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消能减震加固技术介绍

建筑消能减震加固技术介绍

建筑消能减震加固技术介绍
建筑消能减震加固技术介绍

建筑消能减震加固技术介绍

薛彦涛【期刊名称】《城市与减灾》

【年(卷),期】2019(000)005

【总页数】4

薛彦涛,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研究员,工学博士。长期致力于工程抗震、消能减震和隔震、结构加固等技术研究和工程应用,是该领域的知名专家。现任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理事,中国建筑学会结构分会理事,高层建筑

结构专业委员会、抗震加固改造技术专业委员会、结构减震控制委员会、全国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中国地震学会可恢复功能防震体系专业委员会委员等。主

持完成“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建筑抗震前沿理论与技术研究”、“十三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工业化建筑消能减震全装配框架结构体系

研究”;参与完成“八五”科技攻关课题和“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科技支

撑计划课题“大型及重要建筑抗震计算理论与试验技术研究”“高烈度区高层建筑消能减震技术研究”,承担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及重大项目。在国内外知名刊物上发表论文63 余篇,主编著作 1 部,主编标准《建筑消能减震加固技术规程》;参编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隔震设计标准》(在编中)、《建筑隔震弹性滑板支座》等。研究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2 项。

引言

全国既有建筑总量613 亿平方米,其中:城市房屋占1/3 ;需要改造40 亿平方米,还有大量的工业建筑。由于历史、使用、规范变更、区域抗震设防变化

各类建筑结构加固技术要点

各类建筑结构加固技术要点 导言 随着时间的延长和外力的影响,建筑自身结构会逐渐老化,易产生质量问题。经过定期加固改造,能有效了解建筑实际情况,减少安全隐患。 框架结构抗震要点 建筑抗震鉴定 建设工程达到设计使用年限需要继续使用,或者改变原设计使用功能,可能对抗震性能有影响的,应进行抗震性能鉴定。 已建成的下列工程,未采取抗震设防措施或者未达到现行抗震设防标准,且未列入拆除、改造计划的,应进行抗震性能鉴定: (1)重大建设工程; (2)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或者可能影响抗震救灾、避难疏散的建设工程; (3)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设工程; (4)具有重大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或者重要纪念意义的建设工程;

(5)学校、医院、幼儿园、体育馆、剧场、展览馆、百货商场、办公楼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 框架结构抗震设计原则 (1)节点承载力不低于其连接构件承载力; (2)多遇地震时节点应在弹性范围内工作;罕遇地震时其承载力须确保竖向荷载正常传递; (3)梁柱纵筋须在节点区内可靠锚固; (4)节点配筋便于施工。 抗震施工措施 1.讨论主体结构合理性 复杂的平面布置会使建筑物出现质心与刚心不重合,在地震作用下结构将会产生较大的扭转效应,从而加剧地震的破坏作用。 建筑抗震设计与施工时,应关注主体结构的合理性,结构设计应尽量简单,且满足竖向均匀性原则,从而可以有利于降低扭转力、非结构构件能保持稳定的工作状态、降低材料的耗用。 图纸会审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及工程经验,指出设计方案中的不合理之处,并提出修改意见。 2.多道抗震防线的结构体系施工 为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体系丧失抗震能力或对重力荷载的承裁能力,应设有多道抗震防线。 多道抗震防线在施工时,应确保安装顺序及节点衔接,确保每项抗震技术均能独自承受相应的地震破坏,并确保多项技术能共同作用,增强建筑抗震能力。

隔震和消能减震与常规抗震的对比分析

隔震和消能减震与常规抗震的对比分析 在实际的建筑行业发展中,為了有效避免地震对建筑以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的影响,要对相应的隔震、消能减震等情况进行分析,同时与常规的抗震进行有效对比,做好最佳的抗震预防。基于此,文章分别对三种防震方法进行分析,最后结合题目就隔震和消能减震与常规抗震之间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人们更好的开展防震工作。 标签:常规抗震;隔震;消能减震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蒸蒸日上,且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也越来越重要。以此同时,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相关的安全预防措施也要予以充分的重视。在实际的生活当中,为了避免地震给人们以及建筑行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要对相关的防震举措予以充分重视,如此才能将其更好的应用在实际的工程建筑当中,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安全保障。 1、常规抗震分析 1.1原理 延性抗震设计主要是利用一些结构部件的塑性变形来对地震能量进行消耗,从而实现一定的抗震作用,该种抗震的能量表达为Ein =ER +ED +ES ,其中ES 是主体结构和承载构件的不变弹性所消耗的能量;Ein 是发生地震时输入的结构能量;ED 是阻尼消耗的能量;ER 地震反应能量。 1.2特点 (1)砌体结构。该种结构相对较脆,实际的抗拉、康佳能力相对较弱,实际地震中的抗震于延性能也不理想。砌体结构在地震中受到破坏的几率相对较大,具体因素主要与窗间承载力不足、施工不当、设计问题以及整体抗剪强度弱等有关。在5.12地震中,由于建筑物的抗震设防性能较差,致使其中的很多砌体结构出现了一定的倒塌。在海地的某些地区,由于实际砌体结构建筑并不具有一定的抗震措施,致使相关建筑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坍塌。(2)钢结构。钢结构具有延性好、轻质高强以及环境污染小的特点,其缺点主要是很难确保实际施工质量,且有很多的节点。在5.12地震中由于钢结构而造成的危害相对较轻,很多的轻屋房建设由于实际的屋架与屋面之间没有明确的固定,进而使得屋面板出现脱落。 2、隔震与消能减震 2.1隔震 (1)隔震的基本原理。隔震是指隔离地震对实际建筑结构的影响,主要原

