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ADuC848开发板的单片机实验和课程设计指导书2012

基于ADuC848开发板的单片机实验和课程设计指导书2012

基于ADuC848开发板的单片机实验和课程设计指导书2012
基于ADuC848开发板的单片机实验和课程设计指导书2012

基于ADuC848

嵌入式系统的实验和课程设计指导书

(内部使用)

主编银翔刘任斌汤春龙

主审黎福海彭楚武

二○一二年二月

目录

第一章硬件系统介绍 (5)

1.1板上资源分布 (5)

1.2单片机ADuC848 (6)

1.2.1 ADuC848的简要介绍(针对本设计所选择的型号) (6)

1.2.2 单片机引脚分布 (6)

1.3 电源模块 (8)

1.4 模数/数模转换 (9)

1.4.1 模数转换 (9)

1.4.2 数模转换 (9)

1.5 RS232串口 (10)

1.6 PS/2接口和红外接收 (11)

1.7 显示模块 (11)

1.7.1 LCD显示 (11)

1.7.2 数码管 (12)

1.7.3 8路LED (13)

1.8 蜂鸣器和红外发送 (14)

1.9 SPI接口、步进电机控制 (15)

1.10 按键输入 (15)

1.11 IIC总线(RTC时钟和EEPROM) (16)

1.12 复位与下载 (17)

第二章基础实验 (18)

汇编实验 (18)

实验一I/O 口控制实验 (18)

实验二定时器、中断实验 (20)

实验三数码显示实验 (24)

实验四蜂鸣器驱动实验 (29)

实验五128×64 点阵型液晶显示实验 (32)

实验六1602字符显示实验 (44)

实验七矩阵键盘实验 (53)

实验八D/A转换实验 (56)

实验九步进电机控制实验 (60)

C语言实验 (63)

实验一端口输出操作 (63)

实验二定时器及定时器中断 (66)

实验三数码管显示 (69)

实验四矩阵式键盘识别 (73)

实验五蜂鸣器驱动实验 (77)

实验六1602字符显示实验 (82)

实验七128×64 点阵型液晶显示实验 (85)

实验九步进电机控制实验 (102)

第三章系统设计方法及设计课题 (108)

3.1 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过程 (108)

3.1.1 方案论证和硬件系统设计 (108)

3.1.2 系统软件设计 (109)

3.1.3 系统仿真调试设计 (109)

3.2 设计课题 (110)

3.2.1 多功能定时装置 (110)

3.2.2 程控多波形信号发生器 (111)

3.2.3 LCD汉字计时报讯屏 (111)

3.2.4 简易多功能计数器 (112)

3.2.5 LCD字符显示屏 (112)

3.2.6 抢答器 (113)

3.2.7 秒表 (113)

3.2.8 数字密码锁 (113)

3.2.9 简易电子琴 (114)

3.2.10 LCD显示的交通信号灯 (114)

3.2.11步进电机控制器 (114)

3.2.12 A/D,D/A转换板 (115)

3.2.13 电子计算器 (115)

3.2.14 可编程微波炉控制系统 (115)

3.2.15 简易超市收银机 (116)

3.2.16 全自动洗衣机控制器 (117)

3.2.17 多功能走马灯 (117)

3.2.18 仿手机键盘 (118)

3.2.19 仿电梯控制 (118)

3.2.20 仿汽车自动报站器 (118)

3.2.21 电机调速器 (119)

3.2.22 电压监视仪 (119)

3.2.23 自定义课题 (119)

3.3 评分标准和注意事项 (120)

3.3.1 选择课题 (120)

3.3.2 评分标准 (120)

3.3.3 实验室设备使用及安全和赔偿条例 (120)

第四章Keil uVision4的使用 (122)

4.1 前言 (122)

4.2 新建工程 (122)

4.3 工程设置 (125)

4.4 编译连接、下载和调试程序 (128)

4.4.1 编译程序 (128)

4.4.3 在线调试程序 (130)

4.4.4 软件仿真调试程序 (133)

第五章PROTEUS的使用 (134)

5.1 前言 (134)

5.2 操作步骤 (134)

5.2.1 进入系统 (134)

5.2.2 界面简介 (134)

5.2.3 操作步骤 (137)

5.3 Proteus与KeiI的结合 (141)

附录一课程设计报告参考模板 (142)

附录二开发板硬件图 (144)

第一章硬件系统介绍

本单片机学习板集成多个基础硬件资源模块,各个资源模块可以相互组合使该板实现不同的功能。因此,本学习板既可用于51单片机的教学实验,又可用于做功能比较强的单片机课程设计,是51单片机初学者的好帮手。

1.1板上资源分布

如图1.1所示。

图1.1 板上资源分布

1、2、3:单片机P0、P2、P3口引出接口(有限流保护电阻);

4:上排图形点阵LCD12864的接口、下排LCD1602的接口;

5、6:两路16位ADC输入、可作差分输入;

7、8:12位DAC输出、对DAC输出进行比例放大或者跟随的运放;

9:单片机AduC848;

10:无源蜂鸣器、由单片机PWM模块输出信号控制;

11:8位数码管;

12:SPI接口;

13:RS232串口(通过串口在线下载、单步、断点、运行到某一行等方式调试程序);

14:步进电机(5V、70欧姆、6线4相)接口;

15:8路LED,从左至右为LED7~0,分别被P0.7~P0.0控制;

16:复位按键和下载按键;

17、18:IIC总线上的EEPROM AT24C08和RTC DS1307;

19:IIC接口;

20:PS/2接口;

21:红外接收头;

22:功能选择和配置插针;

23:4X4矩阵式键盘或4个独立按键;

24:直流电源输入;

此外还有红外二极管(由单片机PWM模块输出信号控制)、USB电源输入接口。

1.2单片机ADuC848

1.2.1 ADuC848的简要介绍(针对本设计所选择的型号)

详细情况请参考芯片手册。

1、8051-based core、5V供电电压;

2、可以通过串口在线下载程序和单步、断点、运行到某一行等方式调试程序;

3、16位8通道Σ-ΔADC,片内有1.25V参考电压、buffer和PGA;

4、12位电压输出DAC、Dual 16-BIT Σ-ΔDAC;

5、32kbyte程序存储器、4kbyte用户信息Flash存储器、256RAM+2048XRAM(byte);

6、PLL(12.58 MHz max)(片外只需接32.768kHz晶振);

7、3×16位定时/计数器、看门狗定时器;

8、11中断源(2优先级)、11位堆栈指针;

9、24I/O+8模拟或数字输入;

10、UART、SPI和I2C、高速115200波特率发生;

11、Power supply monitor、上电复位、Dual 200μA激励电流源。

1.2.2 单片机引脚分布

详见原理图。

Pin1~4:(P1.0~P1.3)作为矩阵式键盘或独立按键的输入,P1口只能用于输入,默认用于模拟输入,作为数字输入使用时应先往P1口相应引脚写0,这里可以用P0&=0xf0。若P2、P3、P0口要作为输入,则应往相应引脚写1。

