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北省涞水县安妥岭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河北省涞水县安妥岭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河北省涞水县安妥岭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河北省涞水县安妥岭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第32卷第1期地质调查与研究

Vol.32No.12009年3月

GEOLOGICAL SURVEY AND RESEARCH

M ar.2009

河北省涞水县安妥岭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张强1,张晓2,朱凤丽1,王胜权1,陆树文3,胡瑞刚3

(1.天津华北地质勘查总院核工业地质勘查院,天津宝坻301829;

2.天津华北地质勘查总院,天津301810;

3.天津华北地质勘查总院保定地质勘查院,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通过大量的钻探、坑(井)探及物化探工作,在河北省涞水县境内的燕山斑岩型铜(钼)矿成矿带内的燕山台褶带燕山期安妥岭花岗闪长斑岩岩体的内、外接触带及太古宇阜平岩群角闪斜长片麻岩中发现了安妥岭钼矿床。钼矿体厚大,Z K 2孔见矿30层,最厚13m ,总见矿厚度108m 。Z K 3孔见矿10层,厚度55m ,主矿体厚37m 。钼矿化与围岩硅化、钾化的蚀变发育程度密切相关。目前识别出的矿石类型主要有花岗闪长斑岩型、硅化角闪斜长片麻岩型和青盘岩化蚀变岩型,矿化蚀变具斑岩型矿床特征。该矿属于斑岩型中-低温热液矿床。关健词:地质特征;斑岩型钼矿;成因;王安镇杂岩体;河北省中图分类号:618.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135(2009)

01-0034-07收稿日期:2008-11-15

责任编辑:刘新秒

基金项目:天津华北地质勘查局地质普查项目

作者简介:张强(1968-),男,工程师,1992年毕业于华东地质学院铀矿地质勘查专业,现主要从事地质勘查与研究工作。

①张道忠,薛皓江,黄武雄,等.河北省涞水县安妥岭铜(钼)矿普查地质报告,天津华北地质勘查局519地质大队,1989.②

陆树文,张强,胡瑞刚.河北省涞水县安妥岭钼矿勘查地质报告,天津华北地质勘查局地勘总院,

2007.安妥岭钼矿位于大海沱-川里构造岩浆成矿

带[1]中部,王安镇[2、3]

杂岩体北缘,有着较好的成矿地质背景和班岩型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原来为一个斑

岩型铜(钼)矿化点,前人1988、1989年先后投入了较多地质、物化探工作①,但一直没有大的找矿进展。

2006、2007年华北地质勘查局在该区展开第二轮深部找矿工作,投入了大量的钻探、坑(井)探及物化探工作,发现并圈定了厚大钼矿体,取得了突

破性进展,

ZK2孔见矿30层,最厚13m ,总见矿厚度108m 。ZK3孔见矿10层,厚度55m ,主矿体厚37m ②。随着深部找矿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有望在本区取得中大型斑岩型钼矿的找矿突破。

1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本区位于太行山北段,大地构造位于二级单元燕山沉降带西段,与山西台背斜接壤部位的附近,褶皱断裂发育。岩浆活动强烈,矿产丰富。该区吕梁运动形成结晶基底,结晶基底为太古宙变质岩系[3、

4]

,即太古宇阜平岩群木厂组(Ar 2)角闪斜长片麻岩、

斜长角闪岩、浅粒岩等,变质程度为角闪绿片岩相,

具较强的混合岩化,原岩主要为基性-中基性钙碱性火山岩。之后的1600Ma 间在稳定的地台环境下

形成了几千米厚的沉积岩系,即长城系高于庄组

(Ch g )蓟县系雾迷山组(Jxw )和铁岭组(Jx t )、青白口系下马岭组(Qnx )和景儿峪组(Qn j )组成,主要岩性为含燧石(硅质)条带白云岩、白云岩、杂色页岩及硅质角砾岩(图1)。古生界由寒武系(∈)和奥陶系(O )组成,主要岩性为石灰岩,部分页岩、泥岩。中生界仅出露侏罗系中统(J 2)和上统(J 3),岩性有砾岩、砂岩、页岩和中-酸性火山岩、火山沉积岩等。

区域构造表现为北北东向的乌龙沟断裂和紫荆关断裂[1],近东西向的野狐-东团堡断裂。1)乌龙

沟断裂:向南东倾斜,倾角65~80°左右,属正断层。断裂两侧岩石强烈破碎,宽几米至几十米,最

宽达130余米,由碎裂岩、角砾岩、糜棱岩、断层泥组成。沿此断裂有大量的燕山期中酸性岩侵入,具有多次活动的性质,该断裂形成于晚侏罗世初期。2)紫荆关断裂:倾向南东,倾角55~75°,属正断层。断裂破碎带最宽达100m 左右,由糜棱岩、角砾岩及断层泥组成,形成于晚侏罗世初期。3)野狐-东团堡韧性脆性断裂,发生于吕梁期,多次活动,形成几十至数百米宽的糜棱岩、碎裂岩带,具推覆性质,与北北东向构造交汇部位往往有含矿岩体侵入。褶皱构造为龙门-韦家峪复式背斜,轴部由漫

图1河北省西部区域地质简图

Fig.1Schematic regional geological map in the western Hebei Province

1.新生界;

2.侏罗系;

3.寒武、奥陶、石炭、二迭系;

4.长城、蓟县、青白口系;

5.阜平群、龙泉关群;

6.花岗岩;

7.花岗闪长岩;

8.闪长岩;

9.花岗闪长斑岩;10.正断层;11.逆断层;12.地质界线

山组组成,轴向北西,两翼为木厂组。

中生代,本区进入陆内造山作用阶段,形成了一系列的推覆构造和挤压构造。早期的近东西向、北北东向构造受到活化,表现为本区近东西向的挤压构造,糜棱岩带,晚期的北东、北北东向的深大韧性剪切带使得早期的北东、北西、北北东向构造叠加于近东西向构造之上,初步奠定了区域上的东西向为主,北东向为次的构造格局,同时伴随多期次的火山喷发和岩浆侵入活动,并形成本区的主成矿期。

区内岩浆活动发育,种类繁杂。其中,一期是中、侏罗世形成的火山杂岩体,包括末期的超浅成次火山岩体;另一期是燕山晚期形成的大河南和王安镇杂岩体及一些出露面积较小的杂岩体。司格庄、王安镇[2]、大河南[5]、大海坨等成矿岩体在这一动力学背景下沿这一构造格局呈北北东向分布。

沿着这几个大岩体周边分布有多个与钼矿床有关的小岩株,形成多个具有一定规模的钼矿床,安妥岭东部的野狐钼矿、骆驼鞍钼矿、西南部的大湾钼矿,向北的贾家营、石斛峪、东三岔、大庄科钼矿,直至北部的撒岱沟门、大草坪钼矿,构成燕辽(铜)钼成矿带[6]的西缘,成为一个重要的钼(铜)多金属产地(图2)。

成矿带内的斑岩型矿产,除野弧铜钼矿外,还有新发现的骆驼鞍含钼多金属矿[7]。成矿具以下特点:

(1)与区内主要矿化矽卡岩型矿化有关的岩浆岩,绝大多数为第一次侵入的石英闪长岩和石英闪长玢岩,仅个别的产在第三次花岗岩的接触带附近。热液脉状铅锌矿和含金多金属矿目前仅发育在第二次斑状花岗闪长岩的外接触带。斑岩型铜钼[6、8]和多金属矿化则完全与第三次花岗斑岩和花岗岩有关。

(2)斑岩型矿产主要与孤立的、面积不大的小岩体有关,主要岩性为第三次侵入的花岗斑岩和石英斑岩,出露面积0.5~0.8km2。

(3)这些小岩体都呈卫星状分布在王安镇岩体的北部外围,它们的产出受两组构造控制。从宏观上看,它们都受北北东向构造控制,分布在三条主断裂之间及其附近,但每个小岩体的产出又都与北西向构造有关,如野狐花岗斑岩均呈北西向延伸,骆驼鞍岩体恰位于北西向龙门-苇家峪复背斜与北北东向大断裂的相交处。

(4)多数具强烈硅化、绢云母化、粘土化和黄铁矿化,硅化强烈处近似次生石英岩。

(5)浅部矿化往往以黄铁矿、黄铜矿或方铅矿

、第1期张强等:河北省涞水县安妥岭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35

图2华北地台北缘燕辽钼(铜)成矿带地质略图(据黄典豪等,1996修改)

Fig.2Schematic geological map of the Yanshan-Liaoning molybdenum(copper)metallogenic belt

o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Platform

1.钢屯;

2.兰家沟;

3.新台门;

4.松北;

5.杨家杖子;

6.老虎沟;

7.肖家营子;

8.小寺沟;