浅述建筑结构减震与消能减震设计

浅述建筑结构隔震与消能减震设计 崔XX XX理工大学XX学院XX学员大队江苏XX 02XXXX 内容摘要 摘要:本文对建筑结构“隔震”与“消能减震”设计的基本原理及其特点进行简要的介绍和说明,并对结构抗震设计、隔震设计和消能减震设计进行分析和对比,供初学者参考。 主题词:抗震设计隔震设计消能减震设计 1 引言 地震是一种突发性的破坏性极强的自然灾害,罕遇的大地震会给建筑物及构筑物造成极大的破坏,造成极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回顾21世纪发生的几次大地震如尼泊尔大地震,汶川大地震,智利地震等无一不对人们和社会造成不可估量的破坏和损失。当前的科技水平尚无法预测地震的到来,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地震也是无法预测的。而且即使做到了震前预报,如果工程设施的抗震性能薄弱,也难以避免经济损失。地震时不可控的,但工程结构是可控的,因此,实施有效的抗震设防是当前防震抗灾的关键性工作,而隔震和消能减震技术在建筑结构中应得到广泛应用。 传统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是依靠增加结构的强度、刚度和延性来增加结构各构件的承载力和变形能力来抵御地震作用,,来实现“大震不倒,中震可修,小震不坏”的防御目标,立足于“抗”,是一种消极的设计方法。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和传统抗震结构在地震中的表现,传统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暴露出很多问题,不能满足现代建筑在抗震设防方面的需求。所以抗震减灾事业的发展,不能局限于传统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更应该搭上科技创新的这辆快车,用新技术来提高和改善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在建筑物中设置隔震层和消能减震装置来减轻地震的破坏这种新型结构体系就是其中之一。本文就这一新结构体系做一简要阐述。 2 “隔震设计”与“消能减震设计”的基本设计原理 2.1 隔震设计 “隔震”即隔离地震,分为基础隔震和层间隔震。在建筑物适当部位设置隔离装置,切断或削弱地面运动向上部结构的传递,并提供适当的阻尼,从而使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大大降低,耗能能力加强,达到预期的防震要求。如叠层橡胶垫支座、高阻尼橡胶垫支座、滑移隔震支座和混合隔震装置等。 2.2 消能减震设计 消能减震技术是把结构物某些部位(如支撑、剪力墙、连接缝或连接件)设置耗能 阻尼器,通过该装置产生摩擦,弯曲(或剪切、扭转)弹塑性(或粘弹性)直回变形来耗散或吸收地震输入结构的能量,以减小主体结构的地震反应,从而避免结构产生破坏或倒塌,达到减震控制的目的。 在消能减震结构体系中,消能(阻尼)装置在主体结构进入非弹性状态前率先进入耗能工作状态,充分发挥耗能作用,消耗掉输入机构体系的大量地震能量,式结构本身需消耗的

建筑隔震与消能减震知识分享

第十五讲建筑隔震与消能减震设计规定 一、隔震与消能减震是减轻建 筑结构地震灾害的新技术 地震释放的能量以震动波为载体向地球表面传播。 通常的建筑物因和基础牢牢地连接在一起,地震波携带的能量通过基础传递到上部结构,进入到上部结构的能量被转化为结构的动能和变形能。在此过程中,当结构的总变形能超越了结构自身的某种承受极限时,建筑物便发生损坏甚至倒塌。 1、什么是房屋结构的“隔震设计” 《隔震》,即隔离地震。在建筑物基础与上部结构之间设置由隔震器、阻尼器等组成的隔震层,隔离地震能量向上部结构传递,减少输入到上部结构的地震能量,降低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达到预期的防震要求。地震时,隔震结构的震动和变形均可只控制在较轻微的水平,从而使建筑物的安全得到更可靠的保证。表15.1列出了隔震设计和传统设计在设计理念上的区别。 表 15.1 隔震房屋和抗震房屋设计理念对比 隔震器的作用是支承建筑物重量、调频滤波,阻尼器的作用是消耗地震能量、控制隔震层变形。隔震器的类型很多。目前,在我国比较成熟的是“橡胶隔震支座”。因此,本《规范》所指隔震器系指橡胶隔震支座(规范12.1.1条注1)。在隔震设计中采用其他类型隔震器时,应作专门研究。 2、什么是房屋建筑的“消能减震设计” 在建筑物的抗侧力结构中设置消能部件(由阻尼器、连接支撑等组成),通过阻尼器局部变形提供附加阻尼,吸收与消耗地震能量。这样的房屋建筑设计称“消能减震设计”。 采用消能减震设计时,输入到建筑物的地震能量一部分被阻尼器所消耗,其余部分则转换为结构的动能和变形能。这样,也可以达到降低结构地震反应的目的。阻尼器有粘弹性阻尼器、粘滞阻尼器、金属阻尼器、电流变、磁流变阻尼器等。 3、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的主要优点

