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计学复习

统计学复习

统计学复习
统计学复习

09-10统计学期末复习题

第一章

填空题

1-1.“统计”一词的三个含义是:()、()、()。1-3.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

1-4.统计的工作过程包括()、()、()、()四个阶段。

1-5.统计的研究方法有三大类,即()、()、()。

1-6.标志是反映()特征的名称,指标是反映()数量特征的社会经济范畴。

单选题

1-1.构成统计总体必须同时具备()特点。

A.总体性、数量性和同质性

B.总体性、同质性和差异性

C.社会性、同质性和差异性

D.同质性、变异性和大量性

1-2.要了解某企业职工的文化水平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A.该企业的全部职工

B.该企业每个职工的文化程度

C.该企业的每个职工

D.该企业全部职工的平均文化程度

1-3.某县农民的年平均收入6000元是()。

A.离散变量

B.连续变量

C.统计指标

D.标志

1-4.某工人月工资1000元,则“工资”是()

A.数量指标

B.质量指标

C.数量标志

D.品质标志

1-5.每个总体单位都具有不变标志与可变标志。例如2001年末某市职工总体中有工业职工200万人,则不变标志是()

A.职工

B.该市的职工

C.工业部门职工

D.职工年龄

多选题

1-1.下列总体中属于有限总体的是()。

A.全国人口

B.池塘的鱼

C.某地区工业企业

D.某企业全部设备

E.工业企业连续大量生产的产品

1-2.下列属于数量标志的是()

A.企业的职工人数

B.企业的男职工人数

C.企业所有制形式

D.企业现有设备台数

E、企业管理人员数

1-3.下列属于离散变量的是()。

A.人口数

B.播种面积

C.钢铁产量

D.工资总额

E.某市工业企业个数1-4.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A.职业

B.工作年限

C.文化程度

D.年龄

E.职称

1-5.指标与标志之间存在着转换关系是指()

A.在同一研究目的下,指标和标志可以相互对调

B.指标有可能成为数量标志

C.数量标志有可能成为指标

D.在不同研究目的下,指标和标志可以相互对调

E.在任何情况下,指标和标志都可以互相对调

判断题

1-1.用文字表示的统计指标是质量指标,用数字表示的统计指标是数量指标。()

1-2.数量指标就是变量。()

1-3.数量标志和指标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1-4.总体和总体单位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研究目的的改变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1-5.某学生的性别是男,“男”是品质标志。()

技能实训题

【实训2】假设某市2005年商业企业有关统计资料见表1-1

(1)试指出上表中的总体、总体单位、指标、数量指标、质量指标。

第3页,共14页第4页,共14页

第2章

填空题

2-1.统计调查是统计工作的()环节。

2-2.统计调查所搜集的资料必须做到()、()和()。

2-3.()是调查方案的核心内容。

2-4.调查时间包括()和()。

2-5.当只要求掌握调查对象的(),而在总体中确实存在()时,可进行重点调查。

单选题

2-1.对百货商店工作人员进行普查,调查对象是()

A.各百货商店

B.各百货商店的全体工作人员

C.一个百货商店

D.每位工作人员

2-2.全国人口普查中,调查单位是()

A.全国人口

B.每一个人

C.每一户

D.工人工资

2-3.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是指()

A.这些单位是工作中的重点

B.这些单位在全局工作中处于重要位置

C.这些单位的数量占总体单位数的很大比重

D.这些单位的标志值在标志总量中占有很大比重

2-4.有意识地选择三个农村点调查农业收入情况,这种调查方式是( )

A.普查

B.典型调查

C.抽样调查

D.重点调查

2-5.对几个大型钢铁企业进行调查,已掌握全国钢铁产量的基本情况,这种方式方法是( )

A.重点调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调查

D.普查

多选题

2-1.某地区进行企业情况调查,则每一个企业是()

A.调查对象 B统计总体 C.调查单位 D.调查项目 E.填报单位

2-2.重点调查就其调查方式和应用,一般来说重点调查属于()

A.全面调查

B.专门调查

C.非全面调查

D.统计报表

E.可与普查结合使用

2-3.全国人口普查中( )。

A.全部人口是总体

B.每个人是总体单位

C.调查单位是“户”

D.填报单位是“人”

E.男性是品质标志

2-4. 全国工业企业普查中( )。

A.全国工业企业数是调查对象

B.每个工业企业是调查单位

C.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

D.全国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

E.全国工业企业数是统计指标

2-5. 非全面调查形式有( )。

A.重点调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调查

D.非全面统计报表

E.统计报表 判断题

2-1.全面调查就是对调查对象的各个方面都进行调查。()

2-2.全面调查只适用于有限总体。()

2-3.重点调查只能是一次性调查。()

2-4.要想通过非全面调查来取得全面调查资料,应选用典型调查方法。()2-5.典型调查既可以搜集数据资料,又可以搜集不能用数字反映的情况。()

第3章

填空题

3-3.统计分组的原则有()、()、()。

3-4.统计分组的关键是()和()。

3-5.统计分组体系的形式有()和()两种。

3-8.次数分布的主要类型有()、()、()。

3-9.统计表从形式上看,由()、()、()、()四个部分组成。

单选题

3-1.将统计总体按照一定标志区分为若干个性质不同的组成部分的统计方法是( )。

A.统计整理

B.统计分析

C.统计调查

D.统计分组

3-4.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500以上,其邻组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A.520

B.510

C.540

D.530

3-5.在进行组距式分组时,凡遇到某单位的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的数值时,一般将()

A.此值归于上限组

B.此值归于下限组

C.此值归于上限组或下限组均可

D.另行分组

多选题

3-2.统计分组( )。

A.是一种统计方法

B.对总体而言是“合”

C.对总体而言是“分”

D.对个体而言是“合”

E.对个体而言是“分”

判断题

3-1.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划分各组界限。()

技能实训题

【实训1】

1)资料:

某班级有46名学生,其统计学原理考试成绩如下:

76 72 90 60 60 82 60 80 80 99

80 70 80 73 75 60 76 92 84 80

81 78 80 85 80 99 60 80 84 76

87 91 75 95 85 98 70 87 88 92

60 85 60 42 84 58

2)要求:

根据这个资料,整理出反映46名学生成绩分布的等距数列,指出次数分布的类型,并对分布情况作简要分析。

第4章

填空题

4-1.总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和()的统计指标。

4-2.总量指标按反映现象的时间状态不同,可分为()和()。

4-3.相对指标有六种:即()、()、()、()、()、( )。

4-4.计划指标是以最低限额规定的,计划完成相对指标()100%为超额完成计划;计划指标是以最高限额规定的,计划完成相对指标()100%为超额完成计划。

4-5.平均指标反映的是总体各单位变量值分布的()。

4-6.数值平均数包括()、()、(),位置平均数包括()、()。

4-10.众数是指总体中出现次数()的标志值。 单选题

4-1.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可分为()。

A.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B.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C.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D.时间指标和时期指标。

