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研究不同剂量的杜仲提取物水溶液对小鼠亚慢性毒性作用(一)

研究不同剂量的杜仲提取物水溶液对小鼠亚慢性毒性作用(一)

研究不同剂量的杜仲提取物水溶液对小鼠亚慢性毒性作用(一)
研究不同剂量的杜仲提取物水溶液对小鼠亚慢性毒性作用(一)

研究不同剂量的杜仲提取物水溶液对小鼠亚慢性毒性作用(一)

【关键词】杜仲;,,亚慢性毒性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杜仲提取物水溶液对小鼠亚慢性毒性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给实验小鼠灌服不同剂量的杜仲提取物水溶液。在实验中、末期停药后24h,分别取血测定血液学、血液生化和主要脏器指标,并作病理切片。结果灌胃中、低剂量(2.06g/kg,0.69g/kg)的杜仲提取物水溶液,能够提高小鼠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数(P<0.01),对白细胞分类计数无影响,同时能够提高小鼠体重、总蛋白及白蛋白含量(P<0.01),对脾脏、肝脏、心脏、肺脏、肾、性器官指数及血清酶活性无影响(P>0.05)。结论杜仲提取物对受试动物未见有明显毒性作用。

关键词:杜仲;亚慢性毒性

我国对杜仲(Eucommiaulmoides)的利用历史悠久,近几年我国学者在杜仲的生物学、化学成分、生理生化等方面做了许多研究,已知杜仲的化学成分主要有:(1)木脂素类;(2)环烯醚萜类;(3)酚类化合物等,唐建军〔1〕、李家实等〔2〕认为,杜仲中有效成分对动物血压有双向调节功能。唐建军等〔1〕报道:杜仲含有丰富的VE和β-胡萝卜素,有延缓衰老、增强机体免疫体力作用。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杜仲,我们探索了张家界产杜仲提取物(以下简称杜仲提取物)对动物亚慢性毒性作用,并为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材料

1.1药品与动物杜仲提取物:主要成分:80%氯原酸,由张家界恒兴生物科技公司提供。昆明种小鼠,雌雄各半,体重(20±2)g,8周龄,购于湖南中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批号:990218。

1.2仪器ES-C300A电子天平,湘仪天平仪器厂。MD-100自动生化分析仪器仪。美国LeyteDriveTorranle化学仪器公司生产。

2方法与结果

2.1小鼠最大耐受量采用最大给药量〔3〕法,在预试基础上,取小鼠100只,雌雄各半,体重(20±2)g,随机分成5组,分次灌服不同剂量杜仲提取物水溶液0.5ml/次,观察7d内动物死亡数,同时观察动物一般状况及活动情况。结果见表1。动物在7d内均无异常反应,考虑到杜仲的浓度以及小鼠的灌胃容积都已达到最大,因此,杜仲提取物的小鼠灌胃最大给药量应大于18.52g/kg。按小鼠的平均体重为20g,成人平均体重60kg,成人每日用量6~9g 〔4〕计算,小鼠的最大耐受倍数=18.52×60/9=124(倍),故认为本药具有较大的安全性。

2.2杜仲提取物对小鼠的亚慢性毒性实验〔5,6〕取健康小鼠80只,体重为(20±2)g,雌雄各半,分笼颗粒饲料喂养,将小鼠随机分为3个剂量组6.17,2.06,0.69g/kg和1个对照组(生理盐水)。各组分别以0.5ml/次容量灌胃:1次/d,连续8周,每周停药2d,期间每周称重,并根据体重调整药量。同时观察动物的一般体征。实验中、末期停药后24h,测定血液学指标Hb,RBC,WBC和白细胞分类计数(DC)及血液生化指标(TP,ALB,AST,ALT,BUN,ALP和GLu),两次采血后分两批处死动物,对(心、肝、脾、肺、肾、性腺)主要脏器计算脏器重量系数,并做病理切片检查。

表1小鼠灌胃给药最大耐受量(MTD)的测定(略)

2.2.1杜仲提取物对小鼠体重的影响结果由表2可看出,各组小鼠在第4,8周时,中、低剂量组(2.06,0.69g/kg)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出现明显的增重。第8周时,高剂量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

2.2.2小鼠血液学指标的变化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实验第4,8周时,浓度为2.06,0.69g/kg 杜仲的提取物能够显著提高小鼠的Hb含量及RBC(P<0.01)。在6.17g/kg的浓度水平下,第4周杜仲提取物显著提高小鼠的Hb含量及RBC(P<0.05),第8周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N,L,E,M计数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不显著(P>0.05)。

NextPage]

2.2.3杜仲提取物对小鼠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见表4。由表4可知,第4,8周,中、低剂量组TP、ALB含量均极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1)。TP含量高剂量组第4周高于对照组(P<0.05),第8周则无差异显著性(P>0.05);ALB含量第4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第8周低于对照组(P<0.05);G的含量第4周高剂量组和第8周各组高于对照组(P<0.05);BUN含量高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中、低剂量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

