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作文教学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作文教学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作文教学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作文教学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作文教学探究[摘要]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智力活动,反应着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内心世界。中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也影响着学生的智力及个性发展,为此加强作文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提高语文文学素养,更能加强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体验。本文以作文技巧和思维的训练为前提,论述以综合性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作文练习上具备自己的个性和情感。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作文,探究

初中七至九年级作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语言意识,让学生口语书面化。结合笔者多年教学经验,从积累生活素材、重视词汇的遣词造句和口语转化书面语言几方面对作文教学进行论述。

1 注重作文写作技巧及思维训练

作文写作要学生发挥写作自由,展开思维的联想,创设学生的个性空间。这种写作自由,并不是让学生以随笔的方式胡乱涂鸦,而是需要教师参与,在背后提供支持,以更多的准备和经验统领全局。

1.1 训练学生逆向思维

对学生的逆向思维进行训练,能让学生从已知的内容材料进行反向思考,突破传统思维界限,得出相反或相对观点。如,在要进行期中考试之前的课堂作文小模拟,有位成绩向来不好的学生作出了这样一个题目《不及格者赞》,为什么考试不几个还要赞扬呢?

浅谈初中作文教学(20200626203255)

浅谈初中作文教学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深感作文教学是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学,它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板块。然而在长期的作文教学中,我们的作文教学住往带有功利目的。教师一味地教学生如何安排结构,如何构思、怎样立意 等,而忽视了引导学生去探寻写作的源头,去探究切实可行的写作技巧。结果严重的阻碍了学生的创造性。学生的书桌上摆着各种写作辅导书,如新概念作文、话题作文大全等等,每次写作,学生不能迅速进入写作状态,进行 审题和谋篇布局,而是习惯性地打开各类作文书去效仿,甚者直接抄范文,这种应试作文氛围使学生丧失了写作兴趣,也丧失了对写作本质的认识。这种现象不但违背了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更与现代人才素质背道而驰。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中学作文教学的科学方法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作文的 方法,一是教师指导的方法。两方面又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中学生作文的主要任务是顺利地把作文写出来,而且尽可能地写好;作 文教学就是解决好学生写出和写好的问题。下面本人就这两个方面,谈谈我 个人的感想。 学生要掌握作文的方法,首先教师要注意养成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人生,体验生活的良好习惯。文学来源于生活,对学生来说,主要有家庭生活、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光有生活,而没有体验,往往写不出鲜

活生动的文章来。这就要求学生首先学会做人,有 目的有意思地感受生活,在生活中捕捉写作素材,开阔视野,丰富知识。让学生亲身体会到,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的写作宝藏。生活是写作 的源泉。作文就是把我们身边的生活写出来,把平时所见的、所听的、所想的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正如叶圣陶所说:“生活犹如 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多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如郊游、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广泛积累写作素材。在生活、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过程,若有一些心得体会,就要及时记下来。这样坚持久了,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会习惯于记实事、写真人、抒真情、发实感。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多阅读。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这是写作教学的好材料。课文中大部分是名家名篇,语言生动形象,易感易学,很适合学生阅读。对于这些课文,我们应该让学生多读多记,必要时背下来,积累的东西多了,到写作文时语言就会像涓涓细流,自然而然地从笔下“流淌”出来。当然,学生并不缺少可以写入作文的材料,而是缺少多生活事件的理性的思考与认识,不能积极捕捉思维的灵光,自然不能写出好的作品来。对身边发生的、可以作为写作素材的、感人的生活事件无动于衷。要让学生明白,感人的未必是轰轰烈烈的大事,要教会学生善于从目之

新课程标准下的作文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的作文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课程标准对中学生的写作提出新的标准,新的要求。现在的作文大多是半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让学生联系生活,写出真情实感。虽然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可恰恰是这种情况,却让学生无从下手,即使写出文章也是大而空,一到作文课,同学们便抓耳挠腮,不知从那落笔。针对这种情况,就要求我们中学的语文老师转变观念,更新旧的教学模式,以新的思想,新的教学方法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正确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就进行了探索与尝试,并且取得良好的效果。 中,积累写作素材,培养写作兴趣。 作材料的东西。可因为初中生的学习时间很紧,所以每次轮到我上语文课,我都会提前到教室,和同学们一起站在走廊上,观察校园的景色,看天空的云彩变化,看校园里学生的嬉笑怒骂,让他们叙述日常的所见所闻所感,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简单叙述,我自己则会把头脑中出现的精彩语句说给他们,他们总是微笑的说:“老师,我们写作文有内容了。”校园的花池里有一棵白玉兰,一到春天,一树洁白无暇的玉兰花便成了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那天,我和同学们在走廊聊天,看着满树的白花,心里升起指导学生写作的冲动,我问一位爱好写作的女同学:“你觉得玉兰花美吗?”“当然。”“那你觉得它美在哪?”她不回答,我接着问:“玉兰花色单一,也没香气,它那点值得我们喜欢?”这时围在身边的其他同学发话了:“老师,白玉

