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详细】管理学-期末试题总结.

【详细】管理学-期末试题总结.

【详细】管理学-期末试题总结.
【详细】管理学-期末试题总结.

填空

1.管理的实质(或目标):

提高效率(efficiency):正确地做事,指的是途径

改善效果(effectiveness):做正确的事,指的是找准目标,

2.管理的职能:最基本的四个职能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指挥、协调、控制、人事、激励、沟通、创新等;)

3泰勒: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代表作:《科学管理原理》.目前,管理学界普遍把泰勒在1911年出版《科学管理原理》作为管理学产生的标志。

4.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被称为:“经营管理之父”

5.马克斯·韦伯:被尊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6.霍桑实验:揭开了行为科学研究的序幕

7.按照决策涉及的问题,决策分为:程序化决策、非程序化决策

根据决策的主体, 决策分为:个体决策、群体决策

8.行动统筹的常用工具有:计划评审技术、甘特图

9.组织设计程序:劳动分工→部门化→层次等级→协调

10.典型的组织结构主要有: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矩阵式组织结构、网络组织结构

11.从“经济人”到“复杂人”的四种人性假设:

美国心理学家埃德加·谢恩把自管理理论产生以来出现的人性假设归纳成为四种模式:

1.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运用已有的、可利用的资源,凭借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工作,通过别人并与别人一起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也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以便正确地做正确的事情的一门学问。(本书对管理的定义)

2.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 MBO)的含义:是一种鼓励组织成员积极参加工作目标的制定,并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自觉完成工作目标的管理方法或管理制度。

3.领导的含义:领导者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运用权力向其下属施加影响力的一种行为过程。

4.创新的含义:使人力和物质资源拥有新的、更大的物质生产能力。(德鲁克)

(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核心)

简答

一.管理者技能包括:

1. 概念性技能(Conceptual Skill):

能够提出新的想法和新的思想的能力;

能够进行抽象思维的能力;

能够把一个组织看成是一个整体的能力;

能够识别在某一个领域的决策对其他领域将产生何种影响的能力。

主要表现:创新与变革能力、系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驾御全局的能力。

2. 人际关系技能(Human Skill):

与其他人能够一起有效开展工作的能力:

能够以小组成员的身份有效地工作;

能够在他领导的小组中建立起合作的能力。

包括:沟通、协作、激励、合作、团队精神和团队工作方式。

3. 技术性技能(Technical Skill) :

能够运用特定的程序、方法、技巧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管理者的角色

1.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Interpersonal roles):

挂名首脑:在所有的礼仪事务代表其组织。

联络者:经理要同组织以外的其他经理、其他人相互交往。

领导者:经理要处理好同其下属的关系,对组织成员做好激励和调配工作。

2. 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Information roles):

监听者:经理要注意接受和收集信息以便对组织和环境有彻底的了解,进而成为组织内外部信息的神经中枢。

传播者:经理要把外部信息传播给他的组织,并把内部信息从一位下属传播给另一位下属。发言人:经理要把组织的有关信息传递给组织以外的人。

3. 决策制定方面的角色(Decision roles):

扮演企业家、故障处理者、资源分配者和谈判者的角色,并相应执行四方面的任务:

企业家:寻找机会,指定方案,从事变革,并对某些方案的设计进行监督;

故障处理者:在组织面临重大的、未曾预料的故障时,采取补救措施;

资源分配者:负责对组织所有的资源进行分配,事实上就是作出或批准所有重大的组织决定;谈判者:代表组织参加与外界的重要谈判。

三.管理学的发展阶段:

1.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的古典管理理论:

2.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人际关系――行为科学”理论;

3.二战之后形成的管理理论丛林;

4.20世纪80年代的管理比较理论:企业文化

5.20世纪90年代的战略管理与管理反思:公司再造、组织再造、再思考、再设计等四.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

(泰勒: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代表作:《科学管理原理》)

1.树立新的管理哲学,进行一场彻底的精神革命:

劳资上方必须把精力从利益争夺转向共同合作多创利益上,用合作取代对立

(“管理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使雇主实现最大限度的富裕,同时也是每个雇员实现最大限度的富裕”)

2. 按科学管理原则办事,注重管理和工作的科学性:

(1)科学管理四原则:

A. 对工人劳动的每种要素都有制定科学的工作方法,并一次取代经验管理的方法;

B. 对工人用科学的挑选、训练和教育来取代工人自选工作和摸索自学,以便提高工人的工作技能;

C. 用与工人合作来取代劳资双方的对立;

D. 用管理者与工人责任共担取代过分推卸责任给工人。

(2)提出的科学的工作方法有:

A.定额管理:

B.工作研究:动作研究;劳动与休息时间的合理搭配

C.标准化管理:劳动工具、操作方法标准化

D.计划和执行分离:改变了凭经验工作的方法,而代之以科学的工作方法,即找出标准,制定标准,然后按标准办事。要确保管理任务的完成,应由专门的计划部门来承担找出和制定标准的工作。

意义:将分工理论拓展到管理领域

3. 重视人的本性,并采取相应科学的管理措施:

(1)差别计件工资制度:有激励作用

例如:达到或超过定额:发放正常工资率的125%,

未达到定额:发放正常工资率的80%。

(2)职能工长制度:在工厂的基础管理阶层设立了各种各样的工长,如生产工长、质量工长,把科学的工作方法教给工人;监督工人工作

意义:虽然因为多头领导没有得到实施,但是这种思想为职能部门和管理职能的专业化提供了思路;五.对泰勒的评价:

(1)历史贡献:

在历史上第一次使管理从经验上升到科学;

讲求效率的优化;

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

(现在,很多管理者认为科学管理理论已经过时,但是从实践角度看,它的理论和技术仍然支配着当今的工作设计;其背后的心理假定仍然影响实践者们。)

(2)局限性:

对人的假设是“经济人”,工人最关心的是金钱收入;

仅重视技术因素,没有重视人群社会的因素;

着重于个别具体工作的作业效率,没有解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如何经营管理的问题。六.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

(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被称为:“经营管理之父”)

1.区别了经营和管理:

法约尔认为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管理包括在经营之中。

在《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中,法约尔把企业的全部活动分为:

⑴技术活动:生产、制造、加工;

⑵商业活动:购买、销售、交换;

⑶财务活动:筹集和最适当地利用资本;

⑷安全活动:保护财产和人员;

⑸会计活动:财产、资产负债、成本、统计等;

⑹管理活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2.提出了五大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3.提倡管理教育:

4.提出了十四项管理原则:【法约尔的十四条管理原则(F ayol‘s fourteen principles of management)】

1. Division of work =division of labor.劳动分工。S pecialization ;increases output by making employees more efficient.

2. Authority.职权,职责。Managers must be able to give orders .Authority gives them this right.

3. Discipline.纪律

4. Unity of command.统一指挥

5. Unity of Direction.统一领导

(统一指挥是指雇员只应接受一个上级指令,不要界限不清,不要越权,更不要双重领导;而统一领导(指导)是指对于具有共同目标的一组活动只应有一个首脑,一个计划。)

6. Subordination of individual interests to the general interest.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7. Remuneration.报酬

8. Centralization.集中化 9. Scalar chain.等级链

10.Order 秩序。People and materials should be in the right place at the right time. 七.马克斯·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 1.基本内容: (马克斯·韦伯:被尊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对于韦伯理论而言,社会和政府的突出特点在于以官僚制取代家长制或世袭制,即所谓的“理性的”、“合法的”权威取代传统权威。

“合理性”和“合法性”是韦伯组织理论中的两个基本的概念,或者说是先设的前提,一切有关官僚制的讨论都将围绕这两个概念展开。

(1)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 任何机构组织都应有确定的目标; 目标的实现必须实行劳动分工; 按等级制度形成一个指挥链;

人员关系是非人格化的关系:由职位和职位的高低决定; 人员是经过挑选的;

所有的管理人员都是任命的;

管理人员管理而不是拥有企业或组织;

管理人员有固定的薪金、升迁制度、考核制度; 管理人员必须遵守法规和纪律; (2)韦伯认为社会上有三种权力:

传统权力:传统惯例或世袭得来。 超凡权力:来源于别人的崇拜与追随。

法定权力:理性——法律或制度规定的权力。 2、对韦伯理论的评价:

在行政管理的组织机构方面具有相当的先进性,但当时的历史条件没有达到,所以没有受到重视。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条件成熟,开始发挥出其价值。 八.行为科学理论的组成:

人的个体行为:通过研究人的需要、动机等,以及人性假设理论,了解人的各种行为。 领导行为:研究影响领导行为的权力基础,导致有效领导行为的环境和领导的行为模式、方法等。

