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4金融企业会计第四章贷款与贴现业务的核算

04金融企业会计第四章贷款与贴现业务的核算

04金融企业会计第四章贷款与贴现业务的核算
04金融企业会计第四章贷款与贴现业务的核算

第四章贷款与贴现业务的核算

第一节贷款业务概述

一、贷款业务的意义

?贷款是金融企业对借款人提供的按约定的利率和期限还本付息的货币资金。办理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的重要职责,是根据信贷政策和国家产业政策,按照贷款原则,对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的资金再分配。通过发放贷款,可以支持生产发展和商品流通; 通过调整贷款的投向和支持的重点,可以调节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通过信贷监督,又可以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节约资金使用,同时也可以加速资金周转,减少贷款损失,从而增加银行的营业收入, 提高银行的经济效益。

二、贷款业务的种类

?银行贷款可以从多种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㈠按发放贷款的期限可分为:短期贷款、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

1?短期贷款。它是指贷款期限在一年以内(含一年)的贷款。它通常用于工商企业的营运资本、各种偶然性引起的流动资金的需求以及银行间的资金融通。

? 2.中期贷款。它是指贷款期限在一年以上,五年以内(含五年)的贷款。它主要用于工商企业的设备更新改造,是中小企业取得固定资本的重要途径,也有很多是个人消费者的贷款。

? 3.长期贷款。它是指贷款期限在五年以上的贷款。它主要用于企业各种固定资产的购置,如新建厂房、商场、购买生产经营设备等;同时也提供给个人消费者,主要用于购买住宅、小汽车等。

㈡按银行发放贷款应承担的责任可分为:自营贷款和委托贷款

? 1.自营贷款。它是指贷款人以合法方式筹集资金而自

主发放的贷款,其风险由贷款人承担,并由贷款人收取未金和利息。

? 2.委托贷款。它是指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等委托人提供资金,由贷款人(亦即受托人)根据委托人确定的贷款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利率等而代理发放、监督使用并协助收回的贷款,其风险由委托人承担,贷款人即受托人只收取手续费。

? 3.特定贷款。它是指经国务院批准并对贷款可能造成的损失采取相应补救措施后责成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发放的贷款。此类贷款带有政策性贷款的性质,但又不属于政策性贷款,如救灾扶贫贷款。

㈢按贷款的方式可以分为:信用贷款、担保贷款和票据贴现

? 1.信用贷款。它是指完全凭借借款人的1言誉而发放

小额贷款业务会计核算工作流程

;;;;;;;;;;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贷款业 务会计核算流程 贷款采用逐笔核贷方式发放。所谓逐笔核贷,是借款单位根据借款合同,逐笔填写借据,经信贷人员逐笔审核,一次发放,约定期限,一次或分次归还的一种贷款方式。发放时,贷款应一次转入借款单位的银行结算账户,收回时,由借款单位开具支票,通过银行转账办理。贷款利息一般按月(季)计收,个别为利随本清(即还本时同时结清利息)。 一、贷款发放的核算。 借款人申请贷款时,首先向公司提交借款申请书,经调查、审查、审批及贷审会审议通过后,双方商定贷款的额度、期限、用途、利率等,并签订借款合同。 借款合同签订后,借款人应填写一式四联借款凭证。其中:第一联客户,第二联借方凭证,第三联信贷部门留存,第四联借据。客户在在第二联、第四联上加盖预留银行印鉴。经风险部门审查并有权人签字,送会计部门凭以办理贷款的发放手续。 会计部门接到借款凭证后,应认真审查各栏填写是否正确,大写小写金额是否一致,印鉴是否合规,有无相关审批意见。审核无误后,应作如下处理: 填制转账支票交与客户(网银汇款或到银行柜面办理汇款转账),

