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余热回收系统在城市清洁能源供热规划中的应用

余热回收系统在城市清洁能源供热规划中的应用

山西省城市集中供热专项规划编制纲要(试行)

山西省城市集中供热专项规划编制纲要(试行) 第一部分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规划目的,规划依据,规划原则,指导思想,规划的期限与范围,规划目标。 第二章规划热指标及热负荷 热负荷分类,综合热指标(必须考虑节能),规划建筑面积及热负荷,供热区域划分。 第三章热源规划 热源规划原则(热源点应有备用,以提高供热安全性)。 热源规划,包括热源的位置、供热能力、供热参数、供热量、热源用地范围。热源需要的水源、运输条件等。拟保留原来锅炉为调峰锅炉的情况。其他能源可以利用的情况,各热源点应并网运行。 第四章供热系统规划 供热管网规划原则,供热介质及参数,供热管网规划,管网敷设方式,管道保温防腐,热力站、中继泵站和凝结水回收站规划。 供热系统的自动控制,供热系统应方便实现分户控制。 第五章环境保护 一、规划范围内的环保措施 空气污染防治措施,水污染的防治措施,固体废弃物处理及综合利用措施,噪声污染的防治措施,生态保护措施。 二、环境与减排 采暖期节约标煤量,减少烟尘排放量,减少SO2排放量,减少NOX排放量,减少灰渣排放量,减少用地量。 第六章应急预案规划 第七章近期建设规划 近期规划期限与范围,近期规划目标及规模,近期供热规划。 第八章远景发展规划 第九章规划实施措施

第十章附则 第二部分规划图纸 一、城市区位图 二、城市供热现状图(图纸比例同总规图,标明比例、风玫瑰) 标明现状热源、管网、热力站、中继泵站和凝结水回收站位置及用地范围,每个热源的供热能力、供热范围。 三、供热热区规划图(图纸比例同总规图,标明比例、风玫瑰) 标明供热规划各分区范围,所需的热负荷。 四、供热规划图(图纸比例同总体规划图,标明比例、风玫瑰) 标明规划热源、热力站、中继泵站和凝结水回收站位置及用地范围,供热管网位置、走向、管径、管长,每个热源的供热能力、供热范围。 五、热源采暖热负荷延续曲线图 六、热源热力系统示意图 七、热水管网水压图 应标明热水管网主干线沿线地形标高,管线沿程压力损失(仅在地形变化大的城市管网需要)。 八、热力站平面示意图(1:100) 九、热力站原则系统示意图 十、供热近期规划图(图纸比例同总规图,标明比例、风玫瑰) 标明近期规划热源、热力站位置及用地范围,供热管网位置、走向、管径、管长,每个热源的供热能力、供热范围。 第三部分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城市概述 一、城市概况 (一)地理位置 (二)行政区划 (三)城市自然环境与资源 地形地貌、海拔高度、气候气象、河流水系、地震、工程地质、环境质量、水资源、风景名胜资源、土地资源 (四)城市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二、城市总体规划概述 (一)规划期限

城市供热系统

城市供热系统 在南北回归线两侧的寒冷地区的冬季,为了维持日在南北回归线两侧的寒冷地区的冬季,为了维持日常生活、工作和享有一个舒适的环境,都存在着冬季供常生活、工作和享有一个舒适的环境,都存在着冬季供热采暖问题。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以蒸汽或热水作为热媒的集中供热系统。 城市集中供热,又称区域供热,是在城市的某个或几个区域乃至整个城市,利用集中热源向工业企业、民用建筑供应热能的一种供热方式,是现代城市建设中公共事业的一项重要设施。 一、供热系统的组成与分类 按照采暖的规模与供热建筑物的种类,把众多的采暖方式分为4大类, 城市集中热力网供热;(城市供热、大区域供热) 居住小区集中供热(小区集中供热、小区域供热) 商业或公共建筑的独立供热(自备热源的独立建筑供热); 分户供热(各户自备热源供热) 1、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的组成 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由热源、热力网和热用户三部分组成。 图3-1 集中供热系统组成 热源包括热电厂(又称热电联供)、换热站、锅炉房和热泵机房; 热力网包括城市一次(高温)热网和小区二次(低温)热网; 热用户包括一次水热用户(换热站),二次水热用户(末端用户)等。 2、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的分类 按照服务对象可分为:民用供热和工业供热; 按照供热系统的作用范围可分为:区域供热、集中供热和局部供热 按照热源供应的热媒种类不同可分为:热水供热、蒸汽供热和热风供热。

按照热媒参数的不同可分为:高温水(t>115℃)和低温水(t≤115℃)系统; 高压蒸汽(P>70kPa,通常为过热蒸汽)、低压蒸汽(P≤ 70kPa,通常为饱和蒸汽)系统。 二、城市供热系统使用的设备 1、城市集中供热热源的种类与特点 城市集中供热的热源主要是热电厂和锅炉房。 1)热电厂 热电厂是联合生产电能和热能的火电厂,它是在凝气式电厂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凝气式电厂中,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将锅炉内的水变成具有一定压力和温度的水蒸气,蒸汽经管道输送进入汽轮机膨胀做功,使汽轮机转子旋转并带动发电机产生电能。做过功的蒸汽由汽轮机尾部进入冷凝器,蒸汽放出汽化潜热变成水,汽化潜热的热量被冷却水带走。凝气式电厂的工作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能量转换的过程,将不可避免地产生能量损失。 2)锅炉房 锅炉房的核心部分是锅炉,锅炉根据制备热媒的种类不同,可分为蒸汽锅炉和热水锅炉。蒸汽锅炉通过加热水产生高温高压蒸汽,向用户进行供热。蒸汽锅炉通过调压装置,可向用户提供参数不同的蒸汽,还可通过换热装置向用户提供热水。热水锅炉不产生蒸汽,只提高进入锅炉水的温度,以高温水或低温水供应热用户。 图3-2 区域热水锅炉房供热系统 2、供热中使用到的风机和水泵