兰默默无闻,象我们的老师。”“老师,它就象我们班的张娜娜,整天就一件衣服,可她作为班长,却为我们班做了很多事。”我没有多说话。接着就上课了。到第二天的作文课,我要求学生写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很多同学都一气呵成,李亚丹就以《校园有棵白玉兰》为题,写出了一篇情真意切的文章。文中她把张娜娜同学比作圣洁的玉兰花,写出了娜娜虽然家境贫穷却毫不屈服,默默地承受着生活的重压,却以乐观而坚强的态度在继续着自己的学业,在管好班级的同时取得了全级第一的好成绩。文章构思新颖,主题突出。其他同学也举一反三,写出了优美,真实感人的好文章。就这样日积月累,同学们的日记本写满了,对写作也不再害怕,写作的兴趣也空前高涨了。 第二,在学习优秀文章的同时给同学们指点写作技巧,让他们学以致用。 前几天学习《项链》一课,文章曲折的情节深深的吸引了同学们,课后的写作训练中要求写200的项链后传,同学们有点不乐意,他们都想发挥想象,写一篇自己的小说。于是,我给他们提出文章值得借鉴的几点:要运用伏笔,要运用多种手法来刻画人物,文章结构要跌宕起伏。于是同学门纷纷动笔,写出了好多值得一读的小说。其实,选入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是有特色的,所以我们老师不能为讲课文而讲课文,而要把文章的写作技巧传授给学生,让他们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也提高写作能力。 第三,在作文教学中善于抛砖引玉。 同学们虽然积累了不少的写作素材,可有时候也会遇到不知从

浅谈新理念下的快乐作文教学

浅谈新理念下的快乐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可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归根结底如何激发学生习作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爱因斯坦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曾经说过:“如果人们吃饭时没有食欲,勉强把事物吞到胃里去,其结果,只能引起恶心和呕吐,最少也是消化不良,健康不佳。反之,如果在饥饿的驱使下,把食物吃到胃里,那它就会乐于接受,并很好的消化它……”可见,作文教学中着力于学生兴趣的培养,使学生“有饥饿感”、“有食欲”,乐于表达,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通过《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上自己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新理念下的快乐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注重平时积累——乐读好记。 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离开阅读,学生对事物的表达将是无序而枯燥的。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和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就要求学生要大量阅读,在读中静心,在静心中享受,在享受中培养丰富的情感。要求学生在读书时做到把自己的心真正放到文章里面,使自己的情感流露与作者的情感表达产生强烈的共鸣。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重

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桂林山水》这课后,就让学生以写熟悉的景物作好铺垫。2、大量阅读课外书籍积累。为了让学生能多读书,读好书,我班成立了小小读书角,学生自己所拥有的课外读物都捐献出来,成了班内所有同学的公共读物,让学生尽可能涉猎多方面的知识。除此之外,我还鼓励学生多到学校图书室借书,到阅览室看报刊杂志等,在做好正常教学工作的基础上,利用早读时间和一周专门拿出两节课让学生静心读书。建立了诵读课程、名著课程、浏览课程三级阅读课程体系:诵读课程即古诗词、中国文化经典、现代优秀诗文的诵读;名著课程即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一些名著,如《安徒生童话故事》、《郑渊洁童话故事》等;浏览课程即对时事新闻、报刊杂志的阅读。这样一股浓厚的读书氛围就逐步形成了,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要学会做读书笔记,扩大知识面,从中获取并积累作文材料。3、通过写日记来积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写任何东西决定于认识和经验,有什么样的认识和经验,才能写出什么样的东西来。反之,没有表达认识的能力,同样也写不出好作文”。而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人们常说:“最好的记忆不如烂笔头”。通过写日记,学生就可以把平时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写出自己的真情实

小学语文新课标作文教学目标解读.

小学语文新课标作文教学目标解读 作文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从教以来,对于作文教学的目的,作文教学的内容及方法至今还是很模糊的。近日重新翻开了新课标,认真研读了作文教学目标,有了点新的认识。 《课程标准》总目标第8条关于作文的表述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第一学段写话标准: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第二学段习作标准: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原第3条)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原: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流。 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6.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原8条,现6条) 第三学段习作标准: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常见应用文。(删:学写读书笔记) 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初中语文作文分层教学案例

初中语文作文分层教学案例 篇一:初中作文分层教学探究 初中作文分层教学探究 内蒙古鄂尔多斯东联现代中学田富强 内容摘要: 我们面对着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的作文分化现象,是无法熟视无睹的。要解决这一难题,需要我们每个语文教师的勇于实践和探索。笔者以为,采用分层教学,是可取的作文教学策略。本文试图根据心理学家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理论,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作文参差不齐的成因等角度,来谈谈实施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说说一些具体的做法和几点思考。 关键词:初中作文分层教学创新教学 一( 问题的提出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 1 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应试教育的阴影仍笼罩在教学过程中。其表现在语文教学上,就是很多老师往往重视了基础知识的训练,大搞题海战术,而忽视了写作能力的培养,认为教写作事倍功半,收效甚微,从而导致学生作文水平参差不齐。那些自觉性强,上课专心,阅读面广的同学,作文能力较强;而懒于动笔,作业拖拉,不肯用功的学生则逐渐退步,这在初中阶段尤为明显。如何提高那些学困生的作文水平,如何使较好的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并具有创新的能力,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也是一个需