依据相关凭证作账务处理,其会计分录为: 借:短期贷款――××贷款户 贷:银行存款(现金) 第四联“借据”由会计部门留存,按到期日排列保管,据以按到期日收回贷款。 二、到期收回贷款的核算。 贷款的及时收回是贷款会计核算的重要内容。会计部门应经常查看借款借据的到期情况,在贷款快到期时,应与信贷部门联系,由信贷部门通知借款人准备还款资金以备按期还款。客户将还款支票(或现金)交至会计部门,若为支票,会计人员收到后先给客户打收据一张,标明“今收到××交来还款转账支票一份,出票人××,金额××,支票号码××”,及时将支票存入开户银行,待支票到账后方能予以结清贷款处理。据此填制一式三联收款凭证,其中:第一联信贷部门,第二联会计记账,第三联交客户,备注栏注明“归还×年×月×日,第×号贷款”的字样。及时对相关账务进行处理,其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现金) 贷:短期贷款――××贷款户 记账后,应根据借款收回凭证内容,抽出原留存的“借据”,属于按分次还款计划还款的,应在借据“分次还款记录”栏批注×月×日偿还本金数,结计还欠金额,经办人员盖章后,借据继续保管;属于一次还清借款的,应将原借据退借款人。

银行存贷款业务会计核算

第八章银行的存贷款业务 存款业务概述(按不同标志对存款分类) 存款的种类 1、按存款的期限划分:短期存款;长期存款 2、按存款的来源途径划分:企业存款,个人储蓄存款和财政性存款 3、按缴存法定准备金的范围划分:财政性存款和一般性存款 4、按存款的性质划分: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 存款一般有单位存款(单位活期;定期)和储蓄存款(活期;定期:整存整取、零存整取、存本取息、 整存零取) 存/贷款利息的计算 利息计算的基本公式: 利息=本金×存期×利率 其中,利率分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三者之间可以换算,换算公式为: 月利率=年利率÷12 日利率=年利率÷360 或日利率= 月利率÷30 计息方法单位活期存款由于存取次数频繁,其余额经常发生变动,计算利息可采用积数法,其公式为: 利息=季度计息积数×日利率 计息积数=存款余额×存款天数 目前活期存款计息方法有下列两种: 余额表计息法: 即在计息余额表上结计利息,这种方法适用于存款余额变动频繁的存款账户。 每日不论余额是否变动,均需将当日最后余额抄到余额表内,每10天小计1次。每张余额表的日期是按当月21日至下月20日排序的,这是为了与结息期取得一致而设计的,每张余额表的最后 都设置相应的总计栏。 到结息日,将当期计息余额表末栏内因可能误记而加或减调整、校正后的累计未计息积数乘以日 利率即得应计利息。 分户账计息法: 即在分户账上结计利息,这种方法适用于存款余额变动不多的存款户。 采用这种方法,一般在账页的余额后面设有“日数”与“积数”两栏。在分户账每次余额变动后, 计算一次变动前余额的积数: 积数=本次变动前的余额×该余额的实际存在天数

