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护理学_________绪论1

中医护理学_________绪论1

中医护理学

林辉

历史与发展哲学背景护理程式

思维方法

三中西护理文化异同的思考

一、历史与发展之异同

中医西医

形神一体论质量和能量统一论

中医西医

整体立体思维宏观整体揭示

人体生命活动规律

以辩证宏观定性

自然疗法为特点

直观线性思维探析人体微观

结构和功能

以辨病定位定量

对抗治疗为特点

二、护理理论哲学背景之异同人

护理

健康

环境

四大

元素

形气神中医

西医物质资讯意识

宇宙统一体开放系统能量场

五行归类

自然界五

行人体

五味五色五气五方五季五脏五腑五官形体情志酸青風東春木肝胆目筋怒苦赤暑南夏火心小肠舌脈喜甘黃濕中長夏土脾胃口肉思辛白燥西秋金肺大腸鼻皮悲鹹黑寒北冬水腎膀胱耳骨恐

环境

地理居住四时昼夜中医

西医空气声音温度光线

六淫致病与居住环境

*风邪属阳,有头痛、风湿病、抽搐、眩晕等不能直接吹风*寒邪属阴,有脾胃虚寒,筋脉肌肉拘引蜷缩等居室的温度偏高,有阳光

*暑邪属阳,有汗出、口渴、头身困重等居室应凉爽

*湿邪属阴,有头重如裹,下肢浮肿等居室应干爽

*燥邪属阳,有口、鼻、咽干燥,干咳少痰居室内空气湿度偏高

*火邪属阳,有汗出、口渴、鼻、咽干燥等居室内应保持凉爽和避光,有一定的湿度。

健康

阴阳平衡中医

西医系统平衡

对内稳定对外适应身体适应心理适应

健康健康

护理三分治七分养中医

西医照顾

对阴阳失衡的“人”对阳性指征的

“患者”

三、护理程式之异同

中医西医

望聞問切四診合參評估诊断計畫实施評价

起居饮食情志技能心理

四、护理的思维方法之异同

中医西医

宏观哲学整体结构功能

天文地理

气象动物植物体液氧合

感觉神经内分泌

第一章

绪论

林辉

中医护理学的定义

?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结合预防、养生、保健、康复及各项医疗护理活动等对患者加以照料,并施以独特的中医护理技术,以保护、维持、恢复人类的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

?既继承了中国传统的护理特点,又汲取了现代护理学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新成就、新技术、新进展。

?是临床护理中最常用,最具普遍性的基本理论与技术

?中医护理学基础起到了中医基本理论与临床辨证施护之间的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学习目标:

1.掌握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2.了解中医护理在各历史阶段的发展特点

3..熟悉《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外科

精义》《侍疾要语》对中医护理学基础的

贡献; 《千金方》在妇儿科护理的内容。

学时:(2学时)

夏朝到春秋时期战国至东汉时期

明清时期宋金元时期魏晋至五代时期新中国成立以后

第一节中医护理发展概况一、夏朝到春秋时期(起源时期)

卫生保健

饮食护理

护理

传染病护理

商代出现了刀、针、酒剂

?各时期对中医护理的贡献

护理专业《中医护理学》课程标准

护理专业 《中医护理学》课程标准 1.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 1.1 课程定位 《中医护理学》是护理学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课程,同时也是高职护理专业必修课程。中医护理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研究中医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为主的一门学科通过本门课的学习使学生在理解中医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运用中医护理理论和基本技能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进行中医护理奠定基础;同时为培养有中医护理理论和基本技能的高端技能型护理人才奠定基础。 表1.1 -1 课程定位表 本课程是高职护理专业必修课课程,考试课课程。 2. 课程教学目标