4-3.总体标志总量()

A.说明总体单位特征

B.表示总体本身的规模大小

C.是指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总和

D.是指总体单位总量

4-4.某厂2004年职工劳动生产率为15000元,是历史最高水平的1.5倍。这里1.5倍是()

A比例相对数 B计划完成相对数 C强对相对数 D动态相对数

4-5.2003年末某市总人口339.8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82.1%,这两个指标()。A.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 B.前者是时点指标,后者是时期指标

C.前者是时点指标,后者是结构相对指标

D.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结构

相对指标

4-6.某公司2003年完成产值400万元,2004年计划增长8%,实际完成480万元。超额完成计划为()

A.12%

B.120%

C.20%

D.11%

4-8.标志变异指标中,由总体中两个极端数值大小决定的是()

A.全距

B.平均差

C.标准差

D.标准差系数

4-10.某班40名同学进行考试,6人耗时60分钟;20人耗时75分钟;14人耗时80分钟。要计算该班学生平均耗时应采用()

A.简单算术平均数

B.加权算术平均数

多选题

4-1.属于绝对数指标的是()

A.某商场月末商品库存额

B.某地区人口净增加数

C.某高等学校历年毕业生人数

D.某合资企业月末在册人数

E.按人口平均钢产量

4-2.下列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是()

A.工人劳动生产率

B.铁路密度

C.人均粮食产量

D.产值利税率

E.人口密度

4-3.下列相对数中,属于结构相对数的有()

A.小学生入学率

B.全国总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所占比重

C.出勤率

D.出口贸易额与进口贸易额的比率

E.农轻重比例

4-4.分子与分母可以互换的相对指标有()。

A.结构相对指标

B.比例相对指标

C.比较相对指标

D.强度相对指标

第7页,共14页第8页,共14页

E.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4-5.中位数是()。

A.根据各标志值计算的

B.标志值按顺序排队后,位于中间位置的变量值

C.最大的标志值

D.不受极端值影响

E.最小的变量值

4-6. 由总体所有单位的标志值计算的平均数有()。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中位数

E.众数

4-7.从指标的性质看,下面指标中属于平均指标的有()

A.人均粮食产量

B.人均粮食消费量

C.平均每一工人生产的产量

D.平均每一工人月收入

E.人均住房面积

4-8.下列属于时点指标的有()

A.某地区年末人口数

B.某地区年内人口出生数

C.某地区高校在校学生数

D.某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数

E.某地区每年初拖拉机台数

判断题

4-1.比例相对指标是同一总体不同部分数值对比,因此,可以说明总体的构成情况。()

4-3.众数是总体中出现最多的次数。()

技能实训题

【实训1】某商店三个门市部2004年上半年商品销售资料见表4-1

(2)指出表中的相对指标属于哪种相对指标。【实训2】某企业2005年销售额计划完成105%,比上年增长6%,问2005年计划规定的销售额比上年增长百分之多少?

【实训8】某车间工人日产量资料见表4-6

【实训9】某商店职工销售额资料见表4-7

【实训10】某乡播种2300亩早稻,其中40%的稻田使用良种,平均亩产800斤,其余的稻田平均亩产仅有550斤,试问:(1)全部耕地早稻平均亩产是多少?(2)早稻的总产量为多少?

第5章

单选题

5-1.动态数列中,每个指标数值相加有意义的是()。

A.时期数列

B.时点数列

C.相对数数列

D.平均数数列

5-2.按几何平均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侧重于考察现象的()

A.期末发展水平

B.期初发展水平

C.中间各项发展水平

D.整个时期各发展水平的总和

5-4.已知某地区2000年的粮食产量比1900年增长了1倍,比1995年增长了0.5倍,那么1995年粮食产量比1990年增长了()。

A.0.33倍

B.0.50倍

C.0.75倍

D.2倍

5-5.已知一个数列的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3%、5%、8%,则该数列的定基增长速度为()

A.3%×5%×8%

B.103%×105%×108%

C.(3%×5%×8%)+1

D.(103%×105%×108%)-1

5-6.企业生产的某种产品2002年比2001年增长了8%,2003年比2001年增长了12%,则2003年比2002年增长了()。

A.3.7%

B.50%

C.4%

D.5%

多选题

5-1.下列动态数列中,哪些属于时点数列。()

A.全国每年大专院校毕业生人数

B.全国每年大专院校年末在校学生数

C.某商店各月末商品库存额

D.某企业历年工资总额

E.全国每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5-6.增长百分之一的绝对值()。

A.表示增加一个百分点所增加的绝对量

B.表示增加一个百分点所增加的相对量

C.等于前期水平除以100

D.等于前期水平除以100%

E.等于环比增长量除以环比增长速度

5-7.某企业1997年产值为2000万元,2001年产值为1997年的150%,则

()

A.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2.5%

B.年平均增长速度为8.45%

C.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0.67%

D.年平均增长量为200万元

E.年平均增长为250万元

技能实训题

【实训1】某农户2004年1至3月份饲养兔子552只,4月1日出售182只,6月1日购进80只,11月1日繁殖了36只,2005年1月31日出售205只,求该农户2004年平均每月兔子的饲养量。【实训3】某厂某年一月份某产品的库存资料见表5-2

【实训4】某企业2005年职工人数资料见表5-3

【实训5】某企业2005年上半年工业总产值和劳动生产率资料见表5-4

第11页,共14页第12页,共14页

【实训7】某企业1998─2005年的有关资料见表5-7

要求计算:

⑴各年的产量及每年的环比发展速度;

⑵以1998年为基期,1999─2005 年间该企业产量的平均增长量和平均增长速度。

第6章统计指数

单选题

6-2.某企业总成本报告期比基期增长30%,产量增长20%,则单位成本增长()。

A.10%

B.8.33%

C.50%

D.80%

6-3.下列指数中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是()。

A.物价指数

B.平均工资指数

C.销售量指数

D.单位成本指数

6-4.说明现象总体规模和总水平变动的统计指数是()

A.质量指标指数 B数量指标指数 C平均指标指数 D环比指数

6-5.某商品物价上涨,销售额持平,则销售量指数()

A.增长

B.下降

C.不变

D.不能确定

6-7.某企业计划2002年职工工资总额比上一年减少18%,而同期职工的平均工资若上升5%,则该企业应精简职工()

A 13%

B 3.6%

C 13.9%

D 21.9%

多选题

6-6.如果产品产量增加20%,单位成本下降12%,则()。

A.生产费用指数为108%

B.生产费用指数为105.6%

C.生产费用增长为8%

D.生产费用增长为5.6%

E.生产费用增长为32% 判断题

6-4.已知销售量指数是100%,销售额指数108%,则价格指数是8%。()

技能实训题

【实训

2】某商店三种商品销售资料见表6-2

要求:

(1)计算三种商品销售量总指数及销售量变动影响的销售额;

(2)计算三种商品价格总指数及价格变动影响的销售额;

(3)计算分析销售额的变动及其原因。

【实训6】利用指数体系计算下列各题:

(1)已知商品销售额报告期比基期增加10%,销售价格下降10%,问商品销售量有何变化?

