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轼词两首必修四文言练习

苏轼词两首必修四文言练习

苏轼词两首必修四文言练习
苏轼词两首必修四文言练习

《苏轼词两首》同步练习

念奴娇·赤壁怀古

1. 填空:

《念奴娇·赤壁怀古》选自_______,是我国_______ 时期伟大词人_______的作品。词人有政治抱负,因作诗讽刺新法,被贬为 _______ 。贬居_______ 期间,曾两游_______ 附近的_______,写出了这首著名的词,时年_______ 岁。

2. 选择: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黑字的字形、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A. 纶(lún)巾酹(lèi)酒樵(qiáo)悴崩摧(cuī)

B. 纶(lǔn)巾酹(lēi)酒樵(qiáo)悴崩催(cuí)

C. 纶(guān)巾酹(lēi)酒樵(qiáo)悴崩摧(cuī)

D. 纶(guān)巾酹(lèi)酒憔(qiáo)悴崩摧(cuī)

(2)“故垒西边”句中的“故”当“旧”讲。下列各句中的“故”和它意义相同的是()

A. 故作不良计

B. 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

C. 池鱼思故渊

D. 故国神游

(3)“樯橹灰飞烟灭”句中的“樯橹”借代水军。下列各句中加黑词语为借代用法的是()

A. 终岁不闻丝竹声

B. 举酒欲饮无管弦

C. 足下蹑丝履

D. 君当作磐石

(4)“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对这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羽扇纶巾”,指诸葛亮。诗句表现出诸葛亮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大破曹军。

B. “羽扇纶巾”,指诸葛亮。诗句表现出诸葛亮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协助周瑜大破曹军。

C. “羽扇纶巾”,指周瑜。诗句表现出周瑜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在诸葛亮协助下大破曹军。

D. “羽扇纶巾”,指周瑜。诗句表现出周瑜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大破曹军。

(5)“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对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周瑜神游当年破曹旧地,应该笑我(苏轼)倾慕他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B. 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周瑜应该笑我倾慕他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C. 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人们应该笑我倾慕周瑜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D. 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应该笑自己倾慕周瑜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3. 问答:

(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试分析这几句诗在景物描写上的表现力量。

(2)苏轼为什么自讥“多情”,并且说“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3)这首词塑造了词人自身什么样的形象?创造了什么样的意境,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4. 对这首词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词小序中的“狼狈”是说在雨中感到窘迫、难堪,“不觉”指不在乎。

B. 首句中的“莫听”意思是不用管;“吟啸”的意思是放声长啸。

C. “一蓑烟雨”一句是说自己对披蓑衣、冒风雨的生活,向来处之泰然。

D. “山头斜照”一句是说云开雨霖,落日有情,脉脉斜辉,映照我身。

5. 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词的上阙写雨中情形,诗人不理会那穿林打叶之声,吟啸徐行,无一丝慌乱之意,与小序中的“同行皆狼狈”形成鲜明对照。

B. 词末句的“归去”取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照应上阙的“一蓑烟雨”句,表达了诗人摆脱政治上的风风雨雨、归隐田园的决心。

C. 全词从叙事到抒情,以表达感受、见解到体现诗人的襟怀、个性,都紧密关系着旅途中遇雨一事。

D. 诗人以曲笔抒写胸臆,把日常生活的形象和深邃的生活哲理,有机地融合统一在一起,读来令人深受启迪。

【模拟试题】

1.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全错的一组是()

2. 从修辞看,与其他各句不同的一项是()

A.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B.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C.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D.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3. 下列诗词句全是写景的,从实写与虚写的角度看,不同的是()

A.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B.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C. 一片神鸦社鼓

D. 大江东去

4. 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A.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B.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C.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D.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5. 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鉴赏评析有误的一项是()

A. 词的上阙由当地风光引出历史人物,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笔调沉雄凄婉,意境苍凉悲壮,寄寓了作者对国事的感慨和忧虑。

B. “可堪回首”词句一语千钧,不但使后两句的画面具有了深刻的政治内容,而且也表达出了作者忧时伤世的强烈感情。

C. 词的结尾处,作者以廉颇自况,既概括了自己一生的坎坷遭遇,又表现了作者有心杀敌报国,却又力不从心的苦闷心情。

D. 全词用典虽多,却都关心时事,十分贴切,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下面文天祥的《念奴娇》,完成6、7题(1992年高考题)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惜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忽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秋泪。甲!堂堂剑气,斗牛空以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乙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6. 甲、乙两处的文句依次是()

A. 此恨谁雪细看涛生云灭

B. 此恨凭谁雪看涛生云灭

C. 此恨谁雪看涛生云灭

D. 此恨凭谁雪细看涛生云灭

7. 词中的“睨柱吞嬴”,指的是()

A. 唐睢在秦廷胁迫秦王就范的故事。

B. 贾谊奋笔著文批评秦皇嬴政的故事。

C. 蔺相如在秦廷怒斥秦王的故事。

D. 荆轲行刺嬴政掷匕于柱的故事。

《辛弃疾词两首》同步练习

一、课文阅读训练

(一)比较《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词,指出解说不当的一项。()

A.两位作者都是宋代词坛上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B.两首都是怀古之作,苏词是怀古伤己,辛词则是怀古伤今。

C.辛词中的“舞榭歌台,风流”是指代繁华和英雄业迹,通过慨叹它“总被雨打风吹去”,表达了“英雄无觅”的愤激之情;“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则表达了赶快建功立业的愿望。

D.两首词都借景抒情,以议论入词,综合运用了叙述、议论、抒情几种表达方式。

(二)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最后用了一个典故,写道:“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样写法的作用是什么?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答:()A.作者以廉颇自比,表明自己虽老,但不忘为国效力。

B.作者借廉颇虽老还有人想起用的故事,表达自己得不到朝廷重用的愤懑心情。

C.表示今天再也找不到象廉颇这样的大将的痛惜心情。

D.怀念廉颇,吊古伤今,渲染一种悲壮苍凉的情绪。

(三)古典诗词讲究炼字,作者往往选择那些最能反映事物特征的字词,表达十分丰富的内容。阅读时须处处留意,字字咀嚼,才能有所得。

1.《雨霖铃》上阕描写了送别的典型环境。试按要求摘引原文词语作答:

①送别的季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送别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送别的地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送别时的天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送别的心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送别的表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扬州慢》(包括小序)写景很有特色,作者从视觉、听觉、触觉、心态等各个角度,选择富有表现力的字眼描绘了金兵劫后扬州凋蔽、残破的图景,抒发了悲怆之情。试将这样的词语找出来,按下面类别摘录:

①写视觉形象的:

②写听觉形象的:

③直抒胸意的:

(四)借景抒情是古典诗词常见的写法。作者不言情,而情在景中。阅读时首先要准确地理解“景”,然后再进一步弄清从“景”中传达出来的“情”。对下面两句话所表现的“景”与“情”怎样理解才正确?试挑选正确的答案。

1.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①这句话描绘的“景”是( )

A.幽静的 B.清凉的 C.凄冷的 D.明丽的

②这样的“景”表达的“情”是()

A.凄苦的 B.烦恼的 C.恬淡的 D.空虚的

2.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①这句话描绘的“景”是()

A.单调死板的 B.富有生机的 C.赤地千里的 D.荒凉空旷的

②这样的“景”表达的“情”是()

A.惊诧的 B.得意的 C.悲伤的 D.愤慨的

二、基础知识检测

1.下列词人按豪放派和婉约派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李煜②柳永③苏轼④秦观⑤李清照⑥辛弃疾⑦姜夔

A.①③⑥⑦/②④⑤ B.③④⑥⑦/①②⑤

C.③⑥⑦/①②④⑤ D.③⑥/①②④⑤⑦

2.名句衔接

①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③江山如画,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岂在朝朝暮暮。

⑤此情无计可消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

⑦帘卷西风,___________________。

⑧莫等闲,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下列不是以号为名的作家集著()

A.《淮海集》B.《白石道人歌集》

C.《稼轩长短句》 D.《白氏长庆集》

4.姜夔《扬州慢》的开头①“淮左名都”,②“竹西佳处”,及上片结尾的“都在空城” ,③分别指的是什么地方?选出正确的一项()

A.①指扬州②扬标州附近一处风景区③泛指一般的城市

B.①和②均指扬州③泛指一般的城市

C.①②③都指扬州

D.①指南京②指瓜州③指扬州

5.阅读下列句子完成以下两题

①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②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③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④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⑤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⑦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⑧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⑨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⑩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1)上述句子全出自唐人作品的一组是()

A.①③④⑦⑨B.①③⑤⑦⑨C.③④⑦⑨⑩D.③④⑤⑨⑩

(2)上述句子出自不同作品,对这些作品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A B C

D

古诗①④①⑤①⑦①⑦

绝句⑨⑩②⑨⑩⑨⑩⑨⑩

词②③⑥⑧③⑥⑧②③⑥⑧②⑥⑧

律诗⑤⑦④⑦④⑥③④⑤

6.选出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A.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B.人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C.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D.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7.选出对加点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

A.烟波微茫信难求(实在、的确)

B.秋天漠漠向昏黑(渐近)

C.因为长句,歌以赠之。(长诗)

D.一尊还酹江月。(把酒洒在地上)

E.都门帐饮无绪。(京城门)

F.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创作)

8.下列诗句各表现什么季节的景色?顺序号写在横线上

①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②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③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④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⑤四顾萧条,寒水自碧。

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⑦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A.春__________ B.夏__________ C.秋__________ D.冬__________

【创新能力训练】

整理学过的知识,学会在比较中鉴赏文艺作品。

1.下面各句均摘自中学语文课本所选的古代诗词。请写出每句的出处和作者,这些诗句有何共同之处?试用《雨霖铃》中的一句词加以说明。

①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②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③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④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⑤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⑥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⑦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⑧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⑨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某同学对《扬州慢》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进行一番比较,发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地方。他还没有很好地进行概括,请你与他合作,得出恰当的结论:

①两位作者的生卒年:

姜夔 1155—1221年

辛弃疾 1140—1207年

这说明两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两首词都涉及到作者的见闻经历:

《扬州慢》:“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这说明两首词都涉及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重要历史背景。

③这两首词都借历史人物抒发现实情怀:

《扬州慢》中提到杜牧。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提到孙权、刘裕、廉颇。

这种写法都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结论(要求指出这两位词人的不同风格)。

《李清照词两首》同步练习

1.对“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理解正确的是:()

A.这是词人送行情人的心理的描写。她想到词人此去,将孤独地乘一叶扁舟漂流在遥远浩渺的江面,更不舍让词人离去。

B.这是两人的心理活动。两人想到词人离去,将孤独地漂流在遥远浩渺江面,更不舍分离。

C.这是词人的心理活动。词人想象离别后的广阔天地,强自解脱离别之苦。

D.这是词人的心理活动。词人想象到此去将孤独地乘一叶扁舟漂流在遥远江面,更不舍离开情人。

2.《雨霖铃》中表现主题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

《雨霖铃》中描写月色的著名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

3.对李清照《一剪梅》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A.首句以“秋”字领起:“红藕香残”,荷花谢了,这是室外之秋;“玉簟秋”,枕卧的席子感到了秋凉,这是室内之秋。在这秋的氛围中,“独上兰舟”,更进一步突出了词人的形单影只的孤寂之感。

B.秋凉,孤寂,使词人更迫切地盼望与亲人的团聚。于是她把视线投向“云中”,投向排成“一”字或“人”字的大雁,希望能够替她传递“锦书”,使丈夫早些回来,表达了词人殷切的思念之情。

C.下阕“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兼提落花、流水两端,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呼应,感伤在夫妻分离中年华的消逝。然后说,这种离愁是双方都要承受的,这种离愁也是无法排遣的。

D.这首词结尾三句,“眉头”与“心头”相对,“愁”由外露到潜入内心深处,看似消除了,实则更为深重了;“才下”与“却上”相对,突出了这种感情“潜入”所造成心理上的起伏有多么急剧。

4.对李清照《声声慢》一词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A.前三句用一连串叠词,写出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是词人血和泪的吞吐,也是向苍天的悲惨呼告,是词人后期凄凉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

B.上阕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的思乡的惆怅,最后“雁过也”三句在内容上承上,在结构上启下,自然地把抬头仰望过渡到地头俯视。