(整理)银行会计 第四章 贷款业务的核算

第四章贷款业务的核算 一、教学内容 本章所讲贷款与贴现业务的会计处理是商业银行主要资产业务的会计处理。 1、贷款业务概述。 2、单位贷款业务的核算。 3、个人贷款业务的核算 4、贷款损失准备的核算。 二、教学要求 1、本章中涉及到信贷业务方面的知识,要注意与贷款业务的有关规定以及《贷款通则》联系。 2、通过本章的教学,学生要进一步熟悉贷款与贴现的意义、种类及其区别,熟练掌握贷款与贴现的科目使用及其账务处理方法。 第一节贷款业务概述 贷款业务是银行以到期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条件,将资金提供给借款人的一种信用活动。它是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产生银行经营风险的主要区域。银行通过对贷款的发放、计息、回收的会计核算,完整地反映该项资产的资金运动过程,并通过对贷款实施五级分类管理、计提多种损失或风险准备金,为抵御贷款风险设置财务防线。 一、贷款的分类 (一)按货款期限划分 按贷款期限划分,银行贷款可分为短期贷款、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短期贷款是指贷款期限在1年以内(含1年)的贷款;中期贷款是指贷款期限在1年以上5年以下(含5年)的贷款;长期贷款是指贷款期限在5年以上的贷款。 (二)按货款的风险程度划分 按贷款性质和风险程度划分,银行贷款可分为信用贷款、保证贷款、抵押(含质押)贷款、贴现贷款、进出口押汇贷款。 (1)信用贷款又称无担保贷款,是单凭借款人信誉而发放的贷款; (2)保证贷款是以借款人和担保人的双重信用为基础而发放的贷款; (3)抵押贷款是借款人以向银行提供抵押品为担保形式的贷款,借款人若到期不能归还贷款本息,银行有权处理抵押品作为补偿; (4)贴现贷款是持票人以贴付一定利息的方式将未到期商业汇票或未到期债券转让给银行取得贷款,由银行于汇票或债券到期后,向承兑人(或发行人)收取票款的一种贷款业务; (5)进出口押汇贷款是指异地间(国内或国外)商人进行交易时,为融通资金,以汇票、运货单据、保险单、发票等全部有关单据为担保,向银行申请的贷款。 (三)按贷款账户管理分类 按贷款账户管理分类,银行贷款可分为正常贷款、展期贷款、逾期贷款、催收贷款(呆滞贷款,呆账贷款)。 (1)正常贷款是指在贷款合同规定的贷款期限内正常运行的贷款。 (2)展期贷款是指贷款到期后,客户申请展期期限内的贷款。 (3)逾期贷款是指贷款到期(含展期后)未能收回的贷款。 (4)催收贷款是指贷款逾期时间较长或客户主动还款的可能性较小,需要作为催收对象管理的贷款,包括呆滞贷款和呆账贷款。 其中呆滞贷款是指逾期2年(含2年)或逾期不到2年但因生产经营已停止、项目已停建、或其他原因导致借款人发生还款困难的贷款。 呆账贷款是指逾期(含展期)3年以上(含3年)作为催收贷款管理并准备核销的贷款。 (四)按贷款损失程度分类 贷款按损失程度分类又称贷款五级分类,是指银行主要依据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即最终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实际能力,确定贷款遭受损失的风险程度,将贷款质量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的一种管理方法(其中后三类称为不良贷款)。

小额贷款公司会计业务处理

一、贷款的发放和收回 发放贷款时,财务部门依据贷款合同和《贷款发放审核表》等相关原始凭证,做以下会计分录:借:贷款;贷:银行存款。如果贷款属于抵押贷款,则要对抵押内容在备查账中予以登记。 贷款收回时,做以上相反的处理。如果收回的款项中含有以前预提的利息,应同时给予冲销;属于本期的利息,计入本期的营业收入。借:银行存款;贷:贷款(本金),应收利息(预提利息),营业收入(本期利息)。 二、贷款计息 贷款利息可以采用分次结息和一次还本付息的方式。分次结息又分为按月结息和按季结息。在实际操作中,为降低贷款风险,无论采取何种结息方式,小额贷款公司都应该按月计息,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 计息时:借:应收利息;贷:营业收入。收回利息时:借:银行存款;贷:应收利息。三、贷款的期末计价 小额贷款公司至少应当在每年年末对尚未收回的各项贷款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对有证据表明存在回收风险的贷款,根据其可能的回收金额与贷款额之间的差额计提贷款损失准备。计提贷款损失准备一定要按照当地对小额贷款公司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的要求计提,其账务处理如下:借:资产减值损失;贷:贷款损失准备。 对已经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贷款,以后其可能回收额得以增加的,在原已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金额范围内,按增加的金额对“贷款损失准备”予以转回。转回贷款损失准备的会计处理和计提相反。借:贷款损失准备;贷:资产减值损失。