(2)某工厂2003年较2002年单位产品成本下降2%,产量增长20%,问该厂产品总成本将有何变化?

(3)某企业报告期比基期职工人数增加5%,全员劳动生产率(千元/人)提高3%,计算工业总产值提高幅度。

(4)某地区城乡居民2004年与2003年相比,以同样多的人民币少购商品4%,求物价指数。

(5)某厂三种不同产品的生产费用报告期为20万元,比基期多8000元,单位产品成本比基期降低2%,试计算:①生产费用指数;②产品产量指数;③由于单位产品成本下降而节约的生产费用额。

(6)某市2003年社会商品零售额为8000万元,2004年增加5%,零售物价上涨8%,试推算该市零售总额变动中零售量和零售价格两个因素变动的影响。

【实训7】某厂有如下资料见表6-6

试分析该厂三种产品总产值的变动及其原因。【实训11】假设某市某年某月零售商品的有关资料见表6-10

格总指数。

统计学基础知识要点 很重要

第一章:导论 1、什么是统计学?统计方法可以分为哪两大类? 统计学是收集、分析、表述和解释数据的科学。统计方法可分为描述统计方法和推断统计方法。 2、统计数据可分为哪几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数据各有什么特点? 按照所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分为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按照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分为观测的数据和实验的数据;按照被描述的对象与时间的关系,分为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 按计量尺度分时:分数数据中各类别之间是平等的并列关系,各类别之间的顺序是可以任意改变的;顺序数据的类别之间是可以比较顺序的;数值型数据其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按收集方法分时:观测数据是在没 有对事物进行人为控制的 条件下等到的;实验数据的 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而 收集到的数据。按被描述的 对象与时间关系分时:截面 数据所描述的是现象在某 一时刻的变化情况;时间序 列数据所描述的是现象随 时间而变化的情况。 3、举例说明总体、样本、 参数、统计量、变量这几个 概念。 总体是包含研究的全部个 体的集合。比如要检验一批 灯泡的使用寿命,这一批灯 泡构成的集合就是总体。样 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 分元素的集合。比如从一批 灯泡中随机抽取100个,这 100个灯泡就构成了一个样 本。参数是用来描述总体特 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比如 要调查一个地区所有人口 的平均年龄,“平均年龄” 即为一个参数。统计量是用 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 数字度量。比如要抽样调查 一个地区所有人口的平均 年龄,样本中的“平均年龄” 即为一个统计量。变量是说 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比 如商品的销售额是不确定 的,这销售额就是变量。 第二章:数据的收集 1、调查方案包括哪几个方 面的内容? 调查目的,是调查所要达到 的具体目标。调查对象和调 查单位,是根据调查目的确 定的调查研究的总体或调 查范围。调查项目和调查 表,要解决的是调查的内 容。 2、数据的间接来源(二手 数据)主要是公开出版或公 开报道的数据;数据的直接 来源一是调查或观察,二是 实验。 3、统计调查方式:抽样调

统计学基础练习题一

统计学基础(练习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调查某大学5000名学生学习成绩,则总体单位是() A、5000名学生 B、5000名学生的学习成绩 C、每一名学生 D、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成绩2.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A、工人年龄 B、工人性别 C、工人体重 D、工人工资等级 3.要了解我国农村经济的具体状况,最适合的调查方式是() A、普查 B、典型调查 C、重点调查 D、抽样调查 4.按连续型变量分组,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0,已知相邻组的组中值为175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A、2500 B、2250 C、 2100 D、2200 5.某商场2007年空调销售量为6500台,库存年末比年初减少100台,这两个总量指标是() A、时期指标 B、时点指标 C、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 D、前者是时点指标,后者是时期指标 6.下列标志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A、年龄 B、工龄 C、职业 D、工资 7.在编制组距数列时,影响组数多少的主要因素是() A、组距 B、全距 C、组中值 D、组距和全距 8.下述各项调查属于全面调查的是() A、对某种连续生产的产品质量进行抽样检验 B、对全国钢铁生产中的重点单位进行调查 C、对某地区工业企业设备进行普查 D、抽选部分地块进行农产量调查 9.下列分组中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 A、学生按考试分数分组 B、产品按品种分组 C、企业按计划完成程度分组 D、家庭按年收入分组 10.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170,则末组组中值为() A、230 B、260 C、185 D、215 11.某城市进行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普查,个体是()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 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 D、每一个工业企业 12.几位学生的某门课成绩分别是67分、78分、88分、96分,则“成绩”是()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标志值 D、数量指标