抗肿瘤药物急性与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级标准

抗肿瘤药物急性与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级标准(WHO) 0度I度II度III度IV度 血液系统(成人) 血红蛋白(G/L) ≥11095~109 80~94 65~79 <65 白细胞(×109/L) ≥4.03~3.9 2.0~2.9 1.0~1.9 <1.0 粒细胞(×109/L) ≥2.0 1.5~1.9 1.0~1.4 0.5~0.9 <0.5 血小板(×109/L) ≥10075~99 50~74 25~49 <25 出血无淤点轻度失血明显失血严重失血 消化系统 胆红素≤1.25N* 1.26~2.5N 2.6~5N 5.1~10N >10N SGOT/SGPT ≤1.25N 1.26~2.5N 2.6~5N 5.1~10N >10N 碱性磷酸酶≤1.25N 1.26~2.5N 2.6~5N 5.1~10N >10N 口腔炎无红斑、疼痛红斑、溃疡、可进食溃疡、只进流食不能进食 恶心、呕吐无恶心暂时性呕吐呕吐、需治疗难控制的呕吐 腹泻无暂时性(<2天) 能耐受(>2天) 不能耐受、需治疗血性腹泻 泌尿系统 尿素氮≤1.25N 1.26~2.5N 2.6~5N 5.1~10N >10N 肌酐≤1.25N 1.26~2.5N 2.6~5N 5.1~10N >10N 蛋白尿无+, <3G/L ++~+++ 3~10G/L ++++, >10G/L 肾病综合征 血尿镜下血尿严重血尿严重血尿、血块泌尿道梗阻 肺无症状轻微活动后呼吸困难休息时呼吸困难需完全卧床 发热(药物所致) 无低于38度38~40度高于40度发热伴低血压 过敏无水肿支气管痉挛、 无需治疗支气管痉挛、 需治疗过敏反应 皮肤无红斑干性脱皮、水疱、搔痒湿性皮炎、溃疡剥脱性皮炎、坏死、需手术 脱发无轻微脱发中度脱发、斑秃完全脱发、可再生完全脱发 感染无轻度感染中度感染重度感染重度感染伴低血压 心脏 节律正常窦性心动过速休息时心律110次/分单灶PVC,房性心律失常多灶性PVC 室性心律不齐 心功能正常无症状,但有异常心脏体征有症状,心功不足,但无需治疗有症状,心功不足,治疗有效有症状,心功不足,治疗无效 心包炎无有心包积液,无症状有症状,但不需抽水心包填塞,需抽水心包填塞,需手术治疗 神经系统 神志清醒暂时嗜睡嗜睡,时间不到清醒的50% 嗜睡,时间多于清醒的50% 昏迷 周围神经正常感觉异常及/或腱反射减退严重感觉异常及/或轻度无力不能耐受的感觉异常及/或显著运动障碍瘫痪

色胺酮对小鼠急性和亚急性毒性实验

2012年11月第9卷第32期 ·论著· CHINA MEDICAL HERALD 中国医药导报色胺酮(TRYP )为吲哚喹啉类生物碱,其化学名称为吲哚[2,1-b]喹唑啉-6,12-二酮(6,12-dihydro-6,12-dioxoindo lo-[2,1-b]-quinazoline ),主要存在于马蓝(Strobilanthes cusia )、蓼蓝(Polygonum tinetorium Lour )、菘蓝(Isatis tinctoria L.)等产蓝植物中,现也可通过微生物发酵或人工合成得到[1]。近年来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抗疟和杀虫作用,特别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对肿瘤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1-9]。经文献报道和本课题组研究发现,色胺酮对K562白血病细胞有突出的抑制和诱导凋亡的作用[2-3]。为了评价其成药的安全性,为进一步制剂的剂量设计提供参考,笔者对其极性毒性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仪器与试药 ABX MICROS 60三分类细胞计数仪(西京医院儿科);COBAS INTEGRA 400Plus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析天平(德国赛多利斯)。 色胺酮(TRPY )粉末由西北大学生命科学院提供,经HPLC 法检测其含量高于95%,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临用前配制成混悬液用以灌胃。 昆明种小鼠,雄性,体重(20±2)g ,使用许可证号:SCXK (军)字第2007-007号。2方法与结果2.1急性毒性实验 取适应性饲养3d 后的小鼠10只,禁食不禁水12h ,每组于 1d 内按50mg/kg 剂量灌胃给药3次,每8小时给药1次。给药 后仔细观察小鼠的外观、行为、活动、精神、食欲、皮毛、呼吸和鼻、眼、口及大小便等。结果连续观察3d ,体重略有减轻,但未见死亡,其他未见异常,无法测出半数致死量(LD 50)。对小鼠进行大体解剖,发现胃肠道有明显的黄色粉末状物体,推测是未被完全吸收的色胺酮粉末,其他未见明显异常。2.2亚急性毒性实验 2.2.1日常行为观察取小鼠40只,随即分为对照组和高、中、低三个剂量组。根据药代动力学研究[10]定其剂量分别为:高剂量组80mg/kg 、中剂量组50mg/kg 、低剂量组25mg/kg ,对照组给同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给药30d 。每日观察动物的精神、活动、毛色状态、记录摄食量及体重变化。见表1、2。结果表明各剂量组体重和进食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2.2.2血常规检查末次给药后2h 眼球取血,进行血常规和生化指标测定,即红细胞(RBC )、白细胞(WBC )计数、血红蛋白(HGB )、平均血红蛋白(MCH )等。见表3。 2.2.3脏器系数检测末次给药2h 后摘眼球取血,取血后解剖大鼠,观察各组织脏器均无明显异常,摘取心、肝、脾、肺、肾和脑等组织,用生理盐水清洗,滤纸吸干多余水分后称重,按以下公式计算脏器系数,脏器系数(‰)=脏器重量(g )体重(g )×100‰, 结果见表4。用SPLM 3.0版软件进行统计学检验和方差分析显示,其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讨论 白血病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当前,白血病的临床治疗仍采用传统的大剂量联合化疗,但此 色胺酮对小鼠急性和亚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李捷缪珊王四旺王剑波谢艳华 第四军医大学天然药物学教研室,陕西西安 710032 [摘要]目的观察色胺酮灌胃后小鼠产生的急性毒性反应,以评价色胺酮原料药的安全性。方法将色胺酮设定3个剂量组,灌胃给药,小鼠未出现死亡,故以高、中、低三个给药剂量进行亚急性毒性研究。连续喂养观察体态行为,30d 后摘眼球取血作血常规检测。结果试验小鼠的行为未出现异常,无小鼠死亡。各组小鼠的体重及其增重、进食量、食物利用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各计量组血常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色胺酮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关键词]色胺酮;安全性;急性毒性试验;小鼠[中图分类号]R282.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2)11(b )-0013-02 Acute and sub-acute toxicity test of TRYP in mice LI Jie MIAO Shan WANG Siwang WANG Jianbo XIE Yanhua Department of Nature Medicine,th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Shaanxi Province,Xi ′an 710032,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safety of TRYP by observing the acute toxic reaction of mice after oral administra -tion.Methods The mice were oral administrated with TRPY at three different dosages.No death of mice was found.So three doses of the high,middle and low for subacute toxicity study were given.After feeding for 30days,the blood hema -tology was detected.Results Dreg-treated mice had no behavior anomaly and death in the observation period.The differ -ence of body weight,weight increased,food in-take and utilization ratio in each group was not significant (P >0.05).The hematology in each dose group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P >0.05),either .Conclusion TRYP is relatively safe. [Key words]TRYP;Safety;Acute toxicity;Mice [基金项目]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编号:2011ZX09401-308)。 [作者简介]李捷(1983-),女,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中药药理学。[通讯作者]王四旺(1958-),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药新药开发。 13

