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高考物理总复习课件+习题 (28)

最新高考物理总复习课件+习题 (28)

最新高考物理总复习课件+习题 (28)
最新高考物理总复习课件+习题 (28)

第一章 3

基础夯实

一、选择题(1~4题为单选题,5、6题为多选题)

1.(2017·西藏拉萨中学高二上学期月考)电场强度E 的定义式为E =F

q ,下面说法中正

确的是( D )

A .该定义只适用于点电荷产生的电场

B .库仑定律的表达式E =k q 1q 2

r 2可以说是点电荷q 2产生的电场在点电荷q 1处的库仑力

大小;而k q 1

r

2可以说是点电荷q 2产生的电场在点电荷q 1处的场强大小

C .对E =F

q ,F 是放入电场中的点电荷所受的静电力,q 是产生电场的电荷的电荷量

D .电场中某点场强的方向与试探电荷的正负无关

解析:电场强度的定义式E =F

q ,采用比值法定义,适用于任何电场。故A 错误;根据

点电荷场强公式E =k Q r 2,Q 是指场源电荷的电量,所以k q 1

r 2可以说是点电荷q 1产生的电场在

点电荷q 2处的场强大小,故B 错误;电场强度的定义式E =F

q ,该式中F 是放入电场中的点

电荷受的电场力,q 是放入电场中的检验电荷的电量,故C 错误;电场强度反映电场本身的特性,由电场本身性质决定,与试探电荷正负无关,故D 正确。

2.如图是点电荷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B )

A .A 点场强一定大于

B 点场强

B .在B 点静止释放一个电子,将一定向A 点运动

C .这点电荷一定带正电

D .某一正电荷运动中通过A 点时,其运动方向一定沿AB 方向

解析:电场线密的地方电场强度大,电场线疏的地方电场强度小,由于只有一条电场线,不能判断电场线的疏密情况,所以不能判断场强的大小,所以A 错误;由图可以知道电场的方向向右,所以当由静止释放一个电子时,电子的受力的方向向左,所以电子将一定向A 点运动,所以B 正确;只有一条电场线不能判断是不是正电荷产生的,所以C 错误;正电荷运动中通过A 点,此时受到的电场力的方向一定是沿AB 方向的,但是电荷的运动的方向

不一定沿着AB 方向,运动电荷可能做曲线运动,所以D 错误。

3.静电除尘器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高效除尘器。某除尘器模型的收尘板是很长的条形金属板,图中直线ab 为该收尘板的横截面。工作时收尘板带正电,其左侧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粉尘带负电,在电场力作用下向收尘板运动,最后落在收尘板上。若用粗黑曲线表示原来静止于P 点的带电粉尘颗粒的运动轨迹,下列4幅图中可能正确的是(忽略重力和空气阻力)( A )

解析:根据力和运动的关系知,当粒子运动至电场中某一点时,运动速度与受力如图所示,又据曲线运动知识知粒子运动轨迹夹在合外力与速度之间,可判定粉尘颗粒的运动轨迹如A 选项中图所示。

4.下列选项中的各14圆环大小相同,所带电荷量已在图中标出,且电荷均匀分布,各1

4圆

环间彼此绝缘。坐标原点O 处电场强度最大的是( B )

解析:由电场强度的叠加原理,易判B 中O 处电场强度最大。

5.(2016·河北衡水中学高二月考)真空中距点电荷(电荷量为Q )为r 的A 点处,放一个带电荷量为q (q ?Q )的点电荷,q 受到的电场力大小为F ,则A 点的场强为( BD )

A .F

Q

B .F

q

C .k q

r

2

D .k Q r

2

解析:Q 为场源电荷,q 为试探电荷,q 受到的是Q 产生的电场的作用力。根据E =F

q 知

B 正确。根据E =k Q

r

2知D 项正确。

6.法拉第首先提出用电场线形象生动地描绘电场,如图所示为点电荷a 、b 所形成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图(箭头未标出)。在M 点处放置一个电荷量大小为q 的负试探点电荷,受到的电场力大小为F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B )

A .由电场线分布图可知M 点处的场强比N 点处场强小

B .a 、b 为异种电荷,a 的电荷量小于b 的电荷量

C .M 点处的场强大小为F

q ,方向与所受电场力方向相同

D .如果M 点处的点电荷电量变为2q ,该处场强将变为F

2q

解析:根据电场线的疏密程度可判A 、B 正确;M 点的场强大小为F

q ,方向与电场力方

向相反,C 错;场强大小与检验电荷电量大小无关,D 错。

二、非选择题

7.(2016·南京市江浦高中高二上学期阶段考试)一根长为L 的线吊着一质量为m 的带电量为q 的小球静止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如图所示,线与竖直方向成37°角,现突然将该电场方向变为向下且大小不变,不考虑因电场的改变而带来的其他影响,(重力加速度为g ),求:

(1)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的大小; (2)求小球经过最低点时线的拉力。 答案:(1)3mg 4q (2)4920

mg

解析:(1)小球平衡时受到绳子的拉力、重力和电场力, 由平衡条件得: mg tan37°=qE 解得:E =3mg

4q

(2)电场方向变成向下后,重力和电场力都向下, 两个力做功,小球开始摆动做圆周运动

由动能定理:

12

m v 2

=(mg +qE )L (1-cos37°) 在最低点时绳子的拉力、重力和电场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 T -(mg +qE )=m v 2

L

解得:T =(mg +qE )+m v 2L =49mg

20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1~3题为单选题,4题为多选题)

1.(2017·上海市金山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如图是表示在同一点电荷电场中a 、b 、c 、d 四点分别引入检验电荷时,测得的检验电荷的电荷量跟它所受电场力的函数关系图象,那么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 .这个电场是匀强电场

B .a 、b 、c 、d 四点的场强大小关系是E a >E b >E c >E d

C .a 、b 、c 、d 四点的场强方向相同

D .a 、b 、c 、d 四点一定在同一直线上

解析:由F -q 图象的斜率大小等于场强的大小得知,四点的场强大小关系是E a >E c

>E b >E d 。所以此电场是非匀强电场,故A 、B 错误;由F -q 图象的斜率正负反映场强的方向得知,a 、b 、d 三条直线的斜率均为正值,说明三点的场强方向均为正方向,方向相同,而c 图线的斜率是负值,说明c 点的场强方向为负方向。故C 错误;因力分别沿正方向和反方向,则说明四点一定在同一直线上;故D 正确,故选D 。

2.如图所示,质量为m ,带正电的滑块,沿绝缘斜面匀速下滑,当滑至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区时,滑块的运动状态为( A )