社会文化

法律

政治

一般环境因素

经济

技术

自然资源

具体环境因素

战略联盟伙伴组织内部环境

顾客

供应商

竞争者

管理机构

未来的市

场及行业变化趋势环境分析:PEST 要素分析模型

政治要素(Politics )

经济要素(Economics ) 社会要素(Society ) 技术要素(Technology )(一)一般或宏观环境:

在任何时候对所有的组织都能产生影响的外部环境因素;如: 1. 人口环境因素:人口的规模和增长;人口的结构;人口的分布;

2.经济环境因素:国内外经济形势、财政、税收、银行利率、物价波动、市场状况

3.技术环境因素:生产技术、管理技术、

4.社会环境因素: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价值观念、道德伦理、宗教信仰、商业习惯、教育程度

5.政治法律环境因素:政治制度、政治形势、国际关系、国家法律、政策

6.自然资源因素:利用、开发、保护

7.国际环境因素:贸易保护、国际汇兑、通货膨胀 (二)具体或微观环境:

对组织的影响更频繁、更直接的外部环境因素,是与组织目标的制定和实施直接相关的因素。如:

1.顾客:个人、组织、批发商、最终消费者、国内外顾客;

教育水平、收入水平、生活方式、地理条件、要求不同

2.供应商:原材料、劳动力、信息、能源的质量、成本影响组织的质量和成本;对供应商的支持

3.竞争者:竞争能源的其它组织就是竞争对手;顾客的货币;不限于同类企业

4.管制机构:能够直接影响和控制企业行为的机构,如旅游局;

5.战略同盟伙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例如:长虹和华润三洋:技术战略合作,联合开展品牌的市场推广。)

(三)内部环境:

1.组织文化: 是组织及其成员的行为方式以及这种方式所反映的被组织成员共同接受的信仰、价值观念

和准则。

包括:价值观、英雄人物、礼仪和庆典、文化网络 2.物质环境:

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 技术资源、信息资源 十.环境分析工具

(一)一般环境分析: PEST 分析 P :politics (政治与法律环境): 环境保护、社会保障、反不正当竞争法 、国家产业政策 E: economy (经济环境):增长率、政府收支、外贸收支、汇率、利率 S:society (社会与文化环境):公民的环保意识、消费文化、就业观念、工作观念 T: techonology (技术环境):高新技术、工艺技术、研究进展

(二 )具体环境分析方法:迈克尔·波特的五种力量模型

(三).内部环境分析方法:波士顿矩阵方法、麦肯锡方法、科特尔方法 (四). 内外部环境综合分析方法:SWOT 矩阵

内部环境:

S-strengths (优势):赢利能力、竞争优势;产品先的宽度、产品的大小、质量、可靠性、适用性、形象、服务质量 W-weakness (劣势):

外部环境:

O-opportunities (机会):有吸引力的趋势; T-threats (威胁):不利发展的趋势;

进行SWOT 格称作SWOT

十一. 决策方法主要有:

决策矩阵 决策树 头脑风暴法 德尔菲法 强迫联系法

十二. 标杆瞄准类型(根据标杆的对象,标杆瞄准分为四种类型): ①内部目标标杆瞄准:就是以企业内部操作为基准的标杆管理。首先辨识企业内部最佳职能或流程及其实践,然后推广到组织的其他部门

②外部竞争标杆瞄准:以竞争对手全部特征为基准

③优秀职能标准瞄准:以行业领先者或某些企业的优秀职能操作为基准进行的标杆瞄准 ④工作流程标杆瞄准:以最佳工作流程为基准进行的标杆瞄准 十二. 加强团队管理的技巧

1. 精于授权:

2. 营造积极的团队文化:鼓励创新、拥有共同的价值观和目标;坦诚交流

3.要着力通过提高内聚力来创造组织的高效率:

十三. 主要的个体激励理论有: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2.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3. 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4.弗鲁姆的期望理论5.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6.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7. 目标设置理论

8. 综合激励模型内容型激励理论:针对激励的原因与起激励作用的因素的具体内容进行研究的理论

过程模型激励理论:研究从人的

动机产生到最终采取行动的心理

过程的理论。

主要任务:找出对行为起决定作

用的某些关键因素,弄清它们之

间的相互关系,以预测和控制人

的行为。

十三. 影响领导效果的因素

十四. 领导理论包括:

一、领导者品质理论

二、领导方式理论:

(一)领导方式一般分类

(二)领导方式的双因素模式

(三)管理方格理论

(四)参与管理理论

三、权变领导理论包括:

(一)领导方式连续统一体

(二)菲德勒的权变领导理论

(三)目标——途径领导理论

(四)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四、其他领导观:

(一)魅力型领导

(二)交易型领导

(三)变革型领导

十五. (控制工作的类型)控制按照过程划分为:

1.前馈控制:即在工作开展之前进行的控制。“防患于未然”;

方法:规章制度、原材料的质量;

优点:不针对具体人,易于接受

2.现场控制:即在工作正在进行时进行控制。

两项职能:监督、指导;

弊端:时间精力约束、应用范围窄、心理对立

3. 反馈控制:即工作结束后进行的控制。“亡羊补牢”

方法:对结果进行测量、比较和分析

十六. 组织变革的内容:

(1)对任务的变革:对组织运行的目标和方向的调整

(2)对技术的变革:技术系统的变革:设备、建筑物、工作方法、质量标准、管理控制手段

(3)对人员的变革:员工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的变化

(4)对结构的变革:组织结构、工作流程、协作系统、信息反馈

组织变革的内容体系及其内在联系

(1)解冻阶段:改变员工原有的观念和态度,接受改革并参与其中

(2)变革阶段:解释变革的理由、日程安排、变革带来的影响;鼓励参与

(3)再冻结阶段:通过强化和支持机制,形成新的行为模式

十八.促进组织变革与创新的措施:

一、塑造有利于组织变革和创新的文化:

1. 鼓励员工的高度参与:

2. 支持冒险和容忍失败:

二、培养有利于组织变革和创新的学习能力:

1. 培养员工的创新能力:

2.激发学习热情:

3.强调学习与工作的结合:

论述

一. 内容型激励模型

(一)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1. 1943年提出:

自我实现需求:最大的潜力发挥

尊重需求:自尊、自信、能力、

成就、名誉、地位

社交需求:良好的人际关系、

归属感

安全需求:免除危险、威胁、失

业、疾病、严格监督

生理需求:衣食住行(物质上)

2. 优点:体现了个体需求发展需求由低到高依次满足的一般规律

不足:不能完全反映人的规律,有的人并非如此。

3. 对管理的启示:管理者要了解员工的需求,以及需求的发展情况

(二).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1. 20世纪50年代提出;

赫茨伯格认为,员工的心理状态分为四个阶段:不满意——没有不满意——没有满意——满意

2. 影响员工心理状态有两种因素:

(1)保健因素:是与工作环境或条件相关的外在因素,如监督、工作条件、人际关系、薪金、组织政策、行政管理、地位、安全等因素。

如果这些因素未处理好,会使人感到不满意;改进后,只能消除不满,没有了不满意,但还不能令人满意。

即“不满意→没有不满意”

(2)激励因素:是与工作内容本身相关的因素,如工作成绩得到认可、工作本身具有挑战性、能负担较大的责任、工作有前途、有成就感等因素;

这些因素能使人满意,即消除了没有满意,起到激励作用。

即“没有满意→满意”

3. 对激励员工的启示:不但要给员工提供保健因素,还要提供激励因素。

(三).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

1. 该理论认为,人的基本需求有三种:

成就需要:不同的人的成就需要程度不同;有高度成就需要的人,对成果有强烈的要求、愿意接受挑战;成就需求可以训练和培养

权力需要:对影响力的向往;不同的人的权力需要程度不同;

社交需要:希望与他人建立亲近和睦的关系。不同的人的社交需要程度不同;

2. 对管理的启示:主要用于激励管理人员中

二.过程型激励模型

(一)维克特·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1. 弗鲁姆认为,某项工作对人的激励,取决于“激励力”的大小。

激励力=效价×期望值

效价:个人对某一预期成果或目标的吸引力作出的主观估价,即“想要的程度”

例:某人因工作成就突出被晋升:

很想晋升――强度为正数,+1;

无所谓――强度为0,0;

不愿晋升――强度为负数,-1;

期望值:个人对完成某项活动并取得预期成果可能性大小的主观估计,即“得到的可能性”

2. 对管理的启示:

①管理者可用两种途径对员工进行激励:

②增加活动的吸引力:引导员工;

③帮助被管理者实现期望概率或提高概率:树立自信心

(二)斯达西·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即:人们不仅受绝对收入的影响,而且受相对收入的影响。

公平理论对管理的启示:

1.管理者要关注员工的公平感;

2.要关注管理措施对员工公平感的影响

(三)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1. 斯金纳主要研究人的行为与外部因素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

(1)人的行为是对其所获刺激的一种反应。

(2)如果刺激对他有利,他的行为就有可能重复出现;

(3)若刺激对他不利,则他的行为就有可能减弱,甚至消失。

2. 强化的具体方式:①正强化:②惩罚:③负强化:④忽视:

3. 强化理论的应用:

(1) 必须针对行为结果给当事人以及时的、明确的信息反馈;

(2) 强化的时间选择十分重要:不定期、不定量地强化效果较好

(3) 重点放在积极强化上。

(四)目标设置理论

埃德·温洛克1967年提出

含义:如果组织能够制定具体、明确、有挑战性、可接受的目标,并且能够以及时反馈的方式帮助员工跟踪工作的进展直至目标达成,就会产生显著的激励效果并获取更高效益。

启示:组织应该创造条件既能够满足员工的隐性需求,又能够关注员工选择行动步骤的方式;

关注影响目标设置有效性的权变因素:

个体是否对目标作出承诺;

任务的复杂和独立程度;

个体文化差异等

(五)综合激励模型

美国行为科学家爱德华·劳勒、莱曼·波特在1968年提出:

该理论包括奖励目标——努力——绩效——奖励——满意环节

该理论认为:

“激励”导致一个人是否努力及其努力的程度;

工作的实际绩效取决于能力的大小、努力程度以及对所需完成任务理解的深度;

奖励要以绩效为前提,不是先有奖励后有绩效,而是必须先完成组织任务才能导致精神的、物质的奖励;奖惩措施是否会产生满意,取决于被激励者认为获得的报偿是否公正。如果他认为公平,感到满意,导致进一步的努力。

要形成奖励目标——努力——绩效——奖励——满意,并从满意回馈努力这样的循环,取决于奖励内容、奖惩制度、组织分工、目标导向行为的设置、管理水平、考核的公正性、领导作风及个人心理期望着多种综合性因素。

启示:

①管理者要把员工放在正确的位置上;

②安排合适的工作并帮助其了解任务的具体要求;

③为其创造配备必要的工作条件;

④个别化奖励使其与绩效挂钩;

⑤维持和检视系统的公平性;

⑥有效实现整个连锁激励过程,促进良性循环的形成。

三.从“经济人”到“复杂人”的四种人性假设:

美国心理学家埃德加·谢恩把自管理理论产生以来出现的人性假设归纳成为四种模式:“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四种假设。

1.“经济人”假设:

是古典经济学和古典管理理论关于人的假设,也就是麦格雷戈所说的X 理论。

内容归纳为以下四点:

(1 )人是由经济诱因来引发工作的动机,其目的在于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2)经济诱因在组织的控制之下,因此,人被动地在组织的操纵、激励和控制下从事工作。(3)人以一种合乎理性的、精打细算的方式行事。

(4)人的感情是非理性的,会干预人对经济利益的合理追求,组织必须设法控制人的感情。基于“经济人”假设的管理方式:

订立严格的工作规范;加强法规和管制,以提高效率;

用金钱刺激员工的士气,严厉惩罚消极怠工,“胡萝卜加大棒”

2. “社会人”假说:

社会人的假说是人际关系学说的倡导者梅奥等人提出来的。

内容归纳为以下四点:

(1 )人类工作的动机不只是追求金钱,还包括人的社会需要;

(2 )工业革命和工作合理化的结果,使得工作变得单调而无意义,因此必须从工作的社会关系中寻求工作的意义;

(3 )人对非正式组织的社会影响比正式组织的经济诱因对人的影响更大。

(4 )人们最期望领导能承认并能满足他们的社会需要。

比经济人假设是一大进步,强调了人的社会性需要,突出了人际关系对个人行为的影响;基于此的管理方式:

注意工作目标的完成之外,更应注意员工的需求,设法满足;

不应只注意指挥和监督,更应重视员工之间的关系,培养归属感;

不应只注重对个人的奖励,还应提倡集体奖励制度。

3.“自我实现人”假说:

自我实现人的假说是马斯洛等人提出来的。阿吉里斯所谓的成熟的个性、麦格雷戈提出的Y 理论,都是指自我实现的人。谢

内容归纳为以下四点:

(1)人的需要从低级向高级发展,低级需要得到满足后,再追求高级需要,自我实现是人的高级需要;

(2)人们因工作而变得成熟;人有独立自主的倾向

(3)人有自动自发的能力,能够自我控制

基于此的管理方式:

强调改变管理职能:创造使人发挥才能的工作环境;

改变激励的方式:给予来自工作本身的内在激励,让员工担当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改变管理制度:给予工作更多的自主权,实行自我控制,让工人参与管理和决策,共同分享权力。

4 .复杂人的假说:

复杂人的假说是谢恩提出的。谢恩认为,前面三种假设,各自反映出当时的时代背景,并适合于某些人和某些场合。但是,人有着复杂的动机,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一两种。

内容有五点:

(1)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而且这些需要随着人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变化而改变;(2)人在同一时间内有各种需要和动机,这些需要和动机会会发生相互作用并结合为统一整体,形成错综复杂的动机模式;

(3)人在组织中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是不断变化的,因而会产生新的需要和动机。

(4)人在不同单位或同一单位的不同部门工作,会产生不通过的需要;

(5)由于人的需要不同,能力不同,对不同的管理方式会作出不同的反应,因此没有适合任何组织、任何时间、任何个人的统一的管理方式。

基于此的管理方式:

要求管理者了解每个人的个性差异,对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况下采取不同的措施

四. 质量管理理论有:

(一)PDCA循环理论:P425

又称“戴明环”,出现于50年代,是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

主要内容:策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措施(action)

(二)全面质量管理

1.定义: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达到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的目的,长期有效并能保证成功的管理途径或管理活动。

2. 实质:把质量管理的重点指向管理组织系统中所涉及的对象、过程、人员、方法和所产生的效益。并强调把质量作为一个组织管理工作的中心。

3. 四个特点:

①全面质量的管理:包括产品质量、过程质量、工作质量

②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在产品形成的全过程中都要进行质量控制。顾客需求识别、服务项目开发、物料采购、服务操作、售后服务、意见征询

③全员的质量管理:所有部门、全体员工的质量职能的有效发挥程度都影响着产品的质量。人人参与,责任和职能不同

管理人员、决策人员、操作人员、服务人员

④坚持以工作质量为重点:产品质量和服务取决于工作质量,要求零缺陷和一次成功作业为企业的质量标准

4. 全面质量管理的原则

一切为用户服务:

以预防为主:

定量分析:以数据为依据

持续改进:

5. 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

①设计过程的质量管理:

②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

③辅助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

④使用过程的质量管理:

(三)零缺陷管理理论:

(四)(6σ)六西格玛管理

1. 起源

最早是由摩托罗拉公司的比尔·史密斯于1986年提出,其目的是设计一个目标:在生产过程中降低产品及流程的缺陷次数,防止产品变异,提升品质。

真正流行并发展起来,是在通用电气公司的实践,在杰克~韦尔奇于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6σ(西格玛)管理是在总结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成功经验,提炼了其中流程管理技巧的精华和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成为一种提高企业业绩与竞争力的管理模式。

该管理法在摩托罗拉、通用电气、戴尔、惠普、西门子、索尼、东芝、华硕等众多跨国企业的实践证明是卓有成效的。

为此,国内一些部门和机构在国内企业大力推6σ管理工作,引导企业开展6σ管理。

“σ”是希腊文的一个字母,在统计学上用来表示标准偏差值,用以描述总体中的个体离均值的偏离程度,测量出的σ表征着诸如单位缺陷、百万缺陷或错误的概率性,σ值越大,缺陷或错误就越少。

6σ是一个目标,这个质量水平意味的是所有的过程和结果中,99.99966% 是无缺陷的,也就是说,做100万件事情,其中只有3.4件是有缺陷的,这几乎趋近到人类能够达到的最为完美的境界。6σ管理关注过程,特别是企业为市场和顾客提供价值的核心过程。因为过程能力用σ来度量后,σ越大,过程的波动越小,过程以最低的成本损失、最短的时间周期、满足顾客要求的能力就越强。