供热规划深度规定

建设部国家计委关于加强城市供热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 (1995年3月14日建城字第126号文发布)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计委(计经委)、电力局(供电局),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市政管理委员会,东北、华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电业管理局,计划单列市建委、计委、电力局: 城市集中供热(以下简称城市供热)是城市重要基础设施,是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措施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城市供热事业发展较快。目前,全国已有172个城市建设了供热设施,“三北”地区(东北、华北、西北)供热普及率在19%以上,山东、河南、江苏、浙江、湖北、上海等南方地区也相继建设了城市供热设施。实践证明:制定科学的供热规划并按规划组织实施是避免盲目建设、重复建设的有效手段。为了促进城市供热事业健康发展,加强城市供热规划管理工作,我们编制了《城市供热规划技术要求》和《城市供热规划内容深度》,现随文印发,并就加强城市供热规划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城市供热专业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各个城市在制定城市总体规划时,应结合实际需要编制城市供热专业规划,其内容深度要符合“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对各专业规划的要求。 二、要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严格按照《城市供热规划技术要求》和《城市供热规划内容深度》的规定编制城市供热规划,并与城市规划部门进行协调。 三、为了提高城市供热规划质量,必须委托具有相当资质和级别的城市规划或供热专业设计单位编制城市供热规划。 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和规划供热面积在1000万平方米以上(含1000万平方米)的 城市供热规划,应由具有甲级资质的供热专业设计单位承担。规划供热面积在1000万平方米以下的城市供热规划,应由具有乙级资质的供热专业设计单位承担。 四、城市供热规划编制工作完成后,要组织进行相当级别的从事供热专业工作的专家论证。 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和规划供热面积在10O0万平方米以上(含100O万平方米)的 城市供热规划,要由5名以上(含5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城市规划和供热专家参加论证,其中供热方面专家不得少于3名。 规划供热面积在1000万平方米以下的城市供热规划,要由3名以上(含3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城市规划或供热专家参加论证。 五、强化城市供热规划的审批工作。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和规划供热面积在1000万平方米以上(含1000万平方米)的城市供热规划,要报请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规划供热面积1000万平方米以下的城市供热规划,要报请市人民政府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批准。 六、对于没有编制城市供热规划或者城市供热规划不符合上述规定要求的城市,各级政府有关部门不予批准城市供热工程项目建议书和企业新建、扩建热电项目的技术改造。国家各级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专业银行不得贷款用于供热工程建设,也不得享受有关节能贷款、技术改造贷款或贴息补助。有关燃料部门不得供给燃料煤等。 七、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持城市供热规划的编制工作,并监督实施,当地计划、电力。环保等有关部门要参与供热规划编制工作。 八、调整、修改城市总体规划时,城市供热规划也要做相应的调整。城市供热工程建设

城市集中供热的必要性

北镇市城市集中供热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1、设计原则 (1)在北镇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结合城市建设的发展,统筹合理安排,近期与远期相结合,保证供热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贯彻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原则,选择高效、环保设备、材料,提高热效率,降低初投资和运行费用; (3)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既要体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又要运行安全可靠,同时采用现代自动化控制手段,实现热源、热网的联锁控制,使供热系统设计适应供热体制改革,按热计量收费的发展方向,达到最大限度的节能。 (4)充分、合理利用现有可利用的供热设施,并与供热现状合理结合。 2、方案制定 本集中供热系统采用枝状布置,一级网采用有补偿敷设方式。为使设计方案安全、可靠、经济、节能,经多方面比较,供热方案最终确定为二环制间接供热系统。其中一环为锅炉、一级网、换热站组成的130/70℃高温水供热系统;二环为换热站、二级网、热用户组成的80/55℃热水供热系统; 一、二环间由换热器连接。 (1)、锅炉选择 本工程采用的QXL46-1.25/130/70-AⅡ型角管式强制循环高

温热水锅炉,是国家标准系列产品之一,该炉具有安全可靠的水循环系统,是目前国内大容量热水锅炉技术领先的炉型之一。该炉受热面部分采用了国际新型的“旗式受热面”结构,具有出力大、热效高的特点;燃烧设备采用亚洲最大炉排生产厂——瓦房店永宁机械厂生产的倾斜式往复炉排,这种炉排通风效果好、燃烧强度高、可燃用低发热值的煤种,该种炉排技术成熟,运行平稳可靠。 (2)、除尘脱硫设备选择 本工程严格按照国家环保部的最新环保标准要求,采用先进高效的除尘和脱硫装置,并将除尘和脱硫分体设置。除尘器选用陶瓷多管干法除尘,既能达到除尘效率,又能保证引风机不被酸腐蚀,提高了辅机设备运行的安全性;脱硫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脱硫工艺采用目前世界上烟气脱硫市场占有率最高的石灰-石膏法,这种系统稳定性相对较好,脱硫效率可达到90%,二氧化硫排放浓度达到900毫克/立方米以下,林格曼黑度小于等于1级,能够确保锅炉烟气实现达标排放。 (3)、系统控制 在热源厂设计中,采用了多项先进的控制系统和技术。以保证热源厂建成后技术领先、工艺先进、运行安全。锅炉运行采用计算机系统控制,对锅炉的安全﹑经济运行进行全程自动调节控制,使系统运行更安全、稳定,从而达到经济、节能的目的。 循环泵采用变频调节,以满足供热负荷在外部条件变化时的需要,从而达到量调和质调的目的并节省电能,同时为热用户提供合格的产品。