9.莫古峪;10.寿王坟;11.撒岱沟门;12.大草坪;13.石湖峪;14.东三岔;15.大庄科;16.贾家营;17.野弧;18.大湾;19.后峪

闪锌矿、黄铜矿为主,深部辉钼矿增加,或以辉钼矿为主。矿石为浸染状、细脉浸染状和斑点浸染状。

(6)以碳酸盐岩为围岩的含矿斑岩体,在外接触带可能形成以铜为主的矽卡岩型矿产,而在深部可能形成以钼为主的矽卡岩型矿产,特别是岩体内部还可形成斑岩型铜钼矿产。

2矿区地质

区内出露地层较为简单,主要为太古宇阜平岩群木厂组角闪斜长片麻岩夹斜长角闪岩、大理岩、浅粒岩。角闪斜长片麻岩,主要分布于安妥岭岩体南部及西南部,内夹斜长角闪岩,主要矿物为斜长石及角闪石,其总体产状为倾向185~260°,倾角10~75°。该岩体是矿床的直接围岩,由于安妥岭花岗闪长斑岩的侵位和后期构造的影响,发生热液变质,形成硅化角闪斜长片麻岩及青盘岩化蚀变岩,发育于斑岩的两侧(图3)。

该区褶皱发育于太古宙阜平岩群变质岩中,为龙门-韦家峪复背斜西南翼的一部分,呈单斜构造,安妥岭斑岩体即位于其南翼靠王安镇岩体处,向南为王安镇岩体所破坏,愈靠近岩体倾角愈陡。断裂可分为三组:1)近东西向断层(F1、F2):主要分布于岩体南北两侧之花岗闪长斑岩及其与地层接

触带中,走向85~110°之间,南倾,早期活动为压-压扭性,后期主要以张性为特征,表现为较宽的近东西向挤压破碎带。2)北西、北北西向断层(F3、F5、F4、):走向340°,倾向北东,倾角80°左右,属正断层,其间可见岩脉及构造角砾岩,沿构造线黄铁矿化、硅化均较强,局部可见较早的压性角砾。这两组断裂主要对安妥岭岩体的侵入起着控制作用,同时北北西向构造又控制着钼矿体的产出。3)北东向断层(F6):规模较大,在本区是最晚活动的断层,切断所有前期构造线及地质体,一般延长上千米,以升降运动为主,垂直断距一般为10~30 m,走向50~60°,倾向SE,倾角60~70°,属正断层,其总体上对成矿起破坏作用。

矿区侵入岩为多次侵入的安妥岭斑岩体,位于上黄旗-乌龙沟、岭南台-紫荆关深断裂所夹持的部位,大河南、王安镇两大岩体之间,形态上东宽西窄呈近东西向展布,整体南倾。据钻孔资料,岩体北接触带向南倾,倾角60°左右,南接触带亦向南倾,倾角60~70°,岩体深部有变窄的趋势,但接触面产状变化较大。岩体侵入于太古宙地层中,定位于NE向、NW向、近EW向断裂的交汇部位,为燕山晚期三次呈中心式侵入的岩浆岩组成。第一次为花岗闪长斑岩(γδπ),

主要分布于南北两侧和东部呈36地质调查与研究第32卷

图3安妥岭矿区地质草图

Fig.3Schematic geological map of Antuoling mine area

1.第四系;

2.太古界阜平群角闪斜长片麻岩;

3.花岗闪长斑岩;

4.石英斜长斑岩;

5.闪长玢岩;

6.断层及编号;

7.勘探线及编号;8.钼矿床;9.岩体

半环状,普遍硅化、黄铁矿化;第二次为石英斜长斑岩(λσπ),分布于第一次侵入岩内侧,两者之间形成破碎角砾岩和冷凝边;第三次为各种脉岩,有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及辉绿岩等。安妥岭岩体化学成份及中国和世界平均值列表如下(表1)。

SiO2含量:花岗闪长斑岩含量在(66.9~69.86)%之间,平均含量67.78%,高于中国和世界平均值,石英斜长斑岩含量在(68.8~70.04)%之间,平均69.49%,亦高于平均值较多,说明岩石中SiO2过饱和,偏酸性一些。Al2O3:普遍较中国和世界平均值偏低,花岗闪长斑岩平均含量为15.22%,石英斜长斑岩平均含量是14.73%。而Fe2O3+FeO两者的平均值分别为2.71%和1.47%,较中国和世界平均值低,尤其是Fe2O3>FeO。

同样M gO的含量也较中国和世界平均值低较多,反映了岩石中铁镁矿物偏低。CaO也是如此,较平均值低。

Na2O+K2O,花岗闪长斑岩含量变化于(7.88~9.77)%之间,平均9.07%。石英斜长斑岩变化于(8.34~9.65)%之间,平均含量9.13%,大大高于中国和世界平均值,尤以K2O偏高更为明显。

与钼矿床关系密切的是第一次侵入的花岗闪长斑岩,各次侵入的岩浆岩矿物成份及岩石平均矿物含量,列入表2。

据蒙特利尔会议所通过的岩石分类命名方案,利用A-P-Q三角图法以及CIPW标准矿物法,反映了岩石属于花岗闪长斑岩而又略偏碱性一些。该斑岩的岩石化学特征是:铁镁质含量比标准同类岩石偏低,K2O+Na2O平均含量9.12%,其中K2O>Na2O,SiO2含量偏高,属于钙碱性岩石系列。

3矿体地质特征

安妥岭岩体地表呈椭圆状,东西长体1300多米,南北宽约600m,面积0.7km2,位于王安镇岩体的北部,呈北西向延伸。岩体内及其围岩中黄铁矿化极为发育,岩体与围岩的接触面不规则,参差不齐。接触带附近岩石蚀变较强,界限不清,岩体-蚀变岩带-围岩呈过渡关系。钼矿体多位于400~ 600m深度,且向下有加强的趋势,具有较好的斑岩型矿床的形成条件。

矿体宏观上受北北东向断裂控制,具体上受王安镇岩体北部边缘近东西向断裂和北西断裂的严格制约。斑岩体就是沿着这两组断裂及其交汇部位侵入,后期北东向以正断层为主的构造,

具一定破第1期张强等:河北省涞水县安妥岭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37

表2

矿区岩浆岩矿物成份及平均含量表

Table 2Mineral composition and average content of igneous rocks in Antuoling area

表1安妥岭花岗闪长斑岩岩体化学成份含量表

Table 1Geochemisty compositon of Antuoling granodiorite-porphyry body

注:分析单位为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测试

坏性,1号线的3个钻孔见矿厚度累计188多米,单层1.5~37m ,平均品位0.073%,主要产于岩体内部、岩体南部接触带部位及片麻岩当中,倾向190°左右,倾角60~70°。

钼矿化发育于斑岩体及内外接触带的硅化角闪斜长片麻岩、青盘岩化蚀变岩及花岗闪长斑岩中,矿体由不同方向的石英细脉群组成,细脉个体厚度0.1~0.5cm ,个别厚达5cm 左右,但粗大的脉体矿化较弱,有的几乎没有矿化。矿体为隐伏矿体,根据钻孔资料多呈层状或透镜状(图4)。根据矿物组合,矿床中的细脉大体分为:1)黄

铁矿-石英脉,2)黄铁矿-辉钼矿

-石英脉,3)黄铁矿-钾长石-辉钼矿-石英脉。此外,在矿体边部可见到充填裂隙的碳酸盐脉和沸石脉,这两种矿脉量较少,且不含辉钼矿。

上述石英脉往往彼此穿切,这反映出成矿过程的长期性和多阶段性,这种情况是斑岩热液系统演化和多次构造活动致使流体和裂隙多次产生,矿质反复脉动沉淀的结果,而在矿体边部碳酸盐脉和沸石脉的形成,表明成矿过程接近尾声。

辉钼矿在矿脉中的产出方式有:1)呈浸染状或

斑点状分布于脉石矿物中,2)辉钼矿晶片有时在矿脉中呈放射状排列,3)辉钼矿沿矿脉的两壁呈薄膜

产出,4)辉钼矿与石英脉呈相间条带分布,5)辉钼矿沿岩石的微裂隙充填,形成微细的纯辉钼矿脉。

钼矿石的自然类型有三种,即蚀变花岗闪长斑岩矿石、硅化角闪斜长片麻岩矿石和青盘岩化蚀变岩矿石。矿石主要呈粒状结构,浸染状和条带状构造。矿石矿物主要是辉钼矿和黄铁矿,其次为磁铁矿和黄铜矿,脉石矿物有石英、斜长石、绢云母(白云母)、黑云母、绿泥石、绿帘石、方解石及沸石等。

矿区内蚀变种类繁多,但发育程度不同,主要蚀变有硅化、青盘岩化、透(次)闪石化、绢云母化、钾长石化、碳酸盐化及萤石化等,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带:(1)硅化钾化带:分布于岩体的外接触带围岩中,同时叠加在钾化花岗闪长斑岩上面。绢云母化、钾长石化、透闪石化、绿化,同时伴有较强黄铁矿化、强辉钼矿化。(2)硅化、黄铁矿化带:分布于岩体的东南、东

