓住这些场面,就能概括出本文的故事情节。 (二)情节手法类(情节安排的好处或合理性等) (1)叙述人称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如《古渡头》: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①“我”的视角来叙事,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 ②以“钱”为话题,引入渡夫的故事,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③多用对话形式,以渡夫之口自述他的经历,使叙事更加集中; ④情景描写与渡夫讲述相结合,赋予渡夫的故事哀而不伤的诗意美。 (2)、结构手法: 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伏笔、层层深入、过渡、铺垫、线索、照应、悬念、对比、起承转合、突转、衬托等。 如:《项链》的结尾,当路瓦栽夫人告诉佛来思节夫人,为了还她的项链自己付出了十年艰辛,佛来思节夫人告诉她,那件项链是赝品。这确出乎读者意料,但仔细想来,并不突兀。 这之前有几处铺垫:路瓦栽夫人借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慷慨应允,珠宝店老板说他只卖过装珠宝的盒子,以及归还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连盒子也没打开看看的漫不经心,这些都暗示项链并非珍品。假如缺少这些铺垫,结局就会显得突兀和不可理解。(三)情节作用类(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 [ 两种题型]: ①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②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 解题指导]要解决此类问题,需要从两个大的角度考虑: 一是结构上:结构上是指情节本身的作用,与其他情节之间的作用。这就需要考虑情节本身在文章中所处的位置——开头、中间、结尾;二是内容上:内容上是指情节与环境、人物、主题、读者之间的作用。

质量和密度练习题含答案

质量和密度练习题含答案 一、初中物理质量和密度 1.质量相等半径相同的空心铜球、铁球和铝球各一个(ρ铜>ρ铁>ρ铝),则空心部分体积最大的球是() A.铜球B.铁球 C.铝球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答案】A 【解析】 【详解】 ∵铜、铁、铝三个球的质量、体积都相等; ρ铜>ρ铁>ρ铝 ∴V 最小,那么铜球的空心部分体积就最大; 实铜 2.题目文件丢失! 3.题目文件丢失! 4.题目文件丢失! 5.题目文件丢失! 6.题目文件丢失! 7.题目文件丢失! 8.科学研究中常用图象来表示两个量(x,y)之间的关系,以使研究的问题变得直观明 了.下列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不符合如图所示的是() A. 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排开水体积的关系 B. 物质的密度与质量的关系 C.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路程与时间的关系 D. 同一导体中通过的电流与该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 【答案】B 【解析】【解答】解:观察图象可知,这是一个正比例函数图象,说明图象中y与x之间是成正比的.A、由公式F浮=ρ液V排g可知,在同种液体中,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排开液体的体积是成正比的,故A选项与图中关系相符; B、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密度与质量和体积等其他因素无关,只决定于物质本身,故B选项与图中关系不相符; C、根据公式s=vt可知,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故C选项与图中关系相符; D、根据公式I= 可知,同一导体电阻一定,则同一导体中通过的电流与该导体两端电压

是成正比的,故D选项与图中关系相符; 故选B. 【分析】观察分析图象,找出图中两个量(x,y)之间的关系,看选项中哪两个量的关系与图象中的相符,找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不符合的选项即可. 9.小玉同学在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的实验中,测出几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绘出图象.如图所示四幅图象中,能正确反映“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图象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质量、体积、密度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质量是物质属性,不随形状、状态、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密度是物质的特性,除气体外一般不随质量和体积改变。 【详解】 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体积越大质量越大,因此图象B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属于图象信息题,考查学生的图象分析能力和知识综合能力,以及对数学函数图象的把握,理解物理量的性质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近五年全国各地高考小说阅读题型分析

小说阅读专项训练 一字形 良莠不齐秀坐收渔利鱼向隅而泣偶缘木求鱼沿 戒骄戒躁燥再接再厉在满载而归栽以身作则责 沾沾自喜占明火执仗杖乌烟瘴气障昭然若揭招 动辄得咎辙饮鸩止渴鸠旁征博引证支离破碎枝 趾高气扬指炙手可热灸鳞次栉比节闲情逸致志 衷心感谢中莫衷一是钟一见钟情衷老态龙钟肿 摩肩接踵踪惴惴不安揣摇摇欲坠堕越俎代庖阻 虚左一待座 一、成语 39 瓜田李下形容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40 卓尔不群形容非常优秀,超出常人。 41 出神入化形容技艺高超。 42 登堂入室学问技能达到更高的水平。 43 如坐春风形容受到良好的教化。 44 期期艾艾形容人口吃。 45 相敬如宾特指夫妻相敬相爱。 46 走马观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强调过程 47 浮光掠影指印象不深刻,强调结果。 48 师心自用形容固执已见,自以为是。 49 安土重迁安居故土,不愿随便迁往别处。 50 罪不容诛形容罪大恶极。 二、字音 81、纰缪 ..()82、嫔.妃()83、一抔.土()84、蹊.径()85、强.人所难() 86、逡.巡()87、襁.褓()88、休戚.相关()89、掮.客()90、跫.音() 91、掉色.()92、追溯.()93、舢.板()94、渊薮.()95、作祟.() 96、叨.咕()97、不祧.之祖()98、腼腆.()99、臀.部()100、繁文缛.节() 近五年全国各地高考小说阅读题型分析 类型一:分析景物(环境) 一、常见题型 1.景物(环境)描写特点及作用。 2.景物描写的手法。 3.景物的寓意。 二、知识点汇总 1.分析景物特点:景+特点+意境 2.分析景物作用: (1)社会环境:①交待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②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③揭示社会关系;④交待人物身份,表现(影响、决定)人物性格;⑤提示社会本质,提示主题。 (2)自然环境:①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②交往故事发生的时间,突出季节特征;③渲染营造烘托氛围,奠定感情基调,为下文刻画人物作铺垫;④换转或展开情节,为情节发展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⑤设置悬念,激趣,产生波澜;⑥烘托表现人物心理、性格,暗示人物心理转变,暗示人物命运;⑦景与人的映衬。 3.景物描写的常见手法(同散文中的景物描写手法),主要有: ①各种修辞;②衬托;③视听动静声色各种感觉等;④白描;⑤分层写景,远近高低结合等。 4.景物的寓意:双关含义,表面(本义)义、象征义、比喻义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