城镇供热管理办法.docx

城镇供热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城镇供热管理,保障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和热用户的合法权益,促进供用热市场有序发展,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内蒙古自治区城镇供热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城镇供热规划、勘察、设计、建设、经营、设施管理维护及相关管理活动的单位、个人,以及热用户均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城镇供热是指利用热电联产、区域锅炉(燃煤、燃汽、燃油)等所产生的蒸汽、热水和工业余热、地热等热源,通过管网为热用户有偿提供生产和生活用热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热源单位,是指为供热经营企业提供热能的单位。 本办法所称供热单位,是指利用热源单位或自身生产的热能,依据合同有偿向热用户供给生产、生活所需热能的单位。 本办法所称热用户,是指依据合同使用供热单位供给的生产、生活所需热能的单位或者个人。 第四条城镇供热实行统一规划和管理,建立完善的供热管理机制和供热保障体系,优先发展集中供热,逐步取消分散锅炉供热。 第五条市人民政府授权的供热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镇供热的管理工作,并根据市人民政府的授权,负责城镇供热特许经营的具体实施,同时履行以下责任:

(一)监督获得特许经营权的企业履行法定义务和协议书规定的义务;(二)对获得特许经营权企业的经营计划实施情况、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以及安全生产情况进行监督; (三)受理公众对获得特许经营权企业的投诉; (四)向政府提交年度特许经营监督检查报告; (五)在危及或者可能危及公共利益、公共安全等紧急情况下,临时接管特许经营项目; (六)城镇供热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相关审批手续的协调。(七)城镇供热基础数据的收集、管理及统一调度、集中指挥。(八)协议约定的其他责任。 第六条市规划、建设、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质量技术监督、发改、环境保护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配合供热主管部门做好城镇供热相关工作。 第七条本市行政区域内供热行业,以及与供热行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团体、知名人士、专家学者,按自愿原则组成地方性、非盈利性的供热行业协会。应当依法维护会员单位的权益,依章规范会员单位行为,坚持和维护行业公平竞争,培育和规范供热市场。 第八条鼓励研究、开发、推广和有计划地应用供用热新能源、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加快推行分户计量用热,提高供热服务质量。 第二章规划与建设 第九条城市供热规划应当符合城市总体规划,按照合理布局、统筹安排的原则编制。经批准的城市供热专项规划,应当纳入本市城市总体

城市集中供热管理制度

城市集中供热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城市集中供热管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适应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根据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市区内的城市集中供热管理。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城市集中供热是指利用热电联产、区域锅炉、工业余热等热源通过热网向若干个街区乃至整个城市的热用户供热。 第四条**市供热管理部门主管本市城市集中供热行政管理工作(以下称供热主管部门)。 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同供热主管部门做好城市集中供热管理工作。 第五条城市集中供热设施建设应当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统筹规划,配套建设,多家经营,统一管理,协调发展。 第六条热电联产的总热效率和热电比应当符合国家规定指标,经济综合部门应当加强热电联产电力管理,提高热电机组利用率,保障热电机组安全经济运行。 第七条鼓励城市集中供热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研究、开发和应用,限制、改造分散供热燃煤锅炉,推广热、电、冷联供。 第八条鼓励国内外投资者依法建设城市集中供热设施和从事城市集中供热的生产经营活动。 第二章规划与建设第九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供热主管部门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城市集中供热规划,报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由供热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城市集中供热规划经批准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报原批准机关审批。 城市集中供热规划,应当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集中供热发展目标和总体布局,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合理配置热源、热网,统筹安排,分期实施。 第十条新建、扩建、改建城市道路应当依据城市集中供热规划同时设计和敷设供热管网,其建设资金由市人民政府负责筹集。 第十一条在城市供热主管网到达的地区进行房地产开发的单位,应当配套建设用热设施,并代热用户向供热主管部门缴纳城市供热工程建设资金。 已缴纳的城市供热工程建设资金可以纳入开发建设项目总概算。 在城市供热主管网未到达的地区进行房地产开发的单位,应当按照城市集中供热规划配套建设城市供用热设施,城市供用热设施建设资金可以纳入开发建设项目总概算,并免缴城市供热工程建设资金。 配套建设的城市供用热设施,应当与建设项目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并交付使用。 第十二条新建、扩建、改建城市集中供热工程,必须符合城市集中供热规划。 第十三条在城市供热主管网到达的地区,不得新建分散供热燃煤锅炉;对建成使用的分散供热燃煤锅炉,应当限期停止使用。 第十四条城市集中供用热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由供热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通过招标、投标等形式确定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 第十五条城市集中供用热设施建设和维修所采用的设备、材料、计量器具等,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产品质量标准。 有关部门应当进行标准化审查,并加强质量监督检查。 第十六条城市集中供热管线按照城市集中供热规划需要穿越单位、厂区或宅、院时,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