培养系统掌握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通过任务驱动、服务驱动来展开知识、技能的教学活动,突出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高职办学特色;使学生全面掌握或理解藏象、辨证、诊法、经络、腧穴等内容,能适应县级以上、城镇社区和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预防保健及康复护理的高素质、实用性技能型人才。本课程贯穿着职业素质教育,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操作技能训练;以期达到课程教学目标。 2.1知识目标 1.能正确解释中医的名词术语。 2.能解释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3.能区分中西医脏器的异同,熟悉理解中医各脏腑的功能,正常与异常的表现。 4.能解释理解人体的必需物质气血津液的概念、生成、运行、功能、关系。 5.能解释经络的概念、组成、十二经的分布规律;腧穴的含义、分类、作用。 6.能解释中药的四气五味概念和作用。 7.能用八纲进行辨证 2.2 能力目标 1.能正确的使用舌诊、脉诊诊病的方法。按照中医的问诊内容进行问诊。 2.学会中药的煎服方法 3.能熟练的用针灸、推拿、刮痧、火罐等中医方法护理疾病。 4.能正确运用各种取穴方法。在身上准确地找出常用的骨度折量寸。 5.能在身上找准40个以上的常用穴位,并能对常见病组方治疗。 2.3素质目标 1.培养自学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2.能用互联网、参考书收集信息。 3.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 4.注重实践能力的锻炼。 3.参考学时及学分 3.1参考学时 总学时36学时,其中理论课24学时,实训课12学时。 3.2课程学分 课程修完,考试合格给予课程学分分。 4.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

中医护理学基础试题集

中医护理学基础试题集 第一章绪论 二、填空题 1、医疗体育的奠基人是(1华佗)。 2、《伤寒杂病论》开创了(1辨证施护)先河。 3、头有疮则(1沐),身有疡则(2浴)。 4、首创“麻沸散”的是(1华佗)。 5、我国第一部医学典籍是(1《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基本观点有整体观、(阴阳平衡观)、(邪正斗争观)、重视预防观。 6、张仲景开创了(辨证施护)的先河,首创(药物灌肠)法。 7、中医护理是以(调养)为特色,它包涵(调理)和(护理)两种医护手段。 8、元代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是一部营养学专著。 三、选择题 1.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个中医护理系创建(1983年天津中医学院)。 2、开创了辨证施护先河的医学巨著为(《伤寒杂病论》)。 3.最早记载了细葱管导尿术的医学巨著为(《千金方》)。 4、医疗体育的奠基人是(华佗)。 5、首创猪胆汗灌肠法的医家是(张仲景)。 6、在对自溢提出急救护理与现代人工呼吸法相似的医学巨著为(《伤寒杂病论》)。 7、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巨著是(《神农本草经》)。 8、首创汤剂的是(伊尹 9、首创中药灌肠法解决便秘的著作是(《伤寒论》)。 10、首创细葱管导尿术的著名医家是(孙思邈)。 11、(张仲景)创建辨证施护的理论。

A、孙思邈 B、张仲景 C、华佗 D、叶天士 四、简答题 1、简述孙思邈对中医护理的贡献。 2、《黄帝内经》这本医著主要从哪几方面描述了护理观点? 四、简答题 1、①妇、幼儿护理:孙思邈从妇人怀孕养胎,到分娩乃至产褥期的护理,都做了详细的叙述;②重视食疗③生活起居④饮食护理⑤精神调养⑥老年人的护理⑦投药护理⑧护理操作技术:首创细葱管进行导尿。 2、《黄帝内经》这本医著主要从哪几方面描述了护理观点? (1)对饮食宜忌做了详细的说明,对中医临床饮食调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做好生活起居护理,顺应四时气候,避免疾病的发生。 (3)重视情志护理,认为情志过极可导致人体气血不和,脏腑功能紊乱,诱发或加重疾病。同时强调医护人员与患者交谈时要注意方式和方法。 第二章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和原则 第三章整体护理 一、名词解释 1、通因通用:用通利的药物,通利的护法,治护通泄症状的方法。但其实质通泄症的病因本质是实证,如因积滞伤食所致腹泻,因瘀血内滞所致崩漏,但取攻下治护法,就是“通因通用”法。 2、寒因寒用:用补塞药,补塞护法,治护闭塞不通的症状的方法。但其实质塞证为其假象,又称假塞,故治疗护宜取补塞。 3、辨证施护:就是运用中医的理论,对四诊所收集的有关病史、症状、体征加以分析、综合、概括、判断,对疾病进行证候定性,从而找出病人存在的护理问题或护理诊断。并在辨证的基础上,即从疾病的证候定性中确立相应的施护原则和方法,并按其实施,从而达到护理目的。