A .继续匀速下滑

B .将加速下滑

C .减速下滑

D .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解析:设斜面的倾角为θ,滑块没有进入电场时,根据平衡条件得: mg sin θ=f ,N =mg cos θ,又f =μN 得mg sin θ=μmg cos θ,即sin θ=μcos θ

当滑块进入电场时,设滑块受到的电场力大小为F , 根据正交分解得(mg +F )sin θ=μ(mg +F )cos θ 即受力仍平衡,所以滑块仍做匀速运动,故选A 。

3.(2017·江西省新余市高二上学期期末)a 、b 两个带电小球的质量均为m ,所带电荷量分别为+3q 和-q ,两球间用绝缘细线连接,a 球又用长度相同的绝缘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在两球所在的空间有方向向左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为E ,平衡时细线都被拉紧。则平衡时可能位置是( D )

解析:a 球带正电,受到的电场力水平向左,b 球带负电,受到的电场力水平向右。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整体所受的电场力大小为2qE ,方向水平向左,分析受力如图,则上面绳子应向左偏转。

设上面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则由平衡条件得

tan α=2qE 2mg =qE mg

以b 球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设ab 间的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β,则由平衡条件得

tan β=qE mg

得到α=β,所以根据几何知识可知,b 球在悬点的正下方,故D 正确,ABC 错误。 4.AB 和CD 为圆上两条相互垂直的直径,圆心为O 。将电量分别为+q 和-q 的两点电荷放在圆周上,其位置关于AB 对称且距离等于圆的半径,如图所示。要使圆心处的电场

强度为零,可在圆周上再放一个适当的点电荷Q ,则该点电荷( CD )

A .应放在A 点,Q =2q

B .应放在B 点,Q =-2q

C .应放在C 点,Q =-q

D .应放在D 点,Q =q

解析:先将+q 、-q 在O 点产生的场强合成,因为+q 、-q 与O 点构成等边三角形,可求出合场强E 0方向水平向右,大小E 0=E 1=E 2,如图所示。欲使圆心O 处的电场强度为零,所放置的点电荷Q 在O 点产生的场强方向必须水平向左,且大小也为E 0。若在A 点和B 点放置点电荷Q ,则它产生的场强只能沿竖直方向,达不到目的。若在C 点放置点电荷Q ,则必为负电荷,且Q =-q ,选项C 对。若在D 点放置点电荷Q ,则必为正电荷,且Q =q ,选项D 对。

二、非选择题

5.(2016·湖南衡阳八中高二上学期检测)在一个点电荷Q 形成的电场中,建立如图甲所示的Ox 坐标轴,坐标轴上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2.0m 和5.0m 。放在A 、B 两点的试探电荷所受电场力大小跟其电量的关系图象分别如图乙中直线a 、b 所示。如果放在A 点的试探电荷带正电、放在B 点的试探电荷带负电,则它们受到的电场力方向都跟x 轴的正方向相同。求:

(1)B 点的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 (2)试判断点电荷Q 的电性,并说明理由。 (3)点电荷Q 的位置坐标。

答案:(1)40V/m ,沿x 轴的负方向 (2)负电 (3)4.4m 解析:(1)据图乙和场强的定义式可知:E B =F b

q b

=40V/m

据场强方向的规定可知沿x 轴负向。

(2)由于放在A 点的试探电荷带正电、放在B 点的试探电荷带负电,而它们受到的电场力方向都跟x 轴的正方向相同,所以Q 应在AB 之间,且带负电。

(3)据图乙和场强的定义式可知:E a =F a

q a =2.5V/m

设Q 的位置坐标为x ,据点电荷的场强公式得:E a =kQ

(x -2)2,E b

=kQ

(5-x )2

联立以上代入数据解得:x =4.4m 处。

6.电荷量为q =1×10-

4C 的带正电小物块置于绝缘水平面上,所在空间存在沿水平方

向且方向始终不变的电场,电场强度E 的大小与时间t 的关系和物块速度v 与时间t 的关系如图所示。若重力加速度g 取10m/s 2,求:

(1)物块的质量m ;

(2)物块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答案:(1)1kg (2)0.2

解析:(1)由图可知,前2s 物块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有qE 1-μmg =ma , 2s 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力的平衡条件有 qE 2=μmg 。

联立解得q (E 1-E 2)=ma 。

由图可得E 1=3×104N /C ,E 2=2×104N/C ,a =1m/s 2, 代入数据可得m =1kg 。

(2)μ=qE 2/mg =2×104N/C ×1×10-4C

1kg ×10N/kg =0.2

高考物理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 (3)

高考物理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6) 碰撞与动量守恒 例76:在光滑水平面上停放着两木块A和B,A的质量大,现同时施加大小相等的恒力F 使它们相向运动,然后又同时撤去外力F,结果A和B迎面相碰后合在一起,问A和B合在一起后的运动情况将是() A.停止运动 B.因A的质量大而向右运动 C.因B的速度大而向左运动 D.运动方向不能确定 【错解分析】错解:因为A的质量大,所以它的惯性大,所以它不容停下来,因此应该选B;或者因为B的速度大,所以它肯定比A后停下来,所以应该选C。 产生上述错误的原因是没有能够全面分析题目条件,只是从一个单一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失之偏颇。 【解题指导】碰撞问题应该从动量的角度去思考,而不能仅看质量或者速度,因为在相互作用过程中,这两个因素是一起起作用的。 【答案】本题的正确选项为A。 由动量定理知,A和B两物体在碰撞之前的动量等大反向,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因此碰撞之后合在一起的总动量为零,故选A。 练习76:A、B两球在光滑水平面上相向运动,两球相碰后有一球停止运动,则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碰后,A球速度为0,则碰前A的动量一定大于B的动量 B.若碰后,A球速度为0,则碰前A的动量一定小于B的动量 C.若碰后,B球速度为0,则碰前A的动量一定大于B的动量 D.若碰后,B球速度为0,则碰前A的动量一定小于B的动量 例77:质量为M的小车在水平地面上以速度v0匀速向右运动。当车中的砂子从底部的漏斗中不断流下时,车子的速度将() A. 减小 B. 不变 C. 增大 D. 无法确定 【错解分析】错解:因为随着砂子的不断流下,车子的总质量减小,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总动量不变,所以车速增大,故选C。 产生上述错误的原因,是在利用动量守恒定律处理问题时,研究对象的选取出了问题。因为,此时,应保持初、末状态研究对象的是同一系统,质量不变。 【解题指导】利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的时候,在所研究的过程中,研究对象的系统一定不能发生变化,抓住研究对象,分析组成该系统的各个部分的动量变化情况,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答案】本题的正确选项为B。