38地质调查与研究第32卷

部及东北部,呈小半环状展布。主要发育于岩体接触带内外两侧,越靠岩体硅化越强,伴有细脉状辉钼矿化。

(3)青盘岩化带:发育于南北两大破碎蚀变带中,宽度20~80余米,为强烈破碎后再胶结。主要蚀变矿物有绿泥石、绿(黝)帘石、透(次)闪石、石英、绢云母、方解石、黄铁矿等。

(4)黄铁矿化弱硅化带:分布于岩体外围四周,是岩体的最外侧的蚀变,范围涉及到岩体南北距接触带几百米范围,南部强度及范围都大于北部,伴随岩石的破碎及弱绿帘石、绿泥石化,局部见碳酸盐细脉,整体走向近东西横贯全区。

与钼矿化关系最密切的是硅化,其次是钾化。

基于上述的矿石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和围岩蚀变,矿床的形成过程分为气成-热液期和热液期,其中以热液期的石英-硫化物阶段为钼矿化作用的最主要阶段。

4成因分析

该区的太古宙阜平岩群结晶基底(含钼2×10-6~3×10-6),在燕山晚期因近东西向深断裂的复活和区域热流值升高[8],同基底岩石深熔作用产生了花岗质岩浆。该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发生结晶分异演化,受阜平岩群的同化混染,富含SiO2、K2O和亲花岗岩元素,并在断裂控制下侵入于太古宙阜平岩群形成王安镇斑状花岗闪长岩及二长花岗岩基。由该岩浆进一步演化派生富含挥发组分(H2O、F、CO2等)和钼的高定位[9、10]安妥岭花岗闪长斑岩。随着岩

浆的冷凝固结,导致熔体和富水热液的分离,这时便开始进入高温气成-热液阶段,同时由于斑岩体热源造成的负压环境,使成矿热液系统具有混合液的特征。在此期间,由于岩石静压力和静水压力的更替,使岩石发生破裂和矿质脉动沉淀,便形成了纵横交错的含钼石英细脉。在由高温至中温变化过程中,伴随有钾化、青盘岩化和强烈硅化。根据矿石的矿物组合(无硫酸盐矿物)和围岩蚀变的特点判断,在主要的石英-硫化物阶段,成矿过程处于一种低fo2、高fs2的弱酸性还原条件[8、9]。而低-中等盐度成矿流体的沸腾是辉钼矿、黄铁矿等硫化物沉淀的主要原因。该斑岩热液系统进一步演化进入低温混合热液阶段,由于前期钼的大量沉淀,此时钼几乎耗尽,故在青盘岩化带仅见微弱的钼矿化。至此,该矿床的内生成矿作用宣告结束。

5结论

综上所述,安妥岭杂岩体是一出露面积较小的小岩体,该钼矿床即产出于它的旁侧。矿化与岩浆活动晚期的花岗闪长斑岩密切相关,且严格受多组断裂及接触带构造的控制;浅部以黄铁矿化为主,深部辉钼矿化逐渐增加,矿石主要以细脉浸染状为主;蚀变主要为硅化、青盘岩化,蚀变分带具斑岩型矿床特点,只是绢云母化带不明显。本矿床应属于斑岩型-中、低温热液矿床。

参考文献:

[1]万天才.中国大地构造学纲要[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4.

图4安妥岭钼矿1号勘探线剖面简图

Fig.4No.1exploration line section diagram of Antuoling

molybdenum deposit

1.太古界阜平群木厂组角闪斜长片麻岩;

2.石英斜长斑岩;

3.花岗闪长斑岩;

4.青盘岩;

5.矿体;

6.断层;

7.

地质界线

第1期张强等:河北省涞水县安妥岭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39

[2]许洪才,毕伏科,张德生,等.河北省涞源县王安镇杂岩体

多金属成矿规律[J ].地质调查与研究,2006,29(1):11-20.[3]牛树银,李红阳.太行山地壳演化及成矿规律分析[M ].北

京:地质出版社,1995.[4]王式

,韩宝福,李瑞,等.太行山北段王安镇岩体地球化学研究及其动力学意义.岩石圈地质科学[M ].北京:地震出版社,

1994.29-38.[5]任树祥,张崇山.大河南矿集区地质特征及找矿[J ].前寒武纪研究进展,2002,25(3-4):184-189.[6]芮宗瑶,黄崇轲,齐国明,等.中国斑岩铜(钼)矿床[M ].北

京:地质出版社,

1984.[7]刘志明,袁志林.保定西部地区贵金属及有色金属矿床成

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分析[J].矿产与地质,2005,(02):134-139.

[8]唐静轩,马清阳,曹则彬.中国矿床[M ].北京:地质出版社,

1989.

[9]赵一鸣.中国主要金属矿床成矿规律[M ].北京:地质出版

社,

2006.[10]刘凤山,石准立.太行山-燕山造山带与中生代花岗岩有

关的金属矿床成矿系列特征[J].矿床地质,1998,17(3):193-214.

Geological Characters and Genesis of the Antuoling Molybdenum

Deposit in Laishui,Hebei Province

ZHANG Qiang 1,ZHANG Xiao 2,ZHU Feng-li 1,WANG Sheng-quan 1,

LU Shu-wen 3,HU Rui-gang 3

(1.Nuclear Industry Geological Exploration Institute of Tianjin North China Geological Exploration General Iinstitute,Baodi Tianjin 301829,China ;2.Tianjin North China Geological Exploration General Institute ,Tianjin 301810,China ;3.Baoding Industry Geological Exploration Institute of Tianjin North China Geological Exploration General Institute,Baoding 071000,China )

Abstract:Through much exploration work of drilling,pitting and geophysics and geochemistry in the Yanshanian porphyry copper (molybdenum)metallogenic belt of Laishui Conty,Hebei Province,Antuoling molybdenum ore deposits was found in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ntact zone of Yanshan granodioritic porphyry and hornblende plagioclass gneiss of Archean Fuping Group.Molybdenum ore bodies are thick.M ore than 30layers have been seen in borehole ZK2with the thickest of 13m and the total thickness of 108m.10layers with the thickness of 55m have been seen in borehole ZK3,the thickness of the main ore body is 37m.Molybdenum mineralization is rel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degree of wall rock's silicification and potassic alteration.The type of ore are granodiorite,silicified hornblende plagioclass gneiss and propylite altered rocks.The alteration of mineralization has characteristic of porphyry-type deposit.This deposit is medium-low temperature hydrothermal deposit.

Key words: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porphyry type M o deposit;metallogeny;Wang'anzhen Complex;Hebei Province

河光40地质调查与研究第32卷

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摘要】本文结合某铜金属矿床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体地质特征等方面的介绍,对该矿床成矿地质条件、控矿因素、矿床成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地质特征;构造;化学成份;控矿因素;成因分析 随着经济建设速度的加快,社会对有色金属资源的需求也不断上升,有色金属在现代社会发展与建设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对资源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将有助于资源矿藏的开发利用。 1.区域地质 某铜矿床区域构造位于华北地台北缘,地层具有层状构造,基底由晚太古-晚元古宙 变质火山岩系组成。区域内断裂构造发育,一般表现为走向断裂,规模大,相对生成时间早,多属韧性剪切滑动或层间走向滑动断裂性质。以糜棱岩带、挤压褶皱带、层间强揉皱带的形式出现。横向断裂除极少数具有区域分布外,一般规模较小,形成较晚。本区岩浆岩活动在元古宙,主要以火山喷(溢)活动方式为主,形成本区巨厚的火山沉积岩系;而侵入活动则主要出现在加里东-印支期,岩石从超基性——酸性皆有出露。 2.矿床地质 2.1 矿体地质特征 本次参加储量计算的矿体有12个,现以Ⅰ-9、Ⅰ-4为例重点描述: Ⅰ-9矿体:赋存于闪长岩体接触带中,为一半盲矿体。分布在1~16线之间,标高400~1 285m,长1 700m,延深近900m,控制深度840m,由五层坑道、29个钻孔及探槽控制。矿体呈脉状产于F13断裂旁侧的闪长岩片理化带内,走向近东西,局部变化为北东向,倾向南,倾角变化于45°~85°之间,从倾斜方向看,1 200m标高以上与900m标高以下倾角较陡,其间倾角较缓,说明矿体产状在延长、延深两个方向上均呈舒缓波状。矿体厚度一般在1~3m间,最薄处0.21m,最厚5.76m,总的规律是倾角变缓部位厚度增大。含铜品位一般变化于3%~9%之间,最低0.315%,最高可达20.9%,单脉富铜矿体与围岩接触界线清楚,局部在富脉的上、下盘有细脉浸染状矿化。 Ⅰ-4矿体:上部产于炭质板岩与闪长岩接触带附近或斜长绿帘岩中,下部产于闪长岩中。矿体走向北东东,倾向南,倾角50°~60°,在5~6线附近,倾角变缓,故在5线附近矿体厚度增大,品位相对较富。全矿体平均厚度2.06m,平