什么是急性毒性试验

什么是急性毒性试验 急性毒性试验,其实就是一种毒性研究,当然对我们来讲对这种常识问题,很多人都不会去注重,因为毕竟不是作为学术研究的人,但是对这些常识有一些基本的常识了解,其实对我们的生活,也可以带来一定的帮助功效,下面就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什么是急性毒性试验。 急性毒性试验是指一次或24小时每多次染毒的试验,是毒性研究的第一步。要求采用啮齿类或非啮齿类两种动物。通常为小鼠或大鼠采用经口、吸入或经皮染毒途径。急性毒性试验主要测定半数致死量(浓度),观察急性中毒表现,经皮肤吸收能力以及对皮肤、粘膜和眼有无局部刺激作用等,以提供受试物质的急性毒性资料,确定毒作用方式、中毒反应,并为亚急性和慢性毒性试验的观察指标及剂量分组提供参考。试验概述及染毒方法 概念和实验目的 急性毒性是指机体(人或实验动物)一次(或24小时内多次)接触外来化合物之后所引起的中毒效应,甚至引起死亡。

但须指出化合物使实验动物发生中毒效应的快慢和剧烈的 程度,可因所接触的化合物的质与量不同而异。有的化合物在实验动物接触致死剂量的几分钟之内,就可发生中毒症状,甚至死亡。而有的化合物则在几天后才显现中毒症状和死亡,即迟发死亡。此外,实验动物接触化合物的方式或途径不同,“一次”的 含义也有所不同。凡经口接触和各种方式的注射接触,“一次” 是指在瞬间将受试化合物输入实验动物的体内。而经呼吸道吸入与经皮肤接触,“一次”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期间内实验动物持续 地接触受试化合物的过程,所以“一次”含有时间因素。 以上就是关于急性毒性试验的内容介绍,希望通过这些介绍,每个人对这些常识,都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虽然说很多时候在生活当中,我们运用不到,但是毕竟对这种常识有一定的了解,对自己身体的保护,也是比较有利的。

几种经典毒性试验的应用

几种经典毒性试验的应用 1.寇氏法和改良寇氏法 论文题目:《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对小鼠急性毒性作用研究》 论文作者:陈慧,宁明刚,刘宇,梁剑平,何玉琴,贾宁 摘要:研究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作用,并测定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单次给药的半数致死剂量(LD 50 )或最大耐受剂量(MTD)。将70只体质量为(20±2)g的SPF级KM小鼠随机分成7组,雌雄各半,每组每只小鼠分别灌胃0.4ml的无菌生理盐水(对照组)及相同体积、不同浓度沙冬青种子总黄酮溶液,灌胃后7d内仔细观察小鼠的反应,观察并记录小鼠中毒症状和死亡数,利 用改良寇氏法测定该总黄酮的LD 50 。试验结束后记录各组小鼠的体质量变化,进行病理剖检,同时每组随机取2只小鼠(雌雄各1只),分别采取心脏、肝脏、脾脏、肺脏和肾脏等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对小 鼠的LD 50为2004.47mg/kg,LD 50 的 95%可信限为1693.78~2372.47mg/kg。死亡小 鼠急性毒性主要表现为安静少动,即而出现走路不稳、腹卧昏睡、呼吸急促、连 续性抽搐而死亡。说明小鼠在沙冬青种子总黄酮中毒后,心脏、肝脏、脾脏和肾脏等主要器官都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但对小鼠的持续影响较小;沙冬青种子总黄酮毒性较低,符合低毒化合物标准(500~5000mg/kg为低毒化合物)。 实验结论:沙冬青总黄酮的毒性总体上很低,临床用药安全性高。但并不代表沙冬青总黄酮没有毒性,剂量过高或不合理用药同样会产生不利影响。为全面掌握沙冬青总黄酮的毒性资料,以更好地为药效学试验的剂量设计及临床拟定安全剂量提供参考,有必要进一步深入进行沙冬青总黄酮的亚急性毒性研究和长期毒性及器官毒性研究。 论文出处: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3年6月第48卷第3期 2.概率单位——对数图解法 论文题目:《利用概率单位法估算EC 50 的研究》 论文作者:赵劲松,于书霞 摘要:以两组典型毒性数据为例,综合比较了5种常见概率单位模型计算程 序在EC 50 估算上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比较了3种不同置信区间的估算方法,在