高考物理 解题的策略与方法

2012高考物理解题的策略与方法 在高三的最后复习阶段,学生常会遇到这样的场景:高考物理也就是“12道选择题、l道选作题、2道实验题和4道计算题”,总分150分.学生对于一般的物理基础题基本上没有问题,其错误大多是在不定项选择题上发生;另外,做计算题的能力还有些差,有时候没有一点解题的思路和程序,有时候理解题意有些偏差,有时候把问题搞得很复杂,有时候又把问题想得过于简单;而对于实验题,简直是摸不着头脑,常考常新,基本上得不到分数.“老师?我该怎么办呢?” 上述“物理场景”具有广泛性与普遍性,是高三学生学习过程中常会出现的一种现象.同学们要正视问题,调整心态,充满信心,更要注重解题方法与应试技巧的积累,把自己头脑中储存的物理知识有效地转化成分数.高考——分数是硬道理,学物理不能“一看就懂,一听就会,一作就错”,而要把自己的知识与能力转化成分数.在这里我想从“物理场景”的角度谈谈物理解题的策略与方法,望能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关于12道物理选择题 1.选择题失分的原因剖析 物理考试中,选择题有12题共48分,分数非常可观,故考试成败的关键在于选择题,这个问题应该引起同学们的高度重视.选择题失分较多的关键是处理题目时过于草率,这和平时的练习有直接联系.无论单选多选,处理选择题时建议把它当做稍大些的题处理.在处理大题的时候,同学们会自觉地画图、审题、弄清物理情境中出现的系统、状态与过程,挖出隐含条件,同学们格外重视这些因素,也做得比较到位.但在处理选择题的过程中,画图、审题程序往往被忽略,这样就埋下了隐患,导致丢分.所以,选择题失分不要总是归结为马虎、粗心!一定要注重审题及其他程序,不能凭一种单纯的物理感觉去解题. 2.选择题的求解技巧

高考物理常考题型+解题方法汇总·

高中物理考试常见的类型无非包括以下16种,今天为同学们总结整理了这16种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模板,同时介绍给大家高考物理各类试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提供各类试题的答题模版,飞速提升你的解题能力,力求做到让你一看就会,一想就通,一做就对! 1题型1 直线运动问题 题型概述:直线运动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可以单独考查,也可以与其他知识综合考查.单独考查若出现在选择题中,则重在考查基本概念,且常与图像结合;在计算题中常出现在第一个小题,难度为中等,常见形式为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 思维模板: 解图像类问题关键在于将图像与物理过程对应起来,通过图像的坐标轴、关键点、斜率、面积等信息,对运动过程进行分析,从而解决问题;对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应按顺序逐步分析,再根据前后过程之间、两个物体之间的联系列出相应的方程,从而分析求解,前后过程的联系主要是速度关系,两个物体间的联系主要是位移关系. 2 题型2 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

题型概述: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是指物体始终处于平衡状态,但受力不断发生变化的问题.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一般是三个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但有时也可将分析三力平衡的方法推广到四个力作用下的动态平衡问题. 思维模板: 常用的思维方法有两种. (1)解析法:解决此类问题可以根据平衡条件列出方程,由所列方程分析受力变化; (2)图解法:根据平衡条件画出力的合成或分解图,根据图像分析力的变化. 3 题型3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 题型概述: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常见的模型有两类.一是绳(杆)末端速度分解的问题,二是小船过河的问题,两类问题的关键都在于速度的合成与分解. 思维模板: (1)在绳(杆)末端速度分解问题中,要注意物体的实际速度一定是合速度,分解时两个分速度的方向应取绳(杆)的方向和垂直绳(杆)的方向;如果有两个物体通过绳(杆)相连,则两个物体沿绳(杆)方向速度相等. (2)小船过河时,同时参与两个运动,一是小船相对于水的运动,二是小船随着水一起运动,分析时可以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也可以用正交分解法,有些问题可以用解析法分析,有些问题则需要用图解法分析. 4 题型4 抛体运动问题

【2014届高考物理易错题查漏补缺】专题15 物理解题方法

2014届高考物理易错题查漏补缺 专题15物理解题方法 合成分解法 图象法 3. 构建模型法 4. 微元法 5. 整体法和隔离法、 6.等效替代法 7. 割补法 例1、如图示,平行于纸面向右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1= 1T,位于纸面内的细直导线,长L=1m,通有I=1A的恒定电流,当导线与B1成600夹角时,发现其受到的安培力为零,则该区域同时存在的另一个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2大小可能值为( BCD ) A. T/2 B. 3 C. 1T D. 2 3 解: 合磁场方向与电流平行则受力为0. 由平行四边形法则, B2大小只 要不小于 2 3T的所有值都可以

例2、质量相等的A 、B 两物体放在同一水平面上,分别受到水平拉力F 1和F 2的作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t 0和4t 0时速度达到2v 0和v 0时,撤去F 1和F 2后,继续做匀减速运动直到停止,其速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所示,若F 1、F 2做的功分别为W 1和W 2,F 1、F 2的冲量分别为I 1和I 2 , 则有 ( ) A 、W 1>W 2,I 1>I 2 B 、W 1>W 2,I 1<I 2 C 、W 1<W 2,I 1>I 2 D 、W 1<W 2,I 1<I 2 解:由图可知,摩擦力f 相同,对全过程, 由动能定理 W - fS=0 W= Fs S 1 > S 2 t 1 < t 2 I 1

