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的化学成分

生物的化学成分

生物的化学成分
生物的化学成分

生物的化学成分

1.当生物体新陈代谢旺盛,生长迅速时,通常结合水/自由水的比值( ) A.会升高B.会降低 C.不变化D.波动大E.波动小

2.下列水的哪种特性有利于体内的化学反应( )

A..水的流动性大B.水分子极性强C.水分子比热大D.水有润滑作用

3.旱生植物比水生植物有较强的抗旱能力。其生理原因之—是( )

A.旱生植物体内储存大量水分,储水能力强B.旱生植物体内结合水含最高,代谢活动弱

C.旱生植物体内自由水含量高,代谢活动强D.早生植物体内叶片有厚的的角质层。蒸腾作用弱4.叶绿素与血红索的共同特点是( )

A.均含卟啉环

B.都含有Mg2+

C. 都含有地Fe2+D.都可结合氧5.在碱性条件下,下列物质具有还原性的是哪一种( )

A.蔗糖 B.果糖 C. 淀粉[).纤维素

6.下列哪种化合物不是糖( )

A.甘油醛 B. 二羟丙酮C.乙酸[).脱氧核糖7.生物膜脂类分子是靠什么在一起形成磷脂双层结构的( )

A.氢键 B. 二硫键C.蔬水键[).离子键

8.生物体内氧化所产生的代谢水,不同物质有所不同,最高者每氧化1g该物质可产生1.07ml水。骆驼体内贮存有大量该物质,故30多天不喝水也能照常活动,则该物质是( )

A.蛋白质 B.脂肪C.葡葡糖[).肌糖元E.肝糖元

9.天然蛋由质中不存在的氨基酸是( )

A.半胱氨酸 B.脯氨酸C.瓜氨酸[).丝氨酸

10.下列氨基酸属于必需氨基酸的是( )

A.赖氨酸B.丝氨酸C.谷氨酸D.甘氨酸

11.从蛋内质水解液中分离出来的氨基酸都是( )

A.碱性氨基酸 B .中性氨基酸C.酸性氨基酸D.氨基酸

12.茚三酮与氨基酸反应是由于什么原因( )

A.脱氢 B .氨基还原C.肽键断裂D.氧化、脱羧13.如下排列顺序的化合物:苯丙一赖一色一苯丙一亮一赖,可以认为( )

A.是—具6个肽键的分子 B .是—碱性多肽C.是一酸性多肽D.是

—中性多肽

14.对于蛋白质变性过程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使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破坏,—级结构也遭破坏B.它使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破坏,而—级结构不被破坏

C.只使四级结构破坏D.使聚合物的化学反应性(生物活性)减小

15.人体的肌肉主要由蛋白质构成,但平滑肌和骨路肌的功能不同,其根本原因是( )

A.属个不同系统B.所含蛋白质分于结构不同C.肌肉细胞的形态不同D.在人体内的分布位置术同

16.鸡蛋煮熟后,蛋白质变性失活,这是由于高温破坏了蛋内质中的( )

A.肽键B.肽链C.空间结构D.氨基酸

17.充分浸泡大豆和水稻籽粒,结果大豆种子膨胀的体积比水稻的大,原因主要是大豆种子( ) A.原有的含水量比水稻小B.种皮具有较强的渗透吸水能力

C.含蛋白质较多,亲水性较强D.含糖类较多,细胞液浓度大

18.用凝胶层析法分离蛋白质,最先被洗脱下来的是() A.分子量最大的蛋白质B.分子量最小的蛋白质C.带正电荷最多的蛋白质

D.带负电荷最多的蛋白质K.电中性的蛋白质

19.在pH=5.12时进行电泳,哪种蛋白质既不向正极移动,也不向负极移动( ) A.血红蛋白(pI=7.07) B.胸腺组蛋白(pI=10.8) C.β—球蛋白(pI=5.12) D.血清清蛋白(pI=4.64)

20.盐析法沉淀蛋白质的原理是() A.中和电荷,破坏水化膜B.与蛋白质结合成不溶性蛋白盐

C.降低蛋白质溶液的介电常数D.使蛋白质溶液成为pI

21.下列何种反应可用来区别蛋白质和氨基酸() A.双缩腮反应C.茚三酮反应C.二硝基氟苯法D.黄色反应

22.生物膜上受体多数是属于( ) A.多糖类B.磷脂类C.蛋白质类D.肌醇磷脂类23.某科学家将一种细胞分离,并对其质膜进行化学分析。得到糖脂、磷脂、胆固醇,由此可判定该细胞

(

) A.蓝藻细胞B.植物细胞C.动物细胞D.大肠杆菌24.从最简单的(即包含最少种类的蛋白质分子)到最复杂的(即包含最多种类的蛋白质分子)排序() A.疯羊病病原蛋白,HIV病毒粒子,真核核糖体,线粒体

B.真核核糖体,HIV病澎粒子,疯羊病病原蛋白,线粒体

C.疯羊病病原蛋白,HIV病豫粒子,线粒体,真核核糖体

D.撮IV病毒粒子,疯羊病病原蛋白,真核核糖体,线粒体

25.生物界在基本组成上的高度—致性表现在:①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基本—致②各种生物体的核酸都相同③构成核酸的碱基都相问④各种生物体的蛋白质都相同⑤构成蛋白质的氨基腋都相同()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⑤D.①②③

26.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中,镶嵌蛋白质分子分布在() A.仅在内表面B.仅在两层之间C.仅在内表面与外表面D.两层之间、内表面与外表面部有

27.下列哪个糖是非还原糖() A.D—果糖B.D—半乳糖C.乳糖D.蔗糖

28.免疫球蛋白是一种() A.铁蛋白B.糖蛋白C.核蛋白D.铜蛋白

29.组成胞间层(中胶层)的物质主要是() A。半纤维索B.蛋白质C.果胶质D.脂类

30.已知M2+是许多酶的话化剂,例如能启动硝酸还原酶。缺Mn2+的植物就无法利用硝酸盐,这说明无机盐离子

A.对维持细胞的形态结构有重要作用B.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C.对维持细胞酸碱平衡有理要作用D.对调节细胞内的渗透压有重要作用

31.为检验一个病人是否患糖尿病,通常在其尿液里需加入的试剂是( ) A.双缩尿试剂B.饱和氯化钠溶液C.新制的斐林试剂D.新制的苏丹II染液

32.通常情况下,分子式C63H103N17S2的多肽化合物中最多含有肽键() A.63个B.62个C.17个D.16个

33.细胞膜上与细胞识别、免疫反应、信息传递和血型决定有密切关系的化学物质是() A.糖蛋白B.磷脂C.脂肪D.核酸

34.下列物质的化举本质属于蛋白质及多肽类物质的是() A.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B.生长素和生长激素C.性激素和性外激素D.生长激素和胰岛素

生物膜的应用(精选.)