急毒、亚急毒名词

名词解释编辑 急性毒性试验是指一次或24小时内多次染毒的试验,是毒性研究的第一步。 要求采用啮齿类或非啮齿类两种动物。通常为小鼠或大鼠采用经口、吸入或经皮染毒途径。急性毒性试验主要测定半数致死量(浓度),观察急性中毒表现,经皮肤吸收能力以及对皮肤、粘膜和眼有无局部刺激作用等,以提供受试物质的急性毒性资料,确定毒作用方式、中毒反应,并为亚急性和慢性毒性试验的观察指标及剂量分组提供参考。 2概述及染毒方法编辑 一、概念和试验目的 (一) 急性毒性概念 急性毒性是指机体(人或实验动物)一次(或24小时内多次)接触外来化合物之后所引起的中毒效应,甚至引起死亡。 但须指出化合物使实验动物发生中毒效应的快慢和剧烈的程度,可因所接触的化合物的质与量不同而异。有的化合物在实验动物接触致死剂量的几分钟之内,就可发生中毒症状,甚至死亡。而有的化合物则在几天后才显现中毒症状和死亡,即迟发死亡。此外,实验动物接触化合物的方式或途径不同,“一次”的含义也有所不同。凡经口接触和各种方式的注射接触,“一次”是指在瞬间将受试化合物输入实验动物的体内。而经呼吸道吸入与经皮肤接触,“一次”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期间内实验动物持续地接触受试化合物的过程,所以“一次”含有时间因素。 (二) 实验目的 1.求出受试化合物对一种或几种实验动物的致死剂量(通常以LD50为主要 参数),以初步估计该化合物对人类毒害的危险性。 2.阐明受试化合物急性毒性的剂量-反应关系与中毒特征。 3.利用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研究化合物在机体内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过程 及其动力学变化。也可用于研究急救治疗措施。 二、实验动物和染毒方法 (一) 实验动物选择 在卫生毒理学领域中,体内试验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最终是为了阐明受试外来化合物对人的急性危害性质和危害强度。所以选择实验动物时,要求在其接触化合物之后的毒性反应,应当与人接触该化合物的毒性反应基本一致,虽然利用任何一种或几种实验动物的急性毒性结果向人外推都必须十分慎重,但这一选择实验动物的原则仍非常重要。 1.物种选择以选择哺乳动物为主。目前实际应用中以大鼠和小鼠为主,尤以 大鼠使用很多。需指出大鼠并非对外来化合物都最敏丅感。家兔常用于研究化合物的皮肤毒性,包括对粘膜的刺激。猫、狗也用于急性毒性试验,但因价贵不易于大量使用。猪为杂食动物,对一些化合物的生物效应表现与人有相似之处,尤其是皮肤结构与人较近似。但因体大、价贵,不便大量使用。 归纳起来,在进行化合物急性毒性研究中,选择实验动物的原则是:尽量选择对化合物毒性反应与人近似的动物;易于饲养管理,试验操作方便;易于获得、品系纯化,且价格较低的动物。为了有利于预测化合物对人的危害,要求选择两

2、毒理学第二讲 急性毒性

第二章急性毒性作用及其评价方法 第一节基本概念 1、定义 急性毒性(acute toxicity ):是指机体(人或试验动物)一次接触或24小时内多次 接触药物后在短期(最长到14天)内所发生的毒性效应,包括一般行为、外观改变、大体形态变化以及死亡效应。最主要观察指标是LD 50 2、急性毒性试验的目的 ①测试和求出药物对试验动物的致死量(以LD 50表示),以及其他的急性度U 型参数,了解急性毒性作用强度。 ②观察动物中毒表现和死亡情况,了解急性毒作用性质、可能的靶器官和致死原因。③探求药物急性毒性的剂量-反应关系与中毒特征。 ④为多次重复给药毒性试验(亚慢性、慢性毒性作用)的剂量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第二节LD50的测定 一、LD 50的概念 1927年由Trevan 提出的一种带有置信限估计的中介值,是反映药物毒效应的上限指标;定义:能引起一群实验动物50%死亡所需的剂量,或者说是某药物于一次性给予一群动物后预期引起50%死亡的经统计学演算得出的一个剂量。二、LD 50测定的意义 1)LD 50是药物的重要特征性参数之一 常被用来判断药物对机体的毒性程度,其数值越大,说明该药物越安全。 LD 50并非一个绝对的生物学常数,它与药物的pH、pKa、熔点、凝点、比旋度、溶解度等常数不同,LD 50仅是一个统计学参数,一个为描述药物在某个特殊的群体中以致死反应为指标而设计的统计学术语,是许多反映药物急性毒性的参数之一。2)有助于计算其它相关毒性参数 ①急性毒作用带(Acute adverse effect zone,Zac):是指药物的毒性上限与下限的比值。 Zac=LD 50/Limac 其中LD 50代表毒性作用的上限,Limac 为急性阈剂量,代表毒性作用的下限。②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TI):是指半数致死量与半数有效量之比值。 TI=LD 50/ED 50 3)药物急性毒性分级依据 按药物的LD50值进行相对急性毒性分级可粗略地表示其急性毒性的强弱和对人的潜在危害程度,这一分级标准目前尚未完全统一,WHO 推荐了一个五级分级标准。4)为长期毒性试验、特殊毒性试验和临床药理评价提供剂量设计参考5)为毒效应的靶器官确定和机制分析提供线索

急性毒性试验[1]

实验一急性毒性试验(Acute Cytotoxicity Test) 一、实验目的: 了解生物材料急性毒性的含义,掌握急性毒性试验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 医学上通常指的急性毒性试验是对药物而言的,并以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 LD50)来衡量药物急性毒性的大小。所谓LD50是指某一药物使试验动物总体死亡一半的剂量,由于LD50是剂量反应曲线上最敏感的一点,而且有易测、准确和重复性好的优点,以此作为药物使用的安全指标。但对于生物材料而言,它与药物在体内的反应机理不同,大多数生物材料不能计算LD50,所以在试验过程中,通过对实验动物进行动物静脉或腹腔注射试验材料或其浸提液来观察实验动物体重在24、48和72h的变化、运动、呼吸状态以及死亡情况作为评价的指标,判定某种生物材料的急性毒性作用。 三、实验对象:小鼠 四、实验器材和药品: 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PHEMA),蒸馏水,生理盐水(0.9%),注射器(1ml),量筒(10ml),小烧杯(50、100ml),高压消毒器。 五、实验步骤: 1.浸提液制备: 按评价标准裁剪试样,选择适当浸提温度制备浸提液。 2.将10只体重在17~23g间的健康、未做过其他实验的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只。 3.将浸提液按每公斤小鼠体重注射50ml于实验组小鼠尾静脉(50ml/kg),用生理盐水按同样方法作空白对照。 4.记录试样表面积和使用浸提液的容量;记录注射后24h、48h、72h两组小鼠的体重,观察其各种生物学反应情况。 六、评价方法:

2.结果判断标准: 2.1 在72h观察期内,注射材料浸提液的动物反应不大于对照组动物,则认为该材料符合急性毒性试验要求。 2.2在72h观察期内,注射材料浸提液动物中有2只以上出现轻度毒性症状或仅1只动物出现明显毒性症状死亡,或实验组5只动物的体重均下降,即使无其他中毒症状都要进行重复试验。 2.3 重复试验的动物数量应加倍,即每组需10只小鼠。浸提液应该重新制备。重复试验若符合2.1 项要求,则认为该材料合格。 2.4 如实验组动物有2只以上发生死亡或3只以上出现明显毒性症状或动物普遍出现进行性体重下降,则不需要重复试验,可认为该材料不符合急性毒性试验要求。 附:小鼠静脉注射方法 小鼠的尾部有三条静脉,一般采用两侧的静脉。把动物固定在暴露尾部的固定器内(可用烧杯、铁丝罩或粗试管邓物代替固定器)。拔去尾部静脉走向的毛,置尾巴于40~500C 温水中浸泡几分钟,或用75%乙醇棉球反复擦抹,使尾部血管扩张。行尾部注射时,尽量采用与尾部平行的角度进针,抽吸法不能验证是否穿刺成功,开始注药时应尽量缓慢,仔细观察,如果有白色皮丘出现,说明未刺入血管,应重新向尾部方向移动针头,再次穿刺,直至注射时无皮丘出现,才能正式注射药物,有时在注射药物的同时可见静脉血被进去的药物向前推进。 实验二致热源试验(hypersusceptibility test) 一、实验目的: 掌握致热源实验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 致热源试验是通过被测材料或其浸提液注入实验动物体内,若浸提液存在热源物质,作用于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等靶细胞后,促使其产生内出性热源,作用于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动物体温上升,因此,观察动物的体温变化可用来判断该材料或其浸提液中所含热源量是否符合人体的要求。 三、实验对象:兔 四、实验器材和药品: 硅橡胶、蒸馏水、生理盐水(0.9℅)、注射器(50ml)、烧杯(150ml)、量筒(100ml)、高压消毒器、体温计(肛测)。 五、实验步骤: 1.浸提液制备: 1.1将所有与浸提液接触的容器、量器等玻璃器皿均应先置于干燥箱内250℃加热30min,或180℃加热2h去除热原物质。 1.2 浸提液所用灭菌0.9℅生理盐水应是热原检查合格者,试样浸提前应用同一批号灭

毒理学试验

茶多酚毒理学试验及其评价方案 摘要:本文为茶多酚急性毒性试验、蓄积性试验和致突变试验的方案。确定大鼠口服LD50,毒性强弱,是否可作为食品添加剂,及其添加用量。 关键字:茶多酚、L—EGCG、急性毒性试验、蓄积性试验、致突变试验 茶多酚(Tea Polyphenols)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研究表明,茶多酚等活性物质具解毒和抗辐射作用,能有效地阻止放射性物质侵入骨髓,并可使锶90和钴60迅速排出体外,被健康及医学界誉为“辐射克星”。为了使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和医药等产品中, 必须探讨T P 的安全性.。本文对T P 进行了毒性试验及遗传毒理试验外, 还增加了某些亚急性毒性试验及慢性毒性试验。 1 材料 1.1受试物: TP, 淡棕色粉剂, 由桂林实力天然食品有限公司提供,密闭干燥 保存, 临用时以生理盐水溶解配制成溶液。 1.2实验动物:昆明种小白鼠,体重(20±2) g。Wistar大白鼠, 5周龄,体重(105±25) g。 1.3仪器: 日立7170A 生化全自动分析仪(日本日立公司) ,AC920 血球全自动 分析仪(瑞典)。 2 方法 2.1大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改良寇氏法): 2.1.1大鼠急性毒性预试验: 按卫生部卫法监发(2003)42号文5《保健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规范》及所附小鼠、大鼠。选取体重为(200±20) g 的雄性白鼠24只,按体重随机分为4 组, 每组6只, 禁食12 h 后,按0.2ml/10 g 一次性灌胃给药, 给药剂量分别为4.5、 3.0、2.5、1.8 g/kg。给药后观察14 d白鼠死亡数及死亡分布情。 2.1.2 LD50测定: 根据预试验结果, 确定100%的死亡剂量为LD100, 0% 的死亡剂量为LD0, 100%致死和100%存活量之间设5个剂量,根据i=(lgLD100-lgLD0)/(n-1)确定组距。选取体重为(20±2) g大鼠5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 每组10 只, 禁食12 h 后, 各组按0.2ml/10 g 一次性灌胃给药, 观察14 d 死亡情况。根据Karber法,确定大鼠经口LD50值。 2.2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2.1.2 LD50测定(改良寇氏法) : 根据大鼠LD50值,设置4种给药剂量,选取体重为(20±2) g 雄性小白鼠24 只,按体重随机分为4 组, 每组6 只, 禁食12 h 后, 各组按0.2ml/10 g 一次性灌胃给药, 观察14d 死亡情况。根据Karber法,确定小鼠经口LD50值。

WHO抗癌药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WHO抗癌药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WHO抗癌药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0度I度II度III度IV度血液学 血红蛋白Hb(g) 白血胞WBC(千) 粒血胞(千)血小板(千)出血≥11.0 ≥4.0 ≥2.0 ≥100 无 9.5~ 10.9 3~3.9 1.5~ 1.9 75~99 轻微 8.0~ 9.4 2~2.9 1.0~ 1.4 50~74 中度 6.5~ 7.9 1~1.9 0.5~0.9 25~49 重度 <6.5 <1.0 0.5 <25 威胁生命 胃肠道 恶心吐呕腹泻无 无 恶心 暂短(2 天) 呕吐可 控制 能耐受 (>2天) 呕吐需治 疗 需治疗 难以控制的 呕吐 血性腹泻 胆红质≤1.25 1.26~ 2.6~5 5~10 ×N>10 ×N

血清转氨酶×N* ≤1.25 ×N 2.5 ×N 1.26~ 2.5 ×N ×N 2.6~5 ×N 5~10 ×N>10 ×N 口腔炎无疼痛红 斑溃疡、能 进食 溃疡、只能 进汁 溃疡、不能进 食 泌尿系 BUN(mg%)肌酐(mg%)≤20 ≤1.2 21~40 1.3~ 2.0 41~60 2.1~ 4.0 >60 >4.0 症状性尿毒 性(同上) 蛋白尿血尿无 无 + 镜下血 尿 ++ 肉眼血 尿 +++ 肉眼血尿 有血块 ++++ 并发泌尿道 梗阴 肺毒性病症 (并登记胸 片所见) 无症状轻 微 活动后 呼吸困 难 休息时呼 吸困难 需完全卧床 心脏 心律、率功能正常 正常 窦性心 动过速 >100次 /分 无症状, 单灶性 早搏 短暂心 动功能 多灶性早 搏 有症状的 心功能不 室性心动过 速 充血性心力 衰竭