对于确实无法收回的贷款,按照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给予转销。转销贷款的会计分录如下:借:贷款损失准备;贷:贷款。 四、银行借款 当小额贷款公司的自有资金不足时,可以在各地规定的范围内向银行拆借。借入资金的会计处理如下:借:银行存款;贷:拆入资金。归还银行借款时,做相反的会计分录。向银行拆借的借款利息,不是计入“财务费用”,而是计入“利息支出”,会计分录如下:借:利息支出;贷:应付利息。 应注意的是,小额贷款公司在银行的存款利息也不冲减“财务费用”,而是计入“营业收入”之中。借:银行存款;贷:营业收入。 以上四项业务是小额贷款公司区别于一般企业所独有的业务,除了这四项业务以外的其他业务的核算方法,按照一般企业的核算方法即可。○ 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贷款业务 会计核算流程 贷款采用逐笔核贷方式发放。所谓逐笔核贷,是借款单位根据借款合同,逐笔填写借据,经信贷人员逐笔审核,一次发放,约定期限,一次或分次归还的一种贷款方式。发放时,贷款应一次转入借款单位的银行结算账户,收回时,由借款单位开具支票,通过银行转账办理。贷款利息一般按月(季)计收,个别为利随本清(即还本时同时结清利息)。 一、贷款发放的核算。 借款人申请贷款时,首先向公司提交借款申请书,经调查、审查、审批及贷审会审议通过后,双方商定贷款的额度、期限、用途、利率等,并签订借款合同。 借款合同签订后,借款人应填写一式四联借款凭证。其中:第一联客户,第二联借方凭证,第三联信贷部门留存,第四联借据。客户在在第二联、第四联上加盖预留银行印鉴。经风险

商业银行贷款的会计处理

商业银行贷款的会计处理 商业银行关于贷款业务应当设置的会计科目主要有“贷款”、“贷款损失准备”、“资产减值损失”和“利息收入”等。“贷款”科目属于资产类科目,核算商业银行按规定发放的各种客户贷款,包括质押贷款、抵押贷款、保证贷款、信用贷款等,可按贷款类别、客户,分别设置“本金”、“利息调整”、“已减值”等进行明细核算,期末借方余额反映银行按规定发放尚未收回贷款的摊余成本。“贷款损失准备”科目是“贷款”科目的备抵科目,核算商业银行贷款的减值准备,可按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资产类别进行明细核算。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银行已计提但尚未转销的贷款损失准备。“资产减值损失”科目属于损益类科目,核算商业银行计提的贷款减值所形成的损失。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人“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无余额。“利息收入”科目属于损益类科目,核算商业银行确认的利息收入,可按业务类别进行明细核算。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无余额。 一、贷款的确认与计量 (一)贷款的初始确认和计量 商业银行按当前市场条件发放的贷款,应按发放贷款的本金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确认金额。发放贷款时,应按贷款的合同本金,借记“贷款——本金”科目,按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吸收存款”等科目,存在差额时,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贷款——利息调整”科目。“贷款”一级科目的金额反映的就是贷款的初始确认金额,该金额也是贷款存续期间第一期的期初摊余成本。 (二)贷款的后续计量 商业银行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对贷款进行后续计量。贷款的后续计量主要涉及三个问题,一是贷款摊余成本的确定,二是贷款利息收入的确认,三是贷款发生减值时,贷款损失准备的计算及其会计处理。 (1)摊余成本的确定。摊余成本是指该贷款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扣除已偿还的本金;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计算公式为: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一已偿还的本金±采用实际利率法将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贷款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在确定实际利率时,应当在考虑贷款合同条款(包括提前还款权等)的基础上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但不应考虑未来信用损失。贷款合同各方之间支付或收取的、属于实际利率组成部分的各项收费、交易费用等,应当在确定实际利率时予以考虑。贷款的未来现金流量或存续期间无法可靠预计时,应当采用贷款在整个合同期内的合同现金流量。 (2)利息收入的确认。贷款持有期间所确认的利息收入应当根据实际利率计算。实际利率应在取得贷款时确定,并在贷款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保持不变。实际利率与合同利率差别较小的,也可按合同利率计算利息收入。计算公式如下:每期期末的应收利息=贷款合同本金×合同利率 某期应确认的利息收入=该期贷款的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某期利息调整的摊销额=该期确认的利息收入-同期应收利息 资产负债表日应按确定的应收未收利息,借记“应收利息”科目,按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贷记“利息收入”科目,按其差额(利息调整的摊销额),借或贷记“贷款——利息调整”科目。收到利息时,借记“吸收存款”等科目,贷记“应收利息”科目。 (3)贷款损失准备的会计处理。商业银行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贷款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有客观证据表明该贷款发生减值的,应当将该贷款的账面价值(摊余成本)减记至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提贷款损失准备。 资产负债表日,确定贷款发生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贷款损失准备”科目。同时。要将“贷款——本金、利息调整”科目的余额