生物膜组成细胞膜组成似可分为1膜的骨架 ( 主要是脂质)o期在骨架上的物质 ( 蛋白质等)。其化学成分一般由类脂 (磷脂、胆固醇)、蛋白质、糖类(糖蛋白、糖脂)、少量的核酸、无机离子以及水分所组成。而类脂和蛋白质则是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膜结构体系的基本作用是为细胞提供保护。质膜将整个细胞的生命活动保护起来,并进行选择性的物质交换;核膜将遗传物质保护起来,使细胞核的活动更加有效;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膜将细胞的能量发生同其它的生化反应隔离开来,更好地进行能量转换。膜结构体系为细胞提供较多的质膜表面,使细胞内部结构区室化。由于大多数酶定位在膜上,大多数生化反应也是在膜表面进行的,膜表面积的扩大和区室化使这些反应有了相应的隔离,效率更高。另外,膜结构体系为细胞内的物质运输提供了特殊的运输通道,保证了各种功能蛋白及时准确地到位而又互不干扰。例如溶酶体的酶合成之后不仅立即被保护起来,而且一直处于监护之下被运送到溶酶体小泡。细胞生物膜系统是指由细胞膜、细胞核膜以及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有膜围绕而成的细胞器,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由于细胞膜、核膜以及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由膜围绕而成的细胞器都涉及到细胞膜或细胞器膜,所以通常称此系统为生物膜系统。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此外,研究细胞生物膜系统在医学和生产过程中都有很广阔的前景。 生物膜结构如今所认知的生物膜结构为流体镶嵌模型。在提出后又有多次补充,它们都是以流动镶嵌模型为前提。如晶格镶嵌模型强调了膜蛋白分子对磷脂分子流动性的限制作用,认为内在蛋白周围结合的磷脂分子为界面脂,界面脂只能随内在蛋白运动,并与内在蛋白构成晶格;板块模型则认为在流动的脂双层中存在着结构和性质不同,但有序又可独立移动的镶嵌板块,板块内不同组分的相互作用以及不同板块间的相互作用,使生物膜具有复杂的生物学功能。膜蛋白和膜脂结构研究的最新进展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1)膜蛋白三维结构研究。膜蛋白可分为外周蛋白和内在蛋白,后者占整个膜蛋白的70%~80%,它们部分或全部嵌入膜内,还有的是跨膜分布,如受体、离子通道、离子泵以及各种膜酶等等。第一个水溶性蛋白质———肌红蛋白的三维结构的解析是由英国人Kendrew于1957年用X射线衍射法完成的,他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迄今蛋白质解析出具有原子分辨率的三维结构已达20000个左右。(2)膜脂结构研究进展。膜脂主要包括甘油脂(即磷脂)、鞘脂类以及胆固醇。对于甘油脂研究较多,它们不仅是生物膜结构的骨架,其中有些成员还参与了信号转导的过程。生物膜作用细胞膜主要功能有(1)分隔、形成细胞和细胞器,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膜的面积大大增加,提高了发生在膜上的生物功能;(2)屏障作用,膜两侧的水溶性物质不能自由通过;(3)选择性物质运输,伴随着能量的传递;(4)生物功能:激素作用、酶促反应、细胞识别、电子传递等。(5)识别和传递信息功能(主要依靠糖蛋白)(6)物质转运功能: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是通过细胞膜的转运功能实现的不同的生物膜有不同的功能。细胞膜和物质的选择性通透、细胞对外界信号的识别作用、免疫作用等密切相关;神经细胞膜与肌细胞膜是高度分化的可兴奋膜,起着电兴奋、化学兴奋的产生和传递作用;叶绿体内的类囊体薄膜与光合细菌膜、嗜盐菌的紫膜起着将光能转换为化学能的作用,而线粒体内膜与呼吸细菌膜则能将氧化还原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用于合成三磷酸腺苷;内质网膜是膜蛋白、分泌蛋白等蛋白质及脂质的生物合成场所。因此,生物膜在活细胞的物质、能量及信息的形成、转换和传递等生命活动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结构。 细胞膜的应用 2.脂质体的发展和应用1965年,英国学者Bangham将磷脂分散在水中,然后

生物膜

6-6 生物膜的组成和性质上册P589 细胞的外周膜(质膜)和内膜系统统称为生物膜。生物膜结构是细胞结构的基本形式。 生物膜主要由蛋白质(包括酶)、脂质(主要是磷脂)和糖类组成。生物膜的组分因膜的种类不同而不同,如P589(表18-1),一般功能复杂或多样的膜,蛋白质比例较大,蛋白质:脂质比例可从1:4到4:1。 (一)膜脂:有磷脂、胆固醇和糖脂。 (1)磷脂:构成生物膜的基质,为生物膜主要成分。包括甘油磷脂和鞘磷脂,在生物膜中呈双分子排列,构成脂双层。 (2)糖脂:大多为鞘氨醇衍生物,如半乳糖脑苷脂和神经节苷脂。 (3)胆固醇:对生物膜中脂质的物理状态,流动性,渗透性有一定调节作用,是脊椎动物膜流动性的关键调节剂。 为膜的凝胶相和液晶相的相互转变温度。磷脂分子成膜后头膜分子的相变温度T C 以下时,尾链全部取反式构象(全交叉),排列整齐,为凝胶相; 基排列整齐,在T C 以上时,尾链成邻位交叉,形成“结”而变成流动态,为液晶相。见P597 图而在T C 18-15。 ,胆固醇阻扰磷脂尾链中碳碳键旋转的分子异构化运动,胆固醇的作用是:当t>T C 阻止向液晶态转化,使相变温度提高;而当t