Pin5、6:AVDD、AGND,模拟电源输入。

Pin7、8:外部参考电压接入,Pin7接AGND。片内DAC有2.5V内部参考,ADC有1.25V 内部参考。

Pin9、10:(P1.4、P1.5)两路AD输入,可做差分输入,需要设置ADC的寄存器。

Pin11、12:(P1.6、P1.7)各200uA激励电流源,可配合RTD等做应用。

Pin13:两路AD输入做普通输入时的电压参考端,AD输入电压不能低于此引脚电压。

Pin14:片内DAC输出。

Pin15:复位引脚。

Pin16、17:单片机RS232接口的RXD(P3.0)TXD(P3.1)。

Pin18:(P3.2)外部中断0,用于红外接收和PS/2接口。

Pin19:(P3.3)LCD1602,LCD12864A的EN引脚,控制第一位数码管。

Pin20、21:DVDD、DGND数字电源输入。

Pin22:(P3.4)PS/2接口的data信号。

Pin23:(P3.5)LCD1602和LCD12864A的RW。

Pin24:(P3.6)LCD1602和LCD12864A的RS。

Pin25:LCD12864A的CS1。

Pin26:IIC接口时钟信号。

Pin27:IIC接口data信号。

Pin28:(P2.0)SPI接口时钟信号。

Pin29:(P2.1)SPI接口MOSI信号、控制第6位数码管的位码。

Pin30:(P2.2)SPI接口MISO信号、控制第7位数码管的位码。

Pin31:(P2.3)SPI接口SS信号、控制第8位数码管的位码;P2.0~3也作为4X4矩阵式键盘的扫描输出信号、步进电机的控制信号、数码管第数码管第6、7、8位位码。但是SPI、4X4矩阵式键盘、步进电机、数码管第6、7、8位功能不能同时实现。

Pin32、Pin33:接外部32.768KHz晶振。

Pin34、Pin35:DVDD、DGND。

Pin36:(P2.4)LCD12864A的CS2。

Pin37:(P2.5)内部PWM模块输出,控制红外LED。

Pin38:(P2.6)内部PWM模块输出,控制蜂鸣器。

Pin39:(P2.7)内部PWM模块的外部时钟输入(也可以用内部时钟)。

Pin40:EA,低电平有效,正常使用时拉低。

Pin41:PSEN,在此引脚电平为低时按复位键进入debug模式,可以下载和调试程序。

Pin42:ALE。

Pin47、Pin48:DGND、DVDD。

Pin43、44、45、46、49、50、51、52:P0口、LCD1602和LCD12864的数据总线,数码管的段码。

1.3 电源模块

电源模块原理图如图1.2所示。

本学习板共有如下3种供电方式:

(1)5V电源适配器供电(开关往上拨、插针1下面两脚接跳线帽)。

将开关sw4第2、3脚接通(开关往上拨),电源网络DVDD连接到插针1第2脚的输出,将插针1的第1、2脚(插针1下面两脚)接跳线帽,DVDD直接连接到电源适配器输入端,即为5V电源适配器供电模式。

(2)7~12V电源适配器供电(开关往上拨、插针1上面两脚接跳线帽)

将开关sw4第2、3脚接通(开关往上拨),电源网络DVDD连接到插针1第2脚的输出,将插针1的第2、3脚(插针1上面两脚)接跳线帽,DVDD连接到稳压芯片7805的输出,而7805的输入端连接到电源适配器输入端,即为7~12V的电源适配器经7805给学习板供电的模式。

(3)USB供电(开关往下拨)。

将开关sw4第1、2脚接通(开关往下拨),电源网络DVDD连接到USB电源输入端。

对DVDD网络和AVDD网络设了测试点,方便调试。测试点具体位置参见附图1。

1.4 模数/数模转换

1.4.1 模数转换

ADuC848内部有16位ADC,模拟信号输入模块原理图如图1.3所示。

图1.3 模拟信号输入模块

D15和D16为钳位保护二极管,R55为限流保护电阻。其中CONAIN1对应板上的接口5、CONAIN2对应板上的接口6。CONAIN1和CONAIN2的第1、2脚在板上的分布和在原理图上的类似,均为1脚朝上。

模拟信号有两种输入方式:

(1)两路单端输入。把输入信号电压高的一端接到第1脚,电压低的一端接到同一个接口的第2脚。

(2)一路差分输入。把输入信号的两端分别接到CONAIN1和CONAIN2的第1脚。

1.4.2 数模转换

ADuC848内部有12位DAC,并有专门的DA输出引脚。DAC信号输出模块原理图如图1.4

所示。

图1.4 DAC信号输出模块

本设计对片内DA的输出配置了运放LM358(该运放在单电源情况下对较低电平仍具有很好跟随效果),以增强其驱动能力或对DA输出做适当放大,其中R56和R57的大小决定放大倍数(A=1+R90/R89)。

1.5 RS232串口

串口连接原理图如图1.5所示。

图1.5 RS232串口模块

该模块中采用maxin公司的max232作电平转换,为方便调试硬件,对RXD,TXD信号设测试点和LED。测试点和LED具体位置参见附图1。

1.6 PS/2接口和红外接收

该模块原理图如图1.6所示。

图1.6 PS/2接口和红外接收模块

本设计中外部中断0(P3.2)连接到PS/2接口的时钟信号或者红外接收头SM0038的输出。可以通过插针进行选择。外部中断1作普通IO口使用。

该模块原理图如图2.6所示。

关键网络名解释:

(1)PS2_CLK:PS/2接口时钟信号

(2)PS2_DATA:PS/2接口数据信号

(3)INT0:外部中断0

(4)INF_IN:红外一体化接收头SM0038的输出。

插针配置:

(1)J13第1、2脚(板上为插针11左边两脚)接跳线帽,INT0接PS/2的clock信号。

(2)J13第2、3脚(板上为插针11右边两脚)接跳线帽,INT0接红外信号。

1.7 显示模块

本系统共有四种显示模式可供选择,这四种模式分别是:LCD12864、LCD1602、数码管、8路LED。

引脚复用:

四种显示模式复用数据总线,控制总线,故用户只可选择其中一种使用。

1.7.1 LCD显示

LCD显示信号连接图如图1.7所示。

图1.7 LCD信号连接

关键网络名和引脚名解释:

(1)DISCTRL0~4:显示控制信号。

(2)D0~D7、DB0~DB7:数据总线。

(3)E:LCD使能信号。

(4)RS:数据、指令选择信号。

(5)RW:读、写选择信号。

(6)CS1、CS2:LCD12864由两部分组成,CS1和CS2为选择信号。

板上接口4的上排位LCD12864的接口,下排位LCD1602的接口,排针和排母左对齐插入。切勿插错。

1.7.2 数码管

该模块原理如图1.8所示。

图1.8 数码管驱动电路

关键网络名解释:

(1)DS0~7:数码管段码。

(2)BIT0~7:数码管位码。

(3)MOTORA~D:步进电机驱动信号。

(4)DISCTRL0~4:显示控制信号,控制数码管低5位。

(5)D0~8:单片机P0口。

本设计采用共阴极数码管,段码由PNP三极管驱动,位码由NPN型三极管驱动。

引脚复用:

数码管低5位(板上为右边5位)的位码由DISCTRL0~4控制,可单独使用,高3位的位码控制信号与SPI信号,电机驱动信号,4X4矩阵式键盘复用,使用数码管高3位时参与复用的其他功能则不能使用。

插针配置:

(1)若要使用数码管第4~0位(板上为右边5位),可以接通插针8,为减少功耗,不用请断开。

(2)若要使用数码管第7~5位(板上为左边3位),可以分别接通插针5~7和9,为减少功耗,不用请断开。

1.7.3 8路LED

该模块原理如图1.9所示。

图1.9 8路LED

8个LED接P0口,低电平时LED亮,这样不会影响P0口逻辑电平。LED限流电阻取4.7K,通过LED电流约为0.8mA,在P0口驱动能力范围之内。该部分可以用于做跑马灯等实验、帮助用户更好的了解和熟练对端口的操作、还可以用于观测P0口的状态。

插针配置:

(1)若要使用该模块,可以接通插针2,为减少功耗,不用请断开。

1.8 蜂鸣器和红外发送

该模块原理图如图1.10所示。

图1.10 蜂鸣器和红外发送

本设计中采用无源电磁式蜂鸣器,蜂鸣器由PWM1(P2.6)控制,红外二极管由PWM0(P2.5)控制。PWM1和PWM0均为片内PWM模块的输出。蜂鸣器和红外LED的驱动均采用普通NPN三极管。为方便调试,对该模块中的信号设了测试点,具体位置参见附图1。

