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解读光合作用的双峰曲线

解读光合作用的双峰曲线

解读光合作用的双峰曲线
解读光合作用的双峰曲线

解读光合作用的“双峰曲线”

对能力的考察是历年高考的主旋律,据新东方优能中学理综教研组分析,广东实行理科综合考试后一个明显的变化是:单科题量减少,题目综合性增加,着重考察能力。根据2010年广东理科综合《考试说明》,在考查的理解能力中有一项是“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光合曲线,能够定性或定量地反映各种环境因素如光照、CO2浓度、气温等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是今年来高考中的重要题型。本文将针对光合曲线中的一种较难类型——“双峰曲线”作出分析,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光合曲线的考点和难点。

一、典型例题

某同学为研究自然条件下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日变化情况,设计了下图(1)所示的装置。实验中将该装置置于自然环境中,测定南方夏季某一晴天一昼夜中小室内氧气的增加量或减少量,得到如下图(2)所示曲线。

图(1)图(2)

⑴从图⑵中可知一天中光合作用开始于____点,结束于____点,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在____点,一天中干重最多的时间点大约在____点。

⑵曲线中表明中午12h左右光照最强,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反而降低(呈“午休”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为:______ 。

答案:(1)6点、18点、8点、点(2)植物由于蒸腾作用增强,气孔关闭,叶肉细胞中CO2供应减少,光合作用减弱

二、题型分析

这道题反映是典型的光合作用的“双峰曲线”。题目当中,X轴—时间;Y轴正半部分——O2增加速率,代表的是表观光合速率;Y轴负半段——O2减少速率,代表表观呼吸速率。有些时候,Y轴还会用“CO2的吸收”(正轴)和“CO2放出速率”(负轴)来表示,其各自代表的意义仍然不变。(1)题目考查了几个关键点:光合作用出现点和消失点、曲线和X轴交点(a点)、第一个峰值(b点)、有机物积累最大点以及“双峰”出现的原因。(2)考查时间因素(光照和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这是学生容易忽视的问题。

三、解读双峰曲线

1、知识点回顾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绿色植物新陈代谢的两个重要方面。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释放能量。两者是相互矛盾而又相互协调的关系。在光照条件下,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同时进行,以CO2的变化为例,既有CO2的支出,也有收入。虽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并不是逆反应,但是为了更简明的地说明各物质的净变化,我们可以从化学平衡的角度来看上述反应式。

物质变化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 CO2

O2 有机物 吸收

放出 增加 向右 光合>呼吸 放出

吸收 减少 向左 光合<呼吸 不变 不变 不变 平衡 光合=呼吸

2、考点解读

(1)光合速率的问题

图(3)中曲线的x 轴是时间,Y 轴是CO2的变化,Y 轴的正半轴是CO2的吸收,负半轴是CO2的放出,由此可判定:

曲线落在x 轴以上的部分,表示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曲线在x 轴以下的部分,表示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曲线与X 轴交点,表示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2)几个关键点的意义

关键点/线段 时刻 意义 原因

6CO 2+12H 2O 光合作用

C 6H 12O 6+6O 2+6H 2O

呼吸作用 图(3)

双峰曲线反应的是光合作用的日变化曲线,因此横轴的自变量是时间,在一天当中的不同时间段内光合作用的速率是不同的,所以曲线会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其影响因素主要是光照和温度。考生在解答这类题目时,往往会忽视时间变量所隐含的信息。

(3)有机物积累问题

由于光合作用固定的有机物会被呼吸作用消耗掉,所以只有当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即有机物生成

速率>消耗速率的时候,有机物才会有净积累。容易被考生搞错的概念是有机物积累的最大点问题。我们可以用面积法来理解,有机物积累的量应当用曲线与X 轴围成的面积大小来表示。因此最大点是G 点,而不是D 点。在G 点用碘液染色,颜色最深。

(4)“双峰”出现的原因

曲线之所以会呈现“双峰”是因为存在一个低谷E 点,其原因是植物的午休现象。在夏季中午12

左右,太阳光照过于强烈时, 植物叶片蒸腾作用剧烈,叶片失水严重,为减少水分散失,植物会关闭气孔,导致CO2含量减少,光合作用受到抑制。此现象在夏季南方植物和 C3植物中比较显著。

另外,光合作用的日变化曲线还会呈现出单峰曲线的形式:在天气晴朗无云、 温暖、 水分、 矿

质营养等都较适宜的条件下, 光照成为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 植物的光合过程一般与一天中太阳辐

射的进程相符合, 即从早晨开始, 光合作用逐渐加强, 中午达到高峰, 以后逐渐降低, 到日落时为止。

四、举一反三

(06年北京卷2)夏季,在青天、阴天、多云、高温干旱四种 天气条件下,猕猴桃的净光合作用强度(实际光合速B

5点 光合作用出现 开始制造有机物 白天,从B 点开始CO2吸收增多 C 6点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有机物不积累,植物

不能生长

CO2吸收=放出 G

18点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有机物积累达到最多 CO2吸收=放出 D

9.5点 光合速率最大 有机物积累速率最大 CO2吸收量最大 E

12点 午休现象 气孔关闭 H

19点 光合作用消失 CO2减少至稳定放出 A-B,H-I 19点-5点 只有呼吸作用 有机物消耗 夜晚,CO2稳定放出

率与呼吸速率之差)变化曲线不同,表示晴天的曲线图是

答案:B

有关光合作用的曲线图的分析(一)