要从理论和事件深入研究的课题。笔者以为,在作文教学中根据学生参差不齐的特点,采用分层教学法, 不失为一个良策。 二( 问题的界定 所谓分层教学,是为了着眼于全体学生生动和谐地全面发展而根据学生、教师、教材和教学媒体等教学要素的客观情况所采取的具有一定针对性和层次性的教学组织与实施的策略。 分层教学的着眼点是为了学生的发展。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个体在与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用中的一种建构过程。个体在发展的过程中,在内部的心理结构是在不断的变化的,而这种变化又不是简单地在原有信息的基础上加上 2 新的事实和思想,而是涉及到思维过程的质的变化。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任何一门学科对儿童的要求总是多于他今天能够提供的,也就是说,儿童在学校中进行的活动总是迫使儿童超出自己的本身,正常的学校及哦啊学永远是这样的。”他进而提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现有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现有发展水平是有已经完成的发展程序的结果而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能够独立地、自如地完成教师提出的智力任务。潜在发展水平是那些尚处于形成状态、刚刚在成熟过程中,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教师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和自己的努力才能完成的智力任务。在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幅度为“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指出:“最近发展区对智力的发展和成功的进程比现有发展水平具有更为直接的意义。”“教学不应指望于儿童发展的昨天,而应指望于他的明天。”“只有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好的教学,”。 我们进行的教育学工作应当符合“最近发展区”的原理:一切的教

浅谈初中作文教学

浅谈初中作文教学 [摘要]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既是语文综合知识能力的展现,也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体现。笔者结合20余年语文教学经验,在观念、方法上探讨科学化的作文教学,从夯实学生阅读基础、激发学生创新意识、转变作文评改方式和点燃学生写作热情四个方面展开论述,希望实现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理想回归。 [关键词]作文教学,创新,评改 作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对事物的思索能力和对生活的观察能力。“要想学会写作文,先要学会做人”,这是中学作文教学承担的重要使命。初中是中学的初级阶段,是学生由少年向青年发展的时期。初中生往往追求独立的个性,活泼、想学但基础薄弱,还很幼稚;对生活、社会、客观世界充满新鲜和好奇,但认识不足。 因此,初中作文教学的主要问题是,学生思维领域狭小,思维能力欠缺,不会选题、不会集材、不会谋篇,以至于作文中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现象比比皆是,很少写出具有创新意识、健康个性和鲜明特色的作文。问题的结症是我们一成不变的传统教育形式,使学生习惯于老师给命题、提示。由于长期以来所造成的依耐心理,使学生淡化了独立意识,习惯于在教师圈定的思路模式和规定内进行思维和写作。 就初中作文教学中这些令人头疼的问题,我认为,作文教学应该贯穿整个语文教学工作,从学生的阅读积累开始,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新意识,这才是最为关键的。因此,我从夯实学生阅读基础、激发学生创新意识、转变作文评改方式和点燃学生写作热情4个方面阐述我的教学心得。

一、阅读是写作的基石 纵观古今中外的文学大师,能在文中纵横捭阖、旁征博引的,大都得益于博览群书形成的深厚文化底蕴。鲁迅先生曾说过,“文章怎么做,我说不出,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由此可见,阅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在阅读中,能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汉语教学的特点意味着在初中作文教学中要重视语感的培养,让学生在阅读中增强语感、领悟语义、积累词汇、熟悉词语搭配习惯。语感强了,学生才会写出语义流畅、表意清晰的作文。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广泛阅读,才能增加初中生的知识面,扩大视野,进而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想切实高效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我们就应把目光投向绚丽广阔的课外阅读世界,引导学生撷英揽萃,不断增强对富含想象的文章的认识,精心揣摩作者联想、想象的技巧,和遣词造句、感悟事物的方法,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形成能力。理解了优秀的作品,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明白了文章的谋篇布局、语言运用、段落安排,学生大脑里的语言素材才会丰富,写出的文章才会有血有肉,从而减少文章干瘪无力、无病呻吟的不足。 为了夯实学生的阅读基础,我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主要运用了以下方法: 1.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告诉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切忌走马观花浅尝辄止,而应该仔细揣摩,学习文章中优秀的词汇及句子。还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准备一个摘抄本,把平时阅读时候看到的优秀片段摘抄下来以备学习。 2.给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素材,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我每天在黑板上摘抄一句名人名言,这既是对学生品德的熏陶,也是写作素材的整理。推荐学生阅读一些优秀的作文书籍和杂志,帮助学生制定读书计划。