插针配置:

(1)若要使用蜂鸣器,可以接通插针3,为减少功耗,不用请断开。

(2)若要使用红外二极管,可以接通插针4,为减少功耗,不用请断开。

1.9 SPI接口、步进电机控制

该模块原理图如图1.11所示。

图1.11 步进电机驱动电路

本设计中步进电机为5V、70欧姆、4相步进电机。

引脚复用:

AduC848内部有SPI通信模块,所占用的引脚为P2.0~P2.3。同时,P2.0~P2.3又复用作步进电机控制信号、4X4矩阵式键盘列扫描信号,P2.1~P2.3还复用为数码管第5、6、7位位码控制信号。参与复用的一项功能使用时,其他参与复用的功能则不能使用。

插针配置:

(1)若要驱动步进电机,可以接通插针9,为减少功耗,不用请断开。

1.10 按键输入

该模块原理如图1.12所示。

图1.12 按键模块

由于P1口(用于行扫描)内部无上拉电阻,为使无键按下时行信号为高电平,故将行信号接上拉电阻,电阻大小10K即可。

引脚复用:

P2.0~P2.3为4X4矩阵式键盘列扫描信号,又复用作步进电机控制信号,SPI信号、

P2.1~P2.3还复用为数码管第5、6、7位位码控制信号。参与复用的一项功能使用时,其他参与复用的功能则不能使用。

插针配置:

(1)插针10上面两脚接跳线帽,4X4矩阵式键盘输入,行扫描信号为P1.0~P1.3,列扫描信号为P2.0~2.3。

(2)插针10下面两脚接跳线帽,独立按键输入,该模式有4个独立按键可用,按键扫描所用端口为P1.0~P1.3。这4个按键为4X4矩阵键盘的左边4个按键。

1.11 IIC总线(RTC时钟和EEPROM)

该模块原理图如图1.13所示。

图1.13 IIC 总线连接

AduC848片内有I 2

C 模块,并有独立的引脚SCLOCK 和SDATA 。板上的RTC 时钟芯片DS1307和EEPROM 芯片AT24C08均使用了I2C 总线。板上设置了I2C 接口,方便MCU 与板外的I2C 设备进行通信。对SCLOCK 和SDATA 设置了测试点。具体位置参见附图1。

1.12 复位与下载

复位与下载电路如图1.14所示。

图1.14 复位与下载

进入下载或调试模式的步骤为:

(1)按住BTN1(down or debug 按键)不要放开;

(2)按下BTN2(reset 按键),然后放开BTN2(reset 按键);

(3)放开BTN1(down or debug 按键)。

这样单片机就进入了调试模式,可以下载或调试程序。

第二章基础实验

汇编实验

实验一I/O 口控制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习P0、P1、P

2、P3口的使用方法

2、学习延时子程序的编写和使用

3、学习Keil uVision4软件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

用P0 口做输出口,接八位LED显示,程序功能使发光二极管从右到左轮流循环点亮。

1、使用单片机最小应用系统。开关往下拨,使用5VUSB电源模式。若要使用其他电源,开关和插针1的设置请参考1.3节;

2、插针2(LED)用短路帽接通,使能连接板上8路LED。其它插针如下图。

3、在线下载和调试程序前请检查硬件配置、电源的连接、RS232通信线的连接、工程设置、通信端口的选择。

4、打开Keil uVision4仿真软件,首先建立本实验的项目文件,接着添加源程序,进行编译,直到编译无误。进行软件设置,选择硬件仿真,选择串行口。

5、打开电源,点击开始调试按钮,点击RUN 按钮运行程序,观察发光二极管显示情况。发光二极管单只从右到左轮流循环点亮。

三、流程图及源程序

1.流程图

2.源程序

ORG 0000H

LOOP: MOV A, #0FEH

MOV R2,#08H

OUTPUT: MOV P0,A

RL A

ACALL DELAY

DJNZ R2,OUTPUT

LJMP LOOP

DELAY: MOV R6,#00H

MOV R7,#00H

DELAYLOOP: ;延时程序

DJNZ R6,DELAYLOOP

DJNZ R7,DELAYLOOP

RET

END

四、思考题

(1)修改程序,使发光二极管的现象发生变化。

例如:全亮~发光二极管一个一个的熄灭~全灭,循环显示(2)对于本实验延时子程序

Delay: MOV R6,#00H

MOV R7,#00H

DelayLoop:

DJNZ R6,DelayLoop

DJNZ R7,DelayLoop

RET

假设使用12MHz 晶振,粗略计算此程序的执行时间为多少?

实验二定时器、中断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习CPU内部计数器的使用和编程方法。

2.掌握中断处理程序的编程方法。

3.掌握Proteus软件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1、实验内容

模拟时序控制装置。观测发光二极管现象:

L1、3→L2、4→L5、7→L6、8→L1、3、5、7→L2、4、6、8→全亮→全灭

2、时间常数的计算。

CPU内部定时器1,按方式1工作,每0.1秒钟T1溢出中断一次。(假设使用6.144MHz 晶振)机器周期=12÷晶振频率=12÷(6.144*106)=1.9531*10-6S设初值为X,则(216-X)*1.953*10-6=0.1

X=14336=3800H

TH1=38H,TL1=00H

三、实验步骤(略,同实验一)

四、程序流程图及源程序:

1、中断子程序流程图:

单片机实验指导书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实验指导书 注意: 1、做实验前必须预习 2、带教材和实验指导书 理工大学 自动化学院自动化系

实验仪的使用 本实例是仿真INTEL的8031单片机,来循环点亮P1口的发光二极管(低电平有效)。程序是用汇编语言来编写。下面介绍相应的操作步骤: 1、运行桌面“星研集成软件”,画面如下: 2、建立源文件 执行 [主菜单?文件?新建],(或者点击图标)打开窗口。 选择存放源文件的目录,输入文件名,注意:一定要输入文件名后缀。对源文件编译、连接、生成代码文件时,系统会根据不同的扩展名启动相应的编译软件。比如:.ASM文件,使用A51来对它编译。本实 例文件名为xunhuan.asm 。窗口如下: 按“确定”即可。然后即出现文件编辑窗口: 输入源程序,参照实验一源程序。 .专业DOC.

这样一个源文件就建立好了。 3.编译、连接文件 首先选择一个源文件,然后可以编译、连接文件了。对文件编译,如果没有错误,再与库文件连接,生成代码文件(DOB、HEX文件)。编译、连接文件的方法有如下二种:(1)使用[ 主菜单?项目?编译、连接 ]或[主菜单?项目?重新编译、连接]”。(2)点击图标或来“编译、连接”或“重新编译连接”。编译、连接过程中产生的信息显示在信息窗的“建立”视中。编译没有错误的信息如下: 若有错误则出现如下信息框: 有错误、警告信息,用鼠标左键双击错误、警告信息或将光标移到错误、警告信息上,回车,系统自动打开对应的出错文件,并定位于出错行上。 这时用户可以作相应的修改,直到编译、连接文件通过。 4.调试 编译、连接正确后,可以开始调试程序。进入调试状态方法有: a)执行[ 主菜单?运行?进入调试状态] b)点击工具条的进入后的窗口如下:

流体传动与控制2012实验指导书

《液压传动》实验指导书刘玲腾刘继忠编 南昌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实验注意事项 一、液压实验是学习液压传动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环节,它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液压传动中的基本概念,巩固加深课堂教学内容;掌握一般液压元件和回路的实验方法及操作技能;增强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生对每次实验必须认真对待。 二、在每次实验前,要认真复习课程有关的内容并预习实验指导书。 三、实验前,应在实验台旁熟悉实验设备和仪器、操纵、测量等方法。在教师指导下,按实验指导书中的内容、步骤进行。 四、在实验室内必须遵守实验室有关规章制度。 五、实验完毕,应整理好场地和仪器、工具,切断电源,认真填写实验报告,按期交指导教师批阅。 六、实验成绩作为本课考核成绩的一部份。