统计学基础知识要点

第一章:导论 1、什么就是统计学?统计方法可以分为哪两大类? 统计学就是收集、分析、表述与解释数据的科学。统计方法可分为描述统计方法与推断统计方法。 2、统计数据可分为哪几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数据各有什么特点? 按照所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分为分类数据、顺序数据与数值型数据;按照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分为观测的数据与实验的数据;按照被描述的对象与时间的关系,分为截面数据与时间序列数据。 按计量尺度分时:分数数据中各类别之间就是平等的并列关系,各类别之间的顺序就是可以任意改变的;顺序数据的类别之间就是可以比较顺序的;数值型数据其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按收集方法分时:观测数据就是在没有对事物进行人为控制的条件下等到的;实验数据的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而收集到的数据。按被描述的对象与时间关系分时:截面数据所描述的就是现象在某一时刻的变化情况;时间序列数据所描述的就是现象随时间而变化的情况。 3、举例说明总体、样本、参数、统计量、变量这几个概念。 总体就是包含研究的全部个体的集合。比如要检验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这一批灯泡构成的集合就就是总体。样本就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比如从一批灯泡中随机抽取100个,这100个灯泡就构成了一个样本。参数就是用来描述总体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比如要调查一个地区所有人口的平均年龄,“平均年龄”即为一个参数。统计量就是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比如要抽样调查一个地区所有人口的平均年龄,样本中的“平均年龄”即为一个统计量。变量就是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比如商品的销售额就是不确定的,这销售额就就是变量。 第二章:数据的收集 1、调查方案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调查目的,就是调查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调查对象与调查单位,就是根据调查目的确定的调查研究的总体或调查范围。调查项目与调查表,要解决的就是调查的内容。 2、数据的间接来源(二手数据)主要就是公开出版或公开报道的数据;数据的直接来源一就是调查或观察,二就是实验。 3、统计调查方式:抽样调查、普查、统计报表等。 抽样调查就是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样本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数据收集方法。特点:经济性,时效性强,适应面广,准确性高。普查就是为某一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一次性全面调查。我国进行的普查主要有人中普查、工业普查、农业普查等。统计报表就是按照国家有关法规的规定,自上而下地统一布置、自下而上地逐级提供基本统计数据的一种调查方式。 除此之外,还有重点调查与典型调查。 4、统计数据的误差通常就是指统计数据与客观现实之间的差距,误差的主要类型有抽样误差与非抽样误差两类。 抽样误差主要就是指在样本数据进行推断时所产生的随机误差(无法消除);非抽样误差就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理论上可以消除) 5、统计数据的质量评价标准:精度,即最低的抽样误差或随机误差;准确性,即最小的非抽样误差或偏差;关联性,即满足用户决策、管理与研究的需要;及时性,即在最短的时间里取得并公布数据;一致性,即保持时间序列的可比性;最低成本,即在满足以上标准的前提下,以最经济的方式取得数据。 6、数据的收集方法分为询问调查与观察实验。 7、统计调查方案包括哪些内容? 调查目的即调查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调查对象与调查单位,调查对象就是根据调查目的确定的调查研究的总体或调查范围,调查单位就是构成调查对象中的每一个单位;调查项目与调查表,就就是调查的具体内容;其它问题,即明确调查所采用的方式与方法、调查时间及调查组织与实施细则。 第三章:数据整理与展示 1、对于通过调查取得的原始数据,应主要从完整性与准确性两个方面去审核。 2、对分类数据与顺序数据主要就是做分类整理,对数值型数据则主要就是做分组整理。 3、数据分组的步骤:确定组数、组距,最后制成频数分布表 统计分组时“上组限不在内”,相邻两组组限间断,上限值采用小数点。 组中值=(下限值+上限值)/2 4、频数:落在各类别中的数据个数;频数分布指把各个类别及落在其中的相应频数全部列出,并用表格形式表现出来;比例:某一类别数据占全部数据的比值;百分比:将对比的基数作为100而计算的比值;比率:不同类别数值的比值;分类数据的图示包括条形图与饼图。 5、直方图与条形图的差别:条形图就是用条形的长度表示各类别频数的多少,宽度则就是固定的,直方图就是用面积表示各组频数的多少,矩形的高度表示每一组的频数或频率,宽度则表示各组的组距,因此其高度与宽度均有意义。其次,直方图的各矩形通常就是连续排列,而条形图则就是分开排列。最后,条形图主要用于展示分类数据,而直方图则主要用于展示数值型数据。 第四章:数据分布特征的测度 1、一组数据的分布特征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测度? 一就是分布的集中趋势反映各数据向其中心值靠拢或聚集的程度;二就是分布的离散程度,反映各数据据远离其中心值的趋势;三就是分布的形状,反映数据分布偏斜程度与峰度。 2、简述众数、中位数与均值的特点与应用场合及关系。

第三版统计学基础练习题部分答案

第一章 1统计数据可分为哪几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数据各有什么特点 按照所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分为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按照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分为观测的数据和实验的数据;按照被描述的对象与时间的关系,分为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 按计量尺度分时:分数数据中各类别之间是平等的并列关系,各类别之间的顺序是可以任意改变的;顺序数据的类别之间是可以比较顺序的;数值型数据其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按收集方法分时:观测数据是在没有对事物进行人为控制的条件下等到的;实验数据的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而收集到的数据。按被描述的对象与时间关系分时:截面数据所描述的是现象在某一时刻的变化情况;时间序列数据所描述的是现象随时间而变化的情况。 2变量分为那几类:分类变量、顺序变量和数值型变量。 3举例说明离散型变量和连续型变量: 离散变量是指其数值只能用自然数或整数单位计算的则为离散变量.例如,企业个数,职工人数,设备台数等,只能按计量单位数计数,这种变量的数值一般用计数方法取得. 在一定区间内可以任意取值的变量叫连续变量,其数值是连续不断的,相邻两个数值可作无限分割,即可取无限个数值.例如,生产零件的规格尺寸,人体测量的身高,体重,胸围等为连续变量,其数值只能用测量或计量的方法取得.

练习书上有答案:需注意:用数值表示的属于数值变量。分类选择的属于分类变量。投票选举的属于顺序变量。 第二章: 简述普查和抽样调查的特点: 抽样调查是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样本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数据收集方法。特点:经济性,时效性强,适应面广,准确性高。普查是为某一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一次性全面调查。 特点:第一普查通常是一次性的或周期性的。第二普查一般需要规定统一的调查时间。第三普查的数据一般笔记哦啊准确,规范化程度也较高,因此它可以为抽样调查或其他调查提供基本的依据。第四普查使用范围比较狭窄,只能调查一些最基本的、特定的现象。 调查方案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调查目的、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调查项目和调查表。 什么是调查问卷:它由哪几部分组成 调查问卷是用来收集调查数据的一种工具,是调查者根据调查目的和要求所涉及的,有一系列问题、备选答案、说明以及码表组成的一种调查形式。结构:开头部分、甄别部分、主体部分和背景部分组成。

统计学第三版 复习重点

统计学复习重点 1、理解描述统计学与推断统计学(p5-6) 2、熟悉定量数据与定性数据的图表描述,常用图表 3、理解教材p51思考题T1、T2、T3、T5、T7、T10 4、熟练掌握加权算术平均数、标准差、标准差系数的计算方法(参考教材 p55T11、T13) 5、理解样本均值、样本比例的抽样分布及中心极限定理 6、理解点估计的三个评价标准,区间估计的有关概念(置信度、估计精度、区 间宽度等) 7、熟练掌握总体均值、总体比例的区间估计方法、样本容量的计算方法(参考 p129例题4.2、p131例题4.4、p142例题4.12、例题4.13) 8、理解样本容量与置信水平、总体方差、允许误差间的关系 9、理解假设检验的原理、步骤及两类错误、p值 10、熟练掌握总体均值、总体比例的假设检验方法(参考教材p159例题5.4、5.5、 5.6、5.8) 11、理解方差分析的相关概念、原理及基本步骤 12、熟练掌握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理解单因素方差分析表的内在联系(参考教材p194表6.5、6.6、p210T3) 13、熟练掌握一元线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及相关概念、重点熟悉Excel回归分析输出表的内在联系(参考教材p227表7.4、p241表7.6、p249T4) 14、熟练掌握时间序列的速度分析(参考教材p287习题1、2、3) 15、理解时间序列的组成因素及两类模型 16、熟悉选择拟合时间序列趋势模型的分析方法、常用模型(如指数曲线模型) 17、理解加权综合指数(拉氏指数和帕氏指数)、理解指数体系中的恒等式 18、熟练掌握总量指标的两因素分析方法(参考教材p306例题9.4) 19、理解CPI指数及其经济意义,CPI指数与购买力指数的关系 20、理解构建综合评价指数的基本问题(p312)