6σ理论认为,大多数企业在3σ~4σ间运转,也就是说每百万次操作失误在6210~66800之间,这些缺陷要求经营者以销售额在15%~30%的资金进行事后的弥补或修正,而如果做到6σ,事后弥补的资金将降低到约为销售额的5%。

2. 定义:“获得和保持企业在经营上的成功并将其经营业绩最大化的综合管理体系和发展战略。是使企业获得快速增长的经营方式。”

6西格玛管理是“寻求同时增加顾客满意和企业经济增长的经营战略途径。”是使企业获得快速增长和竞争力的经营方式。它不是单纯的技术方法的引用,而是全新的管理模式。

3.实质:

六西格玛是一套系统的业务改进方法体系,是旨在持续改进企业业务流程,实现客户满意的管理方法。

它通过系统地、集成地采用质量改进流程,实现无缺陷的过程设计,并对现有过程进行过程定义(Define)、测量(Measure)、分析(Analyze)、改进(Improve)、控制(Control),简称DMAIC流程,消除过程缺陷和无价值作业,从而提高质量和服务、降低成本、缩短运转周期,达到客户完全满意,

增强企业竞争力。

换句话说,六西格玛就是一个代名词,其含义是客户驱动下的持续改进。

使每个环节不断改进的简单的流程模式:界定、测量、分析、改进、控制。

★界定:确定需要改进的目标及其进度,企业高层领导就是确定企业的策略目标,中层营运目标可能是提高制造部门的生产量,项目层的目标可能是减少次品和提高效率。界定前,需要辨析并绘制出流程。

★测量:以灵活有效的衡量标准测量和权衡现存的系统与数据,了解现有质量水平。

★分析:利用统计学工具对整个系统进行分析,找到影响质量的少数几个关键因素。

★改进:运用项目管理和其他管理工具,针对关键因素确立最佳改进方案。

★控制:监控新的系统流程,采取措施以维持改进的结果,以期整个流程充分发挥功效。

其方法体系的运用不仅局限于解决质量问题,而且包括业务改进的各个方面:包括时间、成本、服务等各个方面。

其方法体系也不仅仅是统计技术,而是一系列的管理技术和工业工程技术的集成。

4. 6σ管理的特征:

对顾客需求的高度关注

高度依赖统计数据

重视改善业务流程

积极开展主动改进型管理

倡导无界限合作

(五)ISO9000质量标准体系:

1. ISO一词指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为一非政府的国际科技组织,是世界上最大的、最具权威的国际标准制订、修订组织。它成立于1947年2月23日。ISO的最高权力机构是每年一次的“全体大会”,其日常办事机构是中央秘书处,设在瑞士的日内瓦。

ISO 宣称它的宗旨是“发展国际标准,促进标准在全球的一致性,促进国际贸易与科学技术的合作。”2. ISO9000系列质量标准:

198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在总结世界各国全面质量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

目的是最终实现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国际化,使产品的供应方能够以最低造价确保长期、稳定地生产出质量好的产品,使需求方建立起对供应方的信任。

ISO9000标准的实施要求企业建立一套全面、完整、详尽、严格的有关质量管理和质量保障的规章制度和质量保障文件;

这些规章制度和文件要求企业从组织结构、人员管理和培训、产品寿命周期等管理活动都必须适应质量管理的需要。

3. ISO9000:2008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结构:

1)质量手册(QM--Quality Manual):主要功能是将管理层的质量方针及目标以文件形式告诉全体员工或顾客。是为了确保质量而说明“作了哪些工作以保证质量”。

2)程序文件(QP---Quality policy ,中文译作质量方针):是指导员工如何进行及完成质量手册内容所表达的方针及目标的文件。

3)作业指导书(WI---work Instruction ):详细说明特定作业是如何运作的文件。

4)记录表格(F):是用于证a实产品或服务是如何依照所定要求运作的文件。

4. ISO9000:2008的八项质量管理原则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组织依赖于顾客,因此组织应该理解顾客当前的和未来的需求,从而满足顾客要求并超越其期望。《①客户

永远是对的;②如果客户不对,则执行①》

2)领导的作用:

领导者将本组织的宗旨、方向、和内部环境统一起来,并创造使员工能够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环境。80%质量问题与管理有关,20%与员工有关。

3)全员参与:

各级员工是组织的生存和发展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其给组织带来最佳效益。岗位职责包括了全员(从总经理到基层员工)。

4)过程方法:

将相关的资源和活动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取得预期结果。

5)管理的系统方法:

针对设定的目标,识别、理解并管理一个由相互关联的过程所组成的体系,有助于提高组织的有效性和效率。木水桶的围板原理。

6)持续改进

是组织的一个永恒发展的目标。PDCA循环

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针对数据和信息的逻辑分析或判断是有效决策的基础,用数据和事实说话。

8)互利的供方关系:

通过互利的关系,增强组织及其供方创造价值的能力。麦当劳管理方式。

5.为什么实施ISO9000?

1)强化品质管理,提高企业效益;增强客户信心,扩大市场份额

2)获得了国际贸易绿卡——“通行证”,消除了国际贸易壁垒

3)节省了第二方审核的精力和费用

4)在产品品质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5)有利于国际间的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

6)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稳定经营运作,减少因员工辞工造成的技术或质量波动

7)提高企业形象

五. 平衡计分卡

平衡计分卡(the balanced scorecard):

是一种绩效衡量理论和方法体系;

1990年,由大卫·诺顿、罗伯特·卡普兰创立;

从四个不同的视角,考察一个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

一、包括的四个视角:

1.财务视角:从股东角度看,企业增长、利润率、风险战略

2.顾客视角:企业创造价值和差异化战略

3.内部运作流程视角:使各种业务流程满足顾客和股东需求的优先战略

4.学习和成长视角:创造企业变化、革新和成长的气候

二、平衡记分卡的优点:

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学习与创新)的平衡

财务目标和非财务目标(客户满意、流程、学习与创新)的平衡

内部和外部目标(客户满意)的平衡

过去和未来目标(学习与创新)的平衡

落后和领先目标(客户满意、流程、学习与创新)的平衡

管理学原理期末考试题目和答案

. . . . 《管理学原理》总复习与综合复习 一、基本概念 1、管理 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 达到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 2、决策 是管理的基本要素。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都是管理的职能,而每项职能都要求做 出迅速且明确的决定,这些都是决策问题。 广义定义:人们为了实现目标,根据客观条件,通过调查和研究,在掌握大 量有关信息和经验的基础上,借助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从众多方案中选择一个最满意或合 理的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过程。 狭义的决策:为达到某个目标,从众多方案中选定一个满意方案的行为,也就是通常 所说的“决定” 、“拍板”、或“决断”。 3、保健因素 是指工作环境或条件相关的因素,由于这类因素带有预防性,只起保持人的积极性、 维持工作现状的作用。 4、控制 对组织各方面的活动给以监控,使组织实际运行状况与组织计划要求保持动 态适应的工作过程。这项工作由管理人员来做,并作为一项管理职能开展,通常称之为“管理控制” 。 5、反馈控制 把组织系统运行的结果返送到组织系统的输入端,与组织预定的计划标准进行比较,然 后找出实际与计划之间的差异,并采取措施纠正这种差异的一种控制方法。 6、管理幅度 管理幅度也称为管理宽度,指一个管理者直接管理下级人员的数目。 二、基本原理 1、决策的程序 要使决策有效就要遵循科学的决策程序,一般来说,决策的程序可以分为一下几个步 骤: (1)识别机会或诊断问题:问题是决策的起点,任何管理组织的进步、发展都是从发现 问题开始,然后做出变革而实现的。这里的问题是指应有的状况和实际之间的差距。 (2)确定决策目标:决策要求有明确而具体的决策目标。 (3)拟定备选方案:决策的基本含义是抉择,这就要求至少有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可行性方案要具备 3 个条件,能够保证决策目标的实现,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都有可行性,具有排他性。 (4)分析评选备选方案:鉴定所有方案执行后可能产生的后果。要明智地评价备选方案,必须设法预测该方案执行后可能产生的后果,应尽量把所有可能都估计到。 专注专业