C.“梧桐更兼细雨”两句写桐叶簌簌,秋雨滴滴,像鬼语戚戚、幽灵啜泣,这就更加令人难看了。这里是从正面渲染作者的悲苦心情。

D.最后用一个“愁”字来概括,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全词用象征手法,把国破家亡的身世寓于景物描写之中,表现了词作者忧国忧民的心理。

《廉颇蔺相如列传》同步练习

一、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1.臣等不肖()

2.刎颈之交()

3.广成传舍()

4.缪贤舍人()

5.见臣列观()

6.相如虽驽()

7.臣语曰()8.使人遗赵王书()

9.睨柱()10.秦王不怿

()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秦璧西入秦()

2.秦御史前书曰()

3.且庸人尚羞之()

4.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5.归璧于赵()

6.怒发上冲冠()

7.舍相如广成传舍。()

8.左右欲刃相如。()

9.大王必欲急臣

10.秦王恐其破璧

11.毕礼而归之

12.臣舍人相如止臣曰……

三、解释划线的词的古今义。

1、请指示王指示古

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亲戚古

3、传以示美人及左右美人:古

左右:古义

四、文言文中常见的特殊句式有A判断句、B被动句、C宾语前置句、D定语后置句、E介词结构后置句等。请指出下列各句属何种句式。

1.求人可使报秦者()

2.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3.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4.大王见臣列观()

5.徒见欺()

6.以勇气闻于诸侯()

7.何以知之()

8.而君幸于赵王()

9.赵王以为贤大夫()

五、请给下列各句补出省略的成分,并写出具体内容。

1.请奏盆缶瓦()秦王

2.相如闻()不忍与()会

3.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4.()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5.今君乃亡()赵走()燕

六、下列词有多种解释,根据句子的内容选一种恰当的解释,填入括号。

1.拜:叩拜、授官.

(1)拜()为上卿。

(2)拜()送书于庭。

2.见:看见、接见、被、受、显现.

(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2)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3)才美不外见()。

3.徒:步行、党徒、部下、同类、白白地、空、只/不过.

(1)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2)召令徒()属曰……

(3)徒()见欺。

4.因:依靠、凭借、借助、顺着、趁此、于是、因为.

(1)不如因()而厚遇之。

(2)相如因()持璧却立。

(3)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5.幸:幸运、侥幸、幸而(敬词,表示对方这样做是使自己感到幸运的)、希望、(帝王的)宠爱/宠幸。

(1)君幸()于赵王。

(2)则幸()得脱矣。

(3)大王亦幸()赦臣。

(4)故幸()来告良。

6.负:背、载、担负、倚仗、辜负、违背、对不起、背叛、败.

(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2)秦贪,负()其强。

(3)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5)廉颇闻之,肉坦负()荆……

(6)胜负()未定。

7.请:请允许我、请你、请示

⑴.璧有瑕,请指示王()

⑵.秦王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⑶.诸将请所之()

8.以:因为凭借来,连词,表目的认为

(1)以()勇气闻于诸侯

(2)

七、文学常识: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通史,又名《太史公书》。它记载了从传说中的到时共约的历史,鲁迅先生评之为“”。全书体例包

括、、、、五部分,共篇。作者,字,是朝伟大

的家、家家。

八、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1.加点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句:“徒慕君之高义”

A.徒以吾两人在也B.徒见欺

C.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D.班百者多徒行

2.对“所以”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②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

③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④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⑤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⑥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

A.①②④∕③⑤⑥B.①③⑤∕②④⑥

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③④∕②⑤⑥

3.对“之”和“而”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③而相如廷叱之

②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④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4.翻译下列语句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译文: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译文: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译文: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译文: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译文: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译文:

《张衡传》同步练习

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A.属()文邓骘()B.逾侈()璇()玑

C.驿()站河间相()D.骸()骨蟾()蜍()

2.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1)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同()

(2)合盖隆起,形似酒尊()同()

(3)子墨衰绖(dié),梁弘御戎()同()

(4)秦伯素服郊此,乡师而哭()同()

(5)府吏见丁宁()同()

3.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中“奇”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B.吾得兄事之

C.且庸人尚羞之D.宁许以负秦曲

E.(汲黯)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

4.指出下列句式的特点:

(1)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2)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3)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4)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6)君何以知燕王

(7)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8)求人可使报秦者

(9)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10)甚矣,汲黯戆(zhuàng)也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遂通五经,贯六艺”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左传;“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B.《两都赋》的作者是张衡,《二京赋》的作者是班固。二都与两京都指长安和洛阳。

C.“拜、迁、转、徙”都是指调动官职。

D.《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被称为“四史”。

苏轼词两首练习答案讲课稿

《苏轼词两首》 第一部分 课内知识 1.下列各项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 .故垒 (lěi) 吟啸.(xiào) 衰.落(shuāi) 怀瑾握瑜. (yú) .涤纶.(lún) 谪.居(zhé) 羽扇纶.巾(g uān) C .间.隔(jiàn) 蓑. 衣(suō) 应和.(hè) 狼狈.为奸(bèi) D .萧瑟.(sè) 刹.那(chà) 书卷.(juàn) 料峭.春风(qiào) 2.下列诗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B ) C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D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3( A ) ..人物 风流:放荡不羁(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英俊杰出的) B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樯橹:代指曹操的水军 C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华发:花白的头发 D .何妨吟啸..且徐行 吟啸:吟咏长啸 4.下列语句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 .千古风流人物 风流人物:杰出的人物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惊涛:令人吃惊的波浪(汹涌澎湃) C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故国:旧地,指古战场 D .已而遂晴,故作此 已而:不久,过一会儿 5.下列词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 A.乱石穿. 空,惊涛拍岸 穿:直指 B.一尊还酹.江月 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 C.何妨吟啸且徐.行 徐:缓慢 . 平生 任:担负(任凭)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 A . 参差..十万人家 参差:形容楼阁、房屋高低不齐 B . 乘. 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乘:趁着。 樯.橹灰飞烟灭 樯:一种摇船的桨(桅杆) D . 一尊还酹.江月 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 7.比较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B ) 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③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④暮去朝来颜色故 A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C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8.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D ) A .回首向来..萧瑟处 B .千古风流..人物 C .便纵有千种风情.. (A 古义:刚才;今义:从来,一向。B 项,古义:杰出的;今义:轻浮放荡的。C 项,古义:指流露出来的男女相爱的深情;今义:①情怀,意趣;②景象,情况;③风土人情。) 9. A ) ..萧瑟处 B .一蓑烟雨任平生.. C .一时多少豪杰.. D .惊涛..拍岸 10.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 A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比喻) C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比喻) D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借代) 12.从词的风格特点上看,下列词句与其他不同类的一项是( A ) B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C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D .杨柳岸晓风残月。 13 B ) A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C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D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14.列各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B ) A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里词人自感苍老,同年方气盛卓有建树的周公瑾恰成对照。 ,“羽扇”代指诸葛亮,和周瑜一起火攻曹操,有儒将风度。 C .“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 D .“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是写雨过天晴的景象。这几句既与上片所写风雨对应,又为下文所发人生感慨作铺垫。 15 A ) B .以美人衬英雄,更能表现周瑜潇洒的风姿。