统计学1-3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统计总论、单项选择题 1. 属于统计总体的是( A. 某县的粮食总产量 C.某商店的全部商品销售额B D. . 某地区的全部企业 某单位的全部职工人数 )。 D. 总体单位 2. 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 A.调查单位 B.标志值 C.品质标志D 3. 对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进行普查,总体单位是( A. 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B C. 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D B 4. 工业企业的设备台数、产品产值是( A. 连续变量B C. 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 D 5. 在全国人口普查中() 。 A. 男性是品质标志B C. 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 B )。 . 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 每一个工业企业 )。 . 离散变量 D . 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 . 人的年龄是变量 . 全国人口是统计指标 6. 总体的变异性是指()。 A.总体之间有差异B C.总体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B 7. 几位学生的某门课成绩分别是 A. 品质标志 B . 数量标志C B D. . 总体单位之间在某一标志表现上有差异 总体单位之间有差异 67 分、. 标志值 78 分、88 分、89 分、96 分,“学生成绩”是 ( D . 数量指标 ) 。 8. 某年级学生四门功课的最高考分分别是 A. 指标 B. 标志 C. D 变量 98 分、 D. 86分、88 分和95,这四个数字是 (标志值 9. 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是( A. 社会总产值 B .产品合格率 B ) 。 C . 产品总成本 D . 人口总数 10. 下列属于质量指标的是( A.产品的产量 B.产品的出口额 D C. 产品的合格品数量 D. 产品的评价 11. 下列属于离散型变量的是( A.职工的工资 B.商品的价格 C.) 粮食的亩产量 D. 汽车的产量

统计学基础知识及其概念

一、概念篇 总体: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务的整体,亦称统计总体。 总体单位:总体单位是指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的总称。 指标: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 标志: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统计调查:是按照预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科学的统计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客观实际搜集统计资料的过程。 调查对象:是根据调查目的、任务确定的调查的范围,即所要调查的总体,它是由某些性质上相同的许多调查单位所组成的。 调查单位:是所要调查的现象总体中的个体,即调查对象中的一个一个具体单位,它是调查中要调查登记的各个调查项目的承担者。 报告单位:是负责向统计调查机关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 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或时期内的现象的总量。 抽样调查:是从研究的总体中按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研究,并根据这部分单位的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以达到认识总体的一种统计调查方法。抽样调查又称为概率抽样或称为随机抽样。 抽样调查是抽取总体重的部分单位,收集这些单位的信息,用来对总体进行推断的调查方法。这里的总体是指抽样推断所要认识的研究对象的整体,它是由所要研究的范围内具同一性质的全体单位所组成的整体。被抽中的部分单位构成样本。一般的,将总体记作N,将样本记作n。 面谈访问法:是由访问员与被调查者见面,通过直接访问来填写调查问卷的方法。 统计整理:是统计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与要求,对调查所取得的各种原始资料,进行审核、分组、汇总,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从而得到反映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的过程。 复合分组: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重叠起来进行分组。 复合分组体系:多个复合分组组成的分组体系。 频数:是指分配数列中各组的单位数,也称次数。 频率:是将跟组的单位数(频数)与总体单位数相比,求得的用百分比表示的相对数,也称比率或比重。 统计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基本概念及其具体数值的总称。 总量指标:是反映总体规模的统计指标,表明现象总体发展的结果。 平均指标:是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一般水平的统计指标。 是将一个总体内各个单位在某个数量标志上的差异抽象化,以反映总体的一般水平的综合指标。 标志变异指标:是表明总体各个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离散程度)的指标。 强度相对指标:是不属于同一总体的两个性质不同但相互间有联系的总量指标对比的比值,是用来反映现象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利用程度的综合指标。 加权算数平均数:是在总体经过分组形成变量数列(包括单项数列和组距数列),有变量值和次数的情况下,将各组变量值分别与其次数相乘后加总求得标志总量,再除以总体单位数(即次数总和)而求得的数值。 标准差:是总体各单位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的离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的平方根。 发展速度:是表明社会经济现象发展程度的相对指标,它是根据两个不同时期发展水平对比求得,说明报告期水平是基期水平的几倍或百分之几,常用倍数或百分数来表示。由于所采用的基期不同,发展速度又可分为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 概率抽样:概率抽样在抽取样本时不带有任何倾向性,它通过从总体中随机抽选单位来避免这种偏差,因而对总体的推断更具代表性。 比例分析法:比例分析法又名“比率分析法”,是用倍数或百分比表示的分数式,即通过计算相关指标之间的相对比值,来揭示和对比不同规模、不同性质事物的水平和效益的好坏,或分析部分和整体之间比例关系的分析方法。 国家统计报表制度:国家统计报表制度是各级政府统计部门实施国家统计调查项目的业务工作方案,由国家统计局制定,或者由国家统计局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制定。 现行国家统计报表制度分为周期性普查制度、经常调查制度和非经常性调查制度三大类。 周期性普查制度:是国家统计报表制度的一个类型,是就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由国务院组织,每隔一段时

27871统计学基础复习资料整理

27871统计学基础复习资料整理

统计学基础 项目1 基础知识 第1讲统计的基本问题 统计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1.国势学派:又称记述学派,产生于17世纪的德国,首先使用了“统计学” 这个名词。(有统计学之名,无统计学之实) 2.政治算术学派:起源于17世纪英国,主要代表人物是威廉.配第,著的《政 治算术》,可以说是统计学的创始人。(无统计学之名,有统计学之实) 3.数理统计学派:产生于19世纪比利时,主要代表人物凯特勒,他完成了统 计学和概率论的结合,形成了数理统计学。 统计的含义 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三种含义 1.统计工作:即统计实践,是对社会经济现象以及自然现象的总体数量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活动过程。 2.统计资料:即统计数据,是统计工作的成果,是统计工作过程中所取和的反映社会经济实际情况和变化过程的数字资料,是社会绿洲信息的主体,也是国家制定政策、计划和实行科学管理的数字资料。 3.统计学:是研究统计工作的理论与方法的一门方法论科学,是长期统计工作实践经验和相关理论的科学概括和总结。 4.统计的三种含义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实践的成果,统计学来源于统计工作,是统计工作经验的理论概括,又用理论和方法指导统计工作,推动统计工作不断提高。随着统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统计学不断地充实和提高,二者是理论和实践和关系。由于统计工作、统计统计学联系紧密,所以习惯上把这三者通称为统计。 统计学的性质 统计学历经三百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一门横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领域的综合性学科。 第2讲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统计研究所要认识的客体。研究对象为大量现象的数量 方面,包括现象的数量表现、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和质量互变的数量界限。 2.就性质来说,统计学是一门适用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方法论学科。 3.统计学研究对象的特点:数量性、总体性、变异性和具体性。 4.统计的工作过程: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 5.统计学的研究方法: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动态数列分析 法、指数分析法、抽样推断法、相关分析等。(其中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和综合指标法贯穿统计研究的全过程,是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 6.大量观察法:是对所研究的经济现象总体中的全部单位或足够量的单位进行