高考物理解题方法

高考物理解题方法指导 物理题解常用的两种方法: 分析法的特点是从待求量出发,追寻待求量公式中每一个量的表达式,(当然结合题目所给的已知量追寻),直至求出未知量。这样一种思维方式“目标明确”,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应当熟练掌握。 综合法,就是“集零为整”的思维方法,它是将各个局部(简单的部分)的关系明确以后,将各局部综合在一起,以得整体的解决。 综合法的特点是从已知量入手,将各已知量联系到的量(据题目所给条件寻找)综合在一起。 实际上“分析法”和“综合法”是密不可分的,分析的目的是综合,综合应以分析为基础,二者相辅相成。 正确解答物理题应遵循一定的步骤 第一步:看懂题。所谓看懂题是指该题中所叙述的现象是否明白?不可能都不明白,不懂之处是哪?哪个关键之处不懂?这就要集中思考“难点”,注意挖掘“隐含条件。”要养成这样一个习惯:不懂题,就不要动手解题。 若习题涉及的现象复杂,对象很多,须用的规律较多,关系复杂且隐蔽,这时就应当将习题“化整为零”,将习题化成几个过程,就每一过程进行分析。 第二步:在看懂题的基础上,就每一过程写出该过程应遵循的规律,而后对各个过程组成的方程组求解。 第三步:对习题的答案进行讨论.讨论不仅可以检验答案是否合理,还能使读者获得进一步的认识,扩大知识面。 一、静力学问题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1.确定研究对象:并将“对象”隔离出来-。必要时应转换研究对象。这种转换,一种情况是换为另一物体,一种情况是包括原“对象”只是扩大范围,将另一物体包括进来。 2.分析“对象”受到的外力,而且分析“原始力”,不要边分析,边处理力。以受力图表示。 3.根据情况处理力,或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或用三角形法则,或用正交分解法则,提高力合成、分解的目的性,减少盲目性。 4.对于平衡问题,应用平衡条件∑F=0,∑M=0,列方程求解,而后讨论。 5.对于平衡态变化时,各力变化问题,可采用解析法或图解法进行研究。 静力学习题可以分为三类: ①力的合成和分解规律的运用。 ②共点力的平衡及变化。 ③固定转动轴的物体平衡及变化。 认识物体的平衡及平衡条件 对于质点而言,若该质点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即加速度α为零,则称为平衡,欲使质点平衡须有∑F=0。若将各力正交分解则有:∑F X=0,∑F Y=0 。 对于刚体而言,平衡意味着,没有平动加速度即α=0,也没有转动加速度即β=0(静

高考物理高考物理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物理高考物理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1.一名宇航员到达半径为R 、密度均匀的某星球表面,做如下实验:用不可伸长的轻绳拴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上端固定在O 点,如图甲所示,在最低点给小球某一初速度,使其绕O 点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测得绳的拉力大小F 随时间t 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F 1、F 2已知,引力常量为G ,忽略各种阻力.求: (1)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2)卫星绕该星的第一宇宙速度; (3)星球的密度. 【答案】(1)126F F g m -=(212()6F F R m -(3) 128F F GmR ρπ-=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图知:小球做圆周运动在最高点拉力为F 2,在最低点拉力为F 1 设最高点速度为2v ,最低点速度为1v ,绳长为l 在最高点:2 22mv F mg l += ① 在最低点:2 11mv F mg l -= ②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221211222 mv mg l mv =?+ ③ 由①②③,解得1 2 6F F g m -= (2) 2 GMm mg R = 2GMm R =2 mv R 两式联立得:12()6F F R m -

(3)在星球表面:2 GMm mg R = ④ 星球密度:M V ρ= ⑤ 由④⑤,解得12 8F F GmR ρπ-= 点睛: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在最高点与最低点绳子的拉力与重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求出重力加速度;万有引力等于重力,等于在星球表面飞行的卫星的向心力,求出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然后由密度公式求出星球的密度. 2.a 、b 两颗卫星均在赤道正上方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a 为近地卫星,b 卫星离地面高度为3R ,己知地球半径为R ,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试求: (1)a 、b 两颗卫星周期分别是多少? (2) a 、b 两颗卫星速度之比是多少? (3)若某吋刻两卫星正好同时通过赤道同--点的正上方,则至少经过多长时间两卫星相距最远? 【答案】(1 )2 ,16(2)速度之比为2 【解析】 【分析】根据近地卫星重力等于万有引力求得地球质量,然后根据万有引力做向心力求得运动周期;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万有引力做向心力求得两颗卫星速度之比;由根据相距最远时相差半个圆周求解; 解:(1)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F F =引向, 对地面上的物体由黄金代换式2 Mm G mg R = a 卫星 2 224a GMm m R R T π= 解得2a T =b 卫星2 2 24·4(4)b GMm m R R T π= 解得16b T = (2)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F F =引向, a 卫星2 2a mv GMm R R =

高考物理高考必背知识点(精选课件)

高考物理高考必背知识点 高考物理高考必背知识点(考前必背) 必修1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 一、质点 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而具有质量的点。 2。实际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相对于所要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看作质点。 二、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 1.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为一线段,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于一点。与时间对应的物理量为过程量,与时刻对应的物理量为状态量....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2.位移: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路程是标量,它是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只有当物体作单方向直线运动时,物体位移的大小才与路程相等....文档交流 仅 供参考... 3.速度: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方向和位移的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时刻或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3)速度的测量(实验) ①原理:t x v ??= 。当所取的时间间隔越短,物体的平均速度v 越接近某点的瞬时速度v .然而时间间隔取得过 小,造成两点距离过小则测量误差增大,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两个测量点....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②仪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使用4∽6V 低压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大)或者电火花计时器(使用220V 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小).若使用50Hz 的交流电,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还可以利用光电门或闪光照相来测量。...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4.加速度 (1)意义:用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2)定义:t v a ??= ,其方向与Δv 的方向相同或与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相同。 (3)当a 与v0同向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当a 与v0反向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与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最新高考物理压轴题常考点及解题方法汇总

最新高考物理压轴题常考点及解题方法汇 总 1,力学综合型 力学综合试题往往呈现出研究对象的多体性、物理过程的复杂性、已知条件的隐含性、问题讨论的多样性、数学方法的技巧性和一题多解的灵活性等特点,能力要求较高.具体问题中可能涉及到单个物体单一运动过程,也可能涉及到多个物体,多个运动过程,在知识的考查上可能涉及到运动学、动力学、功能关系等多个规律的综合运用。 应试策略: (1)对于多体问题:要灵活选取研究对象,善于寻找相互联系。 选取研究对象和寻找相互联系是求解多体问题的两个关键.选取研究对象需根据不同的条件,或采用隔离法,即把研究对象从其所在的系统中抽取出来进行研究;或采用整体法,即把几个研究对象组成的系统作为整体来进行研究;或将隔离法与整体法交叉使用。 (2)对于多过程问题:要仔细观察过程特征,妥善运用物理规律。