有关光合作用的曲线图的分析(一) 教学随笔 2008-09-09 21:52:38 1、纵坐标代表实际光合作用强度还是净光合作用强度? 这是什么图?分析坐标图时,首先要明确纵坐标和横坐标的含义。 大家知道我们通常用单位时间里CO2 吸收量、O2 释放量、有机物的制造量来代表光合作用强度。而光合作用强度又有实际光合作用强度和净光合作用强度,我们如何区分它们呢? 光合总产量和光合净产量常用的判定方法:①如果CO2 吸收量出现负值,则纵坐标为光合净产量;②(光下)CO2 吸收量、O2释放量和葡萄糖积累量都表示光合净产量;③光合作用CO2 吸收量、光合作用O2释放量和葡萄糖制造量都表示光合总产量。 因此本图纵坐标代表的是净光合作用强度。

A点:A点时光照强度为0,光合作用强度为0,植物只进行呼吸作 用,不进行光合作用。 AC段: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作 用强度逐渐增加 C点: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值时,光合作用强度达到最大值。 CD段:当光照强度超过一定值时,光合作用强度不随光照强度的 增加而增加。 3、几个点、几个线段的生物学含义: A点:A点时光照强度为0,光合作用强度为0,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净光合强度为负值 由此点获得的信息是:呼吸速率为OA的绝对值。 AB段:此时光照较弱,实际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净光合强度仍为负值。此时呼吸作用产生的CO2 除了用于光合作用外还有剩余。表现为释放CO2。 B点:实际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处于动态衡),净光合作用强度净为0。表现 为既不释放CO2也不吸收CO2(此点为光合作用补偿点) BC段:实际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呼吸产生的CO2不够光合作用所用,表现为吸收CO2。 C点: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值时,光合作用强度达到最大值。此值为纵坐标(此点为光合作用饱和点) CD段:净光合作用强度已达到最大值,不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 加。 N点:为光合作用强度达到最大值(CM)时所对应的最低的光照 强度。(先描述纵轴后横轴) 4、AC段、CD段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  在纵坐标没有达到最大值之前,主要受横坐标的限制,当达到最大值 之后,限制因素主要是其它因素了  AC段:限制AC段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  CD段:限制CD段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主要是外因有:CO2浓度、温

光合作用曲线图分析大全

有关光合作用的曲线图的分析 1.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1)、纵坐标代表实际光合作用强度还是净光合作用强度? 光合总产量和光合净产量常用的判定方法: ①如果CO2 吸收量出现负值,则纵坐标为光合净产量; ②(光下)CO2 吸收量、O2释放量和葡萄糖积累量都表示光合净产量; ③光合作用CO2 吸收量、光合作用O2释放量和葡萄糖制造量都表示光合总产量。 因此本图纵坐标代表的是净光合作用强度。 (2)、几个点、几个线段的生物学含义: A点:A点时光照强度为0,光合作用强度为0,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净光合强度为负值由此点获得的信息是:呼吸速率为OA的绝对值。 B点:实际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处于动态衡),净光合作用强度净为0。表现为既不释 放CO2也不吸收CO2 C N点:为光合作用强度达到最大值(CM)时所对应的最低的光照强度。(先描述纵轴后横轴) AC段: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强度逐渐增加 AB段:此时光照较弱,实际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净光合强度仍为负值。此时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除了用于光合作用外还有剩余。表现为释放CO2。 BC段:实际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呼吸产生的CO2不够光合作用所用,表现为吸收CO2。 CD段:当光照强度超过一定值时,净光合作用强度已达到最大值,光合作用强度不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3)、AC段、CD段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 在纵坐标没有达到最大值之前,主要受横坐标的限制,当达到最大值之后,限制因素主要是其它因素了 AC段:限制AC段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 CD段:限制CD段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主要是外因有:CO2浓度、温度等。内因有:酶、叶绿体色素、C5 (4)、什么光照强度,植物能正常生长? 净光合作用强度> 0,植物才能正常生长。 BC段(不包括b点)和CD段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所以白天光照强度大于B点,植物能正常生长。 在一昼夜中,白天的光照强度需要满足白天的光合净产量 > 晚上的呼吸消耗量,植物才能正常生长。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相关曲线的分析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中相关曲线的题型分析 高频考点突破 【常见类型研析】 1.有关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变化曲线的分析 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关系的变化曲线图中,最典型的就是夏季的一天中CO2吸收和释放变化曲线图,如图1所示: 曲线的各点含义及形成原因分析 a点:凌晨3时~4时,温度降低,呼吸酶酶活性低,呼吸作用减弱, CO2释放减少; b点:上午6时左右,太阳出来,开始进行光合作用消耗CO2; bc段: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空气中CO2仍在增加; c点:上午7时左右,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空气中CO2含量不变; ce段: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空气中CO2含量下降; d点:温度过高,部分气孔关闭,出现“午休”现象; e点:下午6时左右,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 ef段: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 fg段;太阳落山,停止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 2.有关有机物情况的分析(见图2) (1)积累有机物时间段:ce段(净光合>0); (2)制造有机物时间段:bf段(有光照时); (3)消耗有机物时间段:og段(有呼吸作用时); (4)一天中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间点:e点(第二个补偿点); (5)一昼夜有机物的积累量表示:S P-S M-S N。 3.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中,一昼夜CO2含量的变化曲线图(见图 3) (1)如果N点低于M点,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增加; (原因是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或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呼吸作用释放的CO2) (2)如果N点高于M点,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减少 (原因是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或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呼吸作用释放的CO2);(3)如果N点等于M点,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不变 (原因是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或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呼吸作用释放的CO2); (4)CO2含量最高点为c点,CO2含量最低点为e点。 4.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下,一昼夜O2含量的变化曲线图(见图4) (1)如图N点低于M点,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减少 (原因是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或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O2<呼吸作用消耗的O2); (2)如果N点高于M点,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增加 (原因是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或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O2>呼吸作用消耗的O2);