谈新课程下的小学作文教学

谈新课程下的小学作文教学 摘要〕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听说是基础,读写是目标,是根本。在作文教学中,我们的教学目的很明确,那就是规范作文,提高质量。若要规范作文提高质量,事务找出小学作文中的问题,对症下药,在教师的 指导下,找出作文的毛病,规范小学作文,达到提高作文教学质量之目的。与快 乐相伴,与写作同行。只有我们博览群书、日积月累、认真观察、合理想象,才 能爱上写作、乐于写作。 〔关键词〕丰富积累观察想象 一说起作文,学生怕写,老师难改。这真实地反映了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生抓破头皮,咬烂笔头,就是写不出来,即使七拼八凑地完成了一篇作文,也 是内容空洞,语言乏味,条理不清。我想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缺乏习作的素材,缺 乏认真的观察、不能联系实际生活、合理想象等。 1 在习作中让学生体验探究的快乐探究性习作以尊重、信任、发挥学生的主 体性为前提,充分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培养学生习作的良好的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在作文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能力,我积极 鼓励和指导学生写一些探究性的作文,譬如指导学生种豆芽,探究豆芽的生长变 化过程,写一写“豆芽的生长过程”;研究燕子是怎样预报天气的,写一写“燕子预 报天气”的秘密;探究蜜蜂和蝴蝶采花的不同,写一写蜜蜂和蝴蝶的童话等等。这样的系列作文,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使 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探究的魅力。比如秋天来了,组织学生到校园,到 郊外去“找秋天”。看一看秋天有哪些迷人景象。想一想哪些是书上没有讲到的, 你还发现了哪些问题,都一一记在你带的小本子上。然后回到教室,让同学们说 一说秋天有哪些特点:有的说,秋天果树的果子熟了,像红红的灯笼挂在树上; 田里的麦子熟了,黄澄澄的,有的说,小燕子跟着妈妈排成一字飞向南方;还有 的说,农民阿姨和叔叔在田里辛勤地劳动,脸上挂着丰收的喜悦!再议一议提出 的问题。读一读课前搜集到的有关秋天的诗歌、散文、故事、对联等内容,画一 画或者写一写你心中的秋天。最后做一做:回到家后,可以将自己采集到的动物、植物做成标本;可以用你采集的各种形状的树叶或小草拼成不同的图案,贴在纸上,再用水彩笔进行修饰点缀,做一份漂亮的贺卡;还可以以秋天为主体,做一 张别开生面的手抄报。把画好的画,拼成的图案,做好的手抄报,带到班里贴在 墙上,装扮一下自己的教室。也可在精心制作的贺卡上,填上最衷心的祝福,送 给最敬爱的老师、知心的朋友。通过这样作文活动,使同学们感受到秋天是美的,大自然是美的;人在自然中是美的,人的劳动是美的,辛勤的劳动会带来丰收的 硕果,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实践,通过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可以帮助学生 形成积极、生动、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增强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学生就会针对特 定情景中的事物仔细观察,并且提出问题;针对所探究的问题,形成简单的探究 思路,并以自己的方式实施探究。这样做,可增强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增进 生与师、生与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张扬了学生的个性,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习作中体验到探究的魅力。 2 教会学生认真观察 《语文教学大纲》中说:“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 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自觉动脑、动手能力差,还不知道有意识地去看、去听、去想,这就需要老师去引

初中作文教学策略探究体验式作文教学

初中作文教学策略探究----体验式作文教学在全市“体验式作文教学”课题开题会上的讲话福建省去年高考作文给了两幅图,左边是一个圆,旁边写着“我规范,我稳定,周长短,面积大”。右边画着一个不规则多边形,旁边写着“我新颖,我多变,周长长,面积小”。有一位考生作文得了满分,题目是《8,18,28》。大体意思是这样:8岁那年,我图画不及格,老师说天是蓝的,云是白的,你怎么全画成绿的呢?我心里不服气,因为我戴着爸爸的绿色眼镜呢。但是我听老师的话,因为老师说的一定都是真理。18岁那年,我经过高考的打磨,已经没有任何棱角,我变成了一个规范的圆。现在我28岁,我去幼儿园接我的女儿,女儿哭着跑过来说:“老师说我画的不好,天是蓝的,云是白的,你怎么全画成黄的了,可我戴着爸爸的黄色眼镜呀。”我不禁潸然泪下,为我不再拥有的那个不规则的多边形。 读过这篇文章,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篇文章所反映的不正是我们当前作文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吗?当我们批评学生作文无病呻吟的时候,当我们感叹学生的作文缺乏创意的时候,我们是否想过,造成这种局面,给学生思维上锁的不正是我们自己吗? 我们究竟该怎样教作文? 俗话说得好,“条条大路通罗马”,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也一定有多种途径。体验式作文教学只是其中的一种。但不管采取哪种思路和方法,都只是切入点和侧重点不同,其中所蕴含的作文教学的规律应是相通的。 一、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 当写出这句话时,我突然觉得有点尴尬,试看当今世面上流行的各种中考满分作文集,有多少是真正来自生活的呢?不是屈原投江,就是荆轲刺秦王,要么就是堆砌上一