-《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

《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编号:02020061 (二)课程名称:中医护理学(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三)学分:2 (四)总学时:36学时 (五)理论学时:24学时 (六)实践学时:12学时 (七)课程类别:选修 (八)开课时间:第3学期 (九)适应专业:护理学专业四年制本科 二、课程简介: 中医护理学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的预防、保健、治疗和康复活动。《中医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讲述了中医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本课程既突出了中医特色,又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引入了现代护理学的思想及概念。《中医护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综合性课程。其实验课(中医护理基础技术操作)主要讲授各实验项目的目的、用物准备、操作程序及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其中针刺法、灸法、拔罐法、刮痧法等是中医护理基础操作的特色。这些实验不仅是中医护理学基础学习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整个护理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学生可以验证、巩固和补充课堂讲授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综合分析能力及运用所学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中医护理理论知识;掌握各种中医护理基础技术操作;能够运用中医理论对常见的临床疾病进行整体护理,并且能将现代护理学的思想与传统医学护理有机的结合起来,培养中西结合的高级护理人才。 三、跟相关课程的衔接: 健康评估、系统解剖学、生理学 四、学时安排 (一)中医护理学课程总学时一览表 (二)实践项目教学一览表 章次 教 学 内 容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合计 第一章 绪论 2 2 第二章 中医基本理论 10 4 14 第三章 中医护理基本知识 4 4 第四章 中医护理基本技术 4 8 12 第五章 辩证施护 4 4 总计 36 序号 实践项目名称 实践项目提要 学时 方法 备注 1 护理技术一 耳穴压豆法、穴位按摩法、拔罐法等 4 实验 2 护理技术二 针灸、刮痧 4 见习 3 腧穴 腧穴定位 4 实验

中医护理学基础学习知识习题集

中医护理学基础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中医学极为重视护理工作,认为对待疾病要“三分________,七分-________。” 2.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________,,系统的总结了古代医学成就和护理经验,运用当时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对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等方面作了较全面的阐述,初步奠定了中医护理的________。 3.清代钱襄的________,是现存最早最全面论述中医护理的专著。其________和护理原则为推动中医护理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4.东汉名医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确立了中医护理学________的原则,奠定了中医________的基础。 (二)选择题 A型题 1.奠定了中医辨证施护基本原则的医家是 A.华佗 B.张仲景 C.李时珍 D.孙思邈 E.钱襄 2.在现存中医古代文献中,最早最全面论述中医护理的专著是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本草纲目》 D.《千金要方》 E.《侍疾要语》 3.中医护理学独立于哪一时期 A.远古时期 B.夏商周至春秋时期 C.战国至三国时期

D.晋至近代时期 E.新中国建立以后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治养 2.《黄帝内经》理论基础 3.《侍疾要语》侍疾理论 4.辩证施护临床护理学 (二) 选择题 A型题 1.B 2.E 3.E 第二节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 (一)名词解释 1.中医护理学 2.整体观念 3.辩证施护 4.同病异护 5.异病同护 (二)填空题 1.辩证是施护的________,施护是护理病人的________。 2.整体观念贯穿于中医的________、病理、诊断、治疗、________等理论体系中。

中医护理学基础习题

中医护理学基础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医学极为重视护理工作,认为对待疾病要“三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分-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系统的总结了古代医学成就和 护理经验,运用当时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对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等方面作了较全面的阐述,初步奠定了中医护理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________________ 清代钱襄的,是现存最早最全面论述中医护理的专著。其 _________ 和护理原则为推动中医护理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4. _____ 东汉名医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确立了中医护理学_______ 的原则,奠定了中医__________ 的基础。 (二)选择题 A 型题 1. 奠定了中医辨证施护基本原则的医家是 A.华佗B张仲景C李时珍D.孙思邈E钱襄 2. 在现存中医古代文献中,最早最全面论述中医护理的专著是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本草纲目》 D.《千金要方》 A.远古时期 B.夏商周至春秋时期 C.战国至三国时期

E.《侍疾要语》 3. 中医护理学独立于哪一时期 D.晋至近代时期E新中国建立以后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治养 2.《黄帝内经》理论基础 3.《侍疾要语》侍疾理论 4.辩证施护临床护理学 (二)选择题 A 型题 1.B 2.E 3.E 第二节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 (一)名词解释 1. 中医护理学 2. 整体观念 3. 辩证施护 4. 同病异护 5. 异病同护 (二)填空题 1. _________________ 辩证是施护的 __________________ ,施护是护理病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