人教版必修4苏轼词两首语文同步练习

必修四苏轼两首词同步练习 一、基础巩固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词,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形成于唐代,五代十国后开始兴盛,至宋代达到顶峰。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B.苏轼这两首词选自《东坡乐府笺》,其中“乐府”本是音乐行政机关,后来成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此处是词的别称。 C.公瑾,是周瑜的字。古人一诞生就起名,成人后则有字。一般说来,古人的名和字在意义上没有联系。 D.周郎,是对周瑜的称呼。因为周瑜24岁时担任中郎将,故人们称他为“周郎”。2.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樯.橹(qiáng) 酹.(lèi) 吟啸.(xiào) 羽扇纶.巾(guān) B.笺.注(qiān) 赤鼻矶.(jī) 蓑.衣(suō) 料峭.(qiāo) C.针砭.(biǎn) 粗糙.(cāo) 故垒.(lěi)创.伤(chuāng) D.萧瑟.(sè)刹.那(chà)衰.落(shuāi)早生华发(fā) 3.下列诗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3分) A.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B.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 C.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D.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4.下列句子中的“故”字,与其它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3分) A.故垒西边 B.已而遂晴,故作此 C. 故国神游 D. 故人西辞黄鹤楼 5.下列词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穿空:直插云霄 B.一尊还酹.江月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 C.料峭 ..春风吹酒醒料峭:微带暖意 D.回首向来萧瑟 ..处萧瑟:风吹雨落的声音 6.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风流:放荡不羁 B.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樯橹:代指曹操的水军 C.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华发:花白的头发 D.何妨吟啸且徐行吟啸:吟咏长啸

最新苏轼词两首原文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2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3,余独不觉,已而4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5,何妨吟啸6且徐行。竹杖芒鞋7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8。料峭9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10却相迎。回首向来11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12。 译文 1、《念奴娇》: 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伤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人的一生就象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 2、《定风波》: 不要听风穿树林,树叶带来风雨之声,这一切无所谓,我依然一边吟诗长啸,一边缓步徐行。穿着草鞋,拄着竹仗,比骑马坐车更加一身轻松。谁怕风风雨雨?我漠视这些,一生任凭烟雨迷蒙,与我同行。冷冷的春风又把我吹醒,微微感到有些寒冷。斜阳的山头却来迎接我。回头望去,我来时淋雨的地方,一片萧条,归去时又一片平静,也没有什么风雨,也无晴。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长子。公元1057年(嘉祐二年)进士。累除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颖州等。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以谤新法贬谪黄州。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宋徽宗立,赦还。卒于常州。追谥文忠。博学多才,善文,工诗词,书画俱佳。于词“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题材丰富,意境开阔,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来“词为艳

《苏轼词两首》说课稿

《苏轼词两首》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①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苏轼词两首》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的第2课。这个单元学习宋词。本单元选择的四位词人的作品兼顾了豪放与婉约的两种风格,《苏轼词二首》选了苏轼作品中豪放婉约者各一,二首都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之后的作品。其中《念奴娇·赤壁怀古》借对古战场的凭吊,表达了作者“人生如梦”的感慨;《定风波》以路上突遇大雨却未带雨具因此淋雨的生活小事,表达了淡定自适的人生态度。学习该词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陶冶性情,追求高尚的人生旨趣。 ②教学目标、重难点及确立依据: 本篇课文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在高一阶段,学生在必修一第一单元掌握了现代诗歌,必修三了解了唐诗。在以往教学中,学生对古典诗歌的意象,意境、表现手法有一定了解。而现在的学生对西方文化、前卫文化了解甚多,而相对缺乏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因此,在教学上可以侧重于对词中文人情感的探究,进行文化上的拓展。另外,《念奴娇.赤壁怀古》是高考语文必背篇目。 在本课教学上根据课标所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设计,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如下: 教学目标 一、了解两首词写作的背景,进一步了解苏轼生平与思想。 二、合作学习,用文学视角解读词中景物描写与诗人情感的关系。 三、了解古代文人的内心归宿,感受淡定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①背诵两首词,默写《念奴娇.赤壁怀古》 ②体会词中所表现出的苏轼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以《定风波》为例了解文人在人生低谷时的心灵指向与文化成因。 2、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本课一共选入两首苏轼词,两首词在风格上有很大差异。 教学侧重也各不相同,我考虑分为三个课时进行授课。“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事也。”这是孟子有关知人论世的名言。在必修二学习苏轼的《赤壁赋》时曾经向学生较详细的介绍过苏轼的生平与创作风格。因此,第一课时,是着重于走进苏轼本人,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 第二课时,运用对比教学的方式,通过创设情境,从风格入手分析《念奴娇》与《定风波》,体会苏轼豪放词与婉约词的不同旨趣与情景交融的妙处。 第三课时,以《定风波》为出发点,探究苏轼的人生态度,与古代文人的文化心理。 今天注重就第一课时进行说明。