观察每一个过程特征和寻找过程之间的联系是求解多过程问题的两个关键.分析过程特征需仔细分析每个过程的约束条件,如物体的受力情况、状态参量等,以便运用相应的物理规律逐个进行研究。至于过程之间的联系,则可从物体运动的速度、位移、时间等方面去寻找。 (3)对于含有隐含条件的问题:要注重审题,深究细琢,努力挖掘隐含条件。 注重审题,深究细琢,综观全局重点推敲,挖掘并应用隐含条件,梳理解题思路或建立辅助方程,是求解的关键。通常,隐含条件可通过观察物理现象、认识物理模型和分析物理过程,甚至从试题的字里行间或图象图表中去挖掘。 (4)对于存在多种情况的问题:要认真分析制约条件,周密探讨多种情况。 解题时必须根据不同条件对各种可能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必要时要自己拟定讨论方案,将问题根据一定的标准分类,再逐类进行探讨,防止漏解。 2,带电粒子运动型 带电粒子运动型计算题大致有两类,一是粒子依次进入不同的有界场区,二是粒子进入复合场区.近年来高考重点就是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试题(精选课件)

2020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7分,共70分,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把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2011年大连模拟)设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a、速度为v、位移为x.现有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图象如图所示,假设物体在t=0时的速度均为零,则其中表示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的图象是( ) 解析:选项A、B、D中物体均做往复运动,只有选项C

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 答案:C 2.(思维拓展)如图所示,一个圆筒形容器内 部盛有两种液体,它们的密度不同但又互不相溶, 因而分成上下两层.有一铝制小球,从容器的上 部液面由静止开始下落.不计液体对铝球的摩擦阻力,则铝球向下运动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关系图线可能是( )...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解析:两种液体分成上下两层,密度小的在上,密度大的在下.铝球进入上层液体之后,重力大于浮力,向下加速运动,进入下层液体之后,浮力变大,若浮力仍小于重力,则做加速运动,但加速度比上一阶段小,若浮力大于重力,则做减速运动,故C、D正确.[来源:学*科*网Z*X *X*K]...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答案:CD 3。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由甲地出发, 沿平直公路开往乙地,汽车先做匀加速运动, 接着做匀减速运动,开到乙地刚好停止,其 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那么在0~t0和t0~3t0这两段时

间内的( )...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A.加速度大小之比为3∶1 B.加速度大小之比为2∶1 C.位移大小之比为2∶1 D.位移大小之比为1∶3 解析:加速度是速度—时间图象的斜率,错误!=错误!=— 错误!,B正确,A不正确;位移是v-t图线与t轴所围的面积,错误!=错误!=错误!,C、D不正确....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答案:B 4.如图所示,物块A正从斜面体B上沿斜面下滑,而 斜面体在水平面上始终保持静止,物块A沿斜面下滑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A.物块A在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受到两个力的作用 B.物块A在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受到三个力的作用 C。地面对斜面体B有水平向左的摩擦力作用 D.斜面体B相对于地面没有水平向左或向右的运动趋 势 解析:物块A在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受到三个力的作 用,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由于物块A沿斜面匀速下滑,

高考物理动量定理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及解析

高考物理动量定理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及解析 一、高考物理精讲专题动量定理 1.质量为m 的小球,从沙坑上方自由下落,经过时间t 1到达沙坑表面,又经过时间t 2停 在沙坑里.求: ⑴沙对小球的平均阻力F ; ⑵小球在沙坑里下落过程所受的总冲量I . 【答案】(1)122 () mg t t t (2)1mgt 【解析】 试题分析:设刚开始下落的位置为A ,刚好接触沙的位置为B ,在沙中到达的最低点为C.⑴在下落的全过程对小球用动量定理:重力作用时间为t 1+t 2,而阻力作用时间仅为t 2,以竖直向下为正方向,有: mg(t 1+t 2)-Ft 2=0, 解得: 方向竖直向上 ⑵仍然在下落的全过程对小球用动量定理:在t 1时间内只有重力的冲量,在t 2时间内只有总冲量(已包括重力冲量在内),以竖直向下为正方向,有: mgt 1-I=0,∴I=mgt 1方向竖直向上 考点:冲量定理 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冲量定理计算物体所受力的方法. 2.如图所示,质量为m =245g 的木块(可视为质点)放在质量为M =0.5kg 的木板左端,足够长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0.4,质量为m 0 = 5g 的子弹以速度v 0=300m/s 沿水平方向射入木块并留在其中(时间极短),子弹射入后,g 取10m/s 2,求: (1)子弹进入木块后子弹和木块一起向右滑行的最大速度v 1 (2)木板向右滑行的最大速度v 2 (3)木块在木板滑行的时间t 【答案】(1) v 1= 6m/s (2) v 2=2m/s (3) t =1s 【解析】 【详解】 (1)子弹打入木块过程,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

高考物理解题专题指导 方法专题七“等时圆”模型

方法专题七 “等时圆”模型 太原市第十二中学 姚维明 模型建构: 【模型】如图1所示,DB 是圆周的直径,DA 、DC 是圆周上的两条任意弦,从圆环上D 点开始同时沿着三条光滑弦由静止释放三个圆环,则它们下滑的时间相等 。 【特点】斜面光滑,下滑的加速度a =gsinθ;同一圆周上同一点出发的各条光滑弦上,物体由静止下滑运用的时间相等。 〖简析〗如图2所示,可以把DA 看作斜面,倾斜角为α,下滑加速度为a=gsin α 斜面长αsin 2R DA = 由运动学公式2 21at DA s = =得到g R t 4= 与α无关。可见沿任意光滑弦从静止下滑的时间相等。 模型案例: 【案例1】如图2把图1的圆周逆时针旋转90°,把三个小圆环从三条光滑弦上由静止下滑的时间还相等吗? 〖解析〗把AD 看作斜面如图3,设倾斜角为α,直径为2R , 则下滑加速度为a=gsin α 斜面长为αsin 2R AD = 由运动学的位移公式2 2 1at s = 解得:g R t 4= 与α无关。所以时间相等。 【案例2】如图3,一质点自倾角为α的斜面上方的P 点,沿一光滑斜槽PA 由静止开始滑下,要使质点从P 点运动到斜面上所用时间最少,那么斜槽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β应为多大? 解析:由等时圆模型如图2的性质知道,同一圆周上物体沿任意光滑弦由静止开始运动的时间为g R t 4= 半径越大,时间越长 由图2得到启示 我们找一个圆心在P 点正下方,过P 和斜面上的点,但半经最小的圆,而满足此条件的圆必与斜面相切,如图5粗实线所示 由几何知识很快得到2 α β= 图3 图 1 图5 A 图4