目录 一、液压泵拆装 (1) 二、液压阀拆装 (7) 三、节流调速回路性能实验 (10) 四、液压传动系统回路组装实验 (13)

实验一液压泵拆装 一、实验目的 液压元件是液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液压泵的拆装可加深对泵结构及工作原理的了解。并能对液压泵的加工及装配工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实验用工具及材料 内六角扳手、固定扳手、螺丝刀、各类液压泵、液压阀及其它液压元件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拆解各类液压元件,观察及了解各零件在液压泵中的作用,了解各种液压泵的工作原理,按一定的步骤装配各类液压泵。 1.轴向柱塞泵 型号:cy14—1型轴向柱塞泵(手动变量) 结构见图1—1 图1-1 (1)实验原理 当油泵的输入轴9通过电机带动旋转时,缸体5随之旋转,由于装在缸体中的柱塞10

《单片机》课程实验教案

《单片机》课程实验教案 实验一流水灯实验 实验目的: 1、熟悉仿真软件PROTEUS的使用方法。 2、掌握利用PROTEUS软件进行单片机系统设计与仿真的过程。 3、掌握发光二极管的控制方法。 实验原理: 利用P1口的通用I/O口功能,P1口做输出口,通过程序向P1口传送数据,用8只发光二极管分别显示P1.7~P1.0各管脚的电平状态,编写程序实现暗点以1HZ频率由低位到高位循环。 P1口接发光二极管的阴极,P1口的管脚输出低电平时对应的发光二极管点亮,实验电路如图所示。 1、从 (1)AT89S51:单片机; (2)RES、RX8:电阻、8排阻; (3)LED-GREEN:绿色发光二极管; (4)CAP、CAP-ELEC:电容、电解电容; (5)CRYSTAL:晶振。 2、放置元器件。 3、放置电源和地。 4、连线。 5、元器件属性设置。 6、电气检测。 实验设备及软件系统: 1、电脑;

2、MA TLAB软件。 实验步骤: 1、画流程图。 2、编写汇编程序。 3、通过菜单“source→Add/Remove Source Files…”新建源程序文件:DSJ1.ASM。 4、通过菜单“source→DPJ1.ASM”,打开PROTEUS提供的文本编辑器SRCEDIT,在其中编辑源程序。 5、程序编辑好后,单击按钮存入文件DSJ1.ASM。 6、源程序编译汇编、生成目标代码文件。 7、通过菜单“source→Build All”编译汇编源程序,生成目标代码文件。若编译失败,可对程序进行修改调试直至汇编成功。 8、加载目标代码文件。 9、全速仿真。 单击按钮,启动仿真。暗点以1HZ频率由低位到高位循环移动。 10、仿真调试。 (1)带断电仿真。

工程热力学实验 二氧化碳PVT实验指导书(2012.06.07)

二氧化碳临界状态观测及p-v-T关系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 观察二氧化碳气体液化过程的状态变化和临界状态时气液突变现象,增加对临界状态概念的感性认识。 2. 加深对课堂所讲的工质的热力状态、凝结、汽化、饱和状态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3. 掌握二氧化碳的p-v-T关系的测定方法,学会用实验测定实际气体状态变化规律的方法和技巧。 4. 学会活塞式压力计、恒温器等部分热工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当简单可压缩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状态参数压力、温度和比容之间有确切的关系,可表示为: (,,)=0 (7-1-1) F p v T 或 =(,) (7-1-2) v f p T 在维持恒温条件下、压缩恒定质量气体的条件下,测量气体的压力与体积是实验测定气体p-v-T关系的基本方法之一。1863年,安德鲁通过实验观察二氧化碳的等温压缩过程,阐明了气体液化的基本现象。 当维持温度不变时,测定气体的比容与压力的对应数值,就可以得到等温线的数据。 在低于临界温度时,实际气体的等温线有气、液相变的直线段,而理想气体的等温线是正双曲线,任何时候也不会出现直线段。只有在临界温度以上,实际气体的等温线才逐渐接近于理想气体的等温线。所以,理想气体的理论不能说明实际气体的气、液两相转变现象和临界状态。 二氧化碳的临界压力为73.87bar(7.387MPa),临界温度为31.1℃,低于临界温度时的等温线出现气、液相变的直线段,如图1所示。30.9℃

是恰好能压缩得到液体二氧化碳的最高温度。在临界温度以上的等温线具有斜率转折点,直到48.1℃才成为均匀的曲线(图中未标出)。图右上角为空气按理想气体计算的等温线,供比较。 1873年范德瓦尔首先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提出修正。他考虑了气体分子体积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影响,提出如下修正方程: ()()p a v v b RT + -=2 (7-1-3) 或写成 pv bp RT v av ab 320-++-=() (7-1-4) 范德瓦尔方程式虽然还不够完善,但是它反映了物质气液两相的性质和两相转变的连续性。 式(7-1-4)表示等温线是一个v 的三次方程,已知压力时方程有三个根。在温度较低时有三个不等的实根;在温度较高时有一个实根和两个虚根。得到三个相等实根的等温线上的点为临界点。于是,临界温度的等温线在临界点有转折点,满足如下条件: ( )??p v T =0 (7-1-5)

单片机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KEIL 51软件实验 实验目的: 1、掌握KEIL集成开发环境的使用 2、掌握算术运算程序 实验设备:计算机、KEIL51软件 实验内容: 编程实现把片人RAM30H单元和40H单元两个16字节数相加,结果放于30H单元开始的位置处。在KEIL51编译、连接、仿真调试。 实验步骤: 一、运行KEIL51软件,出现图1所示KEIL 51主界面。 图1 KEIL 51主界面 首先用Project菜单下的New Project命令建立项目文件,过程如下。 (1) 选择Project菜单下的New Project命令,弹出如图2所示的Create new Project对话框。 图2 Create New Project对话框 (2) 在Create New Project对话框中选择新建项目文件的位置(最好一个项目建立一个文件夹如E:\project), 输入新建项目文件的名称,例如,项目文件名为example,单击【保存】按钮将弹出如图3所示的Select Device for Target ‘Target 1’对话框,用户可以根据使用情况选择单片机型号。Keil uVision2 IDE几乎支

持所有的51核心的单片机,并以列表的形式给出。选中芯片后,在右边的描述框中将同时显示选中的芯片的相关信息以供用户参考。 图3 Select Device for Target ‘Target 1’对话框 (3) 这里选择atmel公司的AT89c51。单击【确定】按钮,这时弹出如图4所示的Copy Standard 8051 Startup Code to Project Folder and Add File to Project确认框,C语言开发选择【是】,汇编语言开发选择【否】。 单击后,项目文件就创建好了。项目文件创建后,在主界面的左侧的项目窗口可以看到项目文件的内容。 这时只有一个框架,紧接着需向项目文件中添加程序文件内容。 图4 Copy Standard 8051 Startup Code to Project Folder and Add File to Project确认框 二、给项目添加程序文件 当项目文件建立好后,就可以给项目文件加入程序文件了,Keil uVision2支持C语言程序,也支持汇编语言程序。这些程序文件可以是已经建立好了的程序文件,也可以是新建的程序文件,这里我们新建的汇编程序文件后再添加。 (1) 选择文件菜单上的new命令,出现新建文本窗口,如图5所示。

单片机实验指导书

《单片机原理实验指导书》 2013年03月

单片机实验是学习单片机理论的重要实践环节。其目的在于通过试验来验证和研究单片机理论,增强感性认识, 以促进认识的深化,培养学生科学的分析能力,使学生掌握单片机试验的操作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锻炼科学实验的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了更有效的完成每项实验,要求学生在实验前必须作充分预习。除复习与实验有关的理论,还要认真研究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目的、内容、弄清实验原理,掌握编程步骤、调试程序的方法。 本指导书是根据数控专业实验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我校单片机实验室的现状编写的。

前言 keil51软件使用简要说明---------------------------------------------------4 实验一数据传送类指令实验----------------------------6 实验二算术指令实验-----------------------------------9 实验三逻辑指令实验-----------------------------------------------------11 实验四控制转移和子程序调用实验-----------------------------------13 实验五典型程序设计-----------------------------------------------------14 实验六定时/计数器及中断实验---------------------------18 keil51使用简要说明

201209级《发动机原理》实验指导书.