统计学期末复习重点

统计总体:统计总体是根据一定目的确定的所要研究事物的全体,它是客观存在,并在某一相同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由许多个别事物组成的整体,简称总体。 样本:是指在全及总体中按随机原则抽取的那部分单位所构成的集合体。 算术平均数:算术平均数是统计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种平均数,它的基本计算形式是用总体的单位总数去除总体的标志总量。 调和平均数:是根据变量值的倒数计算的,是变量值倒数的算术平均数的倒数,也叫倒数平均数。 简单分组:是指对所研究的总体按一个标志进行分组。 复合分组:复合分组是指对所研究的总体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进行的多层次分组。 结构相对指标:结构相对指标是表明总体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在总体中所占比重的相对指标,也叫比重指标。 强度相对指标:是指两个性质不同,但有一定联系的总量指标数值之比。 类型抽样:又称分类抽样或分层抽样,它是先将总体按某个主要标志进行分组(或分类),再按随机原则从各组(类)中抽取样本单位的一种抽样方式。 机械抽样:它是将总体各单位按某一标志顺序排列,然后按固定顺序和相等距离或间隔抽取样本单位的抽样组织方式。 综合指数:凡是一个总量指标可以分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指标时,为观察某个因素指标的变动情况,将其他因素指标固定下来计算出的指数称为综合指数。 平均指数:平均指数法是以个体指数为基础来计算总指数,根据选用的权数不同,平均指数法可以进一步分为加权算术平均法,加权调和平均法,固定权数加权平均法。 相关关系:是指现象之间客观存在的,在数量变化上受随机因素的影响,非确定性的相互依存关系。 回归分析: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虽然不是严格的函数关系,但现象之间的一般关系值,可以通过函数关系的近似表达式来反映,这种表达式根据相关现象的实际对应资料,运用数学的方法来建立,这类数学方法称为回归分析。 统计调查: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要求和任务,运用各种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的搜集有关现象的各个单位的资料,对客观事实进行登记,取得真实可靠的调查资料的活动过程。 统计指数:广义指数泛指社会经济现象数量变动的比较指标,及用来表明同类现象在不同空间、不同时间,实际与计划对比变动情况的相对数。狭义指数仅指反应不能直接想家的复杂社会经济现象在数量上综合变动情况的相对数。 简单随机抽样:简单随机抽样也叫纯随机抽样,它对总体单位不做任何分类排队,而是直接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来组成样本的抽样组织方式。 季节分析的含义:是指某些现象由于自然因素和社会条件的影响在一年之内比较有规律的变动。 总量指标:是指反映一定时间、地点和条件下某种现象总体规模或水平的统计指标。 相对指标:是指说明现象之间数量对比关系的指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指标数值对比来求得,其结果表现为相对数,故也将相对指标称为相对数。 平均指标:是同类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内,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在一定时间、地点和条件下,数量差异抽象化的代表性水平指标,其数值表现为平均数。 1计算运用总量指标的原则。 (1)在计算实物指标时,应注意现象的同类性 (2)统计总量指标时要有明确的统计含义和合理的统计方法

统计学基础知识

一、数据的特征值 (一)数据的位置特征值 1)平均值 如果从总体中抽取一个样本,得到一批数据x 1,x 2,x 3….x n ,则样本的平均值x 为: n-数据个数; x i -第i 个数据数; ∑-求和。 2)中位数 有时,为减少计算,将数据x 1,x 2,x 3….x n 按大小次序排列,用位居于正中的那个数或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当数据为偶数时)表示数据的总体平均水平。 3)中值M 测定值中的最大值x max 与最小值x min 的平均值,用M 表示。 4)众数 在用频数分布表示测定值时,频数最多的值即为众数。若测定值按区间做频数分布时,频数最多的区间代表值(一般取区间中值)也称众数。 (二)数据的离散特征值 1)极差R 测定值中的最大值x max 与最小值x min 之差称为极差。通常R 用于个数n 小于10的情况下,n 大于10时,一般采用标准偏差s 表示。 2)偏差平方和S 各测定值x i 与平均值 之差称为偏差。各测定值的偏差平方和称为偏差平方和,简称平方和,用S 表示。 无偏方差 各个测定值的偏差平方和除以(n-1)后所得的值称为无偏方差(简称方差),用s 2表示: ~ x _x _ x ∑ =--=-=n i i x x n n S s 1 2 _2)(1112 _ 2 _ 22 _ 1)(...) () (x x x x x x n -+-+-∑=-n i i x x 1 2 _ )(S = =

标准偏差s 2 (三)变异系数 以上反映数据离散程度的特征值,只反映产品质量的绝对波动大小。在工程实践中,测量较大的产品,绝对误差一般较大,反之亦然。因此要考虑相对波动的大小,在统计技术上 上式中σ和μ为总体均值和总体标准差,当过程在受控状态下,且样本容差较大时,可用样本标准差s 和样本均值 估计。 _x

统计学基础复习题

10级电商《应用统计学》期末复习 一、单选题 1.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 A ) A.客观事物的总体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B.统计工作过程 C.总体与样本的关系 D.抽象数量的联系和空间形式 2.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表现出( A ) A.组内同质性和组间差异性 B.组内差异性和组间差异性 C.组内同质性和组间同质性 D.组内差异性和组间同质性 3.指出下面的数据哪一个属于顺序数据( D ) 个人的年龄分别是25,22,34,41,33 B.性别:男,女 C.上市公司所属行业:金融,房地产,医药,机械制造 D.员工对企业某项改革措施的态度:赞成,中立,反对 4.下列不属于描述统计问题的是( A ) A.根据样本信息对总体进行的推断 B.了解数据分布的特征 C.分析感兴趣的总体特征 D.利用图、表或其他数据汇总工具分析数据 5.我国六次人口普查规定的标准时间是2010年11月1日0时(截止时间),下列情况应计入人口数的是( D ) 年11月2日出生的婴儿 年10月29日21时出生,10月31日23时死亡的婴儿 年10月29日23时死亡的人 年11月1日3时死亡的人 6.某商场2010年空调销售量为10000台,库存年末比年初减少100台,这两个总量指标是( A ) A.时期指标 B.时点指标 C.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 D.前者是时点指标,后者是时期指标 7.某企业某年上半年月产量分别为410、420、380、410、420、420万件,则该企业上半年的平均月产量、中位数和众数分别为( A ) 、415、420 、420、420 、420、420 、420、410 8.下列数列中属于时间序列数据的是( B ) 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 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 年底我国的人口数 年10月我国的进口额 9.下列关于相关系数的陈述中哪一个是错误的( A ) A.数值越大说明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就越强 B.仅仅是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的一个度量,不能用于描述非线性关系 C.只是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的一个度量,并不意味两个变量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D.绝对值不会大于1 10.如果报告期商品价格计划降低5%,销售额计划增加10%,则销售量应增加( D ) % % 同时研究居民的消费支出与居民货币收入和消费品价格的数量关系,属于( B ) A.单相关 B.复相关 C.直线回归 D.曲线回归 12.在回归直线$μμ0 1 y x β β=+中,μ1 β表示( C )