管理学导论期末总结

管理:指各级管理者在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各项职能的过程中,通过优化配置和协调使用各种资源,即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等,有效的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作用:(一)管理是一种生产力。(二)管理是一个组织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三)管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力量,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关键因素。(四)管理是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有效管理者具备的特点:(一)善于利用和调配各种资源,重视资源组合的效率和整体效益。(二)善于分析和把握外部环境的变化,努力实现组织目标、资源、活动与外部环境的动态平衡。(三)善于处理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的平衡。(四)善于不断学习,从书本中学习,从实践中学习,像他人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学习。 管理者的技能:(一)技术技能(二)人事技能(三)概念技能 管理的一般伦理原则:(一)公正原则①权利与义务,②利益分配,③公益原则;(二)平等原则①基本权利平等,②自由权利平等,③机会平等,④分配平等,⑤互利平等;(三)人道原则①肯定人的价值,②坚持“为了人而管理”的管理目标,③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四)效率原则(五)民主原则 对科学管理理论的认识与评价:(1)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是科学管理理论的核心;(2)强调用“科学”的方法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是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特征;(3)“经济人”的认识是科学管理理论对人的本性的基本认识;(4)科学管理理论强调的是提高企业内部的生产效率;(5)科学管理理论系统内在的不一致性。 韦伯——行政组织理论三种权力论:(1)神授权力,它是在崇拜、敬仰或迷信个人超凡能力和精神的基础上形成的权力。(2)传统权力,它是在古老传统、惯例或世袭的基础上形成的权力。(3)法定权利,它是在依法任命基础上形成的权力。 古典管理理论的特点:(1)资本所有者与企业管理者分离;(2)科学管理代替单纯的经验管理;(3)强调物质因素的作用而忽略了人的社会性。 人际关系理论的主要观点:(1)“工人”是社会人,是人际关系理论对人的基本假设;(2)在正式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这些非正式组织是以感情逻辑为准则的;(3)以社会和人群技能为基础的新的领导方式。 X—Y—Z 理论:X理论是一组对人的传统假设,持有这种管理假设的传统者对工人的工作能力持消极的态度。Y理论提出一组乐观的假设,认为人们是负责任的、能够自我控制、具有创新的能力并且把工作视为像休息或者娱乐那样自然。Z理论的核心是争取既追求效率又尽可能减少当局与职工的对立,尽量取得行动上的统一。 管理科学学派:管理科学学派又叫数量学派,是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正式作为一个管理学派,其特点是利用有关的数学工具,为企业寻找一个有效的数量解,着重于定量研究。 企业管理系统的主要特点:(1)企业管理系统具有统一的生产经营目标;(2)企业管理系统的总体具有可分性;(3)企业管理系统的建立要具有层次性;(4)企业管理系统必须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人本原理:即人本管理,就是管理要以人为本,把人视为管理的主要对象,即组织的最重要的资源,通过激励调动和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员工去实现预定的目标。 决策: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程序性决策:亦称例行性决策,是指在管理活动中按照既定的规律准则步骤、方式做出常规性决定。 非程序性决策:亦称例外性决策,是指管理活动中无先例可鉴、无规律可循的非常规性决策。按决策条件划分:①确定型决策:之各种方案只有一种确定的结果。②风险型决策:指决策

《管理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管理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管理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 一、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管理的性质是什么? 2、简述组织工作的基本原则 3、人员配备的原则是什么? 4、领导者合理用人的艺术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简答题参考答案(每题5分,共20分) 1、管理的性质是什么? 1、管理的二重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首先,管理是生产社会化引起的,因此具有同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其次,管理又是与生产关系相联系的一种“监督劳动”,具有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2、管理的科学性。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其间存在着一系列基本的客观规律,要用科学的方法论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管理的艺术性。艺术性强调的是管理的实践性。它强调管理活动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外,还要有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技巧和诀窍。 2、简述组织工作的基本原则。 1、目标任务原则。 2、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3、分工协作原则及精干高效原则。 4、管理幅度原则。 5、统一指挥的原则和权力制衡原则。 6、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 3、人员配备的原则是什么? 经济效益原则; 任人唯贤原则; 因事择人原则; 量才使用原则; 程序化、规范化原则。 4、领导者合理用人的艺术表现在哪些方面? 1、科学用人的艺术。知人善任;量才适用;用人不疑。 2、有效激励人的艺术。 3、适度治人的艺术。 《管理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二)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为了保证组织目标得以实现,就需要有控制职能。纵向看,各个管理层次都要重视控制职能,( C )。 A、愈是基层的管理者,控制要求的时效性愈短,综合性愈弱 B、愈是基层的管理者,控制要求的时效性愈短,综合性愈强 C、愈是基层的管理者,控制要求的时效性愈长,综合性愈强

《管理学原理》2020期末考试试卷

《管理学原理》课程期末考试试卷 一、填充题: 1、管理方法一般可分为:管理的法律方法、管理的行政方法、管理的经济方法、管理的教育方法。它们构成为一个完整的管理方法体系。 2、在外部环境中,反映企业竞争实力的指标主要有三类:销售增长率、市场占有率和产品的获利能力。 3、马斯洛将需要划分为五级: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感情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 1、(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在一定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A 系统 B 效益 C 控制 D 决策 2、在管理方格法中,对人和生产都很少关心,被称为贫乏管理方式的方格是((1,1)方格)。 A (1,1)方格 B (5,5)方格 C (1,9)方格 D (9,1)方格 3、(行政方法)是指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运用命令、规定、指示条例等行政手段,按照行政系统和层次,以权威和服从为前提,直接指挥下属工作的管理方法。 A 经济方法 B 行政方法 C 教育方法 D 法制方法 4、人员选聘的主要途径是(内部选聘)。 A 内部选聘 B 外部选聘 C 内部调动 D 外部引进 5、在管理活动中,被称为一切成功管理的钥匙的是(重视人的需要)。 A 重视人的行为 B 重视人的情感 C重视人的需要 D 重视人的动机 6、(斯密)在分析增进“劳动生产力”的因素时,特别强调了分工的作用。 A 詹姆斯 B 法约尔 C 泰罗 D 斯密 三、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目标管理的过程可分为(新的循环、检验结果、组织实施)步骤。 A 商谈 B 自检 C 新的循环 D 检验结果 E 组织实施 2、集权制的特点有(统一经营、决策审批手续繁琐、统一核算、决策权集中在高层领导)。 A 对下级的控制较少 B 统一经营 C 决策审批手续繁琐 D 统一核算 E 决策权集中在高层领导3、(职工流动率、组织对市场占有率的设想)因素属于部分可控的前提条件。 A 组织内部政策 B 职工流动率 C 组织对市场占有率的设想 D 人口增长 E 产品市场价格 4、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有(数据收集、信息存贮、信息传输、信息加工、信息输出)。 A 数据收集 B 信息存贮 C 信息传输 D 信息加工 E 信息输出 5、目标管理的优点有(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有利于改善组织机构、有利于控制)。 A 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 B 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积极性 C 有利于改善组织机构 D 有利于控制 E 有利于纠正偏差 四、名词解释: 1、领导:就是指挥、带领、引导和鼓励部下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2、激励:是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为追求欲实现的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3、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及其成员的行为方式以及这种方式所反映的被组织成员共同接受的信仰、 价值观念及行为准则。 4、非正式组织:是人们在共同工作中,由于兴趣、感情或归属等因素进而构成的组织体系。"非正式组织"的作用是保护工人免受内部成员的疏忽所造成的损失,保护工人免受管理人员的干涉。 五、简答题: 1、何谓管理?它的基本的特征是什么? 答:在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或组织依据所拥有的权力,通过实施既定措施,对人力、物力、财力及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 它的基本的特征是: (1)、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目标。 (2)、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3)、协调必定产生在社会组织之中。 (4)、协调的中心是人。 (5)、协调的方法是多样的,需要定性的理论和经验,也需要定量的专门技术。 2、简述人员配备的基本原则。 答:(1)因事择人的原则。要使工作卓有成效地完成,要求工作者具备相应的知识和能力。因事择人是人员配备的首要原则。 (2)因材器用的原则。只有根据人的特点来安排工作,才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

管理学-期末考试重点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管理基础 管理的概念 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管理者通过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整合组织中的各种资源,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管理职能的基本内涵 1、计划职能---预测未来并制订行动方案。 2、组织职能---建立组织的物质结构和社会结构。 3、领导职能---管理者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对被管理者施加影响的过程。 4、控制职能---保证组织中进行的一切活动符合预先制订的计划。 管理者的概念 管理者是在组织中通过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带领其他人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的人。 管理者的角色 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联络者角色和领导者角色 信息角色——监听者角色、发言人角色和传播者角色 决策角色——企业家角色、处理混乱的角色、谈判者角色和资源分配角色 管理者的技能 1、概念技能---管理者对事物的洞察、分析、判断、抽象和概括的能力。 2、人际技能---与人共事、与人打交道的能力。 3、技术技能---管理者从事自己管理范围内的工作时所需运用的技术、方法和程序的知识及 其熟练程度。 管理者的层次 高层管理者---负责战略的制定与组织实施 中层管理者---直接负责或协助管理基层管理人员及其工作,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 基层管理者---负责管理作业人员及其工作 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对三种不同技能的要求各不相同。管理者的层次越高,对概念技能的要求也越高;越是基层管理者,越需要掌握与业务有关的技术技能,而对概念技能的要求也越少。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西方早期典型的管理思想 p14 1.劳动分工的观点 斯密认为,劳动分工导致劳动生产率提高。 2.经济人观点 斯密认为,所有的经济现象都是具有利已主义的“经济人”的活动所产生的。