大型城市集中供热系统调度运行

大型城市集中供热系统调度运行 发表时间:2018-12-20T14:49:10.23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7期作者:杜友[导读] 供热智能化最基础、最离不开的就是数据分析,需要通过计算机、网络、通讯等信息技术。赤峰热电厂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赤峰 024000 摘要:伴随近年来社会开始提倡节能减排、绿色环保这一主题,大型城市集中供热系统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的供热方式逐步取代了小锅炉房供热的供热模式。大型电厂建设以及“煤改气”工程等一系列的发展变化,使大型城市供热系统从热源到管网、从管网到热力站、从热力站到热用户的调度运行管理也发生着较大变化。科技时代带来的监控手段提升、大量新设备投入、大数据及云计算, AI 技术的发展等等,为大型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的调度管理方式方法提供了更多的依据和手段。大数据年代背景下,如何利用这些条件对热网进行科学运行调节,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达到供热质量最好,运行成本最低;既满足人们的供热需求,又能达到节能减排,提高热网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同时高效运行,提高社会效益,是必须要面临和解决的新问题。 关键词:多热源联网能耗管理工况分析 1 大型城市集中供热系统能耗管理 供热智能化最基础、最离不开的就是数据分析,需要通过计算机、网络、通讯等信息技术,从供热理论出发、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热网的各个参数进行筛选、归类、分析、汇总,得到科学、精细化的热网调控方式方法。大型城市集中供热系统调度运行管理首先要解决热量平衡的问题,也就是各个热源所提供热量是否满足用户的用热需求。最常见也是热网调度运行最关注的参数为热源和热力站的热量、流量、压力和温度。通过对这些关键参数的监测值,将室外气象条件、热源及热力站供热参数与热用户侧调控效果进行联调联动性的分析,配合气象分析,面积管理、测温管理等信息平台,形成全面、有效的基础管理数据,才能得到最经济、最合理化、最精准的供热调度运行方式方法。 1.1 热指标对热网供热量的影响 热网负荷预测时,常常利用热源的出口监测数据,进行热网整体热量分析。在热网一次侧,如果热源与热力站同时具备较为全面的监控系统,那么可以通过热源与热力站监控热量值,进行热网热损失的计算分析。以某集中供热系统为例,冬季管网热损失大致在 5%~7% ,夏季管网热损失大致在40% 。在热网预测供热量计算时,需要考虑管网热损失。通过管网更新改造,改善管道保温性能,减少管道泄露,从而降低管网热损失,降低能源浪费。 热指标作为热量计算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分析热网供热量中十分重要。为提高热网供热量预测的准确性,可以计算得到热网调度运行的实际运行热指标,然后以历史运行热指标为参考进行分析。通过单位转换,同样可以采用“单耗”来计算。需要注意的是,在不同的供热区域之间进行热指标或单耗比较时,需要转换到相同室外气温条件下进行比较。 其次,对于有生活热水供应的城市供热系统,无论是在冬季或者是在夏季,生活热水的用量作为不稳定因素,很难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一个数值来精确衡量。如果热力站有生活热水系统监控数据,可以利用历史数值,大致得出热力站生活热水使用规律和热力站一次侧生活热水供热量。亦或通过夏季热网生活热水用量,转化成热指标的形式,在预测热网不同时间段的供热量时,修正预测供热量。但是由于生活热水用户的用热量与供热面积没有直接关联性,因此这种转化为热指标的方式只能作为一种粗略经验值修正。在生活热水用户众多的大型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生活热水这部分热量是不容忽视的。 1.2 气象因素对热网供热量的影响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以及城市发展等因素的增多,不同地域拥有各自的气象特性并在不断的变化中。同时,气象因素会对人体感知,建筑物蓄热等产生较强的影响。供热中常提到:“看天供热”。气象数据作为一项重要的因素,对“供热气象”数据的深入分析,可以提高供热的精准性。随着城市发展,用户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供热需求和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中心区的发展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变化,建筑节能改造速度越来越快,新的节能建筑标准也越来越高。城市气候因素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从而引起供热负荷的变化。对于供热气象参数的准确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基于日常生活气象预报,也还要同时考虑太阳辐射、风力等条件对供热调度生产运行产生的影响。例如太阳光辐射强和阴天下雪在人的体感上有着明显区别,因此供热气象参数还应加入城市热岛效应、辐射、风力、风向等外在因素条件,进行综合考虑,从而更准确地制定热源供热量计划。 1.3 热源侧与热力站侧双向能耗管控模式 大型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热源侧和热力站侧总能耗都是调度运行能耗控制的关键,一是要计算热网各热源供热量,二是要计算热力站总供热量。两者相辅相成。而最终供热效果如何体现在用户侧的实际用热需求上。通过预报气温,实际气温等数据,可以通过计算公式得到热网预计供热量,通过与实际供热量的对比,分析是否满足供热量需求。同理,对热力站也可以进行同样的对比和分析。现在很多应用平台都可以实现监管检测和热网能耗分析,在本文不做赘述。 在大型城市集中供热系统调度工作中,往往关注一次网的平衡,而用户侧的实际用热情况不能直观体现出来。为了更加精准地知道用户情况,可以对用户的室内气温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室内温度不一定要发放到每个用户的家里进行采集,可以通过热力站的供热范围,远、中、近;高、中、低来选取。但是用户室内温度的采集数据准确性受到室内测温点位置,以及测温设备本身散热等干扰因素较多,数据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受到一定制约;同时各个建筑物的保温情况不同,用热性质和规律不同。因此,对于大型城市集中供热系统来说,较好地将室温、二次网平衡、热力站、一次网平衡、热源、气象数据等联调联动起来,实现理想化的供热系统精准调控,目前还存在一定差距。 大型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的调度运行应是一个平稳的过程,由于建筑的热惰性以及大型城市热网管路复杂,管线较长,从热源到热力站的热量输送存在延迟性。因此即使是按照预测室外气温得到了理论供热量,同样不能严格地按照理论值进行调控。热网在没有发生降雪或寒流来袭等大范围降温的情况下,管网运行安全性应排在首位,热网的热量调节应是一个趋于平稳的调节过程。这个热量趋势就更需要根据热网历史运行数据和当前热网运行情况进行分析,通过修正供热量来指导实际供热量。