些华丽的词藻,大段地引用古诗词,空发感慨和议论。为什么中学生不喜欢写生活?究其原因,是老师对作文的审美标准出现了偏差。很多老师都认为写历史人物和引用古诗词的学生,一定读了不少书,有所谓的文化底蕴,作文中显示出一定的文化色彩,应当得高分。而写生活的作文,取材往往千篇一律,要么是与同学闹别扭,要么是生病父母送自己去医院,往往缺少新意,不容易拿高分。而初中生是最善于模仿的,于是就出现了对这种所谓的“文化作文”趋之若骛的现象。殊不知,任何一种作文一旦形成模式之后,就缺少生机与活力了。评委如果接连看上几百篇风格雷同的文章,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审美疲劳,也就很难给高分了。作文原本是个性化的思维产物,应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如果将学生的写作置于模式化的桎棝之中,势必要扼杀学生的创造力,作文教学也就走进了死胡同。 中国文学传统里向来主张书写生活,杜甫、白居易都堪称这方面的典范。《语文课程标准》也有“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以及“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这样的表述。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体验式作文教学把观察和体验生活作为写作的起点。 生活是无限广阔的,外出旅游、上网浏览、看电视、参加各种活动、逛公园、爬山郊游等都能开拓学生的视野;生活又是琐碎的,妈妈的一句唠叨、邻居的一声问候、朋友的一个眼神、陌生人的一个微笑也都会给学生带来一丝心灵的颤动。但为什么学生还会感到无话可说呢?《语文教学通讯》上曾发表过黄本荣老师的一篇文章----《作文,魂系何方》,他在文中说:“今天的学生不是没有生活,而是没有在看似普通的生活中发掘出他们的情趣和意义;不是生活不够丰富,而是不会在看似普通的生活中去感悟体验

浅谈初中作文教学 周国伟 关建瑛

浅谈初中作文教学周国伟关建瑛 发表时间:2012-06-15T09:06:21.993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2年第10期供稿作者:周国伟关建瑛 [导读] 作文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书面语言反映客观事物、表达主观感情的一种教学活动。 摘要:作文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书面语言反映客观事物、表达主观感情的一种教学活动。在教学实践中,转变学生心理、提高创作兴趣、掌握写作技巧和鼓励个性发展将成为改善教师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让学生放开手脚、大胆想象,写出属于自己的作文,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关键词:初中生;作文教学;心理;兴趣;技巧;个性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指出初中生要做到:“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和一般应用文,做到思想感情真实、健康,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条理清楚,文字通顺,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格式正确,书写规范、工整,初步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作文教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必修的以培养书面表达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一门课程。因此,教师和学生都很重视作文,然而,在生活中学生极怕写作文,把它当作一种苦差事,常常应付了事。这表明,对广大同学来说,作文不是件容易的事。那么,到底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呢?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尝试一下: 一、从心理入手,化消极为积极 很多学生认为作文没意思,这导致学生作文积极性不高,作文水平低下。要想彻底扭转这一现状,教师必须让学生在心理上认同作文,接受作文,喜欢作文。 叶圣陶说过:“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同时写作是一种技术,有所积蓄,是一回事;怎样用文字表达所积蓄的,使它恰到好处,让自己有种倾吐的快感,有情感沟通的妙趣,又是一回事……这样说来,从有所积蓄而打算发表,从打算发表而研求技术,都不妨待学生自己去理会好了。”写作是表达,是人的一种内心需求,用写日记的形式,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积累人生阅历,这就是一种写作。写作还是一种积极的情感活动,只有有所感,才能有所作,而且情感活动还会贯穿整个作文始终。情感是写作的动力,让学生用文章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才会爱上作文。 二、从兴趣入手,化被动为主动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动力源泉,表现自我、展示自我是每个孩子都愿意做的事。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对于作文指导要从兴趣入手。激发学生作文热情,让学生“愿写”,兴趣和爱好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原动力。学生一旦有了作文的兴趣和爱好,就能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满腔热忱地参加作文训练。 1.以题激发。设计可写性、新颖性、启发性的作文题目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表达愿望。 2.以情激发。教师指导时设计、渲染出一个较强的情绪场,如设计激情洋溢的导语,利用生活中发生的真人真事等,让学生在强烈的情感场作用下激发写作热情。 3.以趣激发。布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题材,激发写作热情。 4.以境激发。设置特定的情境,以唤起回忆,启迪想象,触发情感,激发写作热情,再现现实生活。必要时可精心设计一段真实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在真实感受后,有感而发,挥笔成文。 5.以物激发。特别是在说明文训练时,教师可以将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活生生的物体呈现在学生面前,再配以恰当的解说、指导,以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三、从技巧入手,化平淡为生动 1.巧拟新颖题目。“题好一半文”,题目是文章的“慧眼”。要想作文得高分,首先就应指导学生在拟题上下功夫。拟题有两种基本方法:平实拟题法和创造性拟题法。平实拟题法,就是用简洁朴实的语言拟题。如话题作文最简便的拟题方法,就是在话题之前或之后加词语作标题,切不可直接以话题作标题。例如,以“生命”为话题的作文,可拟《珍视生命》、《生命的内涵》、《点燃生命之火》等。创造性的拟题法:一是修辞法:可用比喻、拟人、对偶、设问等修辞方法拟题。例如,以“诚信”为话题的作文:《与诚信同行》、《带着“诚信”上路》等。二是借用或化用法:巧妙借用或化用名言警句、成语典故、诗词名句、俗语、歌词、广告词、文学作品、影视剧题目等。例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追忆似水年华》、《都是诚信惹的祸》、《诚信,爱你没商量》等。 2.奇用文章题记。题记是凸现和揭示文章主旨、情感的句子,贵在简洁含蓄。或引用,或创新。好的题记会显“奇效”之功。如《好样的同桌》题记:“人生的真谛,别人无法教你,只能在生存的过程中自己体味(井上靖语)”;《感悟初中生活》的题记:“那是心灵深处一股清泉,流不尽,吐不完,一直奔流到永远永远,去浇灌我人生旅途中的每一草、每一木……” 3.妙用修辞手法。妙用修辞手法,特别是文章的开头或结尾,可用比喻、排比、设问、反问等句式,或抒情或描写或议论,能增加文章文采。如一位学生在《当我被误解的时候》一文中写到:我刚踏进教室,闹哄哄的教室立刻变得鸦雀无声,几十道带着问号的目光向我直射而来,这些目光古怪而陌生,仿佛他们盯着的不是一个朝夕相处的同学,而是动物园里新来的什么珍稀动物似的。 4.化用诗文名句。要使文章有文采,其中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恰当地借用和化用诗文名句,为我所用。如《幸福是什么》一文中有这样一段:“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收获;幸福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回忆;幸福更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追求,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豪迈。”这些句子不仅诠释了幸福的含义,还展示了考生的阅读广度,使文章充满诗意和文采。 5.妙用蕴语结尾。有文采的结尾,耐人寻味,会让读者爱不释手。如《面对大海》的结尾:“扬起生命之帆,让涛声为伴奏,扯缆绳作琴弦,掬劲风当号角,奏一曲超越时空的乐声,礁石间,狂风里,我张开双臂,用沸腾的流着我热血的心,拥抱博爱——紧紧地——一生无悔。” 四、从个性入手,化大众为独特 个性,是人的一种重要因素,即一个人,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不能以一致的标准和答案强求学生,应让学生充分发挥其潜能,依据学生的个别差异作灵活的要求。因此,我们的作文要求学生个性地去体验生活、体验人生,并用各自独特的视角及语言来表达心中的所感所想。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