人教版必修4苏轼词两首语文同步练习题

.. . .. .. . . . . . . . . . . . . . . . 必修四苏轼两首词同步练习 一、基础巩固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 .词,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形成于唐代,五代十国后开始兴盛,至宋代达到顶 峰。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B .苏轼这两首词选自《东坡乐府笺》,其中“乐府”本是音乐行政机关,后来成为 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此处是词的别称。 C .公瑾,是周瑜的字。古人一诞生就起名,成人后则有字。一般说来,古人的名 和字在意义上没有联系。 D .周郎,是对周瑜的称呼。因为周瑜 24 岁时担任中郎将,故人们称他为“周郎”。 2.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樯橹(qiáng) 酹(lèi) 吟啸(xiào) 羽扇纶巾(guān) B .笺注(qiān) 赤鼻矶(jī) 蓑衣(suō) 料峭(qiāo) C .针砭(biǎn) 粗糙(cāo) 故垒(lěi) 创伤(chuāng) D .萧瑟(sè) 刹那(chà) 衰落(shuāi) 早生华发(fā) 3.下列诗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3 分) A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B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 C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D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4.下列句子中的“故”字,与其它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3 分) A .故垒西边 B .已而遂晴,故作此 C. 故国神游 D. 故人西辞黄鹤楼 5.下列词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穿空:直插云霄 B .一尊还酹江月 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 C .料峭春风吹酒醒 料峭:微带暖意 D .回首向来萧瑟处 萧瑟:风吹雨落的声音 6.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风流:放荡不羁 B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樯橹:代指曹操的水军 C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华发:花白的头发 D .何妨吟啸且徐行 吟啸:吟咏长啸

(完整版)苏轼词两首导学案(教师版)

编号:gswhywbx4----004 文华高中高二语文必修四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教师版) 编制人:董华山审核人:陈海霞编制时间:2015/6/26 学习目标 1、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两首词的写作背景。 2、领略苏轼豪迈的词风,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3、理解两首词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和时代意义,体会并正确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领略苏轼豪迈的词风,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2、理解两首词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和时代意义,体会并正确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方法 诵读法、讲解法和合作探究法相结合 学习过程: 《念奴娇·赤壁怀古》 一、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苏轼(1036 一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嘉佑进士。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推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出任杭州等处地方官。又因作诗得罪朝廷,被捕入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时,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远徙琼州,后死于常州。 苏轼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散文堪称大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晓畅,代表作有《赤壁赋》《石钟山记》《喜雨亭记》等。诗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名诗有《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春江晚景》《书李世南所画秋景》等。其词属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合称“苏辛”,是豪放词的开创者,名词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中秋》等。苏轼擅长书画,善写行书、楷书,善作枯木怪石,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书画四大家”,有名画《枯木怪石图》《竹石图》等。苏轼追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造诣。注重提携后人,有出自其门下的“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 苏轼对词的革新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文人词柔靡纤细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线,对后世文学影响很大。南宋的陆游、辛弃疾,金代的元好问,明代的袁宏道,清代的查慎行等,都明显受到他的影响。

优秀教案苏轼词两首·定风波

5.定风波 教学目标: 1.学习诵读古诗文的技巧。 2.通过诵读感受苏轼豁达豪迈的精神之美。 3.立体全面地认识苏轼。 教学重点: 学习诵读古诗文的技巧。 教学难点: 1.通过诵读感受苏轼豁达豪迈的精神之美。 2.多角度全面地认识苏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宋代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话说当年,苏轼官至翰林学士时,问自己的幕僚说:“我的词跟柳永的词这么样?”对方答道“柳永的词只适合十七八岁的女孩,手执红牙板,吟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的词,必须要找关西大汉,怀抱铜琵琶,手绰铁板,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为什么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只有女孩才能把那种韵味唱出来,而苏轼“大江东去”就必须找关西大汉唱呢? 不同的作品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在诵读时就要注意采用适当的方式。今天,我们就来做一趟关西大汉,通过诵读来学习苏轼的另一佳作《定风波》。希望可以打破时空限制跟苏轼达到心灵相通。 二、请同学们看教材注释一以及题记,了解《定风波》的写作背景。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官)至黄州。同学们想一想:被贬官的人的心情如何?有一天,他出访友人,天公不作美,却在沙湖道中(遇雨),没有雨具,大家极为(狼狈),只有他独(不觉),同学们你们想到了什么呢?苏轼这个人真是……大家带者省略号,放声朗读《定风波》 三、研读课文 阅读本首词,思考问题 1.这首词中,词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词句简要回答。 明确:词人是一个吟啸徐行、拄着竹杖、穿着草鞋、顶风冒雨、不畏艰难、镇定从容、旷达乐观的形象。 2.有人评价此词是“于简朴中见深意”,请联系全词,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明确:词中记叙了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描写了“春风”“山头斜照”等雨后天晴的平常自然之景,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 《苏轼词两首》 教案

苏轼词两首教案 核心素养 1、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两词的写作背景, 2、语言构建与运用:领略苏轼豪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 3、思维发展与提升:品味两首词不同的风格,感受豪放与婉约的不同魅力,培 养诗词鉴赏能力。 4、审美与创造:感受苏轼的旷达洒脱,豁达坚韧,更加积极乐观的面对人生。教学设想 1、合作学习,通过分析豪壮的景物,英武的人物,深入体会作者深沉的感情。 用文学的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体会词中借景(人)写情的妙处。 2、探究与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赏析,体会这两首词的妙处和作者含蓄深刻 的情感。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学要点】 1、理解这首词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2、了解豪放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1、作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今四川眉山县)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嘉佑进士。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 苏轼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散文堪称大家,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晓畅,代表作有《赤壁赋》《石钟山记》《喜雨亭记》等。诗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名诗有《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春江晚景》《书李世南所画秋景》等。其词属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合称“苏辛”,是豪放词的开创者。名词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中秋》等。 ⒉背景。 《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是苏轼词中的代表作,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作者早年颇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在党争激烈的环境中屡遭贬谪。来黄州之前,因“乌台诗案”他曾下狱,险遭杀身之祸。但他毕竟是个旷达之人,尽管政治上失意,却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这首词就是他这种复杂心情的集中反

苏轼词两首习题(含答案)