有关光合作用曲线图研究分析

有关光合作用的曲线图的分析(一) 1、纵坐标代表实际光合作用强度还是净光合作用强度? 这是什么图?分析坐标图时,首先要明确纵坐标和横坐标的含义。 大家知道我们通常用单位时间里CO2 吸收量、O2 释放量、有机物的制造量来代表光合作用强度。而光合作用强度又有实际光合作用强度和净光合作用强度,我们如何区分它们呢? 光合总产量和光合净产量常用的判定方法:①如果CO2 吸收量出现负值,则纵坐标为光合净产量;②(光下)CO2 吸收量、O2释放量和葡萄糖积累量都表示光合净产量;③光合作用CO2 吸收量、光合作用O2释放量和葡萄糖制造量都表示光合总产量。 因此本图纵坐标代表的是净光合作用强度。 2、如何描述该曲线? A点:A点时光照强度为0,光合作用强度为0,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 AC段: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强度逐渐增加 C点: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值时,光合作用强度达到最大值。

CD段:当光照强度超过一定值时,光合作用强度不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3、几个点、几个线段的生物学含义: A点:A点时光照强度为0,光合作用强度为0,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净光合强度为负值 由此点获得的信息是:呼吸速率为OA的绝对值。 AB段:此时光照较弱,实际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净光合强度仍为负值。此时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除了用于光合作用外还有剩余。表现为释放CO2。 B点:实际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处于动态衡),净光合作用强度净为0。表现为既不释放CO2也不吸收CO2(此点为光合作用补偿点) BC段:实际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呼吸产生的CO2不够光合作用所用,表现为吸收CO2。 C点: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值时,光合作用强度达到最大值。此值为纵坐标(此点为光合作用饱和点) CD段:净光合作用强度已达到最大值,不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N点:为光合作用强度达到最大值(CM)时所对应的最低的光照强度。(先描述纵轴后横轴) 4、AC段、CD段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 在纵坐标没有达到最大值之前,主要受横坐标的限制,当达到最大值之后,限制因素主要是其它因素了 AC段:限制AC段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 CD段:限制CD段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主要是外因有:CO2浓度、温度等。内因有:酶、叶绿体色素、C5 5、什么光照强度,植物能正常生长? 净光合作用强度> 0,植物才能正常生长。BC段(不包括b点)和CD段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所以白天光照强度大于B点,植物能正常生长。在一昼夜中,白天的光照强度需要满足白天的光合净产量> 晚上的呼吸消耗量,植物才能正常生长。 6、若该曲线是某阳生植物,那么阴生植物的相关曲线图如何?为什么? 阴生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一般比阳生植物低,所以对应的A点一般上移。阴生植物叶绿素含量相对较多,且叶绿素a /叶绿素b的比值相对较小,叶绿素b的含量相对较多,在光照比较弱时,光合作用强度就达到最大,所以对应的C点左移。阴生植物在光照比较弱时,光合作用强度就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所以对应的B点左移。 7、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是25℃和30℃,则温度由25℃上升到30℃时,对应的A点、B点、N点分别如何移动? 根据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可知,温度由25℃上升到30℃时,光合作用减弱,呼吸作用增强,所以对应的A 点下移。光照强度增强才能使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所以B点右移。由于最大光合作用强度减小了,制造的有机物减少了,所需要的光能也应该减少,所以N点应该左移。

自然和密闭状态下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曲线分析

自然和密闭状态下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曲线分析 自然和密闭状态下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曲线分析 1、密闭状态:1-1下图表示夏季晴天,某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一昼夜CO2的浓度变化,假设一昼夜5时日出,19 时日落,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与自然环境中相同。用CO2测定仪测得了一天内该玻璃罩内CO2浓度变化情况,绘制成如图的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BC段较AB段CO2增加减慢,是因低温使植物呼吸作 用减弱 B.CO2下降从D点开始,说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从D点开始的 C.FG段CO2下降不明显,是因为光照减弱,光合作用减弱 D.H点CO2浓度最低,说明此时植物对CO2的吸收最多,光合作用最强 解析:因为日间有光照,植物因为光合作用吸收二氧 化碳并释放氧气,这个过程强度超过植物因呼吸作用而释放

二氧化碳的强度,因而白天二氧化碳浓度逐步降低。上午8点到10点日光强度比较高,因而光合作用较强,而且经过 一夜,二氧化碳浓度水平较高,因而下降幅度比较剧烈;到了10点以后,虽然阳光持续增强,但玻璃罩内的二氧化碳 浓度已经降到较低水平,因为限制了光合作用的进一步增强,因而下降幅度反而较平缓。夜间植物因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因而二氧化碳浓度逐步增高,24点前,因为人工光照的存在以及自然光逐步降低,光合作用尚在微弱进行,呼吸作用超过光合作用的幅度有限,因而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平缓,到凌晨,光照降低到最低,因而基本没有光合作用,而只有呼吸作用使得二氧化碳浓度得到迅速提高。H点CO2浓度最低,说明此时植物对CO2的吸收最多,有机物合成 的量最大。 2、密闭状态:1-2将两株植物放在封闭的玻璃罩内,用全素营养液置于室外进行培养(如甲图所示),假定玻璃罩内植物 的生理状态和自然环境中相同,且空气湿度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微生物对CO2浓度影响均忽略不计。现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定了该玻璃罩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制成 如乙图所示曲线。请据图分析回答: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曲线分析