新课程下的作文教学

新课程下的作文教学 全国第三次教育会议中提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正如美国人拉玛的所言:“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最主要的竞争力,没有创造性思维势必会在竞争中失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正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为了培养学生的这种创造性思维能力,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收益颇丰。 一、巧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习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而强烈的求知欲可使学生积极地探索。学生对所学知识达到入兴的程度,才会产生灵感,才能形成创造性思维的内在动力。许多研究表明,在杰出人物与平庸者之间最显著的差异,不是智商的高低,而是兴趣、情趣等非智力因素的优劣。这就要求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既有启发性又有趣味的情境,来激发学生对作文的渴望和高昂的热情,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高度的激发状态,达到不吐不快的境界。巧用媒体,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能改变过去把作文当成是一个沉重包袱的畏惧情绪,从而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在广阔的思维空间驰骋,写出更好的文章。如:为了写好一种植物,上课时,我首先播放了一段“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的镜头,再播放了场里的情况,大家所见的植物多不胜数,听着解说员的解说,对那些珍稀植物真好奇极了,唤起了学生想方设法要弄清该植物和把看到的告之于众的欲望,激发了写作的兴趣。又如:写表扬稿前,我把事先录制好的有关同学们热心帮助别人,拾金不昧,为同学、老人送温暖等的感人场面重现在大家的面前,同学心中除了有敬佩之意,不约而同地表示要写一份表扬稿表扬一下这些身边的好榜样。可见,巧妙地使用媒体,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造欲望。如:在写《一次有意义的活动》中,我们录制了学生篮球比赛的全过程,并编辑、剪接好配上字幕制成软件,上课时学生在各自的计算机屏幕上自由观察动态画面,主动地接受信息,不知不觉地融入到比赛的全过程,活动的开始、经过、结果更清楚无遗,场内、场外热闹气氛,同学们一言一行更令人兴奋,达到了不吐不快之感,激发了写作愿望。当学生写作时要重点描写某些运动员,可以单击按键与该运动员有关的画面又重新出现在眼前,便于更细致地观察写出逼真的场面。 二、倡导批判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批判性是创造性思维的特征之一。创造性思维的生命力在于怀疑和批判。没有怀疑和批判就不会有创造。创造型人才就是有怀疑和批判精神、开拓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在写作教学中,学生表现出来的