2018统计学-18总复习资料

《统计学》综合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一词的三种涵义是()。 A.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B.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C.统计设计.统计分组.统计预测D.统计方法.统计分析.统计预测 2.要研究某地区570家工业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是()。 A.每个工业企业 B.570家工业企业 C.570家工业企业每一件产品 D.570家工业企业全部工业产品 3.为了解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对鞍钢、武钢、宝钢等特大型钢铁企业的产量进行调查,属于 ()。 A.重点调查 B.典型调查 C.简单随机抽样调查 D.整群抽样调查 4.某商品销售量的前三个季度的季节指数分别为:112%,88%,90%,则第四个季度的季节指数为()。 A.102% B.110% C.98% D.100% 5.某厂2009年完成产值2千万,2010年计划增长10%,实际完成2310万元,则计划完成程度为()。 A.105% B.5% C.115.5% D.15.5% 6.统计调查按其组织形式分类,可分为()。 A.普查和典型调查 B.重点调查和抽样调查 C.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D.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7.现有一数列:3,9,27,81,243,729,2187,反映其平均水平最好用()。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众数 8.第一组工人的平均工龄为6年,第二组为8年,第三组为10年,第一组工人数占总数的30%,第二组占50%,则三组工人的平均工龄为()。 A.8年 B.7.55年 C.32.5年 D.7.8年 9.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 A.总量指标 B.相对指标 C.平均指标 D.变异指标 10.某商品价格比原先降低5%,销售量增长了5%,则销售额()。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无法确定

统计学原理复习1

统计学原理计算题(考试复习必备) 1 某车间有30个工人看管机器数量的资料如下: 5 4 2 4 3 4 3 4 4 5 4 3 4 2 6 4 4 2 5 3 4 5 3 2 4 3 6 3 5 4 以上资料编制变量分配数列。 答案: 2 某班40名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别为: 68 89 88 84 86 87 75 73 72 68 75 82 97 58 81 54 79 76 95 76 71 60 90 65 76 72 76 85 89 92 64 57 83 81 78 77 72 61 70 81 学校规定: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70分为及格,70─80分为中,80─90分为良,90─100分为优。要求: (1)将该班学生分为不及格 及格 中 良 优五组,编制一张次数分配表。 (2)指出分组标志及类型;分组方法的类型;分析本班学生考试情况。 答案:(1) (2) 分组方法为:变量分组中的组距式分组,而且是开口式分组; 本班学生的考试成绩的分布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正态分布”的形态。 3 某企业10 4 计算表如下: 元620=∑? ∑=f x x 该工业集团公司工人平均工资620元。 5 某厂三个车间一季度生产情况如下: 第一车间实际产量为190件,完成计划95%;第二车间实际产量250件,完成计划100%;第三车间实际产量609件,完成计划105%,三个车间产品产量的平均计划完成程度为: %1003 % 105%100%95=++ 另外,一车间产品单位成本为18元/件,二车间产品单位成本12元/件,三车间产品单位成本15元/件,则三个车间平均单位成本为: 153 15 1218=++元/件 以上平均指标的计算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说明理由并改正。 解:两种计算均不正确。 平均计划完成程度的计算,因各车间计划产值不同,不能对其进行简单平均,这样也不符合计划完成程度 指标的特定涵义。正确的计算方法是:平均计划完成程度 () % 84.1011030 104905.160900.125095.0190609250190/== ++++=∑∑= x m m X 平均单位成本的计算也因各车间的产量不同,不能简单相加,产量的多少对平均单位成本有直接影响。故 正确的计算为: 平均单位成本件元/83.141049 15555 609250190609152501219018==++?+?+?=∑∑= f xf X 6

统计学重点知识点

基本统计方法 第一章 概论 1. 总体(Population ):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对象的全体(集合);样本(Sample ):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对象。 2. 参数(Parameter ):反映总体特征的统计指标,如总体均数、标准差等,用希腊字母表示,是固定的常数;统计量(Statistic ):反映样本特征的统计指标,如样本均数、标准差等,采用拉丁字字母表示,是在参数附近波动的随机变量。 3. 统计资料分类:定量(计量)资料、定性(计数)资料、等级资料。 第二章 计量资料统计描述 1. 集中趋势:均数(算术、几何)、中位数、众数 2. 离散趋势:极差、四分位间距(QR =P 75-P 25)、标准差(或方差)、变异系数(CV ) 3. 正态分布特征:①X 轴上方关于X =μ对称的钟形曲线;②X =μ时,f(X)取得最大值;③有两个参数,位置参数μ和形态参数σ;④曲线下面积为1,区间μ±σ的面积为68.27%,区间μ±1.96σ的面积为95.00%,区间μ±2.58σ的面积为99.00%。 4. 医学参考值范围的制定方法:正态近似法:/2X u S α±;百分位数法: P 2.5-P 97.5。

第三章 总体均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1. 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 ):由个体变异产生、随机抽样造成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的差异。抽样误差不可避免,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生物个体的变异性。 2. 均数的标准误(Standard error of Mean, SEM ):样本均数的标准差,计算公式: X σσ=误差的大小。 3. 降低抽样误差的途径有:①通过增加样本含量n ;②通过设计减少S 。 4. t 分布特征: ①单峰分布,以0为中心,左右对称; ②形态取决于自由度ν,ν越小,t 值越分散,t 分布的峰部越矮而尾部翘得越高; ③当ν逼近∞,X S 逼近X σ, t 分布逼近u 分布,故标准正态分布是t 分布的特例。 5. 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 CI ):按预先给定的概率(1-α)确定的包含总体参数的一个范围,计算公式:/2,X X t S αν±或/2,X X u S αν±。95%CI 含义:从固定样本含量的已知总体中进行重复抽样试验,根据每个样本可得到一个置信区间,则平均有95%的置信区间包含了总体参数。 6. 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小概率反证法的思想。 ①反证法:从问题的对立面(H 0)出发间接判断要解决的问题(H 1)