中医护理学选择题.doc

绪论 E 5.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内容包括 A 1. 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确立奠定了基础的著作是 A. 五脏 B. 六腑 A. 《黄帝内经》 B. 《难经》 C. 奇恒之腑 D. 形体、官窃 E. 以上都不是 C.《伤寒杂病论》 D. 《神农本草经》 E. 《金匮要略》 E. 以上都是 E 2. 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 A 6. 神之舍为 A. 《本草纲目》 B. 《新修本草》 A. 心 B. 肝 C. 脾 D. 肺 E. 肾 C.《本草从新》 D. 《千金要方》 E. 《神农本草经》 B 7. 心在五行中属于 A 3. 中医学中成功应用辩证施护的第一部专著是 A. 木 B. 火 C. 土 D. 金 E. 水 A. 《伤寒杂病论》 B. 《诸病源候论》 D 8. 肺在五行中配属为 C.《难经》 D. 《金匮要略》 E. 《神农本草经》 A. 木 B. 火 C. 土 D. 金 E. 水 A 4. 我国第一部脉学史著的编撰者是 C 9. 外邪袭肺,多从哪个部位而入 A. 王叔和 B. 刘宗素 A. 皮肤 B. 口腔 C. 鼻喉 D. 肺卫 E. 腠理 C.张从正 D. 李杲 E. 朱丹溪 B 10. 把水谷精微通过传输和散精作用上输于肺的脏器是 C 5. 认为百病多因于火,治疗主张以寒凉清热的医家是 A. 胃 B. 脾 C. 肝 D. 胆 E. 小肠A. 张从正 B. 李杲 D 11. 肾藏精,精生髓。髓居于骨腔中,以滋养 C.刘宗素 D. 朱震亨 E. 王叔和 A. 脑 B. 脏腑 C. 经络 D. 骨骼 E. 以上都不是C 6. 认为“阴常不足,阳常有余”的医家是 A 12. 患者男性,32岁,两个月来因工作压力大,常感精神紧张,出A. 李杲 B. 张井岳 现失眠多梦,神志不宁,健忘、疲倦等症,应考虑主要为哪一脏 C.朱震亨 D. 张从正 E. 李时珍 器功能失调 A 7. 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史著是 A. 心 B. 肺 C. 肝 D. 脾 E. 肾 A. 《针灸甲乙经》 B. 《铜人腧穴针灸经》 B 13 、患者女性,38岁,因家庭纠纷,两个月前开始抑郁寡欢,时 C.《针灸资生经》 D. 《针灸大全》 E. 《针灸聚英》 而月经不调,或痛经,苔薄黄,脉弦细,应考虑主要为哪一脏器 D 8. 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概括为 D 功能失调 A.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B. 人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 A. 肾 B. 肝 C. 肺 D. 脾 E. 心 C.整体护理与整体观念 D. 以上都是 C 14. 何脏被称为“气血生化之源” E. 以上都不是 A. 心 B. 肝 C. 脾 D. 肾 E. 肺 C 9. 中医学中证的概念,是对 C 15. 称为先天之本的脏器是 A. 症状和体征的概括 B. 病因和病位的概括 A .心 B .肝 C .肾 D .肺 E. 脾 C.病因和病机的概括 D. 病机与病位的概括 C 16. 三焦中的上焦包括 E. 以上都不是 A. 肝、肾 B. 