【一】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 1 ?单因子因素 (1)光照强度 ①原理分析:光照强度影响光合速率的原理是通过影响光反应阶段,制约的产生,进而制约暗反应阶段。 ② 图像分析: A点时只进行细胞呼吸;AB段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作用强度也增 强,但是仍然小于细胞呼吸强度;B点时代谢特点为光合作用强度等于细胞呼吸强度;BC 段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作用强度也不断增强;C点对应的光照强度为光饱和点,限制 C点的环境因素可能有温度或二氧化碳浓度等。 ③应用分析:欲使植物正常生长,则必须使光照强度大于 提高光照强度可增加大棚作物产量。 (2)光照面积 ①图像分析: 作用面积的饱和点。 照不足。 0B段表明干物质量随光合作用增加而增加,而由于A点以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 但叶片随叶面积的不断增加,呼吸量(0C段)不断增加,所以干物质积累量不断降低(BC段)。 ②应用分析:适当间苗、修剪,合理施肥、浇水,避免徒长。封行过早,使中下层叶子所受的光照往往在光补偿点以下,白白消耗有机物,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3)CO2浓度 ①原理分析:C02浓度影响光合作用的原理是通过影响暗反应阶段,制约C3生成。 ②图像分析:图1中A点表示光合作用速率等于细胞呼吸速率时的C02浓度,即C02 补偿点,而图2中的A'点表示进行光合作用所需C02的最低浓度;两图中的B和B'点都表示C02饱和点,两图都表示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速率随C02浓度增加而增大。 ③应用分析:大气中的C02浓度处于0A段时,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 中可通过“正其行,通其风”和增施农家肥等措施增加C02浓度,提高光合作用速率。 ⑷温度 ①原理分析:是通过影响酶活性进而影响光合作用。 0 B ) COb/> "f / fi 連 ft* ATP 和[H] B点对应的光照强度;适当 0A段表明随叶面积的不断增大,光合作用实际量不断增大,A点为光合 随叶面积的增大,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原因是有很多叶被遮挡,光 2 4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综合曲线分析

word 整理版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综合曲线分析 生物组应中保 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关系的变化曲线图中,最典型的就是夏季的一天中CO2吸收和释放变化曲线图,如图 1 所示: 1.曲线的各点含义及形成原因分析 a 点:凌晨 3 时~ 4 时,温度降低,呼吸作用减弱,CO2 释放减少; b 点:上午 6 时左右,太阳出来,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bc 段: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 c 点:上午7 时左右,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 ce 段: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 d点:温度过高,部分气孔关闭,出现“午休”现象; e点:下午 6 时左右,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 ef 段: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 fg 段:太阳落山,停止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 2.有关有机物情况的分析( 见图 2) (1)积累有机物时间段: ce 段; (2)制造有机物时间段: bf 段; (3)消耗有机物时间段: og 段; (4) 一天中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间点: e 点; (5)一昼夜有机物的积累量表示: Sp- SM-SN。 3.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中,一昼夜CO2含量的变化曲线图( 见图 3) (1)如果 N 点低于 M点,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 增加; (2)如果 N 点高于 M点,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 减少; (3)如果 N 点等于 M点,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不变; (4)CO 2含量最高点为 c 点, CO2含量最低点为 e 点。 4.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下,一昼夜O2含量的变化曲线图( 见图 4) (1)如果 N点低于 M点,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 总量减少; (2)如果 N点高于 M点,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 总量增加; (3)如果 N点等于 M点,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 总量不变; (4)O 2含量最高点为 e 点, O2含量最低点为 c 点。 5.用线粒体和叶绿体表示两者关系 学习参考资料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综合曲线分析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综合曲线分析 生物组应中保 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关系的变化曲线图中, 如图1所示: 最典型的就是夏季的一天中 CO 吸收和释放变化曲线图, 1?曲线的各点含义及形成原因分析 a 点:凌晨3时?4时,温度降低,呼吸作用减弱, 释放减少; b 点:上午6时左右,太阳出来,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be 段: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 c 点:上午7时左右,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 ee 段: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 d 点:温度过高,部分气孔关闭,出现“午休”现象; e 点:下午6时左右,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 ef 段: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 fg 段:太阳落山,停止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 有关有机物情况的分析(见图2) 积累有机物时间段 制造有机物时间段 消耗有机物时间段 C02的吸收 g 禺时 2. ⑴ ⑵ ⑶ ⑷ ce 段; bf 段; og 段; 制造育机物 ------- 消耗有机慚 图2 一天中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间点: e 点; 一昼夜有机物的积累量表示: Sp — SMh SN 。 3 ?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中, (1)如果N 点低于M 点, 增加; ⑵如果N 点高于M 点, 减少; ⑶如果N 点等于M 点, 一昼夜CO 含量的变化曲线图 说明经过一昼夜, 说明经过一昼夜, 说明经过一昼夜, (见图3) 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 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 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不变; (4)CO 2含量最高点为c 点,CQ 含量最低点为e 点。 4 .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下,一昼夜 Q 含量的变化曲线图(见图 4) (1) 如果N 点低于 总量减少; (2) 如果N 点高于 总量增加; (3) 如果N 点等于 总量不变; (4) O 2含量最高点为e 点,O 2含量最低点为c 点。 5.用线粒体和叶绿体表示两者关系 M 点, M 点, M 点, 说明经过一昼夜, 说明经过一昼夜, 说明经过一昼夜, 植物体内的有机物 植物体内的有机物 植物体内的有机物 M *讨间 C02的含吐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图像赏析