《管理学基础(专科必修)》2011年1月期末试题及答案

试卷代号:2064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管理学基础试题 一、单项选择(下列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最准确的,请将其序号填入括号中。每小题2分,共20分) 1.古典管理理论对人性进行了基本假设,认为人是( )。 A.复杂人 B.社会人 C.经济人 D.单纯人 2.计划工作的核心环节是( )。 A.决策 B.预测C.控制 D.组织 3.企业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与修正,使其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宗旨,这就是确定企业目标的( )原则。 A.现实性 B.协调性C.关键性 D.权变性 4.关于战略远景的描述,下列选项中,( )是不准确的。 A.它说明了组织的性质 B.它规定了可量化的经济指标 C.它明确了组织所从事的事业 D-它明确了组织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5.M型结构又称为多部门结构,亦即( )。 A.职能制结构 B.事业部制结构C.直线职能制结构 D.矩阵制结构6.有计划地安排管理人员担任同一层次不同的管理职务,以此全面培养管理人员的能力,这是管理人员在职培训的方法之一,即( )。 A.有计划的提升 B.委以助手职务C.职务轮换 D.临时提升 7.沟通的深层次目的是( )。 A.展示才能和影响力 B.激励或影响人的行为 C.将工作布置下去 D.将信息传递给别人 8.控制是一种动态的、适时的信息( )过程。 A.通报 B.下达C.反馈 D.上报 9.( )控制是指企业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对经营管理和生产技术工作进行的水平 控制。 A.工作质量 B.产品质量 C.服务质量 D.售后服务质量 10.对于高层管理者来说,掌握良好的( )是最为重要的。 A.人际技能 B.管理技能 C.技术技能 D.概念技能 二、多项选择(下列选项中有二至四个是准确的,请将这些选项的序号填入括号中,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1.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 )。 A.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B.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C.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士气 D.科学管理方法可以提高效率 12.目标建立过程中应该( )。 A.尽可能量化企业目标 B.把目标控制在五个以内 C.期限适中 D.目标期限应以长期目标为主 13.现代组织理论强调组织结构的设计应具有弹性。也就是说,( )都要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动。 A.组织的部门机构 B.职责的规定C.利润的高低 D.职位的安排 14.当一个人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会产生挫折感,受挫后的防范措施一般有( A.积极进取的措施 B.紧张不安的措施C.消极防范的措施D.寻求激励的措施 15.企业中应当承担控制职责的人员包括( )。 A.政府主管人员B.基层管理人员C.中层管理人员D.企业高层管理人员 三、判断正误(下列各题有对有错,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10分)16.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协作过程。( ) 17.任何一个组织的目标就是想方设法创造更多利润。( ) 18.战略的实质是谋求外部环境、内部资源条件与战略目标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 19.考评方法和考评系统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了管理人员考评结果的合理与否。( 20.根据戴维·麦克和兰的研究,对一般职员来说,成就需要比较强烈。( )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1.如何理解管理的内涵? 22.一项有效的公司战略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23.外部选聘管理人员有哪些优缺点? 24.什么是控制?它有哪些作用? 五、案例分析(20分) 25. 文化到位找到新感觉 四川华诚银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银华公司)坚持一手抓生产经营,一手抓企业文化建设。二者互为促进,企业保持连续八年盈利,去年又创利润1 680万元,居省纺织行业第二位,保持了省优秀企业、省文明单位称号的本色。 一、认识到位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银华公司这个棉纺织企业同大多数国有纺织企业一样,企业管理和发展出现了严重困难,问题的根源是什么?出路何在?公司调查分析后认为,社会的巨大变革、企业生存空间和职工心态的变化,使得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理念、制度、方法已成为桎梏,必须改革,把创建先进的企业文化引入经营管理。 高度的重视带来自觉的行动。20世纪90年代至今,银华公司把企业文化建设摆在头等位置。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胥明东说:“在新的世纪,拥有文化优势,也就拥有竞争优势。”全公司各部门高度一致,“一把手”抓“两手”,“两手”都要硬。 二、机制到位 银华公司创建企业文化狠抓了各种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首先,建立考核机制。结合企业实际,公司出台了15个实施细则,实行量化考核。 其次,建立民主管理监督机制。银华公司把企业的产量、质量、利润、成本、发展规划等重大情况定期公布,并经过摸索形成公司、分厂、轮班三级公开制度,职工对应知的事情了如指掌。 再次,完善分配制度,各个岗位的工作全部量化,职工对照公开栏公布的个人奖罚、产质等情况就能算出自己本月的收入。 最后,人才选拔机制。银华坚持实施四个人才培养“工程”,仅“九五”期间就造就人才560人。在选择使用上,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面向市场择优,实行公推公选制度。 三、教育到位 银华公司认为: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培育先进的企业精神,并在职工的工作中得到体现,培育的途径则是教育。 职工日常行为是企业文化的具体体现。银华公司注重引导和规范。首先,要求各级党组织和管理人员掌握各自负责的情况,准确把握企业总体情况和职工具体情况。其次,以先进典型引导群体行为。公司建立劳模培养制度,每年评选百名劳模。公司还常年开展“巾帼建功”、“百千万无疵”、“操作明星”等竞赛。 抓住学习不放松。公司按照学习型组织的要求改造企业。坚持政治学习,每月两次。公司年年都有职工培训规划,月、季有落实,“操作技术培训”、“成本核算培训”等贯穿全年始终,形式多样,特色鲜明。 四、投入到位 银华公司总经理认为,企业文化建设之所以叫做一把手工程,是因为它同经济工作一样,投入是关键,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 投入包括人、财、物。公司虽然近几年大幅度精简非生产人员,但政工线的力量没有削弱,相反还得到加强。

(完整word版)管理学期末考试题库

管理学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科学管理理论的中心问题是(D) A.作业标准化B差别计件制C职能工长制D提高劳动生产率 2、在下面的各种陈述中,哪个属于企业使命的描述(B) A、在2008年完成销售额1000万 B、成为消费者群体中最优秀的商用计算机和商用计算机服务器的供应商 C、顾客第一,服务至上 D、以上都不是 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计划的功能(A)。 A、为领导提供决策 B、保证决策目标的实现 C、为实施控制提供依据 D、利于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 4、根据赫茨柏格的双因素理论,(B)因素可激励员工。 A、报酬、成就、认可、责任 B、成长、成就、责任 C、成就、责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成长 D、报酬、工作条件、良好的工作关系 5.某公司总经理安排其助手去洽谈一个重要的工程项目合同,结果由于助手工作中的考虑欠周全,致

使合同最终被另一家公司截走。由于此合同对公司经营关系重大,董事会在讨论其中失误的责任时,存在以下几种说法,你认为哪一种说法最为合理? (A) A、总经理至少应该承担领导用人不当与督促检查失职的责任 B、总经理的助手既然承接了该谈判的任务,就应对谈判承担完全的责任 C、若总经理助手又进一步将任务委托给其下属,则也可不必承担谈判失败的责任 D、公司总经理已将些事委托给助手,所以,对谈判的失败完全没有责任 6、关于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叙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A、前者是经过人为筹划设计而形成的,后者是自发形成的 B、两者都有明确的组织目标 C、组织成员形成非正式组织的心理需要,正是正式组织不能满足的 D、非正式组织对于正式组织的影响具有两面性 7、根据价值链分析法,下列不属于基本活动的是(B)。 A、内部后勤 B、技术开发 C、生产作业 D、服务 8,下列关于强化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A) 。 A、实施负强化,应以连续负强化为主。

《管理学原理》期末考试题A卷及答案

管理学原理试题及答案1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原理中,属于人员配备工作原理的是( ) A.xx原理 B.目标统一原理 C.责权利一致原理 D.命令一致原理 2.20世纪初,提出图表系统法的人是( ) A.甘特 B.泰罗 C.维纳 D.穆登 3.管理控制工作的基本目的是( ) A.维持现状 B.打破现状 C.改变现状 D.实现创新 4.管理的主体是( ) A.企业家 B.全体员工 C.高层管理者 D.管理者 5.利用过去的资料来预测未来状态的方法是( ) A.因果xx B.外推xx C.德尔菲xx D.头脑风暴xx 6.大凡认为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是( )