谈建筑工程施工结构加固技术 沈叶鹏

谈建筑工程施工结构加固技术沈叶鹏 发表时间:2018-09-20T10:43:49.00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10期作者:沈叶鹏 [导读] 通过介绍结构加固技术的价值,提出建筑工程施工结构技术的要点,提高结构加固技术,藉此希望能够为建筑工程施工结构加固技术提供参考。 沈叶鹏 32091119900XXXX573 摘要:现如今我国经济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现代化、城市化进程加快,房屋建筑行业面对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之而来的是对房屋建筑功能多样性、使用面积有了更高的要求,并且对房屋建筑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工程数量多、规模大是我国目前房建施工最主要的特点,并且建造周期较长以及工程造价较高。在面对多重的市场需求,技术人员应着重研究建筑工程施工结构加固技术。通过介绍结构加固技术的价值,提出建筑工程施工结构技术的要点,提高结构加固技术,藉此希望能够为建筑工程施工结构加固技术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房屋建筑;结构加固;参考 1前言 经济的高速发展,城镇化进程逐渐加快,人民对物质文化方面的需求与日俱增,人民对房屋建筑不仅仅局限于居住等基本功能,而是要求在保障质量越来越高的基础上,建造出功能多样化的新型现代建筑。在实际建筑工程中,房屋建筑的质量是由实际施工情况决定的,而选择适宜的结构加固工艺能够保证建筑结构安全,保障其发挥出建筑的多样化功能。因此对建筑工程施工施工结构加固技术进行探讨对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稳定发展是有重要价值的。 2房建施工结构加固技术的重要价值 实际施工进行是存在许多影响建筑质量的因素,例如工程建材、施工人员、施工相关设备以及周边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多多少少都会对建筑产生不良影响,导致房屋建筑存在一些质量问题,诸如建筑出现明显裂缝、墙体变形,严重时甚至有错位、断裂现象的出现,严重影响经济效益,并且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威胁,由此可知建筑工程施工结构加固技术是有很大的应用价值的。 2.1结构加固技术在安全方面的价值 结构加固技术可以从关键环节对建筑结构进行加固,结构加固技术的重要目的就是保障房屋建筑的安全稳定性并保障建筑能够发挥多样功能作用。实际施工时,由于建材质量、施工技术的不合理都会对建筑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影响房屋建筑的安全性。在保证建筑物的施工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利用房建结构加固技术可以对施工设计以及施工工艺进行完善提高。充分考虑周边环境以及自然灾害的影响,例如雨雪天气甚至是重大自然灾害对建筑耐久性的考验,都对房屋建筑的安全性、稳定性有了更高的要求,房屋建筑结构加固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房屋建筑的耐久性,延长建筑的使用年限。在房屋建筑安全性方面,结构加固技术为建筑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与质量保证,这是现代建筑行业科学化改革的重要特点。 2.2结构加固技术在经济方面的价值 结构加固技术能有效保障建筑施工质量,可以有效降低工程成本,在保证质量大幅度提高的前提下,节约了生产成本。合理的选用结构加固技术可以有效避免资源浪费,传统加固方式以增加结构重量和体积来保障结构安全性,而结构加固技术巧妙使用钢材等高强高韧性材料,使结构简单化、功能多样化,加固效果较之更加明显,并且在倡导节约型社会建设的背景下,结构加固技术无疑能够大大节省成本,有效降低工程造价,给工程留有更大的操作空间以及创造更多效益的机会。提倡合理运用结构加固技术,保障结构安全,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2.3结构加固技术在现代建筑行业方面的价值 无疑结构加固技术是目前建筑业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对于房屋建筑行业来说有着重要价值。结构加固技术可以保障建筑安全稳定性,尤其现在大型建筑项目增多,安全方面、结构方面得到有效保障,可以使建筑行业满足市场需求,促进建筑行业不断进步。另外结构加固技术的推广,可以有效带动多行业技术交流整合,尤其是对科研领域以及新型材料领域都有划时代的意义,通过有效开展行业间技术交流,科学调整发展方向。可以说结构加固技术是现代建筑行业的重大突破,全面提升了建筑行业的技术水平。新时期更应把握住趋势,不断完善结构加固技术,促进建筑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3结构加固技术的实际应用 房屋建筑行业发展迅速,施工技术不断完善,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建筑施工结构加固技术是针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隐患,有方向性的选择适用的结构加固技术,保障建筑施工质量,保证房屋建筑的功能完整性。 3.1截面加大技术 结构加固技术比较常用就是加大截面技术,通过在钢筋混凝土的受压力面加筑保护性混凝土层,有效增加结构截面高度和受力面积,从而可以改善受压处的抗弯性能,提高抗剪性能以及截面刚度,有效地加固房屋建筑。因为这种施工工艺操作简单,而且能适用于大部分类型的房屋建筑,所以加大截面法的使用已经有了很丰富的经验。但是不足的是加大截面会相对减少建筑物部分区域的面积,这就需要设计人员进行认真分析,尽量完善截面加大结构加固技术。 3.2混凝土置换技术这种方法类似于加大截面加固技术,混凝土置换技术也可以适用于大多数类型的建筑,而且施工工艺简便,但它不同于截面加大技术的方面是:混凝土置换技术可以解决截面加大技术减少净空面积的问题。但是两者进行混凝土施工时,潮湿环境都会对房屋建筑产生一定的影响,这是两者的不足之处。并且混凝土置换技术还存在一些缺陷,比如说加固施工需要长时间的湿作业,那么适用范围就会变小,只是适用于混凝土强度较低的受压区。 3.3预应力技术 这种加固技术通过对预应力水平拉杆进行结构加固,使其内部产生轴向拉力,通过水平拉杆端部传递到受弯曲的部件上,从而在受弯部件内部出现偏心受压的情况,这种结构可以有效地解决外部荷载过大产生的弯矩过大的情况,从而显著提高构件的抗弯能力。这种技术是外部载荷和预应力两者对受弯构件进行加固。受弯能力提高,可以有效减少外部荷载产生的压力,避免关键构件出现裂缝,能够提高建

建筑结构加固方法汇总

建筑物加固技术概述 混凝土结构的加固分为直接加固与间接加固两类,设计时可根据实际条件和使用要求选择适宜的方法和配套的技术。 直接加固的一般方法有: 1、加大截面加固法该法施工工艺简单、适应性强,并具有成熟的设计和施工经验;适用于梁、板、柱、墙和一般构造物的混凝土的加固;但现场施工的湿作业时间长,对生产和生活有一定的影响,且加固后的建筑物净空有一定的减小。 2、置换混凝土加固法该法的优点与加大截面法相近,且加固后不影响建筑物的净空,但同样存在施工的湿作业时间长的缺点;适用于受压区混凝土强度偏低或有严重缺陷的梁、柱等混凝土承重构件的加固。 3、有粘结外包型钢加固法该法也称湿式外包钢加固法,受力可靠、施工简便、现场工作量较小,但用钢量较大,且不宜在无防护的情况下用于600C以上高温场所;适用于使用上不允许显著增大原构件截面尺寸,但又要求大幅度提高其承载能力的混凝土结构加固。 4、粘贴钢板加固法该法施工快速、现场无湿作业或仅有抹灰等少量湿作业,对生产和生活影响小,且加固后对原结构外观和原有净空无显著影响,但加固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胶粘工艺与操作水平;适用于承受静力作用且处于正常湿度环境中的受弯或受拉构件的加固。 5、粘贴纤维增强塑料加固法除具有粘贴钢板相似的优点外,还具有耐腐浊、耐潮湿、几乎不增加结构自重、耐用、维护费用较低等优点,但需要专门的防火处理,适用于各种受力性质的混凝土结构构件和一般构筑物。 6、绕丝法该法的优缺点与加大截面法相近;适用于混凝土结构构件斜截面承载力不足的加固,或需对受压构件施加横向约束力的场合。 7、锚栓锚固法该法适用于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C60的混凝土承重结构的改造、加固;不适用于已严重风化的上述结构及轻质结构。 间接加固的一般方法有: 1、预应力加固法该法能降低被加固构件的应力水平,不仅使加固效果好,而且还能较大幅度地提高结构整体承载力,但加固后对原结构外观有一定影响;适用于大跨度或重型结构的加固以及处于高应力、高应变状态下的混凝土构件的加固,但在无防护的情况下,不能用于温度在600C以上环境中,也不宜用于混凝土收缩徐变大的结构。 2、增加支承加固法该法简单可靠,但易损害建筑物的原貌和使用功能,并可能减小使用空间;适用于具体条件许可的混凝土结构加固。 与混凝土结构加固改造配套使用的技术一般有: 1、托换技术系托梁(或桁架,以下同)拆柱(或墙,以下同)、托梁接柱和托梁换柱等技术的概称;属于一种综合性技术,由相关结构加固、上部结构顶升与复位以及废弃构件拆除等技术组成;适用于已有建筑物的加固改造;与传统做法相比,具有施工时间短、费用低、对生活和生产影响小等优点,但对技术要求较高,需由熟练工人来完成,才能确保安全。 2、植筋技术系一项对混凝土结构较简捷、有效的连接与锚固技术;可植入普通钢筋,也可植入螺栓式锚筋;已广泛应用于已有建筑物的加固改造工程,如:施工中漏埋钢筋或钢筋偏离设计位置的补救,构件加大截面加固的补筋,上部结构扩跨、顶升对梁、柱的接长,房屋加层接柱和高层建筑增设剪力墙的植筋等。

