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理课件内容

法理课件内容

法理课件内容
法理课件内容

公共政策

1. 公共政策的含义

所谓公共政策,按照我们在此的理解,主要包括某些主要或社会紧急手段的准则。

2.公共政策与法院裁判的关系

支持或否定

3.法院对公共政策的态度

既非漠视也非无条件执行。即,支持或否定

4,决定法院态度的原因

(1)尊重的原因

公共政策大多数情况下是社会需求的反应,法官的裁判虽然要以法律为依据,但是也不能绝对的无视社会的现实需要,否则法律就会与社会脱节成为具文。

法院作为三权分立的政治机构之一,通常也会和其它部门的行为保持一致。

(2)否定的原因

基于三权分立的架构,不同的政治部门具有不同的职能和价值追求。法院作为司法机关,具有审查其它部门行为的合法性的权利。

法律代表了基本的正义观念,而公共政策大多带有应急性和功利性,有些时候二者会出现冲突。例如,在某些情形下,采取紧急手段的需要变得极为迫切,社会不得不采取一些紧急的措施,甚至是按照正义的观念来看足以引起人们质疑的严厉措施。但是,法官应当受到“执行公共政策应当对社会正义造成做小限度损害原则”的指导,当公共政策违背法律原则时,应当予以否定。例如,战争、内乱、饥荒、失业等突发性事件下社会采取的公共政策。

二当代中国的非正式法源

(一)习惯

只有法律承认其有效时,才能成为补充制定法的渊源。

《民法通则》第一百四十二条第三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事法律有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

《合同法》第六十一条规定,“第六十一条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就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地点等内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

习惯根据其形成和作用的范围,分为地区习惯、职业和行业习惯、民族习惯、国家习惯和国际惯例。

在我国民族习惯在立法上的特殊体现表现为,法律授权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可以根据本民族的特点作出某些变通性或补充性规定。例如,我国《刑法》第九十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不能全部适用本法规定的,可以由自治区或者省的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和本法规定的基本原则,制定变通或者补充的规定,报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施行。”

(2)判例

判例法国家正式法源:判例法、制定法。

成文法国家正式法源:制定法。

我国属于成文法国家,判例不具有正式法源的地位。

在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判例,在审判工作中参考和指导作用,但是其并不是判例法,不具有正式法源的地位。

(三)政策

在我国,政策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有些政策成为宪法、法律和法规本身的有机组成部分。

例如,我国《民法通则》第六条规定,“民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国家政策。

第四节法的分类

法的一般分类

(一)国内法和国际法

分类标准:法的创制主体和适用主体

国内法,特定国家的国家机关创制,适用于国家主权范围之内,一般仅适用于自然人、法人等国内法主体之间,国家仅在例外的情形下成为国内法法律关系主体。

国际法,由主权国家参与制定或国家公认,形成。仅适用于国家或者国际组织等国家法主体之间,不直接对个人适用。

(二)根本法和普通法

分类标准:制定主体、制定程序、内容、效力范围。

在成文法国家,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由特殊的国家机关制定,遵循最严格的法律制定和修改程序,规定国家生活中最基本的内容,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普通法,制定主体与宪法不同,制定程序一般较为宽松,其是对宪法相关内容的具体化,不得与法律宪法相违背,法律效力低于宪法。

第五章法律规范

第一节法律规则

一、法律规范、法律原则、法律规则的关系

法律规范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关于人们的行为或活动的命令、允许和禁止的一种规范。它包括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

法律规则是指以一定的逻辑结构形式具体规定人们的法律权利、法律义务及其相应的法律后果的一种法律规范。

法律原则是为法律规则提供某种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的、指导性的原理或价值准则的一种法律规范。

三者的关系

法律规范由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构成。

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的区别和联系。

联系:均为法律规范;原则是规则的指导。

区别:(1)逻辑结构不同

规则:假定+行为模式+法律后果

原则:通常无假定和法律后果

(2)抽象性程度不同

规则较为具体

原则较为抽象

(3)规则性质不同

规则“确定性命令”

原则“最佳化命令”

(4)适用范围不同

规则较小,确定。

原则范围较广,适用于整部法律,或法律的某一部分。

(5)初始性特征不同

规则通常具有确定性特征

原则具有初始性特征

(6)规则冲突与原则竞争的解决方式不同

规则冲突的解决:

法律规定的“规则——例外”模式

“全有或全无的方式”。根据“后法优于前法”、“特别法优于一般法”、“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等形式化规则解决。即根据法律的效力进行判断。

原则竞争的解决方式:

“ 衡量”,即比较在特定情形下,那一原则更有分量或优先性。

二、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

(一)基本结构

假定+行为模式+法律后果

(二)

从内容上看,从逻辑结构意义上讲,三者缺一不可。

但是,当法律条文去表述法律规则时,为了语言简练,往往会省略法律规则三要素中的某些部分。

(三)假定

又称假定条件,是有关使用该规则的条件或情况的部分。内容,法律规则在什么时间、空间、对什么人以及在什么情境下对人的行为具有约束力。

(1)法律规则适用条件

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对什么人有效

(2)行为主体条件

行为主体资格;行为的情境

(四)行为模式

(1)可为模式

“可以。。。”“有权。。。”“享有。。。权利”

(2)应为模式

“应当。。。”“必须。。。”“应该。。。”

(3)勿为模式

“不得。。。”“禁止。。。”“不准。。。”

(五)法律后果

(1)肯定性法律后果

从逻辑结构上讲,法律后果是法律规则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在法律条文具体表述时,一般省略。

(2)否定性后果

表现为制裁、不予保护、撤销、赔偿等。

三、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的关系

基本关系:法律规则是法律条文所表达的意义或内容,法律条文是法律规则表达的形式或者载体。当我们谈到“用法律解决案件”时,是指用法律条文所表达的意义来解决案件,而不是用法律条文自身来解决案件。我们必须将语句与语句所表达的意义区分开来。