脾、胃 C. 心、肺 D. 大、小肠 E. 女子胞 第一章阴阳五行精气学说 C 1. “阳盛则阴病,阴盛则阳病”说明了阴阳的 A. 相互对立 B. 相互依存 第四章病因病机 C.相互消长 D. 相互转化 E. 对立统一 A 1. “实”的病机最根本的是: D 2.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属于 A. 邪气亢盛,正气未衰 B. 脏腑功能紊乱 A. 阴阳的对立 B. 阴阳的消长 C. 气血淤滞 D. 水液潴留 E. 气机失常 C.阴阳的互根 D. 阴阳的转化 E. 阴阳的相互制约 A 2 .七情致病影响脏腑气机,错误的是 A E 3. 阴阳是指 A. 怒则气乱 B. 喜则气缓 A. 事物的对立 B. 事物的对立统一 C. 悲则气消 D.思则气结 E 恐则气下 C.事物的一分为二 D. 事物内部的一分为二 B 3 .以实证而言,错误的是 B E. 事物特定属性的一分为二 A. 神识狂妄 B. 五心烦热 D 4. 在医学领域中,下列哪项功能属阴 C. 小便不通 D. 痰涎壅盛 E. 胸闷脘痞A. 推动 B. 兴奋 D 4 .寒邪致病,引发肢体屈伸不利或冷厥不仁,是由于 C.亢进 D. 滋润 E. 温煦 A.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B. 寒客肌表,卫阳被遏 D 5. 下列哪项属于阴的症状 C. 寒性凝滞,痹阻经脉 D. 寒性收引,筋脉挛急 A. 声高气粗 B. 多言躁动 E. 寒邪偏盛,阳气受损 C.舌苔黄腻 D. 脉象细涩 E. 脉象洪大 B 5. 下列属于风邪性质和致病特点的是 C 6. 中医学中,广义的“精”是指 A. 为阳邪,其性炎热 B. 为阳邪,其性开泄 A. 血 B. 津液 C. 为阳邪,伤津耗气 D. 为阳邪,易生风动血 C.一切精微物质 D. 生殖之精 E. 脏腑 E. 为阴邪,易阻遏气机 C 7. 生成气血的主要物质基础是 B 6. 七情内伤至病,最多见于 A. 水谷 B. 精微 A. 心、肺、脾 B. 心、肝、脾 C. 水谷精微 D. 脾、胃 E. 以上都不是 C. 心、肝、肾 D. 心、肺、肝 E. 心、肺、肾 C 8. 宗气积于 C 7 .暑邪为病,症见汗多,气短,乏力,是因为 A. 息道 B. 喉咙 A. 暑性炎热 B. 暑多挟湿 C. 胸中 D. 气街 E. 脐下 C. 暑性升散 D. 暑扰心神 E. 暑为阳邪 C 9. 具有推动呼吸和血行功能的气是 D 8 .虚证的病理特点是 A. 心气 B. 肺气 A. 邪正交争 B. 正邪相持 C. 宗气 D. 营气 E. 卫气 C. 正虚邪盛 D. 正虚邪不盛 E. 邪胜正衰 A 9 .瘀血引起的疼痛以()为主。 第二章藏象 A. 刺痛 B. 胀痛 C. 隐痛 D. 重痛 E. 钝痛D 1. 脏腑按其生理功能特点,可分为 D D 10 .干咳少痰,或痰液胶粘难咯,多因感受哪种病邪 A. 五脏 B. 六腑 C. 五脏和六腑 A. 风邪 B. 寒邪 C. 暑邪 D. 燥邪 E. 湿邪 D. 脏、腑和奇恒之腑 E. 奇恒之腑 C 11 .痰、饮、水、湿同源而异流,其中最清稀的是 C 2. 五脏是指 C A. 痰 B. 饮 C. 水 D. 湿 A. 心、肝、胆、肺、肾 B. 心、肝、胆、脾、肾 A 12 .湿邪困遏作痛的特点是 C. 心、肝、脾、肺、肾 D. 心、肝、脾、胃、肾 A. 重痛 B. 胀痛 C. 冷痛 D. 隐痛 E. 刺痛 E. 心、肝、胆、胃、肾 A 13 .阳盛格阴是指 C 3. 在脏腑之中,生命活动的中心为 C A. 真热假寒 B. 表寒里热