12 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

12 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 12.1 一般规定 12.1.1本章适用于设置隔震层以隔离水平地震动的房屋隔震设计,以及设置消能部件吸收与消耗地震能量的房屋消能减震设计。 采用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的建筑结构,应符合本规范第3.8.1条的规定,其抗震设防目标应符合本规范第3.8.2条的规定。 注:1,本章隔震设计指在房屋基础、底部或下部结构与上部结构之间设置由橡胶隔震支座和阻尼装置等部件组成具有整体复位功能的隔震层,以延长整个结构体系的自振周 期,减少输入上部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达到预期防震要求。 2,消能减震设计指在房屋结构中设置消能器,通过消能器的相对变形和相对速度提供附加阻尼,以消耗输入结构的地震能量,达到预期防震减震要求。 12.1.2建筑结构隔震设计和消能减震设计确定设计方案时,除应符合本规范第3.5.1条的规定外,尚应与采用抗震设计的方案进行对比分析。 12.1.3建筑结构采用隔震设计时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结构高宽比宜小于4,且不应大于相关规范规程对非隔震结构的具体规定,其变形特征接近剪切变形,最大高度应满足本规范非隔震结构的要求;高宽比大于4或非隔震结构相关规定的结构采用隔震设计时,应进行专门研究。 2,建筑场地宜为I、Ⅱ、Ⅲ类,并应选用稳定性较好的基础类型。 3,风荷载和其他非地震作用的水平荷载标准值产生的总水平力不宜超过结构总重力的10%。 4,隔震层应提供必要的竖向承载力、侧向刚度和阻尼;穿过隔震层的设备配管、配线,应采用柔性连接或其他有效措施以适应隔震层的罕遇地震水平位移。 12.1.4消能减震设计可用于钢、钢筋混凝土、钢-混凝土混合等结构类型的房屋。 消能部件应对结构提供足够的附加阻尼,尚应根据其结构类型分别符合本规范相应章节的设计要求。 12.1.5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时,隔震装置和消能部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1,隔震装置和消能部件的性能参数应经试验确定。 2,隔震装置和消能部件的设置部位,应采取便于检查和替换的措施。 3,设计文件上应注明对隔震装置和消能部件的性能要求,安装前应按规定进行检测,确保性能符合要求。 12.1.6建筑结构的隔震设计和消能减震设计,尚应符合相关专门标准的规定;也可按抗震性能目标的要求进行性能化设计。 12.2 房屋隔震设计要点 12.2.1隔震设计应根据预期的竖向承载力、水平向减震系数和位移控制要求,选择适当的隔震装置及抗风装置组成结构的隔震层。 隔震支座应进行竖向承载力的验算和罕遇地震下水平位移的验算。 隔震层以上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应根据水平向减震系数确定;其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8度(0.20g)、8度(0.30g)和9庋时分别不应小于隔震层以上结构总重力荷载代表值的20%、30%和40%。 12.2.2建筑结构隔震设计的计算分析,应符合下列规定: 1,隔震体系的计算简图,应增加由隔震支座及其顶部梁板组成的质点;对变形特征为剪切型的结构可采用剪切模型(图12.2.2);当隔震层以上结构的质心与隔震层刚度中心不重合时,应计入扭转效应的影响。隔震层顶部的梁板结构,应作为其上

建筑隔振消能减震技术探析(精)

浅析建筑隔振消能减震技术 1 地震的危害 建筑物除了承受竖向荷载外, 还要承担风和地震水平荷载的作用, 建筑物越高,这个水平荷载效应就越明显。我国 41%的国土、 50%以上的城市位于地震烈度 7度以上的地区, 面临的地震灾害形势非常严峻。地震是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突发性的自然灾害之一, 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很大的危害。 1.1 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1976年唐山发生的 7.8级强烈地震, 顷刻间, 百余万人口工业城市被夷为平地,造成 24.2万人死亡, 16.4万余人重伤。自 1900年有记录以来,我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 55万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 53%。 1.2 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自我国 1900年有记录以来,地震成灾面积达 30多万平方公里, 房屋倒塌达 700万间。 1.3 冲击人类社会的正常运行秩序和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 唐山地震的直接经济损失近百亿元,震后重建投资达百亿元。 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中经济损失超过 1000亿美元。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 城市化使人口和财富高度密集, 强烈地震造成的伤亡和损失将越来越大, 地震后的修复和城市的复兴就越有难度, 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冲击也将更为剧烈。 2 传统抗震方法 地震造成的破坏给人类留下的烙印是深刻的。而我们结构工程师 们一直没有停止过对建筑物抗震的研究。建造抗强烈地震的建筑物和构筑物成为建筑工程领域重要的课题。为了抵御地震灾害, 通常的建筑结构设计采用的是