城市供热网的智能化控制与管理

城市供热网的智能化控制与管理 1、城市供热系统的定义 所谓的城市供热系统一般由3部分组成,即热源、热网和热用户。热源又称热力的生产,主要是指生产和制备一定参数(温度、压力)热媒的锅炉房或热电厂。热网是输送热媒的室外供热管路系统,是热源与热用户连接的纽带,起着输送和分配热源的作用。热用户则是指直接使用或消耗热能的室内采暖、通风空调、热水供应和生产工艺用热系统等。 按照热媒不同,城市供热系统可分为热水供热系统和蒸汽供热系统。不同的城市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可以自主选择不同的热媒。按热源不同,分为热电联产系统、锅炉供热系统,另外还有以地源热泵、水源热泵、工业余热、核能、太阳能等作为热源的供热系统。按供热管道的不同,又可分为单管制、双管制和多管制的供热系统。 所以供热公司在选择供热方式时,一定不能盲目的依葫芦画瓢,墨守成规,而应在客观的调查后,结合市场经济效益与环境等因素综合选择供暖方式。 2、现阶段城市供暖系统存在的弊端 2.1工艺落后,污染性大供热企业以往经济发展方式是一种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即“资源- 生产- 消费- 废弃物的排放”。其经济的增长依靠的是大规模的开采和消费资源,这样就极有可能会超过自然所能承受的限度,从而对自然造成不可逆转的伤

害。而且,由于工艺的落后,在对自然资源进行加工将其转化成产品的过程中,会释放出数量巨大的污染物。而某些没有道德的公司为了节约成本,不对废弃物进行处理或只是简单处理就将其排放入空气中,这就造成了极大的环境污染。 2.2能源的利用率低下 目前,尽管不少供热企业对于提高利用率给予了一定程度的重视,可是由于公司人员、资金以及科技实力等等因素的限制,利用效率还总是提不上去,这就在无形之中造成了极大的浪费。也就是说,要想达到同样的供暖效果,供暖公司需要使用更多的自然资源,排放更多的废气,从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尤其是在以煤炭等不可再生的非清洁资源为能源的不发达国家,这种问题就会更加突出。 3、优化输送配套系统,减少热能损耗供热输配系统是供热系统的核心,决定着输出热源的利用率。所以只是一味提高燃烧效率而不重视运输环节是很难优化整个供暖系统的。为此,供热企业要以科学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工作,以先进的技术和手段,解决好输配范围、输配距离以及结构之间的问题,采取平衡调节装置,设置适当的入口调节装置,保障水力的平衡。从而达到利用率的最大化。 而在某些方面,供热公司也可以灵活机动一些,如可以采用 间歇调节的方式,在供水温度和循环水量不变的情况下,用减少每天的供暖时数进行调节。在室外温度达到设计值时,热源连续供暖,随着室外温度的升高,逐渐减少运行时间。这种类似于冰箱制冷的调节机制就可以在保障供暖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工作能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必会计算题

某城市规划人口数20万,规划用地面积20平方公里(规划期为15年)。该城市以人工煤气(热值20兆焦/标米)为气源,人工煤气气化率90%,居民用气指标采用3500兆焦/人年,工业用气量预计占总用气量的40%;居民用气的月高峰系数为1.1,储气系数取50%;城市未来以110kV变电站为电源变电站,用电负荷密度10000千瓦/平方公里,每个变电站最终规模为2×50MV A;城市以热电厂为主热源进行供热,规划期末工业负荷预计为200兆瓦,民用建筑用地比例取40%,平均容积率取0.6,平均负荷系数0.6,民用建筑集中供热普及率70%(工业建筑采暖忽略),单位建筑面积供暖负荷为70瓦。 试根据上述条件,同时对计算需要的参数根据情况自行取值,计算: 1、该城市电力负荷、燃气用量与供热负荷。 2、该城市需要的110kV变电站数量。 3、估算该城市炼焦制气厂、煤气储配站(1处,制气厂内不考虑 储气功能)、热电厂、调峰锅炉房(蒸汽锅炉房,1处)的设计规模。

用电部分: 负荷计算:取负荷密度1万千瓦/平方公里,则用电负荷约为20万千瓦。 容载比取2,110千伏变电所容量为40万千伏安 每个110千伏变电所容量100兆伏安,则共需110千伏4个变电所 燃气部分: 用气量计算: 居民用气量:3500MJ/人年×20万人×90%=6.3亿MJ/年=3.15千万立方米/年 用气量:Q=3.15千万立方米×1.1/365+3.15千万立方米(1/60%-1)/365=15.24万立方米/日(约15.3万立方米/日) 炼焦制气厂生产能力:3.15千万立方米/60%/365=14.4万立方米/日工业与居民用气比——储气系数:50% 储配站容量:15.3万立方米/日×50%=7.6万立方米 供热部分: 供热负荷计算: 供暖负荷:20百万平方米×40%×0.6×70%×70瓦/平方米=235兆瓦供暖最大负荷:235兆瓦/0.6=392兆瓦 工业负荷:200兆瓦