苯甲酸钠急性毒性试验

苯甲酸钠的急性毒性试验 食品质量与安全111:王文静 学号:2302110120 摘要:苯甲酸钠的急性毒性试验目的:根据实验动物小鼠的苯甲酸钠的致死剂量水平初步估计其对 人类的可能毒害的危险性。为了对苯甲酸钠毒性性质的进一步了解,找出其剂量—反应和剂量—效 应的关系。方法:经查阅资料得小鼠的LD50值为2512mg/kg,通过霍恩式法设计出剂量组。通过 经口灌胃方式染毒,观察小鼠中毒症状。结论:苯甲酸钠毒性为3级,属于低毒物质。中毒症状 出现的时间与灌胃剂量存在直接线性关系:剂量越大,死亡就越快,死亡率就越高.。 关键字:苯甲酸钠急性毒性LD50值灌胃染毒 1.引言 1.1苯甲酸钠性质:苯甲酸钠是酸性防腐剂,一般用在酸性条件下,在酸性条件下能转化为有活性的苯甲酸,因此防腐的机理同苯甲酸。其防腐功能在pH为 2.5-4.0时最佳。在碱性介质中则无杀菌和抑菌作用。由于苯甲酸钠的水溶性远大于苯甲酸,在水介体系中更容易溶解和分散,而且在空气中稳定,因此比苯甲酸常用得多。苯甲酸钠亲油性较大,易穿透细胞膜进入细胞体内,干扰细胞膜的通透性,抑制细胞膜对氨基酸的吸收;进入细胞体内电离酸化细胞内的碱储,并抑制细胞的呼吸酶系的活性,阻止乙酰辅酶A缩合反应,从而起到食品防腐的目的。 1.2 苯甲酸钠的作用及限量:苯甲酸钠是很常用的食品防腐剂,有防止变质发酸、延长保质期的效果。在饮料、罐头、果汁、冷食、酱油、醋等食品领域有着广泛应用,也可作为饮料的防腐剂。苯甲酸钠低毒。近年来对其毒性的顾虑使得它的应用受限,对它的使用作出限制。应用在食品中的限量为0.1%,不允许用于食用肉类和维生素B1中。可参见苯甲酸。苯甲酸钠的ADI值0—5mg/kg(即每人每天每千克体重可允许摄入0-5毫克),相当于60kg成人的终身摄入无毒作用剂量是每天300mg;中国规定苯甲酸钠在饮料中的最大使用量为0.2g/kg,即一个成年人每天喝一升饮料,苯甲酸钠为200mg,比国际规定的ADI值还低。 1.3 急性毒性试验设计:本研究采用小鼠经口染毒,急性毒性试验主要测定半数致死量,观察中毒表现,确定毒作用方式,为亚急性和慢性试验的观察指标及剂量分组提供参考依据。本试验采用灌胃染毒是将配成一定浓度梯度的溶液,装入灌胃针,注入受试小鼠的胃内。实验所选小鼠体重差别不大,所以受试小鼠一次灌胃体积在0.4ml/只。急性毒性中毒重点观察症状如下: 器官系统观察及检验项目中毒后反应

化疗毒副反应评定抗癌药急性亚急性毒性反应分级标准

化疗毒副反应评定抗癌药急性亚急性毒性反应分级标准 (WHO) 0级Ⅰ级 Ⅱ级ⅢⅣ级 血液学(成人) 血红蛋白g/100ml ≥11.0 9.5~10.9 8.0~9.4 6.5~7.9 <6.5 白血球1000/mm3≥4.0 3.0~3.9 2.0~2.9 1.0~1.9 <1.0 粒细球1000/mm3≥2.0 1.5~1.9 1.0~1.4 0.5~0.9 <0.5 血小板 1000/mm3≥100 75~99 50~74 25~29 <25 出血无瘀点轻度出血严重出血出血致衰竭 胃肠道 胆红素≤1.25×N* 1.26~2.5×N 2.6~5×N 5.1~10×N >10×N SGOT/SGPT ≤1.25×N 1.26~2.5×N 2.6~5×N 5.1~10×N >10×N 碱性磷酸酶≤1.25×N 1.26~2.5×N

2.6~5×N 5.1~10×N >10×N 口腔正常红斑、疼痛红斑、溃疡、溃疡,只进流不能进食 可进食汁 恶心、呕吐无恶心暂时性呕吐呕吐,需治疗难控制的 呕吐 腹泻无短暂性<2天能耐受>2天不能耐受需治血性腹泻 疗 肾、膀胱 尿素氮≤1.25×N 1.26~2.5×N 2.6~5×N 5.1~10×N >10×N 肌酐≤1.25×N 1.26~2.5×N 2.6~5×N 5.1~10×N >10×N 蛋白尿无 1+<0.3g/100ml

2-3+,0.3-1g/100ml 4,>1g/100ml 肾病综合征 血尿无镜下血尿严重血尿严重血尿+血泌尿道梗阻 块 肺正常症状轻微活动后呼吸休息时呼吸需完全卧床 困难困难 药物热无低于38℃ 38℃~40℃高于40℃发烧伴低血 压 支气管痉挛,支气管痉挛, 过敏无水肿无需注射治需注射治疗过敏反应 疗 皮肤正常红斑干性脱皮,湿性脱皮,溃剥落性皮炎, 水