抗震设计,强调的是“ 抗” ,即采用“ 延性结构体系” 适当控制结构物的刚度,但容许结构构件(如梁、柱、墙、节点等等在地震时,进入非弹性状态,并且具有较大的延性,以消耗地震能量,减轻地震反映,使结构物“ 裂而不倒” 。 这种体系在很多情况下是有效的,但也存在很多局限性:首先, 由于结构物的承重构件在地震时进入非弹性状态, 对某些重要的结构物是不容许的(纪念性建筑、装饰昂贵的现代化建筑、原子能发电站等 ;其次,对于一般性建筑,当遭遇超过设防烈度地震时,由于主体结构已发生严重非弹性变形, 在地震后难以修复或在强地震中严重破坏, 甚至倒塌, 其破坏程度难以控制; 再次, 随着地震强度的增大, 结构的断面和配筋都相应增大,造成经济的“ 浪费” 。 3 隔震、消能减震 3.1 隔震与消能减震原理 隔振、减震控制的基本原理是在结构构件之间或建筑物与基础之间设置隔震、减震装置,通过隔震、减震装置的耗能特性,减小振动能量向周围环境的传递,达到减小振动对周围环境影响的目的。 3.2 隔震与减震方法 3.2.1 粘弹性阻尼结构 粘弹性阻尼结构的风洞试验、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及大量的结构分析表明,在结构中安装粘弹性阻尼器可减小风振反应和地震反应 40%~80%,可确保主体结构在强风和强震中的安全性,并使结构在 强风作用下, 结构的舒适度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西雅图哥伦比亚中心大厦起初是因为在风振的影响下,顶部几层有明显的不舒适感,安上粘弹性阻尼器后,不再有不舒适感,效果良好。若采用加大刚度的方法来获得同样的效果, 需要把现有的柱尺寸扩大一倍, 粗算价值约 800万美元,显然采用增加刚度的办法是难以接受的,而采用粘弹性阻尼器所用的试验及安装费用仅 70万美元。在北京的银泰中心也设置了粘滞阻尼器,试验结构证明有很好的减振效果。由此可见,采用粘弹性阻尼器减小建筑的风振或地震效应在经济上是相当可观的。 3.2.2 吸能减震

建筑结构加固技术的类型及特点

建筑结构加固技术的类型及特点 由于混凝土结构建筑往往会出现裂缝的现象,这对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能会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如果我们能在施工以及改造的过程中,必须采取与建筑物功能相适应的加固模式,大大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从而保证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安全与稳定。 建筑结构加固的原因 建筑结构需要加固的原因有许多,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建筑设计的不当,其包括抗震设计以及非抗震设计的不当。 2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时是按照建筑的极限状态设计法进行设计的,而建筑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以及砌体结构,由于种种原因,例如设计规范要求提高以及施工缺陷而造成的结构承载力与刚度不足等,不能满足建筑结构强度、刚度以及耐久性的要求,因而需要对建筑结构进行鉴定和加固。 3由于建筑的使用不当或者年久失修而造成建筑结构的损伤以及破坏,或是因灾害性事件的发生而造成建筑结构的破坏,使现有的建筑结构不能满足目前使用要求,或是建筑的安全度不高,这时需对建筑要进行鉴定和加固。 4由于原来的设计早已无法满足住户现在的需求,因而住户要求会对建筑的平面布置和使用功能进行改变,但是一旦建筑物改变用途,就会导致其建筑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出现了与原先设计初衷的不一致,进而造成原结构的强度以及刚度不能满足现在要求,因而要对结构进行鉴定以及加固。 建筑结构加固的原则 1在对建筑结构加固前,必须对其进行结构可靠性鉴定以及抗震鉴定,并且必须依据鉴定结论,确定加固设计方案。 2进行加固计算时,应当根据建筑结构的实际受力状况,确定计算。此外,加固截面面积必须采取实际有效截面积,并且结合加固的应力滞后特点,切实做好加固部分与原结构协同工作。 3选择加固方案时,应当采用技术可靠、经济合理、便于施工的加固设计方案,并尽可能的减少施工对人们生产以及生活的影响。 建筑结构加固技术的种类及其特点