鸭 趾 草

鸭趾草 【异名】(宣汉县俗称:竹叶菜,因叶似竹叶,并可作菜吃而故名) 鸡舌草、鼻斫草、碧竹子(《本草拾遗》),碧竹草(《本草图经》),青耳环花、碧蟾蜍、竹叶草(《竹谱详录》),耳环草(《世医得效方》),地地藕(《滇南本草》),蓝姑草、淡竹叶菜(《活幼全书》),竹鸡草(《濒湖集简方》),竹叶菜、淡竹叶、碧蝉花(《纲目》),水竹子(《植物名实图考长编》),露草、帽子花(《植物学大辞典》),三筴子菜(《东北药植志》),竹叶兰(《贵阳民间药草》),竹鸡苋(《江西中药》),竹根菜(《四川中药志》),三角菜、牛耳朵草、鸭食草,水浮草、鸭子菜、菱角伞(《辽宁经济植物志》),碧蝉蛇(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竹管草、竹节草、鸭脚草、竹剪草(《江西草药》),兰花草、野靛青、靛青花草、萤火虫草、鸭脚青、挂兰青、鸦雀草、兰紫草、哥哥啼草、竹叶活血丹(《浙江民间常用草药》),竹叶水草、水竹叶草、竹叶青菜、鸭脚板草(《上海常用中草药》),竹夹菜、翠蝴蝶、鹅儿菜(《广西中草药》),鸡冠菜、蓝花姑娘(《江苏药材志》),鸭仔草(《福建中草药》)。【来源】 为鸭跖草种植物鸭跖草的全草。 【植物形态】 鸭跖草一年生草本。 科名:鸭跖草科 茎圆柱形,肉质,长30~60厘米,下部茎匍匐状,节常生根,节间较长,表面呈绿色或暗紫色,具纵细纹。 叶互生,带肉质;卵状披针形,长4~8厘米,宽至2厘米,先端短尖,全缘,基部狭圆成膜质鞘,总状花序,花3、4朵,深蓝色,着生于二叉状花序柄上的苞片内;苞片心状卵形,长约2厘米,摺叠状,端

渐尖,全缘,基部浑圆,绿色;花被6,2列,绿白色,小形,萼片状,内列3片中的前1片白色,卵状披针形,基部有爪,后2片深蓝色,成花瓣状,卵圆形,基部亦具爪;雄蕊6,后3枚退化,前3枚发育;蜂蕊1,柱头头状。 蒴果椭圆形,压扁状,成熟时裂开。 种子呈三棱状半圆形,暗褐色,有皱纹而具窝点,长2~3毫米。 花期夏季。 生于路旁、田边、河岸、宅旁、山坡及林缘阴湿处。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西藏地区使用的鸭跖草,为同属植物大苞鸭跖草的全草。 【采集】 6~7月采收,晒干。 【化学成分】 花瓣含鸭跖黄酮甙,系一种黄色的色素。 鸭跖草变种Commelina communis var.hortensis的花瓣含鸭跖蓝素-一种含镁的蓝色的花色甙,可能系由四个分子的p-香豆酰飞燕草甙围绕一个镁原子所组成。 飞燕草甙是飞燕草素-3,5-二葡萄糖甙。 【药理作用】 同属植物茎叶的水浸剂或煎剂能兴奋子宫、收缩血管,并能缩短凝血时间。 【炮制】 拣去杂质,洗净,切断,晒干。 【性味】 甘,寒。 ①《本草拾遗》:苦,大寒,无毒。

瓜馥木中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瓜馥木中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瓜馥木(Fissistigma oldhamii)为番荔枝科(Annonaceae)瓜馥木属(Fissistigma)植物,瓜馥木属植物因民间用药广泛,富含抗炎以及抗肿瘤活性成分倍受国内外学者青睐。国内外学者对多种瓜馥木属植物中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其中含有生物碱类,黄酮类及其有机酸类多种类型的化合物,研究表明其中生物碱类和黄酮类化合物大多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 但到目前为止,关于瓜馥木属植物中化学成分的抗风湿以及抗炎活性研究尚不系统,尤其是对海南产瓜馥木的成分及活性研究几乎空白。为了阐明瓜馥木中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效物质基础,丰富瓜馥木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数据,探明地域性瓜馥木中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差异,本研究对海南产瓜馥木中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进行了系统研究,从瓜馥木枝叶的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了22个生物碱类化合物和8个非生物碱类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及光谱学方法确定了这些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分别鉴定 为:orientaline-N-oxide(1),reticuline-N-oxide(2),fisoldhamoneA(3),lanu ginosine(4),liriodenine(5),norcepharadione B(6),anolobine(7),xylopine(8),N-methylbuxifoline(9),norannuradhapurin e(10),anonaine(11),nuciferine(12),isocorydine(13),asimilobine(14),lau rotanine(15),3-hydroxynornuciferine(16),isoboldine-β -N-oxide(17),aristolactam AIIIa(18),piperumbellactam A(19),goniopedaline(20),aristololactam BIII(21),salutaridine(22),oxyphyllenodiol A(23),dysodensiols D(24),dysodensiols E(25),1,10-seco-4β

高中生物知识点题库 细胞膜的成分和结构GZSW010

1.最能代表细胞膜基本化学成分的一组化学元素是() A、C.H.O.N B、C.H.O.N.P C、C.H.O.S.P D、C.H.O.Mg.Fe 答案:B 解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所以组成元素除了C.H.O.外还有P。 题干评注: 问题评注: 2.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 A.磷脂、蛋白质、糖类 B.糖脂、糖蛋白 C.脂质、蛋白质、无机盐 D.磷脂、蛋白质、核酸 答案:A 解析: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1)膜脂(2)膜蛋白(3)膜糖 题干评注: 问题评注: 3.下列关于细胞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B.不同功能的细胞,其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相同 C.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 D.癌细胞的恶性增殖和转移与癌细胞膜成分的改变有关 答案:B 解析:不同功能的细胞,其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题干评注: 问题评注: 4.细胞膜的成分中起支架作用和细胞识别作用的物质分别是() A.淀粉和纤维素B.纤维素和果胶C.磷脂和糖蛋白D.蛋白质和磷脂 答案:C 解析:组成细胞膜的成分中,一般磷脂含量最多,起支架作用;蛋白质含量次之,与膜的功能密切相关;糖蛋白含量很少,分布于细胞的外表面,在细胞识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题干评注: 问题评注: 5.从细胞膜上提取了某种成分,用非酶法处理后,若加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若加入斐林或班氏并加热,出现砖红色沉淀。该成分是() A.糖脂B.磷脂C.糖蛋白D.脂蛋白 答案:C 解析:糖蛋白是由糖类和蛋白质构成的,能与双缩脲和斐林试剂起显色反应。 题干评注: 问题评注: 6.具有细胞壁的选项是() A.花粉B.红细胞C.胰岛A细胞D.流感病毒 答案:A 解析:A是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B、C项是动物细胞,D项是病毒,都没有细胞壁。题干评注: 问题评注:

大孔吸附树脂对竹叶兰中总黄酮的分离纯化

大孔吸附树脂对竹叶兰中总黄酮的分离纯化 摘要: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竹叶兰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上样液浓度 2.50 g/L,上样速率3.0 BV/h,洗脱剂80%乙醇,洗脱速率3.0 BV/h,洗脱剂用量4.0 BV,按此工艺条件纯化后的竹叶兰总黄酮纯度达81.58%?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对竹叶兰总黄酮有较好的吸附和解吸效果? 关键词:大孔吸附树脂;总黄酮;分离纯化;竹叶兰 Study on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Total Flavones from p Abstract: The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total flavones from Arundina graminifolia by AB-8 macroporous adsorption resin was investigated. The optimum colum conditions were as follows the concentration and current velocity of the original solution was 2.50 g/L and 3.0 BV/h respectively; the eluant was 80% ethanol; the eluting velocity was 3.0 BV/h, and the consumption of eluant was 4BV respectively. The purity of total flavones reached up to 81.58% under these conditions. Thep Key words: macroporous adsorption resins; total flavones;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Arundina graminifolia 竹叶兰(Arundina graminifolia)为兰科竹叶兰属植物,又名黄竹参[1],傣药名为纹尚海[2],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一种重要的傣族解药,其药用部位主要为根茎,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散瘀止痛?消炎?利尿等作用[3-5]? 黄酮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类化合物?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有5 000多种植物中含有黄酮类化合物[6]?对植物黄酮类化合物进行纯化以获得高纯度黄酮具有重要意义[7]? 大孔树脂分离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继离子交换树脂后的分离新技术之一?大孔吸附树脂的孔径与比表面积都比较大,在树脂内部具有三维空间立体孔结构,由于具有物理化学稳定性高?比表面积大?吸附容量大?选择性好?吸附速度快?解吸条件温和?再生处理方便?使用周期长等诸多优点[8],广泛应用于中草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富集和中药复方制剂去除杂质等方面[9]? 近年来报道了许多大孔树脂在黄酮?皂甙等天然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方面的研究[10,11]?通过对大孔吸附树脂法纯化竹叶兰中总黄酮工艺进行探讨,以期得到高纯度竹叶兰总黄酮,为竹叶兰总黄酮类产品的开发和研究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生物膜

生物膜 生物中除某些病毒外,都具有生物膜。真核细胞除质膜(又称细胞膜)外,还有分隔各 生物膜 种细胞器的膜系统,包括核膜、线粒体膜、内质网膜、溶酶体膜、高尔基体膜、叶绿体膜、液泡、过氧化酶体膜等,其中内膜系统包括核膜、内质网膜、溶酶体膜、高尔基体膜、液泡(包括内体和分泌泡),但不包括线粒体膜和叶绿体膜。生物膜形态上都呈双分子层的片层结构,厚度约5~10纳米。其组成成分主要是脂质和蛋白质,另有少量糖类通过共价键结合在脂质或蛋白质上。不同的生物膜有不同的功能[1]。 其分子形态包括一个亲水性的极性头部和疏水性的脂肪酰链尾部。这种两亲性特性维持了膜结构的稳定性。亲水性头部朝向水相,疏水性尾部避水彼此聚集,这种作用称为疏水相互作用。脂质分子的双分子层排列实质上是一种熵(熵的定义式是:dS=dQ/T)的效应,满足热力学的稳定性要求,是溶液中氢键、分子间的范德瓦耳斯力、色散力等作用的综合结果。具有两条疏水性尾巴的磷脂分子在水相中彼此形成稳定的双分子层;对于只有一条疏水性尾巴的去垢剂、溶血磷脂等两亲性分子,则形成微团的结构;而那些尾部截面积大于头部的磷脂,则往往能形成另一种相──六角形Ⅱ相脂质的堆积特性及其形成的结构]就形成双分子层的“脂质-水”系而言,根据浓度、温度、溶液中离子种类和pH等,又会形成L(脂肪酰链呈液状自由运动的片层)、L[beta](脂肪酰链呈直伸状且和膜面成一定倾角的片层)、L[beta](脂肪酰链呈垂直于膜面的直伸状片层)、P[beta](膜面呈波纹弯曲的片层)等各种相。生物膜的脂质组成种类繁多,而且,还包含一定数量的胆固醇,所以“相”的类别多而复杂。 2结构编辑 流体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针对生物膜的结构提出的一种模型。在这个模 生物膜 型中,生物膜被描述成镶嵌有蛋白质的流体脂双层,脂双层在结构和功能上都表现出不对称性。有的蛋白质“镶“在脂双层表面,有的则部分或全部嵌入其内部,有的则横跨整个膜。另外脂和膜蛋白可以进行横向扩散[1]。 3常见细胞器编辑 种类 1 2 3 4 5 6 7 8 项目

七种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七种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摘要】:本文对七种药用植物川楝Meliatoosendan、苦楝Meliaazedarach、羌活Notopterygiumincisum、海桑Sonneratiacaseolaris、卵叶海桑Sonneratiaovata、臭椿Ailanthusaltissima和鸦胆子Bruceajavanica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运用波谱学技术(尤其是2DNMR)、化学转化、单晶衍射及相关分子模型理论计算等手段总共鉴定了106个具有不同结构的天然化合物(包括30个三萜、11个柠檬苦素、21个甾体、19个香豆素、10个倍半萜、3个黄酮、6个苯丙素类化合物、4个烯炔类化合物以及联苯类化合物2个)。其中新化合物37个。生物活性测试表明部分化合物具有激活衰老抑制基因klotho启动子的功能;部分化合物显示很好的抗肿瘤细胞增殖作用。对呋哺香豆素类化合物进行构效关系探讨,并用流式细胞仪等手段对它们进行了一定的抗肿瘤细胞增殖作用机理研究。本毕业论文的具体研究内容简要如下:1)从楝科楝属植物川楝的果实中分离并鉴定出35个单体化合物(1-35),包括四环三萜16个、柠檬苦素11个、甾体8个。其中新化合物17个,包括12个新的四环三萜(1-12),4个新的柠檬苦素(25-35)和1个新的甾体(13),化合物meliaseninsI(1)最终通过X-ray单晶衍射法确定其立体结构。对部分带过氧键的化合物进行了一定的生物合成途径探讨。大部分化合物进行了杀虫活性及体外细胞毒作用等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10,13-17和22对人骨肉瘤细胞U20S及人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株均显示较好的抗细