中药急性毒性实验简介

中药急性毒性实验简介 动物急性毒性实验研究目的:阐明药物的毒性作用;了解其毒性靶器官;长期毒性实验剂量参考;药效学研究的剂量的设计依据;临床实验起始剂量的参考 受试物: 用于申报新药的受试物应采用制备工艺稳定,符合临床试验用质量标准规定的中试样品。 如果由于给药容量或给药方法限制,可以采用原料药进行试验。 实验动物: 通常采用哺乳动物进行实验; 通常选用雌雄各半(临床为单性别用药除外); 年龄和体重:一般采用健康成年动物(如临床拟用于儿童,采用幼年动物); 初始体重不应偏离平均体重的20%。 给药途径: 可采用不同给药途径,但其中包括与拟临床给药途径一致的给药途径。 经口给药时必须禁食不禁水过夜。 给药容量: 小鼠一次不超过40ml/kg,大鼠一次给药容量不超过20ml/kg。 观察期限 一般为14天,如果毒性反应较慢应延长观察时间。 观察指标 动物体重变化,饮食,外观,行为,分泌物,排泄物,死亡情况,中毒反应等。 对死亡动物应及时进行大体解剖,器官异常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结果处理和分析 根据所观察到的各种反应出现的时间、严重程度、持续时间等,分析各种反应在不同剂量时的反应率、反应程度。 判断出可能涉及的组织、器官和系统以及毒性靶器官等。 根据急性毒性实验结果,结合其他安全性实验、有效性实验等,分析其开发前景。 通常测定的毒性剂量 最大给药量,最大无毒剂量,最大耐受量,致死量(LD50,LD5)等。 通常测定的毒性反应剂量: 最大给药量: 单次或24h内2-3次(间隔4-6h一次)给予的最大给药剂量(合理的最大给药浓度,最大给药容量),观察动物出现的反应。 中药及复方制剂急性毒性研究中常用。

GBT 16886.11-1997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1部分全身毒性试验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11部分:全身毒性试验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疗器械释放其成分进入人体的潜在全身毒性评价方法,包括热原试验方法。 本标准规定的试验方法引用国际标准、各国国家标准、指令和法规。本标准涉及医疗器械产品本身或其可沥滤物,应选择合适的浸提介质,对可沥滤材料进行最大限度地浸提,以对浸提液或可沥滤物质进行生物学试验。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4233.2--93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2部分:生物试验方法 GB/T 16175--1996 医用有机硅材料生物学评价试验方法 GB/T 16886.1--1997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部分:试验选择指南(idt IS0 10993-1:1992) GB/T 16886. 3--1997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3部分:遗传毒性、致癌性和生殖毒性试验(idt IS0 10993-3:1992)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1995年版二部 IS0 10993-2:1992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2部分:动物福利要求 ANSI/ADA No.41 齿科材料生物学评价 ASTM F 619:1986 医用塑料制品浸提规程,Vol.13.01 ASTM F 750:1987 小鼠全身注射评价材料浸提液规程 BS 5736-5:1982医疗器械生物学危害性评价——第5部分:全身毒性试验方法;医疗器械浸提液兔致热性评价 SN 119 800齿科材料生物学评价,瑞士标准化协会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化学药品试验指南 欧共体杂志,79/831 欧共体杂志,84/449

毒性分级

化疗方案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分级标准(WHO标准) 0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 血液学(成人) 血红蛋白(g/L)≥110 95~109 80~94 65~79 <65 白细胞(×109/L)≥4.0 3.0~3.9 2.0~2.9 1.0~1.9 <1.0 粒细胞(×109/L)≥2.0 1.5~1.9 1.0~1.4 0.5~0.9 <0.5 血小板(×109/L)≥100 75~99 50~74 25~49 <25 出血无瘀点轻度失血明显失血大量 失血 肝功能 胆红素≤1.25×N 1.26~2.5×N 2.6~5×N 5.1~10×N >10×N 转氨酶≤1.25×N 1.26~2.5×N 2.6~5×N 5.1~10×N >10×N 碱性磷酸酶≤1.25×N 1.26~2.5×N 2.6~5×N 5.1~10×N >10×N 肾、膀胱 BUN ≤1.25×N 1.26~2.5×N 2.6~5×N 5.1~10×N >10×N 肌酐≤1.25×N 1.26~2.5×N 2.6~5×N 5.1~10×N >10×N 蛋白尿无 + ++~+++ ++++ 肾病 综合征 < 3g/L 3~10g/L >10g/L 血尿无镜下血尿肉眼血尿肉眼血尿尿路 梗阻 有血块 口腔炎无疼痛、红斑红斑、溃疡溃疡、只能不 能进食 能进食进流食 恶心、呕吐无恶心间有呕吐呕吐需治疗 难以控制的呕吐 腹泻无短暂<2天能耐受、但>2天不能耐受 血性腹泻 需治疗 肺正常轻微症状活动后呼吸休息时呼吸 需完全卧床 困难困难 发热无发烧<38℃ 38℃-40℃ >40℃