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的具体关系

1.一个法律规则是由同一规范性文件的不同条文表达的。

《刑法》第382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

第383条规定,“对犯贪污罪的,根据情节轻重,分别依照下列规定处罚:(一)个人贪污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二)个人贪污数额在五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

(三)个人贪污数额在五千元以上不满五万元的,处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七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个人贪污数额在五千元以上不满一万元

,犯罪后有悔改表现、积极退赃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予刑事处罚,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四)个人贪污数额不满五千元,情节较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较轻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酌情给予行政处分。

对多次贪污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贪污数额处罚。”

2.一个法律规则有不同规范性法律文件中不同条文表达

《宪法》第十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三条,“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没收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可以并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刑法》第二百二十八条“以牟利为目的,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价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价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

宪法、刑法、土地法共同构成一个规则“禁止买卖、非法转让土地”的行为规则

3.同一条文表达不同法律规则的要素

例如,《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一)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一千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五十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大的;(二)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集团的首要分子(三)武装掩护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

4.一个法律条文仅表达了某个法律规则的某个要素或者若干个要素

(1)规定三者之一

(2)三者之二

(3)三者全有

四、法律规则的分类

(一)授权性规则和义务性规则

分类标准:规定的行为模式及其内容

授权性:权利性规则、职权性规则

义务性规则:命令性规则、禁止性规则

(二)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

分类标准:在适用上人们是否具有选择性

强行性规则,无条件适用,人们无选择的余地,公法性规则大都属于此。

任意性规则,在一定的限度内允许人们选择适用或者不适用法律的规定。例如,《合同法》第三十四条“承诺生效的地点为合同成立的地点。采用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的,收件人的主营业地为合同成立的地点;没有主营业地的,其经常居住地为合同成立的地点。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照其约定。”

三、确定性规则、委任性规则、准用性规则

分类标准:内容是否完整。需不需要援引或者参照其它规定。

确定性规则是一个完整的规则。

委任性规则,没有明确规定行为规则的内容只规定概括性的指示,授权或者委托某一机关或者某一机构加以具体规定。《刑法》第三百四十二条“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占用耕地改作他用,数量较大,造成耕地大量毁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准用性规则是指没有具体规定人们的行为模式,而是规定可以参照或者援引其它的法律规则的规定来加以明确的法律规则。

例如,《合同法》第一百七十五条规定,“当事人约定易货交易,转移标的物的所有权的,参照买卖合同的有关规定。”

第二节法律原则

一、法律原则的分类

(一)公理性原则和政策性原则

区分标准:产生基础

公理性原则,由法律原理推导出来的,如诚实信用等。

政策性原则,国家或者政府为了实现一定时期的任务或者目标,基于政策考量而制定的一些原则。如《劳动法》中促进就业,保护劳工利益。

(二)基本原则与具体原则

分类标准:适用范围大小

例如,法治原则、法不溯及既往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属于基本原则。

罪刑法定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一物一权原则、过错责任原则则属于具体原则。

(三)实体性和程序性原则

区分标准:涉及的内容与问题的不同

实体性原则,实体法中的原则。

程序性原则,程序法中的原则。

二、法律原则的功能

(一)指导功能

(二)评价功能

(三)裁判功能

三、法律原则的适用方式和条件

(一)适用条件

1.穷尽法律规则,方得适用法律原则

2.除非为了实现个案正义,否则不得舍弃法律规则而直接适用法律原则。

(二)法律原则的适用方式

找出相关的法律原则。例如A、B两个原则

确定优先性A>B;B<A

确定不同不同优先性的条件。什么条件下A>B;什么条件下B<A

判断案件条件符合那种情形 作出选择

《法理学》这门课程的基本特点以及学习的途径.

《法理学》这门课程的基本特点以及学习的途径 2008-01-20 摘要:法理学这门课程具有三种基本的属性:法律性、理论性和学术性。相应的要求同学们掌握法律思维的特点,学会法律思维,具有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以及较高的学术素养。学习途径主要包括学习西方法学理论,扎根本土资源,学习法律史以及关注现实等。 关键词:法律性;理论性;学术性;法律史;现实生活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不少同学感到法理学这门课比较抽象,难懂,不容易理解和掌握,从而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畏难情绪。同时,在同学们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视部门法学课程,而相对轻视法理学课程的倾向。这也许是由于法理学与社会现实距离比较远,对同学们毕业以后找工作关系不大的缘故。这两种情况对法理学的学习产生了不利的影响,长远来看势必会影响同学们法学整体素质的提高。 有不少同学曾向我请教“法理学这门课到底应该如何学习”的问题。我感到自己有责任整理自己的思路,与同学们进行交流,给同学们一些启发和帮助。如何学习法理学,这确实是一个不容易讲清楚的问题。下面我主要根据个人多年来在法理学的学习、研究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供同学们参考。 一、《法理学》的基本特点要搞好法理学的学习,关键是在掌握相应知识的前提下,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具体讲是法理学所特有的思维能力。这首先要清楚法理学这门课程本身的属性特征,然后才能采取相应的学习方法。我个人认为法理学主要具有以下三个突出的基本属性:“法”性、“理”性和“学”性,也就是法律性、理论性、学术性。法理学是这三种基本属性的有机结合。这就要求同学们对何谓“法律思维”,何谓“理论思维”、何谓“学术思维”,以及它们的基本特点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一)法理学的法律性从课程分类上来讲,法理学首先是一门法学课程,具有法律性。这一属性使它与自然科学、现代汉语、计算机、政治学、伦理学等其他课程区别开来。这里的法律性,主要是指法律学习需要具有一种特殊的法律思维的'方式,象西方国家通常所说的那样,法科学生要学会“thinking like a lawyer”,即象律师那样思维。同学们训练自己法律思维的过程并不象在一张白纸上绘画一样,而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清理”或“颠覆”自己已有的科学思维、道德思维以及政治思维的过程。 1、法律思维不同于科学思维尽管也有不少人称法律为科学,如我国西北政法学院的刊物的名称就是《法律科学》,但严格来讲,法律这门学问,法