中医护理学教学方案大纲

湖北医药学院《中医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中医护理学 2.课程类型:专业课 3.学时学分:1.0学分,18学时 4.适用对象:护理学专业本科 二、课程定位 1.课程性质:选修课 2.课程任务:本课程向学生介绍中医护理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今后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应用和发展奠定基础。 3.前导、后续课程: 三、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正确解释中医的名词术语。 2.能解释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3.能区分中西医脏器的异同,熟悉理解中医各脏腑的功能,正常与异常的表现。

4.能解释理解人体的必需物质气血津液的概念、生成、运行、功能、关系。 5.能解释经络的概念、组成、十二经的分布规律;腧穴的含义、分类、作用。 6.能解释中药的四气五味概念和作用。 7.能用敲胆经、按摩心包经 (二)能力目标: 1.能正确的使用舌诊、脉诊诊病的方法。按照中医的问诊内容进行问诊。 2.学会中药的煎服方法。 3.能熟练的用针灸、推拿、刮痧、火罐等中医方法护理疾病。 (四)素质目标: 1.培养自学和终身学习的素质。 2.良好的心理素质。 3.较强人际沟通能力。 4.具有团队协作精神。 5.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感。 四、课程内容 第一章绪论 1.教学目标: 了解:中医护理学发展展望及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的意义。 熟悉:1、“症、证、病”的概念及三者的区别; 2、辩证与施护两者之间的关系; 3、中医护理学的各个发展时期的重要著作与成就。 掌握:1、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2、整体观念、辩证、施护、同病异护、异病同护的概念; 3、防护结合的主要内容。 2.重点与难点: 重点:辩证、施护、辩证施护的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难点:“症”、“证”和“病”的概念。 3.教学时数:2学时 4.教学内容: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第二节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传承和发展中医 药文化的意义;中医护理学发展展望。 第二章中医基本理论 1.教学目标: 了解:1、阴阳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 2、五行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 3、三焦、奇恒之腑的功能、脏腑之间的关系。

中医护理学选择题及答案

绪论 (一).A型选择题:为最佳选择题,从选项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1.首创麻沸散的医家是: ( B ) A.扁鹊 B.华佗 C.张仲景 D.孙思邈 E.李时珍 2.《侍疾要语》的作者是:( C ) A.李杲 B.钱乙 C.钱襄 D.叶天士 E.吴鞠通 3.首创猪胆汁灌肠法的医家是:( D ) A.孙思邈 B.王清任 C.李时珍 D.张仲景 E.吴鞠通 4.哪位医家首创了自缢急救法: ( A ) A.张仲景 B.孙思邈

C.朱丹溪 D.吴鞠通 E.李时珍 5.我国最早记载中医护理内容的医学巨著是( B ) A.《伤寒论》 B.《黄帝内经》 C.《渚病源侯论》 D.《五十二病方》 E.《千金方》 6.哪位医家开创了辨证施护的先河( D ) A.孙思邈 B.扁鹊 C.华佗 D.张仲景 E.刘完素 7.《饮膳正要》的著者是( A ) A.忽思慧 B.成无己 C.蔺道人 D.吴师机 E.王清任 8.对“天行瘟疫”提出:“取初病人的衣物,于甑上蒸过,则一家不染”做法的医家是( C )

A.孙思邈 B.王清任 C.李时珍 D.叶天士 E.吴鞠通 9.提出“食物自适者即胃喜为补”观点的医家是( D ) A.吴又可 B.吴鞠通 C.张从正 D.叶天士 E.吴有性 10.哪部医著奠定了中医护理学的基础:( A ) A.《黄帝内经》 B.《金匮要略》 C.《千金要方》 D.《神农本草经》 E.《侍疾要语》 11.“五禽戏"中不包括下列哪种动物:( B ) A.熊 B.鹰 C.猿 D.鹿 E.虎

12.强调“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把食疗放在药疗之上的医家是: ( C ) A.伊尹 B.扁鹊 C.孙思邈 D.张仲景 E.李时珍 (二).B型选择题:为配伍选择题,为一组,(2—5个)共用A,B,C,D,E 五个备选答案。选项在前,题干在后。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个选项可供选择一次,也可重复选用,也可不被选用。 A.孙思邈 B.张仲景 C.扁鹊 D.华佗 E.李时珍 1.创编“五禽戏”的医家是: ( D ) 2.撰写“大医习业’’和“大医精诚"专论医德的医家是: ( A )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侍疾要语》 D.《本草纲目》 E.《中医护病学》