贷款业务核算习题

贷款业务核算 一、单项选择题: 1.从应计贷款转为非应计贷款后,在收到该笔贷款的还款时,应(A) A.先收本,后收息 B.先收息,后收本 C.都是银行的资产,先收哪个都可以 D.确认为当期利息收入 2.抵押贷款的贷款额一般最高为不超过(D) A.抵押品现值的100% B.抵押品现值的90% C.抵押品现值的80% D.抵押品现值的70% 3.贴现体现的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主要受(D)的规范和约束。 A.公司法 B.合同法 D.票据法C.商业银行法 4.将抵债资产入账时,按(D)作为入账价值。 A.抵债资产的原账面价值 B.贷款本金 C.抵债资产净值 D.实际抵债部分的贷款本金和已确认的利息 5.财政部规定商业银行贷款利息逾期90天以上,无论贷款本金是否逾期,其应收利息不再计入当期损益,转入表外核算。体现了(C)。 A.配比原则 B.重要原则 C.谨慎原则 D.客观原则 6.教育助学贷款帮助的借款人为(D) A.小学四年级以上的学生 B.初中学生 C.高中学生 D.高校学生 7.贷款呆帐准备金一般应按年计提,贷款呆帐准备金的年末余额应不低于年末贷款余额的(A)

A.1% B.1‰ C.3% D.3‰ 8.贷款损失准备的一般准备应按(D)计提,其年末余额应不低于年末贷款余额的1%。 A.月 B.季 C.半年 D.年 9.(C)贷款指借款人无法保证足额偿还本息,即使执行抵押或担保,也肯定要造成一部分损失。 A.关注 B. 次级 C.可疑 D.损失 10.我国贷款的核算方式主要采用的方式是(B) A定期调整B逐笔核贷 C下贷上转D存贷合一 二、多项选择题 1.按贷款性质和风险程度划分,银行贷款可分为(BCD) A.抵押贷款 B.担保贷款 C.票据贴现 D.信用贷款 2.贷款业务核算的要求是(ABC) A.坚持贷款原则 B.正确核算贷款本息 C.坚持国家信贷政策 D.加强期限管理,监督贷款的使用和归还 3.委托贷款是指(ABC) A.由委托人提供资金 B.风险由委托人承担 C.商业银行不得代垫资金 D.利息按协议分成 4.商业银行为借款单位办理贷款展期手续时,(ABCD) A.要求借款单位提交“贷款展期申请书” B.在原贷款分户账上批注展期后的还款日期 C.用一红两蓝特种转账传票将原贷款转入“展期贷款户” D.将展期申请书与原借据一同保管,不另作账务处理 5.贴现业务与贷款业务的区别包括(ABCD) A.行为方式不同 B.法律关系不同 C.流动性不同 D.计息方法不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