钨矿地质特征

钨矿资源地质特征 一、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 (一)中国钨矿时空分布 从成矿期来看,据《中国内生金属成矿图说明书》(1987)统计的钨矿床成矿时代[以矿床(点)数量为基础],前寒武纪成矿期占2%,加里东期占4%,海西期占9%,印支期占2%,燕山期占83%。从空间分布来看,在中国三大成矿域,即古亚洲成矿域、滨太平洋成矿域、特提斯成矿域,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说明空间分布广泛。康永孚、苗树屏等(1994)将中国钨矿分布划分为5个成矿带,即华北成矿带、华南成矿带、天山-北山成矿带、西秦岭-祁连山成矿带、三江钨锡成矿带。其中,华南成矿带中的南岭成矿区(包括政和-大埔深断裂以西的闽西、赣湘南部、粤桂两省区的一部分和滇东南部分),是我国钨矿床高度发育区,也是世界钨矿床分布最密集的地区。成矿条件优越,矿床类型丰富多彩,拥有世界上主要钨矿类型,如石英脉型(广东锯板坑钨矿、江西大吉山钨矿等)、花岗岩细脉浸染型(福建行洛坑钨矿)、以夕卡岩为主的层控多因叠加型(湖南柿竹园钨锡铋钼矿)、层控型(广西大明山钨矿)等。 如此可见,中国钨矿时空分布既广泛又相对高度集中。成矿期主要集中于燕山期,矿床分布特别是大型、超大型钨矿主要集中于南岭成矿区。其储量占全国钨储量的70%以上。 (二)中国钨矿成矿主要特点和若干规律

(1)具有多元成矿特点即成矿物质的多来源(岩源、层源、混合源、壳源、壳幔混合源等);含矿建造的多层位(元古宇、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泥盆系—石炭系、上侏罗统);成矿作用的多期性;成矿环境的多样性;以及钨元素地球化学的多种适应性,如在岩浆阶段、岩浆热液、各种矿化流体、变质作用及表生作用中,均可活化、迁移,在有利的构造条件下富集成矿。 (2)具有地层、构造、岩浆岩多种因素及其复合控矿的特点地层沉积建造是供矿、容矿的基本因素之一,不同的容矿建造机制分别控制形成不同类型的钨矿。如碳酸盐岩建造总是形成夕卡岩或似夕卡岩型钨矿床(以白钨矿为主);而在硅铝建造则往往产生交代岩或角岩,形成岩体浸染型、细脉浸染型、脉型、角砾岩筒型钨矿床。不同的构造-岩浆机制,形成各具特征的矿床类型。例如,由深大断裂从深部带来的壳幔混源型岩脉,可以形成斑岩型、角砾岩筒型钨矿;而来自壳源型的岩脉则形成脉型或夕卡岩型钨矿。各种成矿条件联合控矿,必然产生多型矿床的共生与复合。 (3)矿床高度集中分布和成群成带出现如前所述,南岭是中国钨矿最密集的成矿区,尤其是赣南、湘南、粤北地区的钨矿床更是高度集中分布,而且是成群成组的出现。如在赣南大余—崇义—上犹地区,仅在7800km2范围内就有180多个矿床(点)密集分布,几乎平均10km2内即有两处钨矿床,并呈现等距、近等距的分布;又如,盘古山区在

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

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 发表时间:2018-10-01T13:56:00.95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3期作者:芦大超 [导读] 摘要:现阶段,我国矿产资源紧缺问题日益凸显,金矿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获取的矿产资源,其开采的整体质量和实际使用效率受到了越来越多人们的重视。 长春黄金设计院有限公司吉林省长春市 130012 摘要:现阶段,我国矿产资源紧缺问题日益凸显,金矿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获取的矿产资源,其开采的整体质量和实际使用效率受到了越来越多人们的重视。但由于我国金矿资源分布范围较为广泛,加之我国幅员辽阔,实际金矿地质情况较为复杂,直接导致金矿开采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因此,为从根本上提升金矿开采的整体质量和效率,加强金矿床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研究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就金矿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进行分析,并深入研究了金矿矿床成因,望对我国未来金矿开采作业提供相应借鉴。 关键词:金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 金矿作为我国矿产资源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整体挖掘开采质量和工业生产效率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广泛重视。金矿资源主要指具有一定含金量的矿石,可以用于工业当中,经过冶炼提成,能成为精金及金制品。虽然现阶段我国的金矿开采工作取得了较大进步,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对金矿矿床的地质特征与成矿原因掌握的不够深入。 1 金矿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 1.1 矿体特征 金矿矿体特征主要是由地层特点、构造以及岩浆活动决定的,一般矿体主要集中在构造破碎带中,金矿矿体与矿体周期岩石是逐渐过渡的。矿体平面为弧形分布,剖面较规则;矿体平面为分支复合脉状,矿体局部呈透镜状,剖面为复合脉状;矿体总体为透镜状,平面为分支复合脉状,剖面呈“S”型,且矿体中部延伸较大,矿体厚度较大。 1.2 矿石特征 矿床矿石具有多种类型,常见的矿石类型有四种,石英、白云母、锡石呈灰白色,风化后呈褐黄色,主要分布在内接触带的云英岩化花岗岩中,数量少,较为罕见;褐铁矿-锡石是氧化型带矿石,主要成分包括褐铁矿、黄铁矿、锡石、云英以及其它矿物,主要分布在地表以及矿床浅部;黄铁矿-黄玉-锡石主要分布在构造角砾岩中,一般位于分布带或外带,矿石特征为云英岩与黄铁矿的混合矿物,一般由黄铁矿、锡石、黄玉以及石英等成分,是最为常见的矿石类型;萤石-石英-锡石多处于黄铁矿-黄玉-锡石矿石的裂隙晶洞中,一般呈短柱状,主要成分包括石英、白云母、黄铁矿以及锡石,是仅次于黄铁矿-黄玉-锡石的矿石类型。由于矿石的形成环境复杂,形成条件的差异造成矿石结构以及构造的不同,按照此类依据,矿石可以分为原生矿石和氧化矿石两类。其中,原生矿石多形成于热液成矿期,主要矿物包括黄铁矿、白铁矿、磁铁矿以及辉锑矿等,矿石中金矿呈微细粒侵染状分布,显微镜观察难以察觉,可用电子探针的方式确定是否含有金矿。原生矿石中,黄铁矿和辉锑矿是主要的载金矿物,黄铁矿中金的含量是由黄铁矿晶的形成决定的,五角十二晶体含金量最高、立方体晶体含金量最低,一般黄铁矿中金的含量与砷的含量呈正比。原生矿石发生氧化现象并在热液渗流的作用下逐渐形成氧化矿石,氧化矿石多形成于热液成矿后期,载金矿物多为褐铁矿和粘土矿物,这是由于褐铁矿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吸附原生矿石中的金并形成富集金矿体。 1.3 矿石构造及结构 原生矿石较常见的构造类型为脉状构造以及网脉构造,热液阶段形成的矿物例如黄铁矿、石英等一般为脉状构造,热液阶段形成的黄铁矿胶状构造也是较为普遍的。条带构造多见于围岩裂隙,条带构造矿物一般有黄铁矿以及石英。角砾状构造是热液早阶段或主阶段形成矿物收到外力作用发生断裂,并充填在断裂破碎带中形成的。原生矿石的矿石结构包括粒状结构、交代结构、包含结构以及纤维状结构四种,其中粒状结构又可以分为自形结构和半自形结构。交代结构是在矿石形成的热液蚀变期形成的,交代结构形成晚期,交代结构裂缝充填交代,形成早期石英,常见的交代结构矿石为交代黄铁矿。纤维结构出现在白铁矿中,结构分布无定向性,较为罕见。原生黄铁矿矿石结构为稀疏侵染或分散侵染,半自形晶粒状结构,矿石形成后期的黄铁矿多为自形晶粒状结构。石英矿石结构一般为它形晶粒状结构,石英颗粒较大时为半自形晶粒结构。氧化矿石的矿石结构包括填隙结构、假象结构、泥质结构以及隐晶质结构等,原生矿石在酸性环境中,经过酸性溶液的淋滤作用形成填隙结构,褐铁矿填隙结构形态为脉状或斑块状;隐晶质结构矿石是原生矿石酸性环境中逐渐发生变化,易溶于酸性溶液的不稳定矿物流失,留下的稳定矿物逐渐形成隐晶质矿石;假象结构矿石是在热液阶段或矿石表面氧化结算,黄铁矿与锑的硫化物发生氧化作用,矿石中既存在氧化后的晶体结构,同时也保留了一部分原生矿石结构。泥质结构是原生矿石中易溶于酸性溶液的物质在酸性溶液的淋滤作用下流失,留下的铁泥质或隐晶硅质以泥质填充物的形式在角砾间填充并沿着矿石裂缝方向分布。 2 金矿矿床成因研究 2.1 金矿矿床形成的作用因素 金矿矿床形成的作用因素包括岩性、构造、岩浆活动、地层等几种形式,地层主要是发生地层作用产生一定的物质,以矿体为基础,将岩浆填充在构造带当中,随时岩浆的移动,在岩石内部产生矿体,同时岩浆活动也为金矿的成矿提供了物质条件。岩性则是指岩石的特性,例如粉碎岩与角砾岩等,具有大量的裂缝与断层,为岩浆活动提供了基础。 2.2 金矿矿床形成的物质来源 金矿矿床是由金矿形成的,含有同位素以及微量元素两大化学特征。硫同位素是同位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它的特征可以分为地幔硫、地层硫、混合硫三种,其中地幔硫是硅镁层的同位素,两者之间的差异性不大,地层硫则是经过岩浆作用在漫长的时间里使得地表层下降,在这其中又由于地层种类的丰富多样,地层经历着大量的变化,因此地层硫也随着地层的变化而变化,具有多种形态,结构繁多。同时,微量元素也是矿床形成的重要元素之一,通过对金矿矿石中的微量元素进行检测与分析,根据微量元素的种类与特征,这样就可以得出金矿成型的原因。金矿矿石中含有大量的碱性物质,微量元素在碱性物质下就会发生变化,以易溶结合物的形式存在于矿石之中。 2.3 金矿成矿的条件 金矿成矿的条件一般包括物理条件和化学条件,气温的高低、气压的大小、附着物的特征特性、盐含量以及密度的大小等都是金矿矿石成矿的条件。矿体包裹体可以按照岩石形成的原因分为原生包裹体、假次生包裹体、次生包裹体三种形式,原生包裹体通常是排列在一起密密麻麻的形式,少数包裹体则是分散的形式。同时在成矿形成的因素当中,时间是必不可少的,金矿矿石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来发生