苦木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

苦木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 苦木为苦木科(Simaroubaceae)苦树属(Picrasma B1.)植物苦木Picrasma quassioides (D.Don) Benn.的干燥枝和叶。据2010版《中国药典》记载:苦木味苦,性寒,归肺和大肠经,具有清热、祛湿、解毒的功效,用于治疗咽喉肿痛、风热感冒、湿热泻痢、毒蛇咬伤、疥疮,湿疹等症。 研究发现苦木中的化学成分主要为生物碱类和苦味素类,其次为挥发油、三萜、皂苷、甾醇、香豆素、醌类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苦木还具有解热、降压、抗菌消炎、降低转氨酶、抗疟、抗蛇毒、抗癌、健胃等作用。 本课题对苦木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进行了研究,为苦木药材进一步应用提 供了实验依据。1苦木的化学成分研究本实验将苦木药材粉碎后用80%的乙醇回流提取后,再采用传统柱色谱分离方法对其进行系统的分离,共得到7个化合物,通过薄层色谱、MS、UV、IR、H1NMR及C13NMR等方法鉴定了其结构,分别为:4-甲氧基-5-羟基-铁屎米酮,4,5-二甲氧基-铁屎米酮,5-甲氧基-铁屎米酮,1-甲氧-甲酰基-p-咔巴啉,3-甲基-铁屎米-2,6-二酮,胡萝卜苷和p-谷甾醇。 此外,对其脂溶性生物总碱进行了HSCCC分离,得到了三个化合物,分别为4-甲氧基-5-羟基-铁屎米酮,1-甲氧-甲酰基-p-咔巴啉及3-甲基-铁屎米-2,6-二酮。最后,利用HPLC法对苦木中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定量分析,发现苦木中含量最高的生物碱为4-甲氧基-5-羟基-铁屎米酮,且大别山区的含量最高,本研究为苦木的药材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2苦木生物碱的生物活性研究采用苦木总生物碱对SHR大鼠连续灌胃六周,通过无创血压测量分析系统定期测量大鼠血压发现,苦木总生物碱对SHR大鼠具有显著的降压作用,能降低大鼠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压,对心率没有显著影响。

9生物膜答案说课材料

9生物膜答案

生物膜 一、填空题 1.膜中的脂质主要有三类,它们是甘油磷脂、鞘脂和固醇。 2.动物膜的固醇主要是胆固醇,植物膜中的固醇主要是豆固醇和谷固醇。 3.生物膜中分子间的作用力主要有三种类型①静电引力②疏水力③范德华力。 4.主动运输的进行需要两个体系支持,它们是载体系统和供能系统。 5.维持N a+梯度和Ca2+梯度的分子分别是钠-钾泵和钙泵。 6.生物膜的结构目前人们广泛接受的模型是流动镶嵌模型,组成生物膜的主要脂类是磷脂。7.物质大分子跨膜运送的两个主要方式是内吞作用和外排作用。 8.离子载体大体可分为两类,它们是移动性离子载体和通道形成载体。 9.生物膜主要由脂和蛋白质组成。 10.膜蛋白跨膜部分的结构(构象)大多数是α-螺旋。 11.除了膜脂肪酰链的长度外,影响膜流动性的主要因素是。 二、是非题 1.细胞器膜蛋白多数分布在膜表面,糖链全部伸向膜外侧。√ 2.顺电化学梯度运输是物质被动运输的主要特点。√ 3.膜上的离子通道是由跨膜蛋白构成。√ 4.磷脂和糖脂是构成生物膜脂双层结构的基本物质。√ 5.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需要专一性受体与配体相结合,这种受体分布在细胞质中。× 6.膜的流动性主要决定于蛋白质分子。× 7.膜的识别功能主要决定于膜上的糖蛋白。√ 8.维持膜结构的主要作用力是疏水力。√ 9.跨膜信号转导中,第二信使分子有cAMP、二酰甘油及三磷酸肌醇等。√ 10.不同种属来源的细胞可以互相融合,说明所有细胞膜都由相同的组分组成。× 11.原核细胞的细胞膜不含胆固醇,而真核细胞的细胞膜含有胆固醇。√ 12.质膜上糖蛋白的糖基都位于膜的外侧。√ 13.细胞膜类似于球蛋白,有亲水的表面和疏水的内部。√ 14.细胞膜的内在蛋白通常比外周蛋白疏水性强。√ 15.所有细胞膜的主动转运,其能量来源是高能磷酸键的水解。× 三、选择题 1.关于生物膜的特性( C ) (A)膜的功能越复杂,含蛋白质的种类及数量越多 (B)组成膜的脂质分子均是双亲性分子 (C)蛋白质分子在膜的脂双层中可以进行旋转、翻转、侧向移动等运动 (D)胆固醇在膜相变温度以下可以增加膜的流动性,在相变温度以上则降低膜的流动性。 (E)膜脂和膜蛋白分布不对称 2.关于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 D ) (A)简单扩散不需要消耗代谢能,不需要载体分子 (B)协助扩散需要借助载体蛋白顺浓度梯度进行 (C)葡萄糖协同运输需要Na+、K+—ATP建立Na+梯度 (D)协助扩散和简单扩散最重要的差别是后者有饱和效应 (E)脂溶性分子,极性小的分子主要通过简单扩散运输过膜 3.生物膜主要成分是脂与蛋白质,它们主要通过什么键相连?( E ) (A)共价键(B)二硫键(C)氢键(D)离子键(E)疏水作用 四、名词解释 主动运输:物质逆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过程,需要载体和能量,具有专一性。 协同运送:即一种物质的运送与另一种物质的运送相关的跨膜运输方式。

几种钢化学成分

SKD61钢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C: 0.32~0.42%、Cr: 4.50~5.50%、Mo: 1.00~1.50%、V: 0.8~1.2%、Si: 0.8~1.2%、Mn: ≤0.50%、S: ≤0.03%、P:≤0.03% S45C碳素钢S45C化学成分 C:0.42~0.48 Si 0.15~0.35 Mn 0.60~0.90 P≤0.030 S≤0.035 Cu≤0.30 Ni≤0.20 Cr≤0.20 cr12mov模具钢的化学成分是什么 碳C :1.45~1.70 硅Si:≤0.40 锰Mn:≤0.40 硫S :≤0.030 磷P :≤0.030 铬Cr:11.00~12.50 镍Ni:允许残余含量≤0.25 铜Cu:允许残余含量≤0.30 钒V :0.15~0.30 钼Mo:0.40~0. S136模具钢 C:0.25%;Si:0.35%;Mn:0.55%;Cr:13.3%;Mo:0.35%;V:0.35%;Ni:1.35% DC53模具钢的成分含量问题如下: P20化学成分含碳(C)0.28-0.4,硅(Si)0.2-0.8,锰(Mn)0.6-1.0,铬(Cr)1.4-2.0,钼(Mo)0.3-0.55,磷(P)≤0.030,硫(S... skh-51 碳C0.85 硅Si0.30锰Mn0.30 铬Cr4.00 钨W6.30钒V1.80钼Mo5.00钨W6.30钒V1.80钼Mo5.00 Q235B元素含量 碳 C :≤0.12%~0.20% 硅 Si:≤0.3%锰 Mn:≤0.3%~0.7%硫 S :≤0.045%磷 P :≤0.045%铬 Cr:允许残余含量≤0.30%镍 Ni:允许残余含量≤0.30%铜 Cu:允许残余含量≤0.30%