法理学I课程法理学1大纲

法理学1教学大纲 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理论、观点、方法,深刻认识法律的本质、特征、结构、要素、功能、作用和目的,了解法律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及其规律。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法治作为文明的核心要素、社会最根本和最重要的控制方式的意义。 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法律文化的独特性,进一步认识当代中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真正拥有良好的专业学识、知识框架和素质,形成专门性、职业性、系统性的法律人思维方式。 (二)教学要求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和方法指导教学实践。 2、了解法理学的理论体系,系统学习法理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提高和深化对法理学的理论和理论框架的认识,从宏观上深刻认识法理,促进对法律的原理、原则、价值、精神的深入研究。 3、了解当代中国法理学的学术状况,关注理论界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积极参与法理学的研究和讨论。 4、以问题为中心,深化对某些问题的研究,独立思考,独立探索,能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进行系统的论证;通过以点带面,促进理论的深化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5、关注社会,关注现实,关注当代中国法治建设和实践,积极探索新领域、新现象、新问题。 6、深入学习部门法学知识,深入其他理论法学、边缘法学的学习,与比较法学、法哲学、法律社会学、法律史等学科紧密结合,形成既广泛又深入的知识结构。 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法的特征;法律要素;法律部门;法律关系;人权;权利与权力的关系;法律责任;法的效力;法的实施。 教学难点:法的渊源;法的效力层次;法系;法律解释;法的继承和移植。三、本课程采取的主要教学方法手段 本课程教学以启发式的课堂讲授为主,并注意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以讨论、辩论、案例分析等形式培养学生运用法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四、本课程的教学计划学时和分配方案 本课程教学计划学时为42学时。具体分配见计划学时分配表。 五、参考书目 1、《法理学》,张文显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法理学》,孙笑侠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3、《法学基础理论》,沈宗灵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法理学》,孙国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法学名家观点导读课程之法理学讲义

法学名家观点导读课程之法理学讲义 一、名家名著导读课程的缘由 1、司考是一门考试,考试必须有标准答案。而纷繁复杂的法 学,特别是理论法学中,几千年鲜有定论,如法律与道德 的关系问题就争论了三千多年。矛盾解决方案是法学名家 (出题人)的观点就是司法考试的标准答案。 2、名家名著的导读还有利于关注热点时事和法治趋势,能让 法律人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3、《法理学基本问题》(法律出版社)中的重要观点 法理学体系图:

一、法律是什么? 1、法律的定义 “一般来说,近代以前的法在内容上与道德的重合程度极高,有时浑然一体。……近现代法在确认和体现道德时大多注意二者重合的限度,倾向于只将最低限度的道德要求转化为法律义务,注意明确法与道德的调整界限。”据此引文及相关法学知识,下列判断正确的是:(2010年卷一第91题) A.在历史上,法与道德之间要么是浑然一体的,要么是绝然分离的 B.道德义务和法律义务是可以转化的 C.古代立法者倾向于将法律标准和道德标准分开 D.近现代立法者均持“恶法亦法”的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立场 【万国答案】 B 2、法律的特征 (1)法是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 (2)法是由公共权力机构通过制定、认可、解释形成的。 (3)法是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调整机制。 3、法律的本质 (1)法律的意志本质:法所体现的国家意志是统治阶级的意志。 (2)法律的社会经济属性:法的物质制约性。 (3

二、法律有什么用? 1、法的规范作用 (1)指引作用是指法对本人行为起到导向、引路的作用。指引作用对象是每个人自己的行为。 【2011年可能考点】根据法律规范的行为模式,分为确定的指引和有选择的指引。其中,义务模式对人们的行为的指引是确定的指引,而权利模式对人们行为的指引是有选择的指引即不确定的指引。 (2)评价作用是指法律作为人们对他人行为的评价标准所起的作用。评价作用对象是他人的行为。 (3)预测作用是指人们根据法律可预先估计人们相互间将怎样行为以及行为的后果等,从而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合理的安排。预测作用对象是人们的相互行为。 (4)教育作用是指通过法律的实施,使法律对一般人的行为产生影响。教育作用对象是一般人的行为。 (5)强制作用是指法可以用来制裁、约束违法犯罪行为。法的强制作用是法律其他规范作用的保证。其作用对象是违法犯罪者的行为。 2、法的社会作用 (1)维护阶级统治的作用 (2)管理公共事务的作用 3、法的作用的局限性 (1)人的因素 ①从社会调整的手段上看,法律只是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的调整手段之一。 ②从调整的范围上看,法律作用的深度和广度是有限的。 ③法律是为人制定的,而法律也是由人来制定的,并且是通过人来实施的,因此,人的认识水平和相应的道德、文化素养等都会制约和影响法律作用的发挥。 (2)社会因素 ①法律以社会为基础,法律不可能超出社会需要去“创造”社会。在这个意义上,法律的创制形成依赖于客观经济关系以及相应的社会条件。 ②同样法律作为社会规范之一,它的运行必然受到其他社会规范以及相应的社会条件和环境的制约,在不同的社会条件和社会环境中,法律发挥作用的程度是不同的。 (3)法律的自身因素 合法而不合理。漏洞或“滞后性”。语言表达力的局限。 4、法律的价值 法的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法的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在2008年大纲修订过程中已经被删除,但是由2010年真题进行了考察,2010年超纲考点。) (1)事实判断是一种描述性判断,是关于客体实际上是什么的判断,而价值判断是一种规范性判断,是关于客体应该是什么的判断。法律作为一种规范,它是立法者从自己的价