A.泰罗 B.xx C.xx D.xx 7.下列哪种组织结构又称为“斯隆模型“( ) A.多维立体结构 B.矩阵结构 C.职能型 D.事业部制 8.双因素理论中的双因素指的是( ) A.人和物的因素 B.信息与环境的因素 C.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 D.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9.利克特的管理模式认为,极有成就的管理者大凡采用的管理方法是( )A.利用-命令B.温柔-命令 C.集体参与 D.商议式 10.管理的核心是( ) A.决策 B.领导 C.激励 D.处理好人际关系 11.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出现在( ) A. 19世纪末20世纪初 B. 20世纪30年代 C. 20世纪40年代 D. 20世纪60年代 12.头脑风暴法属于( ) A.外推法 B.直观法 C.因果xx D.德尔菲xx 13.xx提出的激励理论认为( )

马工程管理学期末知识点复习

管理学原理重点 第一章 1.管理的定义:管理是根据组织的内外环境条件,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 一系列活动,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以 实现组织预定目标的过程。 2.管理的性质:管理的二重性原理 (1)自然属性:与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 由共同劳动的社会化的性质产生的,它要求管理必须根据现代大生产的客观规律,合理地组织生产力,使组织资源得到最佳组合和合理利用,取得最大经济效益。 (2)社会属性:与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 由共同劳动所采取的社会结合方式的性质产生的,它要求管理必须体现社会制度的本质特征,不断维护和完善生产关系。 … (3)现实意义:管理的两重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是指导人们探索和掌握管理体系的特点和规律性、实现管理任务的有力武器,是建立社会主义管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出发点。 认识和掌握管理的两重性原理,可以使我们分清资本主义管理和社会主义管理的共性和个性,正确地处理批判与继承、学习与独创、吸收国外管理经验与结合中国实际之间的关系,实事求是地研究和借鉴国外先进管理中有益的东西,做到兼收并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对于解决管理中的实践问题,实现组织目标,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3.管理的特征:(1)管理的目的是实现组织的预定目标 (2)管理是一个过程 (3)管理是对组织拥有的各种资源的优化整合 (4)管理的核心是协调人际关系 (5)管理活动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开展的 4.管理的职能:(1)计划职能:对企业未来活动如何进行的预先筹划。 ^

(2)组织职能:设计和维持一整套职位系统,合理分工与合作, 协调企业的人力、物力等资源,使企业活动顺畅 进行。 (3)领导职能:指挥、影响和激励下属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工 作。 (4)控制职能:确保企业活动朝着规定的企业目标运行而进行的 监察及修正活动。 5.管理者的分类: (1)按管理者在组织中所处的层次分类: A.高层管理人员:决策性工作 B.中层管理人员:执行性工作 C.基层管理人员:作业性工作 { ①高层管理者:对组织负全责,主要侧重于沟通组织与外部的联系和决定组 织的大政方针,注重良好环境的创造和重大决策的正确性。 (高层管理者,计划和控制职能的发挥显得更为重要) ②中层管理者:承上启下,主要职责是正确领会高层的指示精神,创造性地 结合本部门的工作实际,有效指挥各基层管理者开展工作, 注重的是日常管理事务。 ③基层管理者:主要职责是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人员,保证完成上级下 达的各项计划和指令,他们主要关心的是具体任务的完成。 (基层管理者,领导职能的发挥更为重要) (2)按管理者所负责的组织活动范围分类: A.综合管理者 B.专业管理者 ` 6.管理者的技能:(1)技术技能:使用某一专业领域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和知 识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 (2)人际技能:管理者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技能,即理解、

《管理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管理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管理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 一、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管理的性质是什么? 2、简述组织工作的基本原则 3、人员配备的原则是什么? 4、领导者合理用人的艺术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简答题参考答案(每题5分,共20分) 1、管理的性质是什么? 1、管理的二重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首先,管理是生产社会化引起的,因此具有同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其次,管理又是与生产关系相联系的一种“监督劳动”,具有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2、管理的科学性。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其间存在着一系列基本的客观规律,要用科学的方法论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管理的艺术性。艺术性强调的是管理的实践性。它强调管理活动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外,还要有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技巧和诀窍。

2、简述组织工作的基本原则。 1、目标任务原则。 2、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3、分工协作原则及精干高效原则。 4、管理幅度原则。 5、统一指挥的原则和权力制衡原则。 6、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 3、人员配备的原则是什么? 经济效益原则; 任人唯贤原则; 因事择人原则; 量才使用原则; 程序化、规范化原则。 4、领导者合理用人的艺术表现在哪些方面? 1、科学用人的艺术。知人善任;量才适用;用人不疑。 2、有效激励人的艺术。 3、适度治人的艺术。 《管理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二)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为了保证组织目标得以实现,就需要有控制职能。纵向看,各个管理层次都要重视控制职能,( C )。 A、愈是基层的管理者,控制要求的时效性愈短,综合

浙江大学管理学期末考试题

管理学院本科生《管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关于授权的表述正确的是(D) A授权相当于代理职务B授权是部门划分产生的 C授权是分权的延伸 D授权是上级在一定条件下委授给下属的自主权 2、控制工作的关键步骤是(B) A制定计划B拟定标准C衡量成就D纠正偏差 3、从某种意义上讲,组织就是一个信息沟通网络,处在这个信息网络中心并对网络的畅通负有责任的人是(B) A信息系统管理员B高层管理者C一线员工D主管人员 4、进行了霍桑试验并导致人际关系学说问世的管理学家是(D) A罗伯特·欧文B亨利·法约尔C泰罗D梅奥 5、战略决策的特点是(D) A非常规性、风险性、进行的难度大B非常规性C风险性、全局性、进行的难度大 D非常规性、全局性、进行的难度大 6、领导工作的领导者(A) A为实现本群体目标尔对被领导者施加影响的各种活动 B为实现其领导目标而进行的各项管理活动 C 在其权限范围内进行的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的各种活动 D对被领导者施加各种影响的所有活动 7、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激励因素是(C)

A那些使人得到满足就没有不满,得不到满足则产生不满的因素 B那些使人得到满足就没有不满,得不到满足则没有满意的因素 C那些使人得到满足则感到满意,得不到满足则没有满意感觉的因素 D哪些使人得到满足则感到满意,得不到满足则产生不满的因素 8、授权的基本过程是(C) A规定职责、授予权力、进行监控、兑现奖惩 B分派任务、授予权力、规定奖惩、确立监控权 C分派任务、授予权力、明确责任、确立监控权 D规定职责、授予权力、确立监控权、兑现奖惩 9、某位管理人员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直接监督下属工作上,他一定不会是(A) A厂长 B总经理C领班D车间主任 10、控制工作中,评估和分析偏差信息时,首先要:(C) A判别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B判别偏差产生的严重程度 C找出偏差产生的确切位置D找出偏差产生的责任人 11、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及其活动,对正式组织有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影响,其中对于正式组织目标的实现所起的积极促进作用的最主要表现在:(D) A增强其成员的群体意识B加强对其成员的行为规范 C促进群体成员意见的一致D更好地满足其成员的心理需要 12、一个组织结构呈金字塔状的企业内,对于其上层管理的描述(与中层管理相比),哪? 项是恰当的:(C) A管理难度与管理幅度都较小B管理难度较小,但管理幅度较大 C管理难度较大,但管理幅度较小D管理难度与管理幅度都较大

管理学原理期末考试A卷及答案

管理学原理期末考试A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 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管理的主体是() A.员工B.管理工作 C.组织D.管理者 2.在个人道德发展阶段中,个人已做出明确的努力,摆脱其所属团体或社会权威,确定自己的道德准则,这属于() A.前惯例阶段B.惯例阶段 C.后惯例阶段D.原则阶段 3.陈述“企业是干什么的”和“应该干什么”是指企业的() A.使命B.目标 C.政策D.程序 4.计划工作的真正起点是() A.确定目标B.估量机会 C.确定前提条件D.确定可供选择的方案 5.企业利用过去的资料预测未来状态的方法是() A.外推法B.内推法 C.因果法D.直观法 6.“l+1>2”体现了系统特性中的() A.目的性B.整体性 C.开放性D.交换性 7.被后人尊称为“管理过程理论之父”的是() A.法约尔B.韦伯 C.泰罗D.梅奥 8.通过分析、比较和研究各种各样成功和失败的管理经验,抽象出管理的一般性的结论或原理的是哪一个学派的观点() A.社会合作学派B.经验或案例学派 C.决策学派D.权变学派 9.在决策或处理问题时,组织用来指导和沟通思想、行动的方针和明文规定是()A.使命B.战略 C.政策D.程序 10.随着企业实力的增强,某家电生产企业将其经营业务扩展到医药、金融、餐饮等领域,这种做法属于() A.集中多元化B.横向多元化 C.同心多元化D.混合多元化 11.“确立一种正式的、用来协调各种活动和任务的框架,以便明确人们在其中各自所扮演的角色和所起的作用。”这属于管理的哪项职能() A.计划B.组织 C.领导D.控制 12.下列不属于 战略管理特点的是() ... A.系统性B.长远预见性