高考物理超强解题方法

2019年高考物理超强解题方法 一、不要“题海”,要有题量 谈到解题必然会联系到题量。因为,同一个问题可从不同方面给予辨析理解,或者同一个问题设置不同的陷阱,这样就得有较多的题目。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来体现教与学的测试要求,因而有一定的题目必是习以为常,我们也只有解答多方面的题,才得以消化和巩固基础知识。那做多了题就一定会陷入“题海”吗?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 对于缺乏基本要求,思维跳跃性大,质量低劣,几乎类同题目重复出现,造成学生机械模仿,思维僵化,用定势思维解题,这才是误入“题海”。至于富有启发性、思考性、灵活性的题,百解不厌,真是一种学习享受。这样的题解得越多,收获越大。解题多了,并不就一定加重学生负担,只有那些脱离学习对象实际,超过学生的承受能力的,才会加重他们的负担。虽然题目不多,但积重难返,犹如陷入题海。所以,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和质量,离不开解题,而且要有一定的题量给予保证,并以真正理解熟练掌握为题量的下限。 二、不求模型,要求思考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同样的道理,解题有法,但无定法。所以,我们不能用通用模型的方法解多种不同的题。首先,文理科的思维特点有差异,文科侧重理性思维,而理科侧重逻辑思维。数学偏重图文与函数关系的分析推导,而物理突出具体问题高度概括,抽象出物理模型。 其次,解题方法也是随题而变,不同题目的解题方法一般是不同

的,不太可能用一成不变的方法统揽,或者用几种既定模型搞定。再者,题目是千变万化的。尽管解题要经历审题(理解题意),解题(具体过程),答题(说明结果)几个环节,但解题的方法是灵活的,因题而变。可能是简单的,也可能是复杂的;可能是基本的方法,也可能是巧妙方法或综合方法的适用。 因此,我们不能盲目地迷信某种模型解题,它会束缚你发散探索的思路,只能让你走进机械模仿,死记硬背的死胡同。提倡独立思考,重在方法的迁移和变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什么就什么,该用什么就用什么的理念解每道题,以不变应万变。提高解题的应变能力,使自己的脑子真正活起来,通过解题获得成就感。 三、不贪难题,要抓“双基” 题目有难易度之分。我们解怎样的题更有助于理解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应该以解中档题为主,这种题含有基础性要求,同时又有能力提升的空间。也就是说解这类题能驾驭自如,那么,面对有难度的题也不会一筹莫展,或胆怯退缩。现在,相当一部分学生好高骛远,热衷于做难题。贪大求难,但往往受挫,久而久之消磨了意志,望题生威。究其原因,底气不足,还未到火候。要知道,所谓的难题就是综合的知识点多,需要统筹的方法多,设置的情景新颖,问题的过程复杂,实际应用强。 但是,我们只要认真解剖,分立而治,分析背景,提取信息,善于转化,复杂问题得到简化。再则,再难的综合试题往往设置了由易到难的思维能力梯度,使你逐级往上,不是压根儿全然无知。因此,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试题20(精选课件)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试题20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7分,共70分,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把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R=\f(U,I)可知,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 B.由I=错误!可知,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它的电阻成反比 C.导体的电阻率由导体本身的物理条件决定,与温度无关 D.欧姆定律I=错误!,不仅适用于纯电阻电路,对于非纯电阻电路也适用 解析:由电阻定律知,导体的电阻是由本身的物理条件

决定的,与加在它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无关,通过导体的电流跟电压成正比,跟电阻成反比。所以A错,B对.导体的电阻率是由导体的材料决定的,与温度有关.温度发生变化,电阻率也会改变,所以C错.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不适用于非纯电阻电路,所以D 错....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答案:B[来源:学科网ZXXK] 2.(2011年海口模拟)关于电阻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阻率是表征材料导电性能好坏的物理量,电阻率越大,其导电性能越好 B.各种材料的电阻率大都与温度有关,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所谓超导体,是当其温度降低到接近绝对零度的某个临界温度时,它的电阻率突然变为无穷大 D.某些合金的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通常都用它们制作标准电阻 解析:电阻率是表征材料导电性能好坏的物理量,电阻率越大,说明其导电性能越差,A错.各种材料的电阻率大都与温度有关,纯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超导体是当温度降低到某个临界温度时,电阻率突然变为零,B、C均错.某些合金的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通常

高考物理解答题解题技巧

2019-2019高考物理解答题解题技巧 物理是高考理综的重心科目,高考物理试卷一般是3道理论大题,其中两道力学题一道电学题,部分题目会设计到计算的问题。小编整理了 高考物理解答题解题技巧,供各位考生参考阅读。 物理部分一般是3道理论大题,其中两道力学题一道电学题,也有一道力学题两道电学题的情况,不过这种情况较少。其中,力学题常常以物体的碰撞或连接体为背景,涉及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牛顿运动定律、平抛运动与圆周运动规律、动能定理、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等知识的综合;电学题则以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匀强磁场中的运动最为常见,有时还出现有关电磁感应的综合性大题,涉及电场、磁场、电磁感应定律与力学规律的综合。那么,考生怎样才能在物理计算题上获得高分呢?可以参考以下答题技巧:1.对于多体问题,要正确选取研究对象,善于寻找相互联系 选取研究对象和寻找相互联系是求解多体问题的两个关键。选取研究对象需根据不同的条件,或采用隔离法,即把研究对象从其所在的系统中抽取出来进行研究;或采用整体法,即把几个研究对象组成的系统作为整体来进行研究;或将隔离法与整体法交叉使用。 通常,符合守恒定律的系统或各部分运动状态相同的系统,宜采用整体法;在需讨论系统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时,宜采用隔离法;对于各部分运动状态不同的系统,应慎用整体法,有时不能用整体法。至于多个物体间的相互联系,通常可从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运动的时间、

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方面去寻找。 2.对于多过程问题,要仔细观察过程特征,妥善运用物理规律 观察每一个过程特征和寻找过程之间的联系是求解多过程问题的两 个关键。分析过程特征需仔细分析每个过程的约束条件,如物体的受力情况、状态参量等,以便运用相应的物理规律逐个进行研究。至于过程之间的联系,则可从物体运动的速度、位移、时间等方面去寻找。 3.对于含有隐含条件的问题,要注重审题,深究细琢,努力挖掘隐含条件 注重审题,深究细琢,综观全局重点推敲,挖掘并应用隐含条件,梳理解题思路或建立辅助方程,是求解的关键。通常,隐含条件可通过观察物理现象、认识物理模型和分析物理过程,甚至从试题的字里行间或图像中去挖掘。 4.对于存在多种情况的问题,要认真分析制约条件,周密探讨多种情况 解题时必须根据不同条件对各种可能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必要时要自己拟定讨论方案,将问题根据一定的标准分类,再逐类进行探讨,防止漏解。 5.对于物理技巧性较强的问题,要耐心细致寻找规律,熟练运用物理方法 耐心寻找规律、选取相应的物理方法是关键。求解物理问题,通常采用的物理方法有:方程法、比例法、数列法、不等式法、函数极值法、微元分析法、图像法和几何法等,在众多物理方法的运用上必须打下