《法理学》课程简介

《法理学》课程简介 课程代码 课程简介: 法理学是法学的一般理论、基础理论和方法论。本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掌握法的概念、法的本体、法的起源和发展、法学方法论、法的运行、法的作用和价值、法与社会等法理学的基本论题和问题;初步掌握通贯整个法学体系的法学基本范畴,诸如法、权利、义务、法律行为、法律关系、法律责任、法律价值等基本概念。本课程安排四次课堂专题讨论,安排五次课堂作业,以帮助学生对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前沿问题有比较全面、深刻的掌握。 Jurisprudence,which means the philosophy of law,or legal theory,or Methodology of legal theroy, is a study of the nature and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law. This course will apply the concepts and techniques of philosophical analysis to an examination of the nature of law and issues surrounding legal reasoning, and the relationship among law, morals and theories of justice. It is our main aim that students have an initial command of basic concepts of mordern jursiprudence, such as law, rights and obligation, legal relationships, legal procedure, Legal values,and so on. There are four seminars and five homeworks in this course in order to help students have a good command of the fundermental knowledge and frontiers of legal theory.

法理学复习重点考试前复习资料

《法理学》200510考试考前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考核方式介绍0 第二部分复习指导0 单项选择题复习指导0 多项选择题复习指导 2 名词解释复习指导 3 简答题复习指导 4 论述题复习指导 4 第一部分考核方式介绍 考核形式:闭卷考试,其中客观题(选择题)采用机读卡答题,主观题答在答题纸上。考试时间:2小时。试卷结构:考试采用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各种题型的题量及所占分数的分配为:单项选择题为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多项选择题为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名词解释题为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简答题为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论述题为1小题,每题20分,满分100分。 第二部分复习指导单项选择题复习指导 单项选择题题干常以陈述句或问句提出解题依据、目标、要求和方法等。要求考生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的或者最为合适的选项。其难点在于几个备选答案多是相似的,极易混淆。此类题的目的是测试考生分辨正确和错误的能力,检查考生对课程基本内容,特别是基本概念掌握的程度和准确性。解答单项选择题的关键在于对课程内容和基本概念的熟悉和掌握程度,但同时也要注意看清楚题目和选项,一定要看明白问的是什么问题再做回答,以免无谓的丢分。 复习重点和难点 绪论法学的职能是什么;西方主要法学流派的主要观点。 法的概念法的外部特征有哪些;法的本质的不同说法;法的一般分类的标准。 法的产生和历史发展.什么是社会调整;法的产生的标志;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原因;法律制度的继承与移植;两大法系的区别。 法的作用和价值,法的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包括哪些;法的价值的理解。法治与法制现代化法治的核心是什么;什么是法制现代化 法的创制我国的立法体制,主要掌握不同主体的立法权限;我国的立法程序。 法的渊源.我国的法律渊源有哪些;法典编撰与法规清理的异同点。 法律规范,法律规范的结构;法律规范的不同分类标准。 法律体系,划分法律部门的标准;我国的法律体系。 法的实施,法的实施与实现的关系;法的适用主体包括哪些。 法律关系,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什么;什么是法律事实。 违法、法律责任和法律制裁,违法的构成;违法的种类;法律责任的免除。 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法律解释的分类;什么是形式推理和实质推理。 法律监督,,国家监督有哪些;社会监督包括哪些。 社会主义法与经济,掌握经济基础与法的相互关系 社会主义法与政治,社会主义法与这会主义民主的相互关系;社会主义法与党的政策的关系。 社会主义法与文化,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道德的相互关系;社会主义法与科学技术的相互关系;法律意识的分类。 练习题 1.国家机关制定的法律、法规与宪法的规定相抵触,称为()。 A.民事违法B.行政违法C.违宪行为D.刑事违法 2.在法律意识的结构中,对法的感觉、情绪和愿望属于()。 A.法律知识B.法律体系C.法律理论D.法律心理 3.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途径是()。

法理学课程笔记整理(2)

法理学课程笔记整理(2) 授课教师:王勇 法的运行 立法 一、概念、特征与分类: (一)概念(课本P209):立法是指有法的创制权的国家机关在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制定、补充、修改和废止法律及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以及认可、解释法律的一项专门性活动。 (二)特征(课本P210): 1、国家性 2、合法性 3、技术性: (1)制定——从无到有 (2)修改——从旧到新 (3)补充——从粗到精 (4)废止——从是到非 (5)认可——从彼到此 4、程序性 (三)分类: 1、根据立法主体区分: (1)立法机关的立法 (2)行政机关的立法 (3)授权机关的立法 2、根据立法方式区分(见“特征”中的“技术性”部分) 二、立法体制: (一)概念(课本P210):立法体制即有关法的创制的权限划分所形成的制度和结构。(二)当代中国的立法体制:一元两级多层次 1、一元:我国的立法体制是统一的、一体化的,全国范围内只存在一个统一的立法体系。 2、两级:我国立法体制分为中央立法和地方立法两个立法权等级。 (1)中央立法: ①权力机关立法权: a.宪法 b.法律 ②行政机关立法权: a.行政法规

b.部门规章 (2)地方立法: ①权力机关立法权: a.地方性法规 b.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c.特别行政区法律 ②行政机关立法权:地方政府规章 (三)总体格局: 1、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具有主权性、独立性和最高性)。 2、国务院及其部委制定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 3、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 4、民主自治地方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5、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地方政府规章。 6、特别行政区的立法机关制定特别行政区法律。 注:什么是基本法律 (1)基本法律对某一类社会关系的调整,应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具有全局性、长远性、普遍性和根本性。 (2)基本法律规定公民基本的权利义务、经济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基本关系、政治生活的基本事务,涉及国家主权、政治经济制度等。 三、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立法的指导思想: 1、法定思想 2、政治思想(课本P213) (二)立法的基本原则: 1、合宪性原则: (1)立法主体 (2)立法权限和内容 (3)立法程序 2、整体性原则: (1)历时性——纵向层面连贯衔接 (2)共时性——横向层面连接通畅 3、民主性原则: (1)价值分析 ①程序性意义: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多数决”。 ②实质性意义:对个体自由权利的尊重和承认,对法律和政治人格的尊重和承认。 (2)立法的民主性原则体现在立法的主体、内容和程序上。 4、科学性原则: (1)理性化 ①全面的视角 ②务实的精神 ③冷静的态度 (2)合理化 (3)主客观相统一