《发动机原理》课程实验指导书彭辅明袁守利编 汽车工程学院 2012年4月

前言 1.实验总体目标、任务与要求 1、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加深对内燃机性能实验的认识和了解。 2、掌物内燃机性能试验和某些专项试验的试验方法。 3、了解内燃机试验台架的基本组成和常用测试仪表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并掌物其使用方法。 4、掌物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以及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的基本方法。 2.适用专业 热能与动力工程、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 3.先修课程 《发动机构造》、《热能与动力机械测试技术》。 4.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见表一) 5. 实验改革与特色 通过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际动手的能力,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物和理解。

实验一发动机速度特性 1、掌物发动机速度特性的试验方法。 2、学会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绘制发动机速度特性曲线图。 二、实验条件 1、东南4A91电控汽油发动机机(Pemax=77Kw/6000r/min)一台 2、CW150型电涡流测功机一台 3、FST2S发动机数控试验台一台 3、FCM-D转速油耗测量仪一台 4、温度计一只 5、大气压力计一只 6、93#车汽油 20升 三、实验原理 发动机速度特性:在发动机油门开度一定(部分开度或全开)的情况下,研究其功率Pe、扭矩Ttq、耗油量B及燃油消耗率be与转速n之间的关系。 四、实验内容和要求 1、调整测功机负荷及指挥全组协调动作,一人;测功机负荷的调整应均匀、准确,尽量避免大幅度增加或减小测功机负荷,造成发动机的转速剧烈波动。 2、调节、监视发动机油门,一人;当发动机出现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减小或关闭发动机油门。 3、测量发动机转速和油耗,一人;测量转速时,应注意转速的上下波动情况,当转速的波动值超过±20r/min,该组实验数据应视为无效并重做。 4、调节,监视发动机冷却水出水温度,一人;保持发动机冷却水出水温度稳定在80±5℃范围内,出现气阻现象(无冷却水排除或冷却水出水温度超过100℃),应立即报告,以便及时停机。 5、监视发动机机油压力、温度,一人;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 6、记录发动机扭矩(测功机读数)Ttq、发动机转速n、耗油质量△m和耗油时间△t, 一人;实验数据记录应准确无误。 7、绘制实验监督曲线,一人;当发现实验过程中因某些特殊原因而引起误差过大的点,应及时指出,以便补测校正。 五、实验方法与步骤 1、按照附录一《发动机台架试验安全操作规范》,作好试验前的准备工作。确认发

单片机实验指导书

单片机实验指导书 适用专业:计算机控制、网络、物联网等 学时:12 编写人:孔庆臣 2016-5-12

实验一 IO口输入输出实验 1. 实验内容 (1) P2口做输出口,接八只发光二极管,编写程序,使发光二极管循环点亮。 (2) P1口做输入口,接八个扭子开关,P2口接八只发光二极管,编写程序读取开关状态,将此状态在发光二极管上显示出来。 2. 实验目的 学习keil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 学习IO口的使用方法。 学习延时子程序的编写和使用。 stc-isp软件的使用 3.有关说明 P1口为准双向口,P1的每一位都能独立地定义为输入或输出线,作为输入的口线,必须向锁存器相应位写入“1”,该位才能作为输入。单片机IO口在复位时均置为“1”,如果后来在口锁存器写入过“0”,在需要时应写入一个“1”使它再成为一个输入。 可以用第二个实验做一下实验。先按要求做好程序并调试成功后,可将P1口锁存器中置“0”,此时将P1作输入口,会有什么结果。 再来看一下延时程序的实现。通常用的有两种方法,一是用定时器中断来实现,一是用指令循环来实现。在系统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后一种方法。 本实验系统晶振为11.0592MHZ,则一个时钟周期为0.0904us。现要写一个延时0.1s的程序,可大致写出如下: void Delay100ms() //@11.0592MHz { unsigned char i, j, k; i = 5; j = 52; k = 195; do { do { while (--k); } while (--j); } while (--i); } 5.实验电路设计 (1)分析附录1 单片机实验系统部分原理图,选择合适的电路模块,并根据实验要求的功能进行合理的电路模块间的电路连接。 (2)画出本次实验独立的原理图 5、实验要求 (1)完成实验电路设计 (2)完成实验程序设计 (3)实现要求的实验结果

单片机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8051简单编程与调试实验目的 通过简单小程序的输入和调试,熟悉并掌握Keil 的使用。学会Proteus与Keil的整合调试。 实验基本要求 建立三个项目,分别输入存储块清零、二进制BCD码及二进制ASCII码转换的汇编源程序,并进行仿真调试。画出实验程序的流程框图。 实验步骤 采用Keil Cx51 开发8051单片机应用程序一般需要经过下面几个步骤: 1、在 Vision2集成开发环境中创建一个新项目(Project),并为该项目选定合适的单片机CPU器件。 在菜单栏中选择“Project”→“New Project”,弹出“Create New Project”对话框,选择目标路径,在“文件名”栏中输入项目名后,单击“保存(S)”按钮,弹出“Selecte Device for Target”对话窗口。在此对话窗口的“Data base”栏中,单击“Atmel”前面的“+”号,或者直接双击“Atmel”,在其子类中选择“AT89C51”,确定CPU类型。如图所示。 点击“确定”按钮后,弹出如下的对话框

如果是进行汇编语言编程选择“否”。 2、利用μVision2的文件编辑器编写C语言(或汇编语言)源程序文件,并将文件添加到项目中去。一个项目可以包含多个文件,除源程序文件外还可以有库文件或文本说明文件。 在μVision2的菜单栏中选择“File”→“New”命令,新建文档,然后在菜单栏中选择“File”→“Save”命令,保存此文档,这时会弹出“Save As”对话窗口,在“文件名(N)”一栏中,为此文本命名,注意要填写扩展名“.asm”。单击“保存(S)”按钮,这样在编写汇编代码时,Keil会自动识别汇编语言的关键字,并以不同的颜色显示,以减少输入代码时出现的语法错误。程序编写完后,再次保存。 在Keil中“Project Workspace”子窗口中,单击“Target 1”前面的“+”号,展开此目录。在“Source Group 1”文件夹上单击鼠标右键,在右键菜单中选择“Add File to ‘Group Source 1’”,弹出“Add File to Group”对话窗口,在此对话窗口的“文件类型”栏中,选择“Asm Source File”,并找到刚才编写的.asm文件,双击此文件,将其添加到Source Group 中,此时“Project Workspace”子窗口如图所示。