乌檀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乌檀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乌檀(Nauclea officinalis)属于茜草科(Rubiaceae Juss)乌檀属(Nauclea Linn),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以及中国南部的其他省份。乌檀常被用于治疗发烧、感冒、咽喉肿痛、急性扁桃体炎、急性结膜炎、肠炎、湿疹等疾病,据报道乌檀主要含有生物碱和萜类化合物。 【研究目的】对乌檀(Nauclea officinalis)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对已经分离的部分单体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筛选及抗炎实验。【研究方法】用75%乙醇进行提取,通过硅胶柱层析、ODS、凝胶、Sephadex LH-20,制备液相、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红外、紫外、MS、NMR以及高分辨等方法与文献数据相结合对分离的化合物的结构进行确定。 并且采用MTT法对分离得到的生物碱类化合物单体进行人肿瘤细胞系人结肠癌(LOVO),人类肺癌(A549)和人类肝癌(Hep G2)细胞毒性的筛选以及体外抗炎实验。【研究结果】对乌檀乙醇提取物的二氯甲烷和乙酸乙酯部位进行系统的研究,通过一维、二维核磁图谱和理化性质等方法鉴定了20个化合物,分别为 17-oxo-19-(Z)-naucline(1)、10-hydroxyvincosamide(2)、vincosamide(3)、angustoline(4)、angustine(5)、nauclefine(6)、1,2,3,4-tetrahydro-1-oxo-β-carboline(7)、2α,3β-二羟基-12-烯-28-乌苏酸(8)、2α,3β,19α-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9)、23-羟基-乌苏酸(10)、2α,3β,19α,23-四羟基乌苏-12-烯-28-酸(11)、2β,3β,19α-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12)、3-O-β -D-glucopyranosyl-23-hydroxyursolic acid(13)、柚皮苷(14)、山奈酚(15)、3β,19α,23-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16)、乌苏酸(17)、没食子酸(18)、3,4二羟基苯甲酸(19),胡萝卜苷(20)。

构成细胞膜骨架的化学成分是A膜内在蛋白B膜周边蛋白C

(1)构成细胞膜骨架的化学成分是( )。 A.膜内在蛋白 B.膜周边蛋白 C.糖类 D.脂类 E.糖蛋白 (2)下列不属于“液态镶嵌模型”内容的是( )。 A.细胞膜由三层单位膜组成,内外两层染色深,中间一层染色浅 B.整个膜具有流动性 C.细胞膜是由类脂双分子层构成基本骨架 D.组成膜的蛋白质有的附着在类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嵌入在类脂双分子层中 E.细胞膜具有不对称性 (3)不需要专一的膜蛋白分子,不需要消耗能量,物质由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运输的方式是( )。 A.主动运输 B.易化扩散 C.简单扩散 D.膜泡运输 E.胞吐作用 (4)膜泡运输主要转运( )进出细胞。 A.小分子物质 B.大分子物质和颗粒物质 C.离子物质 D.磷脂分子 E.蛋白质 (5)主动运输与胞吞作用的相同点是( )。 A.都需要载体或导体 B.都需要消耗能量ATP C.都是转运大分子物质 D.都是由低浓度处向高浓度处运输 E.受体介导 (6)低密度脂蛋白颗粒进入细胞的过程是( )。 A.吞噬作用 B.胞饮作用 C.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 D.主动运输 E.膜泡运输 (7)与配体结合后直接行使酶功能的受体是( )。 A.酶偶联受体 B.离子通道受体 C.G蛋白偶联受体 D.膜受体 E.细胞内受体 (8)受损的组织碎片进入巨噬细胞内的过程叫( )。 A.吞噬作用 B.胞饮作用 C.简单扩散 D.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 E.胞吐作用 (9)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由于( )异常所引起的。 A.线粒体 B.内质网 C.细胞膜受体 D.溶酶体 E.高尔基复合体 (10)Jain和White于1977年提出了() A.板块镶嵌模型B.fluid mosaic model C.单位膜模型 D.片层结构模型E.crystal mosaic model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试题: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 a.磷脂、蛋白质、糖类 c.脂质、蛋白质、无机盐 d.磷脂、蛋白质、核酸 答案:a 【相关阅读】 细胞膜(cellmembrane)又称细胞质膜(plasmamembrane),细胞表面的一层薄膜,有时称为细胞外膜或原生质膜。细胞膜位于细胞表面,厚度通常为7~8nm,由脂类和蛋白质组成。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基本相同,主要由脂类、蛋白质和糖类组成。细胞膜是防止细胞外物质自由进入细胞的屏障,它保证了细胞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使各种生化反应能够有序运行。 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基本相同,主要由脂类、蛋白质和糖类组成。各成分含量分别约为50%、40%、2%~10%。其中,脂质的主要成分为磷脂和胆固醇。此外,细胞膜中还内含少量水分、无机盐与金属离子等。但是细胞务必与周围环境发生信息、物质与能量的交换,才能完成特定的生理功能,因此细胞务必具备一套物质转运体系,用来获得所需物质和排出代谢废物。据估计细胞膜上与物质转运有关的蛋白占核基因编码蛋白的15~30%,细胞用在物质转运方面的能量达细胞总消耗能量的三分之二。 原始生命向细胞进化所获得的重要形态特征之一,是生命物质外面出现了一层膜性结构,即细胞膜。它最重要的特性是半透性,或称选取透过性,对进出入细胞的物质有很强的选取透过性。细胞膜和细胞内膜系统总称为生物膜(biomembrane),具有相同的基本结构特征。 细胞膜又称质膜(plasmalemma),是位于原生质体外围、紧贴细胞壁的膜结构,作

用是保护内部。组成质膜的主要物质是蛋白质和脂类,以及少量的多糖、微量的核酸、金属离子和水。在电子显微镜下,用四氧化锇固定的细胞膜具有明显的暗-明-暗三条平行的带,其内、外两层暗带由蛋白质分子组成,中间一层明带由双层脂类分子组成,三者的厚度分别约为2。5nm、3。5nm和2。5nm,这样的膜称为单位膜(unitmembrane)或生物膜(biomembrane)。