法理学课程简介

法理学课程简介 法理学是法学的一个理论学科,也是法学教育的一门基础课程,是一门专门训练学生法律思维的基本技能和理论思维方式的学科与课程,是法学教育的一门基础课程和核心主干课程。法理学一般安排在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讲授,其教学目的是训练学生的法律理论思维能力,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在回答“法律是什么”的问题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有关法的一般原理的理论和学说,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法律理论,以使学生能够结合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实践经验,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以及吸收、借鉴其他法律理论中的积极因素去分析、解决当前我国法治建设中的各种法律理论问题。它的基本内容包括法理学的含义、法理学的产生、法理学的方法与学派、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特点、法律的性质、法律的价值、法律的特征、法律的产生、法律的演进与发展、法律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法律与其他社会规范的关系、法律方法、法治与法治国家等。该部分以理论思维能力的训练为主,所以,鼓励学生通过积极的讨论和参与,发挥创造性思维的作用,掌握相关的法律理论和学说,形成并能够运用自己的理论见解思考、解决具体复杂的法律问题。 Jurisprudence Course Description Jurisprudence whic belongs to the theoretical disciplin of Law is a foundation of the legal education courses. It is a course which specialize trainned the basic skills of the students' legal thinking and theoretical way of thinking. It is also a core of the main coursof Legal Education. Jurisprudence curriculum is general arranged in the first semester of freshman year , its teaching aim is training students thinking ability of the legal theory , helping students understand and master the various theories on the general principles of the method and theory in the process of finding the answer “what is law” ,especially the legal theory of marxism, which is enable students to combine the experience of building socialist rule of law in our country ,by the fundamental position of marxism, the basic method and the absorption and reference to other positive factors in the legal theory to analyze and solve the current theories of law problems in legal construction in our country. Its basic content includes the meaning of jurisprudence, the generation of jurisprudence, the jurisprudence method and the school,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rxist jurisprudence, legal nature, legal value, legal characteristics, the formation,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law, legal and other social phenomena, 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w and other social norms, legal method, the rule of law and the rule of law country, and so on. This part mainly emphasize on theoretical thinking ability training, therefore, encouraging students through active discussions and participation and giving play to the role of creative thinking to master the related legal theory and doctrine, and to solve specific and complex legal problems by their own theoretical insights .

法理学考试考前复习资料

法理学考试考前复习资料 考核方式介绍 考核形式:闭卷考试,其中客观题(选择题)采用机读卡答题,主观题答在答题纸上。 考试时间:2小时。 试卷结构:考试采用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各种题型的题量及所占分数的分配为:单项选择题为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多项选择题为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名词解释题为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简答题为2小题,每小 题10分,共20分;论述题为1小题,每题20分,满分100分 复习指导 单项选择题复习指导 答题技巧 单项选择题题干常以陈述句或问句提出解题依据、目标、要求和方法 等。要求考生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的或者最为合适的选项。其难点在于几个备选答案多是相似的,极易混淆。此类题的目的是测试考生分辨正确和错误的能力,检查考生对课程基本内容,特别是基本概念掌握的程度和准确性。解答单项选择题的关键在于对课程内容和基本概念的熟悉和掌握程度,但同时也要注意看清楚题目和选项,一定要看明白问的是什么问题再做回答,以免无谓的丢分。 复习重点和难点 绪论 法学的职能是什么;西方主要法学流派的主要观点。 法的概念 法的外部特征有哪些;法的本质的不同说法;法的一般分类的标准。 法的产生和历史发展 什么是社会调整;法的产生的标志;法的历史类型更替 的原因;法律制度的继承与移植;两大法系的区别。 法的作用和价值 法的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包括哪些;法的价值的理 解。 法治与法制现代化 法治的核心是什么;什么是法制现代化 法的创制 我国的立法体制,主要掌握不同主体的立法权限;我国的立法程序。 法的渊源 我国的法律渊源有哪些;法典编撰与法规清理的异同点。 法律规范 法律规范的结构;法律规范的不同分类标准。 法律体系 划分法律部门的标准;我国的法律体系。 法的实施 法的实施与实现的关系;法的适用主体包括哪些。

西政法理学学科博士生经典解读课程

西南政法大学法理学学科组博士生经典解读课程(部分) 柏拉图《法律篇》(1) 作者:褚宸舸 (https://www.doczj.com/doc/c118776944.html,/system/falibbs/index.asp) (选用版本:柏拉图《法篇》,见王哓朝翻译《柏拉图全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指导老师:付子堂文正邦赵明朱学平王威 博士生:王恒赵树坤熊毅军周祖成谢宝红陆幸福 导论 付子堂老师:把?西方法理学?和?法学经典研究?两门课合在一起上,这是导师组反复研究的结果。这个学期我们主要研究柏拉图,以柏拉图的《法律篇》为主。希望在最后能有一个研究成果,即?柏拉图的法哲学研究?。 研究法理学必须对西方法理学这条线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但我们在认识当代法理学的问题时候必须在源头上找到一些解释的根据。因此博士生和硕士生对中国和西方这两条线都必须有一个认识,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研究西方法理学必须从源头上做起。只有对西方法理学发展之源有一个认识,对这个源头有一个比较系统的准确的把握,我们才能够对整个法理学特别是西方法理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把握。 我们的学术传统就是强调基础,强调对学生基础的训练。从法理学来看,基础的训练就是强调对原典的研读和把握,因此要求大家在硕士和博士研究生阶段要注意对一些经典著作的精读。当然,不可能对每一本经典都精读,但要尽可能地读一些原著。但读原著不能一知半解,一个学期哪怕是读一本