单片机课程设计指导书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课程设计目的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是一门技术性,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课程设计是学好本门课程的又一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就是配合单片机的教学和平时实验,以达到巩固消化课程的内容,进一步加强综合应用能力及单片机应用系统开发和设计能力的训练,启发创新思维,使之具有独立单片机产品和科研的基本技能,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过程,是知识转化为能力和能力转化为工程素质的重要阶段。 二、课程设计要求 1、每个学生可以从下面的课程设计题目中任选一个(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题,但选题必须是和单片机应用有关的其他控制或测试系统,同时要通过指导老师确认),选题后按任务书的要求查阅资料,完成系统的总体设计和各个模块的设计。具体实现可以用Proteus仿真,也可以用硬件。 2、进入实验室以后应根据前面的设计在2周内独立完成仿真和调试任务。课程设计过程中,要认真记录资料来源、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3、不同的学生如果选题相同,相互之间可以相互探讨,但杜绝抄袭。如果发现,按零分计算。 4、设计完成后学生要按要求认真撰写课程设计报告,并于设计完成后一周内交指导老师评阅。同时准备设计测试和答辩。

三、时间安排 1、13周之前完成分组和选题,并根据选题向指导老师要任务书 2、14周根据任务书的设计要求,查阅相关的资料,完成系统总体方案设计及各模块的软硬件设计 3、15周进入实验室进行仿真、调试,并馔写设计报告,并于16周周一交给指导教师,并准备系统测试和答辩。 四、设计作品提交 1、课程设计报告书 2、proteus仿真程序(对于用proteus仿真的学生) 3、硬件实物及单片机源程序文件 五、设计报告的撰写 1、设计报告采用统一的格式,封面包括:课程设计名称、班级、姓名、学号、设计时间,具体参考设计摸板。 2、设计报告书写规范,系列分以下几个部分进行书写: 1、绪论:介绍设计的背景和意义 2、系统总体方案设计:给出系统设计硬件框图,说明实现的基本原理 3、硬件系统设计:针对框图中的硬件模块,分别介绍选择的具体元器件型号,并介绍这些器件的性能及和单片机的连接图,最后画出详细的这个系统硬件原理图。 4、系统软件设计:根据设计的功能划分模块,画出主程序和主程序的软件流程图。 5、系统调试及仿真 写出调试方法和运行结果 6、设计总结 六、课程设计内容及提示

电子_基础实验指导书 2012

电子科技专业基础实验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编 2012.1

电子科技专业基础实验 1 微波基本测量 (1) 2 二维电场的模拟实验 (7) 3 电磁波的布拉格衍射实验 (12) 4 射频图像传输 (16) 5 偏振光实验 (23) 6 光源光谱特性的测量 (29) 7 光磁共振实验 (32) 8 半导体光电导实验 (41) 9 光栅实验 (47) 10 单色仪的标定实验 (51) 11 迈克尔逊干涉仪 (54) 12 半导体光伏效应实验 (60) 13 半导体霍尔效应实验 (66) 14 PN结正向压降温度特性实验 (72) 15 半导体少数载流子寿命测量 (77) 16 四探针测电阻率实验 (80)

实验1 微波基本测量技术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微波的基本知识; 2. 了解波导测量系统,熟悉基本微波元件的作用; 3.了解微波在波导中传播的特点,掌握微波基本测量技术; 4.掌握大、中、小电压驻波系数的测量原理和方法; 5.学习用驻波测量线校准晶体检波器特性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一)微波基本知识 在微波波段,随着工作频率的升高,导线的趋肤效应和辐射效应增大,使得普通的双导线不能完全传输微波能量,而必须改用微波传输线。常用的微波传输线有平行双线、同轴线、带状线、微带线、金属波导管及介质波导等多种形式的传输线,本实验用的是矩形波导管,波导是指能够引导电磁波沿一定方向传输能量的传输线。 传输线的特性参量与工作状态在波导中常用相移常数。波导波长,驻波系数等特性参量来描述波导中的传输特征,对于一个横截面为b a ×的矩形波导中的TE 10波: 自由空间波长 /c f λ=, 截止(临界)波长 2c a λ=, 波导波长 /g λλ= (1) 相移常量 2/g βπλ=,, 反射系数 Γ=E 反/E 入 驻波比 max min /E E ρ=, 由此可见,微波在波导中传输时,存在着一个截止波长c λ,波导中只能 传输λ<c λ的电磁波。波导波长g λ>自由空间波长λ。 在实际应用中,传输线并非是无限长,此时传输线中的电磁波由人射波 和反射波迭加而成,传输线中的工作状态主要决定于负载的情况。 (1)波导终端接匹配负载时,微波功率全部被负载吸收,无反射波, 波导中呈行驻波状态.此时|Γ|=0,ρ=l 。

单片机实验指导书

单片机实验 实 验 指 导 书 2017年2月

单片机实验报告 (自动化XX级) 实验名称 学生 联系方式 学号 院系工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系专业自动化 指导教师 填写日期

实验一数据传送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熟悉仿真器的使用方法。 2.练习设计简单的程序。 3.掌握8051片RAM和片外RAM的数据传送方法,从而了解这两部分存贮器的特点。 二、实验容 将8051部RAM 40H~4FH置初值00H~0FH,然后将40H~4FH容传送到外部RAM的4800H~480FH,再将4800H~480FH传回部RAM的50H~5FH。设置断点B1、B2、B3每运行到断点时检查相应的CPU现场和存贮单元的容。 三、实验准备 1、认真阅读本实验指导。 2、读懂下面的程序: #include #include char data *p40 ,*p50 ; char xdata *p4800; char i, j, k; void main( ) { p40=0x40; p50=0x50; p4800=0x4800; for(i=0;i<16;i++) { *p40=i; p40=p40+1; } //B1 p40=0x40; for(j=0;j<16;j++) { *p4800=*p40; p40=p40+1; p4800=p4800+1; } // B2 p4800=0x4800; for(k=0;k<16;k++) { *p50=*p4800; p50=p50+1;

p4800=p4800+1; } } //B3 3、画出如下要测的数据表格: 四、实验步骤 1、向机器输入程序。 2、运行程序至第一个断点B1,检查40H~0FH单元容及指针p40的容。 3、运行程序至第二个断点B2,检查4800H~480FH单元容及指针p40,p4800的容。 4、运行程序至第三个断点B3,检查50H~5FH单元容及累加器及指针p50的容。 五、实验报告要求 1、写出C语言源程序和对应的汇编语言指令及注解的程序清单。 2、将测得的数据填入表格,并和理论分析的结果相比较。 3、说明8031CPU对部存贮器和外部扩展RAM存贮器各有哪些寻址方式? 4、如果要读外部程序存储器0x4800中的容,该如何访问? 5.实验心得。(必须)

51单片机电子时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 总结报告 题目:单片机电子时钟(带秒表)的设计 设计人员:张保江江润洲 学号:2012197213 2012118029 班级:自动化1211 指导老师:阮海容

目录 1.题目与主要功能要求 (2) 2.整体设计框图及整机概述 (3) 3.各硬件单元电路的设计、参数分析及原理说明 (3) 4.软件流程图和流程说明 (4) 5.总结设计及调试的体会 (10) 附录 1.图一:系统电路原理图 (11) 2.图二:系统电路PCB (12) 3.表一:元器件清单 (13) 4.时钟程序源码 (14)