常用铸钢件化学成份及标准

常用铸钢化学成分 种类 C Si Mn P S Cr Ni Mo Cu 一般工程用碳素铸钢(GB/T 11352--2009) ZG200-400(ZG15) ≤0.2 ≤0.6 ≤0.8 ≤0.035 ≤0.035 ≤0.35 ≤0.4 ≤0.2 ≤0.4 ZG230-450(ZG25) ≤0.3 ≤0.9 ZG270-500(ZG35) ≤0.4 ZG310-570(ZG45) ≤0.5 重型机械用低合金铸钢(JB/T 5000.6--2007) ZG20Mn 0.16-0.22 0.6-0.8 1.00-1.30 ≤0.035 ≤0.035 ZG30Mn 0.27~0.34 0.3~0.5 1.20~1.50 ≤0.035 ≤0.035 ZG30Mn2 0.27~0.34 0.3~0.5 1.60~1.80 ≤0.035 ≤0.035 ZG40Mn 0.35-0.45 0.30-0.45 1.20-1.50 ≤0.035 ≤0.035 ZG40Mn2 0.35~0.45 0.2~0.4 1.60~1.80 ≤0.035 ≤0.035 25

40Cr 0.35-0.45 0.2-0.4 0.50-0.80 ≤0.03 ≤0.03 0.8-1.1 35CrMo 0.30-0.37 0.30-0.50 0.50-0.80 ≤0.035 ≤0.035 0.80-1.20 0.20-0.30 42CrMo 0.38-0.45 0.30-0.60 0.6-1.00 ≤0.035 ≤0.035 0.80-1.20 0.20-0.30 (Al) 30CrMnSi 0.27-0.35 0.40-0.70 0.90-1.20 ≤0.025 ≤0.020 0.50-0.80 30CrMnSiMo 0.27-0.35 0.40-0.70 0.90-1.20 ≤0.025 ≤0.020 0.50-0.80 0.20-0.30 ≤0.05 35CrMnSiNiMo 0.30-0.40 0.50-0.80 0.80-1.20 ≤0.025 ≤0.020 0.50-0.80 0.2-0. 3 0.20-0.30 ≤0.05 一般用途耐蚀铸钢(GB/T 2100--2002/2004) ZG07Cr19Ni9 0.07 1.5 1.5 0.04 0.03 18.0-21.0 8.0-11 .0 ZG07Cr19Ni11Mo2 0.07 1.5 1.5 0.04 0.03 17.0-20.0 9.0-12 .0 2.0-2.5 常用铸钢化学成分 26

细胞膜

细胞膜 细胞膜(cell membrane)是每个细胞把自己的内容物包围起来的一层界膜,又叫质膜(plasma membrane)。细胞膜使细胞与外界环境有所分隔而又保持种种联系。它首先是一个具有高度选择性的滤过装置和主动的运输装置,保持着细胞内外的物质浓度差异,控制着营养成分的进入细胞和废物、分泌物的排出细胞;其次它是细胞对外界信号的感受装置,介导了细胞外因子对细胞引发的各种反应。它还是细胞与相邻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的连接中介。 质膜与细胞内膜(即各种细胞器的膜)具有共同的结构和相近的功能,统称为生物膜(biological membrane)。生物膜具有各种复杂奇妙的功能,其基础在于它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在常规电镜超薄切片上,它们呈两暗夹一明、总宽度约为7nm的膜层。在冷冻蚀刻技术中,它们可被断裂成两个半膜,在断裂面上可以看到膜内颗粒。生物膜都是由脂质分子、蛋白质分子、糖类分子以非共价结合的方式组成的。脂质分子排列成厚约5nm的连续双层,称为脂双层(lipid bilayer),构成膜的支架,并成为对大多数水溶性分子的通透屏障;蛋白质分子分布在脂双层内,担负着作为酶、运输蛋白、连接蛋白、膜抗原和受体等的种种特殊使命;存在于膜表面的糖类也参与了膜的一些重要功能。 本章将讨论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还将讨论细胞膜的一部分功能—对小分子物质的运输。膜的其他功能如大分子物质的运输、细胞外信号的识别和传导、膜抗原和免疫反应等内容将在其他章节中介绍。 第一节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 从多种细胞分离获得的纯净质膜或各种内膜进行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各种生物膜都是由脂类、蛋白质和糖类这三种物质组成的。三种成分的比例在不同的膜有很大变化。例如,主要起绝缘作用的神经髓鞘膜上,75%为脂类,而主要参与能量转换的线粒体内膜上,75%为蛋白质。对大多数细胞来说,脂类约占50%,蛋白质约占40%-50%,糖类约占1%-10%。 生物膜之所以具有种种复杂而重要的功能,不但因为构成膜的三种成分各自具有独特的理化性状,而且因为这三种成分之间有着巧妙的相互作用,组成特定的结构。对于膜的结构曾先后有过多达50种的假说。随着电镜冷冻蚀刻技术以及多种生物物理、生物化学新技术的应用,对膜结构有了逐步深入的认识。1972年Singer 和Nicolson 提出的“液态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是现今我们对膜结构认识的主要依据。这一模型(图6-1)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脂质分子排成双层构成生物膜 1