如何进行城市供热工程规划

如何进行城市供热工程规划 2005-8-21 第一节城市供热工程规划原则与内容 一、城市供热工程规划原则 1. 为贯彻执行国家对能源开发和利用的方针,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提岀“在城市积极推广集中供热“的政策,因地制宜地合理利用能源,提高经济效益,需编制好城市供热工程设施规划。集中供热就是从一个或多个热源通过热力网向城市、镇或其中某些区域热用户供热。 2. 城市供热工程设施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是集中供热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前提。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地理地貌及气候条件的差异,城市供热工程设施规划应与城市的性质、规模及发展方向相适应。 3. 城市供热工程设施是城市的基础设施之一。在编制城市供热工程设施规划时,要打破部门、行业、条块与区域的界限;注意近期和远期相结合,工业与民用相结合,大、中、小型相结合;做到总体合理布局,有利分段分期实施。 4. 城市供热工程设施规划应尽可能采用先进和可靠的技术;强调能源的综合合理利用和节约能源;重视经济效益;做到减少城市污染和保护环

境的要求。 5. 城市供热工程设施规划应参照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技术文件执行。 二、城市供热工程规划内容与深度 1. 城市供热工程总体规划内容与深度 (1) 内容 ①预测城市热负荷。 ②选择供热热源和供热方式。 ③确定热源的供热能力、数量、布局及相应的供热范围。 ④布置城市供热工程的重要设施和供热干线管网。 ⑵深度 ①说明热负荷的资料来源和调查简况;热负荷的分类预测;各类热负荷所占比例并列岀采暖期与非取暖期的最大、最小及平均热负荷。 ②探讨夏季用热制冷的可能性和所需的热负荷。 ③现有热源状况,即热源的位置、占地面积、容量、运行情况及供热能力等。 ④现有热源改、扩建的可能性,它包括有无扩建场地,供电、供水及运输条件等。 ⑤拟规划热源的位置,用地面积,热源容量,供热能力及供热范围等。

城市集中供热系统节能措施

城市集中供热系统节能措施 发表时间:2019-05-27T10:43:09.273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35期作者:杨雪平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环保节能意识也逐渐增强,社会各界对于城市集中供热系统节能效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身份证号码:13012219780302xxxx)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环保节能意识也逐渐增强,社会各界对于城市集中供热系统节能效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集中供热的面积也逐渐增加,这就需要消耗更多的能源,严格有效的节能措施可以提高城市的供热效率,促进我国城市绿色、生态发展。 关键词:城市;集中供热;系统;节能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能源紧缺的问题也越来越紧迫,这就对我国供热系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我国供热企业应当充分重视目前我国城市供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节能措施进行节能管理,引进先进的技术以及设备提高供热效率,这样才能不断完善我国城市供热系统,促进我国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 1城市集中供热的含义 供热系统内节能环保工作是对集中供热系统的节能优化研究。可以将集中供热系统看做一个整体,采用整体性节能环保优化措施,确保系统可以高效运行。对供热系统运行模块进行优化,设计出多种节能环保优化措施,并通过试验对比形式找出最优方案,从而实现集中供热系统运行效益的最大化。基于此,需要技术人员针对集中供热系统进行全面分析,挖掘系统运行中的漏洞和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提高电厂运行效益,实现节能环保的改造目的。供热系统和城市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传统的供热方式只是通过烧煤或者烧木炭的方式进行取暖,这种供热方式会对环境造成巨大程度的污染,同时还会对自然资源造成破坏,因此就需要我国采取有效的节能措施,减少供热过程导致的雾霾、酸雨等情况。城市集中供热系统可以有效降低供热成本,具有较高的供热效率,有效保护了我国的自然环境。虽然我国的供热系统较之前相比已经取得了较大进步,供热过程对于环境的不良影响也越来越小,但是目前我国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的节能方式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我国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我国供热节能事业绿色、健康发展。 2城市集中供热系统存在的问题 2.1热源效率不高,存在较为严重的污染 目前,很多老旧的集中供热系统仍然采用燃煤锅炉,而且,一般情况是使用了很多年的设备。经过这么多年的使用,设备已经进入了事故多发期,此时的设备想要继续使用下去,必须要经过大量的维修,工程量大。而且燃煤锅炉在使用过程中效率太低,燃煤产生的气体对空气污染较为严重,很容易对人体造成伤害。例如,北京邮电大学的燃煤锅炉房的运行数据显示,锅炉能够实际输出的热量只能达到设计量的70%,出水温度也达不到预期指标,低于额定出水温度50℃左右,这就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效率极低。另外,很多锅炉房的管理模式都是粗放型,极少采取有效的节能措施,没有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所以,必须要对热源系统进行节能改造,建立集中供热的控制系统,使其可以有效的控制和调节负荷。 2.2缺乏热计量和自动控制系统 目前,很多供热系统将居民区、附近的学校连在一起,供热和末端用户的需求联系不密切,例如,当学校的教学楼无人时,供热系统仍然在工作,这种情况下,就形成了无效供热,浪费了大量能源。同时,很多居民区的供热没有准确的计量装置,热量的使用无法量化,收费一致,用户对于热量的使用和节能也就没有了具体的概念,很多时候会无缘无故的浪费大量能源。同时,供热系统大多为单一出口温度控制,供热量不能够根据用户需求进行详细调整,缺少自动化的控制技术,运行效率低下,这样也很容易造成严重的能源浪费问题。一旦供热系统出现问题,事故就不能及时的反馈,系统的稳定性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3城市集中供热系统节能措施 3.1优化供热管网布局 对于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的优化控制,为了更好地提升其节能效果,往往还需要重点围绕着供热管网进行详细分析,确保供热管网能够具备更强的高效运行效果,尤其是需要把握好供热管网的整体布局,尽量缩短其整体长度。当前很多城市在集中供热系统构建中引入了大管径直埋供热管道,其管径甚至超过了1000mm,如此也就能够更好提升其运行供热效果,避免了应用多个细管道进行供热形成的严重的热能损失问题。此外,还需要重点围绕着整个集中供热系统的运行需求进行详细分析,把握好各个区域的供热需求,进而才能够更好地提升供热管网的运行效率,避免走弯路或者是铺设不必要的管路带来更大的热能损耗问题。 3.2增强整体供热系统的保温性能 在城市集中供热系统运行中,节能水平的提升还需要重点围绕着以往的热量损耗问题进行切实优化,可以较好保障供热系统的整体运行具备更强的节能保温优势,如此也就需要围绕着供热系统的保温层构建进行有效处理。城市集中供热系统中的保温层构建主要作用于供热管网,需要确保相应的供热管道能够设置较为合理的保温层,不仅仅要确保其厚度较为适宜,还需要选择较为恰当的保温层材料,优化提升整体的保温性能。当前针对集中供热管线进行保温层构建所用的主要材料有高密度聚乙烯以及聚氨酯等,这些材料的隔热性能都比较理想,并且还能够体现出较强的经济性优化,有助于实现我国热输送效率90%的目标。 3.3不断地优化集中供热系统中换热站的应用 集中供热系统换热站应用过程中能源消耗量较大的主要原因在于应用过程存在诸多问题及相关工作人员节能意识淡薄,因此我国相关工作人员还需要不断地优化集中供热系统换热站的应用,合理调整集中供热系统中的供热压力,及时更新集中供热系统换热站中的供热设备。另外还需要加强先进科学技术的引入,科学应用集中供热系统换热站,力争进一步地提升集中供热系统换热站的节能水平。 3.4注重集中供热系统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正是由于我国供热行业相关工作人员专业知识水平较低及节能意识不够强烈,才导致集中供热系统换热站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量远远超出计划消耗量。因此我国供热行业需要注重对相关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培养工作的开展,力争在提高他们专业知识学习水平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培养他们的节能意识,真正地落实节能理念于每一项工作过程中,这样才能够从根