第一篇 中医护理学概述

第一篇绪论 第一章中医护理学概述 【重点难点】 一、中医护理学的概念 中医护理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整体观念对疾病进行辨证护理,结合预防、保健、康复和医疗等措施,并运用独特的传统护理技术,对患者及老、弱、幼、残者施以护理,以保护人民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 二、中医护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一)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是《黄帝内经》。 (二)开创辨证施护先河的医家是东汉末年的张仲景,他的代表作是《伤寒杂病论》,论述了对疾病的辨证施护理论和措施;在护理操作技术方面,《伤寒杂病论》中有详细的论述,如熏洗法、烟熏法、坐浴法、占烙法、外掺法、灌耳法等。尤其是张仲景首创了猪胆汁灌肠法。 (三)三国时期的名医华佗以发明麻醉术而闻名于世。在养生健身方面,他倡导的“五禽戏”,模仿虎、鹿、猿、熊、鸟5种动物的姿态动作,把体育与医疗护理结合起来的保健方法,是最早的康复护理方法。 (四)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以高尚的医德和高明的医术流芳百世。 (五)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著有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这是一部重要的药学巨著,对我国和世界的医药学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六)清代名医钱襄的《侍疾要语》是一部有关护理学的专著。 三、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 (一)整体观念 (二)恒动观念 (三)辨证施护:就是从整体观出发,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收集患者有关疾病发生、发展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综合,辨明病因、病机和病位,判断为何种性质的证,从而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与护理措施的过程。 (四)独特的中医护理技术与方法 四、中医辨证施护与现代护理的关系 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中医护理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整体观念对疾病进行辨证护理,结合预防、保健、康复和医疗等措施,并运用独特的传统护理技术,对患者及老、弱、幼、残者施以护理,以保护人民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 2.辨证施护:就是从整体观出发,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收集患者有关疾病发生、发展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综合,辨明病因、病机和病位,判断为何种性质的证,从而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与护理措施的过程。 二、填空题 1.我国最早的医学典籍是《黄帝内经》。 2.开创辨证施护先河的医家是张仲景。 三、选择题 1.首创细葱管导尿法的医家是(B) A、王叔和 B、孙思邈 C、华佗 D、皇甫谧 E、葛洪 2.五禽戏的创立者是(C) A、王叔和 B、孙思邈 C、华佗 D、皇甫谧 E、葛洪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中医护理学 2.辨证施护 二、填空题 1.《黄帝内经》。 2.张仲景。 三、选择题 1.B 2.C

中医护理学练习题

中医护理学练习题 绪论 1.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是(),包括()和()两部分。 2.()奠定了中医学和中医护理学的理论基础。 3.中医四大经典是()()()()。 4.我国现存第一部药物学专著是()、第一部脉学专著()、第一部针灸学 专著()、最早的制药学专著()、第一部由政府颁行的药典()、现存最早的法医学专著()。 5.金元四大家()()()()。 6.温病四大家()()()()。 7.中医护理学基本特点是()()。 8.“同病异护”和“异病同护”反映了()的精神实质。 阴阳学说 1.阴阳的基本概念: 2.阴阳的相对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阴阳可以(),二是阴阳的()。 3.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五行学说 1.五行的基本概念: 2.五行的特性:()()()()()。 3.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举例,第10页,全部熟记于心。 4.写出五行的相生、相克顺序。 5.五行之间发生的相乘、相侮的原因,均存有()()两个方面。 6.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立的治疗原则是()()。具体治疗方法有() ()()()。 7.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立的治疗原则是()()。具体治疗方法有() ()()()。

脏腑 1.人体脏腑按其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分为()()()三大类。 2.五脏的共同生理功能是(),具有()()功能特点。 3. 六腑的共同生理功能是(),具有()()功能特点。 4.心的生理功能()()。 5.《黄帝内经》称心为()()()。 6.心主血脉必须依赖三个条件()()()。 7.心主血脉的功能是否正常,可以从()()()()四个方面反映出来。 8.心主神志的功能是否正常,可表现于()()()()等方面。 9.肺有()()()之称。 10.肺的生理功能有()()()()。 11.肺主气包括()()两个方面。 12.写出肺宣发、肃降作用主要体现的三个方面。 13.脾的生理功能()()()。 14.被称为“仓廪之官”“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的是()。 15.脾气虚弱,导致各种出血,称之为()。 16.被称之为“刚脏”“将军之官”“罢极之官”的是()。 17.肝的生理功能有()()。 18.肝主疏泄功能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9.肝藏血是指肝具有()()()的功能。 20.“先天之本”是()。 22.肾的生理功能()()()。 23.肾精不足,肾气虚衰,摄纳无权,气浮于上,出现呼吸表浅、呼多吸少、动侧气喘,称为()。 24.牢记以下内容:齿为骨之余、发为血之余、爪为筋之余、舌为心之苗、汗为心之液、肺为水之上源、肺开窍于鼻、脾在夜为涎、脑为髓之海、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25.何为天癸 26.胆主要的生理功能是()()()。

中医护理学重点.