书,只要读懂、读通就能够受益匪浅,对我们终身的学习和研究都会有很大的帮助。上个学期我们选了几本书做了试验,取得了一定效果,当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个学期我们准备集中到某一个或少数几个的经典人物,从西方法律思想史上来看的经典人物。在这些经典人物中我们要集中到一本或几本经典著作,来做更加集中的研究。这个学期集中在柏拉图,按照武汉大学邓晓芒老师的授课方式,逐段甚至逐句的讲解,不能大而化之。这种做法在我们学校刚刚推行,但在其他学校早已存在。沈宗灵老师早在80年代在给北大法理学专业的学生讲法理学的时候就把勒内〃达维德(Rene David )的《当代主要法学体系》印给学生,一段一段地读。这样做对大家都有好处。 今天我们来研究柏拉图,先简单讲一讲为什么要研究柏拉图,然后再介绍一下柏拉图的基本情况,在这个基础之上再进入柏拉图的著作。我们主要以人民出版社出版、王晓朝翻译的《柏拉图全集》四卷本作为蓝本,同时大家可以参阅其他版本。所以要求博士生每人都有一套《柏拉图全集》。同时可以参阅张智仁与何勤华合译、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柏拉图的《法律篇》。 作为第一节课,我们需要一个开场白或者说是导论,先简单说一下为什么选择柏拉图,因为他在西方法律思想史上是一个处于源头的思想家。我们讲法治思想、法学思想或者说是法律思想都有一个源流。包括研究当代法理学的问题,比如法和自由、法和正义、法和权利甚至法和道德等等也是如此。这个源就是古希腊、古罗马。如果我们离开了古希腊、古罗马,很多问题就说不清楚。中国思想的源头当然也在古代,比如孔孟。从研究方法上来看大家要注意中西的比较,建议大家看看已经有的研究成果,最有代表性的一个是蒋庆的?关于柏拉图和孔子的法律思想比较?,收录在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孔子法律思想研究》中。另一个是夏勇写的一篇文章,收录在刚刚出版的《法治源流——东方与西方》。其他学者关于孔子与柏拉图的比较研究的论

法理学大纲法理学教学课件

《法理学》教学大纲 李振华 第一讲导论 一、法学概述 1、内涵 概念;特征 2、研究对象 法和法律现象 3、法学体系 二、法学的历史 1、产生条件 2、中国法学的发展史 3、西方法学的发展史 4、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与发展 三、法学教育 1、现状 2、层次 3、定位 四、法理学 1、概述 (1)法理学是法学的一般理论 (2)法理学是法学的基础理论 (3)法理学是法学的方法论 (4)法理学是法学的意识形态 2、主要内容 (1)法是什么(本体) (2)法应当是什么(价值) (3)法是怎么来的(产生与发展) (4)法是如何运行的(立法、守法、执法、商法、法律方法)(5)法与社会的关系 3、法理学的学习 (1)地位(在法学课程体系) (2)意义(对部门法和学生) (3)方法

第二讲什么是法(法的概念) 一、法的概念 1、法的词源 2、汉语语境中的“法” 3、西语语境中的“法” 4、学术意义上的“法” 5、马克思法学理论下的法 二、法的基本特征 1、调整人们的行为(规范性) 2、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国家意志性、程序性) 3、以权利义务为内容(双向性) 4、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强制性) 三、法的本质 1、历史上的法的本质观 神意说;理性说;主权命令说;意志说;自由说;事物性质说;民族精神说;利益说等 2、马克思主义法的本质观 (1)法体现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 (2)法的最终决定因素——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3)经济以外的因素对法的影响 四、法的作用 1、规范作用 (1)告示作用 (2)指引作用 (3)评价作用 (4)预测作用 (5)教育作用 (6)惩戒作用 2、社会作用 (1)物质文明 (2)精神文明 (3)政治文明 (4)生态文明 3、法的局限性

法理学教学大纲

法理学 课程名称:Law102法理学Jurisprudence 课程性质:本学院必修,其它学院选修或根据专业培养方案确定 学分课时:3学分,54课时 主讲教师:鲍禄教授李俊副教授 所属院系:法学院 电话:64493701 电子邮件:BaoLu@https://www.doczj.com/doc/c118776944.html, 教学对象:本学院二年级本科生 考核方式:平时测验(或作业成绩),随堂进行。 期末考试,闭卷考试,笔试。 其中平时成绩占20%,期末考试占80% 出勤要求:学生缺勤不得多于总课时的四分之一。教师可以根据考勤情况决定学生是否可以参加考试、是否扣分。 一、课程简介 (略) 二、教学内容 第一讲法学学科与法理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 1、通过本讲的教学,使学生对法学学科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对法理学在法学中 的位置和功用有所认知,对法理学本身有一个概观性的了解。 2、通过本讲的教学,使学生对法学、法理学的研究和学习方法有一个初步的认 识,并引导学生注意到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方法的应用。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内容】 一、法学的研究对象与体系 1、法学释义 2、法学的体系 3、法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4、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 二、法学的研究方法 法学的各种研究方法列举 三、法学教育与法学学习 1、法学教育的不同类型和不同方式 2、法学学习与法理学的学习

【参考资料】 1、张文显主编《法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第一章、第三章、第四章。 2、鲍禄《法理学与比较法》(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二章。 【作业与思考题】 1、法理学在整个法学中的地位和它的作用 2、如何将法理学与其他法学课程的学习结合起来 第二讲法学的学科历史 【教学目的和要求】 1、通过本讲的教学,使学生对法学学科的历史发展有一个概观的了解,从而加 深对法学、法理学学科的认识。 2、同时,提示学生注意到法学理论当中那些对学术发展和历史演进有着重大影 响和作用的学术观点和方法论,更深层地理解法学理论的价值。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内容】 一、引言 1、了解法学学科历史的必要性 2、法学学科历史所涉及的内容 3、整个学科历史与法理学的关系 二、西方法学的历史 1、古希腊法学思想的历史地位 2、古罗马法学的繁荣 3、中世纪法学及罗马法复兴运动 4、近代西方法学 5、当代西方法学 三、中国法学的历史 1、夏、商和西周时期的法学思想 2、春秋战国时期法学思想的繁荣 3、西汉至明、清时期的法学思想 4、近代的中国法学 四、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与发展 1、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 2、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发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学的历史和现状 五、中国法学与西方法学发展的比较 【参考资料】