专题《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图像赏析》专题 1、从细胞器的角度分析理解 某种状态下,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内外气体交换情况如下图所示: 解读:①图1表示:黑暗中,只进行细胞呼吸;②图2表示:细胞呼吸速率>光合作用速率;③图3表示:细胞呼吸速率=光合作用速率;④图4表示:细胞呼吸速率<光合作用速率。 2、从物理模型曲线图分析理解 图1 此图是分析其他曲线图的工具,要求学生能从点、线段等绝度熟练掌握其生理作用

解读:①A 点时,只进行呼吸作用;②AB 段,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③B 点时,呼吸作用强度等于光合作用强度;④BC 段及C 点以后,呼吸作用强度小于光合作用强度。 拓展曲线图:(1)植物一昼夜C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的变化 解读:图2是春末植物一昼夜C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的变化,B 点开始有光照,F 点光照消失,C 、E 点时的光照为光补偿点,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没有“午休现象”。 图3是盛夏植物一昼夜C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的变化,B 点开始有光照,H 点光照消失,C 、G 点时的光照为光补偿点,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DEF 为“午休现象”。 (2)植物一昼夜引起玻璃钟罩内CO2浓度变化的坐标曲线 解读:图4显示植物一昼夜引起玻璃钟罩内CO2浓度变化,B 点、C 点对应光补偿点时刻,此时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该曲线反映植物一昼夜有有机物积累。 3、装置图分析 将某装置放在光照充足、温度适宜的环境中,装置设计情况如下图所示(注:装置的烧杯中放入NaHCO3缓冲溶液可维持装置中的CO2浓度): 春末 盛夏 图 2 图 3 . . . . 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的点 玻璃罩内的CO 2 浓度 0 24 12 18 6 . . . . A B C D 时间/h 图4 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的点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关曲线图像题解题技巧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关曲线图像题解题技巧 A、搞清楚“量”的关系: 凡是曲线图,总是反映一定变量的关系、在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曲线题中,尽管牵涉到的量不多,但由于生化反应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像一般的数学函数,所牵涉到的“量”往往都有它的特殊含义,而且含义很容易混淆。如吸收量和利用量,释放量和产生量,有机物产生量、净生产量(或积累量)和消耗量等等。如果这些量的区别和关系搞不清楚,解题可就很容易出差错。 B、“黑暗”条件的理解: 凡是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曲线图的题中,光照的有无或强弱也往往是形影不离的。当题目给出黑暗条件(或光照强度为零)时,我们脑子里就要考虑到什么生理活动在进行什么生命活动不再进行为什么有的实验要在黑暗条件下进行 我们应十分注意黑暗条件:①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生理过程中.光合作用必须要有光的条件下才能进行,而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②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也必须要有光的情况下才能进行,而暗反应有光无光都能进行(只要有足够的[H]和ATP):③黑暗时释放CO2,吸收O2。消耗体内的有机物;④长时间黑暗时植物不能正常生长;⑤黑暗是测定呼吸速率和光合速率实验中的关键条件之一。 C、理解“零值”的含义: 在分析曲线图时,十分关键的是要理解CO2吸收值为零值的生物学含义。CO2的吸收量为零值,这并不是表示此时不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而是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当,表现为环境中CO2的量没有发生变化。对“零值”的理解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光照情况下,吸收CO2的量为零量,表示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当,并不是说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②零值以下,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吸收CO2量为负值(即释放CO2)。吸收O2,消耗体内的有机物,异化作用>同化作用。长时间为零或负值,植物不能正常生长;③零值以上,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吸收CO2,释放O2,光合作用产物有积累,同化作用>异化作用。植物能正常生长。 D、曲线“极限”点分析: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综合曲线分析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综合曲线分析 生物组应中保 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关系的变化曲线图中,最典型的就是夏季的一天中CO2吸收和释放变化曲线图,如图1所示: 1.曲线的各点含义及形成原因分析 a点:凌晨3时~4时,温度降低,呼吸作用减弱,CO2 释放减少; b点:上午6时左右,太阳出来,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bc段: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 c点:上午7时左右,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 ce段: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 d点:温度过高,部分气孔关闭,出现“午休”现象; e点:下午6时左右,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 ef段: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 fg段:太阳落山,停止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 2.有关有机物情况的分析(见图2) (1)积累有机物时间段:ce段; (2)制造有机物时间段:bf段; (3)消耗有机物时间段:og段; (4)一天中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间点:e点; (5)一昼夜有机物的积累量表示:Sp-SM-SN。 3.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中,一昼夜CO2含量的变化曲线图 (见图3) (1)如果N点低于M点,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 增加; (2)如果N点高于M点,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 减少; (3)如果N点等于M点,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不变; (4)CO2含量最高点为c点,CO2含量最低点为e点。 4.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下,一昼夜O 2含量的变化曲线图(见图 4) (1)如果N点低于M点,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 总量减少; (2)如果N点高于M点,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 总量增加; (3)如果N点等于M点,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 总量不变; (4)O2含量最高点为e点,O2含量最低点为c点。 5.用线粒体和叶绿体表示两者关系