苏轼词两首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千古 ..风流人物千古:永垂不朽的。 B.乱石穿空,惊涛 ..拍岸惊涛:令人吃惊的波浪。 C.故国 ..神游,多情应笑我故国:旧地,指古战场。 D.回首向来 ..萧瑟处向来:朝向来处。 2.依次填入文段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以苏东坡之才,治国经邦都会有独特的建树,他任杭州太守时的政绩就是明证。可是,他毕竟太富诗人气质了,禁不住 ,结果总是得罪人。他的诗名 ,但他的五尺之躯。 ,他都照例不受欢迎。 ①有感便发,不平则鸣②不平则鸣,有感便发③流芳百世,冠绝一时④冠绝一时,流芳百世⑤却容不了当权派⑥却不见容于当权派⑦无论是同党秉政,还是政敌当道⑧无论是政敌当道,还是同党秉政 A.①④⑥⑧ B.②③⑤⑧ C.①④⑤⑦ D.②④⑤⑦ 3.下面对于宋词这种文学形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又称“长短句”“诗余”“琴趣”“乐府”,配上音乐可以歌唱。兴于中唐,发展于五代,极盛于宋代,形成了豪放派、婉约派两个主要流派。 B.词始于民间,盛于宋代。柳永拓宽了词的形式与内容,苏轼更是无事不可入词,并开创了豪放一派。 C.词是杂言体,即所谓长短句,这是由作者表达的内容决定的,有四字句、五字句、七字句等。 D.绝大部分的词是分段落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不分段的叫单调,两段的叫双调,三段、四段的叫三叠、四叠。 4.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 ..人物 ②舞榭歌台,风流 ..总被雨打风吹去

③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④暮去朝来颜色故.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5.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一尊还酹江月B.被甲上马 C.早生华发D.竹杖芒鞋轻胜马 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公瑾(jǐn)萧瑟(sè) 纶巾(lún) 淘尽(táo) B.凄切(qī) 刹那(chà) 芒鞋(wáng) 病菌(jūn) C.暮霭(ǎi) 连累(lèi) 支撑(chēng) 料峭(qiào) D.骤雨(zhòu) 崇拜(chóng) 迫切(pò) 模糊(mó) 7.下列选项中的句子中全都包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踞关,毋内诸侯张良出,要项伯衡少善属文 B.悟言一室之内长乐王回深父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一尊还酹江月信义安所见乎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D.北冥有鱼幼稚盈室小知不及大知 8.古诗词中常常用典,对下列词句中用典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②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③休说鲈鱼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④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⑤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A.周瑜刘裕张翰辛弃疾刘备 B.诸葛亮刘裕张翰桓温刘备 C.周瑜刘备张翰桓温刘裕 D.周瑜刘裕张翰桓温刘备 9.下列名句默写,不正确的项是(3分) A.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B.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必修四 《苏轼词两首》教案

【学习目标】 1、诵读吟咏,感受本词雄浑壮阔的意境,了解苏词豪放的风格。 2、掌握常用的鉴赏古诗词的方法,培养对意境的感受分析能力。 3、了解作者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间如梦”两句所蕴含的思想情感。【知识链接】 1、读词 ▲上阕高起然后低回,平稳过渡后激昂慷慨,雄风浩荡,热烈奔放,读的时候要铿锵有力,读出对历史上这场战争的向往和对英雄的仰慕。 ▲下阕斗笔荡开,长音袅袅,渐紧渐烈,沉郁过后,复归于沉静旷远,尽管含有消极情绪,但要读出内敛的洒脱与豪迈。 2.作者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全能型的艺术大师: ▲诗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 ▲文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 ▲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 ▲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书法四大家” ▲思想:苏轼思想较复杂,虽以儒家思想为主,但老庄哲学和佛家思想也很浓厚。 苏轼的一生,可以说是历尽艰辛,大起大落的一生。虽然处于逆境之中,却始终保持着一种随遇而安、随缘自适的乐观、旷达胸怀,并始终不放弃对人生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在大自然的山山水水、清风明月中获得美的享受,从中排遣内心的苦闷,从而实现了有现实人生向艺术人生的转化。 3.写作背景 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而被捕下狱,自被捕到结案,历时五个月,不论在朝在野,政见同与不同,营救者络绎不绝,最后,宋神宗才决定不杀苏轼,而以贬谪苏轼到黄州做团练副使了事。1082年,苏轼47岁,在心情极其复杂的情况下,他游赤壁时写下了这首词。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被调到湖州做地方官,他照例给朝廷写封感谢信《湖州谢上表》,表中苏轼流露了对当政朝臣的轻蔑,与保守党对立的新党,便把握这个大好机会,把这些话曲解,还以苏轼所写的百余首诗词作为罪证。他们指苏轼借古讽今,谤讪朝廷,影射皇帝。指苏轼并非直接攻击他们,而是间接指斥重用他们的宋神宗。他们以此作为把柄,弹劾苏轼欺君妄上。结果苏轼被冠以“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而被捕,解往汴京下狱。后神宗拒绝了处死他的上奏,改判为贬谪到黄州,世称“乌台诗案”。 乌台即御史台。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很多山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由于这案的发起者都是御史台的言官,因此称为“乌台诗案”。

《苏轼词两首》教案

苏轼词两首 教学目标: 1、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 2、体会作者写景、状物、叙事、抒情的写作手法,理解词中烘托和映衬手法的运用。3、体会词中流露的作者的豪迈之情与壮志难酬的感慨。 4、反复诵读,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提高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重点难点 1、背诵、默写全词并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 2、理解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念奴娇·赤壁怀古》) `一、导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让我们走进三国,走进赤壁,走进《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词牌:“念奴娇”,词牌名,又叫词调名。相传念奴是唐天宝年间的一个著名歌女,因其音调高亢悦耳,于是取为调名。这首词又名为《大江东去》、《大江东》、《酹江月》等,这是取苏轼这首词中的句子为调名。 “赤壁怀古”是题目,是词要咏怀的内容。这是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怀着抑郁的心情游览黄冈城西的“赤壁矶”后所作。一般认为三国赤壁鏖战的古战场在现在湖北蒲圻。三、旷达的苏轼: 仕途坎坷:“乌台诗案”/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思想复杂:外儒内道——儒家的积极入世;道家的超脱出世;佛家的四大皆空。 地——四川眉山字——子瞻号——东坡评——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成就——北宋成就最高的文学家,开创了词的豪迈之风。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苏轼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旷世奇才: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绘画:善画枯木怪石,主张神似 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 四、朗读: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五、译文:

2018-2019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苏轼词两首》同步练习

四川省富顺县第三中学高中语文《苏轼词两首》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 修4 1. 填空: 《念奴娇·赤壁怀古》选自_______,是我国_______ 时期伟大词人_______的作品。词人有政治抱负,因作诗讽刺新法,被贬为 _______ 。贬居_______ 期间,曾两游_______ 附近的_______,写出了这首著名的词,时年_______ 岁。 2. 选择: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黑字的字形、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A. 纶(lún)巾酹(lèi)酒樵(qiáo)悴崩摧(cuī) B. 纶(lǔn)巾酹(lēi)酒樵(qiáo)悴崩催(cuí) C. 纶(guān)巾酹(lēi)酒樵(qiáo)悴崩摧(cuī) D. 纶(guān)巾酹(lèi)酒憔(qiáo)悴崩摧(cuī) (2)“故垒西边”句中的“故”当“旧”讲。下列各句中的“故”和它意义相同的是() A. 故作不良计 B. 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 C. 池鱼思故渊 D. 故国神游 (3)“樯橹灰飞烟灭”句中的“樯橹”借代水军。下列各句中加黑词语为借代用法的是() A. 终岁不闻丝竹声 B. 举酒欲饮无管弦 C. 足下蹑丝履 D. 君当作磐石 (4)“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对这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羽扇纶巾”,指诸葛亮。诗句表现出诸葛亮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大破曹军。 B. “羽扇纶巾”,指诸葛亮。诗句表现出诸葛亮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协助周瑜大破曹军。 C. “羽扇纶巾”,指周瑜。诗句表现出周瑜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在诸葛亮协助下大破曹军。 D. “羽扇纶巾”,指周瑜。诗句表现出周瑜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大破曹军。

(完整版)《苏轼词两首》优秀教案

苏轼词两首 教案目标: 1、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 2、体会作者写景、状物、叙事、抒情的写作手法,理解词中烘托和映衬手法的运用。 3、体会词中流露的作者的豪迈之情与壮志难酬的感慨。 4、反复诵读,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提高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重点难点 1、背诵、默写全词并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 2、理解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 教案方法: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案过程: 第一课时 (《念奴娇·赤壁怀古》) `一、导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让我们走进三国,走进赤壁,走进《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词牌:“念奴娇”,词牌名,又叫词调名。相传念奴是唐天宝年间的一个著名歌女,因其音调高亢悦耳,于是取为调名。这首词又名为《大江东去》、《大江东》、《酹江月》等,这是取苏轼这首词中的句子为调名。 “赤壁怀古”是题目,是词要咏怀的内容。这是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怀着抑郁的心情游览黄冈城西的“赤壁矶”后所作。一般认为三国赤壁鏖战的古战场在现在湖北蒲圻。 三、旷达的苏轼: 仕途坎坷:“乌台诗案”/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思想复杂:外儒内道——儒家的积极入世;道家的超脱出世;佛家的四大皆空。 地——四川眉山字——子瞻号——东坡评——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成就——北宋成就最高的文学家,开创了词的豪迈之风。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苏轼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旷世奇才: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法:与蔡襄、黄庭坚、M芾并称“宋四家” 绘画:善画枯木怪石,主张神似 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 四、朗读: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五、译文: 长江向东奔流,滚滚浪涛把千古以来的英雄豪杰冲洗尽了。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陡峭的乱石插入天空,惊涛骇浪拍打着江岸,卷起的浪花如

高中语文 第5课《苏轼词两首》教学资料(结)新人教版必修4 (2)

【结】人教必修4第5课《苏轼词两首》教学资料 一、学习探究 1.《赤壁怀古》上片是怎样展开景物描写的? 一开篇就显示了词人的广阔视野,不仅写出了长江的非凡气象,而且将自古以来这里出现过的许多威武雄壮的战争故事都概括进来了,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向往。于是词人开始寻找英雄们的遗迹,“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接着就来勾画古战场的险要形势:“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然后用慨叹语“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轻轻结住,将江山之胜和怀古之情融为一体。这样的景物描写,颇有“天风海雨逼人”之感。 2.“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为什么特别提出“人道是”三个字? 赤壁之战的战场到底在什么地方,一直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据考证,有人认为在现在湖北武昌的赤矶山,或湖北赤壁。而苏轼写这首词时被贬黄州团练副使,他所游的地方在湖北黄冈的赤鼻矶。用“人道是”这三个字,表示作者对于黄州“赤鼻矶”就是三国周瑜破曹处的说法是有怀疑的,是说人们传说是如此,而自己并不坚信。 3.《赤壁怀古》下片是如何描写周瑜这一形象的? 下片着力写他的才华和功勋。“小乔初嫁了”,一是说明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年纪很轻;二是以美女衬英雄,更足以表现他当时的春风得意;更为重要的是,小乔之姊大乔系孙权之嫂,周瑜能取得孙权的绝对信任,这是他能够建功立业的一个重要条件。接着又以“雄姿英发”来描绘周瑜的动人姿貌和出众才华,说明他的确是能担当大任的英霸之器。以上两句都是铺垫,下面两句“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周瑜从容闲雅,指挥若定的风度何等令人生敬啊!词人这样来称颂周瑜,表明他渴望能像周瑜一样为自己的国家建立丰功伟业。 5.下阕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有人说,《赤壁怀古》的结尾抒情含有消极成分,与豪壮情调不合,如何评价这种观点? 这首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的思想感情。从情感上看具有激奋和伤感的双重色彩。词中对壮丽河山的描绘,对英雄人物的尽情赞颂,表现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积极进取精神和奋发乐观的人生态度;而“人生如梦”的感慨,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郁闷和忧愤。但从全诗主题看,苏轼的感伤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激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是诗人壮志未酬的无奈情绪的流露。因而不能孤立地看成是诗人悲观失望的自白。我们应该更多地体味作者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追求。从词的意境和语言分析,这首词感情热烈,富于激情,意境壮阔,风格豪放,反映了苏轼的宽阔胸怀。因此“人生如梦”反过来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这也是《赤壁怀古》的理趣所在。 其实,“多情”是古代诗词中的一个常用语,有多种含义,这里主要是指词人建功立业的愿望。“白发”固足已使人生悲,但这种悲是因为尚未实现青云之志。“人生如梦”则是词人在遭受压抑情况下的自慰之词,但他并未想到及时行乐,他的“一尊还酹江月”不过是要向“江月”倾诉壮志难酬的苦闷。统观全词,可以说豪放中略见苍凉,而苍凉只是豪放的补充,二者并不矛盾。 6.俞文豹《吹剑录》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东坡在玉堂(翰林院),有幕士善歌,(苏轼)因问:“我词何如柳七(柳永)?”对曰:“柳郎中(柳永)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苏轼)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苏东坡豪放词的风格可见一斑。《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公认的豪放派代表作,其“豪放”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描绘壮丽之景。不仅写出了长江的非凡气势,而且融合概括了千古英雄的非凡业绩,将江山形胜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引发读者的历史联想。 ②.刻画豪迈之人。上片将“周郎”与“赤壁”并称,肯定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关键作用,下片着力写他的才华和功勋,塑造一个指挥若定而从容闲雅的儒将形象,借称颂周瑜来抒发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③抒发壮志豪情。全词借称颂周瑜来抒发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高二语文下册《苏轼词两首》知识点人教版