青海东部干旱旱灾成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 学士毕业论文 青海省东部干旱灾害成因分析 及预防对策 论文作者:乔存姐 系别:地理系 专业、年级:地理科学 学号:20051111112 指导教师(职称): 唐仲霞 论文起止时间:2009 年 3 月~2009 年 5 月论文提交时间:2009 年 5 月 17 日 论文答辩时间:2009 年 5 月 19 日 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制 2009 年·西宁

目录 摘要 (3) 引言 (5) 1基本概况 (5) 2旱灾产生的原因 (5) 2.1降水与农业旱灾 (5) 2.1.1降水量较少,蒸发量较大 (5) 2.1.2降水变率大 (5) 2.1.3降水高度集中 (6) 2.2水资源分布不均与农业旱灾 (5) 2.3植被少,坡度大 (5) 2.4自然资源利用不合理 (5) 2.5水利工程自出薄弱,抗旱能力低 (5) 2.6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复合 (5) 3.旱灾的危害 (6) 3.1旱灾对粮食产量的的影响 (6) 3.2旱灾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6) 3.3旱灾对植被的影响 (6) 4旱灾的预防措施 (7) 4.1正确认识旱灾,树立水资源短缺意识 (7) 4.2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水源涵养能力 (7) 4.3开发动态水资源,增加降水量 (7)

4.4不断加强生态与环境建设 (9) 4.5加强节水灌溉技术工程建设 (9) 4.6加强旱灾研究,利用科技防灾减灾 (9) 4.7引种抗旱品种,调节农作物种植结构 (9) 4.8用地膜、秸秆或砾石覆盖,可以减少土壤水分消耗 (9) 5.结论 (10) 参考文献 (11) ..........................................................

探讨有色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特征

探讨有色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特征 发表时间:2019-12-30T14:41:01.363Z 来源:《城镇建设》2019年第23期作者:毛永祥 [导读] 近些年,随着我国各行各业的迅速发展及进步,有色金属矿存在独有的采矿优势,在现实生活方面对有色金属的应用不断增多,所以正受到广泛关注 摘要:近些年,随着我国各行各业的迅速发展及进步,有色金属矿存在独有的采矿优势,在现实生活方面对有色金属的应用不断增多,所以正受到广泛关注。而且,有色金属矿有明显的稀缺性特点,其稀缺性与巨大的价值需要全面确定有色金属矿各种成矿地质性质。积极找到有色金属矿能够改善当下的这种现况,需要深入探究有色金属成矿的持续发展,由此推动金属矿寻找。简而言之,伴随时代的发展需求与观念的改变,有色金属有关领域势必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文章对于有色金属矿体地质特点与成矿特点进行分析,希望可以合理指导找矿项目。 关键词:有色金属;矿床;地质特点;成矿特点 除了黑色金属矿石之外的金属矿体都是有色金属,涉及铅、钴、钨、镍等稀缺金属和铜、锌等重金属矿体资源。在暴露于陆地表层,有色金属很难辨别,可以清楚判断的有色金属极少,再加之技术人员针对专业找矿模式与有关成矿模型的知识不足,令找矿更为困难。为克服各种困难,更要制定科学模式开始找矿,由此提高找矿的合理性与精准性。 1、有色金属的含义与采矿背景 1.1有色金属含义 从广义上来说,有色金属含义包含的范围很广,除了金、银等常规金属矿产意外,还有稀土金属矿产、稀缺金属等不典型的金属矿产,及其Al、Mg、Cu、Pb、Zn等在现实生活用品或者其他地区常常会使用的各种轻金属与重金属矿体资源。简单地说,除了黑色金属矿产之外的其余金属矿产资源均是有色金属。 1.2找矿需求与方法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人类生产加工的每个领域对有色金属有较大的需求量。有色金属是一种无法再生资源,如此就表示该种资源将越来越稀少。所以,在探测开采时应合理使用当下先进的方法,遵循一种科学的宗旨,减少在开采时引起的浪费,提升有色金属的科学利用率与开采率。 地球浅部容易判断的矿床很少,且很少有重大、超大性矿床;地质深部的隐藏矿床尽管有巨大前景和潜力,但开发难度很大。所以,当前找到新矿床就必须有先进的找矿方法与科学的成矿模式概念,且与国家现行的科技开采方法相融合[1]。按照相应的成矿地质观念、成矿地质条件、成矿条件、控矿条件与找矿标志等观念方法,推测出新矿床位置,并采用科学的物理理论与科学办法作为引导,进而发现新的有色金属矿体。 1.3成矿模式分析 通常情况下,该种成矿模式属于一种在4D空间中对成矿功能的一种深入概括,且用不同深度和不同模式与内容来表述产生矿床的成矿功能。现今有如下几种最为普遍的成矿模式:地区成矿形式、矿床成矿形式、找矿形式。这几种成矿模式是基于原来的成矿理论探究和勘探实践的前提下根据现代科技发展出来的。 上述几种成矿形式见有一定差异。体现一定成矿位置的成矿规模与对特殊地质单元中多种固体矿产特点及成矿规模的归纳是地区成矿形式;而成矿规律表述与可描绘矿床产生过程的形式必定是矿床成矿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体现出矿产基本特点与基本构成要求的术语找矿形式。除了以上的大体差异以外,在当前的现实生活中,应当把三种成矿形式相融合应用,如此方可使找矿工作顺利开展。例如,在实际操作环节,地区成矿形式、矿床成矿形式这两个模式可以给矿床勘探带来了地质理论依据,而其他的找矿模式就可以对矿产勘探工作提供一定引导。 2、地质特点 通常情况下,矿山背面为火山岩运动多发地带,受到中生代与新生代造山干扰,岩浆建立时极易产生夹杂情况,其是成矿作用表象较大的一个关键因素。通过相关资料调查发现,按照有色金属矿体的地质特点,Au、Cu等有色金属给岩石运动带来了大量热源等,而这类矿物质也属于有色金属产生的前提。 (1)地层特点。地层依靠对层为、岩相以及岩性组构等抑制有色金属成矿,针对不同层位与类型的矿床也由于不同地质背景的不同沉积、气候等生态环境的差异而有所区别。针对有色金属矿床来说,大都集中于特殊岩相里,而特殊的岩性组构也将给矿物质源区已出现矿物质聚集沉积带来一定的场所[2]。调查文献得知,除了岩浆岩之外的壳源物质内,可以为矿热源带来金属元素的关键矿源岩是泥质岩,且其刚性与塑性岩界面更便于流体的聚集沉积,也极易出现虚脱空间。针对岩石裂缝其贯通性更佳,则更便于给流体移动、获取矿物质等创造一定条件;而渗入性很低的岩层也极易让矿液于岩石间隙内滞留蚀变,有效遮蔽矿液。 (2)构造特点。矿床的构造特点分成不同控矿构造,针对岩浆移动与内生矿化加以把控,而后生为特殊的成矿系统,是地区性构造;给成矿流体带来驱动力,在较大限度上为成矿带来了保存条件及迁移通道是局域性控矿构造,正是由于局域性控矿构造的性质,也使之在很大限度上决定了矿体产矿、外形与空间部位。 (3)岩浆移动特点。岩浆移动可以给有色金属成矿带来所需的能源和矿质,不同种类的矿床及矿种也是通过不同种类的岩浆岩所制成,这种成矿其专属性较强,但成矿也要在特殊的构造环境下才可以出现。比如卡林型金矿的出现是由于同期岩浆的剧烈移动造成热液对流的因素。 (4)中生新代地质结构特征。在中生新代、板块开裂与开裂造山活动曾经反复出现,由此出现了如今的以北东-北北东方位,并与东西、北西方位三条复合地形。该地质带的具体特征是:具备较强的深大开裂带活动、普遍孕育的两个推覆构造体系、明显的大范围走滑剪切、延伸,所以出现了当前的多扭曲地带。在这一地带中,存在较大的开裂现象。 3、成矿特点 有色金属大都出现的开裂破碎带内、褶皱核部、岩浆岩体中与触碰内外带内,有色金属成矿大都和岩浆岩的构造相关,岩浆岩也属于有色金属成矿的重要影响原因。有色金属矿床于空间分布上多表现出“块”、“带”的成矿分布,在块体边缘产生深度的开裂带成矿集中,沿前路