题目:单片机电子时钟的设计与实现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课程设计的目的与意义在于让我们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我们综合运用电子课程中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性问题的能力。让我们对电子电路、电子元器件、印制电路板等方面的知识进一步加深认识,同时在软件编程、排错调试、焊接技术、相关仪器设备的使用技能等方面得到较全面的锻炼和提高,为今后能够独立完成某些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开发和设计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课程设计的基本任务 利用89C51单片机最小系统,综合应用单片机定时器、中断、数码显示、键盘输入等知识,设计一款单片机和简单外设控制的电子时钟。 主要功能要求 最基本要求 1)使用MCS-51单片机设计一个时钟。要求具有6位LED显示、3个按键输入。 2)完成硬件实物制作或使用Pruteus仿真(注意位驱动应能提供足够的电流)。3)6位LED数码管从左到右分别显示时、分、秒(各占用2位),采用24小时标准计时制。开始计时时为000000,到235959后又变成000000。 4)使用3个键分别作为小时、分、秒的调校键。每按一次键,对应的显示值便加1。分、秒加到59后再按键即变为00;小时加到23后再按键即变为00。在调校时均不向上一单位进位(例如分加到59后变为00,但小时不发生改变)。 5) 软件设计必须使用MCS-51片内定时器,采用定时中断结构,不得使用软件延时法,也不得使用其他时钟芯片。 6)设计八段数码管显示电路并编写驱动程序,输入并调试拆字程序和数码显示程序。 7)掌握硬件和软件联合调试的方法。 8)完成系统硬件电路的设计和制作。 9)完成系统程序的设计。 10)完成整个系统的设计、调试和制作。 11)完成课程设计报告。 基本要求 1)实现最基本要求的1~10部分。 2)键盘输入可以控制电子时钟的走时/调试。 3)设计键盘输入电路和程序并调试。 4)掌握键盘和显示配合使用的方法和技巧。 提高发挥部分

单片机原理实验指导书(2012.10)

《单片机原理》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2012年8月

目录 第一部分单片机仿真实验 (1) 实验一:流水灯实验 (1) 实验二:中断实验 (4) 实验三:定时器中断实验 (6) 实验四:串行口实验 (9) 实验五:矩阵式键盘输入识别 (13) 实验六:LCD循环显示设计 (19) 第二部分单片机硬件实验............................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章试验箱系统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系统地址分配...........................................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系统接口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通用电路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实验指导...............................................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七P1口亮灯和P1口加法器实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八简单I/O口扩展(选作)..................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九8255控制交通灯................................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十128*64LCD液晶显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部分单片机仿真实验 实验一:流水灯实验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P3口地址的操作控制8位LED流水点亮,从而认识单片机的存储器。 二、实验原理图 实验参考电路图如下: 三、参考实验程序 //流水灯实验 #include //包含单片机寄存器的头文件 sfr x=0xb0; //P3口在存储器中的地址是b0H,通过sfr可定义8051内核单片机 //的所有内部8位特殊功能寄存器,对地址x的操作也就是对P1口的

2012-AutoCAD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熟悉AutoCAD基本环境及设置 一实验目的 1、熟悉AutoCAD的软硬件环境、启动、退出、文件管理等方法; 2、熟悉AutoCAD的工作界面、系统配置的修改等; 3、熟悉键盘和鼠标输入命令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1、认识AutoCAD的硬件及设备配置,学习启动、退出AutoCAD; 2、练习文件管理,包括新建文件、打开旧文件、保存、另存文件等操作; 3、练习用“选项”对话框进行常用的缺省配置修改; 4、练习用键盘和鼠标输入命令,学习工作界面中各部分功能区的使用。 三实验过程及说明 1.启动AutoCAD 进入WindowsXP开始界面后,用鼠标双击桌面上AutoCAD图标,或执行“开始”菜单中AutoCAD命令启动AutoCAD。 2.进入AutoCAD后基本练习 1)新建一文件,分别用“从草图开始”、“使用样板”、“使用向导”三种创建方法; 2)对应三种不同的创建新图的方法,练习绘图界限(LIMITS)、绘图单位(UNITS)等基本设置的操作; 3)熟悉工作界面,主要包括:标题行、下拉菜单、功能区、绘图区、工具栏(标准、绘图屏幕菜单)、命令提示区、状态栏、滚动条、十字光标等,如图1-1所示; 图1-1 AutoCAD 界面的构成

4)了解系统配置选项的修改,通过“选项”对话框练习常用的三项修改:绘图背景色、按实际情况显示线宽、自定义右键功能;(选择“显示”选项卡,修改绘图区背景颜色为白色;选择“用户系统配置”选项卡,设置线宽随图层、按实际大小显示;选择“用户系统配置”选项卡,自定义右键功能。) 说明:其它选项的缺省配置是否修改,根据具体情况自定。 3.退出AutoCAD 退出时,切不可直接关机(会丢失文件),应按下列方法之一进行: 1)从下拉菜单中选取:“文件”→“退出” 2)从键盘键入:EXIT或QUIT 3)单击工作界面标题行右边的“关闭”按钮 如果当前图形没有全部存盘,输入退出命令后,AutoCAD会弹出“退出警告”对话框,操作该对话框后,方可安全退出AutoCAD。 4.用键盘和鼠标练习输入命令LINE、ERASE、UNDO、REDO、ESC等。 1)用LINE命令画几组直线。通过练习要熟悉“C”选项和“U”选项的应用; 2)用ERASE命令擦除。通过它要逐步熟悉3种选择实体的方式;(窗交,框选,单选) 3)用UNDO(U)命令撤销前3个命令,用REDO返回一个命令; 4)用ESC终止命令,回到“Command:”提示符下。 注意: 所有命令在“Command:”提示符下输入,可用键盘直接输入命令名,也可再下拉菜单、功能区或屏幕菜单中直接点取;操作命令中需要选项时,请单击右键,使用右键菜单选项。 四实验题目 1)用NEW命令新建一张图(图幅为A3),进行基本设置后,运用键盘、鼠标等输入命令画图。以实验报告形式说明你新建该图形的步骤及设置情况。 2)用QSAVE命令指定路径,已“一面视图”为名保存。 3)用SAVE AS(另存为)命令将图形另存到软盘上或硬盘上的另一处。 4)关闭当前图形,用OPEN命令打开图形文件“一面视图”。 5)练习结束,关闭当前图形,正确退出AutoCAD。 6)以实验报告形式回答以下问题: (1)AutoCAD的操作界面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2)如何设置作图窗口的颜色和十字光标的大小? (3)图形文件的“Save”(保存)与“Save as”(另存)有何区别?

单片机课程实验指导书

单片机实验指导书 编写者:小编 机械学院 2018年12月

目录 单片机实验指导书 (1) 实验1 - LED流水灯实验 (3) 实验2 - 模拟汽车转向灯实验 (5) 实验3 - 模拟二进制累加器实验 (7) 实验4 - 继电器控制实验 (9) 实验5 - 步进电机控制实验 (11) 实验6 - PWM波输出实验 (13) 实验7 - 直流电机调速实验 (15) 实验8 - 中断控制实验 (17)

实验1 - LED流水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C51的开发环境; 2.掌握芯片的基本开发技能; 3.加深对单片机I/O口工作原理的了解; 4.掌握单片机引脚输出状态的基本控制方法。 二、实验原理 1.P1口是准双向口,它作为输出口时与一般的双向口使用方法相同,可以通过控制寄存器输出对应的高低电平; 2.L1-L8等8颗LED灯管的电气特性与类似,正向电压点亮,反向电压熄灭; 3.P1口的8个引脚可以有效控制8颗LED的工作状态,合理编排输出状态即可实现LED流水灯的基本功能。 三、实验材料 1.DICE-598KⅢ实验平台; 2.PC机一台; 3.导线若干。 四、基本电路原理图 五、参考程序流程

六、实验步骤 1.单片机AT89S52的P1.0-P1.7口接L1-L8; 2.根据程序流程图编写出相应的C51工程代码; 3.使用keil_v5对代码进行调试和仿真; 4.记录调试过程和仿真结果,并结合理论知识进行分析; 5.将代码烧写到芯片上并运行,观察运行结果; 6.如实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结合理论知识进行分析。 七、实验要求 1.准时到达实验室; 2.合理完善实验步奏; 3.独立完成单片机工程的建立、调试和仿真; 4.独立完成实验过程,能自由调整流水灯的周期; 5.如实记录实验过程; 6.认真撰写实验报告。

参考答案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2012)