城市热力管网GIS系统解决方案

城市热力管网GIS系统解决方案 发布日期:2014-12-3

目录 1.前言 (1) 2.开发背景 (1) 3.系统建设 (1) 3.1.系统平台组成 (1) 3.2.系统概述 (2) 4.系统功能设计 (3) 4.1.基础功能 (3) 4.2.管网设施管理 (5) 4.3.专业分析 (5) 4.4.三维观察 (6) 4.5.热力站管理 (6) 4.6.供热能源管理 (7) 4.7.应急指挥 (7) 4.8.事故抢修 (7) 5.结语 (8)

1.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建筑、道路等基础设施成倍增长,城市的开发和规划都在不断变化,这就使得城市地形图不断更新。城市集中供热得到了迅速发展,热力企业的管网不断地进行扩容和改造,这就对热力管网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热力企业的市场化,也使得供热企业不断地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而企业的生产运行管理、设施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过去用手工管理管网纸制图件或者CAD方式的零散点子图形数据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热电单位高速发展需要,不能满足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立一套供热管网管理、管网设计、管网运行分析、营业收费管理、热力表业务管理、取暖价管理等功能全面的信息平台,来综合管理日益庞大的供热管网,为热力公司的决策提供支持,实现热力公司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双丰收,已经越来越成为广大热力公司的共识。 2.开发背景 城市的供热管线错综复杂,当前管网的日常维护和管理主要是依靠人工经验,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管网规模也日益庞大,因大规模市政建设而日益变化的城市地面建筑物,逐渐与竣工图资料中的建筑位置不符,使有些管网资料失去了其原有的价值,设备管理相当困难,管网设计也很难优化;而原有的纸质文档也同时面临着数据准确度低、属性缺失、查阅检索不便、更新速度慢等问题,如事故处理时,现场按图纸处理时经常出现节门找不到的情况,延误了关阀时间,造成了更多的热能浪费;进行工程设计和管网改造的时候,现有管线资料残缺不全,无法为设计提供较为准确的基础资料;因此,建立数字化的管网管理系统,逐渐摆脱传统的手工管理,提高管网管理的效率和效益,是摆在公司面前的当务之急。 3.系统建设 3.1.系统平台组成 城市热力管网GIS系统作为一种专题地理信息系统,有着自身的特点。它需要建立在一定的GIS平台之上,同时还要满足供热系统的运行管理需要。由于GIS平台的技术直接影响到系统的性能,所以选择技术全面的GIS平台是开发出先进系统的基本保证。