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曲线图的分析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曲线图归纳总结 一、影响关合速率的环境因素: 1.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1) 图中纵坐标代表总(实际或真正)光合作用速率还是净光合作用速率? 光合总产量和光合净产量常用的判定方法: 总(实际或 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 ① 表观(净)光合速率通常用 Q 的表观释放量、CQ 的表观吸收量 或有机物积累量来表示。 ② 总(实际或真正)光合速率通常用 Q 产生量、CQ 固定量或有 机物制造(合成)量来表示。 ③ 呼吸速率只能在黑暗条件下测定。通常用黑暗中 CQ 释放量、 Q 吸收量或有机物消耗量来表示。 本图纵坐标代表的是净光合速率。 (2) 相关的点和线段代表的生物学含义如何? A 点:A 点时光照强度为 0,光合作用速率为 0 ,植物只进行呼 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由此点获得的信息是:呼吸速率为 OA 的绝对值,因此净光合速率为负值。 B 点:实际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两 者处于动态衡),净光合作用速率为 0。表现为既不释放 CQ 也 不吸收CQ ,此点为光合作用补偿点。 C 点: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值时,光合作用速率达到最大值。 此点对应的M 点为光合作用速率达到最大值( 最低光照强度,此光照强度为光合作用饱和点。 AB 段:此时光照较弱,此时呼吸作用产生的 CQ 除了用于光合作用外还有剩余, 总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呼吸速率,因此净光合速率为负值。 BC 段:此时光照较强,,呼吸产生的 CQ 不够光合作用所用,表现为从外界吸收 大于呼吸速率,因此净光合速率为正值。 AC 段: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作用速率逐渐增加。 CD 段:当光照强度超过一定值时,光合作用速率不再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CM 时所对应的 表现为向外界释放C (Oo CQ 。总光合作用速率 (3) AC 段、CD 段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在纵坐标没有达到最大值之前,主要受横坐标的限制,当达到最大值之后,限制因素为横坐标之外的 其它因素 AC 段: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是光照强度。 CD 段: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有: CQ 浓度、温度等。 内部因素有:色素的含量、酶的活性和数量。 (4)在什么光照强度下植物能正常生长? 1. 只有当净光合作用速率 >0时,植物才能正常生长,即白天光照强度至少大于 B 点。 2. 在一昼夜中,白天的光照强度还要满足白天的净光合产量 >晚上的呼吸消耗量,植物才能正常生长。

高中生物中与光合作用有关的三曲线

高中生物中与光合作用有关的三曲线 光合作用是高中教材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以此为题材的题目设计很多,题型变化多端。特别是一些曲线图,以此为依据而设计的题目变化多,难度较大在这里以三个比较典型的题目为例来讲一些有关的问题。 先看下面三个图 1、首先我们来看看CO 2补偿点 CO 2补偿点指的是当呼吸作用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相等时的外界CO 2浓度即a 2所对应的CO 2浓度。 2、a 1与a 2的区别 光合 速率 a 1 CO 2浓度 b 1 CO 2吸收速率 a 2 CO 2浓度 b 2 图1 图2 a 3 b 3 光照强度 CO 2吸收速率 CO 2释放速率 图3

首先我们来看看图1与图2的区别,只有弄清楚了后就会明白a1、a2的不同。在图1中纵坐标是光合作用速率,a1表示进行光合作用的最低CO2浓度,也就是说只有达到a1时光合作用才能进行,低于这一点的CO2浓度光合作用则不能进行。图2的纵坐标是CO2吸收速率,a2时CO2吸收速率为0,但不能说光合作用不能进行,在a2的CO2浓度表示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即CO2补偿点。当CO2浓度低于a2时光合作用仍然能进行,只不过是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 3、外界因素对a1、a2的影响 在图1中虽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很多,但a1是进行光合作用的最低CO2浓度,一般来说不会因为外界因素的改变而发生变化的。 A2是CO2的补偿点,它会随着外界因素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如光照强度在一定范围降低,CO2的补偿点会升高,即a2向右移动;光照强度在一定范围增大,Co2补偿点会降低,即a2向左移。又如温度的改变也会引起A2的变化,其变化与光照强度引起的变化相似。 4、b1与b2的比较 b1是光合速率达到最大时的吸收的最小CO2浓度,它与b2代表的意义相同,均表示CO2的饱和点。这两点都会随外界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情况基本一致。如在一定范围内光照强度增大b1、b2右移;一定范围内光照强度适当降低b1 、b2左移。在适宜的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发生变化引起的b1、b2变化同光照强度变化大致相同。 5、曲线与横坐标围成的面积的比较 图1中此面积表示光合作用过程中合成的有机物的量,即总光合作用量。而图2中的面积表示净光合作用量。同一植物在相同且适宜的外界环境中图1中的面积大于图2中的面积。 此外在说说图3。图3中a3表示光补偿点,即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的光照强度。这点在某种程度上与a2表示的意义相同。b3是光合作用达到最大时的最低光照强度,即光饱和点。a3、b3都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缺少镁元素,a3会右移等。图3中曲线与横坐标上部围成面积也表示净光合作用量(有机物的积累量)。 在我们学习到与光合作用有关的曲线时一定要弄清楚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读懂各点所代表的含义,这样我们就会很好的解决与此有关的习题了。 6.右图表示20℃玉米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S1、S2、S3表示所在部位的面积,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三种选项: A.S2-S3表示玉米光合作用有机物的净积累量 B.S2+S3 表示玉米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总量 C.S2表示玉米光合作用有机物的净积累量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曲线分析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 曲线分析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一】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 1.单因子因素 (1)光照强度 ①原理分析:光照强度影响光合速率的原理是通过影响光反应阶段,制约ATP和[H]的产生,进而制约暗反应阶段。 ②图像分析:A点时只进行细胞呼吸;AB段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作用强度也增强,但是仍然小于细胞呼吸强度;B点时代谢特点为光合作用强度等于细胞呼吸强度;BC段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作用强度也不断增强;C点对应的光照强度为光饱和点,限制C点的环境因素可能有温度或二氧化碳浓度等。 ③应用分析:欲使植物正常生长,则必须使光照强度大于B点对应的光照强度;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可增加大棚作物产量。 (2)光照面积 ①图像分析:OA段表明随叶面积的不断增大,光合作用实际量不断增大,A点为光合作用面积的饱和点。随叶面积的增大,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原因是有很多叶被遮挡,光照不足。 OB段表明干物质量随光合作用增加而增加,而由于A点以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但叶片随叶面积的不断增加,呼吸量(OC段)不断增加,所以干物质积累量不断降低(BC段)。 ②应用分析:适当间苗、修剪,合理施肥、浇水,避免徒长。封行过早,使中下层叶子所受的光照往往在光补偿点以下,白白消耗有机物,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3)CO2浓度 ①原理分析:CO2浓度影响光合作用的原理是通过影响暗反应阶段,制约C3生成。 ②图像分析:图1中A点表示光合作用速率等于细胞呼吸速率时的CO2浓度,即CO2补偿点,而图2中的A′点表示进行光合作用所需CO2的最低浓度;两图中的B和B′点都表示CO2饱和点,两图都表示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速率随CO2浓度增加而增大。 ③应用分析:大气中的CO2浓度处于OA′段时,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可通过“正其行,通其风”和增施农家肥等措施增加CO2浓度,提高光合作用速率。 (4)温度 ①原理分析:是通过影响酶活性进而影响光合作用。 ②图像分析:低温导致酶的活性降低,引起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降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升高进而引起光合速率也增强;温度过高会引起酶活性降低,植物光合速率降低。 ③应用分析:温室中白天调到光合作用最适温度,以提高光合作用速率;晚上适当降低温室的温度,以降低细胞呼吸,保证植物有机物积累。 (5)必需矿质元素 ①图像分析: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增大必需矿质元素的供应,可提高光合作用速率,但当超过一定浓度后,会因土壤溶液浓度过高而导致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下降。 ②应用分析:在农业生产上,根据植物的需肥规律,适时、适量地增施肥料,可以提高作物的光能利用率。 2.多因子因素 (1)曲线分析:P点时,限制光合速率的因素应为横坐标所表示的因子,随其因子的不断加强,光合速率不断提高。当到Q点时,横坐标所表示的因子不再是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要想提高光合速率,可采取适当提高图示中的其他因子的方法。 (2)应用:温室栽培时,在一定光照强度下,白天适当提高温度,增加光合作用酶的活性,提高光合速率,也可同时充入适量的CO2进一步提高光合速率,当温度适宜时,要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以提高光合速率。 易错警示光合作用影响因素中的2个易忽略点 (1)易忽略温度改变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温度改变时,不管是光反应还是暗反应均会 受影响,但主要影响暗反应,因为参与暗反应的酶的种类和数量都比参与光反应的多。 (2)易忽略CO2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CO2浓度很低时,光合作用不能进行;当