高考物理总复习解题方法专题之物理解题中的科学方法构建模型法

物理解题中的科学方法——构建模型法 贵州省毕节一中陶本立551700 世界各国的教育概括起来有两大基本模式。一大模式是以德国教育家赫耳巴特的理论为基础的以学生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为核心的传统教育模式,即知识中心教育模式。另一种是与之相对应的模式,是以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教育思想为基础的“现代教育”,用当今中国教育界的时尚语言来说,很接近于素质教育模式。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在做中学”。杜威提出“以儿童为中心”和“在做中学”的主张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根本特点,它更看重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看重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至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建设,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学生发展的需求。这是以能力培养和建设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近10多年来,世界各国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21世纪的新型人才,不断探索教学方法的改革。先后曾实验了多种教学方法。其中,20世纪80年代从美国兴起的“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课堂教学”,在世界教育界影响最为广泛。“问题解决”是指启发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意识和习惯,并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的,及开放式的。学生多向思维的意识和习惯的培养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在解决物理问题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方法思路的训练,让学生学会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已有的基本方法掌握了,思维得到训练,学生多向思维的意识和习惯的培养才不是一句空话。物理学科难学的原因之一是“多变”。为了解决多变的物理问题,必须扎实地掌握好其中基本的、不变的知识和方法,进而探索新的知识和方法。而方法的掌握又比知识显得更为重要。诸如隔离法、整体法、临界状态分析法、图象法、等效法、构建模型法等等,都是物理学科中应该掌握好的基本方法。本文拟以构建模型法为例,通过对高中物理中常见的六种模型的分析,说明基本方法的重要性及其构建模型的基本思路。 处理物理问题时,往往要建立起正确的物理模型。物理模型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形态,是物理知识的直观显现。科学家进行理论研究时,通常都要从“模型”入手,对于看似不同的现象,利用理想化、简化、类比、等效、抽象等思维方法,把它们共同的本质特征找出来,构成一个概念或实物的体系,即形成“物理模型”。通常所说的明确物理过程,把

2020年高考物理专题复习:连接体问题的解题技巧

2020年高考物理专题复习:连接体问题的解题技巧 考点精讲 1. 连接体的分类 根据两物体之间相互连接的媒介不同,常见的连接体可以分为三大类。 (1)绳(杆)连接:两个物体通过轻绳或轻杆的作用连接在一起; (2)弹簧连接:两个物体通过弹簧的作用连接在一起; (3)接触连接:两个物体通过接触面的弹力或摩擦力的作用连接在一起。 2. 连接体的运动特点 轻绳——轻绳在伸直状态下,两端的连接体沿绳方向的速度总是相等。 轻杆——轻杆平动时,连接体具有相同的平动速度;轻杆转动时,连接体具有相同的角速度,而线速度与转动半径成正比。 轻弹簧——在弹簧发生形变的过程中,两端连接体的速率不一定相等;在弹簧形变最大时,两端连接体的速率相等。 特别提醒: (1)“轻”——质量和重力均不计。 (2)在任何情况下,绳中张力的大小相等,绳、杆和弹簧两端受到的弹力大小也相等。 3. 连接体问题的分析方法 (1)分析方法:整体法和隔离法。 (2)选用整体法和隔离法的策略: ①当各物体的运动状态相同时,宜选用整体法;当各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同时,宜选用隔离法; ②对较复杂的问题,通常需要多次选取研究对象,交替应用整体法与隔离法才能求解。 典例精析 例题1 质量为M、长为3L的杆水平放置,杆两端A、B系着长为3L的不可伸长且

光滑的柔软轻绳,绳上套着一质量为m 的小铁环。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不计空气影响。 (1)现让杆和环均静止悬挂在空中,如图甲,求绳中拉力的大小; (2)若杆与环保持相对静止,在空中沿AB 方向水平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此时环恰好悬于A 端的正下方,如图乙所示。 ①求此状态下杆的加速度大小a ; ②为保持这种状态需在杆上施加一个多大的外力,方向如何?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共点力平衡 【思路分析】(1)如图甲,设平衡时,绳中拉力为T ,有 2T cos θ-mg =0 ① 由图中几何关系可知cos θ= 3 6 ② 联立①②式解得T = 4 6 mg ③ (2)①此时,对小铁环的受力分析如图乙, 有T ′sin θ′=ma ④ T ′+T ′cos θ′-mg =0 ⑤ 由图中几何关系可知θ′=60°,代入④⑤式解得 a = 3 3 g ⑥

高考物理解题技巧集锦

物理题解常用的两种方法: 分析法的特点是从待求量出发,追寻待求量公式中每一个量的表达式,(当然结合题目所给的已知量追寻),直至求出未知量。这样一种思维方式?目标明确?,是一种很好的方 法应当熟练掌握。 综合法,就是?集零为整?的思维方法,它是将各个局部(简单的部分)的关系明确以后,将各局部综合在一起,以得整体的解决。 综合法的特点是从已知量入手,将各已知量联系到的量(据题目所给条件寻找)综合在一起。 实际上?分析法?和?综合法?是密不可分的,分析的目的是综合,综合应以分析为基础,二者相辅相成。 正确解答物理题应遵循一定的步骤 第一步:看懂题。所谓看懂题是指该题中所叙述的现象是否明白?不可能都不明白,不懂之处是哪?哪个关键之处不懂?这就要集中思考?难点?,注意挖掘?隐含条件。?要养成这样一个习惯:不懂题,就不要动手解题。 若习题涉及的现象复杂,对象很多,须用的规律较多,关系复杂且隐蔽,这时就应当将习题?化整为零?,将习题化成几个过程,就每一过程进行分析。 第二步:在看懂题的基础上,就每一过程写出该过程应遵循的规律,而后对各个过程组成的方程组求解。 第三步:对习题的答案进行讨论.讨论不仅可以检验答案是否合理,还能使读者获得进一步的认识,扩大知识面。 一、静力学问题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1.确定研究对象:并将?对象?隔离出来-。必要时应转换研究对象。这种转换,一种情况是换为另一物体,一种情况是包括原?对象?只是扩大范围,将另一物体包括进来。 2.分析?对象?受到的外力,而且分析?原始力?,不要边分析,边处理力。以受力图表示。 3.根据情况处理力,或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或用三角形法则,或用正交分解法则,提高力合成、分解的目的性,减少盲目性。 4.对于平衡问题,应用平衡条件∑F=0,∑M=0,列方程求解,而后讨论。 5.对于平衡态变化时,各力变化问题,可采用解析法或图解法进行研究。 静力学习题可以分为三类: ①力的合成和分解规律的运用。 ②共点力的平衡及变化。 ③固定转动轴的物体平衡及变化。 认识物体的平衡及平衡条件 对于质点而言,若该质点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即加速度α为零,则称为平衡,欲使质点平衡须有∑F=0。若将各力正交分解则有:∑F X=0,∑F Y=0。 对于刚体而言,平衡意味着,没有平动加速度即α=0,也没有转动加速度即β=0(静止或匀逮转动),此时应有:∑F=0,∑M=0。 这里应该指出的是物体在三个力(非平行力)作用下平衡时,据∑F=0可以引伸得出以下结论: ①三个力必共点。 ②这三个力矢量组成封闭三角形。 ③任何两个力的合力必定与第三个力等值反向。 对物体受力的分析及步骤 (一)、受力分析要点: 1、明确研究对象 2、分析物体或结点受力的个数和方向,如果是连结体或重叠体,则用?隔离法?