实验一 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一、 实验目的 1.熟悉示波器,低频信号发生器和晶体管毫伏表等常用电子仪器面板,控制旋钮的名称,功能及使 用方法。 2.学习使用低频信号发生器和频率计。 3.初步掌握用示波器观察波形和测量波形参数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在电子电路实验中,经常使用的电子仪器有示波器、低频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交流毫伏表及频率计等。它们和万用电表一起,可以完成对电子电路的静态和动态工作情况的测试。 实验中要对各种电子仪器进行综合使用,可按照信号流向,以连线简捷,调节顺手,观察与读数方便等原则进行合理布局,各仪器与被测实验装置之间的布局与连接如图1—1所示。接线时应注意,为防止外界干扰,各仪器的共公接地端应连接在一起,称共地。信号源和交流毫伏表的引线通常用屏蔽线或专用电缆线,示波器接线使用专用电缆线,直流电源的接线用普通导线。 图1—1 模拟电子电路中常用电子仪器布局图 1. 低频信号发生器 低频信号发生器按需要输出正弦波、方波、三角波三种信号波形。输出电压最大可达20V (峰-峰值)。通过输出衰减开关和输出幅度调节旋钮,可使输出电压在毫伏级到伏级范围内连续调节。低频信号发生器的输出信号频率可以通过频率分档开关进行调节。 低频信号发生器作为信号源,它的输出端不允许短路。 2.交流毫伏表 交流毫伏表只能在其工作频率范围之内,用来测量正弦交流电压的有效值。为了防止过载而损坏,测量前一般先把量程开关置于量程较大位置上,然后在测量中逐档减小量程。 3.示波器 示波器是一种用途极为广泛的电子测量仪器,它能把电信号转换成可在荧光屏幕上直接观察的图象。示波器的种类很多,通常可分通用、多踪多线、记忆存贮、逻辑专用等类。 双踪示波器可同时观测两个电信号,需要对两个信号的波形同时进行观察或比较时,选用双踪示波器比较合适。 本实验要测量正弦波和方波脉冲电压的波形参数,正弦信号的波形参数是幅值U m 、周期T (或频率f )和初相;脉冲信号的波形参数是幅值U m 、周期T 和脉宽T P 。幅值U m 、峰峰值U P-P 和有效值都可表示正弦量的大小,但用示波器测U P-P 较方便(用万用表交流电压档测得的是正弦量的有效值U= 2 m U )。由于频率f= T 1 , 所以测出周期T ,即可算得频率。矩形脉冲电压,可用周期T ,脉宽T P 和幅值U m 三个参数来描述。T P 与T 之比称为占空比。 三、 实验内容和步骤

单片机实训指导书

实训项目一让单片机动起来1、实训目的及要求: 1)掌握单片机开发板的使用方法(驱动识别,程序下载) 2)掌握单片机程序开发软件KEIL的使用 3)掌握单片机程序烧录软件STC-ISP下载软件的使用 2、实训内容 1)根据实训报告内容编写单片机程序 2)调试程序并使用ISP下载软件将程序烧录到单片机芯片中 3)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4)完成实训报告内容 3、实训准备 硬件:单片机开发板、电脑、杜邦线 软件:keil uvision4 、STC-ISP 4、实训过程 1)流程图

2)实训程序一: #include "reg52.h" sbit LED=P1^0; void main() { LED=0; while(1); } 实训程序二: #include "reg52.h" #define LED P1; void main() { LED=0xaa; while(1); } 3)实训步骤 ①打开KEIL软件编写LED控制程序。 ②程序调试无误后,使用KEIL生产HEX文件。 ③将生产的HEX文件烧录到单片机芯片中,并观察实验现象。

3)实验现象记录 实训程序一:。实训程序二:。 4)实训报告要求 ①将实训程序中的注释补充完整,了解每条语句作用。 ②完成如下评分表

实训项目二LED的闪烁1、实训目的及要求: 1)掌握单片机控制LED点亮和熄灭的方法。 2)了解单片机延时程序的原理及设计。 3)了解单片机中常用的变量类型及其定义方法。 2、实训内容 1)根据实训报告内容编写单片机程序 2)调试程序并使用ISP下载软件将程序烧录到单片机芯片中3)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4)完成实训报告内容 3、实训准备 硬件:单片机开发板、电脑、杜邦线 软件:keil uvision4 、STC-ISP 4、实训过程 1)流程图

单片机实验指导书——带答案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实验指导书 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所在学院:成人教育学院 2012年5月日

单片机实验指导书 目录 实验一系统认识实验 (3) 实验二程序调试 (6) 实验三外部中断实验 (6) 实验四串口实验 (8)

实验一系统认识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SICElab-G2200实验/仿真系统的结构与使用方法; 2.熟悉单片机系统开发软件WA VE6000。 二、实验设备 1.G2200/2100 实验平台 1 台 2.仿真器/ 仿真板 1 台 3.连线若干根 4.计算机 1 台 三、实验内容 P1端口接发光二极管,加1点亮。 四、连线方案: 五、实验步骤 1.连接Lab51CPU板。(已由实验师连好) 2.仿真器与实验平台的连接 将Lab51板的DC34芯插座与G6W仿真器上的DC34插座用扁平电缆连接起来。(已由实验师连好) 3.仿真器与计算机的连接 用随机配带的串口通讯电缆,将仿真器与计算机连接起来,串口1、串口2均可。 特别注意:在仿真器与计算机连接串口电缆时,两台机器必须都断电,否则易损坏计算机和仿真器。 4.实验连线 按连线方案,用随机配带的实验连线插入孔后,轻轻转动一下锁紧插头,保证良好接触。拆线时,应先回转一下,不要硬拨,以免损坏线路板。不管是拆线还是插线,都应 在断电的情况下进行。实验中“连线方案”的粗线即为需用户动手接连的线。

5.检查接线是否有误,确信没有接错后,接上电源,打开电源开关。 6.在计算机上打开“WA VE6000集成调试环境”,界面如下图所示: 7.建立新程序(如果程序已编好,直接跳到第9步) 选择菜单[文件 | 新建文件]功能。 出现一个文件名为NONAME1的源程序窗口,在此窗口中输入以下程序 ORG 0 MOV P1,#0 ;熄灭发光二极管 LOOP: INC P1 CALL Delay SJMP LOOP Delay: MOV R2,#3 ;延时程序 MOV R1,#0 MOV R0,#0 DLP: DJNZ R0,DLP DJNZ R1,DLP DJNZ R2,DLP RET END 8.保存程序 选择菜单[文件 | 保存文件]或[文件 | 另存为 ]功能。 9.建立新的项目 选择菜单[文件 | 新建项目]功能。 新建项目会自动分三步走。 (1)加入模块文件。在加入模块文件的对话框中选择刚才保存的文件MY1.ASM,按打开键。如果你是多模块项目,可以同时选择多个文件再打开。 (2)加入包含文件。在加入包含文件对话框中,选择所要加入的包含文件(可多选)。如果没有包含文件,按取消键。 (3)保存项目。在保存项目对话框中输入项目名称。MY1无须加后缀。软件会自动将后缀设成“.PRJ”。按保存键将项目存在与你的源程序相同的文件夹下。 10.设置项目 11.编译程序 选择菜单[项目 | 编译]功能或按编译快捷图标或按F9键,编译项目。 在编译过程中,如果有错可以在信息窗口中显示出来。双击错误信息,可以在源程序中定位所在行。纠正错误后,再次编译直到没有错误。在编译之前,软件会自动将项目和程序存盘。在编译没有错误后,就可以执行、调试程序了。 12.执行、调试程序 有四种方法执行程序:全速执行、程序单步跟踪、执行到光标处和设置断点。 (1)全速执行 (2)程序单步跟踪 选择[执行 | 跟踪]功能或按跟踪快捷图标或按F7键进行单步跟踪调试程序。 (3)执行到光标处 (4)设置断点 (5)观察各变量值的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