中国钨矿资源地质特征及典型矿床

一、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 (一)中国钨矿时空分布 康永孚、苗树屏等(1994)将中国钨矿分布划分为5个成矿带,即华北成矿带、华南成矿带、天山-北山成矿带、西秦岭-祁连山成矿带、三江钨锡成矿带。其中,华南成矿带中的南岭成矿区(包括政和-大埔深断裂以西的闽西、赣湘南部、粤桂两省区的一部分和滇东南部分),是我国钨矿床高度发育区,也是世界钨矿床分布最密集的地区。成矿条件优越,矿床类型丰富多彩,拥有世界上主要钨矿类型,如石英脉型(广东锯板坑钨矿、江西大吉山钨矿等)、花岗岩细脉浸染型(福建行洛坑钨矿)、以夕卡岩为主的层控多因叠加型(湖南柿竹园钨锡铋钼矿)、层控型(广西大明山钨矿)等。 如此可见,中国钨矿时空分布既广泛又相对高度集中。成矿期主要集中于燕山期,矿床分布特别是大型、超大型钨矿主要集中于南岭成矿区。其储量占全国钨储量的70%以上。 (二)中国钨矿成矿主要特点和若干规律 (1)具有多元成矿特点即成矿物质的多来源(岩源、层源、混合源、壳源、壳幔混合源等);含矿建造的多层位(元古宇、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泥盆系—石炭系、上侏罗统);成矿作用的多期性;成矿环境的多样性;以及钨元素地球化学的多种适应性,如在岩浆阶段、岩浆热液、各种矿化流体、变质作用及表生作用中,均可活化、迁移,在有利的构造条件下富集成矿。

(2)具有地层、构造、岩浆岩多种因素及其复合控矿的特点地层沉积建造是供矿、容矿的基本因素之一,不同的容矿建造机制分别控制形成不同类型的钨矿。如碳酸盐岩建造总是形成夕卡岩或似夕卡岩型钨矿床(以白钨矿为主);而在硅铝建造则往往产生交代岩或角岩,形成岩体浸染型、细脉浸染型、脉型、角砾岩筒型钨矿床。不同的构造-岩浆机制,形成各具特征的矿床类型。例如,由深大断裂从深部带来的壳幔混源型岩脉,可以形成斑岩型、角砾岩筒型钨矿;而来自壳源型的岩脉则形成脉型或夕卡岩型钨矿。各种成矿条件联合控矿,必然产生多型矿床的共生与复合。 (3)矿床高度集中分布和成群成带出现如前所述,南岭是中国钨矿最密集的成矿区,尤其是赣南、湘南、粤北地区的钨矿床更是高度集中分布,而且是成群成组的出现。如在赣南大余—崇义—上犹地区,仅在7800km2范围内就有180多个矿床(点)密集分布,几乎平均10km2内即有两处钨矿床,并呈现等距、近等距的分布;又如,盘古山区在11000km2范围内也有100多处钨矿床(点)分布,平均每100km2就有1处矿床。在南岭每一个密集区里往往产有1~2个大型钨矿并有“卫星”式一批中小型矿床围绕大型矿床产出而成群成组的分布。在每个矿床中几乎都有1~2条“王牌”矿脉(即规模大、品位富的矿脉),如西华山钨矿的299号“王牌”脉长920m,脉宽最大3.60m,而且品位富。每个矿区的含钨石英脉成群成带的产出(即许多脉钨矿体一起产出而形成矿体群;按矿体分布疏密程度而分为脉带型矿脉和单脉形矿脉)。如赣南的西华山、大吉山,湘南的瑶岗仙,粤北的锯板坑、梅子窝、石人嶂等特大型、大中型钨矿床中的矿脉,均是成群成带的分布。这种成群成带的分布规律,对找矿、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研究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研究 金矿矿产地质复杂,要充分挖掘矿产并进一步开展找矿工作,必须详细勘探矿产的分布特征,明确矿床地质特征以及成因,论文论述了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并对金矿矿床成因进行了分析。 标签:金矿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 金矿矿产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的分析是在大量地质勘探工作的基础上开展的,结合地质勘探资料对金矿矿床的地址特征与成因进行分析,研究工作主要包括矿体特征、矿石结构与构造、成矿物质因素、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等,是矿体分析与挖掘的重要依据。 1金矿矿床地质特征 1.1矿体特征 金矿矿体特征主要是由地层特点、构造以及岩浆活动决定的,一般矿体主要集中在构造破碎带中,金矿矿体与矿体周期岩石是逐渐过渡的。一般来讲,矿体平面为弧形分布,剖面较规则;矿体平面为分支复合脉状,矿体局部呈透镜状,剖面为复合脉状;矿体总体为透镜状,平面为分支复合脉状,剖面呈“S”型,且矿体中部延伸较大,矿体厚度较大。 1.2矿石特征 矿床矿石具有多种类型,常见的矿石类型有四种,其中,石英-白云母-锡石呈灰白色,风化后呈褐黄色,主要分布在内接触带的云英岩化花岗岩中,数量少,较为罕见;褐铁矿-锡石是氧化型带矿石,主要成分包括褐铁矿、黄铁矿、锡石、云英以及其它矿物,主要分布在地表以及矿床浅部;黄铁矿-黄玉-锡石主要分布在构造角砾岩中,一般位于分布带或外带,矿石特征为云英岩与黄铁矿的混合矿物,一般由黄铁矿、锡石、黄玉以及石英等成分,是最为常见的矿石类型;萤石-石英-锡石多处于黄铁矿-黄玉-锡石矿石的裂隙晶洞中,一般呈短柱状,主要成分包括石英、白云母、黄铁矿以及锡石,是仅次于黄铁矿-黄玉-锡石的矿石类型。 由于矿石的形成环境复杂,形成条件的差异造成矿石结构以及构造的不同,按照此类依据,矿石可以分为原生矿石和氧化矿石两类。其中,原生矿石多形成于热液成矿期,主要矿物包括黄铁矿、白铁矿、磁铁矿以及辉锑矿等,矿石中金矿呈微细粒侵染状分布,显微镜观察难以察觉,可用电子探针的方式确定是否含有金矿。原生矿石中,黄铁矿和辉锑矿是主要的载金矿物,黄铁矿中金的含量是由黄铁矿晶的形成决定的,五角十二晶体含金量最高、立方体晶体含金量最低,一般黄铁矿中金的含量与砷的含量呈正比。原生矿石发生氧化现象并在热液渗流的作用下逐渐形成氧化矿石,氧化矿石多形成于热液成矿后期,载金矿物多为褐铁矿和粘土矿物,这是由于褐铁矿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吸附原生矿石中的金并