钢铁化学成分

钢号化学成分(%)机械性能(≥) C Si Mn P ≤S ≤ Cr Ni Mo Cu V σ b M Pa σ b M P a δ % Ψ % HB A K v J 碳钢铸件ZG200- 400 ≤ 0.2 ≤ 0.5 ≤ 0.8 0. 04 0. 04 ≤ 0.3 ≤ 0.30 ≤ 0.2 ≤ 0.30 ≤ 0.05 40 20 2 5 4 3 ZG230- 450 ≤ 0.3 ≤ 0.5 ≤ 0.9 0. 04 0. 04 ≤ 0.3 ≤ 0.30 ≤ 0.2 ≤ 0.30 ≤ 0.05 45 23 2 2 2 3 2 5 ZG270- 500 ≤ 0.4 ≤ 0.5 ≤ 0.9 0. 04 0. 04 ≤ 0.3 ≤ 0.30 ≤ 0.2 ≤ 0.30 ≤ 0.05 50 27 1 8 2 5 2 2 ZG310- 570 ≤ 0.5 ≤ 0.6 ≤ 0.9 0. 04 0. 04 ≤ 0.3 ≤ 0.30 ≤ 0.2 ≤ 0.30 ≤ 0.05 57 30 1 5 2 1 1 5 ZG340- 640 ≤ 0.6 ≤ 0.6 ≤ 0.9 0. 04 0. 04 ≤ 0.3 ≤ 0.30 ≤ 0.2 ≤ 0.30 ≤ 0.05 64 34 1 1 8 1 0 WCA≤ 0.2 5 ≤ 0.6 ≤ 0.7 0. 04 0. 04 5 ≤ 0.5 ≤ 0.50 ≤ 0.2 ≤ 0.30 ≤ 0.03 41 5 ~ 58 5 20 5 2 4 3 5 WCB≤ 0.3 ≤ 0.6 ≤ 1.0 0. 04 0. 04 5 ≤ 0.5 ≤ 0.50 ≤ 0.2 ≤ 0.30 ≤ 0.03 48 5 ~ 65 5 25 2 2 3 5 WCC≤ 0.2 5 ≤ 0.6 ≤ 1.2 0. 04 0. 04 5 ≤ 0.5 ≤ 0.50 ≤ 0.2 ≤ 0.30 ≤ 0.03 48 5 ~ 65 5 27 5 2 2 3 5 低合金钢ZG20Cr Mo 0.1 7~ 0.2 5 0.2 0~ 0.4 5 0.5 0~ 0.8 0. 03 0. 03 0.5 0~ 0.8 0.4 0~ 0.6 46 24 5 1 8 3 2 4 ZG35Cr Mo 0.3 0~ 0.3 7 0.3 0~ 0.5 0.5 0~ 0.8 0. 03 0. 03 0.8 0~ 1.2 0.2 0~ 0.3 74 ~ 88 51 1 2 2 7 ZG40Cr0.3 5~ 0.4 5 0.2 0~ 0.4 0.5 0~ 0.8 0. 03 0. 03 0.8 0~ 1.1 ≤ 0.1 5 63 34 5 1 8 2 6 ≥ 212 ZG15W1 Mo1V 0.1 4~ 0.2 0.1 5~ 0.3 0.4 0~ 0.7 0. 03 0. 03 1.2 0~ 1.7 1.0 ~ 1.2 53 9 34 3 2 3 5 ≥ 140

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知识+练习+答案)

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 一、物质跨膜运输 1、被动运输:分为自由扩散与协助扩散 (1)自由扩散:物质顺浓度梯度直接穿过双层膜进行运输。不需要能量(ATP释放的化学能),也不需要蛋白质(载体蛋白)的协助。H2O、O2、CO2等气体分子、甘油、脂肪酸、乙醇、苯等脂溶性物质。 (2)协助扩散:物质顺浓度梯度直接穿过双层膜进行运输。不需要能量(ATP释放的化学能),但需要蛋白质(载体蛋白)的协助,其中分为通道蛋白、门通道蛋白、载体蛋白。 2、主动运输:物质由浓度低向浓度高的进行运输,(也可以顺浓度梯度进行运输的),需要能量(ATP释放的化学能),需要载体。如葡萄糖、氨基酸、各种离子等。 易化扩散是协助扩散,葡萄糖在进入红细胞是协助扩散,而进入其他细胞(除红细胞)的方式就是主动运输。钠离子如果是通过钠离子通道进出细胞的,其方式就可以看作是协助扩散;而如果不是通过钠离子通道进出细胞的,那其方式就是主动运输。 二、非跨膜运输:分为胞吞(内吞作用)与胞吐(外排作用)。需要能量,不需要载体(通过小泡)。 三、例析计算“物质通过生物膜或磷脂分子的层数” 1、离子、小分子物质通过生物膜或磷脂分子的层数 离子、小分子物质以跨膜方式(自由扩散、主动运输、协助扩散)通过生物膜。解答此类题目的方法是:明确所研究的物质运动的起点和止点→弄清物质通过的方式和经过的结构及其结构特点→注意一个等量关系“生物膜的层数=1/2磷脂分子的层数”。此外,还要明确细胞结构中,具有双层生物膜的结构有线粒体、叶绿体、核膜(有核孔),具有单层生物膜的结构有细胞膜、液泡膜、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 2、大分子物质、病菌、病毒通过生物膜或磷脂分子的层数 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多糖、DNA、RNA等)、病菌、病毒等颗粒性物质不能以跨膜方式通过生物膜,而是以内吞(胞吞)、外排(胞吐)作用通过生物膜。其原理是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能形成小泡包围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过生物膜,所以这些物质通过生物膜时没有穿过生物膜。细胞质与细胞核之间的大分子物质通过核孔进行物质交换,所以也不穿过生物膜。 四、例题解析 1、以下哪一过程是主动运输() A、氯离子在血细胞和血浆之间运动 B、钠在肾小管中的重吸收 C、尿素的重吸收 D、氧在血液中的运输 E、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F、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 G、红细胞从血浆中吸收钾离子 【解析】BFG该题主要考察主动运输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判断物质的主动运输方式,有三个关键:一是被运输的物质是否通过细胞膜;二是明确物质转运是否需要载体;三是否需要能量。氯离子和氧在血液中的运输是的细胞间隙中的运动,不通过细胞膜,也就不存在主动运输的问题;尿素的重吸收方式是自由扩散;红细胞吸收葡萄糖需要载体但不消耗能量。答案是BFG。植物细胞膜对某种物质的运输方向如下图箭头所示,黑点的数量表示某种物质的浓度。该物质可能是 A.叶绿素B.生长素C.纤维素D.胡萝卜素 【解析】B生长素在植物体中的运输方式是极性运输,受光的作用也会横向运输,它们都是属于主动运输,会消耗能量,因此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叶绿素和胡萝卜素存在于细胞内(在叶绿体中),不会往细胞外运输;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纤维素属于多糖,是高分子物质,纤维素的运输应该属于胞吐。 1.细胞中的RNA分子从产生部位到作用场所需要穿过多少层磷脂双分子层()A A.0 B.4 C.5 D.6 【解析】A解答该题时要注意:RNA属于生物大分子,其不能通过生物膜的分子层。我们知道,真核细胞中的信使RNA是在细胞核内合成的,RNA是从核孔进入细胞质中与核糖体结合来完成翻译的,而原核细胞又无核膜。因此,不管是什么细胞,其中的RNA分子从产生部位到作用场所都不需要穿过生物膜,即通过0层磷脂双分子层。此外,细胞向外分泌消化酶、抗体,或蛋白类激素的胞吐以及细胞的胞吞,都可看作是通过0层生物膜。 2.人体组织细胞(如骨骼肌细胞)有氧呼吸时需要的C6H12O6和O2从外界进入该细胞参与反应,各自至少需要通过多少层生物膜()D A.3和4 B.4和5 C.7和9 D.7和11 【解析】D这个物质跨膜数量问题就比较复杂,我们还是用图示加以说明: 先看葡萄糖,机体吸收葡萄糖主要是用于组织细胞的氧化供能;葡萄糖经小肠粘膜上皮进入毛细血管中,形成了血糖。图丙中的①→②→③便是其运输的途径: 葡萄糖从小肠进入毛细血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