高二语文下册《苏轼词两首》知识点人教版 【原文欣赏】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翻译: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应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人的一生就象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不要去听雨打到林叶的声音,不妨边吟诗长啸,边慢慢渡行。手拄着竹杖,脚穿着草鞋,走起来比骑马还要轻快。怕什么风吹雨打?披着蓑衣,顶着风雨,漫步在崎岖的人生路途上,这是自己平生经历惯了的。寒冷的春风吹醒酒意,身上感到一股寒意,山头夕阳西下,给自己送来一点暖意。回望刚才走过的萧瑟处(偏向于心理精神上),所谓的风雨都已经无所畏惧了! 简介: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此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

2020届高中语文 2.5《苏轼词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5、苏轼词两首 一、整体把握 念奴娇 《念奴娇》是一首怀古词,主要是通过对古迹的描写和对古人、古事的记叙,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这首词写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作者在“乌台诗案”之后被贬到黄州时期。黄州附近有个“赤鼻矶”,相传即三国时周瑜大败曹操的赤壁。作者在词中写的就是游览这个“赤壁”的所见、所想,借咏史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豪杰的缅怀和对功业早就的周瑜的仰慕之情,又联系到自己的现实处境,遂产生了年岁将老,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这首词写古迹、记古人、古事只是一种艺术手段,以古比今,言志抒情才是核心目的。 作者早年颇有远大的政治报负,但是在党争激烈的环境中屡遭贬斥。来黄州之前,因写诗讽刺新法曾经下狱,险遭杀身之祸。但是他毕竟是个旷达的人,尽管政治上失意,却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这首词就是他复杂心情的集中反映,词中抒写的是郁积在他心中的块垒,然而格调是豪壮的,跟失意文人的同主题作品显然不同。 这首词的豪壮情调首先表现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一开篇就显示了词人的旷达视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不仅写出了长江的非凡气象,而且将自古以来和这里有关的许多英雄人物都概括进来了,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缅怀之情。于是词人开始寻找英雄的足迹:“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周郎是词人心中景仰的英雄,但是这里并不展开写,而是转而勾画古战场的险要形势:“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慨叹,将江山之胜和怀古之情融为一体。这样的景物描写,读罢使人止不住内心情感的激荡,颇有“天风海雨逼人”之感。 词中的豪壮情调还表现在对周瑜形象的塑造上。词的上片将周郎和赤壁并提,已经肯定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决定作用,到下片再着力写周瑜的才干和功勋,英雄形象就格外鲜明了。“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指挥赤壁之战时正是青春年少、春风得意之时,“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赤壁之战对于吴军来说,是一场以弱抗强的战争,而作为吴军统率的周瑜不仅没有丝毫的畏怯,反而从容娴雅,沉着应战,谈笑间,巧用火攻烧掉了敌人的战船。这种指挥若定的风度令词人满怀崇敬。 江山依旧,人事全非,多情自扰,徒增白发。于是引发了“人生如梦”的感叹,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寄托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普遍存在的一种出世与入世的精神矛盾,而苏轼是其中最达观洒脱的一个。所以在他的词中虽然也常有消极苍凉的思绪,但是终究掩盖不了其豪放旷达的精神。 定风波 《定风波》也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期的作品,记叙的只是出游时途中遇雨的一件小事,但从中

预讲练高中语文 第5课《苏轼词两首》(讲)新人教版必修4

【讲】人教必修4第5课《苏轼词两首》教学资料 《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赏析诗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阅读学习,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 2、通过教师点拨,学生自主探索,掌握并学习烘托和映衬的表达技巧。 3、多角色、多种形式的朗诵这首词,以达到熟读成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体会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学习他的旷达胸襟和进取精神。 教学重点: 1、了解豪放派宋词的特点,提高古典诗词阅读鉴赏能力。 2、学生通过阅读学习,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体会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学习他的旷达胸襟和进取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代许多文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忧苍生,柳宗元游西山而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今天,我们就通过品味苏轼的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来领略东坡居士的人生境界。 二、词 复习有关“词”的文体常识,说说你对古代“词”这一文体的了解。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1、衍生于诗,独立于“词” 2、词,于我国宋代形成颠峰 3、词有“词牌”,就是词调,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句数和长短 4、词常常分前后两部分,称“前片”“后片”,或者“上阕”“下阕”。 词是隋唐兴起的是一种和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称乐府、长短句、诗余、曲、曲子词等。 三、简介作者与写作背景:

苏轼词两首完美版教学提纲

苏轼词两首完美版

语文必修四·第5课导学案 苏轼词两首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两词的写作背景;领略苏轼豪迈的词 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反复诵读,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提高鉴赏古诗词的能 力,品味两首词不同的风格,感受豪放与婉约的不同魅力,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苏轼的旷达洒脱,豁达坚韧,更加积极乐观的面对人生。 二、学习重难点 1、背诵、默写全词并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 2、理解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 三、学习方法:合作探究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念奴娇赤壁怀古 一、文本导入: 俞文豹《吹剑录》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苏轼在玉堂(官署名)日,有幕士善歌,苏轼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柳永)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苏轼)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这个故事中的“大江东去”正是出自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品读这首千古传颂的词,去领略苏学士的人格魅力。 二、检查预习:《课时讲练通》预习部分 自主学习: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先听录音,后自读。) 2、体会作者在词中的所见,所想,所忆。用简单的语言概括上下片的主要内容。 明确:上片状写赤壁之景,下片抒写人生感慨。 合作探究: 四、分析鉴赏。 补充:“赤壁怀古”——怀古诗。(咏史怀古诗: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1、题目为“赤壁怀古”,怀古包括哪些内容,“怀古”的目的是什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