2019高考物理快速解题方法和技巧突破

2019高考物理快速解题方法和技巧突破 技巧一、巧用合成法解题 【典例1】一倾角为θ的斜面放一木块,木块上固定一支架,支架末端 用丝线悬挂一小球,木块在斜面上下滑时,小球与木块相对静止共同运动, 如图1所示,当细线(1)与斜面方向垂直;(2)沿水平方向,求上述两种 情况下木块下滑的加速度. 解析:由题意可知小球与木块相对静止共同沿斜面运动,即小球与木块 有相同的加速度,方向必沿斜面方向.可以通过求小球的加速度来达到求解木块加速度的目的. (1)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当细线与斜面方向垂直时,小球受重力mg和细线的拉力T, /sinθ 合力也必沿斜面向下,如图3所示.由几何关系可知F 合=mg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θ=ma2 所以a2=g/sinθ. 【方法链接】在本题中利用合成法的好处是相当于把三个力放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则利用三角函数可直接把三个力联系在一起,从而很方便地进行力的定量计算或利用角边关系(大角对大边,直角三角形斜边最长,其代表的力最大)直接进行力的定性分析.在三力平衡中,尤其是有直角存在时,用力的合成法求解尤为简单;物体在两力作用下做匀变速直

线运动,尤其合成后有直角存在时,用力的合成更为简单. 加速度(其它部分都无加速度),所以系统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系统处于超重状态,所以轻绳对系统的拉力F与系统的重力(M+m)g满足关系式:F>(M+m)g,正确答案为D. 【方法链接】对于超、失重现象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如单个物体或系统中的某个物体具有竖直向上(下)的加速度时,物体或系统处于超(失)重状态. (2)如单个物体或系统中的某个物体的加速度不是竖直向上(下),但有竖直向上(下)的加速度分量,则物体或系统也处于超(失)重状态,与物体水平方向上的加速度无关. 在选择题当中,尤其是在定性判断系统重力与支持面的压力或系统重力与绳子拉力大小关系时,用超、失重规律可方便快速的求解. 动学规律有L=at2/2 A球只受电场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QE=ma ∴ (2)设第一次碰前A球的速度为V A,根据运动学规律有V A2=2aL 两者第三次相碰.设两者第三次相碰前A球速度为V A2,B球速度为V B1.则满足关系式V B1= V A1=(V B+V A2)/2 ∴V B1=2V A;V A2=3V A 第一次碰前A球走过的距离为L,根据运动学公式V A2=2aL 设第二次碰前A球走过的距离为S1,根据运动学公式V A12=2aS1∴S1=4L 设第三次碰前A球走过的距离为S2,有关系式V A22-V A12=2aS2 ∴S2=8L 即从开始到第三次相碰,A球走过的路程为S=13L 此过程中电场力对A球所做的功为W=QES=13QEL. 【技巧点拨】利用质量相等的两物体碰撞的规律考生可很容易判断出各球发生相互作用前后的运动规律,开始时B球静止,A球在电场力作用下向右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当运动距离L时与B球发生相碰.两者相碰过程是弹性碰撞,碰后两球速度互换,B球以某一初速度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A球向右作初速度为零的 匀加速运动.当A追上B时两者第二次发生碰撞,碰后

高考物理总复习解题方法专题之物理常用解题方法与技巧

高考总复习专题物理解题方法与技巧 要学好物理,离不开解题.中学物理解题中,涉及到多种解题方法,如:隔离法、整体法、等效法、假设法、图象法、对称法、类比法、极限法、割补法、微元法……等等.在高考复习中,要重视解题过程的思维方法训练,使知识和能力实现新的飞跃. 一、整体法和隔离法 物理习题中,所涉及的研究对象往往不是一个单独的物体、或单一的孤立过程.如果把所涉及到的多个物体、多个过程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这种以整体为研究对象的解题方法称为整体法;而把整体的某一部分(如其中的一个物体或者是一个过程)单独从整体中抽取出来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则称为隔离法. 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可以找出解题的捷径. 【思考题1】 在粗糙水平面上有一个三角形木块a,在它的两个粗糙斜面上分别放有质量为m1和m2的两个木块b和c ,如图所示.已知m1>m2,三木块均处于静止,则粗糙地面对于三角形木块() A.有摩擦力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右 B.有摩擦力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 C.有摩擦力作用,但摩擦力的方向不能确定 D.没有摩擦力的作用 【分析与解答】 由于三物体均静止,故可将三物体视为一个物体,它静止于水平面上,必无摩擦力作用,故选D. 【点评】 本题若以三角形木块a为研究对象,分析b和c对它的弹力和摩擦力,再求其合力来求解,则把问题复杂化了. 【同类变式题1】 如图所示,在粗糙水平地面上放一个三角形木块a ,若物块b在a的斜面上匀速下滑,则() A.a保持静止,而且没有相对于水平面运动的趋势 B.a保持静止,但有相对于水平面向左运动的趋势 C.a保持静止,但有相对于水平面向右运动的趋势 D.因未给出所需的数据,故无法对a是否运动或有无运动 趋势作出判断 【答案】A 【同类变式题2】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斜劈形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的粗糙物块以某一初速度沿劈的斜面向上滑,至速度为零后又加速返回,而物体M始终保持静止,则在物块m上、下滑动的整个过程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