建筑结构加固技术研究 周世光

建筑结构加固技术研究周世光 发表时间:2019-05-06T14:46:55.99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期作者:周世光 [导读] 不断满足建筑行业的更高要求,相信我国建筑结构加固行业的发展也将持续进行。 武汉宝安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造和维修加固产业也不断提升,建筑结构加固这门新学科发展速度异常迅猛,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行业。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客观需要,建筑物能够有效保证文明的传播和延续,建筑物的加固工程,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就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来讲,新型建筑材料和新型加固技术不断诞生,不断满足建筑行业的更高要求,相信我国建筑结构加固行业的发展也将持续进行。 关键词:建筑结构;加固技术;方法研究 建筑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群众的人身财产和生命安全受建筑的质量的直接影响。在加固改造过程中,应先充分考虑建筑的现状,使其质量有所保障,在面对自然或人为破坏时,能够保持更强的抵抗能力。本文结合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常用到的几种加固方法,简要对建筑物结构的加固措施进行分析,探讨结构加固的先进有效措施,望对建筑行业结构加固的工作人员有错帮助: 1、建筑结构加固的必要性 我国国土面积幅员辽阔,但很多地区处于板块边缘地带,地动活跃,其中,大约有2/3的大城市位于地震多发区,当地建筑物时常经历地震的洗礼,损坏或重或轻,严重的可以直接报废,但损坏较轻的可以响应我国低碳环保的号召,进行结构加固,保证持续利用的强度和安全性。此外,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大大小小的工业建筑项目完成数量有超过30万个,公用建筑项目超过60多万个,工业和民用建筑面积超过30亿平方米,其中20世纪60年代建设成功的占约一半,由此可知,现阶段很多建筑物已经进入中老年时期,原先的建筑设计技术也早已被淘汰,到了必须加固和维修的地步。对于修建和加固各种建筑物,保证它的原本功能,增长其使用寿命,不但可以节省资金,还能够减少土地的征用,节约资源,缓解日益紧张的城市用地矛盾。 2、建筑结构有待加固的原因 ①按照极限状态设计法设计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或砌体结构不当,无法满足现状结构强度、刚度、耐久性的要求,难以应对地震,火灾,台风,洪涝,冰雪等自然灾害的压迫; ②对现有基础设施大量的进行鉴定,发现现有的工业或民用建筑物有待加强或改造,为了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减少征地,节省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利用新技术和新建材对旧建筑进行结构加固。 3、常见的建筑结构加固措施 ①加大截面加固法 通过对构件外部包加混凝土使得截面的增大,并配合钢筋量增大,从而达到提高构件强度和荷载承受力的作用,在我国,这种方式比较传统,工艺简单,技术成熟,能够广泛应用于梁、板、柱子、墙体等各种混凝土结构。 ②外包钢加固法 外包钢加固法一般利用角钢等型钢外包于构件的四角或两角,已达到构件强度和性能增加的目的。建筑行业将外包钢加固法大致分为两种:湿式外包钢加固法,干式外包钢加固法。 湿式外包钢加固法:外包钢与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采用胶粘法,胶粘材料可以用乳胶水泥粘贴,环氧树脂化学灌浆,保证型钢与构件整体性较高,共同受力,相当于增加了原构件的强度; 干式外包钢加固法:不同于湿式外包钢加固法,干式外包钢加固法不存在任何粘接在原构件与外包型钢之间,即便部分情况下需要填水泥砂浆,但单独受力,承载力的增加方式和效果不如湿式外包钢加固法。但是此方法施工简单,现场施工量较少,效果稳定比较可靠,适用于不允许提高构件截面尺寸但又要求大幅度提高构件强度的切块机,主要利用在柱子,梁,桁架,弦杆,腹杆等位置的加固问题。 ③预应力加固法 采用外加预应力钢拉杆或撑杆对结构进行加固的方法叫做预应力加固法。简单来说,就是利用预加应力改变原结构的内力分布,从而减低结构内部原有的应力水平并有效提高结构的承载力。这种手法的特点是通过预应力手段强迫加拉杆或撑杆受力,改变结构原内力,降低原结构应力,让加固后的结构表现不出滞后的应力应变现象,或是降低这种现象,使得现结构具有加固、卸载、改变结构内力的三重效果,保证整体结构更好的共同工作,同时受力,提高结构承载力。但要注意的是,此方法不适宜高湿度环境下混凝土结构和混凝土收缩徐变较大的混凝土结构加固要求。 ④增设支点加固法 通过增加支撑点的设立,来减小结构的计算跨度来改变结构内力分布,从而提高整体结构的承载力的方法,在业内被称为增设支点加固法。适用于房屋净空不受限制,梁、板、桁架、网架等水平结构必要加固的情况。此种方法操作简单可靠,但会占有部分使用空间,但能够大幅度减少结构跨度,提高结构强度并减少结构的形变。 ⑤粘贴钢板加固法 粘贴钢板加固法,顾名思义,就是将原混凝土构件表面粘贴钢板来起到增加承载力的一种方法,粘贴过程一般利用特制的建筑结构专用胶,使加固过的结构共同受力,整体工作,相当于体外配筋的作用,同时提高构件的刚度、抗拉、抗压、抗弯、抗剪等等各项能力,但这种方法对专业的结构胶有特殊要求,必须强度够高,粘接力够强,抗老化性能好,弹性模量高且膨胀系数小等特点集于一身。 ⑥粘贴碳纤维材料加固钢筋混凝土结构。 不同于以上五个加固方法,碳纤维材料是一种新型建筑材料,是我国乃至世界重点关注和研究的科学材料。这种碳纤维材料一般具有高强度的耐腐蚀、耐老化能力,同时保证质量轻、非磁性等特点,有效将纤维和基体组合形成超强的复合材料,集成纤维与碳的双重优点。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碳纤维等纤维类复合材料的生产技术不断提高,产量也不断提升,成本不断下降,在土木工程项目