有关光合作用的曲线图的分析

相关光合作用的曲线图的分析 1.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1)、纵坐标代表实际光合作用强度还是净光合作用强度? 光合总产量和光合净产量常用的判定方法: ①如果CO2 吸收量出现负值,则纵坐标为光合净产量; ②(光下)CO2 吸收量、O2释放量和葡萄糖积累量都表示光合净产量; ③光合作用CO2 吸收量、光合作用O2释放量和葡萄糖制造量都表示光合总产量。 所以本图纵坐标代表的是净光合作用强度。 (2)、几个点、几个线段的生物学含义: A点:A点时光照强度为0,光合作用强度为0,植物只实行呼吸作用,不实行光合作用。净光合强度为负值由此点获得的信息是:呼吸速率为OA的绝对值。 B点:实际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处于动态衡),净光合作用强度净为0。表现为既不释放CO2也不吸收CO2(此点为光合作用补偿点) C点: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值时,光合作用强度达到最大值。此值为纵坐标(此点为光合作用饱和点) N点:为光合作用强度达到最大值(CM)时所对应的最低的光照强度。(先描述纵轴后横轴) AC段: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强度逐渐增加 AB段:此时光照较弱,实际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净光合强度仍为负值。此时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除了用于光合作用外还有剩余。表现为释放CO2。 BC段:实际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呼吸产生的CO2不够光合作用所用,表现为吸收CO2。 CD段:当光照强度超过一定值时,净光合作用强度已达到最大值,光合作用强度不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3)、AC段、CD段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 在纵坐标没有达到最大值之前,主要受横坐标的限制,当达到最大值之后,限制因素主要是其它因素了 AC段:限制AC段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 CD段:限制CD段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主要是外因有:CO2浓度、温度等。内因有:酶、叶绿体色素、C5 (4)、什么光照强度,植物能正常生长? 净光合作用强度> 0,植物才能正常生长。 BC段(不包括b点)和CD段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所以白天光照强度大于B点,植物能正常生长。 在一昼夜中,白天的光照强度需要满足白天的光合净产量 > 晚上的呼吸消耗量,植物才能正常生长。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综合分析

专题二细胞代谢 专题聚焦四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综合分析 一.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多角度多层次比较 1.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关系 2. 从反应式上追踪元素 ①光合作用总反应式: 分析:O2中O原子来自: 全部来自水;CO2中C经C3进入(CH2O),不经C5。 ②有氧呼吸反应式: 分析:产生的H2O中的O原子来自: 全部来自O2,与反应物H2O中O原子无关。 ③分析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3.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中[H]的来源和去路分析