企业战略管理期末总结

企业战略管理期末总结 一.战略管理介绍(Introduction Of Strategic Managment) 1.企业战略(Strategic): (1).定义(definition):企业以未来为基点,为寻求和维持持久竞争优势而作出的有关全局的重大筹划及其实施过程。(An integrated and coordinated set of commitments and actions designed to exploit core competencies and gain a competitive advantage.) (2).特点(Characteristics of Strategy): 1).全局性和长远性(Overall and of long-term importance) 2).重大性(重大资源承诺)(Involve a significant commitment of resources) 3).难以逆转性(Not easily reversible) 4).相对稳定性(S tability) 2.竞争优势(Competitive Advantage):企业实施的战略使得竞争对手无法复制或因成本太高而无法模仿所形成的优势。他意味着企业可以凭借竞争优势获得超额利润( A firm has competitive advantage when it implements a strategy competitors are unable to duplicate or find to costly to imitate. An indicator of firm’s competitive advantage is the firm’s capability to achieve above-average returns) 3.战略管理三层次(Three levels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1).公司层战略(Corporate Strategy)公司战略是指公司针对要进入哪些新业务领域、以及管理多样化业务而做出的决策和行动,以获得竞争优势 (Specifies actions a firm takes to select new businesses and manage a group of different businesses in order to gain a competitive advantage.) 2).竞争战略(Business Strategy)设计如何在所选定的领域与对手展开有效的竞争(Business-level strategies are developed based on a firms core competences and indicate how an organization chooses to compete in a particular market to gain a competitive advantage over competitors ) 3).职能战略(Functional Strategy)涉及如何使企业的不同职能协调运作,更好地为各级战略服务 4.战略管理过程(Strategic Management Process) (1).定义(definition):企业想要获取战略竞争力和超额利润而采用的一整套约定,决策,行动。(The Strategic Management Process is the full set of commitments, decisions, and actions required for a firm to achieve strategic competitiveness and earn above-average returns.) (2).过程(Process) 1).企业内外部环境分析(Internal and external analysis) 2).制定企业的愿景与使命(To develop a strategic vision and mission) 3).拟定战略目标(Set objects) 4).制定战略(To formulate a strategy to achieve objects) 5).事实和执行战略(To implement and execute strategy) 6).监控评估并采取纠偏措施(To monitor,evaluate,and take corrective action)

《管理学基础》期末考试试 题及答案

《管理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管理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 一、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管理的性质是什么? 2、简述组织工作的基本原则 3、人员配备的原则是什么? 4、领导者合理用人的艺术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简答题参考答案(每题5分,共20分) 1、管理的性质是什么? 1、管理的二重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这是马克 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首先,管理是生产社会化引起的,因此 具有同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其次,管 理又是与生产关系相联系的一种“监督劳动”,具有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2、管理的科学性。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其间存在 着一系列基本的客观规律,要用科学的方法论来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 3、管理的艺术性。艺术性强调的是管理的实践性。它 强调管理活动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外,还要有灵活 地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技巧和诀窍。

2、简述组织工作的基本原则。 1、目标任务原则。 2、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3、分工协作原则及精干高效原则。 4、管理幅度原则。 5、统一指挥的原则和权力制衡原则。 6、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 3、人员配备的原则是什么? 经济效益原则; 任人唯贤原则; 因事择人原则; 量才使用原则; 程序化、规范化原则。 4、领导者合理用人的艺术表现在哪些方面? 1、科学用人的艺术。知人善任;量才适用;用人不疑。 2、有效激励人的艺术。 3、适度治人的艺术。 《管理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二)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为了保证组织目标得以实现,就需要有控制职能。 纵向看,各个管理层次都要重视控制职能,( C )。 A、愈是基层的管理者,控制要求的时效性愈短,综合

大学管理学期末考试考试试题完整版

大学管理学期末考试考 试试题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本科管理学出题参考答案 3、管理者和管理机构是:(第一章) (1)管理的主体√(2)管理的对象 (3)管理的目的(4)管理的手段 1、组织的各类资源(事物)是:(第一章) (1)管理的主体(2)管理的对象√ (3)管理的目的(4)管理的手段 1、管理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表现在:( P10 2、3 ) (1)不精确(2)复杂性 (3)边缘性(4)可靠性 2、管理人员按所处的组织层次可分为:( P12 1、2、3 ) (1)高层管理者(2)中层管理者 (3)基层管理者(4)作业人员 3、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有哪些 (P15—P16) 管理者的角色包括: 人际关系方面1、名义首脑,2、领导者,3、联络者,

信息传递方面4、监听者,5、传播者,6、发言人 决策制定方面7、企业家。8、故障排除者。9资源分配者,10、谈判者。 管理者的技能包括: 技术技能,人际关系技能,概念技能。 5、管理者对复杂情况进行抽象和概念化的技能,对事物的洞察、分析、判断、抽象和概括的能力是指: P15 (第一章) (1)专业技能(2)人际技能 (3)概念技能√(4)沟通技能 6、管理者从事自己管理范围内的工作所需的技术和方法是指:(第一章) (1)专业技能√(2)人际技能 (3)概念技能(4)沟通技能 1、企业 (P18) 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为满足社会需要并获取盈利,进行自主经营,实行独立核算,具有法人资格的基本单位。 4、现代管理中,最一般的和最基本的管理手段主要有:(补充 1、2、3、4 ) (1)行政方法(2)经济方法 (3)法律方法(4)技术方法和教育方法

管理学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管理 目标管理 预测 决策 人员配备 激励 控制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管理的性质不包括() A.二重性 B.科学性 C.理论性 D.艺术性 2.人们常说,身体是“三分治七分养”,对于这件事() A.反馈控制比前馈控制更重要B.现场控制比反馈控制更重要 C.反馈控制比现场控制更重要D.前馈控制比反馈控制更重要 3.打电话请供应商来换一台同目前用坏的机器一样的设备,这是设备的简单替换问题,需要的管理技能主要是() A. 概念技能和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和技术技能 C.技术技能 D.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4.差别计件工资制是()的内容之一。 A.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B.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C.韦伯的行政管理理论D.现代管理理论 5.没有一个固定的信息中心,成员之间总是互相传递信息的是() A.园型沟通B.Y型沟通 C.全通道型沟通D.轮型沟通 6. 根据计划的明确性,可以将计划分为() A.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B.战略性计划和战术性计划 C.具体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D.程序性计划和非程序性计划

7.()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反映有预计现金收支、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预算。 A.经营预算B.投资预算 C.财务预算D.成本预算 8.目标的制定要有一定的高度和难度,这体现了目标的() A. 差异性B.层次性 C. 时间性D.先进性 9.某企业制造并销售单一成品,固定成本总额为60万元,产品售价为每件3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10元,该企业的盈亏平衡时的产量为() A. 3000 B.2000 C. 30000 D.20000 10.按照决策的主体,可以将决策分为() A. 长期决策和短期决策B.个体决策和群体决策 C. 程序化和非程序化决策D.确定型、风险型和不确定型决策 11.下列关于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共同决定组织规模 B. 为了保证管理效果,管理幅度越大越好 C.当组织规模一定时,管理幅度与管理规模成正比关系 D.管理幅度越窄,管理层次就越多,组织结构就呈扁平型 12.如何留住人才、减少人才的流失、发挥人才优势,这体现的是领导艺术中的() A.授权艺术B.决策艺术 C.用人艺术D.创新艺术 13.对应试者进行全面的考核和考察,避免以偏概全,这是指人员招聘和选拔原则中的() A.全面考核原则B.公开招聘原则 C.择优录取原则D.公平竞争原则 14.一个企业的精神文化是指() A.厂容厂貌B.职工风貌 C.沉淀于企业职工心里的意识形态D.产品形象 15.领导生命周期理论是()的典型代表 A.领导特质理论B.领导行为理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