中医护理学 1.中医护理学: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预防、保健、康复和养生等措施,并运用独特的传统护理技术,对患者及老、弱、幼、残者施以护理,以保护人民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 2. 辩证施护:从整体观出发,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收集患者有关疾病发生、发展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综合,辨明病因、病机和病位,判断为何种性质的证,从而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与护理措施的过程。 3.饮食调护:在日常生活和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对患者进行营养和膳食方面的护理和指导。 4.病情观察: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运用四诊的方法,收集患者的病情资料,通过辩证的方法分析归纳,了解疾病的病因、病机、病性和病位,对疾病做出判断的过程。 5.灸法:指利用某些燃烧材料,熏灼或温熨体表一定部位,通过调整经络脏腑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6.拔罐法:以罐为工具,利用罐内燃烧或热蒸、抽吸等方法,排出罐内空气,使之形成负压,将罐吸附于施术部位,使施术部位产生淤血和药物透入,致使淤滞凝结之气血,负而吸达,动而通畅,改善局部及全身脏腑经络之营养,调整阴阳,疏通气血,从而达到疗病愈疮之功效。 7.耳穴埋豆法:在耳针治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中医操作技术,是用胶布将药豆或磁珠黏贴于耳穴处,给与适当的揉、按、捏、压,使其产生热、麻、胀、痛等刺激感应,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 8.耳穴:人体发生疾病时,常会在耳部相应部位出现“阳性反应点”,如压痛、变形、变色、水疱、结节、丘疹、凹陷、脱屑、电阻降低等,这些点就是耳针防治疾病的刺激点。 9.刮痧法:是指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在患者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皮下出现瘀斑和痧痕的一种治疗方法。 10.药熨法:将中药用白酒或食醋搅拌后炒热,装入布袋中,在患处或特定穴位适时来回退运或回旋运转,利用温热及药物的共同作用,以达到行气活血、散寒止痛、祛瘀消肿、温通经络等作用的一种治疗方法。 11.熏洗法:将药物煎汤开沸后,利用药液所蒸发的药气熏洗患处,待药液稍温后,再洗涤患部的一种外治治疗。 12.全身药浴法:将药物煎汤滤去药渣,趁热进行全身先熏蒸、后浸渍的一种方法。利用水的温热、按摩等物理作用,借助药液轻清之气,直透腠理,促使气血流畅,温通经络,达到治疗及保健的作用。 13.正治与正护法:又称逆治与逆护法,是指在疾病本质和现象相一致情况下,逆其证侯性质而治疗护理的一种常用法则。 14.反治与反护法:是指疾病的征象与本质不相一致甚至相反情况下的治护方法,即顺从疾病的现象而治护的方法。 15.同病异护:就是同一种疾病,由于病情发展和病机的变化,以及邪正消长的差异,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所表现出来的症候不同,治疗护理上应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和护理。 16.异病同护:指不同的疾病,在其病情发展过程中,会出现相同的病机变化或同一性质的症候,可以采用相同的治疗护理方法。 第一章绪论 1.战国到西汉《黄帝内经》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医经典著,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为中医理论体系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2.《神农百草经》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将药物分成上中下三品。 3. 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是我国最有影响的一部临床医学巨著。简历了辨证论治理论体系,为临床辩证施护开了先河,为后续中医护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华佗是我国后汉时期外科和医疗体育的奠基人。 5.晋王叔和《脉经》,为护士通过脉诊观察病情提供了理论依据。 6.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为中医临床护理实践提供了方法和技术。 7.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发展和补充了各种疾病的中医护理方法。 8.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开了中国医学伦理的先河。 9.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症方论》外感六淫为外因,内伤七情为内因,而饮食所伤、虫兽所伤、跌打损伤、中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