《法理学》课程考试试题及答案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的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法学的研究对象是()。 A.社会对象B.法律书籍C.法律条文D.法律现象 2.下列不属于封建制法的有()。 A.萨利克法典B.唐律C.教会法大全D.法国民法典 3.法形成的最终标志是()。 A.商品的交换B.国家的形成 C.阶级的出现D.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4.划分部门法的主要标准是()。 A.法律的调整对象B.法律调整的方法 C.法律的制定主体D.法律的效力 5.大陆法系是以古代()为基础和以19世纪初法国民法典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 A.罗马法B.日耳曼法C.印度法D.中国法 6.原始社会的行为规范主要表现形式是()。 A.法律B.政策C.习惯D.命令 7.法律规范属于()。 A.技术规范B.社会规范C.道德规范D.团体规范 8.根据宪法规定,国务院各部委有权制定()。 A.行政法规B.地方性法规C.单行条例D.行政规章 9.任意性规范和强制性规范是依据()来对法律规范进行的分类。 A.法律调整方式的不同B.是否允许依法自主调整进行 C.同个别调整的不同联系D.法律规则内容是否确定 10.下列哪项不属于法的正式解释。()。 A.任意解释B.立法解释C.司法解释D.行政解释 二、不定项选择题(在备选的答案中选出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不选都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15分) 1.法律事实分为()。 A.法律后果B.法律动机C.法律行为D.法律事件

2.法的实施的直接目的是()。 A.法的实现B.法的创制C.法学研究D.法律现实 3.法的适用的法律文件包括()。 A.契约B.判决书C.裁定书D.决定书 4.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法律规范的制定B.法律继承 C.法律移植D.法律规范的认可5.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包括()。 A.假定B.处理C.制定D.制裁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 1.法的体系 2.法律制裁 3.法律寂的权利 4.法系 5.法的创制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简述法的产生的标志。 2.简述法律规范的概念和特征。 3.简述法律关系的概念及其特征。 4.简述违法构成的概念及要件。 五、论述题 试述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

法理学讲义 教案(全)

法理学讲义 导论 第一节法学 一、法学的概念 所谓法学,就是研究法律现象的知识体系,是以特定的概念、原理来探求法律问题之答案的学问。也可以说,法学是一门实践知识,实践学问,即通过“实践之思”获取的知识。按照古老的知识分类,“实践知识”(拉丁文译作prudentia),包括宗教知识、伦理知识、政治知识、法律知识等等。 二、法学的性质实践性构成了法学的学问性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看:首先,法学的研究总是指向法律现象或法律问题的。故此,法学的兴衰注定是与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发展相关联:法制兴则法学繁荣;法制衰则法学不振。其次,法学具有务实性。法学必须关注和面向社会的世俗生活,为人们社会生活中的困惑、矛盾和冲突(例如人们之间的经济纠纷,人们行为所造成的损失之承担)寻找到切实的法律解决方案,确立基本的原则,或为法律的决定做出合理而有说服力的论证。再次,法学是反映人的经验理性的学问,是人的法律经验、知识、智慧和理性的综合体现。又次,法学是职业性知识体系,它所使用的语言是冷静的、刚硬的、简洁的、合逻辑的的,是经过法学家们提炼、加工和创造出来的行业语言,与人们“日常语言”存在一定的差别。在许多场合,法学的语言对外行人来讲是非常陌生的,如“无因管理”、“不可抗力”等等。最后,法学不同于自然科学,在于它研究的是一种“价值性事实”,即反映人类的价值观、价值倾向和价值意义的社会事实。

三、法学的研究对象法学研究法律现象。然而,法律现象是纷繁复杂、多种多样的。我们从下列三个问题领域来对此加以考察:(一)法律制度问题。离开了法律制度这个研究对象,法学将无以存在。(二)社会现实或社会生活关系问题。社会现实或社会生活关系本身也是复杂多样的,并非所有的社会现实或社会生活关系都具有法律意义或“法律制度的关联性”。试举一个事例: 事例0—1 张某与李某是某大学同班同学且为好友。一日李某主动请张某星期天到电影院看电影。到了星期天,张某首先乘车至电影院门口等候李某。但李某突然改变主意,直到电影散场也没有来电影院。张某为此愤愤不平,提出与李某“断交”。 在这个生活事例中,尽管李某由于疏忽而存在“背信弃义”的行为,但该生活关系本身显然不具有“法律制度的关联性”,没有法律意义。 (三)法律制度与社会现实相互如何对应问题。请看下例: 事例0—2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王某得知某市百货商场正在销售假冒“三星”品牌的电视机,遂购买了一台价值2300元的假冒电视机。第二天,王某以商场欺诈销售为由,要求该商场赔偿损失4600元。后诉讼至法院,主审法官以王某“知假买假”认定其不属于消费者,对王某的诉讼请求未予支持。 在事例0—2中,法官按照自己的解释对王某的购买行为进行了否定的判断。在此处,什么是“消费者”的定义,什么是“知假买假”的构成条件及其后果,都不是很清楚的。故此,不同的裁判者对这个案件事实的认识会有所不同,裁决结果也可能有别。 四、法学思维及其特点法学思维是法学家在研究法律现象时所持的思考立场、态度、观点、价值和方法。概括地说,法学思维具有以下特点: (一)法学思维是实践思维。法学区别于自然科学,原因在于它不是“纯思”,它不追求“纯粹的知识”,而是“实践的知识”。 (二)法学思维是以实在法(法律)为起点的思维。法学家的思考始终不能完全游离于各个时代发生效力的实在法。