消能减震技术在建筑加固工程中应用

消能减震技术在建筑加固工程中应用 发表时间:2019-04-26T15:11:51.53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期作者:裴鑫 [导读] 摘要:在现代传统的抗震工艺中拥有诸多方法,其中最传统的就是房屋得上部结构和它的基础牢十分结实地连在一起,当地震来临时,地面引起的运动能量能够通过在地上实施的基础输送到房屋结构中,从而导致房屋结构产生振动和变形的现象乃至倒塌。 滕州市工程建设监理技术服务中心山东滕州 277500 摘要:在现代传统的抗震工艺中拥有诸多方法,其中最传统的就是房屋得上部结构和它的基础牢十分结实地连在一起,当地震来临时,地面引起的运动能量能够通过在地上实施的基础输送到房屋结构中,从而导致房屋结构产生振动和变形的现象乃至倒塌。本文中所阐述的“消能隔震”的指导目标在于使基础和上部房屋结构进行有效分离,将建筑物和地面基础进行隔离,从而实现地震时地面晃动但是地面上的建筑物基本不动,以期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水平。文章中以某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综合服务楼项目为例,根据实际情况设计隔震层并采用减隔震技术,提高房屋结构的抗震水平。 关键词:消能;减隔震;施工技术 1消能减震加固原理 消能减震加固,是通过在原结构设置阻尼器等减震装置来实现抗震目标的方法。结构消能减震加固,即是在结构物的某些部位设置消能装置,通过消能装置产生摩擦、弯曲(或剪切、扭转)、弹塑(或粘弹)性滞回变形来耗散或吸收地震输入结构中的能量,以减少主体结构的地震反应。 2消能减震技术在建筑加固工程中应用 某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综合服务楼工程总面积41308.08㎡,地下一层,地下二层为车库,地下三层为车库局部为人防地下室;地上十六层,框剪结构,使用功能为综合服务楼,本工程所在的乌鲁木齐市位于天山地震带,抗震设防烈度8°,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传统的构造抗震体系允许混凝土承重结构或其余结构构件,例如梁柱节点、梁梁节点等在地震来临时出现主体结构节点损坏或混凝土承重结构构件在地震中的损坏过程,是地震产生的能量的“消能”过程,若混凝土承重结构或结构构件等严重破坏或倒塌,地震所产生的能量的消解耗尽的最终完成。所使用的主要方法是根据建筑构造本身受力结构构件的全体耗能特性和变形能力来硬性吸收地震波释放出的能量。它主要依靠曾经已有的设计经验,调整主体结构容易出现损坏的局部刚度或整体刚度,加强因地震而造成的破坏点抵抗地震波释放能量所产生的变形及损坏,使主要的结构受力构件在受到地震波影响时能够处于非弹性状态,并具备一定的延伸性,从而能够确保主体结构构件等在地震波释放能量时产生足够的延性破坏,以抵消强烈的地震波所带来的能量。上述原理即是全球范围内比较常规的传统结构抗震的基本方法,“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是这种方法的抗震设防三大基本点,虽然此类抗震设防结构应用的非常普遍,但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着非常多的不足之处,所以采用消能减震技术具有紧迫性及必要性。 2.1阻尼器的布置原则 1)减震设计控制指标:按多遇地震计算时,主体结构应该保持弹性要求,而且非结构构件也不应出现明显的破坏;按罕遇地震计算时,结构从弹性过渡到弹塑性,但阻尼器系统仍能正常工作,发挥其功能。2)在阻尼器布置时,应充分考虑建筑平面使用功能的要求,选择合适位置的隔墙,将阻尼器安置在中间,并采用防火轻质材料作为隔板,然后依据位移控制要求和水平向地震力等参数,通过计算分析来确定阻尼器的准确位置和数量。消能构件一般布置在结构的X,Y两个主轴方向,以达到增加两个方向的阻尼和刚度的目标。3)阻尼器应安置在相对速度或层间相对位移较大的楼层,通过尽可能地增加消能器两端的相对速度和相对变形,以提高阻尼器的有效减震作用。4)初步布置好阻尼器后,对结构进行整体抗震性能分析,包含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弹性分析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进行优化调整。5)截面配筋设计时,应按照各层消能部件的最大阻尼力来计算,对结构中相关梁柱节点进行强度校核,并适当对节点部位采取一些补强措施,来保证结构的安全性能。 2.2隔震层施工技术 所谓基础隔震系统的原理是,在上部主体结构与基础结构中间设置专门的隔震元件和耗能装置,产生有弹性的底层部位,作为隔震层,用来分隔上部主体结构与基础结构,把建筑物分割为上部结构、隔震层和下部结构三部分,达到提高上部结构的使用功能,以期达到避开地震的效果,解除上部结构与水平地面运动的耦连关系,并利用隔震层的高隔离性的特点,抵消地震发生时地震波的输入,使地震力的作用对上部结构大大减小,达到整体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及安全性,在现今的隔震工程中,对结构间隔震技术的探讨和应用开始广泛开展,在工程设计过程中设计合理的隔震层,能够起到很好的减震效果,不仅在减小建筑的地震效应或风振现象作用明显,而且大大降低工程的造价成本,目前日常应用的隔震层技术主要有以下四项技术:(1)橡胶隔震支座的研发、生产技术。①通过工程设计及施工应用等大量的试验,摸索研制出1000橡胶隔震支座的材料、粘贴剂等最佳配合比设计;②通过设计理论与施工实践相结合,获得1000橡胶隔震支座的力学性能指标。(2)橡胶隔震支座安装施工技术。①在施工时,应尽可能的做到预埋的一次合格,避免对支座出进行二次注浆,提高一次施工合格率,缩短施工时间,此类施工过程不复杂,而且工作效率较高;②通过对隔震支座同一位置的螺栓孔的钢模板,对锚固筋和套筒的平面定位及标高进行精准的确定,避免产生错筋和套简在浇筑混凝士偏位现象;③为了保证支座处钢模板同支座底部混凝土接触部位粘结的更结实,在钢模板上开通气孔,确保贴合密实;④为了保证橡胶隔震支座锚固筋相对主体结构具备更好的垂直度,在支座底部焊接直径14的定位筋,以确保锚固筋避免产生水平位移现象;⑤为了更方便更换隔震支座,在隔震支座上铺贴一层3mm厚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3)隔震支座变形监测技术。所谓的隔震支座变形监测技术就是在支座出安装高新智能型位移设备以及自动跟踪全站仪进行全方位的监测,利用无线网络的便利,随时将位移数据输入到对应的数据库里,里面的软件可以不定期收集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并通过图表法将变化量显现出来,从而达到自动监测的效果。(4)橡胶隔震支座更换施工技术在上部主体结构的荷载作用下,隔震支座处于被压缩的状态,因此隔震支座应具备适当的压缩量,并将上下法兰板用钢板进行焊接,以避免出现上部主体结构在顶升的过程中出现自然的反弹现象,造成结构在顶升时出现向上位移的后果,造成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损坏。千斤顶加载方式:在上支墩的顶升过程中,主支墩按照100t为一级进行加载,周边支墩按照50t为一级进行加载。这种方法利用了加权平均的方法,安全性能高。 3结语 综上所述,隔震结构的变形主要集中在隔震层,隔震层以上的结构基本为整体平动,隔震装置的作用在于当该建筑结构在输入地震波时能够有效缓解地震剪力向上部结构的传递,所承受的地震动大幅减小。在多遇地震作用下,隔震结构利用其橡胶支座的特殊性能,能够

建筑结构加固施工技术(最新)

建筑结构加固施工技术 作为现代化发展的标杆,建筑对人类生活生产起着重要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同时也提高了对建筑结构的稳定和安全的要求。同时,建筑施工单位有义务对建筑结构加大坚固,更有责任对人们的人身财力安全负责。因此,对建筑结构的重视以及对施工过程的严格把控成为建设施工中的一大关键。在努力提高建筑稳定性的同时,还要对建筑进行加固,以保证建筑结构的稳固。减少对居民的生活威胁,有效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 1建筑结构加固的原因 由于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材料本身的使用年限所致,使得现代化建筑不得不采取加固的措施来保护建筑物。究其原因,可分为以下几点:一是指在设定极限设计下,针对砌体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本身的强度要求下,钢筋本身强度及混凝土配合比问题的和钢筋的抗拉性、抗弯性等必须满足建筑结构的要求,由于以上原因不能满足要求而造成的,出现了建筑结构的荷载分布不均或建筑结构强度不够等问题的出现,这样的建筑往往留有安全隐患,很容易出现建筑物变形或者倾斜,严重者甚至倒塌。二是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诸如地震、海啸、台风、火灾、冰雪和战争及其他因素等对建筑物造成的严重损坏,造成的建筑物维修难度较大的因素的影响。三是指针对我国现阶段发展技术及改造维修能力综合分析,制定出一套符合基本国情的方案。在缓解城市紧张的用地问题的同时,还能有效的节约资