统计学基础知识期末复习资料

统计学基础知识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统计学 统计学是一门阐明如何去采集、整理、显示、描述、分析数据和由数据得出结论的一系列概念、原理、原则、方法和技术的科学,是一门独立的、实用性很强的通用方法论科学。 2、指标和标志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特征的名称。指标是说明总体综合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数字资料。 3、总体、样本和单位 统计总体是统计所要研究的对象的全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体所构成的整体。简称总体。构成总体的个体则称为总体单位,简称单位。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单位。 4、统计调查 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采用科学的方法,有组织有计划的搜集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它是取得统计数据的重要手段。 5、统计绝对数和统计相对数 反映总体规模的绝对数量值,在社会经济统计中称为总量指标。统计相对数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数值之比,用以反映现象间的联系和对比关系。 6、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时期指标是反映总体在一段时期内累计总量的数字资料,是流量。时点指标是反映总体在某一时刻上具有的总量的数字资料,是存量。 7、抽样估计和假设检验 抽样估计是指根据所抽取的样本特征来估计总体特征的统计方法。假设检验是先对总体的某一数据提出假设,然后抽取样本,运用样本数据来检验假设成立与否。

8、变量和变异 标志的具体表现和指标的具体数值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就称为变异。数量标志和指标在统计中称为变量。 9、参数和统计量 参数是反映总体特征的一些变量,包括总体平均数、总体方差、总体标准差等。统计量是反映样本特征的一些变量,包括样本平均数、样本方差、样本标准差等。 10、抽样平均误差 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之间的平均离散程度称之为抽样平均误差,简称为抽样误差。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为总体标准差的1/n。 11、抽样极限误差 抽样极限误差是指样本统计量和总体参数之间抽样误差的可能范围。我们用样本统计量变动的上限或下限与总体参数的绝对值表示抽样误差的可能范围,称为极限误差或允许误差。 12、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 重复抽样也称为回置抽样,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样本时,每次抽取一个样本单位 时都放回的抽样方式。不重复抽样也叫不回置抽样,它是在每次抽取样本单位时都不放回的抽样方式。 13、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点估计也叫定值估计,就是直接用抽样平均数代替总体平均数,用抽样成数代替总体 成数。区间估计是在一定概率保证下,用样本统计量和抽样平均误差去推断总体参数的可能范围的估计方法。 14、统计指数 广义上来说,它是表明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对比关系的相对指标。狭义上来说,它是

统计学原理复习1

一、判断题() 1. 标志和指标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两者没有任何联系。 2. 典型调查的误差可以控制。 ( ) 3. 按数量标志分组所形成的次数分布数列叫做变量分布数列。 4. 直接用物量乘以其相应的不变价格所求得的价值指标仅包括数量因素变动, 映物量的变化。 ( ) 5. 平均数与次数和的乘积等于变量值与次数乘积的总和。 6. 平均差是各标志值对其算术平均数的离差的平均数。 7. 利用指数体系理论,可以反映被研究现象的变动趋势。 8. 使用全面资料条件下,平均指数法可以理解为是综合指数法的一种变形形式。 9. 由于抽样调查中既有登记误差又有抽样误差,所以只有登记误差的全面调查准确性高。 ( ) 10. 定量预测必须以定性预测为基础,定性预测是定量预测的前提。 二、单项选择题() 统计学原理》 1.“统计”一词的基本含义是 ( ) A. 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B. 统计方法、统计分组、统计计算 C. 统计方法、统计分析、统计预测 D. 统计科学、统计工作、统计资料 2.数量指标一般表现为 ( ) A. 平均数 B. 相对数 C. 绝对数 D. 指数 3.要了解我国农村经济的具体情况,最适合的调查方式是 A. 普查 B. 典型调查 C. 重点调查 D. 抽样调查 4.下 面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 ( ) A. 企业按职工人数分组 B. 企业按工业总产值分组 C. 企业按经济类型分组 D. 企业按资金占用额分组 5.按连续型变量分组、其末组为开口组, 下限为 2 000 。 组组中值为 ( ) A. 2 500 B. 2 250 C. 2 100 D. 2 200 ( 已知相邻组的组中值为 1 750,则末 则商品销售额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指标 可以确切地反

统计学基础概念复习

统计学基础概念复习

一、名词解释 1、统计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总体数量变动关系和变动规律的活动的总称,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有力工具。 2、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测定、收集、整理、归纳和分析反映客观现象总体数量的数据,以便给出正确认识的方法论科学。 3、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有无限总体与有限总体之分。 4、总体单位是指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 5、总量指标是反映统计对象总体规模或水平的综合指标,其表现形式为绝对数 6、相对指标也称相对数,它是用两个有联系的指标进行对比的比值来反映现象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综合指标。 7、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国民经济各部门创造的增加值之和,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指标。 8、统计决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凡是利用统计方法进行的决策都可称之为广义的统计决策;狭义的统计决策是指在不确定情况下的决策。

9、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范畴,一个完整的指标应包括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两部分。 10、指标体系是指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所构成的整体。 二、填空题 1、中位数是将总体各单位的标志值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中间位置的那个标志值,通常用M表示。 2、众数是指总体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标志值,它能够鲜明地反映数据分布的集中趋势。 3、总体的特征有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 4、直接计算法就是根据全面调查的资料对各个体的数量进行汇总。间接计算法是利用指标之间的数量对等关系或非全面调查资料来推算总量指标的方法。 5、指标体系的种类按其内容可分为:经济指标体系、社会指标体系、科技指标体系。 6、中位数和众数是与算术平均数配合使用的两个位置平均数。算术平均数一般适合于具有集中分布趋势 7、如果数列的数据项数n是奇数,则位于中间的数是第(N+1)/2 项,如果数据项数n是偶数,则取中间两个数值的算术平均数作中位数。

统计学复习资料分析

《统计学》 第一章 一、填空题 1、统计是、和的统一体,是统计工作的成果,是 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2、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和。 3、统计工作可划分为、、和四个阶段。 4、随着的改变,总体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5、标志是说明,指标是说明。 6、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所有的统计指标称为,变量的具体数值称为。 7、变量按分,可分为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职工人数、企业数属于变量; 变量按分,可分为确定性变量和随机变量。 8、社会经济统计具有、、、等特点。 9、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应包括和两个基本部分。 10、统计标志按是否可用数值表示分为和;按在各个单位上的具体表 现是否相同分为和。 11、说明特征的名称叫标志,说明特征的名称叫指标。 12、数量指标用表示,质量指标用或平均数表示。 13、在统计中,把可变的和统称为变量。 14、由于统计研究目的和任务的变更,原来的变成,那么原来的指标 就相应地变成标志,两者变动方向相同。 二、是非题 1、统计学和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完全一致的。 2、运用大量观察法,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观察调查。 3、统计学是对统计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4、一般而言,指标总是依附在总体上,而总体单位则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 5、数量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来的,质量指标是由品质标志汇总来的。 6、某同学计算机考试成绩80分,这是统计指标值。 7、统计资料就是统计调查中获得的各种数据。 8、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而标志则不能用数值表示。 9、质量指标是反映工作质量等内容的,所以一般不能用数值来表示。 10、总体和总体单位可能随着研究目的的变化而相互转化。 11、女性是品质标志。 12、以绝对数形式表示的指标都是数量指标,以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的指标都是质量指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