新理念下的小学作文教学

新理念下的作文教学 永清三小郜凤娟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难点,它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性质与地位作了如下表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而学生在写作文时,往往感到无从下笔,无内容可写,勉强写下了也显得干巴巴的,表述不够具体。学生由此产生畏难情绪,以致对作文毫无兴趣。 那么,如何才能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激发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敢于写,乐于写,作文水平才有可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第二学段是“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到了第三学段,才过渡到具有初步的写作意识。“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在开始进行作文教学时,就应让学生认识到作文并不是一件难事,写作就是把自己特别想说的话写下来,人人都能做到,人人都能写好。结合第一学段进行说话、写话训练,逐步实现向中年级成篇作文过渡。布置写作任务前,应精心设计好写作前的铺垫,适当降低作文难度。对学生取得的成绩应及时鼓励,可采用上台读作文,在表扬栏中展示优秀习作,利用“高分制”激励等方式表扬他们,夸奖

他们,使他们越写越爱写,越写越想写,越写越丰富。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如果他们不断得到肯定,就会不断地增强自信,不断地期待有下一次的成功。这样,学生当然会乐于去写。 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还来源于在写作的合作和交流中所产生的成就感,对于学生的习作,教师应及时组织交流,在同学们的互动中感受和分享习作成功的乐趣。 二、融入生活,明确作文的目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把作文变成生活的需要。即要求作文有阅读对象,有明确的交际目的。要使学生的表达有对象,有需要,不要让作文仅仅是学生应付老师的一种作业。我们只有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指导学生做积累素材的有心人,做到平时积蓄充实,习作时就不会感到难了。我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写成长日记,记录生活中的点滴等练习把作文变为有趣的活动,活动是学生最喜欢的方式。 在三年级,我就要求学生写自传,记录自己的成长故事。在作文课上,我给学生的要求是:我们进入了三年级,开始学习写作文。也许有人担心没有内容写。其实,你一点儿也不用担心。这样吧,让我们开展一个活动:记录自己成长的故事。只要你积极参与,动手动脑,

初中作文教学探究

初中作文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10-11-09T10:05:45.597Z 来源:《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0第10期供稿作者:苟在国张福祥[导读] 初中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言与文并重,留意过渡;高中阶段是以文为主、文不离言打下坚实的基础。苟在国张福祥(平昌县笔山职业中学四川平昌 636400) 作文的本质是让学生学会书面表达,小学阶段主要是以说带写、以言状文;初中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言与文并重,留意过渡;高中阶段是以文为主、文不离言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初中作文教学起着“承转”的作用。 初中生知识面较窄,生活体验较少,文学功底也较差,因此,不少学生刚读初中时,仅面对五、六百字的作文字数要求就傻眼啦,别的就更甭说啦,每当作文时常是写不出就凑。自然,写出的文章要么语无轮次,结构紊乱;要么言之无物,内容空洞s么瞎编乱造,缺乏感情。那么,该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 据初中生思维尚未“定势”,机智敏捷,思想活跃的特点,我曾尝试了以下方法。 初一学生面对五、六百字的作文要求,常感没东西可写。如一次作文《雨中》,结果不少学生写帮老婆婆洗衣、送老婆婆回家等,甚至将课文《雨中》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移植”。难怪有“老外”说到中国仅凭拾东西就准能发财,因为从中国的中学生的作文中就会发现一个普遍现象——几乎所有的中学生都“有”过拾金不味的“经历”。这种缺乏造意和新意,作文内容的雷同,只缘于学生缺乏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和体验,缺乏写作素材。可以说,这也是历年来不少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上的一个误区---让学背范文,而不教学生如何作文。材料来源于生活,缺乏生活的体验,写作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从初一开始,我就要求学生准备好两个本子:一个作读书笔记、观察日记,生活札记之用,另一个用于资料卡片、书报的搜集整理。要求学生多留意身边所发生的事,随见随感随写。什么同学之情、同桌之谊、父母之爱;什么是请客、送礼、拉关系、走后门;什么风霜雪雨、春花秋月…..等等,只要你对你所见的现象,有所感,就用笔记录下来,心里怎么想,笔下就怎么写,有事就记,有感就发,不在乎字数有多少?只要“情”真“意”切,正所谓“喜笑怒骂皆成文”。另一方面,同时还要求学生从各种书报杂志里积累素材——什么名言警句、典型的事例、精彩的描写、精辟的议论等均可摘录,并写出自己的心得、阐述自己的看法,表述自己的观点、从此两方面入手,引导学生用心灵去感受生活,并学会用心灵去写作。如此初中三年下来,学生就再也不会作文时束手无策了。 通过初一阶段的训练,已基本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兴趣。为了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从初二开始,就着重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我所采用的方式是“课前3分钟训练”----即每堂语文课前的5分钟用于“实操训练”,且当场点评。此法分三步:①让学生进行诗歌、散文朗读表演,自由选材,轮流到教室前面朗读,每节课人数不限,但总体时间不超过5分钟。这一步主要是训练学生的语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②让学生进行作文片断朗读,可以不是自己写的,但要求前后学生所选内容不许雷同。这一步,一则是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二则继续训练学生的朗读水平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三则通过学生几轮次的朗读,可逐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③让学生自己写文章进行演讲,由提前一月给定演讲题目且可带稿演讲,到逐渐缩短给定题目时间,且要脱稿演讲,到最后的即兴演讲。走完如此“三步”,学生的写作思路会越来越清晰,写作思维也会跃升在初三阶段,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思维及综合能力的训练,我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法:①让学生把所学过的某些课文如《石壕吏》、《七根火柴》、《变色龙》等改写成课本剧,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濱,分组进行比赛,教师则只给予指导,这种方法,一则是加深学生对课文进一步的理解,复习巩固知识;二则锻炼学生的写作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更进一步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就某些中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减负就是让学生没有学习负担》等话题进行辩论。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参与意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训练学生语言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此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搞一些语文活动,如“成语接龙”、“作文续写比赛”、“找错别字”等。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11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浅谈 连城冠豸中学黄龙彬 新课标指出初中生要做到:“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和一般应用文,做到思想感情真实、健康,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条理清楚,文字通顺,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格式正确,书写规范、工整。初步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作为语文教师,应当怎样进行作文教学呢?本人就近几年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几点收获作简要分析。 一、注重引导,积极作文 经过调查,大部分学生认为作文是老师让他写的,他不喜欢,作文没意思。我认为,被动作文是导致学生作文积极性不高,作文水平低下的最主要原因。要想彻底扭转这一现状,教师必须使学生在心理上认同作文,接受作文,喜欢作文,主动作文。 引导学生认识到写作是表达,是人的一种内心要求,一种心理需要。以作文的形式,留住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而积累丰富的人生阅历。写作还是一种积极的情感活动的过程。情有所感,才会有所作,而且情感活动还会贯穿生活过程的始终。情感始终是写作的动力。让学生有自信可以写出好文章,从而转变态度,爱上作文。 二、分析学生写作态度,找出写作困难的原因 作文要经历一个心理过程,那么,我们就应该对学生的作文心理尽心分析,抓住突破口,作文教学才能有的放矢,从而真正的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其写作水平。我觉得学生对作文的态度大概有以下三种 1、有强烈的写作欲望,表现出对作文积极取向的态度。 这样的学生盼望上作文课,在课堂上情绪振奋,看到作文题目后,迅速进入思考的过程和写作过程;且认识活动、情感活动十分活跃。作文成功率较高,但是这样的学生所占的比例太小。 2、没有写作欲望,但有来自某些方面的心理需要,对作文表现为消极被动的态度。 这类学生虽谈不上有写作的欲望,但是为了一定的需要,如争取优异成绩、希望得到老师家长的表扬、希望在考试中拿个高分等,他还是会认真地完成作文。如若作文题目合意会迅速的进入写作过程,若不合意,仍会搜肠刮肚,努力完成。这类的学生在实际中所占比例最大。 3、完全不想写作文,对作文为回避对抗的态度 这类学生不想写作文,更怕写作文。往往碰上能写的题目,应付了事,碰上不会写的题目就乱写一通,甚至是拒不完成。这样的学生所不多,但比第一类学生绝对数要多,最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针对于以上2、3方面,可以找出其基本存在的问题为: 1、对生活缺乏观察、感受和体验、 2、阅读量少,知识和思想贫乏 3、语文基础差,写字、造句等都遇到困难 4、作文的屡屡失败,挫伤了写作积极性 三、改善教学,激发兴趣