源,节省资金。这一目标的实现,有助于我国进一步加大现代化发展进程。总之,对建筑结构的加固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需要有新的技术和研究成果对其进行更好的开拓。 2建筑结构常用的加固方法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常用的建筑施工加固法主要包括有外包钢法、外粘钢架法和加大截面法,同时也会有些方法,例如增设支撑点法、剪力墙法、增设支点法等,都能在一定范围内对墙体进行加固。采用这些加固方法都能够在一定方面有效的对建筑结构采取加固,从而增大建筑的稳定性。在采取加固之前,应先根据施工因素综合考虑,合理运用加固方法,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加固效果。另外,采用新的技术和对新方法的探索,对建筑结构的加固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2.1加大截面加固法 加大截面加固法是目前使用最广,同时也是最受建筑施工单位所青睐的一种对建筑结构加固的有效方法。加大截面加固法实际上就是通过在建筑原有结构上包混凝土,从而增大截面横截面积,来提高建筑结构的承载能力。相比于其他加固法,加大截面加固法是属于一种比较传统的加固方式,具有施工简单,操作容易,执行效率高、加固范围广等特性。使用这种加固,要考虑结构的受力特点和加固要求。需要配置适量钢拉来加固混凝土截面,以保证在浇筑之后正常工作。同时配加过程中,应按照建筑构件的需求进行浇筑,以保证建筑结构的正常使用。加固钢筋截面面积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不同混凝土所用的位置不同,一般普通混凝土主要用在外包材料;若外包层很薄,

结构消能减震技术

结构消能减震技术 1、结构消能减震的基本概念 地震发生时地面震动引起结构物的震动反应,地面地震能量向结构物输入。结构物接收了大量的地震能量,必然要进行能量转换或消耗才能最后终止震动反应。 消能减震技术是将结构的某些构件设计成消能构件,或在结构的某些部位装设消能装置。在风或小震作用时,这些消能构件或消能装置具有足够的初始刚度,处于弹性状态,结构具有足够的侧向刚度以满足正常使用要求;当出现大风或大震作用时,随着结构侧向变形的增大,消能构件或消能装置率先进入非弹性状态,产生较大阻尼,大量消耗输入结构的地震或风振能量,使主体结构避免出现明显的非弹性状态,且迅速衰减结构的地震或风振反

应(位移、速度、加速 度等),保护主体结构及构件在强地震或大风中免遭破坏或倒塌,达到减震抗震的目的。消能部件(消能构件或消能装置及其连接件)按照不同“构件型式”分为消能支撑、消能剪力墙、消能支承或悬吊构件、消能节点、消能连接等。消能部件中的消能器(又称阻尼器)分为速度相关型如黏滞流体阻尼器、黏弹性阻尼器、黏滞阻尼墙、黏弹性阻尼墙;位移相关型如金属屈服型阻尼器、摩擦阻尼器等,和其它类型如调频质量阻尼器(TMD)、调频液体阻尼器(TLD)等。采用消能减震技术的结构体系与传统抗震结构体系相比,具有大震安全性、经济性和技术合理性。 技术指标:建筑结构消能减震设计方案,应根据建筑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

烈度、场地条件、建筑结构方案和建筑使用要求,与采用抗震设计的设计方案进行技术、经济 可行性的对比分析后确定。采用消能减震技术结构体系的计算分析应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进行,设计安装做法应遵循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建筑结构消能减震(振)设计》09SG610-2,其产品应符合《建筑消能阻尼器》JG/T209 的规定。 适用范围:消能减震技术主要应用于高层建筑,高耸塔架,大跨度桥梁,柔性管道、管线(生命线工程),既有建筑的抗震(或抗风)性能的改善等。 传统抗震结构体系,容许结构及承重构件(柱、粱、节点等)在地震中出现损坏结构及承重构件地震中的损坏过程,就是

建筑结构加固办法汇总

精心整理 建筑物加固技术概述 混凝土结构的加固分为直接加固与间接加固两类,设计时可根据实际条件和使用要求选择适宜的方法和配套的技术。 直接加固的一般方法有: 1、加大截面加固法该法施工工艺简单、适应性强,并具有成熟的设计和施工经验;适用于梁、板、柱、墙和一般构造物的混凝土的加固;但现场施工的湿作业时间长,对生产和生活有一定的影响,且加固后的建筑物净空有一定的减小。 2、置换混凝土加固法该法的优点与加大截面法相近,且加固后不影响建筑物的净空,但同样存在施工的湿作业时间长的缺点;适用于受压区混凝土强度偏低或有严重缺陷的梁、柱等混凝土承重构34、5671以上环21、适用于已有建筑物的加固改造;与传统做法相比,具有施工时间短、费用低、对生活和生产影响小等优点,但对技术要求较高,需由熟练工人来完成,才能确保安全。 2、植筋技术系一项对混凝土结构较简捷、有效的连接与锚固技术;可植入普通钢筋,也可植入螺栓式锚筋;已广泛应用于已有建筑物的加固改造工程,如:施工中漏埋钢筋或钢筋偏离设计位置的补救,构件加大截面加固的补筋,上部结构扩跨、顶升对梁、柱的接长,房屋加层接柱和高层建筑增设剪力墙的植筋等。 3、裂缝修补技术根据混凝土裂缝的起因、性状和大小,采用不同封护方法进行修补,使结构因开裂而降低的使用功能和耐久性得以恢复的一种专门技术;适用于已有建筑物中各类裂缝的处理,但对受力性裂缝,除修补外,尚应采用相应的加固措施。 4、电化学防护技术电化学防腐是利用施加电场在介质中的电化学作用,改变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所处的环境状态,钝化钢筋,以达到防腐的目的。阴极防护法、氯盐提取法、碱性复原法是化学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