富含DHA的鱼油制剂遗传毒性和亚急性毒性研究

[论 著]富含DHA的鱼油制剂遗传毒性和亚急性毒性研究 李志,黄俊明,胡永成,杨美玲,张紫虹,谢晋卿,黄志彪 摘要:目的 研究富含DHA的鱼油制剂对哺乳动物的遗传毒性和亚急性毒性的影响,了解富含DHA的鱼油制剂 可能存在的远期危害和毒性作用。 方法 采用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和大鼠亚急性毒性试验,观察3.33g/kg? B W、1.67g/kg?BW和0.83g/kg?B W剂量的富含DHA的鱼油制剂对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的影响及对产生亚急性毒 性作用。 结果 通过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未观察到富含DHA的鱼油制剂有明显的诱导骨髓细胞形成微核的作 用;通过大鼠亚急性毒性试验未观察到与受试物有关的毒性作用的最大剂量。 结论 实验未观察到富含DHA的鱼 油制剂对哺乳动物产生遗传毒性和亚急性毒性作用,也未发现其可能存在的远期危害,有关其在其它方面的毒理学作 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鱼油;DHA;遗传毒性;亚急性毒性 中图分类号:R155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727(2008)7-1103-03 Study on the acute and subacute tox i c ity of cod li ver o il con t a i n i n g D HA.L I Zhi,HUANG Jun-m ing,HU Yong-cheng,et al.(Guangdong Pr ovincial Center f or D isease Contr ol and Preventi on,Guangzhou510300,Guangdong,P.R.Chi2 na) Abstract:O bjecti ve To exp l ore the effects of fish oil agent on the genetic t oxicity and subacute t in ma mmals.  M ethods M yol oid cell m icr oneucleon test in mouse and subacute t oxicity test in rats were carried out and the effect of fish oil agent containing DHA and at doses of2.5m l/kg.B W,5.0m l/kg.BW and15.0m l/kg.BW on the m icr onulei of m ice and the subacute t oxicity of rats were observed. Results It was observed that fish oil agents containing DHA showed significant in2 ducti on of f or mati on of m icr onuclei in the m ice and there no maxi m u m subacute t oxicity dose of fish oil agent in rats was ob2 served. Conclusi on There no genetic t oxicity and subacute t oxicity of fish oil agent on ma mmals is observed nor f or ward har mfulness is f ound.either. Key words:Fish oil agent;DHA;Genetic t oxicity;Subacute t oxicity 近年来,鱼油类制剂的消费热在我国很多地方悄然兴起,鱼油中的活性成份[1]为ω-3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由二十二碳六烯酸(Ducosahexenoic Acid,DHA)和二十二碳五烯酸(Ei2 cosapentaenoic Acid,EP A)构成,自有研究[2,3]发现鱼油中含有的DHA和EP A具有降低胆固醇,改善记忆,增强免疫力等功效作用以来,市场上就开始涌现出大量鱼油类制剂的保健食品,人们也开始争相购买和食用富含DHA的鱼油制剂的保健食品,形成了一股热潮,但富含DHA的鱼油制剂对我们来说毕竟还是一种新食品,而且由于目前海洋湖泊的污染情况比较严重后,鱼体内可能积聚着汞、镉等重金属物质和含氯化合物,尤其在鱼油中富集较高含量,长期大量摄入可能会引起积蓄中毒[4,5]。所以我们在关注其给我们带来健康促进效应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大量和长期食用此类产品会不会给我们的机体造成某些副反应或者可能存在某些远期危害。本研究拟通过观察富含DHA的鱼油制剂对哺乳动物的遗传毒性和亚急性毒性的影响,了解富含DHA的鱼油制剂可能存在的远期危害和毒性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健康的N I H小鼠和S D种大白鼠,小鼠体重25~30g,大鼠体重70~90g,SPF级,购自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在SPF级实验动物房饲养1周,检疫后用于实验。 1.2 主要试剂 鱼油制剂(含25%DHA和8%EP A),某生产厂家提供的市售品;环磷酰胺(Cycl ophos pha m ide,CP),注射用针剂,上海华联制药有限公司;血球计数试剂,美国雅培公司;生化试剂,日本日立公司。 1.3 方法 1.3.1 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 选择健康的N I H小鼠50只,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分别设为玉米油对照组、CP阳性对照组(剂量为40mg/kg?B W)和鱼油(高、中、低)剂量组,鱼油(高、中、低)剂量组分别采用其人体推荐日服量的100、50和25倍的剂量,剂量分别为3.33g/kg?B W、1.67g/ kg?BW和0.83g/kg?BW。采用常规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给药方式为经口灌胃,连续2d,每天1次,间隔24h,于第2次给药后6h,处死动物,取胸骨涂片,按常规方法固定和姬姆萨染色,并进行显微镜常规阅片。 1.3.2 大鼠亚急性毒性试验 选择健康的S D种大白鼠80只,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分笼饲养,分别设为玉米油对照组和鱼油(高、中、低)剂量组,鱼油(高、中、低)剂量组分别采用其人体推荐日服量的100、50和25倍的剂量,剂量分别为3.33g/kg?B W、1.67g/kg?BW和0.83g/kg?B W。 3011 中国热带医学2008年第8卷第7期 CH I N A T ROP I CAL MED I C I N E Vol18No17July2008 3作者单位: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毒理实验所,广东广州 510300. 作者简介:李志(1975~),男,汉族,辽宁,主管医师,学士,主要研究方向:遗传毒理.

急性毒性毒理

考察一个药物的急性毒性应该是全面的,它的实验方法有半数致死量、最大耐受量、固定剂量法、近似致死量法、近似半数致死量法;动物选择也可用不同的动物,通常选用2种以上动物;动物数量也可根据试验设计不同而异。 实验一、LD50的测定 [目的]通过实验学习测定药物LD50的方法、步骤和计算过程,了解急性毒性 试验的常规。 [材料]小鼠50只(体重17-25g,雌雄各半)注射器及针头鼠笼普鲁卡因 溶液(本实验以普鲁卡因为试验药物)苦味酸溶液 [方法]根据试验设计要求不同,下列步骤要求略有不同。 探索剂量范围 取小鼠8-10只,以2只为一组分成4-5组,选择组距较大的一系列剂量,分别按组腹腔注射和灌胃普鲁卡因溶液,观察出现的症状并记录死亡数,找出引起0%及100%死亡率(至少应找出引起20%—80%死亡率)剂量的所在范围。 2.进行正式试验 在预初试验所获得的0%和100%致死量范围内,选用几个剂量(一般用5个剂量按等比级数增减);尽可能使半数组的死亡率都在50%以上,另半数组的死亡率都在50%以下。各组动物的只数应相等或相差无几,每组10只左右,动物的体重和性别要均匀分配。完成动物分组和剂量计算后按组腹腔注射给药。最好先从中剂量组开始,以使能从最初几组动物接受药物后的反应来判断两端的剂量是否合适,否则可随时进行调整。 LD50测定中应观察记录的项目: 实验各要素:实验题目,实验日期,室温,检品的批号、规格、来源、理化性状、配制方法及所用浓度等;动物品系、来源、性别、体重、给药方式及剂量(药物的绝对量与溶液的容量)和给药时间等。 给药后各种反应;潜伏期(从给药到开始出现毒性反应的时间);中毒现象及出现的先后顺序,开始出现死亡的时间;死亡集中时间;末只死亡时间;死前现象。逐日记录各组死亡只数。 尸解及病理切片:从给药时开始记时,凡两小时以后死亡的动物,均及时尸解以观察内脏的病变,记录病交情况.若有肉限可见变化的则需进行病理检查.整个实验一般要观察7-14天,观察结束时,对全部存活动物称重,尸解,同样观察内脏病变并与中毒死亡鼠尸解情况相比较。当发现有病变时,也同样作病理检查,以比较中毒后病理改变及恢复情况。 【报告要点】 结果处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