江西省宁都县王花沅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规律

Advances in Geosciences地球科学前沿, 2014, 4, 294-301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14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c419034390.html,/journal/ag https://www.doczj.com/doc/c419034390.html,/10.12677/ag.2014.44036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etallogenic Rules of Wanghuayuan Copper Mine, Ningdu Jiangxi Rensheng Liu1, Dongfeng Zou2, Xi Liu2 1Geological Team of Ganzhou City Jiangxi Province, Ganzhou 2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Center of Jiangxi Province, Nanchang Email: 35341114@https://www.doczj.com/doc/c419034390.html, Received: Jun. 25th, 2014; revised: Jul. 22nd, 2014; accepted: Aug. 1st, 2014 Copyright ? 201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doczj.com/doc/c419034390.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Wanghuayuan copper polymetallic ore lies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mining area, located in the Eurasian continental plate and the Pacific plate west coast mansion inside the reduction plate, and has experienced Yanshan multi-stage magmatic activity. With combination of the Strati- graphic, structural and magmatic rocks of Wanghuayuan copper polymetallic mining area, it summarizes what Copper polymetallic ore is mainly produced in the Wanghuayuan granite rock and near the contact zone of Sinian metamorphic granite, orebody is controlled by NE trending quartz veins and the near ore greisenized. According to mineral assemblages and ore bed mineral generation sequence analysis. There are three stages of mineral generation in the Wanghuayuan mining area: early stage of high and medium temperature, late stage at low tem- perature and the secondary phase. By comparing with the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of copper polymetallic deposit in the area, it can be speculated that the scope of prospecting which is about 1.5 square kilometers around the mine lot has good mineralization and discovery pros-pects. Keywords Copper Polymetallic Ore Deposit,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Wanghuayuan

伊春市五星铅锌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_高若峰

文章编号:1007-7596(2008)03-0136-01 伊春市五星铅锌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 高若峰 (黑龙江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研究总院,哈尔滨150042) 摘 要:通过对矿床地质、控矿条件、矿体规模及形态的特征分析,初步研究认为,该矿床应属裂隙带充填交代中-低温热液型铅 锌矿床。 关键词:铅锌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伊春五星中图分类号:P 57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07-12-20 [作者简介]高若峰(1969-),男,河北迁西人,工程师。 矿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兴安岭-内蒙地槽褶皱区,伊春-延寿地槽褶皱带,五星-关松镇隆起的北部。处于伊春-延寿多金属成矿带的北端。本区构造演化为早寒武世开始下降,形成陆表海浅水型碎屑岩-碳酸岩建造,属早期盖层沉积,晚二叠世有红山组陆相沉积,受区域构造活动影响,断裂、褶皱均很发育,这些地质作用控制了沉积作用、岩浆活动及成矿作用。 1 矿区地质概况 区内地层为:下元古界红林组,岩性为变粒岩、混合岩 化浅粒岩、混合花岗岩。为本区最老地层。寒武系下统五星镇组,该组地层分3段,本矿区仅见上段,该段上部岩性有碳质板岩。中部岩性为灰色大理岩、夹碳质板岩、粉砂质板岩、下部岩性为白色大理岩、夹白云质大理岩。该段地层分布在矿床的西部和北部,处在矿段的下盘,是矿体下盘的主要围岩。下泥盆统黑龙宫组,岩性为安山岩、安山质凝灰角砾岩等火山碎屑岩。二叠系红山组,南北向条带状展布,主要以流纹质凝灰熔岩为主。上第三系孙吴组,铁质胶结沙砾岩为主。 矿区大地构造环境属伊春-延寿地槽褶皱系中北段,区域上构造活动强烈,具有多期性和继承性特点,形成以北北西或近南北向构造线为主,断裂构造广泛发育,规模较大的扬树河断裂,派生出分枝断裂与次一级断裂,为主要控矿构造。 矿区外围岩浆活动强烈,分为3个侵入亚旋回,元古代晚期侵入亚旋回主要为混合花岗岩、混合花岗片麻岩、混合片麻岩等,分布矿区东南角,侵入于下元古界红林组中。三叠纪侵入亚旋回为碱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等,大面积出露,呈岩基状,其它为岩株状,主要分布在矿区西部。侏罗纪侵入亚旋回,主要为花岗斑岩组,多呈岩株、岩墙状。区内脉岩发育,从基性到酸性、碱性均有出露。 2 矿床地质特征 211 矿体规模及矿体特征 矿区内共揭露控制矿体7条,?号铅锌矿体为矿区主矿体,规模最大,控制长度200m,延伸120m,赋存于大理岩与流纹岩接触的复合断裂构造中,上盘围岩为流纹岩,下盘围岩为大理岩,矿体具有膨缩变化,总体走向为10b ~20b ,主要为 氧化矿,Z n 平均品位10145@10-2 ,Pb 平均品位2180@10-2,A g 平均品位567@10-6。其他6条矿体较小,赋存于大理岩层间破碎带中。212 矿石特征 1)矿石结构主要为它形粒状结构,其次半自形~它形粒状结构、交代结构。 2)常见矿石构造主要有块状构造、浸染状构造、条带状及细脉状构造。 3)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以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为主,次为磁黄铁矿、黄铜矿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方解石、绿泥石、绢云母。金属矿物生成顺序:磁铁矿、黄铁矿、磁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表生矿物。脉石矿物生成顺序:石英、方解石、绿泥石等。 4)矿石自然类型:氧化矿石、硫化矿石。按工业类型硫化铅锌矿石、银(铅锌)矿石。 3 矿床成因 根据矿体所处的地质构造位置,矿床特征,矿带矿体的 时空分布,矿石类型,结构构造等特点及矿石矿物成分,矿物组合及生成顺序等特征分析,认为矿床成矿过程大致为早期岩浆受后期热力作用的影响,涌入上地壳,使基底和沉积盖层温度升高释放同生沉积水,与地表和岩层中向下渗透的水相混合形成热水溶液,并向低温低压地段运移,途中溶滤、萃取分散在各地层中的铅锌等成矿物质形成含矿热液,受断裂等构造影响,在减压部位,又经后期热液蚀变作用使铅锌等成矿元素以硫化物的形式从含矿流体中不断沉淀析出,进一步富集成矿充填到构造裂隙带等地段,因此矿床属于中温-低温热液充填型铅锌矿床。 4 找矿标志 1)碳酸岩与长英质岩不整和接触带(复合构造),具有明显的化探次生晕Pb 、Zn 、A g 组合异常,为主要找矿标志。 2)绿泥石化、硅化、黄铁矿化等围岩蚀变与铅锌矿化关系密切,尤其是黄铁矿化,蚀变越强,矿化越好,可作为主要找矿标志。 3)本矿床属于硫化矿床,容易遭受氧化而形成铁帽,故铁帽、铁锰帽是直接的找矿标志。 4)区内发现了采坑等采掘遗迹,在采坑见到了致密块状铅锌(银)矿石,其可作为找矿标志。 参考文献: [1] 黑龙江省地质局1区域地质调查报告(五星店幅)[R]1哈尔 滨:黑龙江省地质局,19811 [2] 韩振新,许衍强,郑庆道1黑龙江省重要金属和非金属矿产的 成矿系列及其演化[M ]1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1[3] 曲关生,浦全生1黑龙江省岩石地层[M ]1北京:中国地质大学 出版社,19971 ) 136)2008年 第3期 (第36卷) 黑 龙 江 水 利 科 技 H e il ongjiang Sc ience and T echno l ogy ofW a ter Conservancy N o 1312008(T oda lN o 136)

钨矿床类型

钨矿床类型 中国钨矿床划分为3类5亚类20型,现将中国钨矿的主要矿床类型地质特征简述如下。 (1)石英脉型黑钨矿床此类型矿床是我国钨矿主要类型之一,以开发之早,产量之多,矿床规模之大而驰名中外。矿床主要分布在赣南、粤北、湘南成矿区带里。成矿与壳源改造花岗岩类侵入体的关系密切,矿体多产于岩体内外接触带,以岩体内为主,受岩体内构造裂隙控制,沿裂隙充填呈脉状、似脉状,有的产在岩体顶部顶板的围岩中。矿体围岩蚀变主要有云英岩化、硅化、钾化、绢云母化等。矿石主要由石英和黑钨矿所组成,并含有锡石、辉钼矿、辉铋矿、白钨矿、毒砂、磁黄铁矿、黄铁矿、闪锌矿、黄铜矿等。具有代表性的矿床有江西西华山、大吉山,广东锯板坑、梅子窝、石人嶂等石英脉型黑钨矿床。 (2)斑岩型钨矿该类型矿床的形成主要与火山-次火山作用晚期的弱酸性钙碱系列的浅成-超浅成侵入体有成因联系。与钨矿化有关的斑岩主要是花岗闪长斑岩、二长花斑岩、花岗斑岩、石英斑岩等。矿化主要分布在岩体内,有的产在斑岩体与围岩接触带,个别的产在围岩中。矿化呈细脉浸染状,品位低,规模大,常有辉钼矿伴生,矿体产出浅,围岩蚀变具有分带现象。矿化呈浸染状、网脉状和细脉状,矿体常呈似层状、透镜状、不规则状,与围岩无明显界线。矿石矿物主要有白钨矿、黑钨矿、辉钼矿,其次有黄铜矿、闪锌矿、辉铋矿、黄铁矿等。代表性矿床为广东莲花山钨矿床、江西阳储岭钨矿床等。 (3)夕卡岩型白钨矿床该类型也是我国钨矿床主要类型之一。70年代以前,我国勘探的主要是石英脉型黑钨矿和斑岩型黑钨矿等。当时储量组成主要是黑钨矿,约占储量50%以上,白钨矿约占20%,混合钨矿(黑钨矿、白钨矿)约占30%左右。70年代以来,白钨矿储量有较大幅度增长,至此改变了我国钨储量结构,白钨矿占71%,而储量主要来自夕卡岩型白钨矿床,但大部分是贫矿。这类矿床的生成和分布主要与中深-浅成的中酸性岩浆岩有关。矿床产在岩浆岩体与碳酸盐类岩石接触带及其附近的围岩中。围岩蚀变主要是夕卡岩化,一般在晚期复杂夕卡岩阶段富集成矿。矿体形态复杂,多为不规则囊状、扁豆状、透镜状,也有的呈层状、似层状或形态简单的透镜状。有的夕卡岩钨矿的围岩尚有大理岩化、硅化、斜长石化、钾长石化、白云母化、叶蜡石化、黄铁矿化等。矿石矿物主要是白钨矿、辉钼矿、辉铋矿、锡石、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黄铁矿、磁黄铁矿、毒砂、磁铁矿等。具有代表性的矿床:湖南瑶岗仙钨矿床、新田岭白钨矿床、柿竹园钨(锡铋钼)矿床,江西修水香炉山白钨矿床、甘肃塔儿沟似夕卡岩型白钨矿床。 (4)爆破角砾岩型钨矿床在斑岩型钨矿区内,常伴生有含钨爆破角砾岩,其矿石成分主要是黑钨矿、辉钼矿,其次有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等,主要以胶结构形式存在。矿体主要产在爆破砾岩体内,也有的产在角砾岩体围岩构造裂隙中,形成钨矿脉。角砾岩体内的矿常分布在角砾岩体上部及接触带附近。这类矿床品位较富,但规模较小,多为中小型富矿。