法理学课程笔记整理(2)

法理学课程笔记整理(2)

法理学课程笔记整理(2) 授课教师:王勇 法的运行 立法 一、概念、特征与分类: (一)概念(课本P209):立法是指有法的创制权的国家机关在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制定、补充、修改和废止法律及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以及认可、解释法律的一项专门性活动。 (二)特征(课本P210): 1、国家性 2、合法性 3、技术性: (1)制定——从无到有 (2)修改——从旧到新 (3)补充——从粗到精

(4)废止——从是到非 (5)认可——从彼到此 4、程序性 (三)分类: 1、根据立法主体区分: (1)立法机关的立法 (2)行政机关的立法 (3)授权机关的立法 2、根据立法方式区分(见“特征”中的“技术 性”部分) 二、立法体制: (一)概念(课本P210):立法体制即有关法的创制的权限划分所形成的制度和结构。 (二)当代中国的立法体制:一元两级多层次1、一元:我国的立法体制是统一的、一体化的, 全国范围内只存在一个统一的立法体系。 2、两级:我国立法体制分为中央立法和地方立 法两个立法权等级。 (1)中央立法: ①权力机关立法权: a.宪法

b.法律 ②行政机关立法权: a.行政法规 b.部门规章 (2)地方立法: ①权力机关立法权: a.地方性法规 b.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c.特别行政区法律 ②行政机关立法权:地方政府规章 (三)总体格局: 1、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具有 主权性、独立性和最高性)。 2、国务院及其部委制定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 3、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 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 4、民主自治地方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自治 条例和单行条例。 5、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 制定地方政府规章。 6、特别行政区的立法机关制定特别行政区法 律。

2016年北京大学法理学课程大纲

法理学 北京大学法学院2016级法律硕士 专题一法律是什么? 第1讲导论:法和法治 第2讲法律多元主义问题:自然法、实定法和习惯法 1)塔玛纳哈:《一般法理学》,第1-4章。(必读) 2)耶林:《为权利而斗争》(必读) 3)苏力:“秋菊的困惑与三杠爷的悲剧” 4)吉尔兹:“地方性知识” 5)登特列夫:《自然法:法律哲学导论》 6)强世功:《法律的现代性剧场》 7)强世功:“党章与宪法:多元一体法治共和国的建构” 第3讲法律形式主义与法律现实主义 1)霍姆斯:“法律的道路”(必读) 2)施米特:《法律思维的三种类型》(必读) 3)拉仑兹:《法学方法论》 4)苏力:“法律人思维” 专题二:法律教育与法律职业 第4讲大学与法律教育 1、何美欢:《论当代中国的普通法教育》,第一章(必读) 2、霍姆斯:“法学院的功用”,“大学的功用”,选自《霍姆斯读本》(必读) 3、布鲁姆:《美国精神的封闭》,译林版,卷三大学(必读) 4、伯尔曼:《法律与革命》,第一卷,第三章 5、甘阳:《文明·国家·大学》,下编大学:页293-329. 6、强世功:“法学院的守护神” 7、强世功:“法律人的奥德赛” 8、强世功:“九龙城寨与香港大学”,《中国香港》。 第5讲:法律职业:理性与激情 1、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第二部分,第七-八章(必读) 2、霍姆斯:“男孩想要的东西”,“法律职业”、“以律师为业”(必读) 3、强世功:“法律共同体宣言” 第6讲法律职业:法律人-政治家

1、韦伯:“政治作为一种志业”(必读) 2、韦伯:《韦伯作品集·支配社会学》,第二章(必读) 3、克罗曼:《迷失的律师》第一章 4、强世功:《立法者的法理学》,第一章 第一篇专题论文: 针对专题一和专题二的有关内容,选择一个题目写一篇小论文。 专题三:主权秩序与法治 第7讲主权与宪法: 1、霍布斯:《利维坦》,第13章(必读) 2、卢梭:《社会契约论》第一卷第5—8章(必读) 3、施米特:《宪法学说》,第一部分(1-11章)(必读) 4、陈端洪:“论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与高级法”中外法学2008.2、 5、强世功:“中国宪法中的不成文宪法”,《开放时代》,2009年第一期 第8讲主权秩序的形成:国家、帝国与国际法 1、麦金德:“历史的地理枢纽”,选自《历史的地理枢纽》。(必读) 2、施米特:《陆地与海洋》(附录除外)(必读) 3、科耶夫:“法国国事纲要”,《科耶夫的新拉丁帝国》。(必读) 4、刘禾:“国际法的思想谱系”,刘禾编《世界秩序与文明等级》 5、强世功:《立法者的法理学》,第七章。 第9讲天下秩序极其现代转型 1、渡边信一郎:《中国古代的王权秩序与天下秩序》,序说、第1-2章(必读) 2、赵汀阳:《天下的正当性》,第一章(必读) 3、佐藤慎一:《近代中国的知识分子与文明》,第一章(必读) 4、强世功:《中国香港》,第4-9章(必读) 专题四:全球化与法治秩序:革命与宪法 第10讲帝国、革命与新法统的奠基 1、伯纳德·雅克, “人民主权与民族主义”, 吴景键译,原载Political Theory, Vol. 29, No. 4 (Aug., 2001), pp. 517-536 (必读) 2 戴季陶:“民国政治论”,《戴季陶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604-635页(必读) 3. 汪晖:“革命、妥协与连续性的创制”(《旧邦新造:1911-1917》序言,必读) 4. 章永乐:《旧邦新造:1911-1917》,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二版,第20-98页(必读) 5. 珍·波本克、弗雷德里克·库伯:“主权与帝国:十九世纪的欧洲及其近邻”,《世界帝国二千年》,冯亦达译,台湾八旗文化/远足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版,第437-48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