叶绿体内的 特别提醒: ①光合作用中产生的[H ]是还原型辅酶Ⅱ(NADPH )十分简化的表示方式(教材P103相关信息),而细胞呼吸中产生的[H ]是还原型辅酶I (NADH )十分简化的表示方式(教材P94相关信息),二者不是一种物质,尽管书写形式相同。 ②还原氢的书写形式一定不能写成H 、H+、H2,只能写成[H ]或NADH 或NADPH 。 4.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中ATP 的来源及去路分析 (1)光合作用中 ATP 来源:(光反应——类囊体膜上) ATP 分解:(暗反应——叶绿体基质中) (2)细胞呼吸中 ATP 合成:(①②③都产生ATP ,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ATP 分解:各项生命活动需要 特别提醒: 不同能源物质之间的关系

5.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典型曲线分析 (1)绿色植物在黑暗条件下或非绿色组织测得的数值为呼吸速率。 (2)绿色植物组织在光下,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同时进,测得的数据为净光合速率。 (3)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①表观(净)光合速率通常用O2释放量、CO2吸收量或有机物积累量来表示。 ②真(实际)光合速率通常用O2产生量、CO2固定量或有机物制造量来表示。 ③呼吸速率通常用黑暗中CO2释放量、O2吸收量或有机物消耗量来表示。

光合作用曲线分析教学讲义

一、用曲线模型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1.光照强度 曲线模 型 模型分析 曲线对应点细胞生理活动 ATP产生场 所 植物组织 外观表现 图示 A点只进行细胞呼吸, 不进行光合作用 只在细胞质 基质和线粒 体 从外界吸收O2,向 外界排出CO2 AB段 (不含A、 B点) 呼吸量>光合量 细胞质基质、 线粒体、 叶绿体从外界吸收O2,向外界排出CO2 B点光合量=呼吸量与外界不发生气体交换 B点之后光合量>呼吸量从外界吸收CO2,向外界释放O2。此时植物可更新空气 应用 ①温室生产中,适当增强光照强度,以提高光合速率,使作物增产 ②阴生植物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都较阳生植物低,如图中虚线所示,间作套种 农作物,可合理利用光能 2 原理CO2影响暗反应阶段,制约C3的形成 曲线模型及分析图1中A点表示CO2补偿点,即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的CO2浓度,图2中A′点表示进行光合作用所需CO2的最低浓度。B 和B′点都表示CO2饱和点 应用在农业生产上可以通过“正其行,通其风”,增施农家肥等增大CO2浓度,提高光合速率

3.温度 原理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影响光合作用 曲线模型及分析AB段:在B点之前,随着温度升高,光合速率增大B点:酶的最适温度,光合速率最大 BC段: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下降,光合速率减小,50 ℃左右光合速率几乎为零 应用温室栽培植物时,白天调到光合作用最适温度,以提高光合速率;晚上适当降低温室内温度,以降低细胞呼吸速率,提高植物有机物的积累量 4.矿质元素 曲线模型原理 矿质元素是参与光合作用的许多重要化合物 的组成成分,缺乏会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 例如,N是酶的组成元素,N、P是ATP的 组成元素,Mg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等 曲线分析应用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增大必需矿质元素的供 应,可提高光合作用强度;但当超过一定浓度后,会因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植物发生渗透失水而导致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在农业生产上,根据植物的需肥规律,适时、适量地增施肥料,可以提高光能利用率 2 常见 曲线 模型 曲线分析P点:限制光合速率的因素应为横坐标所表示的因子,随着因子的不断加强,光合速率不断提高 Q点:横坐标所表示的因子不再是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影响因素主要为各曲线所表示的因子(图1为温度,图2为CO2浓度,图3为光照强度) 应用温室栽培时,在一定光照强度下,白天适当提高温度,增加光合酶的活性,提高光合速率,也可同时适当增加CO2,进一步提高光合速率;当温度适宜时,可适当增加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以提高光合速率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曲线图归纳总结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曲线图归纳总结 1.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1)图中纵坐标代表总(实际或真正)光合作用速率还是净光合作用速率? 光合总产量和光合净产量常用的判定方法: 总(实际或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①表观(净)光合速率通常用O2的表观释放量、CO2的表观吸收量或有机物积累量来表示。 ②总(实际或真正)光合速率通常用O2产生量、CO2固定量或有机物制造(合成)量来表示。 ③呼吸速率只能在黑暗条件下测定。通常用黑暗中CO2释放量、O2吸收量或有机物消耗量来表示。本图纵坐标代表的是净光合速率。 (2)相关的点和线段代表的生物学含义如何? A点:A点时光照强度为0,光合作用速率为0,植物只进 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由此点获得的信息是:呼 吸速率为OA的绝对值,因此净光合速率为负值。 B点:实际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光合作用与呼吸 作用两者处于动态衡),净光合作用速率为0。表现为既 不释放CO2也不吸收CO2,此点为光合作用补偿点。 C点: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值时,光合作用速率达到 最大值。此点对应的M点为光合作用速率达到最大值(CM) 时所对应的最低光照强度,此光照强度为光合作用饱和点。 AB段:此时光照较弱,此时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除了用于光合作用外还有剩余,表现为向外界释放CO2。总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呼吸速率,因此净光合速率为负值。 BC段:此时光照较强,呼吸产生的CO2不够光合作用所用,表现为从外界吸收CO2。总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因此净光合速率为正值。 AC段: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作用速率逐渐增加。 CD段:当光照强度超过一定值时,光合作用速率不再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3)AC段、CD段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在纵坐标没有达到最大值之前,主要受横坐标的限制,当达到最大值之后,限制因素为横坐标之外的其它因素 AC段: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是光照强度。 CD段: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有:CO2浓度、温度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