探究初中作文教学方法

探究初中作文教学方法 初中是整个中学学习的初级阶段,这是学生由少年向青年发展的时期,有着与小学、高中不同的特点,他们独立追求与感受的个性日益突出,活泼、想学但基础薄弱,还很幼稚;对生活、社会、客观世界充满新鲜和好奇,但认识不足。表现在作文中,往往是不会选题、不会集材、不会谋篇、不会措词,其问题的结症是我们几十年来一成不变的传统教育形式,墨守成规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习惯于老师给他们命题、提示,甚至提供题材;这种照葫芦画瓢的结果是:一种形式、一个材料换个题目学生从小学带进了初中,或许还要带到高中和更高级的学校。长此以往,我们培养出来的将是怎样的社会人才。面临这种局面,我们的作文教学方法必须改革。然而,出路何在?在这里我仅就多年来在初中作文教学方面遇到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从港、台和国外中学作文教学看我们的差距在港、台和日本及一些西方国家作文训练方式大多以命题作文为主,但题目要求写的内容是学生亲身经历、耳闻目睹的,或者是比较熟悉的、感受比较深刻的。由于所写的东西针对性强,大多是发生在学生身上,比较具体和实际,易于发表看法,使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这就消除了写作的畏难情绪,同时也避免了那种空发议论的倾向。我们现行的作文训练从命题的形式来看与境外的差别不大,但我们的学生生活的范围很狭窄(学校——家庭“两点一线”),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极为有限,写作时普遍感到内容贫乏、无从写起, 有畏难情绪;老师对这个问题又往往是命题的同时交给学生题材,让学生按范文依葫芦画瓢,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卵翼”下写作,培养的是学生的惰性,独立写作能力始终没有得到提高。训练时应注意和教材靠拢,重视读写结合。读写结合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或者说是练习写作的一条捷径,倍受国外教育界的重视。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目的是使阅读中获得的知识在写作上得到运用,让学生尽量把教材上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