城市供热专项规划编制大纲

城市集中供热专项规划编制纲要(试行) 第一部分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规划目的,规划依据,规划原则,指导思想,规划的期限与范围,规划目标。 第二章规划热指标及热负荷 热负荷分类,综合热指标(必须考虑节能),规划建筑面积及热负荷,供热区域划分。 第三章热源规划 热源规划原则(热源点应有备用,以提高供热安全性)。 热源规划,包括热源的位置、供热能力、供热参数、供热量、热源用地范围。热源需要的水源、运输条件等。拟保留原来锅炉为调峰锅炉的情况。其他能源可以利用的情况,各热源点应并网运行。 第四章供热系统规划 供热管网规划原则,供热介质及参数,供热管网规划,管网敷设方式,管道保温防腐,热力站、中继泵站和凝结水回收站规划。 供热系统的自动控制,供热系统应方便实现分户控制。 第五章环境保护 一、规划范围内的环保措施 空气污染防治措施,水污染的防治措施,固体废弃物处理及综合利用措施,噪声污染的防治措施,生态保护措施。 二、环境与减排 采暖期节约标煤量,减少烟尘排放量,减少SO2排放量,减少NOX排放量,减少灰渣排放量,减少用地量。 第六章应急预案规划 第七章近期建设规划 近期规划期限与范围,近期规划目标及规模,近期供热规划。 第八章远景发展规划 第九章规划实施措施 第十章附则 第二部分规划图纸 一、城市区位图 二、城市供热现状图(图纸比例同总规图,标明比例、风玫瑰) 标明现状热源、管网、热力站、中继泵站和凝结水回收站位置及用地范围,每个热源的供热能力、供热范围。

三、供热热区规划图(图纸比例同总规图,标明比例、风玫瑰) 标明供热规划各分区范围,所需的热负荷。 四、供热规划图(图纸比例同总体规划图,标明比例、风玫瑰) 标明规划热源、热力站、中继泵站和凝结水回收站位置及用地范围,供热管网位置、走向、管径、管长,每个热源的供热能力、供热范围。 五、热源采暖热负荷延续曲线图 六、热源热力系统示意图 七、热水管网水压图 应标明热水管网主干线沿线地形标高,管线沿程压力损失(仅在地形变化大的城市管网需要)。 八、热力站平面示意图(1:100) 九、热力站原则系统示意图 十、供热近期规划图(图纸比例同总规图,标明比例、风玫瑰) 标明近期规划热源、热力站位置及用地范围,供热管网位置、走向、管径、管长,每个热源的供热能力、供热范围。 第三部分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城市概述 一、城市概况 (一)地理位置 (二)行政区划 (三)城市自然环境与资源 地形地貌、海拔高度、气候气象、河流水系、地震、工程地质、环境质量、水资源、风景名胜资源、土地资源 (四)城市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二、城市总体规划概述 (一)规划期限 (二)城市性质和规模 (三)城市规划范围和用地发展方向 (四)城市总体布局结构及功能分区 (五)相关专业规划概况 三、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情况及本规划面临的问题 第二章供热现状 一、现状建筑面积 二、现状热源 热源基本情况、管网布置、管网走向、管网敷设方式、管材、管道附件、管道防腐保温、热力站、中继泵站和凝结水回收站基本情况 三、生产用汽量 四、热负荷 现有供热面积,民用采暖的建筑面积等;不同使用性质建筑物的面积,供热面积及占总面积的百分比,集中供热普及率、热价。 现有采暖用热的供应方式、比重及生活热水的供应情况;利用热能制冷的现状。 对现有的工业与民用(采暖、空调、生活热水)热负荷进行详细准确地调查,并逐项列出现有热负荷,已批准尚未建设项目的热负荷及远期规划发展热负荷。在调查表中应列出采暖期与非采暖期最大、最小、

城市集中供热系统工程设施规划

第七章城市集中供热系统工程设施规划 一.集中供热工程设施系统的规划深度和内容 (一)总体规划的内容和深度 内容: 1.预测城市热负荷;2.选择城市热源和供热方式;3.确定热源供热能力、数量和布局;4.布局城市供热重要设施和供热干线管网。 图纸:现状图:设施、管线、集中供热区、热源分布等; 规划图:规划期末热源分布,主干管线、设施位置容量、用地等。 (二)分区规划的内容和深度 内容: 1.估算分区热负荷;2.分区供热设施和供热干管;3.计算分区供热干管的管径。 图纸:分区供热系统现状图: 分区供热系统规划图: 其他必要图纸:如热负荷分布图等。 (三)详细规划的内容和深度 内容: 1.规划范围内的热负荷;2.供热设施和供热管网;3.供热管道的管径;4.估算造价。图纸:供热系统规划图:供热设施的位置、容量和用地、管网走向、管径、管位、敷设方式等。其他必要的附图。 二.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的组成及热负荷分类和供热对象选择 (一)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的组成 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由热源、热力网和热用户三大部分组成。根据热源的不同,分为热电厂集中供热系统(即热电合产的供热系统)和锅炉房集中供热系统。也有由各种热源(加热电厂、锅炉房、工业余热和地热等)共同组成的混合系统。 按照供热机组的型式不同。热电厂一般可分为四种类型。 ①装有背压式汽轮机的供热系统,主要用于工业企业的自备热电站。 ②装有低压或高压单抽汽汽轮机的供热系统。低压单抽汽系统常用于城市民用供热,高压单抽汽系统通常供工业企业用汽。 ③装有高、低压双抽汽汽轮机的供热系统,这种系统可同时供工业用汽和民用供热。 ④把凝汽机组改造后用于供热系统。采用这种供热系统是对老电厂实行节能改造的一项重要措施。 根据锅炉型式不同。锅炉房集个供热系统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①蒸汽锅炉房的集中供热系统。多用于工业生产的供热; ②热水锅炉房的集中供热系统。常用于城市的民用供热。 (二)热负荷分类 根据热能最终用途,热负荷一般分为室温调节、生活热水、生产用热三大类;预测热负荷,一般按此分类预测。 根据性质分类,热负荷可以分为民用和工业两大类; 根据用热时间和用热规律,热负荷可分为季节性热负荷和全年性热负荷两大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