(完整版)干旱的原因

干旱的原因 华南区以夏秋旱为主,长江区多为伏旱,华北区旱灾频率最大以春旱最为严重,个别年有春、夏、秋连旱;西南地区四季都可能发生旱灾,云南和川西山地多春旱,四川盆地西部与北部地区多夏旱。它们分别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另外,东北地区到底是以春旱为主还是以夏旱为主?教材上是说盛夏季节常引起旱灾,可人教社星图社地理室合编的星图社出版的地图册上 p19“中国的干旱灾害和季节干旱地区分布”一图却又用春旱表示东北区。 干旱在我国是影响面最广,最为严重的气象灾害。 干旱的概念:指在农业技术水平不高的条件下,由于长期降水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引起农作物对水分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影响正常生物发育而减产失败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 干旱的类型: 1、按干旱发生的原因分类 (1)土壤干旱 土壤含水量少,土壤颗粒对水份的吸附力,植物的根系难以在土壤中吸收到足够的水分去补偿蒸腾的消耗,植物体内的水分收支便失去平衡,从而影响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以至发生旱害。 (2)大气干旱 虽然土壤中具有一定的、可供植物利用的有效水分,但由于空气极度干燥、光照强、气温高,植株蒸腾加剧,终使水分入不敷出,植株体内水分平衡遭到破坏而遭致旱害。 2、根据干旱发生的季节分类 (1)春旱 春旱主要发生在3-5月份,这时我国华北、西北和东北的许多地方,春季温度回升很快,空气干燥,太阳辐射较强,风力大,蒸发力强,在这些地区冬季降水稀少,一量春季长时间无雨或雨量明显偏少,就易发生春旱。 (2)夏旱 日射强烈,气温很高,空气温度低,因而土壤蒸发及植物蒸腾都很强,如长期少雨或无雨极易造成干旱。 (3)秋旱 秋旱的特点与夏旱相类似,但强度稍弱。秋夏主要影响夏播作物和部分晚熟春播作物的灌浆成熟,影响越冬作物的播种和出苗。 (4)冬旱 由于冬季,大陆性干冷气团控制我国广大地区,降水稀少,且多西北大

中国钨矿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

中国钨矿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 中国钨矿时空分布 从成矿期来看,据《中国内生金属成矿图说明书》(1987)统计的钨矿床成矿时代[以矿床(点)数量为基础],前寒武纪成矿期占2%,加里东期占4%,海西期占9%,印支期占2%,燕山期占83%。从空间分布来看,在中国三大成矿域,即古亚洲成矿域、滨太平洋成矿域、特提斯成矿域,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说明空间分布广泛。康永孚、苗树屏等(1994)将中国钨矿分布划分为5个成矿带,即华北成矿带、华南成矿带、天山-北山成矿带、西秦岭-祁连山成矿带、三江钨锡成矿带。其中,华南成矿带中的南岭成矿区(包括政和-大埔深断裂以西的闽西、赣湘南部、粤桂两省区的一部分和滇东南部分),是中国钨矿床高度发育区,也是世界钨矿床分布最密集的地区。成矿条件优越,矿床类型丰富多彩,拥有世界上主要钨矿类型,如石英脉型(广东锯板坑钨矿、江西大吉山钨矿等)、花岗岩细脉浸染型(福建行洛坑钨矿)、以夕卡岩为主的层控多因叠加型(湖南柿竹园钨锡铋钼矿)、层控型(广西大明山钨矿)等。 如此可见,中国钨矿时空分布既广泛又相对高度集中。成矿期主要集中于燕山期,矿床分布特别是大型、超大型钨矿主要集中于南岭成矿区。其储量占全国钨储量的70%以上。 中国钨矿成矿主要特点和若干规律 (1)具有多元成矿特点即成矿物质的多来源(岩源、层源、混合源、壳源、壳幔混合源等);含矿建造的多层位(元古宇、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泥盆系—石炭系、上侏罗统);成矿作用的多期性;成矿环境的多样性;以及钨元素地球化学的多种适应性,如在岩浆阶段、岩浆热液、各种矿化流体、变质作用及表生作用中,均可活化、迁移,在有利的构造条件下富集成矿。 (2)具有地层、构造、岩浆岩多种因素及其复合控矿的特点地层沉积建造是供矿、容矿的基本因素之一,不同的容矿建造机制分别控制形成不同类型的钨矿。如碳酸盐岩建造总是形成夕卡岩或似夕卡岩型钨矿床(以白钨矿为主);而在硅铝建造则往往产生交代岩或角岩,形成岩体浸染型、细脉浸染型、脉型、角砾岩筒型钨矿床。不同的构造-岩浆机制,形成各具特征的矿床类型。例如,由深大断裂从深部带来的壳幔混源型岩脉,可以形成斑岩型、角砾岩筒型钨矿;而来自壳源型的岩脉则形成脉型或夕卡岩型钨矿。各种成矿条件联合控矿,必然产生多型矿床的共生与复合。 (3)中国钨矿矿床高度集中分布和成群成带出现如前所述,南岭是中国钨矿最密集的成矿区,尤其是赣南、湘南、粤北地区的钨矿床更是高度集中分布,而且是成群成组的出现。如在赣南大余—崇义—上犹地区,仅在7800km2范围内就有180多个矿床(点)密集分布,几乎平均10km2内即有两处钨矿床,并呈现等距、近等距的分布;又如,盘古山区在11000km2范围内也有100多处钨矿床(点)分布,平均每100km2就有1处矿床。在南岭每一个密集区里往往产有1~2个大型钨矿并有“卫星”式一批中小型矿床围绕大型矿床产出而成群成组的分布。在每个矿床中几乎都有1~2条“王牌”矿脉(即规模大、品位富的矿脉),如西华山钨矿的299号“王牌”脉长920m,脉宽最大3.60m,而且品位富。每个矿区的含钨石英脉

河北省自然灾害损失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河北省自然灾害损失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序言 河北省自然灾害损失情况数据分析报告从农作物受灾面积,农作物绝收面积,旱灾受灾面积,旱灾绝收面积,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受灾面积,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绝收面积,风雹灾害受灾面积等重要因素进行分析,剖析了河北省自然灾害损失情况现状、趋势变化。 借助对数据的发掘及分析,提供一个全面、严谨、客观的视角来了解河北省自然灾害损失情况现状及发展趋势。河北省自然灾害损失情况分析报告的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及清洗而得。 河北省自然灾害损失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 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请注明出处。 河北省自然灾害损失情况数据分析报告以数据呈现方式客观、多维度、深入介绍河北省自然灾害损失情况真实状况及发展脉络,为机构和个人提供必要借鉴及重要参考。

目录 第一节河北省自然灾害损失情况现状概况 (1) 第二节河北省农作物受灾面积指标分析 (3) 一、河北省农作物受灾面积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现状统计 (3) 三、河北省农作物受灾面积占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比重统计 (3) 四、河北省农作物受灾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河北省农作物受灾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河北省农作物受灾面积同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河北省农作物绝收面积指标分析 (7) 一、河北省农作物绝收面积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农作物绝收面积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河北省农作物绝收面积占全国农作物绝收面积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河北省农作物绝收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河北省农作物绝收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农作物绝收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